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第 1a 页
韦斋集序
文章之工拙系乎人时命之通塞
存乎天天人之适相合也为甚难
是以古今负文章之名者未必得
贵仕而都公卿之位者又未必以
文章显也故吏部员外郎韦斋先
生朱公建炎绍兴间诗声满天下
一时名公钜卿交口称荐词人墨
文章之工拙系乎人时命之通塞
存乎天天人之适相合也为甚难
是以古今负文章之名者未必得
贵仕而都公卿之位者又未必以
文章显也故吏部员外郎韦斋先
生朱公建炎绍兴间诗声满天下
一时名公钜卿交口称荐词人墨
卷首 第 1b 页
客传写讽诵如不及予少时学诗
尝以作诗之要扣公公不以辈晚
遇我而许从游间宿于闽部宪台
徔事官舍之东轩夜
榻语蝉联
不休比晨起则积雨初霁西风凄
然公因为予举简斋开门知有雨
老树半身湿及韦苏州诸生时列
坐共爱风满林之句且言古之诗
尝以作诗之要扣公公不以辈晚
遇我而许从游间宿于闽部宪台
徔事官舍之东轩夜

不休比晨起则积雨初霁西风凄
然公因为予举简斋开门知有雨
老树半身湿及韦苏州诸生时列
坐共爱风满林之句且言古之诗
卷首 第 2a 页
人贵冲口直致盖与彭泽把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同一关棙三人
者出处穷达虽不同诵此诗则可
见其人之萧散清远此殆太史公
所谓难与俗人言者予时心开神
会自是始知为诗之趣别去未几
而公下世予既为诗以哭公因求
其遗编伏而读之爱其诗高远而
篱下悠然见南山同一关棙三人
者出处穷达虽不同诵此诗则可
见其人之萧散清远此殆太史公
所谓难与俗人言者予时心开神
会自是始知为诗之趣别去未几
而公下世予既为诗以哭公因求
其遗编伏而读之爱其诗高远而
卷首 第 2b 页
幽㓗其文温婉而典裁至表疏书
奏又皆中于理而切事情乃喟然
叹曰公之于诗文可谓至矣今世
能言之士非不多也然浅则及俚
华则少实是无他徒徔事于末而
不知其本之过也公幼小喜读书
缀文冠而擢第未尝一日舍笔砚
年二十七八闻河南二程先生之
奏又皆中于理而切事情乃喟然
叹曰公之于诗文可谓至矣今世
能言之士非不多也然浅则及俚
华则少实是无他徒徔事于末而
不知其本之过也公幼小喜读书
缀文冠而擢第未尝一日舍笔砚
年二十七八闻河南二程先生之
卷首 第 3a 页
遗论皆先贤未发之奥始捐旧习
朝夕徔事于其间既久而所得益
深故发于诗文自然臻此非有意
于求其工也使其得通显于朝廷
施诸润色而见于事业必有大过
绝人者不幸位不媲德虽两入东
观三为尚书郎卒不得以其所长
发纾又不得年而没天人之难合
朝夕徔事于其间既久而所得益
深故发于诗文自然臻此非有意
于求其工也使其得通显于朝廷
施诸润色而见于事业必有大过
绝人者不幸位不媲德虽两入东
观三为尚书郎卒不得以其所长
发纾又不得年而没天人之难合
卷首 第 3b 页
也如此可不大息也哉虽然人定
亦能胜天故公之嗣子今南康太
守熹能绍公之训早践世科而益
䔍志于伊洛之学安贪守道深山
穷谷之中者三十馀年
明天子用宠嘉之即其家拜二千石
君恳辞不获命强起视郡事逾年
而政成讼简一旦走介二千里书
亦能胜天故公之嗣子今南康太
守熹能绍公之训早践世科而益
䔍志于伊洛之学安贪守道深山
穷谷之中者三十馀年
明天子用宠嘉之即其家拜二千石
君恳辞不获命强起视郡事逾年
而政成讼简一旦走介二千里书
卷首 第 4a 页
抵予曰熹先人遗文江西遂将刋
行而未有序引冠萹首先友尽矣
不孤之惠诚有望于门下敢以为
请予览书悚然追思东轩之集恍
如鄗世而绪言㦄㦄犹在公墓之
木既拱而予苍颜白发摧然其亦
老矣怆岁月之不留懔馀年其无
几为之感慨不寐者通夕而病惫
行而未有序引冠萹首先友尽矣
不孤之惠诚有望于门下敢以为
请予览书悚然追思东轩之集恍
如鄗世而绪言㦄㦄犹在公墓之
木既拱而予苍颜白发摧然其亦
老矣怆岁月之不留懔馀年其无
几为之感慨不寐者通夕而病惫
卷首 第 4b 页
废书笔力衰退文不逮意独念自
少至老游南康父子间为最久相
知为最深得其父子之贤为悉故
不敢以不能为辞若夫公之诗文
自足以行后而传远岂待区区之
鄙言顾予蚤岁承诲迨老无所成
乃得挂名集端以托不朽其愧且
幸为何如哉公名松字乔年韦斋
少至老游南康父子间为最久相
知为最深得其父子之贤为悉故
不敢以不能为辞若夫公之诗文
自足以行后而传远岂待区区之
鄙言顾予蚤岁承诲迨老无所成
乃得挂名集端以托不朽其愧且
幸为何如哉公名松字乔年韦斋
卷首 第 5a 页
盖自号云
淳熙七年夏四月既望河阳传自
得序
淳熙七年夏四月既望河阳传自
得序
卷首 第 5b 页
卷首 第 5b 页
韦斋集十二卷宋吏部员外郎新
安朱公乔年之诗文也河内传安
道为之序云公嗣子南康太守刻
诸江西性江西人也而未㛎见之
盖其版本亡矣旌德新学告成之
明年性遣校官袁祥求书新安时
吴郡干文传守婺源庐陵曹汝舟
安朱公乔年之诗文也河内传安
道为之序云公嗣子南康太守刻
诸江西性江西人也而未㛎见之
盖其版本亡矣旌德新学告成之
明年性遣校官袁祥求书新安时
吴郡干文传守婺源庐陵曹汝舟
卷首 第 6a 页
为之宾佐性因寓书婺源曰朱文
公之书在天下所谓家传而人诵
之矣独韦斋集四方罕见婺源文
公故里也必有藏此书者其为我
购求之汝舟以书来报曰千侯之
治婺源也文公故宅公其先墓之
为豪右所夺者侯皆取而归诸朱
公之书在天下所谓家传而人诵
之矣独韦斋集四方罕见婺源文
公故里也必有藏此书者其为我
购求之汝舟以书来报曰千侯之
治婺源也文公故宅公其先墓之
为豪右所夺者侯皆取而归诸朱
卷首 第 6b 页
氏矣仍俾远孙之居建安曰勋者
来掌祠事勋以韦斋集为侯献侯闻
子之求书也亟以相授子其有以
广侯之意乎性受书叹曰侯以州
政最江东玉于脩复朱子祠宇坟
墓则非 吏之所能为者而为之
者惟侯能也而又不鄙我旌德之
来掌祠事勋以韦斋集为侯献侯闻
子之求书也亟以相授子其有以
广侯之意乎性受书叹曰侯以州
政最江东玉于脩复朱子祠宇坟
墓则非 吏之所能为者而为之
者惟侯能也而又不鄙我旌德之
卷首 第 7a 页
人士幸惠兹文性不佞敢不承命
乃为缮写刻之学宫窃惟孔孟之
道至程子而复明至朱子而大明
夫人有一行之善一艺之美未有
不本于父兄师犮者而况于道有
以参天地之运学有以绐前圣之
统者乎程太中能知周子故二程
乃为缮写刻之学宫窃惟孔孟之
道至程子而复明至朱子而大明
夫人有一行之善一艺之美未有
不本于父兄师犮者而况于道有
以参天地之运学有以绐前圣之
统者乎程太中能知周子故二程
卷首 第 7b 页
之学继孟氏韦斋能犮延平故朱
子之学继程氏则韦斋之书学者
可不学乎窃窥韦斋笃志于伊洛
之学其视游杨罗李孰敢议此先
后为文词字画又于荆公苏黄皆
取法焉岂不以学之大有既推原
探本而极其端矣至于曲艺小伎
子之学继程氏则韦斋之书学者
可不学乎窃窥韦斋笃志于伊洛
之学其视游杨罗李孰敢议此先
后为文词字画又于荆公苏黄皆
取法焉岂不以学之大有既推原
探本而极其端矣至于曲艺小伎
卷首 第 8a 页
亦莫不各有理而尽其心焉不专
一门而惟是之㴀也文公集群儒
之大成绍周程之正统而于熙宁元
祐诸公之是非淂失则未尝有所
偏主焉岂亦本于家学而然欤记
曰三王之祭川也先河而浚海或
源也或委也此之谓矣故书于篇
一门而惟是之㴀也文公集群儒
之大成绍周程之正统而于熙宁元
祐诸公之是非淂失则未尝有所
偏主焉岂亦本于家学而然欤记
曰三王之祭川也先河而浚海或
源也或委也此之谓矣故书于篇
卷首 第 8b 页
目之末以就正于婺源云侯字寿
道延祐初进士高第累历州县所
至有风绩汝舟字德川以诸生推
择为吏今性同郡相好也至元三
年丁丑五月五日后学庐陵刘性
谨书
道延祐初进士高第累历州县所
至有风绩汝舟字德川以诸生推
择为吏今性同郡相好也至元三
年丁丑五月五日后学庐陵刘性
谨书
卷首 第 9a 页
卷首 第 10a 页
韦斋集目录
卷一
古诗
卷二
古诗
卷三
古诗
卷四
律诗
卷五
卷一
古诗
卷二
古诗
卷三
古诗
卷四
律诗
卷五
卷首 第 10b 页
律诗
卷六
绝句
卷七
奏议
卷八
策 策问
卷九
书
卷十
卷六
绝句
卷七
奏议
卷八
策 策问
卷九
书
卷十
卷首 第 11a 页
序 记 题跋
卷十一
表 疏 启
卷十二
行状 墓志铭 祭文
玉澜集(附)
诗 歌
卷十一
表 疏 启
卷十二
行状 墓志铭 祭文
玉澜集(附)
诗 歌
卷首 第 11b 页
卷首 第 1a 页
英伟豪杰之士生必有所自来故
其亡也决不泯泯与草木俱腐观
玉澜先生之集顾不异哉夫得则
喜失则悲有所不平则怨刺此诗
人之情也惟深于道者不然无入
而不自得先生近之先生少有轶
才自负其长不肯随俗俯仰厄穷
其亡也决不泯泯与草木俱腐观
玉澜先生之集顾不异哉夫得则
喜失则悲有所不平则怨刺此诗
人之情也惟深于道者不然无入
而不自得先生近之先生少有轶
才自负其长不肯随俗俯仰厄穷
卷首 第 1b 页
踸踔有人所难堪而其节愈厉其
气益高其诗閒暇略不见悲伤憔
悴之态其视富贵利达真秕糠土
苴尔春风一篇雍容广大有圣门
舞雩气象感事三篇慨然见经世
之志自作挽歌词齐得丧一死生
直𣣔友渊明于千载至所谓自我
气益高其诗閒暇略不见悲伤憔
悴之态其视富贵利达真秕糠土
苴尔春风一篇雍容广大有圣门
舞雩气象感事三篇慨然见经世
之志自作挽歌词齐得丧一死生
直𣣔友渊明于千载至所谓自我
卷首 第 2a 页
识兴废于天无怨尤非深于道者
能如是乎呜呼以先生之才使其
作于声诗荐之郊庙发其所蕴措
诸事业何愧古人百不一售使后
世所以知公者独此数十诗而已
悲夫先生有兄曰韦斋白首郎潜
不䆒大用人以为恨其诗凌厉高
能如是乎呜呼以先生之才使其
作于声诗荐之郊庙发其所蕴措
诸事业何愧古人百不一售使后
世所以知公者独此数十诗而已
悲夫先生有兄曰韦斋白首郎潜
不䆒大用人以为恨其诗凌厉高
卷首 第 2b 页
古有建安七子之风韦斋之子南
康史君今又以道学倡其诗源远
而流长信矣哉淳熙辛丑仲春望
日梁溪尤袤敬跋
康史君今又以道学倡其诗源远
而流长信矣哉淳熙辛丑仲春望
日梁溪尤袤敬跋
卷首 第 3a 页
卷首 第 4a 页
卷首 第 5a 页
卷首 第 6a 页
卷首 第 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