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 第 1a 页 WYG1161-0183a.png

诚斋集卷九十
宋 杨万里 撰
千虑策
选法上
臣闻选法之弊其弊在于信吏而不信官信吏而不信
官是故吏部之权不在官而在吏三尺之法适足以为
吏辈取富之源而不足以为朝廷为官择人之具所谓
卷九十 第 1b 页 WYG1161-0183b.png

吏之犯法者必治而受赇者必不赦朝廷之意岂真信
吏而不信
则未尝信官也非惟不信官也朝廷亦不自信也朝廷
不自信则法之可否孰决之决之吏而已矣夫朝廷之
立法本以防吏之为奸而其用法也则取于吏而为决
则是吏之言胜于法而朝廷之权轻于吏也其言至于
胜法而其权至重于朝廷则吏部长贰安得而不奉吏
卷九十 第 2a 页 WYG1161-0184a.png

官而决于吏非奉吏而何夫是之谓信吏而不信官盖
世之家主有以家政听于子弟而其权卒归于臧
彼其心非疑子弟而信臧获也盖子弟之于家政也务
知其大而不务知其细臧获则不然其大者不知也至
其细者则往往知之他日主人者偶举其细以问焉于
子弟子弟未对也而臧获者奋而前曰我知之于是有
以中其主人而取其信也其始信其细其终将不复疑
卷九十 第 2b 页 WYG1161-0184b.png

以异此法曰如是而可如是而不可士大夫之有求于
吏部者持牒而请曰我应夫法之所可而吏部之长贰
亦曰可宜其为可无疑也退而吏部出寸纸以告之
不可既曰不可矣宜其为不可无改也未几而又出寸
纸以告之曰可且夫可不可者有一定之法而用可不
可之法者无一定之论何为其然也吏也士大夫之始
至也恃法之所可亦恃吏部长贰之贤而不谒之吏故
卷九十 第 3a 页 WYG1161-0184c.png

则亦曰然士大夫于是不叩之法不请之长贰而以市
于吏吏曰可也而勿亟也伺长贰之遗忘而画取其诺
昨夺而今与朝然而夕不然长贰不知也朝廷不诃也
吏部之权不归之吏而谁归夫其所以至此者其发
有端其积也有渐而其成也植根固而流波漫矣然则
曷为端其罪在于忽大体谨小法而已矣吏者从其所
谨者而中之并与其所忽者而窃之此其为不可破也
卷九十 第 3b 页 WYG1161-0184d.png

一吏执笔而有馀也又焉用择天下之贤者以为尚书
侍郎也哉则吾之所以任尚书侍郎者殆不止于谨小
法而已是故莫若略小法而责大体使夫小法之有所
可否而无系于大体之利害则吏部长贰得以出意而
自决之要以不失夫铨选之大体而不害夫法之大
天之春温而秋凛也春岂无一日之寒而秋岂无一日
之热哉亦不失四时之大体而已责大体而略小法则
卷九十 第 4a 页 WYG1161-0185a.png

得以有为而选法之弊可以渐革也
选法下
臣闻吏部之权不异于宰相亦不异于一吏夫宰相之
与一吏不待智者而知其远也既曰吏部之权不异于
宰相又曰亦不异于一吏者何也今夫进退朝廷之百
官贤者得以用而不肖者得
州县之百官下至于簿尉而上至于守贰此吏部之权
卷九十 第 4b 页 WYG1161-0185b.png

不由于吏部他未有不由于吏部而官者今日之簿尉
未必非他日之宰相而况今日宰相之所进退者台阁
之所布列者皆前日之升阶而揖侍郎者也故曰吏部
之权不异于宰相虽然吏部之所谓注拟者何也始入
官者则得簿尉自簿尉来者则得令丞推而上之至于
幕职由是法也又上之至于守贰由是法也其宜得者
则曰应格其不宜得者则曰不
卷九十 第 5a 页 WYG1161-0185c.png

得者不之愧与者不之难也曰不应格矣虽真贤实能
廉洁才智之士皆不得也不得者莫之怨不与者莫之
恤也吏部者曰彼不愧不怨吾事毕矣如募役焉书其
产之高下而甲乙之按其役之久近而劳逸之呼一吏
而阅之簿尽矣此县令之所以止小民之争也吏部注
拟百官而寄之以天下之民命乃亦止于止争而已乎
故曰亦不异于一吏今吏部亦有所谓铨量者矣揖之
卷九十 第 5b 页 WYG1161-0185d.png

否也赞之使拜以试其视听之明暗筋力之老壮也曰
铨量者如是而已矣而贤不肖智愚何别焉昔晋用山
涛为吏部尚书而中外品员多所启授宋以蔡廓为吏
部尚书郎先使人谓宰相徐羡之曰若得行吏部之职
则拜不然则否羡之答云黄散已下悉委廓犹以为失
职遂不拜盖古之吏部虽黄门散骑皆由吏部之选授
则当时之为吏部者岂亦止取夫若今之所谓应格者
卷九十 第 6a 页 WYG1161-0186a.png

耶臣愿朝廷稍增重尚书之权使
否而与夺之如丞簿以下官小而任轻者固未能人人
而察之也至于县宰之寄以百里之民者守贰之寄以
一郡之民者岂不重哉且天下几州一州几县一岁之
中居者待者之外到部而注拟县宰者几人守贰又几
人则亦不过三数百而已以一岁三数百之守贰县宰
而散之于三百六旬之日月则一日之注拟者绝多补
卷九十 第 6b 页 WYG1161-0186b.png

为尚书者亦偶人而已矣日计之而粗岁计之而精则
其州县之得人岂不十而五六哉
三四哉以此校彼不犹愈乎或曰尚书之权重则将得
以行其私奈何是不然昔陆贽请令台省长官各举其
属而德宗疑诸司所举皆有情故或受赂者贽谏之曰
陛下择相亦不出台省长官之中岂有为长官则不能
举一二属吏居宰相则可择千百具寮其要在于精择
卷九十 第 7a 页 WYG1161-0186c.png

疑也至于吏部尚书之注拟而独疑其私乎精择尚书
而假之以与夺之权使得以精择守贰县宰而无专拘
之以文法庶乎天下不才之吏可
可以复起也欤
刑法上
臣闻圣人之仁必有所止仁而无止则将以仁天下适
以残天下仁而至于残非仁之罪也仁而无止之罪也
卷九十 第 7b 页 WYG1161-0186d.png

残残非出于仁之外也而生于仁之中然则与其无止
以残吾仁孰若有止以全吾仁也哉是故圣人之心忧
天下则无止而其仁则与天下为有止溥之以无止之
心而约之以有止之仁故仁则有止矣而所以仁则无
止也古者司
之至于将刑也王曰宥之司寇曰不可王又曰宥之司
寇又曰不可宥至于三而司寇卒不从于是焉而杀之
卷九十 第 8a 页 WYG1161-0187a.png

于司寇天子欲活一夫而卒坐视其死三宥不从何不
四宥之也四宥不从何不屡宥不一宥也不一宥而犹
不从何不自宥之而必听于司寇也且彼罪人者吾君
不能活其死而徒彻膳以致无益之怜则亦几于不仁
矣然三代行之未之有改何也盖宥之者圣人之仁也
宥之于三者
而万物欣欣焉夏而万物油油焉夫欣欣油油万物之
卷九十 第 8b 页 WYG1161-0187b.png

旦旦而夏也而必摧之以风霜毒之以冰雪使夫欣欣
者悲油油者瘁何夺其所愿而与其所不愿也闻之曰
冬闭之不固则春生之不茂使天地而与物旦旦春夏
也则无来岁可也有来岁则何以继也仁而无止天地
不能不穷也而圣人能之欤国朝之法狱成而罪人以
冤告者则改命他郡之有司而鞫焉鞫止于三而同焉
而罪人犹以冤告
卷九十 第 9a 页 WYG1161-0187c.png

说听之可乐也然自朝廷行之十有馀年狱讼日滋蠹
弊日积奸民得策而无辜者代之死则议者之说之为
害也臣请言其害杀人者一夫也而连逮者十之焉不
惟十也有再其十有三其十者焉捕同捕也系同系也
讯同讯也狱吏岂曰彼有罪汝无罪也哉幸而狱成矣
连逮者得释矣而杀人者临刑不伏则又鞫也则连逮
者释未毕也而捕又继之又伏而又不伏则又鞫也而
卷九十 第 9b 页 WYG1161-0187d.png

与焉连逮者家破矣瘐死矣而狱未竟也大扺一狱有
十年不决者焉狱决矣不杀人者俱死而杀人者独生
焉其势连逮者死不尽则狱不决何其仁于一罪人而
不仁于十百平民也其害一也罪人之不伏也其为扰
也至于百郡有浮费而数路无宁居外路之官吏被命
而往鞫者所居则有给所过则有给所至则有给不则
居者行者交病于饥寒给则县官不胜其费其鞫之一
卷九十 第 10a 页 WYG1161-0188a.png

所费钱万者亡
仁不计费也而官吏之行者若江淮之间道里之远饥
寒之恤犹忍言也至于二广则风土之恶瘴疠之祸不
忍言也父母妻子哭其去又哭其归去则人也其哭犹
忍闻也归则丧也其哭不忍闻也大抵去而人者十焉
归而鬼者七八焉而人者二三焉二三人者虽不死而
死矣何也病也病而全者又十而一二焉外路之官吏
卷九十 第 10b 页 WYG1161-0188b.png

不限于三者仁也而仁之害一至于此岂非仁而无止
则仁反而为残哉
详也臣愿朝廷深诏有司少增三鞫之旧法而止于五
使天下之无罪而死者还其生而有罪以生者还其死
此不亦三代之至仁也哉
刑法下
臣闻古之立法不惟惩天下之已犯亦以折天下之未
卷九十 第 11a 页 WYG1161-0188c.png

之义折之者法之仁义行故仁不穷仁行故义不数仁
义相有而不相无此法之利也后之法非无仁义也利
未见而害先焉者义数仁
仁不可穷穷则民狎狎则犯者众众则刑者数然则刑
至于数者不生于刑之数而生于仁之穷民至于怨者
不生于怨其刑而生于狎其法今夫民之情固喜温而
恶寒欲凉而畏热也然冬不寒夏不热则民病而死矣
卷九十 第 11b 页 WYG1161-0188d.png

之所从销宽甚者猛之所自起古之圣人其法初不及
后世之备也惟不使仁之穷而民之狎也是以法立而
刑不试后之法盖详且密矣然文详而举之也略网密
而漏之也疏天下之民
举习其疏也则知其密必至于甚漏知其不举则犯之
也易知其甚漏则犯之也频刑安得不数而民安得不
怨哉嗟乎求用刑之疏者必至于用刑之数求天下之
卷九十 第 12a 页 WYG1161-0189a.png

而漏之疏者何也一曰法不执而多为之歧二曰法徒
设而自废其禁罪莫大于杀人罪至于杀人何以议为
也则亦杀之而已汉高帝如此其宽仁也入关之初欲
结天下之心如此其亟也欲除秦法之苛如此其锐也
而其与民约法亦曰杀人者
为请何则上下皆便其当然也杀人而法不死孰不相
杀以至于大乱哉此岂所谓当然而天下何便于此也
卷九十 第 12b 页 WYG1161-0189b.png

下之心虽秦民之苦于秦而不以高帝之不宥杀人为
帝之虐然则古之立法之意可知已矣而今之法不然
杀人一也则有曰盗曰斗之目焉则有曰故曰误之别
焉曰盗曰谋曰故者法之所必死也曰斗则死生之间
也曰误则生矣果误也而杀人也又况所谓误者未必
误而所谓非谋非故者未
则吏可卖吏可卖则民可遁有司取具狱而读之曰此
卷九十 第 13a 页 WYG1161-0189c.png

之歧夫民之所以畏法者何也非畏法也畏刑也法不
用则为法法用之则为刑民不犯则为法民犯之则为
刑是以畏之也有法而不用不如无法何则无法则民
未测其罪之所当有法而不用则民知其法之不足忌
有法而民不忌是故布之号令不曰号令而曰空言垂
之简书不曰简书而曰文具法至于为空言文具是无
法贤于有法也古之法始乎
卷九十 第 13b 页 WYG1161-0189d.png

之入者也古之法民不入也不招以入而民之入也不
纵以出夫惟不出是以不入故始乎必用而终于无所
用今之法有曰诬人以罪而不实者罪之以其罪自大
辟以降皆是物也而用法者不然以一夫之片纸而兴
大狱鞫大罪也卒之所谓大狱者初无狱之可兴所谓
大罪者亦无罪之可鞫上之人则俱释之而已矣受诬
者至于破家亡身而诬人者其极不过杖而遣之则奸
卷九十 第 14a 页 WYG1161-0190a.png

也故始乎法不用而终乎法不胜用此之谓法徒设而
自废其禁盖人有野于宅而盗于防者其始峻其墙而
止出于一门又从而卫之以兵非以制其出者也以制
其入者也夫是以盗不敢过未几而虑夫樵牧者出入
之迂也则凿其东而门焉又凿其西而门焉门多其径
而不能皆卫也则至于有门而不扃焉门多其径则盗
从其径者而入之矣有门不扃则群盗掉臂而入矣法
卷九十 第 14b 页 WYG1161-0190b.png

其禁孰不掉臂而入哉臣愿
人者不死此法可以更议而诬诉者罪以其罪此法可
以必行议其所当议而行其所必行则成康不试之事
虽未易致也而汉文几措之风其犹可及也欤
冗官上
臣闻圣人之为天下必与天下难其初难其初犹病于
末而况易其初者乎易其初则天下孰不曰圣人之于
卷九十 第 15a 页 WYG1161-0190c.png

求与而圣人亦曰来吾富尔吾贵尔吾与尔天下皆欣
然曰圣人之于我果易也则
其众则应者不胜其费使费而有以费也则与天下尽
费而何惜然求者无穷与者有极与者既竭求者方来
以有极塞无穷则上不堪其烦以方来副既竭则下不
厌其冀下不厌而上不堪则上之人闭户以却其下其
初惟恐天下之不来也而不虑其来而无以受惟恐天
卷九十 第 15b 页 WYG1161-0190d.png

及于虑则安得而不闭户也与其闭之也孰若其初之
不开也开以召之独得闭而却之哉舟人之操舟也有
万斛之舟焉有一苇之舟焉以一
苇小而大以万斛之力载万斛则万斛重而轻不善操
舟者不计其舟之能而惟其人之悦百人而登一苇不
知拒也百万之粟而委于万斛之舟不知辞也中流而
不遇风也中流而遇风何如哉则人浮于舟也天下非
卷九十 第 16a 页 WYG1161-0191a.png

愿为臣者万邦黎献焉为尧舜者将尽封而官之乎官
不过百而国不过万则尽天下之地有不足于封而尽
朝廷之官有不足于仕者矣纳以言以探诸其中明以
功以试诸其外可者取否者黜天
恤也则人不浮于舟也官何自而冗哉朝廷自天子龙
飞之初固天下之大庆也固不可以无天下之大赉也
然潜藩之州出节之镇士之泛恩而官焉进士之以年
卷九十 第 16b 页 WYG1161-0191b.png

其多也任子之法议臣请因多故而痛省之可省而不
省也郊焉而任者又以数千计何其愈多也此而不惜
至于吏部洒墨而不去官簿汗牛而日增人不加少而
官不加多则减馆职罢寺簿于内而省监司之僚属于
外也
今之计龙飞之恩无所于咎矣而任子犹可议否也任
子之法借未能限其入官之门盍亦严其试吏之涂耶
卷九十 第 17a 页 WYG1161-0191c.png

不省之省不减之减者夫子之射也观者如墙夫子不
拒也至使子路出而令焉则去者半矣此之谓不拒之
拒勿限其门如墙者也严其涂半去者也吾非去之也
吾之法行而彼自去也仕进之路之盛者进士任子而
已士之举于太学举于州郡三岁而一诣太常者亡虑
数千而南宫
而得官者俭于二百焉则是大比者再而进士之官者
卷九十 第 17b 页 WYG1161-0191d.png

郊而任焉校于进士则郊者再而任子之官者五六其
千也进士之修身积学有老死而不一第得之难如此
而取之不胜其寡任子者至未胜衣而命焉得之易如
此而取之不胜其多则官冗之源在进士乎在任子乎
故臣以为借未能限其入盍亦严其试试何为而严也
任子之铨其岁视进士之大比而非大比则不铨取人
之法其数视进
卷九十 第 18a 页 WYG1161-0192a.png

今以三则易焉者难矣如是而中者乃得补州县之吏
而其中不中者然后特与之补吏焉自宰相子弟下至
于庶官之子弟必均焉则一举而三利得矣贵游子弟
脱绮襦之习而厉寒素之业以成其才一也得之不轻
则爱之也重孰不自奋于功名而国与民不受其厉二
也进士任子其进也均则两无怨其来者徐则应者不
迫初难而末甚易不过十年官曹清矣三也又何官冗
卷九十 第 18b 页 WYG1161-0192b.png

臣闻任官者宁以事胜人无以人胜事宁以恩弃人无
以人弃恩先王之时一事一官也不惟一事一官也盖
有数事而一官也以一官而任数事是之谓事胜人事
胜人故居官者日无馀暇而身无馀力心无馀思无馀
思则明无馀力则精无馀暇则不懈精明而不懈则一
人无馀也而治百事有馀矣况数事乎今则不然一官
卷九十 第 19a 页 WYG1161-0192c.png

其公而竞其私数人而治一事则任其功而不任其责
甲则曰
异事也我何增尔何正焉至于事之缺而不理民之不
悦而有辞上以责之则皆曰非我也责将谁执哉此以
人胜事之病也先王之时官者不于材未论之先而禄
者必于位既定之后以材诏官则非材不官矣以位诏
禄则禄不及于无位矣非材不官则天下愿官者不侥
卷九十 第 19b 页 WYG1161-0192d.png

禄而求有所立以得位盖昔有有材而不官有所立而
不位者矣未有不材而官无立而位者也则禄之为禄
谁得窃取而素餐之是之谓宁以恩弃人今
有馀而官不足于是有无官而增官官有馀而位不足
于是有无位而制禄夫有是人有是官有是位而禄之
盖曰子大夫之勤也不可以不食也今也临无民也治
无事也而创为空虚之名以为之位而赋之禄不曰禄
卷九十 第 20a 页 WYG1161-0193a.png

在下何其事之多而人之寡也一日万几事不多耶而
皋陶一人也明刑则斯人焉弼教则斯人焉制蛮夷则
斯人焉治寇贼则斯人焉刑也教也蛮夷也寇贼也是
得为细事耶举数大事而一士师之官兼之而数
一事也大事如细事也则天下之官有下于士师而天下
之事有小于此数者其有以人胜事者乎三代之士盖
有贫而禄仕者矣疾而食于上者矣抱关击柝也乘田
卷九十 第 20b 页 WYG1161-0193b.png

非乘田委吏则禄亦有及之者乎无也则必有职而且
功也瞽者食于乐跛者食于门此疾而食于上也然人
则食也而非能乐非能门则禄亦有及之者乎无也则
必有事而且劳也则当时之禄其有以人弃恩者乎古
今之官盖未有冗于今日者也
转而已今则提转之外又有提鹾茗常平者焉郡有常
赋赋有常入一吏运牙筹足矣不可以无官长也临之
卷九十 第 21a 页 WYG1161-0193c.png

官至于五六人而同一职小邑征税之官至于二三人
而共一事以人胜事莫甚于此老氏之宫岳灵之祠率
建官以领焉自宰执侍从之斥者归者老者与夫庶官
之一命而上而贫者惰者客者高之为置使为提领卑
之为主管为监此何职哉此职何事哉国之安危民之
休戚政之利害不知也而一日不廪
我奉祠也如是者千百焉国得而不贫民得而不病耶
卷九十 第 21b 页 WYG1161-0193d.png

而莫之生也则以数人肩其舆而已坐于上以种焉自
以为策之得矣既而邻田之稻生矣而已之稻不生夫
楚人者非不知爱稻也而爱非其爱也以已之不践为
不践而忘其数人之践为践之大也设官以为民也恐
一官一人之不治而以数人治一官得无践吾民者多
耶人有毁瓦画墁而得食则食人与食于人者交受其
笑制禄以食功也以士大夫之无位而
卷九十 第 22a 页 WYG1161-0194a.png

其弊每路之监司止设提转之一职而转运止于一员
折鹾茗以𨽻于刑举常平以归于漕则监司之冗员省
矣大郡之兵官不踰于二而小郡则止于一大邑之征
税设官者一而小邑则兼以令丞至于幕职有签书而
又有判官者簿尉之可以并省者则存其一而废其一
则郡邑之冗员省矣庶乎人不胜事也先严任子试吏
之法三岁一试而补吏者不过五百则来者徐而官曹
卷九十 第 22b 页 WYG1161-0194b.png

庶乎不以人弃恩也嗟乎不制其来勿病其众不散其
众勿病其冗前之说行所以制其来而散其众也制之
散之而后去其冗则尽去天下之冗官而天下有不觉
者矣觉且不觉也怨且得而怨也耶
民政上
臣闻民者国之命而吏之仇也吏者君之喜而国之忧
也天下之所以存亡国祚之所以长短出于此而已矣
卷九十 第 23a 页 WYG1161-0194c.png

功而其次有罪罪驱之于后功啖
为仇不可得也是故一政之出上有意而未决则吏赞
之上有命而未行则吏先之吏所以赞上之决而先上
之行者非赞其便民者也赞其不便于民者尔曷为不
赞其便民而赞其不便于民者耶赞其便民者无功而
赞其不便于民者则有功也是故政之不便于民者未
必皆上之过也朝廷将额外而取一金以问于某土之
卷九十 第 23b 页 WYG1161-0194d.png

而欺其上曰民皆乐输又从而矜其功曰不扰而集上
赋其民以一则吏因以赋其十上
以赋其百朝廷喜其办而不知有破家鬻子之民赏其
功而不知有愿食吏肉之民吏之肉不足食也功归于
臣怨归于君利于国者小害于国者大此可悼尔古之
人君所以至于民散国亡而不悟者皆吏误之盖夫赋
重而民怨此奸雄敌国之资也可不惧哉唐赵赞为一
卷九十 第 24a 页 WYG1161-0195a.png

大呼曰汝曹勿恐不夺汝商货僦质矣不税汝间架陌
钱矣德宗亦闻此也乎奉天之围危于一发而犹庇赵
赞若爱子然夫爱一赵赞而不爱
之辱而不忍于诛一聚敛之臣其入人之深如此至于
反国可以戒矣然赵光奇诉之以和籴害民则不信苏
弁欺之以宫布利民则信焉且夫朝廷之政虽圣人岂
能尽善惟其思以出之询以审之见不可而更之斯圣
卷九十 第 24b 页 WYG1161-0195b.png

已而取之于民者然譬之张琴动则急之静则缓之盖
动必有静静之则其动必调急必有缓缓之则其急不
绝以动继动以急增急则虽以黄帝五十弦之瑟亦无
全弦矣
善之所致也尝有以告陛下者乎天下皆知朝廷有意
罢此等之役矣虽然臣犹有闻焉江西之郡盖有甲郡
以绢非土产而言于朝乞市之于乙郡者此何谓也民
卷九十 第 25a 页 WYG1161-0195c.png

谨其始也今乙郡之诸邑有论税之高下而科之者矣
无一钱偿民也民之不愿者官且治之名为督责于正
租实为邻郡之横敛且有所谓和买者已例为正租矣
又有所谓准衣者亦例为正租
三者之绢与正租之绢为四倍而取之矣民何以堪而
吏不以闻惟朝廷亟罢之庶不为斯民不拔之疽根也
且无使民言曰此绢自陛下始若曰其如甲郡军士之
卷九十 第 25b 页 WYG1161-0195d.png

郡之绢何不遣吏和市之何必假朝命而官市之哉此
必有奸焉甲郡则出大农之钱且书之曰某日出某钱
以市某郡之绢也然某钱不及乙郡之民也此必有私
之者矣民何从而诉哉盖民诉于
县州县执诉者笞之以诬其服又呼其民强使之书于
纸曰官有钱偿我矣州县以诉者之所服与民之所书
而复于朝廷无以诘也罚一惩百谁敢复言者民有饮
卷九十 第 26a 页 WYG1161-0196a.png

而有司不平如此
民政中
臣闻圣人之于天下惟其有所甚疑是故有所不疑天
下几路一路几州一州几邑而圣人以一身临乎其上
以百吏分乎其下夫所谓守令者岂郡
者耶圣人者将遂以为吏皆能爱吾赤子而吾民皆无
疾苦愁叹者耶欲不疑而不得也圣人则有所不疑者
卷九十 第 26b 页 WYG1161-0196b.png

奸有所蔽尽不信则天下之人皆无可寄者圣人者择
天下之有所寄以察天下之有所蔽是故深居九重而
见民之肥瘠于四海之外优游岩廊而闻民之歌哭于
大山长谷之间唐虞之牧西京之郡刺史唐之十道使
今之提转刺举之监司皆天子之所寄以不疑者虽然
今之监司疑则不疑矣无乃太不疑耶臣
轼曰养猫以去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养犬以
卷九十 第 27a 页 WYG1161-0196c.png

不过无功而己未有大害也然已在所不养今则不然
猫与鼠同乳而犬与盗摇尾矣欲望其止于不捕不吠
而不可得也朝廷亦尝留意乎盖监司之于州县有所
不敢问有所不暇问有所不复问某郡之守尝为侍从
也则监司幸其复为侍从而有所求某郡之守尝为台
谏也则监司惧其复为台谏而有所击至于县令之与
在朝某官有姻有旧者皆不敢问民诉某
卷九十 第 27b 页 WYG1161-0196d.png

守令报雠也守令从而甘心焉后有冤者夫谁敢自言
此之谓不敢问朝廷旧岁免和籴而江西之州有因秋
租而每斛敷和籴十之二者朝廷罢兵再岁而旧岁江
西之县有督马榖如星火者大旱不粒而不知减饥民
流徙而不知恤监司视之亦如秦越也此之谓不暇问
郡县之胥凭守令之宠以暴吾民民诉之者若拔山然
盖监司既庇其守令则并庇其胥此之谓不复问朝廷
卷九十 第 28a 页 WYG1161-0197a.png

有所怒而不泄则其怒有当之者怒而不泄者惟无发
也一发则必极于大乱而不可止君相之于监司盍亦
如唐开元之精择采访使而又专责台谏以督察之岁
取其功罪之尤者明著之以示天下而不次升黜一二
人焉以耸其懦台谏急则监司警监司警则郡县肃庶
几民怒之少泄不至于一且如溃洪河决蚁壤也
民政下
卷九十 第 28b 页 WYG1161-0197b.png

之大则将待之以甚难之举名之以大而待之以难则
上之人徬徨睥睨而不敢决下之士畏慑沮丧而不敢
议始乎不敢议卒乎废其议始乎不敢决卒乎寝其决
事之难行古之难复而天下之难治皆出乎此而今之
所尤纷纷者屯田之议是也且事异职而职异力从其
职而力之则力之为有功非其职而力之则力之为无
用夫屯田者一有司之事耳何至于烦天子之宵旰而
卷九十 第 29a 页 WYG1161-0197c.png

作洛非手于营筑夫固有治之者孔子曰出纳之吝
之有司曾子曰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是故先零之田充
国不以累宣帝许下之田枣祇不以累曹公而汉宣曹
公亦未尝下取二臣屯田之事而代之忧今特待区区
之屯田以甚难之事则天下之事又有难者将何以待
之此非名之以无故之大之过欤臣请得而小之且屯
田之事其实甚小而其名甚大者执屯田之名也屯田
卷九十 第 29b 页 WYG1161-0197d.png

兵而名耶古者兵农一人汉之良家子唐之府兵犹有
先王之典刑也自张说之募刘守光之刺而兵农始为
能耕之兵非农之可强以战而兵之可教以耕也彼固
世于耕而习于战也以其习焉者而离乡井故其战不
慄以其世焉者而居营垒故其耕不怍今则不然兵人
者靡衣侈食蒱博而饮酒傲岸踞肆视农民以奴𨽻而
卷九十 第 30a 页 WYG1161-0198a.png

是驾虎豹以耒耜而鞭之使垦田也其不可明矣且又
有不可者两淮之屯田臣不得而知也臣独见江西之
屯田大抵其田多沃而荒其耕者常困其利则官与私
皆
上则归于下而官与私何至于两不获租重故也租重
故一年而负二年而困三年而逃不逃则囚于官不瘐
死不破家则不止前之耕者去矣后之耕者复如是焉
卷九十 第 30b 页 WYG1161-0198b.png

也行于内地则为济饥许下之役是也行之边地则或
为备敌或为谋人李泌之议充国之议是也用兵之日
则两淮显行之可也非用兵也而骤焉扬兵以屯田焉
鸷鸟将击必匿其形何至于彰彰如是哉是故莫若去
屯田之名举两
授业以世守如唐太宗之授田使兵与民分农以食兵
故战者逸兵以护农故耕者安农安而兵逸守则坚战
卷九十 第 31a 页 WYG1161-0198c.png

可行之言欲行屯田而惮于明言之则名之者非也今
天子曷不诏两淮之漕司与守臣于兵火之后招集流
民其民存者以其田复之其亡者许他人承之其为田
之在官者曰屯者曰营者曰没入者举而一之为世业
以授民之无田者且不间于江湖闽浙之民则行之可
言言之可名矣
之民此何惊于敌而何疑于逼哉其利二也其事既行
卷九十 第 31b 页 WYG1161-0198d.png

之淮有水旱饥民之就食则就于淮使民得自言而听
其来官随所过而为之给何患无能耕之民哉检校经
界之旧籍以为均税之额尽鬻内地之屯田以为牛种
之资其熟户则蠲其几年之租其新民则蠲其几年之
租何患无乐耕之人哉且使人必有道因其所利而利
之之谓也今使两淮之地民户增而垦田多者必以韩
重华之赏而赏漕
卷九十 第 32a 页 WYG1161-0199a.png

三人者各利其利各力其职而又纠之以谏官御史以
察其扰且伪则不出十年而淮无馀田而有馀榖朝廷
有兵食而无兵费边上之粟如山而内地之饷渐可省
矣其利三也辞屯田之名以享屯田之实不在此耶或
曰田之在官者不卖之而直授焉官其费民其倖矣盖
为政者必视其所争而为之制夫以民争地则地重以
地争民则地轻地重者卖之可也地轻者授之可也今
卷九十 第 32b 页 WYG1161-0199b.png

耶役民以筑而卖之木驱民以战而卖之箭臣不知其
说也惟朝廷择其中而已
诚斋集卷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