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第 1a 页 WYG1289-047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震川别集卷二下
明 归有光 撰
应制策
浙省策问对二道
问今之浙省古会稽并鄣郡之境儒林之盛著于
前史古未暇论自洛学浸被东南而浙士有亲及
程氏之门与受业于其门人者其人果可称欤朱
震川别集卷二下
明 归有光 撰
应制策
浙省策问对二道
问今之浙省古会稽并鄣郡之境儒林之盛著于
前史古未暇论自洛学浸被东南而浙士有亲及
程氏之门与受业于其门人者其人果可称欤朱
卷三十三 第 1b 页 WYG1289-0475b.png
子集诸儒之大成陆子静崛起江右二家门人传
受之绪其可述欤其与朱子并时而起者果亦有
闻于道欤其能纂述朱子之学亦有可言欤其以
文章名世者于道亦有所得欤诸士子生长斯地
景行先哲久矣愿相与论之
执事先生以浙中道学之传下问承学顾愚非其人何
敢与闻于斯然古者祀先圣先师于学所谓先师即其
国之贤者明有所向仰也浙之诸君子愚生亦窃识之
受之绪其可述欤其与朱子并时而起者果亦有
闻于道欤其能纂述朱子之学亦有可言欤其以
文章名世者于道亦有所得欤诸士子生长斯地
景行先哲久矣愿相与论之
执事先生以浙中道学之传下问承学顾愚非其人何
敢与闻于斯然古者祀先圣先师于学所谓先师即其
国之贤者明有所向仰也浙之诸君子愚生亦窃识之
卷三十三 第 2a 页 WYG1289-0475c.png
矣昔楚威王有问于莫敖子华子华对以楚之先令尹
子文以至蒙谷五臣之事楚王太息嘉其能善语其国
之故吾浙之儒者所谓齐鲁诸儒于文学自古以来其
天性也敢无述焉盖尝谓士之所以自成者莫贵于学
学莫贵于闻道知所以求道矣而后知其所以为学知
其所以为学矣而后能有以自成其于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不难也秦汉以下其经学文章功业节行称于
天下代不乏人而大要归于不知道而以气质用事故
子文以至蒙谷五臣之事楚王太息嘉其能善语其国
之故吾浙之儒者所谓齐鲁诸儒于文学自古以来其
天性也敢无述焉盖尝谓士之所以自成者莫贵于学
学莫贵于闻道知所以求道矣而后知其所以为学知
其所以为学矣而后能有以自成其于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不难也秦汉以下其经学文章功业节行称于
天下代不乏人而大要归于不知道而以气质用事故
卷三十三 第 2b 页 WYG1289-0475d.png
其所就不能庶几于三代盖千五百年而宋河南程氏
起而绍明之其泽流被于闽粤间此朱子所由以得其
传者也至于两浙又河洛闽粤所渐被者也然程子之
门惟游杨谢号称高第弟子而吾浙之士及门者周行
已能发明中庸之道浙中始知有伊洛之学而刘安节
戴述知求成已之方以文行推重而元承天资近道敏
于问学此门人之尤章著者也自龟山载道东南学者
多从之游而宋之才能得程氏正脉榆樗推明中庸大
起而绍明之其泽流被于闽粤间此朱子所由以得其
传者也至于两浙又河洛闽粤所渐被者也然程子之
门惟游杨谢号称高第弟子而吾浙之士及门者周行
已能发明中庸之道浙中始知有伊洛之学而刘安节
戴述知求成已之方以文行推重而元承天资近道敏
于问学此门人之尤章著者也自龟山载道东南学者
多从之游而宋之才能得程氏正脉榆樗推明中庸大
卷三十三 第 3a 页 WYG1289-0476a.png
学论语之旨王师愈从受易论朱子称其有本有文德
望为东州之冠此受业于程氏之门人者也自罗从彦
从学于龟山再传而为李侗侗授之朱子学者以为程
氏正宗陆九渊起于江西超然有得于孟子先立乎其
大者之旨二家议论初有不合其全体大用之盛皆能
不谬于圣人其学皆行于浙中辅广徐侨初事吕祖谦
后从朱子伪学之禁学者解散广不为动而五经解诗
童子问多所发明侨以朱子之书满天下不过割裂掇
望为东州之冠此受业于程氏之门人者也自罗从彦
从学于龟山再传而为李侗侗授之朱子学者以为程
氏正宗陆九渊起于江西超然有得于孟子先立乎其
大者之旨二家议论初有不合其全体大用之盛皆能
不谬于圣人其学皆行于浙中辅广徐侨初事吕祖谦
后从朱子伪学之禁学者解散广不为动而五经解诗
童子问多所发明侨以朱子之书满天下不过割裂掇
卷三十三 第 3b 页 WYG1289-0476b.png
拾以为进取之资求其专精笃实能得其所以言者盖
鲜其学一以真实践履为本叶味道对策率本程子告
人主以帝王传心之要然朱子门人黄干为最著何基
师事干得闻渊源之义王柏捐去俗学从何基基告以
立志居敬之旨金履祥事王柏从登何基之门论者以
为基之清介纯实似尹和靖柏之高明刚正似谢上蔡
而履祥亲得之二氏而并充于已者也其后许谦学于
履祥其学益振及门之士著录者千馀人自基以下学
鲜其学一以真实践履为本叶味道对策率本程子告
人主以帝王传心之要然朱子门人黄干为最著何基
师事干得闻渊源之义王柏捐去俗学从何基基告以
立志居敬之旨金履祥事王柏从登何基之门论者以
为基之清介纯实似尹和靖柏之高明刚正似谢上蔡
而履祥亲得之二氏而并充于已者也其后许谦学于
履祥其学益振及门之士著录者千馀人自基以下学
卷三十三 第 4a 页 WYG1289-0476c.png
者所谓婺之四先生以为朱子之正适者也子静之门
人则杨简笃学力行为治设施皆可为后世法清明高
远人所不及而袁燮端粹专精每言人心与天地一本
能精思慎守则与天地相似舒燐刻苦磨励改过迁善
沈焕人品高明不苟自恕朱子尝言与子静学者游往
往令人自得盖浙中尤尊陆氏之学而慈湖其倡也二
家门人相传之绪于婺之四先生四明之杨氏可谓光
明俊伟能绍其传者矣虽末流门户各异而朱子所谓
人则杨简笃学力行为治设施皆可为后世法清明高
远人所不及而袁燮端粹专精每言人心与天地一本
能精思慎守则与天地相似舒燐刻苦磨励改过迁善
沈焕人品高明不苟自恕朱子尝言与子静学者游往
往令人自得盖浙中尤尊陆氏之学而慈湖其倡也二
家门人相传之绪于婺之四先生四明之杨氏可谓光
明俊伟能绍其传者矣虽末流门户各异而朱子所谓
卷三十三 第 4b 页 WYG1289-0476d.png
子静平日所以自任欲身率学者一于天理而不以一
毫人欲杂于其间者其为夐出千古不可诬也今推原
程子之学自龟山至于朱子朱子之后为婺之四先生
象山之学虽行于江西而慈湖为最著则伊洛闽粤江
西之学岂复有盛于吾浙中者哉虞集有云汝南周氏
继颜子之绝学传之程伯淳氏而正叔氏又深有取于
曾子之学以成已而教人而张子厚氏又多得于孟子
者也颜曾之学均出于夫子岂有异哉因其资之所及
毫人欲杂于其间者其为夐出千古不可诬也今推原
程子之学自龟山至于朱子朱子之后为婺之四先生
象山之学虽行于江西而慈湖为最著则伊洛闽粤江
西之学岂复有盛于吾浙中者哉虞集有云汝南周氏
继颜子之绝学传之程伯淳氏而正叔氏又深有取于
曾子之学以成已而教人而张子厚氏又多得于孟子
者也颜曾之学均出于夫子岂有异哉因其资之所及
卷三十三 第 5a 页 WYG1289-0477a.png
而用力有不同焉者耳然则所谓道统者其可妄议哉
此可以为二家传授之定论也吕东莱以关洛为宗变
化气质其所讲画将以开物成务陈傅良于古人经制
治法讨论精博陈亮才气高迈心存经济王袆以为考
亭朱子集诸儒之大成而广汉张子东莱吕子皆同心
勠力以闲先圣之道而当其时江西有易简之学永嘉
有经制之学永康有事功之学虽其为说不能有同而
要皆不诡于道者岂不皆可谓圣贤之学矣乎此与朱
此可以为二家传授之定论也吕东莱以关洛为宗变
化气质其所讲画将以开物成务陈傅良于古人经制
治法讨论精博陈亮才气高迈心存经济王袆以为考
亭朱子集诸儒之大成而广汉张子东莱吕子皆同心
勠力以闲先圣之道而当其时江西有易简之学永嘉
有经制之学永康有事功之学虽其为说不能有同而
要皆不诡于道者岂不皆可谓圣贤之学矣乎此与朱
卷三十三 第 5b 页 WYG1289-0477b.png
子并时而起皆有得于道者也至于项安世黄震方逄
时史伯璿之徒无虑数十人皆发明朱子之道者也至
于以文章名世如黄溍吴师道吴莱柳贯皆为一代之
儒宗而贯与师道皆学于许文懿公而文献公嶷然独
任斯文之重见诸论著一本乎六艺以羽翼圣道谓文
辞必原于学术揆之圣贤之道无愧也宋景濂实出文
献公之门遂为本朝文字之宗而国初设礼贤馆景濂
与丽水叶琛龙泉章溢浙右儒者皆在焉国朝崇尚理
时史伯璿之徒无虑数十人皆发明朱子之道者也至
于以文章名世如黄溍吴师道吴莱柳贯皆为一代之
儒宗而贯与师道皆学于许文懿公而文献公嶷然独
任斯文之重见诸论著一本乎六艺以羽翼圣道谓文
辞必原于学术揆之圣贤之道无愧也宋景濂实出文
献公之门遂为本朝文字之宗而国初设礼贤馆景濂
与丽水叶琛龙泉章溢浙右儒者皆在焉国朝崇尚理
卷三十三 第 6a 页 WYG1289-0477c.png
学实于是始则今日论先正之有功于斯道者岂可分
道学文艺为二科哉抑士之相与为斯学者非苟为名
也欲以明道也故天下贵之道苟明施之于世特举而
措之耳宋之君子不能大有为于世盖天命不欲兴三
代之治而世莫能究其用也而景濂独谓诸儒后先相
继推明阐抉疏辟扶持理无不章事无不格虽圣贤复
生于后世无以加矣卒未有能由其说而大有为于天
下以为其有志者鲜也夫岂尽然耶愚生特于浙中道
道学文艺为二科哉抑士之相与为斯学者非苟为名
也欲以明道也故天下贵之道苟明施之于世特举而
措之耳宋之君子不能大有为于世盖天命不欲兴三
代之治而世莫能究其用也而景濂独谓诸儒后先相
继推明阐抉疏辟扶持理无不章事无不格虽圣贤复
生于后世无以加矣卒未有能由其说而大有为于天
下以为其有志者鲜也夫岂尽然耶愚生特于浙中道
卷三十三 第 6b 页 WYG1289-0477d.png
学之传敢因明问及之而道统之传尚未之悉也伏惟
进教焉
问禹之迹远矣尚书独载九州所至盖已周四海
之外而昔人乃云禹治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
无远不至以所闻见作山海经非禹行远不能造
也及学者言禹事多奇怪史称禹盖会诸侯江南
计功会稽及杜元凯注左传以涂山在寿春会稽
与涂山岂二事欤会稽固今浙江之境也至少康
进教焉
问禹之迹远矣尚书独载九州所至盖已周四海
之外而昔人乃云禹治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
无远不至以所闻见作山海经非禹行远不能造
也及学者言禹事多奇怪史称禹盖会诸侯江南
计功会稽及杜元凯注左传以涂山在寿春会稽
与涂山岂二事欤会稽固今浙江之境也至少康
卷三十三 第 7a 页 WYG1289-0478a.png
封其庶子于此以奉禹祀号为于越由此越世世
为君王矣果真禹之遗烈耶入其地有睹河洛而
兴思者诸士子皆越产必知其国之故请言之
昔之圣人开辟宇宙以济生人万世之下皆仰赖其功
德而思慕之况禹治水造地平天成万世永赖之功而
含气之属虽在四海之外犹知慕之况当时会群后之
地子孙封守之国有不知诵述之者乎夫人之景慕有
同地而知思之者矣有百里之外而思之者矣有数千
为君王矣果真禹之遗烈耶入其地有睹河洛而
兴思者诸士子皆越产必知其国之故请言之
昔之圣人开辟宇宙以济生人万世之下皆仰赖其功
德而思慕之况禹治水造地平天成万世永赖之功而
含气之属虽在四海之外犹知慕之况当时会群后之
地子孙封守之国有不知诵述之者乎夫人之景慕有
同地而知思之者矣有百里之外而思之者矣有数千
卷三十三 第 7b 页 WYG1289-0478b.png
里之外而思之者矣是其人之德之相去之远也虽然
以其人足为数千里之外思之而又同地则其思之何
如也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三河天
下之中帝王之迹多在焉后世之人考寻其故纪载其
事惟恐失之太史公西至崆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
浮江淮至长老皆各称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又南登
卢山观禹迹九江遂至于会稽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
汭大邳逆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
以其人足为数千里之外思之而又同地则其思之何
如也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三河天
下之中帝王之迹多在焉后世之人考寻其故纪载其
事惟恐失之太史公西至崆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
浮江淮至长老皆各称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又南登
卢山观禹迹九江遂至于会稽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
汭大邳逆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
卷三十三 第 8a 页 WYG1289-0478c.png
北自龙门至于朔方壮哉子长之游其所感慨有馀思
矣宜其为书能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成一家之言也
夫唐虞尧舜之处今去之数千载而天下之人皆能识
之以其功德之盛利天下于无穷也则夫游观圣人之
地者虽数千载宜不能无感也自黄帝以来帝王莫不
有都轩辕之都涿鹿颛顼之都帝丘高辛之都偃师帝
尧之都平阳帝舜之都蒲阪禹兴于西𦍑汤起于亳周
之王也以丰镐而黄帝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自岱宗
矣宜其为书能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成一家之言也
夫唐虞尧舜之处今去之数千载而天下之人皆能识
之以其功德之盛利天下于无穷也则夫游观圣人之
地者虽数千载宜不能无感也自黄帝以来帝王莫不
有都轩辕之都涿鹿颛顼之都帝丘高辛之都偃师帝
尧之都平阳帝舜之都蒲阪禹兴于西𦍑汤起于亳周
之王也以丰镐而黄帝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自岱宗
卷三十三 第 8b 页 WYG1289-0478d.png
北逐獯鬻西至崆峒南登熊湘往往无常处及尚书载
舜五载一巡狩至周犹因之则三代天子其游常遍于
五岳矣苍梧九疑之间纪舜之迹尤著历世久远而前
古圣人之迹具在而帝王世纪皇览之书其述备矣禹
受治水之命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行迹所至
盖周四海之外而世之论者乃以为山海经皆禹之所
亲至而纪述之以为东至转木日出九津青𦍑之野攒
树之所抿天之山鸟谷青山之乡穷发带方之国南至
舜五载一巡狩至周犹因之则三代天子其游常遍于
五岳矣苍梧九疑之间纪舜之迹尤著历世久远而前
古圣人之迹具在而帝王世纪皇览之书其述备矣禹
受治水之命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行迹所至
盖周四海之外而世之论者乃以为山海经皆禹之所
亲至而纪述之以为东至转木日出九津青𦍑之野攒
树之所抿天之山鸟谷青山之乡穷发带方之国南至
卷三十三 第 9a 页 WYG1289-0479a.png
交趾孙濮续樠之域丹栗沸水之际南族黄支之堵不
死之望西过三危之阨巫山之下饮露之民奇肱之国
北至大正之谷夏海之穷祝栗之介禺疆之里积水积
石之山此皆荒诞不可稽考张骞之穷河源班勇之记
西域不能睹也大抵上古久远故作者不经之论多托
之而学者言禹事尤奇怪羽渊之龙纪其父石纽之生
本其初台桑之合著其配观河伯而受括地见六子而
获玉匮得黑书于临朐睹绿字于浊水桐柏有鬼神之
死之望西过三危之阨巫山之下饮露之民奇肱之国
北至大正之谷夏海之穷祝栗之介禺疆之里积水积
石之山此皆荒诞不可稽考张骞之穷河源班勇之记
西域不能睹也大抵上古久远故作者不经之论多托
之而学者言禹事尤奇怪羽渊之龙纪其父石纽之生
本其初台桑之合著其配观河伯而受括地见六子而
获玉匮得黑书于临朐睹绿字于浊水桐柏有鬼神之
卷三十三 第 9b 页 WYG1289-0479b.png
书宛委出五符之要秦薮著阳行之迹应龙有尾画之
诡其荒唐不根甚矣而屈子犹勤其问郭璞直信其真
不知洪范锡禹九畴禹乃取其阴阳之数自一至九之
序耳岂实有神人为之手授乎惟会稽之会虽不载于
书而经传犹有所据盖禹会诸侯江南计功非五载巡
狩之常典也传称禹望九山之南苑宛中者则意在此
久矣故为是非常之会也而禹之事终于此故百姓哀
慕之至今而左传会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杜预以为
诡其荒唐不根甚矣而屈子犹勤其问郭璞直信其真
不知洪范锡禹九畴禹乃取其阴阳之数自一至九之
序耳岂实有神人为之手授乎惟会稽之会虽不载于
书而经传犹有所据盖禹会诸侯江南计功非五载巡
狩之常典也传称禹望九山之南苑宛中者则意在此
久矣故为是非常之会也而禹之事终于此故百姓哀
慕之至今而左传会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杜预以为
卷三十三 第 10a 页 WYG1289-0479c.png
涂山在寿春北郦道元以禹会诸侯防风氏后至禹杀
之王肃家语涂山有会稽之名则杜预之说非矣而罗
泌路史乃谓致群臣于钟山晋灼言会稽茅山故越绝
春秋言禹登茅山朝群臣乃更名会稽今会稽有禹村
墟也又云禹救水至大越上茅山今会稽在越中而防
风氏之国在今武康则会稽亦非茅山矣禹之会群臣
非今之所谓会稽乎然云至大越而上茅山岂今之会
稽即古之名茅山而非建康之茅山也吴录云本名茅
之王肃家语涂山有会稽之名则杜预之说非矣而罗
泌路史乃谓致群臣于钟山晋灼言会稽茅山故越绝
春秋言禹登茅山朝群臣乃更名会稽今会稽有禹村
墟也又云禹救水至大越上茅山今会稽在越中而防
风氏之国在今武康则会稽亦非茅山矣禹之会群臣
非今之所谓会稽乎然云至大越而上茅山岂今之会
稽即古之名茅山而非建康之茅山也吴录云本名茅
卷三十三 第 10b 页 WYG1289-0479d.png
山一名覆釜盖禹改之为今名也括地志云石箐山一
名玉笋又名宛委山即会稽一峰也在今会稽县之东
而太史公言上会稽探禹穴所谓禹穴即在会稽山中
而近世解者乃旷绝数千里而取巴蜀之禹穴亦误矣
禹既终于会稽故会稽之人思之是以少康封其庶子
于此以奉守禹之祀号为于越此越之有国所以始也
然传至十数而中间国绝民复奉而君之是为瓯越东
越故越北界有禦儿乡万岁历之说其事亦颇怪盖越
名玉笋又名宛委山即会稽一峰也在今会稽县之东
而太史公言上会稽探禹穴所谓禹穴即在会稽山中
而近世解者乃旷绝数千里而取巴蜀之禹穴亦误矣
禹既终于会稽故会稽之人思之是以少康封其庶子
于此以奉守禹之祀号为于越此越之有国所以始也
然传至十数而中间国绝民复奉而君之是为瓯越东
越故越北界有禦儿乡万岁历之说其事亦颇怪盖越
卷三十三 第 11a 页 WYG1289-0480a.png
人之慕思禹而欲得其子孙之为君如此其后勾践为
王而与吴战夫椒之败保栖会稽得范蠡大夫种为之
臣乘夫差之骄黄池之会以兵袭其国都卒复栖吴王
于姑苏之山故春秋于越入吴当是时越小国几霸天
下越垂绝而复兴者亦以越人之慕思禹而欲其子孙
之不亡如此其后王子搜患为君而逃乎丹穴越国无
君求王子搜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
以艾乘以王舆王子搜之丹穴即禹穴也方吴越之战
王而与吴战夫椒之败保栖会稽得范蠡大夫种为之
臣乘夫差之骄黄池之会以兵袭其国都卒复栖吴王
于姑苏之山故春秋于越入吴当是时越小国几霸天
下越垂绝而复兴者亦以越人之慕思禹而欲其子孙
之不亡如此其后王子搜患为君而逃乎丹穴越国无
君求王子搜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
以艾乘以王舆王子搜之丹穴即禹穴也方吴越之战
卷三十三 第 11b 页 WYG1289-0480b.png
迎之槜李败之姑苏败之夫椒栖之甬东槜李即嘉兴
之醉李城也夫椒即太湖椒山也甬东即勾章之东海
中洲也后数世王无疆为楚所灭尽取故吴地至浙江
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南海上盖
越人之慕思禹虽败散而犹戴之为王为君也南海今
台州之南海也无疆之长子后去琅琊其次子蹄守欧
馀之阳犹受楚封焉无诸保泉山汉立为闽越王其季
馀善与孙摇又以海东隅地称王号三越其地犹在今
之醉李城也夫椒即太湖椒山也甬东即勾章之东海
中洲也后数世王无疆为楚所灭尽取故吴地至浙江
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南海上盖
越人之慕思禹虽败散而犹戴之为王为君也南海今
台州之南海也无疆之长子后去琅琊其次子蹄守欧
馀之阳犹受楚封焉无诸保泉山汉立为闽越王其季
馀善与孙摇又以海东隅地称王号三越其地犹在今
卷三十三 第 12a 页 WYG1289-0480c.png
会稽之域则虽至汉世而越人之慕思禹而犹戴之为
君也太史公序越事盖反覆叹禹之功大矣涤九川定
九州至于今诸夏乂安乃苗裔勾践苦身焦思终灭强
国北观兵中国而推称禹之遗烈其论东越列传则谓
越虽蛮夷其先岂尝有大功于民哉何其久也历数代
常为君王勾践一战称伯至馀善灭国而其苗裔繇王
居股等犹尚封为万户侯由此知越世世为公侯矣而
又叹禹之馀烈盖越之世祀视三代之后最为久长实
君也太史公序越事盖反覆叹禹之功大矣涤九川定
九州至于今诸夏乂安乃苗裔勾践苦身焦思终灭强
国北观兵中国而推称禹之遗烈其论东越列传则谓
越虽蛮夷其先岂尝有大功于民哉何其久也历数代
常为君王勾践一战称伯至馀善灭国而其苗裔繇王
居股等犹尚封为万户侯由此知越世世为公侯矣而
又叹禹之馀烈盖越之世祀视三代之后最为久长实
卷三十三 第 12b 页 WYG1289-0480d.png
以神禹治水之功在万世子长之论不可诬也愚生生
长越中览临安之胜观钱塘之江潮思宋建炎百五十
年都会之盛每慨然太息况思禹之绩有吾其为鱼之
叹乎承明问敢述所闻要之其所怀者远矣非誇胥臣
之多闻子产之博物也谨对
河南策问对二道
问古之君子因时会竭忠谠建竑论卓然有称于
世纪诸史传多矣今不暇槩举姑取其最著者与
长越中览临安之胜观钱塘之江潮思宋建炎百五十
年都会之盛每慨然太息况思禹之绩有吾其为鱼之
叹乎承明问敢述所闻要之其所怀者远矣非誇胥臣
之多闻子产之博物也谨对
河南策问对二道
问古之君子因时会竭忠谠建竑论卓然有称于
世纪诸史传多矣今不暇槩举姑取其最著者与
卷三十三 第 13a 页 WYG1289-0481a.png
诸士子论之或举世共称而不无疵议或一时救
弊而未为通方或言可经常而足以行之后代或
意义深远可为世主法诫者夫通达国体矣而其
学出于申商潜心大业矣而其术流于灾异经明
少双者被阿谀之讥然其言可废欤博物洽闻者
泥五行之传然亦有可采欤语当世理乱晁错之
徒不能过其果然欤志在献替其所论辨通见政
体可备述欤至于竭诚奉国而理归切要儗之政
弊而未为通方或言可经常而足以行之后代或
意义深远可为世主法诫者夫通达国体矣而其
学出于申商潜心大业矣而其术流于灾异经明
少双者被阿谀之讥然其言可废欤博物洽闻者
泥五行之传然亦有可采欤语当世理乱晁错之
徒不能过其果然欤志在献替其所论辨通见政
体可备述欤至于竭诚奉国而理归切要儗之政
卷三十三 第 13b 页 WYG1289-0481b.png
论为孰是论谏本仁义而炳若丹青平生力学所
得而为世龟鉴方之申鉴孰优夫学者称道古昔
所以规摹当世也数子之书繁矣抑可以撷取一
二足以为警诫而备世务者庶几于魏相条陈晁
董之对苏轼进读陆贽之言用以观经世之学
论天下之士非才不足以达当世之务非识不足以周
事物之情非诚不足以摅献纳之忠务不达则其几莫
能中也情不周则其致莫能极也忠不摅则矫激以沽
得而为世龟鉴方之申鉴孰优夫学者称道古昔
所以规摹当世也数子之书繁矣抑可以撷取一
二足以为警诫而备世务者庶几于魏相条陈晁
董之对苏轼进读陆贽之言用以观经世之学
论天下之士非才不足以达当世之务非识不足以周
事物之情非诚不足以摅献纳之忠务不达则其几莫
能中也情不周则其致莫能极也忠不摅则矫激以沽
卷三十三 第 14a 页 WYG1289-0481c.png
名怀隐而多避徇私而少公怯懦而不尽其言莫能信
也甚矣人臣之于君于其得言之时亦莫不有言而
尝失之是三者猖狂叫号以自试于万乘之前而不自
度且以售其欺冒之奸故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
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于道者
束于教也持寸梃以撞万钧之钟必不振矣世之说者
曰谏之道天下之难为欲以观其所易而闲其所难然
后上下恬然而雍睦又以为臣能谏而必能使君之纳
也甚矣人臣之于君于其得言之时亦莫不有言而
尝失之是三者猖狂叫号以自试于万乘之前而不自
度且以售其欺冒之奸故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
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于道者
束于教也持寸梃以撞万钧之钟必不振矣世之说者
曰谏之道天下之难为欲以观其所易而闲其所难然
后上下恬然而雍睦又以为臣能谏而必能使君之纳
卷三十三 第 14b 页 WYG1289-0481d.png
谏而后为能谏之臣此与韩非之说而忧其不合者何
以异是皆惧撄人主之逆鳞而天下无忠义之言矣要
之君子遭时遘会立人之朝其才足以达是其识足以
周是其忍不为明主言之故知而不言言而不尽者非
所以立人之朝者也是所谓谓吾君之不能为尧舜者
也执事发策举先代之论谏者以为问夫一世之君则
一世之臣不知其几也当时陈说者盖多矣而史之所
载彰彰者仅是以史之所载累而积之盖多矣而执事
以异是皆惧撄人主之逆鳞而天下无忠义之言矣要
之君子遭时遘会立人之朝其才足以达是其识足以
周是其忍不为明主言之故知而不言言而不尽者非
所以立人之朝者也是所谓谓吾君之不能为尧舜者
也执事发策举先代之论谏者以为问夫一世之君则
一世之臣不知其几也当时陈说者盖多矣而史之所
载彰彰者仅是以史之所载累而积之盖多矣而执事
卷三十三 第 15a 页 WYG1289-0482a.png
所举者又仅是虽然言而中其几极其致而忠诚足以
感移人主垂法后世者又少也如执事之所举皆其人
也夫谓举世共称不无疵议者岂不以贾谊通达国体
而出于申商董仲舒潜心大业而流于灾异匡衡被阿
谀之讥刘向泥五行之传乎汉高祖时同姓寡少尊王
子弟大启九国诸侯王僣拟逾制匈奴数盗边贾谊陈
治安之策皆当世切务而或谓其明申商之学者独以
论诸侯王宜用权势法制耳然众建诸侯实事之当然
感移人主垂法后世者又少也如执事之所举皆其人
也夫谓举世共称不无疵议者岂不以贾谊通达国体
而出于申商董仲舒潜心大业而流于灾异匡衡被阿
谀之讥刘向泥五行之传乎汉高祖时同姓寡少尊王
子弟大启九国诸侯王僣拟逾制匈奴数盗边贾谊陈
治安之策皆当世切务而或谓其明申商之学者独以
论诸侯王宜用权势法制耳然众建诸侯实事之当然
卷三十三 第 15b 页 WYG1289-0482b.png
也与晁错削七国异矣本三代之所以长久谓天下之
命悬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蚤谕教与选左右教得而
左右正太子正矣或谓谊与晁错皆明申韩而错则以
术数教太子若保传之篇使后世知三代教太子法者
谊启之也岂可与错同论乎汉初制度疏阔谊欲改正
朔易服色正官名兴礼乐谓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
而德泽洽秦置天下于法令刑罚而德泽无一有移风
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夫刀笔
命悬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蚤谕教与选左右教得而
左右正太子正矣或谓谊与晁错皆明申韩而错则以
术数教太子若保传之篇使后世知三代教太子法者
谊启之也岂可与错同论乎汉初制度疏阔谊欲改正
朔易服色正官名兴礼乐谓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
而德泽洽秦置天下于法令刑罚而德泽无一有移风
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夫刀笔
卷三十三 第 16a 页 WYG1289-0482c.png
筐箧之间非徒汉事然也虽后至今数千年如此矣刘
向称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
古伊管未能远过可不谓然乎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
仲舒以贤良对策皆傅经义本天道曰王者欲有所为
宜求其端于天故圣人法天以立道天地之性人为贵
知自贵于物又曰勉强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勉强
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
知则光大矣此孔氏之遗言七十子之徒莫能述也论
向称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
古伊管未能远过可不谓然乎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
仲舒以贤良对策皆傅经义本天道曰王者欲有所为
宜求其端于天故圣人法天以立道天地之性人为贵
知自贵于物又曰勉强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勉强
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
知则光大矣此孔氏之遗言七十子之徒莫能述也论
卷三十三 第 16b 页 WYG1289-0482d.png
圣王之礼乐教化欲令当世人主改弦而更张之与贾
生之旨不异而仲舒之渊源深矣自汉兴以来天子与
其大臣皆好尚黄老至孝武始兴文学罢黜百家表章
六经实自仲舒发之故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至于今学者守之虽然自恣苟简
之治百世未能变也道同六艺用世操术则异者又未
必轨于圣人也班固称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
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
生之旨不异而仲舒之渊源深矣自汉兴以来天子与
其大臣皆好尚黄老至孝武始兴文学罢黜百家表章
六经实自仲舒发之故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至于今学者守之虽然自恣苟简
之治百世未能变也道同六艺用世操术则异者又未
必轨于圣人也班固称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
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
卷三十三 第 17a 页 WYG1289-0483a.png
首其不谓然乎汉儒传经皆有家法而匡衡明经说诗
当世少双所以其论奏粹然儒者之言曰朝廷者天下
之桢干也公卿大夫相与循礼恭让则民不争好仁乐
施则下不暴上义高节则民兴行宽仁和惠则众相爱
曰治性之道必审已之所有馀而强其所不足聪明疏
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
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
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曰妃匹之际生民之始万化之
当世少双所以其论奏粹然儒者之言曰朝廷者天下
之桢干也公卿大夫相与循礼恭让则民不争好仁乐
施则下不暴上义高节则民兴行宽仁和惠则众相爱
曰治性之道必审已之所有馀而强其所不足聪明疏
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
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
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曰妃匹之际生民之始万化之
卷三十三 第 17b 页 WYG1289-0483b.png
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曰审六艺之旨
则天人之理可得圣王之自为动静周旋奉天承亲临
朝群臣动有节文以章人伦夫端本养性审艺治内正
仪皆人主之大法也衡能为此言而史讥其持禄保位
被阿䛕之旨与孔光等同讥以为恭显用事不能犯颜
直谏则然也然传先王语其酝藉亦足称贤矣刘向博
闻通达古今作洪范论发明大传著天人之应七略剖
判艺文综百家之绪三统历谱考步日月五星之度与
则天人之理可得圣王之自为动静周旋奉天承亲临
朝群臣动有节文以章人伦夫端本养性审艺治内正
仪皆人主之大法也衡能为此言而史讥其持禄保位
被阿䛕之旨与孔光等同讥以为恭显用事不能犯颜
直谏则然也然传先王语其酝藉亦足称贤矣刘向博
闻通达古今作洪范论发明大传著天人之应七略剖
判艺文综百家之绪三统历谱考步日月五星之度与
卷三十三 第 18a 页 WYG1289-0483c.png
孟轲荀况司马迁董仲舒扬雄并称而讥切王氏尤发
于至诚盖自恭显之世其忠恳已见于封事矣曰众贤
和于朝则万物和于野览历世之治辞必以和气致祥
乖气致异因论当世人主开三代之业招文学之士优
游宽容使得并进章交公车人满北军朝臣舛午缪戾
乖刺文书纷纠毁誉混乱荧惑耳目感移心意不可胜
纪是时恭显用事善类蒙僇永光之诏亦自谓邪说空
进事亡成功公卿大夫好恶不同孝元固已自知之卒
于至诚盖自恭显之世其忠恳已见于封事矣曰众贤
和于朝则万物和于野览历世之治辞必以和气致祥
乖气致异因论当世人主开三代之业招文学之士优
游宽容使得并进章交公车人满北军朝臣舛午缪戾
乖刺文书纷纠毁誉混乱荧惑耳目感移心意不可胜
纪是时恭显用事善类蒙僇永光之诏亦自谓邪说空
进事亡成功公卿大夫好恶不同孝元固已自知之卒
卷三十三 第 18b 页 WYG1289-0483d.png
以优游不断堕先帝之业可为来世之永鉴矣向之学
在洪范传推迹行事比类相从缘箕子之意著天人之
应世儒亦未可妄论也夫谓一时救弊未为通方者岂
不以崔寔语当世理乱而有政论之作也汉之儒者言
教化自贾谊董仲舒匡衡刘向皆极论之而王吉亦谓
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礼义科指可世世行也以意穿
凿各取一切而质朴日衰恩爱寖薄东京以后尤竞察
察钟离意宋均鲁恭第五伦之徒常以为言而杜林亦
在洪范传推迹行事比类相从缘箕子之意著天人之
应世儒亦未可妄论也夫谓一时救弊未为通方者岂
不以崔寔语当世理乱而有政论之作也汉之儒者言
教化自贾谊董仲舒匡衡刘向皆极论之而王吉亦谓
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礼义科指可世世行也以意穿
凿各取一切而质朴日衰恩爱寖薄东京以后尤竞察
察钟离意宋均鲁恭第五伦之徒常以为言而杜林亦
卷三十三 第 19a 页 WYG1289-0484a.png
讥后世不能以德而勤于法吹毛求疵诋欺无限桃李
之馈集以成罪家无全行国无廉夫而仁义之风替矣
崔寔独著论谓汉承百王之敝数世以来政多恩贷驭
委其辔皇路倾险欲峻法以求治以此为乱世之药石
仲长统称其书以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座右将不以
其达权救弊为一时之所急耳若以此施于宦戚纵横
之日是固其宜也寔之政论夫岂通方之论耶夫谓言
可经常可以行之后代者岂不以荀悦志在献替而有
之馈集以成罪家无全行国无廉夫而仁义之风替矣
崔寔独著论谓汉承百王之敝数世以来政多恩贷驭
委其辔皇路倾险欲峻法以求治以此为乱世之药石
仲长统称其书以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座右将不以
其达权救弊为一时之所急耳若以此施于宦戚纵横
之日是固其宜也寔之政论夫岂通方之论耶夫谓言
可经常可以行之后代者岂不以荀悦志在献替而有
卷三十三 第 19b 页 WYG1289-0484b.png
申鉴之作也当建安之时政移曹氏天子拱手而悦自
以时无所用作申鉴五篇其所论辨通见政体谓致政
之术先屏四恶乃崇五政而以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
奢败制为四恶兴农桑以养其性审好恶以正其俗宣
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为
五政悦之论非所以施于汉末顾自以抱王略而不得
志为奏以发之要其所施设皆平世法也可谓言简而
事该矣考其正俗之论谓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应神明
以时无所用作申鉴五篇其所论辨通见政体谓致政
之术先屏四恶乃崇五政而以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
奢败制为四恶兴农桑以养其性审好恶以正其俗宣
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为
五政悦之论非所以施于汉末顾自以抱王略而不得
志为奏以发之要其所施设皆平世法也可谓言简而
事该矣考其正俗之论谓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应神明
卷三十三 第 20a 页 WYG1289-0484c.png
正万物而成王化者必乎贞定而已在上者审定好丑
善恶要乎功罪毁誉效于准验听言责事举文察实无
惑诈伪以荡众志故事无不覈物无不功善无不显恶
无不章百姓上下睹利害之存乎已也肃恭其心慎修
其行而民志平矣汉氏所以凌迟恣戚宦之权成钩党
之祸夫岂不由于此即匡衡言四方桢干刘向讥朝廷
舛午皆此意也悦之申鉴岂非经常之法耶晋初士大
夫祖述何晏老庄之论朝廷皆以浮诞为美武帝创业
善恶要乎功罪毁誉效于准验听言责事举文察实无
惑诈伪以荡众志故事无不覈物无不功善无不显恶
无不章百姓上下睹利害之存乎已也肃恭其心慎修
其行而民志平矣汉氏所以凌迟恣戚宦之权成钩党
之祸夫岂不由于此即匡衡言四方桢干刘向讥朝廷
舛午皆此意也悦之申鉴岂非经常之法耶晋初士大
夫祖述何晏老庄之论朝廷皆以浮诞为美武帝创业
卷三十三 第 20b 页 WYG1289-0484d.png
法度废弛刘颂竭诚奉公每有论奏该覈政体谓法禁
宽纵积之有素未可一旦以直绳下然至于矫世救敝
自宜渐就清肃如行舟虽不横截迅流然当渐靡而往
稍向所趋然后得济也其救时矫世非急迫之论异于
徒事一切敢于断割者矣又谓圣王之化执要于已委
务于下居事始以别能否因成败以分功罪而群下无
所逃其诛赏尚书统领大纲岁终校簿赏罚黜陟之今
权不归于上事功不建不知所责也细过缪妄人情之
宽纵积之有素未可一旦以直绳下然至于矫世救敝
自宜渐就清肃如行舟虽不横截迅流然当渐靡而往
稍向所趋然后得济也其救时矫世非急迫之论异于
徒事一切敢于断割者矣又谓圣王之化执要于已委
务于下居事始以别能否因成败以分功罪而群下无
所逃其诛赏尚书统领大纲岁终校簿赏罚黜陟之今
权不归于上事功不建不知所责也细过缪妄人情之
卷三十三 第 21a 页 WYG1289-0485a.png
所必有而悉纠以法则朝无立人矣为监司者类大纲
不振而微过必举谨密网以罗微罪奏劾相接状似尽
公而挠法实在其中也故圣王不善碎密之案而责犯
彊举尤之奏颂之斯言实末世通患所以然者彼持天下之
衡而未能公天下之大观以为如此足以塞区区之责
也亦类俗吏之所为耳由此言之颂欲矫敝而不必任
严切之法所以为贤于寔者也儗之政论则颂为是矣
唐德宗时陆贽上言谏诤之道有九弊以好胜人耻闻
不振而微过必举谨密网以罗微罪奏劾相接状似尽
公而挠法实在其中也故圣王不善碎密之案而责犯
彊举尤之奏颂之斯言实末世通患所以然者彼持天下之
衡而未能公天下之大观以为如此足以塞区区之责
也亦类俗吏之所为耳由此言之颂欲矫敝而不必任
严切之法所以为贤于寔者也儗之政论则颂为是矣
唐德宗时陆贽上言谏诤之道有九弊以好胜人耻闻
卷三十三 第 21b 页 WYG1289-0485b.png
过骋辨给衔聪明厉威严恣彊愎为君上之弊以谄䛕
顾望畏愞为臣下之弊论朝廷之乏人其患有七不澄
源而防末流不考实而务博访求精太过嫉𢙣太甚程
试乖方取舍违理循故事而不择可否而覈才驭吏之
三术则拔擢以旌其异能贬黜以纠其失职序进以谨
其守常其欲人主悔祸新化要在舍已从众违欲遵道
远憸佞而亲忠直推至诚而去逆诈杜谗沮之路广谏
诤之门扫求利之法务息人之术其道易知而易行在
顾望畏愞为臣下之弊论朝廷之乏人其患有七不澄
源而防末流不考实而务博访求精太过嫉𢙣太甚程
试乖方取舍违理循故事而不择可否而覈才驭吏之
三术则拔擢以旌其异能贬黜以纠其失职序进以谨
其守常其欲人主悔祸新化要在舍已从众违欲遵道
远憸佞而亲忠直推至诚而去逆诈杜谗沮之路广谏
诤之门扫求利之法务息人之术其道易知而易行在
卷三十三 第 22a 页 WYG1289-0485c.png
约之于心焉耳唐史称其论谏数十百篇讥陈时病皆
本仁义可为后世法炳如丹青苏轼以为进苦口之药
石针害身之膏肓如贽之言开卷了然聚古人之精英
为治乱之龟鉴者也虽房杜姚宋克致清平考其道德
仁义之旨盖过之矣其论兴亡之际谓天所视听皆因
于人天降灾祥皆考于德非人事之外别有天命也而
时之否泰事之损益万化所系必因人情情有通塞故
否泰生情有厚薄故损益生圣王之居人上也必以其
本仁义可为后世法炳如丹青苏轼以为进苦口之药
石针害身之膏肓如贽之言开卷了然聚古人之精英
为治乱之龟鉴者也虽房杜姚宋克致清平考其道德
仁义之旨盖过之矣其论兴亡之际谓天所视听皆因
于人天降灾祥皆考于德非人事之外别有天命也而
时之否泰事之损益万化所系必因人情情有通塞故
否泰生情有厚薄故损益生圣王之居人上也必以其
卷三十三 第 22b 页 WYG1289-0485d.png
心从天下之欲不以天下之人从其欲乃至兢兢业业
一日二日万几几者事之微也信哉孔子读易至于损
益喟然叹曰损益其王者之道欤贽于天命人情之际
可谓论之剀切者矣宋嘉祐间司马光上言人君之大
德有三仁明武以兴教化修政治养百姓利万物为人
君之仁知道谊识安危别贤愚辨是非为人君之明唯
道所在断之不疑奸不能惑佞不能移为人君之武其
论御臣之道有三曰任官信赏必罚谓国家采名不采
一日二日万几几者事之微也信哉孔子读易至于损
益喟然叹曰损益其王者之道欤贽于天命人情之际
可谓论之剀切者矣宋嘉祐间司马光上言人君之大
德有三仁明武以兴教化修政治养百姓利万物为人
君之仁知道谊识安危别贤愚辨是非为人君之明唯
道所在断之不疑奸不能惑佞不能移为人君之武其
论御臣之道有三曰任官信赏必罚谓国家采名不采
卷三十三 第 23a 页 WYG1289-0486a.png
实诛文不诛意故天下饰名以求功巧文以逃罪欲博
选在位之臣各当其任有功则增秩而勿徙其官无功
则降黜而更求能者有罪则流窜刑诛而勿加宽贷又
以祖宗开业之艰难国家致治之光美难得而易失作
保业隆平之基因而安之者易为功从而救之者难为
力作惜时无远虑必有近忧作远谋燎原之火生于荧
荧作谨微华而不实无益于治作务实合而言之谓之
五规光自谓获事三朝皆以此六言献平生所学尽在
选在位之臣各当其任有功则增秩而勿徙其官无功
则降黜而更求能者有罪则流窜刑诛而勿加宽贷又
以祖宗开业之艰难国家致治之光美难得而易失作
保业隆平之基因而安之者易为功从而救之者难为
力作惜时无远虑必有近忧作远谋燎原之火生于荧
荧作谨微华而不实无益于治作务实合而言之谓之
五规光自谓获事三朝皆以此六言献平生所学尽在
卷三十三 第 23b 页 WYG1289-0486b.png
是矣又谓五规皆守邦之要道当世之切务也宋之仁
宗可谓汉唐以来之令主矣当此时韩琦为宰相君臣
皆贤迄不能如光所言岂以其分量有所止虽四十年
深仁厚泽无以进于三代之隆为可惜也盖尝读其保
业之规言天下得之至艰守之尤至艰自周以来离而
合合而复离五代生民之类不尽著几希太祖始建太
平之基上下一千七百馀年天下一统五百馀年而已
承祖宗艰难之业奄有四海传祚万世可不重哉人主
宗可谓汉唐以来之令主矣当此时韩琦为宰相君臣
皆贤迄不能如光所言岂以其分量有所止虽四十年
深仁厚泽无以进于三代之隆为可惜也盖尝读其保
业之规言天下得之至艰守之尤至艰自周以来离而
合合而复离五代生民之类不尽著几希太祖始建太
平之基上下一千七百馀年天下一统五百馀年而已
承祖宗艰难之业奄有四海传祚万世可不重哉人主
卷三十三 第 24a 页 WYG1289-0486c.png
抚全盛之运知易离难合之天下土崩瓦解之势常伏
于至全至安之中诚不可一日而不兢兢业业者也唐
自失河北以天下之力终不能取燕云十六州没于契
丹宋南北遂至抗衡迄不能自支折而入于北若奄有
唐宋所不能有之土其不为尤重也哉所谓尺地莫非
其有一民莫非其人也其所以爱吾人保吾土诚不可
一念自放者矣夫陆贽司马光其言固皆可以为万世
之所取法而申鉴之言亦不能易也文有博有约固不
于至全至安之中诚不可一日而不兢兢业业者也唐
自失河北以天下之力终不能取燕云十六州没于契
丹宋南北遂至抗衡迄不能自支折而入于北若奄有
唐宋所不能有之土其不为尤重也哉所谓尺地莫非
其有一民莫非其人也其所以爱吾人保吾土诚不可
一念自放者矣夫陆贽司马光其言固皆可以为万世
之所取法而申鉴之言亦不能易也文有博有约固不
卷三十三 第 24b 页 WYG1289-0486d.png
得以优劣论矣执事欲取数子之书为可垂警诫而备
世务者愚于前所陈盖亦得其略矣昔者尝诵而论之
虽其言散见于史传而天人性命之理出焉诗书礼乐
之道存焉治性正身之则著焉端本善俗之几昭焉朝
廷之所以顺治百官之所以得职王化之所以隆国是
之所以定天命去留人心向背皆系于此也夫谓意义
深远可为法诫则刘向山陵之奏与陆贽司马光论天
命保业此其尤谆切者也至于财赋兵农夷狄之大务
世务者愚于前所陈盖亦得其略矣昔者尝诵而论之
虽其言散见于史传而天人性命之理出焉诗书礼乐
之道存焉治性正身之则著焉端本善俗之几昭焉朝
廷之所以顺治百官之所以得职王化之所以隆国是
之所以定天命去留人心向背皆系于此也夫谓意义
深远可为法诫则刘向山陵之奏与陆贽司马光论天
命保业此其尤谆切者也至于财赋兵农夷狄之大务
卷三十三 第 25a 页 WYG1289-0487a.png
诸疏皆有之以明问之所未及亦未暇尽述也夫此数
子者固皆一代之伟人其论议著于本朝载于后世视
小儒龌龊暖姝勉强缀论而中无所有者真秋虫之鸣
也夫大人之言远小人之言隘正人之言直邪人之言
慝仁人之言恕贼人之言刻智人之言明昩人之言窒
米盐博辨非当施于人主之前也铢称寸度非可以规
天下之大也蓼菜成行瓶瓯有堤量粟而㫪数米而炊
非治万乘之国也如此之类常形于奏牍则人主之听
子者固皆一代之伟人其论议著于本朝载于后世视
小儒龌龊暖姝勉强缀论而中无所有者真秋虫之鸣
也夫大人之言远小人之言隘正人之言直邪人之言
慝仁人之言恕贼人之言刻智人之言明昩人之言窒
米盐博辨非当施于人主之前也铢称寸度非可以规
天下之大也蓼菜成行瓶瓯有堤量粟而㫪数米而炊
非治万乘之国也如此之类常形于奏牍则人主之听
卷三十三 第 25b 页 WYG1289-0487b.png
览眊矣故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骐
骥骅骝一日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伎也鸱休夜撮
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故非有天
下之才与天下之识而忠足以犯人主者其言必不文
而其行必不远噫安得起诸君子而与之言天下之事
哉愚生狂愚亦颇有感于今世之务顾不敢以言未及
而言之然窃有慕于魏相苏轼之条陈进读不胜忠爱
之惓惓也
骥骅骝一日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伎也鸱休夜撮
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故非有天
下之才与天下之识而忠足以犯人主者其言必不文
而其行必不远噫安得起诸君子而与之言天下之事
哉愚生狂愚亦颇有感于今世之务顾不敢以言未及
而言之然窃有慕于魏相苏轼之条陈进读不胜忠爱
之惓惓也
卷三十三 第 26a 页 WYG1289-0487c.png
问今河南置省大梁包郑卫梁楚颍川南阳之地
前代人才之盛难以尽举姑取当时任事为豫冀
之产者各举其槩与诸士子论之俱逢角逐之秋
矣或运筹帏幄辞万户之封或崇明王略拒九锡
之议其心迹何似并遇戚竖之艰矣或依违顺旨
定左袒之功或守正嫉邪婴灭顶之祸其道谊孰
得负苍生之望均也一以致山桑之衄一以致淮
淝之捷其名实孰当际中兴之运同也一以成述
前代人才之盛难以尽举姑取当时任事为豫冀
之产者各举其槩与诸士子论之俱逢角逐之秋
矣或运筹帏幄辞万户之封或崇明王略拒九锡
之议其心迹何似并遇戚竖之艰矣或依违顺旨
定左袒之功或守正嫉邪婴灭顶之祸其道谊孰
得负苍生之望均也一以致山桑之衄一以致淮
淝之捷其名实孰当际中兴之运同也一以成述
卷三十三 第 26b 页 WYG1289-0487d.png
作之能一以成应变之务其功名孰优属时多难
或负高志而不能免陈涛斜之败或有胆略而不
能拒封丘门之入其才略孰胜遭世治平识量英
伟定社稷之策临时果断有大臣之风其德业孰
隆诸士子尚论古人凡此者固所宜究心况其乡
之先哲乎其悉述以对
任天下之事贵乎善应天下之变而非其才德之全不
足以当之才德纯备是以能受之至大而不惊纳之至
或负高志而不能免陈涛斜之败或有胆略而不
能拒封丘门之入其才略孰胜遭世治平识量英
伟定社稷之策临时果断有大臣之风其德业孰
隆诸士子尚论古人凡此者固所宜究心况其乡
之先哲乎其悉述以对
任天下之事贵乎善应天下之变而非其才德之全不
足以当之才德纯备是以能受之至大而不惊纳之至
卷三十三 第 27a 页 WYG1289-0488a.png
繁而不乱以辅世成治能使天下不倾而自居其身于
安全之地其在我者则然而使其所遭之数有不然者
是固君子之所不能必也书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
他技此德之有以兼乎才者也徒德而已则椎鲁朴鄙
之徒也不可以语才书又曰不敢替厥义德率惟谋从
容德此才之本乎德者也徒才而已则轻儇疾捷之徒
也不可以语德夫欲以任天下之事出于是二者皆不
足以有成世因以为才德不足以集天下之事而又求
安全之地其在我者则然而使其所遭之数有不然者
是固君子之所不能必也书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
他技此德之有以兼乎才者也徒德而已则椎鲁朴鄙
之徒也不可以语才书又曰不敢替厥义德率惟谋从
容德此才之本乎德者也徒才而已则轻儇疾捷之徒
也不可以语德夫欲以任天下之事出于是二者皆不
足以有成世因以为才德不足以集天下之事而又求
卷三十三 第 27b 页 WYG1289-0488b.png
夫小才凉德用之何怪乎天下事日以废坏而不振也
昔成周作洛宅于土中谓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
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诗曰嵩高维岳峻极
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人才之盛固有以哉如伊尹
太公申伯仲山甫卓然为王者之佐而管仲子产百里
奚孙叔敖皆有闻于世孔孟盖论之矣今特因明问略
举汉以来遭时遇主经纶世故史传所记者谨掇拾以
对张子房当秦楚之际以家世相韩为韩报仇择可以
昔成周作洛宅于土中谓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
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诗曰嵩高维岳峻极
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人才之盛固有以哉如伊尹
太公申伯仲山甫卓然为王者之佐而管仲子产百里
奚孙叔敖皆有闻于世孔孟盖论之矣今特因明问略
举汉以来遭时遇主经纶世故史传所记者谨掇拾以
对张子房当秦楚之际以家世相韩为韩报仇择可以
卷三十三 第 28a 页 WYG1289-0488c.png
委身者遂从高帝汉之天下已定矣子房不受万户之
封愿从赤松子游或谓子房不终事汉者为韩也夫诛
秦灭项子房之志已毕移以事汉何损于义而必去之
独其为道恬澹薄视人世之功名而有飘然远举之志
耳荀文若遭汉室之乱间关河冀以从曹氏奉迎銮驾
徙都于许魏之大业垂成矣文若不从九锡之议毕命
寿春或谓文若之死非为汉也夫士之死亦非容易使
其甘为曹氏佐命何以轻于杀身独其为才所役度天
封愿从赤松子游或谓子房不终事汉者为韩也夫诛
秦灭项子房之志已毕移以事汉何损于义而必去之
独其为道恬澹薄视人世之功名而有飘然远举之志
耳荀文若遭汉室之乱间关河冀以从曹氏奉迎銮驾
徙都于许魏之大业垂成矣文若不从九锡之议毕命
寿春或谓文若之死非为汉也夫士之死亦非容易使
其甘为曹氏佐命何以轻于杀身独其为才所役度天
卷三十三 第 28b 页 WYG1289-0488d.png
下无可以尽其用者而自托非所昧明哲之智耳盖世
之于子房也病于予之过其于文若也病于绝之深善
乎史氏之言曰智算有所研疏原始未必要终取其归
正而已亦杀身成仁之义也其论当矣陈丞相倾侧扰
攘楚魏之间卒归高祖常出奇计以救纷纠之难迨诸
吕擅王无能有所匡正而阿意顺旨吕氏之权由此以
起然能将相合谋因间而发遂定宗庙盖其从高祖在
兵间不惮为诈卒以此成功可谓应变合权矣夫所贵
之于子房也病于予之过其于文若也病于绝之深善
乎史氏之言曰智算有所研疏原始未必要终取其归
正而已亦杀身成仁之义也其论当矣陈丞相倾侧扰
攘楚魏之间卒归高祖常出奇计以救纷纠之难迨诸
吕擅王无能有所匡正而阿意顺旨吕氏之权由此以
起然能将相合谋因间而发遂定宗庙盖其从高祖在
兵间不惮为诈卒以此成功可谓应变合权矣夫所贵
卷三十三 第 29a 页 WYG1289-0489a.png
于成天下之事使皆若王陵之言未必能逆折其势不
过谢疾杜门而已其后将何以有为哉陈仲举处桓灵
之时有清世之志树立风声抗论悯俗为天下正人所
依归而宦竖操弄国权浊乱海内仲举与闻喜合谋诛
废以清朝廷天下雄俊莫不延颈企踵以思奋其智力
而谋之不远致太后有云台之迁凶竖得志士大夫皆
丧其气而邦国殄瘁矣徒能死天下之事而智不足称
也夫户牖功成而不免于谲仲举身殒而不失于正善
过谢疾杜门而已其后将何以有为哉陈仲举处桓灵
之时有清世之志树立风声抗论悯俗为天下正人所
依归而宦竖操弄国权浊乱海内仲举与闻喜合谋诛
废以清朝廷天下雄俊莫不延颈企踵以思奋其智力
而谋之不远致太后有云台之迁凶竖得志士大夫皆
丧其气而邦国殄瘁矣徒能死天下之事而智不足称
也夫户牖功成而不免于谲仲举身殒而不失于正善
卷三十三 第 29b 页 WYG1289-0489b.png
乎史氏之言曰以仁为己任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
携持民心汉世乱而不亡百馀年数公之力也其论卓
矣殷深源识度清远为风流谈论所宗屏居不就徵辟
而时人拟之管葛以其出处卜江左兴亡及其入秉国
钧乘季龙之殂殁实关河荡平之机也而出领中军师
次山桑曾无禦敌之策蹙国丧师华夏鼎沸岂非名之
浮于实者乎谢安石高卧东山本无处世之意而诸人
每恨其不出为苍生忧及见登用镇以和静禦以长算
携持民心汉世乱而不亡百馀年数公之力也其论卓
矣殷深源识度清远为风流谈论所宗屏居不就徵辟
而时人拟之管葛以其出处卜江左兴亡及其入秉国
钧乘季龙之殂殁实关河荡平之机也而出领中军师
次山桑曾无禦敌之策蹙国丧师华夏鼎沸岂非名之
浮于实者乎谢安石高卧东山本无处世之意而诸人
每恨其不出为苍生忧及见登用镇以和静禦以长算
卷三十三 第 30a 页 WYG1289-0489c.png
苻氏率众百万次于淮淝京师震恐夷然无惧色指授
将帅大致克捷劲寇土崩中州席卷江左奠安岂非实
之能副其名者乎虽然深源之清徽雅量固自为众议
所归而桓温尤忌之温亦谓人曰浩有德有言向使作
令仆足以仪刑百揆朝廷用违其才耳斯言不诬矣或
以安石比王导则诚然而以深源并王衍不无少贬也
张燕公于玄宗最为有德及太平用事纳忠惓惓所与
袐谋密计甚众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善用人之长引
将帅大致克捷劲寇土崩中州席卷江左奠安岂非实
之能副其名者乎虽然深源之清徽雅量固自为众议
所归而桓温尤忌之温亦谓人曰浩有德有言向使作
令仆足以仪刑百揆朝廷用违其才耳斯言不诬矣或
以安石比王导则诚然而以深源并王衍不无少贬也
张燕公于玄宗最为有德及太平用事纳忠惓惓所与
袐谋密计甚众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善用人之长引
卷三十三 第 30b 页 WYG1289-0489d.png
天下知名士以佐佑王化粉泽典章成一王法天子尊
尚儒术开置学士修太宗之政皆公有以倡之开元文
物彬彬公之力居多故天下称其文姚元之尤长吏道
决事无淹思三为宰相常兼兵部屯戍斥堠士马储械
无不谙记帝方躬万几朝夕询逮他宰相畏威谦惮惟
独元之佐裁决以得专任承权戚干政之后纪纲大坏
而能先有司罢冗职修制度择百官各当其才故天下
称其通虽然元之虽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然天资权
尚儒术开置学士修太宗之政皆公有以倡之开元文
物彬彬公之力居多故天下称其文姚元之尤长吏道
决事无淹思三为宰相常兼兵部屯戍斥堠士马储械
无不谙记帝方躬万几朝夕询逮他宰相畏威谦惮惟
独元之佐裁决以得专任承权戚干政之后纪纲大坏
而能先有司罢冗职修制度择百官各当其才故天下
称其通虽然元之虽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然天资权
卷三十三 第 31a 页 WYG1289-0490a.png
谲计出张说于相州罢魏知古为尚书而东都坏庙之
对几于佞矣故燕许并称其文章真为无愧而姚宋齐
名君子不容无优劣也房琯自成都奉册灵武亟见任
用以天下为已任知无不为参决机务诸将相莫敢望
既而以贺兰之谮分军讨贼师败于咸阳唐世名儒皆
称其有王佐之材然将兵固非所长一与贼遇遂至丧
师前史称其遭时承平从容帷幄不失为名宰而用违
所长遂陷浮虚比周之罪桑维翰事晋当草创之初藩
对几于佞矣故燕许并称其文章真为无愧而姚宋齐
名君子不容无优劣也房琯自成都奉册灵武亟见任
用以天下为已任知无不为参决机务诸将相莫敢望
既而以贺兰之谮分军讨贼师败于咸阳唐世名儒皆
称其有王佐之材然将兵固非所长一与贼遇遂至丧
师前史称其遭时承平从容帷幄不失为名宰而用违
所长遂陷浮虚比周之罪桑维翰事晋当草创之初藩
卷三十三 第 31b 页 WYG1289-0490b.png
镇多不服维翰劝其主推诚弃怨以抚之训卒练兵务
农通商以安中国羽檄从横从容指画神色自若当时
齐王舍维翰之谋信景延广之狂策遂被俘虏抑维翰
屈意事虏所谓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飞盖其势不得不
然耳又尝读唐史称琯之废朝臣多言琯谋包文武可
复用虽琯亦谓当柄任为天子立功其丧师亦以监军
之促战非其罪也惜夫一跌而遂不复振人比之王衍
陆机谬矣桑维翰两秉朝政出杨光远景延广于外一
农通商以安中国羽檄从横从容指画神色自若当时
齐王舍维翰之谋信景延广之狂策遂被俘虏抑维翰
屈意事虏所谓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飞盖其势不得不
然耳又尝读唐史称琯之废朝臣多言琯谋包文武可
复用虽琯亦谓当柄任为天子立功其丧师亦以监军
之促战非其罪也惜夫一跌而遂不复振人比之王衍
陆机谬矣桑维翰两秉朝政出杨光远景延广于外一
卷三十三 第 32a 页 WYG1289-0490c.png
制指挥节度使十五人无敢违者使居平世都将相其
勋业岂小哉呜呼士之不幸遭逢阨会身名俱殒者则
房桑二子是也宋自仁宗之世天下号称治平韩富二
公与范希文欧阳永叔一时并用世谓之韩范富欧魏
公嘉祐治平间再决大策以安社稷当朝廷多故处危
疑之际知无不为而与范欧同心辅政百官奉法循理
朝廷称治富郑公为相守典故行故事傅以公议无心
于其间而百官称职天下无事史臣称魏公相三朝立
勋业岂小哉呜呼士之不幸遭逢阨会身名俱殒者则
房桑二子是也宋自仁宗之世天下号称治平韩富二
公与范希文欧阳永叔一时并用世谓之韩范富欧魏
公嘉祐治平间再决大策以安社稷当朝廷多故处危
疑之际知无不为而与范欧同心辅政百官奉法循理
朝廷称治富郑公为相守典故行故事傅以公议无心
于其间而百官称职天下无事史臣称魏公相三朝立
卷三十三 第 32b 页 WYG1289-0490d.png
二帝垂绅正笏不动声气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
稷之臣矣又称国家当隆盛之时其大臣必有耆艾之
福推其有馀足芘当世富公再盟契丹能使南北之民
数十年不见兵革与文潞公皆享高寿于承平之秋至
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去朝野倚重由此言之二公
之功名盖相当矣呜呼士之幸而遭际太平福德俱全
者则韩富二公是也抑中州之人才此特因执事所问
及者言之若贾生之通达蔡邕之文学张衡之精思卓
稷之臣矣又称国家当隆盛之时其大臣必有耆艾之
福推其有馀足芘当世富公再盟契丹能使南北之民
数十年不见兵革与文潞公皆享高寿于承平之秋至
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去朝野倚重由此言之二公
之功名盖相当矣呜呼士之幸而遭际太平福德俱全
者则韩富二公是也抑中州之人才此特因执事所问
及者言之若贾生之通达蔡邕之文学张衡之精思卓
卷三十三 第 33a 页 WYG1289-0491a.png
茂之循良李膺之高节黄宪之雅度邓禹之功勋有不
可一二数者孔子尝在卫则卫多君子光武起南阳则
南阳多功臣至如程氏两夫子传千载不传之道统而
许文正公自得伊洛之学有开世太平之功皆今河南
境内之产也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愿因程氏以求
观圣人之道而志伊尹之所志也谨对
可一二数者孔子尝在卫则卫多君子光武起南阳则
南阳多功臣至如程氏两夫子传千载不传之道统而
许文正公自得伊洛之学有开世太平之功皆今河南
境内之产也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愿因程氏以求
观圣人之道而志伊尹之所志也谨对
卷三十三 第 33b 页 WYG1289-0491b.png
震川别集卷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