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第 1a 页 WYG1219-0663c.png

云阳集卷四 元 李祁 撰
序
王子让文稿序
予与王君子让为斯文友二十馀年矣始予友子让时
子让方锐意科目眉目清拔举举异常人予谓其必为
后来之秀其后果亚江西乡榜予又谓此未足以溷子
让子让名誉当不啻此已而世故纷纭为性命奔走不
卷四 第 1b 页 WYG1219-0663d.png

之上须发容貌累累然其中退然其辞气卑卑然予疑
其颠沛转徙随俗变化以故若此及观其所为文数十
篇皆蔼然仁义之辞凛然忠愤之气深切恳至无不可
人意者然后知子让之学与日俱进子让之气与年俱
老而非变故反覆之所能沮丧者也予又观其易字子
让一篇所见益高所处益下有敛春华而就秋实之义
于是又知子让之学日近乎里子让之心日进乎道而
卷四 第 2a 页 WYG1219-0664a.png

存者百无二三纵有存者亦不能以自力而子让独能
肆志于学不废而益勤故其见于文章者如此予衰惫
已甚无复有意斯世而独于子让之文有发焉故为书
之
陈古春诗序
秦川素称多佳士士之为诗者率多以能鸣于时数十
年来班班辈出而古春陈焕翁尤为杰然高迈者焕翁
卷四 第 2b 页 WYG1219-0664b.png

所摈斥遂敛其英华而发之以为诗故其诗涵泳悠永
隐然有不逄自惜之意又尝泛舟东下过彭蠡而览匡
庐泛大江以达秦淮历览吴晋齐梁之都以挹其山川
之奇气与当时之名卿贤士议论上下倾倒纶至故其
诗反覆蹈厉慨然有悲歌慷慨之情暮年遭值变乱流
离已甚而犹日以诗酒终其天年其诗已裒集成若干
卷荡失燬弃不存赖其孙宗志极意遍求于其祖父辈
卷四 第 3a 页 WYG1219-0664c.png

闾乡党所推重句未脱藁而人已传诵之至于今不废
故宗志得以搜访成集呜呼焕翁不幸而不得利于科
目乃独得肆意于诗以鸣于时以传于后不幸而诗稿
荡失乃独得有孙若宗志者为之经营以不至悉坠是
可叹亦可喜也予既喜焕翁之能诗又喜宗志之能念
其祖也故为序之
月琴序
卷四 第 3b 页 WYG1219-0664d.png

其于琴也常求硕师而学焉初布指爪即洒然有异于
人久矣乃尽得其妙虽硕师无以过也每意有所适辄
发之以琴良宵属思仰见明月未尝不取琴而鼓之鼓
之至夜分乃寐甚者至月黑而后止其用意于琴也如
是于月也又如是且以自号也予闻而喜之夫天悬象
著明以观视天下顾有目者所共睹也琼楼玉宇贝阙
珠宫晃荡而洞射者此月也虚庭閒馆清簟疏帘娟好
卷四 第 4a 页 WYG1219-0665a.png

容光之隙何莫而非此月之形见乎彼其竭心思劳筋
骨以自役于旦昼暂然以自消弭者其昏晦颠倒无怪
也苟异乎是则亦为流连光景沉匿酣酗于秦筝齐竽
之妖淫侈靡而不自觉也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举一
世而皆然夫谁与玩此清景哉今月琴乃能对斯月也
鼓斯琴也吾意其于斯时也俯挥五弦仰视层汉情与
景相并心与手相忘曾不知琴之为月乎月之为琴乎
卷四 第 4b 页 WYG1219-0665b.png

知月琴之能然吾言乎哉不然吾言乎哉予于月琴有
发矣既为之序而又系之以诗焉诗曰
明月出海底徘徊上高松永怀不能寐徙倚空庭中取
琴月下弹迭奏商与宫流光入襟抱逸响穿帘栊喟彼
尘土人扰扰将谁同聊兹媚幽独不知清夜终
赠地理龙朋远序
鸿濛肇开而山川形焉山川既形而至理寓焉其形虽
卷四 第 5a 页 WYG1219-0665c.png

风水之说兴上下千数百年而山川之盘郁秀杰者往
往遗弃至今而莫之顾焉盖天地之秘待其人而后发
自郭景纯而下曰曾曰杨以至于上牢刘氏得其理者
寥寥数人而止夫以数人之见而欲求千数百年之间
山川之秘宜乎其有遗弃者矣时师俗士持浅陋之术
以误当世之人指伪以为真饰非以为是以愚诳愚懞
不自悟岂不深可叹哉今年春予以老病来就医药于
卷四 第 5b 页 WYG1219-0665d.png

境之内者且曰此固予之所自得者也必待龙朋远来
决之未几而朋远来一览而决曰是固有得有失然皆
未足以尽吾之所见也吾之所见者异于是于是遂指
其处以语子琚子琚见之乃大喜曰朋远不吾负也吾
不徒誉朋远矣由是遂留宿馆中朝夕相与谈而予亦
由是而得以尽窥朋远之学焉大抵朋远之学其传之
也有其宗其求之也有其要故其得之也直足以上追
卷四 第 6a 页 WYG1219-0666a.png

蹐乡里而无以自见于世故虽磊砢自负而人或疑之
昔者扬子云著太玄法言欲以传世为时所非笑谓其
可覆酱瓿独桓谭称其书必传且言凡人贱近而贵远
徒见子云禄位容貌不能动人故轻其书尔然则朋远
之所以未见信于今之人者或者其类是欤桓谭称子
云于众人非笑之中而子琚称朋远于众人疑似之际
皆可谓有卓然之见者矣方子琚为予称朋远时予固
卷四 第 6b 页 WYG1219-0666b.png

之果能知人而朋远之果有以异于人也今四方多难
诚难远图然亦宜稍出而试之使自有宇宙以来山川
之秘一旦由我而发则人之见者必将嗟叹骇服诵之
于当时而传之于后世又可使曾杨数公得专美于千
百载之上哉朋远既深得山水之妙而尤精沙涤与人
论寿夭祸福不差毫釐由其识趣高朗故所学辄精又
性刚直不苟取不妄䛕悦人故极为子琚所称许而予
卷四 第 7a 页 WYG1219-0666c.png

吴氏族谱序
永新吴氏自昔以衣冠世族称至焕文凡若干世矣而
遗风馀泽犹有存者间尝持其家谱来言是谱乃宋嘉
定甲戌先伯祖光祖所修时则有东山杨公序文及伯
祖所自为文凡二篇后六十年为咸淳甲戌先伯京复
脩之时则有约山朱公为撰衣冠图序文山文公为之
跋及先伯自为序凡三篇越四年丁丑世革城陷遂失
卷四 第 7b 页 WYG1219-0666d.png

叟兄弟于是伯祖欲再修集屡请文于中斋邓先生须
溪刘先生文成而伯祖殁志不获遂斌自幼熟闻家训
侍先君匡庐宦游湖湘广海间所至必挈谱以随至正
癸巳峒獠焚荡州城仅以身免因辟地青原八年始克
还乡比还而家燬谱亡遍购求不可得久之乡人有王
姓者忽持以来售乃复得之斌窃以谓此谱屡失而幸
存其所以幸存者非天之佑吾宗必吾祖宗之祐其后
卷四 第 8a 页 WYG1219-0667a.png

有元盛平时先君由海北宪吏发迹掾广东主南陵武
缘簿所至绰有声誉其后宗兄从彦以易经魁江西登
乙酉进士第又其后宗侄师尹以诗经领乡荐登戊子
进士第所至咸著名节此其显于有元者也显于前代
者诸老先辈既发挥之而显于有元者未有所述此斌
之所以重有请也祁自蚤岁已闻匡庐有文行著称于
时而从彦师尹则又科第中契友也于是谱岂得无一
卷四 第 8b 页 WYG1219-0667b.png

艺之高下与夫颂美之辞戒饬之语诸先辈述作已备
无庸赘辞故独取所闻于焕文者次第书之使吴氏之
子若孙知是谱之屡失而幸存真若天与祖宗之所以
祐吴氏者而不敢忽慢也嗟乎焕文之勤勤于是谱固
已无愧于其先伯祖父矣而予之蹇拙疏陋其敢望诸
老先辈哉继诸老先辈之后而为吴氏谱序文亦多见
其不知量矣然祁观须溪翁序文作于大德庚子虽极
卷四 第 9a 页 WYG1219-0667c.png

凡几年而科兴科兴又几年而从彦师尹相继登第惜
乎须溪翁之不及见之也今科制复废而吴氏子弟多
贤他时复兴则必有接踵联步以有光于是谱者惜乎
予之不及见也后之览者盍有徵于予言
何氏族谱序
永新之望山曰禾山其水曰禾水山之麓水之上流何
氏世居之其居演迤连属相望其人多磊砢儒雅彬彬
卷四 第 9b 页 WYG1219-0667d.png

袖然为永新科第第一人者何昼也昼尝读书庐山白
鹿洞由南唐自拔归汴以策干宋太祖其后又以进士
及第仕至凤翔观察推官夫如是则何氏之族所以为
名世族者固自昼始及观昼之十世孙浩所为族谱序
述其系自昼而上至安丰太守睿世次尤详于是又知
何氏之族所以为名世族者自昼而上又自有人也名
德之后子孙至累数十世愈远而愈蕃夫岂无故哉非
卷四 第 10a 页 WYG1219-0668a.png

大义举兵勤王卒蹈永新屠城之祸以死余故谓宋祚
三百年何氏与之相终始昼以科第显著于前浩以忠
义愤发于后可谓无忝尔祖矣呜呼国祚有兴替而何
氏之族至今守诗书礼乐不废古所谓君子之泽五世
而斩其果然欤其果不然欤予少时犹及见何氏一二
先辈风格论议皆凛凛可敬畏今又得与其孙何彧游
彧又何氏之贤子弟也因其执谱以请故为书之
卷四 第 10b 页 WYG1219-0668b.png

欲观士君子之立身行已必于其忧患困苦中求之当
忧患困苦之时而能不失其所守焉则其为人也可知
矣学者卢景宣早从父宦庐陵遭世变更父亦随逝零
丁孤苦孱弱寡劣而能独立自树不顾流俗兢兢焉以
持其身勤勤焉以养其母汲汲焉以读书饬行为务而
不以贫贱移其心不以势利易其操于是莘田高公延
置于家以训迪其子弟而又朝夕与之讨论乎古今研
卷四 第 11a 页 WYG1219-0668c.png

涉历经史其阅人也多其知人也明故能与景宣相与
如此景宣年富而力强苟于此而益加勉焉益坚其所
守益砺其所学则夫先贤所谓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
者吾必于景宣乎见之
王子嘉诗序
向时国家以科举取士士亦唯务业科举罕有能用力
于诗者夫岂其不欲哉志有所欲专而力有所不逮故
卷四 第 11b 页 WYG1219-0668d.png

顿困阨已甚又何暇及此二三年来士稍稍得复田亩
理其故业故亦稍稍出而为诗此可为诗道幸也庐陵
王子嘉以世科名裔笃志力学于诗尤工虽用意精深
而无刻苦之态虽措语平淡而无鄙俗之怀有雍容治
世之音有萧洒出尘之想可谓善为诗者矣予往来经
禾川庐陵界中几三十年闻王氏世科之盛其子弟多
俊秀足以继其家声恨未及一见曩时于郡城中得子
卷四 第 12a 页 WYG1219-0669a.png

风馀韵犹可想见岂独可为诗道幸哉子嘉苟由是而
日进焉则予虽耄老犹将见其大有成也故为书之
遂初堂诗序
遂初堂者刘君文贯所居之堂也其诗则当代之名流
硕士相与咏歌乎斯堂者也文贯之先自清江来永新
居城内之三井凡四世而分处于城西门内之水匆又
五世而文贯之大父生焉邃学笃行为世师表号水匆
卷四 第 12b 页 WYG1219-0669b.png

以居凡三十年为子者三为孙者十有三而文贯以次
嫡长业儒以袭其家学壬辰兵起流散地与屋悉为强
暴所夺时强暴横肆莫敢谁何文贯独奋不畏难累白
于有司有司不为理则诉于宪府凡三诉强暴乃伏辜
卒复旧业文贯喜其业之复且谓自今得完缉生聚以
继水匆翁之遗泽将自兹始故即其旧庐以为堂而题
之曰遂初于是凡四方之士闵其力之勤而乐其志之
卷四 第 13a 页 WYG1219-0669c.png

申十有二月而文贯之生于有元也其岁同其月又同
故文贯之生以同名水匆翁遭世迁革始居合东为世
变之初今文贯经营十馀年使祖父之业既失而复得
既去而复还则又一初也夫如是则斯堂之为遂初也
固宜虽然自世变以来豪家巨室倾覆颠沛虽夙负才
智勇力者率莫能保其基拱手以付他人莫之与争而
文贯以疲薾之资乃能使强暴屈服而故业卒还岂非
卷四 第 13b 页 WYG1219-0669d.png

此诸君咏歌之所由起也此予序之所以作也
赠安成王本立序
医之为道大未可以艺而视之也古之以医得名于世
者多矣然少有能进于道者则以其人之非贤者也予
少多疾晚更世难思自保持每闻善医者辄喜与交来
禾川久乃得安成王君本立视其人非世俗之医也故
特精于医世俗之所谓医者不求其艺之精而惟务衒
卷四 第 14a 页 WYG1219-0670a.png

也视夫操戈刃以害人之生者其事之阴贼险狠殆有
甚焉而本立则不如是予故曰其人非世俗之医也人
求善药本立与之问其价曰疾愈而已或谢焉本立曰
置之或曰若干人君生之也本立曰彼不至死吾安能
生之禾川城中军民男女几万人无不得其欢心亦无
不道其为人者呜呼此黄帝岐伯圣贤设教利世之本
意而本立能之予故曰特精于医者也又喜结交当时
卷四 第 14b 页 WYG1219-0670b.png

士君子游以博其见闻而进于学是本立之意又未尝
以医为自足也吾闻有阴德于人者其后必有人观本
立之有子而其事可徵矣予羁旅中药裹未尝一日去
左右而本立精于医又与药不索价予方资本立以自
老故乐于称道之此虽予有德于本立之私言也而天
下之理则不外于是然则是可进于道者本立其贤矣
夫
卷四 第 15a 页 WYG1219-0670c.png

于君承庆吾乡亲友也一别五年乃得再见洖村山中
予于是重有感矣至正己亥冬红巾逼茶陵城越明年
夏围守益急承庆倡城中人昼夜助官军巡逻备禦无
少怠事有咈于其志辄发而为诗痛愤激烈往往有奋
臂扼腕切齿唾骂之意每一诗成辄持以示予予欲和
之而未能尝语之曰子姑为之吾他日当为子序已而
茶陵城陷群凶欢噪持刃器突入人舍杀人填门巷承
卷四 第 15b 页 WYG1219-0670d.png

即自刎死不受辱呜呼若承庆者亦可谓磊磊落落人
矣予既偶不死得与承庆哭别城东门欲还乡就死先
人墓下而又得不死乃复窜居永新之界洖村山中日
就衰朽而承庆且浮三湘越五岭周回千数百里间以
与当世之王公大人下上议论今又以勤劳王事求间
道访予山中且得复读其所为诗俯仰今昔恍惚如梦
予虽呻吟疾痛不复能为文词而犹能记茶陵城中时
卷四 第 16a 页 WYG1219-0671a.png

固能使人洞见肝胆无毫发委曲而其才之可以见诸
行事而施诸功业者则未之见也今四方王公卿使及
朝廷名德重望开受群言无间遐迩承庆幸得从容进
趋其间宜必以谠谟谹论日陈于前使厎绥戡定之功
如雷迅风烈而云收雨霁天日清朗夫然后向之所以
痛愤激烈而奋臂扼腕切齿唾骂之意于是涣然而消
泰然而平矣不然则抑郁沈痼无有已时吾未见其可
卷四 第 16b 页 WYG1219-0671b.png

周德清乐府韵序
天地有自然之音非安排布置所可为也以安排布置
为之者人也非天也天地既判而人与之并立焉草木
生焉禽兽居焉凡具形色肖貌于天地之间者莫不有
声焉有声则音随之矣清浊高下抑扬徐疾何莫而非
自然之音哉声音具而歌咏兴虞廷载赓三百篇之权
舆也商颂周雅汉魏以来乐府之根柢也当是时也韵
卷四 第 17a 页 WYG1219-0671c.png

节奏亦何莫而非自然之音哉韵书作而拘忌多拘忌
多而作者始不如古矣古之诗未有律也而律诗自唐
始精于律者固已有之至杜工部而雄杰浑厚掩绝今
古然以比之汉魏诸作则意趣风格盖亦有不然者矣
古之赋未有律也而律赋自唐始朝廷以此取士乡老
以此训子兢兢焉较一字于毫忽之间以为进退予夺
之机组织虽工俳偶虽切而牵制局促磔裂以尽人之
卷四 第 17b 页 WYG1219-0671d.png

传于后世曾无一字可益于世教凡若此者皆韵书之
贻患也嗟乎韵书之作也果何人哉使其果圣人也则
吾不可得而议也使其非圣人也则亦安得而尽信之
哉孟子之于武城取其二三策而其言曰尽信书不如
无书夫以圣人之书而孟子犹未之尽信而况于后之
书乎况若沈氏之书者乎今且直以一方之音而欲行
之于天下以一人之见而欲行之于万世偏仄固陋遂
卷四 第 18a 页 WYG1219-0672a.png

持法令靳靳乎不敢少有迁移吁亦可叹也已予自幼
入小学学诗常怪夫东冬之不相通也清青之不相用
也则执以问诸师师曰此有清浊非尔所知及长而益
疑则又以质诸乡之先辈则乡之先辈亦有疑之者矣
疑之而著而为书者有之矣恨世变莫知所存亦莫能
忆究其说常往来于怀高安周德清通音律善乐府举
沈氏之书而洗空之考其源流指其疵缪特出己见以
卷四 第 18b 页 WYG1219-0672b.png

以中原之音正四方之音而向之混缓范犯等字皆归
去声此其最明白而易见者它亦未暇悉论也盖德清
之所以能为此者以其能精通中原之音善北方乐府
故能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类字而其说则皆本于自然
非有所安排布置而为之也使是书行四方则必将使
遐邦僻峤之士咸知以中原之音为正而自觉其侏离
鴂舌之为可愧矣又推而施之朝廷则必能形诸歌咏
卷四 第 19a 页 WYG1219-0672c.png

之雅颂而虞廷赓歌之意亦将可以闻其彷佛矣不其
盛哉
汪氏族谱序
新安汪君士章持其族人松寿所著渊源录以示予且
曰松寿所著详矣其旁搜远取者古验今细大不遗使
吾汪氏之子孙得有所凭以不紊夫尊卑疏戚之序其
用心劳矣然松寿特详其所自出而于他族不能皆详
卷四 第 19b 页 WYG1219-0672d.png

势之自然也松寿居休宁而吾居婺源之回岭渊源录
汪氏谱也而吾回岭之族系未详此吾回岭之谱所以
不得不作也松寿居休宁则详其所自出今吾居回岭
亦详吾之所自出吾之意即松寿之意也自回岭以前
则同松寿吾非敢有加于松寿也予按汪授姓始于鲁
成公传至士章凡七十四世其间世次考据明白非臆
说者具见渊源录松寿于汪氏不为无功矣而士章复
卷四 第 20a 页 WYG1219-0673a.png

则详吾所自出之说士章之谱非无所仿而作者也夫
自远而近自疏而戚由受姓而至于己身详悉具载岂
非为人子孙者之大愿哉然势有所不能则详其所自
出焉可也然则松寿虽有功于汪氏而士章又有功于
回岭者矣汪氏世有显人功名富贵科第武功赫然为
江左名族然居新安以来至唐越国公为最盛分居他
县仕有元者惟回岭为最多越国公以下具见各族之
卷四 第 20b 页 WYG1219-0673b.png

皆湮没而无闻矣岂不深可惜哉又况乎尊卑疏戚之
序其有关于汪氏者尤不小也士章读书博学事母尽
孝于兄弟尤极友爱无富贵之习功名之志于世事澹
泊无所营而独殚力竭志以成此谱其所见去常情远
矣吾闻君子能尽孝于亲其子孙必有兴者若王祥之
后蔓延于江左而功名之盛其国家虽隆替而王氏之
子孙愈昌而愈炽此其验也吾见士章之后子孙必有
卷四 第 21a 页 WYG1219-0673c.png

患乎无接踵以续之者矣士章求予文序其前故为书
之
送易玉田之龙阳学正序
龙阳为湖北善地居洞庭上游其山川辽廓平旷幽迥
演迤无穷林大谷层岩峻岭之限故其俗厚以淳其地
多腴田沃壤湖地薮泽藕根菱芡于是乎产鼋鼍龟鳖
鴐鹅鹙鸧于是乎聚而细氓得取之以为利故其民富
卷四 第 21b 页 WYG1219-0673d.png

故家巨室率多蜀人故其士皆文以雅夫惟其如是也
故为政于是邦者其政易以行而为教于是邦者其教
亦易以入余往年客是邦是邦之贤士大夫多予所旧
友是邦之学者多出予馆下今别其地四三年矣而未
尝一日忘焉玉田易君由县教官再转而升郡之博士
予嘉其得善地故为叙其山川风俗人士之美以道之
虽然予岂徒以是为君幸哉予将又有望焉凡学校与
卷四 第 22a 页 WYG1219-0674a.png

气所由关也科目废而学校独存则斯文之脉所恃以
不绝者惟学校已耳舍是他奚望哉苟职教者于此而
不加之意则学校虽不废犹废也君之是行也为我告
龙阳之大夫士其勿以科目之废而轻学校为我语龙
阳之学者其勿以科目之废而忘学校公以处之勤以
厉之则科目虽废斯文固无恙也非君吾谁望哉明年
当买扁舟上沧水以观君为教之绩君其无负予言
卷四 第 22b 页 WYG1219-0674b.png

科目行士皆蕲一第以行其志然其初入官率多得州
县又往往居佐贰下僚守长肆行奸吏无检加以大府
把握于上一失其意立蹈祸机而豪猾之民又从而窥
伺之盖有终日忧勤而无益于事功者回视昔时读书
谈道之乐反不可得噫士志此而求以行其志难矣哉
惟进士之举而第者得为宪府掾史秩虽卑而其谋谟
赞画能与宪府官相可否于是一道之间官吏之贪廉
卷四 第 23a 页 WYG1219-0674c.png

所向无不可为而又无把握窥伺之者士而得志于世
唯此为庶几乎予同年陈元善两以乡举至礼部不见
取于有司辄增修其业不少懈名行著闻久而益信故
当道之明公要人交章称誉欲用之又以例不可乃举
为海北宪掾而元善之意犹若有未慊者予谓夫士之
幼学壮行每欲侥倖一第幸而得之以自试于州县局
缩淟涊岂若得一宪府掾之可以行其志哉纵使得一
卷四 第 23b 页 WYG1219-0674d.png

行政事其恩威得以厉一道之广之远哉以彼易此孰
得孰失要必有辨之者元善行矣异时归告予曰某郡
某守令贤吾告之官之长而举之若干人某郡某守令
恶吾告之官之长而黜之若干人行某事出某令当一
一语我庶有以见元善平生之志
茶陵州达噜噶齐托音善政诗序
为政之要曰公而已矣公则明明则人之情伪事之是
卷四 第 24a 页 WYG1219-0675a.png

以诚持之以久然后足以成治功得名誉也茶陵为州
号称易治而为政者率皆以私意扰之由是怨讟日滋
名誉日损若是而诿之曰民之难治是岂民之过也哉
今监州托音公则不然自公之来民咸畏公之威而乐
其宽服公之明而爱其廉听公之教而委心于其赏罚
于是自郡邑至乡井皆称之如是者凡三年而公之政
治益勤今年夏境内以旱为忧斋戒徒跣冒暑以祷雨
卷四 第 24b 页 WYG1219-0675b.png

郡县缮修城池民又以役为忧公得檄即按视圮毁调
附城居民有力者为之又不扰而集乡民之入城者见
其事之成而不知其役之兴又大悦喜于是而益称之
州之役赋视亩地之多寡以为户籍之上下而贫富相
倾每不得其实至有产业俱尽而赋役不减者大府虽
屡行下而有司惮于浩繁倡而复止为害滋甚公于是
听民得以自实且捐己俸以供吏胥笔札之费稽校出
卷四 第 25a 页 WYG1219-0675c.png

之弊而一旦为之是又大有功于民者于是盖屡称之
矣大扺公之处心也公故其临事也明而又加之以辨
敏之资持守之力宜其愈久而民愈称之无怪也既而
州之儒士咸愿作为歌诗以颂公之德于无穷而属予
为之序夫修其德政以与其民同其好恶者为政者之
事也而缉其德政以播之声诗者士之职也以公之善
政如此而不能使之揄扬敷布以传于远以垂于后以
卷四 第 25b 页 WYG1219-0675d.png

相率而奖助之也故为之序
赠胡务敏序
近年予来安城留王氏读书楼性嗜简静罕与人事相
接惟文学之士时与为交际然亦鲜有能助予者既而
王氏延务敏以训其子弟乃得尽相与之益焉务敏自
早岁即颖悟于诸经无不习习之无不得其要固可以
为人师矣观其立规布画授业解经已卓然有领袖诸
卷四 第 26a 页 WYG1219-0676a.png

勤勤惟恐不逮教授之馀即痛自课责言卑而貌恭若
于予有相师之意者甚矣务敏之无自足也夫人固贵
于知学学而可以为人师是必有异于人者而褊心局
度往往以是自足是徒知以师道自居而不知师道之
为无穷也今务敏以积学之久为诸生师亦其宜尔犹
慊然自顾而欲求分寸之益于予甚矣其无自足也虽
然务敏既不足为人师予其敢为务敏师哉予于务敏
卷四 第 26b 页 WYG1219-0676b.png

别书以为赠
萧氏疃吟四叶序
萧氏之诗盛矣夫诗而至于四世其可不谓之盛乎天
之所以予人者甚不数数也穷古迄今凡几千百年而
能诗者有几盖诗于宇宙间如至宝之不常有使天而
数数以予人则诗亦岂足贵哉此固天之所甚靳而不
肯轻以予人者也天固靳之而萧氏固有之则天之所
卷四 第 27a 页 WYG1219-0676c.png

我朝领贡举者相望而所谓疃吟集行于世者则季韶
雪崖翁之所作也季韶之诗如静得王先生青山赵先
生皆称道之二先生号以诗鸣则其所称道者必不苟
矣季韶之子公翰公翰之子与敬皆深于诗者与敬尝
受诗经于冲所彭先生故其温柔敦厚之教为有源委
至其子谦用所作尤清俊可爱里人左起中集其四世
诗名曰疃吟四叶噫盛哉昔老苏公谓千金之子可以
卷四 第 27b 页 WYG1219-0676d.png

相可以生人可以杀人求一言之几于道亦不可得噫
一言且不可得而况其多乎况于四世乎且吾闻谦用
彬彬好脩极意举子业尝以儒术发身湖南今且录郴
学矣使由是而昌其诗铺张皇猷以大鸣国家之盛当
又有盛于今日者故述其家学之盛以序之
萧氏族谱序
予初避地来禾川闻义山萧氏之族多文学行义之士
卷四 第 28a 页 WYG1219-0677a.png

予萧氏之甥也萧氏信多材然非独以文学行义称也
且有智力刚毅之士足以撑拄时变予心甚喜之而末
由考其派系之详及观光谦所编萧氏族谱然后其详
可得而见盖萧氏旧有谱宋季丧乱失亡赖诸老口以
相授当有元盛平时光谦与兄光宇侄凤冈相与讲论
性理之学每岁科兴则偕试其艺翕然有声场屋间方
是时亦尝用意于谱辄又慨然叹曰吾徒方从事科目
卷四 第 28b 页 WYG1219-0677b.png

相继沦逝于是光谦之侄某某相率以请于族之长曰
某某某某跃然喜曰此吾之责也遂以谱事属之光谦
光谦领之而未就既逾月其侄孙某某复率其昆从子
弟以来请亟成之以毋坠其先世之绪而贻其后人光
谦乃精加考订以就此谱复继之序以述其详著之词
以示其训秩乎其有序也蔚乎其有文也凛乎其有戒
饬之义而不可犯也吾观萧氏之初祖繇五季自长沙
卷四 第 29a 页 WYG1219-0677c.png

族至于今衣冠礼乐视昔无忝岂是乡之山水奇崛其
钟于人者固自有不同欤抑其人之才有足以当世道
之变而致然欤不然则萧氏之所以久而不替者其必
有故矣吾闻萧氏二世祖遇达僧为卜葬地当时问其
所欲则曰不愿富贵但愿后裔温饱绵绵不绝耳夫如
是则萧氏之所以久而不替者岂非山水之胜其钟于
人者固自有不同欤吾又闻当宋靖康间时则有若宗
卷四 第 29b 页 WYG1219-0677d.png

川邑有元定江南时则有若彦清兄弟八人咸有勇力
材艺而彦清尤骈胁多智能庇活其亲族乡党大溪山
阳襄洞寇负固累年江西湖广夹攻弗克时则有若国
材国华定翁兄弟率壮士先登克之以功授爵赏及至
正壬辰之变所在䗬起人不自全时则有某某出赀力
率众守禦累著劳效而某父子又累击贼擒其渠魁以
保障其乡邻咸受爵赏之命夫如是则萧氏之所以久
卷四 第 30a 页 WYG1219-0678a.png

然欤嗟乎世之故家大族能如萧氏者几何人哉时平
则文学之士彬彬焉出而驰骛乎科目之场世乱则材
智之士矫矫焉出而赴趋乎功名之会是岂世之萎薾
琐屑不自振拔者所可与同语哉予既喜子琚之言为
可信又喜萧氏之子弟能恊志以成此谱使后世有可
遵守者故因光谦来请而为之序
卷四 第 30b 页 WYG1219-0678b.png

云阳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