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第 1a 页
栾城集卷第十
诗九十六首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白䳱亭
白䳱洲前水奔腾乱马牛亭高疑欲动船去似无忧
汹涌山方壤澄清练不收中秋谁在此明月满城头
览辉亭
城里最高处坡陁见一城山多来有绪江远静无声
歌吹风前度楼台雨后明风光同楚蜀聊此慰生平
凤凰台
诗九十六首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白䳱亭
白䳱洲前水奔腾乱马牛亭高疑欲动船去似无忧
汹涌山方壤澄清练不收中秋谁在此明月满城头
览辉亭
城里最高处坡陁见一城山多来有绪江远静无声
歌吹风前度楼台雨后明风光同楚蜀聊此慰生平
凤凰台
卷十 第 1b 页
凤鸟久不至斯台空复高何年种梧竹特地剪蓬蒿
白水来无际青山转几遭南游且未返江海共滔滔
天庆观
兴废不可必冶城今静祠松声闻道路竹色净轩墀
江近风云改亭深草木滋孤坟吊遗直狂闇闵元规
(在观侧/卞壶墓)
高斋
金陵佳处自无穷使宅幽深即故宫楼殿六朝遗烬
后江山百里旧城中雨馀尚有金钿落月出长窥粉
堞空看尽一城怀古地兹游恨不与君同
白水来无际青山转几遭南游且未返江海共滔滔
天庆观
兴废不可必冶城今静祠松声闻道路竹色净轩墀
江近风云改亭深草木滋孤坟吊遗直狂闇闵元规
(在观侧/卞壶墓)
高斋
金陵佳处自无穷使宅幽深即故宫楼殿六朝遗烬
后江山百里旧城中雨馀尚有金钿落月出长窥粉
堞空看尽一城怀古地兹游恨不与君同
卷十 第 2a 页
此君亭(藏寺/在华)
绿竹不可数孤亭一倍幽色分岩石润梢出涧松修
雪节寒方见春萌旱不抽故山多此物长恨未归休
见江亭(山/在蒋)
江水信浩渺连山巧蔽亏端能上崄绝故自识津涯
灭没樯竿度飘摇鹭羽迟何人倚舟望亦爱此峰危
定林院
定林两山间崖木生欲合茅屋倚岩隈重重荫清樾
晨斋取旁寺生事信幽绝吾人定何为常欲依暖熟
八功德泉
绿竹不可数孤亭一倍幽色分岩石润梢出涧松修
雪节寒方见春萌旱不抽故山多此物长恨未归休
见江亭(山/在蒋)
江水信浩渺连山巧蔽亏端能上崄绝故自识津涯
灭没樯竿度飘摇鹭羽迟何人倚舟望亦爱此峰危
定林院
定林两山间崖木生欲合茅屋倚岩隈重重荫清樾
晨斋取旁寺生事信幽绝吾人定何为常欲依暖熟
八功德泉
卷十 第 2b 页
君言山上泉定有何功德热尽自清凉苦除即甘滑
颇遭游人病时取破匏挹烦恼虽云清凛然终在臆
游钟山
江南四月如三伏北望钟山万松碧杖藜试上宝公
龛众壑秋声起相袭青峰回抱石城小白练前横大
江直石梯南下俯城闉松径东蟠转山谷乔林无风
声如两时见游僧石上息行穷碧涧一庵岩坐弄清
泉八功德归寻晚饭众山底困卧定林依石壁朝游
不知涧谷远莫归但觉穿双屐老僧一身泉上住十
年扫尽人间迹客到唯烧柏子香晨饥坐待山前粥
颇遭游人病时取破匏挹烦恼虽云清凛然终在臆
游钟山
江南四月如三伏北望钟山万松碧杖藜试上宝公
龛众壑秋声起相袭青峰回抱石城小白练前横大
江直石梯南下俯城闉松径东蟠转山谷乔林无风
声如两时见游僧石上息行穷碧涧一庵岩坐弄清
泉八功德归寻晚饭众山底困卧定林依石壁朝游
不知涧谷远莫归但觉穿双屐老僧一身泉上住十
年扫尽人间迹客到唯烧柏子香晨饥坐待山前粥
卷十 第 3a 页
丈夫济时诚妄语白首居山本良策茹蔬饭糗何足
道纯灰洗心聊自涤失身处世足愆尤愧尔山僧少
忧责
郭祥正国慱醉吟庵
姑熟溪头醉吟客归作茅庵劣容席团团鹄卵中自
明窗前月出夜更清醉吟自作溪上语不学拥鼻雒
阳生诗成付与坐中读知有清溪可终日作诗饮酒
聊复同谁来共枕溪中石圆天方地千万里中与此
间大相似嚣然一息不自停水火雷风相灭起直须
只作此庵看歌罢曲肱还醉眠不用骑鲸学太白东
道纯灰洗心聊自涤失身处世足愆尤愧尔山僧少
忧责
郭祥正国慱醉吟庵
姑熟溪头醉吟客归作茅庵劣容席团团鹄卵中自
明窗前月出夜更清醉吟自作溪上语不学拥鼻雒
阳生诗成付与坐中读知有清溪可终日作诗饮酒
聊复同谁来共枕溪中石圆天方地千万里中与此
间大相似嚣然一息不自停水火雷风相灭起直须
只作此庵看歌罢曲肱还醉眠不用骑鲸学太白东
卷十 第 3b 页
入沧海观桑田
湖阴曲
老虎穴中卧猎夫不敢窥骅骝服箱骖盗骊巡城三
匝漫不知帐中昼梦日绕壁惊起知是黄须儿马鞭
七宝留道左猛士徘徊不能过遗矢如去冰已遥明
日神兵下赤霄荒城至今人不住狐兔惊走风萧萧
舟次大云仓回寄孔武仲
一风失前期十日不相见君帆一何驶去若乘风箭
我舟一何迟出没蔽葭薍瓮中有白糟床上有黄卷
妻孥不足共思子但长叹池阳重相遇抚手成一粲
湖阴曲
老虎穴中卧猎夫不敢窥骅骝服箱骖盗骊巡城三
匝漫不知帐中昼梦日绕壁惊起知是黄须儿马鞭
七宝留道左猛士徘徊不能过遗矢如去冰已遥明
日神兵下赤霄荒城至今人不住狐兔惊走风萧萧
舟次大云仓回寄孔武仲
一风失前期十日不相见君帆一何驶去若乘风箭
我舟一何迟出没蔽葭薍瓮中有白糟床上有黄卷
妻孥不足共思子但长叹池阳重相遇抚手成一粲
卷十 第 4a 页
先行复草草回首空眷眷人生类如此迟速亦何算
一见诚偶然四海良独远相期庐山阴把臂上云巘
池州萧丞相楼二首
绕郭青峰睥睨屯入城流水縠文翻楼成始觉江山
胜人去方知德业尊坐久浮云霾后岭酒醒飞雪变
前村我来邂逅公归国犹喜豋临共一樽(发日将解/池守滕元)
(去)
丞相风流直至今朱栏仍对旧山林奔驰轩冕身何
有跌宕图书意最深松绕城头风瑟缩江浮山外气
阴森三年不起南迁想应有前人识此心
一见诚偶然四海良独远相期庐山阴把臂上云巘
池州萧丞相楼二首
绕郭青峰睥睨屯入城流水縠文翻楼成始觉江山
胜人去方知德业尊坐久浮云霾后岭酒醒飞雪变
前村我来邂逅公归国犹喜豋临共一樽(发日将解/池守滕元)
(去)
丞相风流直至今朱栏仍对旧山林奔驰轩冕身何
有跌宕图书意最深松绕城头风瑟缩江浮山外气
阴森三年不起南迁想应有前人识此心
卷十 第 4b 页
过九华山
南迁私自喜看尽江南山孤舟少僮仆此志还复难
局促守破窗联翩过重峦忽惊九华峰高拱立我前
萧然九仙人缥缈凌云烟碧霞为裳衣首冠青琅玕
挥手谢世人可望不可攀我行竟草草安能拍其肩
但闻有高士卧听松风眠松根得茯苓床若千岁
煮食一朝尽终身弃腥膻腹背生绿毛轻举如翔鸾
相逢欲借问巳在长松端何年脱罪罟出处良自便
芒鞋挂藤杖逢山即盘桓斯人未可求岩室傥复存
佛池口遇风雨
南迁私自喜看尽江南山孤舟少僮仆此志还复难
局促守破窗联翩过重峦忽惊九华峰高拱立我前
萧然九仙人缥缈凌云烟碧霞为裳衣首冠青琅玕
挥手谢世人可望不可攀我行竟草草安能拍其肩
但闻有高士卧听松风眠松根得茯苓床若千岁
煮食一朝尽终身弃腥膻腹背生绿毛轻举如翔鸾
相逢欲借问巳在长松端何年脱罪罟出处良自便
芒鞋挂藤杖逢山即盘桓斯人未可求岩室傥复存
佛池口遇风雨
卷十 第 5a 页
长江五月多风暴欲行先看风日好北风忽作东南
来阴云如涌拨不开惊雷往还转车毂狂波低昂起
坑谷中流一叶那复持卷舒已付天公知解帆转柂
不容语佛池口中幸可住须臾急雨变昏霾柂师喜
贺风已回澄溪不动萦白练老木苍崖蔚葱茜系舟
茅屋得青蔬试问钓船还有鱼开樽引满向妻子明
日复行未须悕阴阳开阖良等闲扁舟谁令乘崄艰
舟次磁湖以风浪留二日不得进子瞻以诗
见寄作二篇答之前篇自赋后篇次韵
惭愧江淮南北风扁舟千里得相从黄州不到六十
来阴云如涌拨不开惊雷往还转车毂狂波低昂起
坑谷中流一叶那复持卷舒已付天公知解帆转柂
不容语佛池口中幸可住须臾急雨变昏霾柂师喜
贺风已回澄溪不动萦白练老木苍崖蔚葱茜系舟
茅屋得青蔬试问钓船还有鱼开樽引满向妻子明
日复行未须悕阴阳开阖良等闲扁舟谁令乘崄艰
舟次磁湖以风浪留二日不得进子瞻以诗
见寄作二篇答之前篇自赋后篇次韵
惭愧江淮南北风扁舟千里得相从黄州不到六十
卷十 第 5b 页
里白浪俄生百万重自笑一生浑类世可怜万事不
由侬夜深魂梦先飞去风雨对床闻晓钟
西归犹未有菟裘拟就南迁买一丘舟楫自能通蜀
道林泉真欲老黄州鱼多钓户应容贯酒熟邻翁便
可晋从此莫言身外事功名毕竟不如休
黄州陪子瞻游武昌西山
千里到齐安三夜语不足劝我勿重陈起游西山麓
西山隔江水轻舟乱凫鹜连峰多回溪盛夏富草木
杖策看万松流汗升九曲苍茫大江涌浩荡众山蹙
上方寄云端中寺倚岩腹清泉类牛乳烦热须一掬
由侬夜深魂梦先飞去风雨对床闻晓钟
西归犹未有菟裘拟就南迁买一丘舟楫自能通蜀
道林泉真欲老黄州鱼多钓户应容贯酒熟邻翁便
可晋从此莫言身外事功名毕竟不如休
黄州陪子瞻游武昌西山
千里到齐安三夜语不足劝我勿重陈起游西山麓
西山隔江水轻舟乱凫鹜连峰多回溪盛夏富草木
杖策看万松流汗升九曲苍茫大江涌浩荡众山蹙
上方寄云端中寺倚岩腹清泉类牛乳烦热须一掬
卷十 第 6a 页
县令知客来行庖映脩竹黄鹅特新煮白酒近亦熟
山行得一饱看尽千山绿幽怀苦不遂滞念每烦促
归舟浪花暝落日金盘浴妻孥寄九江此会难再卜
君看孙讨虏百战不摇目犹怜江上台高会饮千斛
巾冠堕台下坐使张公哭异时君再来携被山中宿
将还江州子瞻相送至刘郎洑王生家饮别
相从恨不多送我三十里车湖风雨交(居其水曰车/晋车武子故)
(湖)松竹相披靡系舟枯木根会面两王子嘉眉虽异
郡鸡犬固犹迩相逢勿空过一醉不须起风涛未可
涉隔竹见奔驶渡江买羔豚收网得鲂鲤朝畦甘瓠
山行得一饱看尽千山绿幽怀苦不遂滞念每烦促
归舟浪花暝落日金盘浴妻孥寄九江此会难再卜
君看孙讨虏百战不摇目犹怜江上台高会饮千斛
巾冠堕台下坐使张公哭异时君再来携被山中宿
将还江州子瞻相送至刘郎洑王生家饮别
相从恨不多送我三十里车湖风雨交(居其水曰车/晋车武子故)
(湖)松竹相披靡系舟枯木根会面两王子嘉眉虽异
郡鸡犬固犹迩相逢勿空过一醉不须起风涛未可
涉隔竹见奔驶渡江买羔豚收网得鲂鲤朝畦甘瓠
卷十 第 6b 页
熟冬盎香醪美乌菱不论价白藕如泥耳谁言百口
活仰给一湖水夺官正无赖生事应且尔卜居请连
屋扣户容屣履人生定何为食足真巳矣愆尤未见
雪世俗多相鄙买田信良计蔬食期没齿手持一竿
竹分子长湖尾
赤壁怀古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
险百胜安知赤壁焚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巳定势
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自黄州还江州
活仰给一湖水夺官正无赖生事应且尔卜居请连
屋扣户容屣履人生定何为食足真巳矣愆尤未见
雪世俗多相鄙买田信良计蔬食期没齿手持一竿
竹分子长湖尾
赤壁怀古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
险百胜安知赤壁焚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巳定势
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自黄州还江州
卷十 第 7a 页
身浮一叶返湓城凌犯风涛日夜行把酒独斟从睡
重还家渐近觉身轻岸回樊口依俙见日出庐山紫
翠横家在庾公楼下泊舟人遥指岸如赪(土赤如赪/江州城下)
江州五咏
射蛟浦
万骑巡游遍千帆破浪轻射蛟江水赤教战越人惊
山转楼船影岸催连弩声祈招无为赋酣寝尽平生
(武教楼船于此/浦上积水相传汉)
浪井
江波浮阵云岸壁立青铁胡为井中泉涌浪时惊发
重还家渐近觉身轻岸回樊口依俙见日出庐山紫
翠横家在庾公楼下泊舟人遥指岸如赪(土赤如赪/江州城下)
江州五咏
射蛟浦
万骑巡游遍千帆破浪轻射蛟江水赤教战越人惊
山转楼船影岸催连弩声祈招无为赋酣寝尽平生
(武教楼船于此/浦上积水相传汉)
浪井
江波浮阵云岸壁立青铁胡为井中泉涌浪时惊发
卷十 第 7b 页
水性本无定得止自澄澈谁为女娲手补此天地裂
庾楼
元规情不薄上客有殷生夜半酒将罢公来坐不惊
舞翻江月迥谈落尘毛轻尘世风流尽高楼空此名
东湖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居也及为九江太守始营东湖风物可爱/李勃隐居庐山泉石奇胜今凄贤寺其故)
琵琶亭
湓江莫雨晴孤舟暝将发夜闻胡琴语展转不成别
庾楼
元规情不薄上客有殷生夜半酒将罢公来坐不惊
舞翻江月迥谈落尘毛轻尘世风流尽高楼空此名
东湖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居也及为九江太守始营东湖风物可爱/李勃隐居庐山泉石奇胜今凄贤寺其故)
琵琶亭
湓江莫雨晴孤舟暝将发夜闻胡琴语展转不成别
卷十 第 8a 页
尊堂寄东林雅息存北阙潸然涕泗下安用无生说
不到东西二林
山北东西寺高人永远师来游亦前定回首独移时
社散白莲尽山空玄鹤悲何年陶靖节溪上送行迟
游庐山山阳七咏
开先瀑布
山上流泉自作溪行逢石缺泻虹霓定知云外波澜
阙飞到峰前本末齐入海明河惊照曜倚天长剑失
提携谁来卧枕莓苔石一洗尘心万斛泥
漱玉亭
不到东西二林
山北东西寺高人永远师来游亦前定回首独移时
社散白莲尽山空玄鹤悲何年陶靖节溪上送行迟
游庐山山阳七咏
开先瀑布
山上流泉自作溪行逢石缺泻虹霓定知云外波澜
阙飞到峰前本末齐入海明河惊照曜倚天长剑失
提携谁来卧枕莓苔石一洗尘心万斛泥
漱玉亭
卷十 第 8b 页
山回不见落银潢馀溜喧豗响石塘目乱珠玑溅空
谷足寒雷电绕飞梁入瓶铜鼎春茶白接竹斋厨午
饭香从此出山都不弃满田粳稻插新秧
简寂观
山行但觉鸟声殊渐近神仙简寂居门外长溪净客
足山腰苦笋助盘蔬乔松定有臧丹处大石仍前拜
斗馀弟子苍髯年八十养生世世授遗书
归宗寺
来听归宗早晚钟疲劳懒上紫霄峰墨池漫叠溪中
石白塔微分岭上松佛宇争惟一山甲僧厨坐待十
谷足寒雷电绕飞梁入瓶铜鼎春茶白接竹斋厨午
饭香从此出山都不弃满田粳稻插新秧
简寂观
山行但觉鸟声殊渐近神仙简寂居门外长溪净客
足山腰苦笋助盘蔬乔松定有臧丹处大石仍前拜
斗馀弟子苍髯年八十养生世世授遗书
归宗寺
来听归宗早晚钟疲劳懒上紫霄峰墨池漫叠溪中
石白塔微分岭上松佛宇争惟一山甲僧厨坐待十
卷十 第 9a 页
方供欲游山北东西寺岩谷相连更几重(少所置云/此寺王逸)
(在焉/有墨池)
万杉寺
万本青杉一手栽满堂白佛九天来(手种万杉特为/仁宗初年有僧)
(禁中伏赐之/建此寺仍以)涓涓石溜供厨足矗矗山屏绕寺开半
榻松阴秋箪冷一杯香饭午钟催安眠饱食平生事
不待山僧唤始回
三峡石桥
三峡波涛饱溯治过桥雷电记当年江声髣髴瞿唐
口石角参差滟滪前应有夜猿啼古木已将秋叶作
(在焉/有墨池)
万杉寺
万本青杉一手栽满堂白佛九天来(手种万杉特为/仁宗初年有僧)
(禁中伏赐之/建此寺仍以)涓涓石溜供厨足矗矗山屏绕寺开半
榻松阴秋箪冷一杯香饭午钟催安眠饱食平生事
不待山僧唤始回
三峡石桥
三峡波涛饱溯治过桥雷电记当年江声髣髴瞿唐
口石角参差滟滪前应有夜猿啼古木已将秋叶作
卷十 第 9b 页
归船老僧未省游巴蜀松下相逢问信然
白鹤观
五老相携欲上天玄猿白鹤尽疑仙浮云有意藏山
顶流水无声入稻田古木微风时起籁诸峰落日尽
生烟归鞭草草还城市惭愧幽人正醉眠
南康阻风游东寺
欲涉彭蠡湖南风未相许扁舟厌摇荡古寺慰行旅
重湖面南轩惊浪卷前浦霏微雪阵散颠倒玉山舞
一风辄九日未悉土囊怒百里断行舟仰看飞鸿度
故人念征役一饭语平素竹色净飞涛松声乱和雨
白鹤观
五老相携欲上天玄猿白鹤尽疑仙浮云有意藏山
顶流水无声入稻田古木微风时起籁诸峰落日尽
生烟归鞭草草还城市惭愧幽人正醉眠
南康阻风游东寺
欲涉彭蠡湖南风未相许扁舟厌摇荡古寺慰行旅
重湖面南轩惊浪卷前浦霏微雪阵散颠倒玉山舞
一风辄九日未悉土囊怒百里断行舟仰看飞鸿度
故人念征役一饭语平素竹色净飞涛松声乱和雨
卷十 第 10a 页
我生足忧患十载不安处南北已兼忘迟速何须数
寄题陈宪郎中竹轩
家有脩篁绿满轩趋庭诗礼旧忘言凌霜自得良朋
友过雨时添好子孙试剪轻筠扶野步旋收凉叶煮
清樽风流共道胜桑梓邻里何妨种百根
次韵孔武仲到官后见寄
举楫同千里系舟时一言共嗟蓬作屋愿就席为门
行后身先困征商思益昏仅同豋龙断何止服车辕
次韵筠守毛维瞻司封观修城三首
北垣荆棘旧成堆晋待公来埃第开车马已通城下
寄题陈宪郎中竹轩
家有脩篁绿满轩趋庭诗礼旧忘言凌霜自得良朋
友过雨时添好子孙试剪轻筠扶野步旋收凉叶煮
清樽风流共道胜桑梓邻里何妨种百根
次韵孔武仲到官后见寄
举楫同千里系舟时一言共嗟蓬作屋愿就席为门
行后身先困征商思益昏仅同豋龙断何止服车辕
次韵筠守毛维瞻司封观修城三首
北垣荆棘旧成堆晋待公来埃第开车马已通城下
卷十 第 10b 页
路榛芜尽付冶家灰异时碧瓦千门合应记红旌百
度来自笑禆谌便旷野肩舆飞盖许追陪
拨弃案头文字堆晓晴山色四门开究怀民事老虽
壮俛首山城心巳灰荆棘烧残桑柘出狐狸去尽犬
鸡来规模先遣通蹊隧后乘应容众客陪
山脚侵城起阜堆绕城徼道斩新开闉阇半坏惊潮
信隍壑初深见劫灰蚁聚千夫曾几日鳞差万瓦看
将来史君才力轻山郡朝论行闻急召陪
次子瞻夜字韵作中秋对月二篇一以赠正
郎二以寄子瞻
度来自笑禆谌便旷野肩舆飞盖许追陪
拨弃案头文字堆晓晴山色四门开究怀民事老虽
壮俛首山城心巳灰荆棘烧残桑柘出狐狸去尽犬
鸡来规模先遣通蹊隧后乘应容众客陪
山脚侵城起阜堆绕城徼道斩新开闉阇半坏惊潮
信隍壑初深见劫灰蚁聚千夫曾几日鳞差万瓦看
将来史君才力轻山郡朝论行闻急召陪
次子瞻夜字韵作中秋对月二篇一以赠正
郎二以寄子瞻
卷十 第 11a 页
平明坐曹黄昏归终岁得闲惟有夜已邀明月出墙
东更遣清风扫庭下城上青鬟四山合门前白练长
江泻谁家高会吹参差邻妇悲歌舂罢亚二年忧患
今已过一夜清光天所借西京诗句出苏李南国风
流数王谢已随孤棹去中原肯顾新科求上舍读书
本自比嵇锻学剑要须问曹蔗清觞滟滟君莫违佳
句骎骎予已怕狂夫猖狂终累人不返行遭亲党骂
又
十年秋月照相思相从秪有彭门夜露侵笳鼓思城
阙寒迫鱼龙舞潭下厌厌夜饮欢自足落落襟怀向
东更遣清风扫庭下城上青鬟四山合门前白练长
江泻谁家高会吹参差邻妇悲歌舂罢亚二年忧患
今已过一夜清光天所借西京诗句出苏李南国风
流数王谢已随孤棹去中原肯顾新科求上舍读书
本自比嵇锻学剑要须问曹蔗清觞滟滟君莫违佳
句骎骎予已怕狂夫猖狂终累人不返行遭亲党骂
又
十年秋月照相思相从秪有彭门夜露侵笳鼓思城
阙寒迫鱼龙舞潭下厌厌夜饮欢自足落落襟怀向
卷十 第 11b 页
人泻秋深河来巨野溢水乾楼起滕王亚北海孔公
虽好客河内寇尹那得借是非朝野忽纷纭得丧芳
菲一开谢明月多情还入门流水何知空绕舍晨餐
江市富鳣鲂夜宿山村足梨蔗坐隅鵩鸟不须问墙
外蝮蛇犹足怕娄公见唾行自乾冯老尚多谁定骂
次韵王适食茅栗
相从万里试南餐对案长思苜蓿盘山栗满篮兼白
黑村醪入口半甜酸久闻牛尾何曾识窃比鸡头意
未安故国霜蓬如碗大夜来弹剑似冯驩
过毛国镇夜饮
虽好客河内寇尹那得借是非朝野忽纷纭得丧芳
菲一开谢明月多情还入门流水何知空绕舍晨餐
江市富鳣鲂夜宿山村足梨蔗坐隅鵩鸟不须问墙
外蝮蛇犹足怕娄公见唾行自乾冯老尚多谁定骂
次韵王适食茅栗
相从万里试南餐对案长思苜蓿盘山栗满篮兼白
黑村醪入口半甜酸久闻牛尾何曾识窃比鸡头意
未安故国霜蓬如碗大夜来弹剑似冯驩
过毛国镇夜饮
卷十 第 12a 页
风格照人华省郎江山绕郭古仙乡漫传铅鼎八百
岁未比金钗十二行不动歌声人已醉旋闻诗句夜
初长簿书拨尽知馀力道院清虚顷未尝
次韵毛国镇赵景仁唱和三首一赠毛一赠
赵一自咏
治剧从容缓策衔铃轩无事日清谈隼旟画戟明千
里纸帐绳床自一庵金奏屡陈容客和玉山不动看
宾酣我来邂逅逢宽政忘却漂流身在南
一纸新诗过雁衔醒然何异接君谈奉亲鱼蟹兼临
海退食琴书定有庵一别经年真似梦多忧不饮亦
岁未比金钗十二行不动歌声人已醉旋闻诗句夜
初长簿书拨尽知馀力道院清虚顷未尝
次韵毛国镇赵景仁唱和三首一赠毛一赠
赵一自咏
治剧从容缓策衔铃轩无事日清谈隼旟画戟明千
里纸帐绳床自一庵金奏屡陈容客和玉山不动看
宾酣我来邂逅逢宽政忘却漂流身在南
一纸新诗过雁衔醒然何异接君谈奉亲鱼蟹兼临
海退食琴书定有庵一别经年真似梦多忧不饮亦
卷十 第 12b 页
如酣共君交契非今日蔽芾棠阴自剑南
远谪江湖舳尾衔到来辛苦向谁谈畏人野鹤长依
岭厌事山僧秪住庵黄雀顿来成一饱白醪新热喜
初酣疏顽近日尤堪笑坐任飘风去自南
再和三首
穴鼠何须窭薮衔粗官不用苦高谈夜倾渌蚁风吹
竹昼拥黄紬雪覆庵每作微词还自笑偶渐馀润亦
成酣公诗精绝非伦拟自古骚人尽在南
燕窠泥土一春衔惭愧封侯止立谈旧隐尚闻存竹
径归休但要葺茅庵钓船梦想沿溪泛酒盏遥思向
远谪江湖舳尾衔到来辛苦向谁谈畏人野鹤长依
岭厌事山僧秪住庵黄雀顿来成一饱白醪新热喜
初酣疏顽近日尤堪笑坐任飘风去自南
再和三首
穴鼠何须窭薮衔粗官不用苦高谈夜倾渌蚁风吹
竹昼拥黄紬雪覆庵每作微词还自笑偶渐馀润亦
成酣公诗精绝非伦拟自古骚人尽在南
燕窠泥土一春衔惭愧封侯止立谈旧隐尚闻存竹
径归休但要葺茅庵钓船梦想沿溪泛酒盏遥思向
卷十 第 13a 页
日酣强欲迟晋依幕府吴公行恐召河南
天教穷困欲谁衔生事那须一一谈自笑丰年尘满
甑不堪雨后菌生庵士师憔悴经三黜陶令幽忧付
一酣它日归耕若相忆尺书频寄北山南
次韵王适州学新修水阁
黄钟巨挺两春容何幸幽居近学宫坐对江山增浩
气力追齐鲁欲同风颂诗闻道求何武家法行看试
左雄欲伴少年游矍相奔军惭愧恐词穷
次韵毛君九日
山脚侵城尽是台登高处处喜崔嵬手拈霜菊香无
天教穷困欲谁衔生事那须一一谈自笑丰年尘满
甑不堪雨后菌生庵士师憔悴经三黜陶令幽忧付
一酣它日归耕若相忆尺书频寄北山南
次韵王适州学新修水阁
黄钟巨挺两春容何幸幽居近学宫坐对江山增浩
气力追齐鲁欲同风颂诗闻道求何武家法行看试
左雄欲伴少年游矍相奔军惭愧恐词穷
次韵毛君九日
山脚侵城尽是台登高处处喜崔嵬手拈霜菊香无
卷十 第 13b 页
柰面拂江风酒自开幕府樽罍云里集民家歌吹静
中来定知胜却陶彭泽怅望篱边白日颓
次韵毛君感事书怀
种棠经岁便成科秋雨调匀气渐和才力有馀嫌事
少风情无限觉诗多长松更老仍添节古井虽深自
不波宴坐山房人岂识一樽聊且慰蹉跎
次韵毛君见督和诗
新诗落纸一城传顾我疏芜岂足编它日杜陵诗集
里韦迢略见两三篇
次韵毛君山房遣兴
中来定知胜却陶彭泽怅望篱边白日颓
次韵毛君感事书怀
种棠经岁便成科秋雨调匀气渐和才力有馀嫌事
少风情无限觉诗多长松更老仍添节古井虽深自
不波宴坐山房人岂识一樽聊且慰蹉跎
次韵毛君见督和诗
新诗落纸一城传顾我疏芜岂足编它日杜陵诗集
里韦迢略见两三篇
次韵毛君山房遣兴
卷十 第 14a 页
欲就阳崖暖新开石磴斜谁言太守宅自是野人家
燕坐收心鉴冥观阅界沙退公长寂寞外物自喧哗
缺径移松补斜阳种竹遮白云生后础孤鹜伴残霞
破闷时寻鹤呼眠亦任鸦喜闻糟出瓮屡问菊开花
古井元依斗丹砂旧养芽蚍蜉频上案猿狖巧分楂
客到扁舟远年侵两鬓华心摇挂风旆眼暗隔轻纱
强拨横肱睡来从插版衙隐居惭弃掷胜地每咨嗟
顽钝终何取彫磨岂复加焦先夙所尚圜舍恰如蜗
和胡教授蒙太守策试诸生
著籍初同阙里多采芹先致鲁风和欲将大策观胸
燕坐收心鉴冥观阅界沙退公长寂寞外物自喧哗
缺径移松补斜阳种竹遮白云生后础孤鹜伴残霞
破闷时寻鹤呼眠亦任鸦喜闻糟出瓮屡问菊开花
古井元依斗丹砂旧养芽蚍蜉频上案猿狖巧分楂
客到扁舟远年侵两鬓华心摇挂风旆眼暗隔轻纱
强拨横肱睡来从插版衙隐居惭弃掷胜地每咨嗟
顽钝终何取彫磨岂复加焦先夙所尚圜舍恰如蜗
和胡教授蒙太守策试诸生
著籍初同阙里多采芹先致鲁风和欲将大策观胸
卷十 第 14b 页
胆尽召中堂列雁鹅终日正言何忌讳几人馀力尚
委蛇岂惟太守知为政仍是先生善设科
和毛君州宅八咏
凤凰山
山川蟠蜛偶成形威凤低回久未行更种梧桐真可
致高飞性似伯夷清
披仙亭
仙翁旧住蜀江边千岁归来一鹤翩城郭已非人事
攺凄凉遗迹但披仙
方沼亭
委蛇岂惟太守知为政仍是先生善设科
和毛君州宅八咏
凤凰山
山川蟠蜛偶成形威凤低回久未行更种梧桐真可
致高飞性似伯夷清
披仙亭
仙翁旧住蜀江边千岁归来一鹤翩城郭已非人事
攺凄凉遗迹但披仙
方沼亭
卷十 第 15a 页
池上茅檐覆水低早来秋雨尚虹霓败荷折苇飞鸿
下正忆渔舟泊故溪
翠樾亭
一夜飞霜点绿苔晓庭黄叶扫成堆檐间翠樾彫疏
尽却放墙东好月来
李八百洞
洞府山川百里赊洞门藤蔓锁烟霞神仙不与人间
异弟妹还应共一家
炼丹片
凿井烧丹八百年尘缘消尽果初圆石床藓甃人安
下正忆渔舟泊故溪
翠樾亭
一夜飞霜点绿苔晓庭黄叶扫成堆檐间翠樾彫疏
尽却放墙东好月来
李八百洞
洞府山川百里赊洞门藤蔓锁烟霞神仙不与人间
异弟妹还应共一家
炼丹片
凿井烧丹八百年尘缘消尽果初圆石床藓甃人安
卷十 第 15b 页
在渌水圆团一片天
磨剑池
神仙铸剑本无硎岸石斑斑尚铁鉎天上少年仍狡
狯不须还尔对方平
山房
岸帻携筇夜夜来蒲团纸帐竹香台直须觅取僧为
伴更为开庵斸草莱
次韵毛君病中菊未开
病胏秋深雾雨伤旧缯故絮喜清凉菊花金粟未曾
吐桂酒鹅儿空自黄草木亦知年有闰风霜渐近月
磨剑池
神仙铸剑本无硎岸石斑斑尚铁鉎天上少年仍狡
狯不须还尔对方平
山房
岸帻携筇夜夜来蒲团纸帐竹香台直须觅取僧为
伴更为开庵斸草莱
次韵毛君病中菊未开
病胏秋深雾雨伤旧缯故絮喜清凉菊花金粟未曾
吐桂酒鹅儿空自黄草木亦知年有闰风霜渐近月
卷十 第 16a 页
方阳(阳月/十月为)得诗闻道维摩病欲欲到毗耶言已忘
雨中宿酒务
微官终日守糟缸风雨凄凄夜渡江早岁谬知儒术
贵安眠近喜壮心降夜深唧唧醅鸣瓮睡起萧萧叶
打窗阮籍作官都为酒不须分别恨南邦
次韵毛君经旬不用鞭扑
共喜秋深酒味醇官曹休暇不须旬政宽境内棠阴
合讼去庭中草色新不惜牛刀时一割已因鼷鼠发
千钧岁终谁为公书考岂止江西第一人
次韵李抚辰屯田修州门
雨中宿酒务
微官终日守糟缸风雨凄凄夜渡江早岁谬知儒术
贵安眠近喜壮心降夜深唧唧醅鸣瓮睡起萧萧叶
打窗阮籍作官都为酒不须分别恨南邦
次韵毛君经旬不用鞭扑
共喜秋深酒味醇官曹休暇不须旬政宽境内棠阴
合讼去庭中草色新不惜牛刀时一割已因鼷鼠发
千钧岁终谁为公书考岂止江西第一人
次韵李抚辰屯田修州门
卷十 第 16b 页
六月江涛壁垒颓苍崖翠甓就新台咄嗟双阙还依
旧咫尺群山信有材画戟风生两衙退飞桥日出万
人来不因毁圯催兴筑谁见雍容治剧才
饮酒过量肺疾复作
朝蒙曲尘居夜傍糟床卧鼻香黍麦熟眼乱瓶罂过
囊中衣巳空口角涎虚堕啜尝未去足盗釂恐深坐
史君信宽仁高会慰寒饿西楼适新成明月犹半破
拥檐青山横拂槛流水播雕盘贮霜实银盎荐秋糯
共言文字欢岂待红裙佐惟知醍醐滑不悟颇罗大
夜归肺增涨晨起脾失磨情怀忽牢落药饵费调和
旧咫尺群山信有材画戟风生两衙退飞桥日出万
人来不因毁圯催兴筑谁见雍容治剧才
饮酒过量肺疾复作
朝蒙曲尘居夜傍糟床卧鼻香黍麦熟眼乱瓶罂过
囊中衣巳空口角涎虚堕啜尝未去足盗釂恐深坐
史君信宽仁高会慰寒饿西楼适新成明月犹半破
拥檐青山横拂槛流水播雕盘贮霜实银盎荐秋糯
共言文字欢岂待红裙佐惟知醍醐滑不悟颇罗大
夜归肺增涨晨起脾失磨情怀忽牢落药饵费调和
卷十 第 17a 页
衰年足奇穷一醉仍坎坷清樽自不恶多病欲何奈
闻公话少年举白不论个歌吟杂嘲谑笑语争掀簸
平明起相视锐气曾未挫达人遗形骸驽马怀豆莝
不知逃世网但解忧岁课不见独醒人终费招魂些
衢州赵阅道少师濯缨亭
挂冠缨上已无尘犹爱溪光碧照人点检旧游黄石
在扫除诸念白鸥亲一樽父老囊金尽三径松筠生
事贫它日南公数人物丹青添入县图新
茶花二首
黄檗春茅大麦粗倾山倒谷采无馀只疑残蘖阳和
闻公话少年举白不论个歌吟杂嘲谑笑语争掀簸
平明起相视锐气曾未挫达人遗形骸驽马怀豆莝
不知逃世网但解忧岁课不见独醒人终费招魂些
衢州赵阅道少师濯缨亭
挂冠缨上已无尘犹爱溪光碧照人点检旧游黄石
在扫除诸念白鸥亲一樽父老囊金尽三径松筠生
事贫它日南公数人物丹青添入县图新
茶花二首
黄檗春茅大麦粗倾山倒谷采无馀只疑残蘖阳和
卷十 第 17b 页
尽尚有幽花霰雪初耿耿清香崖菊淡依依秀色岭
梅如经冬结子犹堪种一亩荒园试为锄
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稍经臈雪侵肌
瘦旋得春雷发地狂开落空山谁比数烝烹来岁最
先尝枝枯叶硬天真在踏遍牛羊未攺香
次韵毛君山房即事十首
案牍希疏意自开夜阑幽梦晓方回青苔红叶骚人
事时见诗筒去又来
东晋仙人借旧山定应天意许公闲郡人欲问史君
处笑指峰峦紫翠间
梅如经冬结子犹堪种一亩荒园试为锄
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稍经臈雪侵肌
瘦旋得春雷发地狂开落空山谁比数烝烹来岁最
先尝枝枯叶硬天真在踏遍牛羊未攺香
次韵毛君山房即事十首
案牍希疏意自开夜阑幽梦晓方回青苔红叶骚人
事时见诗筒去又来
东晋仙人借旧山定应天意许公闲郡人欲问史君
处笑指峰峦紫翠间
卷十 第 18a 页
蛩知秋候时鸣壁香碍蒲帘不出门隐几无言心有
得南窗晴日暖侵轩
溪山付与醉中仙美酒何曾斗十千就得江边贱鱼
稻闲官未用苦相怜
忘身先要解忘名分别须臾起不平请看早朝霜入
屦何如卧听打衙声
禽哢秋来不复圆桐阴霜后亦成穿黄花强欲招酣
饮白发偏工报老年
邂逅清欢屡不期病来无奈羽觞飞醉乘篮舆江边
去长伴渔舟月下归
得南窗晴日暖侵轩
溪山付与醉中仙美酒何曾斗十千就得江边贱鱼
稻闲官未用苦相怜
忘身先要解忘名分别须臾起不平请看早朝霜入
屦何如卧听打衙声
禽哢秋来不复圆桐阴霜后亦成穿黄花强欲招酣
饮白发偏工报老年
邂逅清欢屡不期病来无奈羽觞飞醉乘篮舆江边
去长伴渔舟月下归
卷十 第 18b 页
醉里题诗偏韵恶秋来劝酒益杯深不才多病俱非
敌绿绮缘何得报金
庵中独宿雨垂垂永夜无人𣢾竹扉灰冷铜炉香欲
灭床头一点臈灯微
触事随缘不用多华堂玉食奈忧何美人未厌山阿
陋薜荔为裳带女萝
再和十首
涧草岩花日日开江南秋尽似春回旋开还落无人
顾惟有山蜂暖尚来
江上孤城面面山居人也自不曾闲蜂游蚁聚知何
敌绿绮缘何得报金
庵中独宿雨垂垂永夜无人𣢾竹扉灰冷铜炉香欲
灭床头一点臈灯微
触事随缘不用多华堂玉食奈忧何美人未厌山阿
陋薜荔为裳带女萝
再和十首
涧草岩花日日开江南秋尽似春回旋开还落无人
顾惟有山蜂暖尚来
江上孤城面面山居人也自不曾闲蜂游蚁聚知何
卷十 第 19a 页
事日夜长桥南北间
城郭村墟共水云槿篱竹屋映柴门隐居亦有高人
在岸帻无言倚钓轩
一官疏散自疑仙三考应成醉日千早病固须闲地
著多忧长被达人怜
养生尤复要功圆溜滴南溪石自穿近见牢山陈道
士微言约我更三年(竟无所云约三年当再见/牢山陈道士璞近过此叩)
张公诗社见公名(为唱和之友/公昔与张伯达)白首山城叹不平
坐客要闻新乐府应须湓口琵琶声
高情日与故山期鸿鹄谁言也倦飞且听渔人强哺
城郭村墟共水云槿篱竹屋映柴门隐居亦有高人
在岸帻无言倚钓轩
一官疏散自疑仙三考应成醉日千早病固须闲地
著多忧长被达人怜
养生尤复要功圆溜滴南溪石自穿近见牢山陈道
士微言约我更三年(竟无所云约三年当再见/牢山陈道士璞近过此叩)
张公诗社见公名(为唱和之友/公昔与张伯达)白首山城叹不平
坐客要闻新乐府应须湓口琵琶声
高情日与故山期鸿鹄谁言也倦飞且听渔人强哺
卷十 第 19b 页
啜坐中羁客畏公归
天为多才故欲禁府门摧落涨江深鼎新翠壁排精
铁涌出飞楼直百金
楼上青山绕四垂画桥百步引朱扉落成当舆公同
上一看长江白练微
歌舞晋宾意自多华灯数问夜如何白头病客无才
思惯卧茅庵长薜萝
筠州二咏
牛尾狸
首如狸尾如牛攀条捷崄如猱猴橘柚为浆栗为糇
天为多才故欲禁府门摧落涨江深鼎新翠壁排精
铁涌出飞楼直百金
楼上青山绕四垂画桥百步引朱扉落成当舆公同
上一看长江白练微
歌舞晋宾意自多华灯数问夜如何白头病客无才
思惯卧茅庵长薜萝
筠州二咏
牛尾狸
首如狸尾如牛攀条捷崄如猱猴橘柚为浆栗为糇
卷十 第 20a 页
䈥肉不足惟膏油深居简出善自谋寻踪发窟并执
囚蓄租分散身为羞松薪瓦甑烝浮浮压入糟盎肥
欲流熊肪羊酪真比俦引箸将举讯何尤无功窃食
人所仇
黄雀
秋风下黄雀飞禾田熟黄雀肥群飞蔽空日色薄逡
巡百顷朱为稀翾翻巧捷多且微精丸缴妙举辄违
乘时席势不可挥一朝风雨寒霏霏肉多趐重天时
非农夫举网惊合围悬颈系足肤无衣百个同仍
相依头颅万里行不归北方人居厌羔豨咀噍聊发
囚蓄租分散身为羞松薪瓦甑烝浮浮压入糟盎肥
欲流熊肪羊酪真比俦引箸将举讯何尤无功窃食
人所仇
黄雀
秋风下黄雀飞禾田熟黄雀肥群飞蔽空日色薄逡
巡百顷朱为稀翾翻巧捷多且微精丸缴妙举辄违
乘时席势不可挥一朝风雨寒霏霏肉多趐重天时
非农夫举网惊合围悬颈系足肤无衣百个同仍
相依头颅万里行不归北方人居厌羔豨咀噍聊发
卷十 第 20b 页
一笑欷
栾城集卷第十
栾城集卷第十
卷十 第 21a 页
卷十 第 1a 页
栾城第三集卷第十
遗老斋记
庚辰之冬子蒙恩归自南荒客于颍川思归而不能
诸子忧之曰父母老矣而居室未完吾侪之责也则
相与卜筑五年而有成其南脩竹古柏肃然如野人
之家乃辟其四楹如明窗曲槛为燕居之斋斋成求
所以名之予曰予颍滨遗老也盍以遗老名之汝曹
志之予幼从事于诗书凡世人之所能茫然不知也
年二十有三朝廷方求直言有以予应诏者予采道
路之言论宫掖之秘自谓必以此获罪而有司果以
遗老斋记
庚辰之冬子蒙恩归自南荒客于颍川思归而不能
诸子忧之曰父母老矣而居室未完吾侪之责也则
相与卜筑五年而有成其南脩竹古柏肃然如野人
之家乃辟其四楹如明窗曲槛为燕居之斋斋成求
所以名之予曰予颍滨遗老也盍以遗老名之汝曹
志之予幼从事于诗书凡世人之所能茫然不知也
年二十有三朝廷方求直言有以予应诏者予采道
路之言论宫掖之秘自谓必以此获罪而有司果以
卷十 第 1b 页
为不逊上独不许曰吾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我
今而黜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巳寘之下第自
是流落凡二十馀年及宣后临朝擢为右司諌凡有
所言多听纳者不五年而与闻国政盖予之遭遇者
再皆古人所希有然其閒与世俗相从事之不如意
者十常六七虽号为得志而实不然予闻之乐莫善
于如意忧莫惨于不如意今予退居一室之间杜门
却扫不与物接心之所可未尝不行心所不可未尝
不止行止未尝少不如意则予平生之乐未有善于
今日者也汝曹志之学道而求寡过如予今日之处
今而黜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巳寘之下第自
是流落凡二十馀年及宣后临朝擢为右司諌凡有
所言多听纳者不五年而与闻国政盖予之遭遇者
再皆古人所希有然其閒与世俗相从事之不如意
者十常六七虽号为得志而实不然予闻之乐莫善
于如意忧莫惨于不如意今予退居一室之间杜门
却扫不与物接心之所可未尝不行心所不可未尝
不止行止未尝少不如意则予平生之乐未有善于
今日者也汝曹志之学道而求寡过如予今日之处
卷十 第 2a 页
遗老斋可也
藏书室记
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今老矣犹志其一
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
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外
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
耳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
其庶矣乎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
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曰道在
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
藏书室记
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今老矣犹志其一
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
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外
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
耳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
其庶矣乎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
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曰道在
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
卷十 第 2b 页
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
得其政游更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
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丼辛咸菩皆其性也
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
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孔子犹养之以
学而后成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传
说之诏其君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念终始典于学
厥德修罔觉而况馀人乎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
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
后为学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大蔽矣乎好仁不好
得其政游更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
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丼辛咸菩皆其性也
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
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孔子犹养之以
学而后成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传
说之诏其君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念终始典于学
厥德修罔觉而况馀人乎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
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
后为学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大蔽矣乎好仁不好
卷十 第 3a 页
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
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
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
也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
有不为病者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
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
非耶曰非此之谓也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
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
也孟子论学道之要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
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
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
也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
有不为病者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
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
非耶曰非此之谓也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
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
也孟子论学道之要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
卷十 第 3b 页
助长也心勿忘则莫如学必有事则莫如读书朝夕
从事于诗书待其久而自得则勿忘勿助之谓也譬
之稼穑以为无益而舍之则不耘苗者也助之长则
揠苗者也以孔孟之说考之乃得先君之遗意
待月轩记
昔予游庐山见隐者焉为予言性命之理曰性犹日
也身犹月也予疑而诘之则曰人始有性而已性之
所寓身为天始有日而已日之所寓为月日出于东
方其出也万物赖焉有日者以视有手者以执有足
者以履至于山石草木亦非日不遂及其入也天下
从事于诗书待其久而自得则勿忘勿助之谓也譬
之稼穑以为无益而舍之则不耘苗者也助之长则
揠苗者也以孔孟之说考之乃得先君之遗意
待月轩记
昔予游庐山见隐者焉为予言性命之理曰性犹日
也身犹月也予疑而诘之则曰人始有性而已性之
所寓身为天始有日而已日之所寓为月日出于东
方其出也万物赖焉有日者以视有手者以执有足
者以履至于山石草木亦非日不遂及其入也天下
卷十 第 4a 页
黯然无物不废然日则未始有变也惟其所宇则有
盈阙一盈一阙者月也惟性亦然出生入死出而生
者未尝增也入而死者未尝耗也性一而已惟其所
寓则有生死一生一死者身也虽有生死然而此生
彼未尝息也身与月皆然古之治术者知之故日出
于卯谓之命月之所在谓之身日入地中虽未尝变
而不为世用复出于东然后物无不睹非命而何月
不自明由日以为明以日之远近为月之盈阙非身
而何此术也而合于道世之治术者知其说不知其
所以说也予异其言而志之久矣筑室于斯辟其东
盈阙一盈一阙者月也惟性亦然出生入死出而生
者未尝增也入而死者未尝耗也性一而已惟其所
寓则有生死一生一死者身也虽有生死然而此生
彼未尝息也身与月皆然古之治术者知之故日出
于卯谓之命月之所在谓之身日入地中虽未尝变
而不为世用复出于东然后物无不睹非命而何月
不自明由日以为明以日之远近为月之盈阙非身
而何此术也而合于道世之治术者知其说不知其
所以说也予异其言而志之久矣筑室于斯辟其东
卷十 第 4b 页
南为小轩之前廓然无障几与天际每月之望开户
以须月之至月入吾轩则吾坐于轩上与之徘徊而
不去一夕举酒延客道隐者之语客漫不喻曰吾尝
治术矣初不闻是说也予为之反复其理客徐悟曰
唯唯因志其言于壁
坟院记
旌善广福禅院者先公文安府君赠司徒坟侧精舍
也先公既壮而力学晚而以德行文学名于世夫人
程氏追封蜀国太夫人生而志节不群好读书通古
今知其治乱得失之故有二子长曰轼季则辙也方
以须月之至月入吾轩则吾坐于轩上与之徘徊而
不去一夕举酒延客道隐者之语客漫不喻曰吾尝
治术矣初不闻是说也予为之反复其理客徐悟曰
唯唯因志其言于壁
坟院记
旌善广福禅院者先公文安府君赠司徒坟侧精舍
也先公既壮而力学晚而以德行文学名于世夫人
程氏追封蜀国太夫人生而志节不群好读书通古
今知其治乱得失之故有二子长曰轼季则辙也方
卷十 第 5a 页
其少时先公先夫人皆曰吾尝有志兹世今老矣二
子其尚成吾忠乎辙兄弟虽少而仕亦流落不偶年
几五十乃始得还朝兄气刚寡合巳入复出辙碌碌
无能轻重五年而至尚书右丞与闻国政以故事得
于坟侧建刹度僧以荐先福坟之东南四里许有故
伽蓝陵阜相拱揖松竹深茂相传唐中和中任氏兄
弟所舍也辙以请于朝改赐今榜时元祐六年也既
三年兄弟皆以罪废南迁海上又六年蒙恩北归兄
至毗陵以病没辙中止颖川不能归又五年前执政
以黜去者皆夺坟上刹又二年上哀矜旧臣手诏复
子其尚成吾忠乎辙兄弟虽少而仕亦流落不偶年
几五十乃始得还朝兄气刚寡合巳入复出辙碌碌
无能轻重五年而至尚书右丞与闻国政以故事得
于坟侧建刹度僧以荐先福坟之东南四里许有故
伽蓝陵阜相拱揖松竹深茂相传唐中和中任氏兄
弟所舍也辙以请于朝改赐今榜时元祐六年也既
三年兄弟皆以罪废南迁海上又六年蒙恩北归兄
至毗陵以病没辙中止颖川不能归又五年前执政
以黜去者皆夺坟上刹又二年上哀矜旧臣手诏复
卷十 第 5b 页
还卑之坟之西南十馀步有泉焉广深不及寻昼夜
瀵涌清冽而甘冬不涸夏不溢自辙南迁而水日耗
至夺利遂竭父老来告辙惕焉疑获谴于幽明徬徨
不知所为而手诏适至泉亦滃然而复山中人皆曰
诏书乃与天通耶辙闻之溯阙而拜以膺上赐久之
乃为之记使世世子孙知兹刹废兴所自以无忘朝
廷之德政和二年壬辰九月乙卯朔六日庚申中奉
大夫护军栾城县开国伯赐紫金鱼袋苏辙记
栾城第三集卷第十
瀵涌清冽而甘冬不涸夏不溢自辙南迁而水日耗
至夺利遂竭父老来告辙惕焉疑获谴于幽明徬徨
不知所为而手诏适至泉亦滃然而复山中人皆曰
诏书乃与天通耶辙闻之溯阙而拜以膺上赐久之
乃为之记使世世子孙知兹刹废兴所自以无忘朝
廷之德政和二年壬辰九月乙卯朔六日庚申中奉
大夫护军栾城县开国伯赐紫金鱼袋苏辙记
栾城第三集卷第十
卷十 第 1a 页
栾城后集卷第十
历代论四
王导第二十八
西晋之士借通达以济淫欲风俗既败夷狄乘之遂
丧中国相随渡江而此风不攺贤者知厌之矣而不
胜其众俗乱于下政弊于上而莫能正也东晋之不
竞由此故耳是时王导为相达于为国之体性本宽
厚容众众人安之然生于衍澄之间不能免习俗之
累喜通而疾介能弥缝一时之阙而无百年长久之
计也更二大变几至亡国元帝之世王敦拥兵上流
历代论四
王导第二十八
西晋之士借通达以济淫欲风俗既败夷狄乘之遂
丧中国相随渡江而此风不攺贤者知厌之矣而不
胜其众俗乱于下政弊于上而莫能正也东晋之不
竞由此故耳是时王导为相达于为国之体性本宽
厚容众众人安之然生于衍澄之间不能免习俗之
累喜通而疾介能弥缝一时之阙而无百年长久之
计也更二大变几至亡国元帝之世王敦拥兵上流
卷十 第 1b 页
(有/无)君之心刘隗刁恊刚介狷浅见信于帝专以法绳
公卿而深疾王氏恣横敦遂起兵以诛君侧为词兵
再犯阙幸而敦死元明既没成帝幼弱庾亮辅政任
法以裁物复失人心苏峻擅兵历阳多纳亡命专用
威刑亮知峻必为乱以大司农召之众人皆知不可
而亮不听遂与祖约连兵内向涂炭凉邑此二丰者
皆导之所不欲而隗亮不忍以速其变以隗亮为是
耶敦峻之祸发不旋踵以导为是耶使人主终身含
垢何以为国鲁自宣公政在季氏更三世至昭公不
能忍将攻之子家羁曰舍民数世求以克事不可必
公卿而深疾王氏恣横敦遂起兵以诛君侧为词兵
再犯阙幸而敦死元明既没成帝幼弱庾亮辅政任
法以裁物复失人心苏峻擅兵历阳多纳亡命专用
威刑亮知峻必为乱以大司农召之众人皆知不可
而亮不听遂与祖约连兵内向涂炭凉邑此二丰者
皆导之所不欲而隗亮不忍以速其变以隗亮为是
耶敦峻之祸发不旋踵以导为是耶使人主终身含
垢何以为国鲁自宣公政在季氏更三世至昭公不
能忍将攻之子家羁曰舍民数世求以克事不可必
卷十 第 2a 页
也公不从而出隗亮之败则昭公之举也齐景公以
贪暴失民田氏以宽惠得众公问于晏婴求所以救
之婴曰惟礼可以巳之在礼家施不及国民不迁农
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謟大夫不收公利公叹
曰善哉吾今而后知礼之可以为国婴曰礼之可以
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晏子知之而景公不能用田
氏遂伐吕氏盖大家世族为患于其国常若心腹之
疾必与人命相持为一攻之以毒药劫之以针石病
若不去命辄随尽非良医贤臣未易处也子产为郑
国小而福族大多宠子产患之有事伯石赂以其邑
贪暴失民田氏以宽惠得众公问于晏婴求所以救
之婴曰惟礼可以巳之在礼家施不及国民不迁农
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謟大夫不收公利公叹
曰善哉吾今而后知礼之可以为国婴曰礼之可以
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晏子知之而景公不能用田
氏遂伐吕氏盖大家世族为患于其国常若心腹之
疾必与人命相持为一攻之以毒药劫之以针石病
若不去命辄随尽非良医贤臣未易处也子产为郑
国小而福族大多宠子产患之有事伯石赂以其邑
卷十 第 2b 页
子太叔曰国皆其国也何独赂焉子产曰无欲实难
皆得其欲以从其事而要其成非我有成其在人乎
邑将焉往子大叔白若四围何子产曰非相违也而
相从也四国何尤郑书有之曰安定国家必大焉先
姑先安大以待所归既伯石惧而归邑卒以予之又
使为卿以次巳位郑乃少安及其久而政成矣人之
忠俭者从而予之泰侈者因而毙之逐丰卷戮子哲
郑乃大治如导所为知赂伯石以全其始矣未知予
忠俭毙泰侈以成其终也以为贤于隗亮则可以论
晏子子产则远矣
皆得其欲以从其事而要其成非我有成其在人乎
邑将焉往子大叔白若四围何子产曰非相违也而
相从也四国何尤郑书有之曰安定国家必大焉先
姑先安大以待所归既伯石惧而归邑卒以予之又
使为卿以次巳位郑乃少安及其久而政成矣人之
忠俭者从而予之泰侈者因而毙之逐丰卷戮子哲
郑乃大治如导所为知赂伯石以全其始矣未知予
忠俭毙泰侈以成其终也以为贤于隗亮则可以论
晏子子产则远矣
卷十 第 3a 页
祖逖第二十九
敌国相图必审于彼巳将强敌弱则利于进取将弱
敌强则利于自守违此二者而求成功难矣东晋渡
江以江淮为境中原虽屡有变而南兵不出出亦无
功皆夷狄自相屠灭而巳石勒之死也庾亮为北伐
之计石虎之老也庾翼为徙镇之役皆无成而死及
符坚之败谢安父子乘战胜之威有席卷之意终以
兵将奔溃无尺寸之得其后宋文自谓富强以兵挑
元魏梁武志于并吞失信于高氏陈宣乘高氏之衰
攘取淮南皆继之以败云何者东南地薄兵脆将非
敌国相图必审于彼巳将强敌弱则利于进取将弱
敌强则利于自守违此二者而求成功难矣东晋渡
江以江淮为境中原虽屡有变而南兵不出出亦无
功皆夷狄自相屠灭而巳石勒之死也庾亮为北伐
之计石虎之老也庾翼为徙镇之役皆无成而死及
符坚之败谢安父子乘战胜之威有席卷之意终以
兵将奔溃无尺寸之得其后宋文自谓富强以兵挑
元魏梁武志于并吞失信于高氏陈宣乘高氏之衰
攘取淮南皆继之以败云何者东南地薄兵脆将非
卷十 第 3b 页
命世之雄其势固如此也方石虎之毙中原大乱晋
人皆谓北方不足复平而蔡谟独以为忧或问其故
谟曰夫能顺天奉时济六合于草昩若非上哲必由
英豪度今诸人皆不辨此必将经营分表疲人以逞
才不副意徒使财单力竭终将何所至哉吾见韩卢
东郭俱毙而巳矣至哉此言实当时好事(之/者)病也自
江南建国惟桓温东讨慕(西/容)征符健兵锋所及敌人
震勤及宋武破广固陷(安/长)所至荡定有吊伐之风此
二人者诚非常将也然桓温终(败/以)衄不能成大功宋
武志在禅代未能定秦狼狈而返而况(下/其)者乎惟晋
人皆谓北方不足复平而蔡谟独以为忧或问其故
谟曰夫能顺天奉时济六合于草昩若非上哲必由
英豪度今诸人皆不辨此必将经营分表疲人以逞
才不副意徒使财单力竭终将何所至哉吾见韩卢
东郭俱毙而巳矣至哉此言实当时好事(之/者)病也自
江南建国惟桓温东讨慕(西/容)征符健兵锋所及敌人
震勤及宋武破广固陷(安/长)所至荡定有吊伐之风此
二人者诚非常将也然桓温终(败/以)衄不能成大功宋
武志在禅代未能定秦狼狈而返而况(下/其)者乎惟晋
卷十 第 4a 页
元帝初定江南未遑北伐祖逖言于帝曰晋室之乱
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
戎狄乘舋毒流中原耳令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
之志诚能奋威(将/命)使若逖等为之统主郡国豪桀必
有应者沉弱之士喜于来苏庶几国耻可雪也帝以
逖为豫州剌史使进屯淮阴逖兵力甚弱乃铸造兵
器招合离散稍诛锄叛涣复进据谯然未尝为入深
计也石勒遣兵攻逖逖辄就破其众每于兵间勤身
节用礼下贤后怀抚初附专以恩信接人不尚诈力
故人争为之用自黄河以南尽为晋土虽石勒之强
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
戎狄乘舋毒流中原耳令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
之志诚能奋威(将/命)使若逖等为之统主郡国豪桀必
有应者沉弱之士喜于来苏庶几国耻可雪也帝以
逖为豫州剌史使进屯淮阴逖兵力甚弱乃铸造兵
器招合离散稍诛锄叛涣复进据谯然未尝为入深
计也石勒遣兵攻逖逖辄就破其众每于兵间勤身
节用礼下贤后怀抚初附专以恩信接人不尚诈力
故人争为之用自黄河以南尽为晋土虽石勒之强
卷十 第 4b 页
不敢以兵窥其境逖毋葬成皋勒使人修其墓复遣
使通好且求互韨逖不荅其使而许其韨通南北之
货多获其利方将经略河北而帝使戴若思拥节直
据其上逖快快不得志死盖敌强将弱能知自守之
为利者惟逖一人夫惟知自守之为进取而后可以
言进取也哉
符坚第三十
符坚王猛君臣相得以成伯功虽齐桓管仲不能过
也猛之将死也坚问以后事猛曰晋虽僻处吴越然
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实也臣没之后愿勿以晋
使通好且求互韨逖不荅其使而许其韨通南北之
货多获其利方将经略河北而帝使戴若思拥节直
据其上逖快快不得志死盖敌强将弱能知自守之
为利者惟逖一人夫惟知自守之为进取而后可以
言进取也哉
符坚第三十
符坚王猛君臣相得以成伯功虽齐桓管仲不能过
也猛之将死也坚问以后事猛曰晋虽僻处吴越然
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实也臣没之后愿勿以晋
卷十 第 5a 页
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雠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宁
社稷言终而死坚不能用卒大举伐晋败于淝上归
未及国而慕容垂叛之既反国而姚苌叛之地分身
死终毙于二人之手故后世皆多猛之贤而咎坚之
不明吾尝论之坚虽有伯者之略而怀无厌之心以
天下不一为深耻虽灭燕定蜀并秦凉下西域而其
贪未巳兵革岁克而不知惧也晋虽微弱谢安桓冲
为之将相君臣相安民未患晋而欲以力稽之稽之
天道论之人情虽内无垂苌之舋而坚之坚必不免
矣然坚以夷狄之馀而有帝王之度其灭慕容姚苌
社稷言终而死坚不能用卒大举伐晋败于淝上归
未及国而慕容垂叛之既反国而姚苌叛之地分身
死终毙于二人之手故后世皆多猛之贤而咎坚之
不明吾尝论之坚虽有伯者之略而怀无厌之心以
天下不一为深耻虽灭燕定蜀并秦凉下西域而其
贪未巳兵革岁克而不知惧也晋虽微弱谢安桓冲
为之将相君臣相安民未患晋而欲以力稽之稽之
天道论之人情虽内无垂苌之舋而坚之坚必不免
矣然坚以夷狄之馀而有帝王之度其灭慕容姚苌
卷十 第 5b 页
也收二姓之子弟录其才能而官使之布满中外凡
其旧臣而不疑者若以世俗言之则以渐除之如猛
之计得矣若以帝王之事言之则坚之意未必过也
大雅之称文王曰殷之子孙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
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厥
作祼将常服黼哻文王用人其广如此而坚何尤焉
德虽不若文王而窃慕焉顾其所以处之何如耳文
武既没周公成王之际殷之遗孽犹与管蔡閒周之
隙曰予复反鄙我周邦故周公既克殷攺封微子子
宋而迁其顽民于洛邑保釐东郊作多士而抚宁之
其旧臣而不疑者若以世俗言之则以渐除之如猛
之计得矣若以帝王之事言之则坚之意未必过也
大雅之称文王曰殷之子孙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
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厥
作祼将常服黼哻文王用人其广如此而坚何尤焉
德虽不若文王而窃慕焉顾其所以处之何如耳文
武既没周公成王之际殷之遗孽犹与管蔡閒周之
隙曰予复反鄙我周邦故周公既克殷攺封微子子
宋而迁其顽民于洛邑保釐东郊作多士而抚宁之
卷十 第 6a 页
所以虑其变者至矣至君陈毕公皆迭居成周而董
师之故康王之命毕公曰周公毖殷顽民迁于洛邑
密迩王室式化厥训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四方无虑
予一人以宁然犹曰邦之安危惟玆殷亡由此观之
文王之用殷人岂苟然而巳哉今坚畜养豺虎于其
复心而贪功务胜不顾其后宜其毙于垂苌也哉使
坚信猛之策南结邻好戢兵保境与民休息虽有垂
苌百人安能动之文王虽未可觊然亦非王猛之所
及矣
宋武帝第三十一
师之故康王之命毕公曰周公毖殷顽民迁于洛邑
密迩王室式化厥训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四方无虑
予一人以宁然犹曰邦之安危惟玆殷亡由此观之
文王之用殷人岂苟然而巳哉今坚畜养豺虎于其
复心而贪功务胜不顾其后宜其毙于垂苌也哉使
坚信猛之策南结邻好戢兵保境与民休息虽有垂
苌百人安能动之文王虽未可觊然亦非王猛之所
及矣
宋武帝第三十一
卷十 第 6b 页
东汉之衰曹公始践五伯之迹挟天子以令诸侯其
志本欲尽扫群雄而后取汉耳既灭二袁吕布刘表
欲遂取江东而不克既破马超韩遂欲并举邑蜀而
不果再屈于吴蜀而公亦老矣于是董昭进九钖之
议幡然听之而桓文之业至此尽矣然方是时公在
河朔而汉都许昌虽使主盟诸夏而不废旧君上可
以为周文王下亦不失为桓文公不能忍而片心王
莽九钖之事此荀文若之所以为恨也至司马仲达
父子其势盖与公异矣拥兵天子之侧固巳不顺既
杀王凌害诸葛诞非人臣矣又降刘禅服曹氏之所
卷十 第 7a 页
不能服非贪其士地而利其民人也志亦在九锡耳
虽欲复为桓文尚可得乎宋武既诛桓氏收遗晋而
封植之又克谯纵执慕容超逐卢循擒姚泓立四大
功天下莫能抗然其志不在桓文而在九钖亦巳卑
矣方帝之克长安也中原震恐元魏虽姚氏之昏姻
而不敢救羌氐虽关中之唇齿而不敢争此其智力
有馀足以有为之时也若能因其兵势据秦陇之形
胜引吴越之饶富以经略中夏成曹公河朔之势则
王伯之功可冀顾所以用之何如耳然其兵未入秦
而使傅亮南走建业发几钖之议刘穆之死南方无
虽欲复为桓文尚可得乎宋武既诛桓氏收遗晋而
封植之又克谯纵执慕容超逐卢循擒姚泓立四大
功天下莫能抗然其志不在桓文而在九钖亦巳卑
矣方帝之克长安也中原震恐元魏虽姚氏之昏姻
而不敢救羌氐虽关中之唇齿而不敢争此其智力
有馀足以有为之时也若能因其兵势据秦陇之形
胜引吴越之饶富以经略中夏成曹公河朔之势则
王伯之功可冀顾所以用之何如耳然其兵未入秦
而使傅亮南走建业发几钖之议刘穆之死南方无
卷十 第 7b 页
复可托虽巳入秦而无留秦之意举千里之地付一
孺子而去赫连勃勃乘之兵将死者过半狼狈而及
仅乃得脱以帝之明非不知诸将之不足以保秦而
志有所在不暇它虑矣悲夫以目前之利而弃百世
之功有曹公蒯平之业而俯从司马父子攘窃之陋
此君子之所追恨也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
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
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古之为国必具此四者而后能成大功如武帝之用
兵无敌于天下可以言智矣至其弃秦而归以求九
孺子而去赫连勃勃乘之兵将死者过半狼狈而及
仅乃得脱以帝之明非不知诸将之不足以保秦而
志有所在不暇它虑矣悲夫以目前之利而弃百世
之功有曹公蒯平之业而俯从司马父子攘窃之陋
此君子之所追恨也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
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
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古之为国必具此四者而后能成大功如武帝之用
兵无敌于天下可以言智矣至其弃秦而归以求九
卷十 第 8a 页
锡之淫名尚可以为仁乎惟其仁智不具故其功业
止于是也
宋文帝第三十二
晋献公杀其世子申生而立奚齐国人不顺其大夫
里克杀奚齐卓子而纳惠公春秋皆以弑君书之矣
惠公既立而杀里克以弑君之罪罪之春秋书曰晋
杀其大夫里克称人以杀杀有罪也称国以杀杀无
罪也里克弑君而以无罪书此春秋之微意也奚齐
卓子之立以淫破义虽巳为君而晋人不君也既己
为君则君臣之名正故里克为弑君而国人之所不
止于是也
宋文帝第三十二
晋献公杀其世子申生而立奚齐国人不顺其大夫
里克杀奚齐卓子而纳惠公春秋皆以弑君书之矣
惠公既立而杀里克以弑君之罪罪之春秋书曰晋
杀其大夫里克称人以杀杀有罪也称国以杀杀无
罪也里克弑君而以无罪书此春秋之微意也奚齐
卓子之立以淫破义虽巳为君而晋人不君也既己
为君则君臣之名正故里克为弑君而国人之所不
卷十 第 8b 页
君则势必不免里克因国人之所欲废而废之因国
人之所欲立而立之则里克之罪与宋华督齐崔杼
异矣虽使上有明天子下有贤方伯里克之罪犹可
议也惠公以弑得立而归罪于克以自悦于诸侯其
义有不可矣然惠公杀克而背内外之赂国人恶之
敌人怨之兵败于秦身死而子灭至其谋臣吕甥郤
称冀芮皆以兵死盖背理而伤义非独人之所不于
而天亦不予也宋武帝之亡也托国于徐羡之傅亮
谢晦少帝失德三人议将废之而其弟义真亦以轻
动不任社稷乃先废义真而后废帝兄弟皆不得其
人之所欲立而立之则里克之罪与宋华督齐崔杼
异矣虽使上有明天子下有贤方伯里克之罪犹可
议也惠公以弑得立而归罪于克以自悦于诸侯其
义有不可矣然惠公杀克而背内外之赂国人恶之
敌人怨之兵败于秦身死而子灭至其谋臣吕甥郤
称冀芮皆以兵死盖背理而伤义非独人之所不于
而天亦不予也宋武帝之亡也托国于徐羡之傅亮
谢晦少帝失德三人议将废之而其弟义真亦以轻
动不任社稷乃先废义真而后废帝兄弟皆不得其
卷十 第 9a 页
死乃迎立文帝文帝既立三人疑惧羡之亮内秉朝
政晦出据上流为自安之计自谓废狂乱以安社稷
不以贼遗君父无负于国矣然文帝藩国旧人王华
孔宁子王昙首皆陵上好进之人也恶羡之亮据其
径路每以弑逆之祸激怒文帝帝遂决意诛之三人
既死君臣自谓不世之功也是时宁子巳死华与昙
首皆受不次封赏文帝在位三十年其治江左称首
然元嘉三年始诛三人是岁皇子劭生劭既壮而为
商臣之乱华宁子之子孙无闻于世而昙首之子僧
绰以才能任事亦并死于劭于乎天之报人不远如
政晦出据上流为自安之计自谓废狂乱以安社稷
不以贼遗君父无负于国矣然文帝藩国旧人王华
孔宁子王昙首皆陵上好进之人也恶羡之亮据其
径路每以弑逆之祸激怒文帝帝遂决意诛之三人
既死君臣自谓不世之功也是时宁子巳死华与昙
首皆受不次封赏文帝在位三十年其治江左称首
然元嘉三年始诛三人是岁皇子劭生劭既壮而为
商臣之乱华宁子之子孙无闻于世而昙首之子僧
绰以才能任事亦并死于劭于乎天之报人不远如
卷十 第 9b 页
此不然晋惠公宋文帝祸发若合符契何哉谢晦将
之荆州自疑不免以问蔡廓廓曰卿受先帝顾命任
以社稷废昏立明义无不可但杀人二昆而以北面
挟震主之威据上流之重以古推今自免为难耳善
夫蔡廓之言不学春秋而意与之合太史公有言为
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才而不见后有贼而不
知守轻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
父而不通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
不通春秋之义者必蹈篡弑之诛其意皆以善为之
而不知其义是以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宋之君臣诚
之荆州自疑不免以问蔡廓廓曰卿受先帝顾命任
以社稷废昏立明义无不可但杀人二昆而以北面
挟震主之威据上流之重以古推今自免为难耳善
夫蔡廓之言不学春秋而意与之合太史公有言为
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才而不见后有贼而不
知守轻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
父而不通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
不通春秋之义者必蹈篡弑之诛其意皆以善为之
而不知其义是以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宋之君臣诚
卷十 第 10a 页
略通春秋则文帝必无惠公之祸徐传谢三人必不
受里克之诛悲夫
梁武帝第三十三
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自五帝三
王以形器治天下导之以礼乐齐之以政形道行于
其间而民莫知也文武之后虽召公毕公之资君子
不以为知道者至春秋之际管仲晏子子产叔向之
徒以仁义忠信成功于天下然其于道则巳远矣孔
子出于周未收文武之遗而得尧舜之极其称曰君
子上达小人下达尝自谓我下学而上达者于其门
受里克之诛悲夫
梁武帝第三十三
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自五帝三
王以形器治天下导之以礼乐齐之以政形道行于
其间而民莫知也文武之后虽召公毕公之资君子
不以为知道者至春秋之际管仲晏子子产叔向之
徒以仁义忠信成功于天下然其于道则巳远矣孔
子出于周未收文武之遗而得尧舜之极其称曰君
子上达小人下达尝自谓我下学而上达者于其门
卷十 第 10b 页
人惟颜子鲁子庶几以道许之一时贤者若老子之
明道其所以尊之者至矣史称孔子既见老子退谓
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
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缯至
于龙吾不能知其乘云气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
犹龙邪老子体道而不婴于物孔子至以龙比之然
卒不与其斯世也舍礼乐政刑而欲行道于世孔子
固知其难哉东汉以来佛法始入中国其道与老子
相出入皆易所谓形而上者而汉世士大夫不能明
也魏晋以后略知之矣好之笃者则欲施之于世疾
明道其所以尊之者至矣史称孔子既见老子退谓
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
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缯至
于龙吾不能知其乘云气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
犹龙邪老子体道而不婴于物孔子至以龙比之然
卒不与其斯世也舍礼乐政刑而欲行道于世孔子
固知其难哉东汉以来佛法始入中国其道与老子
相出入皆易所谓形而上者而汉世士大夫不能明
也魏晋以后略知之矣好之笃者则欲施之于世疾
卷十 第 11a 页
之深者则欲绝之于世二者皆非也老佛之道与吾
道同而欲绝之老佛之教与吾教异而欲行之皆失
之矣秦姚与区区一隅招延缁素译经谈妙至者凡
数千人而姚氏之亡曾不旋踵梁武继之江南佛事
前世所未尝见至舍身为奴隶郊庙之祭不荐毛血
父子皆陷于侯景而国随以亡议者观秦梁之败则
以佛法为不足赖矣后魏太武深信崔浩浩不信佛
法劝帝斥去僧徒毁经坏寺既灭佛法而浩亦以非
罪赤族唐武宗欲求长生徇道士之私夷佛灭僧不
期年而以弑崩议者观魏唐之祸则以佛法为不可
道同而欲绝之老佛之教与吾教异而欲行之皆失
之矣秦姚与区区一隅招延缁素译经谈妙至者凡
数千人而姚氏之亡曾不旋踵梁武继之江南佛事
前世所未尝见至舍身为奴隶郊庙之祭不荐毛血
父子皆陷于侯景而国随以亡议者观秦梁之败则
以佛法为不足赖矣后魏太武深信崔浩浩不信佛
法劝帝斥去僧徒毁经坏寺既灭佛法而浩亦以非
罪赤族唐武宗欲求长生徇道士之私夷佛灭僧不
期年而以弑崩议者观魏唐之祸则以佛法为不可
卷十 第 11b 页
牾矣二者皆见其一偏耳老佛之道非一人之私说
也自有天地而有是道矣古之君子以之治气养心
其高不可婴其絜不可溷天地神人皆将望而敬之
圣人之所以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者一用此道也老
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
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天无以
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
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绝侯玉无以为正而
贵高将恐蹶道之于物无所不在而尚可非乎虽然
蔑君臣废父子而以行道于世其弊必有不可胜言
也自有天地而有是道矣古之君子以之治气养心
其高不可婴其絜不可溷天地神人皆将望而敬之
圣人之所以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者一用此道也老
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
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天无以
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
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绝侯玉无以为正而
贵高将恐蹶道之于物无所不在而尚可非乎虽然
蔑君臣废父子而以行道于世其弊必有不可胜言
卷十 第 12a 页
者诚以形器治天下导之以礼乐齐之以政刑道行
于其间而民不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
相悖泯然不见其际而天下化不亦周孔之遗意也
哉
唐高祖第三十四
唐高祖起太原其谋发于太宗诸子不与也及克长
安诛锄群盗天下为一其功亦出于太宗盖天心之
所付予人心之所归向其在太宗者审矣至立太子
高祖以长立建成建成当之不辞于是兄弟疑问卒
至大乱夫建成不足言也其咎在高祖其后武氏之
于其间而民不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
相悖泯然不见其际而天下化不亦周孔之遗意也
哉
唐高祖第三十四
唐高祖起太原其谋发于太宗诸子不与也及克长
安诛锄群盗天下为一其功亦出于太宗盖天心之
所付予人心之所归向其在太宗者审矣至立太子
高祖以长立建成建成当之不辞于是兄弟疑问卒
至大乱夫建成不足言也其咎在高祖其后武氏之
卷十 第 12b 页
乱废中宗立睿宗以睿宗长子宪为太子矣及中宗
之复睿宗父子皆以王就第韦氏之乱临淄以兵入
讨睿宗践祚而唐室复安又将以长立宪宪辞曰时
平先长敌国乱先有功不如此必且有难敢以死请
睿宗从之而后临淄之位定以太宗之贤而不免于
争夺玄宗之贤不逮太宗而晏然受命则宪之让贤
于人远矣吾尝论之高祖睿宗皆中主也其欲立长
非专其私也以为立嫡以长古今之正义也谓之正
义而不敢违胡不考之前世乎太王舍太伯仲雍而
立季历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而周以之兴诚天
之复睿宗父子皆以王就第韦氏之乱临淄以兵入
讨睿宗践祚而唐室复安又将以长立宪宪辞曰时
平先长敌国乱先有功不如此必且有难敢以死请
睿宗从之而后临淄之位定以太宗之贤而不免于
争夺玄宗之贤不逮太宗而晏然受命则宪之让贤
于人远矣吾尝论之高祖睿宗皆中主也其欲立长
非专其私也以为立嫡以长古今之正义也谓之正
义而不敢违胡不考之前世乎太王舍太伯仲雍而
立季历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而周以之兴诚天
卷十 第 13a 页
命之所在而吾无心焉乱何自生虽然太伯奔吾以
避王季亦畏乱故尔废长而立少虽圣贤犹难之宪
与玄宗兄弟相安终身无间言焉盖古今一人而巳
唐太宗第三十五
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巳任贤使能将相
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来未
见其比也然传子至孙遭武氏之乱子孙为戮不绝
如线后世推原其故而不得以吾观之惜乎其未闻
大道也哉昔楚昭王有疾卜之曰河为崇大夫请祭
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睢漳楚之望也
避王季亦畏乱故尔废长而立少虽圣贤犹难之宪
与玄宗兄弟相安终身无间言焉盖古今一人而巳
唐太宗第三十五
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巳任贤使能将相
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来未
见其比也然传子至孙遭武氏之乱子孙为戮不绝
如线后世推原其故而不得以吾观之惜乎其未闻
大道也哉昔楚昭王有疾卜之曰河为崇大夫请祭
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睢漳楚之望也
卷十 第 13b 页
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
弗祭及将死有云如众赤乌夹日以飞三日王使问
周史史曰其当玉身乎若禜之可移于令尹司马王
曰除腹心之疾而寘诸股肱何益不榖不有大过天
其夭诸有罪受罚又焉移之亦弗禜孔子闻之曰楚
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吾观太宗所为其
不知道者众矣其能免乎贞观之间天下既平征伐
四夷灭突厥夷高昌残吐谷浑兵出四克务胜而不
知止最后亲征高丽大臣力争不从僮而克之其贤
于隋氏者幸一胜耳而帝安为之原其意亦欲誇当
弗祭及将死有云如众赤乌夹日以飞三日王使问
周史史曰其当玉身乎若禜之可移于令尹司马王
曰除腹心之疾而寘诸股肱何益不榖不有大过天
其夭诸有罪受罚又焉移之亦弗禜孔子闻之曰楚
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吾观太宗所为其
不知道者众矣其能免乎贞观之间天下既平征伐
四夷灭突厥夷高昌残吐谷浑兵出四克务胜而不
知止最后亲征高丽大臣力争不从僮而克之其贤
于隋氏者幸一胜耳而帝安为之原其意亦欲誇当
卷十 第 14a 页
时高后世耳太子承乾既立十馀年复宠魏王秦使
兄弟柏倾承乾既废晋王嫡子也欲立泰而使异日
传位晋王疑不能决至引佩刀自剌大臣救之而止
父子之间以爱故轻予夺至于如此帝尝得秘谶言
唐后必中微有女武代王以问李淳风欲求而杀之
淳风曰其兆既巳成在宫中矣天之所命不可去也
徒使疑似之戮淫及无辜且自今巳往四十年其人
巳老者则仁虽受终易姓必不能绝季氏若杀之复
生壮者多杀而逞则子孙无遗类矣帝用其言而止
然犹以疑似杀李君羡夫天命之不可易惟修德或
兄弟柏倾承乾既废晋王嫡子也欲立泰而使异日
传位晋王疑不能决至引佩刀自剌大臣救之而止
父子之间以爱故轻予夺至于如此帝尝得秘谶言
唐后必中微有女武代王以问李淳风欲求而杀之
淳风曰其兆既巳成在宫中矣天之所命不可去也
徒使疑似之戮淫及无辜且自今巳往四十年其人
巳老者则仁虽受终易姓必不能绝季氏若杀之复
生壮者多杀而逞则子孙无遗类矣帝用其言而止
然犹以疑似杀李君羡夫天命之不可易惟修德或
卷十 第 14b 页
能巳之而帝欲以杀人弭之难哉帝之老也将择大
臣以辅少主李绩起于布衣忠力劲果有饰侠之气
尝事李密友单雄信密败不忍以其地求利密死不
废旧君之礼雄信将戮以股肉啖之使与俱死帝以
是为可用疾革谓高帝尔于绩无恩今以事出之我
死即授以仆射高帝从之及废王后立武昭仪召绩
与长孙无忌褚遂良计之绩称疾不至帝曰皇后无
子罪莫大于绝嗣将废之遂良等不可它日绩见帝
曰将立昭仪而顾命大臣皆以为不可今止矣绩曰
此陛不家事不须问外人由此废立之议遂定绩匹
臣以辅少主李绩起于布衣忠力劲果有饰侠之气
尝事李密友单雄信密败不忍以其地求利密死不
废旧君之礼雄信将戮以股肉啖之使与俱死帝以
是为可用疾革谓高帝尔于绩无恩今以事出之我
死即授以仆射高帝从之及废王后立武昭仪召绩
与长孙无忌褚遂良计之绩称疾不至帝曰皇后无
子罪莫大于绝嗣将废之遂良等不可它日绩见帝
曰将立昭仪而顾命大臣皆以为不可今止矣绩曰
此陛不家事不须问外人由此废立之议遂定绩匹
卷十 第 15a 页
夫之侠也以死徇人不以为难至于礼义之重社稷
所由安危绩不知也而帝以为可以属幼孤寄天下
过矣且使绩信贤托国于父竭忠力以报其子可矣
何至父逐之子复之而后可哉挟数以待臣下于义
既巳薄矣凡此皆不知道之过也苟不知道则凡所
施于世必有逆天理失人心而不自知者故楚昭王
惟知大道难失国而必复太宗惟不知道虽天下既
定且治而几至于绝灭孔子之所以观国者如此
狄仁杰第三十六
毋后临朝据人君之地而私其亲有志之士将欲正
所由安危绩不知也而帝以为可以属幼孤寄天下
过矣且使绩信贤托国于父竭忠力以报其子可矣
何至父逐之子复之而后可哉挟数以待臣下于义
既巳薄矣凡此皆不知道之过也苟不知道则凡所
施于世必有逆天理失人心而不自知者故楚昭王
惟知大道难失国而必复太宗惟不知道虽天下既
定且治而几至于绝灭孔子之所以观国者如此
狄仁杰第三十六
毋后临朝据人君之地而私其亲有志之士将欲正
卷十 第 15b 页
之常患不克汉吕后欲王诸吕王陵以高帝旧约争
之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背之不可言虽直不
见省陵幸而不死亦废不用唐武后废庐陵王立豫
王豫王虽在位未尝省天下事徐敬业为之起兵于
外裴炎争之于内皆不旋踵为戮何者位尊权重臣
下所无柰何势必至此也惠帝之亡也陈平听张晬
疆计封王诸吕吕后安之故平与周勃得执将相之
柄以伺其间后复听陆贾交欢周勃将相之权不分
故周勃得入北军左祖一呼而吕氏以亡豫王既立
武后革命称帝追尊祖考封王子弟戕杀天下豪俊
之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背之不可言虽直不
见省陵幸而不死亦废不用唐武后废庐陵王立豫
王豫王虽在位未尝省天下事徐敬业为之起兵于
外裴炎争之于内皆不旋踵为戮何者位尊权重臣
下所无柰何势必至此也惠帝之亡也陈平听张晬
疆计封王诸吕吕后安之故平与周勃得执将相之
柄以伺其间后复听陆贾交欢周勃将相之权不分
故周勃得入北军左祖一呼而吕氏以亡豫王既立
武后革命称帝追尊祖考封王子弟戕杀天下豪俊
卷十 第 16a 页
志得气满以为武氏有太山之安矣狄仁杰虽为宰
相而未尝一言及后欲以三思为大子访之大臣仁
杰乃曰臣观天人未厌唐德顷匈奴犯边陛下使三
思募士逾月不及千人及使庐陵王不旬浃得五万
人今欲立嗣非庐陵不可后怒罢议久之复召问曰
朕数梦双陆不胜何也对曰双陆不胜无子也意者
天以此儆陛下耶文皇帝身蹈锋丑百战以有天下
传之子孙大帝寝疾诏陛下监国陛下掩神器而取
之十馀年矣又欲以三思为后且毋子与姑侄孰亲
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血食于太庙三思立宫
相而未尝一言及后欲以三思为大子访之大臣仁
杰乃曰臣观天人未厌唐德顷匈奴犯边陛下使三
思募士逾月不及千人及使庐陵王不旬浃得五万
人今欲立嗣非庐陵不可后怒罢议久之复召问曰
朕数梦双陆不胜何也对曰双陆不胜无子也意者
天以此儆陛下耶文皇帝身蹈锋丑百战以有天下
传之子孙大帝寝疾诏陛下监国陛下掩神器而取
之十馀年矣又欲以三思为后且毋子与姑侄孰亲
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血食于太庙三思立宫
卷十 第 16b 页
庙无祔姑之礼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于房
州而立之盖王陵裴炎迎祸乱之锋欲以一言折之
故不废则死陈平狄仁杰待其巳衰而徐正之故身
与国俱全惟吕后无子亲止于侄故没身而后变武
后有子毋子之爱人情之所同故老而自复由此观
之陈狄之所以成功者皆以缓得之也然庐陵既立
而张易之昌宗未去仁杰犹置之不问复授之张东
之俟其恶稔而后取岂以祸乱之根生于毋子之间
不如是必至于毁伤故耶老氏有言将欲歙之必固
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
州而立之盖王陵裴炎迎祸乱之锋欲以一言折之
故不废则死陈平狄仁杰待其巳衰而徐正之故身
与国俱全惟吕后无子亲止于侄故没身而后变武
后有子毋子之爱人情之所同故老而自复由此观
之陈狄之所以成功者皆以缓得之也然庐陵既立
而张易之昌宗未去仁杰犹置之不问复授之张东
之俟其恶稔而后取岂以祸乱之根生于毋子之间
不如是必至于毁伤故耶老氏有言将欲歙之必固
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
卷十 第 17a 页
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以
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二公得之矣
栾城后集卷第十
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二公得之矣
栾城后集卷第十
卷十 第 1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