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七 第 1a 页 WYG1248-012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重编琼台藁卷七
             明 邱浚 撰
 章奏
  进大学衍义补奏
臣窃见宋儒真德秀所撰大学衍义四十三卷于大学
八条目中有格物致知之要诚意正心之要修身之要
齐家之要而于治国平天下之要阙焉臣不揆愚陋窃
卷七 第 1b 页 WYG1248-0125b.png
仿德秀凡例采辑五经诸史百氏之言补其阙略以为
治国平天下之要立为十二目曰正朝廷曰正百官曰
固邦本曰制国用曰明礼乐曰秩祭祀曰崇教化曰备
规制曰慎刑宪曰严武备曰驭夷狄曰成功化又于各
目之中分为条件凡一百十有九共为书一百六十卷
补前书一卷目录三卷总一百六十四卷名之曰大学
衍义补所以补德秀前书之阙也前书主于理而不出
乎身家之外故其所衍之义大而简臣之此书主于事
卷七 第 2a 页 WYG1248-0126a.png
而有以包乎天地之大故所衍之义细而详其详其简
各惟其宜若合二书言之前书其体此书其用也今已
缮写完备谨撰表文一通附写卷首以进伏念臣浚远
方下士叨冒朝廷厚禄六转官阶以至今官一家温饱
三十馀年今年近七旬常恐一旦委命九泉有负国恩
无以为报幸天假之以年以衰朽之馀任师儒之职无
政务之扰得以暇日纂成此编第以性质昏庸学识迂
僻加以老髦精力衰惫所见不能无偏所纂不能无误
卷七 第 2b 页 WYG1248-0126b.png
然区区一念忠君爱国之诚盖有出于言语文字之外
者况臣所纂辑者非臣之私意杜撰诚无一而非古先
圣贤经书史传之前言往事也参以本朝之制附以一
得之愚虽曰掇拾古人之绪馀亦或有以禆助圣政之
万一伏望皇上宽其妄作之诛察其愿忠之意以清閒
之燕时赐省览遇用人则检正百官之类遇理财则检
制国用之类与凡臣庶有所建请朝廷有所区处各随
其事而检其本类则一类之中条件之众必有古人之
卷七 第 3a 页 WYG1248-0126c.png
事合于今时之宜者矣于是审而择之酌古准今因时
制宜以应天下之变以成天下之务而其大要则尤在
于审察其几微之先焉易曰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此臣妄意著书之本指也臣之精力尽于此书皇上亲
政之始而缮写适成盖有幸然也冒昧进献不敢自谓
其皆可用傥采于千百之中用其一二见于施行以成
治效使臣平生竭力尽瘁报国之忠得以少效其万分
之一则臣学为有用而殁为不朽矣臣不胜恳悃愿效
卷七 第 3b 页 WYG1248-0126d.png
之至为此谨具本亲赍以所撰大学衍义补书四套计
四十策随本上进谨具题知钦奉圣旨览卿所纂书考
据精详论述该博有补于政治朕甚嘉之赏银二十两
纻丝二表里当誊册本发福建布政司著书坊刋行礼
部知道钦此
  入阁辞任第一奏
奏为陈情乞恩辞任事臣先以年踰七旬三次具本陈
情乞恩休致未蒙允许臣祗奉诏旨不敢固辞扶病涖
卷七 第 4a 页 WYG1248-0127a.png
事少待来春河冻开时再行陈乞本年十月二十四日
吏部奉敕太子太保礼部尚书邱浚著兼文渊阁大学
士内阁办事钦此钦遵顾臣何人敢膺此任方臣强壮
之时反躬自省尚不敢受此重任况当衰老之年垂死
之日屡陈求退反得超升进之密勿之地委以机务之
重力小任大必至颠覆当夫群贤布列之时用此尪羸
无用之老朝野传闻莫不惊骇臣闻年至七十古人谓
稀居家则当传于子在官则当致其事臣年至是筋力
卷七 第 4b 页 WYG1248-0127b.png
既衰精神益耗事多健忘转首失记举措语言动多差
失加以百病交攻四肢疲倦顷因纂修过用目力遂致
一目青盲他人见之虽若目光如故其实昏矇视物不
辨黑白行步不知重轻拜起艰难时忽倾跌且禀赋素
薄脾胃怯弱日所食米不过半升事务简少尚可支持
若当剧要之任食少事繁势不能久凡臣所陈举皆实
事众所共知伏望皇上鉴愚臣之真情特垂哀悯使得
保其残生念国家之大计别加择任使不致于覆餗收
卷七 第 5a 页 WYG1248-0127c.png
回成命允臣所辞非敢爱身实恐误国不胜悚惧待罪
之至奉圣旨卿历任年深兹特擢用不允所辞吏部知
道钦此
  入阁辞任第二奏
本年十月二十四日钦蒙圣恩命臣以本职兼文渊阁
大学士内阁办事臣已于二十五日具本控辞钦奉圣
旨卿历任年深特兹擢用不允所辞钦此钦遵臣闻人
臣竭诚尽忠以报国必于少壮之时强力之日其力既
卷七 第 5b 页 WYG1248-0127d.png
足以有为其势又足以有待然后能谟谋参赞以成一
代之治苟或时过然后用之则年既耄矣力既衰矣不
幸而有疾疚加之虽有可用之才决为之志势不可强
时不再来虽有才智机巧亦末如之何也已矣仰惟我
太宗皇帝首擢儒臣七人者直内阁预闻机务自永乐
初至今已七十馀人是皆海内名流有德有学之士方
其进用之初率皆年力精壮耳目聪明积历久而委任
深故能禆赞以成治功如臣者生长荒陬资禀庸下粗
卷七 第 6a 页 WYG1248-0128a.png
知章句之末非有适用之才徒以积资累考徼幸至于
极品所任皆非要剧之地故能因循以至致事之期今
犬马之齿七十有一矣年岁已去病势日加无能为之
力无可待之势古人所谓日暮途穷钟鸣漏尽之时也
臣所以不避严诛恳求辞免非是故为矫激之行舍曰
欲之而必为之辞以徼虚名盖反已内省的然自知不
足以当朝廷重任恐误国家之事负明主之知且内阁
所办之事乃国家大制作大政务大典礼虽专词翰之
卷七 第 6b 页 WYG1248-0128b.png
职实兼辅弼之任眷顾之隆恩典之厚比诸庶僚悬绝
之甚是盖当代仕宦之阶第一选也须得第一流人物
然后可以当此任苟加之迂疏衰朽之夫非惟有玷名
器且将至于覆公餗矣其所关系非小小也夫学而为
儒得以所学为圣明之用处论思之地近天日之光此
人生之至荣儒者之大幸惟恐无阶而进孰肯既与而
辞况臣幼有志用世于凡古今典章政务无不留心窃
恐一旦为时所用心有所不知则事有所不可行者以
卷七 第 7a 页 WYG1248-0128c.png
故逢人即问见事即录校阅载籍稽考制度审究事体
蓄于心而笔于书正以待夫朝廷万一之用今幸不为
圣明所弃正臣竭诚尽心摅平生所学以死报国之秋
也顾乃屡行奏章以辞宠命夫岂其本心哉盖时不待
人死期将近虽欲陈力就列不能也已是以捧读手敕
感激之极不觉泪零既而自恨自叹儒生薄命一至于
此上负圣恩下孤素志兴言及此中心惘然伏望皇上
察臣由衷之辞实非虚伪之让悯其老病赐以生还不
卷七 第 7b 页 WYG1248-0128d.png
但免其职任且复放归田里臣不胜感戴天恩之至奉
圣旨朝廷以卿学行老成特加任用所辞不允钦此
  入阁辞任第三奏
本月二十四日钦奉手敕命臣于内阁办事二十五日
臣具本陈情辞免未蒙俞允二十七日又具本辞钦奉
圣旨朝廷以卿学行老成特加任用所辞不允钦此钦
遵臣按礼经让之三也象日月之三日而成魄也古人
辞让以三为节初辞为礼辞冉辞为固辞三辞为终辞
卷七 第 8a 页 WYG1248-0129a.png
辞而至于三必其情真意切而有不容已者矣臣尝观
宋神宗朝欧阳修乞致仕章凡五司马光辞枢密副使
凡六上皆从其请臣虽不敢上比古人然修与光所事
者神宗是时专任王安石创行新法二人者与时不合
故欲辞退臣幸遇皇上不世出之主恭默思道求贤图
治非神宗之所能彷佛而又群臣和于朝一时共事者
皆同寅协恭无有异同臣何故乃敢故违诏旨而决欲
求去哉且臣历官三十馀年久寻常调皇上嗣登宝位
卷七 第 8b 页 WYG1248-0129b.png
之初未经两月即超升为礼部尚书掌詹事府臣进所
纂大学衍义补仰尘睿览厚加赐赉又有考据精详论
述该博有补政治之褒命下书坊刋行天下既而纂修
宪宗皇帝实录命臣充副总裁书未进呈臣以年至七
十乞恩休致又蒙圣恩令臣朔望朝参以终史事史成
之后钦升太子太保三次上章乞归田里叠蒙圣旨勉
留而有年德学行老成特兹留用之谕兹者特降内阁
办事敕臣冉上章辞免俱蒙诏旨温谕未赐俞允仰惟
卷七 第 9a 页 WYG1248-0129c.png
皇上临御四年之间所以惓惓于臣者如此臣非木石
岂不知感杀身以报亦所甘心良以禁秘论思密勿之
地天下治乱安危所系非优老养疴之所也臣学本空
疏实无定见方年少气锐之时亦欲奋发有为今则阅
世久而历事多始知天下之事思之非不烂熟但恐做
时不似说时人心不似我心机务之来苟非熟思而审
处之一言失当或以贻四海之忧一事误处或以为无
穷之害然事务头绪多端章奏字画细渺有非老人心
卷七 第 9b 页 WYG1248-0129d.png
志摧颓目力昏耗者之所能干也若不反已自揣而冒
昧以尝试之则是为身家富贵之谋耳国家事大身家
事小岂敢以草木微𦕈之躯当国家重大之任臣委实
衰老日甚一日食少事烦自知不久于人世若使逐日
午时趋朝晡时方退自量筋力必不能支设使真有益
于明时粉身碎骨亦所不辞臣实自知决无所补恐有
负皇上之所委任误国家之大事妨天下之贤才臣于
严命以死为期不敢祗受臣窃原皇上所以用臣之意
卷七 第 10a 页 WYG1248-0130a.png
盖九重清閒之燕或尝留神于臣所进大学衍义补之
书也臣平生精力尽在是书苟有所见皆不外此万一
或为圣明所取每因一事辄捡一类采于十百之中用
其一二之见则虽不用臣身而用臣言有胜于臣身见
用而赐以高爵厚禄万万也苟徒富贵其身而拾弃其
言则是臣徒窃国家之名器冒朝廷之恩典以为身家
计有臣如此亦何用之伏望圣慈将臣前后所陈情词
省览悯臣中心血诚收回成命听臣以礼致仕归老丘
卷七 第 10b 页 WYG1248-0130b.png
田歌咏太平以为圣世之全臣屡犯天威罪当万死不
胜恐惧待罪之至奉圣旨朝廷用人已有敕旨卿当勉
图报称不许固辞该部知道
  壬子再乞休致奏
臣先以右目丧明左目又将昏暗具奏陈情休致钦奉
圣旨朕以卿文学老成方隆委任既有疾宜善调理不
允休致钦此钦遵臣俯伏捧诵感极而继之以泣顾臣
何人叨此圣眷有以见皇上求治之笃待老之优虽愚
卷七 第 11a 页 WYG1248-0130c.png
庸迂僻之臣年已老耄而犹留自辅疾已笃废而不忍
弃捐天地生物之仁尧舜愿治之心也奈臣疾势已成
虽欲勉强调理以仰副诏旨但血气既衰药力无效恐
终无平复之理况臣所居之官以讨论著作为职然其
所以讨论著作者必资目视之力目力不明将何以阅
章奏操笔墨检今制考古典哉且处禁秘之地预机密
之谋代王言总国政非如在外诸司凡有文书可以使
人代诵令人具草也一应事务将以奏达于上行移于
卷七 第 11b 页 WYG1248-0130d.png
众也事体关系为甚大机事不密则害成一事失宜将
以贻四海之患一言失理或以取百世之讥天下后世
之人必将有摘其瑕疵陈其祸害形之奏牍著于简册
非但归咎臣下之贪冒失职且将谤及朝廷之任用非
人也兴言及此则若臣之素无才德学术而又老病废
疾何可一朝冒居此地也哉使臣但知爵禄可贵恩典
为优年既耄而不知休疾已痼而不肯退犹且垂首曳
踵力疾策衰伴食随行因人成事妨贤才之路废国家
卷七 第 12a 页 WYG1248-0131a.png
之事皇上费高爵厚禄以荣养之何益哉臣考宋史欧
阳修德学文章冠绝当代年六十五神宗亦容其致仕
我英庙复辟之初薛瑄入阁办事才六阅月耳年仅六
十八乞身之章一陈即蒙俞允夫古之大臣名望如欧
阳修年未至而尚容其请老今之大臣行已如薛瑄用
未久而即许其退休君行其仁臣行其义上下交尽其
道古今以为美谈臣无欧阳修文学百分之一年比薛
瑄加老四岁而又陈乞之章屡上年踰古礼致仕之期
卷七 第 12b 页 WYG1248-0131b.png
身婴医书难疗之疾老病衰惫举动必须人为扶翼出
入禁门不便昏眊健忘述作必须人为检讨掌管文书
不得且又去家万里隔越大海一子早丧身多病而心
多忧众苦所丛残生无几伏望皇上哀臣孤苦鉴臣诚
恳乞如薛瑄致仕事例放归田里俾全晚节臣谨沥血
诚以死为请干冒天威不胜恐惧愿望之至为此具本
令义孙丘怀本赍赴通政司具奏以闻奉圣旨朕擢卿
重任当勉图尽职岂可以目疾求退今后凡大风雨雪
卷七 第 13a 页 WYG1248-0131c.png
俱免早朝该部知道钦此
  乞储养贤才奏
该礼部仪制司手本为储养贤才事开具给事中涂旦
建言欲将新进士改庶吉士送翰林院读书本部题准
行令臣等详议历科事例径自查照奉请施行臣等看
得选新进士改庶吉士读书翰林自永乐二年为始自
是以来或间科一选或连科屡选或数科不选或合三
科同选初无定限每科选用或内阁自选或礼部选送
卷七 第 13b 页 WYG1248-0131d.png
或会吏部同选其所选士或限年岁或拘地方或采誉
望或就于试卷中查取或别出题考试亦无定制臣等
窃惟自古帝王皆以文章关乎气运而储才于馆阁以
教养之本朝所以储养之者进士及第三名之外止有
庶吉士一途华国之文辅世之佐实有赖于斯焉臣等
愚见以为天为国家生育人才以供一世之用非独此
科有之而他科皆无也然而或选或否则有才者未必
预选而所选者未必皆才若又拘于地方年岁则是见
卷七 第 14a 页 WYG1248-0132a.png
成之才或弃而不用而所教者又未必皆成臣请自今
以后立为定制一次开科一次选用待新进士分拨各
衙门办事之后行文录其平日所作文字如论策诗赋
序记箴铭杂著拟古评史之类每人十五篇以上限一
月以里赴礼部投献礼部阅视讫编号封送翰林考订
其中辞藻文理有可取者按号行取礼部该司仍将各
人试卷记号糊名封送照依天顺八年事例于午门里
东阁前出题考试其所试之卷与所投之文相称不系
卷七 第 14b 页 WYG1248-0132b.png
假手即取以预选若其辞钩棘而意诡僻者不在所取
中间有年二十五以下者果有过人资质虽其平昔无
有宿搆文字于此一月之间有新制作五篇以上亦许
投献送试若果笔路疏通其学可进亦在备选之数每
科不必多选所选不过二十人每选不必多留所留不
过三五辈如此则所选者多是已成之才目下有所论
撰便堪供事所留者多有过人之资将来有所成就必
将名世上有得人之实下无遗才之叹预列者无徇私
卷七 第 15a 页 WYG1248-0132c.png
之弊不预者息造言之谤臣等皆出自此途引进后贤
储之馆阁以报国厚恩乃其素愿谨具题请旨
  欲择大学衍义补中要务上献奏
臣闻礼经有云事君必资其言拜献其身以成其信是
故君有责于其臣臣有死于其言盖谓自古大臣进用
之始必有先资之言拜命即以言为资因言而以身为
献致其所献之身以为君用践其所资之言以效其信
言有不信君必责以践其言言有不从臣必死以成其
卷七 第 15b 页 WYG1248-0132d.png
信故曰君有责于其臣臣有死于其言此古昔明君贤
相所以交相孚契于初进之始委任责成于既用之日
卒能践其言以成治功于久远之后也粤稽诸古若伊
尹畎亩幡然之数语傅说受命对扬之三篇管仲与齐
桓问答之书乐毅对燕昭命下之语韩信登坛东向之
对诸葛草庐三顾之策姚崇入相十可之请是皆资言
于先而成其信于后者也之七人者所遇之君或创业
以垂统或继体以守成或成伯于一国或偏安于一隅
卷七 第 16a 页 WYG1248-0133a.png
君臣相契皆能成治效于一时臣之蠢愚虽不敢上比
古人然生当明盛之时而遇大有为之主不以臣之迂
疏衰朽用之于久病垂老之馀置之于论思密勿之地
有君如此何忍负之虽一息尚存此志岂容少懈徒以
学术荒疏年力衰迈虽欲委身以为献奈无嘉言以为
资如或拜献其身不能成信有所责焉无以为应徒死
无益也是以三上封章以老病为辞未蒙俞允不得已
而受命顾所谓资言献身者志苟不先定而泛泛焉冒
卷七 第 16b 页 WYG1248-0133b.png
昧以尝试之岂能有所成哉伏念臣先于皇上嗣登宝
位之初而以所著大学衍义补一书上进凡古今治国
平天下要道莫不备载而于国家今日急时之先务尤
缕缕焉臣自幼殚力竭神以为此书及其编成适际皇
上访落之始不先不后而又蒙圣恩奖谕命有司梓行
不可谓无大幸也臣不敢他有所陈请即臣前所进大
学衍义补一书以为先资之言而侑以臣一身自顶至
踵以为九重之献盖臣所进之书非臣创为之制乃补
卷七 第 17a 页 WYG1248-0133c.png
宋儒真德秀所衍大学未尽之义也凿凿乎皆古人已
行之实事而在今日似亦有可行者非若郑康成之训
经义泛滥无益也非是王安石之假经言变乱纷更也
其中所载虽皆前代之事而于今日急先切要之务尤
加意焉方臣进书时掌胄监无有政务不得见之行事
犹可诿者今则幸为明主不弃进之内阁深严之地预
闻机务此政臣书遭逢施用之日也如此而有所不行
则天下后世将有辞以议臣谓臣徒藉是书以为荣进
卷七 第 17b 页 WYG1248-0133d.png
之阶非真诚有效用之实也岂不遗终身之羞愧㦲矧
臣年踰七十钟鸣漏尽所馀无几时日暮途远所行不
能到汲汲焉及是时以图之犹恐迟矣否则将有后时
之悔臣平生所见不外此书请择书中所载切要之务
今日可行者芟去繁文摘出要语参会补缀以为奏章
酌量其先后次序陆续上献乞经省览如有可行特赐
御札批下会同内阁一二儒臣斟酌处置拟为圣旨传
出该部施行或有窒碍难行或姑留以俟后时或发下
卷七 第 18a 页 WYG1248-0134a.png
再加研审亦望圣慈明示其所以然之故臣迂儒不通
世务不免泥古偏见然决不敢护短求胜果于必行掠
取一已虚名以误国家大事臣冒干天听不胜战慄恐
惧之至为此谨具题知伏候敕旨钦奉圣旨卿欲有言
具奏来看钦此
  论釐革时政奏(弘治壬子四月十日上/)
仰惟太祖高皇帝于洪武元年岁在戊申登大宝之位
肇皇明之基复中国之统凡历六朝阅一百二十年我
卷七 第 18b 页 WYG1248-0134b.png
皇上嗣登宝位纪元之始岁又适在戊申十干之甲十
二支之子相配冉周无馀无欠而皇上登极之始岁适
与相符谓上天无意可乎谓圣祖在天之灵无意可乎
谨按宋儒邵雍皇极经世书谓天地大数以十二万九
千六百年为一元国祚大数以九千六百年为一元三
代以后惟汉唐宋国祚为最长然皆不能满其国祚之
元数多者不过三四百年如人寿以百二十年为一元
然非善摄养者惜元气存仁心谨身节用不能尽其天
卷七 第 19a 页 WYG1248-0134c.png
年以满其元也是以汉唐宋之世自百五六十年以后
往往中微政务日趋于弊风俗日趋于薄纪纲日趋于
弛由是驯至于不可振起而底于亡此无他中世继体
之君皆生于世道丰亨之际宫闱安乐之中不历险阻
不经忧患天示变而不知畏民失所而不知恤人有言
而不知信好尚失其正用度无其节信任非其人因循
苟且无有奋发之志颠倒错乱甘为败亡之归故也向
使其君若臣当其将微之时灼然豫知其中微之象因
卷七 第 19b 页 WYG1248-0134d.png
上天之垂戒汲汲然反躬修省以祈天永命其国祚岂
止于此哉矧其上世创业之君无甚功德于民适逢机
会因人成功非若我圣祖战元人而出之化外抚绥我
二帝三王所自立之中国重阐彝伦再立世界盖自天
开子会以来帝王功德之大所未有者也我国家有此
大功上格天心为上帝之所孚祐而眷顾之无已仁爱
之不忘故于世道升降之会嗜欲开先之际生不世出
之主而处于困心衡虑之中出非常之变而当其居潜
卷七 第 20a 页 WYG1248-0135a.png
养晦之日是成化年间灾异之生皆自古史册所罕有
者彗星凡三出紫微太微天市三垣与夫三公北斗无
不扫遍两京畿暨十三藩司所奏地震毋虑五六百次
举皆有声馀殃至弘治之初犹未已也迩者彗星又出
于天津地震天鸣无异曩时异鸟三鸣于禁中考之经
史天变莫大于彗孛而侵三垣台斗为重地变莫大于震
动而在京师边防为急禽鸟动物得气之先其变尤亟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书彗孛仅三书地震仅五书飞禽
卷七 第 20b 页 WYG1248-0135b.png
仅二今乃屡见于二十五六年之间变不虚生必有其
应特在迟早之间卜以古人占候之术验以前代已然
之故其咎徵之应深可畏也然我祖宗积德累仁先帝
敬天爱民皇上清心寡欲无有致灾之理而天之示变
乃如此夫岂无其故哉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天不
言因其必然之数而示以显然之象使人见其象推其
数尽其当然之人事而求所以胜天则能变灾为祥矣
夫人所以能胜天其道何繇修德而已矣盖天之与人
卷七 第 21a 页 WYG1248-0135c.png
虽有悬隔之势而实有感通之理上天监观于下念我
圣祖有功于天地有功于生民有功于自古帝王知其
气运至此必有适然之数故豫生圣人以待之屡出灾
异以儆之其生圣人也必使之早历殷忧其出灾异也
必示之以非所常有由是而观可以卜知上天之意有
在而祖宗在天之灵有所属也恭惟皇上禀非常之资
膺重明之运于太祖开基百二十年之后稽之邵数以
三十年为一世至百二十年则四世矣四世则当四时
卷七 第 21b 页 WYG1248-0135d.png
之数而为一期也岁事周矣月穷于纪星回于天至是
则三阳开泰万象惟新之时焉当此之时事必更始使
旧者新废者起阏者通缺者完然后可以延而长之以
固久远不拔之基所以补偏救弊振仆持颠洗濯疏达
衍国祚灵长之庆于千万亿年兹其时也是时也其世
道升降之会而治乱安危之机乎由此而上可治可安
由此而下可乱可危持其安使不至于危保其治使不
至于乱销已然之变而使之不为灾倾将否之运而使
卷七 第 22a 页 WYG1248-0136a.png
之转为泰其斡旋之机政在于皇上今日失此时而不
为踵其后者纵欲有所为无及矣故天既示大变于皇
上未登极之先而不为之应又示急变于皇上初登极
之后以趣其必为天之意丁宁告戒至矣尽矣无以加
矣古人谓灾异之来为天心仁爱人君臣窃以为今日
灾异前后重见叠出如此天心之仁岂但爱一人为一
时而已哉盖念我太祖有太功于世故以兹非常之变
儆动我皇上之心欲其惕然兴感赫然奋发治之于未
卷七 第 22b 页 WYG1248-0136b.png
乱安之于未危延国祚于千万亿年不啻满其元而且
将过其历于无穷也皇上当此大任遇此大机当可为
之时有可为之势乌可泛然苟然坐失其机会而不思
所以预为之计哉臣愿皇上体上天仁爱之深念祖宗
基业之大端一身以立天下之本清一心以应天下之
务上畏天怒下畏民怨中畏人言谨好尚而不流于异
端邪见谨用度而不至于耗国害民谨任用而不失于
偏听独任振纪纲于颓靡之馀复风俗于和平之旧防
卷七 第 23a 页 WYG1248-0136c.png
微杜渐每惟祸乱之忧屈已虚心不以颠危为讳防欲
而刚为之制思患而豫为之防遇凡圣心有所思为有
所谋猷将有为也将有行也与夫臣下有所论奏建置
也左右有所陈说求请也则反求诸心熟思而审处之
曰此事果合于天理否乎果顺于人心否乎果适于时
宜否乎其于圣贤经史有无该载其于祖宗彝训有无
违悖其于当世军民有无利益物论以为是否人情以
为便否清议以为善否得无违道悖德以致天怒乎得
卷七 第 23b 页 WYG1248-0136d.png
无劳民伤财以致民怨乎得无蠹国害民以致人言乎
一事之行而众思是集访于众而断于独然后审缓急
之宜量轻重之剂循先后之序以见于施行焉夫如是
是惟不行行则合天理之公即人心之安适时措之宜
而天下后世享其福矣虽然人君一心而攻之者众一
日万几而应之不暇人人各有所见而欲效其所见人
人各有所能而欲售其所能人人各有所求而欲遂其
所求揣摩窥伺觇吾意气之所向引诱激发逢吾心志
卷七 第 24a 页 WYG1248-0137a.png
之所欲投间抵隙觊吾机便之可乘上才略露其微机
众即据以为幸会而入其说献其计引其人植党与排
异已求差遣乞恩泽希爵赏觅田宅无非欲攘货贿以
肥家结亲倖以固宠冒爵禄以贻后是皆为其身谋为
其家谋为其亲识及所交私之人谋岂有毫发谋国之
心哉皇上诚能养心性以保天和阅经史以广圣学禁
私谒以肃内政明义理以绝神奸慎俭德以怀永图勤
政务以弘至治信任防一已之偏听纳取众人之善示
卷七 第 24b 页 WYG1248-0137b.png
淳朴以为天下之先明意向以定万民之志使夫投机
伺便之人承风希旨之辈晓然皆知上之所好尚者在
乎仁义而不在功利也在乎儒教而不在佛老也所用
度者在乎俭朴而不在奢靡也在乎省节而不在浪费
也所任用者在乎贤良而不在嬖倖也在乎正直而不
在䛕佞也则朝廷之上如日正中仰其光景者皆知其
不可隐蔽如水趋海观其波流者皆知其不可回转小
人不敢肆其奸君子不为人所蔽左道惑众者不能乱
卷七 第 25a 页 WYG1248-0137c.png
圣人之教巧言诡计者不能迁明主之意则纪纲振作
治教休明风俗淳和上有馀而下无不足国势隆重而
运祚灵长矣然而小人各执其一偏之见各徇其一家
之说各骋其一已之私互相标谤交相證助迭相游说
屡变以求胜多方以遮饰左使以乱真必欲践其所言
成其所谋遂其所大欲而后已不幸而堕其术中诚有
如古人所谓簸糠迷目则天地四方为之易位者矣苟
非上之人据正理以折之稽古道以正之按国典以谕
卷七 第 25b 页 WYG1248-0137d.png
之安能服其心而遏其势哉臣不佞谨拟为数条以进
自今以后臣下有言佛道二教可以延福祚者请折之
曰古之帝王好佛者无如梁武帝崇道者无如宋徽宗
考之史鉴武帝饿在台城子孙自相鱼肉以至于亡徽
宗为金人所执死于五国城亲王公主随之北行而死
于边者四十馀人其效何如也有言修炼金丹可致长
生者请正之曰后汉魏伯阳作参同契宋张平叔作悟
真篇二人著书教人炼金丹以求长生必其人真得其
卷七 第 26a 页 WYG1248-0138a.png
传果长生不死至今犹在天地间也二人者今果安在
哉求其人不复见则是其人亦死其术不验也夫著书
教人以长生者已身且不免于死况夫读其书以效其
所为者岂得长生哉有言创造寺观以植福田者请谕
之曰本朝于两京造天界大报恩大兴隆寺朝天大德
灵济等宫外此又有前代旧基累朝别建之刹所以奉
佛老之教无以加矣又何用别有所营造哉矧今国家经
费比祖宗时百倍民穷财尽若又大兴土木劳人之筋
卷七 第 26b 页 WYG1248-0138b.png
力则人为之怨费国之资财则国为之贫使彼所谓佛
天尊尚存见人之穷苦怨咨以营其居如此必不能一
朝居也若彼徒欲奉已而不知恤人助国又何用崇奉
彼为哉有言印造经忏以求利益者请谕之曰本朝于
佛道二教各有藏经佛藏十二部五千四十八卷道藏
七部四千四百三十一卷皆有板本印行外此又有经
厂所刻书肆所售之本所以奉二氏之言无以加矣又
何用别刻新本为哉刋一部梵夹之板费中人十家之
卷七 第 27a 页 WYG1248-0138c.png
产工匠之役楮墨之用不免劳人耗财致其嗟怨使彼
所谓佛天尊有灵闻人印造其书如此劳费其心亦必
不乐也若彼徒欲人崇奉其言人虽贫苦不恤也又何
用崇奉之哉有言修斋设醮必须丰盛者请折之曰古
人祭天享帝器用匏陶酌用明水一以诚敬为主非以
多品盛设以为观美也就二教言之彼亦有酌水献花之
说况其为教以清净慈悲为事彼佛天尊于冥冥之中
若见世人夺小民衣食之资以供养之而致其饥寒困
卷七 第 27b 页 WYG1248-0138d.png
苦哀怨无聊如此其肯歆飨之哉若彼不问其物之所
从来惟口腹是餍而不恤人怨亦不足以为佛天尊矣
有言诵经持咒可以禳度者请正之曰古人著书垂教
欲人诵读讲习以为身心家国之用非取其口诵通数
多少以为功果也就二教言之佛氏四十二章经老子
道德经亦无诵数之说后世求食之徒乃假佛天尊言
以作经经犹未成遽以若诵此经为言人诵此经可以
消灾得福倩人聚诵计其遍数与人佣钱徒事口舌无
卷七 第 28a 页 WYG1248-0139a.png
益身心纵诵千万亿遍何益于佛天尊而以为我功而
锡以福祐耶有言崇重西僧以求秘术者请谕之曰唐
宋以来西番每为边患自元人崇重番僧遇有边患者
遣番僧谕之寻即宁靖本朝因元之旧封其酋长为王
盖为地方计也非用其秘密之术袪摄之法庆赞施食
之科也既封以王爵必铸金以为印其服食拟于王者
而又供给其徒岁费不赀况今番僧多非本种往往作
奸犯法大为国家之蠹今封一人按旧例供给之足矣
卷七 第 28b 页 WYG1248-0139b.png
不必更有增加也有言祀神以求福祐者请正之曰周
礼八则一曰祭祀以驭鬼神盖先王设废置刑赏之法
非特以驭昭昭之臣民虽鬼神在冥冥之中亦在所驭
也人君为神人之主岂有反求私福于所驭者之理哉
非但君不当为神亦不敢受也礼之所谓祈报祭禜者
为民而已非为已也孔子谓祭非其鬼为謟具牲牢备
品物且不可况扶鸾箕咒符水效巫觋之为哉有言宴
飨品物必须丰侈者请正之曰古人宴飨以示慈惠以
卷七 第 29a 页 WYG1248-0139c.png
训恭俭其牲牢俎豆皆有常数盖主于娱亲礼宾不为
饮食观美也后世穷奢极欲一日之食而费小民十年
之用一宴之设而害物产千百之命所实用者无几所
虚费者孔多暴殄天物于无益非所以惜福靡耗民财
于不赀必不免敛怨矧今国计非前朝比岂可因口腹
之欲而损军国之经费纵奢侈之欲以亏人主之俭德
乎有言匪颁赒赐必欲如旧例者请谕之曰古人赐予
以报功庸以施恩惠其等差多寡各有常数盖主于激
卷七 第 29b 页 WYG1248-0139d.png
劝人心非以厚私周急也今人动以前例为言必欲循
旧更求加多殊不知圣祖盛时帑藏充积而人员尚少
今则所储之物比旧为少赏给之人比旧加多就一人
所得计之所得固少总计国家之所费盖已数倍于前
矣矧今公私匮乏非独在上者当为民惜财而臣下亦
当为国惜费也有言宝石可为服饰观玩者请折之曰
成化末年收买宝石人间所有者尽入内府矣又何必
他求哉矧自古中国所宝者金银珠玉是皆有用之物
卷七 第 30a 页 WYG1248-0140a.png
至金元之世此物始入中国色不如玉之温润质不如
金之从革是皆细碎砂石稍光泽者耳非古人所谓珍
宝也朝廷用之则价增百倍不用则荒歉之年乡落之
间以斤两易升斗之米不可得也此物最为帑藏之费
小人欲效尤盗国家之财以利已肥家往事可鉴也有
欲于街市和买以应用而取直于官府者请谕之曰唐
人官市为史臣所讥堂堂朝廷白夺民物于廛市富有
四海而赊贷于小民岂可闻之四远哉且市井小民营
卷七 第 30b 页 WYG1248-0140b.png
刀锥之利以资口腹一人一日不得利则一家一日不
得食况其资本多质于富家而计日取息为偿今官府
虽非白夺然令其领价于内帑移文伺候动经旬月所
得不偿所失小民何以为生哉谓之和买必见钱买见
物两平交易可也有欲求閒田以为已业者请谕之曰
君之所以为国者民也民之所以为生者田也民耕田
出租赋以供君君散民赋以为百官之俸禄既食君之
禄则不当侵民之利况官崇地亲者皆与国同休戚者
卷七 第 31a 页 WYG1248-0140c.png
哉今近畿之地生齿日繁役重民贫无地不耕何田无
主纵使有閒田亦当周急不当继富也君臣一体休戚
同之惟知为家以植利而不思为国以保民可乎有言
欲差官于外织造措办者请谕之曰古人有言财不可
丰去其害财者耳今百姓艰难公私匮乏事事皆为减
省则财用自然丰裕且织造锦绮纱罗措办器皿物事
其工本皆出于民若官府见有行使帑藏尚有收贮眼
前未至乏绝姑且处用如果将尽绝亦须待丰稔之年
卷七 第 31b 页 WYG1248-0140d.png
民力有馀然后举行可也有献珍异之器以希赏者请
折之曰器之为器取适用而已苟制一器而费百器之
材用一工而费百工之力耗财货于无用费工力于无
益何为也哉夫人之所以蓄奇巧华美之物者无非欲
以誇耀于人也尊居九重富有四海其尊无对其富无
伦况宫闱邃密门禁深严外人无由而见将谁誇哉有
言宫室损坏必须改作者请谕之曰前人遗搆皆极其
朴素浑坚后人轻易改作巩固不及于前苟不至于倾
卷七 第 32a 页 WYG1248-0141a.png
圯颓压姑仍旧贯扶其欹倾而补其损漏可也若谓其
窄小不足以居必为脩广则前人何以居至今日乎非
不得已不宜动作动作不免取民财役军力今公私匮
乏士卒疲劳已甚一旦有事将何所取用而责谁以敌
忾禦侮哉有欲馀项以备颜料者请谕之曰户部钱粮
岁有常数一岁之入仅足以供一岁之用稍有赢馀则
留以为凶荒之备军旅之需而工部颜料不过以为宫
室器服之用人不食则身死国无粮则困乏宫室之旧
卷七 第 32b 页 WYG1248-0141b.png
者尚可支拄以居器服之敝者亦可补缀而用岂可轻
耗户部之经费以为工部之营造一旦不幸而有不测
之变非常之灾何所取以应用哉有言工作之人劳苦
欲希升赏者请谕之曰国家之于百工技艺有官者各
有俸禄无官者亦有粮给其所以作劳成效皆其职分
当为者也因事而不时赏赉秩满而(阙/)     乃
欲一次毕工一次升赏国家安得许多官职钱粮哉有
言所司乏人使用而欲于额外增置者请折之曰有此
卷七 第 33a 页 WYG1248-0141c.png
衙门则有此事务有此事务则有此使令之人今皆安
在必有簿籍乡贯可考宜行合干衙门勾解以足其数
中有户绝者方可按名佥补今公私俱困凡事宜从减
省姑宜照旧取办可也盖此等事皆是管事监工者比
旧加多各欲得占用跟随之人以利已也有进工巧之
人欲授之以职者请正之曰礼言毋作淫巧以荡上心
盖以人君一心万化之本天下安危生民休戚皆由乎
此使其心常囿于礼法之中必不肯轻费民财必不肯
卷七 第 33b 页 WYG1248-0141d.png
轻劳民力财不轻费则敛于民也薄力不轻劳则役于
民也轻而天下安矣苟其心荡然出于礼法之外凡所
以奉已而适用者皆欲华丽精致不免费财而劳民以
为天下之害如此等人必痛加抑绝使其不得作淫邪
精巧之物以荡上心岂可引而用之而加以官职使居
左右哉有技艺杂流欲得文武要职者请正之曰名器
所以重者以人不易得也人人可得则人轻之矣自古
帝王以爵禄鼓舞一世之贤能不徒惜名器而又别品
卷七 第 34a 页 WYG1248-0142a.png
流既惜之又别之则得者以为荣不得者不敢萌倖心
人人不敢萌倖心则得者愈荣而名器益重矣况彼技
艺之流各有本等之官随所业而授之可也有无出身
人欲于文武官常员外添注者请正之曰官职有常员
岁计有常数官以治事有一事则有一官俸以给官有
一官则有一俸今无故欲于常员之外多增官员增一
员之官则增一员之俸盍思漕运之米至京师者率费
三四石而致一石农民耕作之劳士卒漕挽之苦官吏
卷七 第 34b 页 WYG1248-0142b.png
征输之惨用以供养官吏俾其治事治事以安民不为
过也然常年之储出入止于此数入者不增出者乃加
至数倍焉岁计何由而充国力安得不屈况名器因之
而轻流品因之而混紊功庸之次序废铨选之资格倖
门既开捷径旁出有财者可以财求有势者可以势得
待缺者老死于选调立功者拘碍于文法公道不明廉
耻尽丧而欲求治难矣凡此二十二事臣特以皇上耳
目所及者细微浅近之事而言尔非谓天下之事尽于
卷七 第 35a 页 WYG1248-0142c.png
此也由是推类以尽其馀则凡天下弊端有小于此者
亦得以渐而除国家至计有大于此者皆可以次而行
矣圣学高明义理融贯夐出千古之上此等之事谅其
必无臣犹喋喋以为言者杞人之忧天野人之献芹夫
天固无倾坠之理而野物岂玉食之所需哉而杞人忧
之野人以为献是盖一念忧国爱君之心出于忠诚恳
切而不自知其不可也诚以天下之事何尝不起于细
微何尝不起于浅近惟其以之为细微浅近也谓其无
卷七 第 35b 页 WYG1248-0142d.png
能为谓其不足畏谓其所关系者非急谓其所费用者
不多姑且听之姑且行之积力久而见闻熟遂认之以
为固有循之以为当然而不以为非殊不知片云蔽日
天地为之晦冥蚁穴溃堤湖海因之乾涸其终也遂至
于损朝廷之大体坏祖宗之家法空国家之帑藏失天
下之人心宗社因之而危国脉由之而促未必不起于
斯也皇上傥不以臣愚迂昏昧而弃其言听政之暇宫
中无事将臣所过料者时赐省览一得之愚或有契合
卷七 第 36a 页 WYG1248-0143a.png
于宸衷或有启发圣志留神省记紬绎于心思之间万
一臣下有所建白求请偶与所料者合即乞皇上运思
以发挥之加意以删润之推类以扩充之发以确断形
于诏旨以正之折之谕之使腾利口以售其奸者气馁
而失其便骋私意而求所欲者心服而知其非耳目所
及者既已如此则内而宫闱朝著外而郡国边鄙莫不
革心禸善闻风知警则接于见闻者无邪僻之心形于
施设者皆正大之事矣化源既清国是自定国家之大
卷七 第 36b 页 WYG1248-0143b.png
本以立而不为小人所动摇天下之大计可施而不为
异议所排沮于以弥非常之天变于未然于以延过历
之国祚于有永使大明之日月亘万古而常明祖宗之
功德与两间而益久唐虞三代之治复见于今日而汉
唐宋不足言矣所以然者何莫而非皇上修德以胜天
之明效大验欤将见功光祖宗庆流子孙万世之下虽
有作者不可及矣臣荒陬孤生误蒙朝廷任用年踰七
十屡章求退未蒙允许反加超擢进之密勿之地常恐
卷七 第 37a 页 WYG1248-0143c.png
一旦赍志以殁无以报答圣恩之万一曩尝具奏欲将
所进大学衍义补中所载古今事实切于时务者陆续
陈献以图报答钦奉圣旨卿欲有言具奏来看钦此钦
遵臣窃惟臣所著大学衍义补一书用以补宋儒真德
秀之缺是皆治国平天下之要盖就事功而言非其本
也所谓本者真氏之书所载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之要是也皇上自居青宫时已命儒臣进讲亦已
心体而力行之久矣臣于前书所谓本者不敢冉有渎
卷七 第 37b 页 WYG1248-0143d.png
陈谨推天地之大气运原祖宗之大功德审今日治乱
安危之大机会凡理势之所必至事体之所当然特为
指陈议拟因人情之偏处而逆闭其邪念就人心之明
处而发动其善端折其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
澄其源而不使其泛滥于怀襄之大兹盖臣所献书之
外别有所见者也谨效宋儒献万言书之比先具此本
上尘御览以开献纳之端然后备臣原奉钦依事理所
欲言者以尽图报之志取凡臣所进书中有关于救时
卷七 第 38a 页 WYG1248-0144a.png
之急务经世之远图为治之要政防患之豫谋者别具
奏陈以备采择庶或有以为圣治万一之助臣老矣性
迂而执心不当忧而忧事无可虑而虑虽于中道不能
无过然平生所存所学惟在于此不以既老将死而改
其少壮之素志故不觉云云之多如此也伏望皇上怜
其戆直之愚赦其干冒之罪臣不胜拳拳恳悃愿望之
至谨具题以闻奉圣旨这本所言止印经节赏赐停织
造杜塞希求升官等项皆切中时弊该衙门看了来说
卷七 第 38b 页 WYG1248-0144b.png
钦此
  请访求遗书奏(弘治壬子五月十二/)
臣先于弘治四年十二月内具题欲将臣所进大学衍
义补书中所载切要之务陆续陈献钦奉圣旨卿欲有
言具奏来看钦此钦遵臣看得本书内备规制下图籍
之储有云人君为治之道非止一端然皆一世一时之
事惟夫所谓经籍图书者乃万年百世之事焉是皆自
古圣帝明王贤人君子精神心术之微道德文章之懿
卷七 第 39a 页 WYG1248-0144c.png
行义事功之大建置议论之详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
赖之以知今者凡历几千百年而后至于我今日而我
今日不有以修辑整比之使其至今日而废坠放失焉
后之人推厥所由岂不归咎于我哉是以自古帝王任
万世世道之责者莫不以是为先务焉我太祖高皇帝
肇造之初庶务草创日不暇给首求遗书于至正丙午
之秋是时犹未登宝位也既平元都得其馆阁秘藏而
又广购于民间没入于罪籍一时储积不减前代然藏
卷七 第 39b 页 WYG1248-0144d.png
蓄数多不无乱杂积历年久不无鼠蠹经该人众不无
散失今内阁储书有匮书目有籍皆可查考乞敕内阁
大学士等官计议量委学士并讲读以下官数员督同
典籍等官拨与典吏班匠人等逐匮开盘将书目一一
比校或有或无或存或欠或多或少分为经史子集四
类及杂书类书二类每类若干部部若干卷各类总数
共若干要见实在数明白开具奏报又以木刻考较年
月日委官名衔为记识于每卷之末立为案卷永远存
卷七 第 40a 页 WYG1248-0145a.png
照臣窃惟天下之物虽奇珍异宝既失之皆可复得惟
经籍在天地间为生人之元气纪往古而示来今不可
一日无者无之则生人贸贸然如在冥涂中行矣其所
关系岂小小哉民庶之家迁徙不常好尚不一既不能
有所广储虽储之亦不能久所赖石渠延阁之中积聚
之多收藏之密扃钥之固类聚者有掌故之官阙略者
有缮写之吏损坏者有修补之工散失者有购访之令然
后不至于浥烂散失尔前代藏书之多有至三十七万
卷七 第 40b 页 WYG1248-0145b.png
卷者今内阁所藏不能什一数十年来在内者未闻有
所考校在外者未闻有所购求臣恐数十年之后日渐
损耗失今不为整治将有后时无及之悔伏望皇上体
圣祖诏求遗书之心任万世斯文在兹之责毋使后世
志艺文者以书籍散失之咎归焉不胜千万世儒道之
幸臣所进大学衍义补一书其间条目虽多然皆一代
一时之事惟此则万世之事焉故首以此上请而条列
合行事宜于后谨具题知伏候敕旨
卷七 第 41a 页 WYG1248-0145c.png
 计开
 一自古藏书之所非止一处汉有东观兰台鸿都等
  处唐有秘书监集贤书院等处宋有文馆秘书省
  等处我朝稽古定制罢前代省监馆阁掌书之官
  并其任于翰林院设典籍三员掌凡国家所有古
  今经籍图书之在文渊阁者永乐中遣翰林院修
  撰陈循往南京起取本阁所贮古今一切书籍自
  一部至有百部以上各取一部北上馀悉封识收
卷七 第 41b 页 WYG1248-0145d.png
  贮如此则是两京皆有储书也今天下书籍尽归
  内府两京国子监虽设典籍之官然所收掌止是
  累朝颁降之书及原贮书板别无他书籍其官几
  于虚设请于内阁见存书籍内查有副馀之本各
  分一本送两京典籍厅国子监收掌仍敕两京内
  外守备大臣合同南京司礼监礼部翰林院官查
  盘永乐中原留南京内府书籍有无多寡全欠具
  数奏知量为起取存留分𣲖辏补其止有一本无
卷七 第 42a 页 WYG1248-0146a.png
  副馀者将本书发下国子监敕祭酒司业行取监
  生抄录字不必工惟取端楷录毕散各堂官校
  对不许差错每卷末识以誊写监生校对教官衔
  名其师生只照常例俸廪别无支给挨次差拨如
  常合用刋字摺背刷印匠作及纸笔之费行合于
  衙门量为拨办不限年月书成装钉陆续付两监
  典籍掌管如此则一书而有数本藏贮而又有异
  所永无疏失之虞矣
卷七 第 42b 页 WYG1248-0146b.png
 一我太祖高皇帝圣德神功超出万古帝王之上御
  极三十年多有制作皆出自宸衷御札非若前代
  帝王假手臣下之比也今颁天下者惟皇明祖训
  大诰三编大诰武臣资世通训御制诗文虽皆已
  辑刻然藏在内府天下臣民得见者尚罕也今编
  类在延阁书目者有御注洪范御注体尚书御注
  道德经文华宝鉴昭鉴录外戚事鉴存心录精诚
  录省躬录(阙/)戒录衣鉴录忠义录为政要录彰善
卷七 第 43a 页 WYG1248-0146c.png
  瘅恶录武臣鉴戒醒贪简要录务农技艺简要录
  女戒务本之训等书是皆我圣祖精神之所运心
  画之所形手泽之所沾溉者也存之足以范百王
  垂之足以鉴万代其间虽或有(阙/)     不
  本于圣(阙/) 夫所谓大明帝纪皇明宝训大明宝
  训洪武圣政记大明日历等书则又当时儒臣纂
  成卷帙者也今皆藏在内阁天下人无由得见臣
  窃惟前代帝王有我圣祖制作之一二为其子孙
卷七 第 43b 页 WYG1248-0146d.png
  者莫不写之琬琰颁布天下传之将来以为其父
  祖扬名而我圣祖之功之德万世如见固不假乎
  言语文字以传然圣子神孙继述之孝显扬之心
  则有不容已者臣请敕内阁大臣督领翰林官属
  将秘阁所藏已成编卷者逐一校阅无差雕印颁
  行若其辞语近质不可行远卷帙浩繁难以尽布
  请如洪武六年翰林学士詹同宋濂等纂集日历
  以为宝训事例仿唐人贞观政要体制将前项书
卷七 第 44a 页 WYG1248-0147a.png
  籍撮其指要举其宏纲分门别类以成一书命工
  刻梓颁布天下垂宪后世俾学校用以教人科举
  用以取士朝廷用以资治则圣祖之圣德神功与
  六经而并行同天地而长久矣
 一汉唐宋创业之君承乱离之后莫不先收图籍中
  世以后稍有散亡遗阙辄遣使分行天下括访悬
  赏以购之授官以酬之虽以五代乱离之世尚且
  不废况今百年承平内外无事国家犹有馀力采
卷七 第 44b 页 WYG1248-0147b.png
  辑佛道之书以为藏经雕以良梓饰以文绫遍赐
  天下寺观储以髹红函匮载以金碧轮藏况此儒
  家经训书籍乃自古帝王传心之要道经世之大
  典天地山川人物风俗之所存礼乐刑政制度文
  为之所具乌可吝纤微之费而不为经久之计以
  贻千古之永叹哉臣请敕内阁将考校见有书籍
  备细开具目录付礼部抄誊分送两直𨽻十三布
  政司提督学校宪臣榜示该管地方官吏军民之
卷七 第 45a 页 WYG1248-0147c.png
  家与凡官府学校寺观并书坊书铺收藏古今经
  史子集下至阴阳艺术稗官小说等项文书不分
  旧板新刋及抄本未刻者但系内阁开去目录无
  有者及虽有而不全者许一月以里送官其有王
  府处启知借录多方差人询访设法蒐采期于尽
  获无遗行仰所在有司将各处赃罚纸劄并给官
  钱措办笔墨之费分散各处儒学生员誊写惟取
  成字不拘工拙但不许潦草失真就令各学教官
卷七 第 45b 页 WYG1248-0147d.png
  校对既毕以原本归主不许损坏不还其所得书
  目先行开具陆续进呈通行各处互相质对中间
  有重复者止令一处抄录毕装成卷帙具本差人
  类解赴京
 一自古帝王藏国史于金匮石室之中盖以金石之
  为物坚固耐久非土木比又能捍格水火使不为
  患故有天下者斲石以为室锢金以为匮凡国家
  有秘密之记精微之言与凡典章事迹可以诒谋
卷七 第 46a 页 WYG1248-0148a.png
  传远者莫不收贮其中以防意外之虞其处心积
  虑可谓深且远矣后世徒有金匮石室之名而无
  其实典守虽设官藏贮虽有所然无御灾备急之
  具不幸一旦有不测之事而出于常虑之外遂使
  一代治体事功人文国典因而散失后之秉史笔
  者无所凭据往往求之于草泽访之于旧闻简牍
  无存真伪莫办非但大功异政不得纪载而明君
  良臣为人所诬捏者亦多有矣所以古之君子忧
卷七 第 46b 页 WYG1248-0148b.png
  深思远者恒于无事之时而为先事之虑当平宁
  时无故而为急切之语固若不识忌讳者然原其
  心则不失为忠爱之深也仰惟我朝得国之正三
  代以来所未有也列圣相承承平百馀年盛德神
  功如天地日月巍乎焕然所以传之天下后世者
  惟赖乎实录之书今内阁所藏者太祖高皇帝实
  录一部二百五册宝训十五册太宗文皇帝实录
  一部一百二十四册宝训十五册仁宗昭皇帝实
卷七 第 47a 页 WYG1248-0148c.png
  录一部二十一册宝训六册宣宗章皇帝实录一
  部一百十六册宝训十册英宗睿皇帝实录一部
  三百六十一册宝训十二册宪宗纯皇帝实录一
  部二百九十二册宝训十册与藏在内府每帝又
  各有一部而已此外别无他本夫既无金石藏书
  之具又无名山藏副之制臣愚过虑欲乞朝廷于
  文渊阁近便去处别建重楼一所不用木植专用
  砖石累砌为之如民间所谓土库者收贮𦂳要文
卷七 第 47b 页 WYG1248-0148d.png
  书以防意外之虞乞敕内阁儒臣计议督令内阁
  书办中书舍人等官遇其理办本等文书稍有暇
  隙不妨本职分写累朝实录各一部不限年月书
  成盛以铜匮庋于楼之上层凡内府衙门收藏一
  应干系国家大事文书如玉牒之类皆附焉其制
  敕房一应文书如诏册制诰敕书等项草检行礼
  仪注应制诗文等项底本前朝遗文旧事等项杂
  录亦令书办官员遇暇陆续抄录不限年月书成
卷七 第 48a 页 WYG1248-0149a.png
  盛以铁匮贮于楼之下层凡内府衙门所藏文书
  可备异日纂修一代全史之用者如永乐以前文
  武官贴黄之类皆附焉如此则祖宗之功德在万
  世永传信而无疑国家之典章垂百王递沿袭而
  有本矣不胜万千年世道之幸议者若谓文书浩
  大书办人员数少岁月易迈何时讫功臣请楼成之
  后先将合贮文书之见有者权寘之中待后陆续
  写完新本易出旧本仍贮故处以备考用孟子有
卷七 第 48b 页 WYG1248-0149b.png
  言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苟为不蓄终身不得太
  宗皇帝多事时犹聚众千百纂集永乐大典以备
  学校考究以此方彼孰重孰轻伏乞睿照
 一藏书之所分为三处二在京师一在南京则是一
  书而有三本不幸一处有失尚赖其二处之存其
  在国子监者如内阁例盛以厨匮寘于典簿厅载
  道所中责付典籍掌管祭酒监丞等官时常提调
  监护然惟掌其门外之钥及为水火盗贼之备而已
卷七 第 49a 页 WYG1248-0149c.png
  若夫厨匮锁钥则收在内阁每年三伏日如宋朝
  曝书给酒食费之例先期奏请翰林院委堂上上
  官一二员偕僚属赴国学晒晾书籍因而查算毕
  事封识扃钥岁以为常南监锁钥则付南京翰林
  院掌印官收掌其曝书给酒食亦如北监之例皆
  不许其监官擅自开匮取书观阅并转借于人内
  外大小衙门因事有欲稽考者必须请旨违者治
  以违制之罪奉圣旨太祖御制书籍着翰林院官
卷七 第 49b 页 WYG1248-0149d.png
  打点见数收贮南京书籍查照目录开写缺少的
  去著守备同南京礼部翰林点检送来天下遗书
  礼部行移南北直𨽻并十三布政司访求其馀罢
  该衙门知道钦此
  请昧爽视朝奏
臣等仰惟皇上自即位以来一应朝仪悉遵先朝故事
每日临御有常时臣下趋见有常候七年于兹有如一
日凡内外臣庶得于见闻者莫不赞叹以为皇上孜孜
卷七 第 50a 页 WYG1248-0150a.png
图治有忧勤惕厉之心有警戒相成之助太平之治计
日可待爰自今春以来出朝间有晏时然亦寻复如旧
近三月间往往于卯末方出临朝钟鼓之声一闻于外
莫不惊讶以为皇上勤政渐不及前诚恐由是而传之
远方播之夷狄其为圣政之累诚非细故臣谨按宋儒
朱熹解诗之鸡鸣篇有曰古之贤妃御于君所至于将
旦之时必告君曰鸡既鸣矣会朝之臣既已盈矣欲令
君早起而视朝也盖其夙兴之时心常恐晚故闻其似
卷七 第 50b 页 WYG1248-0150b.png
者而以为真非其心警畏不留于逸欲何以能此又尝
伏观宣庙御制五伦书勤政篇有曰永乐四年正月太
宗皇帝御右顺门晚朝谕六部尚书及近臣曰朕每旦
四鼓遂兴衣冠静坐是时神清气爽则思四方之事缓
急之宜必得其当然后出付有司行之朝退未尝辄入
宫中阅取四方奏牍一一省览其有边报及水旱等事
即付所司施行诚虑天下之大庶务之殷岂可须臾怠
惰一怠惰则百度弛矣臣等谨录如前而又窃有见焉
卷七 第 51a 页 WYG1248-0150c.png
夫自唐虞三代历汉唐宋至于今日率以昧爽为视朝
之期昧爽者欲明未明之时也是时夜气既定旦气方
清物欲未杂于前心地虚明于内于是临臣下决机务
则是非易见听断不惑昔人所谓一日之计在于寅诚
非虚语也伏愿皇上讽咏先贤解诗之言佩服圣祖谕
臣之语每日常朝率以昧爽为期则政务不至废弛臣
下知所遵守解民庶惊讶之心息远近传播之议其于
圣德所补非小而太平之治亦于是乎基焉臣等干冒
卷七 第 51b 页 WYG1248-0150d.png
天威不胜战慄之至谨具奏闻
  乞免撰玉枢北斗二经序文奏
本月十四日内臣传旨令臣等撰玉枢北斗等经序文
臣等未解其义不敢下笔切观二经所载其中有家有
北斗经及即诵此经之语是时经未成编而预言及经
经安在哉自古圣贤经典无此例也玉枢经首述普化
天尊在玉清天与诸天帝君会言之时谁见而下来传
述之耶北斗经云北辰垂象而众星拱之夫天无星处
卷七 第 52a 页 WYG1248-0151a.png
为辰岂有老子而不识北斗不是北辰耶其中又有
云道言者人便会言说道是义理之名如何会言说此
等处皆不成文理决非天尊老君所作无疑必是巫觋
小人假此以惑世诱民为衣食之计耳一向行于市井
闾阎间未曾上达以故因循袭用未革圣明在上阐明
正道如此邪妄在所禁绝使天下后世晓然知大中至
正之所在若又御制序文冠其编首行之天下后世其
为圣治之累大矣伏睹太宗皇帝实录永乐二年有道
卷七 第 52b 页 WYG1248-0151b.png
士献道经者太宗曰朕所用治天下者五经耳道经何
用斥去之既而谕侍臣曰上好正道则下不为邪人主
好尚稍不谨怀侥倖之心者恣纵妄诞以从所好苟堕
其计将来流无穷之害圣祖明断载在信史将以为天
下万世法况今日皇上践皇祖之位而承其宗祀者哉
窃料当时所进之书必是老子庄列之类又不然则亦
大洞度人等经比也其言虽不合圣贤大道其千百言
中岂无一二言可取太宗尤且斥之不用若此二经类
卷七 第 53a 页 WYG1248-0151c.png
皆卑下之见鄙浅之辞不过幸人疾厄启其钱财教人
醮祭因而求索此正古人所谓左道惑众之事幸而上
闻圣朝以宽大为治不即诛燬幸矣岂可又以宸章天
语而表章之哉臣等职沗辅导苟有所见不敢不言干
冒天威不胜恐惧之至
  乞严禁自宫人犯奏
先该礼部题称弘治五年三月二十三日有私自净身
人康某等约有一千馀人各持木棍砖石自长安左门
卷七 第 53b 页 WYG1248-0151d.png
直至本部后门拥塞街道将尚书耿裕等四面邀截韪
打已蒙圣旨著锦衣卫将为首的拿送本卫好生打著
问今锦衣卫官已拘将某等在官供认明白请旨发落
臣等窃惟自古帝王为治必防微杜渐恐生祸阶今净
身人敢于宫阙之前聚众至干各持木石赶打执政大
臣兹岂小变哉考之史册自古所未有也惟北魏时羽
林军士以征西将军张彝子仲瑀建言抑武人害彝父
子魏朝姑息不穷治其罪其臣高欢素有异志因此知
卷七 第 54a 页 WYG1248-0152a.png
其纪纲不振归而起兵天下因之大乱设使魏之君臣
稍有知识痛惩其人则纪纲立矣奸雄自然帖服岂至
倡一时之乱贻万世之笑哉且今千人之中举皆畿甸
之产又闻不止此也此外尚有数千百人村落之间无
处无有若今将用此一起人则彼同类之已净身者接
迹而来趋未净者闻风而仿效八郡之中其民几何非
徒不得其一身之用并与其子孙皆不得其用矣是岂
太宗皇帝起山西无田之民发天下为事之吏填实京
卷七 第 54b 页 WYG1248-0152b.png
畿以壮固根本之意哉今一人入内府一家免差役而
又推及其亲邻自此以后京民免役者日多应役者日
少若不痛为禁止日积日多赋役积压平民何以克堪
且自汉罢肉刑之后朝廷官府不用宫刑而闾里街市
之间乃擅自行用自戕其身体自绝其种类而在天日
之下照临所及之地夫岂美事哉夫人生有血肉之躯
有骨肉之亲孰不欲保其身孰不欲延其类此辈生太
平之时无夭阏之患而甘为此者彼但见今内诸司侍
卷七 第 55a 页 WYG1248-0152c.png
从之臣为朝廷所任意欲仿效彼殊不思受异数者固
多而淹常调者亦不少况其人遭家不造不幸为人所
诖误缘事所系累受朝廷罔极之恩死中得生以有今
日是以鞠躬尽瘁一心王室以报冉生之恩且皆以童
稚之年进入掖庭不与外人交接心纯而志笃间有一
二年稍长者或出于隐宫或不得已颠扑伤损所至非
有所觊望而然也非若此辈处心积虑要叨富贵然国
家钱粮有限职任有数岂能一一皆如所愿一旦所愿
卷七 第 55b 页 WYG1248-0152d.png
不遂安知其不悔前失而肆无忌惮哉夫五刑之中宫
刑最重大辟虽曰身首异处然止于一身一时而宫刑
则上阏先传下绝后继非止一人一世而已也伏睹皇
明祖训有曰以后子孙做皇帝时止守律与大诰并不
许用黥刺腓劓阉割之刑臣下敢有奏用此刑者文武
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圣祖之训虽以
天子受天之命人臣禀君之命亦不许用此不仁之刑
而彼小人处闾里之中为国臣民者以刀锯而戕朝廷
卷七 第 56a 页 WYG1248-0153a.png
之生灵为人子孙者用非法而戕父母之遗体果何心
哉伏望皇上体天地好生之德怜小民蚩蠢之愚遵太
祖非法用刑之戒广太宗填实京畿之政不追咎其既
往惟限制其将来严为禁制自今有自宫其子弟罪其
父母及其户首全家戍边邻保知情重加罚赎其用力
下手之人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赏以死罪人枭首示
众被害之人果年十五以下无知识者量留备用十五
以上分送藩府如有不服使令私自逃回者罪坐引诱
卷七 第 56b 页 WYG1248-0153b.png
窝藏之人经过地方官司仍行各处巡检司严加盘诘
有捉获者考满得与军囚一例升用臣叨以凡庸为朝
廷所任用系国家大计不敢缄默为此不恤后患谨具
题知伏乞圣恩保护使臣等不受张彝之祸不胜大幸
  乞免李兴死彭程戍边奉
十二日钦蒙命太监某等与臣等商议李兴彭程之罪
备闻皇上所以审处二人之罪委曲详尽超出众议之
表纶音一出凡在见闻莫不惊竦畏服臣等尤切恐惧
卷七 第 57a 页 WYG1248-0153c.png
切惟本朝开国至今百馀年矣承平日久上下因循非
但有司政务日弛而祖宗法度亦多废弃且如宪纲一
书专为御史而设今之为御史者非但不行其事且又
不看其书一为是官辄以扶持衙门为言稍有循理守
法者众共非之谓不称职习久成俗以为当然其来也
远矣今一旦忽然寘之于死谪之以戍知道理者固谓
朝廷设立御史巡按一方使彼振肃纲纪以安黎庶犯
罪自有定律用刑自有常法因公而死一二人可也今
卷七 第 57b 页 WYG1248-0153d.png
乃打死至十有三命诛一惩百亦不为过又春秋之义
为尊者讳愚顽小民不识忌讳尚有不恕彼以进士发
身为风宪官疏陈时政乃因先朝末流之弊明白指言
罪不容诛矣谪之充军已为轻典然天下之大人民之
众不能人人而晓谕之固有不尽知其详者矣彼但见
自来御史陈言切谏严刑惩恶以为当然又见法司所
拟多官会议罪皆不至死必谓朝廷不欲御史尽职不
欲御史言事传之天下所损非小然此犹一时之事尔
卷七 第 58a 页 WYG1248-0154a.png
若夫书之史册乃千万年之事臣窃观自古作史者寓
褒贬于一字之间凡书臣下有罪当死者则曰诛无罪
不当死者则曰杀臣下有罪贬谪者不书其官无罪者
则书其官盖作史者考核其人情罪而为之书法今法
司定其罪如此多官会议又如此众人议论又如此安
知其后世秉史笔者不据事而直书以杀哉切惟自古
帝王有所行遣不徒快一时之意而必为后世之虑不
徒惩一夫之恶而必示万人之戒发雄断于委靡不振
卷七 第 58b 页 WYG1248-0154b.png
之馀施仁恩于垂亡无救之地此所以能鼓动一世之
人心以成不世之盛治而传万世之美名者也臣愿皇
上待法司具本复奏之日批出著都察院堂上官率领
十三道御史押李兴于奉天门下听宣谕时遣司礼监
太监传旨宣谕备述二人所以得罪之由朝廷所以罪
之之故因而屈法申恩如臣等初议免李兴死发极边
地而永远不许所在有司故纵彭程或降杂职充吏或
除名为民仍敕吏部及都察院今后(阙/)
卷七 第 59a 页 WYG1248-0154c.png
 
 
 
 
 
  奏再乞免李兴死彭程充军
(阙/)日钦奉命太监与臣等议必欲寘李兴于死彭程充
军臣等待罪内阁凡遇事之有关于国家大体者不敢
卷七 第 59b 页 WYG1248-0154d.png
不言况此事非但于国体有损而于圣德亦有累焉臣
等不言则臣等之罪大矣仰惟皇上禀天纵非常之资
当春秋鼎盛之时积功累仁以立万世之基正在此时
然临御五六年诚敬未格于天心屡有灾异德化未孚
于天下尚未安全一旦忽有诛逐言官之命传之天下
非美事也书之史册非嘉德也臣等于此若不极言异
时圣德益崇(阙/)   见事多忽然感悟追咎臣等不
言则虽(阙/)    臣等皆起自小官而为先帝所
卷七 第 60a 页 WYG1248-0155a.png
擢用以致显荣受恩深死无以报若彭程之诋毁果出
其本心臣等与之不共戴天之仇臣等于李兴固无私
徇亦非有阴私隐恶而畏其党类攻发若李兴之狱果
出于被害者眷属之诉冤而不出于告讦则二人之罪
皇上虽欲赦之臣等固以执法死不奉诏矣尚肯申救
之哉臣等所以切切为之言者据理之正合众之情守
祖宗之法保宗社之福焉耳臣等死罪死罪谨具题知
 
卷七 第 60b 页 WYG1248-0155b.png
 
 
 
 
 
 
 
 重编琼台藁卷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