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三十五 第 1a 页
居士集卷策三十五 欧阳文忠公集三十五
 墓志三首(碣一首附)
   永州军事判官郑君墓志铭
郑君讳平字某衡州衡阳人也少倜傥有大志举进
士中天禧三年甲科为郴州军事推官监潭州茶场
坐茶恶免官久之试秘书省校书郎知连州阳山县
为道州军事推官丁母忧服除调永州军事判官监
衡州茭源银冶以疾去官庆历三年七月某日卒于
家享年五十有一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所曾祖
讳某永州祁阳令祖讳某江陵府建宁县令父讳某
卷三十五 第 1b 页
道州军事判官君娶孙氏赠尚书工部侍郎冕之女
子男六人绹总纪经维绶绹早卒总举进士出身亦
早卒孙七人皆幼君世仕不显少孤而贫毋夫人某
氏贤母也教其三子以学皆有立君与其兄本弟革
皆举进士及第君初监茶埸茶实不恶上官挟他事
以罪中之君不自辩竭其赀以偿解官而去无愠色
及为阳山有善政民甚爱之其既以疾废慨然叹曰
吾少力学而不幸废以疾吾终不用于时矣安事空
言哉即取其平生所为文藁悉焚之呜呼君之志可
哀也巳自三代诗书巳来立言之士多矣其始无不
卷三十五 第 2a 页
欲其言之传也而散亡磨灭泯然不复见于后世者
何可胜数或暂见而终没或其言虽传而其人不为
世所贵者有矣惟君子有诸躬而不可掩者不待自
言而传也君之不欲见于空言其可谓善虑于无穷
者矣其志岂不远哉虽然君之志既不自见于言而
宜有为之著者铭所以彰善而著无穷也乃为之铭

夫惟自信有不疑知命者不惑故能得失不累其心
喜愠不见其色呜呼郑君学几于此斯可谓之君子
   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
卷三十五 第 2b 页
公讳襄字君谟兴化军仙游人也天圣八年举进士
甲科为漳州军事判官西京留守推官改著作佐郎
馆阁挍勘庆历三年以秘书丞集贤挍理知谏院兼
修起居注是时天下无事士大夫弛于久安一日元
昊叛师久无功天子慨然厌兵思正百度以修太平
既已排群议进退(一作/用)二三大臣又诏增置谏官四
员使拾遗补阙所以遇之甚宠公以材名在选中遇
事感激无所回避(一有于/是二字)权倖畏敛不敢挠法干政
而上得益与大臣图议明年屡下诏书劝农桑兴学
校革弊修废而天下悚然知上之求治矣于此之时
卷三十五 第 3a 页
言事之臣无日不进见而公之补益为尤多四年以
右正言直史馆出知福州以便亲遂为福建路转运
使复古五塘以溉田民以为利为公立生祠于塘侧
又奏减闽人五代时丁口税之半丁父忧服除判三
司盐铁勾院复修起居注今参知政事唐公介时为
御史以直言忤旨贬春州别驾廷臣无敢言者公独
论其忠人皆危之而上悟意解唐公得改英州遂复
召用皇祐四年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御
史吕景初吴中复马遵坐论梁丞相适罢台职除他
官公封还辞头不草制其后屡有除授非当者必皆
卷三十五 第 3b 页
封还之而上遇公益厚曰有子如此其母之贤可知
命特赐冠帔以宠之至和元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
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知泉州徙知福州未几
复知泉州公为政精明而世(一作/于)闽人(一有/尤字)知其风
俗至则礼其士之贤者以劝学兴善而变民之故除
其甚害往时闽人(一作/士)多好学而专用赋以应科举
公得先生周希孟以经术传授学者常至数百人公
为亲至学舍执经讲问为诸生率延见处士陈烈尊
以师礼而陈襄郑穆方以德行著称乡里公皆折节
下之闽俗重凶事其奉浮图会宾客以尽力丰侈为
卷三十五 第 4a 页
孝否则深自愧恨为乡里羞而奸民游手无赖子幸
而贪饮食利钱财来者无限极往往至数百千人至
有亲亡秘不举哭必破产办具而后敢发丧者有力
者乘其急时贱买其田宅而贫者立劵举责终身困
不能偿公曰弊有大于此邪即下令禁止至于巫觋
主病蛊毒杀人之类皆痛断绝之然后择民之聪明
者教以医药使治疾病其子弟有不率教令者条其
事作五戒以教谕之久之闽人大便公既去闽人相
率诣州请为公立德政碑吏以法不许谢即退而以
公善政私刻于石曰俾我民不忘公之德嘉祐五年
卷三十五 第 4b 页
召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三司开封世称省府为难
治而易以毁誉居者不由以迁则由以败而败者十
常四五公居之皆有能名其治京师谈笑无留事尤
喜破奸(一有/发字)隐吏不能欺至商财利则较天下盈虚
出入量力以制用必使下完而上给下暨百司因习
蠹弊切磨刬剔久之簿书纤悉纪纲条目皆可法七
年季秋大享明堂后数月仁宗崩英宗即位数大赏
赉及作永昭陵皆猝办于县官经费外公应烦愈间
暇若有馀而人不知劳遂拜三司使居二岁以母老
求知杭州即拜端明殿学士以往三年徙南京留守
卷三十五 第 5a 页
未行丁母夫人忧明年八月某日以疾卒于家享年
五十有六蔡氏之谱自晋从事中郎克以来世有显
闻其后中衰隐德不仕公年十八以农家子举进士
为开封第一名动京师后官于闽典方州领使一路
(一作/而)亲尚皆无恙闽人瞻望咨嗟不荣公之贵而
荣其父母母夫人尤有寿年九十馀饮食起居康彊
如少者岁时为寿母子鬓发皆皤然而命服金紫煌
煌如也至今闽人之为子者必以夫人祝其亲为父
母者必以公教其子也公于朋友重信义闻其丧则
不御酒肉为位以哭尽哀乃止尝会饮会灵东园坐
卷三十五 第 5b 页
客有射矢误(一有/中)伤人者客遽指为公矢京师喧然
事既闻上(一又有/上字)以问公公即再拜愧谢终不自辩
退亦未尝以语人公为文章清遒粹美有文集若干
卷工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书故其残章断藁人
悉珍藏而仁宗尤爱称之御制元舅陇西王碑文诏
公书之其后命学士撰温成皇后碑文又敕公书则
辞不肯书曰此待诏职也公累官至礼部侍郎既卒
翰林学士王圭等十馀人列言公贤其亡可惜天子
新即位未及识公而闻其名久也为之恻然特赠吏
部侍郎官其子旻为秘书省正字孙传(一作/傅)及弟之
卷三十五 第 6a 页
子均皆守将作监主簿而优以赙恤以旻尚幼命守
吏助给其丧事曾祖讳显皇不仕祖讳恭赠工部员
外郎父讳琇赠刑部侍郎毋夫人卢氏长安郡太君
夫人葛氏永嘉郡君子男三人曰匀将作监主簿曰
旬大理评事皆先公卒幼子旻也女三人一适著作
佐郎谢仲规二尚幼以某年某月某日葬公于莆田
县某乡将军山铭曰
谁谓闽远而多奇产产非物宝惟士之贤嶷嶷蔡公
其人杰然奋躬当朝谠言正色出入左右弥缝补益
(一作/阙)间归于闽有政在人食不畏蛊丧不忧贫疾者
卷三十五 第 6b 页
有医学者有师问谁使然孰不公思有高其坟有拱
其木凡闽之人过者必肃
   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
公讳敞字仲原父姓刘氏世为吉州临江人自其皇
祖以尚书郎有声太宗时遂为名家其后多闻人至
公而益显公举庆历六年进士中甲科以大理评事
通判蔡州丁外艰服除召试学士院迁太子中允直
集贤院判登闻鼓院吏部南曹尚书考功于是夏英
公既薨天子赐谥曰文正公曰此吾职也即上疏言
谥者有司之事也且竦行不应法今百司各得守其
卷三十五 第 7a 页
职而陛下侵臣官疏凡三上天子嘉其守为更其谥
曰文庄公曰姑可以止矣权判三司开坼司又权度
支判官同修起居注至和元年九月召试迁右正言
知制语宦者石全彬以劳迁宫苑使领观察使意不
满退而愠有言居三日正除观察使公封还辞头不
草制其命遂止二年八月奉使契丹公素知虏山川
道里虏人道自古北口回曲千馀里至柳河公问曰
(一有/古字)松亭趋柳河甚直而近不数日可至中京何
不道彼而道此盖虏人常故迂其路欲以国地险远
誇使者且谓莫习其山川不虞公之问也相与惊顾
卷三十五 第 7b 页
羞愧即吐其实曰诚如公言时顺州山中有异兽如
马而食虎豹虏人不识以(一有/为字)问公曰此所谓駮也
为言其形状声音皆是虏人益叹服三年使还以亲
嫌求知扬州岁馀迁起居舍人徙知郓州兼京东西
路安抚使居数月召还糺察在京刑狱修玉牒知嘉
祐四年贡举称为得人是岁天子卜以孟冬祫既廷
告丞相用故事率文武官加上天子尊号公上书言
尊号非古也陛下自宝元之郊止群臣毋得以请迨
今二十年无所加天下皆知甚盛德奈何一旦受虚
名而愪实美上曰我意亦谓当如此遂不允群臣请
卷三十五 第 8a 页
而礼官前祫请祔郭皇后于庙自孝章以下四后在
别庙者请母合食事下议议者纷然公之议曰春秋
之义不薨于寝不称夫人而郭氏以废薨按景祐之
诏许复其号而不许其谥与祔谓宜如诏书又曰礼
于祫未毁庙之主皆合食而无帝后之限且祖宗以
来用之传曰祭从先祖宜如故于是皆如公言公既
骤屈廷臣之议议者已多仄目既而又论吕溱过轻
而责重与台諌异由是言事者亟攻之公知不容于
时矣会永兴阙守因自请行即拜翰林侍读学士充
永兴军路安抚使兼知永兴军府事长安多富人右
卷三十五 第 8b 页
族豪猾难治犹习故都时(一无/此字)态公方发大姓范伟
事狱未具而公召由是狱屡变连年吏不能决至其
事闻制取以付御史台乃决而卒如公所发也公为
三州皆有善政在扬州夺发运使冒占雷塘田数百
项予民民至今以为德其治郓永兴皆承旱歉所至
必雨雪蝗辄飞去岁用丰稔流亡来归令行民信盗
贼禁止至路不拾遗公于学博自六经百氏古今传
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
通其为文章尤敏赡尝直紫微阁一日追封皇子公
主几人公方将下直为之立马却坐一挥九制数千
卷三十五 第 9a 页
言文辞典雅各得其体公知制诰七年当以次迁翰
林学士者数矣久而不迁及居永兴岁馀遂以疾闻
八年八月召还判三班院太常寺公在朝廷遇事多
所建明如古渭州可弃孟阳河不可开枢密使狄青
宜罢以保全之之类皆其语在士大夫间者若其规
切人主直言逆耳至于从容进见开导聪明贤否人
物其事不闻于外廷者其补益尤多故虽不合于世
而特被人主之知方嘉祐中嫉者众而攻之急其虽
危而得无害者仁宗深察其忠也及侍英宗讲读不
专章句解诂而指事据经因以讽諌每见听纳故尤
卷三十五 第 9b 页
奇其材巳而复得惊眩疾告满百日求便郡上曰如
刘某者岂易得也复赐以告上每宴见诸学士时时
问公少间否赐以新橙五十劳其良苦疾(一有/久字)少间
复求外补上怅然许之出知卫州未行徙汝州治平
三年召还以疾不能朝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留司
御史台熙宁元年四月八日卒于官舍享年五十呜
呼以先帝之知公使其不病其所以甲之者岂一翰
林学士而止哉方公以论事忤于时也又有构为谤
语以怒时相者及归自雍丞相韩公方欲还公学士
未及而公病遂止于此岂非其命也夫公累官至给
卷三十五 第 10a 页
事中阶朝散大夫勋上轻车都尉开国彭城爵公邑
户二千一百实食者三百曾祖讳琠赠大理评事祖
讳式尚书工部员外郎赠户部尚书考讳立之尚书
主客郎中赠工(一作/礼)部尚书公再娶论氏皆侍御史
程之女前夫人先公早卒后夫人以公贵累封河南
郡君子男四人长定国郊社掌座早卒次奉世大理
寺丞次当时大理评事次安上太常寺太祝女三人
长适大理评事韩宗直二尚幼公既卒天子推恩录
其两孙望旦一族子安世皆试将作监主簿公为人
磊落明白推诚自信不为防虑至其屡见侵害皆置
卷三十五 第 10b 页
而不较亦不介于胸中居家不问有无喜赒宗族既
卒家无馀财与其弟攽友爱尤笃有文集六十卷其
为春秋之说曰传曰权衡曰说例曰文权(一无/三字)曰意
林合四十一(一无/此字)卷又有七经小传五卷弟子记五
卷而七经小传今盛行于学者二年十月辛酉其弟
攽与其子奉世等葬公于某所(一作葬公祥符县/魏陵乡祔于先墓)
来请铭乃为之铭曰
呜呼维仲原父学彊而博识敏而明坦其无疑一以
诚见利如畏义必争触机履险危不倾畜大不施夺
其龄惟其文章粲日星虽欲有毁知莫能维古圣贤
卷三十五 第 11a 页
皆后亨有如不信考斯铭
   零陵县令赠尚书都官员外郎吴君墓谒铭
(并序)
君讳举字太冲姓吴氏兴国军永兴人也曾祖讳瑗
祖讳章父讳思迥五代之际自江以南为南唐吴氏
亦微不显君当李煜时以明经为彭泽主簿太祖皇
帝召煜来朝煜不奉诏遣曹彬讨之前锋兵破池阳
遣使招降郡县使者至彭泽其令欲以城降君以大
义责之且曰吾能为李氏死尔乃共杀使者为煜守
煜巳降君为游兵执送军中主将责以杀使者君曰
卷三十五 第 11b 页
固当如是尔主将义而释之当是时尝仕煜者皆随
煜至京师得复补吏君独弃去不顾太平兴国二年
诏求李氏时故吏所在敦遣君始至京师以为郓州
平阴主簿历益州成都令陜州录事参军襄州之宜
城洋州之真符福州之连江楚州之盐城耀州之同
官最后为零陵令以祥符九年八月二十六日道卒
于扬州享年七十有六夫人伏氏能读书史有贤行
后君十有四年以卒享年八十有二子男二人长曰
晛早卒次曰中复今为起居舍人以景祐三年十有
一月甲子合葬君夫人于南康军都昌县之长城君
卷三十五 第 12a 页
学春秋通三传其临大节知所守当五代时僭窃分
裂丧君亡国不胜数士之不得守其节与不能守者
世皆习而不怪君于此时独区区志不忘李氏其义
有足动人然而亦无为君道者考君之出处自重不
妄宜其世莫之知而潜德晦善显于后世克有贤子
为时名臣君以子恩累赠尚书都官员外郎考于令
品文得碣于其墓以昭令德而示子孙于是史官庐
陵欧阳脩曰此余职也乃为之辞曰
世逢屯兮廉耻道缺中国五䄠兮九州分裂朝存夕
亡兮士莫守节昧者习安兮懦夫志夺伟哉吴君兮
卷三十五 第 12b 页
凛矣其烈世莫我知兮不妄自伐有韫必昭兮后世
而发呜呼吴君兮寓铭斯碣
居士集卷第三十五
 熙宁五年秋七月男发等编定
  绍熙二年三月郡人孙谦益校正
郑君墓铭天禧三(一作/二)
刘公墓铭得也(也一/作耶)定国(一作/充国)
吴君墓碣不胜数(一作不/可胜数)然而(此下一/有人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