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1235-035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逊志斋集卷十二    明 方孝孺 撰


 序
  周礼考次目录序
周室既衰圣人之经皆见弃于诸侯而周礼独为诸侯
之所恶故周礼未历秦火而先亡吏将舞法而为奸必
藏其法俾民不得见使家有其法而人通其意吏安得
而舞之周之制度详矣严上下之分谨朝聘之礼而定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1235-0355b.png
其诛赏教民以道使民以义恤邻而尊上此尤战国诸
侯之所深恶而不忍闻者也故去其籍为尤甚今之所
传者盖出于诸侯毁黜之馀而成于汉儒之所补非周
之全书也是以略于大而详于细烦碎不急之职多而
经世淑民之政少周公之意不若是疏也其章明切要
者以不合于诸侯见削而不关政治之得失者仅之获
存然亦纷乱失序错杂而不可省书之周官言六卿之
职美矣冢宰者治之所从出也宗伯典礼司马主兵司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1235-0356a.png
寇掌禁司空掌土皆听于冢宰者也冢宰治之本天下
之大政宜见于冢宰今周礼列于冢宰之下者预政之
臣不过数人而六十属皆庖厨之贱事攻医制服之浅
技夫王之膳服固冢宰之所宜知然以是实冢宰之职
则陋且亵矣此必非周公之意司徒以五典施教其为
事至重不宜复预他事也而自乡师以下近于教者止
十二属其馀皆春秋二官之事而冬官为最多盖定其
序者不知地官在乎主教而以土官之事属之土地冬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1235-0356b.png
官职也何与乎教教之大法及冢宰之大政皆已亡矣
其不亡者间见于他官司马司寇纂入者甚众惟宗伯
稍存多为他官所掠而礼之系乎邦国者亦亡其亡者
皆诸侯之所恶而去者也而其失序者汉儒之谬也余
喜读周礼忧周公之心不明于后世以书周公之言为
准考六卿之属更次之自宗伯归于冢宰者五自司马
归者三自司寇归者二合宫正以下为五曰宫正归以
司徒之舍曰膳夫曰医师曰内宰曰司农曰典妇功曰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1235-0356c.png
内司服附于冢宰之左重变古也司徒去其非教事者
八十存者四以司马之诸子训方氏匡人掸人司寇之
掌交归焉宗伯自司徒归者十自司马归者十有九自
司寇归者十有二司马之存者三十有一司寇之存者
二十有三而以司徒之司暴司稽司救调人归焉于是
取土地之事财赋之则在司徒者五十有五在司马者
八在司寇者十有三为司空土地不可无治之之道也
故有载师闾师县师均人治民无法不可以治地也故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1235-0356d.png
有遂人遂师遂大夫县正鄙师酂长里宰邻长旅师稍
人委人土均树艺地之所宜先也故有草人焉有稻人
焉有司稼焉地图方志王者所宜知也故有土训诵训
山林川泽地之宝也故有泽虞有川衡金玉锡石角羽
荼炭染草葛蜃山泽之所产也故各有主之者以致其
用苑囿场圃鸟兽草木所萃也故有迹人囿人场人榖
粟土地所入守之宜有制也故有廪人仓人民者土地
之本不可无恤也故有遗人以振其凶荒财用者生于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1235-0357a.png
地而取之有节故市有司廛有人肆有长贾有师泉有
府质人胥师司门司关职方土方怀方合方形方山师
川师原师所以辩土地而致珍异也故自司马而归焉
达道路除不蠲有野庐氏蜡氏掌害稼者有雍氏掌水
禁有萍氏除毒虫猛鸟兽蠹物蛙黾有冥氏庶氏穴氏
翨氏硩簇氏剪氏赤叐氏蝈氏壶涿氏庭氏攻禾杀草
有柞氏薙氏亦皆司空之事也故自司寇归焉六卿之
属由是复其始其不能皆六十者亡者众也而亦不必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1235-0357b.png
以六十为率也卿之所掌有小大其事有烦简奚必皆
止于六十乎谓六十者汉儒之言也非周公制也周公
之典孔子尝学焉今之存者此书尔学者宜尽心而不
敢忽安可疑其有未至乎然余非疑周公之经也求周
公之意而不得故辩其失以求合于周公之意而后已
也夫苟能合周公之意则余何敢避乱经之名而不为

  武王戒书序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1235-0357c.png
武王戒书见于大戴礼太公金匮阴谋者凡三十三章
古文阙有间矣学者考信惟在乎六经然虞夏商周之
遗事善言出乎六经之外而可信不诬者多矣汤之盘
铭不载于商书而曾子称之与经并传为训万世政典
不列于百篇文目而言为人所传诵遂为夏书之首六
经虽不可附益然先生之微言弘训安可偏废哉予悲
乎是书者太公受之古先圣王而传之武王武王铭于
用器以戒其身且及其子孙其言之善者与诗书要义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1235-0357d.png
何以异焉学者以非经而外之非惑夫因为注释其意
以示来者盖圣人之言譬之方书而天下之学道者皆
被疾之人也有志于养生虽单方曲伎出闾巷之所传
或足以延年苟为无志虽授以龙宫之秘藏亦多死于
国医之手然则书岂有工拙哉顾用之何如耳世不善
用则六经千载为空言传得其人得此书而用之亦可
以保身治国矣
  篆书考正辩伪序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1235-0358a.png
由古以之今存乎势援今以反古存乎人天下之势舍
厚而趋薄舍谨而为慢舍难成而为易习如水之下流
滔滔汨汨不至于极不止非有笃志卓识者不能知其
不善而亟反之幸有一人知其不善矣自非达而在乎
位亦不能夺举世之所嗜而挽之复乎古是以二帝三
王之礼乐政教遗文旧俗历数千年以至于今时易世
迁几至于不可复者岂无豪杰之士生乎其间而欲正
之哉独智不足以启群惑言之者一而诽笑之者千万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1235-0358b.png
虽欲回流俗之势而不能也六书于民用最切而其变
为最甚自篆而为分𨽻自分𨽻而为行草日趋简易轻
涉流荡而无法使古人复生而视今之字必将骇眩而
惊叹而人顾鲜有以知其非者间有好古之士知之而
力不足以制已然之势不过著之于书以发其所得自
汉许叔重说文以来著书之存于世者虽有精粗详略
之殊而其用志深远终非流俗所及然世之知而好之
者已难乎其人好而能通其意考其得失补其未备而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1235-0358c.png
羽翼之者宜乎其尤难也宁海方塘先生王君仲方自
少笃志古学至老不倦尝病俗字之乱真害正本诸古
以正末流之失作文字考正辩伪之书以示学者其言
皆有徵据不为臆说使人人因其言而求许氏说文以
探古人制作之初意引天下以复乎古宁有禦之者乎
虽然文字之学盖学者之一事耳天下所以治乱存亡
者不专在是也井牧变而民无定志比闾族党变而乡
无善俗蒐狩狝苗之法变而国费于养兵读律饮射之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1235-0358d.png
法变而官疲于听讼其大者如封建学校其小者如名
物衣冠其异于篆之行草者曾几何哉予尝妄欲为一
书以正讹解惑而未之遂先生之父秘书公以博学多
识为元闻人其所受而知者盖非特字学而已苟有大
于此者论次成书以补六经之遗缺洗百世之陋习岂
非学者之所望乎予庶几预闻之
  基命录序
智力或可以取天下而不足以守天下法术或可以縻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1235-0359a.png
当世而不足以传无穷有以取之而不知守成之具虑
止乎旦夕而不为久远之图为己则难以言智为民则
难以言仁夫岂善为天下计者哉商周圣王舍智力而
不用而必本乎仁义舍法术而不恃而必养民以道德
积之以奕世之勋劳藉之以数百年之忠厚圣人之才
为亿兆所戴其心犹凛然若不能当天之心行民之所
愿除民之所恶惟恐有所弗及既受命于天矣而所以
保其命者益谨而弗懈其传序之远也岂不宜哉后之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1235-0359b.png
人主祖宗积累之素既不若古之人取之以侥倖而欲
守之以智力縻之以权诈而欲传之以法术此秦隋以
来之君所以陨性偾国者相属也数千年间庶几知商
周圣王之用心者惟汉高文二帝唐神尧文皇宋之太
祖太宗为然此三代之君或奋起陇亩或阶一官而得
天位其初积累之旧未能过于秦隋也特以知守成之
难不敢用其智力而参以仁义知传世之不易不敢恃
法术以为治而放于道德所以培植邦本而维持国势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1235-0359c.png
者有其具故民心归之而天命集焉迹其所为虽未及
三代之懿然宽大岂弟之政行而苛刻惨薄之风息皆
能变愁苦为欢欣易凋耗为富庶子孙黎民受其利者
数百年夫岂偶然也哉盖先祖有以启之于前创业之
主又能承之以德而为天所眷者商周是也上世无可
凭之泽而创业之主能事天养民以永国家之命者汉
唐宋是也俱无焉者秦隋以降享祚不长者皆是也夫
处乎百代之下而必欲比迹商周之盛弗可致矣然则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1235-0359d.png
汉唐宋得民永命之由庸非后王之所当考法者乎予
是以掇其大要论著其事为帝王基命录非曰可以究
天人相与之原然愿国家之长治以利生民于无穷固
亦仁人志士之所取也夫
  蜀鉴序
宋端平中昭武李文子尝仕于蜀蒐择史传自秦取南
郑至宋平孟昶上下千二百年事之系乎蜀者为书十
卷凡国统之离合地势之险易贤才之盛衰攻守之得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1235-0360a.png
失与夫忠顺致福之效逆乱取祸之原莫不毕举而详
之名曰蜀鉴殿下受封兹土既笃志二帝三王之典以
明道立德复纵观史策考论臧否以为劝戒暇日览是
书而有取焉俾臣序之将重锓而传于世臣惟流峙不
易者山川之形也变迁靡常者古今之事也形势得之
而后固事变得之而后安君不得之则无以守其国臣
不得之则无以守其身者万世当行之道也蜀之形势
天下之险莫先焉然惟有道者处之行仁义之政尽忠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1235-0360b.png
顺之礼维持人心之具胶结而不可解防范外患之方
巩固而不可陵则山若为之益高江若为之弥深关门
不加讥呵而众庶乐业福祥自至苟不循道上无以得
乎君下无以宜乎民而欲恃江山以为守其果足恃乎
是非成败之已然者槩可见于此书矣恭惟殿下之国
甫五载宽大仁厚之政洽乎夷蛮忠孝慎恭之德闻于
四方不怒而群臣知耻不杀而万民畏威固已超乎千
载之表尚何俟此书以为鉴抑书之意亦何俟臣之言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1235-0360c.png
而后明哉然圣智之虑不止于善一身安一时而必欲
垂法子孙黎民以传示后世夫后世至远也子孙黎
至众也欲至远与至众者皆若殿下之心以保邦家于
无穷则示之以往古之鉴非过也而臣承命而有言焉
虽自知其过而亦不敢辞也
  蜀汉本末序
事固有晦塞于一时而较著于后世者时之人以为贵
后之论者或贱之私媢者之所毁大贤君子或尊之盖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1235-0360d.png
爱恶取舍出乎恒情者或汨于流俗之见或眩于强弱
之势或以事功成败为贤否是以往往不能合乎大公
及夫时世远而爱恶销大贤君子作而正论起鄙夫憸
人卑陋嵬琐之说譬如白日出而魑魅亡严霜降而虫
虺蛰自无所容于天地之间而是非正伪粲然昭布于
万世是岂人为也哉斯理之在人心穷宇宙而不可磨
灭者天之道也天道必久而后定固有必然者矣当东
汉之季曹操以螟蟊之智阴贼国命而窃其权默授其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1235-0361a.png
子俾行僣夺其为事至秽其为迹至暴当是之时昭烈
孔明以雄才大义引既绝之绪而续之有汛扫海宇攘
除奸凶之心使汉祚未讫昭烈优于光武而孔明之英
杰岂止致主于二汉之隆而已哉固将绍三代遗统巍
乎轶出百王之表而未知所止也彼陈寿不足以识之
顾扶彼而抑此义夫志士为之愤郁者数百岁及子朱
子出而笔削纲目之书然后有以合乎天道而当乎人
心正统尊而僣乱诎有功于人极甚大近世信都赵氏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1235-0361b.png
复因之而取自昭烈之生至于帝禅之亡若千年之事
广其未备之文参其至当之论别为一书曰蜀汉本末
贤君良辅之谋谟忠臣孝子之气节断断乎其可徵而
朱子纲目之旨至是愈白于后世蜀王殿下抚国之暇
览而悦之命重刻之以示学者而俾臣序其意夫昭烈
之仁厚孔明之忠顺固可以为君臣师表而蒋琬费祎
董允之治国关张赵云之用兵与夫诸葛氏之有瞻尚
关氏之有彝张氏赵氏之有遵暨广推其所由来昭烈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1235-0361c.png
孔明之事盖有出乎区区功业之外成败之表者非王
之信古知道乐善不倦其孰能知之深而爱之笃也哉
然则是书之刻王非为一国计也其为天下计也夫非
为一时计也其为万世计也夫
  自警编序
德苟可以为法不必出乎古也言苟不违乎道不必见
于经也孔子于近世亟称左丘明而举周任南人之言
以示学者是曷尝见诸经而援于古哉时之相去也不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1235-0361d.png
远则慕之者切从之也必易教莫善于是也三代以下
风俗美而贤才多莫东汉与宋若而言行之懿庶几乎
古者惟宋则然而汉不及焉宋季之士尝辑为自警编
贤王治蜀于经艺之馀览而甚嘉之蕴焉为宽仁之德
施焉为清净之政充之为精博之学发之为雄厚之文
既已无愧于宋之大儒矣而心犹欿然若有慕焉而尚
以未能化今之士皆若宋之君子为憾于是遍布是书
于天下将与人人共之夫王岂不欲以古圣人之经为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1235-0362a.png
教哉而先之以近世之言行者盖亦孔子之意也呜呼
观万物而知造化之神观贤才而知国家之政考乎言
行而俗之美恶人之贤否可得而见矣圣天子方隆三
代之治欲复三代必于宋乎始然则是书之传于圣化
将有助焉岂特多士之幸也哉
  仕学规范序
所贵乎盛隆之世者非特以土宇之广也非特以武备
之强货财之富也风俗淳美而贤士众多礼义修明而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1235-0362b.png
纲常昭布上而朝廷下而闾巷公卿大夫之政事谋猷
韦布之士之论议著述蔼然一出于正其推行于当时
者既足以导善遏邪而遗言绪论之传使数百年之后
闻者为之感慕太息而不能已若诗之大小雅周召二
南作者非一人言者非一事而其根据义理忠厚光大
垂之万世而无弊是奚为而致此哉道德成于上教化
行于下渐渍薰蒸而咸有自得之妙是以若斯之盛也
继周而治者惟汉唐暨宋而国之广大富强皆不及焉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1235-0362c.png
然求其可以配周而无愧者则不在乎彼而在乎此也
宋自太祖立国育才善俗之意固已美矣后嗣相承以
礼义遇下以宽大养民诚心恻怛上通于天天锡佑之
俊哲辈出三百年间道术大章于天下虽周之隆莫得
而尚焉其时大小之臣材技或有不足而忠厚常有馀
事功或有不举而论议不少贬著书立言以羽翼圣人
之经者既皆名世而可传而编辑会稡众人之说以成
书者亦非汉唐所能及其最有益于世者若小学书近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1235-0362d.png
思辩志二录已大行于时其次若自警编仕学规范之
类亦班班为人所称诵贤王殿下治蜀盛德奥学追踪
千古嘉言善政尚友百王深有慕于宋之贤者以为皇
明创业超越汉唐之上复法宋以为治则成周不难侔
矣既重刻自警编以训国人复取仕学规范将刻以传
示好学者有教命臣为序昔汉河间王修学好古从民
得善书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立毛氏诗左氏
春秋博士则表章古书以辅助朝廷之教化固王者事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1235-0363a.png
也欤为治之道禁之以法不若谕之以言谕以善言不
若以前人之言化之为易入也由宋迨今百馀载之近
今之天下犹宋之天下今之人亦宋之人也以宋人之
言而化今之人乌有不从者哉使仕与学者于此书之
旨有得焉变浇为淳改薄为厚以诚意正心为学以忠
厚敦笃为行以敬恭事君以平恕临民则宋之旧俗可
复而俊哲之出当与宋同其盛矣贤王之所望于天下
者宁不在兹乎臣不敏敢以是为多士告书凡若干卷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1235-0363b.png
奉川张镃时可编次其详本序已备故弗著特推论其
世云
  宗忠简公奏疏序
国之废兴存亡盖天也而有人事焉由其已然之迹而
观之人谋之从违事变之得失皆如预定而不可易者
人力若奚所用自其未成之始而论之成败祸福之机
待人而发岂皆出于天命哉故善为天下者尽人事以
回天道不善者委天命以怠人事田单齐之壮士用一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1235-0363c.png
邑疮残之民复七十馀城不数月之间诸葛孔明以王
者之佐驱全蜀之众欲取中原之尺寸终其身而不能
遂非特天命也人事之难易固不同也率赤子以救父
兄疾呼而可集说途之人使拯其邻于难虽善其辞令
有所不从贤者能勉人以其所乐为不能强人以所难
勉单之用齐人人皆有亡国丧家之愤而自为战故其
成功也易孔明之时人知有曹氏不知汉德久矣孔明
徒欲以忠义激之安能必其从已乎宋败于金而不复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1235-0363d.png
中兴人以为天命而不知人事失其机故也张浚赵鼎
可谓天下之贤相而韩世忠岳飞刘锜之徒亦一时之
将材高宗虽庸懦岂遽出法章下哉然而沮挠而不足
成事者以其初不用宗忠简公之言耳徽钦之亡在乎
兵不足战而忠简公既入都城百万之兵立具争欲为
之致死忠简之贤固足以得众而斯民戴宋之心亦安
可诬哉当是时也正田单复齐之机而忠简公孔明之
流亚也使高宗能用其策公少延数岁未死则覆没之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1235-0364a.png
地可汛扫而平中原群盗可縳而献诸太庙岂有蹙国
事雠之辱哉失此不听至于窜伏东南而欲图之则民
心之亡宋亦已远矣是以终不能有所成非特秦桧汤
思退之罪也人无勇怯惟其所用乘其方锐而用之中
人皆可为壮夫及其气衰志慑虽乌获亦投剑而却顾
公之拳拳欲高宗都汴者欲用天下之锐气以复雠雪
耻而高宗信小人畏避之谋弃不复听而公亦死矣斯
岂天命使然耶实人为之不尽也公没今三百馀年而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1235-0364b.png
请高宗还汴之疏二十有四不尽载于史氏其九世诸
孙浚录藏于家而属予序之公忠义著于后世不待疏
而后见疏之所著不待言而后明然世皆知宋之不复
振由于秦桧之相而不知始于不用公之言余是以具
论之使知疏之不从实宋室之所由分也
  寿亲养老新书序贤王治蜀德政既修国内乂安群臣有奉寿亲养老新
书以进者览之终卷叹曰予以君亲之恩居万民之上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1235-0364c.png
思有以佐吾民养其亲而未能是书也庶几可以佐吾
民乎乃命工刻之而摹本以传且教命臣序其首臣拜
手言曰化民厚俗之事非一端其要道惟在乎孝而已
以孝教民者岂能家喻而户说哉其要道在乎率之以
躬训之以书而已若西伯之事王季所谓率之也若有
虞之敷五教所谓训之也率之有未至则训之有所不
行训之有未详则虽率之而民不知所从惟王纯孝至
性本乎天锡临国以来心慕阙庭祗慎爱敬动必由礼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1235-0364d.png
问安之使踵相接以孝率民可谓至矣复虑未有以扩
民之衷也既摹印孝经颁于境内兹复继以此书扶衰
防患之具道志怡神之说咸备载而无遗其于训民又
何其盛哉将见数千里之内无冻馁之老而人人无夭
折之患矣且臣闻之上古之世阴阳太和风雨时若疵
疠不作疾疫不兴人民皆登乎上寿此盖有以致之而
非特方术之效也王浚明圣学德纯化孚骎骎乎可与
古哲王比烈矣陶含生之类于仁寿之域而九畴以叙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1235-0365a.png
其亦有出于此书之表者乎臣尚将与斯民同乐之书
四卷元邹铉所编次皆因之而无增益取诸人以为
善之意于此可见
  蒲鞭诗序
天道之灾祥不可预推也观于日月星辰之行则可定
焉国祚之舒促不可预稽也观于处尊位者之德则可
徵焉人君者下民之天也胄胤之贵天之日星也光耀
不失其常行度不愆其序天之化工宁有不成者乎传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1235-0365b.png
称成周卜世之符尝疑其说类乎巫史及观诗至麟趾
然后知其永命之由在是也夫以子姓宗族之众仁厚
之德皆若麟然至和之所薰蒸大顺之所沾洽所以导
迎天命于冥冥之中而固国家之基祚者可谓盛矣其
享年之永不亦宜乎国朝有天下大建亲藩布列海内
仁厚如周之公子者盖不乏人臣以所见言之若蜀王
殿下之德诚旷千载而独立配圣哲而无愧者也殿下
慈恕宽和出于天性体道稽古日新于学群臣有过未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1235-0365c.png
尝有忿疾之容有所不及专为掩覆耻形于言叱咤不
施鞭朴不加而政修事举仁闻震于遐外每论古人之
政遇以苛察强断为能者深以为非而于宽大笃厚之
化欣然有契于衷尝取汉刘文饶事制蒲为鞭以喻意
然亦未尝用也呜呼其可谓盛德也已矣会臣承召来
朝特以颁示缙绅聚观欣喜叹嗟咸为歌诗以颂之盖
刑罚之用贵乎当不贵乎重德盛而善用法者鞭朴之
威过于鈇钺不善用之虽伤饥肉溃肢体而民无所惩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1235-0365d.png
文饶始为郡守能以德为政用薄罚以示辱犹为福禄
所绥史策所嘉况势位之尊道德之懿过文饶万万设
示辱之具而不用者乎将见一国传之天下效之百世
师之廉耻之俗兴礼义之化流天人之心悦而子孙黎
民受其赐于无穷矣然则是诗之作其亦周南麟趾之
类也夫其亦可为皇明比隆成周之徵也夫
  宋学士续文粹序
可名之功众人知之难名之功君子知之至于不见其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1235-0366a.png
功而天下阴受其利者此非圣贤之徒不能知也周之
积累旧矣由太王传数世以及于武王用八百诸侯之
助而始克商夫岂一人之德一日之功也哉而孟子归
诸太公伯夷二老以为二老者天下之父也天下之父
既归之其子安往信是言也则武王之武可不用而周
徒以致人望而王孟子之言不几于过乎然事固有立
乎此而应乎彼者山岳出云而霖雨被四海人以为霖
雨之泽也而不知本于山岳之助贤人钜儒之于国家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1235-0366b.png
不必有赫然之功而其及物常在乎事为之外谓天下
果兴于斯人众人未必知而信之然欲天下之安定非
斯人亦莫之能也高祖之于子房世祖之于卓茂搴旗
斩将不与焉而尊礼在群臣之上盖其道德可以训暴
革奸智谋可以开惑定事言论风采信于人而传于世
也久矣吾从而尊礼之则其所化服岂特事功之浅乎
当元之衰国朝之始兴也地大兵强据名号以雄视中
国者十馀人皆莫能得士太祖高皇帝定都金陵独能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1235-0366c.png
聘致太史金华公而宾礼之公始见上上问以取天下
大计公以不杀对上甚喜俾授太子经每询以治道公
未尝不以仁义为言是时群雄多嗜杀好货独上御军
有法命将征讨戒以勿杀所至民欢乐之识者已谓天
下不足平及海内平定上方稽古以新一代之耳目正
彝伦复衣冠制礼乐立学校凡先王之典多讲行之而
太史公实与其事在翰林为学士中尝为国子司业晚
为承旨先后二十年以道德辅导皇太子圣德宽大仁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1235-0366d.png
明而天下归心爱戴称颂洋洋者公之功居多海外殊
绝罕至之国朝贡之使接于国门至必问公起居安否
购公文集以归日本至摹刻传诵于其境内而近则朝
廷远则穷山陋邑妇人稚子皆知公为盛德君子闻其
名见其文未有不咨嗟敬爱者公修身于户庭之间而
姓字播于千万里之外蛮夷异类皆知尊慕之使中国
之美传于无极其功盖大矣而当时之人未必能名其
为功此公所以为盛与公之学博而知要其德粹然与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1235-0367a.png
世无竞而端介之气充养有道不为利害所移盖仁人
长者之风不见于世久矣乃于公而见之天之遗斯世
不亦厚乎惜夫世未获尽被公之泽而公遽以疾终窃
尝叹天下知爱公文而不能尽得其意且不能尽观也
以为公昔无恙时尝择旧文为文粹以传矣因复与同
门友浦阳郑楷叔度等取自仕国朝以来所作复选录
为十卷名曰续文粹以传于学者呜呼斯文也公之所
为虽可以传世而不足以尽公之为人也后有贤者考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1235-0367b.png
论国朝之所由兴而追惟德业之盛以歌咏太平之治
于无穷太史公之功庶几可白于后世乎公讳濂字景
濂金华人
  刘樗园先生文集序
学术视教化为盛衰文章与学术相表里豪杰之士
不待教化而后知也然先生所以孜孜焉先之而不敢
忽者以为天下之人不能皆生而有闻明吾教于天下
使过者抑而就中不及者企而求至道德既一则万事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1235-0367c.png
毕治矣当周盛时微而闾巷之人远而产乎遐方绝域
肆口所成皆合乎仁义之旨及其已久而衰著书之士
以千百计虽不能皆槩乎道而宏博深玄咸有所自得
辟诸黍稷稻粱虽为味不同而皆可以醉饱未尝假窃
剽袭浮谈虚言如后世文士之为也自周以来教化详
明得先王之意者莫如宋故宋之学术最为近古大儒
硕生既皆深明乎道德性命之理远追孔孟之迹而与
之为徒其他以文辞驰于时者亦皆根据六艺理精而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1235-0367d.png
旨远气盛而说详各有所承传而不肯妄相沿踵盖教
化使然也有元百年之间宋之遗政销灭殆尽士之能
言者不为不多辞采音节不为不工及观其所至不过
攘取旧说以为言求其学术之所自得岂惟不及宋之
名世者哉凡生于其时及见宋之遗风者自以为不可
及也宁海在宋特为诗书文物之邑去南渡国都为近
故士之显闻于世者甚众未之衰也兵刑不振而教化
犹存取士之法稍弊而风俗不坏故其文章虽不能不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1235-0368a.png
降于盛时而学术之醇终不能甚愧于古樗园刘先生
少游钱塘学于宋太学与名士大夫交斯时违乾道淳
熙诸大儒犹未远文献之传盛有可徵是以先生之学
渊博崇高得圣贤之大要其为文章朴茂质实不为异
常绝俗之谈而纡馀衍肆必达其意而后止索之而愈
深味之而愈长其视葩藻无实可喜之辞夐乎其不侔
也先生所尊善者惟同邑阆风舒公景薛南山陈先生
寿所友而敬者则剡源戴公帅初鄞袁公伯长袁公后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1235-0368b.png
仕元为显官名称海内戴公文亦传于时阆风南山与
先生皆自谓宋遗人不屑仕故文行虽高而不大彰著
于世传而知之者惟邑人而已今相去五六十年故老
沦丧知先生之名者日已寡矣使又历数世岂复有知
斯文之可贵者乎夫学术如先生而不传后死者之责
也故择其尤善者次为若干卷且推其所自而备著之
使知先生自得之深非近代能言者所及也先生讳庄
孙字正仲樗园其号所著有周礼辑传易说今不传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1235-0368c.png
  先太守文集后序
愚庵先生既卒其孤某摭其遗文为二十卷将论序之
以传于世辞不胜夫哀未能也越三年可以有言矣恐
世之人以为私乎亲又不果为后二年执书而泣曰呜
呼先人有道而不能述使大章明于世小子之罪也其
何敢让焉君子之言惟其公而已言而公虽子述父事
不为过言而不当由千载之后论千载之上人犹且非
之何私之足避乎周人称其父如日月之炤临子思称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1235-0368d.png
孔子如天地四时其言可谓夸矣然而天下信之后世
莫敢非之者何耶以其公也不然荀淑以黄宪比颜子
王安石以扬雄为圣贤而比之而人终不信者以其出
于私见也小子亦公而已矣何敢欺先人以欺后世哉
先生之志其大者欲润泽天下其小者亦将使道术明
乎书风俗成乎身立经世淑民之法以幸无穷皆未之
遂也遽弃斯世而弗居呜呼岂先生之不幸与抑斯人
之不幸也先生初守济宁千里之内士与民相庆先生
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1235-0369a.png
不色喜既五年罢去庆者咸泣先生如平时大故垂及
犹忻忻不少变先生视生死贵贱无毫发入于心岂以
志之得失为幸不幸哉天未欲俾斯民安其生而复其
性夺先生之年不使救斯民斯民果不幸也于先生乎
何与先生之言其忧时闵民之意犹慈母之于子无或
忘之自为学至于仕自冠至于服官政不斯须变也
呼此岂可以勉强能哉盖先生之道有伊尹之任诸葛
亮之平范希文之惠故其言若是之盛也而先生之道
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1235-0369b.png
不在乎言也后有诵先生之言考三君子之德而求先
生则庶乎知言矣苟以小子为私其亲不仁者也谓先
生不足儗三君子不明者也非小子所望乎后世也
  华川集后序
华川先生出使南夷之九年其子绶绅将传其文于世
天台方孝孺为择精醇尤可传者若干首定为若干卷
序之曰天下之物天皆易与人也惟斯文不易以与人
幸而与之必困辱其身心郁抑其神志使之垂死而仅
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1235-0369c.png
生悔悟咎愧不敢与造化者争强然后置之而不顾盖
富贵禄爵出于人身尊位崇虽有人刑而时有免脱者
斯文之柄出于天而人莫能与之较故天深忌之大得
者受祸多小得者遇祸少求其终身逸乐荣盛而无虞
者至鲜也岂非以挟富贵立威之惠近用斯文以荣辱
天下其所及为尤远耶不然得所欲以誇世者盈海内
何先生独不遇耶先生在元之季世尝持所为入燕都
奇其才者比肩立皆莫之荐困悴而归今上有天下先
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1235-0369d.png
生尝用矣既而出佐远郡召入修元史为翰林待制且
将用之复出使西陲始还又奉诏之南夷竟留未还国
家遐蒐远揽于士无所不用用之无不尽其才位过其
望事浮于器者亦众矣必不为先生独惜也非天谁能
使然哉然天之于人丰于今者未必不啬于后厄于一
时者未必不光耀于无穷汉数百年间王侯将相多矣
司马迁班固刑馀卑贱之人当世之所戏慢而侮讪者
今彼之尊荣盛大咸不能自存而迁固之言与经训并
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1235-0370a.png
传岂以其遇乎况夫圣人之道非迁固所至者其自视
宜何如也而先生何恨哉先生之文始学于江夏黄文
献公晚自肆为一家言观其平生其得于天者可知矣
余故不论惟推其意且论之使人知先生非果不遇也
先生名袆字子充金华之义乌人华川者义乌别名云
  苏太史文集序
天下之事出于智巧之所及者皆其浅者也寂然无为
沛然无穷发于智之所不及知成于巧之所不能为非
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1235-0370b.png
几乎神者其孰能与于斯乎故工可学而致也神非学
所能致也惟心通乎神者能之神诚会于心犹龙之于
雨所取者涓滴之微而可以被八荒泽万物无所得者
辟之抱瓮而灌机械而注为之不胜其劳而所及仅至
乎寻丈之间庄周之著书李白之歌诗放荡纵恣惟其
所欲而无不如意彼岂学而为之哉其心默会乎神故
无所用其智巧而举天下之智巧莫能加焉使二子者
有意而为之则不能皆如其意而于智巧也狭矣庄周
卷十二 第 31a 页 WYG1235-0370c.png
李白神于文者也非工于文者所及也文非至工则不
可以为神然神非工之所至也当二子之为文也不自
知其出于心而应于手况自知其神乎二子且不自知
况可得而效之乎效古人之文者非能文者也惟心会
于神者能之然亦难矣庄周殁殆二千年得其意以为
文者宋之苏子而已苏子之于文犹李白之于诗也皆
至于神者也某少好苏子之文而恨不得其意以为苟
得其意则文可勉而学年二十馀游金华见太史苏公
卷十二 第 31b 页 WYG1235-0370d.png
之文知公为苏子诸孙叹曰得苏子之意者其在是矣
后三年公尽以其文见示益叹以惊然后知公果得苏
子之意也顿挫阖辟而不至于肆驰骤反复而不至于
繁崇之于天深之于渊无不探也奥之于道德著之于
政教无不究也而未尝用其智巧以为之也智巧之于
文不能无也而不可用也虽未尝用也而亦未尝无也
斯其为神乎今之为文者竭智巧以学之而不得其意
故其文非拘则腐非诞则野非有馀则不足求其工且
卷十二 第 32a 页 WYG1235-0371a.png
不可致况于神乎公之文非今之文也得苏子之意者
也李白之诗庄周之书皆是理也而不可以言传也孔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也知神之所为则
道自我出矣文奚可胜用耶
  观乐生诗集序
无穷者天下之理也不易者造化之运也乘乎运备乎
理不以古今而殊者人之才也千载之上有异才焉出
乎其间所得之理与今同也所乘之运与今同也其言
卷十二 第 32b 页 WYG1235-0371b.png
安得不与今同乎千载之下有异才焉同是理也同是
运也其言安得异于古乎古与今云者人之所云也非
天之所设也䆳古之初羲黄之世人以为古也焉知天
不以为非古乎并肩而居接膝而谈人以为今之人也
焉知天不以为非今乎故由后以视先则后者为今矣
由未至而视已往则今有非今者存而奚古与今之足
间哉以一日为久则百年之为久可知也以百年为远
则千载之为甚远又可知也苟以天地之始终为旦莫
卷十二 第 33a 页 WYG1235-0371c.png
齐古今而洞视之则千载百年也均之为瞬息之顷也
人顾妄相诋赞于其间以古为高以今为卑随人为轻
重徇时为毁誉不亦大惑矣乎是皆未涉乎道之流未
造乎术之垣私意之变眩其中而不自知为惑也君子
之取善则异乎此善诚足称矣忘今之为非古诚未足
取也忘古之为非今其忘之也并其时与世而尽忘之
而况较其身之贵贱显约乎以贵贱显约视人之言者
不知言者也以前后古今观人之才者不知人者也吾
卷十二 第 33b 页 WYG1235-0371d.png
友许君士修生乎今之世而心存乎千古无一廛之华
一命之势而其志在乎生民其所得之深醇虚明同乎
前而合乎后者众人知尊之而不能识之予虽识其所
存而未足究其所穷也间尝因其诗而求其所自致温
厚和平归乎至理而清雅俊洁出乎天趣词修而不浮
意凝而不窒程邵之所存陶谢之所达沛乎其两得之
于是乎忘其为吾友不知其处乎今之世而君亦忘予
非其偶也相洽以心相启以言驩然有足乐者嗟乎君
卷十二 第 34a 页 WYG1235-0372a.png
之乐余知之前乎千古后乎万世同得是理者知之而
众人固莫之知也不蕲乎众人之知此君之所以合乎
古人者耶因君之诗而知君之道则吾亦安知其非古
人之徒耶
  张彦辉文集序昔称文章与政相通举其槩而言耳要而求之实与其
人类战国以下自其著者言之庄周为人有壶视天地
囊括万物之态故其文宏博而放肆飘飘然若云游龙
卷十二 第 34b 页 WYG1235-0372b.png
鶱不可守荀卿恭敬好礼故其文敦厚而严正如大儒
老师衣冠伟然揖让进退具有法度韩非李斯峭刻酷
虐故其文缴绕深切排搏紏缠比辞联类如法吏议狱
务尽其意使人无所措手司马迁豪迈不羁宽大易直
故其文崒乎如恒华浩乎如江河曲尽周密如家人父
子语不尚藻饰而终不可学司马相如有侠客美丈夫
之容故其文绮曼姱都如清歌绕梁中节可听贾谊少
年意气慷慨思建事功而不得遂故其文深笃有谋悲
卷十二 第 35a 页 WYG1235-0372c.png
壮矫讦扬雄龊龊自信木讷少风节故其文拘束悫愿
摸拟窥窃蹇涩不畅用心虽劳而去道实远下此魏晋
至隋流丽淫靡浮急促数殆欲无文惟陶元亮以冲旷
天然之质发自肺腑不为雕刻其道意也达其状物也
覈稍为近古韩退之起中唐始大振之退之俊杰善辨
说故其文开阳阖阴奇绝变化震动如雷霆淡泊如韶
濩卓矣为一家言其同时则有柳子厚李元宾李习之
之流子厚为人精致警敏习之志大识远元宾激烈善
卷十二 第 35b 页 WYG1235-0372d.png
论故其文皆类之五代之弊甚于魏隋之间宋兴至
欧阳永叔苏子瞻王介甫曾子固而文始备永叔厚重
渊洁故其文委曲平和不为斩绝诡怪之状而穆穆有
馀韵子瞻魁梧宏博气高力雄故其文常惊绝一世不
为婉昵细语介甫狭中少容简默有裁制故其文能以
约胜子固俨尔儒者故其文粹白纯正出入礼乐法度
中南渡以后真希元魏华甫以典章文物为文陈仝甫
以纵横之学为文其他各以其文显者甚众至于末流
卷十二 第 36a 页 WYG1235-0373a.png
而文又弊矣元兴以文自名者相望于百年之间为世
所称者曰姚宽甫虞伯生黄晋卿欧阳原功宽甫敦庞
有威仪左右佩玉故其文沉郁而隆厚伯生颀嶷钜人
谈故事遗法竟日不竭故其文敷赡无涯不可准则晋
卿谨慎有礼故其文守局遵度考据切当不放而密原
功博学多识故其文繁多而不迫至于今则潜溪先生
出焉先生以诚笃和毅之质宏奥玄深之识发而为文
原功称其如淮阴将兵百万百战百胜志不少慑如列
卷十二 第 36b 页 WYG1235-0373b.png
子御风翩然褰举不沾尘土用鸣一代之盛追古作者
与之齐近代不足儗也由此观之自古至今文之不同
类乎人者岂不然乎虽然不同者辞也不可不同者道
也譬之金石丝竹不同也有声则同江河淮海不同也
蓄水则同日月星火不同也能明则同人之文不同者
犹其形也不可不同天下之道根于心者一也故立言
而众者文之𨽻也明其道不求异者道之域也人之为
文岂故为尔不同哉其形人人殊声音笑貌人人殊其
卷十二 第 37a 页 WYG1235-0373c.png
言固不得而强同也而亦不必一拘乎同也道明则止
耳然而道不易明也文至者道未必至也此文之所以
为难也呜呼道与文俱至者其惟圣贤乎圣人之文著
于诸经道之所由传也贤者之文盛于伊洛所以明斯
道也而其文未尝相同其道未尝不同师其道而求于
文者善学文者也袭其辞而忘道者不足与论也然斯
岂易易哉世有自谓不师其辞者则剽生抉怪杂取艰
深之辞敷错成文以饰其鄙陋之意至于不可句读使
卷十二 第 37b 页 WYG1235-0373d.png
人诵之而不晓其意以为文故如是或者惩其病则弛
慢不思辑陈蹈故混不加修甚则取里谈巷语猥亵嘲
笑之辞书之编简以为明道文与道割裂为二互相訾
诋又或见其然遂放言而攻之以为古之道不可释以
今之文今之文不当学古之辞三者虽异而俱失之不
师古非文也而师其辞又非也可以为文者其惟学古
之道乎道明则气昌气昌文自至矣文自至者所谓类
其人而不悖乎道者也其人高下不同而文亦随之不
卷十二 第 38a 页 WYG1235-0374a.png
可强也尝执此说窃观天下之文为三者之归者多矣
而无愧于古者亦有矣往居京师从潜溪先生学得勾
曲张君彦辉之文而览焉其语疏爽类陶元亮善持论
类李元宾意其人必雅饬和易君子人也虽未尝见而
存乎怀今年幸而见之与昔之所意果合且得见其文
之全其辞不泥乎古务自已出而无艰深俚陋之病往
往本乎圣贤之道盖庶乎斯文也已苟精而不倦于今
之人又何难乎此某所以不能无感而言也虽然文之
卷十二 第 38b 页 WYG1235-0374b.png
道大矣某也何足以知之哉
  郑贞孝先生文集序
人之相与有所不足则慕有所不及则服然才智艺术
之过人者惟能使其俦类慕服之与之异趋者未必慕
服也生而人或尊尚之既没未必追思其美也惟夫有
德者则不然不特君子慕服之而众人亦皆自知其不
及非惟众人知尊之而小人亦皆感慕而不忍欺不惟
化及当时而且闻乎后世而劝传之无穷而信是曷为
卷十二 第 39a 页 WYG1235-0374c.png
而致哉盖其修诸身行乎家粹然一出乎正遗泽之所
加流风之所被必有不可测者矣非若一才一艺者之
浅也凤鸟麒麟言其辨慧则不若鹦鹉言其才力则不
若骐骥然而羽毛之族闻其声睹其形未有不畏而服
之宗而附之者亦岂待辨慧才力而后见哉士之有为
于世者未尝不欲服乎人而人终不之服贵为辅相富
有田邑势之所加无所不可而其家人徒𨽻嗤鄙笑侮
之者众矣况他人乎吾以是知有德者之难也汉数百
卷十二 第 39b 页 WYG1235-0374d.png
年间奇才异能著事功者相望独黄宪处布衣无所猷
为而见之者敬亲之者服称之为颜子后世亦信而传
之夫颜子之不可及人人之所知也汉之诸儒其于论
人亦必不苟矣至于称宪则无间言焉此其人之所得
何如哉尝恨弗获同其时考其言论以推其所至求之
今世若浦阳郑贞孝先生盖有宪之风焉而今亦亡矣
余游其乡交其士大夫以问先生之为人举其姓字无
智愚长少无有不叹息赞誉以为贤者呜呼一人易欺
卷十二 第 40a 页 WYG1235-0375a.png
也一时易诬也先生之殁十馀年矣使有大功厚泽施
于民犹且忘之矣而称先生如存慕其善者如新斯岂
智术所可为哉非德足以服乎人其何能致是乎先生
之子叔度授余以遂初集十卷诵其言皆本于仁义忠
信辞达而旨深称其所为因复于叔度曰此有德者之
言也昔修汉史者高宪之德而以其言论风旨无传为
憾先生之言具存于是乎过宪矣后之人慕先生之德
知先生斯文之可贵者其亦有德者之徒欤先生讳渊
卷十二 第 40b 页 WYG1235-0375b.png
字仲涵太史潜溪公之门人其家以孝义闻于世卒年
四十有八云
  刘氏诗序
道之不明学经者皆失古人之意而诗为尤甚古之诗
其为用虽不同然本于伦理之正发于性情之真而归
乎礼义之极三百篇鲜有违乎此者故其化能使人改
德厉行其效至于格神祗和邦国岂特辞语之工音节
之比而已哉近世之诗大异于古工兴趣者超乎形器
卷十二 第 41a 页 WYG1235-0375c.png
之外其弊至于华而不实务奇巧者窘乎声律之中其
弊至于拘而无味或以简淡为高或以繁艳为美要之
皆非也人不能无思也而复有言言之而中理也则谓
之文文而成音也则谓之诗苟出乎道有益于教而不
失其法则可以为诗矣于世教无补焉兴趣极乎幽閒
声律极乎精恊简而止乎数十言繁而至于数千言皆
苟而已何足以为诗哉世固有嗜橘柚柤梨者然饥则
必饭稻啖肉而后可饱稻与肉不可一日无也适口之
卷十二 第 41b 页 WYG1235-0375d.png
味爽然入乎齿舌非不可喜而于人何所补乎自古以
来适口者多于五榖而稻肉不足以悦人斯人几何不
馁而死也金华刘养浩与余俱学经于太史公公教人
为诗必以三百篇为本养浩之诗公之所称而取者其
不失古之意可知也然古之道今人岂尽知之乎传曰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观养浩之诗者慎无以适
口之味视之而求属餍焉则得之矣
  时习斋诗集序
卷十二 第 42a 页 WYG1235-0376a.png
诗者文之成音者也所以道情志而施诸上下也三百
篇诗之本也风雅颂诗之体也赋比兴诗之法也喜怒
哀乐动乎中而形为褒贬讽刺者诗之义也大而明天
地之理辩性命之故小而具事物之凡汇纲常之正者
诗之所以为道也诗道废久矣自汉以下编册之所载
乐府之所传隐而章丽而不浮沉笃而雍容博厚而和
平者则亦古诗之流也而其体横出矣体之变时也不
变于时者道也因其时而师古道者有志于诗者也而
卷十二 第 42b 页 WYG1235-0376b.png
师者寡矣唐之杜拾遗韩吏部皆深于诗其所师则周
公吉甫卫武公史克之徒也其体则唐也而其道则古
也世之言诗者而不知道犹车而无轮舟而无柁也虽
工且美奚以哉余生十馀年则好为诗以俪偶为工富
艳为能又五六年益肆不羁一操觚顷千馀言可立就
取而诵之张绮绣而恊埙篪粲然可喜也人往往以此
多余虽余亦自负以为材今反视之则惕息而大惭抑
塞而不宁兴之所触欲有所云辄仰观霄汉竟日不能
卷十二 第 43a 页 WYG1235-0376c.png
作一语何者怪曩之所云不近道又恐今之复然也故
愈不敢易盖知道者若是之难也然亦安敢以为知也
默而求之终夜不寝以察之平心而迎之徐徐焉而导
之知其似矣然后敢发发而与作者不谬也然后书之
久而复觉其不可也则又毁焉故余之于诗学之非
专而独无盈简之藁屡书而屡毁愧而不止盖将求合
乎斯道也而后置焉然亦难矣乌伤楼君希仁同学于
太史公挈其诗曰时习斋集若干卷徵予序呜呼余岂
卷十二 第 43b 页 WYG1235-0376d.png
知诗者而敢序楼君哉楼君之诗侈约中度是非当理
将取法乎韩杜之间其务知道而合乎古者无惑矣虽
序亦何言哉然以余为知诗之难则知楼君亦必有同
于予也因书以告之
  白鹿子文集序
古之君子以美其德行为先务而不务美其文词穷天
地万物之理察是非善恶之端以正其心谨其言动使
凡本诸身者无毫发之可悔此君子之所汲汲也若夫
卷十二 第 44a 页 WYG1235-0377a.png
言语之华文词之工期后世之所尚岂君子之所汲汲
哉然君子之德果修矣人必慕其人慕其人则其文亦
为世所贵重故文有以人而传者以其德之可尊故也
苟不务此而帷其末虽丽如相如敏如枚皋精奇雄健
如柳子厚亦艺而已矣君子宁以是为贵乎越之诸暨
有隐君子曰杨公本初居白鹿山其学一以古人为宗
务于躬行言高志大自勉以孔子孟轲为师教人亦俾
以孔子孟轲为师取与不妄进退不苟始而乡人尊之
卷十二 第 44b 页 WYG1235-0377b.png
既而邑人尊之既而郡人尊之太史潜溪公以道德文
学伏一世亦甚敬之至为之传称之曰白鹿子白鹿子
不喜为文辞其言严厉峻切警薄矫邪往往中世俗忌
讳以故一时之人虽知白鹿子之贤而死于布衣今年
其孙友载其遗文若干卷至京师介浦阳戴公原礼请
叙其篇首予年馀二十时尝从太史公谒白鹿子于家
听其言论悚然敬异而白鹿子见予喜甚以古之君子
见望今二十馀年公与白鹿子既皆沦谢而予亦颓然
卷十二 第 45a 页 WYG1235-0377c.png
无用于世矣因复于友曰人之自修为善事之必可勉
者也修德而冀其传世立言而冀其行远此虽圣贤
不能预期盖幸不幸有命存焉非人之所能及也以白
鹿子之学古饬行自当为天下后世所重盖必有知德
之士慕其人而诵其言然后白鹿子之文赫烜光著于
天下有不可掩者矣昔扬雄没而法言传文中子死而
中说显事未有不以久而定者然白鹿子之为人卓卓
可称如此遗文之传安知不较然著于后世乎
卷十二 第 45b 页 WYG1235-0377d.png
  非非子医书序
非非子既老著书辩黜昔之论医者其说以为虽扁鹊
复生不易吾言信乎非非子有志也道术之传岂有古
今哉智者知之众人惑之今与古皆然也由众人而视
智者虽同时犹莫能及况古人乎由智者而视才之庸
者则今与古何相远之有古之言未必皆善今之言未
必皆非后乎千百载未必无善于今之人者也顾智者
知之耳孔子圣人也圣人之言固不敢及与圣人并时
卷十二 第 46a 页 WYG1235-0378a.png
今人岂无过之者乎故道惟视善与否今古不足论也
学者之患在乎慕古而不知道闻其出于古则以为善
虽有未至不察也闻其出于今则以为不善虽有至者
不察也此道之所以不明实学者之过也余尝以为秦
以下言治道者汉之贾谊董仲舒王吉唐之魏徵陆贽
宋范仲淹司马光皆近时救俗之论耳比之三代圣贤
匡世范民之政岂特不及其垣墙哉其可议者盖众矣
每欲为一书明先王之意以正流俗之失惧人谓吾为
卷十二 第 46b 页 WYG1235-0378b.png
僣也卒未敢为而非非子之于医独不顾举世之惑指
斥其所尊信而不疑非果有志者其能然乎医术余虽
不足以应之若非非子之志其过于余也远矣然余闻
之圣人天地之医也贤者民物之医也此医之大者也
汉之善医者莫过于贾谊谊当无事之时流涕痛哭以
为痱肿𨂂盭其后病发于数世之间果验此以何术
知之乎谊之策虽不即用然其方书具存后世可以用
之否乎使圣人生汉之初必能制其本疾必无自而发
卷十二 第 47a 页 WYG1235-0378c.png
矣不知圣人用何道已天下之疾也非非子多才能而
善论大事语多惊人苟取贾谊以下之言定其是非著
其方书俾疾病者可按书而治则余将谓非非子果有
志者也果不可以今古论也
  应天府乡试小录序
圣天子受天命作四海九州主神武既昭大敷文治闵
前代习俗陋而事功卑也建学树师更定制度聚俊茂
之才而作新之复设科目登进其贤能以备任使于是
卷十二 第 47b 页 WYG1235-0378d.png
二十年间列于中外赫然有声者以百计如稼于田而
俟其有秋木于林而望其成室揆日收功果获其用是
岂特多士之敏于学所致哉实皇上用贤图治之心格
于天而天有以相之也天欲昌乎国家必默佑之而赐
之以贤才众贤集于朝群才列于位而天下不蒙其福
治功不显于世者无有也洪武二十有六年当试之期
京府实试太学及畿甸十四郡三州之士出币徵四方
缙绅以程艺文之高下至期治中刘庸请于朝俾监察
卷十二 第 48a 页 WYG1235-0379a.png
御史王仲和孙仁莅其事通判王子修赞其政于是衣
巾笔牍而至者八百人有职于试事者莫不虔恭以求
称取士之意迨拔其绝尤者得士八十八人既揭其名
以示观者复将传于四方垂于后世士之生于斯者可
谓幸矣然某闻之朝廷取士以文而所望于士者不徒
在乎文也士之升以科目而所以成其身者不可恃乎
科目也盖皆阶此而进焉尔夫君子之所学者圣人之
道圣人之道莫大乎仁义忠孝士秉仁义忠孝犹农夫
卷十二 第 48b 页 WYG1235-0379b.png
之于耒耜不可一朝去也达焉与俱穷焉与阶故立于
朝以之事君则成丰功著大节以为社稷镇行乎藩屏
处乎民上以之治民则使黎庶举得所愿以无贻国家
之忧如是则庶几不负圣天子之恩而可以称为学之
士矣苟或贸贸焉而食营营焉而趋而以进士自居鸣
呼其尚深思养士之初意也哉
  京闱小录后序
语名山大川者不称其高深而必称其出云雨语灵区
卷十二 第 49a 页 WYG1235-0379c.png
奥壤者不称其饶沃而必称其宜黍稷论天下国家富
盛昌隆岂不以贤才之众多乎周之诗人称周之所由
兴不言其它而惟及乎士君子之众曰思皇多士生此
皇国夫四海亦广矣千载亦远矣贤士君子奚为独出
于文王之时而聚于其国哉盖国家之兴天也天之祐
乎国家莫大乎锡之以贤才贤才多而道德政教无不
举国家未有不享悠久治平之福者也圣天子有天下
群士景从海宇晏宁然圣心犹以为未也大设学以陶
卷十二 第 49b 页 WYG1235-0379d.png
钧士类而收之以科举每三岁天下大比洪武丙子京
府当试太学暨畿甸郡邑士至者千馀人司选拔者皆
时之耆俊而某之昏陋亦忝预焉既试而阅其文通古
今识正道者彬彬以数百计监察御史及京府官僚议
以为今岁士盛于往昔宜循旧比请于朝以定去留诏
定其数三百于是缙绅相贺以为自开国以来取士未
有盛于斯者将录其名与其文之美者以传而俾序其
故圣人奉天明命汎扫万方弥天际海罔不臣顺
卷十二 第 50a 页 WYG1235-0380a.png
行仁立政涵育抚驯丰功盛德在宇宙间虽前圣
之粒蒸民修人纪者莫之能先也天道报施用锡
万年之祚贤才之盛于斯时夫岂偶然哉圣人之
心上与天通凡有所欲天必辅之圣心所属虽非
恒人之所及知然岂无所望于多士者乎为士者
幸生乎今其必识天命之当然知其生之不偶然
而效所知竭所能以辅安宗社黎民于无穷如成
周多士为邦家之基斯善矣苟不能然而谓科举
卷十二 第 50b 页 WYG1235-0380b.png
之学为已足不思其远且大者姑食焉而怠其
事吾恐有愧于古人矣岂所望于盛时之士也

  京闱小录后序
皇帝既即位大诏纪今年元为建文春三月上丁车驾
幸太学亲祀先师孔子拜跽盥献咸用享庙社礼缙绅
聚观以为崇文祇圣之典古所未有风行万方小大喜
悦皆思自奋以进庸于世秋八月天下当大比太学暨
卷十二 第 51a 页 WYG1235-0380c.png
畿内士集于京府者千五百人有诏命翰林儒臣及时
之名士较其文御史莅之而董其庶事则属之府僚佐
焉七月甲辰入院越九日已已而毕屏芜黜陋选擢俊
良盖去者几十之八而登名于籍者二百十四人非难
之也盖以上初取士天下后世将于是观盛美焉而不
敢弗慎也昔太祖高皇帝创业绍正统之三年即兴科
举至十七年甲子而益盛历四举而至于兹今在朝廷
之人大率多先朝之所简拔者也自古圣王授子孙以
卷十二 第 51b 页 WYG1235-0380d.png
天下不徒遗之以人民土宇府库甲兵而必遣之以贤
才俾共守之苟无君子则谓之空虚而不能为国士之
宜重也盖如此今高皇帝垂宪于前皇上嗣之尊右文
教而士竞劝得才视昔有加其为万世计可谓至矣将
见仁人君子为时并出辅成宽大之化养育黎民登于
太和以传祚于无穷讵不盛哉棫朴之诗曰追琢其章
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圣德固有之矣南山有
台之诗曰乐只君子邦家之基又曰乐只君子民之父
卷十二 第 52a 页 WYG1235-0381a.png
母盛时之士其可不以古人自望乎
 
 
 
 
 
 
 
卷十二 第 52b 页 WYG1235-0381b.png
 
 
 
 
 
 
 
 逊志斋集卷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