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第 1a 页 WYG1167-0390a.png

省斋集卷九 宋 廖行之 撰
策问
问正统策
问自三才奠列君与天地俱尊以为天下万类之宗主
正统所在天下归之庖牺氏始有号见焉岂天下以是
名其尊欤抑其自名也自皇之号既立于后曰帝曰王
皆名也则奚其异而曰以道以德以业言者果当时称
卷九 第 1b 页 WYG1167-0390b.png

非徒名也亦必有道矣尧舜氏始不私其有择贤以传
天下学者皆言揖逊之事昉于此岂古者诚未之有及
尧舜而创见欤何其盛德至高而不可及也然二典第
记尧舜相与授受之大略而亦不言揖逊自尧舜始何
耶后之学者亦何所见而谓始于尧舜耶禹能当舜与
贤之举所守一道然而与子之事为万世不易之法三
王祖之历世绵长此天下之大经也孟子论之乃悉举
卷九 第 2a 页 WYG1167-0391a.png

可以同异观欤抑天之道每与圣人相因而不可以常
情论也洪惟国家高宗寿皇尧父舜子雍容授受道迈
隆古盖自揖逊以来实有光焉圣上丕承慈训嗣无疆
之历正统巍然与天地并其视尧舜禹之传三朝之盛
兼有其美帝王之极际莫大于此诸君盍相与论庖犠
氏以来皇帝王所君天下相传之道与尧舜禹之心参
以孟轲氏之说以推明我国家三圣授受之隆扬搉铺
卷九 第 2b 页 WYG1167-0391b.png

问君相策
问君为元首臣为股肱言其一体相待而成汉儒为是
论果古人之意欤舜有天下得五臣以为之辅政立化
成又为元首股肱之歌以申其相与图治之意胥训胥
戒率是道也可以传之无穷殆非止汉儒之论也君臣
明良轨范万世卓乎不可及也舜以授禹仍其辅相无
所更为其真有得于授受之一道欤后世推尊大禹谓
卷九 第 3a 页 WYG1167-0391c.png

之相须以立不可诬已盖自舜选于众举皋陶以自辅
而又以辅禹基四百载之王业圣贤相遇同心而治明
效大验若此而传言十六相之举乃谓尧不能而舜举
之追观舜世四岳之任无异于尧而谓尧不能其果可
与论尧舜之心耶由舜禹皋陶而溯之殆不可以殊观
也汉世有谓难独任之人可以助戆者尔至文帝㿽明
习国家事则专为丞相者乃多智有馀之陈平何也条
卷九 第 3b 页 WYG1167-0391d.png

果如是欤唐以太宗之明李绩之忠犹出之外以待异
时复之谓人主用大臣必如是然后有恩尧舜禹之意
辽乎不可复欤洪惟至尊寿皇倦勤与子授受光于三
圣而所以为贻谋燕翼之远者尤见于选贤之际登崇
左右并建四辅朝廷既治爰授圣子传之无穷盖视隆
古尧舜禹之心若合符节猗欤盛哉敢问尧舜之得四
岳舜禹之得皋陶其知而用之者以何道而四岳之事
卷九 第 4a 页 WYG1167-0392a.png

臣之际同心相须何者能信而久久而有成因考汉唐
之所以失而形容今日之盛乐与诸君论之
答问
答刘史君所问
问孟子没诸儒继作何以谓轲死不得其传至于本朝
学士大夫众而独推濂溪先生是又何也窃谓道无存
亡传有得失孟子论舜与蹠之分原于善利盖学之几
卷九 第 4b 页 WYG1167-0392b.png

判然殊归孟轲氏之后诸儒多矣而学不纯乎为善几
微之失与道背驰千载而下周濂溪续绝学而承前圣
其立言行己及出而施之者皆慥慥诚一岂有一毫利
心间之哉宜乎贯万世如一日此心与孔孟无异脉也
问非科举无以仕进前辈皆从科举中来今切切科举
之事乃觉于道不近如何而可窃谓科举乃后世收人
才之术为其以爵禄引天下故有心于科举始于为利
卷九 第 5a 页 WYG1167-0392c.png

圣贤未有能特立流俗若中人之性则须上之人有以
风厉之俾不梏于为利则虽科举之习心乎为善岂有
二道哉
问雍也敬简可使南面不可及己自史记汉唐以下莫
不有循良之吏试举一二人谁可以庶几古人使知向
慕焉窃谓古者圣贤之学一主于敬此心纯至无或间
断初非小廉细谨之谓也其施于临民纲维正大简之
卷九 第 5b 页 WYG1167-0392d.png

代以还吏之循良者稍有志于民亦随以见效然求如
古圣贤敬简之治难乎其全矣汉世如河南守吴公蜀
守文翁班孟坚谓其谨身率先居以廉平不待严而民
从化髣髴有古人气象今之君子盍先脩己以敬养成
正大之德则施于有政其庶几乎
问周先生起于营道胡先生父子学于南山张侍讲讲
道长沙诸公亦识其妙处否窃尝谓正学不传人心陷
卷九 第 6a 页 WYG1167-0393a.png

以晓学者然后学者知本原用力之地反躬内省以明
乎善诚敬纯一性成道立此正学之根本也若夫过于
好高无所据依其言似不可穷退省其私乃或大谬空
谈之弊也近世多有彼亦自谓得其妙处徒假以哗世
无取焉耳
问仁仲与敬夫相告曰无所为而然者天理也诸君识
其意否窃谓夫人一性之中天理具焉孟子谓尽心者
卷九 第 6b 页 WYG1167-0393b.png

行大顺此论语所谓绝四而中庸喜怒哀乐中和之本
也
问人方病学者不志于道而志于科举父兄师长亦言
渠侬肯勤于科举了此段事可以望其别脩学业然而
懒惰者常多于义理懒矣于此又不勤其病安在窃谓
后世学者不如古正以善利之分夫科举之学何尝非
义理之学哉才有心于为利则为科举之学为义理之
卷九 第 7a 页 WYG1167-0393c.png

嗜彼无所得于中何适而不懒脩道之君子苟能正人
心使渐知为善之学因而导之如引水以行地中不舍
昼夜义理悦心自不能已又何懒之有
问脩举业有不得之者脩学随多少必得之于身于家
便有㿽也而人不肯脩为己之学既不肯脩乃反恶之
是何与人异情也窃谓孟子谓求在内求在外之理甚
明而人不知察物欲蔽其心尔
卷九 第 7b 页 WYG1167-0393d.png

大贤此路甚夷而民不由之使之由之亦有道乎窃谓
求富贵而不知求为大贤此亦为利而不为善之病今
欲使民由之其责在君子分别善利以身先之如箕子
皇极之说皆信而有徵民岂有不可训乎
问科举是早年可为老时不必为矣乃若脩学则是贯
穷通壮长一日不可不为者人而不学其如学何昏愚
者不足与言敏者亦复不听何也窃谓敏者多恃其才
卷九 第 8a 页 WYG1167-0394a.png

利晓然谕之则无择于敏于愚一明乎善知而好之好
而乐之有不能已今切切然与之言科举非道又曰修
学非科举之谓彼于善利未之晓然况以敏自恃者又
何怪其不听哉
问天下之本在农今为农者最困其优游以卒岁者必
挟他术而后得之何道使农夫享其报而人乐于为农
耶窃谓今农最贱最鄙世不复知贵之凡有才者去而
卷九 第 8b 页 WYG1167-0394b.png

而为缁黄为贼盗其甘心于耕稼而不易业者盖至朴
钝无能之人耳终岁勤动不免饥寒上之人且不之恤
凡百征敛何物不取之农又有并缘为奸利以困之者
则至鄙贱而无以自庇者莫农若也今欲稍宽田农当
节俭以先之苟不迫于用则赋敛可出于中正无横征
以病之则财力渐可有馀然后异其勤力而惩其游惰
则先王务农之政渐可复矣
卷九 第 9a 页 WYG1167-0394c.png

行者弊之当革去者亦有心非不善而事尤不允合条
理者或言其一或言其二皆可窃谓是非之心人皆有
之胜心横生乃或偏蔽一日克己天下归仁举事革弊
循乎至善虽天下可优为之况于一郡哉
问山川佳处经史左右室庐雅洁竹树扶疏便合心意
幽情绝尘俗之累则造于义理渐可变气质成士君子
之器此良贵也不久于其道则不得试为广之窃谓因
卷九 第 9b 页 WYG1167-0394d.png

良贵此非专于恃外也苟为不然则外虽以绝尘俗之累
中实炎坐驰之想义理何有哉
问董仲舒毛苌扬雄诸葛武侯王通韩退之前哲谓有
儒者之风试各为之题品庶几识其好处于己有㿽也
窃谓仲舒之不欺其君毛苌之笃守所学扬雄之不苟
荣进武侯之可以托孤王通之忧世韩愈之卫道皆非
有所利而为之皋益伊周践履诚实不苟言论无儒者
卷九 第 10a 页 WYG1167-0395a.png

以观之
问逆于汝心必求诸道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能求者
则中理矣初何以言逆言逊若以为逆己逊己则求之
已晚功亦浅矣窃谓伊尹为太甲言以其初不惠于阿
衡观之则太甲但顾其心之逆逊未知求之也诚令求
之乃太甲悔过之良药人固有以己之心志为主自以
为是于言之逊者则悦之而不加绎而其逆者辄怫然
卷九 第 10b 页 WYG1167-0395b.png

然则求之之功殆未可以浅论也若夫虚己自克以来
天下之善如尧舜嘉言罔攸伏而犹稽于众舍己从人
此圣人之盛德也
问为善乃天性君子真知学之美身而嗜之有不能自
已者矣徒知可欲而未能有诸己是名为脩学实未能
进于为学之地也于己何益人见其肺肝岂足欺之哉
勉之当如何窃谓善与性俱生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惟
卷九 第 11a 页 WYG1167-0395c.png

习察充而上之以进于圣贤可也彼不能反躬去之不
顾犹欲借名以掩其非真自欺耳然犹有愧心焉诚能
忧其不如愤悱启发则困而学之成功一也
问荀卿谓学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其中间工夫次第
必有可言者窃谓仲尼志学从心之序孟子可欲不可
知之积条理甚明若其所以学则终始惟一时乃日新
也
卷九 第 11b 页 WYG1167-0395d.png

弘韦玄成匡衡此后以儒得政者几何人其功业何如
往往非以儒名而相其君以贤相称则有之矣此何故
也窃谓古无儒名何论真假但是幼学壮行皆分内事
不以哗世取名其所谓学亦非但言语文字间夫子诲
弟子入则孝一章可见此脩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也自后世以儒自名盖非古矣况其所谓学止于言语
文字非果有践修之实也宜乎贤相之称不必以儒名
卷九 第 12a 页 WYG1167-0396a.png

问陈恒逆天孔子请讨之其后人篡齐左丘明司马迁
方以为舜之百世获祀季孙氏专鲁仲弓且为之宰魏
文侯分晋子夏为之师梁氏何所受命而称王孟子臣
焉势能动人儒者为之动耶窃谓圣人扶植人极纲维
名教为万世宗主如请讨陈恒欲正名于卫论旅于泰
山谓鲁之郊禘非古之类可以槩见至如欲应佛肸之
召答陈司败昭公之问虽季氏及诸国彊大夫问政皆
卷九 第 12b 页 WYG1167-0396b.png

意也左氏司马迁之言非圣人之意圣人岂私于世祀
而废天下之正哉
问秦昭王欺楚怀王邀之会而执之怀王卒于秦秦归
其丧国人皆怜之如悲亲戚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陈
胜项羽皆以楚而诛秦终之沛公用义帝之遣而降
子婴霸上灭秦社稷人心盖如此然考之世家怀王卒
于秦顷襄王之三年也四年楚受秦粟七年迎妇于秦
卷九 第 13a 页 WYG1167-0396c.png

其得志去先王之道残贼其民乃负大罪于天下故天
下共起而亡之然犹用楚人首事盖六国时楚无大得
罪于民又最受欺于秦以至于国灭国人怜其君之为
秦欺而取其国也故怨秦最深然怀王之后嗣楚国者
甘于听命而不复有报复之志彼徒见智力之不逮而
不为勾践之谋终亦为俘掳而已惜哉
问祷祠用道释朝有制度所不能违州郡非有朝命而
卷九 第 13b 页 WYG1167-0396d.png

螺钹蕃乐民间久施于丧葬姑用之寺观亦无害否窃
谓祷祀之事古人亦不废平时诚意正心举措事业心
纯乎天理设有非常引咎自责未尝萌罪岁之念故祷
祀之际坛壝必严玉币必正祝史必信如其内心非曰
文具后世矫伪日滋礼典又阙道释之说乃乘其私畏
慕之情其来久矣朝廷为之制度防其过甚惧左道非
望之私或出其中未必于寺观廨宇有所择也若蕃乐
卷九 第 14a 页 WYG1167-0397a.png

先于复礼莫大于修政此所望于扶世长民之君子也
铭
座右铭
责己如责人则明处人如处己则通心一而公
俭于欲则贞俭于用则足自身而家惟俭伊福
诗曰文王既勤止文王犹勤况吾侪小人宜鉴斯文
言必虑其所终行必稽其所敝深长尔思庶无尤悔
卷九 第 14b 页 WYG1167-0397b.png

有弗孚于人盍反诸吾身禀其勿欺行胡越兮比邻
砚铭
余日与子从事而子有君子之德四曰静也
一也坚且不渝也有德如是可铭也
假泉以濡假墨以捈假毫以摹假楮以敷伊我何事端
乎其居彼各自效以能乐输静以役动一以应殊磨而
且坚湿而靡渝其有以也夫
卷九 第 15a 页 WYG1167-0397c.png

为长兄跋张帅益阳夹道松杉诗
闻之诗于感人为尤近古之人美教化移风俗每效于
诗自甘棠之诗作而召伯之教与勿剪之木著乎斯人
之心是以化易行而俗易善今是邑夹道之木古矣邑
人本诸忠定张公然以其材也几不免于斤斧幸而存
者以忠定故犹甘棠之爱也荆州张公则诗以实之无
愧辞矣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其将大有补于教化风
卷九 第 15b 页 WYG1167-0397d.png

书其义于下方庶广其意云
跋彭盐瑞麟集
瑞麟先生遗文某旧尝得而读之惜其不幸仅踰中年
而没弗究其所厎然先生大节虽微斯文固显于世况
有如是之文哉学乎其文充乎其节非独先生嗣世之
望抑于吾党有望焉后先生若干岁淳熙己酉正月望
廖某谨序
卷九 第 16a 页 WYG1167-0398a.png

右魏公家祭式顷绍兴乙亥先君得之于临安手抄成
帙盖当参以家宜举行之先君乾道庚寅不幸即世时
先兄同某奉慈亲以先君之丧归葬耒阳别业因庐墓
下凡家藏文字多不暇将留之郡所居不时捡挍遂为
鼠蠹败逸每一省念追惟先君手泽嗣子不能保秘负
莫大之罪思欲访求善本传录尚续先志岁久未获淳
熙乙巳某官巴丘僦李氏东斋以居因与李君叔器游
卷九 第 16b 页 WYG1167-0398b.png

祭往往相投云亦参用韩说其书具存时匆匆未果请
无几何某以亲疾丐便养得请而归乃移书扺叔器得
此本始复传录以永其藏夫礼行于斯人日用之间凡
顺而有序者皆是物也孝弟节文之实君子斯须尽心
焉则文为之末是亦不可不讲此先君之志也既讫书
因述其始末识以先君之志自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