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六十 第 1a 页 WYG1318-031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曝书亭集卷六十
          翰林院检讨朱尊撰
 



   孔庙礼乐议
被孔子以王者之服冕十二旒衣十二章秉镇圭而坐
门列戟二十有四褒崇之典古有行之者矣稽于礼可
乎曰不可孔子作春秋者也春秋之法僭忒者必诛人
卷六十 第 1b 页 WYG1318-0315b.png
臣而被服等于王者僭也曰然则享用十二笾舞用八
佾殆不可乎曰是奚不可周官大胥春入学舍菜合舞
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天子乃帅三公
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夫释奠有乐而释菜无乐者
也惟以天子亲往视学则合舞以重之汉章帝元和二
年幸鲁祠孔子于阙里作六代之乐唐开元中二京祭
孔子牲太牢乐宫县舞八佾明之初国学之祭笾豆用
十府州县学之祭笾豆用八夏寅曰十二笾豆惟太学
卷六十 第 2a 页 WYG1318-0316a.png
可行若十三布政司各府行之则僭矣然则礼乐之隆
杀由于主祭者不系乎所祭神祗之爵位崇卑也夫社
祭土稷祭谷耕耤祭先农其神不必皆王者而天子祭
之未尝因神祗之大小而杀其礼乐祭先师也亦宜若
是焉己记曰君子太牢而祭谓之礼匹士太牢而祭谓
之攘是则府州县学之祭孔子笾豆用八可也用六可
也乐舞用轩架可也用判架可也至于太学则天子主
之以天子之学行天子之礼奏天子之乐享以十二笾
卷六十 第 2b 页 WYG1318-0316b.png
舞以八佾何为而不可哉
   曲阜设官议
孔氏子孙知仙源县事自宋之初已然今循而不改知
曲阜县事者必孔氏后也然其弊有二居其位法难行
宗党之间其人贤久不得迁其人不肖上官以孔子之
裔劾而去之恐人之议其后则顾忌而不敢出将益无
所畏惮而民受其害弊一也知县事者不必孔氏宗族
之长族人有罪或其伯兄或其世父叔父或其从祖或
卷六十 第 3a 页 WYG1318-0316c.png
无服而居祖父之行少者坐而挞其长卑者谳而屈其
尊干犯焉而不顾弊二也夫既封上公之爵一人录五
经博士二人不藉知县事者以为光荣矣或谓褒崇之
典行之久而不可易或又谓孔子之里不可使他人临
之然则曲阜设官当何如曰曲阜鲁之故都也周公鲁
公者鲁之先君也伯禽之少子食邑于东野曰东野氏
孔氏著而周公之后微居于曲阜物莫能两大理固然
尔今之咸阳周公之墓在焉使徙其裔孙给之土田岁
卷六十 第 3b 页 WYG1318-0316d.png
时洒埽无废三年有司择子弟之通晓文义者贡之朝
俾知曲阜县事秩满得迁替以周公之子孙治孔氏之
里其于分也不紊其于吏治也无弊似亦策之可行者

   孺悲当从祀议
孔子之道著乎六经传其业者自子夏兼通而外若子
木之受易子开之习书传礼子舆之述孝经子贡之问
乐有若仲弓闵子骞言游之撰论语发明大义不越数
卷六十 第 4a 页 WYG1318-0317a.png
子而已杂记曰恤由之丧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学士丧
礼士丧礼于是乎书则孺悲实传经之一人也惟因论
语纪悲欲见而孔子以疾辞疑孔子拒之门墙之外不
屑教诲于焉孔氏家语司马迁史记皆摈而不书以亲
受礼于孔子之儒不获附一无表见之邽鄡燕狄廉乐
诸子反得与配食之列斯则祀典之阙矣且夫互乡阙
党之童子未尝无诲何独悲之学礼以君命临之反绝
之已甚乎故夫礼有丧服纲也既授子夏作传矣士丧
卷六十 第 4b 页 WYG1318-0317b.png
礼目也以授悲目言其常而曾子问尽其变然后丧礼
备矣噫悲一学礼而士丧礼之书传其功岂小也哉且
既授之礼则为弟子礼六艺之一悲身通之学者毋徒
泥论语之文谓悲不在弟子之列必合杂记论之而悲
当配食于孔子之庑可信已
   郑康成不当罢从祀议
西汉学士大都专治一经兼经者自韩婴申培后苍孟
卿胶东庸生瑕丘江翁而外盖寥寥也至东汉而兼者
卷六十 第 5a 页 WYG1318-0317c.png
渐多郑康成出凡易书诗周官仪礼礼记论语孝经无
不为之注释而又六艺七政有论毛诗有谱禘祫有议
许慎五经异议有駮临孝存周礼有难何休之墨守膏
肓废疾或发或针或起可谓集诸儒之大成而大有功
于经学者万岁通天初州刺史史承节撰铭曰公之挺
生大雅之懿囊括坟典精通奥袐六艺殊科五经通义
小无不尽大无不备此天下之公言也惟其意主博通
故于三统九章大传中候以及易书礼纬靡不有述然
卷六十 第 5b 页 WYG1318-0317d.png
其笺传经自为经纬自为纬初不相杂第如七曜四游
之晷度八能九锡之弥文三雍九室之遗制经师所未
详者则取诸纬候以明之盖纬候亦有醇駮之不同康
成所取特其醇者耳灾祥神异之说未尝滥及也或疑
五帝之名近于怪然此在汉时著之祀典者君子居是
邦不非其大夫矧朝廷之典礼乎乃宋儒极口诋之沿
及元朝随声附和至有以此罪之竟黜其从祀者其亦
不仁甚矣不观九峰蔡氏之书传乎周天三百六十五
卷六十 第 6a 页 WYG1318-0318a.png
度四分度之一此洛书甄曜度尚书考灵𦡱之文也黑
道二去黄道北赤道二去黄道南白道二去黄道西青
道二去黄道东此河图帝览嬉之文也而蔡氏引之于
蔡氏乎何伤不观新安文公之注楚辞乎昆崙者地之
中也地下有八柱互相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此河
图括地象之文也三足乌者阳精也此春秋元命苞之
文而文公引之于文公乎何损乃一偏之论在汉儒则
有罪在宋儒则无诛斯后学之心窃有未平矣况郑氏
卷六十 第 6b 页 WYG1318-0318b.png
之功文公成公未有异议乃一程敏政罢之非万世之
公论也窃谓宜复其从祀孔庙不当罢
   经书取士议
五经垂世昔贤方之于海比之日月久而长新挹而不
竭盖合羲农轩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数圣人而成
非一人一家之言也朱子注论语从礼记中摘出中庸
大学为之章句配以孟子题曰四书谆谆诲人以读书
之法先从四子始由是淳熙而后诸家解释四书渐多
卷六十 第 7a 页 WYG1318-0318c.png
于说经者矣元皇庆二年定为考试程式凡汉人南人
第一场试经疑二问于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
用朱子章句集注经义一道各治一经若蒙古色目人
第一场试经问五条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亦
用朱氏章句则舍五经而专治四书矣明代因之学使
者校士以及府州县试专以四书发题惟乡会试有经
义四道然亦先四书而后经沿习既久士子于经义仅
涉略而已至于习礼者恒删去经文之大半习春秋者
卷六十 第 7b 页 WYG1318-0318d.png
置左氏传不观问以事之本末茫然不知经学于是乎
日微海其可枯乎日月其可晦乎此学者之所深惧也
梼昧之见斟今酌古谓试士之法宜仿洪武四年会试
之例发题先五经而后四书学使府州县卫宜经书并
试亦先经后书盖书所同而经所独专精其所独而同
焉者不肯后于人则经义书义庶几并治矣若夫元人
之试经义诗以朱氏为主尚书以蔡氏为主周易以程
氏朱氏为主三经兼用古注疏春秋许用三传及胡氏
卷六十 第 8a 页 WYG1318-0319a.png
传礼记用古注疏迨明洪武中损益之春秋得兼用张
洽集注礼记则用陈浩集说要仍不废古注疏而永乐
诸臣纂修大全类攘窃一家之书以为书废注疏不采
先与取士程式不协何得谓之大全乎所当覈诸书所
本各还著书之人别事纂修可也
 释   释圭
圭之为制不同而用之亦异天子大圭长至三尺土圭
卷六十 第 8b 页 WYG1318-0319b.png
尺有五寸镇圭裸圭四圭尺有二寸琬琰九寸郑康成
谓琰大者度尺二寸谷圭七寸两圭五寸而命圭则自
九寸以下尔雅圭大尺二寸谓之玠诗云锡尔介圭以
作尔宝说者曰非诸侯之圭故以为宝也是凡尺有二
寸以上皆天子之圭矣记赞大行曰圭博三寸厚半寸
剡上左右各寸半而琰圭以易行除慝郑众谓其有锋
芒则其厚且杀之又王所搢圭插于绅带之间盖其锐
与剑相类所谓终葵首也考工记曰天子圭中必郑氏
卷六十 第 9a 页 WYG1318-0319c.png
谓以组约其中央以备失坠而典瑞驵圭璋璧琮琥璜
之渠眉则以组穿联六玉是凡为圭宜凿好于肉然后
可以组穿联之也宛平孙先生藏古玉一相传盗发成
墓得之传世已久先生出以示予其光黝然若山玄
而水苍长尺有二寸博二寸中凿以孔可以穿组剡其
上若芒刃殆古琰圭之属而尺寸过之疑即康成所云
大琰者也昔汤既伐三朡俘厥宝玉谊伯仲伯作典宝
而考父之颂曰受小球大球又曰受小共大共释之者
卷六十 第 9b 页 WYG1318-0319d.png
曰小玉尺二寸圭由此观之是玉也焉知非诗书所云
而成汤既没纳诸其墓者乎客有先予观者为赋玉剑
歌予考桃氏为剑未闻攻玉玉剑之载于六经者无之
遂定以为圭作释圭
   释斋
今人多以茹蔬不肉食为斋稽之古不尔也周礼膳夫
掌王之食饮膳羞王日一举王斋日三举杀牲盛馔曰
举盖周制王日食供一太牢遇朔加日食一等当两太
卷六十 第 10a 页 WYG1318-0320a.png
牢而散斋致斋斋必变食故加牲体至三太牢是斋日
仍肉食反有加矣论语斋必变食以下至不多食邢氏
疏云此以上皆蒙斋文凡言不食者皆为不利人斋必
严敬食之或致困病故不食其凡常不必然而孔子惟
酒无量则斋日并酒亦饮之矣不饮酒不茹荤出庄子
文似未足据
   释棠
诗蔽芾甘棠毛公传甘棠杜也郑康成注北人谓之杜
卷六十 第 10b 页 WYG1318-0320b.png
梨南人谓之棠梨尔雅杜赤棠郭璞曰今之杜梨也樊
光曰赤者为杜白者为棠陆玑曰赤棠与白杜同但子
有赤白美恶子白色为白棠甘棠也少酢滑美赤棠子
涩而酢无味通志甘棠谓之棠梨又有沙棠广志云如
棠味如李无核窃疑今之蘋婆果即诗所云甘棠而俗
呼沙果即沙棠呼槟子者乃赤棠也其曰棠梨者以花
似棠实似梨合而称之尔
   释杬
卷六十 第 11a 页 WYG1318-0320c.png
尔雅杬鱼毒郭璞注云杬大木子似栗生南方皮厚汁
赤中(去/声)藏卵果陆德明释文云杬音元又作芫郑樵注
云今南人谓之杬木其皮可煎汁藏梅三家之释尔雅
若是盖杬之用在子沈莹临海异物志云杬味似楮用
其皮汁和盐渍鸭子裴渊广州记云杬壳似栗赤色子
大如栗散有棘刺破其外皮肉白如脂肪著核不离贾
思协齐民要术作杬子法云杬木皮净洗细茎剉煮取
汁率二斗及熟下盐一升和之汁极冷内瓮中浸鸭子
卷六十 第 11b 页 WYG1318-0320d.png
一月煮而食之广韵注杬木名出豫章煎汁藏果不坏
钱易南部新书云湖州岁贡黄杬子连蒂木瓜故李景
先戏苏特曰使君贵部有三黄杬子五蒂木瓜左文
吴兴统纪云大历元年进单黄杬子谈钥吴兴志云唐
岁贡单杬子一千三百五十颗重黄杬子一千三百颗
乐史寰宇记湖州土产单杬子予尝问之州人莫有识
者洪迈容斋随笔云杬如苍耳益母茎干不纯渍以藏
鸭子则染其外陶宗仪辍耕录云今人以米汤和入盐
卷六十 第 12a 页 WYG1318-0321a.png
草灰以团鸭卵谓曰咸杬子按今无锡土俗犹然坊本
尔雅乃讹杬为杭于是凡诠杬者皆以杭义释之考诸
顾野王玉篇于杬则注木名于杭则注州名二义固秩
然不紊也若单黄重黄三黄则造杬子法有不同尔至
若卞彬下酒以杬皮为肴则又专用皮己
 说
   名孙说二首
昆田生子三龄矣命之曰桐孙为之说曰天下之木莫
卷六十 第 12b 页 WYG1318-0321b.png
良乎梓桐也者梓之属也荣木也易生而速长者也凡
木本实者末虚桐则枝之小者益坚孙枝所以贵也清
明而始华未后时也当暑而荫炎热之不附也凤皇之
群游非桐不集琴瑟之中吕非桐不宣日月之正闰非
桐不辨产乎荒冈穷谷未尝有偃蹇憔悴之色及其自
拔于百尺之表櫜鄂之垂柯叶之润望之者愈见其可
亲也是非不材之木也矣诗曰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庶
其蕃衍吾后乎
卷六十 第 13a 页 WYG1318-0321c.png
百谷之见于六经者秬秠麇芑荏菽麻麦秫蕡菰稰穛
穜稑而黍稷稻粱尤嘉谷之最也诗言穑事多先稷黍
然颂丰年者必及稌又酿者则以稻酒为上而食稻比
之衣锦稻之重于时久矣吴田之宜莫良乎稻取以名
次孙也可豳诗云十月穫稻为此春酒吾将以娱吾老
   说砚
端州于今为肇庆府山石多可制砚惟水岩最上水经
卷六十 第 13b 页 WYG1318-0321d.png
郁溪东至高要县为大水盖苍梧至是五百里有羚羊
峡以束之峡势将尽其左折而北趋有峰曰朝天岩端
溪之水出其阴溪长一里许广不盈丈自水口北行三
十步有穴窥之止容一人俛伏扪而入积水灌其中凡
取石必先以瓠汲水自内而外若传杯然水既涸熬豚
膏然纸为灯由穴而入中渐广分三涂穿洞半里抵岩
壁岩高三尺下上皆刓石不可凿也凿石之工多黄冈
村民日役不过四十人坐卧偃侧其内得石自内传之
卷六十 第 14a 页 WYG1318-0322a.png
外一如汲水法岩三尺石分三品焉上岩者质纯而艳
微紫中岩者质润而凝色渐青下岩者质淡而细色近
白有眼沉水观之若有蘋藻浮动其中者是曰青花试
墨若熬釜涂蜡者然斯为美矣其馀纹不同紫气奔
而回礴谓之火捺聚而为轮谓之金钱紫气既竭白气
次之谓之蕉叶白凝绿若洒汁谓之翡翠白凝于绿纤
而长者谓之玉带黄气亘其上若虹谓之黄龙若缕谓
之金线点墨瘢相比谓之雀斑丹若粟者谓之朱砂斑
卷六十 第 14b 页 WYG1318-0322b.png
剥蚀如虫啮谓之虫蛀旁色赭者谓之鳝血边其为
眼不同有鸲鹆眼有鸦眼有象眼黄谓之鸦碧谓之
鸲鹆眼不贵黄也员者为鸲鹆为鸦长者为象眼不
贵长也或三五其晕或七九其晕晕有奇而无偶者
也辨水岩者必于是验之思过半矣朝天岩在水岩之
南产石易与水岩混亦有虫蛀有玉带有金线若翡翠
似矣恨微黄黄龙似矣恨燥蕉叶白火捺似矣恨模糊
朱砂斑似矣恨大视其眼四旁若渍晴翳不明此泪眼
卷六十 第 15a 页 WYG1318-0322c.png
也形体略备光采全无此死眼也自此而外则屏风山
背有石西坑有石北岭有石大抵拒墨者多向日视之
见有若繁星者有若金银气者其理粗其质燥其声坚
响其色深紫或如猪肝或如黛绿或如败锦或间道如
松木纹皆石之下者也宣德岩在屏风山半开自宣德
年品在朝天岩之上山多虎患故岁久无采者要之得
水岩而诸山之石可废得青花兼鸲鹆眼者而诸品又
可废矣典水梅花坑去端溪四十里在三水县境产石
卷六十 第 15b 页 WYG1318-0322d.png
亦有鸲鹆眼方之水岩无异也然径尺之石眼或多至
百数光滑而易裂不知砚者惟眼是求挟之以为希世
之宝特宋人之燕石耳予游岭表正值采砚时购水岩
石百馀久尽散去海盐周生从予学诗以端石砚为贽
乃追忆旧日所得为说示之俾审所择焉   说舟示戴生锳
西湖船制不一以色名者有明玉鎗金金胜宝胜大绿
间绿游红申屠仲权诗红船撑入柳阴去释道原诗水
卷六十 第 16a 页 WYG1318-0323a.png
口红船是妾家是也以形名者有龙头白乐天诗小航
船亦画龙头是也有鹿头杨廉夫诗鹿头湖船唱赧郎
是也有燕尾张思廉诗斜日轻风燕尾船是也形色杂
者有百花十样锦钱复亨诗谁家楼外停歌舞又上西
湖十锦船是也以姓名者有黄船董船刘船见吴自牧
梦粱录盖大者谓之头船尤大者贾秋壑所造车船也
车船棚上无人撑驾但用车轮脚蹋而行其速如飞小
者谓之瓜皮船廉夫诗小小渡船如缺瓜欧阳彦珍诗
卷六十 第 16b 页 WYG1318-0323b.png
瓜皮船子送琵琶张大本诗瓜皮小船歌竹枝周正道
诗瓜皮船小水中央是也又有总宜船取东坡居士澹
浓抹总相宜之句名焉李宗表诗总宜船中载酒波
凌彦翀诗几度涌金门外望居民犹说总宜船是也泗
水潜夫述武林旧事值探春竞渡日画桡栉比如鱼鳞
无行舟之路杨谨思诗大船檛鼓银酒缸小船吹篴红
绣窗今则败舫数艘无复徵歌按舞者矣
   说纬
卷六十 第 17a 页 WYG1318-0323c.png
纬谶之书相传始于西汉哀平之际而小黄门谯敏碑
称其先故国师谯赣深明典奥谶录图纬能精微天意
传道与京君明则是纬谶远本于谯氏京氏也徵之于
史如亡秦者胡明年祖龙死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已为
纬谶兆其端矣迨新莽之篡丹书白石金匮铜符海内
四出于是刘京谢嚣臧洪哀章甄寻西门君惠等争言
符命遂遣五威将军王奇等乘乾文车驾坤六马将军
持节称天一之使帅持幢称五帝之使颁符命四十二
卷六十 第 17b 页 WYG1318-0323d.png
篇于天下不过藉以愚一时之耳目尔乃光武笃信不
疑至读之庑下终东汉之世以通七纬者为内学通五
经者为外学盖自桓谭张衡而外鲜不为所惑焉其见
于范史者无论谢承后汉书称姚浚尤明图纬袐奥又
称姜肱博通五经兼明星纬载稽之碑碣于有道先生
郭泰则云考览六经探综图纬于太傅胡广则云探孔
子之房奥于琅邪王傅蔡朗则云包洞典籍刋摘沉秘
于中郎周协则云总六经之要括河洛之机于大鸿胪
卷六十 第 18a 页 WYG1318-0324a.png
李休则云既综七籍又精群纬于国三老袁良则云亲
执经纬檃括在手于太尉杨震则云明河洛纬度穷神
知变于山阳太守祝睦则云七典并立又云该洞七典
探赜穷神于成阳令唐扶则云综纬河洛咀嚼七经于
酸枣令刘熊则云敦五经之纬图兼古业覈其妙七业
勃然而兴于高阳令杨著则云穷七道之奥于合阳令
曹全则云甄极毖纬靡文不综于藁长蔡湛则云少耽
七典于从事武梁则云兼通河洛于冀州从事张表则
卷六十 第 18b 页 WYG1318-0324b.png
云该览群纬靡不究穷于广汉属国都尉丁鲂则云兼
究袐纬于广汉属国侯李翊则云通经综纬至于颂孔
子之圣称其钩河摘洛盖当时之论咸以内学为重及
昭烈即位群臣劝进广引洛书孝经纬文萧绮所云谶
辞烦于汉末不诬也然郑康成注周官目孝经纬为说
贾公彦疏以汉时禁纬故则又未始不禁之矣自晋以
降其学寖微然释慧皎作高僧传称法护博览六经游
心七籍沈约作宋书于天文五行符瑞亦备引纬候之
卷六十 第 19a 页 WYG1318-0324c.png
说萧子显南齐书志亦然而周续之兼通五经五纬号
为十经直至隋焚禁之后流传渐罕乃孔氏(颖达/)贾氏
(公彦/)徐氏(彦/)犹援以释经杜氏(公瞻/)欧阳氏(询/)虞氏(世/)
(南/)徐氏(坚/)编辑类书间亦引證今则樊英传注所载隋
唐经籍志所录太平御览所采学士大夫能举其名者
寡矣
 策问
   康熙二十年江南乡试策问三首
卷六十 第 19b 页 WYG1318-0324d.png
问圣人之学莫备乎经汉世专一经者立博士而兼长
经义者莫若郑康成然多以汉法解经又采谶纬之说
为后儒所憎唐孔颖达等撰五经正义仪礼周礼则贾
公彦成之至宋邢炳疏其未备而经义始完欧阳修谓
所载既博所择不精异乎正义之名请悉删谶纬之文
使无駮杂今五经取士一本宋儒之传注可谓醇矣考
之明洪武中科举程式春秋不遗三传书主蔡传而不
遗注疏礼则专主注疏是汉唐诸儒之说仍多兼习今
卷六十 第 20a 页 WYG1318-0325a.png
注疏虽颁学官而士之肄业者鲜矣或如欧阳氏之说
删其駮杂饬经师讲习而兼通之不更愈与馀若易初
主程朱传义其后本义单行而习程传者渐寡春秋初
主胡传及张洽集注其后胡氏传单行而治张注者无
闻亦宜酌其旧俾两家互为发明可与且宋元之说经
者多矣孰同孰异孰繁孰简孰无悖于传注孰能发明
传注所不及其槩可得而言与五经大全论者谓惟春
秋最善盖本于汪克宽之纂疏其馀诸经所采群儒之说
卷六十 第 20b 页 WYG1318-0325b.png
果其大备而一无剩义与抑尚有待于补缉与我
皇上圣学懋勤蚤夜孜孜与儒臣讲绎群经既以四书
尚书讲义颁示天下文武大臣兹者易义又将刋布其
于诗礼春秋当次第编纂夫儒生诵习经义其首务也
探其渊源必能举其条目其详言之毋隐
问江南田赋较他省独多赋额既多逋课不少下江诸
郡积欠动盈万亿说者谓害酿于贾似道经界推排之
法或谓明太祖憾吴民为张士诚固守籍没豪族田按
卷六十 第 21a 页 WYG1318-0325c.png
私入之簿以为额徵故赋特重其后因巡抚周忱之请
苏松等府官田准民田起科行之二百馀年矣今旧额
未增而民力日敝何与意者有司之催科未尽善与往
时岁额不完疑为巨室豪右抗缓不纳自奏销处分一
案所以惩创者至矣江南绅士惟恐输将之后而岁额
不完如故何与或谓西北大郡赋额不过数万而江南
一邑有多至四十馀万者宜其日事催徵不足夫松江
之华亭不尝析为娄县乎既析之后未见徵输之如
卷六十 第 21b 页 WYG1318-0325d.png
则又何也比者旱溢频仍不得不以荒岁之逋赋请带
徵于嗣岁然田壤之收穫止有此数嗣岁未必屡丰则
旧逋未完而新课又欠矣将何术而使
国用民力交无绌与至若火江以北邳徐凤泗蒿莱弥
望隶之军而军不屯归之民而民不垦招徕开垦之法
又何策而可稍几于江以南诸郡与多士见闻所习利
弊必洞然于心盍具陈之是筹时者所欲亟闻也
问黄河之患前代山东河南或时有冲决今则江南独
卷六十 第 22a 页 WYG1318-0326a.png
被其害矣明永乐中陈瑄转漕东南欲避遮洋之险凿
清河县南之淮与河会而淮黄遂为运道之咽喉
国家漕运仍明之旧而频年河患倾堤溃防岁费帑金累
数百万明代河溢于淮则病在运河溢于泗则患在陵
今治河者无陵寝之虞惟运是亟则力所专施宜其事
半功倍矣顾工力之烦岁月之久反有艰于昔者何与
隆万间潘季驯凡四治河河无不治惟守固堤束水藉
水刷沙之法今其说具在惟是河挟沁汴泗沂诸水其
卷六十 第 22b 页 WYG1318-0326b.png
势易强而淮水源独流长其势易弱然则藉淮刷河之
说诚不足恃欲河之治必循季驯故智而后可与抑分
黄导淮别自有策与往时盗决河防者罪止杖与徒而
已后以法轻易犯改从充军今之法较昔愈严矣乃冲
溃日告且新堤方筑而故堤旋决绸缪何法而使新旧
交固与淮扬之田半为波臣所汩此江南之大患也淮
流何以遏归仁高堰何以护云梯之关何以通河之害
何以去诸生其悉陈利害以为
卷六十 第 23a 页 WYG1318-0326c.png
当宁献 
 
 
 
 
 
 
卷六十 第 23b 页 WYG1318-0326d.png
 
 
 
 
 
 
 
 曝书亭集卷六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