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七 第 1a 页 WYG1176-047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涧集卷七      宋 许应龙 撰
  劄子
   论君德人心劄子
臣闻国于天地必有与立一曰君德二曰人心夫天下
至大也王业至重也所赖凭藉而扶持者固亦多术矣
而臣独以君德人心为先者盖君德厚薄乃安危之兆
人心向背实理乱之基君德苟正则朝廷清明治功振
卷七 第 1b 页 WYG1176-0478b.png
起于宽厚宏博之中而隐然有不可犯之势人心苟固
则尊君亲上如手足之捍头目虽危疑缓急之秋亦无
解散动摇之患故先圣人不虑国势之不强惟虑已德
之不修不虑外侮之难禦惟虑人心之未附盖敌国外
患何世无之虽虞朝之盛犹有弗率之苗民周治之隆
犹有不服之崇国然舜文之心曷尝以是为患哉文德
之敷民心之洽既足以致风动之休则蠢兹有苗何虑
其不格敬止之德怀保之恩足以格子来之众则崇墉
卷七 第 2a 页 WYG1176-0479a.png
言言亦因垒而自降矣汉唐之君虽非帝王比然汉能
以公恕统天下而四百年之间举无二志唐以仁厚结
人心虽屡更变故皆不旋踵而定是知君德人心乃国
家之元气而长治久安未有不本诸此请复以国朝之
事明之恭惟艺祖立极圣圣相承讲学行仁求贤纳谏
下情通而无壅蔽之患公论伸而绝好恶之偏其正君
德有如此者戒藩侯以抚养厌将臣之杀降缓故纵之
诛重误入之辟蠲河北之盐宽陜西之税其结民心有
卷七 第 2b 页 WYG1176-0479b.png
如此者是以朝廷尊安基业巩固虽澶渊西夏之惊智
高果庄之黠皆随起随仆卒晏然而无患是果何以得
此哉以兵而言则无大兵威以操制生人之命以刑而
言则无深责重罚以禁遏奸宄之心疑若委靡而不振
矣而二百年之间主威国势隐如雷霆固若磐石亦惟
君德明于上人心固于下足以消奸邪之萌而杜祸乱
之原也陛下纂承丕绪尊奉慈极亲近儒生开广言路
听断访问未尝少懈出入起居罔有不钦皆所以正君
卷七 第 3a 页 WYG1176-0479c.png
德也大风之变首议蠲免洪水之灾加倍赈恤旌廉抑
贪敷宣德意赦过宥罪务行宽大皆所以结人心也是
以天地和应雨旸时若年谷顺成民生丰裕将以建大
政而兴太平而疆场之防犹关宸虑然大明当天魑魅
自伏今圣德昭明贤才萃聚岂无运筹帷幄以决胜千
里之外者乎人心爱戴中外和协岂无贤于长城者为
吾之捍禦乎昔裴度言于宪宗之朝谓淮西荡定河北
底宁岂朝廷之力能制其命直以区处得宜能服其心
卷七 第 3b 页 WYG1176-0479d.png
耳今日之事苟区处得宜随机而应变强本而弱支则
进退伸缩无不如意尚何外患之足虑哉虽然君德人
心固所以固国之本而君德之修又所以固人心之本
然人心不难固而君德为易亏苟德修于上有加而无
己则民戴于下无时而或释臣愿陛下法乾之健体恒
之久不以躬行为己至而或怠于力行不以日新为己
盛而益期于又新则泽流而益深仁增而益高民之戴
德永永无穷将使外薄四海无思不服国势增安犹太
卷七 第 4a 页 WYG1176-0480a.png
山而四维之矣臣不胜拳拳取进止
   论当然之理劄子
臣闻天下有当然之理不可有所激尤不可有所狗激
则矫枉以过正故不合乎中徇则迎合以苟容又岂复
有至当之论哉古之君子平心以应物毋固毋我惟视
夫理之如何耳其行已则中不倚而和不流其待人则
上不谄而下不渎论事则明辨是非而不立异以求胜
事上则将顺正救不以讦而为直外不为人之所忌中
卷七 第 4b 页 WYG1176-0480b.png
不失吾之所守安见其所谓激而又孰得以议其徇乎
此乃时中之道士大夫之所当尚也奈何人无定守视
时变迁见夫激之可以立名也则假公以济私恶常而
好异互相矛盾不问是非若是者固不能以成事而祇
见其多事又见夫徇之可以媒进也则揣摩而求合阿
附以取容同声相应无复可否若是者虽不至于生事
而必至于误事握风俗之枢者将欲约其偏而归之中
可不示之以好恶而使之知所趋避哉仰惟陛下以中
卷七 第 5a 页 WYG1176-0480c.png
正履位以道德同俗建用皇极以革偏陂之私并用才
德以示翕受之公保合太和以杜分朋植党之渐既不
使之过于激复不使之流于徇可为得大中之道而明
善俗之方矣然士大夫之心既不至于激则必至于和
贤和于朝固帝治之盛然和而不同斯谓之君子焉一
或苟同则其弊复流于徇是又不可不察也利害可言
也复恐时好之不合奸弊当革也复患吏强而难制难
从之请恐有所拂而曲从之不可行之事或有所迫而
卷七 第 5b 页 WYG1176-0480d.png
强行之荐举则多徇于私属予决则或持于两可若是
之类皆未免有所徇也转而移之诚不容缓今陛下不
倦于听纳大臣方切于延访以公灭私屡形于戒饬用
例破法累见于申明固未尝不欲闻正论而明公道也
然作之而未应倡之而未随者何耶昔人有言曰人臣
事君之常情不从其令而从其意臣愿陛下益开众正
杜绝群枉奖端方之士振委靡之习使天下昭然知上
意之所向则观感之下孰不精白一心以承休德在位
卷七 第 6a 页 WYG1176-0481a.png
正直之风当不愧于羔羊矣狂瞽之言冒犯天威惟陛
下赦其愚取进止
   论终始如一劄子
臣闻人主有善始之意固天下之所深喜亦天下之所
深望也夫飞龙在天万物咸睹意谕色授而六服震动
言传号涣而万里奔走苟意向之或偏举措之不审则
治忽之机实肇于此今也讲学以进德求贤以辅治开
言路以通下情此帝王盛德之事而皆举行于临政愿
卷七 第 6b 页 WYG1176-0481b.png
治之初是其初意之善固足以耸动观听天下安得不
以为喜然是意也易长亦易消易勤亦易怠必守之以
坚行之以力则日就月将以极其缉熙之功言听谏从
以尽其施行之实求之必用用之必信而使贤者能者
无不尽其才之叹此岂非天下之所深望哉苟能为其
所喜而复满其所望则唐虞三代之盛有不难致者矣
恭惟陛下以神圣之资绍延洪之业体元居正励精思
治谓多闻乃可以建事也则锐情经术增置讲官谓帝
卷七 第 7a 页 WYG1176-0481c.png
王之德莫大于纳谏也则下明诏以求直言命群臣以
上封事谓邦基之立惟在于得贤也则播告中外各举
才识凡此设施无非治道之大端则善始之意固已不
容言矣然臣惓惓之忠尤望坚守而不变焉盖自昔人
主固有留意于经理者矣而为黄老养性之说或欲以
沮其勤不欲人主观书又欲以售其术稍不加察则近
便嬖之时多亲儒生之时少而好学之勤不能如其初
矣亦有锐意于求言者矣然逆耳之谏难受顺旨之言
卷七 第 7b 页 WYG1176-0481d.png
易从一或偏听则剀切者谓之沽名忠直者疑其讪上
而悦谏之心必不能如其初矣亦有汲汲于求贤者矣
然君子鲠直而易疏小人柔顺而易亲亲则莫见其非
疏则莫见其是故积年信任或一朝疑而弃之则好贤
之心复有始而无终矣凡若此者皆后世人主之通患
苟非天德清明纯一不己未有不蹈其辙者陛下退朝
之暇犹勤观览切直之谏优加褒擢收召耆德之臣旌
表清廉之守此皆真心实德之所形见固非勉强而行
卷七 第 8a 页 WYG1176-0482a.png
者而臣犹以坚守为言岂为是过计哉盖自强不息斯
可合乾德之大终始惟一乃可底日新之盛否则动摇
于浮言而迁易于邪佞此心转移一息间耳而治势安
危所关者大臣不复援引古昔请近述国朝之事以明
之昔元祐初选择明儒劝讲经幄广开言路增置谏员
擢旧德于散地设十科以荐贤一时之治灿然更新疑
若可以无遗虑矣而当时之臣犹有隐忧焉刘挚则曰
已行之令持循无变则治道成王岩叟则曰惟当日笃
卷七 第 8b 页 WYG1176-0482b.png
此心不可少移初意以至日谨一日天下之事不足虑
程颐言之终则念始不可不勉傅尧俞又言之无非欲
其坚守不变以成其初政之美哲宗信用其言故元祐
之盛度越今昔异时此论一摇或以绍述之说进或以
调停之说进则事体非复前日矣然则进言于今日者
可不以是为戒哉虽然人主一心攻者甚众少懈而受
其一则陷溺其中而不自觉太宗皇帝尝曰人主当澹
然无欲使嗜好不形于外则邪佞无自而入此先正其
卷七 第 9a 页 WYG1176-0482c.png
心之意也此心一正则私欲不足以乱其真而外物不
足以更其所守以之讲学则专而精以之听言则公而
明以之任贤使能则无所处而不当书曰监于先王成
宪其永无愆惟陛下留神取进止
   论量能授官劄子
臣闻量能而授官此古者用人之术也夫人之才不能
皆全或纯于道德或善于才干优于理民者将略未必
长精于心计者法律未必审校短量长惟器是适则事
卷七 第 9b 页 WYG1176-0482d.png
无不举分职受任或乖其宜则绩用不成故有虞之世
能敷教者使作司徒能典礼者使作秩宗明五刑则命
之作士谐八音则命之典乐各专一能各守一职未尝
迭迁而互用之故百工惟时庶绩其凝而泰和之治亦
由此而致奈何后世用人不问德之所宜才之称否既
使之治兵又使之理财方使之理财复使之典狱礼乐
之任付之若而人工技之司付之若而人以一人之身
而责之以百官之所为宜其人之难为也夫责之以所
卷七 第 10a 页 WYG1176-0483a.png
难为则人之能为者鲜遂相率而不为故典礼者虽未
知礼而不以为愧典狱者虽未知律而不以为慊其意
盖曰百司庶府皆然也吾何以知为哉固有才称其职
得以究其所长者至于迁擢或又移之他职矣所职之
事苟非其所素习则不得不委之吏故吏得以容其奸
而本末源流蠹弊根深盖有不及察者流弊至此故居
官者皆不度其才之短长德之小大朝欲为此暮欲为
彼而有不安厥职之心然则为官择人者其可无以处
卷七 第 10b 页 WYG1176-0483b.png
之乎昔司马光屡言于祖宗之朝欲博选在位之士使
德行者掌教化政术者为守长勇略者为将帅明法者
典刑明礼者典礼此正量能授官之意在今日所当讲
明者而或者又曰虽量其能当久其任善于其职者增
秩加赏而不徙其官苟数迁数易则心怀去就事复苟
且是固然耳然好进者常情之所不能免傥积岁不迁
将有十年不调之嗟从事独贤之叹怠惰之心必生废
事之弊犹故是则久任之说固未易以遽行也为今之
卷七 第 11a 页 WYG1176-0483c.png
策惟精于财计者必使之理财迨其迁也复以精于财
计者代之长于铨综者必使之典铨迨其迁也复以长
于铨综者代之至于典礼典兵莫不皆然虽不久其任
而前后相继者莫非其才之所长则亦何事之不举何
职之不称哉今日用人试金科者多处以刑法之官历
边事者率付以边陲之寄此固因才授任之美意也尤
愿陛下明诏大臣益广此意精加采择于百司庶府之
间莫不各随其才而无强其所不能则人人各尽所长
卷七 第 11b 页 WYG1176-0483d.png
复循名责实考其幽明而黜陟之则庶官无旷当匹休
于前古矣取进止
   论荐举劄子
臣闻荐举而不拘其数此朝廷之美意也荐举而或失
其实此士大夫之私心也因士大夫之私心而失朝廷
之美意岂可不思所以处之乎臣请先原其弊而后僣
陈所以变革之术夫一郡之吏察于太守一路之吏察
于诸司满一期则有关升之荐逾三考则有京削之荐
卷七 第 12a 页 WYG1176-0484a.png
岁有常员截然一定固不患其滥也至若政绩则听其
剡上初无定数岂故纵其猥滥而无纪极哉盖以效绩
显著固未易得若拘以岁荐苟未有其人必以庸常之
流勉强充数其谨重之意盖可见矣是以剡牍来上悉
从其请或与升擢或令审察或付中书籍记使贤者知
所劝而不贤者亦知自勉进者以为荣而未进者亦有
所慕得人之效大率由此岂非朝廷之美意乎奈何人
情贪荣竞欲速化不顾职事之修否而惟欲露章之荐
卷七 第 12b 页 WYG1176-0484b.png
引头钻肘刺不得不已以公道自任者旌别淑慝固不
肯曲徇其请而乐于周旋者见其既无定数求者必与
迨其甚也一章所荐或五六人或十数人载于邸报殆
无虚日合一岁而论不知其几非亲故之夤缘则势要
之嘱托非关升之所不及则京削之所未遍誉过其情
则以铅刀而为铦举非其类则以薰莸而同器此岂非
士大夫之私心乎夫惟其出于私则贤否混淆真伪杂
揉形于荐牍者未可尽信不免视为具文而一切不复
卷七 第 13a 页 WYG1176-0484c.png
用矣吁不意求才之美意而为士大夫之私心坏之也
虽然变而通之夫岂无术一曰定剡荐之数二曰严保
任之法昔皇祐初诏举县令而张易于逼替之际并荐
一十六人上谓辅臣曰所举猥多岂无干请可令裁定
此定剡荐之数者也冯拯请司四品以上具表举人若
效绩著明当特酬赏不如所举依法加罪此严保任之
法者也数既一定则不容妄举以徇泛应之私法既加
严则谁敢失实以干谬举之罚如此则公论大明群贤
卷七 第 13b 页 WYG1176-0484d.png
并进得以随才器而使之百工允釐庶绩咸熙盖有不
难致者抑又有当察者昔欧阳修有云善恶之人各以
类举廉谨者举清干赃污者举贪浊徇私者举请求苟
任是责者或非其人亦安能无妄举哉太宗皇帝亲阅
班簿常曰不择举主何由得人此清源正本之论真万
世龟鉴也惟陛下与大臣亟图之臣不胜拳拳取进止
   论用人劄子
昔司马光进言谓设官分职以待贤能大者道德器识
卷七 第 14a 页 WYG1176-0485a.png
以弼谐教化其次明察惠和以拊循州县其次方略勇
果以捍禦外侮小者刑狱钱谷以供给役使岂可专取
文艺之人欲理万事耶然则四方之人虽于文艺或有
所短而其所长有益于公家之用者安可尽加弃斥使
终身不仕耶又曰人各有所长或优于德而啬于才或
长于此而短于彼虽皋夔稷契尚各守一能况于中才
安可求备故孔门以四科取士若专引知识则嫌于挟
私难服众心若止循资序则官匪其人何由致治乞朝
卷七 第 14b 页 WYG1176-0485b.png
廷设十科以举士臣闻天下固有不一之才人主当无
执一之见盖人才之在天下若十指然小大长短虽若
不齐而皆适于用兼收并蓄待用无遗则皆有以自见
而天下无不举之事苟用一而废一则互相倾轧必有
分朋植党之弊昔皋陶谓翕受敷施九德咸事则俊乂
在官可以抚五辰而凝庶绩奈何后世之君不知出此
文帝好清净而豪杰之士难合武帝用才智而道德之
士见遗宣帝尚刑名而儒学之士不用皆由所尚之偏
卷七 第 15a 页 WYG1176-0485c.png
故天下之才不能以尽用要之人主当与天同量栽培
倾覆生育长养各随其禀赋之自然而无容心于其间
苟好恶之私先累于其中则人才高下必不能随宜器
使而急于求进者必至迎合党同而伐异俱欲求胜非
惟不足以成事而清流浊流之患实基于此司马光论
任人欲取道德器识明达勇果刑狱钱谷者并用之而
长于此短于彼者不可求备此乃器使人才之要术也
嗟夫人才不同彼此异见其来非一日矣足一蹑军门
卷七 第 15b 页 WYG1176-0485d.png
视文士如仇雠首一戴儒冠轻武弁如草芥矫矫特立
则以静重为苟容处事详审则以刚直为沽誉长于吏
才则以明经术者为腐儒专于学问则以了官事者为
俗吏少俊则以老成为迟钝宽厚则以严明为苛刻各
分党与判乎其不相入也人主用才惟求以辨吾事济
吾治而已安可主一而废一哉陛下建用皇极无党无
偏耆德者召之文学者用之吏事者任之或长于将略
或精于财计或以循良称或以谠直名莫不擢用固无
卷七 第 16a 页 WYG1176-0486a.png
一毫好恶之私然求贤之诏屡下剡荐之牍交驰而人
心多私罕以实应靖退不竞者无由自达单寒寡援者
未免见遗臣愿陛下开众正而达四聪使任荐举者悉
参公论举能其官则锡以进贤之赏称匪其人则加以
谬举之罚如此则真才实能皆为吾用而何事不立中
兴之烈可指日以冀耳惟陛下与大臣亟图之
   论久任劄子
臣谓久任而责成功此用人之良法也夫人才各有所
卷七 第 16b 页 WYG1176-0486b.png
长因其长而任之迟之以岁月则可以自见苟数迁数
易则人无固志事多苟且况更代之际意向或有不同
施设未免相反莅事方新蠹弊不能尽知胥吏必生欺
诞内外之治所以不能具举者职此之由也今内而百
司庶府不问人才之能否惟以职任为资历理财未几
则又易而典礼明刑未久则复使之典教一人之身无
官不可为久而不迁则怀淹滞之叹如此则百事何由
举祇见其因循岁月耳外而司监太守或一岁而再迁
卷七 第 17a 页 WYG1176-0486c.png
或甫至而复易迎新送旧交错于道人知吏之不久不
率其令政吏知去之不遥不究其心力是以民瘼未苏
吏治不振其弊有不可胜言者矧边陲之寄尤不容不
久虽以三岁为期然迩日以来移彼易此殆无虚月纵
有谙熟兵略留意边备之人然效未成而已去兵卒何
由而闲习备守何由而坚固今多事之秋将欲兴起治
功其可不以久任为先乎内则量能而授官长于财计
者则所迁者皆理财之职明于法理者则所擢者皆法
卷七 第 17b 页 WYG1176-0486d.png
理之任至于他官亦然克称其职则优加旌擢使之知
劝不必遽易以强其所不能仕于外者因其有风采则
使之持节因其有政事则付以典郡庶各尽其才以图
绩效治最上闻则迁秩升职以示甄别迨其既久则擢
之以不次之职以酬其累岁之劳夫有功见知则说孰
不勉励以称上意吁此非难转移者特在乎坚守而不
变耳虽然任人固不可不久而择人尤不可不精苟非
其人则癃老者必致废职疏谬者必致误事而贪黩苛
卷七 第 18a 页 WYG1176-0487a.png
刻者必至为无穷之害必详考之于其初而后可久任
于其后此又澄源正本之论惟陛下与大臣亟图之
   论法例劄子
臣闻有法之弊有例之弊法之弊易见例之弊难革舍
法而用例此今日之大患也夫著而为律疏而为令编
次成书各有条目盖截然而不可易也是虽有旁照有
通用舞文弄法者固未免轻重出入于其间然使有司
精明详考而熟究之其奸莫能逃也岂不曰法之弊易
卷七 第 18b 页 WYG1176-0487b.png
见乎乃若例者或出于一时之特恩或出于一时之权
宜有徇亲故而开是例者有迫于势要而创是例者揆
之于法大相牴牾而后来者扳援不已案牍在胥吏之
手有司不可得而知也执已行之比有司不可得而拒
也岂不曰例之弊难革乎今日之弊百司庶府凡所施
行固未尝无一定之法然未免循积习之弊舍法而用
例焉非不知三尺之背违也执而不行恐至于拂人情
非不知冒滥之滋甚也抑而不予虑至于召众怨遂使
卷七 第 19a 页 WYG1176-0487c.png
胥吏得以执其柄而容其私厚赂以贾之则以为有例
之可行请求之未至则匿其例而不用长吏知之而不
能禁天下交病之而不敢言昔富弼有言曰近年纲纪
甚紊随事变更便为成例至使民力殚竭国用匮乏所
以然者法制不立而习为例者沦胥至此也是则用例
者岂非坏法之尤者乎今日之弊亦已极矣一切禁而
惟法是用固为拔本塞源之论然循习之久遽尔尽革
恐事势有捍格而难行者若听其冗滥而不为救止则
卷七 第 19b 页 WYG1176-0487d.png
转相因仍必至于荡然而无法矣昔韩琦每事用例吏
持例在乎金钱之多寡以为去取琦目击其弊取其可
用者而删其冗谬者是以吏无所容其奸事以职举今
莫若明诏有司搜求前后已用之例公共参酌可行者
留之不可行者去之使之轻重得宜于法意不相违戾
编为成书藏之有司凡有陈乞据此施行若是书之所
不载者皆抑而不予庶几权不在吏而奔竞妄求者无
所容其巧矣此亦因时制宜之一策也惟陛下与大臣
卷七 第 20a 页 WYG1176-0488a.png
熟议而行之取进止
   破朋党劄子
孝宗皇帝尝曰朋党不难去惟贤是进惟不肖是退弗
问其他则党论自消汉唐末世朋党皆数十年不能解
以至祸乱其患在人君听纳之不明耳若能公是公非
惟理适从何朋党之有当时大臣因奏曰用人惟论贤
否则自无朋党如唐之牛李论者谓德裕之党多君子
宗闵之党多小人然德裕之党岂无白敏中之倾险宗
卷七 第 20b 页 WYG1176-0488b.png
闵之党岂无周墀之正直但于两党中用贤者黜不肖
者则其党自破也臣闻朋党之患其来久矣不患是非
之难知而患考察之不审自古欲空人之国而尽去君
子者必进朋党之说欲孤人主之势而蔽其聪明者亦
进朋党之说此言一入则无分可否不辨真伪一槩而
去之遂至朋家作仇兆衅无已苟能公心无我静观潜
察不问其党与之有无而惟论其人之贤否使其奉公
守正协志和衷虽更相称誉岂为比周则信之任之何
卷七 第 21a 页 WYG1176-0488c.png
嫌其为党使其同恶相济假公济私文饰奸言抵排善
类则当斥之绝之以破其植党如此则淑慝洞分疑似
莫惑当使众贤和于朝而小人无所容其迹矣尚何朋
党之足虑哉奈何世之人主意见或偏进一人焉则意
其类之皆贤也并蓄兼收而不察其真与伪退一人焉
则疑其徒之皆党也斥逐无遗而不辨其是与否况进
退之间或出一时之好恶未必合于天下至公乌可并
其类而为之升黜纵使为君子之党其间岂无雠伪假
卷七 第 21b 页 WYG1176-0488d.png
真而巧于附丽者乎安可例以为贤而是信是使纵使
为小人之所引其间岂无和而不同而介然有守者乎
安可疑以为不贤而尽屏尽弃然则孝宗圣训所为若
能公是公非惟理适从何朋党之有真万世之龟鉴也
抑又闻高宗皇帝尝谓朝廷用人止论其才不才言者
好以朋党罪士大夫乃朝廷使之为党非所以奖贤才
而厚风俗也然则为人上者惟当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以至公为心而尽破朋党之论则君子道长小人道消
卷七 第 22a 页 WYG1176-0489a.png
可以常为泰而不为否矣惟陛下留意取进止
   谨命令劄子
欧阳修曰今出令之初不加详审行之未久寻又更改
以不信之言行难从之令故每有处置之事州县知朝
廷未是一定之论官吏或相谓曰且未要行不久必改
或曰备礼行下略与应破指挥符牒纵横上下莫能遵
守刘安世曰命令变更远不过三岁近或期月甚者朝
行夕改使民疑惑欲乞出令必使大臣协谋门下审覆
卷七 第 22b 页 WYG1176-0489b.png
臣闻言多变则不信命频改则难从此昔人之格言也
夫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必相
与讲明以求其是若顺乎人心合于事宜然后布之天
下其信则如四时之不移其行则如汗出而弗反若此
则规模一定上下相孚为无不成政罔不举而治效可
以立致苟思之不精讲之不详闻斯行诸既不察其当
否人或有言则又从而中辍前后牴牾莫知适从文移
虽繁徒挂墙壁欧阳修谓出令不加详审寻又更易上
卷七 第 23a 页 WYG1176-0489c.png
下莫能遵守刘安世谓朝行暮改使民疑惑欲乞出令
必使大臣协谋门下审覆其意正为此尔今宵旰非不
勤施行非不多然悠悠岁月莫睹成绪岂积弊难遽革
治功难骤成耶无亦数更数易而无一定之规耶履亩
恐为民之扰则复令给还混试恐人物之繁而复分诸
路虽曰更变靡定犹不失乎厚下以立本因时而施宜
至若窜谪者当以渐移乃骤还其旧秩不与亲民者未
经赦宥乃遽与之注授边功者既使之从军而复与之
卷七 第 23b 页 WYG1176-0489d.png
参选居官者当俾之终秩而随即改除秤提之令荐更
盐钞之法屡变遂使人心皇惑虽令不从倖门一开扳
援无己欲转而移之亦无甚难惟当致谨于出令之初
则不轻变于己行之后贤果可任则任而勿贰邪若宜
去则去而勿疑利所当兴则不动摇于浮言弊所当革
则不迁易于群议如是则奉行之必虔事功之必立理
内御外殆将无不如意然而人心不难孚国势不难定
惟在乎公与断耳公则心无私主或用或舍悉参舆论
卷七 第 24a 页 WYG1176-0490a.png
必不至于以一人誉而召以一人毁而弃断则不惑群
议或罢或行莫不当理何至轻于尝试而遽为小不如
意而辄沮为人上者苟能守之以至公行之以独断则
发号施令罔有不臧人莫得以容其议则尚何变更之
有此又要终原始之道惟陛下与大臣亟图之则天下
幸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