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三 第 1a 页 WYG1254-064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医闾集卷三
            明 贺士咨 编
  言行录
先生曰人皆知神之神而不知不神之神且如此心藏
往知来不可测度何神如之前乎开辟之初后乎万世
之后高极于苍穹之表深至于黄泉之下何所不贯此
心之神如此惜乎今人皆错用此心
卷三 第 1b 页 WYG1254-0647b.png
京都中行教化亦是难变先是贵戚勋臣家奢侈浮靡
之甚须上躬行以化之又多建官学选有才德者领其
事凡贵戚勋臣及其子弟皆收入受教严师弟子之礼
虽勋臣已有事管领者亦要朔望入学听教行礼凡动
作衣服宫室饮宴舆马之类一一教之如式有率教而
过人者或违教而不法者许其师月陈之以凭赏责若
然则巨室既善而人皆善矣雷动风行谁复沮碍惜乎
今之不然也
卷三 第 2a 页 WYG1254-0648a.png
人材之成决在于教如永嘉之人自幼皆能写大字教
使之然也
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
钦思此人绝不曾一见
人于富贵之关过不得者更说甚道理
观庄周非孔子处曰若三代时有敢如此说者便须诛

又曰今之为官者甚是难为盖无处无内宦故也
卷三 第 2b 页 WYG1254-0648b.png
祖宗宪纲都布按与御史相为宾主今以謟骄二字坏
之尽矣惜哉
杨信民惟至诚爱民故民爱之如父母
为官须识大体如巡抚便须除奸革弊激浊扬清但若
宽慢姑息便不成体面矣
论为政曰只有一个虚已下问亲贤乐道之心何事不
能作何功不能成
朱文公除官因其处有奄竖循习与监司为宾主遂力
卷三 第 3a 页 WYG1254-0648c.png
辞其官嗟乎今监司之于内竖则犹弟子之于严师矣
朱文公之才德宁宗在东宫时已思慕之及登帝位始
虽召用不久即遣斥况乎素不相闻者能信任之乎此
君臣相遇自古为难也
刘七丈患其族大而常相争先生曰予有一法能弭之
刘起而问之先生曰是当以德化之也今诚能依文公
四时祭礼一一行之祭毕而馂莫使异姓之亲相杂序
伦理笃恩义子孙之中有善之异于众者奖之以为劝
卷三 第 3b 页 WYG1254-0648d.png
有过者责之以为戒今能如此行之不一二年间皆化
而和睦矣刘起谢曰谨奉教
因谈韩信之事曰义利之间所争不多信不知大义所
以后至叛逆族诛方其拒蒯通时其所处固是但其意
以为汉王待之厚而不忍叛之却不知君臣之分既定
尽职则为忠臣叛之则为贼臣矣君虽待我以薄甚至
以刑戮加于身然我但当守人臣之义亦岂可叛之乎
信不知此所以当君厚待之时则尽力报之贬降之时
卷三 第 4a 页 WYG1254-0649a.png
则怨望谋叛其心惟知利而已矣
小司马议论文章鄙陋之甚其述赞可删
曹操乃汉之贼臣后人当直呼名而已世之编诗者乃
称曰魏武帝何其缪耶
见人有尽和古人之诗者曰弊精神縻岁月一至于此
可哀也已又曰纵作得好亦只假景虚情而已何足道

与僚友相处须开心见诚方是道理
卷三 第 4b 页 WYG1254-0649b.png
周太王迁都之言孟子所载数句最好其曰不以所以
养人者害人固是迁都正意其曰二三子何患乎无君
此意尤好盖不漠然舍之而去也韩文公作琴操便只
说得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后面这意思便遗了
荀彧为曹贼作谋一生至老乃自杀所谓死有馀辜者
也当丧乱之世小有才而未闻大道者罔不杀身灭族
人非遇明睿之主居大臣之位虽其才识过人得君宠
任断大疑处大事然大臣愤怒谤毁交作主心狐疑而
卷三 第 5a 页 WYG1254-0649c.png
祸及矣故以小加大以疏间亲鲜能全其功而保其身

人言唐太宗諌行言听诚可事之君然今考其大伦之
亏真所谓禽兽耳为之臣者于此不諌是舍大而言小
舍重而言轻是可谓之忠乎苟于此諌之彼岂肯听从
之如他事乎然则谓唐太宗为真可事之君者恐亦未
之思也
问白沙先生读秦誓自今观之其论未免过高先生曰
卷三 第 5b 页 WYG1254-0649d.png
然白沙后尝寄书来云向日都中相与言者皆当弃去
不可更留之是先生后来之意也
先生教学者曰汝辈须打起精神及时进学到四五十
以后精神短少更不能前进矣
教李子英曰不改过决不能进然过岂能自知故又须
朋友相规戒子英对曰朋友多不肯言奈何先生曰汝
无虚已下问改过实心彼如何肯说昔者颜子以能问
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所以进于圣人之
卷三 第 6a 页 WYG1254-0650a.png
域今要得长进决须学颜子方得汝辈平日彼此相视
以为渠便比我争多少我何必问渠既存此意所以人
不肯言所以不能长进先生谓子英曰汝所教之学生
俱已读小学乎对曰然曰小子须以是教之方有可望
不然不过成就他一个利禄之私而已
责门生曰东莱格言文公教条钦特提掇出来教尔诸
生盖以此是为学总括处由是可以希贤希圣今尔诸
生乃不能遵信如何成得人
卷三 第 6b 页 WYG1254-0650b.png
王瑞之壁上揭掇锦二字先生以克己二字易之曰人
能克已岂不可以希贤造圣耶
问古人数世同居者其庙制当如何曰此亦不难处既
立继高祖之宗所奉祀之庙于中却于其旁其后别立
祠堂以为其馀继祖祢小宗等奉祀使之各主其祀外
则合为一垣四时之祭以次行礼如此方为得宜若只
合祀于一处便只是苟且将就必不能得停当矣
今之读书者只是不信故一无所得
卷三 第 7a 页 WYG1254-0650c.png
事之无害义者从俗可也今人以此坏了多少事非圣
贤误人人自妄引以为口实耳却不道若害于义则不
可从也
朱子调息箴甚善如感兴诗哀哉牛山木章结之以肃
容正冠襟亦只是持敬之意
朱子调息箴随时随处之言功夫全在此也主静先去
了许多劳攘持敬之功方有入处
圣人之道自是难盖以无时无处皆要合道至纤至微
卷三 第 7b 页 WYG1254-0650d.png
不可放过也若节义之士但只一长可取他事未必皆
中节也
吴草庐道统图说恐非有道者气象岂有十九岁人便
可以道统自任古之自任者莫如孟子然公孙丑疑其
为圣人便深不敢当岂有不待他人称已自以为盖有
不可得而辞者乎况北方又有一许鲁斋安可谓天下
无人
草庐谢佥幕等书甚非圣门气象圣门开口便道敏于
卷三 第 8a 页 WYG1254-0651a.png
事而慎于言观孔子颜子谦逊便可见也
后世著书之人不为名者少
子夏之言病少
天地间本一大中至正之道惟太过不及遂流于恶如
丧葬之礼自有中制若墨氏之薄与后世之侈皆流于
恶者也故程子曰凡言善恶皆先善而后恶
今之人天资美而坏之多矣若天资之偏由学问而有
成者盖未见之也
卷三 第 8b 页 WYG1254-0651b.png
因论为学之道叹曰人须是信方可望不信则心不相
符决无所成
孔门自颜曾而下诸子之言鲜有无病者有子闵子无
病其馀一人是一人气象规模
人能着实信亦是难事如子路于孔子之言多是不信
观有是哉子之迂也之类可见使其能信夫子之言安
有事卫辄之失哉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如子路辈亦是自用之意多遇如
卷三 第 9a 页 WYG1254-0651c.png
是之师如是之友而有如是之失惜哉
道理不周遍精密终是顾得一头顾不得一头故曰不
矜细行终累大德又曰人一时不敬则一时放肆悖理

陆子静读至其为人也孝弟章乃曰人既孝弟如何更
说犯上此虽是他天资高处便有简略细微之病如人
亦有事亲长能孝弟者然些小犯上之事时或有之故
为学之功不可不细密周详也
卷三 第 9b 页 WYG1254-0651d.png
人之胆大敢为若不知道则弑父与君何所不至故曰
胆欲大而心欲小不可有偏
今之为官者多是不用人言孤立于上上下不交事安
得济
后生须下问以纳善然后可望
草庐看来只是聪明博学躬行切实意思少故其出处
著述皆有可议
自来说草庐者便不见有躬行实得意思称许鲁斋便
卷三 第 10a 页 WYG1254-0652a.png
有躬行实践意思今其文字亦可见
为己之学自是休歇不得今读书开口便是此理只是
汝辈无此志故一无所得如小学中所载更不消说如
大学开口便说明明德论语开口便说学而时习之朱
子释之便要明善复初中庸开口便说性道教由教而
入者便要戒惧谨独孟子开头便曰王何必曰利亦有
仁义而已所谓仁义便即是明德即是善与初即是性
道皆是一般说话只是而今惟在举业上走把这一路
卷三 第 10b 页 WYG1254-0652b.png
都一笔勾了所以只如不读者一般全然不觉他是说
个甚么大抵有志者事竟成志既不在此如何有所见
有所得人惟知利而不知义所以量狭小若知得义之
分惟以义为主则量不期大而自大矣
教门生曰予自来读书于举业上便不似尔辈汲汲当
时心中便以为圣贤之书决然不是只教人科举决然
都是行得者圣贤定不会欺人圣贤处下的方子人肯
将去医病无不效者惑世诬民者甚多故学者不可不
卷三 第 11a 页 WYG1254-0652c.png
先穷理能穷理便不为其所诬矣
命诸生歌诸生为学事科名之诗有一年长者亦嘻笑
责之曰乐然后笑不知汝有何乐汝辈迷了正路胡行
吾方高声疾呼唤不回头却反嘻笑此何理也事师在
乎严惮安可如此耶
因诸生于朋友间全不知责善之道因命作朋友之论
来看已而各作论来请教先生读之曰既知得朋友之
伦是如此却都会这等说话乃全不依这言行便不是
卷三 第 11b 页 WYG1254-0652d.png
人了便如鹦鹉猩猩说人的话做不得人底事一般更
成个甚么人
教门人云无恒是个大病汝却有此病所以不得长进
今要躬行须先以敬为主不敬便不是圣门家风今后
放旷之言放旷之事便须收拾起方可望进经书中说
自古贤圣未尝不以敬为首称昔程夫子专以敬为学
当时苏东坡只要打破程夫子敬字至今观之程夫子
便是贤圣之学东坡不免于小人而无忌惮也
卷三 第 12a 页 WYG1254-0653a.png
学者须与朋友讲论然后知见可高明不然便孤陋寡
闻以为好者却反是不好而不自知矣昔蔡伯喈得王
充论衡秘不示人自今观之论衡中胡说者不少可见
伯喈秘得没来头当时若与人共观岂无有知其缪者

礼记有可疑者盖当时记礼之人非是深于道者是以
多差误有圣贤之言当记而误遗之者有不得圣贤之
意而妄为增添者有他人之言适其意而取之者有相
卷三 第 12b 页 WYG1254-0653b.png
传之缪误不决择而遂书之者故他经皆精纯而惟此
有杂
禹闻善言则拜盖圣人之心纯是天理故一闻善言便
自不知不觉喜欢而拜谢之今人之心全是私意无为
善之志虽闻人之善言如何肯拜耶
乡人有兄弟争屋者先生谓其弟曰夷齐兄弟让国今
却为两间房伤兄弟之情国与房孰重乎彼为人而吾
独非人乎汝惟知利而不知义耳其人愧谢而去异日
卷三 第 13a 页 WYG1254-0653c.png
见兄来先生取小学夷齐让国虞芮让田二章以示之
彼曰吾弟欲伤我先生复取孟子象欲杀舜章示之其
人曰此圣人事也吾焉能之曰学圣人乎学小人乎其
人虽以为然而未有痛切意及归而思之乃谓人曰贺
公之教诚天理也非其言吾何以知之吾与弟争屋而
经书中有兄弟让国者吾怪吾弟伤我经书中有弟欲
杀兄而兄反亲爱之者吾然后知圣人教人之意详备
如此也吾异日当谢教焉先生闻之谓子侄曰人性本
卷三 第 13b 页 WYG1254-0653d.png
善但为气禀习俗所坏耳义理之言自少至老绝不曾
闻彼何由而入于善乎以此又见天下无不可改过之
人也
读白云许公集曰志圣贤之道甘处贫贱可谓贤矣但
身心所得者浅是以不免于文士浮华之习佛老异端
之惑淫媟鄙猥之辞也观其文可见又曰许公之所以
如此者便无恶不仁之意故也所以圣人说好仁者说
恶不仁者盖不恶不仁则其好仁之心亦不切矣
卷三 第 14a 页 WYG1254-0654a.png
今欲养贤才以辅治理须先考察知务实行十三四员
提学之官使提督各处学校到任先考学官有不堪者
罢送吏部听选别职即选本学生员及山林隐逸或有
司见任之官德行学问可为师法堪授学职者推举之
使教生员本学推举者不妨其科举原自有司推举者
仍令食原职俸禄一以躬行为已不事虚浮无益之文
岁贡依程子所论之法不可但挨年岁如此数年之间
俗弊可革而贤才渐多矣
卷三 第 14b 页 WYG1254-0654b.png
先生闻阁下某人劾退叹曰国家用人不能慎之于始
致使小人蠹政二十馀年今虽劾罢于朝廷之事已无
及矣苟不求所以用人之道虽罢黜一某人不知后来
如某人者又有多少盖朝廷用入阁者皆出翰林翰林
之选文字而已非尝考其行也又翰林之职只在修书
作文苟非大无顾籍贪污请托之甚者外官何自而议
之故不才者得冒滥大用况翰林之擢惟在进士首数
名耳二甲以后虽有大德大才者何由得入阁而大用
卷三 第 15a 页 WYG1254-0654c.png
乎此擢任之所以每不得人而误天下也
内外文武少不出于宦官宫妾之门安望天下之治耶
一门生失爱于继母有怨之之意先生责之曰观汝所
言心中全无天理矣古人处继母而尽孝者多矣见于
小学经书中者汝可一一寻看汝之孝果能如古人而
亲有不顺者乎汝之心乃大不孝非细故也我教汝两
句切要之言可大书于壁时时玩味而自省庶乎有警
于心耳西山先生曰罪已而不非其亲者仁人孝子之
卷三 第 15b 页 WYG1254-0654d.png
心也怨亲而不反诸已者乱臣贼子之志也道二仁与
不仁而已矣出乎此则入乎彼汝今既有怨亲之心便
是乱臣贼子之徒矣可不惧哉
为政须变移风俗且如杭州陋俗富家大族皆令妇女
盛妆坐肆与人交易送丧出城同类设席邀丧主既醉
方会葬此等风俗不终朝可革今国朝百数十年来乃
无有变之者是可叹也
教坊司所作淫邪鄙倍之乐坏人心术者也夫古乐久
卷三 第 16a 页 WYG1254-0655a.png
亡今欲考定律吕中和之声固是难事然此等邪秽亦
不可以革之乎京师为天下观法首善之地也今却放
三个院子乱人纪坏风俗欲天下化而入善可乎此弊
之来虽远然上欲革之吹嘘之耳何难之有
因论为上司者曰下民无大无小皆呼为父母者何也
以在上能安养之如父母之于子也乃或略无慈爱恻
怛之心而惟以严刑峻法为事岂父母之道哉夫虎狼
毒矣不食其子为民父母反虎狼之不如矣父母二字
卷三 第 16b 页 WYG1254-0655b.png
可不深思之哉
朝廷取王宗贯策谕方说得痛切方有个着实用贤之
意王公素称正直不知此来如何处置须陈言将司礼
监批圣旨权柄归还阁下如祖宗初制使政不出于宦
官方是第一等大事然后祸本可绝天下可平但未知
王公果何如耳
偶见南京寿俊会乃王宗贯守备时与成国公众人所
作命名作序乃尹氏直也曰十数人中有好者有不知
卷三 第 17a 页 WYG1254-0655c.png
者如某人贪滥小人王公乃与之作会便是恶恶之意
不十分了若不知其人却是糊突又曰耆英会名头本
不十分今又做寿俊会岂不贻笑天下后人夫在已果
英人称之可也自曰英可乎今某人为人如此乃自称
为俊不几于无忌惮乎又曰白乐天九老会其名方是
耆英之名是文潞公粗处若使皋陶稷契周程张朱肯
如此名乎当时虽司马公亦预列然其初自谓年幼不
敢班于是列文潞公乃命人于幕后图其像而强之会
卷三 第 17b 页 WYG1254-0655d.png
然则司马之谦退安知其不在于此乎又曰某人寿俊
会言其在会中年少意欲比司马公你如何比得他
简选武将须是先知些忠君孝亲道理更晓解兵法方
可大用天与之良贵却弃而不求徇在外之得失乃死
生以之可哀也已
先生尝谓重门击柝自古然也今朝廷知重三边之防
而腹里不尽建城郭各边惟谨墩墙之备而住种不尽
筑堡圈承平之时因循不觉一遇盗贼蜂起何以自保
卷三 第 18a 页 WYG1254-0656a.png
先生之考二府君生于浙之定海年弱冠其叔考志初
来辽补役叔考有弟当行临行避匿府君慨然曰塞垣
非可独往我当共之始至广宁后迁义州奉事叔考极
孝养叔尝疾踰旬朔府君昼耕于郊夜侍于家虽极辛
苦不自知也尝商于南州有所获纵兄弟先持以归谓
为已贿已而空囊抵家尊者诘责之不与之辨也又尝
赊贸木棉于丁家道口赀货既出而天气亢旱府君不
忍人之艰于食也遂弃劵而归客中无事手织草履置
卷三 第 18b 页 WYG1254-0656b.png
之门外见有跣足过者辄与之一日邸中树杪有蜡嘴
鸟为巢同伴少年以计取其一其一飞鸣不已府君悯
之劝同伴曰安用此子不见其配之哀鸣乎纵之可也
乃譬晓百端同伴犹不可府君因具酒肴请之纵焉雌
雄和鸣飞翔上下府君喜谓同伴曰斯不可乐耶途值
脩桥者辄捐赀助之至一处适囊底空竭惟网巾上有
金环一双遂解以畀之府君仁孝忠诚皆此类也
先生母郭氏夫人勤慎仁慈先夫人张氏卒时有女数
卷三 第 19a 页 WYG1254-0656c.png
岁夫人养如已出既嫁之后恩意尤笃先生之夫人于
归十馀年尚不觉其为先姑女也继母之贤世亦鲜焉
用是郭先生及胡节妇咸有异行云
 
 
 
 
 
卷三 第 19b 页 WYG1254-0656d.png
 
 
 
 
 
 
 
 医闾集卷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