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第 1a 页 WYG1193-0066c.png

稼村类藁卷十一
元 王义山 撰
说解辩杂文
葛宋任古梅说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东山杨公谓此特
咏梅之形体性情则未也高安葛君以古梅名斋有正
人君子之容貌怪怪奇奇古而又古也东山所谓形体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1193-0066d.png

存梅主静性也未春而花性而情矣桃醉而夭柳柔而
娇皆受东君造化惟梅雪霜自雪霜特立而独行发乎
情止乎礼义也形体云乎哉虽然梅与万古不古之月
同一古也想夫夜半以后月色昏黄万籁俱阒安知逋
仙不为梅一来与东山辩上一句是形体疏影横斜是
也下一句是性情夫性生之谓也梅之香与生俱生动
处是情浮动情也东山何辞以对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1193-0067a.png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淦川邓君幼恭以渔樵名舍是付
名利于无心矣尝怪康节有渔樵争长之论名利且付
之无心奚争为彼长而我长之可也清江大山萧先生
号渔户长幼恭兼渔樵而两有之夺大山有是争也康
节未了之争请为折衷以渔户长还大山樵还翁想夫
夕阳在西翁抱樵归高(阙/)铁铛烂煮山川樵乎渔云哉
翁与大山俱清江人君子无所争况乡人长于兄乎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1193-0067b.png

余读赵侯文溪吟藁自序首之以吟咏性情余因是而
于诗之大序有感于中庸诗与中庸异旨也比而同之
可乎孔门言诗必兼礼子思中庸一篇多引诗诗与中
庸未尝不可以互观也余尝读诗大序皆自中庸喜怒
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两句发出来未
发之中性也既发之和情也诗总言之则吟咏性情析
言之则由性而情诗三百皆情也情者喜怒哀乐发而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1193-0067c.png

序曰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
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中庸以喜怒哀乐言序诗
者言怒哀乐而不及喜盖言乐则喜在其中即先儒释
论语第一章悦在心乐主发散在外也大序又曰情动
于中而形于言盖动处便是情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
物而动则情矣所谓情动于中者也此中也即喜怒哀
乐未发之中中即情也不然作大序者何以又曰发乎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1193-0067d.png

然大序言喜怒哀乐则各指其时中庸言喜怒哀乐则
重在于中节且致意于皆之一字盖一不中节非和也
大序又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言心声也心统性情者
也谨毋曰中庸不言心
临川李鹤云有竟堂说
有志者事竟成汉光武敕耿弇语也天下事坏于成者
何限志在人若夫成功则天诸葛孔明出师二表所志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1193-0068a.png

至于成败利钝非所能预知李君鹤云以有竟名堂孔
明不敢必者李君敢必之李君将为孔明笑矣先儒云
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道志于道义者功名不足道李
君无富贵之心志在功名功名不可必也李君移其所
以志于功名者志于道义以竟其成可也虽然道义亦
岂易竟哉李君其勉之
张廷宝字说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1193-0068b.png

慰张公以珏名子何居双玉曰珏晋韩来朝皆赐玉五
㲄㲄珏也宣慰公不特以珏名子且以廷宝字之古者
冠而字朋友责也廷宝不字于朋友而父字之用屈平
例字以宝名玉成之意切矣西铭云富贵福泽将厚吾
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宣慰公非贫贱忧戚
之家而能玉成其子廷宝生长于富贵福泽之中而能
自玉其身学之力也虽然学安有止法哉玉之器必假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1193-0068c.png

师益友进进不巳必至于温润缜密成器之玉也廷宝
韫椟而藏他日有持善贾而来者出而为朝廷用所谓
至宝横道人所共取其在身则为圭璋其在宗庙则为
瑚琏五㲄之赐将有如晋韩朝王者矣廷宝之宝天下
之宝也天下之宝天下共之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廷宝器质纯粹如玉无瑕而犹待余言何以异于教玉
人雕琢玉哉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1193-0068d.png

不识一丁谓之右选中有万里为此左谋吁屈矣虽然
贺方回武士也刘景文将种也谁敢以鹖弁目之哉长
沙之丁魁天下之丁也岂当与不识丁者伍丁君万里
以胸中六韬兵法游蜀阃今乃拘于法而不得调于铨
曹厄哉勉旃近世名公多有此途擢高科者毋曰安用
毛锥子
犹子希文冠说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1193-0069a.png

天地并立为三必仰不愧俯不怍然后可与天地并一
毫愧怍人其形耳沐猴而冠耳此儒者冠圆履方所以
象天地其视此身甚重也先儒教人八岁小学十五大
学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大人者成人之谓也夫子曰吾
十有五而志于学夫子且然大学自物格以至天下平
其序有八而心居中焉心之外为身身之外为家家之
外为国国之外为天下此四者等级不可紊也由心有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1193-0069b.png

谓知知者心之识悟非心之外别有知也由知有所谓
物物者心之天理非心之外别有物也贯一心于诚意
致知物格之中此四者不可以等级言也故大学之道
自正心始时维子月阳长阴消汝父以元服加汝将以
成人之道望汝也今汝冠于志学之年正文公所谓大
学之时也伯父不特望汝以科举之学耳望汝以义理
之学虽然正心未易言也且收放心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1193-0069c.png

系辞云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又
曰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文王与纣之
事邪说者谓卦辞爻辞皆文王所作然验之爻辞则多
文王以后之事升之六四曰王用亨于岐山武王克商
之后始追号文王为王若爻辞出于文王则文王不当
自称为王矣明夷之六五曰箕子之明夷自武王观兵
之后箕子始被囚文王亦岂能豫言箕子之明夷哉尝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1193-0069d.png

之德呜呼周公被流言之谤非忧患乎即此验之爻辞
为周公所作而非文王明矣或曰易更三圣而成书言
三圣而不及周公也呜呼文王也周公也父子一道也
序父不序子尊父也愚故以爻辞为周公作也
周礼师氏解
三公官不列其职师氏保氏周公不列三公九职者三
公无职也三公之职惟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周礼之师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1193-0070a.png

成王为左右也呜呼三公乃上公九命之职也谓三公
而下兼此官可乎况夫周礼所载师氏之职中大夫为
之保氏之职下大夫为之既曰大夫为之矣而谓周召
兼之可乎
春秋天王求金辩
春秋一书以一字为褒贬也天下之财皆天子所有亦
犹父之财守之于子其用莫不惟命之共春秋书天王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1193-0070b.png

侯其谓之求耶胡文定曰遣使需索谓之求轻于求金
下观而化不致于篡弑夺攘不厌虽然春秋之旨尊君
卑臣岂圣人为鲁不为周哉纵天王制用失节多取于诸
侯而欲垂诫即书于周史可也书于诸侯之史则启其
吝货而慢君且王祭亦不供矣恐非圣人之意此司空
图亦尝曰书天王使来求金者是使来私自求而惩之
也愚故书此以为之辩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1193-0070c.png

司服载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
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
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群小祀则玄冕是天子之服
也又曰公服衮冕侯伯服鷩冕子男服毳冕孤服希冕
大夫服玄冕见于司服又见于行人又见于典命郑氏
目以衮冕九章衣五章裳四章鷩冕七章衣三章裳四
章毳冕五章衣三章裳二章惟玄冕衣无文裳刺黻而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1193-0070d.png

子备十二章之服以君有盛德备此十二物之象何尝
为臣下设乎或曰王者通服五冕臣来朝助祭每降王
一等不思王可以服臣之服乎或又谓群臣少加降杀
亦可服则禹稷契皋陶皆盛德之臣当服之矣验之益
稷舜之贤臣贤佐其服无文则先王于服从可知矣前
辈谓司服五冕之名独衮冕有之他不可据也因为之
辩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1193-0071a.png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1193-0071b.png

稼村类藁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