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一 第 1a 页
居士集卷第四十一 欧阳文忠公集四十一
序七首
章望之字序
校书郎章君(一作/望之)尝(一无/此字)以其名望之(一无/二字)来请字
曰愿有所教使得以勉焉而自勖者予为之字曰表
民而告之曰古之君子所以异乎众人者言出而为
民信事行而为世法其动作容貌皆可以表于民(一/作)
(皆有以/为民表)也故纮綖(一作/缨旒)冕弁以为首容佩玉玦环以
为行容衣裳黼黻(一作/设色)以为身容手有手容足有足
容揖让登降献酬俯仰莫不有容又见其宽柔温厚
序七首
章望之字序
校书郎章君(一作/望之)尝(一无/此字)以其名望之(一无/二字)来请字
曰愿有所教使得以勉焉而自勖者予为之字曰表
民而告之曰古之君子所以异乎众人者言出而为
民信事行而为世法其动作容貌皆可以表于民(一/作)
(皆有以/为民表)也故纮綖(一作/缨旒)冕弁以为首容佩玉玦环以
为行容衣裳黼黻(一作/设色)以为身容手有手容足有足
容揖让登降献酬俯仰莫不有容又见其宽柔温厚
卷四十一 第 1b 页
刚严果毅之色以为仁义之容服其服载其车立乎
朝廷而正君臣出入宗庙而临大事俨然人皆望而
畏之曰此吾民之所尊也非民之知尊君子而君子
者能自修而尊者也然而行不充于内德不备于人
虽盛其服文其容民不尊也(一作民弗/尊也巳)名山大川一
方之望也山川之岳渎(一有/则字)天下之望也故君子之
贤于一乡者一乡之望也贤于一国者一国之望也
名烈著于天下者天下之望也功德被于后世者万
世之望也孝慈友悌达于一乡(一作于/州闾)古所谓乡先
生者一乡之望也春秋之贤大夫若随之季良郑之
朝廷而正君臣出入宗庙而临大事俨然人皆望而
畏之曰此吾民之所尊也非民之知尊君子而君子
者能自修而尊者也然而行不充于内德不备于人
虽盛其服文其容民不尊也(一作民弗/尊也巳)名山大川一
方之望也山川之岳渎(一有/则字)天下之望也故君子之
贤于一乡者一乡之望也贤于一国者一国之望也
名烈著于天下者天下之望也功德被于后世者万
世之望也孝慈友悌达于一乡(一作于/州闾)古所谓乡先
生者一乡之望也春秋之贤大夫若随之季良郑之
卷四十一 第 2a 页
子产者(一作春秋诸侯之大夫若/郑之子产吴之季札之类)一国之望也位于
(二字一/作居)中而奸臣贼子不敢窃(一作/辄)发于外如汉之
大将军出入将相朝廷以为轻重天下系其(一作/以为)安
危如唐之裴丞相(一有若/此二字)者天下之望也其人巳没
(一作/死)其事巳久(一作/矣)闻其名想其人若不可及者夔
龙稷契是也其功可以及百(一作/被万)世其道可以师百
王虽有贤(一作/后)圣莫敢过之(一作自/谓莫及)者周孔是也此
万世之望而皆所以为民之表也传曰其在(一作/在其)贤
者识其大者远(三字一/作远大)者(一有若此数者皆可自择/而勉焉者也今十四字)
章君儒其衣冠气刚色仁好学而有志(三字一作/志于古视)其
(二字一/作居)中而奸臣贼子不敢窃(一作/辄)发于外如汉之
大将军出入将相朝廷以为轻重天下系其(一作/以为)安
危如唐之裴丞相(一有若/此二字)者天下之望也其人巳没
(一作/死)其事巳久(一作/矣)闻其名想其人若不可及者夔
龙稷契是也其功可以及百(一作/被万)世其道可以师百
王虽有贤(一作/后)圣莫敢过之(一作自/谓莫及)者周孔是也此
万世之望而皆所以为民之表也传曰其在(一作/在其)贤
者识其大者远(三字一/作远大)者(一有若此数者皆可自择/而勉焉者也今十四字)
章君儒其衣冠气刚色仁好学而有志(三字一作/志于古视)其
卷四十一 第 2b 页
絜然修乎其外而煇然充乎其内以发乎(一作/为)文辞
则又辩博放(一作/宏)肆而无涯(一作/不流)是数者皆可以自
择而勉焉者也(一无此/十三字)是固(一无/此字)能识夫(一作/其)远大
者矣虽予何(何字一/作信可)以勖焉第(一作/敢)因其志广其说
(一作彊/为之言)以塞请庆历三年六月日序
释秘演诗集序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
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
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
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
则又辩博放(一作/宏)肆而无涯(一作/不流)是数者皆可以自
择而勉焉者也(一无此/十三字)是固(一无/此字)能识夫(一作/其)远大
者矣虽予何(何字一/作信可)以勖焉第(一作/敢)因其志广其说
(一作彊/为之言)以塞请庆历三年六月日序
释秘演诗集序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
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
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
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
卷四十一 第 3a 页
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曼卿为人廓然有大
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
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
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
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浮屠(二字一/作僧)秘演者与曼卿
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相高二人欢然无所
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
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一作临/水望月)歌吟笑呼以适
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一作/之)游予
亦时至其室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
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
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
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
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浮屠(二字一/作僧)秘演者与曼卿
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相高二人欢然无所
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
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一作临/水望月)歌吟笑呼以适
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一作/之)游予
亦时至其室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
卷四十一 第 3b 页
合困而归曼卿巳死秘演亦老病嗟(一作/若)夫二人者
予乃见其盛衰则余亦将老矣夫曼卿诗辞清绝尤
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
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
懒不自惜已老胠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曼
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
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
在也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庆
历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庐陵欧阳脩序
释惟俨文集序
予乃见其盛衰则余亦将老矣夫曼卿诗辞清绝尤
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
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
懒不自惜已老胠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曼
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
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
在也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庆
历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庐陵欧阳脩序
释惟俨文集序
卷四十一 第 4a 页
惟俨姓魏氏杭州人少游京师三(一作/二)十馀年虽学
于佛而通儒术喜为辞章与吾亡友曼卿交最善曼
卿遇人无所择必皆尽其忻欢惟俨非贤士不交有
不可其意无贵贱一切闭拒绝去不少顾曼卿之兼
爱惟俨之介所趣虽异而交合无所间曼卿尝曰君
子泛爱而亲仁惟俨曰不然吾所以不交妄人故能
得(一作/得待)天下士若贤不肖混则贤者安肯顾我哉以
此一时贤士多从其游居相国浮图不出其户十五
年士尝游其室者礼之惟恐不至及去为公卿贵人
未始一往干之然尝窃怪平生所交皆当世贤杰未
于佛而通儒术喜为辞章与吾亡友曼卿交最善曼
卿遇人无所择必皆尽其忻欢惟俨非贤士不交有
不可其意无贵贱一切闭拒绝去不少顾曼卿之兼
爱惟俨之介所趣虽异而交合无所间曼卿尝曰君
子泛爱而亲仁惟俨曰不然吾所以不交妄人故能
得(一作/得待)天下士若贤不肖混则贤者安肯顾我哉以
此一时贤士多从其游居相国浮图不出其户十五
年士尝游其室者礼之惟恐不至及去为公卿贵人
未始一往干之然尝窃怪平生所交皆当世贤杰未
卷四十一 第 4b 页
见(一作/有)卓卓著(一作/见)功业如古人可记者因谓世所
称贤材若不笞兵走万里立功海外则当佐天子号
令赏罚于明堂苟皆不用则绝宠辱遗世俗自高而
不屈尚安能酣豢于富贵而无为哉醉则(一作/尝或)以此
诮其坐人人亦复之以谓遗世自守古人之所易若
奋身逢时欲必就功业此虽圣贤难之周孔所以穷
达异也今子老于浮图不见用于世而幸不践穷亨
之涂乃以古事之已然而责今人之必然邪虽然惟
俨(四字一/作俨虽)傲乎退偃于一室天下之务当世之利病
听其言终日不厌惜其将老也已曼卿死惟俨亦买
称贤材若不笞兵走万里立功海外则当佐天子号
令赏罚于明堂苟皆不用则绝宠辱遗世俗自高而
不屈尚安能酣豢于富贵而无为哉醉则(一作/尝或)以此
诮其坐人人亦复之以谓遗世自守古人之所易若
奋身逢时欲必就功业此虽圣贤难之周孔所以穷
达异也今子老于浮图不见用于世而幸不践穷亨
之涂乃以古事之已然而责今人之必然邪虽然惟
俨(四字一/作俨虽)傲乎退偃于一室天下之务当世之利病
听其言终日不厌惜其将老也已曼卿死惟俨亦买
卷四十一 第 5a 页
地京城之东以谋其终乃敛平生所为文数百篇示
予曰曼卿之死既已表其墓愿为我序其文然及我
之见也嗟夫惟俨既不用于世其材莫见(一作/显)于时
若考其笔墨驰骋文章赡逸之能可以见其志矣庐
陵欧阳永叔序
诗谱补亡后序
欧阳子曰昔者圣人已没六经之道几熄于战国而
焚弃于秦自汉已来收拾亡逸发明遗义而正其讹
缪得以粗备传于(一作/于)今者岂(一有/止字)一人之力哉后
之学者因迹前世之所传而较其得失或有之矣若
予曰曼卿之死既已表其墓愿为我序其文然及我
之见也嗟夫惟俨既不用于世其材莫见(一作/显)于时
若考其笔墨驰骋文章赡逸之能可以见其志矣庐
陵欧阳永叔序
诗谱补亡后序
欧阳子曰昔者圣人已没六经之道几熄于战国而
焚弃于秦自汉已来收拾亡逸发明遗义而正其讹
缪得以粗备传于(一作/于)今者岂(一有/止字)一人之力哉后
之学者因迹前世之所传而较其得失或有之矣若
卷四十一 第 5b 页
使徒抱焚馀残脱之经伥伥于去圣千百年后不见
先儒中间之说而欲特立一家之学者果有能哉吾
未之信也然则先儒之论苟非详其终始而抵捂质
于圣人而悖理害经之甚有不得巳而后改易者何
必徒为异论以相訾也毛郑于诗其学亦巳博矣予
尝依其笺传考之于经而證以序谱惜其不合者颇
多盖诗述商周自生民玄鸟上陈稷契下迄(一作/讫)陈
灵公千五六百岁之间旁及列国君臣世次国地山
川封域图牒鸟兽草木鱼虫之名与其风俗善恶方
言训故(一作/诂)盛衰治乱美刺之由无所不载然则孰
先儒中间之说而欲特立一家之学者果有能哉吾
未之信也然则先儒之论苟非详其终始而抵捂质
于圣人而悖理害经之甚有不得巳而后改易者何
必徒为异论以相訾也毛郑于诗其学亦巳博矣予
尝依其笺传考之于经而證以序谱惜其不合者颇
多盖诗述商周自生民玄鸟上陈稷契下迄(一作/讫)陈
灵公千五六百岁之间旁及列国君臣世次国地山
川封域图牒鸟兽草木鱼虫之名与其风俗善恶方
言训故(一作/诂)盛衰治乱美刺之由无所不载然则孰
卷四十一 第 6a 页
能无失于其间哉予疑毛郑之失既多然不敢轻为
改易者意其为说不止于笺传而恨己(一作/巳恨)不得尽
见二家之书未能遍通其旨夫不尽见其书而欲折
其是非犹不尽人之辞(一作/辩)而欲断其讼之曲直其
能果于自决乎其能使之必服乎世言郑氏诗谱最
详求之久矣不可得虽崇文总目秘书所藏亦无之
庆历四年奉使河东至于绛州偶得焉其文有注而
不见名氏然首尾残缺自周公致太平巳上皆亡之
其国谱旁行尤易为讹舛悉皆颠倒错乱不可复考
凡诗雅颂兼列商鲁其正变之风十有四国而其次
改易者意其为说不止于笺传而恨己(一作/巳恨)不得尽
见二家之书未能遍通其旨夫不尽见其书而欲折
其是非犹不尽人之辞(一作/辩)而欲断其讼之曲直其
能果于自决乎其能使之必服乎世言郑氏诗谱最
详求之久矣不可得虽崇文总目秘书所藏亦无之
庆历四年奉使河东至于绛州偶得焉其文有注而
不见名氏然首尾残缺自周公致太平巳上皆亡之
其国谱旁行尤易为讹舛悉皆颠倒错乱不可复考
凡诗雅颂兼列商鲁其正变之风十有四国而其次
卷四十一 第 6b 页
比莫详其义惟封国变风之先后不可以不知周召
王豳同出于周邶鄘并于卫桧魏无世家其可考者
陈齐卫晋曹郑秦此封国之先后也豳齐卫桧陈唐
秦郑魏曹此变风之先后也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
齐豳秦魏唐陈曹此孔子未删诗之前周太师乐歌
之次第也周召邶鄘卫王桧郑齐魏唐秦陈曹豳此
郑氏诗谱次第也黜桧后陈此今诗次比也初予未
见郑谱尝略考春秋史记本纪世家年表而合以毛
郑之说为诗图十四篇今因取以补郑谱之亡者足
以见二家所说世次先后甚备因据而求其得失较
王豳同出于周邶鄘并于卫桧魏无世家其可考者
陈齐卫晋曹郑秦此封国之先后也豳齐卫桧陈唐
秦郑魏曹此变风之先后也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
齐豳秦魏唐陈曹此孔子未删诗之前周太师乐歌
之次第也周召邶鄘卫王桧郑齐魏唐秦陈曹豳此
郑氏诗谱次第也黜桧后陈此今诗次比也初予未
见郑谱尝略考春秋史记本纪世家年表而合以毛
郑之说为诗图十四篇今因取以补郑谱之亡者足
以见二家所说世次先后甚备因据而求其得失较
卷四十一 第 7a 页
然矣而仍存其图庶几以见予于郑氏之学尽心焉
耳夫尽其说而有所不通然后得以论正予岂好为
异论者哉凡补其谱十有五补其文字二百七(一本/注云)
(谱序自周公致太平巳上皆亡其文予取孔颖达正/义所载之文补足因为之注自周公已下即用旧注)
(云)增损涂乙改正者三(一作/八)百八十三而郑氏之谱
复完(一有/矣字)
集古录目序
物常聚于所好而常得于有力之彊有力而不好好
之而无力虽近且易有不能致之象犀虎豹蛮夷山
海杀人之兽然其齿角皮革可聚而有也玉出昆崙
耳夫尽其说而有所不通然后得以论正予岂好为
异论者哉凡补其谱十有五补其文字二百七(一本/注云)
(谱序自周公致太平巳上皆亡其文予取孔颖达正/义所载之文补足因为之注自周公已下即用旧注)
(云)增损涂乙改正者三(一作/八)百八十三而郑氏之谱
复完(一有/矣字)
集古录目序
物常聚于所好而常得于有力之彊有力而不好好
之而无力虽近且易有不能致之象犀虎豹蛮夷山
海杀人之兽然其齿角皮革可聚而有也玉出昆崙
卷四十一 第 7b 页
流沙万里之外经十馀译乃至乎中国珠出南海常
生深渊采者腰絙而入水形色非人往往不出则下
饱蛟鱼金矿于山凿深而穴远篝火糇粮而后进其
崖崩窟塞则遂葬于其中者率常数十百人其远且
难而又多死祸常如此然而金玉珠玑世常兼聚而
有也凡物好之而有力则无不至也汤盘孔鼎𡵨阳
之鼓岱山邹峄会稽之刻石与夫汉魏巳来圣君贤
士桓碑彝器铭诗序记下至古文籀篆分隶诸家之
字书皆三代以来至宝怪奇伟丽工妙可喜之物其
去人不远其取之无祸然而风霜兵火湮沦磨灭散
生深渊采者腰絙而入水形色非人往往不出则下
饱蛟鱼金矿于山凿深而穴远篝火糇粮而后进其
崖崩窟塞则遂葬于其中者率常数十百人其远且
难而又多死祸常如此然而金玉珠玑世常兼聚而
有也凡物好之而有力则无不至也汤盘孔鼎𡵨阳
之鼓岱山邹峄会稽之刻石与夫汉魏巳来圣君贤
士桓碑彝器铭诗序记下至古文籀篆分隶诸家之
字书皆三代以来至宝怪奇伟丽工妙可喜之物其
去人不远其取之无祸然而风霜兵火湮沦磨灭散
卷四十一 第 8a 页
弃于山崖墟莽之间未尝收拾者由世之好者少也
幸而有好之者又其力或不足故仅得其一二而不
能使其聚也夫力莫如好好莫如一予性颛而嗜古
凡世人之所贪者皆无欲于其间故得一其所好于
斯好之巳笃则力虽未足犹能致之故上自周穆王
以来下更秦汉隋唐五代外至四海九州名山大泽
穷崖绝谷荒林破冢神仙鬼物诡怪所传莫不皆有
以为集古录以谓转(一作/传)写失真故因其石本轴而
藏之有卷帙次第而无时世之先后盖其取多而未
巳故随其所得而录之又以谓聚多而终必散乃撮
幸而有好之者又其力或不足故仅得其一二而不
能使其聚也夫力莫如好好莫如一予性颛而嗜古
凡世人之所贪者皆无欲于其间故得一其所好于
斯好之巳笃则力虽未足犹能致之故上自周穆王
以来下更秦汉隋唐五代外至四海九州名山大泽
穷崖绝谷荒林破冢神仙鬼物诡怪所传莫不皆有
以为集古录以谓转(一作/传)写失真故因其石本轴而
藏之有卷帙次第而无时世之先后盖其取多而未
巳故随其所得而录之又以谓聚多而终必散乃撮
卷四十一 第 8b 页
其大要别为录目因并载夫可与史传正其阙谬者
以传后学庶益于多闻或讥予曰物多则其势难聚
聚久而无不散何必区区于是哉予对曰足吾所好
玩而老焉可也象犀金玉之聚其能果不散乎予固
未能以此而易彼也庐陵欧阳脩序
苏氏文集序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藁于
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
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
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
以传后学庶益于多闻或讥予曰物多则其势难聚
聚久而无不散何必区区于是哉予对曰足吾所好
玩而老焉可也象犀金玉之聚其能果不散乎予固
未能以此而易彼也庐陵欧阳脩序
苏氏文集序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藁于
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
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
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
卷四十一 第 9a 页
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巳能常自
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一/本)
(作/困)厄之时文章巳自行于(一作/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
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
掩蔽(一无/此字)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
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予尝
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
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馀习后百有馀年韩
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
馀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
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一/本)
(作/困)厄之时文章巳自行于(一作/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
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
掩蔽(一无/此字)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
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予尝
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
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馀习后百有馀年韩
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
馀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
卷四十一 第 9b 页
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
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
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
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
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
为当世仁人君子之(一无/此字)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
者惜也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
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
擿裂号为时文以相誇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
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
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
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
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
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
为当世仁人君子之(一无/此字)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
者惜也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
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
擿裂号为时文以相誇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
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
卷四十一 第 10a 页
(一无/此字)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
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
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
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
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
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
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
赖天子聪明仁圣(四字一/作圣明)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
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
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
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
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
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
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
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
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
赖天子聪明仁圣(四字一/作圣明)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
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
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
卷四十一 第 10b 页
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
岂非其命也悲夫庐陵欧阳脩序
郑荀改名序
三代之衰学废而道不明然后诸子出自老子厌周
之乱用其小见以为圣人之术止于此始非仁义而
诋圣智诸子因之益得肆其异说至于战国荡而不
反然后山渊齐秦坚白异同之论兴圣人之学几寽
其息最后荀卿子独用诗书之言贬异扶正著书以
非诸子尤以劝学为急荀卿楚人尝以学干诸侯不
用退老兰陵楚人尊之及战国平三代诗书未尽出
岂非其命也悲夫庐陵欧阳脩序
郑荀改名序
三代之衰学废而道不明然后诸子出自老子厌周
之乱用其小见以为圣人之术止于此始非仁义而
诋圣智诸子因之益得肆其异说至于战国荡而不
反然后山渊齐秦坚白异同之论兴圣人之学几寽
其息最后荀卿子独用诗书之言贬异扶正著书以
非诸子尤以劝学为急荀卿楚人尝以学干诸侯不
用退老兰陵楚人尊之及战国平三代诗书未尽出
卷四十一 第 11a 页
汉诸大儒贾生司马迁之徒莫不尽用荀卿子盖其
为说最近于圣人而然也荥阳郑昊少为诗赋举进
士巳中第遂弃之曰此不足学也始从先生长者学
问慨然有好古不及之意郑君年尚少而性淳明辅
(一有/之字)以彊力之志得其是者而师焉无不至也将更
其名数以请予使之自择遂改曰荀于是又见其志
之果也夫荀卿者未尝亲见圣人徒读其书而得之
然自子思孟子已下意皆轻之使其与游夏并进于
孔子之门吾不知其先后也世之学者苟如荀卿可
谓学矣而又进焉则孰能禦哉余既嘉君善自择而
为说最近于圣人而然也荥阳郑昊少为诗赋举进
士巳中第遂弃之曰此不足学也始从先生长者学
问慨然有好古不及之意郑君年尚少而性淳明辅
(一有/之字)以彊力之志得其是者而师焉无不至也将更
其名数以请予使之自择遂改曰荀于是又见其志
之果也夫荀卿者未尝亲见圣人徒读其书而得之
然自子思孟子已下意皆轻之使其与游夏并进于
孔子之门吾不知其先后也世之学者苟如荀卿可
谓学矣而又进焉则孰能禦哉余既嘉君善自择而
卷四十一 第 11b 页
慕焉因为之字曰叔希且以勖其成焉
居士集卷第四十一
熙宁五年秋七月男发等编定
绍熙二年三月郡人孙谦益挍正
居士集卷第四十一
熙宁五年秋七月男发等编定
绍熙二年三月郡人孙谦益挍正
卷四十一 第 12a 页
章望之字序著于(一作/著乎)将相(此下一/有而字)之表(此下一/有者字)章
君儒其衣冠(章君之下一有/之耒也三字)
秘演诗集序秘演隐于浮屠(一无秘/字下同)江涛(一作/涛江)
惟俨文集序其户(一无/其字)世俗(一作/世事)文章(一作/文辞)
诗谱补亡后序焚弃(一无/弃字)去圣(此下一/有人字)次比(一作/次第)
苏氏文集序治矣(此下一/有其字)宜与(一作/宜为)而人(一作/而世)
君儒其衣冠(章君之下一有/之耒也三字)
秘演诗集序秘演隐于浮屠(一无秘/字下同)江涛(一作/涛江)
惟俨文集序其户(一无/其字)世俗(一作/世事)文章(一作/文辞)
诗谱补亡后序焚弃(一无/弃字)去圣(此下一/有人字)次比(一作/次第)
苏氏文集序治矣(此下一/有其字)宜与(一作/宜为)而人(一作/而世)
卷四十一 第 1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