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六 第 1a 页 WYG1174-0564a.png

西山文集卷
三十六
宋 真德秀 撰
题跋
跋陈正献公诗集
韩忠献公不以诗名而咏雪之句屹焉有扶九庙奠八
极气象司马文正公自谓平生于诗尤拙而归田花庵
等作至今想见其深衣独乐之风流然则谓二公不能
卷三十六 第 1b 页 WYG1174-0564b.png

道德风烈为阜陵名相第一高文大册固己流布华裔
而娱戏翰墨亦皆蔼然仁义之言积中形外自不可
信乎有二公之风也旧传公筑第有讶其门太庳者公
曰异时使灶婢乳媪可开乃佳尔荐绅传诵以配太祝
斋郎听事语今观其示二子诗曰兴来文字三杯酒老
去生涯万卷书遗女子孙清白在不须厦屋太渠渠此
正落成时所赋也太史公有言使晏子而在予虽为之
卷三十六 第 2a 页 WYG1174-0564c.png

跋黄瀛甫拟陶诗
予闻近世之评诗者曰渊明之辞甚高而其指则出于
庄老康节之辞若卑而其指则原于六
明之学正自经术中来故形之于诗有不可掩荣木之
忧逝川之叹也贫士之咏箪瓢之乐也饮酒末章有曰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渊
明之智及此是岂玄虚之士所可望邪虽其遗宠辱一
卷三十六 第 2b 页 WYG1174-0564d.png

世事者或者徒知义熙以后不着年号为耻事二姓之
验而不知其眷眷王室盖有乃祖长沙公之心独以力
不得为故肥遁以自绝食薇饮水之言衔木填海之喻
至深痛切顾读
伦外名教者可同日语乎三山黄君瀛甫拟作陶诗优
繇澹泊味出言外盖所谓亹亹迫真者予尝病世之论
者于渊明之蕴有所未究故以是质之而未知其当与
卷三十六 第 3a 页 WYG1174-0565a.png

跋包敏道讲义
绍定己丑之孟夏盱江包君敏道过予粤山之麓县尹
宋侯闻其名延致庠校发挥孟氏要指予亦陪末坐焉
是日邑官洎学子会于堂上者凡百数十人闻君讲说
莫不耸动叹未尝有越
子之志学孟子之尚志为儿辈言之次论人性之善所
以可为尧舜者明白切至听者訢然忘倦盖君蚤从朱
卷三十六 第 3b 页 WYG1174-0565b.png

友切劘讲贯壮老如一故其所造益以超诣今年七十
有八矣浩然之气略不少衰稠人广坐音吐清畅徐问
响答往往破的昔晦庵先生尝讲于玉山县学发明四
端之旨幸惠学者至深象山先生亦尝讲于庐山白鹿
之书堂分别义利闻者或至流涕某生晚不及拜二先
吴千兕等将以君讲义刻于学俾书其后不得辞君名
卷三十六 第 4a 页 WYG1174-0565c.png

跋宋正甫记章泉事
后山越竟送坡公以此去职章泉之送静春亦然二公
之于师友如此使其得志其忍负国
跋南轩先生送定叟弟赴广西任诗十三章
棠棣之作至今馀千载矣蔼然忠厚之情恻然闵伤之
志读者犹为兴起南轩先生此诗于怡
偲偲之意虽使不令兄弟观之友弟之心尚当油然而
卷三十六 第 4b 页 WYG1174-0565d.png

愿谦二弟诗皆眷焉有前修风味所谓亦允蹈之者邪
跋西园宋茂叔遗藁
西园君蚤从南轩东莱二先生游故其文章议论大抵
根本理道凿凿乎皆适用之言非世之雕镂词章者比
而其诗趣味幽远尤有南轩之风使天假之年俾极其
所诣则嗣先哲开来学不在他人矣三复此编为之太
息
卷三十六 第 5a 页 WYG1174-0566a.png

清隐之诗南城包显道评之当矣予尤爱其赠陆伯微
曰老去放令心胆健后来留得姓名香寄御史曰阴阳
消长风闻际堂陛尊严山立时送愿父弟曰江湖多少
盟鸥地莫近平津阁畔行此皆有益之言又送谦父弟
曰日用功夫在细微行逢碍处便须疑高言怕被虚空
笑阔步先防堕落时和人云三圣传心惟主一六经载
道不言真是又近理之言非尝从事于学者不能道也
卷三十六 第 5b 页 WYG1174-0566b.png

不待予评云
跋赵章泉作何夫人墓表
卫武公年九十五作抑戒济南伏生年九十馀授尚书
古今所传以为希有章泉赵公以八十有五作此表援
圣经引贤传秩然其有伦确乎其不浮其视古人宁复
多逊呜呼斯文也岂独永何夫人之传凡为妇者皆当
写此一通寘之坐侧
卷三十六 第 6a 页 WYG1174-0566c.png

节斋之学能言文公所未尝言材叔之笔能传文公所
不可传道技虽不同其皆有得于文公之文者耶
附蔡节斋诗并跋
张生父子称紫阳形容人物非寻常能传遗像
本粹然千载存无忘言学工夫日星皎无言气象真
难晓后学深明未发时始信张生功不少
文公先生教人有曰于静中体认大本未发时气象
卷三十六 第 6b 页 WYG1174-0566d.png

门久矣熟识先生静坐时气象故所传像不特工于
形肖之间而得其所存之妙焉凡学可以言传者先
生之书尽矣惟此有非言之所能到志先生之学而
欲深造先生
蔡渊书
跋馀干陈君集杜诗
尹和靖论读书法必欲耳顺心得如诵已言陈君之于
卷三十六 第 7a 页 WYG1174-0567a.png

之经则所谓取之左右逢其原者不难到也
蔡端明帖藏馀干舒氏后有赵忠定公题字读之如见
两贤面目真可宝哉
跋山谷黄槩字序
东坡铭莲花漏曰惟无意无必然后可以司天下之平
山谷此序其称槩之德亦然士大夫用心当视以为法
卷三十六 第 7b 页 WYG1174-0567b.png

以布衣造天子之廷亲承大问此君臣交际之始也一
时议论所发可以占其平生盖君子
之间尔志于义则必曰君天也父也孰有对越上天而
可欺乎孰有事吾父而可有不尽乎朝廷有旷阙在位
者不敢言吾言之生民有蹙忧肉食者不敢言吾言之
此事天与父之当然者也推是心以往则进而立于朝
必不敢为爵秩而欺其君仕于外必不敢为货贿而贼
卷三十六 第 8a 页 WYG1174-0567c.png

欲不失甲科鳃鳃然唯恐落人后时方攻正学则曰伪
党不可容时方启兵端则曰大义不可郁侥幸一得而
已他奚恤
而居民上必不能以赤子视其人凡皆一念之利为之
也夫始进以义犹或继之以利孰有始之以利而能以
义终者乎莆阳黄君汝宜对策大廷尽吐其平生之学
亡所回隐可谓亡负始进之节矣自今以往惟勿替此
卷三十六 第 8b 页 WYG1174-0567d.png

受今为燕私虞乐而为之本心之难持虽圣贤不敢忽
黄君其尚勉之哉不然则对策而斥权倖者微之也得
位而因权倖者亦微之也是岂不甚可畏
不勉之哉
跋张魏公五遂堂墨帖
懿哉曾子之论孝也世人知不得于亲之为非孝亦孰
知夫居处不庄事君不忠涖官不敬朋友不信战陈不
卷三十六 第 9a 页 WYG1174-0568a.png

盖父母之于子全而生之者也所谓全者岂独四支百
体之备而已有是形则有是性举天下之善无不具焉
自居处必庄以至于战陈必勇皆善之目也一善不存
则为亏其性亏其性则为辱其亲矣尚焉得为
曾子于此必总之以敬之一辞者善具于性而主之者
心是心常存然后能不失其性故敬则五者皆遂不敬
则五者皆失此曾子所以战战兢兢至于启手足而后
卷三十六 第 9b 页 WYG1174-0568b.png

者文武之教亦若今之二致乎垂弧矢于有生之初习
射御于幼学之际凡皆为武备设也孔子曰我战则克
圣门高弟执干戈以卫宗国班班见传记间为人臣子
而不知兵临敌苶然忠勇俱丧又安得为孝乎愚故推
明忠献名堂之意以遗
跋困斋方公耕道事实
困斋方公爱君忧国之忠守道固穷之操皆足为一世
卷三十六 第 10a 页 WYG1174-0568c.png

巨德内外倚重莫如忠献张公高文粹学正论姱节莫
如吕紫微胡衡麓与横浦澹庵数君子困斋皆从之游
情若金石而忠献知之特深则公之为人可识矣公既
连蹇以终其后亦稍不振独从孙友民文采甚蔚气槩
弗群盖庶乎能世其家者然公之所以自立岂
有问学以浚其源有履行以充其实然后它美可贵也
友民其勉旃
卷三十六 第 10b 页 WYG1174-0568d.png

龚君少仙此记其于渊明心事模写略尽忠父复令予
著语予尚何言独尝记昔有问心远之义于胡文定公
者公举上蔡先生语以告曰莫为婴儿之态而有大人
之器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莫为终身之计而
有后世之虑此之谓心远呜呼今人局迫樊笼中所见
不逾寻丈所志不过锥刀焉足以语此欲学渊明者当
卷三十六 第 11a 页 WYG1174-0569a.png

卫武公年九十有五而作抑戒此圣贤之事非常人可
及后世文士亦有齿宿思新者然多辞高而理不逮求
之吾乡若仙游杨公八十一而作诗有妙语静春刘公
七十九而为文有深指皆予所素敬也章君翔卿亦吾
乡人然未尝闻其名字一旦遇之于仙游出其所作诗
几三千篇敷腴可喜其中有酒色财气四咏尤足砭世
人膏肓问其年八十有四矣吁章君老于诗如
卷三十六 第 11b 页 WYG1174-0569b.png

所识者可胜计邪君壮岁多薄游江浙间晚不复出贫
无以自养方栖泊山林仰道宫斋粥以给然以吟咏自
适无荒寒憔悴之色其亦可敬也已君名应龙自号曰
坦斋云
跋虞复之春秋大义
古春秋大义二十二卷衍义三卷建阳虞君知方复之
所著也初西山蔡先生以道学名当世有子三人焉长
卷三十六 第 12a 页 WYG1174-0569c.png

蔡氏之学也先生于经
子曰渊女宜绍吾易学曰沉女宜演吾皇极数而春秋
则属知方焉既而易皇极二书成独春秋未得要领居
一日读易豁然有悟曰夫易之一卦一爻为义各异而
谓春秋以一例该众事可乎学者以义求经而不以例
求经庶几得圣人之意矣久之读书又豁然有悟曰道
心者义理之正也人心者血气之私也正者易晦而私
卷三十六 第 12b 页 WYG1174-0569d.png

间诸侯大夫行事其发于道心者亡几而凡毁彝伦基
义以止私欲之流一书纲领大率在此吾圣人之心即
舜之心也夫易书之与春秋其为教亦不同而君于是
得春秋之指焉盖天下之理无二致故圣人之经亦亡
异指昧者析之而通者一之也西山于是乎得所托哉
君又将为王纲霸统一书明王道所繇废与霸权所自
卷三十六 第 13a 页 WYG1174-0570a.png

跋袁侍郎机仲奏议
其制词略曰有爱君忧国之心有愤世疾邪之志虽未
谐于中道要可谓之正人大哉王言公之平生尽于此
矣然尝疑之公之忠诚亮直既为一世正人矣而犹未
合中道何哉观吾先圣有言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
故退之所以约其偏而归之中圣门炉锤之妙大抵如
卷三十六 第 13b 页 WYG1174-0570b.png

训及之是亦洙泗成就英才之意也其后公果以此不
安于朝退居梅岩十有馀
其奏疏遗藁凛然精忠无所回隐使当前代讳言之朝
必以为狂为讦为干名为卖直安得有正人之褒愚于
是三叹淳熙之盛
跋宗上人所藏杨文公刘宝学朱文公真迹
宗上人自径山归闽中出示杨文公刘宝学朱文公三
卷三十六 第 14a 页 WYG1174-0570c.png

气节名或以功业著或以道德称遗墨蠹楮学者宝之
宜矣上人释氏子乃亦
宗大慧故释子所乐谈若朱公则异乎此矣而上人惟
是之从不问同异此意尤可嘉故为敬书其后
跋王双岩文集
予读双岩先生集其论理道不颛宗伊洛而得伊洛之
粹不深泥老佛而间发老佛之微其古赋似东坡诗歌
卷三十六 第 14b 页 WYG1174-0570d.png

乎其伟于文者也昔河汾王氏谓文士之行可见今即
双岩之文而想其为人其殆易直慈良郁乎若春者也
绸缪于
和不流峻不激举觞命侣风流娴雅而不跌宕于绳尺
之外者也有如斯人而卒老泉石世谓科目能尽笼天
下士其果然邪感叹之馀辄以所见系于末且写寄先
生之子详刑公未知以为如何也
卷三十六 第 15a 页 WYG1174-0571a.png

建炎中简穆辛公以庙论推择来尹浦城当熊寇燔燬
之馀披蓁莽招流散人以复业又会盗起邻壤蹂松溪
跐政和尽驱其徒以来剽疾如
射郤之絷其渠五六人遂大奔北卒全一方公于浦城
可谓有大造矣公初寓治胜果院后解县组又寓安国
精蓝者久之壁间有所题诗及与寺僧往还书距今百
馀载笔墨如新某尝语乡之士友盍祠公于安国众以
卷三十六 第 15b 页 WYG1174-0571b.png

遗事其忠孝大节既伟然为一世标表至细微之行人
所弗睹者亦莫不曲尽其当呜呼此其所以为简穆与
起敬之馀因笔于编末高山仰止之意当于祠记详之
按公以建炎二年九月坐言事谪濮州诗当是此时作
自河南二先生发明中庸之指开示学者公晚从伊川
于洛尽得其精微不幸遭时大变适任言责倡存赵之
卷三十六 第 16a 页 WYG1174-0571c.png

误国窜投必死之地而笑谈就贬无秋毫畏沮意岂非
所谓素患难行乎患难无入而不自得者邪此诗赖朱
文公亲书遂传不泯某旧得之建安叶氏会公四世孙
承直郎淮来丞南浦见之愀然请刻
之呜呼公于中庸之道所得至深而诗之末句犹以未
死自期盖理无穷学无止自昔圣贤所为乾乾终日死
而后已者也公虽竟以谪死而英风毅气今犹生存学
卷三十六 第 16b 页 WYG1174-0571d.png

跋陈北山帖
北山先生陈公辞章翰墨为近世第一此其未五十时
书也笔势遒美已如此至晚岁则犹龙腾虎踔不可搏
执矣予尝见公所作赣州三桥诗又自书而篆之每叹
息以为袁州学记号称
之岂可及哉此帖与建阳陈君朝瑞盖公同门友也是
时伪学之论方哗文公先生力请致厥事庙堂未之许
卷三十六 第 17a 页 WYG1174-0572a.png

与朝瑞久已仙去独北山年几八十尽见更化后事出
入中外垂二十稔卒不肯少变所守高卧不出以眉寿
终帖中所谓不易初度此其素心也朝瑞居与文公邻
壮老相游从于学无不通贯登绍熙四年第得尉永丰
未上而殁士类惜之此其假令邵武时也有子庚能
坠世学持此帖示余为识其末
跋朱文公帖
卷三十六 第 17b 页 WYG1174-0572b.png

刻之三山易本古经书诗出小序寘卷末春秋不附传
先生既幸教学者俾识经文之旧至音训亦必反复订
正而后已呜呼此吾夫子作经之心也当是时群邪峥
嵘设为党禁网天下士凡先生片文只字所在毁掷刬
弃惟恐后而詹公于此乃始刋先生所定经文于学不
少顾避其尊闻行知不为祸福所移夺如此岂
陈君少仙总龟字朝瑞先生之门人而詹公之所友也
卷三十六 第 18a 页 WYG1174-0572c.png

示谨跋而归之
跋刘庆子母胡夫人萱堂记
观胡文定公传家录自圣学之源流治道之机括修已
接物亡间细钜皆为子弟言之故自致堂五峰昆弟至
于西园或出或处皆能行天下之大道守古人之正法
至于女子亦有如夫人者焉二南之诗以化行闺门为
极致家人彖辞曰利女贞盖男正易女正难胡氏之教
卷三十六 第 18b 页 WYG1174-0572d.png

萱堂记示予谨冉拜而书其后
跋项吉父讲义
项君讲义诸贤题品已尽不待予言独观其名庵之义
犁然有当余心者安乐先生言图虽无文吾终日言未
尝离乎是君之名庵殆其近之虽微讲义知君之为善
学
跋南轩先生永州双凤亭记
卷三十六 第 19a 页 WYG1174-0573a.png

而削之邪然其言曰古之所谓文者将
于礼在内者粹然而在外彬彬焉其本不出于修身其
极可施之天下此之谓至文呜呼斯言也其可以少作
目之哉
跋徐德夫所藏朱文公五帖
予闻徐君德夫之贤未之识也独见其漕台所发策意
其盖尝从事于诸老先生之学者今乃以文公数帖来
卷三十六 第 19b 页 WYG1174-0573b.png

奚疑诸帖所以告学者虽不同要弗越致知力行四字
德夫深玩实体而守之终身异时所到将有不可涯涘
者德夫
跋南轩先生周氏寓斋诗
蒙庄氏以轩冕为寄以形骸为逆旅可谓达矣然其弊
也举天下人伦物理一以虚假目之如此则善不必勉
恶不必戒此害道之尤者也周氏以寓名斋而宣公诗
卷三十六 第 20a 页 WYG1174-0573c.png

跋辅汉卿家藏朱文公帖
嘉定初年识公都城容止气象不类东南人物话言所
及皆诸老先生典刑私窃起敬当时达官贵人有知公
者举措少不合物情公辄尽言
遂劾公然在朝时未知所坐果何事后二十馀年乃见
公上政府书一通其论是非成败至今亡一语弗验呜
呼贤哉宜其为文公所重也其子文甫来官于闽以考
卷三十六 第 20b 页 WYG1174-0573d.png

跋朱文公诗元亨播群品篇亲书示邓邠老
乾之四德迭运不穷其本则诚而已矣诚即太极也其
所以播群品者诚之通也其所以固灵根者诚之复也
通则为仁为礼复则为义为智
一太极也然动静循环而静其本故元根于贞而感基
于寂不能养未发之中安得有既发之和故此诗谓世
人之扰扰适以害道不若林居之士静观密察尤能探
卷三十六 第 21a 页 WYG1174-0574a.png

者当求先生言外之意云
跋王枢使轩山集
枢密相濡须王公以精忠劲节际遇阜陵片言悟意遂
定君臣之契不十年间参和鼎饪独斡斗枢明谟骏烈
为一时名辅弼之最嘉定
道公秉政时事某后假守洪潭又皆公故镇拊地流风
遗绩犹有存者心诚乡之独恨未得其平生遗文读之
卷三十六 第 21b 页 WYG1174-0574b.png

其诏告温醇得王言体表章诗什写出胸臆不待藻饰
而辞义焕然盖公之为人英迈卓荦轩豁明白故其诗
文往往似之彼世之雕章刻句自以为工且丽者方之
蔑矣然公文之伟尤在奏议顾不见集中岂以言论峻
切似彰时政之阙故邪呜呼不观欧余王蔡之谏疏无
以
言属于耳此孝宗之所以圣也然则公之奏议弗传可
卷三十六 第 22a 页 WYG1174-0574c.png

跋江西赵漕救荒录
嘉定七年予自殿坳出漕江左赵侯彦覃为主管帐司
明年诸郡大旱蝗予被朝命推行荒政侯悉心佽助无
遗力桐川地素瘠至是艰险尤甚予属侯先往视凡所
措画具有条理予至发廪赈给而已忆初至见侯迎劳
曰昔吾见子之面今吾见子之心矣自是深敬其为人
是岁朝
卷三十六 第 22b 页 WYG1174-0574d.png

死沟壑侯由是声称藉甚不数岁入官于朝出守庐陵
郡未几持本道漕节军旅之馀继以饥馑侯又推前日
所以佐予者施之江右其所全活不减金陵时书来告
曰昔者江东救荒之事某幸与闻其所记本末具在诚
不自意复得推行于此始知前日之纂录不为无益既
锓诸木其盍为我序之予惟赵侯昔者尽心荒政非有
所为而为之也然去幕府财十四五年
卷三十六 第 23a 页 WYG1174-0575a.png

昭昭甚明乎有位之士视此宜知勉矣序非予所敢为
姑叙其略题于卷之末
题全氏步云斋
金鸡一峰为浦城最胜处而全氏步云斋实踞其巅人
物彬彬多自此出中改为道宫忠甫今创小斋其右以
复前人旧迹予一日摄衣而登群山回环万象呈露恍
然若超尘世而游无何有之乡则为之叹曰古人喜高
卷三十六 第 23b 页 WYG1174-0575b.png

莫非至理虽体道者不待窥牖而粲然毕睹然自学者
言之则见山而悟静寿观水而知有本风雨霜露接于
其目则天道至教亦昭昭焉可识也忠甫之子弟群从
多好学试凭槛而寓目焉仰太虚之无尽俯长川之不
息则吾之德业非日新不可以言盛非富有不足以言
大非终日乾乾不能与道为一则于进修之益弘矣若
徒以拾取科级为籋云探月而念念在是吾恐没溺于
卷三十六 第 24a 页 WYG1174-0575c.png

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岂谓是邪既以复全氏又
以自警云
跋曹唐弼通济仓记
太史黄公之诗有曰能与贫人共年谷定有明月生蚌
胎世知诵其言而未必深信之也抚之宜黄有曹君尧
咨者自其先世欲仿建昌吴氏为社仓未果君嗣成父
志即其家立庾六计所有之田岁收亩六升以入之遇
卷三十六 第 24b 页 WYG1174-0575d.png

活者甚众君平生力学工文名不一挂乡大夫之籍其
山梦君子侄三人皆荐送而锡与焉遂易今名是年举
进士明年擢奉常第夫名不以他而以锡是天昭然示
以畀予之意也绍定二年冬盗发邻封宜黄人亦随和
而起环邑数乡攻剽燔僇无免者过君之居独曰是家
能平粜以惠乡里相戒使勿犯及乱定君家庐舍邸墅
卷三十六 第 25a 页 WYG1174-0576a.png

事今于君见之顾君本心不过谓邻里有相赒之义耳
非有所觊幸而为之也及久而
凶强不道如盗贼亦知毋负君之德然则谓天道远而
人性恶者于此可以悟矣锡字晋伯其中第予实取之
后使江东又邀至幕下时方讲行荒政晋伯宣力最多
用是缙绅称其材今官奉议郎前知宁都县事业骎骎
未艾也予读君所作通济仓记叹仰久之谨书其后以
卷三十六 第 25b 页 WYG1174-0576b.png

善之详见于李侯刘所为墓志
跋高宗皇帝赐洪忠宣公冬服手诏
副焉洪忠宣公之节亡愧苏武而高宗皇帝之所以宠
锡者有过汉庭其褒表忠义皆可为后世法然武不幸
见抑于霍光公亦不幸逢怒于桧相武之见抑不过不
为公卿尔而公方违阴山之北复贬瘴海之南是公之
卷三十六 第 26a 页 WYG1174-0576c.png

陵云汉之章忠宣霜日之节将与万古相为亡穷而权
臣气燄冰解烬灭久矣考论人物者其愿为公乎抑愿
为桧乎有志者必知所择
臣案王制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
三公以狱之成告于王王三又然后制刑然则听狱议
刑者真宰相事也古之论刑者曰惟克天德自作元命
卷三十六 第 26b 页 WYG1174-0576d.png

帝以属之二府大臣与洪文惠公时以宰相承诏命当
是时庞恩厚泽渗漉海宇和气融液如岁方春此孝宗
之德而公与其僚奉行之功也呜呼盛哉
跋彭忠肃文集
世教者董仲舒氏韩愈氏而止尔国朝文治猬兴欧王
曾苏以大手笔追还古作高处不减二子至濂洛诸先
卷三十六 第 27a 页 WYG1174-0577a.png

铭等作直与六经相出入又非董韩之可匹矣然则文
章在汉唐未足言盛至我朝乃为盛尔忠肃彭公以濂
洛为师者也故见诸著述大抵鸣道之文而非复文人
之文公之子横浦使君铉以镂本寄余敬题其末
昔南轩先生尝辑洙泗言仁一篇发挥其义使学者知
所以为仁今衢梁孔君又辑其言学者四十馀章章为
卷三十六 第 27b 页 WYG1174-0577b.png

书其所发明有补学者虽然鲁论二十篇言仁与学盖
亡几玩而绎之实无一语之非仁亦无一语之非学也
姑以首篇言之时习而说朋来而乐固学矣孝弟以立
本巧令之鲜仁非学乎学在是仁亦在是知乎此而后
为善读论语
此静春刘先生与张宣公帖也是岁淳熙戊戌眉山参
卷三十六 第 28a 页 WYG1174-0577c.png

蜀中师表许之二公果能以文章德业自著不负所期
然静春不惟知之又属宣公成就之盖人材世道之所
赖故其惓惓如此知人之智爱人之仁于是乎兼之前
脩用心真可敬仰
跋陈复斋诗卷
某己丑春尝为自箴曰学未若临卬之邃量未
之宽制行劣于莆田之懿居贫愧于义乌之安莆田者
卷三十六 第 28b 页 WYG1174-0577d.png

及后其亡三年乃见所与友人刘君诗卷盖于坚卧不
出浮言易汹之际而自处泰然佳时良夜邀朋命侣极
登览赋咏之娱回视某昔负罪时掩关惫卧惴惴焉不
敢少自放者相去远矣于是益叹其不可及而痛其不
可复见也刘君于复斋为德友故其游从密赓倡数云
跋刘弥邵读书小记
卷三十六 第 29a 页 WYG1174-0578a.png

前曰为仁后曰为邦舍是亡他学也盖为仁者成已之
极而为邦者成物之极体用本末究乎此矣颜子所以
亚于圣人而孟子期之以禹稷之事业岂非内圣外王
之学已备故邪汉以后学者始多端记问综古今文章
妙机轴号为儒者极挚然以成已则不足以成物则甚
难其亦何贵于学予屏居八年呻吟蠹简未有云获独
尝窃谓士之于学穷理致用而
卷三十六 第 29b 页 WYG1174-0578b.png

不怃然者盖后世之学言理或遗用其病为空虚言用
或遗理其弊为粗浅不知理即用用即理非混融贯通
不足以语学之成今观刘君之书内不遗理外不遗物
乃深有契于予心虽然道无穷学无止以刘君之静且
笃懋懋而弗舍庸知不诣其极乎故识于末编以待
跋张平仲注三略
三略先秦书虽非鹰扬翁自作要必其遗法予
卷三十六 第 30a 页 WYG1174-0578c.png

不为物先之意则黄老遗言也子房号称善用然最所
得者不过与物推移变动无常因敌转化动而辄随数
语尔以此推之则今传于世者正子房所受书也盱江
张平仲少嗜此书为之传义简而能尽深而不凿所贵
乎儒者正以其靡一物之不知况兵重事而可以不知
平仲于是乎有志矣
跋秘阁太史范公集
卷三十六 第 30b 页 WYG1174-0578d.png

今为学者脍炙有志之士击节读之有至于吁歔流涕
者六朝隋唐文人动百数十篇秾华孅巧极其雕饰或
卒无一语可传然则文之为文岂必多且丽乎哉秘阁
太史范公之学得于其舅氏胡文定公立朝行已大略
相似其见于议论必尊春秋古经必排王氏别说必明
夷夏大分必辟和议必诋权臣今其集中斑斑可睹而
上思陵谏屈已封事责秦桧忘雠辱国书尤所谓光明
卷三十六 第 31a 页 WYG1174-0579a.png

而摩星斗矣呜呼伟哉某
仰书于集之后以归其孙某
跋天台刘深父杯水编
开禧丑寅间天台刘君深父为侯官尹余时在连帅幕
府间相过讲论文字君每举史传辄娓娓数百千言汉
许后上孝成帝书于班史为隐僻处学者多不道君一
日对客诵柰何妾薄命端遇竟宁前及设为屏风张某
卷三十六 第 31b 页 WYG1174-0579b.png

年其子睎过余出所谓杯水编者阅之尽卷其为行军
文学标致去侯官几时不复起而余阘茸无比阅一世
后乃更来思旧游如梦中事死生穷达不足道独于君
风流意度有不能忘云
跋陈北山序黄春伯本末
清逸黄君少为神仙之学且有志当世之事为故北山
卷三十六 第 32a 页 WYG1174-0579c.png

捕使君以宾客从有功白于朝得武爵清逸弗愿也顾
弗忍坠先世遗绪以州文学齿吏部铨枢密府闻其才
召使禀议此功
既而为唐家三帝出建大勋业人谓长源以将相易神
仙失计吁使长源真能骖鸾跨鹤餐沆瀣饵朝霞不过
自私其身尔况大忠大孝不俟修鍊而得神仙此真诰
中语也予尝谓天上果有仙人必忠臣孝子为之清逸
卷三十六 第 32b 页 WYG1174-0579d.png

谓孝勋业就矣浩然来归吾已结庐梅山之阳振袂武
夷之顶子能从吾游吾将分半席以待
跋永嘉刘君志铭
罚之驱而为不善者耻非有过人之德不能以儒者而
知兵以匹士单人而能捍一方之患难非有过人之才
不能然卒以布衣死穷巷者世无周宾兴唐辟举士不
卷三十六 第 33a 页 WYG1174-0580a.png

之为此亦以尽吾天分尔孔子曰下学而上达知我者
其天乎天于夫子穷之终身宜若不我知者然下学而
上达天之知我不既厚乎学者深味斯言然后识先圣
不怨不尤之指端平初元夏至
还君之孙晋明
跋黄容安僻地集
黄君僻地闽山又徙建溪崎岖艰阨可谓甚矣而示儿
卷三十六 第 33b 页 WYG1174-0580b.png

以诗人视之哉绍定五年六月二十日题
西山文集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