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第 1a 页 WYG1192-015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陵川集卷十六
元 郝经 撰
图说
陵川集卷十六
元 郝经 撰
图说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1192-0159b.png
易大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
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至宋濂溪先生周茂叔推
广其义作太极图而为之说夫大传之言固自有次第
虽未为图而图已具乎其中矣易有太极即此也○是
生两仪即此也□(阴静/阳动)两仪生四象即此也
四象生八卦即此也○(坤道成女/乾道成男)八卦定吉凶吉凶生
大业即此也○ 茂叔乃为此圈图指明其次第以太
极本无极为天地人物五行根柢以动阳静阴为太极
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至宋濂溪先生周茂叔推
广其义作太极图而为之说夫大传之言固自有次第
虽未为图而图已具乎其中矣易有太极即此也○是
生两仪即此也□(阴静/阳动)两仪生四象即此也
四象生八卦即此也○(坤道成女/乾道成男)八卦定吉凶吉凶生
大业即此也○ 茂叔乃为此圈图指明其次第以太
极本无极为天地人物五行根柢以动阳静阴为太极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1192-0159c.png
妙用分阴分阳为太极体段阴阳既分则两仪立两仪
立则二气五行行乎其中而八卦成列太极之迹著矣
乾统三男坤统三女善恶分而吉凶定太极之功用无
穷而人道立矣是以死生化万物吉凶生万事而太极
之大业成故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此为图之大旨
也其说曰○无极而太极□(阴静/阳动)太极动而生阳动极
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动极复静一动一静互为其
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
立则二气五行行乎其中而八卦成列太极之迹著矣
乾统三男坤统三女善恶分而吉凶定太极之功用无
穷而人道立矣是以死生化万物吉凶生万事而太极
之大业成故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此为图之大旨
也其说曰○无极而太极□(阴静/阳动)太极动而生阳动极
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动极复静一动一静互为其
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1192-0159d.png
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
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坤道成女/乾道成男)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
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阴静/阳动)五性
感动 而善恶分(坤道成女/乾道成男)万事出矣○ 圣
人定之以中正仁义(圣人之道中正/仁义而已矣)而主静(无欲/故静)立人
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
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坤道成女/乾道成男)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
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阴静/阳动)五性
感动 而善恶分(坤道成女/乾道成男)万事出矣○ 圣
人定之以中正仁义(圣人之道中正/仁义而已矣)而主静(无欲/故静)立人
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1192-0160a.png
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
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无
极而太极者包本末贯隐显一体用极始终而为言也
屈信消长之几气形象数之蕴命性心迹之原天地人
物之理造化之枢纽鬼神之情状道德之统体无不在
焉其曰无极而太极犹曰莫能极尽而莫不极尽焉尔
故极者极尽无馀之称也其上则盘薄无颠而不可穷
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无
极而太极者包本末贯隐显一体用极始终而为言也
屈信消长之几气形象数之蕴命性心迹之原天地人
物之理造化之枢纽鬼神之情状道德之统体无不在
焉其曰无极而太极犹曰莫能极尽而莫不极尽焉尔
故极者极尽无馀之称也其上则盘薄无颠而不可穷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1192-0160b.png
其下则汇蓄无底而不可测其外则周匝遍满而不可
出其内则旋𦂳严密而不可入浑沦圆转而无上下内
外开廓布置而皆上下内外含弘天地人物包括鬼神
造化混然一大活物旁行而不流无所不往而未尝去
居其所而变动无穷焉圣人无以指名故名之曰太极
易之全体大用皆在夫是矣故孔子谓易有太极邵康
节谓画前有易则太极者易之所固有也庖牺所以画
其故文王所以演其故周公所以效其故孔子所以说
出其内则旋𦂳严密而不可入浑沦圆转而无上下内
外开廓布置而皆上下内外含弘天地人物包括鬼神
造化混然一大活物旁行而不流无所不往而未尝去
居其所而变动无穷焉圣人无以指名故名之曰太极
易之全体大用皆在夫是矣故孔子谓易有太极邵康
节谓画前有易则太极者易之所固有也庖牺所以画
其故文王所以演其故周公所以效其故孔子所以说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1192-0160c.png
其故周茂叔所以图其故也不画不演不效不说不图
太极自若也而无所损画之演之效之说之图之太极
亦自若也而无所益圣人将明易道必指其故以为法
于是画演效说图之尔学者将求其故必自图以求说
自说以求效自效以求演自演以求画稽诸天地考诸
万物本诸圣人反诸吾身混然一太极皆吾所固有而
后可以言易矣六经无无极二字出于老子知其雄章
先儒谓周子得是图于穆伯长伯长之传出于陈希夷
太极自若也而无所损画之演之效之说之图之太极
亦自若也而无所益圣人将明易道必指其故以为法
于是画演效说图之尔学者将求其故必自图以求说
自说以求效自效以求演自演以求画稽诸天地考诸
万物本诸圣人反诸吾身混然一太极皆吾所固有而
后可以言易矣六经无无极二字出于老子知其雄章
先儒谓周子得是图于穆伯长伯长之传出于陈希夷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1192-0160d.png
希夷初为老氏之学故以无极冠太极虽然作图之义
本于易不本于老子言太极之本然无声无臭而无所
不具无所不极虽非六经所有假以明道故谓之无极
而太极非太极之外复有无极也太极动而生阳动极
则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动极复静一动一静互为其
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者言太极之体以一具两而本
静也静极则动动极则静所以为两静者动之根而动
者静之根互为其根如环之无端所以为一造化之几
本于易不本于老子言太极之本然无声无臭而无所
不具无所不极虽非六经所有假以明道故谓之无极
而太极非太极之外复有无极也太极动而生阳动极
则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动极复静一动一静互为其
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者言太极之体以一具两而本
静也静极则动动极则静所以为两静者动之根而动
者静之根互为其根如环之无端所以为一造化之几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1192-0161a.png
生而理具夫是矣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静为阴阳之
几阴阳为动静之气变化相乘流行不已各造其几于
是分阴分阳一定不易两仪之象成而气具夫是矣阳
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者天数
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阴阳动而倡阴感应而
合阳一变而六阴合则生水阴二合而七阳变则生火
阳三变而八阴合则生木阴四合而九阳变则生金阳
五变而十阴合则生土互变互合迭阴迭阳相生相克
几阴阳为动静之气变化相乘流行不已各造其几于
是分阴分阳一定不易两仪之象成而气具夫是矣阳
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者天数
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阴阳动而倡阴感应而
合阳一变而六阴合则生水阴二合而七阳变则生火
阳三变而八阴合则生木阴四合而九阳变则生金阳
五变而十阴合则生土互变互合迭阴迭阳相生相克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1192-0161b.png
而成五行阴阳气也五行质也质具乎地而气行于天
故谓之行也二气变而为五行之气布而为四时之行
则人与万物生而数具夫是矣理入于气气形于象象
别为数而太极之统体具矣自无极至此由本及末自
隐至显一极之终也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
极本无极也者复自一极之终而反之始也非五行之
外复有一阴阳阴阳之外复有一太极太极之外复有
一无极夫所以为五行者秖一阴阳也所以为阴阳者
故谓之行也二气变而为五行之气布而为四时之行
则人与万物生而数具夫是矣理入于气气形于象象
别为数而太极之统体具矣自无极至此由本及末自
隐至显一极之终也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
极本无极也者复自一极之终而反之始也非五行之
外复有一阴阳阴阳之外复有一太极太极之外复有
一无极夫所以为五行者秖一阴阳也所以为阴阳者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1192-0161c.png
秖一太极也太极之所本秖一无极也自其分而言之
则有阴阳五行之别自其本而言之则皆一太极也五
行之生也各一其性者再推本立说也夫动静相根而
阴阳立则命之赋予而不已者也五行变化而阴阳分
则性之付畀而不易者也分阴分阳五气顺布则水火
木金土各一太极而谓之性性命之原著矣性命之原
著则人与万物自是而出矣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
而凝者推本人物之始也无极之真则道之本然也二
则有阴阳五行之别自其本而言之则皆一太极也五
行之生也各一其性者再推本立说也夫动静相根而
阴阳立则命之赋予而不已者也五行变化而阴阳分
则性之付畀而不易者也分阴分阳五气顺布则水火
木金土各一太极而谓之性性命之原著矣性命之原
著则人与万物自是而出矣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
而凝者推本人物之始也无极之真则道之本然也二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1192-0161d.png
五之精阴阳五行之精气也妙合而凝吻合凝聚精气
为物也于是天地絪缊万物化醇复具一太极而人物
生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者言人物之所以生也二气
五行凝聚为物得动阳刚之精者为乾道而成男得静
阴柔之精者为坤道而成女乾统三男坤统三女分男
分女八卦成列人与万物各一太极而三才具美二气
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者男女构精
万物化生人自生人物自生物命流而性正质变而气
为物也于是天地絪缊万物化醇复具一太极而人物
生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者言人物之所以生也二气
五行凝聚为物得动阳刚之精者为乾道而成男得静
阴柔之精者为坤道而成女乾统三男坤统三女分男
分女八卦成列人与万物各一太极而三才具美二气
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者男女构精
万物化生人自生人物自生物命流而性正质变而气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1192-0162a.png
化生生而不穷自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生出人物而人
物以阴阳五行各自相生又一极之终也阴阳分而两
仪立五气布而四时行真精凝而男女成乾坤位而八
卦列二气交而万物生太极之道于是备矣惟人也得
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
万物出矣者此复自万物推人道之极也夫人于真精
凝聚之处天命流行之际义理付予之时独得其秀而
为最灵得二气五行之全而备万物之理所以配乾道
物以阴阳五行各自相生又一极之终也阴阳分而两
仪立五气布而四时行真精凝而男女成乾坤位而八
卦列二气交而万物生太极之道于是备矣惟人也得
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
万物出矣者此复自万物推人道之极也夫人于真精
凝聚之处天命流行之际义理付予之时独得其秀而
为最灵得二气五行之全而备万物之理所以配乾道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1192-0162b.png
而为男合坤道而成女而其心之神灵复自为一太极
分阴而形生分阳而神发具水火木金土之气为仁义
礼智信之性物欲感动或得或失或是或非善恶分而
万事出如万物之生而为事业亦自为一极之终也圣
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者善恶既分万
事既出非修道立教则人极不立故复以圣人立教为
说也太极之在人其本体则静其标准则中其位置则
正其发生则仁其行用则义圣人定此五者使人无欲
分阴而形生分阳而神发具水火木金土之气为仁义
礼智信之性物欲感动或得或失或是或非善恶分而
万事出如万物之生而为事业亦自为一极之终也圣
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者善恶既分万
事既出非修道立教则人极不立故复以圣人立教为
说也太极之在人其本体则静其标准则中其位置则
正其发生则仁其行用则义圣人定此五者使人无欲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1192-0162c.png
而主静存夫吉善去夫凶恶以全太极之本然则人极
立矣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
鬼神合其吉凶者圣人人极之极也德合天地明合日
月序合四时行合鬼神则与太极同体而主乎太极矣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者气质之不同学问之不至
故自圣人等而下之又有君子有小人而其德有吉有
凶五者有所不至克已脩身以至之虽不能如圣人之
自然而不假脩为则可以为吉人君子以保人极五者
立矣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
鬼神合其吉凶者圣人人极之极也德合天地明合日
月序合四时行合鬼神则与太极同体而主乎太极矣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者气质之不同学问之不至
故自圣人等而下之又有君子有小人而其德有吉有
凶五者有所不至克已脩身以至之虽不能如圣人之
自然而不假脩为则可以为吉人君子以保人极五者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1192-0162d.png
有所不至惟欲是从而不中不正不仁不义乱而不能
静则为凶徒小人而人极丧矣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
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阴阳既分
两仪既立五气既布四时既行八卦既列男女既别人
极既立善恶分而吉凶定阴阳之气行于天而为天极
刚柔之质具于地而为地极仁义之性充于人而为人
极分一极而立三极则太极之功用显而三才道备兼
三才而两之六位时成而太极之全体具易行乎其中
静则为凶徒小人而人极丧矣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
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阴阳既分
两仪既立五气既布四时既行八卦既列男女既别人
极既立善恶分而吉凶定阴阳之气行于天而为天极
刚柔之质具于地而为地极仁义之性充于人而为人
极分一极而立三极则太极之功用显而三才道备兼
三才而两之六位时成而太极之全体具易行乎其中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1192-0163a.png
而造化无穷本末具举始终道著死生之说可知矣故
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自无极太极发而为动
为阳为刚为仁则原其始而生也自无极太极复而为
静为阴为柔为义则反其终而死也终根于始始根于
终死根于生生根于死互为其根迎之而不见其首随
之而不见其后而天地人物截然而不乱判然而不杂
混然而不昧开阖变动生生而不穷主张维持泯然而
无间自天地观之则天地各一太极自五行观之则五
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自无极太极发而为动
为阳为刚为仁则原其始而生也自无极太极复而为
静为阴为柔为义则反其终而死也终根于始始根于
终死根于生生根于死互为其根迎之而不见其首随
之而不见其后而天地人物截然而不乱判然而不杂
混然而不昧开阖变动生生而不穷主张维持泯然而
无间自天地观之则天地各一太极自五行观之则五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1192-0163b.png
行各一太极自八卦观之则八卦各一太极自人与万
物观之则人与万物各一太极合天地五行人物观之
则共一太极一生一死一见一隐而有不生不死不见
不隐者存此所谓无极而太极也易之为道至是极矣
故复赞之曰大哉易也斯其至矣此图既本于易大传
而其说皆掇拾大传之要区以为言以明易之大义大
传谓生生之谓易故每节皆以生言动而生阳静而生
阴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
物观之则人与万物各一太极合天地五行人物观之
则共一太极一生一死一见一隐而有不生不死不见
不隐者存此所谓无极而太极也易之为道至是极矣
故复赞之曰大哉易也斯其至矣此图既本于易大传
而其说皆掇拾大传之要区以为言以明易之大义大
传谓生生之谓易故每节皆以生言动而生阳静而生
阴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1192-0163c.png
物生生而变化无穷于其末始言生死以为结以一生
字贯天地万物则生者太极之本原也非生则天地万
物皆莫得而见也故读其说但见生意一篇塞于天地
溢于肝臆一太极混含流转无一息之或死而发育万
物造起天地生生不穷数圈几字范围法象自太极内
推出动静自动静内推出阴阳自阴阳内推出五行并
阴阳五行推出人物自万物内复推出人自人内推出
圣人其次又推出君子小人末乃自始终上推出死生
字贯天地万物则生者太极之本原也非生则天地万
物皆莫得而见也故读其说但见生意一篇塞于天地
溢于肝臆一太极混含流转无一息之或死而发育万
物造起天地生生不穷数圈几字范围法象自太极内
推出动静自动静内推出阴阳自阴阳内推出五行并
阴阳五行推出人物自万物内复推出人自人内推出
圣人其次又推出君子小人末乃自始终上推出死生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1192-0163d.png
合而为之易以尽易之道仲尼以来无此作也可谓几
圣之学矣初宓牺氏画八易卦而不及五行箕子作洪
范九畴而不及八卦至仲尼赞易说卦之本谓天地定
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五行在其间而其
数不备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其数备而
不举为行盖八卦成列则五行不复见矣故八卦可以
备五行五行不能兼八卦八卦备三才之道五行则备
二气而已是以五行仅为洪范之一法而八卦则具易
圣之学矣初宓牺氏画八易卦而不及五行箕子作洪
范九畴而不及八卦至仲尼赞易说卦之本谓天地定
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五行在其间而其
数不备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其数备而
不举为行盖八卦成列则五行不复见矣故八卦可以
备五行五行不能兼八卦八卦备三才之道五行则备
二气而已是以五行仅为洪范之一法而八卦则具易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1192-0164a.png
之全体所以言卦而不言行也洪范本于人故以皇极
言易本于道故以太极言故易能兼洪范而洪范不能
兼易是以此图上推无极下穷变化中备三才阴阳五
行八卦人物各分四段太极著二气之本阴阳著二气
之仪五行合二气之变乾坤男女备八卦之索八卦备
二气五行人物之道精粗巨细无不具吻而合之为一
太极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呜呼按河图以画
卦先天之易渐著于人道文王备于宓牺周公备于文
言易本于道故以太极言故易能兼洪范而洪范不能
兼易是以此图上推无极下穷变化中备三才阴阳五
行八卦人物各分四段太极著二气之本阴阳著二气
之仪五行合二气之变乾坤男女备八卦之索八卦备
二气五行人物之道精粗巨细无不具吻而合之为一
太极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呜呼按河图以画
卦先天之易渐著于人道文王备于宓牺周公备于文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1192-0164b.png
王仲尼备于周公由宋以来邵康节图先天以尽卦之
理周茂叔图太极以尽易之道张子厚为西铭合先天
太极之旨总为人道探于宓牺氏之先继于仲尼之后
再造一极而天人之事益备始则天出图以示人末乃
人为图以契天而始终一图始则以先天为后天末乃
以后天为先天而先后一天于是太极之道贯万古而
无弊焉伊洛诸儒承受开阐推尊拟议以为千载不传
之绪不为妄矣
理周茂叔图太极以尽易之道张子厚为西铭合先天
太极之旨总为人道探于宓牺氏之先继于仲尼之后
再造一极而天人之事益备始则天出图以示人末乃
人为图以契天而始终一图始则以先天为后天末乃
以后天为先天而先后一天于是太极之道贯万古而
无弊焉伊洛诸儒承受开阐推尊拟议以为千载不传
之绪不为妄矣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1192-0164c.png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1192-0165a.png
先天图说
先儒谓康节先生得是图于李之才之才得之于穆脩
脩得之于希夷先生陈抟盖自宓牺氏画卦巳具此图
而未为之图其意言象数心传口授至希夷而传诸其
徒至康节而遂为之图示之人而笔之书尔其图自圆
而方有画无文其制作本意则具于皇极经世书观物
诸篇其言论风旨则凡而不目曰图虽无文吾终目言
而未尝离是盖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矣曰先天之
先儒谓康节先生得是图于李之才之才得之于穆脩
脩得之于希夷先生陈抟盖自宓牺氏画卦巳具此图
而未为之图其意言象数心传口授至希夷而传诸其
徒至康节而遂为之图示之人而笔之书尔其图自圆
而方有画无文其制作本意则具于皇极经世书观物
诸篇其言论风旨则凡而不目曰图虽无文吾终目言
而未尝离是盖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矣曰先天之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1192-0165b.png
学心也后天之学迹也出入有无生死之间道也曰先
天之学主乎诚至诚可以通神不诚不可以得道曰先
天图者环中也有是数语而已盖引而不发欲学者潜
心究意以求心法知天地万物不外此心无画之卦无
体之易无方之神尽在于是则图亦为筌蹄矣经自束
发问学即以是图心观意会迄今二十馀年始则见黑
白于纸上后乃见动静于心中涵茹既久推而放之则
见开阖于天地参错于万物变化于鬼神重重相因井
天之学主乎诚至诚可以通神不诚不可以得道曰先
天图者环中也有是数语而已盖引而不发欲学者潜
心究意以求心法知天地万物不外此心无画之卦无
体之易无方之神尽在于是则图亦为筌蹄矣经自束
发问学即以是图心观意会迄今二十馀年始则见黑
白于纸上后乃见动静于心中涵茹既久推而放之则
见开阖于天地参错于万物变化于鬼神重重相因井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1192-0165c.png
井不紊死生消息莫非自然反之于心会为一图乃申
而为之说以明先生之意云按乾之文言曰大人者与
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
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先天之文昉乎
此仲尼以之赞大人也先生之学大人之学也以为能
造天地者太极能先天地者此心也尽心穷理与道不
违默执左契无往不合我亦一太极亦能造一天地于
是谓画前有易而以先天名图先天即太极也故濂溪
而为之说以明先生之意云按乾之文言曰大人者与
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
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先天之文昉乎
此仲尼以之赞大人也先生之学大人之学也以为能
造天地者太极能先天地者此心也尽心穷理与道不
违默执左契无往不合我亦一太极亦能造一天地于
是谓画前有易而以先天名图先天即太极也故濂溪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1192-0165d.png
先生则图太极先生则图先天其原则皆本于河图昔
者宓牺氏当制作之时将造书契以代结绳开斯文之
统作易以明道面目太极以为万世用则必假物以示
象于是因河图而画卦仲尼曰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言
虽无图亦当制作也故伊川见卖兔者谓此兔亦可作
八卦宓牺见河图而画卦孔子感麟而作春秋取神物
之至著者以发端尔故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象数既具理在其中而当其可即物而皆可画也前乎
者宓牺氏当制作之时将造书契以代结绳开斯文之
统作易以明道面目太极以为万世用则必假物以示
象于是因河图而画卦仲尼曰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言
虽无图亦当制作也故伊川见卖兔者谓此兔亦可作
八卦宓牺见河图而画卦孔子感麟而作春秋取神物
之至著者以发端尔故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象数既具理在其中而当其可即物而皆可画也前乎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1192-0166a.png
宓牺岂无圣人不当其可虽有河图而弗画也后乎宓
牺岂无圣人不当其可复有河图亦弗画也当其可而
图出焉则宓牺所不得辞是以画之以为大经大法之
始虽曰后天其实先天也然不知何以为图何以为画
按大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而不言其何者为图
何者为书何以为则书顾命谓天球河图在东序则河
图乃一物历代以为宝然亦不知其为何物与其图之
所以制作度数孔子又尝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终不
牺岂无圣人不当其可复有河图亦弗画也当其可而
图出焉则宓牺所不得辞是以画之以为大经大法之
始虽曰后天其实先天也然不知何以为图何以为画
按大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而不言其何者为图
何者为书何以为则书顾命谓天球河图在东序则河
图乃一物历代以为宝然亦不知其为何物与其图之
所以制作度数孔子又尝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终不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1192-0166b.png
知其所以为画所以为卦周官虽有太卜筮人并言三
易而亦不言图书之所以为卦由汉以来孔安国刘歆
关朗谓大传之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
地八天九地十为河图去十用九而为洛书遂以
河图为八卦洛书为九畴而大传与书皆无明文
亦无点志孔子则并称河图洛书圣人则之不别
为八卦九畴然河图之数凡五十五洛书之数凡四十
五而河图十位洛书九位不知其何以画三卦八重而
易而亦不言图书之所以为卦由汉以来孔安国刘歆
关朗谓大传之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
地八天九地十为河图去十用九而为洛书遂以
河图为八卦洛书为九畴而大传与书皆无明文
亦无点志孔子则并称河图洛书圣人则之不别
为八卦九畴然河图之数凡五十五洛书之数凡四十
五而河图十位洛书九位不知其何以画三卦八重而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1192-0166c.png
为六错综为六十四若以位言则去九与十而一二三
四五六七八合夫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之序然不知其
所以为卦所以为画虽为推衍凑定不免牵合不能合
夫画三卦八之所以然若以生成之数而言则一六为
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秖成五行
而无八卦亦无三画若以五十为衍母一九为衍数则
揲蓍求卦之法非按图画卦之本河图卦之本数蓍策
拟卦之数故谓之衍谓之象谓之参天两地而拟数衍
四五六七八合夫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之序然不知其
所以为卦所以为画虽为推衍凑定不免牵合不能合
夫画三卦八之所以然若以生成之数而言则一六为
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秖成五行
而无八卦亦无三画若以五十为衍母一九为衍数则
揲蓍求卦之法非按图画卦之本河图卦之本数蓍策
拟卦之数故谓之衍谓之象谓之参天两地而拟数衍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1192-0166d.png
则推之象则放之拟则比之也蓍策出于卦画非卦画
出于蓍策也夫神生数数生象象生画画生卦而后蓍
赞神神蕴象象成数数成画画成卦十有八变而成卦
八卦而小成六十四而大成故卦画非点志之牵合河
图之象固有之宓牺因而画之也按大传曰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此者也图则图像云耳易之为画象河图之
像也夫道有一即有二二者一之耦也至于三四五六
七八九十皆本然之一二至十而终之耳至于百千万
出于蓍策也夫神生数数生象象生画画生卦而后蓍
赞神神蕴象象成数数成画画成卦十有八变而成卦
八卦而小成六十四而大成故卦画非点志之牵合河
图之象固有之宓牺因而画之也按大传曰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此者也图则图像云耳易之为画象河图之
像也夫道有一即有二二者一之耦也至于三四五六
七八九十皆本然之一二至十而终之耳至于百千万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1192-0167a.png
亿皆是也故有静即有动有阴即有阳有奇即有耦死
为生根实为虚形地为天体月为日魄莫不两两对待
以成变化而后生生不穷所以为易也故大传谓天一
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
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
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即
河图本然天地相错初无点志亦无文字秖如是耳
为生根实为虚形地为天体月为日魄莫不两两对待
以成变化而后生生不穷所以为易也故大传谓天一
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
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
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即
河图本然天地相错初无点志亦无文字秖如是耳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1192-0167b.png
天地象数卦画蓍策皆具其中太极为道之物主静而
本阴以静生动以阴含阳故此○即太极所谓天地之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1192-0167c.png
中也从中因起以一具两一奇为阳□三耦为阴○阳
旋转而上而为天阴翕聚而下而为地相衔相次两两
相因各环乎中内则参天两地而为五外则参地两天
而为十于是一三五之间而有二四以奇兼耦天中有
地而阳根阴六八十之间而有七九以耦兼奇地中有
天而阴根阳参天两地则阴从阳参地两天则阳从阴
于是参伍错综互相依附阳伏乎阴阴伏乎阳天依乎
地地依乎天阴阳相为倚伏天地互相依附阳变阴化
旋转而上而为天阴翕聚而下而为地相衔相次两两
相因各环乎中内则参天两地而为五外则参地两天
而为十于是一三五之间而有二四以奇兼耦天中有
地而阳根阴六八十之间而有七九以耦兼奇地中有
天而阴根阳参天两地则阴从阳参地两天则阳从阴
于是参伍错综互相依附阳伏乎阴阴伏乎阳天依乎
地地依乎天阴阳相为倚伏天地互相依附阳变阴化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1192-0167d.png
天推地荡开阖聚散摆拉旋转人与万物莫不各具一
天地以本太极三才兼两卦画自成不假作为而莫非
自然故一三五之三天而自为乾二四六之三地而自
为坤一天依二地而自为震一地依二天而自为巽二
天间一地而自为离二地间一天而自为坎二天依一
地而自为兑二地依一天而自为艮太极动而生阳一
变为天自子变而进信而为神继道成性左旋行健故
一天为震二天为离兑三天为乾至午则极奇而穷上
天地以本太极三才兼两卦画自成不假作为而莫非
自然故一三五之三天而自为乾二四六之三地而自
为坤一天依二地而自为震一地依二天而自为巽二
天间一地而自为离二地间一天而自为坎二天依一
地而自为兑二地依一天而自为艮太极动而生阳一
变为天自子变而进信而为神继道成性左旋行健故
一天为震二天为离兑三天为乾至午则极奇而穷上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1192-0168a.png
静而生阴二化为地自午化而退屈而为鬼归根复命
右转处顺故一地为巽二地为坎艮三地为坤至子极
耦而穷下故一奇一耦合而为三错综天地为易真数
阳卦则天包乎地阴卦则地包乎天三奇三耦自成本
然三画奇耦相参自成本然六位重卦已在其间矣又
益之以两而天地各五者所以极数之终著重卦之六
为蓍策之本也太极不动而居中则不用之一也非不
用之一无以为有用之两故五天五地各一太极而为
右转处顺故一地为巽二地为坎艮三地为坤至子极
耦而穷下故一奇一耦合而为三错综天地为易真数
阳卦则天包乎地阴卦则地包乎天三奇三耦自成本
然三画奇耦相参自成本然六位重卦已在其间矣又
益之以两而天地各五者所以极数之终著重卦之六
为蓍策之本也太极不动而居中则不用之一也非不
用之一无以为有用之两故五天五地各一太极而为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1192-0168b.png
六太极则成始之一十则成终之一天地之数各五而
不用者各一故一与十如初上其四则中爻也乾知太
始故有一而无十坤作成物故有十而无一分而言之
内各具天地之三因一以生三外各因天地之三加两
以成三合而言之天无十因地以成十地无一因天以
为一于是乎奇因十以成耦耦因一以成奇始则阳因
阳阴因阴终则阳因阴阴因阳重重相因从中因出如
水之涟漪卵之浑沦而无间断道之体用备内外合吻
不用者各一故一与十如初上其四则中爻也乾知太
始故有一而无十坤作成物故有十而无一分而言之
内各具天地之三因一以生三外各因天地之三加两
以成三合而言之天无十因地以成十地无一因天以
为一于是乎奇因十以成耦耦因一以成奇始则阳因
阳阴因阴终则阳因阴阴因阳重重相因从中因出如
水之涟漪卵之浑沦而无间断道之体用备内外合吻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1192-0168c.png
而为一别而为两画三卦八重而为六错综而为六十
四易于是乎与天地准矣故大传复曰参伍以变错综
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极
道之变所以为易固无点志之牵合也此则河图之本
然卦画之具体具在而未画未分也故大传复明画三
卦八之所以然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夫太极一也
非一莫能生两故太极以一具两为易之枢机天地
四易于是乎与天地准矣故大传复曰参伍以变错综
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极
道之变所以为易固无点志之牵合也此则河图之本
然卦画之具体具在而未画未分也故大传复明画三
卦八之所以然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夫太极一也
非一莫能生两故太极以一具两为易之枢机天地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1192-0168d.png
万物之根柢旋转而生生而又生所以为易而为奇耦
之原也故一分而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别图定象
其序如此
之原也故一分而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别图定象
其序如此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1192-0169a.png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1192-0169b.png
其下之如此○者即图中之太极以一具两者也所以
动而生阳为此也□静而生阴为此也○□此即为奇
□○此即为耦□故太极生两仪□乃图之天一地二
也动静相根阴阳相乘奇耦相因生而又生一阳一阴
生气而本阳一刚一柔生质而本阴故两而又两两仪
生四象□乃图之天三地四也阴阳之气各有太少于
是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刚柔之质亦各有太少于是
为少刚少柔太刚太柔故四而复四四象生八卦□乃
动而生阳为此也□静而生阴为此也○□此即为奇
□○此即为耦□故太极生两仪□乃图之天一地二
也动静相根阴阳相乘奇耦相因生而又生一阳一阴
生气而本阳一刚一柔生质而本阴故两而又两两仪
生四象□乃图之天三地四也阴阳之气各有太少于
是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刚柔之质亦各有太少于是
为少刚少柔太刚太柔故四而复四四象生八卦□乃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1192-0169c.png
图之天五地六也祇加一倍分而错之耳于是分图立
画
画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1192-0170a.png
以天之一二三地之二四六相交相合为两仪四象八
卦之以次纵加横分分而为三定易之真数别为上中
下以象天地人于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各以两抱
一成变化行鬼神定吉凶生大业而发育万物开阖天
地□者如此□为画而为阳刚□者如此□为画而为
阴柔自二而四自四而八三变而成奇耦三画自具八
卦遂尽三天三地之变乃分图立卦
卦之以次纵加横分分而为三定易之真数别为上中
下以象天地人于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各以两抱
一成变化行鬼神定吉凶生大业而发育万物开阖天
地□者如此□为画而为阳刚□者如此□为画而为
阴柔自二而四自四而八三变而成奇耦三画自具八
卦遂尽三天三地之变乃分图立卦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1192-0170c.png
(天天天/五三一) 奇 奇 奇 乾☰
(地天天/二三一) 奇 奇 耦 兑☱
(天地天/三二一) 奇 耦 奇 离☲
(地地天/四二一) 奇 耦 耦 震☳
(天天地/五三三) 耦 奇 奇 巽☴
(地天地/四三二) 耦 奇 耦 坎☵
(天地地/五四二) 耦 耦 奇 艮☶
(地地地/六四二) 耦 耦 耦 坤☷
(地天天/二三一) 奇 奇 耦 兑☱
(天地天/三二一) 奇 耦 奇 离☲
(地地天/四二一) 奇 耦 耦 震☳
(天天地/五三三) 耦 奇 奇 巽☴
(地天地/四三二) 耦 奇 耦 坎☵
(天地地/五四二) 耦 耦 奇 艮☶
(地地地/六四二) 耦 耦 耦 坤☷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1192-0170d.png
三天纯奇曰乾□二天依一地复奇而耦曰兑□二天
间一地奇耦而奇曰离□一天依二地奇而复耦曰震
□一地依二天耦而复奇曰巽□二地间一天耦奇而
耦曰坎□二地依一天复耦而奇曰艮□三地纯耦曰
坤□遂画为䷉䷔䷺䷖之卦卦于是乎小成
复于一卦之上各加之八八卦相错而为六十四卦于
是乎大成是以小成因大成大成因小成各具天地之
中太极为奇耦之中三为五中五为十中具备天地之
间一地奇耦而奇曰离□一天依二地奇而复耦曰震
□一地依二天耦而复奇曰巽□二地间一天耦奇而
耦曰坎□二地依一天复耦而奇曰艮□三地纯耦曰
坤□遂画为䷉䷔䷺䷖之卦卦于是乎小成
复于一卦之上各加之八八卦相错而为六十四卦于
是乎大成是以小成因大成大成因小成各具天地之
中太极为奇耦之中三为五中五为十中具备天地之
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1192-0171a.png
数而成六爻不假作为而莫非自然于是画三卦八开
辟一天地推出无穷天地蕴藏无穷天地小成之八大
成之六十四小衍之十大衍之五十天数二十五合而
为五十地数三十合而为六十五十为蓍数其德圆如
天六十为卦数其德方如地六乾之六为三十六为乾
之策四坤之六为二十四为坤之策一二三四五为奇
卦之策六七八九十为揲扐之策七七四十九为蓍之
用以象天其一为不用之用以象太极八八六十四为
辟一天地推出无穷天地蕴藏无穷天地小成之八大
成之六十四小衍之十大衍之五十天数二十五合而
为五十地数三十合而为六十五十为蓍数其德圆如
天六十为卦数其德方如地六乾之六为三十六为乾
之策四坤之六为二十四为坤之策一二三四五为奇
卦之策六七八九十为揲扐之策七七四十九为蓍之
用以象天其一为不用之用以象太极八八六十四为
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1192-0171b.png
卦之体以象地其四为不易之体以象太极始于奇耦
一天地终于蓍卦一天地故卦画重卦蓍策无不备于
河图著乎八卦之中矣此宓牺氏之所以圣也及周文
王一卦之上遂各加八而遂重之因其本然而无我其
间两两而重分为上下著其义而为之名系之辞以明
其理两两反对以示其变以连山起艮归藏起坤皆非
河图天地之固有乃首乾坤而命之为易易变易也所
以变易宓牺之卦尽道之变而为万世之用也故为
一天地终于蓍卦一天地故卦画重卦蓍策无不备于
河图著乎八卦之中矣此宓牺氏之所以圣也及周文
王一卦之上遂各加八而遂重之因其本然而无我其
间两两而重分为上下著其义而为之名系之辞以明
其理两两反对以示其变以连山起艮归藏起坤皆非
河图天地之固有乃首乾坤而命之为易易变易也所
以变易宓牺之卦尽道之变而为万世之用也故为
卷十六 第 26a 页 WYG1192-0171c.png
䷀(乾下/乾上)乾䷁(坤下/坤上)坤䷂(震下/坎上)屯䷃(坎下/艮上)蒙䷄(乾下/坎上)需䷅(坎下/乾上)讼䷆(坎下/坤上)师
䷇(坤下/坎上)比䷈(乾下小/巽上畜)䷑(兑下/乾上)履䷊(乾下/坤上)泰䷋(坤下/乾上)否䷌(离下同/乾上人)䷍(乾下大/离上有)
䷎(艮下/坤上)谦䷏(坤下/震上)豫䷐(震下/兑上)随䷑(巽下/艮上)蛊䷗(兑下/坤上)临䷓(坤下/巽上)观䷔(震下噬/离上嗑)
䷕(离下/艮上)贲䷖(坤下/艮上)剥䷗(震下/坤上)复䷘(震下旡/乾上妄)䷙(乾下大/艮上畜)䷚(震下/艮上)颐䷛(巽下大/兑上过)
䷜(坎下/坎上)坎䷤(离下/离上)离䷛(艮下/兑上)咸䷟(巽下/震上)恒䷠(艮下/乾上)遁䷡(乾下大/震上壮)䷢(坤下/离上)晋
䷣(离下明/坤上夷)䷤(离下家/巽上人)䷥(兑下/离上)睽䷦(艮下/坎上)蹇䷧(坎下/震上)解䷨(兑下/艮上)损䷩(震下/巽上)益
䷪(乾下/兑上)夬䷫(巽下/乾上)姤䷬(坤下/兑上)萃䷭(巽下/坤上)升䷮(坎下/兑上)困䷯(巽下/坎上)井䷾(离下/兑上)革
䷱(巽下/离上)鼎䷲(震下/震上)震䷳(艮下/艮上)艮䷴(艮下/巽上)渐䷵(兑下归/震上妺)䷶(离下/震上)丰䷷(艮下/离上)旅
䷇(坤下/坎上)比䷈(乾下小/巽上畜)䷑(兑下/乾上)履䷊(乾下/坤上)泰䷋(坤下/乾上)否䷌(离下同/乾上人)䷍(乾下大/离上有)
䷎(艮下/坤上)谦䷏(坤下/震上)豫䷐(震下/兑上)随䷑(巽下/艮上)蛊䷗(兑下/坤上)临䷓(坤下/巽上)观䷔(震下噬/离上嗑)
䷕(离下/艮上)贲䷖(坤下/艮上)剥䷗(震下/坤上)复䷘(震下旡/乾上妄)䷙(乾下大/艮上畜)䷚(震下/艮上)颐䷛(巽下大/兑上过)
䷜(坎下/坎上)坎䷤(离下/离上)离䷛(艮下/兑上)咸䷟(巽下/震上)恒䷠(艮下/乾上)遁䷡(乾下大/震上壮)䷢(坤下/离上)晋
䷣(离下明/坤上夷)䷤(离下家/巽上人)䷥(兑下/离上)睽䷦(艮下/坎上)蹇䷧(坎下/震上)解䷨(兑下/艮上)损䷩(震下/巽上)益
䷪(乾下/兑上)夬䷫(巽下/乾上)姤䷬(坤下/兑上)萃䷭(巽下/坤上)升䷮(坎下/兑上)困䷯(巽下/坎上)井䷾(离下/兑上)革
䷱(巽下/离上)鼎䷲(震下/震上)震䷳(艮下/艮上)艮䷴(艮下/巽上)渐䷵(兑下归/震上妺)䷶(离下/震上)丰䷷(艮下/离上)旅
卷十六 第 26b 页 WYG1192-0171d.png
䷸(巽下/巽上)巽䷹(兑下/兑上)兑䷺(坎下/巽上)涣䷻(兑下/坎上)节䷼(兑下中/巽上孚)䷽(艮下小/震上过)䷦(离下既/坎上济)
䷿(坎下未/离上济) 六十四卦分为二篇上经起于乾坤终于坎
离下经起于咸恒终于未济虽皆本于八卦由其变动
综错故其位置不同仲尼赞易乃于天一地二易有太
极明宓牺画卦之本而皆倍起一本于数于天地定位
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明宓牺八卦之位则
乾上坤下离东坎西兑东南艮西北震东北巽西南由
乾而左则乾一兑二离三震四由巽而右则巽五坎六
䷿(坎下未/离上济) 六十四卦分为二篇上经起于乾坤终于坎
离下经起于咸恒终于未济虽皆本于八卦由其变动
综错故其位置不同仲尼赞易乃于天一地二易有太
极明宓牺画卦之本而皆倍起一本于数于天地定位
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明宓牺八卦之位则
乾上坤下离东坎西兑东南艮西北震东北巽西南由
乾而左则乾一兑二离三震四由巽而右则巽五坎六
卷十六 第 27a 页 WYG1192-0172a.png
艮七坤八分而为二而皆反对于序卦有天地然后有
万物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明文王重卦之序亦分而为
二而皆反对于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
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明文王八卦之位
则乾西北坎正北艮东北震正东巽东南离正南坤西
南兑正西乾统三男坤统三女退位错处以用为位而
不反对然而自宓牺画卦而画前之易始著自文王重
卦而画后之易始备于是宓牺之卦不复特见而尽为
万物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明文王重卦之序亦分而为
二而皆反对于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
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明文王八卦之位
则乾西北坎正北艮东北震正东巽东南离正南坤西
南兑正西乾统三男坤统三女退位错处以用为位而
不反对然而自宓牺画卦而画前之易始著自文王重
卦而画后之易始备于是宓牺之卦不复特见而尽为
卷十六 第 27b 页 WYG1192-0172b.png
周易矣盖宓牺之卦即有文王之重文王之重举是宓
牺之卦故仲尼谓宓牺之罔罟佃渔则取诸离神农之
耒耨之利则取诸益黄帝尧舜之垂衣裳则取诸乾坤
未尝重卦已有其象故又谓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因而
重之爻在其中则易宓牺之先天八卦乃文王之先天
重卦乃周孔之先天故周公为爻辞孔子作十翼以圣
继圣不敢舍牺文而自为殆天下之理不能外夫是矣
其后扬雄为太玄关朗为洞极司马光为潜虚皆以准
牺之卦故仲尼谓宓牺之罔罟佃渔则取诸离神农之
耒耨之利则取诸益黄帝尧舜之垂衣裳则取诸乾坤
未尝重卦已有其象故又谓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因而
重之爻在其中则易宓牺之先天八卦乃文王之先天
重卦乃周孔之先天故周公为爻辞孔子作十翼以圣
继圣不敢舍牺文而自为殆天下之理不能外夫是矣
其后扬雄为太玄关朗为洞极司马光为潜虚皆以准
卷十六 第 28a 页 WYG1192-0172c.png
易而不由牺文卒皆重复造凿虽扬雄之太玄得数之
理而方州部家一定而不易不能如八卦之可以错综
为卦从横成象而不离奇耦二画之本然是以不免于
屋下架屋床上叠床之讥矣至康节先生出此图吻合
牺文之卦自其重而观之则皆文王之卦也自其纯而
观之则皆宓牺之卦也自一卦而为八则皆始画之序
也合八卦而为图则皆河图之位也故圆图其始分河
图之数未分画重卦则有此图
理而方州部家一定而不易不能如八卦之可以错综
为卦从横成象而不离奇耦二画之本然是以不免于
屋下架屋床上叠床之讥矣至康节先生出此图吻合
牺文之卦自其重而观之则皆文王之卦也自其纯而
观之则皆宓牺之卦也自一卦而为八则皆始画之序
也合八卦而为图则皆河图之位也故圆图其始分河
图之数未分画重卦则有此图
卷十六 第 29a 页 WYG1192-0173a.png
以著固有故易有太极即所谓环中与心也乃图之中
虚者此也
卷十六 第 29b 页 WYG1192-0173b.png
一分为二是生两仪即卦
之初画一阴一阳此也
二分为四故两仪生四象
即卦之二画一阴一阳各
两之此也
卷十六 第 30a 页 WYG1192-0173c.png
四分为八故四象生八卦
即卦之二画二阴二阳又
各两之此也
八分为十六即重之四画
四阴四阳各两之此也
卷十六 第 30b 页 WYG1192-0173d.png
十六分为三十二即重之
五画八阴八阳各两之此
也
三十二分为六十四即重
之六画十六阳十六阴各
两之此也
卷十六 第 31a 页 WYG1192-0174a.png
中分二体各具四卦横列
六位分为内外其内秪一
阴一阳其外亦皆一阴一
阳秪固有之天一地二其
序不紊自左而右自阳而
阴皆太极固有之两河图
本然之十故成此图既分
而为重而为卦乃成此图
六位分为内外其内秪一
阴一阳其外亦皆一阴一
阳秪固有之天一地二其
序不紊自左而右自阳而
阴皆太极固有之两河图
本然之十故成此图既分
而为重而为卦乃成此图
卷十六 第 32a 页 WYG1192-0174c.png
左三十二卦自一阳为复至六阳为乾内皆阳画为乾
兑离震四卦自震向乾左旋其卦外皆各具乾兑离震
巽坎艮坤亦皆自震向乾左旋右三十六卦自一阴为
姤至六阴为坤内皆阴画为巽坎艮坤四卦自姤背乾
右转其卦亦皆各具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亦皆自姤背
乾右转是图本以说卦天地定位一节下数往者顺知
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为法故先生谓数往者顺知来
者逆若顺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故数往也
兑离震四卦自震向乾左旋其卦外皆各具乾兑离震
巽坎艮坤亦皆自震向乾左旋右三十六卦自一阴为
姤至六阴为坤内皆阴画为巽坎艮坤四卦自姤背乾
右转其卦亦皆各具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亦皆自姤背
乾右转是图本以说卦天地定位一节下数往者顺知
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为法故先生谓数往者顺知来
者逆若顺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故数往也
卷十六 第 32b 页 WYG1192-0174d.png
逆天而行是右行也皆未生之卦也故知来也夫易之
数由逆而成尔此制图之本意也故其内之一阴一阳
而统夫八者不易之体也外之阴阳相错而各具夫八
者变易之用也变虽八而不变其序者虽易而不易也
乾直午坤直子阴阳之极也离居东坎居西阴阳之中
也震巽兑艮居于四隅阴阳之偏也乾兑离震在天为
阳在地为刚巽坎艮坤在天为阴在地为柔四象于是
乎具八卦以之分也阴生于午而并乾阳生于子而并
数由逆而成尔此制图之本意也故其内之一阴一阳
而统夫八者不易之体也外之阴阳相错而各具夫八
者变易之用也变虽八而不变其序者虽易而不易也
乾直午坤直子阴阳之极也离居东坎居西阴阳之中
也震巽兑艮居于四隅阴阳之偏也乾兑离震在天为
阳在地为刚巽坎艮坤在天为阴在地为柔四象于是
乎具八卦以之分也阴生于午而并乾阳生于子而并
卷十六 第 33a 页 WYG1192-0175a.png
坤阴根阳阳根阴也乾尽午中坤尽子中穷则变也
剥复夹坤夬姤夹乾死生之交变通之本虽尽而不
尽阴阳之几要造化之原委太极之本然所以易与
天地准乾坤毁则无以见易者也故先生谓天生于
动者也地生于静者也一动一静交而天地之道尽
矣动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一阴一阳交
而天之用尽矣静之始则柔生焉静之极则刚生焉
一刚一柔交而地之用尽矣又谓无极之前阴含阳
剥复夹坤夬姤夹乾死生之交变通之本虽尽而不
尽阴阳之几要造化之原委太极之本然所以易与
天地准乾坤毁则无以见易者也故先生谓天生于
动者也地生于静者也一动一静交而天地之道尽
矣动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一阴一阳交
而天之用尽矣静之始则柔生焉静之极则刚生焉
一刚一柔交而地之用尽矣又谓无极之前阴含阳
卷十六 第 33b 页 WYG1192-0175b.png
也有象之后阳分阴也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父故
母孕长男而为复父生长女而为姤是以阳始于复
而阴起于姤也自乾至复阴在阳中则阴逆行自坤
至姤阳在阴中则阳逆行自复至乾则阳在阳中皆
顺行自姤至坤则阴在阴中亦皆顺行于是天地相
衔阴阳相交昼夜相杂刚柔相生其理自然而其变
无穷其皆本于乾者先生谓阳尊而神尊故役物神
故藏用又谓阳者道之用阴者道之体阳几于道故
母孕长男而为复父生长女而为姤是以阳始于复
而阴起于姤也自乾至复阴在阳中则阴逆行自坤
至姤阳在阴中则阳逆行自复至乾则阳在阳中皆
顺行自姤至坤则阴在阴中亦皆顺行于是天地相
衔阴阳相交昼夜相杂刚柔相生其理自然而其变
无穷其皆本于乾者先生谓阳尊而神尊故役物神
故藏用又谓阳者道之用阴者道之体阳几于道故
卷十六 第 34a 页 WYG1192-0175c.png
以况道也是以图自中起而止于中始于乾而终于
坤也乾兑离震居东南为阳而震离为春当丑寅卯
兑乾为夏当辰巳午巽坎艮坤居西北为阴而巽坎
为秋当未申酉艮坤为冬当戍亥子乾知大始坤作
成物也故先生谓乾坤定上下之位坎离列左右之
门天地之所开阖日月之所出入是以春夏秋冬晦
朔弦望昼夜长短行度盈缩莫不由乎此矣此圆图
之理也图之既为圆而备之矣又为方以变之者复
坤也乾兑离震居东南为阳而震离为春当丑寅卯
兑乾为夏当辰巳午巽坎艮坤居西北为阴而巽坎
为秋当未申酉艮坤为冬当戍亥子乾知大始坤作
成物也故先生谓乾坤定上下之位坎离列左右之
门天地之所开阖日月之所出入是以春夏秋冬晦
朔弦望昼夜长短行度盈缩莫不由乎此矣此圆图
之理也图之既为圆而备之矣又为方以变之者复
卷十六 第 34b 页 WYG1192-0175d.png
推本三圣吻合一易以尽卦画之变也其在图之中
者象宓牺变图画卦之始也
者象宓牺变图画卦之始也
卷十六 第 35a 页 WYG1192-0176a.png
卷十六 第 35b 页 WYG1192-0176b.png
按大传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神以知来知以
藏往圆方之文昉乎此仲尼以之赞蓍卦也图所以尽
蓍卦之理也圆象天天象道信以知来太始之体尽矣
方象地地效法屈以藏往成物之用尽矣故先生谓圆
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圆者径一围三重之则六
方者径一围四重之则八裁方而为圆天所以运行分
大而为小地所以化生天变方而为圆而常存其一地
分一而为四常执其方圆者尅方以为用方者引圆以
藏往圆方之文昉乎此仲尼以之赞蓍卦也图所以尽
蓍卦之理也圆象天天象道信以知来太始之体尽矣
方象地地效法屈以藏往成物之用尽矣故先生谓圆
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圆者径一围三重之则六
方者径一围四重之则八裁方而为圆天所以运行分
大而为小地所以化生天变方而为圆而常存其一地
分一而为四常执其方圆者尅方以为用方者引圆以
卷十六 第 36a 页 WYG1192-0176c.png
为体天以体为基而隐其基地以用为本而赫其用故既
为之圆而又为之方也圆方相乘八卦相荡天覆地地载
天天地相合天中有地地中有天地下有天天上有地天
体动一气旁薄运转而不移穷上而不穷地体静一脉错
综回环而不易极下而不极可谓尽天地之情状而见天
地之心矣故希夷谓龙图天散而示之宓牺合而用之仲
尼默而形之言天以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之象列而示之
人宓牺则画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用而合诸天仲尼则
为之圆而又为之方也圆方相乘八卦相荡天覆地地载
天天地相合天中有地地中有天地下有天天上有地天
体动一气旁薄运转而不移穷上而不穷地体静一脉错
综回环而不易极下而不极可谓尽天地之情状而见天
地之心矣故希夷谓龙图天散而示之宓牺合而用之仲
尼默而形之言天以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之象列而示之
人宓牺则画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用而合诸天仲尼则
卷十六 第 36b 页 WYG1192-0176d.png
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之言以形其所以然也故濂溪则
推出太极本然一物而具两体动静相根阴阳之精互藏
其宅者合一坎离并五行二气以示之象先生则举太极
八卦之全具于未画之前推本宓牺之卦倍而相因具于
已画之后错综文王之重为六十四者合而为之图既为
之圆又为之方以尽四圣人之意一易之变也故方图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兑二䷬萃(兑二/䷞)咸䷮困䷛(大/过)䷐随䷰革(兑二/䷹)兑䷪夬
推出太极本然一物而具两体动静相根阴阳之精互藏
其宅者合一坎离并五行二气以示之象先生则举太极
八卦之全具于未画之前推本宓牺之卦倍而相因具于
已画之后错综文王之重为六十四者合而为之图既为
之圆又为之方以尽四圣人之意一易之变也故方图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兑二䷬萃(兑二/䷞)咸䷮困䷛(大/过)䷐随䷰革(兑二/䷹)兑䷪夬
卷十六 第 37a 页 WYG1192-0177a.png
离三䷢晋䷷旅(离三未/䷿济)䷱鼎䷔(噬离三/嗑䷍)离䷥睽䷍(大/有)
震四䷏豫䷽(小/过)䷧解(震四/䷟)恒(震四/䷔)震䷶丰䷧(归/妺)䷡(大/壮)
巽五䷓观䷴渐䷴涣(巽五/䷸)巽(巽五/䷩)益䷤(家/人)䷼(中/孚)䷈(小/畜)
坎六䷇比䷦蹇(坎六/䷜)坎䷯井䷂屯(坎六既/䷾济)䷻节䷊需
艮七䷖剥(艮七/䷳)艮䷑蒙䷑蛊䷚颐䷕贲(艮七/䷨)损䷙(大/畜)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从横逆顺左右上下其卦皆八以圆图之左旋者乾兑离
震自下而上横叠之皆四行其下皆纯卦其初画皆阳也
震四䷏豫䷽(小/过)䷧解(震四/䷟)恒(震四/䷔)震䷶丰䷧(归/妺)䷡(大/壮)
巽五䷓观䷴渐䷴涣(巽五/䷸)巽(巽五/䷩)益䷤(家/人)䷼(中/孚)䷈(小/畜)
坎六䷇比䷦蹇(坎六/䷜)坎䷯井䷂屯(坎六既/䷾济)䷻节䷊需
艮七䷖剥(艮七/䷳)艮䷑蒙䷑蛊䷚颐䷕贲(艮七/䷨)损䷙(大/畜)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从横逆顺左右上下其卦皆八以圆图之左旋者乾兑离
震自下而上横叠之皆四行其下皆纯卦其初画皆阳也
卷十六 第 37b 页 WYG1192-0177b.png
其上各具八卦其序则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顺而不紊
也以圆图之右转者巽坎艮坤复自下而上横叠之亦四
行置于震之上其下亦皆四纯卦其初画皆阴也其上亦
各具八卦其序亦不紊其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于是阳下
而阴上乾始于西北坤尽于东南否隔于西南泰交于东
北地南天北地下有天阴南阳北阴中有阳由西北自下
而上观由西南自上而横观由东南自上而下观由西南
自否直泰而斜观由西北自乾直坤而斜观随行而上观
也以圆图之右转者巽坎艮坤复自下而上横叠之亦四
行置于震之上其下亦皆四纯卦其初画皆阴也其上亦
各具八卦其序亦不紊其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于是阳下
而阴上乾始于西北坤尽于东南否隔于西南泰交于东
北地南天北地下有天阴南阳北阴中有阳由西北自下
而上观由西南自上而横观由东南自上而下观由西南
自否直泰而斜观由西北自乾直坤而斜观随行而上观
卷十六 第 38a 页 WYG1192-0177c.png
复随行而横观皆不紊其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之序破圜
为觚反上倒下而充周缜密停当妥帖一无矫揉造凿之
私而莫非自然此方图之理也始则坤下而乾上今乃乾
下坤上以体为用交为一泰始则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
破终则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布散退藏阴阳不测顺
而数之则知天地之已然逆而致之则知天地之将然破
坏无穷天地推出无穷天地再造一易而不外乎羲文周
孔圆图既尽其妙方图复尽其变一以见其体一以见其
为觚反上倒下而充周缜密停当妥帖一无矫揉造凿之
私而莫非自然此方图之理也始则坤下而乾上今乃乾
下坤上以体为用交为一泰始则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
破终则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布散退藏阴阳不测顺
而数之则知天地之已然逆而致之则知天地之将然破
坏无穷天地推出无穷天地再造一易而不外乎羲文周
孔圆图既尽其妙方图复尽其变一以见其体一以见其
卷十六 第 38b 页 WYG1192-0177d.png
用一则为奇一则为耦一物而具二体亦一太极也前乎
宓牺有易而无画后乎宓牺有画而无文至乎文王有文
而无说至乎孔子有文而有说于是不可复加矣由孔子
而来学者忘夫易与画而不胜其文与说又入于术数而
坏于穿凿故先生吻合牺文置易画前裁为圆方蕴易画
后不为辞说一扫秦汉以来千五百年支文蔓语于仲尼
氏之复复立一宓牺氏以著本然之易呜呼先生之学可
谓几于圣矣
宓牺有易而无画后乎宓牺有画而无文至乎文王有文
而无说至乎孔子有文而有说于是不可复加矣由孔子
而来学者忘夫易与画而不胜其文与说又入于术数而
坏于穿凿故先生吻合牺文置易画前裁为圆方蕴易画
后不为辞说一扫秦汉以来千五百年支文蔓语于仲尼
氏之复复立一宓牺氏以著本然之易呜呼先生之学可
谓几于圣矣
卷十六 第 39a 页 WYG1192-0178a.png
卷十六 第 39b 页 WYG1192-0178b.png
道本于一行于二复于一静者一之体也动者一之用
也动所以行夫静二所以终夫一也一动一静道有太
极而理之体具矣极信而长神则生矣极屈而消鬼则
生矣一二生三数则生矣奇耦具两象则生矣神鬼数
象是生万变理之用具矣一动生阳一静生阴一阴一
阳太极有天而气之体具矣阳精焞丽日则生矣阴魄
分曜月则生矣阳晖昭布星则生矣阴体潜构辰则生
矣日月星辰是生万象气之用具矣静阴生柔动阳生
也动所以行夫静二所以终夫一也一动一静道有太
极而理之体具矣极信而长神则生矣极屈而消鬼则
生矣一二生三数则生矣奇耦具两象则生矣神鬼数
象是生万变理之用具矣一动生阳一静生阴一阴一
阳太极有天而气之体具矣阳精焞丽日则生矣阴魄
分曜月则生矣阳晖昭布星则生矣阴体潜构辰则生
矣日月星辰是生万象气之用具矣静阴生柔动阳生
卷十六 第 40a 页 WYG1192-0178c.png
刚一刚一柔太极有地而形之体具矣一刚化柔水则
生矣一柔化刚火则生矣刚根于柔木则生矣柔蕴于
刚金则生矣水火木金是生万物形之用具矣动静有
理阴阳有气刚柔有形五行八卦合为一易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一男一女太极有人德之体具矣静阴不易
命则生矣动阳变易性则生矣刚宰不易心则生美柔
见变易情则生矣命性心情是生万事德之用具矣道
形而上推而下之贯极而为一理贯天而为一气贯地
生矣一柔化刚火则生矣刚根于柔木则生矣柔蕴于
刚金则生矣水火木金是生万物形之用具矣动静有
理阴阳有气刚柔有形五行八卦合为一易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一男一女太极有人德之体具矣静阴不易
命则生矣动阳变易性则生矣刚宰不易心则生美柔
见变易情则生矣命性心情是生万事德之用具矣道
形而上推而下之贯极而为一理贯天而为一气贯地
卷十六 第 40b 页 WYG1192-0178d.png
而为一形贯人而为一德而道之大体具人形而下推
而上之贯已之一德贯地之一形贯天之一气贯极之
一理而道之大用具于是道贯天地人理贯气形德人
贯地天道德贯形气理而上下一道一理贯万变一气
贯万象一形贯万物一德贯万事而从横一道神贯鬼
数象日贯月星辰水贯火木金命贯性心情而始终一
道动贯阳刚男静贯阴柔女变贯象物事事贯物象变
而反复一道故孔子谓吾道一以贯之其理盖如是矣
而上之贯已之一德贯地之一形贯天之一气贯极之
一理而道之大用具于是道贯天地人理贯气形德人
贯地天道德贯形气理而上下一道一理贯万变一气
贯万象一形贯万物一德贯万事而从横一道神贯鬼
数象日贯月星辰水贯火木金命贯性心情而始终一
道动贯阳刚男静贯阴柔女变贯象物事事贯物象变
而反复一道故孔子谓吾道一以贯之其理盖如是矣
卷十六 第 41a 页 WYG1192-0179a.png
然而道之功用委之太极著之天地万物而归之人人
必一其德而后可复归于道故人得其道则谓之德失
其道则谓之不德必立命养性存心制情以一其德而
致诸道人得其道则天地万物得其道人失其道则天
地万物悖其道故孔子又谓一日克巳复礼天下归仁
焉以道观人则道贯人以人观道则人贯道人能贯道
然后可以践形下学上达乘化入圣尽在是矣
必一其德而后可复归于道故人得其道则谓之德失
其道则谓之不德必立命养性存心制情以一其德而
致诸道人得其道则天地万物得其道人失其道则天
地万物悖其道故孔子又谓一日克巳复礼天下归仁
焉以道观人则道贯人以人观道则人贯道人能贯道
然后可以践形下学上达乘化入圣尽在是矣
卷十六 第 41b 页 WYG1192-0179b.png
陵川集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