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二十三 第 1a 页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第二十三
   迪功郎新绍兴府嵊县主簿臣郎 晔 上进
  策问
   汉之变故有六
问人主莫不欲安存而恶危亡然而其国常至于不可
救者何也所忧者非其所以乱与亡而其所以乱与亡
者常出于其所不忧也请借汉以言之昔者高帝之世
天下既平矣当时之所忧者韩彭英卢而巳此四王者
皆不能终高帝之世相继仆灭而不复续(高纪十一年/春正月淮阴)
(侯韩信谋反夷三族三月梁王彭越谋反夷三族秋七/月淮南王英布反十二年追斩布于番阳是年燕王卢)
(绾反后亡/入匈奴)及至吕氏之祸则由异姓也吕氏既已灭矣
(高后纪后崩上将军吕禄相国吕产颛兵秉政自知背/高皇帝约恐为大臣诸侯王所诛因谋作乱太尉周勃)
卷二十三 第 1b 页
(朱虚侯刘章合谋诛禄产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而吴楚之忧几至于亡国
(景帝纪三年春正月吴王濞胶西王卬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皆举兵反遣太尉)
(周亚夫将三十六/将军仅能克之)方韩彭吕氏之祸惟恐同姓之不蕃
炽昌大也然至其为变则又过于异姓远矣文景之世
以为诸侯分裂破弱则汉可以百世而无忧(贾谊晁错/当文景时)
(皆以诸侯/强大为患)至于武帝诸侯之难少衰而匈奴之患方炽
(主父偃传偃说武帝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
(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故诸侯之难少衰匈奴传武/帝使马邑人聂翁壹以马邑城诱单于单于乃入寇汉)
(伏兵三十馀万于马邑旁单于得汉尉史知其谋遂引/兵还自是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入盗于边不可胜数)
则又以为天下之忧止于此矣及昭宣元成之世诸侯
王既巳无足忧者而匈奴又破灭臣事于汉(匈奴五单/于争立其)
(国大乱宣帝甘露三年呼韩邪入朝待以殊/礼赞谒称臣而不名至哀帝时犹朝谒不绝)然其所以
卷二十三 第 2a 页
卒至于中绝而不救则其所不虑之王氏也(王氏自元/成以来擅)
(权秉政至新/莽卒篡汉祚)世祖既立上惩韩彭之难中鉴七国之变
而下悼王氏之祸于是尽侯诸将而不任以事(马武传/帝虽制)
(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远方贡珍甘必先遍赐/列侯而太官无馀有功辄增邑赏不任以吏职故皆保)
(其福禄终/无诛谴者)裁减同姓之封(泗水王歙传光武十三年/宗室为王者皆降为侯)
黜三公之权(仲长统昌言曰光武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
(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以为前世之弊尽去矣及其衰也
官官之权盛而党锢之难起(威灵之祭诸常侍擅权恣/横凡天下知名之士皆目)
(之为党人屡起大狱至禁锢五族中平元年黄巾贼起/乃大赦之凡党事始自甘陵汝南成于李膺张俭海内)
(涂炭二/十馀年)士大夫相与扼腕而游谈者以为天子一日诛
官官而解党锢则天下犹可以无事于是外召诸将而
内胁其君宦官既诛无遗类而董卓曹操之徒亦因以
卷二十三 第 2b 页
亡汉(中军校尉袁绍说大将军何进令悉诛宦官而太/冶不许乃私召董卓等将兵入朝以胁太后卓未)
(至而何进谋泄为张逊赵忠所杀袁绍勒兵斩忠捕宦/官无少长悉斩之死者二千馀人董卓既至乃谋废立)
(烧宫室劫天子曹操诸将亦相/继而起转战累岁汉遂以亡)汉之所忧者凡六变而
其乱与亡辄出于其所不忧而终不可备由此观之治
乱存亡之势其皆有以取之欤抑将不可推如江河之
徙移其势自有以相激而不自知欤其亦可以理推力
救而莫之为也今将使事至而应之患至而为之谋则
天下之患不可以胜防而政化不可以胜变矣则亦将
朝文而暮质忽宽而骤猛欤意者亦有可以长守而不
变虽有小患而不足恤者欤愿因论汉而极言其所以

   职官令录郡守而用弃材
卷二十三 第 3a 页
问昔三代之际公卿有世而为之者士有至老而不迁
者官有常人而人有常心故为周之公卿者非周召毛
(周召乃周公召公之后毛原即左氏/所谓鲁卫毛聃毕原酆郇文之昭也)则王之子弟也
(皆姬姓/子弟)发于畎亩起于匹夫而至于公相盖亦有几人
而巳(如伊博吕/望之徒)士之勤苦终身于学讲肄道艺而修其
廉隅以邀乡里之名者不过以望卿大夫贤能之书(周/官)
(乡大夫之职三年大比则献贤能之书/于王王再拜受之登干天府内史贰之)其选举而上不
过以为一命之士(周官大宗伯之𥋏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壹命受职注云言始见命为)
(正吏/也)其杰异者至于大夫极矣夫周之世诸侯为政之
卿皆其世臣之子孙则夫布衣之士其进盖亦有所止
也当是之时士皆安其习而乐其分不倦于小官而力
为之故其民事修而世务举及其后世不然使天下旅
卷二十三 第 3b 页
进而更为之虽布衣之贤得以骤进于朝廷而士始有
无厌之心矣官事之不修民事之不缉非其不能不屑
为之也先王之用人欲其人(人)自喜终老而不勌是以
能尽其才今以凡人之才而又加之以既倦之意其为
弊可胜言乎今夫州县之吏有故而不得改官者盘旋
于州县而不能去举者不过以为职官令录仕而达者
自县宰为郡之通守自郡之通守以至郡守为郡守而
无他才能则盘旋于太守而不得去由此观之是职官
令录与郡守四者为国家弃村之委而仕不达者之所
盘旋而无聊也夫以太守之重职官令录之近于民而
用弃才焉使不达者盘旋于其职此岂先王所以使人
不倦之意欤嗟夫盖亦有不得巳也居今之势何以使
卷二十三 第 4a 页
天下之士各安其分而无轻于小官何以使此四者流
徙不倦而无不自聊赖之意其悉书于篇
   汉唐不变秦隋之法近世乃欲以新易旧
问昔汉受天下于秦因秦之制而不害为汉唐受天下
于隋因隋之制而不害为唐汉之与秦唐之与隋其治
乱安危至相远也然而率无所改易又况于积安久治
其道故不事变也世之君子以为善人为邦百年可以
胜残去杀病其说之不效急于有功而归咎于法制是
以顷年遣使冠盖相望于道以求民之所患苦(仁宗嘉/祐四年)
(遣使均田减税五年又遣使/分行天下访宽恤民力事)罢去茶禁归之于民(仁宗/嘉祐)
(四年二月诏曰古者山泽之利与民共之故民足于下/而君𥙿于上国家无事刑罚以清自唐建中始有茶禁)
(上下规利垂二百年如闻比来为患益甚民被诛求之/困日惟咨嗟官受滥恶之入岁以陈积私藏盗贩犯者)
卷二十三 第 4b 页
(实繁严刑重诛情所不忍是于江湖之间幅员数千里/为陷阱以害吾民也朕心恻然念此久矣间遣使者往)
(就问之而皆欢然愿弛其禁岁入之课以时上官一二/近臣件析其状朕犹若慊然又于岁输裁减其数使得)
(饶阜以相为生刬去禁条俾通啇利历世之弊一旦以/除著为经常弗复置制损上益下以休吾民尚虑喜于)
(立异之人缘而为奸之党妄陈奏/议以惑官司必赏明刑无或有贷)不以刑狱委任武吏
(嘉祐五年九月一日诏曰国家兼覆寓内强理天下分/州立邑十有八路惟吏之不平民之失职政之烦扰狱)
(之纠纷未能独察也故设纠㪯之司使奉钦恤之寄专/属朝采贰以武吏诚欲停疑察枉择烦去滞纳民于不)
(冤流化于无讼而武吏或出将阀或由军功文墨期会/未必深究监司背项适增其烦夫非其习而望其效违)
(其方而冀其功不亦难乎/其罢诸路提点刑狱使臣)至于考功取士皆有所损益
(嘉祐六年八月下诏更考课之法先是宋仁庙欲责诸/路监司㪯职事遂下有司别议考校之法仍颁之其法)
(以岁满所上功状定其殿最为上中下三䓁用唐考四/善之法以稽其行实其䓁亦如之又嘉祐三年闰十一)
(月十二日下取士之诏大略云朕是用立间岁之期以/励其学约贡土之数以精其选著为定法申饬有司)
行之数年卒未见其成而纷纭之议争以为不便嗟乎
卷二十三 第 5a 页
此特其小者尔事之可变将复有大于此者今欲尽易
天下之骄卒以为府兵(唐史兵志云古者兵法起自井/田自周衰王制坏而不复至于)
(府兵始一寓之于农其制起自西魏后周而备于隋唐/㒷因之凡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皆有名号而关)
(内二百六十有一皆以隶诸卫民年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凡发府/皆下符契州刺史与折冲勘契乃发其当)
(宿卫者番上兵/部以远近给番)尽驱天下之异教以为齐民尽激天下
之惰吏以为考课尽率天下之游士以为农桑其为拂
世厉俗非特如今之所行也行其小者且不能办则其
大者又安敢议然则是终不可变欤抑将变之不得其
术欤将巳得其术而纷纭之议不足恤欤无乃其道可
变而不在其迹欤所谓胜残去杀者其卒无效欤愿条
其说
   庙欲有主祭欲有尸
卷二十三 第 5b 页
问三代之祭礼其存者几希矣其全固不可以一日而
复然今天下郡县通祀社稷孔子风伯雨师与凡山川
古圣贤之庙此其礼尤急而不可阙者也武王伐商师
渡孟津有宗庙有将舟将舟社主在焉(尚书大传曰王/升舟入水鼓钟)
(亚观台亚将舟亚宗庙亚周礼解用牲于社尝引此语/正义释曰谓武王于孟津渡何升舟入水在前鼓钟亚)
(亚王舟后观台亚者观台可以望气祥亚鼓钟后将舟/亚者以社主主杀戮而军将同故名社主为将将舟在)
(亚观台后宗庙亚者宗庙则迁主也亚在/将舟后引之者證在军有社及宗之意也)则是社稷有
主也古者师行载迁庙之主(记曾子问曰古者师行必/以迁庙主行乎孔子曰天)
(子巡狩以迁庙主行载于齐/车言必有尊也齐车即金路)无迁庙则以币玉为庙不
可一日虚主也(曾子问曰古者师行无迁主则何主孔/子曰主命问曰何谓也孔子曰天子诸)
(侯将出必以币帛皮圭告干祖祢遂奉以/出载于齐车以行每舍奠焉而后就舍)一日虚主犹
不可若无主而为庙可乎是凡庙皆当有主也(五经要/义曰主)
卷二十三 第 6a 页
(者神象也木主之状四方穿中央以达四方又虞挚决/疑要注曰庙主藏于户外西墉之中有石函名曰宗祏)
(古者帝王出征于车载迁庙之主/及社主以行秦汉以来不载主也)今郡县所祀未尝有
主而皆有土木之像夫像安出哉古者祭莫不有尸(礼/器)
(云夏立尸而卒祭周坐尸坊记孔子曰祭祀之有尸也/示民有事也白虎通亦云祭所以有尸者鬼神听之无)
(声视之无形升自阼阶仰视椽桷俯视几筵其器存其/人亡故坐尸而食之毁损其馔欣然若亲之饱尸醉若)
(神之/醉矣)诗有灵星之尸(丝衣绎宾尸也高子曰/灵星之尸也又祭曰绎)则祭无所
不用尸也祭而不用者是始死之奠也(通典云始死无/尸者尚如生故)
(未立/也)不然则是祭殇也(曾子问曰祭必有尸乎孔子曰/祭成丧者必有尸祭成丧而无)
(尸是殇/之也)今也举不用尸则如勿祭而巳矣儒者治礼至
其变尤谨严而详今之变主为像与祭而无尸者果谁
始也古者坐于席故笾豆之长短簠簋之高下适与人
均今土木之像既巳巍然于上而列器皿于地使鬼神
卷二十三 第 6b 页
不享则不可知若其享之则是俯伏匍匐而就也鬼神
不能谆谆与人接也故使尸嘏主之(嘏谓/祝嘏)今也无尸而
受胙于虚位不亦鄙野可笑矣夫今欲使庙皆有主祭
皆有尸不知何道而可愿从诸君讲求其遗制合于古
而便于今者
   孔子赞易有申爻辞而无损益者
问易之为书要以不可为必然可指之论也其始有画
而无文后世圣人始为之辞盖亦微见其端而其或为
仁或为义或小或大则付之后世学者之分然世益久
远则学者或入于邪说故凡孔子之所为赞易也特以
防闲其邪说使之纵横旁午要不失正而非以为必然
可指之论也是故其用意广而其辞约窃尝深观之孔
卷二十三 第 7a 页
子盖有因爻辞而申言之若无所损益于其辞之义者
甚众比之初六有乎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佗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佗吉也小蓄之初九复自道何其咎
吉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损之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大有之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
利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夫既巳言之而孔子又申
言之使无所损益于其辞之义则孔子固多言也乃孔
子则有不胜言者故愿与诸君论之
   赏功罚罪之疑
问古之为爵赏所以待有功也以为有功而后爵天下
必有遗善是故有无功而爵者六德六行以兴贤能是
(周官大司徒之职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㒷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中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
卷二十三 第 7b 页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之为刑罚所以待有罪也以为有罪而后
罚则天下必有遗恶是故有无罪而罚者行伪而坚言
伪而辨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是也(语见王制/孔子诛少)
(正卯亦/尝引此)夫人之难知自尧舜病之惟幸其有功故有以
为赏之之名惟因其有罪故有以为罚之之状而天下
不争今使无功之人名之以某德而爵之无罪之人状
之以某恶而诛之则天下不知其所从而上亦将眊乱
而丧其所守然则古之人将何以处此欤方今法令明
具较若画一然犹有冒昧以侥倖巧诋以出入者又况
无功而赏无罪而罚欤古之人将必有以处此也
   王弼引论语以解易其说当否
问圣人之言各有方也苟为不达执其一方而辄以为
卷二十三 第 8a 页
常则天下之惑者不可以胜原矣昔者孔子以为丧欲
速贫死欲速朽而有子以为非君子之言乃孔子则有
所由发也(丧欲速贫为南宫敬叔载宝而言死欲/速朽为元司马为石椁而言事见檀弓)善乎
有子之知孔子也语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
易曰观盥而不荐语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易曰以𣏌匏瓜有殒自天是二者其言则同而其所以
言者可得为同欤王弼之于易可以为深矣然因其言
之适同遂以为训(弼解观盥不荐云王道之可观者莫/盛乎宗庙宗庙之可观者莫盛于盥)
(也至荐简略不足复观故观盥而不观荐也孔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尽夫观盛则下观而化)
(矣故觐至盥则有孚颙若也其解以杞匏瓜云杞之为/物生于肥地者也匏瓜为物系而不食者也九五履得)
(尊位而不遇其应得地而不食含章而未发不遇其应/命未流行然处得其所体刚居中志不舍命不可倾殒)
(故曰有殒/自天也)使学者不得不惑亦不可不辨
卷二十三 第 8b 页
   诸子更相讥议
问古之作者苟非圣人皆有所偏徇其偏则巳流废其
长则巳苛二者皆非所谓善学也君子以其身之正知
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有所未正也既以正
人又反以正已此所以寡过而成名也昔者韩子论荀
杨之疵而韩子之疵有甚于荀杨荀卿讥六子之蔽(解/蔽)
(篇云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用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势而不知智惠子蔽于)
(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而荀卿之蔽不下于六子班固之论
子长也以为是非谬于圣人(班固赞司马子长云又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
(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七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而范晔
之论班固也以为目见毫毛而不见睫(范晔赞班固云/固伤迁博物洽)
(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古人所以致论于目睫也目睫之语本出史记)
卷二十三 第 9a 页
自今而观之不知范氏之书其果逃于目睫之论也欤
其未也而莫或正之故愿闻数子之得失非务以相高
而求胜盖亦乐夫儒者之以道相正也
   人与法并用
问任人而不任法则法简而人重任法而不任人则法
繁而人轻法简而人重其弊也请谒公行而威势下移
法繁而人轻其弊也人得苟免而贤不肖均此古今之
通患也夫欲人法并用轻重相持当安所折衷使近古
而宜今有益而无损乎今举于吏部者皆用糊名易书
之法选于吏部者皆用长守不易之格六卿之长不得
一用其意而胥吏奸人皆出没其间此岂治世之法也
如使有司皆若唐以前得自以其意进退天下士大夫
卷二十三 第 9b 页
(唐之选部随才授任或进或退权/归有司自裴光廷始用循资格)官吏恣擅流言纷纭
之祸将何以止之夫古之人何修而免于此夫岂无术
不讲故也愿闻其详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第二十三
卷二十三 第 10a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