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第 1a 页
外集卷第二十 欧阳文忠公集七十
策问
问进士策题五道
问古之人作诗亦因时之得失郁其情于中而发之
于咏歌而巳一人之为咏歌欢乐悲瘁宜若所系者
未为重矣然子夏序诗以谓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
诗者诗之言果足以动天地感鬼神乎
问古之为圣人者莫如舜贤而与圣人近者莫如颜
回仲尼称虞舜不可及而颜氏其殆庶几至其称舜
之所为则曰好问而好察迩言而已称颜氏之好学
策问
问进士策题五道
问古之人作诗亦因时之得失郁其情于中而发之
于咏歌而巳一人之为咏歌欢乐悲瘁宜若所系者
未为重矣然子夏序诗以谓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
诗者诗之言果足以动天地感鬼神乎
问古之为圣人者莫如舜贤而与圣人近者莫如颜
回仲尼称虞舜不可及而颜氏其殆庶几至其称舜
之所为则曰好问而好察迩言而已称颜氏之好学
卷二十 第 1b 页
则曰不迁怒不贰过而巳然则如是者是为不可及
与庶几乎
问汉宣中兴丙魏为相后之人言为相之贤者必稽
焉宜其有兴树之业显于世也及观其纪传亦无他
功德相独有明堂月令一章吉之事大槩而巳不识
丙魏之所以得贤于后世者可得见乎
问子丑寅三代之正也孔子何独行夏之时说者曰
夏时质也忠质文三代之政也孔子何独曰从周之
文使夏之时为正则商周之时不正乎周之政尚文
则夏商之政无文乎夫周以子则今之冬十一月乃
与庶几乎
问汉宣中兴丙魏为相后之人言为相之贤者必稽
焉宜其有兴树之业显于世也及观其纪传亦无他
功德相独有明堂月令一章吉之事大槩而巳不识
丙魏之所以得贤于后世者可得见乎
问子丑寅三代之正也孔子何独行夏之时说者曰
夏时质也忠质文三代之政也孔子何独曰从周之
文使夏之时为正则商周之时不正乎周之政尚文
则夏商之政无文乎夫周以子则今之冬十一月乃
卷二十 第 2a 页
春正也商以丑则今之冬十二月乃春正也夫以冬
十有一月十有二月颁春正于天下而教民之事无
乃与天时相戾欤夫君臣之相和父子之相爱兄弟
夫妇之相为悌顺是文之本也仁以守之义以制之
礼乐以和节之是文之成也使夏商而无文则夏商
之世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制欤说者曰三代之
正皆同也子丑寅出于后儒之妄也忠质文亦出于
后儒之妄也使夫诚出于后儒之妄则孔子安有行
时从文之说
问周天子之田方千里号称万乘万乘之马皆具又
十有一月十有二月颁春正于天下而教民之事无
乃与天时相戾欤夫君臣之相和父子之相爱兄弟
夫妇之相为悌顺是文之本也仁以守之义以制之
礼乐以和节之是文之成也使夏商而无文则夏商
之世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制欤说者曰三代之
正皆同也子丑寅出于后儒之妄也忠质文亦出于
后儒之妄也使夫诚出于后儒之妄则孔子安有行
时从文之说
问周天子之田方千里号称万乘万乘之马皆具又
卷二十 第 2b 页
有十二闲之马而六卿三百六十官必皆各有车马
车马岂不多乎哉千里之地为田几何其牧养之地
又几何而能容马若是之多乎哉千里之地为田几
何马之法又如何今天下广矣常患无马岂古之善
养马而今不善乎宜有说以对也
谥议
赠太尉夏守赟谥议
议曰谨按谥法世笃勤劳曰忠小心恭慎曰僖今考
公之行状言其父以军校殁战阵遂获赏延子以君
命死道涂得谥庄(一作/壮)恪公自束发已能孝谨遭遇
车马岂不多乎哉千里之地为田几何其牧养之地
又几何而能容马若是之多乎哉千里之地为田几
何马之法又如何今天下广矣常患无马岂古之善
养马而今不善乎宜有说以对也
谥议
赠太尉夏守赟谥议
议曰谨按谥法世笃勤劳曰忠小心恭慎曰僖今考
公之行状言其父以军校殁战阵遂获赏延子以君
命死道涂得谥庄(一作/壮)恪公自束发已能孝谨遭遇
卷二十 第 3a 页
先帝给事左右材敏自力愈久益勤至于典掌师旅
宿卫王宫出领节旄入登枢辅安享荣竉六十馀年
方真宗时继迁叛命用兵朔方契丹未和再驾河北
多事之际其勤最著或奔走自效不暇过于私家亲
昵虽至未尝敢请恩泽历小大之职无纤毫之过先
朝用此尤加奖擢昨者西师始出父子迭行北顾之
忧选任居首迫于奄忽厥用未彰较其始终其迹可
见所谓勤劳著于奕世恭慎见于小心考之不诬宜
以节惠谨合二法谥曰忠僖谨议
斋文
宿卫王宫出领节旄入登枢辅安享荣竉六十馀年
方真宗时继迁叛命用兵朔方契丹未和再驾河北
多事之际其勤最著或奔走自效不暇过于私家亲
昵虽至未尝敢请恩泽历小大之职无纤毫之过先
朝用此尤加奖擢昨者西师始出父子迭行北顾之
忧选任居首迫于奄忽厥用未彰较其始终其迹可
见所谓勤劳著于奕世恭慎见于小心考之不诬宜
以节惠谨合二法谥曰忠僖谨议
斋文
卷二十 第 3b 页
顺祖惠元睿明皇帝忌辰斋文
伏以积仁累德王业始于艰难追远奉先孝治刑于
遐迩式临讳日祗率旧章顺祖惠元睿明皇帝肇启
庆基克光前烈昭圣谟而贻厥隆庙德而可观今皇
帝嗣继大明克昌盛业属讳辰而增感因佛事以荐
严顺祖皇帝伏愿如在之威亘百年而可畏无疆之
祚佑亿世以垂休今皇帝伏愿圣寿延鸿丕图永固
然后愿钧衡旧德宗室群英下洎臣民咸均福祐
祭文
祭沙山太守祈晴文
伏以积仁累德王业始于艰难追远奉先孝治刑于
遐迩式临讳日祗率旧章顺祖惠元睿明皇帝肇启
庆基克光前烈昭圣谟而贻厥隆庙德而可观今皇
帝嗣继大明克昌盛业属讳辰而增感因佛事以荐
严顺祖皇帝伏愿如在之威亘百年而可畏无疆之
祚佑亿世以垂休今皇帝伏愿圣寿延鸿丕图永固
然后愿钧衡旧德宗室群英下洎臣民咸均福祐
祭文
祭沙山太守祈晴文
卷二十 第 4a 页
脩谨告祭于沙山太守之神脩扶护母丧归祔先域
大事有日阴云屡兴脩不孝罪逆赖天地鬼神哀怜
行四千里之江得无风波之恐今即事矣幸神宽之
假三日之不雨则始终之赐报德何穷尚飨
祭五龙祈雨文(一作祭五龙神)
伏以去秋之潦丰不补凶饥民食糟麦为命而天久
不雨苗将槁焉旱非人力之能移徒知奔走雨者龙
神之所作其忍不为薄奠拙辞致诚而巳尚飨
祈晴文
吏之所以食民之赋而神之所以享民之祭祀者吏
大事有日阴云屡兴脩不孝罪逆赖天地鬼神哀怜
行四千里之江得无风波之恐今即事矣幸神宽之
假三日之不雨则始终之赐报德何穷尚飨
祭五龙祈雨文(一作祭五龙神)
伏以去秋之潦丰不补凶饥民食糟麦为命而天久
不雨苗将槁焉旱非人力之能移徒知奔走雨者龙
神之所作其忍不为薄奠拙辞致诚而巳尚飨
祈晴文
吏之所以食民之赋而神之所以享民之祭祀者吏
卷二十 第 4b 页
以刑政庇民而神能以祸福加之也冤枉之无诉刑
罚之不明此人力能为而吏不举之其过宜在吏水
旱而不时饥馑而疾疫此人力所不能及而皆职神
之由今自冬涉春雨雪不止居人无食市肆不开人
皆食糟以延旦夕之命至于无食有自杀者此县吏
不能治民以致神祸之过此宜罚县令之身使为病
恙灾殃以塞其责不宜使数千户人皆受其灾雨雪
虽久及今而止民犹有望焉惟神闵之
祭东岳文
某比者获解郡章许还里闬方巾车而即路属暑雨
罚之不明此人力能为而吏不举之其过宜在吏水
旱而不时饥馑而疾疫此人力所不能及而皆职神
之由今自冬涉春雨雪不止居人无食市肆不开人
皆食糟以延旦夕之命至于无食有自杀者此县吏
不能治民以致神祸之过此宜罚县令之身使为病
恙灾殃以塞其责不宜使数千户人皆受其灾雨雪
虽久及今而止民犹有望焉惟神闵之
祭东岳文
某比者获解郡章许还里闬方巾车而即路属暑雨
卷二十 第 5a 页
之时行辄以愚诚仰干大造蒙神之惠赐以不违吹
清飙而散阴暴秋阳以涸辙遂无道路之阻得返草
茅之居荷德之深不知为报一觞之㓗谨用荐衷尚
飨
祭金城夫人文
脩谨遣表弟郑兴宗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金城
夫人之灵脩遭罹酷罚方在哀疚护丧归葬千里之
外忽承凶讣情礼莫伸聊陈薄奠致诚而巳尚飨
祭王深甫文
嗟吾深甫孝悌行于乡党信义施于友朋贫与贱不
清飙而散阴暴秋阳以涸辙遂无道路之阻得返草
茅之居荷德之深不知为报一觞之㓗谨用荐衷尚
飨
祭金城夫人文
脩谨遣表弟郑兴宗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金城
夫人之灵脩遭罹酷罚方在哀疚护丧归葬千里之
外忽承凶讣情礼莫伸聊陈薄奠致诚而巳尚飨
祭王深甫文
嗟吾深甫孝悌行于乡党信义施于友朋贫与贱不
卷二十 第 5b 页
为之耻富与贵不为之荣虽得于内者无待于外物
而不可掩者盖由其至诚故方身穷于陋巷而名巳
重于朝廷若夫利害不动其心富贵不更其守处于
众而不随临于得而不苟惟吾知子于初世徒信子
于久念昔居颍我壮而子方少年今我老矣来归而
送子于泉古人所居必有是邦之友况如子者岂止
一邦之贤举觞永诀夫复何言
外集卷第二十
而不可掩者盖由其至诚故方身穷于陋巷而名巳
重于朝廷若夫利害不动其心富贵不更其守处于
众而不随临于得而不苟惟吾知子于初世徒信子
于久念昔居颍我壮而子方少年今我老矣来归而
送子于泉古人所居必有是邦之友况如子者岂止
一邦之贤举觞永诀夫复何言
外集卷第二十
卷二十 第 1a 页
居士集卷第二十 欧阳文忠公集二十
碑铭
金部郎中赠兵部侍郎阎公神道碑铭(并序)
惟阎氏世家于郓其先曰太原王宝以武显于梁晋
之间实佐庄宗战河上取常山功书史官爵有王土
郓之诸阎皆王后也周广顺二年以郓州之钜野郓
城为济州阎氏今为济州钜野人也公生汉晋之间
遭世多虞虽出将家而不喜战斗独好学通三礼颇
习子史为文辞是时钜野大贼有众千馀人以公乡
里儒者掠致贼中问以谋略公毅然未尝有所言而
碑铭
金部郎中赠兵部侍郎阎公神道碑铭(并序)
惟阎氏世家于郓其先曰太原王宝以武显于梁晋
之间实佐庄宗战河上取常山功书史官爵有王土
郓之诸阎皆王后也周广顺二年以郓州之钜野郓
城为济州阎氏今为济州钜野人也公生汉晋之间
遭世多虞虽出将家而不喜战斗独好学通三礼颇
习子史为文辞是时钜野大贼有众千馀人以公乡
里儒者掠致贼中问以谋略公毅然未尝有所言而
卷二十 第 1b 页
为人状皃奇伟举止严重有威仪贼皆惮之莫敢害
贼平公还乡里以三礼教授弟子大宋受命天下将
平公乃出以三礼举中建隆某年某科历汉州之金
堂虢州之湖城二县尉迁濮州濮阳令皆有吏绩太
宗皇帝遣使者行视天下使者还言公可用召见奏
事语音鬯然殿中皆耸动太宗奇之拜太子洗马知
岳州(一有迁殿中丞知/均州一作郓州)吴越忠懿王再朝京师籍其
所有浙东西之地纳之有司天子以为新附之邦乃
以禁兵千人属公安抚其人遂知苏州(一有又/知婺州)五代
之际江海之间分为五大者窃名号其次擅征伐故
贼平公还乡里以三礼教授弟子大宋受命天下将
平公乃出以三礼举中建隆某年某科历汉州之金
堂虢州之湖城二县尉迁濮州濮阳令皆有吏绩太
宗皇帝遣使者行视天下使者还言公可用召见奏
事语音鬯然殿中皆耸动太宗奇之拜太子洗马知
岳州(一有迁殿中丞知/均州一作郓州)吴越忠懿王再朝京师籍其
所有浙东西之地纳之有司天子以为新附之邦乃
以禁兵千人属公安抚其人遂知苏州(一有又/知婺州)五代
之际江海之间分为五大者窃名号其次擅征伐故
卷二十 第 2a 页
皆峻刑法急聚敛以制命于其民越虽名为臣属之
邦然阂于江淮与中国隔不相及者久矣公以齐鲁
之人悉能知越风俗而揉以善政或摩以渐或革以
宜推凡上之所欲施宽凡民之所不堪恩涵泽濡民
以苏息政成召还以国子博士知济州又知晋州入
拜尚书水部员外郎广平郡王府翊善赐绯衣银鱼
居六年广平封陈王出閤公以司门员外郎求知黄
州陈王徙封许乃诏公还迁库部员外郎赐金紫侍
讲许王府王薨公出知 州居岁馀以淮阳近钜野
乃求知淮阳军公虽居许王府而真宗素知其贤数
邦然阂于江淮与中国隔不相及者久矣公以齐鲁
之人悉能知越风俗而揉以善政或摩以渐或革以
宜推凡上之所欲施宽凡民之所不堪恩涵泽濡民
以苏息政成召还以国子博士知济州又知晋州入
拜尚书水部员外郎广平郡王府翊善赐绯衣银鱼
居六年广平封陈王出閤公以司门员外郎求知黄
州陈王徙封许乃诏公还迁库部员外郎赐金紫侍
讲许王府王薨公出知 州居岁馀以淮阳近钜野
乃求知淮阳军公虽居许王府而真宗素知其贤数
卷二十 第 2b 页
诏访以经术谓之阎君子真宗即位问公何在左右
具言所以然即时召之巳在道拜金部郎中知青州
其后郓州守臣某临遣对殿上真宗问郓去青远近
守臣对若干真宗曰为吾告之将召也已而见召行
至钜野遇疾使者临问慰赐满百日赐告下济州伺
疾少间趋(一作/趣)就道巳而疾病(一作亟/一作革)以某年某月
某日薨于济州享年七十有七赠兵部侍郎葬于钜
野大(一有/关字)徐村公讳象字某曾祖讳某某官祖讳某
某官考(一作/父)讳某某官公娶孙氏封富春县君用子
贵追封泗水县太君子男三人长曰某某官次曰某
具言所以然即时召之巳在道拜金部郎中知青州
其后郓州守臣某临遣对殿上真宗问郓去青远近
守臣对若干真宗曰为吾告之将召也已而见召行
至钜野遇疾使者临问慰赐满百日赐告下济州伺
疾少间趋(一作/趣)就道巳而疾病(一作亟/一作革)以某年某月
某日薨于济州享年七十有七赠兵部侍郎葬于钜
野大(一有/关字)徐村公讳象字某曾祖讳某某官祖讳某
某官考(一作/父)讳某某官公娶孙氏封富春县君用子
贵追封泗水县太君子男三人长曰某某官次曰某
卷二十 第 3a 页
某官次曰某某官女三人皆适士族孙五人一早亡
次皆巳仕曾孙十人仕者五人呜呼士患不逢时时
逢矣患人主之不知知矣而不及用者命也惟公履
道纯正生于多艰而卒遇太平以奋其身又遭人主
之知尝用矣而不暇于大用以殁殁而无章焉则其
遂不见于后世乎景祐五年冬其子光禄君自光化
罢还乡闾乃谋刻其先德于墓之碑而以其辞属脩
词曰
阎世将家大纛高牙有封太原王功桓桓公不勇力
而勇于学奋身逢时卒有成业不大其荣继世而卿
次皆巳仕曾孙十人仕者五人呜呼士患不逢时时
逢矣患人主之不知知矣而不及用者命也惟公履
道纯正生于多艰而卒遇太平以奋其身又遭人主
之知尝用矣而不暇于大用以殁殁而无章焉则其
遂不见于后世乎景祐五年冬其子光禄君自光化
罢还乡闾乃谋刻其先德于墓之碑而以其辞属脩
词曰
阎世将家大纛高牙有封太原王功桓桓公不勇力
而勇于学奋身逢时卒有成业不大其荣继世而卿
卷二十 第 3b 页
挻(一作/挺)其后世多有孙曾有墓于里有碑其隧乡人
无伤乡之君子
太子太师致仕赠司空兼侍中文惠陈公神
道碑铭(并序)
颍川公既葬于新郑其子尚书主客郎中述古等七
人具公之行事及太常之状祁伯之铭以来告曰唯
陈氏世有显人我先正文惠公历事太宗真宗而相
今天子其出处始终之大节可考不诬如此故敢请
以墓隧之碑予为考其世次得其所以基于初盛于
中有于终而大施于其后者曰信哉陈氏载德晦显
无伤乡之君子
太子太师致仕赠司空兼侍中文惠陈公神
道碑铭(并序)
颍川公既葬于新郑其子尚书主客郎中述古等七
人具公之行事及太常之状祁伯之铭以来告曰唯
陈氏世有显人我先正文惠公历事太宗真宗而相
今天子其出处始终之大节可考不诬如此故敢请
以墓隧之碑予为考其世次得其所以基于初盛于
中有于终而大施于其后者曰信哉陈氏载德晦显
卷二十 第 4a 页
以时其畜厚来远故能发大而流长自公五世以上
为博州人皇高祖翔当五代时为王建掌书记建欲
帝蜀以逆顺祸福譬之不听弃官于阆州之西水遂
为西水人皇曾祖齐国公讳诩皇祖楚国公讳昭汶
皇考秦国公讳省华皆开府仪同三司太师尚书令
兼中书令自翔巳下三世不显于蜀至秦公始事圣
朝为左谏议大夫其配曰燕国太夫人冯氏公其次
子也讳尧佐字希元举进士及第累迁太常丞知开
封府录事参军用理狱有能绩迁府推官以言事切
直贬通判潮州自潮还献诗数百篇而大臣亦荐其
为博州人皇高祖翔当五代时为王建掌书记建欲
帝蜀以逆顺祸福譬之不听弃官于阆州之西水遂
为西水人皇曾祖齐国公讳诩皇祖楚国公讳昭汶
皇考秦国公讳省华皆开府仪同三司太师尚书令
兼中书令自翔巳下三世不显于蜀至秦公始事圣
朝为左谏议大夫其配曰燕国太夫人冯氏公其次
子也讳尧佐字希元举进士及第累迁太常丞知开
封府录事参军用理狱有能绩迁府推官以言事切
直贬通判潮州自潮还献诗数百篇而大臣亦荐其
卷二十 第 4b 页
文学得直史馆知寿庐二州提点府界诸县公事丁
秦公忧服除判三司都勾院两浙转运使徙京西河
东河北三路纠察在京刑狱天禧三年编次御试进
士坐误差其第贬监鄂州茶埸未至丁燕国太夫人
忧明年河决滑州天子念非公不可塞乃起公知滑
州乾兴元年作永定陵徙公京西转运使以办其事
入为三司户部副使徙副度支拜知制诰兼史馆修
撰同知天圣二年贡举知通进银台司迁龙图阁直
学士知河南府徙并州知审官院开封府拜翰林学
士兼龙图阁学士七年拜枢密副使其年八月参知
秦公忧服除判三司都勾院两浙转运使徙京西河
东河北三路纠察在京刑狱天禧三年编次御试进
士坐误差其第贬监鄂州茶埸未至丁燕国太夫人
忧明年河决滑州天子念非公不可塞乃起公知滑
州乾兴元年作永定陵徙公京西转运使以办其事
入为三司户部副使徙副度支拜知制诰兼史馆修
撰同知天圣二年贡举知通进银台司迁龙图阁直
学士知河南府徙并州知审官院开封府拜翰林学
士兼龙图阁学士七年拜枢密副使其年八月参知
卷二十 第 5a 页
政事居三岁间凡三请罢明道二年罢知永兴军行
过郑州为狂人所诬御史中丞范讽辨公无罪徙知
庐州又徙同州复徙永兴又徙郑州累官至户部侍
郎景祐四年四月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为人
刚毅笃实好古博学居官无大小所至必闻(一有其/仁足以)
(庇民智足以利物忠足/以事上诚足以信于人)潮州恶溪鳄鱼食人不可近
公命捕得鸣鼓于市以文告而戮之鳄(一作/其)患屏息
潮人叹曰昔韩公谕鳄而听今公戮鳄而惧所为虽
异其能使异物丑类革化而利人一也吾潮间三百
年而得二公幸矣在潮修孔子庙韩公祠率其州民
过郑州为狂人所诬御史中丞范讽辨公无罪徙知
庐州又徙同州复徙永兴又徙郑州累官至户部侍
郎景祐四年四月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为人
刚毅笃实好古博学居官无大小所至必闻(一有其/仁足以)
(庇民智足以利物忠足/以事上诚足以信于人)潮州恶溪鳄鱼食人不可近
公命捕得鸣鼓于市以文告而戮之鳄(一作/其)患屏息
潮人叹曰昔韩公谕鳄而听今公戮鳄而惧所为虽
异其能使异物丑类革化而利人一也吾潮间三百
年而得二公幸矣在潮修孔子庙韩公祠率其州民
卷二十 第 5b 页
之秀者就于学知寿州遭岁大饥公自出米为糜以
食饿者吏民以公故皆争出米其活数万人公曰吾
岂以是为私惠邪盖以令率人不若身先而使其从
之乐也钱塘江堤以竹笼石而潮啮之不数岁辄坏
而复理公叹曰堤以捍患而反病民乃议易以薪土
而害公政者言于朝以为非便是时丁晋公参知政
事主言者以黜公公争不已乃徙公京西而笼石为
堤数岁功不就民力大困卒用公议堤乃成河东地
寒而民贫奏除石炭税减官冶铁课岁数十万以便
民曰转运征利之官也利有本末下有馀则上足吾
食饿者吏民以公故皆争出米其活数万人公曰吾
岂以是为私惠邪盖以令率人不若身先而使其从
之乐也钱塘江堤以竹笼石而潮啮之不数岁辄坏
而复理公叹曰堤以捍患而反病民乃议易以薪土
而害公政者言于朝以为非便是时丁晋公参知政
事主言者以黜公公争不已乃徙公京西而笼石为
堤数岁功不就民力大困卒用公议堤乃成河东地
寒而民贫奏除石炭税减官冶铁课岁数十万以便
民曰转运征利之官也利有本末下有馀则上足吾
卷二十 第 6a 页
岂为俗吏哉太行山当河东河北两路之界公以谓
晋自前世为险国常先叛而后服者恃此也其在河
东凿泽州路后徙河北凿怀州路而太行之险通行
者德公以为利公曰吾岂为今日利哉河决坏滑州
水力悍甚每埽下湍激并人以没不见踪迹者不可
胜数公躬自暴露昼夜督促创为木龙以巨木骈齿
浮水上下杀其暴堤乃成又为长堤以护其外滑人
得复其居相戒曰不可使后人忘我陈公因号其堤
为陈公堤开封府治京师公以谓治烦之术任威以
击彊尽察以防奸譬于激水而欲其澄也故公为政
晋自前世为险国常先叛而后服者恃此也其在河
东凿泽州路后徙河北凿怀州路而太行之险通行
者德公以为利公曰吾岂为今日利哉河决坏滑州
水力悍甚每埽下湍激并人以没不见踪迹者不可
胜数公躬自暴露昼夜督促创为木龙以巨木骈齿
浮水上下杀其暴堤乃成又为长堤以护其外滑人
得复其居相戒曰不可使后人忘我陈公因号其堤
为陈公堤开封府治京师公以谓治烦之术任威以
击彊尽察以防奸譬于激水而欲其澄也故公为政
卷二十 第 6b 页
一以诚信每岁正月夜放灯则悉籍恶少年禁锢之
(一夲有岁/以为常)公召少年谕曰尹以恶人待汝汝安得为
善吾以善人待汝汝其为恶邪因尽纵之凡五夜无
一人犯法者太常博士陈诂知祥符县县吏恶其明
察欲中以事而诂公廉事不可得乃欲以奇动京师
自录事巳下空一县皆逃去京师果諠言诂政苛暴
是时章献明肃太后犹听政怒诂欲加以罪公为枢
密副使力争之以谓罪诂则奸人得计而沮能吏诂
由是获免公十典大州六为转运副使(一无副字一/无副使字)
常以方严肃下(一作方严/清肃莅下)使人知畏而重犯法至其
(一夲有岁/以为常)公召少年谕曰尹以恶人待汝汝安得为
善吾以善人待汝汝其为恶邪因尽纵之凡五夜无
一人犯法者太常博士陈诂知祥符县县吏恶其明
察欲中以事而诂公廉事不可得乃欲以奇动京师
自录事巳下空一县皆逃去京师果諠言诂政苛暴
是时章献明肃太后犹听政怒诂欲加以罪公为枢
密副使力争之以谓罪诂则奸人得计而沮能吏诂
由是获免公十典大州六为转运副使(一无副字一/无副使字)
常以方严肃下(一作方严/清肃莅下)使人知畏而重犯法至其
卷二十 第 7a 页
过失则多保佑之故未尝桉黜一下吏公贬潮州其
所言事盖人臣所难言者其平生奏疏尤多悉焚其
藁其他文章有文集三十卷又有野庐编潮阳编愚
丘集多慕韩愈为文与修真宗实录又修国史故事
知制诰者常先试其文辞天子以公文学天下所知
不复命试自国朝以来不试而知制诰者惟杨亿及
公二人而已公居官不妄进取为太常丞者十三年
不迁为起居郎者七年不迁自议钱塘堤为丁晋公
所绌后晋公益用事专威福故人子弟以公久于外
多勉以进取公曰惟久然后见吾守如是十五年今
所言事盖人臣所难言者其平生奏疏尤多悉焚其
藁其他文章有文集三十卷又有野庐编潮阳编愚
丘集多慕韩愈为文与修真宗实录又修国史故事
知制诰者常先试其文辞天子以公文学天下所知
不复命试自国朝以来不试而知制诰者惟杨亿及
公二人而已公居官不妄进取为太常丞者十三年
不迁为起居郎者七年不迁自议钱塘堤为丁晋公
所绌后晋公益用事专威福故人子弟以公久于外
多勉以进取公曰惟久然后见吾守如是十五年今
卷二十 第 7b 页
天子即位晋公事败投海外公乃见召用公初作相
以唐刘蕡所对策进曰天下治乱自朝廷始朝廷赏
罚自近始凡蕡之所究言者皆当今之弊此臣所欲
言而陛下之所宜行且臣等之职也天子嘉纳之公
在相位不久其年冬雷地震星象数变公言王随位
在臣上而病不任事程琳等位皆在下乃引汉故事
以灾异自责求罢章凡四上明年三月拜淮康军节
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郑州康定元
年五月以太子太师致仕诏大朝会立宰相班遂居
于郑其起居饮食康宁如少者后四年年八十有二
以唐刘蕡所对策进曰天下治乱自朝廷始朝廷赏
罚自近始凡蕡之所究言者皆当今之弊此臣所欲
言而陛下之所宜行且臣等之职也天子嘉纳之公
在相位不久其年冬雷地震星象数变公言王随位
在臣上而病不任事程琳等位皆在下乃引汉故事
以灾异自责求罢章凡四上明年三月拜淮康军节
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郑州康定元
年五月以太子太师致仕诏大朝会立宰相班遂居
于郑其起居饮食康宁如少者后四年年八十有二
卷二十 第 8a 页
以疾卒于家公居家以俭约为法虽巳贵常使其子
弟亲执贱事曰孔子固多能鄙事作为善箴以戒子
孙临卒口占数十言自志其墓公前娶曰𣏌国夫人
宋氏后娶曰沂国夫人王氏子男十人长曰述古次
曰比部员外郎求古主客员外郎学古虞部员外郎
道古大理评事馆阁校勘博古殿中丞脩古秘书省
正字履古光禄寺丞游古大理寺丞袭古太常寺太
祝象古秦公三子长曰尧叟为枢密使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季曰尧咨为武信军节度使皆举进士第一
人(一无/人字)及第(一无/第字)三子已贵秦公尚无恙每宾客至
弟亲执贱事曰孔子固多能鄙事作为善箴以戒子
孙临卒口占数十言自志其墓公前娶曰𣏌国夫人
宋氏后娶曰沂国夫人王氏子男十人长曰述古次
曰比部员外郎求古主客员外郎学古虞部员外郎
道古大理评事馆阁校勘博古殿中丞脩古秘书省
正字履古光禄寺丞游古大理寺丞袭古太常寺太
祝象古秦公三子长曰尧叟为枢密使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季曰尧咨为武信军节度使皆举进士第一
人(一无/人字)及第(一无/第字)三子已贵秦公尚无恙每宾客至
卷二十 第 8b 页
其家公及伯季侍立左右坐客䠞蹜不安求去秦公
笑曰此学(一作/儿)子辈耳故天下皆以秦公教子为法
而以陈氏世家为荣公之孙四十人曾孙二人合伯
季之后若子若孙若曾孙六十有八人女若孙曾五
十有四人而仕于朝者多以材称于时(一无/于时)呜呼可
谓盛矣铭曰
陈氏高节在污全洁閟德潜光有俟而发其发惟时
自公启之英英伯季踵武偕来相车崇崇武节之雄
高幢巨毂四世六公惟世有封秦楚及齐尚书中书
仪同太师祖考在前孙曾盈后公居于中伯季左右
笑曰此学(一作/儿)子辈耳故天下皆以秦公教子为法
而以陈氏世家为荣公之孙四十人曾孙二人合伯
季之后若子若孙若曾孙六十有八人女若孙曾五
十有四人而仕于朝者多以材称于时(一无/于时)呜呼可
谓盛矣铭曰
陈氏高节在污全洁閟德潜光有俟而发其发惟时
自公启之英英伯季踵武偕来相车崇崇武节之雄
高幢巨毂四世六公惟世有封秦楚及齐尚书中书
仪同太师祖考在前孙曾盈后公居于中伯季左右
卷二十 第 9a 页
惟勤其始以享其终惟能其约以有其丰休庸显问
播美家邦有远其贻有大其继刻诗垂声以质来裔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
铭(并序)
皇祐四年五月甲子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
南文正公薨于徐州以其年十有二月壬申葬于河
南尹樊里之万安山下公讳仲淹字希文五代之际
世家苏州事吴越太宗皇帝时吴越献其地公之皇
考从钱俶朝京师后为武宁军掌书记以卒公生二
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
播美家邦有远其贻有大其继刻诗垂声以质来裔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
铭(并序)
皇祐四年五月甲子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
南文正公薨于徐州以其年十有二月壬申葬于河
南尹樊里之万安山下公讳仲淹字希文五代之际
世家苏州事吴越太宗皇帝时吴越献其地公之皇
考从钱俶朝京师后为武宁军掌书记以卒公生二
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
卷二十 第 9b 页
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
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
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
选第一遂中乙科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
以养及公既贵天子赠公曾祖苏州粮料判官讳梦
龄为太保祖秘书监讳赞时为太傅考讳墉为太师
妣谢氏为吴国夫人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
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
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
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其所有为必尽其方
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
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
选第一遂中乙科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
以养及公既贵天子赠公曾祖苏州粮料判官讳梦
龄为太保祖秘书监讳赞时为太傅考讳墉为太师
妣谢氏为吴国夫人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
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
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
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其所有为必尽其方
卷二十 第 10a 页
曰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
贤不能必吾岂苟哉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
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
中府(一有/陈州)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
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巳
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彊母
后之渐其事遂巳又上书请还政天子不报及太后
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公独以谓
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始终十年未见过失宜掩
其小故以全大德初太后有遗命立杨太妃代为太
贤不能必吾岂苟哉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
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
中府(一有/陈州)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
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巳
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彊母
后之渐其事遂巳又上书请还政天子不报及太后
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公独以谓
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始终十年未见过失宜掩
其小故以全大德初太后有遗命立杨太妃代为太
卷二十 第 10b 页
后公谏曰太后母号也自古无代立者由是罢其册
命是岁大旱蝗奉使安抚东南使还会郭皇后废率
谏官御史伏閤争不能得贬知睦州又徙苏州岁馀
即拜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益论时政阙失
而大臣权倖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
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暇则益取古今治乱
安危为上开说又为百官图以献曰任人各以其材
而百职修尧舜之治不过此也因指其迁进迟速次
序曰如此而可以为公可以为私亦不可以不察由
是吕丞相怒至交论上前公求对辨语切坐落职知
命是岁大旱蝗奉使安抚东南使还会郭皇后废率
谏官御史伏閤争不能得贬知睦州又徙苏州岁馀
即拜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益论时政阙失
而大臣权倖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
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暇则益取古今治乱
安危为上开说又为百官图以献曰任人各以其材
而百职修尧舜之治不过此也因指其迁进迟速次
序曰如此而可以为公可以为私亦不可以不察由
是吕丞相怒至交论上前公求对辨语切坐落职知
卷二十 第 11a 页
饶州明年吕公亦罢公徙润州又徙越州而赵元昊
反河西上复召相吕公乃以公为陜西经略安抚副
使迁龙图阁直学士是时新失大将延州危公请自
守鄜延捍贼乃知延州元昊遣人遗书以求和公以
谓无事请和难信且书有僭号不可以闻乃自为书
告以逆顺成败之说甚辩坐擅复书夺一官知耀州
未逾月徙知庆州既而四路置帅以公为环庆路经
略安抚招讨使兵马都部署累迁谏议大夫枢密直
学士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
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于
反河西上复召相吕公乃以公为陜西经略安抚副
使迁龙图阁直学士是时新失大将延州危公请自
守鄜延捍贼乃知延州元昊遣人遗书以求和公以
谓无事请和难信且书有僭号不可以闻乃自为书
告以逆顺成败之说甚辩坐擅复书夺一官知耀州
未逾月徙知庆州既而四路置帅以公为环庆路经
略安抚招讨使兵马都部署累迁谏议大夫枢密直
学士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
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于
卷二十 第 11b 页
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一本有夺贼地/而耕之六字)又城细腰胡
芦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自边制
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
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犯人或
疑公见敌应变为如何至其城大顺也一旦引兵出
诸将不知所向军至柔远始号令告其地处使往筑
城至于版筑之用大小毕具而军中初不知贼以骑
三万来争公戒诸将战而贼走追勿过河巳而贼果
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贼(一有/既字)失计乃引去于
是诸将皆服公为不可及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
芦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自边制
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
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犯人或
疑公见敌应变为如何至其城大顺也一旦引兵出
诸将不知所向军至柔远始号令告其地处使往筑
城至于版筑之用大小毕具而军中初不知贼以骑
三万来争公戒诸将战而贼走追勿过河巳而贼果
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贼(一有/既字)失计乃引去于
是诸将皆服公为不可及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
卷二十 第 12a 页
己所得赐赉皆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诸蕃质
子纵其出入无一人逃者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
彻卫与语不疑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
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
召公归矣初西人籍为乡兵者十数万既而黥以为
军惟公所部但刺其手公去兵罢独得复为民其于
两路既得熟羌为用使以守边因徙屯兵就食内地
而纾西人馈挽之劳其所设施去而人德之与守其
法不敢变者至今尤多自公坐吕公贬群士大夫各
持二公曲直吕公患之凡直公者皆指为党或坐窜
子纵其出入无一人逃者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
彻卫与语不疑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
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
召公归矣初西人籍为乡兵者十数万既而黥以为
军惟公所部但刺其手公去兵罢独得复为民其于
两路既得熟羌为用使以守边因徙屯兵就食内地
而纾西人馈挽之劳其所设施去而人德之与守其
法不敢变者至今尤多自公坐吕公贬群士大夫各
持二公曲直吕公患之凡直公者皆指为党或坐窜
卷二十 第 12b 页
逐及吕公复相公亦再起被用于是二公驩然相约
勠力平贼天下之士皆以此多二公然朋党之论遂
起而不能止上既贤公可大用故卒置群议而用之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五让不许乃就道既至
数月以为参知政事每进见必以太平责之公叹曰
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
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又开天章
阁召见赐坐授以纸笔使疏于前公惶恐避席始退
而条列时所宜先者十数事上之其诏天下兴学取
士先德行不专文辞革磨勘例迁以别能否减任子
勠力平贼天下之士皆以此多二公然朋党之论遂
起而不能止上既贤公可大用故卒置群议而用之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五让不许乃就道既至
数月以为参知政事每进见必以太平责之公叹曰
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
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又开天章
阁召见赐坐授以纸笔使疏于前公惶恐避席始退
而条列时所宜先者十数事上之其诏天下兴学取
士先德行不专文辞革磨勘例迁以别能否减任子
卷二十 第 13a 页
之数而除滥官用农桑考课守宰等事方施行而磨
勘任子之法侥倖之人皆不便因相与腾口而嫉公
者亦幸外有言喜为之佐佑会边奏有警公即请行
乃以公为河东陜西宣抚使至则上书愿复守边即
拜资政殿学士知邠州兼陜西四路安抚使其知政
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
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是时夏人巳
称臣公因以疾请邓州守邓三岁求知杭州又徙青
州公益病又求知颍州肩舁至徐遂不起享年六十
有四方公之病上赐药存问既薨辍朝一日以其遗
勘任子之法侥倖之人皆不便因相与腾口而嫉公
者亦幸外有言喜为之佐佑会边奏有警公即请行
乃以公为河东陜西宣抚使至则上书愿复守边即
拜资政殿学士知邠州兼陜西四路安抚使其知政
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
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是时夏人巳
称臣公因以疾请邓州守邓三岁求知杭州又徙青
州公益病又求知颍州肩舁至徐遂不起享年六十
有四方公之病上赐药存问既薨辍朝一日以其遗
卷二十 第 13b 页
表无所请使就问其家所欲(一有/为)赠以兵部尚书所
以哀恤之甚厚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汎爱丧其母
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
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其为政所至民多立
祠画像其行已临事自山林(一作/搢绅)处士里闾田野之
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及
其世次官爵志于墓谱于家藏于有司者皆不论著
著其系天下国家之大者亦公之志也欤铭曰
范于吴越世实陪臣俶纳山川及其士民范始来北
中间几息公奋自躬与时偕逢事有罪功言有违从
以哀恤之甚厚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汎爱丧其母
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
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其为政所至民多立
祠画像其行已临事自山林(一作/搢绅)处士里闾田野之
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及
其世次官爵志于墓谱于家藏于有司者皆不论著
著其系天下国家之大者亦公之志也欤铭曰
范于吴越世实陪臣俶纳山川及其士民范始来北
中间几息公奋自躬与时偕逢事有罪功言有违从
卷二十 第 14a 页
岂公必能天子用公其艰其劳一其初终夏童跳边
乘吏怠(一作/殆)安帝命公往问彼骄顽有不听顺锄其
穴根公居三年怯勇隳完儿怜兽扰卒俾来臣夏人
在廷其事方议帝趣公来以就予治公拜稽首兹惟
难(一作/艰)哉初匪其难在其终之群言营营卒坏于成
匪恶其成惟公是倾不倾不危天子之明存有显荣
殁有赠谥藏其子孙宠及后世惟百有位可劝无怠
居士集卷第二十
乘吏怠(一作/殆)安帝命公往问彼骄顽有不听顺锄其
穴根公居三年怯勇隳完儿怜兽扰卒俾来臣夏人
在廷其事方议帝趣公来以就予治公拜稽首兹惟
难(一作/艰)哉初匪其难在其终之群言营营卒坏于成
匪恶其成惟公是倾不倾不危天子之明存有显荣
殁有赠谥藏其子孙宠及后世惟百有位可劝无怠
居士集卷第二十
卷二十 第 14b 页
熙宁五年秋七月男发等编定
绍熙二年三月郡人孙谦益校正
范文正公神道碑自公坐吕公贬群士大夫各持
二公曲直吕公患之凡直公者皆指为党或坐窜
逐及吕公复相公亦再起被用于是二公驩然相
约勠力平贼天下之士皆以此多二公然朋党之
论遂起而不能止○按司马文正公记闻景祐中
吕许公执政范文正公知开封屡改吕短坐落职
知饶州康定元年复旧职知永兴会许公复相言
于仁宗曰仲淹贤者朝廷将用之岂可但除旧职
绍熙二年三月郡人孙谦益校正
范文正公神道碑自公坐吕公贬群士大夫各持
二公曲直吕公患之凡直公者皆指为党或坐窜
逐及吕公复相公亦再起被用于是二公驩然相
约勠力平贼天下之士皆以此多二公然朋党之
论遂起而不能止○按司马文正公记闻景祐中
吕许公执政范文正公知开封屡改吕短坐落职
知饶州康定元年复旧职知永兴会许公复相言
于仁宗曰仲淹贤者朝廷将用之岂可但除旧职
卷二十 第 15a 页
即除龙图阁直学士陜西经略安抚副使上以许
公为长者天下亦以许公不念旧恶又苏文定公
龙川志范文正自饶州还朝出领西事恐申公不
为之地无以成功乃为书自咎解仇而去故欧阳
公作文正碑有二公晚年欢然相得之语后生不
知皆咎欧阳公予见张公安道言之乃信又邵氏
闻见录当时文正子尧夫不以为然从欧阳公辩
不可得则自削去驩然勠力等语公不乐谓苏明
允曰范公碑为其子弟擅于石本改动文字令人
恨之故今罗氏本于坐落职知饶州下无明年吕
公为长者天下亦以许公不念旧恶又苏文定公
龙川志范文正自饶州还朝出领西事恐申公不
为之地无以成功乃为书自咎解仇而去故欧阳
公作文正碑有二公晚年欢然相得之语后生不
知皆咎欧阳公予见张公安道言之乃信又邵氏
闻见录当时文正子尧夫不以为然从欧阳公辩
不可得则自削去驩然勠力等语公不乐谓苏明
允曰范公碑为其子弟擅于石本改动文字令人
恨之故今罗氏本于坐落职知饶州下无明年吕
卷二十 第 15b 页
公亦罢六字为陜西经略安抚副使上无上复召
相吕公六字又无自公坐吕公贬已下至故卒置
群议而用之一段以此观之诸家本乃当时定本
也罗氏本尧夫改本也今从众而载尧夫所改如
此陈无巳谈丛叙二公曲折未必尽然吕公薨范
公虽有祭文盖交际常礼今载集中词意亦平平
无已谓归重而自讼过矣
陈文惠公碑弃官(此下一/有家字)啮(当作/齧)
范文正公碑来臣(来一/作徕)
相吕公六字又无自公坐吕公贬已下至故卒置
群议而用之一段以此观之诸家本乃当时定本
也罗氏本尧夫改本也今从众而载尧夫所改如
此陈无巳谈丛叙二公曲折未必尽然吕公薨范
公虽有祭文盖交际常礼今载集中词意亦平平
无已谓归重而自讼过矣
陈文惠公碑弃官(此下一/有家字)啮(当作/齧)
范文正公碑来臣(来一/作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