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 第 1a 页
居士集卷第三十二 欧阳文忠公集三十二
墓志七首
尚书户部侍郎参知政事赠右仆射文安王
公墓志铭(并序)
公姓王氏其先太原祁人其六世祖某为唐辉州刺
史遭世乱因留家砀山砀山近宋其后又徙宋州之
虞城今为应天虞城人也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
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
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
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
墓志七首
尚书户部侍郎参知政事赠右仆射文安王
公墓志铭(并序)
公姓王氏其先太原祁人其六世祖某为唐辉州刺
史遭世乱因留家砀山砀山近宋其后又徙宋州之
虞城今为应天虞城人也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
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
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
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
卷三十二 第 1b 页
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丁父忧服除为三司
度支判官再迁右司谏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
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
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
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
用事无敢指言者(一有/其字)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后犹
在殡有司以岁正月用故事张灯公言郭氏幸得蒙
厚恩复位号乃天子后也张灯可废上遽为之罢景
祐四年以本官知制诰赐服金紫同知通进银台司
兼门下封駮提举诸司库务迁翰林学士知审官院
度支判官再迁右司谏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
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
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
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
用事无敢指言者(一有/其字)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后犹
在殡有司以岁正月用故事张灯公言郭氏幸得蒙
厚恩复位号乃天子后也张灯可废上遽为之罢景
祐四年以本官知制诰赐服金紫同知通进银台司
兼门下封駮提举诸司库务迁翰林学士知审官院
卷三十二 第 2a 页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陜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
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
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
用者二十馀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
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
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
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
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
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
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
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
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
用者二十馀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
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
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
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
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
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
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
卷三十二 第 2b 页
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
行因复遣公安抚泾原路公曰陛下复用韩琦范仲
淹幸甚然将不中御兵法也愿许以便宜从事上以
为然因言诸路都部署可罢经略副使以重将权而
偏将见招讨使以军礼置德顺军于笼竿城废泾原
等五州营田以其地募弓箭手其所更置尤多方公
使还行至泾州而德胜寨兵迫其将姚贵闭城叛公
止道左解装为榜射城中以招贵且发近兵讨之初
吏白曰公奉使且还归报天子尔贵叛非公事也公
曰贵土豪也颇得士心然初非叛者今不乘其未定
行因复遣公安抚泾原路公曰陛下复用韩琦范仲
淹幸甚然将不中御兵法也愿许以便宜从事上以
为然因言诸路都部署可罢经略副使以重将权而
偏将见招讨使以军礼置德顺军于笼竿城废泾原
等五州营田以其地募弓箭手其所更置尤多方公
使还行至泾州而德胜寨兵迫其将姚贵闭城叛公
止道左解装为榜射城中以招贵且发近兵讨之初
吏白曰公奉使且还归报天子尔贵叛非公事也公
曰贵土豪也颇得士心然初非叛者今不乘其未定
卷三十二 第 3a 页
速招降后必生事为朝廷患贵果出降明年四月以
学士权三司使自朝廷理元昊罪军兴而用益广前
为三司者皆厚赋暴敛甚者借内藏率富人出钱下
至果菜皆加税而用益不足公始受命则曰今国与
民皆弊矣在陛下任臣者如何由是天子一听公所
为公乃推见财利出入盈缩曰此本也彼末也计其
缓急先后而去其蠹弊之有根穴者斥其妄计小利
之害大体者然后一为条目使就法度罢副使判官
不可用者十五人更荐用材且贤者期年民不加赋
而用足明年以其馀偿内藏所借者数百万又明年
学士权三司使自朝廷理元昊罪军兴而用益广前
为三司者皆厚赋暴敛甚者借内藏率富人出钱下
至果菜皆加税而用益不足公始受命则曰今国与
民皆弊矣在陛下任臣者如何由是天子一听公所
为公乃推见财利出入盈缩曰此本也彼末也计其
缓急先后而去其蠹弊之有根穴者斥其妄计小利
之害大体者然后一为条目使就法度罢副使判官
不可用者十五人更荐用材且贤者期年民不加赋
而用足明年以其馀偿内藏所借者数百万又明年
卷三十二 第 3b 页
其馀而积于有司者(一有/又字)数千万而所在流庸稍复
其业公曰臣之术止于是矣且臣母老愿解烦剧天
子多公功以为翰林学士承旨兼端明殿学士群牧
使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
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度支副使林潍附永和议不巳公奏罢潍乃止益利
夔三路转运使皆请增民盐井课岁可为钱十馀万
公亦以为不可而权倖因缘多见裁抑京师数为飞
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
之亦自若也及公既罢上慰劳之公顿首谢曰非臣
其业公曰臣之术止于是矣且臣母老愿解烦剧天
子多公功以为翰林学士承旨兼端明殿学士群牧
使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
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度支副使林潍附永和议不巳公奏罢潍乃止益利
夔三路转运使皆请增民盐井课岁可为钱十馀万
公亦以为不可而权倖因缘多见裁抑京师数为飞
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
之亦自若也及公既罢上慰劳之公顿首谢曰非臣
卷三十二 第 4a 页
之能惟陛下信用臣尔丁母忧去职服除复为学士
群牧使再迁给事中皇祐三年以本官为枢密副使
公持法守正遂以身任天下事凡宗室宦官医师乐
工嬖习之贱莫不关枢密而滥恩倖请随其事可损
损之可绝绝之至其大者则皆著为定令由是小人
益怨构为飞书以害公公得书自请曰臣恐不能胜
众怨愿得罢去上愈知公为忠为下令购为书者甚
急公益感励在位六年废职修举皆有条理枢密使
狄青以军功起行伍居大位而士卒多属目往往造
作言语以相扇动人情以为疑而青色颇自得公尝
群牧使再迁给事中皇祐三年以本官为枢密副使
公持法守正遂以身任天下事凡宗室宦官医师乐
工嬖习之贱莫不关枢密而滥恩倖请随其事可损
损之可绝绝之至其大者则皆著为定令由是小人
益怨构为飞书以害公公得书自请曰臣恐不能胜
众怨愿得罢去上愈知公为忠为下令购为书者甚
急公益感励在位六年废职修举皆有条理枢密使
狄青以军功起行伍居大位而士卒多属目往往造
作言语以相扇动人情以为疑而青色颇自得公尝
卷三十二 第 4b 页
以语众折青为陈祸福言古将帅起微贱至富贵而
不能保首领者可以为鉴戒青稍沮畏嘉祐元年三
月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三年迁吏部侍郎八月二
十一日以疾薨于位享年五十有六公在政事论议
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
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其
所设施与在枢密时特异岂政事者丞相府也其体
自宜如是邪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与其弟
纯臣相友爱世称孝悌者言王氏遇人一以诚意无
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
不能保首领者可以为鉴戒青稍沮畏嘉祐元年三
月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三年迁吏部侍郎八月二
十一日以疾薨于位享年五十有六公在政事论议
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
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其
所设施与在枢密时特异岂政事者丞相府也其体
自宜如是邪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与其弟
纯臣相友爱世称孝悌者言王氏遇人一以诚意无
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
卷三十二 第 5a 页
集五十(一作/六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
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悯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
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曾祖讳化某官(一无某官/二字下同)赠
太傅妣戚氏封曹国太夫人祖讳砺某官父讳渎某
官皆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袁氏郓(一作/郑)国
太夫人妣仇氏徐国太夫人娶丁氏安康郡夫人子
男三人同老大理评事周老太常寺太祝早卒朋老
大理评事二女长适校书郎戚师道早卒次未嫁王
氏自迁虞城由公曾祖而下或葬双金或葬土山皆
在虞城嘉祐四年八月十日改葬公之皇考于宋城
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悯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
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曾祖讳化某官(一无某官/二字下同)赠
太傅妣戚氏封曹国太夫人祖讳砺某官父讳渎某
官皆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袁氏郓(一作/郑)国
太夫人妣仇氏徐国太夫人娶丁氏安康郡夫人子
男三人同老大理评事周老太常寺太祝早卒朋老
大理评事二女长适校书郎戚师道早卒次未嫁王
氏自迁虞城由公曾祖而下或葬双金或葬土山皆
在虞城嘉祐四年八月十日改葬公之皇考于宋城
卷三十二 第 5b 页
县平台乡石落原而以公从葬焉铭曰
王为祁人遭乱不还六世之祖初留砀山其后再迁
虞宋之间遂安其居葬不远卜宋多名家王实大族
族大而振自公显闻公初奋躬以学以文逢国多事
有劳有勤利归于邦怨不避身帝识其忠谓堪予弼
俾副枢机出入惟密遂参政事实有谋谟谁中止之
不俾相予帝有褒章悯饰之赠长于百寮考德惟称
维古载功在其庙器今亦有铭幽宫是閟
资政殿大学士尚书左丞赠吏部尚书正肃
吴公墓志铭
王为祁人遭乱不还六世之祖初留砀山其后再迁
虞宋之间遂安其居葬不远卜宋多名家王实大族
族大而振自公显闻公初奋躬以学以文逢国多事
有劳有勤利归于邦怨不避身帝识其忠谓堪予弼
俾副枢机出入惟密遂参政事实有谋谟谁中止之
不俾相予帝有褒章悯饰之赠长于百寮考德惟称
维古载功在其庙器今亦有铭幽宫是閟
资政殿大学士尚书左丞赠吏部尚书正肃
吴公墓志铭
卷三十二 第 6a 页
嘉祐四年十一月丁未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
夫尚书左丞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司上柱国渤海
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八百户食实封八百户赠吏部
尚书谥曰正肃吴公葬于郑州新郑县崇义乡朝村
之原吴氏世为建安人自高曾以来皆葬建州之浦
城至公始葬其皇考于新郑公讳育字春卿为人明
敏劲果彊学博辩能自忖(一作/持)度不可守不发巳发
莫能屈夺天圣中与其弟京方俱举进士试礼部为
第一遂中甲科而京方皆及第当弟时吴氏兄弟名
闻天下公初以大理评事知临安诸暨二县迁本寺
夫尚书左丞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司上柱国渤海
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八百户食实封八百户赠吏部
尚书谥曰正肃吴公葬于郑州新郑县崇义乡朝村
之原吴氏世为建安人自高曾以来皆葬建州之浦
城至公始葬其皇考于新郑公讳育字春卿为人明
敏劲果彊学博辩能自忖(一作/持)度不可守不发巳发
莫能屈夺天圣中与其弟京方俱举进士试礼部为
第一遂中甲科而京方皆及第当弟时吴氏兄弟名
闻天下公初以大理评事知临安诸暨二县迁本寺
卷三十二 第 6b 页
丞知襄城县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入三等迁著
作佐郎直集贤院通判苏州同知太常礼院三司户
部度支二判官知谏院脩起居注知制诰判太常大
理二寺吏部流内铨史馆修撰累迁起居舍人为翰
林学士久之迁礼部郎中以学士知开封府公为政
简严所至民乐其不扰去虽久愈思之初秦悼王葬
汝州界中其后子孙当从葬者与其岁时上家者不
绝故宗室宦官常往来为州县患公在襄城每裁折
(一作/抑)之宗室宦官怒或夜半叩县门索牛驾车以动
之公辄不应及旦徐告曰牛不可得也由是宗室宦
作佐郎直集贤院通判苏州同知太常礼院三司户
部度支二判官知谏院脩起居注知制诰判太常大
理二寺吏部流内铨史馆修撰累迁起居舍人为翰
林学士久之迁礼部郎中以学士知开封府公为政
简严所至民乐其不扰去虽久愈思之初秦悼王葬
汝州界中其后子孙当从葬者与其岁时上家者不
绝故宗室宦官常往来为州县患公在襄城每裁折
(一作/抑)之宗室宦官怒或夜半叩县门索牛驾车以动
之公辄不应及旦徐告曰牛不可得也由是宗室宦
卷三十二 第 7a 页
官曰此不可为也凡过其县者不敢以鹰犬犯民田
至他境矣然后敢纵猎其治开封尤先豪猾曰吾何
有以及斯人去其为害者而巳居数日发大奸吏一
人流于岭外一府股栗又得巨盗积赃万九千缗狱
具而辄再变众疑以为冤天子为遣他吏按之卒伏
法由是京师肃清方元昊叛河西契丹亦乘间隳盟
朝廷多故公数言事献计画自元昊初遣使上书有
不顺语朝廷亟命将出师而群臣争言竖子即可(一/作)
(可/即)诛灭独公以谓元昊虽名藩臣而实夷狄其服叛
荒忽不常宜示以不足责外置之且其巳僭名号誇
至他境矣然后敢纵猎其治开封尤先豪猾曰吾何
有以及斯人去其为害者而巳居数日发大奸吏一
人流于岭外一府股栗又得巨盗积赃万九千缗狱
具而辄再变众疑以为冤天子为遣他吏按之卒伏
法由是京师肃清方元昊叛河西契丹亦乘间隳盟
朝廷多故公数言事献计画自元昊初遣使上书有
不顺语朝廷亟命将出师而群臣争言竖子即可(一/作)
(可/即)诛灭独公以谓元昊虽名藩臣而实夷狄其服叛
荒忽不常宜示以不足责外置之且其巳僭名号誇
卷三十二 第 7b 页
其人势必不能自削以取羞种落第可因之赐号若
国主者且故事也彼得其欲宜不肯妄动然时方锐
意于必讨故皆以公言为不然其后师久无功而(一/无)
(此/字)元昊亦归过自新天子为除其罪卒以为夏国主
由是议者始悔不用公言而虚弊中国公在开封数
以职事辨争或有不得则辄请引去天子惜之庆历
五年正月以为谏议大夫枢密副使三月拜参知政
事与贾丞相争事上前上之左右与殿中人皆恐色
变公论辩不已既而曰臣所争者职也顾力不能胜
矣愿罢臣职不敢争上顾(一作/多)公直乃复以为枢密
国主者且故事也彼得其欲宜不肯妄动然时方锐
意于必讨故皆以公言为不然其后师久无功而(一/无)
(此/字)元昊亦归过自新天子为除其罪卒以为夏国主
由是议者始悔不用公言而虚弊中国公在开封数
以职事辨争或有不得则辄请引去天子惜之庆历
五年正月以为谏议大夫枢密副使三月拜参知政
事与贾丞相争事上前上之左右与殿中人皆恐色
变公论辩不已既而曰臣所争者职也顾力不能胜
矣愿罢臣职不敢争上顾(一作/多)公直乃复以为枢密
卷三十二 第 8a 页
副使居岁馀大旱贾丞相罢去御史中丞高若讷用
洪范言大臣廷争为不肃故雨不时若因并罢公以
给事中知许州又知蔡州州故多盗公按令为民立
伍保而简其法民便安之盗贼为息京师有告妖贼
千人聚确山者上遣中贵人驰至蔡以名捕者十人
使者欲得兵自往取之公曰使者欲藉兵立威欲得
妖人以还报也使者曰欲得妖人尔公曰吾在此虽
不敏然聚千人于境内安得不知使信有之今以兵
往是趣其为乱也此不过乡人相聚为佛事以利钱
财尔一弓手召之可致也乃馆使者日与之饮酒而
洪范言大臣廷争为不肃故雨不时若因并罢公以
给事中知许州又知蔡州州故多盗公按令为民立
伍保而简其法民便安之盗贼为息京师有告妖贼
千人聚确山者上遣中贵人驰至蔡以名捕者十人
使者欲得兵自往取之公曰使者欲藉兵立威欲得
妖人以还报也使者曰欲得妖人尔公曰吾在此虽
不敏然聚千人于境内安得不知使信有之今以兵
往是趣其为乱也此不过乡人相聚为佛事以利钱
财尔一弓手召之可致也乃馆使者日与之饮酒而
卷三十二 第 8b 页
密遣人召十人者皆至送京师告者果伏辜拜资政
殿学士徙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司又徙陜府迁礼
部侍郎徙永兴军丁父忧去官起复恳请终丧服除
加拜翰林侍读学士且召之公辞以疾上恻然遣使
者存问赐以名药遂以知汝州居久之又辞以疾即
以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留守司御史台疾少间(一/作)
(愈)复知陜府加拜资政殿大学士自公罢去上数为
大臣言吴某刚正可用每召之辄以疾不至于是召
还始侍讲禁中判通进银台司尚书都省明年拜宣
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判延州庞丞相经略
殿学士徙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司又徙陜府迁礼
部侍郎徙永兴军丁父忧去官起复恳请终丧服除
加拜翰林侍读学士且召之公辞以疾上恻然遣使
者存问赐以名药遂以知汝州居久之又辞以疾即
以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留守司御史台疾少间(一/作)
(愈)复知陜府加拜资政殿大学士自公罢去上数为
大臣言吴某刚正可用每召之辄以疾不至于是召
还始侍讲禁中判通进银台司尚书都省明年拜宣
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判延州庞丞相经略
卷三十二 第 9a 页
河东与夏人争麟州界亟筑栅于白草公以谓约不
先定而亟城必生事遽以利害牒河东移书庞公且
奏疏论之(一有朝/廷二字)皆不报巳而夏人果犯边杀骁将
郭恩而庞丞相与其将校十数人皆以此得罪麟府
遂警既而公复以疾辞不任边事且求解宣徽使乃
复以为资政殿大学士尚书左丞知河中府遂徙河
南公前在河南踰月而去河南人思之闻其复来皆
驩呼逆于路惟恐后其卒也皆聚哭公享年五十有
五以嘉祐三年四月十五日(一作/乙卯)卒于位(一有以/闻二字)诏
辍朝一日曾祖讳进忠赠太师妣陈氏吴国太夫人
先定而亟城必生事遽以利害牒河东移书庞公且
奏疏论之(一有朝/廷二字)皆不报巳而夏人果犯边杀骁将
郭恩而庞丞相与其将校十数人皆以此得罪麟府
遂警既而公复以疾辞不任边事且求解宣徽使乃
复以为资政殿大学士尚书左丞知河中府遂徙河
南公前在河南踰月而去河南人思之闻其复来皆
驩呼逆于路惟恐后其卒也皆聚哭公享年五十有
五以嘉祐三年四月十五日(一作/乙卯)卒于位(一有以/闻二字)诏
辍朝一日曾祖讳进忠赠太师妣陈氏吴国太夫人
卷三十二 第 9b 页
祖讳谅赠中书令妣葛氏越国太夫人父讳待问官
至礼部侍郎赠太保妣李氏楚国太夫人娶王氏太
原郡夫人子男十人安度安矩安素皆太常寺太祝
安常大理评事安正安本安序皆秘书省正字安厚
太常寺奉礼郎安宪安节未仕女三人长适集贤校
理韩宗彦次适著作佐郎庞元英皆早卒次适光禄
寺丞任逸公在二府时太保公以列卿奉朝请父子
在廷士大夫以为荣而公踧踖不安自言子班父前
非所以示人以法顾不敢以人子私乱朝廷之制愿
得罢去不听天子数推恩群臣子弟公每先及宗族
至礼部侍郎赠太保妣李氏楚国太夫人娶王氏太
原郡夫人子男十人安度安矩安素皆太常寺太祝
安常大理评事安正安本安序皆秘书省正字安厚
太常寺奉礼郎安宪安节未仕女三人长适集贤校
理韩宗彦次适著作佐郎庞元英皆早卒次适光禄
寺丞任逸公在二府时太保公以列卿奉朝请父子
在廷士大夫以为荣而公踧踖不安自言子班父前
非所以示人以法顾不敢以人子私乱朝廷之制愿
得罢去不听天子数推恩群臣子弟公每先及宗族
卷三十二 第 10a 页
疏远者至公之卒子孙未官者七人有文集五十卷
尤长于论议铭曰
显允吴公有家于闽自我皇考卜兹新原厚壤深泉
乐其宽闲今公其从公志之安公昔尚少(一作/少时)始来
京师挟其二季名发声驰乃赐之策以承帝问语惊
于(一作/天)廷有伟其论乃登侍从乃任大臣出入险夷
周旋屈伸公所策事先其利害初有不从后无不悔
公于临政简以便人人失(一作/去)而思愈久弥新帝曰
廷臣汝刚而直来汝予用断余不惑公曰臣愚负薪
之忧帝为咨嗟公其少休优以本邦宠其秩禄尚冀
尤长于论议铭曰
显允吴公有家于闽自我皇考卜兹新原厚壤深泉
乐其宽闲今公其从公志之安公昔尚少(一作/少时)始来
京师挟其二季名发声驰乃赐之策以承帝问语惊
于(一作/天)廷有伟其论乃登侍从乃任大臣出入险夷
周旋屈伸公所策事先其利害初有不从后无不悔
公于临政简以便人人失(一作/去)而思愈久弥新帝曰
廷臣汝刚而直来汝予用断余不惑公曰臣愚负薪
之忧帝为咨嗟公其少休优以本邦宠其秩禄尚冀
卷三十二 第 10b 页
公来公卒不复史臣考德作铭幽宅
镇潼军节度观察留后李公墓志铭
嘉祐五年八月某日镇潼军节度观察留后知澶州
军州事陇西李公得暴疾薨于州之正寝其以疾闻
也上方宴禁中为止乐命中贵人驰国医往视未及
行而以薨闻诏辍视朝一日赐其家黄金三百两赠
公感德军节度使巳而又赠兼侍中太常谥曰某即
以其年某月某日葬于开封府开封县褒亲乡先茔
之次公讳端懿字元伯开封人也右千牛卫将军赠
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陇西元靖王讳崇矩之曾孙
镇潼军节度观察留后李公墓志铭
嘉祐五年八月某日镇潼军节度观察留后知澶州
军州事陇西李公得暴疾薨于州之正寝其以疾闻
也上方宴禁中为止乐命中贵人驰国医往视未及
行而以薨闻诏辍视朝一日赐其家黄金三百两赠
公感德军节度使巳而又赠兼侍中太常谥曰某即
以其年某月某日葬于开封府开封县褒亲乡先茔
之次公讳端懿字元伯开封人也右千牛卫将军赠
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陇西元靖王讳崇矩之曾孙
卷三十二 第 11a 页
连州刺史赠太师讳继昌之孙镇国军节度使驸马
都尉赠尚书令兼中书令许和文公讳遵勖之子母
曰齐国献穆大长公主太宗之女真宗之妹今天子
之姑属亲而尊礼秩崇显其淑德美问彰于内外而
和文公好学不倦折节下士喜交名公卿一时翕然
号称贤尉故李氏之盛受宠三朝而天下之士不侈
其荣而乐道其德公为冢子于其家法习见安行不
待教告少笃学问长而孝友喜为诗工书画至于阴
阳医术星经地理无所不通七岁为如京副使历文
思副使供备库使洛苑使新州刺史康怀二州团练
都尉赠尚书令兼中书令许和文公讳遵勖之子母
曰齐国献穆大长公主太宗之女真宗之妹今天子
之姑属亲而尊礼秩崇显其淑德美问彰于内外而
和文公好学不倦折节下士喜交名公卿一时翕然
号称贤尉故李氏之盛受宠三朝而天下之士不侈
其荣而乐道其德公为冢子于其家法习见安行不
待教告少笃学问长而孝友喜为诗工书画至于阴
阳医术星经地理无所不通七岁为如京副使历文
思副使供备库使洛苑使新州刺史康怀二州团练
卷三十二 第 11b 页
使济州防禦使坐知冀州失捕妖人降授单州团练
使知均州未行改滑州兵马钤辖居岁中迁汝州防
禦使蔡州观察使天子祀明堂推恩徙华州观察使
献穆大长公主薨起复为镇国军节度观察留后公
泣血辞让愿终丧制上不许其让许其终丧给以全
俸服除拜镇潼军节度观察留后累阶金紫光禄大
夫勋上柱国爵开国公食邑四千四百户实封九百
户公为儿时上在东宫真宗命公侍研席上尤亲爱
尝解方玉带赐之稍长出入宫禁礼如家人虽燕见
语不及私数为上陈朝廷阙失开说古今治乱多所
使知均州未行改滑州兵马钤辖居岁中迁汝州防
禦使蔡州观察使天子祀明堂推恩徙华州观察使
献穆大长公主薨起复为镇国军节度观察留后公
泣血辞让愿终丧制上不许其让许其终丧给以全
俸服除拜镇潼军节度观察留后累阶金紫光禄大
夫勋上柱国爵开国公食邑四千四百户实封九百
户公为儿时上在东宫真宗命公侍研席上尤亲爱
尝解方玉带赐之稍长出入宫禁礼如家人虽燕见
语不及私数为上陈朝廷阙失开说古今治乱多所
卷三十二 第 12a 页
补益退而未尝言公既薨得其遗藁之未上者言宗
室事甚详其馀不传公少自勉励见士大夫有失节
废义者辄叹曰士起寒苦以学行自名至牵利欲遂
亡其所守况骄佚易习而生长富贵间邪故常惕然
痛自刮磨思立名节闻一善士倾身下之而贤士大
夫亦乐与之游以此多得名誉方大长公主在时数
欲求外官以自效不可得久之出知冀州为政循法
度检身束下民以不扰岁满召还初在冀捕妖人李
挍挍穷自经死验得实矣后贝州妖贼王则闭城叛
声言挍在以惑众公坐贬官巳而则诛城开无李挍
室事甚详其馀不传公少自勉励见士大夫有失节
废义者辄叹曰士起寒苦以学行自名至牵利欲遂
亡其所守况骄佚易习而生长富贵间邪故常惕然
痛自刮磨思立名节闻一善士倾身下之而贤士大
夫亦乐与之游以此多得名誉方大长公主在时数
欲求外官以自效不可得久之出知冀州为政循法
度检身束下民以不扰岁满召还初在冀捕妖人李
挍挍穷自经死验得实矣后贝州妖贼王则闭城叛
声言挍在以惑众公坐贬官巳而则诛城开无李挍
卷三十二 第 12b 页
者乃还公防禦使又知郓州安抚京东之西路是岁
京东水灾民饥流亡公为治室庐发仓廪而流人至
者如归咸赖以全活置弓手马教其马斗皆如精兵
治汶阳堤百馀里郓人遂无水患又知澶州发军吏
之奸者去之流其尤者于远方然后明军籍均其劳
逸军中称平而畏其法始下令捕盗有登邻屋取一
杓者遽寘之法以徇于市曰是固足以信吾令由是
盗贼屏息公虽以公主子自少居京师常领职事其
在三班院尤为称职三班掌诸使臣功过黜陟而主
者皆显官自重或贵家子食俸廪而已吏得因依为
京东水灾民饥流亡公为治室庐发仓廪而流人至
者如归咸赖以全活置弓手马教其马斗皆如精兵
治汶阳堤百馀里郓人遂无水患又知澶州发军吏
之奸者去之流其尤者于远方然后明军籍均其劳
逸军中称平而畏其法始下令捕盗有登邻屋取一
杓者遽寘之法以徇于市曰是固足以信吾令由是
盗贼屏息公虽以公主子自少居京师常领职事其
在三班院尤为称职三班掌诸使臣功过黜陟而主
者皆显官自重或贵家子食俸廪而已吏得因依为
卷三十二 第 13a 页
奸而职废久不省至公始躬治簿书考覈虚实赏罚
必当后人多遵用其法及出为三州又皆有治状故
虽享年不永不究其所施而士君子皆知其非安于
富贵者也及闻其丧也莫不痛惜焉公自为镇潼留
后十年不迁上以其久也以为宁远军节度使公恳
辞不拜及其薨也遂赠感德军节度使公享年四十
有八娶郭氏封仁寿郡君先公九年卒赠太原郡夫
人西京左藏库使昌州团练使中和之女子男五人
长曰诜供备库副使次曰諲曰询皆右侍禁次曰谆
曰訢尚幼女四人长适皇侄右屯卫大将军吉州团
必当后人多遵用其法及出为三州又皆有治状故
虽享年不永不究其所施而士君子皆知其非安于
富贵者也及闻其丧也莫不痛惜焉公自为镇潼留
后十年不迁上以其久也以为宁远军节度使公恳
辞不拜及其薨也遂赠感德军节度使公享年四十
有八娶郭氏封仁寿郡君先公九年卒赠太原郡夫
人西京左藏库使昌州团练使中和之女子男五人
长曰诜供备库副使次曰諲曰询皆右侍禁次曰谆
曰訢尚幼女四人长适皇侄右屯卫大将军吉州团
卷三十二 第 13b 页
练使建安郡公宗保早卒次适秘书丞夏倚次适皇
侄左领军卫大将军宗景次适皇侄孙右监门卫将
军世逸公平生尝语其子弟曰吾蒙国厚恩未有以
报吾且死宜有遗言毋因以求恩泽及其薨也其家
如其言铭曰
允矣和文惟时显人蔚有士誉匪矜帝姻赉其子孙
列爵启国惟公承之克似其德士起寒家骄于满盈
纷其利欲败节隳名公生盛族赫奕高明都尉之子
天子之甥惟谨惟恭其色不懈闻善如贪在得思戒
间亦宴见忠言告猷学而从政有惠三州享其多美
侄左领军卫大将军宗景次适皇侄孙右监门卫将
军世逸公平生尝语其子弟曰吾蒙国厚恩未有以
报吾且死宜有遗言毋因以求恩泽及其薨也其家
如其言铭曰
允矣和文惟时显人蔚有士誉匪矜帝姻赉其子孙
列爵启国惟公承之克似其德士起寒家骄于满盈
纷其利欲败节隳名公生盛族赫奕高明都尉之子
天子之甥惟谨惟恭其色不懈闻善如贪在得思戒
间亦宴见忠言告猷学而从政有惠三州享其多美
卷三十二 第 14a 页
独不遐年高旌巨节以贲于泉曷又赠之金珰附蝉
宠渥名荣(一作/荣名)惟有其实刻诗同藏其固其密
居士集卷第三十二
熙宁五年秋七月男发等编定
绍熙二年三月郡人孙谦益校正
王文安公墓铭封曹国(一无/封字)
吴正肃公墓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一作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上
顾(一作/上称)州故多盗(州一/作蔡)留守司(一无/守字)本邦(一作/大邦)
宠渥名荣(一作/荣名)惟有其实刻诗同藏其固其密
居士集卷第三十二
熙宁五年秋七月男发等编定
绍熙二年三月郡人孙谦益校正
王文安公墓铭封曹国(一无/封字)
吴正肃公墓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一作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上
顾(一作/上称)州故多盗(州一/作蔡)留守司(一无/守字)本邦(一作/大邦)
卷三十二 第 14b 页
卷三十二 第 1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