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第 1a 页
豫章黄先生文集第二十六
黄庭坚鲁直
题跋
书陶渊明责子诗后
题李白诗草后
跋书柳子厚诗
跋刘梦得淮阴行
跋刘梦得竹枝歌
跋刘梦得三阁辞
黄庭坚鲁直
题跋
书陶渊明责子诗后
题李白诗草后
跋书柳子厚诗
跋刘梦得淮阴行
跋刘梦得竹枝歌
跋刘梦得三阁辞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书徐会稽禹庙诗后
跋子瞻醉翁操
跋子瞻木山诗
跋子瞻送二侄归眉诗
跋东坡乐府
书王元之竹楼记后
书筠州学记后
题韩忠献诗杜正献草书
跋雷太简梅圣俞诗
跋子瞻醉翁操
跋子瞻木山诗
跋子瞻送二侄归眉诗
跋东坡乐府
书王元之竹楼记后
书筠州学记后
题韩忠献诗杜正献草书
跋雷太简梅圣俞诗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书刘景文诗后
书欧阳子传后
书所作官题诗后
跋招清公诗
题古乐府后
题意可诗后
书林和静诗
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
题所书诗卷后与徐师川
书欧阳子传后
书所作官题诗后
跋招清公诗
题古乐府后
题意可诗后
书林和静诗
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
题所书诗卷后与徐师川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书邢居实南征赋后
书邢居实文卷
跋所写荅小邢止字韵诗并和晁张
八诗与徐师川
跋王慎中胡笳集句
跋欧阳元老诗
跋高子勉诗
题王观复所作文后
跋胡少汲与刘邦直诗
书邢居实文卷
跋所写荅小邢止字韵诗并和晁张
八诗与徐师川
跋王慎中胡笳集句
跋欧阳元老诗
跋高子勉诗
题王观复所作文后
跋胡少汲与刘邦直诗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书洞山价禅师新丰吟后
跋王介甫帖
书王荆公赠俞秀老诗后
书玄真子渔父赠俞秀老
跋赠俞清老诗
跋俞秀老清老诗颂
跋二苏送梁子熙联句
书秦觏诗卷后
书陈亚之诗后
跋王介甫帖
书王荆公赠俞秀老诗后
书玄真子渔父赠俞秀老
跋赠俞清老诗
跋俞秀老清老诗颂
跋二苏送梁子熙联句
书秦觏诗卷后
书陈亚之诗后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书鲜洪范长江诗后
跋元圣庚清水岩记
题王子飞所编文后
书陶渊明责子诗后
观渊明之诗想见其人岂弟慈祥戏谑可观也
俗人便谓渊明诸子皆不肖而渊明愁叹见于
诗可谓痴人前不得说梦也
题李白诗草后
余评李白诗如黄帝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
跋元圣庚清水岩记
题王子飞所编文后
书陶渊明责子诗后
观渊明之诗想见其人岂弟慈祥戏谑可观也
俗人便谓渊明诸子皆不肖而渊明愁叹见于
诗可谓痴人前不得说梦也
题李白诗草后
余评李白诗如黄帝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吾友黄介读
李杜优劣论曰论文政不当如此余以为知言
及观其藁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
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
人盖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欤
跋书柳子厚诗
予友生王观复作诗有古人态度虽气格已超
俗但未能从容中玉佩之音左准绳右规矩尔
意者读书未破万卷观古人之文章未能尽得
李杜优劣论曰论文政不当如此余以为知言
及观其藁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
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
人盖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欤
跋书柳子厚诗
予友生王观复作诗有古人态度虽气格已超
俗但未能从容中玉佩之音左准绳右规矩尔
意者读书未破万卷观古人之文章未能尽得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其规摹及所揔览笼络但知玩其山龙黼黻成
章耶故手书柳子厚诗数篇遗之欲知子厚如
此学陶渊明乃为能近之耳如白乐天自云效
陶渊明数十篇终不近也
跋刘梦得淮阴行
淮阴行情调殊丽语气尤稳切白乐天元微之
为之皆不入此律也唯无耐脱莱时不可解当
待博物洽闻者说也(作挑菜时/后见古本)
跋刘梦得竹枝歌
章耶故手书柳子厚诗数篇遗之欲知子厚如
此学陶渊明乃为能近之耳如白乐天自云效
陶渊明数十篇终不近也
跋刘梦得淮阴行
淮阴行情调殊丽语气尤稳切白乐天元微之
为之皆不入此律也唯无耐脱莱时不可解当
待博物洽闻者说也(作挑菜时/后见古本)
跋刘梦得竹枝歌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以独
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杜子美
夔州歌所谓同工而异曲也昔东坡尝闻余咏
第一篇叹曰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
跋刘梦得三阁辞
此四章可以配黍离之诗有国存亡之鉴也大
槩刘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诗优于它文耳
书徐会稽禹庙诗后
越州应天释希圆姑苏人避地甬东所居小房
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杜子美
夔州歌所谓同工而异曲也昔东坡尝闻余咏
第一篇叹曰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
跋刘梦得三阁辞
此四章可以配黍离之诗有国存亡之鉴也大
槩刘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诗优于它文耳
书徐会稽禹庙诗后
越州应天释希圆姑苏人避地甬东所居小房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即琅耶山顶也山下有井井有鳗[鱼*黎]鱼水有盈
缩与江潮相应甚多灵怪按尔雅山有穴为岫
今季海诗云孤岫龟形在乃不成语盖谢玄晖
云窗中列远岫已误用此字季海亦承误耳按
楚词云收恢台之孟夏恢大也台即胎也言夏
气大而育物也今言高阁无恢炱直言无暑气
耳似不合古语尔雅云夏为长嬴长嬴即恢台也
若言高阁无长嬴可乎能奴登切兽名熊属足
似麈鹿绝有力故有绝人之才者谓之能能不
缩与江潮相应甚多灵怪按尔雅山有穴为岫
今季海诗云孤岫龟形在乃不成语盖谢玄晖
云窗中列远岫已误用此字季海亦承误耳按
楚词云收恢台之孟夏恢大也台即胎也言夏
气大而育物也今言高阁无恢炱直言无暑气
耳似不合古语尔雅云夏为长嬴长嬴即恢台也
若言高阁无长嬴可乎能奴登切兽名熊属足
似麈鹿绝有力故有绝人之才者谓之能能不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来切三足鳖也今于来字韵中用法士多瑰能
乃是僧似鳖耳然魏晋人作诗多如此借韵至
李杜韩退之无复此病耳壮大壮之壮牡牝牡
之牡规模称牡哉必壮字误昼尔魏晋人用字
亦多如此盖取字势易工不复问字之根源如
古人书桥桥直直皆不成字
跋子瞻醉翁操
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功余则以
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轶绝尘耳
乃是僧似鳖耳然魏晋人作诗多如此借韵至
李杜韩退之无复此病耳壮大壮之壮牡牝牡
之牡规模称牡哉必壮字误昼尔魏晋人用字
亦多如此盖取字势易工不复问字之根源如
古人书桥桥直直皆不成字
跋子瞻醉翁操
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功余则以
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轶绝尘耳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跋子瞻木山诗
往尝观明允木假山记以为文章气旨似庄周
韩非恨不得趋拜其履舄间请问作文关纽及
元祐中乃拜子瞻于都下寔闻所未闻也今其
人万里在海外对此诗为废卷竟日
跋子瞻送二侄归眉诗
观东坡二丈诗想见风骨巉岩而接人仁气粹
温也观黄门诗颀然峻整独立不倚在人眼前
元祐中每同朝班余尝目之为成都两石笋也
往尝观明允木假山记以为文章气旨似庄周
韩非恨不得趋拜其履舄间请问作文关纽及
元祐中乃拜子瞻于都下寔闻所未闻也今其
人万里在海外对此诗为废卷竟日
跋子瞻送二侄归眉诗
观东坡二丈诗想见风骨巉岩而接人仁气粹
温也观黄门诗颀然峻整独立不倚在人眼前
元祐中每同朝班余尝目之为成都两石笋也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跋东坡乐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定时见幽人独往来缥
缈惊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
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东坡道人在黄州时作语意高妙似非吃烟
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
俗气孰能至此
书王元之竹楼记后
或传王荆公称竹楼记胜欧阳公醉翁亭记或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定时见幽人独往来缥
缈惊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
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东坡道人在黄州时作语意高妙似非吃烟
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
俗气孰能至此
书王元之竹楼记后
或传王荆公称竹楼记胜欧阳公醉翁亭记或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曰此非荆公之言也某以谓荆公出此言未失
也荆公评文章常先体制而后文之工拙盖尝
观苏子瞻醉白堂记戏曰文词虽极工然不是
醉白堂记乃是韩白优劣论耳以此考之优竹
楼记而劣醉翁亭记是荆公之言不疑也
书筠州学记后
中书曾舍人作高安学记极道学之所由废兴
论士大夫之师友渊源常出于一世豪杰之士
至于长育人材而成就之则在当涂之君子其
也荆公评文章常先体制而后文之工拙盖尝
观苏子瞻醉白堂记戏曰文词虽极工然不是
醉白堂记乃是韩白优劣论耳以此考之优竹
楼记而劣醉翁亭记是荆公之言不疑也
书筠州学记后
中书曾舍人作高安学记极道学之所由废兴
论士大夫之师友渊源常出于一世豪杰之士
至于长育人材而成就之则在当涂之君子其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言有开塞一可以为法戒而所托书画不工学
者因不能玩思于斯文后二十有七年柳侯为
州政优民和乃砻故刻而谋书于予予告之以
舍弟乘雅善小篆通六书之意下笔皆有依据
可与斯文并传柳侯则以书谒乘于紫阳而刻
之初有献疑者曰今士大夫不知古文十室而
九夫篆固面墙之书耳又安能发挥曾子之文
章耶柳侯曰曾子之文章岂希价于咸阳而稚
锋于稷下者哉三代之鼎彝其字书皆妙盖勒
者因不能玩思于斯文后二十有七年柳侯为
州政优民和乃砻故刻而谋书于予予告之以
舍弟乘雅善小篆通六书之意下笔皆有依据
可与斯文并传柳侯则以书谒乘于紫阳而刻
之初有献疑者曰今士大夫不知古文十室而
九夫篆固面墙之书耳又安能发挥曾子之文
章耶柳侯曰曾子之文章岂希价于咸阳而稚
锋于稷下者哉三代之鼎彝其字书皆妙盖勒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之金石垂世传后自必托于能者吾为学古钩
深者谋不为单见浅闻者病也予观柳侯可谓
好古不流俗者矣柳侯名平武陵人字子仪于
是为左朝请郎
题韩忠献诗杜正献草书
杜子美一生穷饿作诗数千篇与日月争光永
州僧怀素学草书坐卧想成笔画三十年无完
衣被乃得自名一家死者不可作今观尚书令
韩忠献公诗太师杜正献公作草安用忍如许
深者谋不为单见浅闻者病也予观柳侯可谓
好古不流俗者矣柳侯名平武陵人字子仪于
是为左朝请郎
题韩忠献诗杜正献草书
杜子美一生穷饿作诗数千篇与日月争光永
州僧怀素学草书坐卧想成笔画三十年无完
衣被乃得自名一家死者不可作今观尚书令
韩忠献公诗太师杜正献公作草安用忍如许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穷饿
跋雷太简梅圣俞诗
余闻雷太简才气高迈观此诗信如所闻也梅
圣俞与余妇家有连尝悉见其平生诗如此篇
是得意处其用字稳实句法刻厉而有和气它
人无此功也
书刘景文诗后
刘景文枢密副使盛文肃公之婿于先妣安康
郡君尚为文人行然景文不以尊属临我以翰
跋雷太简梅圣俞诗
余闻雷太简才气高迈观此诗信如所闻也梅
圣俞与余妇家有连尝悉见其平生诗如此篇
是得意处其用字稳实句法刻厉而有和气它
人无此功也
书刘景文诗后
刘景文枢密副使盛文肃公之婿于先妣安康
郡君尚为文人行然景文不以尊属临我以翰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墨文章见谓亲友余尝评景文胸中有万卷书
笔下无一点俗气往岁东坡先生守馀杭而景
文以文思副使为东南第三将东坡尝云老来
可与晤语者凋落殆尽唯景文可慰目前耳身
后图书漂散余亦须发尽白今对此诗令人气塞
书欧阳子传后
高安刘羲仲壮舆序列欧阳文忠公之文章论
次荀卿杨子云之后又考其行事为欧阳子列
传余三读其书而告之曰昔壮舆之先君子道
笔下无一点俗气往岁东坡先生守馀杭而景
文以文思副使为东南第三将东坡尝云老来
可与晤语者凋落殆尽唯景文可慰目前耳身
后图书漂散余亦须发尽白今对此诗令人气塞
书欧阳子传后
高安刘羲仲壮舆序列欧阳文忠公之文章论
次荀卿杨子云之后又考其行事为欧阳子列
传余三读其书而告之曰昔壮舆之先君子道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原明习史事撰十国纪年自成一家今壮舆富
于春秋笔端已有史氏风气它日当以不朽之
事相传也昔司马谈之子迁刘向之子歆班彪
之子固王铨之子隐姚察之子简李大师之子
延寿刘知几之子餗皆以继世功在汗简而旧
史笔法之美刘氏再显今使壮舆能尽心于春
秋之旧章以考百世之典籍斧藻先君子之凡
例著是去非则十国之事虽浅笔法所寄自当
与日月争光壮舆尚勉之之楚而南辕道虽悠
于春秋笔端已有史氏风气它日当以不朽之
事相传也昔司马谈之子迁刘向之子歆班彪
之子固王铨之子隐姚察之子简李大师之子
延寿刘知几之子餗皆以继世功在汗简而旧
史笔法之美刘氏再显今使壮舆能尽心于春
秋之旧章以考百世之典籍斧藻先君子之凡
例著是去非则十国之事虽浅笔法所寄自当
与日月争光壮舆尚勉之之楚而南辕道虽悠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远要必至焉
书所作官题诗后
元祐三年闰月十七日少章携此澄心堂纸问
余疾于城西余方病疡意虑无聊为写比来戏
效诸生作数诗余为儿时见进士刘韶用乌田
纸写赋尝窃笑以为用隋侯之珠弹雀使韶今
在岂免一笑耶
跋招清公诗
草堂郑交处士隐处也小塘芙蕖盛开使鸡伏
书所作官题诗后
元祐三年闰月十七日少章携此澄心堂纸问
余疾于城西余方病疡意虑无聊为写比来戏
效诸生作数诗余为儿时见进士刘韶用乌田
纸写赋尝窃笑以为用隋侯之珠弹雀使韶今
在岂免一笑耶
跋招清公诗
草堂郑交处士隐处也小塘芙蕖盛开使鸡伏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鸳鸯卵与人驯狎不惊畏老禅延恩长老法安
师怀道遁世虽与慧林夲法云秀同师颇以讨
饭养千百闲汉为笑也清公少时盖依之数年
尝教诲道俗云万事随缘是安乐法清公云如
安禅师心无简择可爱可钦舟中晴暖闲弄笔
墨为太和释智兴书
题古乐府后
古乐府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但以抑怨之音和为数叠惜其声今不传余自
师怀道遁世虽与慧林夲法云秀同师颇以讨
饭养千百闲汉为笑也清公少时盖依之数年
尝教诲道俗云万事随缘是安乐法清公云如
安禅师心无简择可爱可钦舟中晴暖闲弄笔
墨为太和释智兴书
题古乐府后
古乐府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但以抑怨之音和为数叠惜其声今不传余自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荆州上峡入黔中备尝山川险阻因作前二叠
传与巴娘令以竹枝歌之前一叠可和云鬼门
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后一叠可和云
鬼门关外莫惆怅四海一家皆弟兄或各用四
句入阳关小秦王亦可歌也
题意可诗后
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用字不工不使语俗此
庾开府之所长也然有意于为诗也至于渊明
则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虽然巧于斧斤者
传与巴娘令以竹枝歌之前一叠可和云鬼门
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后一叠可和云
鬼门关外莫惆怅四海一家皆弟兄或各用四
句入阳关小秦王亦可歌也
题意可诗后
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用字不工不使语俗此
庾开府之所长也然有意于为诗也至于渊明
则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虽然巧于斧斤者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多疑其拙窘于检括者辄病其放孔子曰宁武
子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渊明之拙与放
岂可为不知者道哉道人曰如我按指海印发
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说者曰若以法眼观无
俗不真若以世眼观无真不俗渊明之诗要当
与一丘一壑者共之耳
书林和静诗
欧阳文忠公极赏林和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
香浮动月黄昏之句而不知和静别有咏梅一
子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渊明之拙与放
岂可为不知者道哉道人曰如我按指海印发
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说者曰若以法眼观无
俗不真若以世眼观无真不俗渊明之诗要当
与一丘一壑者共之耳
书林和静诗
欧阳文忠公极赏林和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
香浮动月黄昏之句而不知和静别有咏梅一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联云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似胜
前句不知文忠公何缘弃此而赏彼文章大槩
亦如女色好恶止系于人
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
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争于廷怨忿诟于道
怒邻骂坐之为也其人忠信笃敬抱道而居与
时乖逢遇物悲喜同床而不察并世而不闻情
之所不能堪因发于呻吟调笑之声胸次释然
而闻者亦有所劝勉比律吕而可歌列干羽而
前句不知文忠公何缘弃此而赏彼文章大槩
亦如女色好恶止系于人
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
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争于廷怨忿诟于道
怒邻骂坐之为也其人忠信笃敬抱道而居与
时乖逢遇物悲喜同床而不察并世而不闻情
之所不能堪因发于呻吟调笑之声胸次释然
而闻者亦有所劝勉比律吕而可歌列干羽而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可舞是诗之美也其发为讪谤侵陵引颈以承
戈披襟而受矢以快一朝之忿者人皆以为诗
之祸是失诗之旨非诗之过也故世相后或千
岁地相去或万里诵其诗而想见其人所居所
养如旦莫与之期邻里与之游也营丘王知载
仕官在予前予在江湖浮沈而知载已没于河
外不及相识也而得其人于其诗仕不遇而不
怒人不知而独乐博物多闻之君子有文正公
家风者邪惜乎不幸短命不得发于事业使予
戈披襟而受矢以快一朝之忿者人皆以为诗
之祸是失诗之旨非诗之过也故世相后或千
岁地相去或万里诵其诗而想见其人所居所
养如旦莫与之期邻里与之游也营丘王知载
仕官在予前予在江湖浮沈而知载已没于河
外不及相识也而得其人于其诗仕不遇而不
怒人不知而独乐博物多闻之君子有文正公
家风者邪惜乎不幸短命不得发于事业使予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言信于流俗也虽然不期于流俗此所以为君
子者耶元符元年八月乙巳戎州寓舍退听堂
书江西黄庭坚责授涪州别驾戎州安置年五
十四
题所书诗卷后与徐师川
徐师川往时寄纸数轴求予书公私多故未能
作报前日洪龟父携师川上蓝庄诗来词气甚
壮笔力绝不类年少书生意其行已读书皆当
老成解事熟读数过为之喜而不寐小舟遨兀
子者耶元符元年八月乙巳戎州寓舍退听堂
书江西黄庭坚责授涪州别驾戎州安置年五
十四
题所书诗卷后与徐师川
徐师川往时寄纸数轴求予书公私多故未能
作报前日洪龟父携师川上蓝庄诗来词气甚
壮笔力绝不类年少书生意其行已读书皆当
老成解事熟读数过为之喜而不寐小舟遨兀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又箱箧中寻纸不得辄书龟父此纸奉师川老
舅年衰才劣不足学师川有意日新之功当于
古人中求之耳
书邢居实南征赋后
阳夏谢师复景回年未二十文章绝不类少年
书生语余尝序其遗藁云方行万里出门而车
轴折可为霣涕今观邢惇夫诗赋笔墨山立自
为一家甚似吾师复也日者阅国马问诸圉人
曰千里驹往往不及奉舆毙于皂枥驽蹇十百
舅年衰才劣不足学师川有意日新之功当于
古人中求之耳
书邢居实南征赋后
阳夏谢师复景回年未二十文章绝不类少年
书生语余尝序其遗藁云方行万里出门而车
轴折可为霣涕今观邢惇夫诗赋笔墨山立自
为一家甚似吾师复也日者阅国马问诸圉人
曰千里驹往往不及奉舆毙于皂枥驽蹇十百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为群未尝求国医也闻之喟然曰吾惇夫亦足
以不朽矣
书邢居实文卷
余观学记论君子之学有夲末等衰人虽不能
自期寿百岁然必不躐等如水行川盈科而后
进耳小学之事虽若糜费日月要须躬行必晓
所以致大学之精微耳吾惇夫才性高妙超出
后生千百辈然好大略小初日便为涂远之计
则似可恨后生可畏当欣慕其才而鉴其失也
以不朽矣
书邢居实文卷
余观学记论君子之学有夲末等衰人虽不能
自期寿百岁然必不躐等如水行川盈科而后
进耳小学之事虽若糜费日月要须躬行必晓
所以致大学之精微耳吾惇夫才性高妙超出
后生千百辈然好大略小初日便为涂远之计
则似可恨后生可畏当欣慕其才而鉴其失也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跋所写荅小邢止字韵诗并和晁
张八诗与徐师川
邢居实字惇夫才器甚过人未尝友不如已者
治经行己未尝一日不用其心使之成就可畏
也因随州寄诗来诗律极进故和荅之如此后
八诗颇得意者故漫录往或诣潘洪诸友读之
往时曾写二十许篇与魏道辅和荅诗赠德延
不审尝见之否或不曾见续当录云
跋王㥀中胡笳集句
张八诗与徐师川
邢居实字惇夫才器甚过人未尝友不如已者
治经行己未尝一日不用其心使之成就可畏
也因随州寄诗来诗律极进故和荅之如此后
八诗颇得意者故漫录往或诣潘洪诸友读之
往时曾写二十许篇与魏道辅和荅诗赠德延
不审尝见之否或不曾见续当录云
跋王㥀中胡笳集句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湓城王寅㥀中拟半山老人集句胡笳十八拍
其会合宛转道文姬中心事甚妙㥀中文士孝
友清修年三十八未尝知女色荤膻不入口一
粥一饭三十年奉身如山中头陀初无玷缺山
中人初不接世事故其行易持观㥀中诗语所
道闺闼中意不应是铁人石心然能自护持如
此所以为难
跋欧阳元老诗
此诗入陶渊明格律颇雍容使高子勉追之或
其会合宛转道文姬中心事甚妙㥀中文士孝
友清修年三十八未尝知女色荤膻不入口一
粥一饭三十年奉身如山中头陀初无玷缺山
中人初不接世事故其行易持观㥀中诗语所
道闺闼中意不应是铁人石心然能自护持如
此所以为难
跋欧阳元老诗
此诗入陶渊明格律颇雍容使高子勉追之或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未能然子勉作唐律五言数十韵用事稳贴置
字有力元老亦未能也
跋高子勉诗
高子勉作诗以杜子美为标准用一事如军中
之令置一字如关门之键而充之以博学行之
以温恭天下士也
题王观复所作文后
王观复作书语似沈存中它日或当类其文然
存中博极群书至于左氏春秋传班固汉书取
字有力元老亦未能也
跋高子勉诗
高子勉作诗以杜子美为标准用一事如军中
之令置一字如关门之键而充之以博学行之
以温恭天下士也
题王观复所作文后
王观复作书语似沈存中它日或当类其文然
存中博极群书至于左氏春秋传班固汉书取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之左右逢其原真笃学之士也观复下笔不凡
但恐读书少耳如梓州生陈子昂之文章赵蕤
之术智皆所谓人杰地灵也何必城南有锦屏
山哉余意锦屏山但能生富贵人耳
跋胡少汲与刘邦直诗
梦魂南北昧平生邂逅相逢意已倾楚国山川
千叠远隋堤烟雨一帆轻我无健笔翻三峡君
有长才肃五兵同是行人更分首不堪风树作
离声(十月/丁丑年)
但恐读书少耳如梓州生陈子昂之文章赵蕤
之术智皆所谓人杰地灵也何必城南有锦屏
山哉余意锦屏山但能生富贵人耳
跋胡少汲与刘邦直诗
梦魂南北昧平生邂逅相逢意已倾楚国山川
千叠远隋堤烟雨一帆轻我无健笔翻三峡君
有长才肃五兵同是行人更分首不堪风树作
离声(十月/丁丑年)
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胡少汲后生中豪士也读书作文殊不尘埃
使之不倦虽竞爽者未易追也同是行人更
分首佳句也邂逅相逢意巳倾已道了刘三
十一矣
书洞山价禅师新丰吟后
余旧不喜曹洞言句常怀泾渭不同流之意今
日偶味此文皆吾家日用事乃知此老人作百
衲被岁久天寒方知用处浮山注解虽为报大
阳十载之恩又似孤负新丰老人耳文会上座
使之不倦虽竞爽者未易追也同是行人更
分首佳句也邂逅相逢意巳倾已道了刘三
十一矣
书洞山价禅师新丰吟后
余旧不喜曹洞言句常怀泾渭不同流之意今
日偶味此文皆吾家日用事乃知此老人作百
衲被岁久天寒方知用处浮山注解虽为报大
阳十载之恩又似孤负新丰老人耳文会上座
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乞书此篇欲刻诸石与同味者传之因书老夫
于此兴复不浅
跋王介甫帖
余尝评东坡文字言语历劫赞扬有不能尽所
谓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者也而此帖论
刘敞侍读晚年文字非东坡所及蝍蛆甘带鸱
鸦嗜鼠端不虚语
书王荆公赠俞秀老诗后
秀老盖金华俞紫芝道意淳熟然建隆昭庆道
于此兴复不浅
跋王介甫帖
余尝评东坡文字言语历劫赞扬有不能尽所
谓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者也而此帖论
刘敞侍读晚年文字非东坡所及蝍蛆甘带鸱
鸦嗜鼠端不虚语
书王荆公赠俞秀老诗后
秀老盖金华俞紫芝道意淳熟然建隆昭庆道
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人谓秀老百事过人病在好说俗禅秀老以为
知言也秀老作唱道歌十篇欲把手牵一切人
同入涅槃场虽未见策名释迦之室然林下水
边幽人衲子往往歌之以遣意于万物之表厌
而饫之使自趋之功亦过半矣来者未知秀老
观荆公所赠六诗可知其人品高下也初僧仁
择刻六诗于扬州禅智寺真觉堂而秀老弟紫
琳清老又欲刻之东阳涵碧亭嘉其伯仲清尚
故书
知言也秀老作唱道歌十篇欲把手牵一切人
同入涅槃场虽未见策名释迦之室然林下水
边幽人衲子往往歌之以遣意于万物之表厌
而饫之使自趋之功亦过半矣来者未知秀老
观荆公所赠六诗可知其人品高下也初僧仁
择刻六诗于扬州禅智寺真觉堂而秀老弟紫
琳清老又欲刻之东阳涵碧亭嘉其伯仲清尚
故书
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书玄真子渔父赠俞秀老
金华俞秀老物外人也尝作唱道歌十章极言
万事如浮云世间膏火煎熬可厌语意高胜荆
公乐之每使人歌秀老又有与荆公往反游戏
歌曲皆可传长干白下舟人芦子或能记忆也
此渔父计秀老必喜之辄因清老远寄幸可同作
跋赠俞清老诗
俞清老旧与庭坚同学才性警敏无所不能喜
事而多闻白头不倦谈谐戏弄则似优孟东方
金华俞秀老物外人也尝作唱道歌十章极言
万事如浮云世间膏火煎熬可厌语意高胜荆
公乐之每使人歌秀老又有与荆公往反游戏
歌曲皆可传长干白下舟人芦子或能记忆也
此渔父计秀老必喜之辄因清老远寄幸可同作
跋赠俞清老诗
俞清老旧与庭坚同学才性警敏无所不能喜
事而多闻白头不倦谈谐戏弄则似优孟东方
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朔之为人然资亦卞急少不当其意使酒呵骂
又似灌夫盖宽饶以是忿愠欲祝发著浮图人
衣曰免与俗子浮沉予曰公能少自宽俗子安
能为轻重去而与祝发者游其中虽有道人亦
如沅江九肋鳖尔与俗子为伍方自此始清老
盖疑之至今云
跋俞秀老清老诗颂
秀老清老皆江湖扁舟不能受流俗人拘忌束
缚者也往者金陵见与荆公往来诗颂言皆入
又似灌夫盖宽饶以是忿愠欲祝发著浮图人
衣曰免与俗子浮沉予曰公能少自宽俗子安
能为轻重去而与祝发者游其中虽有道人亦
如沅江九肋鳖尔与俗子为伍方自此始清老
盖疑之至今云
跋俞秀老清老诗颂
秀老清老皆江湖扁舟不能受流俗人拘忌束
缚者也往者金陵见与荆公往来诗颂言皆入
卷二十六 第 19b 页
微道人喜传之清老往与余共学于涟水其傲
睨万物滑稽以玩世白首不衰荆公之门盖晚
多佳士云
跋二苏送梁子熙联句
大荣大辱能生死人(叔才)二物不并以挠厥真(子美)
之子病闷肠如车轮(叔才)劳忧到母饿寒著身(子美)
世俗卤莽辄置莫亲(叔才)文杀光艳伏不得伸(子美)
悽吟哀号酸入四邻(叔才)夜计破午若燕作秦(子美)
腹愤轧轧胸奇陈陈(叔才)淮国晚岭吴渠春津(子美)
睨万物滑稽以玩世白首不衰荆公之门盖晚
多佳士云
跋二苏送梁子熙联句
大荣大辱能生死人(叔才)二物不并以挠厥真(子美)
之子病闷肠如车轮(叔才)劳忧到母饿寒著身(子美)
世俗卤莽辄置莫亲(叔才)文杀光艳伏不得伸(子美)
悽吟哀号酸入四邻(叔才)夜计破午若燕作秦(子美)
腹愤轧轧胸奇陈陈(叔才)淮国晚岭吴渠春津(子美)
卷二十六 第 20a 页
去谢夙蕴归逢故辛(子美)雌火相丑刮凿遁屯(叔才)
驾风鞭霆以脱凡鳞(子美)
景祐元年仲春子美于蜀绫纸上楷写字极
端劲可爱叔才盖才翁旧字此篇不见于家
集略计雄文妙墨流落人间者必千数百纸
二苏文章豪健痛快如此潘陆不足吞也
书秦观诗卷后
少章别来踰年文字亹亹日新不惟助秦氏父
兄驩喜予与晁张诸友亦喜交游间当复得一
驾风鞭霆以脱凡鳞(子美)
景祐元年仲春子美于蜀绫纸上楷写字极
端劲可爱叔才盖才翁旧字此篇不见于家
集略计雄文妙墨流落人间者必千数百纸
二苏文章豪健痛快如此潘陆不足吞也
书秦观诗卷后
少章别来踰年文字亹亹日新不惟助秦氏父
兄驩喜予与晁张诸友亦喜交游间当复得一
卷二十六 第 20b 页
国士然力行所闻是此物之根本冀少章深根
固蒂令此枝叶畅茂也
书陈亚之诗后
岷山之发江仅若瓮口淮出桐柏力能泛觞卒
之成川注海以其所从来远也学问文章震耀
一世考其祖曾发源必有自陈氏昆仲多贤是
中将有名世者观吏部公之诗可谓源清矣
书鲜洪范长江诗后
余昔闻蜀人有鲁三江者号称能诗士大夫多
固蒂令此枝叶畅茂也
书陈亚之诗后
岷山之发江仅若瓮口淮出桐柏力能泛觞卒
之成川注海以其所从来远也学问文章震耀
一世考其祖曾发源必有自陈氏昆仲多贤是
中将有名世者观吏部公之诗可谓源清矣
书鲜洪范长江诗后
余昔闻蜀人有鲁三江者号称能诗士大夫多
卷二十六 第 21a 页
宗之今观阆州鲜长江诗不甚愧之也虽切磋
琢磨之功少而浑厚之气几度其前矣昔方士
袁天纲见阆州锦屏山题其石曰此山磨灭英
灵乃绝然子在中朝唯闻陈文忠公家世出才
士尝疑山水之秀岂独钟于陈氏耶其沈沦草
莱困顿州县抱才器而与糜鹿共尽者可胜道
哉今观鲜长江之才所谓困顿州县者也使之
学不尽其才名不闻于世亦其乡之先达士大
夫之罪也盖道不明于天下则士不知择术道
琢磨之功少而浑厚之气几度其前矣昔方士
袁天纲见阆州锦屏山题其石曰此山磨灭英
灵乃绝然子在中朝唯闻陈文忠公家世出才
士尝疑山水之秀岂独钟于陈氏耶其沈沦草
莱困顿州县抱才器而与糜鹿共尽者可胜道
哉今观鲜长江之才所谓困顿州县者也使之
学不尽其才名不闻于世亦其乡之先达士大
夫之罪也盖道不明于天下则士不知择术道
卷二十六 第 21b 页
不行于天下则民之毁誉不公岂独士大夫之
罪哉其所从来远矣鲜氏唯以阆中为族姓其
散漫于两蜀者皆以阆中为祖余试问鲜氏所
自出皆不能自言或云出于鲜于后去于而为
鲜以余考之非是蜀李寿时司徒鲜明用事专
废立其鲜氏之祖欤
跋元圣庚清水岩记
彼险而我易则传说熙然于版筑之间无骜世
不顾之讥彼易而我险则虞芮二子释然于岐
罪哉其所从来远矣鲜氏唯以阆中为族姓其
散漫于两蜀者皆以阆中为祖余试问鲜氏所
自出皆不能自言或云出于鲜于后去于而为
鲜以余考之非是蜀李寿时司徒鲜明用事专
废立其鲜氏之祖欤
跋元圣庚清水岩记
彼险而我易则传说熙然于版筑之间无骜世
不顾之讥彼易而我险则虞芮二子释然于岐
卷二十六 第 22a 页
山之下得迁善不争之美由是观之险易之实
在人心不在山川夫奇与常相倚也险与易相
乘也古之人正心诚意而游于万物之表故六
经我之陈迹也山林冠冕吾又何择焉因圣庚
论好奇履险故发予之狂言
题王子飞所编文后
建中靖国元年冬观此书于沙市舟中鄙文不
足传世既多传者因欲取所作诗文为内篇其
不合周孔者为外篇然未暇也它日合平生杂
在人心不在山川夫奇与常相倚也险与易相
乘也古之人正心诚意而游于万物之表故六
经我之陈迹也山林冠冕吾又何择焉因圣庚
论好奇履险故发予之狂言
题王子飞所编文后
建中靖国元年冬观此书于沙市舟中鄙文不
足传世既多传者因欲取所作诗文为内篇其
不合周孔者为外篇然未暇也它日合平生杂
卷二十六 第 22b 页
草蒐狝去半而别为二篇乃能终此意云
豫章黄先生文集第二十六
豫章黄先生文集第二十六
卷二十六 第 2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