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第 1a 页 WYG1193-0022c.png

稼村类藁卷四
元 王义山 撰
序
晏为善师善录序
晏平仲善与人交孔子贤之晏君为善作师善录所以
缔交际纪事契也不曰友而曰师又贤于平仲余尝受
昌黎师说曰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
卷四 第 1b 页 WYG1193-0022d.png

羞官盛则近谀今是录之作自仙源而下书者五曰出
身曰官途曰举主居其三夫必拘出身官途举主其官
之盛者然后与于斯无是三者不得入其录则为善之
意狭矣诚如昌黎所云不羞位卑之士并与无位之布
衣占小善者率以录出身之下书未仕既曰未仕则官
途举主姑阙而不书以俟他日如是则为善之善兼天
下之善虽然位卑之士与无位之布衣岂小善云乎哉
卷四 第 2a 页 WYG1193-0023a.png

周衡斋通鉴论断序
余初筮二水时直院怡斋胡公大初持斧湖湘罗置幕
下衡斋周君焱分教广西道经衡怡斋谓余曰丙辰科
被旨校文殿庐得衡斋所对私窃自喜为朝廷得一忠
孝状元第其策第一奏闻及唱名乃第五后二十馀年
衡斋来洪余因道前事衡斋谓余曰喝六得五不啻足
敢多上人乎一日以所作通鉴论断示余起周威烈王
卷四 第 2b 页 WYG1193-0023b.png

范淳夫唐鉴晦翁谓体格甚正然止于唐朝致堂读史
管见晦翁谓议论英发人物伟然然止于五代吕东莱
大事记晦翁谓好一件文字然止于汉武近世威陵吕
太史大事记亦止于宋今衡斋此书上自威烈以至于
穆陵此余所谓了通鉴未了也使晦翁及见必以全书
予之矣余尝谓此等大著述世道关焉天欲成一家之
书夺衡斋状元使衡斋果胪传第一则玉堂云雾窗客
卷四 第 3a 页 WYG1193-0023c.png

制诰耳虽欲评论上下二千馀年之史以惩劝千万世
得乎假令衡斋扬扬入政事堂美食安坐行呼喝于内
庭外衢不过草头露耳天地间万形皆有弊惟理独不
朽安得如此书与之同不朽哉
西湖倡和诗序
杭有西湖唐以前未闻也至乐天而重至逋翁坡仙诸
老而愈重四方游观之士为诗者不知其几描写瑰奇
卷四 第 3b 页 WYG1193-0023d.png

醵客为兹游浴乎沂风乎舞雩之气象也时人不识予
心乐将谓偷閒学少年妙趣岂易言哉是日也云淡风
轻水光绿漪比管弦肴蔌孔嘉少为湖心去不啻如菱
花镜上行或循堤而步柳阴葳蕤醉吟乐天湖东行不
足之句又和之以坡仙山色空濛雨亦奇之诗抚掌浩
歌声满天地恍如二先生在焉相与倡答山鸣谷应未
信宇宙间别有奇步已复舟有叩舷而歌者群而和之
卷四 第 4a 页 WYG1193-0024a.png

者四十六人临流赋诗视诗之迟速而殿最之且嘉罚
为两诗者一十六人好事者取以为画有偃而卧者有
步而前者有跂而立者有隐几而坐者有枕石而卧者
有凝然若有所思者有淡乎无为冲然漠然者如羲之
凝之谢安辈一再诗魏滂郤昙辈一诗或四言或五言
或七言四句或六句或八句或五六句不拘韵献之以
下十六人无诗岂真无诗哉跋其后者有吟到无诗方
卷四 第 4b 页 WYG1193-0024b.png

臭至矣同游者十一人子惟肖侍固不敢以羲之凝献
自况亦当家事也倡是作者清江曾讯最先和者钱塘
应桂应与和清江陈桂次之多应之一钟訦又次之洪
人李元明又次之义山又次之惟肖又次之訦仲子天
祥又次之高安胡希寅又次之独三君子无诗非无吟
到无诗方是诗呜呼诗至于无妙矣天地间皆诗也何
以有无拘哉东坡铭九成台谓韶虽亡而有不亡者存
卷四 第 5a 页 WYG1193-0024c.png

石之上望苍梧之渺莽九疑之联绵览江山之吐吞草
木之俯仰鸟兽鸣号众族之呼吸往来唱和非有度数
而均节自成者无声之韶也三君子者胸中独无无声
之诗乎天机自动天籁自鸣凡其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皆诗也邵子谓自从删后更无诗余谓未删以前之诗
亦赘矣既删以后之诗尤赘也若三君子者葛天氏之
民欤无怀氏之民欤三君子谓谁诗且无焉用名之不
卷四 第 5b 页 WYG1193-0024d.png

送娄道士序
释与老均异端唐僧见于韩集者七惟大颠颖免嘲笑
高闲草书颇见贬抑如惠如文畅固不少假借如灵如
澄观直以为戏笑具七僧中能诗如澄观韩公亦欲冠
巾之是欲人其人也至若醉花月拥婵娟之灵韩公亦
欲冠巾之何也娄君儒家者流逃儒而入老有澄观之
能诗无灵之醉拥今观其寓吟数百首如早行云金谷
卷四 第 6a 页 WYG1193-0025a.png

江道间云百五十年烟雾塞朝天人却过三衢此诗如
杨诚斋题瑞州过江州云西尘暗襄岘莫卜庾公楼此
诗如刘改之题北固多景前一联有宁令吾庐独破受
冻死不忍天下赤子寒飕飔意思后二联凄乎黍离之
悲矣娄君学老氏而冠巾者非若灵澄观宜冠巾而不
冠巾也韩公以能诗冠巾澄观宜也必欲冠巾灵者岂
非醉花月而拥婵娟冠巾而后可韩公岂无泾渭者娄
卷四 第 6b 页 WYG1193-0025b.png

气象是又合灵澄观为一者也娄君毋谓吾颠也已冠
巾而可以为灵也
题胡静得编祖黄溪诗集序
余尝观石屏诗于篇首记其父东皋子诗且叙其生平
吟苦自恨幼孤不能收拾遗藁仅能记一联虽然使其
诗果精到何以多为哉枫落吴江一句千古暗香疏影
好在一联不多也石屏咽呜悲悼痛其父之没而文采
卷四 第 7a 页 WYG1193-0025c.png

六经吾夫子天下万世儒者之祖也至于家学之传有
祖其父者有祖其祖者古今以诗名莫盛于工部石屏
祖其父工部祖其祖工部何祖也祖审言也石屏敢工
部比哉东皋敢审言比哉姑以所祖言尝怪唐人言诗
多言甫罕言审言甫为人之孙诗名盛于祖审言为人
之祖不得与孙并名呜呼此审言爱孙之本心而甫之
心亦岂愿吾诗得名至此哉名者人之所忌空梁落燕
卷四 第 7b 页 WYG1193-0025d.png

豆燃豆箕兄弟一人之身而相促名者争之招也静得
胡君以其祖黄溪诗百篇示余黄溪以诗名静得亦以
诗名静得固无求胜其祖之心遐想黄溪之心亦甚愿
吾孙之学甫也余闻黄溪诗似康节今人言诗必曰工
于诗呜呼诗至于工病矣康节不求工于诗而行云流
水诗之天也黄溪有焉黄溪子全真尝倅南雄余旧识
于泉省馆中每叹其有乾淳诸老风静得编集黄溪诗
卷四 第 8a 页 WYG1193-0026a.png

世矣方来之书脉未央也先儒谓子思作中庸多引诗
皆伯鱼过庭得之夫子子思得之伯鱼虽然夫子大圣
人也伯鱼子思大圣人后也岂敢比拟姑为静得诵所
闻
黄草塘诗选序
曾经圣人手议论安可到三百篇之选也虽然有疑焉
诗七百馀篇删之馀止三百一十一篇而又逸其六果
卷四 第 8b 页 WYG1193-0026b.png

以为绚兮而硕人一诗不载素以为绚兮一句在所不
选欤唐棣之华偏其反而一章岂此一章亦不在所选
欤去圣逾远于何折衷哉王介甫编四家诗选以少陵
为首是已然少陵之诗三百篇以后大家数也介甫敢
选哉选诗如作春秋笔则笔削则削诚斋谓工部圣于
诗介甫敢笔削吾工部诗哉然夔州以后不烦绳削而
规矩自合涪翁亦敢于议吾甫夔州以前之诗渝川大
卷四 第 9a 页 WYG1193-0026c.png

于二山且求正于冰厓三君子大手笔也为三君子所
选盛选也到眼无遗珠矣东坡尝恨文选去取失当渊
明集可喜者多而所取止数首其馀忽遗者多矣余观
三君子所选草塘诗如披沙拣金使东坡及见当无遗
恨草塘他日学益进诗益工又当有大手笔再为拈出
者
紫霞道人诗序
卷四 第 9b 页 WYG1193-0026d.png

于诗且精于琴或曰诗与琴一家乎余曰一家也诗假
琴以鸣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
无相夺伦诗与琴一家也道人戴华阳冠披鹤氅衣抱
琴一张于明窗净几间或明月清风之夜鼓有虞氏之
南风赓之以文王宣父之操一唱三叹之馀天地之中
一清无价兴来赋诗吟到郁孤细哦玉虹翠浪之句恍
如东坡先生在焉赣川之江山草木凡可以供吾诗料
卷四 第 10a 页 WYG1193-0027a.png

所谓明月清风我也吾闻诗三百五篇夫子取而弦歌
之诗至于可以弦歌正声谐韶濩劲气沮金石中律度
之诗也道人之诗又当求其所以合乎弦歌者诗与琴
非一家乎道人谓谁章贡罗谦父也
武宁汪材夫石城诗集序
武宁壮哉县初与分宁同一邑于后岐武宁而二以其
半县分宁如楚汉鸿沟而东西之分宁之草木不足以
卷四 第 10b 页 WYG1193-0027b.png

于武宁材夫学易不特奇于易且奇于诗材夫号石城
以所作示余余谓山谷之奇大家数也刘长卿与秦系
为诗友系以诗答权德舆曰长卿自谓五言长城登诗
坛建大将旗鼓与山谷对垒百秦系得而攻之哉虽然
山谷往矣石城当坚守此城不下毋使人谓死诸葛走
生仲达
甲科义约序
卷四 第 11a 页 WYG1193-0027c.png

国八年始衡之安仁宜阳乡举进士者以甲魁义约籍
来访约以甲魁名其有取于甲子而为一郡魁乎抑将
甲大廷之选而魁天下乎虽然科目之荣耀一时也名
节之久远万古也金吾驺从传呼状元抛去苧袍香满
蓝袖士固荣于甲科也东坡而乙科齐贤而丙科亦奚
拘于甲科明年皇帝御集英殿赐第一人及第有自此
籍中出者请以李文定王沂公张横浦王梅溪甲科事
卷四 第 11b 页 WYG1193-0027d.png

黄清心在京聚粮序
自续食之意不古而士之客于京者苦矣丰城清心黄
先生以赋上教授诸生游其门者多取高第清心仅丙
午荐老于场屋吁可怜已旅食于京将以待对床头金
尽行李如洗酒酣气张方且作而歌曰仁膏兮义腴隽
永兮可以疗饥𦍑三月不肉兮吾不知察院云屋徐君
闻而壮之曰是胸中有耿耿者昔人有云饥来一字不
卷四 第 12a 页 WYG1193-0028a.png


相与图利之虽然此云屋之盛心也清心之气则乌乎
馁
宋史提纲序
司马公资治通鉴不帝蜀而帝魏晦翁非之故作纲目
人知晦翁纲目大本领在帝蜀一节而不知晦翁之说
全出于晋习凿齿陈均作宋朝长编备要续纲目也其
书法多有可议者如书金兵弑其主亮于瓜洲一条于
卷四 第 12b 页 WYG1193-0028b.png

未闻弑其君也纣之罪不大于亮而孟子书之曰诛如
此亮安得称弑余用孟子法书云金兵诛逆亮于瓜洲
于是乎提纲作其间大节目与陈均异者三百馀条大
书以纪要分注以备言又随事而绎之以已见之名衍
义然余之心敢自信哉遂质之焕学后村先生刘公克
庄先生谓余曰陈平甫壁角文字何敢望此子之此书
有关于世道大矣勉旃余退而研精穷思越十年书成
卷四 第 13a 页 WYG1193-0028c.png

走四方以迄于老精力有所不逮矣惜哉姑留其藁以
示余之子孙
宋史类纂序
余未尘忝时厌举子业每爱先儒云举子业可取科第
耳既壮习词科十二藁进卷私拟百馀篇后因阅吕东
莱真西山文集不载所中程文退而叹曰文章真小技
于道未为尊后山不为无见也于是取宋朝长编与诸
卷四 第 13b 页 WYG1193-0028d.png

略仿会要例而参用通典然通典有可议者通典首食
货次选举又次职官至如礼乐制度乃在五六杜佑岂
知道者况其书止于唐玄宗宋咸平四年翰林院上续
通典诏秘阁赐宴以荣之仍赐器币有差然其书重复
猥杂为时论所非是续典尤有可议者亦止于咸平四
年而已俱未得为全书也余何人斯无才学识之长而
敢论史多见其不知量也尝谓洙泗而下理学之粹惟
卷四 第 14a 页 WYG1193-0029a.png

年赐新进士大学篇于后又与中庸间赐著为式自是
而天下士始知有庸学厥后周程诸子出焉至晦翁而
集大成理学遂大明于天下后世此余所以断断然以
道学一门为首始自艺祖迄于理宗分门二百有奇几
数十万言独草茅之士见闻有限其间大经制大典章
未能悉备所以理宗一朝略焉书成而余仕矣且老矣
凡我同志者傥或取焉尚有望于补亡虽然是亦未得
卷四 第 14b 页 WYG1193-0029b.png

稼村类藁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