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七 第 1a 页
韦斋集卷之七
           新宋朱松乔年
  奏议
   上 皇帝疏一首
臣愚不肖蒙恩备数馆阁退无职事可以效区区思
虑之劳进不得预于外廷论议之末退循尸素俯仰
局蹐窃闻 神宗皇帝尝语直史馆苏轼凡在馆阁
皆当为国家深思天下所以安危治乱之故窃惟熙
宁之初朝廷清明海内无事而神祖忧勤戒惧深诏
承学之臣垂精延访总揽群策孜孜如此伏况
卷七 第 1b 页
陛下践艰难之运雠敌僣窃之患日至于边鄙臣于
此时待罪中秘书不自薄陋效其涓埃亦臣所以事
陛下惓惓之义不能自已幸陛下裁赦日者边臣失
律偏禆劫其士卒以畔此诚边鄙之大衅雠敌僣窃
之人日夜祷祠以求而不可得者弓劲马肥必且帅
我蟊贼以来荡摇我边疆理势之必然不待智者而
后知也为国计者方当上下相与罄竭思虑厚集兵
力弥缝其阙庶几可以遏其奔冲徼极观衅制虏之
命今乃窃闻执事之臣私忧过计惧扈从之单寡尽
摄盱眙合肥之戍聚之国都夫宗庙至重今行在空
卷七 第 2a 页
虚谁何之卫有所不备诚执事者所宜深忧而亟图
之臣辄论撤戌之不可者三而卒效其愚以献惟
陛下裁择其中自古国于东南者必西据襄沔东倚
淮泗以为捍蔽吴魏之际孙权屡悉其国兵身自将
之以攻魏之新城后世或以谓权虽国于东南未尝
一日忘求逞于中原臣有以知其不然者曹操于此
时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权岂不知操之未
可与争锋而吞噬之意哆然而不少衰者盖我有淮
肥之障然后东南可以安居而无事是以陈氏南唐
之末世淮壖尽失而后国随之昔人必争之地今皆
卷七 第 2b 页
卷七 第 2b 页
摇虽有甲士十万尚安所施建康无城守之备四方
勤王之师未至必不坐而受围未知车驾将安所税
此不可之二也淮南累年以来设置官吏使之剪除
荆棘建立官府以招徕安集流冗之民今流民归业
与四方之来自占而受田者在所有之亦唯恃有王
师屯营之卫是以肯尽力穑事而获享其土利养生
送死之馀亦足以供有司之赋役此上下相资公私
同利古今不易之道也今闻朝廷敛兵自守将无所
恃以为安若非撤屋屠牛捐弃生业南走以求生则
少壮相率渡淮而北 陛下之有司他日虽有喻以
卷七 第 3a 页
恩意使复其旧其谁肯信之蜀先主曰济大事必以
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今敛兵自卫捐地不
守与弃民何异臣实为 陛下重惜此举此不可之
三也此三不可者愿 陛下少留圣思明诏大臣早
思所以区处之宜天下幸甚臣谓肥泗之疆不可撤
备者非谓京师不必宿卫也盱眙合肥各屯以精甲
三万亦可以固吾圉矣吴锡见守庐州又益以杨沂
中之众合肥兵力亦不轻矣今既召张俊扈跸但料
择精壮三万选将使守盱眙其馀使俊悉将以来建
康外则边鄙无衅关健牢密内则宿卫精强声望隆
卷七 第 3b 页
赫今冬正使虏伪相挺必可以无事何则我有二戌
之重使犬羊之众倾国送死以来其敢轻越吾重兵
以深入为寇乎若其冒昧冲突前有长江之阻二戌
之兵更出抄其饟伺便击之可使疋马不得返若不
敢轻进顿兵坚城之下野无所掠饷道艰阻久将垫
隘不能自拔吾有精甲在内而又外据长江之险观
敌衅而徼其利谋国之策可以万全诗曰虽有丝麻
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焦萃惟 陛下留神裁幸
昧死再拜
   论时事劄子
卷七 第 4a 页
   一
臣闻人主以一身托于四方之上而百辟卿士为之
奔走率职而无敢后者岂非恃君臣之大义有以防
范固结于其间庄子曰天下有大戒二臣之事君义
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如人食息呼吸于元气之中
一息之不属理必至于毙苟无以防范固结于其间
则为人上者不能一日保其天下国家斯民之生死
社稷之安危实于是乎在古先哲王既以建德敦化
尊尚名节以励风俗明人伦必先求魁磊骨鲠沈正
不回之士寘之朝廷平居无事正色立朝则奸萌逆
卷七 第 4b 页
节销伏于冥冥之中一朝有缓急则奋不顾身以抗
大难亦足以禦危辱陵暴之侮是以神器尊严基祚
强固由此道也仰惟 陛下忧劳侧席率励众志以
图中兴其事未易以悉数若夫士溺于俗学而君臣
之大义不明于天下学士大夫缺于忘身徇国之节
岂非今日之患甚急而至大者欤东汉自建武永平
之治崇奖德义知所后先一时风俗以名节相高虽
以曹操之奸雄窥觎汉室终身有所畏忌而不敢肆
然则忘身徇国之士又曷可少哉区区管见窃谓
陛下 宜深考建武永平所以善俗奖士之方明示
卷七 第 5a 页
好恶于百辟卿士中博求魁磊骨鲠有沈正不回之
操者布之内外非独以收尊主庇民之功亦足以风
示四方兴起廉隅东汉之盛何以加此取进止
   二
臣闻人主操庆赏刑威之柄以御天下之智力如运
诸掌盖所以处之者必切中于理然后有以深服其
心是以无为而不成善乎裴度之言曰今淮西荡定
河北底宁承宗敛手削地宣武舆疾讨贼岂朝廷之
力能制其命哉直以处置得宜能服其心耳傥使人
怀耿耿不满之意以非上之所建立则虽事之至易
卷七 第 5b 页
而无难者亦何由而成仰惟 陛下总揽群策图济
艰难于兹八年谓宜求所以深服天下者莫若垂精
延访尽臣下之谋夫大昕之朝裁决万机侍立逡巡
之间虽有嘉谋至计未必皆能罄竭以自效于上唐
制天子閒见大臣辄开延英坐论从容数移晷刻
仁宗皇帝庆历中召大臣于天章阁赐坐给札使条
具其所欲施行者是以人人得竭其所怀而反复议
论之间足以周知情实曲中事机以至识虑之浅深
亦足以察知其才智之所极是以天下之事小大毕
举而便文自营窾言无实者不得容于其间百弊悉
卷七 第 6a 页
除天下久安由此故也窃谓今日宜修举延英庆历
故事时以閒燕博延群臣必皆削去琐细无补阔疏
难行之言而求所以安危治乱之故卓然可施于实
用者总揽参订次第施行政令之出上不厌服莫敢
腹非而窃议虽强大鷔桀不可指麾者皆将屏息退
听徯志趋事之不暇而无敢旅拒天下之事将无足
为者取进止
   三
臣闻天下之治乱非有常也方海内无事上恬下熙
而人主无恻怛求治之意则必因循苟简而溺入于
卷七 第 6b 页
乱倾侧扰攘之日君臣相与侧身焦思率励众志勤
劳庶慎天下亦未尝不治臣窃观 陛下以聪明睿
知大有为之资践艰难之运累年于此汰斥冗琐而
兴其俊良与图恢复戡定之勋以大庇元元于无穷
宜其功化宣昭雠敌敛衽顾内则不能无以生民穷
困为忧外则不能无虞于僣窃意者 陛下殆当抗
圣志于高明而汲汲讲求宗庙社稷所以经远持久
之计使海内乂安而车攻复古之诗作不足以为难
也臣尝谓自昔中兴之君汉光武可以为法而晋元
帝唐肃宗可以为戒元帝东渡以羁旅为国日不暇
卷七 第 7a 页
给而赏刑失中强臣跋扈晋室终以不振肃宗虽复
两都急于罢兵不遑远虑终唐之世不能取河北盖
皆志趣卑近苟且徼幸一时之功趣过目前而不及
于经远持久之谋是以功烈止于如此光武既清大
憝四方僣乱以次削平方讲艺论道于戎马之间选
建德谊之士序之群臣之右非特纪纲维持足以垂
裕来世风俗之美庶几三代之盛臣不胜区区愿效
涓埃之诚窃谓 陛下圣志先定而垂精询访以辅
睿圣日跻之学申明纪律以张皇国威敦奖节义以
厚美风俗以民心为基本则务安静而勿摇以忠良
卷七 第 7b 页
为腹心则使竭节而勿贰臣有以知雠敌僣窃之不
足以为忧而保宗庙社稷无疆之休以追配汉建武
中兴之盛将必由此臣忘其疏贱冒进狂瞽惟
陛下裁赦而择其中取进止
   四
臣闻善谋天下者必先立天下之大势大势既定虽
疆埸之虞一日百变而不足以为忧苟惟不然虽庶
政毛举万目毕张而无补于得失之数汉有南北军
及期门羽林诸校之兵悉聚京师而骑士材官散处
郡国缓急出羽檄以召之所以处天下轻重之势其
卷七 第 8a 页
审如此窃观今日王师之在行在者东凭淮泗中控
襄沔西保陇蜀屯列要害声援相及 陛下六飞凭
江指授诸将天威所加士气百倍天下形势之所在
既略定矣臣闻周庐缺屯卫之师则扈从单寡非所
以严宗庙帅府乏士马之饶则声势微弱不足以卫
王室窃谓 陛下宜少垂圣思明诏大臣仿西汉之
微意按显德之故事蒐柬四方材力健武之士以补
宿卫之缺爪牙设张而宗庙尊严亦足以潜销四方
之变遴选智略威望之臣以帅诸路使之蒐阅文武
汰简将士进可以捍蔽京师敌王所忾退可以生制
卷七 第 8b 页
匹夫号謼之乱然则宗社之安虽太山而四维之不
足以为喻惟 陛下留神赦其狂瞽取进止
   五
臣窃惟 陛下纂御于兹累年侧身修行如周宣王
推诚御物如汉光武斯民脱涂炭锋镝之患日夜企
竦以望休息四方贤材驰骛而起孰不愿效尺寸之
长以助 陛下大有为于今日者虽朝廷规为之志
未始少衰然事无大小每病于不立而不能悉如圣
志之所欲 陛下欲攘夷狄则逆胡鷔桀盗据都邑
而未有撤警之安欲销盗贼则江岭之寇钞暴累岁
卷七 第 9a 页
而未有殄灭之期欲足国用则馈餫日滋入不支出
而未有善后之策欲宽民力则耕桑之民终岁勤动
而未有盖藏之积 陛下忧勤恭俭无一日之懈而
中兴之烈未有卓然可见者臣虽孤贱常不胜忧愤
而深惟其故自昔王者承积弊之末流兼受历世之
猥纪纲废坏上下猜阻宜若儳然不可以终日一旦
赫然奋发刚断辅以贤智收已失之权纲归之王室
威令既振四方万里之远将奔走承序之不暇尚何
病事之不立乎唐宪宗承德顺秕政之馀方镇狃于
姑息小不得志辄相与合从以逆京师提兵四出侵
卷七 第 9b 页
败王略既用杜黄裳裴度之谋诛齐蔡剪夏蜀四方
之诸侯敛手听命无敢旅拒者周世宗以美伟绝人
之资灼知累世乱亡之所繇将帅偃蹇士卒骄暴翻
覆之变起于谈笑既料简士卒之罢惰者汰斥之选
其精勇以补宿卫战于上党斩奔北之将而易以用
命者并淮南下三关王师所向无不如志仰惟
陛下欲伸威夷狄以大庇元元于无穷则莫若以威
令之必振为先务诚能并进忠贤总揽权纲惩陵夷
委靡之祸革姑息苟且之政深诏大臣凡朝廷所以
立经陈纪品制云为必务为经远持久之计期于安
卷七 第 10a 页
国家利社稷合天下之正义而毋恤匹夫徇私之怨
则虽鷔桀之虏将敛衽而退听然后天下之事惟
陛下之所欲为周宣汉光之烈臣待罪史氏执笔以
俟取进止
   六
臣闻将以谋人之国而求有所逞于雠敌自古有天
下国家处于离合之际其谋议之得失今可覆视者
非一人也为待时之说者病其玩日愒岁而至于媮
喜进取之谋者病其行险妄动而及于败二者不能
相通而常处其一偏是以成功不可见而偏受其弊
卷七 第 10b 页
臣尝为之说曰莫若自治以观衅苟吾所以自治者
未至也敌虽有可乘之衅而我不可以动我能自治
矣敌无衅而妄动幸而胜则疲民以逞而根本摇不
幸而败则偾军于外而社稷危可不慎哉诗云迨天
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孔子曰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孟子曰及国家閒暇
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惟能日夜厉精率励众
志是以未尝不待时也而不至于媮范蠡曰强索者
不祥夫吴君王之吴也王若蚤图之其事又将未可
知也又曰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
卷七 第 11a 页
弗及惟其审知彼已必顺天道是以未尝必进取也
而不及于败诗人范蠡之言通为一而无所废谋人
之国而其逞于雠敌其有不得志者乎臣仰惟国家
艰难以来虏伪相挻边不得彻警往年江上之捷日
者伪刘之废中原之衅可谓大矣而吾终未肯求有
所逞岂非以行险妄动为不可以不戒而于吾所以
自治其国家者将益求其至欤今日之势虽未至于
危机交急亦可谓迫矣谓宜断自圣志思圣人爱日
之义忧劳庶政无须臾之怠凡事之故常非天下所
以安危者悉归之有司辅相大臣相与一心戮力经
卷七 第 11b 页
营思虑明礼义正纲纪除弊政振偷俗抚循凋弊之
民淬砺士大夫而责之以职业凡皆以求吾所以自
治者然后谨察四方之变投隙而起安受其烬以致
天地之殛虽有智者亦不知为敌谋矣以 陛下圣
学之高明固巳灼知古今兴衰得失之数臣不胜惓
惓效其涓埃惟 陛下裁赦取进止
   七
臣窃惟 陛下践艰难之运自始初政清明以至于
今忧勤恭俭日慎一日而兵革未息亭障多警欲信
威四夷则戎律未举欲宽恤民力则兵食方急欲澄
卷七 第 12a 页
省冗官则军赏猥多是以 陛下虽有大有为之志
而至于发政造事以为天下经远持久之计者皆未
遑暇间者天启戎心画地数千里悉归于我虽异时
之变未可以预知意者天其以礼悔祸使 陛下间
于忧虞而大有为之志将有所伸此万世一时也然
天下之事每以难立为患若向一夫独见之言而略
众口异同之论则政令之发其效未睹而人皆能出
其私智以非上所建立是以上下未及飨其利而害
先见虽欲持之以坚忍不变之心其势有所不能窃
谓谋始大锐而惮于博尽异同之见事之难立无足
卷七 第 12b 页
怪者方汉盛时有大征伐必下公卿将军中二千石
博士议郎杂议人人得效其见闻以研究是非利害
之极致然后天子称制以决之是以上无愆令事无
遗策众志厌服而功暴当世谓宜自今 陛下将欲
发政造事既与大臣谋谟于上又使卿士大夫罄竭
思虑毕陈于下然后总揽群策而裁处其中将举天
下之事惟 陛下之所欲为庶几立经远持久之计
以幸天下取进止
   八
臣窃闻多事以来献言于朝以学校为请者不一然
卷七 第 13a 页
吴中非定都之所又有调度不足之患天下孰不知
陛下未始忘此顾有所未遑尔臣不胜过计私忧闻
之孟子曰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
于上小民亲于下自顷国家多故士大夫处于成败
之间大抵皆有自恕苟生之心而阙于伏节死难之
义风节陵夷俗化衰替则国从之是以斯民尊君亲
上之意亦有所不至而其为乱也轻人伦之不明为
祸盖亦博矣然则设为庠序育天下之材而摩厉之
以德义崇奖其志行之有耻者以明示好恶使父子
君臣之伦大明于天下亦今日之所不宜后也取进
卷七 第 13b 页

   九
唐设武举而得郭子仪周世宗诏藩镇择取材武之
士悉送京师纵有负犯不问所从来遂以兵强天下
窃惟 陛下方总揽群策率励众志以济艰难而虏
伪相挻师兵在行谓宜开设武举蒐拔将材须洞晓
韬钤而可责实用长于绥御而士卒乐从出入行陈
而志气不慑者随材赋任必有可观又明诏州郡诸
军百姓中有武健骁捷者悉送行在所汰简练习以
补禁卫之缺四方之奇材武力悉聚京师则本彊末
卷七 第 14a 页
弱可以消匹夫山林之变侍卫雄盛则瓜牙备设国
威自振惟 陛下留神裁幸
   参堂劄子
某窃闻周显德中唐人使刘仁赡守寿春以世宗之
英武穷兵力于城下仅乃克之夫以周师之强畏寿
春之议其后莫敢越淮而南窥者诚地有所必争也
世宗既克寿春恶其地险非中原之利徙州于下蔡
今国家驻跸东南观衅俟时以图恢复区区管见仁
赡所守实为要地谓宜增浚城隍戍以重兵择将使
守之倘寿春卓然有可恃之备则自淮以南务农积
卷七 第 14b 页
粟蒐阅武备以为北伐之根本恢复之功指日可冀
岂特限逆虏之深入而已哉
   上宰相论淮西事
窃闻合肥之兵拥胁主帅弃城郭而野次以势料之
当出三策先遣闻人通耗伪豫挟其妻子席卷北去
一也敌人猜阻入北不受徘徊山泽以待招抚二也
旷日持久刍粮乏绝横流四出掠夺四鄙或突据城
邑以争一旦之命三也窃观自古南北之时翻城提
兵叛入于敌国者不可胜数惟能以长计制其后故
虽边鄙震动而不能为根本之患以某观之使其席
卷七 第 15a 页
卷而北僣窃之寇能收其桀黠以来荡摇我边疆当
简拔将帅厚集兵力以待之而已将卒老幼无虑数
万虽徒手张弮犹可虑而况执锐而被坚乎若入北
不受当有悔过而自新者宜遣近臣之忠信长厚通
达大体者往谕恩指示以宽大虽有长恶不悛不能
自反者亦当较计利害以来归命其尤可忧者或四
出抄暴突据城邑将外连奸邻以间吾衅则其为患
也持久而未艾然诸将之名位相轧无所禀命士卒
之心反仄未安逆顺相半谓宜密谕诸帅厚其礼命
以开其向化多设反间以溃其腹心屯据要害以制
卷七 第 15b 页
其侵轶坚营清野以绝其资饷然则虽复陆梁旬月
之间其势终亦安能有所至不胜惓惓献其千虑之
一惟庙堂图之
   上赵丞相劄
某绍兴四年备数馆阁仆射相公初预大政闻诸道
路相公论当世之士可以与于斯文者间及无闻之
名氏仁人君子方以道德佐人主大有为窃自隐度
未有可以补助下风者艰难甫尔亦惧未暇器人于
文字之间是以踌躇踯躅终不敢有献于左右兹蒙
推择待罪东观效其编摩以奉令承教于史氏之末
卷七 第 16a 页
特蒙借之词色许悉其不腆之文以备观省方今四
海之士抱尺寸之长孰不愿为当世之材以自著见
其名氏者顾某何人得此于门下可谓荣幸某自儿
童知喜文艺年及冠去场屋未尝一日而舍笔研也
流落僻左中原贤士大夫之所不至徒景慕古人而
无师友之益落笔纚纚自喜心知去道益远未始以
为是也行年二十七八闻河南二程先生之馀论皆
圣贤未发之奥始捐旧习祓除其心以从事于致知
诚意之学虽未能窥其藩篱然自是所为文视十年
之前无十之三四甲寅之秋身罹大难荼毒流离自
卷七 第 16b 页
分必死而又尽室饥寒之忧朝不谋夕事之可以分
其思虑者未易以一言尽也于是视十年之前无十
之一二盖今箱箧之间偶免于覆瓿者皆少作可愧
无用之词去夏蒙 朝廷收召寄家建州之浦城乏
赁仆之费仅能襆被以来书史不能携一字而况少
作可愧无用之词乎相公稍宽旬月之谴已走仆喻
妻孥使掇拾草藁以来当缮写以尘燕几傥矜其陷
溺于蹇浅篆刻之日久悔而学道未有闻也而收教
之相公乐育人才之意孚于天下豪杰之士将有闻
风而兴起者矣
卷七 第 17a 页
   代人劄子
臣闻自昔阻长江之险而国于东南者皆非得已也
东汉之衰曹操既以安辑兖豫日出其兵以征伐四
方孙氏舍江介之岩阻将安所据依以争利于中原
也故曹操之兵号为无敌于天下盖尝身悉其武锐
方洋淮泗之上阻濡须而不得进然吴人未始一日
而自安蹈瑕履衅以争利于新城合肥之间者殆无
宁岁彼其一时君臣相与谋其国可谓审矣盖淮泗
者江左之屏蔽也吾方国于东南而外无屏蔽之足
恃顾欲画江以待敌此陈唐之所以不能国也晋建
卷七 第 17b 页
元以来大抵祖吴氏之馀谋其间得失之数所以安
危存亡者亦可以鉴矣 陛下抚中兴之运于兹累
年六飞凭江指授将士方且安集江淮以张恢复之
势臣于此时误被选择奉使淮右窃惟今日立国之
大计必有成算非疏贱所能知然两淮累年戎马蹂
躏之馀城邑单外而保障未立田莱荒芜而流冗未
还公私力屈而储峙空虚冀得仰凭威灵少假岁月
使臣得竭其区区以奉承 朝廷之命令庶几于江
淮屏蔽之固有补万分之一取进止
卷七 第 18a 页

韦斋集卷之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