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二十二 第 1a 页 WYG1274-052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遵岩集卷二十二
            明 王慎中 撰
  书
   与郑海亭
吾子所与于蕙川人书因后书见示始往取而得之向
遣人候于时未见此书故不及唁丧子之戚也人生遭
此直是东门吴乃能不悲吾辈自有性情焉有顽然不
卷二十二 第 1b 页 WYG1274-0523b.png
痛者耶要当以理命自胜勿为所累乃不失正此际最
是工夫勿云常情细事也向闻应常州已考绩入都曾
因朝觐人便寓书问之如子所示则书莫由致矣有欧
巡抚便新识应常州士之相得固非苟然取人与取于
人皆必有道今人但言受知于人者之难而不知知人
者之尤为不易且如吾子为政受毁固多然使彼毁者
数辈尽变而誉子亦不足为子重吾辈须认得此意端
的始能不夺所守而淫于俗喜怒哀乐中节为达道而
卷二十二 第 2a 页 WYG1274-0523c.png
又有闻誉不喜闻毁不惧之说无乃近于木石其心而
非情耶彼以为其毁我者固不足惧而誉我者固不足
喜如使贤者誉之毁之亦岂有不喜不惧者哉善者好
之不善者恶之非但观人君子自考良亦若此吾子以
为何如予近来读易补见圣人之用追念昔者所处所
履何以免于灾戾大抵乾震之卦必多危辞虽乾六爻
亦不言吉至于用九言其所以用刚之法然后称吉德
已龙矣亢则有悔乾健知险坤顺知阻此何等作用而
卷二十二 第 2b 页 WYG1274-0523d.png
其归只在吉人躁人之词多寡此与老子知雄守雌大
辨若讷之旨何异但圣人无私心而老氏一意自私其
身所以为不同耳易之告人未有不正而得吉亨者而
亦多贞凶贞厉之词是凶厉亦正之所不免也夫过刚
则不吉多言不免于险阻而守正亦有凶且厉此所以
为易之道一也吾辈处世固不宜必有亨且吉之心而
亦自有免于凶厉之道每每以此意自检括颇能不以
世故累心但恐信道不笃旧习未除终不免于补耳子
卷二十二 第 3a 页 WYG1274-0524a.png
去无锡想亦不久时过必行亦易之道也李生黼者仆
未详其行然能潜心讲究有稽古之长与虚诞浮薄之
士作字写画者大不同也今之所谓富贵贫贱者何必
其人之材德足以当之直有幸不幸岂为士夫者皆足
以致富贵而此生独以不肖宜贫贱哉不必深议之也
应常州为此生刻二礼集解向曾许以作序未就也应
君见寄一部已为人取去子到毗陵能为予寄一二部
来尤望仆病尚缠绵不能脱然去体第为薄禄羁此不
卷二十二 第 3b 页 WYG1274-0524b.png
赀之躯岂有行志及物之效哉子居彼中颇与人接宜
详得仆过失以相告晓而第以二三好言见慰何也子
以为此便足以塞朋游之责乎非予之所望于子也相
见未审何时临书耿耿
   与欧阳南野
自公晋位列卿同朝为学者始有主盟天下方想见此
道大明而公复以忧去位不知少湖与双江松溪三公
在朝倡明和集尚能不替公之盛否也窃见一时士风
卷二十二 第 4a 页 WYG1274-0524c.png
吏治多封已而病民先身而后君岂彝性使然亦由学
问道缺本心不明故处义不精而易为放失也觉民救
时其道在公或处或出皆有以系天下之重此海内之
公言非吾党之私颂也某閒居以来虽不敢自荒于嬉
少有所用其心然夹杂姑息其为不明不精又有甚者
无由置身公侧日闻开发以去蔽警懦恐卒无所成矣
公亦有以悯而教之与向往之诚非书可尽
   与李克斋
卷二十二 第 4b 页 WYG1274-0524d.png
俞都阃人来得闻广中有交州之警度其事埶不过叛
将衅臣不得志于其国逃在海中未有所附而剽掠为
寇耳想无大志异谋广中兵力未为单弱既有诸公筹
之在上而俞子为将临敌制变自有所长当即就底平
也每观当今时势极为明盛安平之候而闽浙有海上
之师湖蜀有平苗之役广中又有此警亦似纷纷然者
平陂往复亦世界大分限常使小有戒畏不为无益于
盛平而诸公往往有可仗之才自是世道之隆即如武
卷二十二 第 5a 页 WYG1274-0525a.png
臣中有俞志辅其人何但一障一陴之用其勇略不在
近时西南名将何卿沈希仪之下而洁已拊下则有古
名将之风矣以此推之何得便谓今时无人也此中海
上成功颇为奇伟柯迁之君硕画妙策有此绩效信吾
辈之美谈然夷人深怨未保永憺华威不萌报复之念
否此亦有可虑也弟春来病意稍疏若从此以后益无
病则精力尚有可勉学问之事又更妄有所冀于修明
之益也老母病已全复得以娱侍想通家之契欲知也
卷二十二 第 5b 页 WYG1274-0525b.png
余不能一一亮之而已
   与朱镇山
自邹鲁以后天下言道德学问所出而以其地之盛为
名者曰濂洛关闽盖千百年之间能以地系于学问以
名者仅四而已而吾闽与焉岂不盛哉近日此道寖微
士者以学为讳乃有一二大贤间世挺出倡明斯道在
江浙交广吴会之间皆彬彬然盛而闽中未有兴者仆
辈忝先一日之达少有所闻而诚心实行不足以发之
卷二十二 第 6a 页 WYG1274-0525c.png
其愧负不假言而司化民成俗之柄之君子亦岂能无
责乎赖公之来身任此责闽士其必有兴矣若濂水出
道州周元公实终定居于匡庐遂以道州之濂名其所
居莲花峰下之溪则道德学问之倡固在江西也公江
西人也来为闽督学使者衍元公之传以与闽士共学
教学相长师弟子交与以有成濂闽之盛今日再见之
公岂能无乐诸生安得不勉哉仆以此言讲于朋友之
间信者固寡而公所覈取诸生之中亦多有不疑仆之
卷二十二 第 6b 页 WYG1274-0525d.png
言者至于吾弟敬中尤知领略然观其家庭请益之顷
语以文字之要则色喜而心喻其于性命之微言犹未
能笃信而勇为岂末艺可悦而淡乎至道无味可嗜耶
兹往侍得闻公大道之要吾知其所悦必有在此而不
在彼者他日将诸生与吾弟之归从而扣其所闻于门
下者以私淑焉实大幸也临楮向往不尽
   与应儆庵
昔人论朝廷方隅之缓急比于腹心手足如公之重不
卷二十二 第 7a 页 WYG1274-0526a.png
使居中宰制崇护腹心而膺方隅手足之寄宜天下所
垂望也然手足有疾未闻腹心得以晏然无事则公今
日所受之托岂可谓非天下之急哉自岭南开府设大
臣经略以来名臣相望而事业俊伟勋名可纪莫如韩
苏州王阳明公变化运用之妙固在精神难以按图求
骏然规画措置亦必有迹或可讲求见之施行未必无
所助于经略之一二也近闻郑韶州有不得于职拂衣
去郡此公最为不欺其心能自信其所守者官虽蹭蹬
卷二十二 第 7b 页 WYG1274-0526b.png
而其人品固同年中之贤者公在彼而不能伸一老同
年之志窃以为公有责矣不独同年之私也岭南为郡
才力或有出韶州上者自守不变未必有加之者公在
彼而使贤守不得终其治又恐天下有以归责于公也
今时耳目重官位忽人品便谓一僻郡老守欲去则去
何足深置论不知古人重事体往往有一小吏贱僚之
去就而系于政俗之得失者亦不敢轻岂可随时耳目
不以为意也弟废人也不宜妄言唯于公可一发其妄
卷二十二 第 8a 页 WYG1274-0526c.png
耳非公亦不能谅其愚也冬来岭外气候弥佳伏审道
躬有相馀不一
   与罗念庵
别久虽不及相望问何尝一日不仰下风友人沈子来
自安成得兄所寄手教留都毗陵侍游丰神宛然若睹
浣慰无任柬中相望之意尤切至不肖苟简自恕以为
此心少有所明便倚此小明随处把照如兄视之乃是
昏昏耳明者视之见其昏昏而自以为昭昭此乃昏昏
卷二十二 第 8b 页 WYG1274-0526d.png
之尤者也此事非脱出乡井网罟与兄相从掊击刮洗
使尘肠腻脏荡涤无馀庶得真气再生丹元复返不然
此昏昏之体终日为主何由得见大明中天也悠悠空
度不自发心恐终于此而已临书悔吝如何可言
   与李中溪书一
庚子岁在汴台获通荆川之问方图继续相闻辛丑之
变云翻雨散今思之如梦追谈之亦何异说梦也弃置
不复云如弟之陋废而閒居谈道著书尚有用力处而
卷二十二 第 9a 页 WYG1274-0527a.png
不以区区名势得失者动其意况如兄之高明奇伟者
乎所恨者各生辽绝遐阻之乡岭限海带如各一天不
独兄养性缀文之益仆无由请而仆之策驽磨钝黾勉
一得之愚亦无由为兄尽之也如何如何明伦堂记曾
录寄武进唐应德兄并与书云此文乃明道之文非徒
词章而已其义则有宋大儒所未及发其文则曾南丰
筠州宜黄二学记文也唐君复书盛有所契不以予言
为妄也然世之名能为文词者举不足以知此亦可以
卷二十二 第 9b 页 WYG1274-0527b.png
叹近世文弊而有志之士不得有明也周户部志铭李
尚宝行状不独其文而已其是非不敢苟者乃吾所以
为文之道也兄如信其道则可以因此文而知二人之
为人矣家居治心讲学之馀不免为人牵挽作酬应文
字亦不敢苟而必有法以无刻本不得相寄然未尝不
坐此取谤方用世时好行惊众之事以召怨嫉今不用
而退于家复为惊众之言以取讥议是无所往而不得
谤也然吾亦何暇恤哉非敢不恤也道本如是而不可
卷二十二 第 10a 页 WYG1274-0527c.png
变恤则非吾所学之道矣兄以为何如久思欲与兄相
闻绝无便者兹舍亲往佐嵩明州嵩明不知去大理若
干里然托黄君以必达也有便幸无忘报我
   其二
想念无已而绝无滇行之便向曾因舍亲佐州于嵩明
者有所记于兄托以必达竟不得一回信不知达否去
岁正月伍鸿山行可以寄矣而值弟新有内子之丧才
数日耳正坐摧楚中岂复记此故不及寄也此心惓惓
卷二十二 第 10b 页 WYG1274-0527d.png
度兄与我同耳百粤南诏本辽绝遐阻之地而吾与兄
偶生其间势固难以常相闻惟此心不相弃足矣虽是
如此而势犹可图以相闻又不宜付之为难都漫然不
省也故弟亦不能无望兄之见答也不审兄比来所得
何如闽虽远地然据泉州今已为声名繁盛之区故弟
所处颇苦应接不给如兄所居恐终是简静也简静中
所得自当与处烦扰者不同况兄才力诣绝又十倍于
吾乎故弟尤欲得兄见荅以知其所得因以自勖而求
卷二十二 第 11a 页 WYG1274-0528a.png
进不独契分之厚欲闻动止以为慰尔也弟自辛丑罢
归以来八年之间一遭先君大变之后视息苟存勉营
葬事已薾然非人矣葬未久而连有母家妻家父母丧
葬之事又族人大小功之服亦相继而有且多有贫者
至殡殓之费皆当出于吾手又其子皆愚并当为之调
护指授吾以为此皆学者经纶大经之条件节目不敢
不用其诚了此未给而吾室人又亡神损于情伤而力
匮于礼至故不得肆志于学问然此事亦未尝一日废
卷二十二 第 11b 页 WYG1274-0528b.png
特其工不专其心不一为可恨耳今士夫居家者田舍
戚戚之外则以声色博奕酒食为娱弟今者惟绝去此
数者故亦有为学之功至于田舍虽藉先人之馀不为
不厚亦稍有区画使一二力治之而已不以烦我也独
不幸室人化去上侍老母下抚弱子无相助者此一苦
事终无处法故今虽日月已除而感物触事悲便到心
有可念者柰何久不寄兄而此一纸都叙苦楚无一嘉
话亦以示家庭无饰之言见吾与兄之好有同骨肉也
卷二十二 第 12a 页 WYG1274-0528c.png
纸尽不复云云情则无限也
   其三
顷曾托伍鸿山以寄兄今因王宾竹之便再此具候然
伍氏子实与王参知同行则此二简当一时至也吾乡
有洪芳洲先生文词直得韩欧曾王家法与唐荆川君
最相知其所作视荆川不啻王深甫之于南丰张文潜
之于东坡充其所极当为本朝名家今行年才踰三十
耳其文学如此而其为人峻洁忠信卓然有古独行之
卷二十二 第 12b 页 WYG1274-0528d.png
操不以世俗之味锱发乱志尤为荆川所敬吾辈驳杂
视之真有愧也与仆亦相知故录吾所作偶有与此君
来往者数篇以寄兄亦欲兄知吾闽中近有此人也其
人之文想海内渐当传之或流播至遐远兄将得见之
既有言存胸中见其文因论其人虽不相面亦自乐矣
闽楚相去有若异天偶值伍王两公宦彼中此吾两人
者相闻之一大邮便宜加意有以示我勿孤区区之望
   与华鸿山
卷二十二 第 13a 页 WYG1274-0529a.png
僣叙佳稿极知不揆然于往日游世浮迹盛衰用舍之
际言之有可感者虽文不为工而其意独至矣至其所
以致推慕感愤于兄者亦非苟然也仆常爱欧阳六一
所作释唯俨秘演梅圣俞诗集内制集数序感慨曲折
极有司马子长之致昌黎无之也常有意学之而才力
况趣终不相近此序亦颇有其风矣盖因兄之雅以稍
发吾文而非吾之文能有加于兄也文中径书尊字他
人观之疑其不恭然此雅道也不可以俗格乱之非兄
卷二十二 第 13b 页 WYG1274-0529b.png
不能知也仆为文其不售于俗人耳目有大于此者而
区区自明其细者又可笑也风便赐教使知可否如何
   与翁东厓
去岁之事草野所闻已不忍言况公亲见其惨又膺其
责其为痛心疾首又可知也正当仗公英略硕画一剪
此丑以雪畿辅数万生灵之愤而遽有所罢天也非人
之所能为也方公起时仆闻之慷慨增气为赋十诗未
及寻便寄公不久而闻罢报矣然诗在箧中他日小集
卷二十二 第 14a 页 WYG1274-0529c.png
载之自是一题目不但稍有佳句为可存也既存稿于
家亦不免使公见之想忧国赤忠一日不能晏然自休
而览吾此诗又当增一感慨也何日再见公之出为国
家立大功而果为生灵雪必报之愤也鄙人日夜望之
临书惘惘何由得尽
   与陈虞山
郡幕陈君未来传者已知为公之犹子日夜望其至欲
一问公起居及其至乃获领公手教下怀仰慰如何可
卷二十二 第 14b 页 WYG1274-0529d.png
言且知公春初体中不康久之而后复既惧且喜今海
内耆旧沦丧殆尽独公岿然如灵光之存虽不用于世
然以一身存当世之典刑起后生之瞻向其所系为不
少而其功亦不为无所禆于斯世者矣故某尤祝公之
算于无穷以久为世道系也奏议序已竭区区之思所
以发明推仰之意窃为独至此非敢以为报赐之效盖
此道自当如此有前修先达则必有后进晚学能言之
人为之形容盛美以行于无穷此道甚雅而今将亡矣
卷二十二 第 15a 页 WYG1274-0530a.png
故仆偶得托公之奏议以为此文而明此道于将亡之
时亦自以为幸也惟公鉴之
   与李三洲书一
顷从净峰公处见所属吏士所为此公纪述大征之文
皆意义猥陋词采谬劣真不足以铺张盛美扬厉壮钜
文字之学不讲于世其误不浅扬雄赞赵充国韩愈纪
平淮西犹云近世词章之事如胤侯征羲和伯禽平徐
戎僖公服淮夷与夫宣王中兴而申甫樊谢诸卿之功
卷二十二 第 15b 页 WYG1274-0530b.png
使不见于诗书孔子虽欲存之以为后世法亦何所考
据而传之耶仆谓净峰公之功烈既已不减吉甫方叔
而作者无人何以媲隆周雅载之无穷也不独如此也
周人有雅而宣王之兴始有考于后今作者无人何但
人臣之美不著而已且无以昭耸有明之功德于汉唐
之表尤可憾耳今此公又当与公共底平蛮之绩楚多
才士宜必有能著其美者仆窃愿见之幸无惜一示及
也仆之文极不为今时所好常欲存之以示后不意公
卷二十二 第 16a 页 WYG1274-0530c.png
独好之故聊及之以资经武之暇之一谈不然此言也
其不为妄且易与晋人之言善为师者好以整又好以
暇度公之整且必有暇也故论之如此幸有以教我仆
将因以知公之暇也
   其二
公在边有征诛之谋筹兵算敌诸务方棘在他人处之
宜严戒不遑朝夕公独能论文观理穷眇造微有
讲习之益如在毡茵燕息之间信可慕也仆前启有能
卷二十二 第 16b 页 WYG1274-0530d.png
整而暇之说以今观之公之整也甚能暇矣仆尝言俎
豆之中有军旅盖其精神严固志意坚卓可以周乎经
曲千百之中而不乱则所以三军敌千万人者是此事
也卫灵自以阵法为问殆谓王孙贾辈之所治此岂孔
门之学而所谓闻俎豆之事者自以正对非婉辞以为
拒也当时卫公既不悟后世儒者亦复谬解于是军旅
俎豆判为二事而雍容细谨为文儒之习暴厉悍忮为
武人之长盖道之不明如此何意于公一明兹惑净峰
卷二十二 第 17a 页 WYG1274-0531a.png
盖已进于此道公与共事尤为奇特湖南之功知非二
公难事所示文评足钦高识仆为此文实不期有能好
者之出于今要以待于天耳何意有公与我同好也其
敢不为公尽方欲详论而使者立于庭不能少留半日
故未引其端俟专录拙稿访便寄去并为一论之也
   其三
仰间适得唐博士所持公见贻书教欣慰无量急发缄
庄诵仰见大贤之度直以国家天下事为心而不以一
卷二十二 第 17b 页 WYG1274-0531b.png
己得失自挠既深叹服亦自喜能知君子之心而彼区
区以小人之腹相量度者果失之也然公以今日所处
为辱恐犹有少介然于此矣公事功进为身心修益昭
然在中外至于当事任责卓有所见与共事者不合不
肯少改以相徇坐是异同失位而去此亦俊伟明白事
也而于公岂有辱哉公于仆所喻无间故仆辄尽其愚
如此若夫一书之中首尾反覆恻怛洞达诚有古大臣
之风他日任天下之重开诚布公忘已用人以共为天
卷二十二 第 18a 页 WYG1274-0531c.png
下之事非公而谁窃为天下望之嗣此尚再布
   其四
两贤同时而不相知者自古有之或学术讲明源流迥
别或事功建立规模绝殊然要两不失为贤耳又有两
贤相知而偶以共事意气论议一冰一炭至于事已论
罢辄若金兰此皆古人之所有果其为贤正不在于事
事牵合言言剿应也仆于公与净峰公幸辱一日相与
之雅窃知二公之皆为贤者也湖中征苗之役一冰一
卷二十二 第 18b 页 WYG1274-0531d.png
炭仆不以为怪盖古人有如此者然不知二公意中能
绝无所介而欢若平时否尝有客过我草堂谈湖湘之
事云净峰之功且成者客曰此大非李三洲所喜吾艴
然不悦以为何待贤者之浅大抵俗士无识往往以己
心度君子真可笑也仆既斥客复举以似公夫异同起
于国事而平生契谊不为之损非公之贤其孰能之仆
非知公之深亦不以及也客又有谈公与张公一在官
中一在家中各绝口不谈及前事此虽气象深厚体段
卷二十二 第 19a 页 WYG1274-0532a.png
凝远然又近于有意者仆亦以为不必如此也不知公
亦以为何如平生惓惓仰慕之心欲公即出以膺当世
之责而见吾道之行实如饥渴临纸殊不得尽伏惟有
以教之不宣
   与李嵩渚
汴上宦游无他所得惟幸与公相见因屡款芳论扬榷
于风骚之场此为有得耳岭外中州相去甚远无由与
公相闻惓惓之意想彼此不异也居閒或追数践历事
卷二十二 第 19b 页 WYG1274-0532b.png
迹辄有感叹蓬池之上阮公长啸杜甫与高李登吹台
悲歌酣谑皆传为后人美谈久而不泯吾虽游汴岂复
能使其迹有记于后耶然诸君子当时皆旅游寄寓其
迹为奇吾方拥旄乘传从事于文法体埶之间固不能
为奇如高适持节彭门今人亦不复道说而瀼西夔门
杜甫融显之与漂泊其得失固如此夫吾今已废宜可
以为奇方图出游自计已悔少日所作而仰希圣门狂
简之学果其远出又不能为奇且将被逐见讥粮不继
卷二十二 第 20a 页 WYG1274-0532c.png
而树遭伐矣以此疑而未决敬举以似公夫往者既失
之而今又度未可得幸有以释其疑而决其计也数年
不通书又不作寒温之语而独质以吾所疑者盖望公
之至请勿忘见荅也愿言之怀殊不一一游记二篇聊
复请教
   与汪直斋
学记久稽复命至烦特使远至罪负何可言其所以迟
迟而负稽逋之罪者亦欲竭其鄙陋之意冀有以言之
卷二十二 第 20b 页 WYG1274-0532d.png
可观者以不重孤执事之托与吾克斋之意今其文成而
鄙陋不足观如此抵重自愧耳自有序记文字以来诸名
家之文为记学而作者唐人皆有愧词虽韩昌黎夫子庙
一篇亦为劣盖唐制立学不广不但诸家无名文而诸家
之文为学而作者亦少惟采庆历诏天下立学制始盛于
郡县而古文之兴亦自庆历以后故宋人之记学者其文
甚多然惟李旴江袁州欧阳六一吉州二记盛为一代所
传二文要为差疆人意在二公亦非其至者至曾南丰宜
卷二十二 第 21a 页 WYG1274-0533a.png
黄筠州二记王荆公虔州慈溪二记文词义理并胜当
为千古绝笔而王公视曾犹为差贬焉学问文章如宋
诸名公皆已原本六经轶绝两汉而记学之文其难为
工如此况鄙陋无能如不肖者而敢妄希有一言之可
观以副执事之请耶惟望改削使不甚纰缪然后入石
庶不辱盛举也碑成之日得拓数十本见寄尤所望也
   与纪山侍御乞集序书
窃谓文之在于世乃天地所具设民物所露呈而圣贤
卷二十二 第 21b 页 WYG1274-0533b.png
者独能观取而类撰之故虽圣贤不常出而此文未尝
泯绝以天地常存而人物生成于其间如一日故也不
然以某之愚何能有知而敢与此文于大晦几绝耶以
其不明之久弛坏殆尽而得与于此文者乃偶出于某
之至愚其名姓事行官位年辈不足以惊动人之耳目
信之者必不笃从之者必不众固知无所益于此文之
明且行也然所谓明且行者非人人皆信而从之之谓
有一二大贤者学通于今古之得失而其言足以定是
卷二十二 第 22a 页 WYG1274-0533c.png
非而曰是文也圣贤之文之遗也则可谓之明矣执事
之言足以定是非者也不肖愿乞一言序而存之以俟
同好者共论之非期不肖之文行也将有望于圣贤之
遗之传之有明也惟执事嘉惠之非不肖之幸也古之
序人之文者皆不必其既亡而其人之文之刻又不必
其人之尚在故不肖敢力辞执事付梓之举而僣妄而
为之序惟许其辞而副其所乞则予文之行自有同好
公论矣
卷二十二 第 22b 页 WYG1274-0533d.png
   与陈少岳
无所因缘而相知此特达之谊古人有之而非世俗所
宜有也公于鄙人一见而有辱交之意且其意已存于
未见之前神情契合有不在接遇谈说之顷者岂非无
因缘而相知者耶公才学德业擅名一时人方有望于
我而我无所资于人顾独惓惓于鄙人如此信古谊也
第愧顽拙谫陋行能学术无所比数有负特达之知耳
顷者谈及鄙文有欲见其所作而教之之盛心仆既无
卷二十二 第 23a 页 WYG1274-0534a.png
他长惟于兹事有少用力处方愿为公一出以求鉴正
而况其有意欲见之乎谨录数篇褫为二册盖家居之
作此亦十之六七矣倘蒙览观定其可否而特赐一言
之是非使知所向实大幸也仆于文字固有用力而文
字之外不为无所用其心者惟公观其所为言而又求
其所以为言者则仆之用心为不孤矣然非公亦孰能
观之瞻溯下风敬俟镌诲
   与沈古林
卷二十二 第 23b 页 WYG1274-0534b.png
顷见书院中所刻双江论学四劄切磋讲明吾道之幸
窃见劄中往反之意惟南野公之义为精而双江公所
驳反不足以易之者倘得二公之劄并观之因以究其
往反可否之详则于至当归一之义虽暗劣如不肖亦
或得以有省矣惜不及见也公以为何如舍弟辈还敬
领尊教仰知惓惓相诱之至续于叶生处收得见寄试
录叶生于后进中最为佻㒓既见公之后气质自觉有
变信乎人之不可不闻此学而贤愚大小皆必从此得
卷二十二 第 24a 页 WYG1274-0534c.png
益也王武阳在莆朱圌泉又继来漳州二君皆卓然有
见意究竟此学欲与同志之士共为之今武阳暂以试
事离莆而朱辄擢他官以去真可惜也今公且投此种
在闽中待后来有人相与灌壅耘锄则必有丰年矣使
吾闽有粒异日当思诞降嘉种有相之功也仆已是下
得荑稗种子虽逢农师亦徒觉费造化为之柰何来教
犹且退然自引以为勉我之地此意之厚真何可当龙
溪公会言似觉诱掖意向之词太多而直截指示处微
卷二十二 第 24b 页 WYG1274-0534d.png
欠岂接引之法当然耶然使学者人人得见熟读深味
自不为无益公嘉惠盛心亦可见于是矣宪节何日离
闽便中示及当图领教也
   与黄洛村
使至得领仁兄手教深慰怀仰且知官中有独贤之役
而仁兄之意不以为病仆于此窃窥学力所在夫获上
治民乃诚身之功是知唯诺进趋皆非鄙迹鞭挞追呼
不为俗事今之君子不知为学其于事使之际无非畔
卷二十二 第 25a 页 WYG1274-0535a.png
援歆羡之私就其最材且智者于上未尝不获于民亦
能有以治之而非诚身君子之上获下治矣由其不明
乎善也仁兄之学验于实际宜有以自乐仆亦能与知
其乐若乃当道倚托之重询谋之信与夫歌颂趋赴之
出于民者岂所以语仁兄之治获哉仆索居独学极知
寡陋常惧所得偏蔽不足以合乎大方偶因复教妄论
及此非以揄扬盛美实欲质其所见以求是正如其契
合与犹为乖谬均乞赐之一言使知可否则为益不少
卷二十二 第 25b 页 WYG1274-0535b.png
矣病中未能请正于问学杂诗十首录稿呈教此亦欲
知可否者也
   与傅锦泉
南宫奏名为天下第一吾党之喜可知也然不敢驰书
修贺问之仪已于家问中属吾弟道原为述此意不图
执事者不罪仆以自外而辱赐之书仰知执事所处之
雅矣书中词旨见待尤至鄙人何足以承之此诚执事
不得自诿虽海内一时魁宏杰出之才犹不敢越执事
卷二十二 第 26a 页 WYG1274-0535c.png
而当此也况以责之极疏至陋之鄙人乎皇恐不敢闻
命人之才力赋受各有所至不可疆致亦难以相易以
韩昌黎之好古而经训不敢赞啖陆辈之词史法不能
与刘知几之论虽晚作论语解及为顺宗实录实录非
工笔论语解不能行也有宋苏曾之贤而穷经订史亦
自为人二公不能兼也是则执事所论乃唐宋二三名
家所未能及仆又何足议于其间而猥以见待耶此仆
所以皇恐不敢闻也抑所谓忧勤惕厉使天理常存人
卷二十二 第 26b 页 WYG1274-0535d.png
心不死者仆亦窃有所闻焉而非如执事见命之谓也
未由奉质书不尽言
   与尤思所
伏审尊眷至任亦且多时琴瑟在御兰玉满前其乐可
知又望大椿于云山之外轻系遥思而家人能言其居
起之安志意之适亦足乐也即吾所以致思于父母嘉
育乎妻子者以尽心乎民则所以老一邑之高年而慈
其幼者只在心诚求之之间必不至于远而不中矣思
卷二十二 第 27a 页 WYG1274-0536a.png
所以为何如
 
 
 
 
 
 
 
卷二十二 第 27b 页 WYG1274-0536b.png
 
 
 
 
 
 
 
 遵岩集卷二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