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 1a 页 WYG1289-0002c.png
一
易图论上
易图非伏羲之书也此邵子之学也昔者庖羲氏之王
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
地之宜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卷一 第 1b 页 WYG1289-0002d.png
盖以八卦尽天地万物之理宇宙之间洪纤巨细往来
升降生死消息之故悉著之于象矣后之人苟以一说
求之无所不通故虽阴阳小数纳甲飞伏坎离填补下
数只偶之类人人尽自以为易而要之皆可以易言也
吾尝论之以为易不离乎象数而象数之变至于不可
穷然而有正焉有变焉卦之所明白而较著者为正旁
推而衍之者为变卦之所明白而较著者此圣者之作
也执其无端以冒乎天下旁推而衍之是明者之述也
升降生死消息之故悉著之于象矣后之人苟以一说
求之无所不通故虽阴阳小数纳甲飞伏坎离填补下
数只偶之类人人尽自以为易而要
吾尝论之以为易不离乎象数而象数之变至于不可
穷然而有正焉有变焉卦之所明白而较著者为正旁
推而衍之者为变卦之所明白而较著者此圣者之作
也执其无端以冒乎天下旁推而衍之是明者之述也
卷一 第 2a 页 WYG1289-0003a.png
由其一方以达于圣人伏羲之作止于八卦因重之如
是而已矣初无一定之法亦无一定之书而刚柔之上
下阴阳之变态极矣夏为连山商为归藏周为周易经
别之卦其数皆同虽三代异名而伏羲之易即连山而
在连山即归藏而在归藏即周易而在周易未尝别有
所谓伏羲之易也后之求之者即其散见于周易之六
十四卦者是已今世所谓图学者以此为周之易而非
伏羲之易别出横图于前又左右分析之以象天气谓
是而已矣初无一定之法亦无一定之书而刚柔之上
下阴阳之变态极矣夏为连山商为归藏周为周易经
别之卦其数皆同虽三代异名而伏羲之易即连山而
在连山即归藏而在归藏即周易而在周易未尝别有
所谓伏羲
十四卦者是已今世所谓图学者以此为周之易而非
伏羲之易别出横图于前又左右分析之以象天气谓
卷一 第 2b 页 WYG1289-0003b.png
之圜图于其中交加八宫以象地类谓之方图夫易之
于天气地类盖详矣奚俟夫图而后见也且谓其必出
于伏羲既规横以为圜又填圜以为方前列六十四于
横图后列一百二十八于圜图太古无言之教何如是
之纷纷耶诸经遭秦火之厄易独以卜筮存汉儒传授
甚明虽于大义无所发越而保残守缺惟恐散失不应
此图交叠环布远出姬孔之前乃弃而不论而独流落
于方士之家此岂可据以为信乎大传曰神无方易无
于天气地类盖详矣奚俟夫图而后见也且谓其必出
于伏羲既规横以为圜又填圜以为方前列六十四于
横图后列一百二十八于圜图太古无言之教何如是
之纷纷耶诸经遭秦火之厄易独以卜筮存汉儒传授
甚明虽于大义无所发越而保残守缺惟恐散失不应
此图交叠环布远出姬孔之前乃弃而
于方士之家此岂可据以为信乎大传曰神无方易无
卷一 第 3a 页 WYG1289-0003c.png
体夫卦散于六十四可圜可方一入于圜方之形必有
曲而不该者故散图以为卦而卦全纽卦以为图而卦
局邵子以步算之法衍为皇极经世之书有分杪直事
之术其自谓先天之学固以此要其旨不叛于圣人然
不可以为作易之本故曰推而衍之者变也此邵子之
学也
易图论下
或曰自孔子赞易今世所传易大传者虽不必尽出于
曲而不该者故散图以为卦而卦全纽卦以为图而卦
局邵子以步算之法衍为皇极经世之书有分杪直事
之术其自谓先天之学固以此要其旨不叛于圣人然
不可以为作易之本故曰推而衍之者变也此邵子之
学也
易图论下
或曰自孔子赞易今世所传易大传者虽不必尽出于
卷一 第 3b 页 WYG1289-0003d.png
孔氏而岂无一二微言于其间子之不信夫易图以为
邵子之学则然矣而邵子之所据者大传之文也不曰
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乎此
其所谓横图者也又不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
薄水火不相射乎此其所谓伏羲卦位者也又不曰帝
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
劳乎坎成言乎艮乎此其所谓文王卦位者也曰此非
大传之意也邵子谓之云耳夫易之法自一而两两而
邵子之学则然矣而邵子之所据者大传之文也不曰
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乎此
其所谓横图者也又不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
薄水火不相射乎此其所谓伏羲卦位者也又不曰帝
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
劳乎坎成言乎艮乎此其所谓文王卦位者也曰此非
大传之意也邵子谓之云耳夫易之法自一而两两而
卷一 第 4a 页 WYG1289-0004a.png
四四而八其相生之序则然也八卦之象莫著于八物
而天地也山泽也雷风也水火也是八者不求为偶而
不能不为偶者也帝之出入传固已详之矣以八卦配
四时夫以为四时焉则东南西北繄是焉定非文王易
置之而有此位也盖说卦广论易之象数自三才以至
于八物四时人身之众体与天地间之万物何所不取
所谓推而衍之者也此孰辩其为伏羲文王之别哉虽
图与传无乖剌然必因传而为此图不当谓传为图说
而天地也山泽也雷风也水火也是八者不求为偶而
不能不为偶者也帝之
四时夫以为四时焉则东南西北繄是焉定非文王易
置之而有此位也盖说卦广论易之象数自三才以至
于八物四时人身之众体与天地间之万物何所不取
所谓推而衍之者也此孰辩其为伏羲文王之别哉虽
图与传无乖剌然必因传而为此图不当谓传为图说
卷一 第 4b 页 WYG1289-0004b.png
也且邵子谓先天之旨在卦气传何为舍而曰天地定
位后天之旨在八用传何为舍而曰帝出乎震传言卦
爻象变详矣而未尝一言及于图所可指以为近似者
又不过如此自汉以来说易者今虽不多见然王弼韩
康伯之书尚在其解前所称诸章无有以图为说者盖
以图说易自邵子始吾怪夫儒者不敢以文王之易为
伏羲之易而乃以伏羲之易为邵子之易也不可以不
论
位后天之旨在八用传何为舍而曰帝出乎震传言卦
爻象变详矣而未尝一言及于图所可指以为近似者
又不过如此自汉以来说易者今虽不多见然王弼
康伯之书尚在其解前所称诸章无有以图为说者盖
以图说易自邵子始吾怪夫儒者不敢以文王之易为
伏羲之易而乃以伏羲之易为邵子之易也不可以不
论
卷一 第 5a 页 WYG1289-0004c.png
易图论后
或曰子以易图为非伏羲之旧固已明矣若夫河以通
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出地符所谓河图洛书可废耶盖
宋儒朱子之说甚详揭中五之要明主客君臣之位顺
五行生剋之序辨体用常变之殊合卦范兼通之妙纵
横曲直无不相值可谓精矣曰此愚所以恐其说之过
于精也夫事有出于圣人而在学者有不必精求者河
图洛书是也圣人聪明睿智德通于天符瑞之生出于
或曰子以易图为非伏羲之旧固已明矣若夫河以通
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出地符所谓河图洛书可废耶盖
宋儒朱子之说甚详揭中五之要明主客君臣之位顺
五行生剋之序辨体用常变之殊合卦范兼通之妙纵
横曲直无不相值可谓精矣曰此愚所以
于精也夫事有出于圣人而在学者有不必精求者河
图洛书是也圣人聪明睿智德通于天符瑞之生出于
卷一 第 5b 页 WYG1289-0004d.png
世之所创见而奇偶法象之妙足以为作易之本理亦
有然者然曰河图洛书圣人则之者此大传之所有也
通乾流坤天苞地符之文五行生成戴九履一之数非大
传之所有也以彼之名合此之迹以此之迹符彼之名
不与大易同行不藏于博士学官而千载之下山人野
士持盈尺之书而曰古之图书者如是此其付受固已
沉沦诡秘而为学者之所疑矣虽其说自以为无所不
通然此理在范而用者不求范而求器也耕之所资者
有然者然曰河图洛书圣人则之者此大传之所有也
通乾流坤天苞地符之文五行生成戴九履一之数非大
传之所有也以彼之名合此之迹以此之迹符彼之名
不与大易同行不藏于博士学官而千载之下山人野
士持盈尺之书而曰古之图书者如是此其付受固已
沉沦诡秘而为学者之所疑矣虽其说自以为无所不
通然此理在
卷一 第 6a 页 WYG1289-0005a.png
耒而食者不求耒而求粟也有图书而后有易有易则
无图书可也故论语河不出图与凤鸟同瑞而已顾命
河图在东序与兑弓和矢同宝而已是故图书不可以
精精于易者精于图书者也惟其不知其不可精而欲
精之是以测度摹拟无所不至故有九宫之法有八分
井文之画有坎离交流之卦与夫孔安国歆向扬雄班
固刘牧魏华父朱子发张文饶诸儒之论或九或十或
合或分纷纷不定亦何足辩也
无图书可也故论语河不出图与凤鸟同瑞而已顾命
河图在东序与兑弓和矢同宝而已是故图书不可以
精精于易者精于图书者也惟其不知其不可精而欲
精之是以测度摹拟无所不至故有九宫之法有八分
井文之画有坎离交流之卦与夫孔安国歆向扬雄班
固刘牧魏华父朱子发张文饶诸儒之论或九或十或
合或分纷纷不定亦何足辩也
卷一 第 6b 页 WYG1289-0005b.png
大衍解
大衍者何也所以求卦也卦必衍之而后成也衍法因
蓍而起蓍之半故为五十也其衍以四十八进退离合
成阴阳老少之画与其初挂之一亦不尽五十故用四
十九也衍之变自分二而定也其挂其揲其扐所以衍
之也等之四十八而已矣分而挂挂而揲揲而归奇乃
所以不齐也归奇者何也四十九之策若得老阳之九
除初挂必有十二之馀若得少阴之八必有十六之馀
大衍者何也所以求卦也卦必衍之而后成也衍法因
蓍而起蓍之半故为五十也其衍以四十八进退离合
成阴阳老少之画与其初挂之一亦不尽五十故用四
十九也衍之变自分二而定也其挂其揲其扐所以衍
之也等之四十八而已矣分而挂挂而揲揲而归奇乃
所以不齐也归奇者何也四十九之策若得老阳之九
除初挂必有十二之馀若得少阴之
卷一 第 7a 页 WYG1289-0005c.png
若得少阳之七必有二十之馀若得老阴之六必有二
十四之馀其所馀之数不揲而归之扐者此所谓治数
之法举其要也九具于揲则三奇见于馀六具于揲则
三偶见于馀七具于揲则二偶一奇见于馀八具于揲
则二奇一偶见于馀不必反观其在揲之数而已举其
要此所以为营之终也其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
之策百四十有四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何也
此揲之以四之数也挂扐虽举其要而七八九六之数
十四之馀其所馀之数不揲而归之扐者此所谓治数
之法举其要也九具于揲则三奇见于馀六具于揲则
三偶见于馀七具于揲则二偶一奇见于馀八具于揲
则二奇一偶见于馀不必反观其在揲之数而已举其
要此所以为营之终也其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
之策百四十有四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何也
此揲之以四之数也挂扐虽举其要而七八九六之数
卷一 第 7b 页 WYG1289-0005d.png
仍以在揲之策为正挂扐十二无当于太阳之九而揲
四之三十六则九也挂扐十六无当于少阴之八而揲
四之三十二则八也挂扐二十无当于少阳之七而揲
四之二十八则七也至于太阴之六虽其数相当而以
前三者为比亦必揲数之二十四而为六也故七八九
六者自揲之以四而取也阳道盈而主进太阳进之极
而数最多极则退矣故为少阴之三十二阴道乏而主
退太阴退之极而数最少极则进矣故为少阳之二十
四之三十
四之三十二则八也挂扐二十无当于少阳之七而揲
四之二十八则七也至于太阴之六虽其数相当而以
前三者为比亦必揲数之二十四而为六也故七八九
六者自揲之以四而取也阳道盈而主进太阳进之极
而数最多极则退矣故为少阴之三十二阴道乏而主
退太阴退之极而数最少极则进矣故为少阳之二十
卷一 第 8a 页 WYG1289-0006a.png
八若挂扐之策因过揲而见者也故阳本进而反见其
退而数之少至于十二阴本退而反见其进而数之多
至于二十四此历家逆行之术也故曰揲之以四以象
四时又曰当期之日而归奇以象闰也闰也者时与日
之馀也
洪范传
洪范之书起于禹而箕子传之圣人神明斯道垂治世
之大法此必天佑于冥冥之中而有以启其衷者故箕
退而数之少至于十二阴本退而反见其进而数之多
至于二十四此历家逆行之术也故曰
四时又曰当期之日而归奇以象闰也闰也者时与日
之馀也
洪范传
洪范之书起于禹而箕子传之圣人神明斯道垂治世
之大法此必天佑于冥冥之中而有以启其衷者故箕
卷一 第 8b 页 WYG1289-0006b.png
子以为传之禹而禹得之天汉儒说经多用纬候之书
遂以为天实有以畀禹故以洛书为九畴者孔安国之
说以初一至六极六十五字为洛书者二刘之说以戴
九履一为洛书者关朗之说关朗之说儒者用之箕子
所言锡禹洪范九畴何尝言其出于洛书禹所第不过
言天人之大法有此九章从一而数之至于九特其条
目之数五行何取于一而福极何取于九也就如儒者
说洛书之数纵横变化其理甚妙禹顾不用而姑取自
遂以为天实有以畀禹故以洛书为九畴者孔安国之
说以初一至六极六十五字为洛书者二刘之说以戴
九履一为洛书者关朗之说关朗之说儒者用之箕子
所言锡禹洪范九畴何尝言其出于
言天人之大法有此九章从一而数之至于九特其条
目之数五行何取于一而福极何取于九也就如儒者
说洛书之数纵横变化其理甚妙禹顾不用而姑取自
卷一 第 9a 页 WYG1289-0006c.png
一至九之名其亦必不然矣夫易之道甚明而儒者以
河图乱之洪范之义甚明而儒者以洛书乱之其始起
于纬书而晚出于养生之家非圣人语常而不语怪之
旨也洪范之书以天道治人圣人先天而天弗违后天
而奉天时不过行所无事少有私智于其间即鲧之汩
陈其五行也读洪范者当知天人浑合一理吾之所为
即天之道天之变化昭彰皆吾之所为宇宙之间充满
辟塞莫非是气而后知儒者位天地育万物之功初不
河图乱之洪范之义甚明而儒者以洛书乱之其始起
于纬书而晚出于养生之家非圣人语常而不语怪之
旨也洪范之书以天道治人圣人先天而天弗违后天
而奉天时不过行所无事少有私智于其间即鲧之汩
陈其五行也读洪范者当知天人浑合一理吾之所为
即天之道
辟塞莫非是气而后知儒者位天地育万物之功初不
卷一 第 9b 页 WYG1289-0006d.png
在吾性之外天阴骘下民天锡禹洪范九畴与五纪之
天稽疑之天庶徵之天五福六极之天其天一也九畴
并陈若无统纪而义实联络通贯皇极居中而以前四
畴会为皇极后四畴皆皇极之所出五行天道之常敬
之于五事所以修已厚之于八政所以治人叶之于五
纪所以钦天皇极之道尽之于是而后以五事施八政
而时用其鼓舞之权则谓之三德谋及乃心卿士庶人
而命龟诹筮则谓之稽疑察肃乂哲谋圣之应则谓之
天稽疑之天庶徵之天五福六极之天其天一也九畴
并陈若无统纪而义实联络通贯皇极居中而以前四
畴会为皇极后四畴皆皇极之所出五行天道之常敬
之于五事所以修已厚之于八政所以治人叶之于五
纪所以钦天皇极之道尽之于是而后以五事施八政
而时用其鼓舞之权则谓之三德谋及乃心卿士庶人
而命龟诹筮则谓之稽疑察肃乂哲谋
卷一 第 10a 页 WYG1289-0007a.png
庶徵以皇极敛福则有福而无极前四畴责之于已治
天下之根本要会后四畴取之于外治天下之枝叶绪
馀箕子于皇极而言五福于庶徵而言五事此其可见
之端也敬农协建乂明念向威各以一字该一畴之义
下文不过叙其目而演之要无出此九字之中矣敬者
一心之主宰敬则五事之则见而为肃为乂为哲为谋
为圣不敬则五事之则失而为狂为僣为豫为急为蒙
敬之用非在外也得其恭从明聪睿之则而已八政者
天下之根本要会后四畴取之于外治天下之枝叶绪
馀箕子于皇极而言五福于庶徵而言五事此其可见
之端也敬农协建乂明念向威各以一字该一畴之义
下文不过叙其目而演之要无出此九字之中矣敬者
一心之主宰敬则五事之则见而为肃为乂为哲为谋
为圣不敬则五事之则失而为狂为僣为豫为急为蒙
敬之用非在外也得其恭从明聪睿之则而已八政者
卷一 第 10b 页 WYG1289-0007b.png
所以厚民也为之饮食为之货贿为之祭报为之居室
为之交好所以厚之也至于斩伐咸刘陈于原野肆之
朝市亦所以厚之也期于胥匡以生而已矣人主不达
乎厚用之意则建官立政漫无可据此官方之所以错
乱也五纪者以岁之数协月之数以月之数协日之数
以日月之数协星辰之数以岁日月星辰之数协历之
数治历明时随时占候期于协而已矣建用皇极者天
于兆庶之中独命皇以治之则皇之一身固斯世之取
为之交好所
朝市亦所以厚之也期于胥匡以生而已矣人主不达
乎厚用之意则建官立政漫无可据此官方之所以错
乱也五纪者以岁之数协月之数以月之数协日之数
以日月之数协星辰之数以岁日月星辰之数协历之
数治历明时随时占候期于协而已矣建用皇极者天
于兆庶之中独命皇以治之则皇之一身固斯世之取
卷一 第 11a 页 WYG1289-0007c.png
则既为斯世之所取则不可无道以观示之而所谓道
者又皆斯世之所同然特彼拘于气禀狃于习尚遂不
知所以自立而皇亦不必屑屑焉求治于天下而惟自
尽其所同然者以立于此而风动之则天下靡然知所
向方矣建者立于此而则于彼之谓也乂用三德者正
直刚柔弛张变化当正直而正直当刚而刚当柔而柔
视物之所宜而无取必于其间此乂用之道也稽疑者
有所疑而不明故稽以明之事之明者无待于稽事之
者又皆斯世之所同然特彼拘于气禀狃于习尚遂不
知所以自立而皇亦不必屑屑焉求治于
尽其所同然者以立于此而风动之则天下靡然知所
向方矣建者立于此而则于彼之谓也乂用三德者正
直刚柔弛张变化当正直而正直当刚而刚当柔而柔
视物之所宜而无取必于其间此乂用之道也稽疑者
有所疑而不明故稽以明之事之明者无待于稽事之
卷一 第 11b 页 WYG1289-0007d.png
疑者圣人亦不能不取决于神汝则有大疑而卿士庶
民群言并兴将谁适从此卜筮之建圣人所以斋戒以
神明其德者也人之于天其精气相感捷若影响况人
生为天地立心一念之善喜见于天而和气应之一念
之恶谪见于天而沴气应之故欲观已之善恶当观天
之所以为应者以验之雨旸燠寒风之时则知其为肃
乂哲谋圣之应雨旸燠寒风之恒则知其为狂僣豫急
蒙之应验之为言如孝子事亲日候其颜色以为忧喜
民群言并兴将谁适从此卜筮之建圣人所以斋戒以
神明其德者也人之于天其精气相感捷若影响况人
生为天地立心一念之善喜见于天而和气应之一念
之恶谪见于天
之所以为应者以验之雨旸燠寒风之时则知其为肃
乂哲谋圣之应雨旸燠寒风之恒则知其为狂僣豫急
蒙之应验之为言如孝子事亲日候其颜色以为忧喜
卷一 第 12a 页 WYG1289-0008a.png
此人主事天之诚也向用五福向之而惟恐民之不得
乎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之福威用六极畏之而惟
恐民之或罹于凶短折疾忧贫恶弱之极世之人主知
弃极取福矣孰能向而威之尧舜在上比屋可封民无
凶荒犬札者此向威之实也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
圣人察五行之性如此咸苦酸辛甘圣人察五行之变
化而无所不在如此圣人之治天下不过因其下而为
之下因其上而为之上因其从革曲直为之从革曲直
乎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之福威用六极畏之而惟
恐民之或罹于凶短折疾忧贫恶弱之极世之人主知
弃极取福矣孰能向而威之尧舜在上比屋可封民无
凶荒犬札者此向威之实也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
圣人察五行之性如此咸苦酸辛甘圣人察
化而无所不在如此圣人之治天下不过因其下而为
之下因其上而为之上因其从革曲直为之从革曲直
卷一 第 12b 页 WYG1289-0008b.png
因其稼穑而为之稼穑是以天不失时地不失利物不
失性以五事则敬以五纪则恊以皇极则建以三德则
乂明于稽疑则有吉而无凶验于庶徵则得雨旸燠寒
风之时向于五福则有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之应
八畴言用而五行不言用直言其为五行者如此而圣
人之用可见矣禹贡一篇不过水曰润下之一语而箕
子以为彝伦之攸叙者此也人在天地之间有此身即
有貌言视听思之五事貌之体本恭而可以作肃言之
失性以五事则敬以五纪则恊以皇极则建以三德则
乂明于稽疑则有吉而无凶验于庶徵则得雨旸燠寒
风之时向于五福则有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之应
八畴言用而五行不言用直言其为五行者如此而圣
人之用可见矣禹贡一篇不过水曰润下之一语而箕
子以为彝伦之攸叙者此也人在天地之间有此身即
有貌言视听思之
卷一 第 13a 页 WYG1289-0008c.png
体本从而可以作乂视之体本明而可以作哲听之体
本聪而可以作谋思之体本睿而可以作圣故五事之
言恭从明聪睿者犹水之言润下也此所谓有物必有
则形色天性也能敬用此五事则聪明睿知由此而出
笃恭而天下平矣所谓皇极虽兼总八畴而其纲又在
乎五事之一畴也八政唐虞则属之九官禹则有六府
三事周家则谓之六典即此八政离合不同治内之政
六而司寇最后治外之政二而师居末盖食之居之教
本聪而可以作谋思之体本睿而可以作圣故五事之
言恭从明聪睿者犹水之言润下也此所谓有物必有
则形色天性也能敬用此五事则聪明睿知由此而出
笃恭而天下平矣所谓皇极虽兼总八畴而其纲又在
乎五事之一畴也八政唐虞则属之九官禹则有六府
三事周家则谓之六典即此八政离合不同治内之政
六而司寇最后治外之政二而师居末盖食之居之教
卷一 第 13b 页 WYG1289-0008d.png
之如是而后丽于刑则刑之可以无憾邦交之礼不失
抚字之恩常洽如是而不顺则侵伐不为黩此顺施之
序五纪虽五总之实历数之一纪此亦王者之政不序
于八政之中所以尊天盖人主继天以子兆民俯察民
情而为之政仰观天运而为之纪以此与八政相对故
不列于八政之中尧命四子舜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虞夏之间羲和之职最重故胤征以俶扰天纪誓师周
官归之保章氏后世益轻太史公以为近乎卜祝之间
抚字之恩常洽如是而不顺则侵伐不为黩此顺施之
序五纪虽五总之实历数之一纪此亦王者之政不序
于八政之中所以尊天盖人主继天以子兆民俯察民
情而为之政仰观天运而为之纪以此与八政相对故
不列于八政之中尧命四子舜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虞夏之间羲和之职最重故胤征以俶扰天纪誓师周
官归之保章氏后世益轻太史公以为近乎卜祝之间
卷一 第 14a 页 WYG1289-0009a.png
也皇极一畴言锡福何也富寿安逸人主所欲致之于
民而不能得之于天惟其使民作善而期于回天地之
气此其锡福之微者也福者天下之所共欲顾昏迷于
行不知所则效颠倒悖谬以自取戾八君建极以示之
使知所则效而为善以日图致福之道是乃聚敛众福
以敷锡于民也庶民得于观感之间皆于汝之极保守
不敢失坠以应汝而锡汝保极矣凡天下之无有淫朋
比德者皆皇之化也夫皇之化斯民惟是立之则以示
民而不能得之于天惟其使民作善而期于回天地之
气此其锡福之微者
行不知所则效颠倒悖谬以自取戾八君建极以示之
使知所则效而为善以日图致福之道是乃聚敛众福
以敷锡于民也庶民得于观感之间皆于汝之极保守
不敢失坠以应汝而锡汝保极矣凡天下之无有淫朋
比德者皆皇之化也夫皇之化斯民惟是立之则以示
卷一 第 14b 页 WYG1289-0009b.png
之使之顺治于不识不知之中而无假于声色之末此
皇建其极之本旨然而鼓舞振作长育成就之功亦时
行于其间于以扶掖引诱以发其攸好德之心干其有
为有猷有守者则爱念之而不忘不协于极而不罹于
咎者亦受之而康而色而不拒所以发其攸好德之心
民曰予攸好德则锡之福而知归于极矣虐茕独而畏
高明政之不平而人心之所由以不服皆起于此皇极
之君必无虐茕独而畏高明又于其有能者与之以官
皇建其极之本旨然而鼓舞振作长育成就之功亦时
行于其间于以扶掖引诱以发其攸好德之心干其有
为有猷有守者则爱念之而不忘不协于极而不
咎者亦受之而康而色而不拒所以发其攸好德之心
民曰予攸好德则锡之福而知归于极矣虐茕独而畏
高明政之不平而人心之所由以不服皆起于此皇极
之君必无虐茕独而畏高明又于其有能者与之以官
卷一 第 15a 页 WYG1289-0009c.png
使羞其行展其材猷以昌吾之国又能厚其禄使之好
于而家亦所以发其攸好德之心盖人而无攸好德之
心则虽欲锡之福而彼不受徒为汝之咎矣攸好德者
人之良心动而归极之机也人主作成一世之人在于
发其攸好德之心而已攸好德之福锡而五福皆锡也
曰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明以建极为锡福之本曰予
攸好德明以攸好德为五福之纲遵道遵路即可以见
荡荡平平之体言皇极之化大普于世利用出入莫非
于而家亦所以发其攸好德之心盖人而无攸好德之
心则虽欲锡之福而彼不受徒为汝之咎矣攸好德者
人之良心动而归极之机也人主作成一世之人在于
发其攸好德之心而已攸好德之福锡而五福皆锡也
曰皇建其有极敛时五
攸好德明以攸好德为五福之纲遵道遵路即可以见
荡荡平平之体言皇极之化大普于世利用出入莫非
卷一 第 15b 页 WYG1289-0009d.png
是道之昭著也皇极之道其所以致民之化如此是皆
天之理天之训而人主无丝毫智力于其间知所谓荡
荡平平正直者则知所谓帝之训矣凡厥庶民是训是
行天子之光如日月之照被日近日亲而日尊也近天
子之光万物熙熙之景象也归极之民盖如此平康之
世以正直治之强梗之世以刚治之和柔之世以柔治
之随世而为轻重易之所以有小过大过也然一代之
习尚多从人主性之所近高明者多于用刚沉潜者多
天之理天之训而人主无丝毫智力于其间知所谓荡
荡平平正直者则知所谓帝之训矣凡厥庶民是训是
行天子之光如日月之照被日近日亲而日尊也近天
子之光万物熙熙之景象也归极之民盖如此平康之
世以正直治之强梗之世以刚治之和柔之世以柔治
之随世而为轻重易之所以有小过大过也然一代
习尚多从人主性之所近高明者多于用刚沉潜者多
卷一 第 16a 页 WYG1289-0010a.png
于用柔此治体之所以不纯故在矫而克之强弗友燮
友称其物之所感此刚克柔克也高明沉潜制其性之
所偏亦刚克柔克也威福玉食之柄不移于下则正直
刚柔之权在于上矣古者尊天而重神不敢自信而待
于卜筮以取决而至诚无私之德常与神明通是以鬼
神应之各极其理之所至而无毫发之爽故卜筮必可
信而禹以为治天下之一畴择建立卜筮人而命之卜
筮盖其重也如此卜之体色墨折有雨霁蒙驿克之五
友称其物之所感此刚克柔克也高明沉潜制其性之
所偏亦刚克柔克也威福玉食之柄不移于下则正直
刚柔之权在于上矣古者尊天而重神不敢自信而待
于卜筮以取决而至诚无私之德常与神明通是以鬼
神应之各极其理之所至而无毫发之爽故卜筮必可
信而禹以为治天下之一畴择建立卜筮人而命之卜
筮盖其重也如此卜之体色墨折有雨霁蒙驿克之五
卷一 第 16b 页 WYG1289-0010b.png
兆占之变化往来有贞悔之二体于其差忒不齐之中
而衍之以观其从违金縢卜三龟大诰朕卜并吉士丧
礼卜葬卜者三人古者卜筮皆用三人盖吾之所甚严
而信之者仅取衷于一人时或不能与神明会故详以
求之龟从筮从盖卜筮兼举而龟筮协从大事先筮而
后卜晋侯得阪泉之兆赵鞅遇水适火又筮之是也又
有独用之者卜稽如台梦协朕卜卜河朔黎水予得吉
卜卜筮不相袭是也龟筮共违于人虽于卿士庶民有
而衍之以观其从违金縢卜三龟大诰朕卜并吉士丧
礼卜葬卜者三人古者卜筮皆用三人盖吾之所甚严
而信之者仅取衷于一人时或不能与神明会故详以
求之龟从筮从盖卜筮兼举而龟筮协从大事先筮而
后卜晋侯得阪泉之兆赵鞅遇水适火又筮之是也又
有独用之者卜稽如台梦协朕卜卜河朔黎水予得吉
卜卜筮不相袭是也龟筮共违于人虽于卿士庶民有
卷一 第 17a 页 WYG1289-0010c.png
不恤夫既谓之大疑则固有人所不及知而天知之者
蓍龟之理微矣雨旸燠寒风者天地惨舒之气而系于人主视听言貌之间盖天人相感之机有不可诬者故
箕子以意类明之五者来备各以其叙所谓时也极备
极无所谓恒也雨旸燠寒风之时不同其为休之徵同
也故以五事之修类属之以为其当如是而已矣求其
所以肃之必为雨乂之必为旸哲之必为燠谋之必为
寒圣之必为风者不可得也雨旸燠寒风之恒不同其
蓍龟之理微矣雨旸燠寒风者天地惨舒之气而系于
箕子以意类明之五者来备各以其叙所谓时也极备
极无所谓恒也雨旸燠寒风之时不同其为休之徵同
也故以五事之修类属之以为其当如是而已矣求其
所以肃之必为雨乂之必为旸哲之必为燠谋之必为
寒圣之必为风者不可得也雨旸燠寒风之恒不同其
卷一 第 17b 页 WYG1289-0010d.png
为咎之徵同也故以五事之不修类属之以为其当如
是而已矣求其所以狂之必为雨僣之必为旸豫之必
为燠急之必为寒蒙之必为风者亦不可得也汉儒不
原箕子之意规规然务离而析之所以流为灾异之学
庶徵以天道人事相推较故又借岁月日星为王与卿
士师尹庶民之喻盖旁衍及之非本畴之正传岁以统
月月以统日岁与日月运行不息而成生物之功王以
统卿士卿士统师尹王与卿士师尹勤职不懈而致天
是而已矣求其所以狂之必为雨僣之必为旸豫之必
为燠急之必为寒蒙之必为风者亦不可得也汉儒不
原箕子之意规规然务离而
庶徵以天道人事相推较故又借岁月日星为王与卿
士师尹庶民之喻盖旁衍及之非本畴之正传岁以统
月月以统日岁与日月运行不息而成生物之功王以
统卿士卿士统师尹王与卿士师尹勤职不懈而致天
卷一 第 18a 页 WYG1289-0011a.png
下之治积日成月散月于日而月不见积月成岁散岁
于月而岁不见君臣上下小大繁简之致见矣岁月日
时无易者王卿士师尹不失其职此百榖之所以成乂
之所以明俊民之所以章家之所以平康而为治之徵
也日月岁时既易者王卿士师尹失其职此百榖之所
以不成乂之所以昏俊民之所以微家之所以不宁而
为乱之徵也治与乱存乎其职之失与不失而已矣王
卿士师尹以职言庶民之可言者情也如星有好风好
于月而岁不见君臣上下小大繁简之致见矣岁月日
时无易者王卿士师尹不失其职此百榖之所以成乂
之所以明俊民之所以章家之所以平康而为治之徵
也日月岁时既易者王卿士师尹失其职此百榖之所
以
为乱之徵也治与乱存乎其职之失与不失而已矣王
卿士师尹以职言庶民之可言者情也如星有好风好
卷一 第 18b 页 WYG1289-0011b.png
雨有所好者庶民之情也庶民不能自致则固卿士师
尹之责耳日月之行而有冬夏月之从星而有风雨上
之举动系乎民之休戚者如此也月入箕则多风离毕
则多雨宿轸则雨宿井则风风雨以其气相感故谓星
之有好风好雨也福极天之所命者而人主制其权故
养之而可以使之寿厚之而可以使之富节其力而可
以使之康宁教之而可以使之攸好德不伤之而可以
使之考终命然有养之厚之节之教之不伤之所不能
尹之责耳日月之行而有冬夏月之从星而有风雨上
之举动系乎民之休戚者如此也月入箕则多风离毕
则多雨宿轸则雨宿井则风风雨以其气相感故谓星
之有好风好雨也福极天之所命者而人主制其权故
养之而可以使之寿厚之而可以使之富节其力而可
以使之康宁教之而可以使之
使之考终命然有养之厚之节之教之不伤之所不能
卷一 第 19a 页 WYG1289-0011c.png
及者故必有潜移默夺于冥冥之中此所以为位育之
极功而居九畴之终也
昔王荆公曾文定公皆有洪范传其论精美远出二
刘二孔之上然予以为先儒之说亦时有不可废者
因颇折衷之复为此传若皇极言予攸好德即五福
之攸好德而所谓锡福者锡此而已箕子丁宁反覆
之意最为深切古今注家未之及也不敢自谓有得
箕子之心于千载之下然世之君子因文求义必于
极功而居九畴之终也
昔王荆公曾文定公皆有洪范传其论精美远出二
刘二孔之上然予以为先儒之说亦时有不可废者
因颇折衷之复为此传若皇极言予攸好德即五福
之攸好德而所谓锡福者锡此而已箕子丁宁反覆
之意最为深切古今注家未之及也不敢自谓有得
箕子之心于千载之下然世之君子因文求义必于
卷一 第 19b 页 WYG1289-0011d.png
予言有取焉矣 尚书叙录
余少读尚书即疑今文古文之说后见吴文正公叙录
忻然以为有当于心揭曼石称其纲明目张如禹之治
水信矣自是数访其书未得也已亥之岁读书于邓尉
山中颇得深究书之文义益信吴公所著为不刋之典
因念圣人之书存者年代久远多为诸儒所乱其可赖
以别其真伪惟其文辞格制之不同后之人虽悉力摸
余少读尚书即疑今文古文之说后见吴文正公叙录
忻然以为有当于心揭曼石称其纲明目张如禹之治
水信矣自是数访其书未得也已亥之岁读书于邓尉
山中颇得深究书之文义益信吴公所著为不刋之典
因念圣人之书存者年代久远多为诸儒所乱其可赖
以别其真伪惟其文辞格制之不同后之人虽悉力摸
卷一 第 20a 页 WYG1289-0012a.png
拟终无以得其万一之似学者由其辞可以达于圣人
而不惑于异说今伏生书与孔壁所传其辞之不同固
不待于别白而可知昔班固志艺文有尚书二十九篇
古经十六卷古经汉世之伪书别于经不以相混盖当
时儒者之慎重如此而唐之诸臣不能深考猥以晚晋
杂乱之书定为义疏而汉魏专门之学遂以废绝夫书
之厄已至矣伏生掇拾于流亡之馀以笃老之年廑廑
垂如线之绪于其女子之口千万世之下因是可以稍
而不惑于异说今伏生书与孔壁所传其辞之不同固
不待于别白而可知昔班固志
古经十六卷古经汉世之伪书别于经不以相混盖当
时儒者之慎重如此而唐之诸臣不能深考猥以晚晋
杂乱之书定为义疏而汉魏专门之学遂以废绝夫书
之厄已至矣伏生掇拾于流亡之馀以笃老之年廑廑
垂如线之绪于其女子之口千万世之下因是可以稍
卷一 第 20b 页 WYG1289-0012b.png
见唐虞三代之遗而可不知所爱惜哉朱子盖有所不
安而未及是正吴公实有以成之而今列于学官者既
有著令荐绅先生莫知广石渠白虎之异义学者蹈常
习故漫不复有所寻省以数百年杂乱之书表章于一
代大儒之手而世亦莫能以尊信之可叹也已余未见
吴公书乃依髣其意釐为今文如左而存其叙录于前
以俟他日得公书参考焉
考定武成
安而未及是正吴公实有以成之而今列于学官者既
有著令荐绅先生莫知广石渠白虎之异义学者蹈常
习故漫不复有所寻省以数百年杂乱之书表章于一
代大
吴公书乃依髣其意釐为今文如左而存其叙录于前
以俟他日得公书参考焉
考定武成
卷一 第 21a 页 WYG1289-0012c.png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已王朝步自周于征伐
商王若曰呜呼群后惟先王建邦启土公刘克笃前烈
至于太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我文考文王克成
厥勋诞膺天命以抚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惟
九年大统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底商之罪告于皇天
后土所过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孙周王发将有大正
于商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蒸民为天下逋逃
主萃渊薮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祇承上帝以遏乱略华
商王若曰呜呼群后惟先王建邦启土公刘克笃前烈
至于太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我文考文王克成
厥勋诞膺天命以抚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惟
九年大统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底商之罪告于皇天
后土所过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孙周
于商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蒸民为天下逋逃
主萃渊薮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祇承上帝以遏乱略华
卷一 第 21b 页 WYG1289-0012d.png
夏蛮貊罔不率俾恭天成命肆予东征绥厥士女惟其
士女匪厥玄黄昭我周王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周惟
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既戊午师逾孟
津癸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
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
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乃反商政政由旧释箕子囚封
比干墓式商容闾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
海而万姓悦服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
士女匪厥玄黄昭我周王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周惟
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既戊午师逾孟
津癸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
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
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乃反商政政由旧释箕子囚封
比干墓式商容闾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
海而万姓悦
卷一 第 22a 页 WYG1289-0013a.png
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
服丁未祀于周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越三日庚
戌柴望大告武成既生魄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于周
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贤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
食丧祭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余所考定如此只移得厥四月以下一段文势既顺亦
无阙文矣汪玉卿尝疑甲子失序盖先儒以汉志推
此年置闰在二月故四月有丁未庚戌本无可疑也
服丁未祀于周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越三日庚
戌柴望大告武成既生魄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于周
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贤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
食丧祭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余所考定如此只移得厥四月以下一段文势既顺亦
无阙文矣汪玉卿尝疑甲子失序盖先儒以汉志推
此年置闰在二月故四月有丁未庚戌本无可疑也
卷一 第 22b 页 WYG1289-0013b.png
孝经叙录
孝经一篇十八章河间颜芝所藏芝子贞出之孝经古
孔氏一篇二十二章孔氏壁中所藏鲁三老献之汉世
传孝经有长孙氏江氏后氏翼氏四家而古文绝无师
授至刘向校定并除卒以十八章为定魏晋以后王肃
韦昭谢万徐整之徒注者无虑百家莫有言古文者盖
古文并于十八章而孔氏之别出者废已久矣隋刘炫
始自离析增衍以合二十二章之数著稽疑一篇当时
孝经一篇十八章河间颜芝所藏芝子贞出之孝经古
孔氏一篇二十二章孔氏壁中所藏鲁三老献之汉世
传孝经有长孙氏江氏后氏翼氏四家而古文绝无师
授至刘向校定并除卒以十八章为定魏晋以后王肃
韦昭谢万徐整之徒注者无虑百家莫有言古文者盖
古文并于十八章而孔氏之别出者废已久矣隋刘炫
始自离析增衍以合二十二章之数著稽疑一篇当时
卷一 第 23a 页 WYG1289-0013c.png
遂以为孔传复出而儒者固已哗然谓炫自作炫又伪
造连山鲁史等百卷则炫之书又可信哉故尝以古文
孝经与古文尚书俱自孔氏而废兴隐见于汉隋之际
其迹略同而其可疑一也晋穆帝永和十一年及孝武
太元元年再聚群臣共论经义荀昶撰进孝经诸说以
郑氏为宗其后陆澄谓为非玄所注唐开元七年诏群
臣集议史官刘子玄遂请行孔废郑夫子玄以为非郑
之注可矣因欲以废经而用刘炫之古文岂不过哉当
造连山鲁史等百卷则炫之书
孝经与古文尚书俱自孔氏而废兴隐见于汉隋之际
其迹略同而其可疑一也晋穆帝永和十一年及孝武
太元元年再聚群臣共论经义荀昶撰进孝经诸说以
郑氏为宗其后陆澄谓为非玄所注唐开元七年诏群
臣集议史官刘子玄遂请行孔废郑夫子玄以为非郑
之注可矣因欲以废经而用刘炫之古文岂不过哉当
卷一 第 23b 页 WYG1289-0013d.png
是时儒者尽非子玄天子卒自注定从十八章仍八分
御札勒于石碑世谓之石台孝经宋咸平中诏邢炳杜
镐等依以为讲义而司马温公指解犹尊用古文其意
诋今文为他国疏远之伪书盖见新罗日本之别序而
近忘京兆之石台也元吴文正公始斥古文之伪因朱
子刋误多所更定今予一从石本独其章名乃梁博士
皇侃之所标非汉时之所传故悉去之予又著其说曰
大哉孝之道非圣人莫之知也昔孔子尝不对或人之
御札勒于石碑世谓之石台孝经宋咸平中诏邢炳杜
镐等依以为讲义而司马温公指解犹尊用古文其意
诋今
近忘京兆之石台也元吴文正公始斥古文之伪因朱
子刋误多所更定今予一从石本独其章名乃梁博士
皇侃之所标非汉时之所传故悉去之予又著其说曰
大哉孝之道非圣人莫之知也昔孔子尝不对或人之
卷一 第 24a 页 WYG1289-0014a.png
问禘矣其言明王之以孝治天下至于刑四海事天地
言大而理约岂非极万殊一本之义意其所以告曾子
者如此哉虽然其书非孔氏之旧也宋元大儒固卓然
独见于千载之下以破诸儒之惑矣然其所去者是矣
而所存者又未必纯乎孔氏之旧也则莫若俱存之自
秦火之后诸儒区区掇拾而文艺之全者鲜矣非孔子
复生莫之能复也今世所存如孝经家语大小戴之记
要以为有圣人之微言故莫若俱存之而待学者之自
言大而理约岂非极万殊一本之义意其所以告曾子
者如此哉虽然其书非孔氏之旧也宋元大儒固卓然
独见于千载之下以破诸儒之惑矣然其所去者是矣
而所存者又未必纯乎孔氏之旧
秦火之后诸儒区区掇拾而文艺之全者鲜矣非孔子
复生莫之能复也今世所存如孝经家语大小戴之记
要以为有圣人之微言故莫若俱存之而待学者之自
卷一 第 24b 页 WYG1289-0014b.png
择也(皇侃见梁书旧刻/作皇甫侃误也)
荀子序录(荀子非经也今以无所/附丽姑编入经解后)
荀子三十二篇唐大理评事杨倞常移易其篇第而今
篇中亦多有失伦次者余欲重加釐整而惮于纷更第
别其章条或句为之断长短皆有意焉而时有芜谬取
韩子削其不合者附于圣人之籍之意与其他脱文衍
字并为识别读者可以一览而知也当战国时诸子纷
纷著书惑乱天下荀卿独能明仲尼之道与孟子并驰
荀子序录(荀子非经也今以无所/附丽姑编入经解后)
荀子三十二篇唐大理评事杨倞常移易其篇第而今
篇中亦多有失伦次者余欲重加釐整而惮于纷更第
别其章条或句为之断长短皆有意焉而时有芜谬取
韩子削其不合者附于圣人之籍之意与其他脱文衍
字并为识别读者可以一览而知也当战
纷著书惑乱天下荀卿独能明仲尼之道与孟子并驰
卷一 第 25a 页 WYG1289-0014c.png
顾其为书者之体务富于文辞引物连类蔓衍夸多故
其间不能无疵至其精造则孟子不能过也自扬雄韩
愈皆推尊之以配孟子迨宋儒颇加诋黜今世遂不复
知有荀氏矣悲夫学者之于古人之书能不惑于流俗
而求自得于心者盖少也
其间不能无疵至其精造则孟子不能过也自扬雄韩
愈皆推尊之以配孟子迨宋儒颇加诋黜今世遂不复
知有荀氏矣悲夫学者之于古人之书能不惑于流俗
而求自得于心者盖少也
卷一 第 25b 页 WYG1289-0014d.png
震川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