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 第 1a 页 WYG1320-0630a.png

西河集卷七十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碑记(九/)
两浙提督学政翰林院检讨颜君试士碑记
国家三载一论秀而三载之内必一岁一类取民间俊秀而
填之学中故曩时科目有所称秀才科者而填学之士即
假以是名以为俊秀者即论秀之所自始也但从来试例
卷七十 第 1b 页 WYG1320-0630b.png

可为物色之地以故每一试出纵令至公亦定有一二纨裤居
于其间凡树碑五达乞贵官谀文雕朱镵素较易为力试而
颂之再试再颂之今学使颜君吾不知所鉴何等其在杭已
两试计所得士两县三学己不减百十有馀而乃衣卉而食
藿一若漆室拣火吹纤尘而扬大秦举高訾厚蓄之子而
尽却之囊无一金通衢大涂不能购一石乃相与群聚而咨嗟
曰猗嗟我公欲颂何从颂乎公乎能瞢瞢乎于是一人四铢
卷七十 第 2a 页 WYG1320-0631a.png

干人得若干两纠工琢块将树之明伦之堂而属予为
文曰惟公文之足以嬗后来也予尝考明制学使悉用
监司惟两京首善之地始以南台长官兼董其任监司
道也而台则以院名焉今
天子以两浙文盛改道为院使东南一区得厕之三辅
之后斯已幸矣顾院使新开初但以坊局之能者充之
谓中赞以上讲读以下堪荷斯职而
卷七十 第 2b 页 WYG1320-0631b.png

因故为不测内而尚书副贰外而枢台使相开府仪同
皆一时互相擢用而独于君则侍从臣也检校秘书与
讨论国史尚将有事于草制之班记事之列而
圣眷优渥即与中台侍郎同参其选夫
上以非常遇我即当以非常报之此时君之报
主知不啻如士子之报君然且
简畀稠叠今兹之使学即昨岁之主文也癸酉之役君
卷七十 第 3a 页 WYG1320-0631c.png

之奖三载升秀与两试课俊并举而萃之一身是在
朝所必不能已于君者而草莽在野安能以心所难已
而反已之且夫士风而日下矣从来清论是非出于学
校故左传有云郑人入学而执政善否于是乎定今则
旌扬赞诵视为故事士子进身即以此为谀人之藉铭
功纪德不可信矣有如此之慷忾踊跃吹浡而赋海把
箪土而颂丘山此非寻常碑碣所可例也明伦堂者公
卷七十 第 3b 页 WYG1320-0631d.png

两浙布政使司布政使蒋君左迁去任碑记
王者建邦辨治设诸道以领庶吏无非为斯民通上下
之情是以卿长率属每建行省于诸道使上初不过饬
纲纪整官方升贤举才编织户版以统诸筦钥之要一
若居高处尊不必与民间子妇披沥情愫而民率呼吸
归之况两浙为东南要区贤能财赋甲天下民之望大
吏如望岁焉襄平蒋君由西江观察开藩杭州者越五
卷七十 第 4a 页 WYG1320-0632a.png

版三年论书者已得良士岁月举仓庾会要而任土作
贡已倍他日四方军需及一概坑冶钱币薪奉颁赉之
典俱已权衡度量各得其理而偶以庶司关移检校稍
疏之故捲纛而去民之闻之者男废耕耒女罢蚕绩商
估阖市门士子撤学损课读百计思所以留之不得乃
相率为画像为侻屦为立祀版为讴唫哀思而终之勒
石以纪其事予思蚊䖟之俗祇趣膻附煖往往长吏迁
卷七十 第 4b 页 WYG1320-0632b.png

戴恩膏者夫虚公之言其言可信不谄之辞其辞足录
夫人而知之矣乃较君生平以行军司马开辟东瓯会
天子威行海外举溟渤而耕犁之复简君为长城之寄
龙鳞马齿井画其地则自兹以往岂无天风之动筑其
禾而起其木者况前事者后事之规也民听者天听之
本也夫以尚书仆射兼门下中书两相之任推为行省
古所称左右丞相开政事堂者纵有蹉跌进可为开府
卷七十 第 5a 页 WYG1320-0632c.png

策后效即民心以觇天意白石在前不必伸桐乡之思
下岘山之泪也吾是以应民请而乐为之记
长山心庵自置食田碑记
长山心庵者新建之庵也其义以新旧得名而住持者
曰吾将以求吾心焉顾地近海塘前此山界于海潮汐
抵山麓桑田万顷在洪波中而今则延袤百里皆良园
美荡茭苇之外间产竹木故傍塘而居好善者归之乃
卷七十 第 5b 页 WYG1320-0632d.png

与白皆长山人且同师落染而彰长于白徒以桑门次
第先入为兄故白弟视彰而实则开山大事皆彰主而
白辅之乃彰本氏富白本氏金彰俗犹子有兄弟三人
实舍得分地以为庵基因于康熙甲寅冬十一月彰与
白同创此庵阅今二十有四年而彰已逝矣特庵有食
产皆两人自置不布施不经谶各摅其力积铢粒而贾
买之播植艺穫量所入以给僧众终岁之用皆于两族
卷七十 第 6a 页 WYG1320-0633a.png

片以作钱用况释已舍姓一切身受非本姓所有岂有
给孤馀地自耕自食而人犹得以觊觎之者夫茫茫沧
海已为桑田而欲其遽就劫灰不得也夫心庵者心不
可坏也凡白名某自置沙田如干亩沙地如千亩复有
再置者列此末
重修萧山县儒学文庙碑记
汉制诸侯王相及郡县长吏之官必先赴庙谒而后从
卷七十 第 6b 页 WYG1320-0633b.png

宋及明则又增之以朔望行香之礼是庙学之设创自
朝廷而其仰承之以延其制则实州县所有事也第居
官递代等之传舍典礼十废难于一举况三征九赋惟
正不足必欲统会计以戒功事则秦瘠而越视之矣
国家建学垂五十年釐定典制整饬庙䫉而
皇上复临雍讲经亲理帟羃其于崇儒右文之意可谓
备至乃郡县学宫每易倾圮大抵殿宇崇闳成艰毁易
卷七十 第 7a 页 WYG1320-0633c.png

至以一切从事故子铸而丑三衅焉桐城姚侯莅吾萧
有年自庙谒以迄释奠释菜其为屈折尽礼者已非一
日而独于栖神之地尤廑俯仰盖十年以来凡数修矣
今迁官在即而濒行之顷犹不无徘徊而警未雨者乃
首捐月奉经营载事损廉入而考出之稽器倚具皆有
程法自殿庭两庑以及戟门垣墙凡刻桐画梓范金饰
木皆量其疏密以辨工滥上视櫩楹下审坪墄朱丹而
卷七十 第 7b 页 WYG1320-0633d.png

功阅两更朔而告成予乃于馂奠之后拜觯言曰不观
学乎学贵有补修之者所以补也学贵有继重修者凡
以为继也顾其说尤有进者夫天下之以因循而隳吾
学者岂少也哉事当可为其始未尝不欲其急行而既
而逡巡又既而以为此非吾事可俟之将来而于是退
诿之情生矣向使侯当政成其视此未雨之事可姑待
也且夫春秋递嬗成功相推吾第从容焉留此成效以
卷七十 第 8a 页 WYG1320-0634a.png

瞻顾而兴焉夫然后知当仁之不让与见义之必为固
有在也他日任国事有如此庙矣因为记其事而复为
之词其词曰
惟昔阙庙在鲁观右两汉幸学别作妥侑唐改庙祀于
州县学泽宫岿然上有榱桷从此圣宇较殿陛隆几筵
笾豆乃实其中特因严事飨荐有时铜槽浏晚金铺启
迟邑设学在文明门内璧水东环笔峰南峙几千百年
卷七十 第 8b 页 WYG1320-0634b.png

之艺业不殖将落我侯戾止胡然念之彼高坐者实惟
吾师虽当政成早赖神祐敢废羹墙以自贻咎乃涤范
釜用饰颜庐天宇方澄地轴载舒从来颂祷矢棘翚革
试观櫩楹如万斯翼砻磶砥砫绮欐香橑自兹泮林有
梅无鸮在学言学不教而教业无推诿此是领要式瞻
既往言规将来斯文无愆庶嬗勿衰
湘湖水利永禁私筑勒石记(此文县申藩臬二/司敕勒石者县复)
卷七十 第 9a 页 WYG1320-0634c.png

萧山湘湖宋邑令杨公所开湖也公据熙宁大观间县
民殷氏等有请筑湘湖之奏而下议未决公决议成之
遂开此湖用以灌九乡田一十四万六千八百馀亩历
南渡高孝两朝邑令顾公讳冲者以九乡争水度地势
高下定诸乡放水之则算毫釐酌多寡勒石县门因有
划堤断臂穴水釱趾之令而其后郭公渊明于嘉定之
末来宰斯邑则益加疏浚凡湖傍山足尺寸皆湖所谓
卷七十 第 9b 页 WYG1320-0634d.png

湖豪孙全等渐起侵佔乡官致仕尚书文靖魏公力为
恢复而御史何公舜宾继之不幸御史被害孝子伏阙
孝宗皇帝亲遣给事李举郎中李时大理寺曹廉同外
镇巡官反覆审理置孙全于辟敕邑令杨公铎勒石湖
口毋侵毋佃毋私筑毋蚀水涘毋倚圩傍岸以渔以草
以栽以畜犯则重者辟轻者钉发辽东卫永远充军载
在实录播诸志传彰彰也今康熙二十八年距向勒石
卷七十 第 10a 页 WYG1320-0635a.png

湖涸湖豪孙凯臣等纠集畚锸一麾而千人不鸣官不
暴众筑堤数里自湖西至东两山之间横跨湖面而拦
截之邑令刘君据水利衙报文申请而无如阻之者之
众也夫湖职蓄泄不职行走况两山阸塞从非五达揣
其用心不过为风水计耳夫两山坟墓下有关沙可以
动势家巨族相助之心而实则倚圩而栽汇岩而渔正
曩时侵佔所由禁也夫湖分为三其于上湖下湖不无
卷七十 第 10b 页 WYG1320-0635b.png

少者每有水未出堤而即行闸止之患然而九乡泄泄
独涝湖蒋棫等争先控告会郡伯李君初下车时惑于
阻挠屡敕集议而卒之用予末议始敕令刬削榜杻示
众而豪党多力抗拒官法府复据县申之藩臬二宪司
藩臬二宪司仍下之府县刬削按律且为之永禁以勒
之石夫创始之难不如守成开之者一时而争而守之
者乃在万世第宋代敕法皆当事主之故洪武祀功尚
卷七十 第 11a 页 WYG1320-0635c.png

力持故弘治赐祠特敕名德惠以祀杨魏而其后何氏
父子得祔其傍今乡人委蛇动多退诿筑堤变制无一
人为之争执而一二州县守令傥惑于豪强而动多变
法此则生斯土者之一大患事也夫以宋世侵牟虽郡
王之尊招讨之贵一丞尹持之而有馀而孙氏一佔即
极之尚书御史门生数世之恢复而犹不足今遗孽复
兴几坏大事及此不戒将何底止因为布诸石而禁之
卷七十 第 11b 页 WYG1320-0635d.png

统五年景泰四年弘治十三年正德十五年今
大清康熙二十八年禁罚各例载湘湖水利志中
沈氏放生池碑记
沈氏放生池在大芝巷沈氏宅前池方五百步广长于
袤其西角通他陂而平桥锁之有长林修竹横其南当
宅门之屏凡过其门者停车而观如登濠梁焉崇祯七
年沈泽民先生舍其池为放生池而曰此池非他吾母
卷七十 第 12a 页 WYG1320-0636a.png

氏既而袁氏绝无可归矣吾何忍据此伤父母心请捐
为众有以长存此池当是时先生手书放生池三字并
书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一卷又请李次公为之图画
共勒石池上且曰后之人有食此鱼者如食吾肉取此
值若析吾骨而不谓甫易世而不能守也沈八公者先
生之季子也与客饮于池而醉而流涕客询之而告以
故客曰伤哉顾质值几何则以十五缗钱质贵门矣客
卷七十 第 12b 页 WYG1320-0636b.png

熙三十七年重标其池曰放生池复书金光明经及图
画为卷册而大书十五友于其上曰胡氏曰朱氏曰郑
氏曰三王氏曰马氏杜氏曰又胡氏曰陈氏张氏罗氏
两刘氏曰沈氏其明年将勒石垂久而请予为记予曰
世之能垂久者莫如佛氏天下名山其自晋唐迄于今
岂或暂易而亦有不然者夫惟其为名山也名山而城
市则觊之者众矣向者先生亦知佛法不可守而动以
卷七十 第 13a 页 WYG1320-0636c.png

凋丧之际而尚有人焉慷慨好义以善全此两世之孝
此在他人闻之犹逌然感兴而况沈氏之子之亲承其
后者也然则是池也将与孝与义并存而安用守矣众
曰善遂书其说以为记
方示神应记(示音/祁)
古有方示今之城隍是也有土示今之土谷是也顾土
示之祠遍于里民而方示则官祠之然且行省郡县每
卷七十 第 13b 页 WYG1320-0636d.png

左江右湖尤神所依凭为昭昭者乎康熙三十九年六
月不雨大中丞平州张公帅诸官属暨师巫里老登山
而雩初却车自山麓既而断腥从军门徒步历戊夜以
至高舂吁嗟以祈之如是有日公慨然曰吾从来索雨
三日而验今如干日矣岂德日下耶抑亦索之不以诚
而徒具文也乃立册书请减年以救燋灼翼日师巫大
言曰为我谢军门今年夏甲雨当烁地千里兹者鉴公
卷七十 第 14a 页 WYG1320-0637a.png

(签曰连年久暗渐分明所用天书自有/成从此出门无阻滞相逢猪犬辨枯荣)时七月二十七
日越四日辛酉值八月合朔二日旁死魄壬戌犬日也
晚而雨三日癸亥即猪日则大雨倾昼夜东自鄞鄮南
自新安江西北讫浙所有地悉霶霈沟浍皆满杭人欢
謼颂公恩公曰此神惠也我何有乎尔乃手题大榜曰
有感必应悬诸祠以旌其神云先是仁和学诸生袁枢
贫士也有黄冠草衣者到门请偕之海滨耳飕飕行生
卷七十 第 14b 页 WYG1320-0637b.png

去家五十里矣然而口喑不能言苦之仁和令君廉其
事以告公公为召生使具状立为文据状檄真人府切
责之覆以印护以官签驿之至江西取覆状来真人不
敢辞且有别牒令生赍诣城隍祠焚之生梦城隍神告
曰是非妖也愿军门毋怒诘旦当以予言告军门生如
言诣辕已能言矣遂以言告公公久神其事而未启也
然杭人早知之至是索雨应杭人比户传其事且一閧
卷七十 第 15a 页 WYG1320-0637c.png

君文不足以传此予曰书曰至諴感神此言公诚能感
神也又曰天寿平格此言公之平居有以感乎神则天
必寿之不惟还其年且益其年也然而中庸曰神之格
思又曰夫微之显此不言鬼神之来格又如是显乎吾
多公之诚而并叹夫神之应之能相与有成而不可掩
也因应杭人请而书之为记时八月十九日
都转运盐司运使李公赐
卷七十 第 15b 页 WYG1320-0637d.png

古天子赐大臣多用彤弓卢矢圭瓒秬鬯然必先之以
文命如周宣锡召虎圭瓒诗称肇敏平王锡晋文侯秬
鬯弓矢尚书称惠康是也司盐李公由词臣起家破例
为临江太守考清廉第一因擢两浙江南都转运盐司
运使以牢盆煮海积骪难治且亦以徵其廉也会
天子南巡嘉其成绩遂赐
宸翰榜于堂予趋觐
卷七十 第 16a 页 WYG1320-0638a.png

百司倡而乃
书惠爱二字填绫榜以赐一似亲民之官了无所用吾
心计者夫乃叹
圣人之用意深而垂训远也夫世治亦日疏矣击断者
以毛举为能而挢枉之徒又复尚农田而抑商市夫四
民皆民也自不学者为政祇以农为民而士工商不与
焉初视商政为肤膜既为赘疣以农与士校则士绌以
卷七十 第 16b 页 WYG1320-0638b.png

分立门户一应文咨簿质各相为左右不止如汉庭盐
铁使大夫文学剖判低昂于论议之间而公鉴其弊每
挥戈而倒挽之喣咻滋养使四民同情无所畸蹠其恤
商之苦甚于自恤其肌肉此何如惠爱乎尝读月令云
行庆施惠论语云节用而爱人夫惠泽所施关于财用
惜财者即爱人所由生也不观郑公孙侨乎郑以小国
而供强晋之岁赋所定车甲每加于鲁卫六七百乘之
卷七十 第 17a 页 WYG1320-0638c.png

之遗爱盖惠爱之厚系于理财有如是也大哉
王言其鉴于此矣康熙三十九年公砻丹于石拓诸纸
而装为卷轴因得于重瞻之次谨记之而书之卷末且
以告后之继此者
慈云灌顶法师开堂碑记
尝避地少林翻三藏文知释有三学原具禅与教与律
三家而近崇禅学第守临济一棒喝而教与律无传人
卷七十 第 17b 页 WYG1320-0638d.png

什辈皆以阐绎文字为唱导宗师即西来面壁后亦复
有圭峰论学舍天龙一指而修十六观经者然则三学
之必有藉于教也审矣是以两浙名山三宗悉备如灵
隐为禅上竺为讲灵芝为律类所至比比而至于慈云
旧刹则初祖大休观公应李邺侯相国之请以讲宗为
开山一代而次祖寰中空公则白傅为刺史时实延继
之盖禅宗也洎三祖普济觉公则律宗而为吴越国王
卷七十 第 18a 页 WYG1320-0639a.png

灌顶法师以三藏真印起而统承之予尝辨儒佛异同
与师相质难历举从来经论与吾学相离合者娓娓数
万言如燎飙之发与决河之泻闻者皆屏息挢舌而不
能前非深于三学而得有是与康熙庚戌杭州绅士请
师入慈云讲堂越九年戊午顺天府丞戴公请师于本
寺讲诸经论遂开雕师所著五教仪势至钞五祖记并
会起信论疏记越八年乙丑应兴福之请讲楞伽经戊
卷七十 第 18b 页 WYG1320-0639b.png

竺开十期讲远方来听者舟车不绝会
圣驾幸讲堂褒之时毗卢阁告成上竺之旧烬者师为
之一新越四年壬申圣果请讲报恩盂兰盆经工部侍
郎徐公请师复还院开戒三坛他若仁社诸君请说瑜
伽皈戒西资皈戒崇寿说诸经潮音说般若经曹源说
法华莲居说戒且著瑜伽仪施食仪疏燄口经解及万
佛忏弥陀经注凡三藏三学圆通显密无不周其外而
卷七十 第 19a 页 WYG1320-0639c.png

矣师讳续法字伯亭别字灌顶仁和亭溪人也少习经
书能文章年十九好禅忽入净慈参豁堂和尚有悟其
时兼律学进具大戒豁堂深契之既而辞去过城山听
讲怅然谓一指昆仑吾习阿难教以进于如来鬯然也
康熙五年德水大师以师性相两通遂付衣法而师复
精进更以三学研练入三藏之奥而三宗门庭统为之
辟三藏者经律论三宗者戒定慧也
卷七十 第 19b 页 WYG1320-0639d.png

崇寿院者唐至德中慧因法师所建院也其地在龙山
之北凤凰山之南旧名龙岗崇寿院以师曾说法于此
崇无量寿佛得名而历后唐长兴石晋天福则尝有教
观诸师继席其间是以吴越国王特迎志通居崇寿与
净慈永明同为国师而赵宋熙宁间则道鸿通辨实为
杭州佥判苏轼迎住此山迁延至明初而法师慧炬并
开大之当是时崇寿之名甲于诸方前庭海日楼岿然
卷七十 第 20a 页 WYG1320-0640a.png

泉出其中焉相传泉石间三字东坡之所题也院有八
景则杭州太守王兴福所为诗也迨其后而荡然矣康
熙甲辰有僧照然者募其兄何氏捐赀复之俗名何庵
越一十九年而旭如法师卓锡于兹请灌顶大师讲般
若经演盂兰盆于其中以址隘于昔购项氏山地益之
会仁社钱生迎灌公说瑜伽皈戒并溥施法食五坛遂
装金刻木煏土筑基殿而社中诸君则又各施以金钱
卷七十 第 20b 页 WYG1320-0640b.png

重开山门杂置客堂法厨僧房而缭以藩垣工部侍郎
徐公饭僧众于院会者千人又明年复辟朱龛装竹林
三大士像重讲华严行愿品法华普门品及弥陀尊经
乃以宋雍熙年晤恩开法曾改崇寿为仁寿而今合仁
社诸君重兴此山则崇寿仁寿可间称焉闻之梵刹之
兴虽有因缘然亦惟修持克实者得以致之考古德有
云祛邪皈正为治心之实识果明因为操履之实弘大
卷七十 第 21a 页 WYG1320-0640c.png

定可否用人之实则必合短长以均利钝而以观旭公
受法于慈云亲仁实也传戒于资福正心实也隐开佛
说于众中操履实也恢金乘之废堕住持实也程材量
能随所应而各尽其义用人实也夫以丁癸之年加之
东南财匮之际不事劝缘未尝有斋板募簿传之于人
而千年旧业不三载而底于成自非躬修之克实不至
此旭如超于人矣又有异者当明洪武初海潮坏堤慧
卷七十 第 21b 页 WYG1320-0640d.png

扃洪涛澒洞砰訇荡山麓而每当灌公说法之日则澶
演而退其前后之一辙如此因应诸檀请而并记及之
西河集卷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