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第 1a 页 WYG1254-0698a.png

医闾集卷八
明 贺士咨 撰
奏稿
应天以实疏
户科给事中臣贺钦谨题为应天以实事臣切见连年
以来灾异之作略无虚岁而今年为尤甚自春抵夏或
风霾屡日或黄雾障天或狂风怒吼或日月无光始则
卷八 第 1b 页 WYG1254-0698b.png

差天之降灾莫甚于此得非人事不脩之所致欤昔董
仲舒对汉武帝言国家将有失道之败天乃先出灾害
以谴告之者此之谓也于此见天心眷佑我国家仁爱
我皇上欲其恐惧修省以享治安于亿万年也顷者礼
部尚书姚夔等具陈灾变之状乞修内外之政纶音奖
其忠爱且曰内事朕自处置外事便斟酌行此陛下一
念应天之实心也是以命下之日阴曀顿然而晴明既
卷八 第 2a 页 WYG1254-0698c.png

下一念应天之实心也是以命下次日微雨应期而即
降天人感应一何速耶然而自是以来风霾既息而复
作旱势日甚而可忧所以然者岂陛下应天之实心谨
于前而怠于后耶抑群臣无应天之实心以助陛下之
格天耶不然何前日感应之易而今日感应之难也诗
云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言人君不
可不致谨于天变也以今日言之天之怒而变也甚矣
卷八 第 2b 页 WYG1254-0698d.png

驰驱何以加之而所谓应天之实心果安在也诗又云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言人臣不可
不致谨于天变也以今日观之天之难而蹶也甚矣而
在廷大臣以及群僚方且怡然自得恬不知忧惟务承
顺惧忤圣情陛下以为可行彼亦曰可行陛下以为不
可彼亦曰不可习成诺诺之风全无谔谔之节其宪宪
泄泄何以加之而所谓应天之实心以助君而格天者
卷八 第 3a 页 WYG1254-0699a.png

之之心有未实故耳伏望陛下念天变之可畏忧民命
之将绝痛惩前日既往之失涣颁省躬求言之诏笃格
天之实心修格天之实德行格天之实政游宴之乐非
所以克谨天戒也必实绝之而不敢为无名之赏乃所
以暴殄天物也必实止之而不妄费内事之处置所以
正天伦繁本支也必实谨其分而溥恩泽之施经筵之
讲学所以明天理穷道义也必实究其旨而求贯通之
卷八 第 3b 页 WYG1254-0699b.png

接群臣反覆治道而贯以通之君子或在野则天民之
隐而当进也小人或在位则天事之蠹而当去也必参
之于众验之于独实以进之实以去之以至一政令云
为之际一出入起居之微无不实循乎天则之自然而
无或违焉如是而复下诏以切责乎文武群臣斥其怠
事废职之罪开其悔过自新之途使各痛以自省而陈
其既往之失勇以自改而勉乎将来之善务尽其实不
卷八 第 4a 页 WYG1254-0699c.png

者罢而黜之以励其馀如是则君臣上下同一应天之
实心矣以是实心而斋戒以致祷则必如成汤之祷于
桑林而大雨数千里必如周宣之靡神不举而转灾以
为祥天心有不豫天道有不顺天灾有不息天泽有不
降者臣之未信也臣猥以庸愚备员言责不能进尽忠
言以禆朝政论列邪佞以除国蠹致兹灾咎罪不胜诛
夙夜忧惶无所容措若于此而复缄默不言则将来灾
卷八 第 4b 页 WYG1254-0699d.png

避忌讳昧死冒陈伏惟圣明察纳而躬行之则天下万
世不胜大幸缘系陈言弭灾事理未敢擅便谨题请旨
自劾疏
户科等给事中臣贺钦等谨题为自劾事臣等切睹迩
来灾害叠作历时不息乃敢各罄愚忠缪陈已见乞诏
文武群臣同加修省等因节该奉圣旨言路未尝沮塞
修省的事未尝敢慢朝廷凡事都从减省了君臣上下
卷八 第 5a 页 WYG1254-0700a.png

未有君臣能加修省而灾害不弭者也今自春徂夏而
天意不回者臣等有以知其故矣盖今所谓修省惟陛
下一人耳其馀大小诸臣起居自若恬不知畏其间寝
食不安忧形于色以社稷生灵为念者几何人哉如臣
等猥以微陋滥居言路平时缄默取容上无所补下无
所济徒尔尸餐以致灾害荐臻旷职之罪无所逭矣虽
皇上量同天地不加谴黜而臣等律以大义实难自容
卷八 第 5b 页 WYG1254-0700b.png

天垂戒之心俯从所请将臣等即日放归田里庶几在
位诸臣知所警惧修改以回天意是臣等庸缪始于冒
进虽无补于明时终于勇退尚少愧于流俗缘系言官
旷职自劾乞退事理未敢擅便谨题请旨
辞职陈言疏
户科养病丁忧给事中臣贺钦谨奏为辞职陈言事臣
系辽东都司广宁后屯卫籍由卫学武生应景泰七年
卷八 第 6a 页 WYG1254-0700c.png

月选户科给事中在任办事至成化四年五月亢旱为
灾臣与本科给事中胡智兵科给事中董旻等三人自
以滥居言路旷职召灾具奏自劾愿乞放归田里庶使
在位诸臣知所警惧修改以回天意特蒙先帝圣恩不
准退归本年六月臣以弗能谨疾得患风湿等病调理
三月未得痊可照例住俸陈乞养病蒙吏部题准回卫
以是年十二月抵家于今二十有馀年矣调理病躯奉
卷八 第 6b 页 WYG1254-0700d.png

勉以为己之正学幸成良材得为世用亦微臣图报之
万分也臣终身志愿不踰于此兹遇皇帝陛下丕绍洪
基光临大宝一心清明庶政修举内阁大臣承顺德意
荐举人材臣之愚戆误居首列蒙恩授陜西布政司右
参议抚治商洛等处提督官军民壮兼分守汉中府地
方四月十六日吏部发下文凭一道令臣依限赴任臣
中心惶惧莫知所措盖臣早蒙国家造就之恩得从言
卷八 第 7a 页 WYG1254-0701a.png

二十馀载方安愚分甘老田园乃今复遇陛下收录先
朝旧臣不次超擢就使高蹈远引之士处此亦当出为
世用况臣素怀犬马报效之心者耶但当是时臣之旧
疾未能全愈况兼臣母郭氏年八十有六自二月初五
日以来病卧在床日渐危笃臣实孤子无他兄弟方欲
具本陈情辞职乞恩终养而老母以四月二十六日病
故矣殁方浃晨而敕谕下临收涕易服出迎拜受感激
卷八 第 7b 页 WYG1254-0701b.png

劳殊为浅薄骤升方面义实难安敢沥悃诚冒干天听
伏乞圣慈收还新降参议恩命使臣仍以旧职养病守
制他日终丧幸而疾愈敢忘天地之恩而不图犬马之
报耶虽然圣主难逢病躯难保诚恐一旦身先朝露则
报恩之言徒成虚语九原之下能瞑目乎是臣身固不
可冒礼以进而言则不可不及时而进也安敢拘拘守
居丧不言之礼节而默默以失千载难逢之机会也耶
卷八 第 8a 页 WYG1254-0701c.png

烦圣听谨择取今日至切至要至重至大诸臣所未言
与言之有未尽者四事昧死为陛下陈之一曰资真儒
以讲圣学臣伏谓人君之治天下欲求四海之治当尽
为君之道欲尽为君之道当讲圣王之学圣王之学何
学也所谓大学者是也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其纲也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脩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目也唐
虞三代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者由人君之得此学
卷八 第 8b 页 WYG1254-0701d.png

此学也何则得其学则君道尽不得其学则君道乖此
治乱所由以分也是大学也经作于孔子传出于曾氏
程子表章而发明之朱子序次而补注之西山真氏又
从而推衍其义实以经史无不备焉载之策简昭然明
白固无俟于后人之赘言而亦陛下已尝讲读之书矣
臣今复举以为言者非不知陛下尝讲读之盖区区爱
君之诚惟愿陛下不泥于世儒口耳词章之习不惑于
卷八 第 9a 页 WYG1254-0702a.png

信之而实行之笃循其分明之节目进其有序之工夫
则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之道不在方册而在陛下
矣夫如是君道岂有不尽天下岂有不治哉是则今日
急务莫先于讲学而经筵劝讲之官所谓师友之臣尤
当访求真儒以充其任不宜苟以俗儒厕其间也所谓
真儒者学以为己知而能行不事空言者也所谓俗儒
者学以为人徒知而不行惟务口耳词章之习者也伏
卷八 第 9b 页 WYG1254-0702b.png

为俗儒耶果真儒也必能积诚感君开导有方涵养圣
质薰陶圣性开发聪明进德脩业何忧圣学之不得君
道之不尽哉果俗儒也亦徒备劝讲之虚文无格君之
实德其不阿徇逢迎谗謟面谀亦足矣尚何望其有补
圣学之万分哉是则圣学之成与不成君道之尽与不
尽天下之治与不治一系于经筵讲官者如此则陛下
今日于真儒俗儒之辨其可以不明而进退取舍之际
卷八 第 10a 页 WYG1254-0702c.png

贤才以辅治道臣闻帝王之为治莫急于求贤人臣之
忠君莫重于荐贤伏惟陛下即位之初诏求贤才以弼
治化此可见陛下有愿治之盛心得致治之要道孔子
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臣敢不以臣所知者
为陛下荐之臣先年在科之日接见广东新会县历事
监生陈献章天性高明学术纯正非记诵辞章之流实
躬行心得之士有格君之德有经世之才是诚当代之
卷八 第 10b 页 WYG1254-0702d.png

其右者也成化十五年以来广东左布政使彭韶钦差
总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右都御史朱英前后具本荐
其才贤吏部移文所司以礼起送成化十九年三月到
京朝见以身病母老陈乞终养蒙朝廷授以翰林检讨
令其亲终疾愈仍来供职迄今六载不知陈献章前疾
已愈母养已终与否伏望陛下以非常之礼起此非常
之贤召之便殿问以治平之大道以观其谋猷授以政
卷八 第 11a 页 WYG1254-0703a.png

阁使参大政或任之经筵使养君德臣敢谓不三数年
而太平之治可必致也缘陈献章作止语默丝毫不苟
而世之乐放纵恶拘检者多嫉之陈献章以知而必行
为正学而世之务口耳尚词章者多嫉之陈献章安于
退处不求闻达而世之贪利禄好奔竞者多嫉之惟陛
下察纳臣言不为鄙夫俗儒之所迁惑断自宸衷而决
行之则天下幸甚使或陈献章身病未愈母养未终果
卷八 第 11b 页 WYG1254-0703b.png

道兴利除害之方陛下深信而举行之是献章身虽家
居而其道则行于朝廷矣况陈献章既贤其所知必有
才良行脩晓达治体者陛下令其一一举之以充国用
岂不足以赞襄道化而致隆平哉大抵贤才之生无代
无之惟在人君访求任用之何如耳苟求之以其方待
之以其道则圣贤之才亦将出为世用矣何患天下之
不治哉臣更乞陛下再谕内外大小群臣悉心推访各
卷八 第 12a 页 WYG1254-0703c.png

徒或小官下职一皆以礼敦遣萃于京师依明道程子
养贤之法置为延英之院以处之丰其廪饩恤其贫乏
以大臣之贤者典领其事止以应诏命名不遽进之以
职凡有朝政典礼使之讨订使凡执政近侍之臣互与
讲论如学政则讨论程明道之论学校程伊川之看详
学制如贡举则讨论朱文公之贡举私议如经筵则讨
论程伊川之经筵奏劄必使今日之学政今日之贡举
卷八 第 12b 页 WYG1254-0703d.png

陋之习若然则与陛下近日纳太学生之言行文公家
礼于天下以革浮屠千百年之积弊岂不同一痛快人
心也耶其有益于朝廷宗社有益于天下后世岂不大
且远耶况此诸贤切磨日久德业益进陛下特赐召对
以观其才识器能则屡岁之间人品益分然后就其高
下大小而任使之则天下贤才引类而进陛下德政之美
雍熙之治端可比隆唐虞三代矣伏惟陛下察纳而决
卷八 第 13a 页 WYG1254-0704a.png

王之治天下内则公卿大夫外有州牧侯伯一皆遴选
贤才弼成治道若内官之设载之周礼曰内小臣曰阍
人曰寺人曰内竖纪其职掌不过正内人之礼事守王
宫中门之禁掌女官之戒令与内外之通令而已未闻
任用奄寺于中朝外方使之典政本而掌兵权者也此
尧舜三代之治所以雍熙泰和而非后世之所及者欤
降及秦汉而下先王道废时君失政奄宦小人投隙而
卷八 第 13b 页 WYG1254-0704b.png

代无之如汉之弘恭石显单超侯览唐之程元振鱼朝
恩仇士良李辅国宋之童贯梁师成辈载在史册不暇
悉数恭惟我太祖高皇帝洞鉴前代之失创为万世之
法内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六科十三道
外设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府州县等衙门分理天下庶
务其内府监司局库衙门之设载之御制皇明祖训内
官之条纪其职掌亦不过洒扫供养并饮食诸物礼仪
卷八 第 14a 页 WYG1254-0704c.png

之制也其创制立法之善盖与古昔帝王同条共贯宜
为圣子神孙万世不易之法奈何后来守法少疏宦官
倖进内而职掌天下奏牍得预大政外而镇守各处地
方掌握兵权遂致内外交搆党与众多作威作福盗窃
政柄纳赂招权卖官鬻狱文官武将多出其门气燄薰
灼倾动朝野引用奸邪排摈忠直以致士风颓靡国体
亏伤社稷倾危苍生涂炭臣不敢远举只以耳目所及
卷八 第 14b 页 WYG1254-0704d.png

则有舒良王诚天顺间则有吉祥牛玉成化间则又有
汪直尚铭梁芳陈喜之辈焉凡此之辈方其得志之时
正汉史所谓迹因公正恩固主心中外服从上下屏气
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阿旨曲求则光宠三族直情
忤意则祸不旋踵是以或陷主敌廷身叛边境或主易
储君禁锢南内或谋为不轨贿易后妃或邀功起衅流
毒边徼或恃宠招权纳赂不赀或引用左道蛊惑上心
卷八 第 15a 页 WYG1254-0705a.png

在人耳目者也是致国本频摇而复定宗社屡危而更
安非祖宗在天之灵上天保佑之至必有臣子所不忍
言者矣兹者恭遇皇帝陛下远遵帝王之制近守皇祖
之规莅政之初百度惟正进贤退奸去谗远佞奄宦之
害政者屏斥流放不使在侧于以见皇上真大有为之
主也泰和之治指日可期天下臣民罔不欣忭虽然臣
于是犹有忧焉何则臣恐祖制未尽复病根未尽去一
卷八 第 15b 页 WYG1254-0705b.png

之祸涣发纶音昭示中外凡今大小内官一遵太祖高
皇帝祖训凡分职监司局库诸门者各照注脩其职掌
不许分毫干预朝政一应在外镇守监鎗等项尽数取
回赴京盖既曰内官但应处内而乃布之四外名实不
正莫此为甚殊非帝王之制皇祖之训决当速改无可
疑也若谓在厂访事内官可以发官吏之奸赃各边镇
守内官可以防边将之奸宄此又不思之甚者也夫自
卷八 第 16a 页 WYG1254-0705c.png

外之情毫发不蔽奸赃官吏自不能容庶政惟和兆民
允殖曷尝以访察之权假之奄宦使之作威作福以害
家凶国耶况其假公正之迹遂奸慝之私所访察之奸
赃常小而自作之奸赃常大所访察之奸赃虽袪除于
目前而所自作之奸赃实遗祸于久远偏听生奸独任
成乱成化年间汪直之辈可以鉴矣各边将官既有巡
抚之都御史又有巡按之御史凡有奸宄足以关防矣
卷八 第 16b 页 WYG1254-0705d.png

民将官之贤而知兵者为其拘制当进而不得进当止
而不得止往往有丧败之患将官之庸愚奸贪者则以
贿赂相交结成私党肆为奸恶愈无忌惮盖镇守将官
既赂镇守内官而镇守内官则常以良马金宝赂其在
朝擅权之党类一有言将官之不职者则主上左右前
后之人谁不为其斡旋其根愈坚其恶愈肆害扰黎庶
不得安生刻剥官军苦无所诉甚至隐匿边机妄报边
卷八 第 17a 页 WYG1254-0706a.png

陛下言者畏宦官之势重故耳使各边无此内官其为
将官者何所倚仗而敢如此乎纵或有之亦不待如此
其甚而巡抚巡按之官已言于陛下而罚之矣宁致九
重之上壅闭而不得闻乎是则各边内官欲以防奸而
顾为奸宄之地陛下犹可以为心腹而倚任之乎大抵
内官类多邪恶虽千百之中有一二忠谨者然亦不可
使之犯分以干军国之政譬之妇人虽贤不可主外事
卷八 第 17b 页 WYG1254-0706b.png

踵而至矣内官妇人实同一理惟陛下遵祖宗之制而
一一革之则天下臣民有不欢忻鼓舞而歌咏圣德者
臣请甘妄言之罪自后一应人等敢有奏请内官预干
军国政事者即是奸党伏乞皇上立法定罪明著简册
以示天下后世则奸谋永绝矣必如是然后为能近守
皇祖之规不少违远遵帝王之法无或悖大中至正而
尽天理之极至善全美而无毫发之私不惟增光祖宗
卷八 第 18a 页 WYG1254-0706c.png

才永进黎庶永安邦基永固世运永泰为我国家圣予
神孙万万年无疆之福不其盛哉自昔宦官擅权败国
身家亦随之今处之有道使之各安其分保其秩禄享
其富贵永无杀身亡家绝宗赤族之祸是则非惟我国
家无疆之福亦自今宦官无疆之福矣臣之此言上合
天理下顺人心远不悖于帝王之道近不违于祖宗之
法陛下于午朝听政之际试出臣章以示在廷群臣并
卷八 第 18b 页 WYG1254-0706d.png

则凡不私结内官而忠于陛下者必皆以臣言为是而
欲陛下速举而行之也其或以臣言为妄者则是以天
理不必合人心不必顺帝王之道不可遵祖宗之法不
可守其为内官之党陛下可以默识矣若内官之中邪
妄者固不可与言而平素忠义果有如吕强张承业者
陛下亦以臣章问之则亦必不阿其党以臣言为是而
欲陛下成此大有为之圣政矣惟陛下体乾刚健断然
卷八 第 19a 页 WYG1254-0707a.png

帝王之为治必以正风俗为先风俗善则人为善易而
为恶难风俗不善则人为善难而为恶易是风俗之善
与不善实天下治乱之所由系也经云安上治民莫善
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二帝三王治隆俗美臻于泰
和者由礼乐之得其正而天下为一也后世之治化陵
夷风俗坏乱者由礼乐之失其正而纷乱无统也然则
礼乐之教其正风俗之至切至要者乎洪惟我太祖高
卷八 第 19b 页 WYG1254-0707b.png

以入精因略以致详不能不有待于后圣也昔文王以
大圣之德百年而崩必待武王周公继之而后教化洽
于天下此亦理势之自然也肆我皇上丕绍洪基之初
达聪明目听纳忠言罢黜浮屠妄诞之邪术举行朱子
丧葬之正理真所谓守成业而致盛治之圣主也但初
政之施方发其端而未极其备故颓败之俗尚多仍其
旧而未极其新且如异端邪术虽曰罢黜而僧道寺观
卷八 第 20a 页 WYG1254-0707c.png

日病根未拔日当滋长矣丧葬正礼虽曰举行而有司
奉行者往往不体圣心故奢豪不律者尚多故违国法
幡幢之制僭拟朝廷奠礼之奢十倍谕祭或饮酒食肉
窃作佛事或乘丧嫁娶明用鼓乐若此之类不能枚举
是皆颓败之俗因循而未革者也他若冠婚祭祀诸礼
有祖法之所当申明者有家礼之所当举行者今未见
一一行之以教化天下而习俗之弊则日新月盛子犹
卷八 第 20b 页 WYG1254-0707d.png

而不知成人之道夫少不脩童子之礼长不知成人之
道则不忠不孝靡所不至此冠礼不行之弊也聘娶之
礼以庶民而上比公卿论财之风以好合而直同商贾
夫以僣越之心徇财利之诱则凡窃夺之事力可及者
何所不为此则婚礼不行之弊也至若祀礼不脩故虽
缙绅之家莫不徇俗苟简况于庶民小子岂知尊祖敬
宗故为木主者少而悬纸㡠以标题者多以礼祭者少
卷八 第 21a 页 WYG1254-0708a.png

弃父母之孝养舍当务之人伦者尤不可胜数此皆朝
廷祀礼不脩故无以定民心而一民俗也臣请以淫祀
之当毁者试陈其一二而陛下择焉如五岳四渎五镇
等神我太祖高皇帝深知鬼神之情吻合圣贤之道悉
去前代封号之妄诞而仍复各神之本名一洗千载之
陋弊永为万世之成规奈何后来虽明诏昭然而陋弊
复作如东岳泰山之神但谓泰山之灵耳初非人鬼也
卷八 第 21b 页 WYG1254-0708b.png

形貌而仍用祖宗已革妄诞之号乎且又别为庙宇塑
为夫妻不知又以何山为之配也岂非妄诞中之妄诞
者乎昔季氏以大夫而祭之孔子尚议其僭窃何乃今
之庶民小子贼盗娼淫皆得僭越謟渎而污秽之乎鲁
地如斯已为非礼况如辽东相去二千馀里亦为庙貌
祀之名曰东岳行祠夫山为至静之物其神安有巡行
之理且又塑为十代阎罗之形剉烧舂磨之状以惑乱
卷八 第 22a 页 WYG1254-0708c.png

长之方有功之处岂宜遍祀于天下若以为关公平生
忠义可为世法则古之忠臣义士较功度德而远过公
者多矣何独于公乃宜如此哉又如真武本为玄武宋
时避讳改为今名玄武为龟蛇北方虚危星宿之形似
之故因而名之今各处立为庙宇塑为人形别作龟蛇
名为二将凡此等惑世诬民理当拆毁之淫祠普天之
下不知几千万数此蚩蚩小民所以弃祖先之享祀而
卷八 第 22b 页 WYG1254-0708d.png

承误习以成风欲民俗之善得乎若夫士子无廉耻之
节官吏多奔竞之风商贾日志于奢华工艺日趋于诈
伪此又朝廷礼让之化未行也回回降人之类久处中
国者尚多不遵王化固守土风道友师巫之流诡于正
道者率皆聚徒传法惑乱黎庶此又朝廷礼法之未一
也礼废之弊如此其多乐废之弊尤为不少自朝廷之
乐言之用于郊庙之类固皆太常寺之雅乐而古淡和
卷八 第 23a 页 WYG1254-0709a.png

之比而司其事者皆无愧耻失人伦淫邪鄙陋之徒尧
舜三代之典乐者果用如此之人乎以如是之人作如
是之乐用之于朝廷之上宴享之间其惑上心辱朝廷
亦已甚矣尚望感人心之和易四海之俗而成唐虞三
代之治耶况其院本杂剧之类率多淫邪戏慢之为所
谓代变新声妖淫愁怨导欲增悲者也岂非荡人心坏
风俗之尤者乎是皆唐宋至元以来因循未革之宿弊
卷八 第 23b 页 WYG1254-0709b.png

以故淫邪之声不正之乐海内成风莫觉其失甚至高
建戏台敛钱作戏致使城中少长聚观男女杂处虚费
民财坏乱民俗所在官司略不禁止是岂圣朝之美政
耶乂如京师及各处娼乐其流荡人心坏乱风俗比之
上所言之俗乐不啻百倍不识圣朝蓄此果安用哉如
郊祀神祇此淫秽之乐不可用也庙享祖考此淫秽之
乐不可用也朝廷宴享此淫秽之乐不可用也诸侯用
卷八 第 24a 页 WYG1254-0709c.png

以丧其身是上自郊庙下至庶人皆不可用也不识圣
朝蓄此果安用哉且京师为首善之地万化之原万姓
之所取则四方之所观瞻必标准立教化行天下臣民
一观国光勃然兴起若虞芮朝周而争田之讼自息可
也岂可设为三院以蓄淫秽之物而为天下之陷阱耶
况此等娼媱所服者莫非锦绣之衣所用者莫非金宝
之器淫邪之声响彻街衢妖艳之色照耀道路故虽文
卷八 第 24b 页 WYG1254-0709d.png

弟经营之商贾游食之惰民一睹此物随风而靡廉耻
既无资财耗尽上不顾父母下不恤妻子柔弱者至于
漂流乞食死于道路刚强者至于劫财杀人不畏国法
祸本不除积习既久后来之祸可胜言哉且天子以四
海为家海内之民皆为赤子如养民则不可使一夫不
获其所如教民则不可使一民不全其伦凡此娼优同
为陛下之赤子也奈何以禽兽畜之使其子子孙孙永
卷八 第 25a 页 WYG1254-0710a.png

资为大有为之主奋然以唐虞三代之教化为必可行
以今日之极弊为必可革不为因循驳杂之政所牵制
不为鄙夫俗吏之言所迁惑于凡臣所言冠昏丧祭之
礼淫声妖色之害与凡臣言之所未及或言之有未尽
者其详载于大学衍义及御制性理大全等书乞命经
筵讲官一一详说使邪正之辨利害之分圣心洞然一
毫不惑由是于祖法之所当申明者严令以申明之家
卷八 第 25b 页 WYG1254-0710b.png

根而不为姑息之举淫邪祠庙必查审拆毁而不为因
循之政礼让之化未行者必崇尚德教而使之行礼法
之未一者必严其政令而使之一凡今俗弊一一痛革
则上自朝廷下达四海莫非太中至正之礼矣若夫教
坊司之乐有未善者则求知钟律之人而改作之院本
杂剧决可革者则著为定法而永革之典乐淫邪之人
或号令之使改行而从善或更易之使散处以为民京
卷八 第 26a 页 WYG1254-0710c.png

则不许仍前淫乱使其务纺织以谋衣食习廉耻以全
人理则淫秽消除化为良善矣公卿以下祭祀宴饮之
类朝廷旧无颁降之正乐故人皆陷于世俗之淫邪今
当次第制之以化天下而于不正之淫乐一一革之则
上自朝廷下达四海莫非尽善全美之乐矣夫正礼雅
乐自天子出如此则国不异政家不殊俗而风俗自美
风俗既美则民心自善民心既善则天下之治可与唐
卷八 第 26b 页 WYG1254-0710d.png

俗之弊积习既久祖宗以来莫之有改今不可遽然革
之则是因循苟且之论而非善继善述之孝也窃譬之
治田亩者厥祖父载芟载柞而未竟亩养材木者厥祖
父误舍梧槚而养樲棘为之子孙者终其馀亩易其樲
棘而为继述之孝耶抑但因循其旧而可以谓之孝耶
此事理较然明著无可疑者若必以承误踵讹为孝则
陛下于前日传奉之官不必革左道之徒不必问进宝
卷八 第 27a 页 WYG1254-0711a.png

者不必收录矣岂礼也哉由是言之则凡当今之弊一
一革之为是而因循不革者未为是也革之为孝而因
循不革者未为孝也伏望陛下自断宸衷而决行之则
天下幸甚万世幸甚臣伏谓六科给事中朝廷近侍言
官也臣窃此职名回卫养病未蒙褫夺虽曰家居犹是
官也时不可言不言可矣可言不言如负职何然则于
今不言不惟负此言职而实负我英明大有为之圣主
卷八 第 27b 页 WYG1254-0711b.png

切磋久矣安敢自暴自弃以速大戾于厥躬乎此所以
至情迫切不以退居病处一已私忧而能已于言也所
陈四事实愚臣二十馀年静居林下千虑之一得方今
之务至切至要至重至大诚无出此伏惟陛下察纳而
决行之则圣学尽而大本立矣贤才用而大政举矣近
习疏而大病除矣礼乐修而大化行矣雍熙泰和之治
端复见于今日矣非特愚臣之幸实天下万世之大幸
卷八 第 28a 页 WYG1254-0711c.png

敕谕一道专遣亲男贺士咨赍捧奏缴谨具奏闻
成化戊子六月二十六日纪时事
慈懿皇太后崩诏内阁议别葬不祔裕陵时大学士时
等上疏言大行慈懿皇太后今日祔葬与皇太后万岁
后祔葬自不相妨不宜生嫌别议以失大伦皇太后不
允坚欲别葬上御文华殿集文武群臣谕旨群臣无以
应叩首而退时科道官列后听圣谕不审及退刑科左
卷八 第 28b 页 WYG1254-0711d.png

其时也何以退时等以从容答之比出文华门诸大臣
多径出有至左顺门西者科道官尚集议文华门西以
谓失此机会恐后终无挽回之理科道官礼部尚书夔
等乃跪伏文华门外不出时大臣尚多观望礼科给事
中张宾大声呼曰诸大臣平日居大位享大禄受国厚
恩今朝廷有事乃不诤将何往众乃无敢不至俄而司
礼太监怀恩等出夔等迎而哭曰大行慈懿皇太后不
卷八 第 29a 页 WYG1254-0712a.png

当何如弘对曰吾辈岂敢避死今日幸朝廷不失伦虽
死何憾不然致他日宗社不安虽举族死亦何益耶恩
曰恩等每进谏太后辄怒曰尔等逼我死万一太后果
欠安不几陷吾君于不孝乎弘曰谕亲于道方可谓孝
若阿从太后一时之意不以祔葬使太后得罪先帝则
是陷亲不义安得为孝耶众官皆哭恩等亦哭声达于
内时殿门虽阖而上犹在御盖以察群臣退言何如耳
卷八 第 29b 页 WYG1254-0712b.png

自持章奏太后太后知群情不从乃允之上御文华殿
集群臣谕以请命太后得允悉如群臣议众叩首呼万
岁声动宫阙而退
医闾集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