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二十二 第 1a 页
外集卷第二十二 欧阳文忠公集七十二
  谱(牡丹记附)
   砚谱
端石出端溪色理莹润本以子石为上子石者在大
石中生盖精石也而流俗传讹遂以紫石为上又以
贮水不秏为佳有鸲鹆眼为贵眼石病也然惟此岩
石则有之端石非徒重于流俗官司岁以为贡亦在
他砚上然十无一二发墨者但充玩好而巳歙石出
于龙尾溪其石坚劲大抵多发墨故前世多用之以
金星为贵其石理微粗以手摩之索索有锋铓者尤
卷二十二 第 1b 页
佳余少时又得金坑矿石尤坚而发墨然世亦罕有
端溪以北嵓为上龙尾以深溪为上较其优劣龙尾
远出端溪上而端溪以后出见贵尔
绛州角石者其色如白牛角其文有花浪与牛角无
异然顽滑不发墨世人但以研丹尔
归州大沱石其色青黑斑斑其文理微粗亦颇发墨
归峡人谓江水为沱盖江水中石也砚止用于川峡
人世未尝有余为夷陵县令时尝得一枚聊记以广
闻尔
青州紫金石文理粗亦不发墨惟京东人用之又有
卷二十二 第 2a 页
铁砚制作颇精然患其不发墨往往函端石于其中
人亦罕用惟研筒便于提携官曹往往持之以自从

红丝石砚者君谟赠余云此青州石也得之唐彦猷
云须饮以水使足乃可用不然渴燥彦猷甚奇此砚
以为发墨不减端石君谟又言端石莹润惟有铓者
尤发墨歙石多铓惟腻理者特佳盖物之奇者必异
其类也此言与余特异故并记之
青州潍州石末研皆瓦砚也其善发墨非石砚之比
然稍粗者损笔锋石末本用维水石前世巳记之故
卷二十二 第 2b 页
唐人惟称潍州今二州所作皆佳而青州尤擅名于
世矣
相州古瓦诚佳然少真者盖真瓦朽腐不可用世俗
尚其名尔今人乃以澄泥如古瓦状作瓦埋土中久
而斲以为砚然不必真古瓦自是凡瓦皆发墨优于
石尔今见官府典吏以破盆瓮片研墨作文书尤快
也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而今人罕用矣文
房四谱有造瓦砚法人罕知其妙向时有著作佐郎
刘羲叟者尝如其法造之绝佳砚作未多士大夫家
未甚有而羲叟物故独余尝得其二一以赠刘原父
卷二十二 第 3a 页
一余置中书閤中尤以为宝也今士大夫不学书故
罕事笔砚砚之见于时者惟此尔
  记
   洛阳牡丹记
   花品序第一
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
者今为天下第一洛阳所谓丹州花延州红青州红
者皆彼土之尤杰者然来洛阳才得备众花之一种
列第不出三已下(七字一作/终列第三)不能独立与洛花敌而
越之花以远罕识不见齿然虽越人亦不敢自誉以
卷二十二 第 3b 页
卷二十二 第 3b 页
旁薄之间未必中也又况天地之和气宜遍被四方
上下不宜限其中以自私夫中与和者有常之气其
推于物也亦宜为有常之形物之常者不甚美亦不
甚恶及元气之病也美恶鬲(一作/隔)并而不相和入故
物有极美与(一作/有)极恶者皆得于气之偏也花之钟
其美与夫瘿木拥肿之钟其恶丑好虽异而得分气
之偏病则均洛阳城圆(一作/围)数十里而诸县之花莫
及城中者出其境则不可植焉岂又偏气之美者独
聚此数十里之地乎此又天地之大不可考也已凡
物不常有而为害乎人者曰灾不常有而徒可怪骇
卷二十二 第 4a 页
不为害者曰妖语曰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此亦
草木之妖而万物之一怪也然比夫瘿木拥肿者窃
独钟其美而见幸于人焉余在洛阳四见春天圣九
年三月始至洛其至也晚见其晚者明年会与友人
梅圣俞游嵩山少室缑氏岭石唐山紫云洞既还不
及见又明年有悼亡之戚不暇见又明年以留守推
官岁满解去只(一作/止)见其蚤者是未尝见其极盛时
然目之所瞩巳不胜其丽焉余居府中时尝谒钱思
公于双桂楼下见一小屏立坐后细书字满其上思
公指之曰欲作花品此是牡丹名凡九十馀种余时
卷二十二 第 4b 页
 不暇读之然余所经见而今人多称者才三十许种
 不知思公何从而得之多也计其馀虽有名而不著
 未必佳也故今所录但取其特著者而次第之
   姚黄 魏花
   细叶寿安 鞓红(亦曰青州红)
   牛家黄 潜溪绯
   左花 献来红
   叶底紫 鹤翎红
   添色红 倒晕檀心
   朱砂红 九蕊真珠
卷二十二 第 5a 页
  延州红 多叶紫
  粗叶寿安 丹州红
  莲花萼 一百五
  鹿胎花 甘草黄
  一擪红 玉板白
   花释名第二
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州或以地或以色或旌其所
异者而志之姚黄牛黄左花魏花以姓著青州丹州
延州红以州著细叶粗叶寿安潜溪绯以地著一擪
红鹤翎红朱砂红玉板白多叶紫甘草黄以色著献
卷二十二 第 5b 页
来红添色红九蕊真珠鹿胎花倒晕檀心莲花萼一
百五叶底紫皆志其异者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
姚氏家此花之出于今未十年姚氏居白司马坡其
地属河阳然花不传河阳传洛阳洛阳亦不甚多一
岁不过数朵牛黄亦千叶出于民牛氏家比姚黄差
小真宗祀汾阴还过洛阳留宴淑景亭牛氏献此花
名遂著甘草黄单叶色如甘草洛人善别花见其树
知为某花云独姚黄易识其叶嚼之不腥魏家花者
千叶肉红花出于魏相仁溥家始樵者于寿安山中
见之斲以卖魏氏魏氏池馆甚大传者云此花初出
卷二十二 第 6a 页
时人有欲阅者人税十数钱乃得登舟渡池至花所
魏氏日收十数缗其后破亡鬻其园今普明寺后林
池乃其地寺僧耕之以植桑麦(一作/枣)花传民家甚多
人有数其叶者云至七百叶钱思公尝曰人谓牡丹
花王今姚黄真可为王而魏花乃后也鞓红者单叶
深红花出青州亦曰青州红故张仆射齐贤有第西
京贤相坊自青州以馲驼驮其种遂传洛中其色类
腰带鞓故谓之鞓红献来红者大多叶浅红花张仆
射罢相居洛阳人有献此花者因曰献来红添色红
者多叶花始开而白经日渐红至其落乃类深红此
卷二十二 第 6b 页
造化之尤巧者鹤翎红者多叶花其末白而(一作/其)
肉红如鸿鹄羽色细叶粗叶寿安者皆千叶肉红花
出寿安县锦屏山中细叶者尤佳倒晕檀心者多叶
红花几花近萼色深至其末渐浅此花自外深色近
萼反浅白而深檀点其心此尤可爱一擪红者多叶
浅红花叶杪深红一点如人以手指擪之九蕊真珠
红者千叶红花叶上有一白点如珠而叶密蹙其蕊
为九丛一百五者多叶白花洛花以谷雨为开候而
此花常至一百五日开最先丹州延州花皆千叶红
花不知其至洛之因莲花萼者多叶红花青趺三重
卷二十二 第 7a 页
如莲花萼左花者千叶紫花(一有出民/左氏家字)叶密而齐如
截亦谓之平头紫朱砂红者多叶红花不知其所出
有民门氏子者善接花以为生买地于崇德寺前治
花圃有此花洛阳豪家尚未有故其名未甚著花叶
甚鲜向日视之如猩血叶底紫者千叶紫花其色如
墨亦谓之墨紫花在丛中旁必生一大枝引叶覆其
上其开也比它花可延十日之久噫造物者亦惜之
耶此花之出比它花最远传云唐末有中官为观军
容使者花出其家亦谓之军容紫岁久失其姓氏矣
玉板白者单叶白花叶细长如拍板其色如玉而深
卷二十二 第 7b 页
檀心洛阳人家亦少有余尝从思公至福严院见之
问寺僧而得其名其后未尝见也潜溪绯者千叶绯
花出于潜溪寺寺在龙门山后本唐相李藩别墅今
寺中巳无此花而人家或有之大是紫花忽于丛中
特出绯者不过一二朵明年移在他枝洛人谓之转
(音/篆)枝花故其接头尤难得鹿胎花者多叶紫花有白
点如鹿胎之纹故苏相禹圭宅今有之多叶紫不知
其所出初姚黄未出时牛黄为第一牛黄未出时魏
花为第一魏花未出时左花为第一左花之前唯有
苏家红贺家红林家红之类皆单叶花当时为第一
卷二十二 第 8a 页
自多叶千叶花出后此花黜矣今人不复种也牡丹
初不载文字唯以药载本草然于花中不为高第大
抵丹延已西及褒斜道中尤多与荆棘无异土人皆
取以为薪自唐则天巳后洛阳牡丹始盛然未闻有
以名著者如沈宋元白之流皆善咏花草计有若今
(五字一作当/时有一花)之异者彼必形于篇咏(一作/什)而寂无传
焉唯刘梦得有咏鱼朝恩宅牡丹诗但云一丛千万
朵而已亦不云其美且异也谢灵运言永嘉竹间水
际多牡丹今越花不及洛阳甚远是洛花自古未有
若今之盛也
卷二十二 第 8b 页
   风俗记第三
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
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往往于古寺废宅
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帟笙歌之声相闻最盛于月
陂堤张家园棠 坊长寿寺东街与郭令宅至花落
乃罢洛阳至东京六驿旧不进花自今徐州李相迪
为留守时始进御岁遣衙校一员乘驿马一日一夕
至京师所进不过姚黄魏花三数朵以菜叶实竹笼
子藉覆之使马上不动摇以蜡封花蒂乃数日不落
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树者盖其不接则不佳
卷二十二 第 9a 页
春初时洛人于寿安山中斲小栽子卖城中谓之山
篦子人家治地为畦塍种之至秋乃接接花工尤著
者谓之门园子(盖本姓东门氏或是西门俗但云门/园子亦由今俗呼皇甫氏多只云皇)
(家/也)豪家无不邀之姚黄一接头直钱五千秋时立契
买之至春见花乃归其直洛人甚惜此花不欲传有
权贵求其接头者或以汤中蘸杀与之魏花初出时
接头亦直钱五千今尚直一千接时须用社后重阳
前过此不堪矣花之木去地五七寸许截之乃接以
泥封裹用软土拥之以蒻叶作庵子罩之不令见风
日惟南向留一小户以达气至春乃去其覆此接花
卷二十二 第 9b 页
之法也(用瓦/亦可)种花必择善地尽去旧土以细土用白
敛末一斤和之盖牡丹根甜多引虫食白敛能杀虫
此种花之法也浇花亦自有时或用日未出或日西
时九月旬日一浇十月十一月三日二日一浇正月
隔日一浇二月一日一浇此浇花之法也一本发数
朵者择其小者去之只留一二朵谓之打剥惧分其
脉也花才落便剪其枝勿令结子惧其易老也春初
既去蒻庵便以棘数枝置花丛上棘气暖可以辟霜
不损花芽他大树亦然此养花之法也花开渐小于
旧者盖有蠹虫损之必寻其穴以硫黄簪之其旁又
卷二十二 第 10a 页
有小穴如针孔乃虫所藏处花工谓之气窗以大针
点硫黄末针之虫乃死虫死花复盛此医花之法也
乌贼鱼骨以针花树入其肤花辄死此花之忌也
   牡丹记跋尾
右蔡君谟之书八分散隶正楷行狎大小草众体皆
精其平生手书小简残篇断槁时人得者甚多惟不
肯与人书石而独喜书余文也若陈文惠公神道碑
铭薛将军碣真州东园记杭州有美堂记相州昼锦
堂记余家集古录目序皆公之所书最后又书此记
刻而自藏子其家方走人于亳以模本遗予使者未
卷二十二 第 10b 页
复于闽而凶讣已至于亳矣盖其绝笔于斯文也于
戏君谟之笔既不可复得而予亦老病不能文者久
矣于是可不惜哉故书以传两家子孙
外集卷第二十二
砚谱惟此嵓石(此一/作比)归峡(此下一/有间字)
牡丹记花品序以自私(此下一/有也字)偏气之美(一作偏/病之气)
物之一怪也(或无/一字)
花释名或以氏(以字下一/有姓字)九蕊真珠(此下一有/红字下同)司马
卷二十二 第 11a 页
(一作/坂)鬻其园(此下一/有宅字)因曰(一作因/名曰)有一白点如珠
而叶密(一作点白如珠其/叶密或作密其叶)丹州延州花(此下脱/一者字)崇德
(一作崇/真寺)如拍板(此下一有/之状二字)不过一二朵(二一/作两)此花
黜矣(此一/作其)丹延巳西(己一/作巴)
风俗记以菜叶(以一/作用)尤著者(此下或有/一人两字)或用日未出
或日西时九月旬日一浇十月十一月三日二日一
浇正月隔日一浇二月一日一浇(一作或用日西或/用日未出秋时旬)
(日乃浇十月十一月二三/日一浇正月隔日一浇)以针花(三字上一/有用字)入其肤
花辄死(肤一作皮/辄一作必)
 士大夫家有公牡丹谱一卷乃承平时印本始列
卷二十二 第 11b 页
 花品序及名品与此卷前两篇颇同其后则曰叙
 事宫禁贵家寺观府署元白诗讥鄙吴蜀诗集记
 异杂记本朝双头花进花丁晋公续花谱凡十六
 门万馀言前题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某撰后
 有梅尧臣跋盖假托也姑以三事明之公之花释
 名大槩谓自唐则天巳后洛阳牡丹虽盛然沈宋
 元白未尝形容其美且异刘梦得亦止云一丛千
 万朵而巳盖言今之名品当时未有而此乃以元
 白常花唱酬为一门一也花谱蔡君谟所书至今
 流传熙宁元年公跋云君谟绝笔于斯文安得此
卷二十二 第 12a 页
 万馀言者二也梅之后序云公初筮西洛作花品
 及参大政亦有谢西京王尚书牡丹诗案梅以嘉
 祐五年四月卒是冬公方入西府明年迁参政其
 妄尤甚三也此初无足辨特以印本流传恐后人
 或信耳
卷二十二 第 1a 页
居士集卷第二十二 欧阳文忠公集二十二
  碑铭二首
   太尉文正王公神道碑铭(并序)
至和二年七月乙未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王素
奏事殿中巳而泣且言曰臣之先臣旦相真宗皇帝
十有八年今臣素又得待罪侍从之臣惟是先臣之
训其遗业馀烈臣实无似不能显大而墓碑至今无
辞以刻惟陛下哀怜不忘先帝之臣以假宠于王氏
而勖其子孙天子曰呜呼惟汝父旦事我文考真宗
叶德一心克终厥位有始有卒其可谓全德元老矣
卷二十二 第 1b 页
汝素以是刻于碑素拜稽首(一有/泣而)出明日有诏史馆
修撰欧阳脩曰王旦墓碑未立汝可以铭臣脩谨按
故推诚保顺同德守正翊戴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守
太尉充玉清昭应宫使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赠太
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魏国公(一作上柱国魏国/公食邑一万三千)
(户食实封六千五百/户赠太师尚书令)谥曰文正王公讳旦字子明大
名莘人也皇曾祖讳言滑州黎阳令追封许国公皇
祖讳彻左拾遗追封鲁国公皇考讳祜尚书兵部侍
郎追封晋国公皆累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曾祖
妣姚氏鲁国夫人祖妣田氏秦国夫人妣任氏徐国
卷二十二 第 2a 页
夫人边氏秦国夫人公之皇考以文章自显汉周之
际逮事太祖太宗为名臣尝谕杜重威使无反汉拒
卢多逊害赵普之谋以百口明符彦卿无罪故世多
称王氏有阴德公之皇考亦自植三槐于庭曰吾之
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公少好学有文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临(一作/平)
县监潭州银埸再迁著作佐郎与编文苑英华迁殿
中丞通判郑濠二州王禹称荐其材任转运使驿召
至京师辞不受献其所为文章得试直史馆迁右正
言知制诰知淳化三年礼部贡举迁虞部员外郎同
卷二十二 第 2b 页
判吏部流内铨知考课院右谏议大夫赵昌言参知
政事公以婿避嫌求解职太宗嘉之改礼部郎中集
贤殿修撰昌言罢复知制诰仍兼修撰判院事召赐
金紫久之迁兵部郎中居职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
数日召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駮事公
为人严重能任大事避远权势不可干以私由是真
宗益知其贤钱若水名能知人常称公曰真宰相器
也若水为枢密副使罢召对苑中问谁可大用者若
水言公可(一有用字一/有大用二字)真宗曰吾固已知之矣咸平
三年又知礼部贡举居数日拜给事中知枢密院事
卷二十二 第 3a 页
明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再迁刑部侍郎景德元
年契丹犯边真宗幸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东京得暴
疾命公驰自行在代元份留守二年迁尚书左丞三
年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监修国史是时契丹初请盟赵德明亦纳誓约愿守
河西故地二边兵罢不用真宗遂欲以无事治天下
公以谓宋兴三世祖宗之法具在故其为相务行故
事慎所改作进退能否赏罚必当真宗久而益信之
所言无不听虽他宰相大臣有所请必曰王某以谓
如何事无大小非公所言不决公在相位十馀年外
卷二十二 第 3b 页
无夷狄之虞兵革不用海内富实群工百司各得其
职故天下至今称为贤宰相公于用人不以名誉必
求其实苟贤且材(一作/能)矣必久其官而(一无/而字)众以为
宜某职然后迁其所荐引人未尝知寇准为枢密使
当罢使人私(一作/告)公求为使相公大惊曰将相之任
岂可求邪且吾不受私请准深恨之巳而制出除准
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入见泣涕曰
非陛下知臣何以至此真宗具道公所以荐准者准
始愧叹以为不可及故参知政事李穆子行简有贤
行以将作监丞居于家真宗召见慰劳之迁太子中
卷二十二 第 4a 页
允初遣使者召之(一无/之字)不知其所止真宗命至中书
问王某然后人知行简公所荐也公自知制诰至为
相荐士尤多其后公薨史官修真宗实录得内出奏
章乃知朝廷之士多公所荐者公与人寡言笑其语
虽简而能以理屈人默然终日莫能窥其际及奏事
上前群臣异同公徐一言以定今上为皇太子太子
谕德见公称太子学书有法公曰谕德之职止于是
邪赵德明言民饥求粮百万斛大臣皆曰德明新纳
誓而敢违请以诏书责之真宗以问公公请敕有司
具粟百万于京师诏德明来取真宗大喜德明得诏
卷二十二 第 4b 页
书惭且拜曰朝廷有人大中祥符中天下大蝗真宗
使人于野得死蝗以示大臣明日佗宰相有袖死蝗
以进者曰蝗实死矣请示于(一作/于)朝率百官贺公独
以为不可后数日方奏事飞蝗蔽天真宗顾公曰使
百官方贺而蝗如此岂不为天下笑邪宦者刘承规
(一作/圭)以忠谨得幸病且死求为节度使真宗以语公
曰承规(一作/圭)待此以瞑目公执以为不可曰他日将
有求为枢密使者柰何至今内臣官不过留后公任
事久人有谤公于上者公辄引咎未尝自辨至人有
过失虽人主盛怒可辨者辨之必得而后巳荣王宫
卷二十二 第 5a 页
火延前殿有言非天灾请置狱劾火事当坐死者百
馀人公独请见曰始失火时陛下以罪已诏天下而
臣等皆上章待罪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且火虽
有迹宁知非天谴邪由是当坐者皆免日者上书言
宫禁事坐诛籍其家得朝士所与往还占(一作/书)问吉
凶之说真宗怒欲付御史问状公曰此人之常情且
语不及朝廷不足罪真宗怒不解公因自取尝所占
问之书进曰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
付狱真宗曰此事巳发何可免公曰臣为宰相执国
法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真宗意解公至
卷二十二 第 5b 页
中书悉焚所得书既而真宗悔复驰取之公曰臣巳
焚之矣由是获免者众公累官至太保以病求罢入
见滋福殿真宗曰朕方以大事托卿而卿病(一作/疾)
北因命皇太子拜公公言皇太子盛德必任陛下事
因荐可为大臣者十馀人其后不至宰相者李及凌
策二人而巳然亦皆为名臣公屡以疾请真宗不得
已拜公太尉兼侍中五日一朝视事遇军国大事不
以时入参决公益惶恐因卧不起以疾恳辞册拜太
尉玉清昭应宫使自公病使者存问日常三四真宗
手自和药赐之疾亟遽幸其第赐以白金五千两辞
卷二十二 第 6a 页
不受以天禧元年九月癸酉薨于家享年六十有一
真宗临哭辍视朝三日发哀于苑中其子弟门人故
吏皆被恩泽即以其年十一月庚申葬公于开封府
开封县新里乡大边村公娶赵氏封荣国夫人后公
五年卒子男三人长曰司封郎中雍次曰赞善大夫
冲次曰素女四人长适太子太(一作/少)传韩亿次适兵
部员外郎直集贤院苏耆次适右正言范令孙次适
龙图阁直学士兵部郎中吕公弼(一本有诸/孙十四人)公事寡
嫂谨与其弟旭相(一无/相字)友悌尤笃任以家事一无所
问而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一/作)
卷二十二 第 6b 页
(后)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吾常以大(一作/太)盛为惧其
可与寒士争进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
泽有文集二十卷乾兴元年诏配享真宗庙庭臣脩
曰景德祥符之际盛矣观公之所以相而先帝之所
以用公者可谓至哉是以君明臣贤德显名尊生而
俱享其荣殁而长配于庙可谓有始有卒如明诏所
褒昔者烝民江汉推大臣下之事所以见任贤使能
之功虽曰山甫穆公之诗实歌宣王之德也臣谨考
国史实录至于搢绅故老之传得公终始之节而录
其可纪者辄声(一无/声字)为铭诗昭示后世(一无上/四字)以彰
卷二十二 第 7a 页
先帝之明以称圣恩褒显王氏流泽子孙与宋无极
之意铭曰
烈烈魏公相我真宗真庙翼翼魏公配食公相真宗
不言以躬时有大事事有大疑匪卜匪筮公为蓍龟
公在相位终日如默问其夷狄包裹兵革问其卿士
百工以职问其庶民耕织衣食相有(一作/所)赏罚功当
罪明相所(一作/有)黜升惟否惟能执其权衡万物之平
孰不事君胡能必信孰不为相其谁有终公薨于位
太尉之崇天子孝思来荐清庙侑我圣考惟时元老
天子念功报公之隆春秋从享万祀无穷作为诗歌
卷二十二 第 7b 页
以谂庙工
   观文殿大学士行兵部尚书西京留守赠司
   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铭(并序)
至和元年六月观文殿大学士行兵部尚书西京留
守临淄公以疾归于京师八月疾少间入见天子曰
噫予旧学之臣也乃留侍讲迩英閤诏五日一朝前
殿明年正月疾作不能朝敕(一作/饬)太医朝夕往视有司
除道将幸其家公叹曰吾无状乃以疾病忧吾君即
驰奏曰臣疾少间行愈矣乃止其月丁亥以公薨闻
天子震悼亟临其丧以不即视公为恨赠公司空兼
卷二十二 第 8a 页
侍中谥曰元献有司请辍视朝一日诏特辍二日以
其年三月癸酉葬公于许州阳翟县麦秀乡之北原
既葬赐其墓隧之碑首曰旧学之碑既又敕史臣脩
考次公事具书于碑下臣脩伏读国史见真宗皇帝
时天下无事天子方推让功德祠祀天地山川讲礼
乐以文颂声而儒学文章俊贤伟异之人出公世家
江西之临川年始十四一日起田里进见天子时方
亲阅天下贡士会廷中者千馀人与夫宫臣卫官拥
列圜视公不动声气操笔为文辞立成以献天子嘉
赏赐同进士出身遂登馆阁掌书命以文章为天下
卷二十二 第 8b 页
所宗逮陛下养德东宫先帝选用臣属即以公遗陛
下由王官宫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辅道圣德忧勤国
家有旧有劳自始至卒五十馀年公既薨而先帝之
名臣与陛下东宫之旧人皆无在者宜其褒宠优异
比公甘盘臣脩幸得执笔史官奉明诏谨昧死上临
淄公事曰公讳殊字同叔姓晏氏其世次晦显徙迁
不常自其高祖讳墉唐咸通中举进士卒官江西始
著籍于高安其后三世不显曾祖讳延昌又徙其籍
于临川祖讳郜追封英国公考讳固追封秦国公自
曾祖巳下皆用公贵累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中书
卷二十二 第 9a 页
令兼尚书令曾祖妣张氏陈国太夫人祖妣傅氏许
国太夫人妣吴氏唐(一作/越)国太夫人公生七岁知学
(一作始/学知)为文章乡里号为神童故丞相张文节公
安抚江西(一作/南)得公以闻真宗召见既赐出身后二
日又召试诗赋论公徐启曰臣尝私习此赋不敢隐
真宗益嗟异之因试以佗题以为秘书省正字置之
秘阁使得悉读秘书命故仆射陈文僖公视其学明
年献其所为文召试中书迁太常寺奉礼郎封祀太
山推恩迁光禄寺丞数月充集贤校理明年迁著作
佐郎丁父忧去官已而真宗思之即其家起复命淮
卷二十二 第 9b 页
南发运使具舟送之(一作/至)京师从祀太清宫赐绯衣
银鱼同判太常礼院又丁母忧求去官服丧不许今
天子始封升王公以选为府记室参军再迁左正言
直史馆今天子为皇太子以户部员外郎充太子舍
人赐金紫知制诰判集贤院迁翰林学士充景灵宫
判官太子左庶子兼判太常寺知礼仪院公既以道
德文章佐佑东宫真宗每所咨访多以方寸小纸细
书问之由是参与机密凡所对必以其藁进示不泄
其后悉阅真宗閤中遗书得公所进藁类为八十卷
藏之禁中人莫之见也初真宗遗诏章献明肃太后
卷二十二 第 10a 页
权听军国事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
事无敢决其议者公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
之皆母得见议遂定乾兴元年拜右谏议大夫兼侍
读学士迁给事中景灵宫副使判吏部流内铨以易
侍讲崇政殿迁礼部侍郎知审官院为枢密副使迁
刑部侍郎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由是忤太后
旨坐以笏击其仆误折其齿罢留守南京大兴学校
以教诸生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召拜御
史中丞改兵部侍郎兼秘书监资政殿学士翰林侍
读学士知天圣八年礼部贡举明年为三司使复为
卷二十二 第 10b 页
 枢密副使未拜改参知政事迁尚书左丞太后谒太
 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公公以周官后服对太
 后崩大臣执政者皆罢(一有/以字)公为礼部尚书知亳州
 徙知陈州迁刑部尚书复召为御史中丞又为三司
 使知枢密院事拜枢密使再加检校太尉同中书门
 下平章事庆历三年三月遂以刑部尚书居相位充
 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自公复召用而赵元昊反
 师出陜西天下弊于兵公数建利害请罢监军无以
 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制财用为(一无/为字)
 入之要皆有法天子悉为施行自宫禁先以率天下
卷二十二 第 11a 页
而财赋之职悉归有司卒能以谋臣元昊使听约束
乃还其王号公为人刚简遇人必以诚虽处富贵如
寒士樽酒相对欢如也得一善称之如已出当世知
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等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
进贤材当公居相府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进用至
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天子既厌西兵闵天下困弊奋
然有意遂欲因群材以更治数诏大臣条天下事方
施行而小人权倖皆不便明年秋会公以事罢而仲
淹等相次亦皆去事遂巳公既罢以工部尚书知颍
州徙知陈州又徙许州三迁户部尚书拜观文殿大
卷二十二 第 11b 页
学士知永兴军充一路都部署安抚使徙知河南府
兼西京留守累进阶至开府仪同三司勋上柱国爵
临淄公食邑万二千户实封三千七百户公享年六
十有五自少笃学至其病亟犹手不释卷有文集二
百四十卷尝奉敕修上训及真宗实录又集类古今
文章为集选二百卷其(一作/公)为政敏而务以简便其
民其于家严子弟之见有时事寡姊孝谨未尝为子
弟求恩泽其在陈州上问宰相曰晏某居外未尝有
所请其亦有所欲邪宰相以告公公自为表问起居
而已故其薨也天子尤哀悼之赐予加等以其子承
卷二十二 第 12a 页
(一作成/下同)𥙿为崇文院检讨孙及甥之未官者九人皆
命以官公初娶李氏工部侍郎虚巳之女次孟氏屯
田员外郎虚舟之女封钜鹿郡夫人次王氏太师尚
书令超之女封荣国夫人子八人长曰居厚大理评
事早卒次承𥙿尚书屯田员外郎宣礼赞善大夫崇
让著作佐郎明远祗德皆大理评事几道传正皆太
常寺太祝女六人长适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富弼次适礼部侍郎三司使杨察其四尚幼孙十
有二(一作/三)人公既乐善而称为知人士之显于朝者
多公所荐达至择其女之所从又得二人者如此(一/有)
卷二十二 第 12b 页
(呜呼/字)可谓贤也巳铭曰
有姜之裔齐为晏氏齐在春秋晏显诸侯传载桓子
婴称干丘其后无闻不亡仅存有炜自公厥声以振
公之显声实相天子天子曰噫予考真宗唯多名臣
以臻盛隆汝初事我王官东宫以暨相予始卒一躬
辅我以德有劳于邦公疾在外来归自洛天子曰留
汝予旧学凡今在庭莫如汝旧孰以卑予唯予圣考
今既亡矣孰为予老何以赠之司空侍中礼则有加
予思何穷有篆其文在其碑首天子之褒史臣有诏
铭以述之永昭厥后
卷二十二 第 13a 页

居士集卷第二十二
 熙宁五年秋七月男发等编定
  绍熙二年三月郡人孙谦益校正
广韵注误字云谬误又注误字云上同礼部韵始
 以误为谬以误为欺居士集第二卷镇阳读书诗
 云误蒙天子知其它诗文大率用此误字盖以误
 误古人通用也今晏公碑乃王洙奉敕书洙于字
卷二十二 第 13b 页
  学最精其书误以笏击仆齿字亦从心后人多改
  从言过矣碑云道德文学而印本作文章次子名
  成𥙿印本作承𥙿题衔加推忠保德功臣六字皆
  当以碑为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