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六 第 1a 页 WYG1237-029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泊庵集卷六
             明 梁潜 撰
  序
   送邹太府诗序
中书舍人邹君尚友以母忧去官既服阕改蜀之资县
令其友翰林侍讲杨君士奇暨左春坊中允尹君昌隆
皆赋诗饯之以予尝教于蜀蜀之故宜知之属为序尚
卷六 第 1b 页 WYG1237-0293b.png
友盖温厚而信恭守其身约其行无毫发失意于人而
接于人者亦无毫发拂乎其中也皇上绍登大宝嘉靖
万邦大封勋臣稽旧章定程式惟是二三文词之臣尚
友克宣乃力益勤弗懈盖尚友在中书也久习于故事
他人所未知知之而未尽者尚友言之辄有所依据非
苟然者夫百里之令得尚友为之诚无难也然治其民
而为之防范禁制非素知朝廷之先后缓急者有未易
能之若尚友于国家深计远图皆已知之熟矣而资又
卷六 第 2a 页 WYG1237-0294a.png
小邦其俗朴厚一令行而翕尔从一牒追而遽然至尚
友卧治之足矣于禁制防范施为先后缓急夫何难也
若夫登临山川之壮以宏放自恣肆其情于文辞寓其
言于简札则尚友得于为政之外者予不能知也然朝
之士莫不冀尚友之还也则吾知其不能久于其任矣
   送丁行人出使占城序
皇帝入绍大统几二载功化弘溥至和薰畅祯祥軿臻
驺虞神龟嘉禾野茧进于阙下者不可殚纪内治既隆
卷六 第 2b 页 WYG1237-0294b.png
外化益彰于是瓜哇日本琉球三佛齐西洋琐里诸国
皆闻风喙息文犀白象玳瑁珠玑之属献于庭者无虚
日既而皇帝若曰凡天地覆载之内皆朕赤子也其往
抚其君以绥其民惟是二三大臣受命惟谨乃简廷臣
之贤且材者次第以俟惟占城在海外万里乃命行人
丁蕙往蕙顿首受辞阙下不俟卜日辄往就道衣绣衣
持使节策马出都门外亲知故人观者皆辟易道路惟
恐亵天子之使亦壮矣哉昔汉之初年娄敬陆贾皆尝
卷六 第 3a 页 WYG1237-0294c.png
奉天子命出使外国然其时高帝方平秦天下新定匈
奴外夷皆强盛不可制以文法高帝惟羁縻之而已初
未尝若今赫然南面使之奔走仆仆也而敬等于其时
徒以口舌折之亦难矣蕙是行占城君长方将率其臣
子再拜郊迎而其群属首领惊悸骇愕望尘而疾趋炎
海之涯楼橹所莅真若自天而下也其视敬等相去盖
万万不同矣予沗职史官方睹国家隆平之盛而又窃
叹蕙之遭遇其时也遂序以赠之
卷六 第 3b 页 WYG1237-0294d.png
   徐伯贞字序
国子祭酒鄱阳徐先生冢嗣恒以年当冠先生稽诸礼
冠之冠已字之曰伯贞先生以予尝同官属为序以勖
夫恒之志俾有以进于道于乎甚矣先生之爱其子也
夫恒之义在久于其道也故恒卦之系曰利贞利有攸
往贞正也恒而不以正非其道也非其道而守之坚固
而不知改移变易以求适于正其不为淫邪颇僻小人
之归者鲜矣夫圣人之道万世而不可易者正也自洒
卷六 第 4a 页 WYG1237-0295a.png
扫应对至于穷理尽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舍之而
他求则为老佛之妄管商之诈仪秦之纵横舍乎此入
乎彼去乎其正即乎其不正者皆黜于圣人者也先生
之意在此故有以名其子而字之爱其子者至矣传曰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其先生之谓欤于乎古之
人自胎教至于成人所以习而化之者靡不有法故人
之生而为正人端士之归也易后世之为父兄者不知
所以为教决堤溃防而求其免于泛滥横溢亦难矣恒
卷六 第 4b 页 WYG1237-0295b.png
其勉之
   送陈大尹序
泰和陈君善方自壮岁取科第事太祖高皇帝为户部
主事既罢去复起为海宁令寻以忧去服阕授江陵令
或者曰江陵烦郡善方性简易以简易之性居烦剧之
地窃为善方病之善方行有以其说告予者吾与善方
友素知善方多技能喜行书又工于为画兴到取片纸
写山水云烟皆有远意弹琴赋诗至夜忘倦又喜任侠
卷六 第 5a 页 WYG1237-0295c.png
驰奔堤走峻坂弯弓命中以为笑乐人人喜善方之能
也善方亦以是自快于已岂以豪迈之气伏而不施或
于是焉发之耶抑情滋于中不能自抑所谓玩物适情者
其在此耶此予之所以病之而人固谓善方简且易也
然则善方暂已乎其外以一乎其内岂不可哉昔刘昆
之治有异绩号称长者史氏谓其为政简易不知昆所
谓简昜者诚有同于善方今之所云乎哉然善方敏于
为政博通古今知所以爱其民恐予病之者或不足以
卷六 第 5b 页 WYG1237-0295d.png
病善方也书以告之
   五峰堂诗序
临川程伯成读书好礼重于乡闾遂以多赀选历事于
天官以其家五峰之下名其堂曰五峰士大夫为歌咏
之积成帙因求予文序之伯成临川钜族也其高祖楚
国文宪公钜夫以雄才硕望受知元太祖高皇帝一时
群公卿士多出其门而伯成之尊父又尝司征于临川
衣冠世泽亦盛矣伯成未仕时优游乎峰之下草衣木
卷六 第 6a 页 WYG1237-0296a.png
履望青云而招五老其一时雅旷之趣岂不与五峰相
高哉而诸公所为歌咏称美则又自伯成在天官时居
多夫往来于天官者天下士也以天下士而为之歌咏
未昜得者而伯成得之焉于是乎五峰之胜与伯成之
趣益并高矣而文宪之流泽岂有艾哉然而君子立身
行已必自致其力而后可以不朽则夫五峰之胜固有
在于伯成而不在此也诗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伯成
其以之
卷六 第 6b 页 WYG1237-0296b.png
   送王纪善诗序
皇明统一万邦堪舆之广旷古所无乃稽古隆建周亲
以大屏王室其王府僚属尤慎简拔盖以宗社翰屏之
势默系乎王国之重而凡王之仁明忠孝文武慈爱又
系乎其僚属之尽其心也然官于是者必廉威自重素
有誉望者乃能行其道而知其任职之重如此予自来
京师获交鲁府纪善王可贞先生先生问学切实通乎
古今之奥达乎物理之宜而恬澹安雅未尝有毫发慕
卷六 第 7a 页 WYG1237-0296c.png
乎其外之心其行于家教于下信于友者又未尝一日
肆也故其乡党故旧识与不识皆知敬慕王先生闻其
名而畏服之先生非所谓廉威自重而素有誉望者哉
君子仕于朝与仕于王之国其为道不二其受命于君
以食夫禄一也惟无所慕于外则可行其道无所枉于
已则可以正乎人而凡有所惮而不敢肆有所畏而不
敢发者亦惟察其心之无所事乎利而守之素严义之
素著不可以威夺而势驱故屹然中立不动声色而邪
卷六 第 7b 页 WYG1237-0296d.png
佞自然消沮也吾求其人而未之见焉乃今见之矣岂
不深可喜哉自今以往闻有仕乎王国而能行其道胜
其任者必先生也先生将随王之国一时交友即其所
之道路所经山川之胜自京师而抵于鲁分为题赋诗
以饯之得若干首以予辱交先生而又知之深也俾为
之序
   静学斋序
予在禁林七年得交游之士二人焉乌江蒋君用文姑
卷六 第 8a 页 WYG1237-0297a.png
苏赵君友同也二人者忠信慈厚而皆迹于医皆为上
御医方纂修永乐大典编古方经二人者又总裁其事
遂得朝夕往还久之蒋君去侍青宫予亦兼官春方进
与蒋君接迹而并趋退而与赵君有校雠讲益之雅相
得益密然不知二人造诣修饬于道者何道而能然也
意其质任自然一日过蒋君见其名斋曰静学然后知
其所以进德者在此也于乎静者德之基也先儒以谓
养得至静之极则自然包括宇宙终始古今濂溪周子
卷六 第 8b 页 WYG1237-0297b.png
上承孔孟之绪其示学者亦惟在于主静夫所谓静者
非静而不动之谓也无欲则静静之中而动理具焉故
虽古今之远宇宙之大千变万化之无穷说之于吾心
者不见其有馀也由是以御天下之至动而不见其扰
理天下之至繁而不见其棼所谓渊默而雷奋者动之
中静之理所以行也静体而动用静存而动行此诚意
正心之事而蒋君达此其过人也宜哉诸葛武侯谓才
须学而学须静者周子之言非有取诸彼欤然吾观蒋
卷六 第 9a 页 WYG1237-0297c.png
君之贤益有徵乎其言也蒋君与人处洞豁不为深隐
人人爱悦之独赵君澹然恬漠虽于医亦不屑然二人
者中情甚相似皆善文辞皆有得于静者因读诸公所
为静学斋诗喜而为之序既以贶蒋君又书以质之赵
君也
   迎薰楼诗序
泰和罗养吾筑楼而名之曰迎薰其来京师也属能诗
者赋之又求予文为之序予尝爱其所居地曰洞源去
卷六 第 9b 页 WYG1237-0297d.png
城邑稍远而群山高出百里之外望之尤奇凡居其下
者对之足以乐也况又有楼居如迎薰者哉按传记薰
者南方夏至之风薰和融泄长遂万物即所谓景风者
八风之一也尔雅以谓王道平畅致景风舜歌南风之
诗而天下大治成康四十二年之间薰风潜畅岂雍熙
和平之时亦若此风者哉夫上之化及乎下下之被其
化为之鼓舞动荡者要之无异乎风之动物也养吾生
乎太平之世沐浴膏泽以休厥躬忧虞惊虑不入其怀
卷六 第 10a 页 WYG1237-0298a.png
意其豋高以望远也气逸而神放而薰风之来又蓬蓬
然适与之遇自其外荡乎其中交畅旁洽其一时所适
为何如甚矣其可乐也然养吾之乐亦知其所自也哉
夫涵煦于太和之中而不自知其为乐与相忘于其乐
而不知其乐之所自者皆可乐也昔楚子坐兰台有风
飒然而披襟以当之曰快哉此吾与庶人共之者不知
楚子是时其风果如是否其乐同乎今之人不同也然
养吾是乐又王公大人爵位名禄者之所未暇则虽如
卷六 第 10b 页 WYG1237-0298b.png
楚子犹不能同之是宜以之名其楼而播之于歌咏焉
予于山林之乐未尝忘之而不能得徒取其诗讽而诵
之也遂为之序
   送李昌祺还乡序
翰林庶吉士庐陵李君昌祺以省亲得告还家其同年
交游之士各赋诗饯之属予序其首予与昌祺同在禁
林者六年矣见昌祺持已接人之密未尝一日有异也
盖昌祺年方壮负气而抱材学足以达其志行足以剔
卷六 第 11a 页 WYG1237-0298c.png
其学又自处者甚高非礼义之所在虽千金不顾达人
贵士虽平生知识不肯一造其门故昌祺气益高而与
之合焉者益少也其或与昌祺倾盖而莫逆者必刚方
峭直之士苟容而阿媚者皆望风引去不敢近昌祺如
此岂一时寻常者可拟伦哉孔子尝曰吾未见刚者夫
孔门德行文艺之所萃所乏岂直刚者而孔子每有意
在是抑独何也岂以柔靡卑下者易于邪佞乎抑为士
者不有以养其浩然则不足以当大任孟子所谓不动
卷六 第 11b 页 WYG1237-0298d.png
心者在是也苟如是非学问之深到有以审夫义理之
至精详处而笃行之未有不屈于欲者也屈于欲则不
得为刚矣然无欲未易也吾之有望于昌祺故尝畏而
爱之邵子以谓与人处降意最难吾欲强交昌祺而每
降意焉又不知昌祺谓予何如也昌祺二亲俱康强见
其子之贤而有立必其心甚喜之想昌祺之归也林泉
幽深而宾客填集烹羊击鲜举酒以相寿何乐如之吾
又知昌祺于是时和色婉容之蔼然矣是为序
卷六 第 12a 页 WYG1237-0299a.png
   严氏宗谱序
严氏吾乡之盛族也其始居县城东南方宋元之际严
氏为极盛亭园台榭临郡城而俯大江雄峙壮丽照耀
江浒自丧乱以来严氏诸老凋丧迨尽其宗族皆散处
别居然乡之人士称严氏者尤必曰城上云盖以别于
他族以见其盛也今年冬有思义者以其从祖宗旦及
乃父文祐之命求予文以序其宗谱宗旦自城中分居
县南之小塘州其谱自兵革后散乱失次者皆不敢弃
卷六 第 12b 页 WYG1237-0299b.png
辄为缀缉其尚有可考者即勤勤采辑之所谓思晦者
宗旦之几世祖也与胡忠简公铨为交友忠简以直言
忤秦桧被黜也道出庐陵一时故旧交游虽甚爱慕忠
简然畏桧之虐燄多逡巡不相顾独思晦无所忌且以
一子托婿忠简故一时士大夫皆高思晦以谓使思晦
居忠简之地必能为忠简也忠简哭思晦诗亦自识其
事于后观古人所为事见今人之不逮也自思晦几世
至县尹某元初兵甫定而他兵复起县尹教邦人捍禦
卷六 第 13a 页 WYG1237-0299c.png
甚有力至今邦之老人犹能言县尹故时居高门而广
厦深严潭潭然人罕能到时其居即所谓城上者是也
自县尹至宗旦凡几世吾钟氏叔祖元乡先生实婿严
氏故吾于严氏事知之犹详惜是谱不能完于前世事
皆略也然宗旦文祐皆敦厚弘博起家致多赀能以诗
书礼乐教其子弟如思义辈皆俊雅夫前人之休光伟
烈后嗣子孙所宜深究而景仰者故为述之俾以识其
谱至于考求其世次而完缉之又在思义辈尽心也
卷六 第 13b 页 WYG1237-0299d.png
   姚老人诗序
姚老人者居泰和龙洲之上其地平旷幽夐树林郁然
环其居皆沃壤连延数十亩老人既无所求于世惟尽
力以事耕作麻粟黍菽之收岁至数百斛家穰穰然老
人时而作倦而休酿酒盈缸东邻西社老农老圃相与
剧谈而放饮醉则仰天而歌声呜呜然甚乐也一日嘅
然呼其子弟语之曰吾年方弱冠遭元季之乱干戈相
寻无虚日孰意其有今也吾今沐太平之泽得以优游
卷六 第 14a 页 WYG1237-0300a.png
于田野者独敢忘其所自哉顾昔之人有献芹者吾与
若请效之即命为大筐藉以叶载蔗瓜薯芋之属凡数
十筐至京师舆之上献有司为白其事皇上嘉其诚不
鄙弃之乃命以献既献加赐慰劳遣还或者曰尧之时
康衢老人之于帝力不识不知而已今老人乃独有感
若知报者将为有知识耶夫圣人在上涵育煦呕如天
地之覆载无一物不得其所而老人者独知私念帝力
诚有知无知皆尧民也昔邠人或献豜于公或以所绩
卷六 第 14b 页 WYG1237-0300b.png
为公子裳咏于七月之诗孔子列之于邠风其来尚矣
则夫老人之事固宜播之诗歌且以见圣化之盛也于
是众为诗以纪其事翰林庶吉士陈君士启属予为之
序老人不知其名年既老称为老人云
   元故江西参政刘公挽诗序
公讳鹗字楚奇吉之永礼人公自幼笃学学既成遂遨
游四方览名山大川以增其气发为文词沛然也教河
南秩满归建浮云道院以居之学者称为浮云先生累
卷六 第 15a 页 WYG1237-0300c.png
迁秘书监郎与虞文靖公揭文安公欧阳文忠公诸名
士日相唱和其学益大进迁海门县尹不赴改南雄路
经历升翰林修撰阶奉训大夫以内艰去官及红巾盗
起东南诸郡望风瓦解而江州自李黼之死民益困乃
擢江州路总管改瑞州路未赴寻升广东廉访副使至
广缮城池修甲兵聚粮饷励将士调度百出而上下翕
然贼不敢近移守韶州授中宪大夫广东行省元帅复
拜嘉议大夫江西省参政越二年韶州蛮獠乱公分兵
卷六 第 15b 页 WYG1237-0300d.png
遣捕之而赣寇乘间卒至时城中兵甚少贼兵强盛公
虽老而气尤壮乃自将兵乘城命他将领兵出战公之
幼子运亦战死凡一月而援兵不至城遂陷公被执至
赣贼幽之于慈云寺时仲子述亦在焉公谓其仲子曰
吾生平志于忠孝今不幸至此我死不瞑目矣作诗付
述不食六日而卒享年七十有五于乎公起自儒生剔
历中外凡数十年而后受命边阃膺国重寄不幸而国
祚日危王纲日弛公之志谋才略卒不及展而死于难
卷六 第 16a 页 WYG1237-0301a.png
岂非命耶然公之死自足以暴白百世而深愧夫叛乱
者又何憾哉第当是时修史者失之采录不得为公立
传以附元史忠义之次然予尝之广道韶闻韶人云城
陷时死者尚多不止公一人今其姓名皆泯灭无闻古
今死节之士盖莫不然书不书不足较也今年冬公之
孙某持公生时所为诗文及元进士刘玉汝所撰公墓
铭俾读之既又以诸公所挽公诗辞属为序故述其大
槩为序之且以备史氏之缺庶几读者有考也
卷六 第 16b 页 WYG1237-0301b.png
   送医士郭彦和序
翰林庶吉士袁君可远尝过予旅邸道医师郭彦和活
人多而其心益勤不倦近可远之室人病寒泻众医杂
视之罔效最后彦和遗药辄愈余闻而慕之且予亦多
病也袁公云彦和之先尝赘居其里琑氏琑氏好施予
有一僧谒之琑待之良厚久而不衰一日僧拈笔画一
牡丹遗之琑氏初不甚异既久发视之花之葩瓣中皆
有字书隐然可见盖古医方也琑大异之令其婿按方
卷六 第 17a 页 WYG1237-0301c.png
试以医皆奇效僧寻去竟不知所之后又有一道人令
聚药炼为丹俄见炉上有花绚烂若牡丹状丹成如黍
珠以活人虽濒死者苏由是琑与郭氏医若神明琑氏
今绝无人郭氏之后有彦和也彦和盖杭人云太史公
纪秦越人及长桑君之事皆出乎神怪杳冥闻者皆不
信其然而杭人郭氏之事殆有如长桑君者岂医之理
深秘极乎造化之微口不能释其意书不足传其事故
往往有神人发旨以示人亦异矣哉审如是长桑君之
卷六 第 17b 页 WYG1237-0301d.png
事可徵验也则郭氏之医诚有所自矣其取效于人有
以哉
   送陈教谕之官郫县序
泰和邑庠弟子员陈所达由科第教于成都之郫县其
同年友数人皆为诗饯之以予尝教于阆之苍溪也属
为序夫蜀在京师西南万里外山川之高深波涛之险
壮望而想之犹为之心战胆掉然予于昔之游有不能
忘者凡吾身之所历目之所遭奇伟雄绝交乎前而荡
卷六 第 18a 页 WYG1237-0302a.png
乎其中浩然足以增吾气而壮之也交游之士往还而
倡和气相凌而语相迫足以搜涤胜槩而逞其情志故
吾之在苍溪虽翛然挟策以事教学而脱然忘乎其秩
之卑也窥圣贤之奥旨探古今之坠绪汎观而约取郁
乎其中者宣之以简牍感乎其外者畅之以咏歌神适
而意会优游而怡愉故虽去国之远于予怀无戚戚焉
岩洞之幽奇草木之丛茂与夫笋蒲之为味泉籁之为
音皆可乐者也今予虽欲解心释形如往年之游有不
卷六 第 18b 页 WYG1237-0302b.png
暇矣则所达之行能无情乎所达年方壮气方盛又颖
敏有文词以其素所蓄者卒然而遭夫幽异奇胜其所
得又当何如哉适乎外而畅乎其中者殆有过于予而
不止此也抑人之性情好恶有不同者则所达之遭与
吾之所乐亦有不同然者乎有合焉以示余无忘也余
与之相好者今或老而衰或满而迁或泯然长逝者有
之矣惟山川风景之如旧予因所达之去又有感焉于
是乎序
卷六 第 19a 页 WYG1237-0302c.png
   送陈教谕序
皇上神圣文武超越百王万几之暇端穆无为乃留情
稽古召天下文学之臣启秘阁图书人文宏斡化机躬
示轨度统贯万类成书三万七千馀卷命卜日以进既
进览之大喜赐名永乐大典所召四方士皆加赐遣还
湖口县学官陈廷杰先生今翰林侍讲林君环所尝从
游而受业者也先生之去林君求予文以赠于乎方国
家文明之盛制作之隆如日月行天而河海注地草木
卷六 第 19b 页 WYG1237-0302d.png
为之光华山川为之润泽盖旷古所无之盛典也而先
生得从士大夫讲论其至要考索其精微书成而列其
名次足以有光耀不沉晦矣予何言为先生赠哉虽然
予友国子助教欧阳允贤尝为兴化郡博士时先生佐
教郡庠与欧阳君实同僚欧阳君云先生气略宏迈喜
功名慨然论天下事引大义以折众说沛然不可遏也
予闻之心窃慕其为人意其必状猊魁梧及今见之老
且病癯然低首徐趋口未尝道壮时事间为文一吐出
卷六 第 20a 页 WYG1237-0303a.png
其胸巾犹瑰伟奇杰如其平生然亦寻弃去不屑屑也
独时过予旅邸论其所以为教之道一时士子造就之
众如前给事中陈君道潜林君文从今刑部郎中黄君
重皆端厚而明敏而侍讲君又以巍科硕学遭遇圣上
者也盖先生虽未得高位以显庸振耀于时而人之服
其教者如此余用是知高材重望之士虽低徊卑官未
必无益于世而又以惜先生老而不及用于时使及用
于时又当何如哉因书以赠之先生莆田人
卷六 第 20b 页 WYG1237-0303b.png
   宜乐堂诗序
溧阳史君仲川兄弟三人同居合食甚相友善宗族慕
其行乡党服其义仲川兄弟又恐其久而或怠也乃取
诗宜尔室家乐尔妻孥之语扁其堂曰宜乐之堂其从
子常以善书选至京同预编永乐大典因暇日出示宜
乐堂文一卷求叙之予弟本之教溧阳常从学为弟子
员本之每称道常之贤故不辞而为之序曰夫人意之
所适无不可乐富贵之光华台池鸟兽之繁车马声色
卷六 第 21a 页 WYG1237-0303c.png
之侈举世之争趋疾慕如江河之流下而注海也而惟
君子不乐焉肆志严谷仰浮云而俯清渊外物不能累
其心优游暇裕常有以畅其意而荡其怀此山林隐逸
之士所以逃乎世者而不专于是也亦其乐之一端盖
逃乎彼者安乎此泊乎其内而忘乎其外是故君子有
以乐乎此也端其行以肃其家诚其身以敦其道闺门
父子兄弟之间蔼乎其雍穆之行使过其乡而望其闾
者皆知所敬仰名爵位号不加于已而风化之机默有
卷六 第 21b 页 WYG1237-0303d.png
所关孔子所谓是亦为政者又乐之尤者非有君子之
行不能也仲川兄弟乐乎此而又兼得其乐之尤者吾
于是乎深有慕乎其人焉仲川之先世系出汉溧阳侯
崇之后崇佐光武举兵定关中分土封于溧阳子孙因
家焉今其庙尚在邑人称祖侯庙盖言史氏之祖也历
晋唐宋皆有庙碑载其始末甚详见于郡志者其事亦
合独汉史不载其事古今事失不见纪于史者何限不
止是也史氏在宋尤盛如丞相弥远嵩之之类今散居
卷六 第 22a 页 WYG1237-0304a.png
溧阳者犹数百家岁时皆合祭于侯之庙侯亦数著灵
异乡之人无不畏敬也仲川予未及见之常则相与出
入乎禁林者凡期岁其从兄源今为骁骑右卫虎贲百
户皆温良而信厚即余之所已见于史氏者如是于其
所未见者乃知之矣并书以为序使读者知史氏之盛
其泽有所自云
   罗氏复姓序
姓氏上世所以别生分类要不可混也春秋鄫子取莒
卷六 第 22b 页 WYG1237-0304b.png
公子为后圣人书之曰莒人灭鄫非莒灭之也主其祭
以祀夫鄫者异姓耳夫子孙祖考本同一气其精神自
相流通苟以他姓承乎其先则生者之精神与死者之
魂气已判而为二如董子所述尝时祝降神之事是也
莒之灭鄫圣人如之何不深讥之哉秦之亡以吕政晋
之亡以牛氏汉大将卫霍二人所冒非所承后世大贤
如文彦博真德秀又以时之所讳忌者改其所生惟范
仲淹能卓然知其所冒朱氏之姓此予盖未之见焉夫
卷六 第 23a 页 WYG1237-0304c.png
承乎先以统乎后使人之道不至如夷狄禽兽涣散离
析而无所属其于人伦教化非小补也此而不察何可
哉予先世亦尝后乎钟氏至予始复本宗一时故旧耆
老尤骇然怪之且诮让不已从今见之世无孔子者亦
其惑乎俗而未尝考乎古也吾里中罗孟昭自其祖婿
于邑之刘氏遂冒其妇翁之姓而后于刘氏亦遂以某
之子为嗣此与昔博士所议贾充之事无异传三世历
数十年至孟昭始与其兄弟行十馀改复其姓请于朝
卷六 第 23b 页 WYG1237-0304d.png
而易其旧籍遂使罗氏先世复得以歆其祀于冥冥之
中孟昭可谓不溺于流俗而能由乎古之道矣因翰林
庶吉士陈孟京来属予一言为序予喜其志之同于予
也故为之序使世有如予二人而未之复者读此而悟
庶不至于溺而忘返也
   送江大尹诗序
江君奚修都昌人宋丞相古心先生族孙也古心为文
章持论高出乎古人而仕非其时进不得遂其志退而
卷六 第 24a 页 WYG1237-0305a.png
委身以死于世亦伟矣哉然独怪夫丞相后百数十季
江氏未有显者闻有均霖者以能诗擅名都昌均霖即
奚修之尊父则江氏诗书之泽固未艾也奚修自幼承
其家学抱负才略卓然著称乡闾洪武中以荐至京师
奉命按事闽越有能声然奚修不事表暴欲晦迹一时
乃自混于医以能医选为大医局官同预修永乐大典
出入秘阁者几一岁奚修精练而博大又勤慎小心故
凡与处者莫不知其贤也求贤诏下有荐之于朝者擢
卷六 第 24b 页 WYG1237-0305b.png
授溧阳令属旧令还改高唐之夏津县夫古之君子甘
心于下位者虽或病其名之著而亦恶其实之未符也
故君子宁没世不扬而践履之有馀宁终身不遇而笃
行之无愧吾观奚修仅仅自处于卑退岂非所谓君子
人哉奚修之宰溧阳适予弟本之教溧阳云溧阳人莫
不爱慕奚修欲白于府而留之府亦欲白于天官俾与
旧令并任一县会非例卒改去溧阳人莫不怫然叹息
以旧令故不忍显言也其为县才一月耳使及期岁三
卷六 第 25a 页 WYG1237-0305c.png
年当何如也世之务名失实饰其外而枵然其中者能
如是哉吾于是益嘅夫古之君子者少见而深幸夫故
家文献之未泯也其友翰林修撰余君鼎相率为诗以
饯其行因属予为之序
   杨氏族谱序
左春坊谕德兼翰林侍讲杨君士奇以其所修杨氏之
谱属予序予观之而叹曰何其盛哉杨氏吉水泰和两
邑者皆出南唐虞部侍郎辂虞部始居吉安郡中其子
卷六 第 25b 页 WYG1237-0305d.png
迁吉水若忠襄公邦乂文节公万里皆出虞部而谱不
复录者谱杨氏之在泰和者也自虞部又四世曰允素
居泰和至今侍讲君凡十六世其统或绝而不属者详
其世次之可知不可知者则阙焉其支派分合称位名
号皆有法而不苟也在吾邦世家文献鲜有过杨氏者
方宋元闻杨氏所居台榭之壮接乡闾田园之富连阡
陌及丧乱起凋落而消亡者多矣独诗书礼义之泽浸
润涵蓄沛然而不竭予获与侍讲君同侍禁林君之曾
卷六 第 26a 页 WYG1237-0306a.png
大父吟窗公以廉洁忠厚著声前代累官翰林待制致
仕事在元史循吏传中吟窗公诸子如平洲如望之皆
擅能文章平洲之作如西汉盛时演迤浩博而极典则
望之颇瑰伟杂出于庄列而理致油然皆当时所甚推
让而持行又甚高不可及也然皆遭时之乱卒死于穷
困不得大振耀于时今侍讲君生逢治世列位清华方
受知圣上恩遇尤厚而其从子相又擢进士第居翰林
父祖子孙百数十年既偾而复兴既坠而复振何其盛
卷六 第 26b 页 WYG1237-0306b.png
哉吾于是乎有以观君子之泽矣谱之作岂徒然哉予
祖母杨氏云衢先生之子今侍讲君之族姑而予娶自
明先生之子又侍讲君族妹也然自予祖母之亲与予
妻之昆弟皆无嗣未有后之者云衢之后盖转徙于他
郡无闻焉徒赖是谱之存也然则合其逸而存其亡谱
之作岂小补哉因并及之
   送罗秀才南归序
秀才罗同以其学官之命奉简书上报于京将别而归
卷六 第 27a 页 WYG1237-0306c.png
求予一言以复夫乡之先生长者太学生曾梦浙又来
速予一言以赠予将何辞以告同也然闻之近吾邦子
弟抱美质负俊誉挟材而进乎乡校者比比引辞以诘
难骋气以矜能捉衿而并进连袂而群趋操觚握管以
登乎先生之堂者伟如也其进而仕于朝得与士大夫
之论议又接武焉亦盛矣同循其迹而进可以自足尚
何徵予言哉岂以予亦尝游乎乡校耶礼曰教然后知
困学然后知不足吾今而后知夫困与不足矣然岂惟
卷六 第 27b 页 WYG1237-0306d.png
予为然夫人萃众赀而贮之充囊而满橐穰穰然足矣
可无资于人矣而或能肆于百家之市售于通都之衢
应乎人之求者十无八九弊弊焉走东西强求以给之
如何其不诮于人哉夫古之教者自王宫国都至于党
术闾巷莫不有学君臣朋友之伦视听言动之则莫不
有以教之使底于中和之极而知其偏颇之谬消其忿
戾傲惰之气而成其恭孙廉让之风既克而后发既足
而后用非若后世驰心役志以苟于文辞利禄而已其
卷六 第 28a 页 WYG1237-0307a.png
为说具于六经子思孟子又从而推明讲说之其指甚
深求之终身不知所止也同尚勉之无使徒为困与不
足之归如予之今日焉可也闻予弟洄与同同起处稍
相厚而洄方有浩乎自足之心所谓伟乎升堂者洄亦
其一也同归以予文示之以复夫乡之先生长者云
   赠别胡生序
古筠胡生振来京师谒予旅邸予视生伟然进趋有容
其言论有节予固爱之也生尝从吾弟学科举业前年
卷六 第 28b 页 WYG1237-0307b.png
秋偕多士试于有司生以未捷去今其来也察其志益
锐若生者何患不科举哉然生之志宜不在是也凡士
之于道也必知之明而后行之至而知之方必自学问
始奈何不求其本而专事文词哉紫阳先生尝谓习熟
见闻知有科举而不知有学问夫设科所以求学者也
其流乃使人至于废学岂不失其本哉生之质甚美要
不可忘其大者也予又闻生之大父商隐君持身耿介
而识见绝人国初太祖高皇帝遣大将军平江西诸郡
卷六 第 29a 页 WYG1237-0307c.png
以次定独筠城守帅尚不屈闻大将军别遣将诛守者
遂谋尽杀城中人引众遁去城中人皆汹汹赖胡君力
陈祸福守者乃以城降大将军欲官胡君君竟辞去大
将军亦不强也至今筠人德胡君不忘夫活千人者必
有后今胡君所活数万身不蒙其利传曰不在其身则
在其子孙予用是知生之蒙其泽有自也生之质如此
其美承于先者如此其厚而求速成于小效可乎哉念
先世之勤以成其所大者予有望者甚深也于其归为
卷六 第 29b 页 WYG1237-0307d.png
之序
   习尚镛诗序
忆昔往年予与习君尚镛同考试广东乡闱君与予故
同郡甚相厚也既而有旨不果试遂皆别去君宰长乐
予守阳春地相去千馀里不相闻者久之会朝正京师
与予偕来予有史馆之命而君之去甚遽欲相与一言
不可得也然往往闻人自岭南来辄相从问习君习君
为政宽厚持平若古之循良吏然长乐地险而俗陋前
卷六 第 30a 页 WYG1237-0308a.png
此为宰皆难之独习君以能职闻既而以考绩诣天官
过予旅邸听其言论又读其所为诗文盖君之齿益壮
更事益多故其言澹泊而理致精悫其气坦夷而心志
坚定予既察其行事又知其文辞如此盖卓乎其未易
及矣习君援例复任长乐乃以其诗一帙属序之夫文
学政事理同而事异自昔圣门之教且不能合而兼之
者况去圣人远后世之为教者又不知因其材以培植
笃厚之士生斯世虽穷心力以就一偏犹不足以适于
卷六 第 30b 页 WYG1237-0308b.png
用况求其能兼善并美如习君者哉习君诗若干首读
之不独知其才之美且知其为政之良也于其去姑为
之序君讳韶世家吉之永礼云
   黄逢源字序
予友黄君孟冈以其从弟浚字逢源属予发其字之之
义浚父尝为都给事中于吏科于予有同朝之雅则为
之言以告之宜也夫源泉之本也孟子所谓取诸左右
逢其源者在深造之而必以其道焉尔然源者流之本
卷六 第 31a 页 WYG1237-0308c.png
也江河之大浩瀚汪洋回折万里而不可遏者其势则
然也尧舜文武周公之道仲尼之教与天地并立而无
穷者其源端且厚也眇乎百世之下邈乎千载之上而
欲溯其流以探其源非百倍其功可乎哉疏之欲其通
引之欲其达涵之欲其深蓄而放之也欲其一日千里
此古之人所以孜孜焉终其身未尝一日怠也夫造乎
古之道者过乎今之人也远矣溺乎今之学者去乎古
之道也亦远矣故君子之用其力也不浅近而止其不
卷六 第 31b 页 WYG1237-0308d.png
浅近而止者盖有不能自止者存焉自名物度数之微
循而上之极乎性命道德之蕴如之何其可以止也行
之而不息进之而日强则庶乎逢其源矣逢其源而谓
古之人不可几及吾未之信也黄氏世家兴化自唐以
来多名士宋熙宁中有状元讳公度者即浚之九世祖
而给事君今方被宠光于朝然则浚所以承乎其家者
在此也可不勉哉可不勉哉因为之序以复于孟冈
   石冈书院诗序
卷六 第 32a 页 WYG1237-0309a.png
西昌城东南三十里有山曰石冈萧先生自诚家其地
凡十馀世矣松竹郁然庭宇幽夐则所谓石冈书院者
也盖先生之七世祖仪凤之所建宋末燬于兵仪凤从
孙梅溪复创之元季又燬于兵则梅溪之孙三溪创之
三溪则先生之尊父也始终百馀年书院燬而复建者
三焉夫人事有废兴理固然也然君子笃志励行乘时
以图不朽则不系于是焉仪凤登宋漕贡进士致身显
宦其子子安亦仕宋为诸王府掌记丞相文信公败而
卷六 第 32b 页 WYG1237-0309b.png
南也子安从之起兵一时豪杰慕义之士皆闻风而起
及丞相之被执也子安死之千载之下闻之为之慨然
夫丞相之名节与天壤并立而子安亦可谓烈丈夫矣
尝闻乡之故老言丞相败时事云当时死者极多事既
无成其家人子弟惧祸往往讳言之故忠臣姓氏多泯
灭不得列于大史氏以暴白于后世然至今乡人有得
丞相要结起兵时手帖者犹什袭之不忍弃去呜呼遗
墨弊楮人犹宝之如此至于死节之士何独讳言而使
卷六 第 33a 页 WYG1237-0309c.png
之无闻哉有如子安者岂不深可痛耶古称志士杀身
成仁求无愧于心而已睢阳之士从巡远先后死者岂
必尽书之史氏也苟无愧于心焉书与不书又不暇论
也子安之死此石冈之伟烈也在乡人所当仰慕者况
萧氏之子孙守其遗构旧业也哉自诚先生敦厚而信
慎虽老犹喜道其事则其志可见矣今年冬来视子省
身于翰林以子安之殁已久而书院存焉求一时名士
歌咏之且以谓书院教之地也而子安事有关名教甚
卷六 第 33b 页 WYG1237-0309d.png
大以予为史官属为序夫发潜德而纪先贤后生之责
也予不敢辞故备书以序之读是诗亦可以兴矣
   送山东都转运盐副使萧公序
前吏部尚书刘崧之高弟弟子曰鹏举萧公事我大祖
高皇帝为苏州同知今为山东都转运盐副使既三载
考于京师复任山东或者曰公老矣较利分毫于簿书
期会之间小有弗当辄获大戾维年少志虑精明者庶
或克之公非其职也公视之泰然于是赵府伴读钟启
卷六 第 34a 页 WYG1237-0310a.png
晦其甥也来徵予一言以饯之予惟公之学于刘先生
者旧矣先生之德汪洋停蓄而不著其迹其为教因其
端绪引而伸之俾自出之故从之游者咸知正志以自
养而公之得于先生者盖多也公之在乡也其自守严
而人称其长者也其居于官不徒廉也而接于物者勤
而厚其为诗无妩媚态虽甚贫且老所以持其已者不
少衰也甚矣公之有得于先生者多也夫君子之事业
系乎志焉志之坚虽老犹壮志苟自隳矣虽壮且勇不
卷六 第 34b 页 WYG1237-0310b.png
足有为也公不以老且贫而移其平昔如此宜乎其处
之泰然而无不可者夫何忧乎其难哉忆予童丱时闻
刘先生之馆于萧氏也每好游咏以畅其怀其所与游
者率多名士金华之冈武山之麓骑往而舆归极饮尽
欢惟公为之倾竭故先生之诗凡为公而发者十常二
三今读而讽之其交际之情相知相好之深犹可想见
也夫国家自赋税之外惟盐之𣙜最重今天官之选必
得公其人岂无意哉又三载而来也人诵善政必推本
卷六 第 35a 页 WYG1237-0310c.png
而言曰刘先生贤弟子如此予尚当与故乡多士候于
都门外而贺焉
   董太守诗集序
知海州董君厚英集其所为诗若干卷水部主事曾君
仲浚以属为序予素闻董公贤心窃慕其为人得其诗
未暇尽读间取而讽之知董公非徒务为音韵之谐体
制之恊而已触之于外发乎其中或曲而畅或婉而达
如行空谷幽意独得盖不必他人之尽喻此董君之自
卷六 第 35b 页 WYG1237-0310d.png
得也故董君意之所适辄见之于诗读其诗有以知董
君焉董君气充然言论深厚而其为海州也守其身既
严而施之于政者又果行于家可法乎其民庶几乎古
之循良吏也于乎昔人所谓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观
之于董君岂不信哉然古诗三百篇自非宗庙朝廷称
颂告戒之辞多出于田夫野老优游閒暇者之所为而
当时公卿大夫所作无几也亦岂有所不暇哉抑亦功
业之大足以及乎民则词语之细无所用于世耶果然
卷六 第 36a 页 WYG1237-0311a.png
则董君之大者又不在是耶君四明人逮事太祖高皇
帝为广西参议既老低徊一郡守与曾君尝同僚所居
一榻扁曰澹游故其诗曰澹游集云
   赠蔗境翁归教上海序
泰和尹务厚先生今年夏以编纂召入禁林寻以老病
得赐告归教上海皇上复加赉予眷待优至人皆为先
生荣之先生尝名其轩曰蔗境既又自号为蔗境翁于
其去潜送之城南门外相与酌酒为贺遂进而问之曰
卷六 第 36b 页 WYG1237-0311b.png
昔人有言仕宦如顾凯之啖蔗渐入佳境者盖以逡巡
卑秩而跻于显荣沉困澹泊而入于甘芳此虽常人之
所羡而亦定分有命者之不可强而得也苟得之斯谓
之蔗境矣今先生以七帙之年穷一经遭明盛之时曾
不见试于公卿之门出入台府之间吐奇献计以禆夫
圣政之万一徒低徊下位仅仅自守既无以加乎人又
不能裕于已乃尤以蔗自咤抑独何也岂阔步长趋之
难追而倒行却走以自快耶言未已先生抚手大笑曰
卷六 第 37a 页 WYG1237-0311c.png
予与子处者素矣而犹言之若是况非素知予者宜乎
其喋喋哉虽然予秉节亦何尝苦也予始冠值元季兵
乱奔走逃避于乱者无宁日幸干戈底定始知挟册呻
吟以为苟安计既而予有子子又孙沐太平之膏泽进
秩文学亦足以自高矣且脱略不羁可以逸其老酣畅
自适不为旷其官后之乐过乎前今之得加乎旧此予
之所以甘心焉者孰谓非蔗境耶纵九鼎前呈吾不以
易此也然则吾之裕于已者至矣而奚以加乎人哉言
卷六 第 37b 页 WYG1237-0311d.png
已复浩然笑去不顾予闻之敛容而叹曰蔗境翁有味
乎其言之也易所谓苦节不可贞而有甘节之吉蔗境
岂必非甘节而底于甘节之吉顾予何足以知之于是
乎书
   庆涂氏母寿八十诗序
翰林庶吉士黎川涂君其祖母夫人今年甫八十涂君
密数其龄忻然喜之然以去家远不得朝夕侍膝下歉
然若有憾于怀者既以语其同里素所往来者则又以
卷六 第 38a 页 WYG1237-0312a.png
告其相知亲厚者则又语夫凡同年交游之士闻者皆
为涂君助喜遂各赋诗以遗涂君俾以为祖母夫人引
年之贶且以乐其志抑亦释涂君之愤懑也诗多积成
轴涂君持示予请为序予与涂君同出入禁林数岁视
涂君气和而色温循循然终岁未闻涂君有疾言遽色
以失意于人者人亦甚爱敬涂君涂君真纯孝人哉予
又闻涂君之尊府登洪武甲子科进士第仕于朝为给
事中恨早世而涂君之母夫人今亦老矣二母苍头鹤
卷六 第 38b 页 WYG1237-0312b.png
发并列一堂而涂君能奋自孤童日以诗书自课竟取
科第入翰林为时名士涂君盖又真能以志为养者也
夫子之于亲以志养者其意气恒相通如肺腑之相属
自不悬隔则涂君于二亲虽更越千里不远也涂君谨
行以纯乎其孝又能以志养其亲如此以踵前人之声
光居清华之密地其为二母之荣寿何如哉古之人令
妻寿母之歌春酒介眉之祝未尝不形之于歌咏则凡
与涂君交游而赋其事者其亦宜哉予故乐而为之序
卷六 第 39a 页 WYG1237-0312c.png
   寿安堂诗序
予弟本之往教溧阳与医学官曹君孟文为交友孟文
医术精专而用心诚实今年秋来京师过予旅邸谈论
连日夜知孟文有老母年九十康强无恙早暮起居犹
勤勤诲子弟曰必读书为善人苟不为善虽烹羊炮羔
吾心不乐也诚为善虽啜菽饮水吾之心乐也虽老其
精神智虑不衰犹如此或有过孟文喜其亲之寿而康
强也为题其事亲之所曰寿安之堂孟文求能诗者歌
卷六 第 39b 页 WYG1237-0312d.png
咏之因属予为序夫人莫不愿其亲之寿而有不可必
得者其或寿矣而老惫衰病之侵不能安也苟寿而安
矣而时非太平之盛家无可资之产索莫无赖或奔走
道路而远违其亲者何限则虽寿而安不乐也今孟文
官虽卑可不去其家无政治之繁苛守之以老山林之
幽迥田园之密迩亲爱子弟朝相问而暮相聚也用是
以娱其亲而和其志则宜乎其亲之寿而安也孟文亦
其幸哉然吾观孟文虽老澹然寡嗜欲饮酒终日不乱
卷六 第 40a 页 WYG1237-0313a.png
谐嬉笑谑神气恬畅亦皆寿徵也诗曰岂弟君子遐不
眉寿又曰令妻寿母三寿作朋其在孟文乎于是乎书
   赠大尹戴君序
予假令阳江时适莆田戴君原性为僚属君靖恭而不
肆廉慎而益贫然自以老成先进低徊下位削去觚棱
铲除崖岸举耿介特立之气消藏而掩闭之盖非其谋
之拙计之窘局于所居守姑孙焉自晦求无忤于物而
已岂其所欲哉虽戴君未尝几微见于色而吾不能不
卷六 第 40b 页 WYG1237-0313b.png
为戴君动念也且阳江地滨大海其民多豪武窜名军
籍中摇毒以自防者皆是独戴君能以理为之劝喻向
道凡两考卒以能职闻则戴君非苟为自适计诚所谓
和而不同者戴君又焉失其为君子哉近有以其名荐
于朝者天官廉得其实以闻于上擢兴宁县令吁戴君
是行亦可以剔其所蓄矣夫驰骋于康衢与折旋于蚁
封者其势不侔戴君将凌厉挺拔以为高抑随浪混世
以自同耶将震耀奇伟以为新抑因依顺适以从俗耶
卷六 第 41a 页 WYG1237-0313c.png
承乎其上者不易也怀乎其下者亦不易也抗辞以自
守与惕威以奔命者不同绥之以慈惠与齐之以刑罚
者亦异凡事几之会惟其施之当而已予昔焉有资于
戴君者犹所谓佩韦也今予以空言无益诚有禆于戴
君乎哉戴君必有以自处非予之所能尽知也因其行
书以赠之戴君其择焉
   具庆堂诗序
翰林庶吉士钱唐孙君子良尝过予道其友张用良之
卷六 第 41b 页 WYG1237-0313d.png
贤且称其孝友深至乡之人鲜有及之者予颇惜未见
用良也今年秋用良来京师始获识之于子良寓所其
进止循循然气质清明言论慈顺信乎如子良所云及
闻用良二亲尚康强兄弟数人皆有美质如用良之孝
友何其美哉或有扁用良事亲之所曰具庆之堂用良
求能诗赋咏之因子良属予为序夫人情之所愿欲事
之可喜而可乐者莫大乎父母兄弟之无故是即孟子
所谓三乐之一也盖人之乐而系乎天者也系乎天者
卷六 第 42a 页 WYG1237-0314a.png
有命焉非人之可必也人于其不可必者或得之于天
其为庆祥祉福孰大焉得之于天矣而不能祇敬恭顺
以尽其在人者则为负其天者也人而至于负天其为
罪罚悔吝又孰大焉以庆祥祉福之获而不能将顺以
为乐至罪罚悔吝不能逃悲乎其可慨也今吾用良有
父母兄弟而能笃天伦之真尽孝友之道以无负于天
无愧于人可谓贤矣用良与子良交甚厚子良直毅少
许可而甚称用良传曰不信于友不顺乎亲用良信于
卷六 第 42b 页 WYG1237-0314b.png
友矣其行之于家有本矣播之于歌咏孰曰不宜于是
乎为之序
   水天清意轩诗序
予弟本之近自溧阳至京师与予言溧阳杨公亮之贤
昆弟季友读书笃行其器宇甚高不可以浅窥尝搆一
轩于濑江之上终日独坐其中天光湖影既足以澡雪
其志虑荡涤其志意而鸢鱼飞跃之趣又若油然默会
于忘言之表者因题其轩曰水天清意轩诗者为咏歌
卷六 第 43a 页 WYG1237-0314c.png
之求予文为序于乎予方酬酢纷扰于词语之末搆斗
之相汨无斯须少暇亦何足以发辉振越于公亮哉然
人之有心所以神明万化惟学问可以致知惟无欲可
以主静而非幽隐閒逸以少绝夫外物之累则亦未易
以察识夫圣贤天地之量也李愿中先生谓常存此心
勿为事物所胜终日危坐而神彩精明康节先生谓养
得至静之极自能包括宇宙终始今古之人所以存其
本体而致其功用之妙者如此今公亮年既老谢纷华
卷六 第 43b 页 WYG1237-0314d.png
而绝外累久矣吾意其优游一轩之中微吟短咏远求
近取山川为之春涵草木为之光辉其为水天清意默
有所解而口不能发也因论而序之使读者知外物纷
华之无益而予于山林之士亦有愧也
   赠教谕康孔高序
康公孔高往与予同游乡校同举乡贡上春官俱下第
为学官各自东西去不得见者几七年及予来京师孔
高亦以朝正至别去未几闻孔高以母忧去官矣既服
卷六 第 44a 页 WYG1237-0315a.png
阕而来得改教于沔阳之景陵于其去不得不戚于怀
也一时故旧在京者皆为诗饯之予孔高素交也属予
序焉孔高抱负才气而骞伟不羁凡交游之士莫不羡
孔高开通卓绝予以为使孔高得用其所长以理治繁
剧当烈烈有能声有显效为一时所重乃潇然抱遗编
日与士子讲论课策卑卑为儒者事虽孔高油然自得
予固惜其材也孔高郁乎其中者既无自而宣畅意其
中必有甚不屑者存焉及其徒有在太学者闻其来皆
卷六 第 44b 页 WYG1237-0315b.png
持酒殽争来拜谒惟恐有后皆以为自先生之去无以
考质疑问贸贸焉至今不知所以为学至有泣下者苟
使孔高有不屑之心能使其教之及人感慕向仰之笃
如此哉夫孔高蓄之厚而不求其施处之卑而能安乎
其命尽其心而无憝其中如孔高者可谓君子也已予
用是又卜其将来可用于人而未止此也尚其益加勉

   赠刘仲戡省兄还家序
卷六 第 45a 页 WYG1237-0315c.png
太学生庐陵刘君仲戬来京师之明年其弟仲戡来视
仲戬于太学将还翰林庶吉士李君昌祺属予一言以
赠之且谓仲戡孝弟而恭孙其志也锐其学也勤其才
不下其兄仲戬也予与昌祺同编修秘阁最后得仲戬
来皆相知深厚昌祺颖敏负气刚介不少屈不妄交人
人亦不黩交昌祺也乃独与仲戬善仲戬从容而慎密
寡事而多材方编摩倥偬简编如山海非甚有精力无
不困惫者仲戬朝夕从事未尝少怠予赖仲戬力盖多
卷六 第 45b 页 WYG1237-0315d.png
今又获交仲戡因其兄而并得其弟因交昌祺而并得
二人者同类之相遭同气之相合何其乐也昌祺与仲
戬居同室学同业嗜欲好恶不异仲戬之在家一家之
政皆仲戬所经度仲戬藉是无内顾忧益得尽力于学
问今虽去家远仲戬亦何憾于已哉然仲戬之材人咸
知慕之以其名荐于朝久矣独不知有仲戬也使知之
能不为仲戬夺去哉因昌祺之请故书以为仲戡赠云
   欧阳助教重修族谱序
卷六 第 46a 页 WYG1237-0316a.png
予尝观国子助教欧阳允贤十一世从祖参军毅诰敕
及其行实知其见忌于秦桧未尝不悲叹之及观其谱
谍见其子孙宗族之盛则又羡慕夫君子之泽也方毅
以护军长史参韩世忠刘锜军事高宗一见知其贤遣
奉使于北词气侃然不可屈及归即途中斩金将之首
以徇何其壮也毅是时功业可引手致矣而为桧所
挤竟不大用以卒于乎自刘岳诸将之罢一时才烈之
士低徊老死于下位如毅者岂少哉欲求其有后与否
卷六 第 46b 页 WYG1237-0316b.png
又不可知矣桧之恶甚矣闻其后独繁徒以桧之流毒
多讳言所从出夫为恶不必无后为善不必有后然以
桧之子孙显绝之于后世则桧之有后犹为无后也桧
虽死地下视欧阳参军宁不有愧耶欧阳之先自吉州
为刺史琮生子彪彤万彪之后不复续万为福安令传
九世即为文忠公修欧阳之谱最号有法盖自公始为
之彤七世至宋大尉梁国公忠敕葬万安子孙遂为万
安人忠八世即为毅毅弟德祖由万安徙泰和之蜀江
卷六 第 47a 页 WYG1237-0316c.png
至今允贤凡十一世其为谱源委端绪愈久而愈著不
妄如此盖与文忠公之谱并行也予尝过蜀江见欧阳
氏诸老若三峰先生某若观民俊民伯仲皆宏伟博雅
及来京师与允贤日相往来其从弟允俊以庶吉士留
翰林同预编纂又皆才力壮健而学问过人允俊因暇
日以其谱属识一言予嘉参军之壮烈而喜为其后嗣
宗族道之使以自勉也
   赠欧阳助教归省诗序
卷六 第 47b 页 WYG1237-0316d.png
予来京师之明年故人欧阳允贤以兴化郡博士升授
国子助教又三年考绩天官得援例归省其亲凡故旧
仕于京者皆为允贤荣之且相率赋诗以饯其去而属
予为序忆予未仕时与允贤交厚允贤取科第宦游四
方别去几十年既而得仕京师无旬日不见见即剧言
深论欢然也今翰林侍讲杨君士奇与允贤尤相好每
暇日允贤出太学而来也辄使人走东西要致之至即
数人者皆来连挽之不听其去歌咏谐嬉淋漓倾倒往
卷六 第 48a 页 WYG1237-0317a.png
往至夜分不止或遂不得寐呼舆𨽻秉烛趋朝去亦何
其乐也岂外无触忌之嫌而内有吻合之趣耶不然沐
皇上太平之泽恬逸清华无所累于心而尤脱略至此
极耶岂不过矣然允贤为人宽易谅直不铲削为峭厉
亦不苟附而妄随其为文章似其平生气平而意雅人
读之知其为允贤作也允贤凡见人过失又能恳恳曲
折指告之必使之改乃止由是予数人者益慕之而愿
与之狎于乎世之士相颉颃势位外为深密而中怀忿
卷六 第 48b 页 WYG1237-0317b.png
疾以相夸胜者多矣苟坦夷相接则同欲合私鲜有所
规亦何足道哉然则有如予数人者或庶乎可以免此
矣允贤家泰和蜀口两江之间江数里合流而东为金
鱼珠浦其族繁衍几千指其子弟以科第发身者多矣
今其归得一见其长老接其子弟历览丘园之胜其喜
盖洋洋矣然吾数人者不可一日无允贤也望其来毋
久稽也
   赠王纪善序
卷六 第 49a 页 WYG1237-0317c.png
往年予与王君作昭俱游邑庠作昭力学为文辞甚雅
洁与人交忠信而和易可亲爱而不可慢也别去久之
闻作昭举贡上春官心窃喜未几闻作昭授官徵税于
京师意颇悒悒不乐且叹作昭不遇也然作昭能庄敬
持已又廉洁虽居卑官若莅显秩用此名声遂大著今
皇上绍登大宝作昭遂被简擢肃王府纪善将别过予
言曰是行也吾殆有得焉吾闻肃在陜之西北极远万
里外黄河之波涛潼关之壮险终南大华之奇拔高峻
卷六 第 49b 页 WYG1237-0317d.png
天下之奇胜也道而过之可仰观俯视以涤荡其胸中
且吾之学未博藉此以自广也吾意作昭去京都舍故
旧于万里外必有远别艰难之状而其言乃尔此岂非
宏旷超迈之士哉夫士之立功业以有成者必其气之
充也不然未有不荡于外长其中焉作昭于得失之际
处之脱然如此诚有以养其气矣则作昭自今以往益
大著其功业者又可量哉遂书以为别
   送吴县丞序
卷六 第 50a 页 WYG1237-0318a.png
予假令阳春时适番昜吴君子育为之丞子育端士也
慈良而温厚其用心惟恐其悖于物而病乎民也尝歉
然若不足者予爱之其交也特厚其志虑又相同也子
育尝按行邑中还或忻然以喜或怃然不乐长叹久嗟
中夜犹不寐予见子育之忻喜忧叹不待言而已知其
心之有以然也虽子育于予亦不尽言予以为阳春极
天下之陋然得丞如子育者即不陋矣予来京师又一
年子育以考绩至虽别之久相见而言未始有异也先
卷六 第 50b 页 WYG1237-0318b.png
是有举子育于朝者召至京师将加擢用焉而未果及
考于天官政绩居优等将加擢用焉又未果遂以一丞
弊弊焉复走岭海外人皆惜子育之不遇夫时然予独
喜阳春之得也夫以阳春之僻且远得丞如子育而民
安之苟通都大邦为郡守令丞者皆如子育焉可以少
副我皇上侧席斯民之心矣何独少见之耶然以阳春
而得子育则通郡大邦如子育者必多顾予偶未之见
也予又闻子育之尊府君尝为令广之廉山有惠政其
卷六 第 51a 页 WYG1237-0318c.png
民至今思之不忘廉山亦陋邦何吴氏父子所居官皆
恶地而皆有善政岂其地虽恶而天固不鄙弃其民必
多使贤人君子以化导惠养之乎果然则吴氏一门二
人矣岂非命耶命出乎天凡人之行合乎天者其获报
必昌光显荣而少迟然则子育亦尽其心以俟其报于
天可也又奚以惜其去为哉于其去书以为赠
   赠僧冰壶归西昌序
忆予未仕时读书于城东寺之地藏院冰壶始祝发学
卷六 第 51b 页 WYG1237-0318d.png
浮图氏礼云间禅师而受业焉未几来从予读儒者书
其质醇雅而温厚与之语道理讲析古今已隐然见端
绪及告之以天人物理之际礼乐人伦之大亦深悟其
所以然者予既爱其质之粹而又惜此之失而彼之得
也是时予与云间又相好然云间混一世于麈埃中颠
倒谐嬉傲然自适一时名士大夫皆相与为忘怀莫逆
眇论微言巧射曲中四坐为之绝倒有不惬其意辄白
眼怒骂之亦莫敢谁何也独酷爱冰壶不置遇佳客长
卷六 第 52a 页 WYG1237-0319a.png
者来辄誇道出示之于乎云间没又十馀年矣而冰壶
今已长大长身秀眉竦然丛林中惜乎云间未及见也
使见之其誇道喜悦又何如也然冰壶年益长而行益
笃事上恭接下有礼盖游乎方之内也云间傲放以为
达冰壶循规而自守虽规模不同皆高士也时皇上祝
禧于高皇帝于是天下名僧皆集京师而冰壶亦在焉
既竣事受恩赏而还书此以赠之所谓散僧入圣小禅
自缚者庶几冰壶与其师皆近之而冰壶又非自终者
卷六 第 52b 页 WYG1237-0319b.png

   送杨生刚归溧阳序(代作/)
翰林修撰梁君潜之弟本之为溧阳教谕之数月凡学
之政教弛废者一旦翕然且兴既又以其书籍缺未备
不足以资学者考习命其徒杨刚来太学摹印以归修
撰君以予与本之交游相好之深也欲予一言以赠刚
之还以进刚于学且以勖其弟本之也修撰君之爱其
弟无不用其情如此然予闻君子之学于尧舜文武之
卷六 第 53a 页 WYG1237-0319c.png
道周公孔子之教非徒讲而习之也必使得之于心者
明白而坚固则措之于事者正大而悠久正大则德尊
而道著悠久则化洽而民附古之人之治与教盖如斯
而已予往年与本之讲论之以此自念于心然汨于物
者多矣独本之养之以閒静无外物以乱其中所蓄之
富所积之宏气盛而志畅予固有以观其壮伟光大于
将来也刚之从本之学质甚美志甚端其来京师未尝
一出游市肆中神乐观有裘炼师者与刚同里善鼓琴
卷六 第 53b 页 WYG1237-0319d.png
刚主于其家相与清论终日无毫发尘俗气由是修撰
君甚称道之予又闻刚之祖公亮老成有问学喜赋诗
有古长者风则刚外服乎本之之教内闲其祖之训其
于尧舜文武周公之道盖将有得焉夫得天下英才而
教之古之圣贤犹以为乐吾今见刚可不为本之一击
节哉遂书此以复修撰君俾以为刚赠且以告本之又
因以慨予之颓堕无成也
   送周如陵序
卷六 第 54a 页 WYG1237-0320a.png
予往年教于蜀之苍溪溯夷陵而入三峡仰视群山如
万仞壁立岷江东下束手两崖其势若不得放抑遏之
极惊跳怒跃逆而为回湍激而为飞瀑触而为奔澜其
尤险者则为虎头鹿角盘涡百尺旋转若车轮轰然万
壑皆应观者莫不目眩不禁也过夔万而上三巴稍稍
见平波缓流然巴郡据三江之险因石为城悬流飞泻
云雾中益可爱也自是西走千三百馀里始入成都平
旷坦夷疏江为渠散注平畴几千里其西有云山缟皓
卷六 第 54b 页 WYG1237-0320b.png
明洁与晨暾烂然相照盖天地间之奇观独偏方遐国
擅而有之使傲游隐逸之士得时时临望以荡涤其志
意何其快也又其地有诸葛武侯之遗教关张之忠节
劲气至今不衰又苏氏父子文词壮健数百年来无有
过之者故蜀之胜又不独山川然也予去之十年至今
念之不已今年夏忽庐陵周君如陵归自成都访予京
师之旅邸极道往时之游且乐予不觉解心释神焉今
如陵又将有所游惜不能与之翱翔其间也虽然人之
卷六 第 55a 页 WYG1237-0320c.png
情因事而感固不系山川之遭杜少陵穷愁悲慨终身
不释岂蜀之山水独有以戚其中耶彼所遭之时为然
也然则吾与如陵壮年游乐何可不知所自哉凡与如
陵交者皆为诗以饯之而中书舍人吴君平仲为书西
川壮游四大字于卷首以予故尝游于蜀也属为序之
   赠严元晏序
严氏为吾邦钜族而元晏严氏之尤贤者卜居金台山
中澹然无所慕于世而一乡之是非曲直必俟元晏一
卷六 第 55b 页 WYG1237-0320d.png
言而后决元晏既与世谢绝独喜谈医药予居家时好
观黄帝内经及刘河间张长沙诸公之说时相往还讲
论者惟琼州守王伯贞先生白水丞陈孔立先生二公
既喜与予言而尤得元晏数人者皆相与莫逆也及王
公去守于琼白水公故无恙每出游则必过予柳溪之
上或之金台则必留宿元晏家宿元晏家必迟留不即
去携童奴遍历溪涧遇药辄俯掇而尝之或图其花叶
而默染其形色呼僮置策中乃行行不休言亦不已至
卷六 第 56a 页 WYG1237-0321a.png
暮始扪萝而归其乐陶然也盖琼州公与白水公脱略
而有趣元晏则笃实而颖悟予亦散旷不自羁故数人
者甚相得予宦游于外不得与元晏狎者六年矣白水
公巳物故琼州公又阻于官守思欲如往昔相聚论不
复可得今年夏忽元晏来京师予闻之心喜不自胜及
元晏过予旅邸未及一言也辄起他去虽强留不少住
斯须未几竟别去元晏岂今有不释于予哉岂其志虑
昔同而今异耶抑何为其然也然则如之何其可巳于
卷六 第 56b 页 WYG1237-0321b.png
怀耶他日倘得乞身归田困病之馀无以自资当求医
家书与元晏日一阅之以偿吾平生之夙志而无忘山
中之旧约也不知元晏尚有意于此或弃去否也书此
以赠之因以识予怀
   赠朱孔良序
皇上绍正大统九有宁谧万几之暇端居无为乃游情
于文艺萃天下儒臣俾编纂秘阁文籍上自唐虞下及
当世天文律历诸子百氏旁搜而汇缉之括之以类统
卷六 第 57a 页 WYG1237-0321c.png
之以韵盖将会万卷于一编合万世于一时者也然其
功浩阔非日月可计而简册增于寻常部书万倍皇上
乃又命天下州郡能书之士皆集于文渊阁俾以成书
精写上进泰和邑庠生刘俊预是选俊志锐学勤又温
恭而慎密凡在禁林与为交游者莫不忻然爱重之今
年夏其妇翁朱孔良来视之予既与俊同往还禁林而
又获识孔良心甚喜也孔良世家邑之屯州屯州朱氏
族既繁多贤子弟又有老成人如孔良者孔良来京师
卷六 第 57b 页 WYG1237-0321d.png
数与予谈论其气温其容肃予益知孔良之贤而惜乎
其识孔良晚也俊之婿朱氏也称其为佳婿然俊方图
见用于时而孔良惟务抑遏掩闭不使自彰虽吾邦之
人知孔良者少也孔良归故旧在京师者皆为诗饯之
予与俊当盛世文明俱预荣于大典故于孔良之归敢
誇道其事以为赠
   赠朱知县序
古筠朱贵登永乐二年进士第选莅事于都察院之广
卷六 第 58a 页 WYG1237-0322a.png
东道视旧制盖习观乎为政之难易得失非实有职任
之委也贵于是乎有宪台之重而无官守之累焉既有
旨命还家明年夏复徵至京师俾莅事于大理寺其在
大理如在察院时贵徒以一进士两居要地视讯鞠之
操纵知己用法之权衡非唯有以博其识习其才而以
无所累之心纵观于丛脞轇轕之表人情物理之际必
深有所见也夫汨然而不暇者或有所溺于心譬犹博
者之相对而胜负之迹形焉情不能不中怵也故惟以
卷六 第 58b 页 WYG1237-0322b.png
无情者旁观夫有溺者之心则彼之失焉者吾且得
之矣得之于外既多积之于中益久则其发之也必将
沛然而莫之能禦者矣贵之所以昔焉而观之者诚若
是今去而为唐山唐山小邑也其地僻远无迎送之繁
其民质实无争讼之扰其去京师盖千里外以贵之所
素历如彼而其所试者若此抑将何如其用心也将其
心亦易之乎岂惟易之也加乎其身者若未尝有令焉
则又无所累其心矣然贵尝从吾弟本之受经持其心
卷六 第 59a 页 WYG1237-0322c.png
未尝少怠其接于人者欿然其虚也则虽无所累其心
必不自逸也必将挟其旷然自得之志而益观夫人情
物理之无穷者矣屡观而屡有得焉吾不知其将来何
如以发之也遂书以赠之
   送萧教谕序
予往年游乡校闻庐陵萧君引之以端重力学著名郡
庠未尝不爱慕其为人然会聚之日甚少也独时时得
其所为文章读之有程式有典则开宏张大而不逸乎
卷六 第 59b 页 WYG1237-0322d.png
矩度甚似乎引之也自吾宦游四方引之由科举为武
义县学官皇上绍登宝位之初朝正京师得相会焉盖
与引之别去者久矣时乡郡故旧仕于京者多引之平
时莫逆相见道平生欢忘怀吻合一无所忤樽俎相酬
或深夜不止情志谐畅巧诋而豪谑曲讽而旁嘲莫不
閧然自放独引之简默不可以意挠或时作漫浪语以
少折众锋则又未尝不切中肯綮也顾引之务自囊括
郑重耳由是众皆推敬引之丈人行而予益不敢慢交
卷六 第 60a 页 WYG1237-0323a.png
引之也引之去后以忧还家又三年服阕而来改教于
昆山县学众为诗以赠之翰林侍讲邹君缉熙以予故
知引之者属为序夫教之职与师之道甚难也彼郡邑
子弟年少负盛气而抱锐志者方自视无前而吾欲抗
颜为之师则非素有端慎之行真积之学未易使之帖
然无龃龉其间如吾引之者于师之道教之职殆无愧
也哉外以施之人内以增于己文以博其趣而行以成
其德是则为引之之师弟子交相贺也惜予去引之远
卷六 第 60b 页 WYG1237-0323b.png
不得相请益矣因以序之诗凡若干首
   耕读轩诗序
夫古之达人志士藏迹养晦使其身有所寓而可安志
有所适而可尚油然浑一世于庸常卑贱之地者何也
所自处既浅则其所蓄者易倾故常有以自晦而深其
所蓄也泰和曾君能济名其轩曰耕读持其一时所赋
诗二卷谒予序予家居时见能济方垂髫挟策往来于
先生长者求益今长大老成遽见已莫能记忆盖曾氏
卷六 第 61a 页 WYG1237-0323c.png
吾邦钜族宋熙宁中有讳安强安止者兄弟同登第安
强官至侍御史尤有声当时蔡京疾之例置党籍中而
其名益著传数世至鸥江先生先生以文行自高即能
济高祖也二子方壶方谷当元盛时松竹田园之胜乡
族罕比今能济所居有所谓九成堂者方壶先生所搆
百数十年矣而其堂尚存乡之老人多能道曾氏盛时
事惜能济不及见也今乡之老者日少道其事者又寡
矣能济去家而居于庐陵以耕读自适其迹与世益疏
卷六 第 61b 页 WYG1237-0323d.png
虽吾乡之人少有知能济者能济亦惟恐人之知也数
年来能济又泛舟江湖与乡之豪贾相往还以自匿于
吴侬楚獠之间能济诚欲深其所蓄而故为是以自浑
耶然能济质甚美年甚富而好学不辍吾知其有以绍
续乎其先世矣能济尚慎自重毋使人得易倾其所蓄
则幸矣遂书以序之
   友筠轩诗序
庐陵蔡君学渊与其弟清源俱好写竹俱从学于钱唐
卷六 第 62a 页 WYG1237-0324a.png
高士谦先生先生亦写竹颇清俊尽竹之态然好之甚
笃自云其法得之顾定之定之得之李息斋之子遵道
今息斋徒有谱传之世世之工写竹者犹宗师之况高
先生所授远有所自非徒玩其谱者则蔡君兄弟之所
得可知矣予尝以谓竹之荣枯燥湿形容意度谱有所
不能尽者必其心自得之若非穷极精力不能自得也
自高先生后往往见蔡君写竹布列人家今其弟清源又
题其轩曰友筠其用心益勤矣然蔡君今为吏部主事
卷六 第 62b 页 WYG1237-0324b.png
清源又擢贡于礼部二人者皆孝友笃厚能文词则非
徒写竹云耳清源之居家人求其竹者往往不已蔡君
笑曰文与可所谓袜材者今在吾弟于乎人徒知其一
艺也独不知蔡君厚于德深于材可行于世而施于政
者不在此也清源为人清劲遒拔甚有高趣既托于竹
而又以友筠轩诗文一帖求余文序之因书此为之序
   送刘教谕序
庐陵刘君仲镡举于乡而入太学选修永乐大典在禁
卷六 第 63a 页 WYG1237-0324c.png
林者几三年时学士解公与祭酒胡公总裁其事仲镡
未尝斯须去其侧搜阅秘典遇奇事隐语即俾仲镡录
示馆中之士或有所考索以上进者必仲镡书之乃以
进否则不得书不以进也盖仲镡性颖敏又知所畏慎
他人勤者或不敏敏者又不能慎惟仲镡敏而慎故学
士诸公皆贤仲镡今年春群试于礼部得选为沛县教
谕同馆之士多赋诗饯之翰林检讨解公文夫欲予一
言序其首夫沛汉高之旧里也方高帝平定四方威加
卷六 第 63b 页 WYG1237-0324d.png
海内而还也与沛中父老子弟饮酣而歌大风之诗一
时劲气雄风何其壮哉然高帝是时徒欲得猛士耳岂
高帝于此尤有慢乎儒生耶鲁两生之不至商四皓之
远引盖以是然高帝过鲁而祀孔子徵博士以起朝仪
诸生稍稍向用则其所慢者独郦生辈尔沛中父老子
弟固亦知高帝之意哉抑习见其始未睹其终耶夫士
之习俗系上之意向今之沛非复汉之旧矣天下既向
风文学而沛又得仲镡者为之师夫承时制作抱负问
卷六 第 64a 页 WYG1237-0325a.png
学之高深者尤知贤仲镡而谓沛中子弟使其见吾仲
镡之学行温雅必爱敬欢然倾竭矣因彼之甚慕而施
之教焉吾知其能有成必也是行也仲镡其勉之予与
仲镡处久而相好之笃因检讨君之属也遂为之序
   送某知县序
蜀之人纯厚而易治信义道德非家习而人通之然其
好慕尊尚敬恭而乐道虽齐鲁逢掖之士未必如蜀之
人也比声律切对偶儒生末事而蜀人有终身不操觚
卷六 第 64b 页 WYG1237-0325b.png
而握管者而闻人之诵诗书道文词者则皆知贤之此
岂其性然哉习见之厚而化之深也为令非得其民不
能有成而民有负诈挟奸好恶异乎天理之正者焉能
治之也故易治而化惟蜀之人为然进士南康某以选
为顺庆大竹县令大竹在巴蜀之东南四面皆大山无
舟车之往来使者行部终岁不一至其民尤朴而其习
尤醇以某抱负才艺擅进士之贤名而一旦临乎其上
其民固巳慕之矣民有慕乎其令之心则令之道必行
卷六 第 65a 页 WYG1237-0325c.png
政必成道行而政成使人人知明经问学其治民如此
岂不深可喜哉吾往年教于蜀以文词雕镂之靡责之
于醇庞朴厚之人恨不得因其醇朴与之相忘于无事
徒以其不能者强聒之无益也然亦以好慕在此又上
之人所责成吾之职当如是故未尝敢怠惜予未知所
以教教未久而去不见其成也今某是行迨与其民相
忘于无事之地也然乌知其民于今不化而为才美文
艺之士耶因其好尚之实而启其愤悱之诚治而教之
卷六 第 65b 页 WYG1237-0325d.png
亦令之道也以予尝游其地教之难而不能久去之久
而不能忘也某之行南康县令黄绍祖求予一言送之
遂告之以此
 
 
 
 
 泊庵集卷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