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首 第 1a 页
重刻方望溪先生全集序
六经四子皆载道之文而不可以文言也汉兴贾諠董
仲舒司马迁相如刘向扬雄之徒始以文名犹未有文
家之号唐韩氏柳氏出世乃捭以斯称明临海朱右取
宋欧曾王苏四家之文以辈韩柳合为六家归安茅氏
又析而定之为八而后此数人者相望于上下干数百
年若舍是莫与为伍自是天下论文者意有事属若舍
数人即无以继贾马刘扬之业夫自东汉以迄于明其
閒学士词人蚁聚蜂屯不可计数一二名作先后传诵
宇内者亦如流水之相续于大川而其为之数百十篇
沛然畅然精光炤人閒不可磨灭则自韩柳欧曾王苏
卷首 第 1b 页
外终莫得焉呜呼盖其难哉余尝闻其故矣其所受者
不优无以轶乎众也其所入者不邃无以遗乎今也其
所得者不广无以肆其用也其所养者不充无以盛其
发也其所践者不实无以立其诚也日星之所以长明
江海之所以不竭万物之所以发生古之精且神于文
者盖必实有侔于此焉非是不足以与于作者是以古
文之学北宋后绝响者几五百年明正嘉中归熙甫始
克赓之然熙甫生程朱后圣道闿明其所得乃不能多
于唐宋诸家我
朝有天下数十年望溪方先生出其承八家正统就文
核之亦与熙甫异境同归独其根柢经术因事著道油
卷首 第 2a 页
然浸溉乎学者之心而羽翼道教则不惟熙甫无以及
之即八家深于道如韩欧者亦或犹有憾焉盖先生服
习程朱其得于道者备韩欧因文见道其入于文者精
入于文者精道不必深而巳华妙而不可测得于道者
备文若为其所束转未能恣肆变化然而文家精深之
域惟先生掉臂游行周汉唐宋诸家义法亦先生出而
后揭如星月而其文之谨严朴质高浑凝固又足以戢
学者之客气而湔其浮言以故百数十年来奉而守者
各随其才学高下浅深皆能蕲乎古不捩于正背而驰
者则虽高才广学亦虚憍浮夸半为跃冶之金而已先
生文集久行于世第原编卷数未分亦未用古人刻书
卷首 第 2b 页
首尾相衔之法近复残缺漫漶而集外又多关系重要
之文世所未见钧衡既搜辑乃贷金而全刊之以快天
下心目并揭发先生明道与文之功正告海内来者知
尊信而趋步也咸丰元年辛亥正月邑后学戴钧衡谨
序于味经山馆
卷首 第 3a 页
原集三序
岁辛未先君子与吾师及西𬈑姜先生同客京师论行
身祈向西溟先生曰吾辈生元明以后孰是如千里平
壤拔起万仞高峰者乎先君子曰经纬如诸葛武候李
伯纪王伯安功业如郭汾阳李西平于忠肃文章如蒙
庄司马子长庶几似之吾师曰此天之所为非人所能
自任也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介韩欧之閒孰是能仰
而企者西𬈑曰斯言也其信吾固知庄马之可慕而心
困力屈终邈乎其不可即也先君子见朋好生徒时时
称道之兆符儿时即耳熟焉既成童遂命请业师门迄
今三十有三年矣雍正癸卯兆符复至京师惧吾师衰
卷首 第 3b 页
疾请编年谱手录春秋周官说及望溪文集乃知吾师
于曩言实身肩而力取之而凡有志者皆不可以自画
也吾师质行经学古文后世自能悬衡兆符不敢置一
辞恐不知者以为阿其所好也经说则始窥其樊恐言
之未必有中故叙次文集既终敬识简端以俟后之君
子雍正癸卯秋八月望后三日门人王兆符撰
望溪方子文学为世所称而余与共事
蒙养斋入则合堂联席出则比屋同垣晨夕居游无不
共者凡十有一年始知其宅心之实与人之忠其于幼
所诵经书常阴取以自绳削而亦以望于人故居人上
者必告以汰侈之召灾事人者必戒以谄佞之失己为
卷首 第 4a 页
子弟者则警以孝弟之易亏将仕者则数举贪人覆辙
愧遗父母妻子之丑用此不好善者闻之皆阴忌以为
刺己中人以下亦苦其行之难而见谓不情每薄暮归
寓必以此日过言过行咨余閒为发其礼义之过中者
常怵然为戒每自言于人纪中无一不愧负此心者孔
子云能见其过而内自讼以余所见惟斯人而已凡行
有奇邪者于众中相接不交一语而朋友有过则尽言
不讳虽久故相知者或不乐闻其言然以文学相推则
知与不知无异辞噫是诚知方子之学与其文者乎方
子尝语余曰吾少好文而不好学故终老无成颜子不
迁怒不贰过而孔子许为好学使吾能以好文者好学
卷首 第 4b 页
虽愚且顽概乎必有得于身矣嗟乎非学之笃而能为
为是言平方子之文乃探索于经书与宅心之实与人
之忠随所触而流焉者也故生平无不关于道教之文
余共事时爱而录之者十之四邮致者十之二姑就箧
中所存编而录之异日当刊布以示好方子之文而未
知其学者乾隆五年三月混同顾琮撰
崟与北平王兆符皆以成童从学于先生兆符治经书
古文而崟攻举子业先生命之曰此术之成非潜心经
训而假道于八家之文亦未易远于俗也时崟于韩欧
之文亦粗知好焉厥后兆符自天津奉母南迁侨寓金
坛独身就先生讲问凡数年岁时往来淮扬必发其箧
卷首 第 5a 页
取所得先生经说古文而录藏之然亦未暇究切也及
康熙癸巳先生尽室北迁崟适成进士谓自是可肆力
于经书古文而先生给事海淀崟拘缀部曹往还甚艰
又公私促促少有馀暇惟流观汉魏四唐人诗与懒性
相宜而先生素不为诗所业未敢以请及雍正五年崟
以老母倚门告归侍养则又欲闻先生之謦咳而不可
得矣端居无事乃更发所录藏而讨论之乃知先生之
文循韩欧之轨迹而运以左史义法所发挥推阐皆从
检身之切观物之深而得之不惟解经之文凡笔墨所
涉莫不有六籍之精华寓焉而先生学如不及不知身
之既老每谓儒者著述生时不宜遽出二十年前崟尝
卷首 第 5b 页
与二三同学刻周官集注于吴门刘丈古塘刻丧服或
问于浙东龚丈孝水刻周官辨于河北先生闻之切戒
可示生徒不可播书肆刘龚二君子既殁得其书者益
稀总督漕政御史大夫顾公惜之复刻于淮南每与崟
言先生经说不可使沈没间出所录先生古文则其半
所未前见以兆符早世而崟久离先生之侧也乾隆壬
戌先生告归崟请编定古文多散在朋友生徒閒失其
稿者十且三四谨就二家所录及崟所得近稿先锓诸
版各从其类而不敢编次卷数俾海内同志知先生所
作无一不有补于道教而苟有存者不可不公传于世
也乾隆十一年仲冬门人程崟撰
卷首 第 6a 页
方望溪先生文集目录
           邑后学戴钧衡重编校刊
卷一
 读经二十七首
  读古文尚书
  读大诰
  读尚书记
  读尚书又记
  读君牙囧命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
  读二南
  读行露
卷首 第 6b 页
   读邶鄘至曹桧十一国风
   读抑鄘魏桧四国风
   读王风
   读齐风
   书周颂清庙诗后
   又书清庙诗后
   读周官
   周官辨伪一
   周官辨伪二
   书周官大司马四时田法后
   读仪礼
卷首 第 7a 页
  书考定仪礼丧服后
  读孟子
  辨明堂位
  书考定文王世子后
  文王十三生伯邑考辨
  成王立在襁褓之中辨
  读经解
  书辨正周官戴记尚书后
  记王巽功周公居东说
卷二
 读子史二十八首
卷首 第 7b 页
   书删定荀子后
   读管子
   读史记八书
   书礼书序后
   又书礼书序后
   书乐书序后
   又书乐书序后
   诂律书一则
   书封禅书后
   又书封禅书后
   书史记十表后
卷首 第 8a 页
   书史记六国年表序后
   书孟子荀卿传后
   书老子传后
   读伍子胥传
   书儒林传后
   又书儒林传后
   书刺客传后
   书萧相国世家后
   书淮阴侯列传后
   书货殖传后
   又书货殖传后
卷首 第 8b 页
  书太史公自序后
  又书太史公自序后
  书汉书礼乐志后
  书汉书霍光传后
  书王莽传后
  书五代史安重诲传后
卷三
 论说十四首
  周公论
  汉高帝论
  汉文帝论
卷首 第 9a 页
   蜀汉后主论
   灌婴论
   宋武帝论
   于忠肃论
   原人上
   原人下
   原过
   先天后天图说
   谥法
   异姓为后
   辕马说
卷首 第 9b 页
卷四
 序二十三首
  礼记析疑序
  周官析疑序
  周官集注序
  春秋通论序
  春秋直解序
  删定管子荀子序
  重定礼记纂言序
  孙徵君年谱序
  学案序
卷首 第 10a 页
   畿辅名宦志序
   教忠祠祭田条目序
   教忠祠规序
   吴宥函文稿序
   储礼执文稿序
   熊偕吕遗文序
   余东木时文序
   左华露时文序
   杨黄在时文序
   青要集序
   青山人诗序
卷首 第 10b 页
  王巽功诗说序
  岩镇曹氏女妇贞烈传序
  李穆堂文集序
卷五
 书后题跋二十六首
  书韩退之学生代斋郎议后
  又书学生代斋郎议后
  书韩退之平淮西碑后
  书祭裴太常文后
  书柳文后
  书柳子厚辨亢桑子后
卷首 第 11a 页
   书李习之平赋书后
   书李习之卢坦传后
   书邵子观物篇后
   书朱注楚辞后
   书陈氏集说补正后
   书归震川文集后
   书孙文正传后
   书卢象晋传后
   书杨维斗先生传后
   书泾阳王佥事家传后
   书潘允慎家传后
卷首 第 11b 页
  书熊氏家传后
  书曹太学传后
  书王氏三烈女传后
  书孝妇魏氏诗后
  书直隶新安张烈妇荆氏行实后
  书烈妇东鄂氏事略后
  书高密单生追述考妣遗事后
  题黄玉圃梦归图
  跋石斋黄公手札
卷六
 书三十二首
卷首 第 12a 页
   与阎百诗书
   与孙以宁书
   答乔介夫书
   与翁止园书
   与李刚主书
   与安徽李方伯书
   与安溪李相国书
   与徐司空蝶园书
   与徐司空蝶园书
   答某公书
   与常熟蒋相国论征泽望事宜书
卷首 第 12b 页
   与孙司寇书
   与顾用方论治浑河事宜书
   与鄂少保论修三礼书
   与鄂少保论丧服注疏之误书
   与来学圃书
   与吕宗华书
   答杨星亭书
   答尹元孚书
   答申谦居书
   答程夔州书
   答程起生书
卷首 第 13a 页
  与陈密旃书
  与吴见山书
  与某公书
  与李觉庵书
  与万季野先生书
  再与刘拙修书
  答礼馆诸君子书
  答礼馆纂修书
  与一统志馆诸翰林书
  与程若韩书
卷七
卷首 第 13b 页
  赠送序二十首
   送徐亮直册封琉球序
   送王箬林南归序
   送刘函三序
   赠魏方甸序
   送余西麓序
   赠潘幼石序
   送左未生南归序
   赠淳安方文辀序
   赠李立侯序
   送李雨苍序
卷首 第 14a 页
   送钟励暇宁亲宿迁序
   送张又渠守扬州序
   送黄玉圃巡按台湾序
   再送余西麓南归序
   赠宋西羾序
   送雷惕庐归闽序
   送官庶常觐省序
   送吴东岩序
   赠石仲子序
   赠介庵上人序
  寿序六首
卷首 第 14b 页
  高素侯先生四十寿序
  张母吴孺人七十寿序
  李母马孺人八十寿序
  胡母潘夫人七十寿序
  蒋母七十寿序
  汪孺人六十寿序
卷八
 传十五首
  孙徵君传
  白云先生传
  四君子传
卷首 第 15a 页
   左仁传
   三山林湛传
   二山人传
   孙积生传
   金陵近文二节妇传
   庐江宋氏二贞妇传
   光节妇传
   二贞妇传
   高烈妇传
   高节妇传
   释兰谷传
卷首 第 15b 页
  沛天上人传
卷九
 纪事九首
  左忠毅公逸事
  高阳孙文正公逸事
  石斋黄公逸事
  明禹州兵备道李公城守死事状
  记李默斋实行
  书万烈妇某氏事
  西邻悯烈女
  吕九仪妻夏氏
卷首 第 16a 页
  逆旅小子
卷十
 墓志铭三十首
  李刚主墓志铭
  杜苍略先生墓志铭
  刘古塘墓志铭
  左未生墓志铭
  王生墓志铭
  巡抚福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黄公墓志铭
  王大来墓志铭
  礼部侍郎蔡公墓志铭
卷首 第 16b 页
  礼部尚书赠太子太傅杨公墓志铭
  广东副都统陈公墓志铭
  知宁国府调补部员黄君墓志铭
  沈编修墓志铭
  李抑亭墓志铭
  中议大夫知广州府张君墓志铭
  白玫玉墓志铭
  翰林院编修查君墓志铭
  礼部侍郎魏公墓志铭
  潘函三墓志铭
  顾友训墓志铭
卷首 第 17a 页
   陆以言墓志铭
   光禄卿吕公墓志铭
   安徽布政使李公墓志铭
   庄复斋墓志铭
   教授胡君墓志铭
   张朴村墓志铭
   刘紫函墓志铭
   陈依宣墓志铭
   陈驭虚墓志铭
   郑友白墓志铭
   胡右邻墓志铭
卷首 第 17b 页
卷十一
 墓志铭二十首
  尹元孚墓志铭
  沈孝子墓志铭
  广文陈君墓志铭
  程赠君墓志铭
  通议大夫江南布政使陈公墓志铭
  葛君墓志铭
  刘笃甫墓志铭
  龚君墓志铭
  佘君墓志铭
卷首 第 18a 页
  尹太夫人李氏墓志铭
  大司寇韩城张公继室王夫人墓志铭
  工部尚书熊公继室李淑人墓志铭
  谢母王孺人墓志铭
  少司农吕公继室王夫人墓志铭
  北禄卿吕公宜人王氏墓志铭
  赵孺人翟氏墓志铭
  王孺人墓志铭
  许昌祯妻吴氏墓志铭
  高善登妻方氏墓志铭
  赠孺人邹氏墓志铭
卷首 第 18b 页
   汪武曹墓表
   黄际飞墓表
   李世得墓表
   宋山言墓表
   潮州知府张君墓表
   兵部尚书法公墓表
   吴宥函墓表
   陈西台墓表
   赠通奉大夫刑部侍郎黄公墓表
   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侍讲学士查公墓表
   高仲芝墓表
卷首 第 19a 页
  王处士墓表
  余处士墓表
  武商平墓表
  朱履安墓表
卷十三
 墓表二十首
  雷氏先墓表
  兵部尚书范公墓表
  赵处士墓表
  翰林院检讨窦君墓表
  刁赠君墓表
卷首 第 19b 页
   东昌邓峄亭墓表
   内阁中书刘君墓表
   秦仲高墓表
   完颜保及妻官尔佳氏墓表
   罗烈妇李氏墓表
   刘烈妇唐氏墓表
   谢孺人叶氏墓表
   刘中翰孺人周氏墓表
   赠淑人尤氏墓表
   曾孺人杨氏墓表
   吴处士妻傅氏墓表
卷首 第 20a 页
  中宪大夫鄂公夫人撒克达氏墓表
  陈太夫人王氏墓表
  林母郑孺人墓表
  方日昆妻李氏墓表
 碑碣九首
  礼部尚书陈公神道碑
  理藩院员外郎赠资政大夫席公神道碑
  赠右副都御史赵公神道碑
  杜茶村先生墓碣
  大理寺卿高公墓碣
  兵部主事龚君墓碣
卷首 第 20b 页
  王彦孝妻金氏墓碣
  族子根颖圹铭
  鲍氏女球圹铭
卷十四
 记二十二首
  别建曾子祠记
  弦歌台记
  重建阳明祠堂记
  鹿忠节公祠堂记
  修复双峰书院记
  将园记
卷首 第 21a 页
   泉井乡祭田记
   赫氏祭田记
   仁和汤氏义田记
   游丰台记
   游潭柘记
   再至浮山记
   苍溪镇重修三元观记
   记寻大龙湫瀑布
   题天姥寺壁
   游雁荡记
   封氏园观古松记
卷首 第 21b 页
  金陵会馆记
  筑子婴堤记
  重建润州鹤林寺记
  重修清凉寺记
  良乡县冈洼村新建通济桥碑记
卷十五
 颂铭八首
圣主亲征漠北颂(康熙三十五年)
万年宝历颂(康熙六十年)
圣主躬耕耤田颂(雍正元年)
圣主亲诣太学颂(雍正元年)
卷首 第 22a 页
圣主躬耕耤田颂(乾隆三年)
圣主临雍礼成颂(乾隆三年)
  喜雨说
  多福砚铭
卷十六
 哀辞十二首
  徐诒孙哀辞
  驸马孙公哀辞
  刘北固哀辞
  宣左人哀辞
  武季子哀辞
卷首 第 22b 页
   阮以南哀辞
   李伯子哀辞
   张彝叹哀辞
   王瑶峰哀辞
   和风翔哀辞
   仆王兴哀辞
   婢音哀辞
  祭文八首
   祭顾书宣先生文
   祭张文端公文
   祭王昆绳文
卷首 第 23a 页
  祭沧洲陈公文
  祭左未生文
  祭白侯文
  与黄玉圃同祭尹少宰文
  祭张母吴夫人文
卷十七
 家训四首
  己亥四月示道希兄弟
  甲辰示道希兄弟
  己酉四月又示道希
  壬子七月示道希
卷首 第 23b 页
  家传志铭哀辞十五首
   大父马溪府君墓志铭
   台拱冈墓表
   先母行略
   兄百川墓志铭
   弟椒涂墓志铭
   沈氏姑生圹铭
   鲍氏姊哀辞
   鲍氏妹哀辞
   谢季方传
   嫂张氏墓志铭
卷首 第 24a 页
  亡妻蔡氏哀辞
  兄子道希墓志铭
  兄子道希妇岳氏墓志铭
  兄孙仁圹铭
  七思
卷十八
 杂文十二首
  两朝
圣恩恭纪
圣训恭纪
  通蔽
卷首 第 24b 页
  表微
  释言
  明史无任邱李少师传
  记梦
  记百川先生遗言
  答问
  为秦门高贞女纠举本引
  檄济宁诸生会课(代)
  移山东州县徵群士课艺文(代)
  望溪先生文集初为门人王兆符程崟同辑兆符
  早卒其后增辑付刊者惟崟(今本标兆符同辑者/崟不肯没亡友之善)
卷首 第 25a 页
(也)而亦随时有所删削故今世所行本前后篇数
  多寡不一然程氏亲炙师门其去取率奉先生意
  旨故世传程本为先生自定今不敢以集外文厕
  入谨就所见篇数最多之本凡三百八十四首为
  分卷而排次焉唐宋八家说经之文少者类入论
  辨杂著多者别为卷欧集经旨大苏集经义是也
  虞山钱氏编震川集次经解为卷首先生湛深于
  经为之又多故程氏首区为册今从焉为第一卷
  大苏评史之文凡数十首此外文家未有及先生
  多者其题为书后可区为类程氏并读子为一册
  今亦从焉为第二卷读经读子史皆论议文故以
卷首 第 25b 页
  论说次焉原人原过等文亦论说也为第三卷古
  人作书自叙大旨曰序后世乃倩人为之然大抵
  发明书义体近论说姚郎中古文类篹以序跋次
  论辨今仿焉为第四卷书后题跋体一也略与序
  同序以加于书之成册者发挥全旨书后题跋则
  随举一事一文而论之次序后为第五卷陈义晰
  理指事述情书之所有事也以承序跋以启赠序
  为第六卷赠序始于唐昌黎最工自后作者皆有
  寿序亦赠送之类先生不多作附赠序为第七卷
  传者传也传其人之行实也文人不为达宫立传
  所传者穷贱独行之士妇人方外之流耳纪事传
卷首 第 26a 页
  之别体当依类而分编之为第八卷第九卷志铭
  碑碣金石之文体异传而叙事同应后传与纪事
  埋石圹中曰志立石墓上曰表曰碑曰碣铭者志
  之辞也碑碣亦可用之表则无铭先生为之多不
  能总为一分埋铭为第十卷十一卷表与碑碣为
  十二卷十三卷(集中礼部尚书陈公神道碑以下/七文先生初刻标题曰碑曰碣后)
(均改为墓表苏厚子曰神道碑文体尊大先生不/肯标题四品己下官用碣高公官三品例用碑不)
(用碣而碑文必详备此文简略称表为宜茶村王/彦孝妻俱不宜名碣余按苏说是也但古人墓表)
(无用铭辞者韩公郑夫人殡表通体七字诗无序/乃创体不可为通例欧公泷冈表初稿末用四字)
(诗后改去之惟龙武将军嶭君墓表末云乃为表/于其墓既又作诗以遗之云云亦未尝标以铭曰)
(考说文碣石特立也张表臣曰碣者揭示操行而/立之墓隧也唐宋文人多用之于处士女流隋志)
卷首 第 26b 页
(唐会要俱云隐沦道素孝义著闻者虽无爵亦听/立碣/国朝通礼庶士得视九品官则茶村与王)
(彦孝妻称碣似皆无碍高公碣先生私立故不称/碑且三文中俱明言碣则止从文中所书为是今)
(均依原题附记苏君之言俾学者知标题之不可/忽也又集中杜苍略墓文先标墓志铭后改墓表)
(考文中有卜葬某乡某原来徵辞云/云则为志铭无疑今亦入埋铭类焉)记亦碑文之
  属有纪事不以刻石者其体自存也次碑碣为第
  十四卷勒颂于石镂铭于器二者亦古金石文也
  喜雨说意主于颂兼有箴铭意焉编为第十五卷
  哀祭源出三百篇其体屈大夫开之昌黎祭十二
  郎文散行不以韵后人遂两承之然而韵其正也
  次颂铭为第十六卷示道希四书程氏编人书类
  鄙意随事指示与家训同先生笃于伦理家传志
卷首 第 27a 页
  铭哀辞至性发露自来文人莫有及者故程氏别
  分为册七思亦哀辞也义宜入合为第十七卷文
  以类聚有文少不能成卷而于诸类未合者则以
  杂文统之订为十八卷终焉钧衡谨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