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一 第 1a 页 WYG1181-060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梅野集卷一      宋 徐元杰 撰
  经筵讲义
臣闻论语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人故二子独得以子
称其所载先圣与群弟子之言至为不苟言者心之声
也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求于心者合下必自
源头理会鲁论言出心字只有三处然句句字字无往
而非求心臣尝日夜反覆求孔门所以问答之根据不
卷一 第 1b 页 WYG1181-0602b.png
但稍可以知圣人心法之传至于古帝王相传为学切
要处亦因是可以推寻盖求道莫切于求心求心莫切
于求仁仁为心之全德故曰仁人心也合而言之道也
言道无越于鲁论故曰五经之管辖六艺之喉衿也伊
川程颐尝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
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
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臣末学空疏不足进此敢谓
百生庆幸滥员经筵蒙恩宣谕俾专说是书仰禆清燕
卷一 第 2a 页 WYG1181-0602c.png
臣感泣遭遇愿沥粗浅谓仿先儒之言发明求心之旨
以助圣学端本行仁之万一庶几正心以正朝廷使百
官万民四方远近莫不一于正人皆有士君子之行不
徒以言语视论语臣不胜惓惓
臣闻先儒朱熹曰学而为书之首篇所记多务本之意
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臣按十六章之
旨无非学者之事学者求为君子君子则求在我者也
合首章与末章而观即其所谓人不知而不愠参诸患
卷一 第 2b 页 WYG1181-0602d.png
不知人之旨则学之贵于自知可以观圣门之气象矣
臣闻政者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人君以一心运量
乎天下使惟吾政之所统则在乎主宰于中者一出于
正而已故德者人之同得乎天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
应万事尽已尽人必于至善乎止为政而先之以德则
自然默感人心使皆不失其同然之善故能尊居皇极
五位之中正一心以为万化之原此德常运此位常尊
举天下莫不会归有极以近天子之光譬如天之北辰
卷一 第 3a 页 WYG1181-0603a.png
枢纽乎圆象之势居其所而不动列星之众四面旋绕
而向之观天见圣其象一也夫政曰为政固非有心于
作为之谓亦非纤悉于事为之间也盖明明德以新民
相率为至善之归因同然之众理揆当然之万事自正
心朝廷达于百官万民四方远近莫敢不一于正此盖
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执要御详之机括也伊
川程颐曰为政以德然后无为盖人主一心攻者甚众
惟于止而知其所止乃能因心感心行所无事一举措
卷一 第 3b 页 WYG1181-0603b.png
之正自有以致天下心悦而诚服不然锐者失之轻而
为之之迹露力愈劳而效愈寡怠者安于玩可以有为
而遂诿于无为天下方于此而观政其所以运量主宰
之道亦已疏矣何自而服天下昔者大舜无为而治恭
已正南面家语以在位犹北辰称之今观虞书所载兢
业万几而致谨于九官之命自敬敷五教而至于出纳
五言无往而非政亦无往而非德常时犹精察于人心
道心之分主乎道心之一而人心为之听命终之以允
卷一 第 4a 页 WYG1181-0603c.png
执厥中而不容易然则一道心之运乎中世道之枢纽
系焉天下虽大将见如身之百体禀于一心矣故赵岐
之注尽心亦曰心者身之北辰为人上者可不兢兢而
存省之哉
臣闻政者法制禁令之谓刑者所以诛奸慝而威暴乱
也故引导而先之以政齐一而限之以刑民知所畏避
而不至自罹于谴呵之域是则政刑乃为治之具固不
可一日弛然治之大本有不止是苟恃其具而不探其
卷一 第 4b 页 WYG1181-0603d.png
本则无以格民心善民俗徒有苟免刑罚之意而未必
有愧耻改过之心盖虽不敢为恶而为恶之心实未尝
忘也故圣人之论政刑而曰民免而无耻继言德礼动
民之效乃至于有耻而且格诚谓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世盖有不畏刀锯斧钺而凛凛乎清议之畏者本然之
善何可诬也人主之治天下使民有惧心不若使民有
愧心驱之而后从不若化之而不忍犯盖德著于躬行
践履所以率先乎民者也礼者皆天秩之自然分之所
卷一 第 5a 页 WYG1181-0604a.png
由定国之所与立者也格之为言至也所以使民日迁
善远罪而不知为之者夫人主端本于深宫隐微之间
表正于四方远近之众即大学所谓明明德于天下必
先之以治国齐家本之以修身正心其道则愈反而愈
约故推之化天下自有愈用愈博者存斯民岂有不知
所观感而兴起者然其俗化有浅深厚薄之不一者又
必有礼以齐之则民耻于不善而有以至乎善是岂屑
屑政刑所能感动如此哉晦庵朱熹曰政者为治之具
卷一 第 5b 页 WYG1181-0604b.png
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
也臣谓世降俗末政弊于琐碎刑困于苛虐既不足以
语古之政刑至于修身谨行之谓德苟不知终始惟一
时乃日新则未免诱于外而动于内纵欲有时而败度
礼之为礼始荡然矣孝经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敬
而已矣是彻上下惟一敬也又言君臣父子兄弟之间
因敬而得感悦之要道然则君臣上下不徒恃政刑以
为道齐之具而必交修其德以为政刑之本者其可一
卷一 第 6a 页 WYG1181-0604c.png
日不知礼哉
臣闻伊川程颐曰孔子生而知之也言亦由学而至所
以勉进后人也又曰孔子自言进德之序如此圣人未
必然但为学者立教法使之盈科而后进成章而后达
耳臣尝以是推之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学之贵乎不
已也自圣人生知而言之则由志学而至从心所欲皆
行健无息之天自圣人亦由学而至言之则曰志于学
曰不踰矩皆自强不息所以希乎天也圣人之言工夫
卷一 第 6b 页 WYG1181-0604d.png
积累其序如此诚欲勉进后人由自强不息而至于行
健无息古者自十五岁入大学合下立志必自源头理
会直将透彻到底故志在此则念念在此为之而不厌
积十五年之功遂能真见乎道而卓然自立利害得丧
无所动摇而所守者益固敛之则立已散之则立人又
十五年而至乎事物之理莫不洞然乎其中于理无所
疑惑则于应事接物复何所疑惑哉又十年而遂极于
天命之能知盖其穷理尽性而至于命故知事物之所
卷一 第 7a 页 WYG1181-0605a.png
当然者万物之各具一太极也事物之所以当然之故
者万物之统体一太极也又十年而耳顺事物之理融
会于心声入心通无所违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声为
律而身为度至于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矩者法度
之器所以为方也圣人德盛仁熟随心所发动合乎法
度之自然是其安行自得不勉而中泛应而曲当旁行
而不流以此知圣人之心纯乎天理矣大抵常人放心
而踰矩贤者存心而不敢踰矩圣则心存而自不踰矩
卷一 第 7b 页 WYG1181-0605b.png
何则常人之欲私欲也贤者之欲自可欲之善而充之
故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吁知此则知作圣工夫
不可有一息之间断也
臣闻孟懿子仲孙氏名何忌鲁三家之僣礼者也一旦
能以孝为问圣人不直指其僣以为不孝而但婉其辞
曰无违意其因此发问举一隅而三隅反也惜乎不能
问而遂已圣人惧其以从亲之令为孝故因樊迟执御
之顷举所以告懿子者告之迟孔子之高弟果能扣请
卷一 第 8a 页 WYG1181-0605c.png
其所谓无违之旨圣人遂语之以生事葬祭之各以其
礼盖人子爱亲心虽无穷分则有限苟得为而不为是
人而不仁甚矣至于不当为而为之又所以陷其亲于
不义夫子此言盖为三家僣礼者发而语意浑然彻上
彻下皆通行也
臣闻父母爱子其所忧者惟疾病之为切则凡为人子
者能以父母之心为心所以自爱其身而不使上贻父
母之忧当何如其敬谨耶武伯盖未必能谨其身故夫
卷一 第 8b 页 WYG1181-0605d.png
子告之以此
臣闻养父母之道与养犬马自是不可以并言然为人
子者徒能为口体之养而不本乎中心之敬毫釐之差
霄壤以异故夫子断断然正之曰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极言不能敬亲之罪皆与养犬马者无所分别矣子游
之在圣门未必有后世不敬之失然或爱踰于敬亦将
流于不孝之域而不自知也故以此警之
臣闻色难谓事亲之际惟色为难祭义曰孝子之有深
卷一 第 9a 页 WYG1181-0606a.png
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
容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故必爱深而后气和气和
而后色愉色愉而后容婉不然容色之间岂能强致其
愉婉哉此色之所以为难也至若有家事而子代其父
弟代其兄有酒食而子奉其父弟奉其兄乃职分之所
当为事之所易能稍知义理者皆能为之故未足以为
孝或者服劳奉养子夏所已能如所言事父母能竭其
力是也愉色婉容子夏所未至故夫子又以此警之伊
卷一 第 9b 页 WYG1181-0606b.png
川程颐曰告懿子者告众人者也告武伯者以其人多
可忧之事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
温润之色各因其才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
也然则欲求尽孝者要必合四章而并观反吾身而密
察圣人之所以告四子者斯能备其道于一身否则或
亏其一皆不得谓之孝矣
臣闻四科以德行为先言语则次之颜渊之德行则又
超出乎圣门高流之上也夫子独称其好学岂非所学
卷一 第 10a 页 WYG1181-0606c.png
在德行深知笃好自得于心胸之间而脱然于口耳之
累故夫子谓吾与回言终日而称之以不违如愚盖取
其不言而信存乎德行默而识之如愚人也夫德行贵
乎不言而自得宜矣及观颜子问仁之目夫子告之以
克已复礼天下归仁则必请问其目既告之以勿非之
四又必曰请事斯语圣人之发言也如机颜子之受命
也如响初未尝见其如愚也盖不违如愚人时颜子之
用功已深其闻夫子之言默契于心有听受而无问难
卷一 第 10b 页 WYG1181-0606d.png
如万物逢春一蒙雨露之润生意不容遏故夫子于燕
私独处之际而察之动静语默而察之皆足以发明乎
斯道然后知其非果然也然终日与言所言者何亦足
以发所发者何在鲁论无可考者今观颜子喟然之叹
其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博文者
致知格物之学约礼者克已复礼之仁也则子与回言
者大略可知矣夫子之称颜渊曰回也择乎中庸得一
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则回之足以发者亦可想见矣
卷一 第 11a 页 WYG1181-0607a.png
故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又曰语之而
不惰者其回也与学颜子之学者可不于此而观之
臣闻礼云五官之长曰伯是职方其摈于天子也曰天
子之吏天子同姓谓之伯父异姓谓之伯舅自称于诸
侯曰天子之老于外曰公于其国曰君九州之长入天
子之国曰牧天子同姓谓之叔父异姓谓之叔舅于外
曰侯于其国曰君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
于内自称曰不榖于外自称曰王老庶方小侯入天子
卷一 第 11b 页 WYG1181-0607b.png
之国曰某人于外曰子自称曰孤此官制尊卑远近内
外降杀之称也周礼九命作伯故五官之长所以曰伯
谓以三公为之也是或为职方氏者主东西方之伯也
乃得辄见于天子故摈者传命则曰吏示有分也以姓
同异曰伯父伯舅盖其亲亲之辞其自称于诸侯则曰
天子之老于外曰公于其国曰君皆言尊也下是则有
等第焉故九州之长次之而曰牧所称皆降杀焉其处
九州之外长于东西南北之四海虽大国不过曰子而
卷一 第 12a 页 WYG1181-0607c.png
而已其于内自称曰不榖盖谦辞也于外自称曰王老
则又重其称以威远也又次而至于庶方小侯盖戎蛮
子男之君尔其入于天子之国则无爵可称惟于外曰
子自称曰孤而已孤者独行无与之称亦谦辞也
臣闻之礼云天子不言出诸侯不生名君子不亲恶诸
侯失地名灭同姓名春秋书法褒善贬恶惟一字尔如
书出书名皆云恶也天子以天下为家凡出则言巡守
若言出则为恶矣诸侯为国之君生则称爵若称名则
卷一 第 12b 页 WYG1181-0607d.png
亦恶矣君子之于书法惟不亲蔽其恶皆显书之故诸
侯战败而失其国与夫或灭同姓之国皆书名以罪之著
其恶也
臣闻礼云为人臣之礼不显諌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子
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君有疾饮药臣
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臣
子之事君亲也不容有一毫之躁心事父母几谏则事
君亦不当显谏惟委曲讽告三谏不听而后逃者盖至
卷一 第 13a 页 WYG1181-0608a.png
是不为苟容乃合礼也若事亲则虽三谏不听又必号
泣随之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盖事亲无可逃之礼君亲
有疾药皆先尝又必择世医而后服其药者盖一不审
择轻付庸医之手则为不忠与不孝矣
臣闻礼云拟人必于其伦儗比也伦类也凡于君父之
前所称其人必比其类所以为敬苟以愚比贤以贵比
贱则为不敬矣
臣闻礼云问天子之年对曰闻之始服衣若干尺矣问
卷一 第 13b 页 WYG1181-0608b.png
国君之年长曰能从宗庙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从宗
庙社稷之事也问大夫之子长曰能御矣幼曰未能御
也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谒矣幼曰未能典谒也问庶人
之子长曰能负薪矣幼曰未能负薪也天子有天下诸
侯有国皆君也君之新立年未知远域及邻国聘使之
来必问其年之大小然臣下不敢轻答以天子至尊不
当言长幼又不当言长短只答言但闻其服衣若干尺
盖以衣长短言之则其长幼可知又言闻而不直言见
卷一 第 14a 页 WYG1181-0608c.png
表其尊也至于诸侯则可以长幼言长则言能从宗庙
社稷之祀事幼则直言其未能下是则大夫以至庶人
觌面相与可知长幼惟问其子御犹主也主家事谒告
请也谓能摈赞宾客之告请也负薪则庶人贱者之役
少仪云问士之子长幼长则能耕幼则能负薪与此相

  进讲日记
   四月初五日进讲
卷一 第 14b 页 WYG1181-0608d.png
晚讲读论语发明学问之道求放心须自源头理会圣
语曰心为万事之源读鲁论分明指出心字只有三处
上曰三处如何奏云第一处夫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踰矩此是圣人之心第二处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此
是贤者之心第三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此是
愚不肖之心盖无所用心则放僻邪侈无不为矣心无
所用反不若博奕猥亵之事圣人戒之深矣上曰正是
心不可无所用读学而一章讫奏云臣自幼亲炙师友
卷一 第 15a 页 WYG1181-0609a.png
尝闻学有得于心故说此是道与心一朋来讲习有丽
泽之益所谓以善及人故乐此是已与人一若夫人不
知而不愠则此心与天一学至于此乃成德之功也上
曰道与心一已与人一意思极矣茶后上曰夜来得雨
济事否奏曰虽滂沛未甚沾足然此雨是圣心仁敬中
来更愿陛下恐惧修省为感召天和之本庶几雨旸时
若上曰此极是
   四月十二日进讲
卷一 第 15b 页 WYG1181-0609b.png
晚讲后赐茶圣语问民间蚕茧出盎农麦登场矣今年
蚕麦与去年如何奏云今年蚕中熟麦却差胜又奏云
圣问及此即邠风七月勤王业之气象臣愿陛下动息
充厚此意常以君子所其无逸为心念稼穑之艰难上
又问此数日又阙雨农事不知如何奏云今正是插田
时在在仰雨臣前日奏乞陛下恐惧修省以为格天之
本臣愿陛下积诚于宫庭密勿露祷陛下心与天一何
难感动上曰岁得一稔公私俱宽奏云圣语及此宗社
卷一 第 16a 页 WYG1181-0609c.png
之福生灵之幸上曰卿前时奏齐高帝谓治天下当使
黄金与土同价此说甚救时朕看东坡诸人说此意固
好但非人情奏云此是感叹崇末奢侈之故而过为之
言臣尝谓黄金虽贵可有可无至于桑麻榖粟则一日
不可无刘陶曰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况人主
一有轻视金宝之意则臣下次第效法黄金以无用而
价自贱矣盖抑末崇本则可以纾艰难多故之日非谓
黄金必欲与土同价上曰极是上又问日来楮愈轻无
卷一 第 16b 页 WYG1181-0609d.png
策可救奏云臣昨奏不在秤提而在公家尝收用之谓
如州县官物半钱去处使之以楮折纳照民间实价出
入惟一无有不行臣昨待罪南剑知郡计在鬻盐臣必
欲以楮买盐一日之间楮价亦稍增长一郡尚尔况朝
廷行之此在陛下与大臣商略且如住造官会此是知
本之定论然须严伪造之禁上曰伪造之禁不严则真
伪莫辨其直愈损奏云臣意正谓此上曰内地钱绝少
如何奏云正缘人间不肯放楮故楮无所归而钱日以
卷一 第 17a 页 WYG1181-0610a.png
匿况乎鉟销漏泄禁亦甚弛冶司岁造不多而销燬不
知其几上曰岁造十六万尔鉟销漏泄之禁诚当严上
又问盐价如何奏云前一二年盐价顿增今渐损直此
固朝廷措置之得宜继今须示商贾以信庶几盐法不
弊上曰是上又问物价闻甚贵如何奏云此亦因向来
秤提强欲楮价增长物价因之以长未几楮价损而物
价不损矣上又曰日来米价此间与外地如何奏云比
年多中熟米直稍廉最喜京畿米直视外地尤廉上又
卷一 第 17b 页 WYG1181-0610b.png
问州县间年来税赋难催如何奏云东南民力竭矣州
县版籍不明多起于州县贪虐乐于去其籍以预借而
行其私今有借至淳祐六年以后者况又笞挞以肆惨
此非民间难催之过官不得其人之过尔臣愿陛下与
大臣商略谨择监司郡守严按察贪令之典激浊扬清
以示劝戒庶几贤否有别生民稍可吐气上曰经界可
行否奏云此非一手一足之力上要朝廷主盟次要监
司郡守推行下则县令与僚佐身亲履亩日夜究心又
卷一 第 18a 页 WYG1181-0610c.png
得乡井士民协力为之庶几积日可成上曰近闻霅川
何处行之奏云臣居信州有永丰县亦行之上曰令为
谁奏云何克忠上问莫扰否奏云才扰莫不成上曰今
有成效否奏云已讫事但豪强多不乐至今犹敢沮挠
上曰复古自是难奏云近日南剑守臣黄自然陈便宜
事状内一项请修正砧基簿此却简要易行省得履亩
无变更走弄上曰履亩如何变更奏云谓如每乡都经
量后难得税钱恰恰如数或多或欠必须改正才改正
卷一 第 18b 页 WYG1181-0610d.png
便奸弊此其所以难成臣谓砧基修正不过挨寻字号
实为易行愿陛下与二三大臣熟究之上曰税赋如和
买就产而敷如何奏云此是起于军兴不得已之故向
来军兴以前犹给绢直所以绍兴岁买十馀万匹王十
朋民事堂赋作于军兴之后谓和买数十万匹曾无一
钱之价臣闻台臣奏请以会稽为毓圣之地乞稍减免
和买以优济下户如汉高祖于丰沛赐民以为汤沐邑
上曰去年曾已优减上又问会稽何故数多如此奏云
卷一 第 19a 页 WYG1181-0611a.png
当年敷买给钱绢直稍贱为郡者多认买数意在扰民
若永嘉守于是之时豫为后日虑略不肯承认买数是
以至今无和买上曰每事不可不为后虑奏云往事不
必论今会稽千龄启圣所当宽民者特出圣恩乞与大
臣参酌行之上首肯言讫奏云陛下念念在民如此臣
获侍清光仰承圣问又觉感涕臣愿陛下动息以民为
念以节用爱人为心出入起居无往不敬充此一念尧
舜之治可匹休矣
卷一 第 19b 页 WYG1181-0611b.png
   十一日进讲
晚讲上问一向雨少连日得雨沾足否奏云江之东西
闻甚多雨今近甸雨未沾足却喜间日得雨亦颇济事
陛下尊为天子心与天通外间传诵宫庭露祷应验如
此臣更愿日加恐惧修省以迎天和则雨旸可时岁稔
可卜社稷生灵之幸上曰外道诸郡多得雨闻淮间亦
得雨敌人亦渐退果否奏云近闻淮甸得雨敌人以是
欲避但继今明诏边臣严饰备禦防其叵测上曰须严
卷一 第 20a 页 WYG1181-0611c.png
备禦上问近日罢官埸市物如何奏云向来物价腾踊
置场以平之不为无补今罢之亦使民不倦之意上曰
只要民便上问比来米价与外方如何奏云此间升斗
宽馀实则价廉于外郡上又问此间楮价与外方如何
奏云外方旧楮率是六十左右价今若只据此听民自
低昂固亦无虑但恐邦费方殷则不可不熟议所以重
楮上曰如何奏云不必言秤提只是公家二税常常收
用会子出纳一体而行如此则楮以用而重其取信当
卷一 第 20b 页 WYG1181-0611d.png
自公府始上曰是上又问近来监司郡守得人否奏云
近来所谓风采廉靖间不乏人然比年积习姑息鲜有
按发贪暴所以上有仁心仁闻而民未必尽被其泽上
曰是如此上问黄壮猷奏云臣顷待罪越幕黄壮猷为
帅见其宽和简靖得帅守之体所至皆与民宜且不求
赫赫之声良吏也上曰是上问史岩之奏减和买济事
否奏云东浙困于和买之难供故越民之瘠久矣若岁
岁蠲减足以苏救中下之户况越之气数千载一遇挺
卷一 第 21a 页 WYG1181-0612a.png
生圣人常宜有以优渥之闻近日台臣奏请优减和买
此事宜留圣心常轸宵旰之怀多方与大臣参酌密图
利之使经久可行不胜越民之幸上又问黄放白催所
在州县尚如此奏云此其欺诞成风诚如圣训然其责
在监司郡守况祖宗自有已成之法监司察郡守郡守
察县令不用命者必罚无赦其有声绩者必旌别之如
此则迩日陛下责实之政行矣上曰极是中间读通鉴
至桓温苏峻等处上忽叹曰此曹无忌惮敢相习为逆
卷一 第 21b 页 WYG1181-0612b.png
如此奏云陛下亦知其致此乎上曰何如奏云只是失
在于不防其渐坤卦履霜坚冰至之谓也上曰每事不
可不防其渐是是奏曰圣意有觉常宜防之上曰是是

   七月十三日进讲
晚讲进读通鉴纲目至苻秦建元九年彗星见占者以
为燕当灭秦之證阳平公融等请诛鲜卑而坚以修德
胜灾言之奏云苻坚好天资司马光取其不杀慕容垂然
卷一 第 22a 页 WYG1181-0612c.png
初心不固幸垂之归至宦者之谏则是坚前乎修德之
言徒空言尔有空言而无实德天变不悟人言不恤卒
之德不修而数莫逭苻秦之亡谁之咎哉上曰其要在
修实德讲毕宣赐茶上曰得雨济物否奏云人苦蕴隆
物正枯槁忽得此雨田野间甚济事人皆云此雨是陛
下圣心中来上曰朕甚闵雨奏云陛下有志于民如此
外间皆知陛下宫庭露祷之验臣不揆狂愚于圣敬当
充处欲犯天威而言之上曰如何试言之无害奏云陛
卷一 第 22b 页 WYG1181-0612d.png
下宫庭之敬无不感动至施行少差处民听便惑天和
便伤所以今年屡亢阳屡烦精祷以此见一念敬肆天
每临之臣前日常进故事取仁祖皇祐二年诏以禁内
降为请不审曾彻天视否上曰朕见了此意甚好但内
间有例则行无例则不行奏云此例可行若不可行则
仁祖何为专降诏陛下天资学力可为仁祖惟在取法
尔上曰当法仁祖奏云须是真实取法上曰善奏云臣
常读易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盖凡事顺理皆
卷一 第 23a 页 WYG1181-0613a.png
是靠实天且不违人乌得而不孚上曰凡事当顺理今
后内降令大臣缴奏奏云愿陛下常常记省玉音足以
慰仁祖在天之灵陛下此时此心足与天通况积忱祈
祷天未尝不应正缘是天之子通天最易他人如何便
能通凡二帝三皇所已行皆顺理者也后世乱亡之鉴
皆逆理者也臣愿陛下精察逆顺之间法帝王之所行
必崇俭去奢必居敬胜怠必持重矫轻常兢业忧勤以
持此心如事变狎至之时实不外乎圣心纯忱之运上
卷一 第 23b 页 WYG1181-0613b.png
曰诚敬处是有感召奏云陛下既于此常得力惟日持
此之敬务修实德上曰善敬当行之又奏云洪范曰肃
时雨若肃与敬若不同然敬主心而言肃主貌而言惟
整齐严肃于外可以保卫持养于内继自今一笑颦举
动之必肃以至于宫庭隐微无往而不肃如此则人心
信而天意顺自然时和岁丰今日时事虽多可忧然每
于筑底处常有一线生意正以陛下有可为之资又有
为善之心要必以肃敬夹持则内外交养之道得矣上
卷一 第 24a 页 WYG1181-0613c.png
曰外肃则内敬内外夹持诚如此奏云陛下之言及此
非圣学得力而何惟愿陛下常谨念头勿令宽纵则无
不敬矣臣何人叨陛下科第过分自唱名以至今惴惴
恐惧不敢放宽念虑臣监今习俗刻苦自持不饮酒不
置婢不为世俗货利之私正恐志念纷杂无以报陛下
恩德臣幸侍清光得吐愚悃死亦荣矣臣当此亢阳日
日蔬饭祝天默祷以赞陛下闵雨之敬他日当致身以
报陛下惟陛下体臣之愚忠而充圣心之真敬宗社幸
卷一 第 24b 页 WYG1181-0613d.png
甚上曰甚善甚善
   甲辰九月十六日进讲
晚讲读通鉴纲目至谢安兴宫室之役王彪之劝以时
方多故不当穷奢极侈奏以为自古之时君臣上下皆
当以土木之役为戒盖惟痛加节俭则可以少纾国力
当时谢安能受彪之之言终其身不敢兴役晋之君臣
皆能受谏亦可为法上曰是讲毕赐茶上问边境莫少
动否奏云臣不知其如何闻朝廷见措置备禦陛下宜
卷一 第 25a 页 WYG1181-0614a.png
常告戒将帅严备要害上曰当如此上问史嵩之起复
如何奏云陛下以为如何上曰从权尔奏曰此命出于
陛下之心乎出于大臣之心乎上曰出于朕意朕以国
家多事用祖宗典故起之三学上书卿曾见否奏云闻
有此书尚未之见上曰人言太甚奏云此谓草茅敢言
天下事然而端忧居家礼之常也徇国赴急礼之变也
礼须要度宜只缘陛下出命太早所以启人之疑惟在
陛下优容之陆贽曰谏者多彰我之能好谏者直表我
卷一 第 25b 页 WYG1181-0614b.png
之能容陛下容度天宽想不待臣有言上曰朕自当优
容之但边事亦罕有熟者史嵩之久在边间是以起复
奏云陛下闵时多艰眷倚如此但爱人以德亦须相时
缓急为命之迟速使人知嵩之之所以起复者非出于
嵩之之心是必陛下自尽陛下之礼大臣自尽大臣之
礼今亿兆万姓生灵之命全在陛下之手要当真重谨
审观时察理勿抑人言静以处之上曰极是奏云臣何
人滥员经筵日侍清光惭无补报然间有当殚竭愚虑
卷一 第 26a 页 WYG1181-0614c.png
可以禆益圣德者未尝不恳恳切切以告陛下上曰凡
事正赖规益奏云今时事多艰要培植人材蒐举遗逸
以备中外缓急之用审定国本在蚤谕教以系社稷生
灵之命继此须与近臣商量以此二事为急务然必清
明此心动息以对越为事所谓一陟一降在帝左右早
夜兢兢祈天永命上曰当祈天永命奏云臣书生狂瞽
每因圣问不觉僣躐惟陛下矜赦上曰卿此意甚善甚

卷一 第 26b 页 WYG1181-0614d.png
   十月内进讲
晚讲赐茶后上曰近日雷发非时朕甚忧之奏云都人
皆言陛下宫庭闻雷声之时焚香露祷欲以销变莫不
举手加额以为陛下敬谨天戒如此闻有诏许臣僚言
事访求阙失甚至臣于此窃谓凡人事之所当修者汲
汲修饰以实应天可也上曰最是连日雷声甚厉亦甚
罕见极是可忧不知何以消变奏云臣累日怀忧思所
以告陛下而莫得其说因以时事而参之易陛下以乾
卷一 第 27a 页 WYG1181-0615a.png
健九五之君不可无坤顺六二大臣之助乾者天也雷
者天之命令也坤者地也十月为坤十一月为复雷在
地中复之前也上曰冬至阳生则为复奏云今阳发于
未复之先何也盖自陛下颁起复大臣之命士论纷纷
所以上干天和以人臣之告陛下者未足故天从而谴
告之也上曰昨来所以出命者谓可以安人心今乃如
此奏云正缘是人心天理不可泯灭陛下谓此可以安
人心则失之矣口奏云云上曰诚失矣今边头又颇急
卷一 第 27b 页 WYG1181-0615b.png
天戒又如此奈何奏云谋于前者不可悔应于后者犹
可为边患不足深虑纲常不立则是吾国先自败矣臣
愿陛下观天之意玩易之几自上而下莫不兢兢业业
为一日二日万几之虑盖几者动之微不可不自微而
谨之上曰凡事不可不谨其微奏云圣意既知如此继
今虽微必敬于区处国事处须潜意静虑审订而后出
命或区处微有过差则不远而复当于念虑谋为之间
𦂳救其过不待形之事为徒致人言纷纷其势将至于
卷一 第 28a 页 WYG1181-0615c.png
频复而无救而况于迷复而不知悔人言何以塞天和
何以致此又几微之所当谨者自今无忽可也上首肯
曰是是上曰边报亦颇亟卿闻之否奏云日来亦闻说
有警报上曰今又值天变殊可为忧奏云天以非时之
雷警告陛下者是仁爱之真心欲吾国之君臣上下痛
自刻厉交修人事以答其戒而敌国外患自古惟虑其
无尔适来臣于讲筵读苻秦倾国之师欲以图晋而秦
之朝野皆言晋不可伐阳平公融亦谏曰国之存亡系
卷一 第 28b 页 WYG1181-0615d.png
贤人之用舍晋有谢宣桓冲辈何为伐之坚不能听而
自取灭亡故臣以为不必深虑者此其鉴也所可虑者
吾国之人事当修未能极痛切交修之诚则无以悦人
心而解天意外患乘衅而滋尔上曰今边事既急天变
如此直是可虑奏云诚如圣谕然圣人观天时以尽人
事生意盖未尝息也十月为坤天地闭塞而成冬然物
无终剥之理阳有复生之渐今雷动于未复之先既以
验命令轻出之证然为之计正当玩复之义上下讲求
卷一 第 29a 页 WYG1181-0616a.png
克己复礼之复相与克去已私复还天理挽回世道求
所以致泰上曰何以致泰奏云惟愿陛下深思克已私
复天理之义日与二三大臣玩易之泰诚心必开公道
必布君子必进小人必退以包荒之量容物以冯河之
勇革弊以不遐遗之气象号召天下之贤俊培养萃聚
于本朝以为内治彊盛尊安之道又必消亡其所谓朋
比之私主于得尚于中行相与纳举世于皇极大中之
道而后已陛下诚恳切有意于此二三大臣诚刻厉赞
卷一 第 29b 页 WYG1181-0616b.png
助于此则天地之一泰特在陛下与二三大臣之心而
已上曰卿之言甚善奏云臣拳拳忧爱日夜念此幸因
圣问不觉言多惟陛下矜赦上曰不妨正要卿说
   十二月十八日进讲
晚讲读艺祖乾德三年诏及第进士不得呼知举为师
门恩门及自称曰门生因奏云此艺祖正人心救习俗
之大者也上曰人心不正莫甚于今日只缘知有私恩
而已奏云今陛下作新有诏士大夫当知革心易行然
卷一 第 30a 页 WYG1181-0616c.png
艺祖此诏不可不申明使士大夫知之读毕赐茶上曰
雪后喜晴天气亦正外间士论如何奏云陛下念念在
于察天时审士论可谓善用圣心矣臣观前此廷麻宣
布之日瑞雪朝飞祥曦旋吐天日为之开明一冬无此
好晴所以都人欢悦穷阎僻巷莫不以手加额三学之
士酌酒相庆以为政瑟方调贤路肆辟天意顺而人心
悦继此惟望陛下以身率臣邻儆戒无虞如书所谓罔
失法度罔淫罔游以至无怠无荒庶能坐格来享来王
卷一 第 30b 页 WYG1181-0616d.png
之效特在动息儆戒充此察天时审士论之念尔上首
肯曰儆戒无虞之说是又奏云一二年来外间士论多
谓丙午丁未阳九之会近在目前此尤当致谨于天人
相与之际思所以潜消未形之变其要只在坚定圣志
谨养天和念念以祈天永命为事上曰当修人事以应
天所谓应天以实不以文也奏云圣语及此实宗社生
灵之福然人事有本末先后终始之的欲修实德以应
天者不可不于致知力行上理会上曰学问莫切于致
卷一 第 31a 页 WYG1181-0617a.png
知力行奏云大学格物首于意心身上用力而后足以
立的于国家天下故又终之以好仁恶不仁而严于小
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之戒此古今治乱之明验盖
以国家天下之治固端本于修身苟于知人或有不明
则末流之弊反害于其本矣今陛下讲明圣学即明明
德之事所以作新万化非新民之事乎上曰是奏云然
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此是于源头理会惟在陛下
兢兢业业夙夜讲求尽其所谓致知力行之实可也上
卷一 第 31b 页 WYG1181-0617b.png
又曰自今力行好事朕不敢不勉凡于致知精密处卿
辈其勿惮规益奏云末学空疏不足以仰禆天地之造
容臣退而举大学之说以奏上曰甚好(十一月有一讲/口奏上始决于)
(言下且喜而称郑清之赵与权又问相臣才德之辩至/二十八日又问才德始为之极力奏陈圣意觉愈坚)
   十二月二十一日进讲
晚讲赐茶毕奏事读至可虑亦今日也因口奏云作新
圣化实是讲学中来即大学之新民始于明明德然皆
不可不知至善之所止所谓定静安三字所以镇压万
卷一 第 32a 页 WYG1181-0617c.png
事之纷纭又加以虑之一字犹见古圣于源头理会敬
谨如此故其效验极于虑而后得兹实今日图治之要
枢上曰每事当谨于措虑卿举大学以言甚切于事理
读至失位之士料其寡谋而鲜成上曰论语云必也临
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奏云臣之愚僣正欲陛下定静
安虑庶乎临事好谋而不苟于用心矣臣益愿陛下兢
业忧勤惟以报答天地祖宗为心庶乎二三大臣而下
必能更相告戒以报答陛下为心上曰为治当以忧勤
卷一 第 32b 页 WYG1181-0617d.png
为务奏云昔文武天保采薇治内外之诗惟曰始于忧
勤继以终于逸乐以臣考文武逸乐之事初无所载但
见其视民如伤夙夜祗惧而已盖当时念念忧勤内外
顺治自无可忧之事故知无忧即所为逸乐也臣蝼蚁
之微每于日用动息之间以心醴之不敢故宽念虑庶
或寡过一有宽纵过失随之如不胜其忧今陛下如以
忧勤为心臣愿圣心每于宫庭中密加体认宁无逸乐
少纵之馀试思其气象果为何若或于国事婴拂圣心
卷一 第 33a 页 WYG1181-0618a.png
至于夜枕不遑宁之馀日复一日思此气象必是清明
在躬此陛下之所自知而自喻者臣愚不肖生长贫贱
叨陛下恩数太过念念知自刻厉不敢忘饥寒之时故
臣愿陛下忧勤克艰儆戒罔逸毋忘如虞舜侧微之时
陛下果持此志日谨一日天下向治灾异潜消内外无
患只此便是报答天地祖宗大学所谓于戏前王不忘
而美其盛德至善之在民也上曰卿引大学为奏篇甚
有意味自当体而行之读至任贤使能泰道拔茅处上
卷一 第 33b 页 WYG1181-0618b.png
曰收召诸臣外间有何说又曰杜范有来期否奏云莫
不以为今日有泰道茅茹之渐然其间容有人望所属
尚未招徕上曰何人奏云臣前此曾乞收召耆艾之士
如李韶诸臣想入睿思况诸臣久在远外夙有畎亩不
忘之忠凡有闻君命者自宜踊跃就道但杜范居天台
游侣寓苕霅去天甚近而犹未轻出恐远方之士迟疑
而沮谓宜隆以趣召之礼实四方人心幸愿之至上首
肯读贴黄用人置籍纪姓名书其功过上曰近日亦令
卷一 第 34a 页 WYG1181-0618c.png
置簿矣庶有稽考奏云用人常视其所举如举主贤则
必引其类此犹不可不考至或按刺却有公是非须令
二三大臣而下参酌书之上曰此是综核名实之要奏
云诚如圣训读第一贴黄上曰此尤有补于人心风俗
之大者朕皆当付外施行奏云臣狂僣误蒙俞奖容臣
下殿谢恩
   十二月二十三日进讲
晚讲赐茶毕上问边头无他警否奏云臣颇闻人言今
卷一 第 34b 页 WYG1181-0618d.png
岁未有警急之报况陛下已戒饬将帅严固备禦以防
叵测此其责全在边臣惟时谨饬之幸甚上曰是上又
问外间士论有何说奏云但见士论惊喜陛下一朝而
易四台谏恰在百僚行香艺祖殿之时皆曰陛下英明
即艺祖之复见也上曰缘此曹积欺之深奏云四人者
人品善恶若不同惟陛下能察其欺而警厉一番自此
人皆知有陛下上曰此曹不知有朕奏云只缘是患失
之心重臣昨奏疏已僣及之首乞陛下爱惜民彝为嵩
卷一 第 35a 页 WYG1181-0619a.png
之爱惜名节不知臣者反以臣为非今嵩之奏敌人退
遁则成就其终丧之礼可以为圣代纲常之庆上曰昨
卿所奏皆是朕亦深知卿之忠奏云臣狂瞽愚虑早夜
感念陛下恩德虽糜殒以报陛下乃臣之职分当然臣
每钦叹陛下有可为之资外间传说陛下自嵩之以忧
去后却甘攻苦不喜饮酒蚤夜以国家事上关圣心上
曰国家事直是关心奏云陛下充此圣心坚苦刻厉力
行好事理国靖边常以怠忽为戒(此处更有口奏/云云上首肯)一二
卷一 第 35b 页 WYG1181-0619b.png
年将有太平之望如此则虽近于丙午丁未阳九之会
将见以力行好事消压于无形之中全在陛下大有为
而已尚何外患之足虑(又口奏云云/上亦首肯)上曰此事又全要
卿等规益奏云臣无能规益惟幸陛下悔悟起复之命
此亦不远而复之机也由此域而克己私复天理由复
之德以开泰之道进君子退小人号召天下之贤使茅
茹汇征聚于本朝以尊彊中国之势可也今人情每皇
皇然望于陛下者无不曰中书事权未有所归人主职
卷一 第 36a 页 WYG1181-0619c.png
论相如臣昨来所奏乞参酌内外执政之贤岂无简在
圣心者所宜速颁爰立之命使远人驩传中国已相司
马自然相戒不敢开边臣尝观端平初年亦是兴治之
良机惜乎失在于开边令在陛下以边患为虑今日边
备当为可久之计上曰为今之计何先奏云适来讲艺
祖安制三边兵皆统于密院其要须增重枢庭之选莫
若举任边阃有声望之重臣为缓急之倚仗其次莫急
于布诏谆勤恳恻开谕将帅士卒与义勇土豪之心欠
卷一 第 36b 页 WYG1181-0619d.png
缺者补之怨望者慰之流离者招之一意务在于靖边
谨固封守如汉之禦边驱之出塞使勿犯吾境岁岁以
此定功赏庶有以感动兵民之心保境安边之良策也
上首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