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第 1a 页 WYG1235-0742a.png

贞白遗稿卷三
明 程通 撰
记
寅宾堂记
太祖高皇帝即位之二十有四年封诸王俾开国于边
若星列棋布严屏翰奋武卫安民生实皇明子孙万世
帝王之业甚盛举也维时吾王受命全辽当东南一面
卷三 第 1b 页 WYG1235-0742b.png

比他封为甚钜洪武戊寅夏之国广宁以王宫未就违
三舍许勒兵屯营于大凌河西浒周围四里强树以排
栅固以壕堑连垒列壁如士卒数吾王所居堂殿宫宇
不过十数间其诸府僚廨宇一切皆衡茅仅可容膝盖
以寓居行营例从苟简至于官府厅事亦鲜有焉越六
年秋七月朔过蒙恩宠谓臣等纪善乃清慎之职不可
无藏修之所又不宜与他众混淆况所司词翰类多章
卷三 第 2a 页 WYG1235-0742c.png

间缭以周垣明匆素壁高明爽垲弗隘弗陋旬日室成
凡合用架阁锁钥几案之类皆充备无缺尚虑蔑以文
饰爰命丹青图四爱小景以为文房美观自开府以来
凡百草创未有若是之盛者复亲笔大书榜之曰寅宾
堂盖取虞书寅宾出日之义又为制七言诗律四韵以
张美之其书老而健其诗伟而工譬之龙跃虎卧鸾翔
凤翥与夫冠冕佩玉风樯阵马犹不足以喻其妙又岂
卷三 第 2b 页 WYG1235-0742d.png

仍为记焉臣等第以初学谫才不能颂厥美昭景贶酬
厚德为歉耳谨拜手稽首绎而言曰寅者敬也宾者宾
客也吾国实当寰宇之东去离于旸谷之地为近而斯
堂之建又当掖门东序密迩清光仰之如日推匆迎日
敬之如宾况臣等幸际明时当观之六四所谓观国之
光利用宾于王其处斯堂也莅事则同其寅畏出门则
如遇大宾而不可有一毫忽慢意堂以是名岂无谓乎
卷三 第 3a 页 WYG1235-0743a.png

也若夫登堂而睹名顾名而思义恪恭已职以图报称
于上者又在群臣力行何如耳苟自今以往坐斯堂瞻
斯扁朝焉夕焉目存心警下而与二三有位之臣同其
寅宾之心以任王事等而上之嘉与吾君亦同其寅宾
之心以任朝廷所寄托如此则庶乎上下之道交尽而
于名堂之义始无愧矧兹辽土即古孤竹国实夷齐父
母之邦箕子过化之地由周而下秦汉以来迄今千馀
卷三 第 3b 页 WYG1235-0743b.png

矣天运循环无往不复我朝龙兴声教渐被而吾君即
封于此开国之初振华风于未泯兴文化于盛隆其在
兹也欤其在兹也欤既以言于君复书于寅宾堂之壁
以为记复和之以诗曰堂豁轩匆面面东晓迎晴旭与
宾同亲题华扁恩何厚光贲斯文道愈崇不有声名如
董子更无词赋敌扬雄区区祗赖同寅力日近清光拜
下风
卷三 第 4a 页 WYG1235-0743c.png

余同里有故友曰许孟才氏纯孝人也八岁失怙弟方
在襁褓赖母余氏守节教字底于成人一旦以诬搆就
逮于法当窜母号泣随之赴诉于朝卒赖以免余嘉许
子之有贤母也为之立传于今十有六年矣余为辽府
长史从王徙封来荆南闻许之昆弟皆卓卓能自树立
母尚康强作春晖堂以奉晨昏思报厥德于戏许母可
谓有子矣余俯仰今昔嘉叹久之因为请于王书其堂
卷三 第 4b 页 WYG1235-0743d.png

之道也今许母之育其子先之以教字之道重之以更
生之德其慈不亦至乎二许之奉其亲敦孝友之风成
贤母之志不亦顺乎母慈子顺合古之道不亦美乎咸
谓事亲若二许可谓能报者矣予犹以为未也诗不云
乎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今有人于此恩我以小德我知
所以报之恩我以大德不知所以报之何也恩小则我
报之也易恩大则我报之也难于人犹然况于其亲乎
卷三 第 5a 页 WYG1235-0744a.png

畅厥旨余独于孟郊之诗见之郊之诗曰难将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嗟夫寸草春晖之念人孰无此心但知所
以报者无几耳人皆曰亲恩罔极莫之能报而不知在
我者当思尽子之职以求无负于其亲无负于亲乃所
以报亲也推此心以往虽以之事君事天何所不用其
极今二许所谓思报其亲者其亦有见于斯乎吾友勉
之是则予所望于吾友者也
卷三 第 5b 页 WYG1235-0744b.png

方友彰氏邑之著姓也与予生同里幼同学长则辱交
焉友彰质美而气纯慎思而好问有志于古圣贤之学
因名其堂曰思诚以致勉自余从官辽府不相见者十
馀载窃意友彰且忘之矣逮予扈从来荆南友彰不远
数千里走书谒记拳拳不忘乎初心其果有得于思诚
者欤嗟夫若友彰者可谓真有志于学矣余因以友彰
交谊之笃陈于王前王亦嘉其好学为书思诚二大字
卷三 第 6a 页 WYG1235-0744c.png

孔子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子思载之中
庸孟子亦诵而传之盖圣贤之学有诚者焉有思诚者
焉诚者真实无妄之谓思诚者择善固执之谓真实无
妄天道之本然择善固执人事之当然通是说者其知
所以为学乎圣人自诚而明无事于思而德无不实天
道也学者自明而诚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故必自
其善端发见之偏而悉推致之以求至乎其极磨以岁
卷三 第 6b 页 WYG1235-0744d.png

其同归圣域之途乎周子曰思者圣功之本意亦谓此
予窃喜友彰之有志庸相与言之友彰倘有取焉不至
于至诚当未止也是为记
景贤亭记
县西门外踰小涧而西麓林乔耸苏公翠眉亭在焉亭
左畔为邑博士员葛崇德君世产也循地至麓之巅崔
公雪峰楼如在肘腋间葛君追先贤遗范及其世泽名
卷三 第 7a 页 WYG1235-0745a.png

若山眉锁黛蹙然其容者耶是知葛君之所以景贤者
信矣夫其有所合之也嗟乎苏崔芳躅固足以动后人
之景仰矣而葛君之孝声施后世则后之人庸不以公
之景贤者而景公哉因书之以为记
潜心斋记
吾里有韬晦之士曰唐孟实氏沉静而渊默内顾而操
存夙有志于自励翼翼焉而知所持兢兢焉而不敢肆
卷三 第 7b 页 WYG1235-0745b.png

因额其读书之斋曰潜心而涵泳省察偃仰栖迟身在
是而心亦罔不在是是自幼及壮壮而就老若将终身
焉未尝有能探其心而记之者忆予初学与之同门朝
夕从事于斯收其放心恒会是斋资其丽泽之益既而
冒进于选举奔走于仕途应酬交错日给不暇时复追
念旧游欲潜心于一室如曩昔者讵可得耶乃于暇日
敬以其事上彻宸聪蒙赐宝翰以题其扁亦既驰而揭
卷三 第 8a 页 WYG1235-0745c.png

参三才令百体而宰万化者也苟有所纵则必牿于利
欲殉于声色泥于燕乐恣于荒淫戾于寻常踰于矩度
驰骛而弗知反放荡而不能收求其不迫于险不入于
畏不阽于危不沦于忘者几希矣孟实之于此心盖尝
知敛而不妄动者故其勤于学问笃于藏脩仁以存之
礼以制之寡欲以养之平易以置之是以寂而不可挠
也深而不可测也恢宏而有容纳也宥密而不暴露也
卷三 第 8b 页 WYG1235-0745d.png

之为用岂惟人哉人之于潜岂终潜哉易曰潜龙勿用
复次之以见龙在田诗曰鱼潜在渊即继之以或在于
渚则龙之潜也必以时而见鱼之潜也亦以时而跃是
皆理之可推而势之必至者孰谓孟实氏者如龙之潜
而今不奋然一见乎昔之潜如鱼者而不跃然一出于
今日乎余与孟实知心为有素故不徒记其可羡而尤
必申其所望焉是为之记以寄
卷三 第 9a 页 WYG1235-0746a.png

新安山水名江东绩溪最善环县治幅𢄙数十里群山
联络拱揖周卫如坐匡郭中直南有峰隆然孤起峭拔
奇丽曰隐张岩距县不十里而近世传为汉留侯从黄
石公归隐之地考诸古则史无可据徵诸题咏则汉无
律诗知为后人傅会之说明矣然其上多灵贶异迹俗
谓之仙岩亦奚不可我邑之西隅有大姓曰汪氏而彦
吉翁者又汪氏耆俊也于居第之侧作楼南向与仙岩
卷三 第 9b 页 WYG1235-0746b.png

晻霭未露逮日既西斜祥光洞彻层出叠见金碧交映
绮绣相错尤与晚景为宜因名是楼曰仙岩晚翠盖翁
盛年尝官医学及谢事归老日率子姓逍遥于斯或焚
香鼓琴或命酒娱乐或凭栏啸咏或渊默以居诵读黄
帝岐伯问答之书校雠青囊肘后之秘閒则徘徊临眺
以寄其千载之思焉予忝与翁生同乡居同邻接且世
有姻戚之好知翁为甚悉故不远数千里以书抵荆南
卷三 第 10a 页 WYG1235-0746c.png

山川之胜基德业之厚衣冠引翼至于今世泽未艾岂
非扶舆清淑之气独钟于一家乎不然何他族之隆替
有时而汪氏之子孙弥久而益振也由是而言邑之人
面兹山以居者虽非一姓而美名独为翁有亦岂为过
哉观夫数百年乔木阴森与仙岩接翠而能独专其乐
孰不羡翁优游于晚节乎使翁之子若孙承德袭义阐
妙理于众善之门寓至道于群情之表一本之乎性情
卷三 第 10b 页 WYG1235-0746d.png

之乐而后可也今上承先志下裕后昆储药足以济人
读书足以脩德所谓居畎亩之中以乐尧舜之道也斯
楼盖有助焉是宜传流永永而子孙是式故不辞而为
记
潭石桥记
翚山之水西流与杨之水合至歙浦汇钱塘以入于海
其流隐伏沙碛瀰布一遇暴雨则涌汹漫涨横发无际
卷三 第 11a 页 WYG1235-0747a.png

建石桥以济往来适天夺其年其志虽具而功弗就厥
配胡孺人乃脱簪珥尽钗钏伐石为桥以成我伯父以
文公之志经始于己未冬仲至明年冬季始通人行又
一年乃克悉完阔一丈二尺长十倍之下为门三东倚
石山为固西则叠石为墩以障之石势参差虹采飞扬
比之乌鹊之咏不忝也谨按潭石乃来苏渡故处也昔
苏文定公令绩时绩之父老迎之于潭石故名潭石为
卷三 第 11b 页 WYG1235-0747b.png

绩虽踰年即去而未久盖以其兄弟文章气节之盛故
切仰慕如此绩之来苏渡其即所谓苏步坊也孺人以
笄袆之流非有诗书之训而知慕乎文定之为人以成
兹桥盖以成我以文公济人之义故其勤施不吝一念
之真切遂乃不惜其费然阴性吝啬而孺人乃不复蹈
焉其笃于义盖天性然也使其知慕文定公之为人而
成此桥则一时出于矫饰之私以为慕名之举此乃伪
卷三 第 12a 页 WYG1235-0747c.png

为人而成此桥此孺人之所以纯乎天性异于世之伪
人巧士万万也使天下之人皆若孺人之无所慕而为
义则何有于文饰智巧以为斯世斯人之病乎然文定
之精气英风则与此桥而并峙焉虽谓孺人有功于文
定可也惟其无慕乎文定而有功于文定此孺人之嵬
功高义可以垂之万世不朽云佥谓通为孺人之犹子
也当为之记故忘芜鄙而记之
卷三 第 12b 页 WYG1235-0747d.png

贞白遗稿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