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七 第 1a 页 WYG1144-071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晦庵集卷五十七 宋 朱子 撰
书(知旧门人问答/) 答林一之(揆/)
疑问两条至诚之说固难躐等遽论熹于四子后序中
已略言之矣不谓性命集注甚明恐未详考之过宜且
平心宽意反复玩味必当自见或与朋友讲之亦必得
其说也
晦庵集卷五十七 宋 朱子 撰
书(知旧门人问答/)
疑问两条至诚之说固难躐等遽论熹于四子后序中
已略言之矣不谓性命集注甚明恐未详考之过宜且
平心宽意反复玩味必当自见或与朋友讲之亦必得
其说也
卷五十七 第 1b 页 WYG1144-0712b.png
答林一之
所示疑义悉已附注鄙见于其下大抵向来见贤者言
语论议颇多繁杂牵连之病今者所示亦复如此此是
大病须痛扫除凡有文字只就一段内看并不须引證
旁通如此看得久之自直截也养气一章却条畅所以
如此只为此章不杂其他说支蔓耳此得失之證甚明
不待远求也 答林一之
所示疑义悉已附注鄙见于其下大抵向来见贤者言
语论议颇多繁杂牵连之病今者所示亦复如此此是
大病须痛扫除凡有文字只就一段内看并不须引證
旁通如此看得久之自直截也养气一章却条畅所以
如此只为此章不杂其他说支蔓耳此得失之證甚明
不待远求也
卷五十七 第 2a 页 WYG1144-0713a.png
二解垂示足见别后进学之功悲冗亡憀未暇细考然
其大指似已多得之矣但西铭中申生伯奇事张子但
要以此心而事天耳天命不忒自无献公吉父之惑也
集注所疑亦甚精密但天之生物不容有二命只是此
一理耳物得之者自有偏正开塞之不同乃其气禀使
然此理甚明程张论之亦甚详悉可更详考当见其意
告子之失乃是不合以生为性正是便认气为性故其
禀不能不同此亦当更细消详也二十五亩为贡恐是
其大指似已多得之矣但西铭中申生伯奇事张子但
要以此心而事天耳天命不忒自无献公吉父之惑也
集注所疑亦甚精密但天之生物不容有二命只是此
一理耳物得之者自有偏正开塞之不同乃其气禀使
然此理甚明程张论之亦甚详悉可更详考当见其意
告子之失乃是不合以生为性正是便认气为性故其
禀不能不同此亦当更细消详也二十五亩为贡恐是
卷五十七 第 2b 页 WYG1144-0713b.png
印本多二十字此眼前事不应如此之误至如实皆什
一之说记得亦用庐舍折除公田二十亩如先儒之旧
但此却只说得百亩而彻耳七十而助之法则须就公
田七十亩中扣除庐舍而实计则亦可揍成什一注中
必是不曾说此一节此间无本检不得然此亦是大槩
依约不见古法果如何且当取其大指之略通可也如
来喻商人以七亩为助此语亦疏盖贡助异法贡则直
计其五亩之入自赋于官助法则须计公田之中八家
一之说记得亦用庐舍折除公田二十亩如先儒之旧
但此却只说得百亩而彻耳七十而助之法则须就公
田七十亩中扣除庐舍而实
必是不曾说此一节此间无本检不得然此亦是大槩
依约不见古法果如何且当取其大指之略通可也如
来喻商人以七亩为助此语亦疏盖贡助异法贡则直
计其五亩之入自赋于官助法则须计公田之中八家
卷五十七 第 3a 页 WYG1144-0713c.png
各助七亩只得五十六亩其十四亩须依古法折除一
家各得一亩若干步为庐舍方成八家各助耕公田七
亩也如谓熹说商人九分取一周人十分取一恐亦非
熹本文商人九分取一除庐井则为十分取一如前所
云固自分明周人则乡遂沟洫用贡法而自赋自不妨
十分取一唯都鄙井田用助法则为九一然如前说去
其庐井则亦不害为十之一矣周人未尝专用九一也
张子遗法不可见李泰伯平土书集中有之亦不在此
家各得一亩若干步为庐舍方成八家各助耕公田七
亩也如谓熹说商人九分取一周人十分取一恐亦非
熹本文商人九分取一除庐井则为十分取一如前所
云固自分明周人则乡遂沟洫用贡法而自赋自不妨
十分取一唯都鄙井田用助法则为九一然如前说去
其庐井则亦不害为十之一矣周人未尝专用九一也
张子遗法不可见李泰伯平土书集中有之亦不在此
卷五十七 第 3b 页 WYG1144-0713d.png
然此等姑缓之亦无害正唯义理之大原与日用亲切
功夫不可不汲汲耳
答李尧卿(唐咨/)
示及疑义已悉奉报但恐且当据见成文义反复玩味
自见深趣不必如此附会立说无益于事也安卿书来
看得道理尽密此间诸生亦未有及之者知昏期不远
正为德门之庆区区南官亦喜为吾道得此人也邓守
下车既久诸事当一亲盐筴已嘱郑丞赵纠言之未知
功夫不可不汲汲耳
答李尧卿(唐咨/)
示及疑义已悉奉报但恐且当据见成文义反复玩味
自见深趣不必如此附会立说无益于事也安卿书来
看得道理尽密此间诸生亦未有及之者知昏期不远
正为德门之庆区区南官亦喜为吾道得此人也邓守
下车既久诸事当一亲盐筴已嘱郑丞赵纠言之未知
卷五十七 第 4a 页 WYG1144-0714a.png
能勇为否
所示鬼神之说甚精更宜玩索使凡义理皆如此见得
有分别而无滞碍则理其可穷矣但所云非实有长存
不灭之气魄者亦须知未始不长存耳
答李尧卿 集注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妄意推求其说以谓老
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此固仁也而亦莫非爱
也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此亦仁也而亦莫非爱
所示鬼神之说甚精更宜玩索使凡义理皆如此见得
有分别而无滞碍则理其可穷矣但所云非实有长存
不灭之气魄者亦须知未始不长存耳
答李尧卿
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此固仁也而亦莫非爱
也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此亦仁也而亦莫非爱
卷五十七 第 4b 页 WYG1144-0714b.png
也所以安之所以信之所以怀之此则理也非爱也
理则根原来处确然不可易者也爱则指其见于用
者言之故爱属乎情爱乃仁之一事理属乎性而理
乃仁道之大全故爱不是仁而爱之理则仁也理者
性也爱者情也性则体情则用仁之为道本性而该
情而心乃性情之主乎主乎性则所以然之理莫不
具于心主乎情则所当然之爱莫不发于心由是而
理完于此由是而爱行于彼皆心有以主之则仁岂
理则根原来处确然不可易者也爱则指其见于用
者言之故爱属乎情爱乃仁之一事理属乎性而理
乃仁道之大全故爱不是仁而爱之理则仁也理者
性也爱者情也性则体情则用仁之为道本性而该
情而心乃性情之主乎主乎性则所以然之理莫不
具于心主乎情则所当然之爱莫不发于心由是而
理完于此由是而爱行于彼皆心有以主之则仁岂
卷五十七 第 5a 页 WYG1144-0714c.png
非心之德欤
爱之理所说近之心之德更以程子谷种之譬思之 道千乘之国章集注谓五者相承各有次序窃意有
土有民无非事者敬其事则心专在是才敬便有信
底意思民便有观感之心不敬则心不在焉事便卤
莽便无终始全无诚意何以示信于民哉既敬而信
则主一之功致而无不悫实者其自奉必薄必能节
以制度矣制度无非出于民者既知省节必是以民
爱之理所说近之心之德更以程子谷种之譬思之
土有民无非事者敬其事则心专在是才敬便有信
底意思民便有观感之心不敬则心不在焉事便卤
莽便无终始全无诚意何以示信于民哉既敬而信
则主一之功致而无不悫实者其自奉必薄必能节
以制度矣制度无非出于民者既知省节必是以民
卷五十七 第 5b 页 WYG1144-0714d.png
为念而知所以爱之也爱之则不敢伤之必欲厚其
生然非及时以耕则其生亦无自而厚故使之必不
违其时矣不审于相承之意是否
此等处须看有能如此后方能如此之意又看有能如
此后又不可不如此之意反复推之乃见曲折
主与尸其别如何既设主祭于其所又迎尸祭于其
奥本是一神以奥为尊以主为卑何也宗庙之祭设
尸谓以人类求之五祀有尸其义如何
生然非及时以耕则其生亦无自而厚故使之必不
违其时矣不审于相承之意是否
此等处须看有能如此后方能如此之意又看有能如
此后又不可不如此之意反复推之乃见曲折
主与尸其别如何既设主祭于其所又迎尸祭于其
奥
尸谓以人类求之五祀有尸其义如何
卷五十七 第 6a 页 WYG1144-0715a.png
不是尊奥而卑主但祭五祀皆设主于其处则随四时
更易皆迎尸于奥则四时皆然而其尊有常处耳据礼
家说祭山川亦有尸其详不可考矣
论韶武者大槩不出揖让征伐二条程子则兼大传
为说集注兼性之反之为说以中庸三知三行观之
及其成功一也既谓之成功则一而见于乐又有不
同之实何也莫是生知安行终不可得而并虽曰学
知利行有可企及之理恐亦只是全尽得许多道理
更易皆迎尸于奥则四时皆然而其尊有常处耳据礼
家说祭山川亦有尸其详不可考矣
论韶武者大槩不出揖让征伐二条程子则兼大传
为说集注兼性之反之为说以中庸三知三行观之
及其成功一也既谓之成功则一而见于乐又有不
同之实何也莫是生知安行终不可得而并虽曰学
知利行有可企及之理恐亦只是全尽得许多道理
卷五十七 第 6b 页 WYG1144-0715b.png
论其天成浑然处其气象终有间否
不惟大传之说不足信但看两圣人事业气象自是有
等差如性之反之成功虽一然武王地位终是觉得有
痕迹在
樊迟问知告以敬鬼神而远之在三代之时民间所
谓鬼神士则有五祀与其先祖此樊迟之所当祭想
无后世之所谓淫祠者告以敬而远莫只以五祀为
戒也然以子路请祷观之则曰祷尔于上下神祗程
不惟大传之说不足信但看两圣人事业气象自是有
等
痕迹在
樊迟问知告以敬鬼神而远之在三代之时民间所
谓鬼神士则有五祀与其先祖此樊迟之所当祭想
无后世之所谓淫祠者告以敬而远莫只以五祀为
戒也然以子路请祷观之则曰祷尔于上下神祗程
卷五十七 第 7a 页 WYG1144-0715c.png
子谓子路以古人之诔对则是子路但举此诔词谓
其有此祷之理耳意不在指所祷之神以为请否
鬼神固不谓淫祀然淫祀之鬼神既不当其位未能除
去则亦当敬而远之耳
先生答安卿忘食忘忧是逐事上看一愤一乐循环
代至今略借一事明之学乐至于三月不知肉味此
发愤忘食底意及其得之深乃曰不图为乐之至于
斯此乐以忘忧底意想其逐事上皆有此义故一愤
其有此祷之理耳意不在指所祷之神以为请否
鬼神固不谓淫祀然淫祀之鬼神既不当其位未能除
去则亦当敬而远之耳
先生答安卿忘食忘忧是逐事上看一愤一乐循环
代至今略借一事明之学乐至于三月不知肉味此
发愤
斯此乐以忘忧底意想其逐事上皆有此义故一愤
卷五十七 第 7b 页 WYG1144-0715d.png
一乐循环代至然亦不以此而终身其言不知老之
将至盖谦已勉人耳观耳顺从心之年乐且不可得
而言况所谓愤耶
此说得之然亦太拘滞矣须看他立言意思如何不可
似此泥著也
明道先生云百官万务金革百万之众饮水曲肱乐
在其中万变皆在人其实无一事某窃意宅百揆总
元戎之任与高卧草庐悠然自乐者其理则一本无
将至盖谦已勉人耳观耳顺从心之年乐且不可得
而言况所谓愤耶
此说得之然亦太拘滞矣须看他立言意思如何不可
似此泥著也
明道先生云百官万务金革百万之众饮水曲肱乐
在其中万变皆在人其实无一事某窃意宅百揆总
元戎之任与高卧草庐悠然自乐者其理则一本无
卷五十七 第 8a 页 WYG1144-0716a.png
大小之分所谓禹稷颜回同道也万变乃人之万变
在吾心实无一事吾之所以为心者盖无入而不自
得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而已不审是
否
吾之所以为心者如何而能无入而不自得此须意会
不可只作閒话说过便休也
太王有剪商之志而太伯不从太王欲传位季历以
及昌则太伯逊位而去莫是剪商之事在我虽不从
在吾心实无一事吾之所以为心者盖无入而不自
得素富贵行
否
吾之所以为心者如何而能无入而不自得此须意会
不可只作閒话说过便休也
太王有剪商之志而太伯不从太王欲传位季历以
及昌则太伯逊位而去莫是剪商之事在我虽不从
卷五十七 第 8b 页 WYG1144-0716b.png
而难必于后人若不逊位而去则又兄弟争国违父
之命已先失德此所以固让也太王既有避狄之心
何故又萌剪商之志于数十年之前莫是以其理与
天命推之知商之必亡周家世世修德知不能违天
命之眷付耶方其去豳也为民之故不欲驱之锋镝
及其传季历以及昌亦为民之故必欲救之水火之
中故避狄剪商亦时焉耳而已事虽不同其心则一
均之为民无所利也
之命已先失德此所以固让也太王既有避狄之心
何故又萌剪商之志于数十年之前莫是以其理与
天命推之知商之必亡周家世世修德知不能违天
命之眷付耶方其去豳也为民之故不欲驱之锋镝
及其传季历以及昌亦为民之故必欲救之水火之
中故避狄剪商亦时焉耳而已事虽不同其心则一
均之为民无所利也
卷五十七 第 9a 页 WYG1144-0716c.png
太伯只是不欲为此事耳今亦未见其曲折不须如此
穿凿附会也
成于乐是古人真个学其六律八音习其钟鼓管弦
方底于成今人但借其意义以求和顺之理如孟子
乐之实乐斯二者亦可底于成否
古乐既亡不可复学但讲学践履间可见其遗意耳故
曰今之成材也难
子罕言利程子谓计利则害义害义则勿道可矣罕
穿凿附会也
成于乐是古人真个学其六律八音习其钟鼓管弦
方底于成今人但借其意义以求和顺之理如孟子
乐之实乐斯二者亦可底于成否
古乐既亡不可复学但讲学践履间可见其遗意耳故
曰今之成材也难
子罕言利程子谓计利则害义害义则勿道可矣罕
卷五十七 第 9b 页 WYG1144-0716d.png
言何也
有自然之利如云利者义之和是也但专言之则流于
贪欲之私耳
夫子教人不出博文约礼二事在门人莫不知有此
学惟颜子独于博约之间有所进有所得故高者有
可攀之理坚者有可入之理在前在后者有可从而
审其的之理非若其他仅可以弗畔而已此门人之
所以不可企及也
有自然之利如云利者义之和是也但专言之则流于
贪欲之私耳
夫子教人不出博文约礼二事在门人莫不知有此
学
可攀之理坚者有可入之理在前在后者有可从而
审其的之理非若其他仅可以弗畔而已此门人之
所以不可企及也
卷五十七 第 10a 页 WYG1144-0717a.png
此说得之
升堂抠衣用两手则手中无所执矣若有贽及执圭
则升堂有不必抠衣但防其不至摄齐否
执圭而升则足缩缩如有循自不至摄齐矣
执圭上如揖下如授既曰平衡而又有上下莫是心
与手齐如步趋之间其手微有上下但高不至过揖
下不至过授否
得之
升堂抠衣用两手则手中无所执矣若有贽及执圭
则升堂有不必抠衣但防其不至摄齐否
执圭而升则足缩缩如有循自不至摄齐矣
执圭上如揖下如授既曰平衡而又有上下莫是心
与手齐如步趋之间其手微有上下但高不至过揖
下不至过授否
得之
卷五十七 第 10b 页 WYG1144-0717b.png
明衣之制
未详当阙
答李尧卿
禘说举赵伯循谓鲁太庙以周公为始祖以文王为
配赵莫只是以意推之否
春秋纂例中引證甚详
每事问之义如何
盖平日讲学但闻其名而未识其器物未见其事实故
未详当阙
答李尧卿
禘说举赵伯循谓鲁太庙以周公为始祖以文王为
配赵莫只是以意推之否
春秋纂例中引證甚详
每事问之义如何
盖平日讲学但闻其名而未识其器物未见其事实故
卷五十七 第 11a 页 WYG1144-0717c.png
临事不得不问耳
答李尧卿
比干之忠方始谓之仁然亦只是一事之仁
祭有大小有天地之祭山川之祭社稷之祭又有所
谓五祀之祭及先祖之祭不知随其大小各有其神
耶抑天地间只一理感通耶窃尝思其说天地之间
自其成形而观之或小或大不能无别故王者既为
天下之主则天地之大王者当之故王者祭天地而
答李尧卿
比干之忠方始谓之仁然亦只是一事之仁
祭有大小有天地之祭山川之祭社稷之祭又有所
谓
耶抑天地间只一理感通耶窃尝思其说天地之间
自其成形而观之或小或大不能无别故王者既为
天下之主则天地之大王者当之故王者祭天地而
卷五十七 第 11b 页 WYG1144-0717d.png
推之诸侯为一国之主则境内之名山大川诸侯祭
之士为一家之法则家之法门户中霤之属为士者
祭之若夫社稷则专为民而设凡有土有民者莫不
各有所建社稷而祭之必有祖而祖在所祭自天子
以致于庶人莫不有先祖之祭若论大小之制则因
王公士庶而为之等差其祭秩不能无分别也若论
其所以致祭之理则所谓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诚之不可掩处则上而王者之于天地下而士庶之于
之士为一家之法则家之法门户中霤之属为士者
祭之若夫社稷则专为民而设凡有土有民者莫不
各有所建社稷而祭之必有祖而祖在所祭自天子
以致于庶人莫不有先祖之祭若论大小之制则因
王公士庶而为之等差其祭秩不能无分别也若论
其所以致祭之理则所谓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诚之不可掩处则上而王者之于天地下而士庶之于
卷五十七 第 12a 页 WYG1144-0718a.png
五祀祖先其感通只一理耳上蔡谓祖考精神便是自
家精神即此而推天地精神便是王者精神其鬼神之
德感通之理不容有所分别也妄意推求不审是否
大槩如此然更有分别曲折处宜详味之
三代革命何故要改正朔夏时既正必欲改之商周
无乃好异而未尽相承之义春夏秋冬以成一岁此
时序之正必欲改之无益于事祇见乱天时耳其改
之之义谓何
家精神即此而推天地精神便是王者精神其鬼神之
德感通之理不容有所分别也妄意推求不审是否
大槩如此然更有分别曲折处宜详味之
三代革命何故要改正朔夏时既正必欲改之商周
无乃好异而未尽相承之义春夏秋冬以成一岁此
时序之正必欲改之无益于事祇见乱天时耳其改
之之义谓何
卷五十七 第 12b 页 WYG1144-0718b.png
改正朔所以新民之耳目古人盖有深意而子丑之月
亦有可为岁首之义
孔子于定公时堕三都欲收其甲兵孟氏不肯堕郕
围之不克圣人举事自是精审何故郕不肯从命及
围之又不克何也
三都当堕是时又有可堕之势故因而乘之孟氏亦非
不肯堕但其守者不肯因唤醒了孟氏耳
某往年与先兄异居不知考礼经辄从世俗立家先
亦有可为岁首之义
孔子于定公时堕三都欲收其甲兵孟氏不肯堕郕
围之不克圣人举事自是精审何故郕不肯从命及
围之
三都当堕是时又有可堕之势故因而乘之孟氏亦非
不肯堕但其守者不肯因唤醒了孟氏耳
某往年与先兄异居不知考礼经辄从世俗立家先
卷五十七 第 13a 页 WYG1144-0718c.png
龛子妄意按温公书仪立牌子不知用古尺只用匠
者尺颇长大且实植于趺考用紫囊妣用绯囊考妣
共用一木匣从上罩下至趺伏承台诲云而今不可
动谨辄再有恳请家中所设之主既不可动寻常只
讲俗节之祭向来祭礼行于先兄之家时祭及祢祭
某皆预陪祭执事之例自先兄去后舍侄承祭祀祧
高祖而祀先兄为祢某家中既有家先上阙高祖之
祭下无祢祭于心实不安欲于时祭毕移馔一分祭
者尺颇长大且实植于趺考用紫囊妣用绯囊考妣
共用一木匣从上罩下至趺伏承台诲云而今不可
动谨辄再有恳请家中所设之主既不可动寻常只
讲俗节之祭向来祭礼行于先兄之家时祭及祢祭
某皆预陪祭执事之例自先兄去后舍侄承祭祀祧
高祖而祀先兄为祢某家中既有家先上阙高祖之
祭下无祢祭于心实不安欲于时祭毕移馔一分祭
卷五十七 第 13b 页 WYG1144-0718d.png
高祖于某家某主之遇当祭祢之月亦欲私举祢祭
如何若举此二祭又成支子有祭庶子祭祢于礼经
不合
此事只合谨守礼文未可遽以义起也况有俗节自足
展哀敬之诚乎
某家中自高祖而上三墓埋没草间高祖墓又被曾
叔祖以不利其房下欲改葬方发故圹见其中甚温
燥仓皇掩塞墓面砖石狼藉自先世皆不及整三墓
如何若举此二祭又成支子有祭庶子祭祢于礼经
不合
此事只合谨守礼文未可遽以义起也况有俗节自足
展哀敬之诚乎
某家中自高祖而上三墓埋没草间高祖墓又被曾
叔祖以不利其房下欲改葬方发故圹见其中甚温
燥仓皇掩塞墓面砖石狼藉自先世皆不及整三墓
卷五十七 第 14a 页 WYG1144-0719a.png
相去三四里之内又在田头某往来其下甚不遑安
今欲重修整春秋薄讲墓祭之礼令舍侄主之不审
于亲尽之墓合祭否
墓祭无明文虽亲尽而祭恐亦无害
自高祖至祢忌日之衣服饮食当如何众子孙当何
如伯叔父母兄弟孙侄嫡子众子及再从三从已往
忌日又当如何
横渠忌日衣服有数等今恐难遽行且主祭者易以黪
今欲重修整春秋薄讲墓祭之礼令舍侄主之不审
于亲尽之墓合祭否
墓祭无明文虽亲尽而祭恐亦无害
自高祖至祢忌日之衣服饮食当如何众子孙当何
如
忌日又当如何
横渠忌日衣服有数等今恐难遽行且主祭者易以黪
卷五十七 第 14b 页 WYG1144-0719b.png
素之服可也
答李尧卿
前书所喻大学改字处已报方簿矣郑氏字不必去亦
无害也尽字固可兼得切意恐切字却是尽于内之意
若只作尽字须兼看得此意乃佳耳康诰小序以为成
王封康叔之书今考其词谓康叔为弟而自称寡兄又
多述文王之德而无一字及武王者计乃是武王时书
而序者失之向来于或问中曾有此一段后觉其非急
答李尧卿
前书所喻大学改字处已报方簿矣郑氏字不必去亦
无害也尽字固可兼得切意恐切字却是尽于内之意
若只作尽字须兼看得此意乃佳耳康诰小序以为成
王封康叔之书今考其词谓康叔为弟而自称寡兄又
多述文王之德而无一字及武王者计乃是武王时书
而序者失之向来于或问中曾有此一段后觉其非急
卷五十七 第 15a 页 WYG1144-0719c.png
遂删去之今亦不必添也但存此一句读者须自疑著
别去推寻也 答李尧卿
或问所释皆因经文独致知举程子五条于格物之
前何也莫是格物致知亦难截然分先后故或问于
此章一衮说去否
格物致知只是一事难分先后
穷理举延平先生说推其意亦不出于程子谓其规
别去推寻也
或问所释皆因经文独致知举程子五条于格物之
前何也莫是格物致知亦难截然分先后故或问于
此章一衮说去否
格物致知只是一事难分先后
穷理举延平先生说推其意亦不出于程子谓其规
卷五十七 第 15b 页 WYG1144-0719d.png
模之大条理之密有所不逮者莫是延平穷一事必
待其融释脱落然后别穷一事若偶于此一事尚未
能遽尔融释是终为此一事所拘不若程子云且别
穷一事或先其易或先其难此便是所不逮处否
程子之言诚善然穷一事未透又便别穷一事亦不得
彼谓有甚不通者不得已而如此耳不可便执此说容
易改换却致功夫不专一也
穷理之学于六十四卦大象便是贯通处否
待其融释脱落然后别穷一事若偶于此一事尚未
能遽尔融释是终为此一事所拘不若程子云且别
穷一事或先其易或先其难此便是所不逮处否
程子之言诚善然穷一事未透又便别穷一事亦不得
彼谓有甚不通者不得已而如此耳不可便执此说容
易改
穷理之学于六十四卦大象便是贯通处否
卷五十七 第 16a 页 WYG1144-0720a.png
贯通须是无所不通如此说却拘束了
经文先从明明德于天下节次说来说至下工夫之
处始谓致知在格物又从物格知至节次说去说至
成功之终处谓天下平所以如此反覆推说者欲人
知夫进功之序则不可不勉又知夫成功之终则不
可不至于传之十章则专以进功为言盖进功之序
在学者当深知其然则成功之验自可终耳此传文
释经之意也
经文先从明明德于天下节次说来说至下工夫之
处始谓致知在格物又从物格知至节次说去说至
成功之终处谓天下平所以如此反覆推说者欲人
知夫进功之序则不可不勉又知夫成功之终则不
可不至于传之十章则专以进功为言盖进功之序
在学者当深知其然则成功之验自可终耳此传文
释经之意也
卷五十七 第 16b 页 WYG1144-0720b.png
此说得之
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此语形容得浩
然之气莫是那相关不断底意可以见浩然者本自
联属又交花对语便是无不慊与不馁底意否
只是大意如此难似此逐字分析也
仁则通上下言圣则造其极孟子于三子清和任各
以圣言之此语涉于通上下否
三子清和任正是造其极处
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此语形容得浩
然之气莫是那相关不断底意可以见浩然者本自
联属
只是大意如此难似此逐字分析也
仁则通上下言圣则造其极孟子于三子清和任各
以圣言之此语涉于通上下否
三子清和任正是造其极处
卷五十七 第 17a 页 WYG1144-0720c.png
天地之塞吾其体(云云/)塞者日月之往来寒暑之迭
更与夫星辰之运行山川之融结又五行质之所具
气之所行无非塞乎天地者
塞字意得之
答陈安卿(淳/)
仁字近看未审认得意是否请质诸明训之下夫仁
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生所得以为心者其体则通
天地而贯万物其理则包四端而统万善盖专一心
更与夫星辰之运行山川之融结又五行质之所具
气之所行无非塞乎天地者
塞字意得之
答陈安卿(淳/)
仁字近看未审认得意是否请质诸明训之下夫仁
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生所得以为心者其体则通
天地
卷五十七 第 17b 页 WYG1144-0720d.png
之全德而为性情之主即所谓乾坤之元者也故于
此语其名义则以其冲融涵育温粹浑厚常生生而
不死因谓之仁人惟己私蔽之是以生道息而天理
隔遂顽然不识痛痒而为忍人人之所以体乎仁者
必此身私欲净尽廓然无以蔽其所得天地生物之
体其中真诚恳恻蔼然万物之春意常存彻表彻里
彻巨彻细彻终彻始浑是天理流行无一处不匝无
一处不到无一息不贯于一元之气流行无间断乃
此语其名义则以其冲融涵育温粹浑厚常生生而
不死因谓之仁人惟己私蔽之是以生道息而天理
隔遂顽然不识痛痒而为忍人人之所以体乎仁者
必此身私欲净尽廓然无以蔽其所得天地生物之
体其中真诚恳恻蔼然万物之春意常存彻表彻里
彻巨彻细彻终彻始浑是天理流行无一处不匝无
一处不到无一息不贯于一元之气流行无间断乃
卷五十七 第 18a 页 WYG1144-0721a.png
可以当浑然之全体而无愧若一处稍有病痛一微
细事照管不到一顷刻稍有间断则此意便私私意
行而生道息理便不流通便是顽麻绝爱处乌得浑
全是仁如人之一身浑是血气周流便是纯无病人
才一指血脉不到便是顽麻不仁处颜子三月不违
仁三月之后则微有少违然当下便觉融化依然复
不见其违焉窃意三月之内浑是中心安仁底气象
三月之后便是勉而中否
细事照管不到一顷刻稍有间断则此意便私私意
行而生道息理便不流通便是顽麻绝爱处乌得浑
全是仁如人之一身浑是血气周流
才一指血脉不到便是顽麻不仁处颜子三月不违
仁三月之后则微有少违然当下便觉融化依然复
不见其违焉窃意三月之内浑是中心安仁底气象
三月之后便是勉而中否
卷五十七 第 18b 页 WYG1144-0721b.png
中后又不须勉但久则又不免于有违耳
志学是于斯道方识得大纲大体其心一直向乎此
以求之视听寝食讲论思索无时不念念在此更不
参差插杂转虑却顾迟回于天理人欲之间而不决
此即格物致知用功处也立是于大纲大体已把得
定确然有主于中持之坚守之固而不为外物所迁
夺此即诚意正心修身用功处也不惑是于大纲大
体中又极节目纤悉皆昭晰明彻灼然真知其蕴而
志学是于斯道方识得大纲大体其心一直向乎此
以求之视听寝食讲论思索无时不念念在此更不
参差插杂转虑却顾迟回于天理人欲之间而不决
此即格物致知用功处也立是于大纲大体已把得
定确然有主于中持之坚守之固而不为外物所迁
夺此即诚意正心修身用功处也不惑是于大纲大
体中又极节目纤悉皆昭晰明彻灼然真知其蕴而
卷五十七 第 19a 页 WYG1144-0721c.png
无一理之或疑矣此即物格处也知天命是又总其
精粗大小根原所自来处全体廓然洞明而会万理
于一本矣此即知至处也耳顺是我与理一彻表彻
里无间隔违逆声才入心便通不待吾有以听于彼
凡入吾闻者无非至理精义此又物格知至之熟处
也从心则心体浑沦是义理如一团光润良玉如百
鍊明莹精金至是则非由我矣凡有动皆随心之所
之行便行止便止喜便喜怒便怒恻隐便恻隐羞恶
精粗大小根原所自来处全体廓然洞明而会万理
于一本矣此即知至处也耳顺是我与理一彻表彻
里无间隔违逆声才入心便通不待吾有以听于彼
凡入吾闻者无非至理精义此又物格知至之熟处
也从心则心体浑沦是义理如一团光润良玉如百
鍊明莹精金至是则非由我矣凡有动皆随心之所
之行便行止便止喜便喜怒便怒恻隐便恻隐羞恶
卷五十七 第 19b 页 WYG1144-0721d.png
便羞恶无不从容大道上行而莫非准绳规矩之至
绝不容一毫有我于其间此又意诚心正身修之熟
处也不审如此分别得否
立是物格知至而意诚心正之效不止是用功处不惑
知命是意诚心正而所知日进不已之验以至耳顺则
所知又至极而精熟矣馀则来说得之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据其妻太叔事亦大节目处悖
理伤义如此其他更不足道矣孔子却不没其善而
绝不容一毫有我于其间此又意诚心正身修之熟
处也不审如此分别得否
立是物格知至而意诚心正之效不止是用功处不惑
知命是意诚心正而所知日进不已之验以至耳顺则
所知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据其妻太叔事亦大节目处悖
理伤义如此其他更不足道矣孔子却不没其善而
卷五十七 第 20a 页 WYG1144-0722a.png
许以好学下问何也恐此句直就问谥处说当时人
作此谥其本意所取者在此故特因其说而言之亦
姑语其大槩而已非美其有是善而许之否
此章固因论谥而发然人有一善之可称圣人亦必取
之此天地之量也
陈文子弃马十乘章集注云去之他国不能审度轻
重而卒反于齐焉轻重字何所指而言之恐重只是
去他国不能请方伯连帅以讨崔子之罪而轻又不
作此谥其本意所取者在此故特因其说而言之亦
姑语其大槩而已非美其有是善而许之否
此章固因论谥而发然人有一善之可称圣人亦必取
之此天地之量也
陈文子弃马十乘章集注云去之他国不能审度轻
重而卒反于齐焉轻重字何所指而言之恐重只是
去他国不能请方伯连帅以讨崔子之罪而轻又不
卷五十七 第 20b 页 WYG1144-0722b.png
能终守其自洁之节乃恋恋复反其故居云陈文子以崔子弑君而去齐可也他邦未有是事乃以
为犹崔子而去之所谓不审轻重者此也
再斯可矣只是就季文子身上行事处说在学者穷
索理义则思之思之而又思之愈深而愈精岂可以
数限而君子物格知至者万事透彻事物之来皆有
定则则从容以应之亦岂待临时方致其思不审此
语只是文子事抑众人通法皆当以再为可耶不容
为犹崔子而去之所谓不审轻重者此也
再斯可矣只是就季文子身上行事处说在学者穷
索理义则思之思之而又思之愈深而愈精岂可以
数限而君子物格知至者万事透彻事物之来皆有
定则则从容以应之亦岂待临时方致其思不审此
语只是文子事抑众人通法皆当以再为可耶不容
卷五十七 第 21a 页 WYG1144-0722c.png
有越思耶而程子又何故只就为恶一边说也
物格知至者应物虽从容然临事岂可不思况未至此
又岂可不熟思耶故以再思为众人之通法盖至此则
思已熟而事可决过则惑矣
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有人实无憾朋友之心但于
日间合用之物贫无财置之也艰故或敝则阙其用
亦不能恝然忘情于是物而不为之叹惜不审此于
无憾意有妨否
物格知至者应物虽从容然临事岂可不思况未至此
又岂可不熟思耶故以再思为众人之通法盖至此则
思已熟而事可决过则惑矣
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有人实无憾朋友之心但于
日
亦不能恝然忘情于是物而不为之叹惜不审此于
无憾意有妨否
卷五十七 第 21b 页 WYG1144-0722d.png
虽无憾于朋友而眷眷不能忘情于己敝之物亦非贤
达之心也
可也简可者仅可而有所未尽之辞上句可使南面
亦有可字此可字乃实许之与下可字意不同不审
以何别之
可字单称与下文有所指者不同
不如乐之者此乐字与颜子乐意思差异否
较其大槩亦不争多但此乐之者之字是指物而言是
达之心也
可也简可者仅可而有所未尽之辞上句可使南面
亦有可字此可字乃实许之与下可字意不同不审
以何别之
可字单称与下文有所指者不同
不如乐之者此乐字与颜子乐意思差异否
较其大槩亦不争多但此乐之者之字是指物而言是
卷五十七 第 22a 页 WYG1144-0723a.png
有得乎此道从而乐之也犹乐斯二者之乐乐循理之
乐如颜子之乐又较深是安其所得后与万物为一泰
然无所窒碍非有物可玩而乐之也
发愤忘食是始者著力去求之时乐以忘忧是后来
有得而安之时二者先后自不同而气象亦自不相
并按集注意是二者齐著力到老如何是二者之辩
处恐在学者于此有先后之截而圣人生知安行彻
始彻终浑是如此将那个截做先将那个截做后但
乐如
然无所窒碍非有物可玩而乐之也
发愤忘食是始者著力去求之时乐以忘忧是后来
有得而安之时二者先后自不同而气象亦自不相
并按集注意是二者齐著力到老如何是二者之辩
处恐在学者于此有先后之截而圣人生知安行彻
始彻终浑是如此将那个截做先将那个截做后但
卷五十七 第 22b 页 WYG1144-0723b.png
以其序而言则且如是分别否抑尝玩味此章三句
固是谦己勉人如此然亦可见圣人之心别无他从
生至死全浑沦在义理中相与周流不少离而身世
事物之念皆洒然不凝于胸次也不审是否
忘食忘忧是逐事上说一愤一乐循环代至非谓终身
只此一愤一乐也逐事上说故可遂言不知老之将至
而为圣人之谦辞若作终身说则愤短乐长不可并连
下句而亦不见圣人自贬之意矣来喻未然而集注亦
固是谦己勉人如此然亦可见圣人之心别无他从
生至死全浑沦在义理中相与周流不少离而身世
事物之念皆洒然不凝于胸次也不审是否
忘食忘忧是逐事上说一愤一乐循环代至非谓终身
只
而为圣人之谦辞若作终身说则愤短乐长不可并连
下句而亦不见圣人自贬之意矣来喻未然而集注亦
卷五十七 第 23a 页 WYG1144-0723c.png
未尽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盖胸中和乐然后于食能甘美而饫饱临乎哀戚之
地此心为之感动而吾之哀戚亦兴然于食盖不下
咽矣岂能甘美而饫饱也哭者哀之至吊死而至于
哭必其情之厚者非寻常行吊比也其思感伤悴中
情之所形必不能顿然遽释于一哭之退而便歌乐
此二者皆天理自然而然贞情自有所不忍处而非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盖胸中和乐然后于食能甘美而饫饱临乎哀戚之
地此心为之感动而吾之哀戚亦兴然于食盖不下
咽矣岂能甘美而饫饱也哭者哀之至吊死而至于
哭必其情之厚者非寻常行吊比也其思感伤悴中
情之所形必不能顿然遽释于一哭之退而便歌乐
此二者皆天理自然而然贞情自有所不忍处而非
卷五十七 第 23b 页 WYG1144-0723d.png
人所强为者圣人但由天理行顺之而不逆耳是谓
情性之正本中而达和而仁之所以流行者也然质
之日用间则此事更有曲折如临乎有丧者之侧主
人固留饮或辞之不得或与长者同行长者留则少
者有不得而辞者辞以实则形主人之非礼辞以疾
则伪难掩力辞而峻拒则又恐咈情而近于硁硁之
信果不知如何为当其有情轻不至于哭但以寻常
行吊者恐亦不能终食之间不化或感物而笑乐或
情性之正本中而达和而仁之所以流行者也然质
之日用间则此事更有
人固留饮或辞之不得或与长者同行长者留则少
者有不得而辞者辞以实则形主人之非礼辞以疾
则伪难掩力辞而峻拒则又恐咈情而近于硁硁之
信果不知如何为当其有情轻不至于哭但以寻常
行吊者恐亦不能终食之间不化或感物而笑乐或
卷五十七 第 24a 页 WYG1144-0724a.png
燕会于他所与夫送人之葬而与饮胙燕宾等类不
审有妨无妨如何若谢氏此章之说其末意恐施于
情厚而当哭者则未稳否
圣人情性之正当于哀未遽忘处看谢氏乃以忘处为
正岂习忘养生之馀习耶闻韶忘味之说亦然恐皆过
矣所喻行吊而遇酒食此须力辞必不得已而留亦须
数辞先起不可醉饱 程子曰行藏安于所遇命不足道也又谓命为中人
审有妨无妨如何若谢氏此章之说其末意恐施于
情厚而当哭者则未稳否
圣人情性之正当于哀未遽忘处看谢氏乃以忘处为
正岂习忘养生之馀习耶闻韶忘味之说亦然恐皆过
矣所喻行吊而遇酒食此须力辞必不得已而留亦须
数辞先起不可醉饱
卷五十七 第 24b 页 WYG1144-0724b.png
设上智更不言命然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
予何又曰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又曰公
伯寮其如命何皆断以命而安之之辞何也命遇之
说望为剖示
三语皆必其不能为害之辞与不得已而听命以自安
者不同也
伯夷何以只知有父命而不知有天伦叔齐何以只
知有天伦而不知有父命恐是在伯夷则其兄弟系
予何又曰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又曰公
伯寮其如命何皆断以命而安之之辞何也命遇之
说望为剖示
三语皆必其不能为害之辞与不得已而听命以自安
者不同也
伯夷何以只知有父命而不知有天伦叔齐何以只
知有天伦而不知有父命恐是在伯夷则其兄弟系
卷五十七 第 25a 页 WYG1144-0724c.png
于已而父命系于公以二者权之则父命为尊而兄
弟为卑在叔齐则其父子系于已而天伦系于公以
二者权之则天伦为重而父子为轻否以天下之公义裁之则天伦重而父命轻以人子之分
言之则又不可分轻重但各认取自家不利便处退一
步便是伯夷叔齐得之矣胡氏春秋后有谨始例说得
好
子路请祷集注举士丧礼疾病行祷五祀程子曰祷
弟为卑在叔齐则其父子系于已而天伦系于公以
二者权之则天伦为重而父子为轻否
言之则又不可分轻重但各认取自家不利便处退一
步便是伯夷叔齐得之矣胡氏春秋后有谨始例说得
好
子路请祷集注举士丧礼疾病行祷五祀程子曰祷
卷五十七 第 25b 页 WYG1144-0724d.png
者悔过迁善以祈神之祐也范氏亦曰子之于父臣
之于君有疾而祷礼之常也然世俗才疾病则靡神
不祷靡祀不修此乃烛理不明而惑于淫怪不知死
生有命在天彼沈魂滞魄安能寿之而安能夭之是
特乡闾庸夫庸妇鄙陋之见耳今子路如此举而诸
家如此说则亦有此理而或可为之耶
疾病行祷者臣子之于君父各祷于其所当祭士则五
祀是也子路所欲祷必非淫祀但不当请耳故孔子不
之于君有疾而祷礼之常也然世俗才疾病则靡神
不祷靡祀不修此乃烛理不明而惑于淫怪不知死
生有命在天彼沈魂滞魄安能寿之而安能夭之是
特乡闾庸夫庸妇鄙陋之见耳今子路如此举而诸
家如此说则亦有此理而或可为之耶
疾病行祷者臣子之于君父各祷于其所当祭士则五
祀是也子路所欲祷必非淫祀但不当请耳故孔子不
卷五十七 第 26a 页 WYG1144-0725a.png
以为非而但言不必祷之意
圣人忧世觉民之心终其身至死而不忘耶抑当忧
世觉民非其时此意亦尝在怀但不戚戚发露也若
终其身常不忘则不见圣人胸中休休焉和乐处若
时或恬然不戚戚发露则又不见圣人于斯人其心
相关甚切处若忧世之心与和乐之心并行而不悖
则二者气象又为何如
圣人之心乐天知命者其常也忧世之心则有感而后
圣人忧世觉民之心终其身至死而不忘耶抑当忧
世觉民非其时此意亦尝在怀但不戚戚发露也若
终其身常不忘则不见圣人胸中休休焉和乐处若
时或恬然不戚戚发露则又不见圣人于斯人其心
相关甚切处若忧世之心与和乐之心并行而不悖
则二者气象又为何如
圣人之心乐天知命者其常也忧世之心则有感而后
卷五十七 第 26b 页 WYG1144-0725b.png
见耳
君子于其所当怒者正其盛怒之时忽有当喜事来
则如何应将应怒了而后应喜耶抑中间且辍怒而
应喜喜了又结断所怒之事耶抑当权其轻重也喜怒迭至固有轻重然皆自然而应不暇权也但有所
养则其所应之分数缓急不失轻重之宜耳
先生尝说善人不足任道狷者刚介有守有骨肋做
得事如曾子孟子皆过于刚如文帝是善人只循循
君子于其所当怒者正其盛怒之时忽有当喜事来
则如何应将应怒了而后应喜耶抑中间且辍怒而
应喜喜了又结断所怒之事耶抑当权其轻重也
养则其所应之分数缓急不失轻重之宜耳
先生尝说善人不足任道狷者刚介有守有骨肋做
得事如曾子孟子皆过于刚如文帝是善人只循循
卷五十七 第 27a 页 WYG1144-0725c.png
自守武帝有狷底气象足以大有为又尝说孟子比
原宪则宪狷介谨守有馀然不足以任道孟子便担
当做得事其说狷字意不同何也
狂者志高可以有为狷者志洁有所不为而可以有守
汉武帝不是狷恐听之不审也武帝近狂然又不纯一
不足言也
为善则福报为恶则祸报其应一一不差者是其理
必如此抑气类相感自如此耶
原宪则宪狷介谨守有馀然不足以任道孟子便担
当做得事其说狷字意不同何也
狂者志高可以有为狷者志洁有所不为而可以有守
汉武帝不是狷恐听之不审也武帝近狂然又不纯一
不足言也
为善则福报为恶则祸报其应一一不差者是其理
必如此抑气类相感自如此耶
卷五十七 第 27b 页 WYG1144-0725d.png
善恶各以气类相感而其应便是理合如此
淳向者道院中常问未发之前是静而静中有动意
否先生答谓不是静中有动意是有动之理淳彼时
不及细审后来思之心本是个活物未发之前虽是
静亦常惺在这里惺便道理在便是大本处故谓之
有动之理然既是常惺不恁地暝然不省则谓之有
动意亦岂不可耶而先生却嫌意字何也恐意字便
是已发否抑此字无害而淳听之误也凡看精微处
淳向者道院中常问未发之前是静而静中有动意
否先生答谓不是静中有动意是有动之理淳彼时
不及细审后来思之心本是个活物未发之前虽是
静亦常惺在这里惺便道理在便是大本处故谓之
有动之理然既是常惺不恁地暝然不省则谓之有
动意亦岂不可耶而先生却嫌意字何也恐意字便
是已发否抑此字无害而淳听之误也凡看精微处
卷五十七 第 28a 页 WYG1144-0726a.png
恐易差更望示教
未动而能动者理也未动而欲动者意也
人心是个灵底物如日间未应接之前固是寂然未
发于未发中固常恁地惺不恁瞑然不省若夜间有
梦之时亦是此心之已动犹昼之有思如其不梦未
觉正当大寐之时此时谓之寂然未发则全沈沈瞑
瞑万事不知不省与木石盖无异与死相去亦无几
不可谓寂然未发不知此时心体何所安存所谓灵
未动而能动者理也未动而欲动者意也
人心是个灵底物如日间未应接之前固是寂然未
发于未发中固常恁地惺不恁瞑然不省若夜间有
梦之时亦是此心之已动犹昼之有思如其不梦未
觉正当
瞑万事不知不省与木石盖无异与死相去亦无几
不可谓寂然未发不知此时心体何所安存所谓灵
卷五十七 第 28b 页 WYG1144-0726b.png
底何所寄寓圣人与常人于此时所以异者如何而
学者工夫此时又何以为验也
寤寐者心之动静也有思无思者又动中之动静也有
梦无梦者又静中之动静也但寤阳而寐阴寤清而寐
浊寤有主而寐无主故寂然感通之妙必于寤而言之
昏礼用命服程子常论之矣然以得为悦言之恐涉
于以利言也若其意在于为悦则终是令人有怍容
不审于礼果合如何淳正月欲行亲迎欲只用冠带
学者工夫此时又何以为验也
寤寐者心之动静也有思无思者又动中之动静也有
梦无梦者又静中之动静也但寤阳而寐阴寤清而寐
浊寤有主而寐无主故寂然感通之妙必于寤而言之
昏礼用命服程子常论之矣然以得为悦言之恐涉
于以利言也若其意在于为悦则终是令人有怍容
不审于礼果合如何淳正月欲行亲迎欲只用冠带
卷五十七 第 29a 页 WYG1144-0726c.png
如何
昏礼用命服乃是古礼如士乘墨车而执雁皆大夫之
礼也冠带只是燕服非所以重正昏礼不若从古之为
正
答陈安卿
大学举吾十有五章来教云立是物格知至而意诚
心正之效不止是用功处不惑知命是意诚心正而
所知日进不己之验以至于耳顺则所知又至极而
昏礼用命服乃是古礼如士乘墨车而执雁皆大夫之
礼
正
答陈安卿
大学举吾十有五章来教云立是物格知至而意诚
心正之效不止是用功处不惑知命是意诚心正而
所知日进不己之验以至于耳顺则所知又至极而
卷五十七 第 29b 页 WYG1144-0726d.png
精熟矣淳窃疑夫立者确然坚固不可移夺固非真
知不能然此时便谓物已格知已至恐莫失之大快
否又事物之理精微眇忽未至于灼然皆无疑惑万
理根原来处未洞见天命流行全体安得谓之知已
至曰所知日进不已则是面前犹有可进步又安得
全谓之至而耳顺又云所知至极而精熟又何言之
重复也而集注于耳顺条方云知之至又何也凡此
皆浅见未喻抑此之旨在圣人分上言则圣人合下
知不能然此时便谓物已格知已至恐莫失之大快
否又事物之理精微眇忽未至于灼然皆无疑惑万
理根原来处未洞见天命流行全体安得谓之知已
至曰所知日进不已则是面前犹有可进步又安得
全谓之至而耳顺又云所知至极而精熟又何言之
重复也而集注于耳顺条方云知之至又何也凡此
皆浅见未喻抑此之旨在
卷五十七 第 30a 页 WYG1144-0727a.png
本是生知义理本是昭著自儿童知已至极本无疑
惑天命全体本无蔽隔当入大学则亦漫勘验其所
以然随众做些小致知格物工夫虽做此工夫而与
众超越云云若以学者为学之序言则自其志学时
方一一做致知格物工夫以考察夫义理积十五年
之功至于确然有立时是亦真有所知然后能然未
可便谓物已格知已至
细思此意只得做学者事看而圣人所说则是他自见
惑天命全体本无蔽隔当入大学则亦漫勘验其所
以然随众做些小致知格物工夫虽做此工夫而与
众超越云云若以学者为学之序言则自其志学时
方一一做致知格物工夫以考察夫义理积十五年
之功至于确然有立时是亦真有所知然后能然未
可便谓物已格知已至
细思此意只得做学者事看而圣人所说则是他自见
卷五十七 第 30b 页 WYG1144-0727b.png
得有略相似处今窥测他不得也正如曾子借忠恕两
字发明一贯之妙今岂可谓圣人必待施诸已而不愿
然后勿施于人也然曾子所借犹有迹之可拟此则全
不可知但学者当以此自考耳 来教孔文子章云此章固因论谥而发然人有一善
之可称圣人亦必取之此天地之量也淳谓自圣人
平心泛论人物言之则凡有一善之可称虽元恶大
憝亦必取之如天地之量无所不容自学者精考人
字发明一贯之妙今岂可谓圣人必待施诸已而不愿
然后勿施于人也然曾子所借犹有迹之可拟此则全
不可知但学者当以此自考耳
之可称圣人亦必取之此天地之量也淳谓自圣人
平心泛论人物言之则凡有一善之可称虽元恶大
憝亦必取之如天地之量无所不容自学者精考人
卷五十七 第 31a 页 WYG1144-0727c.png
物言之则圣人所取之善当实体以为法而其不善
则亦当知所以自励
大槩是如此然不必说得太过却觉张皇无涵蓄意思
再思可矣再字未详如何方是一番思如何方是再
番思
事到面前便断置了是一番思断置定了更加审订是
第二番思
桓魋其如予何匡人其如予何公伯寮其如命何来
则亦当知所以自励
大槩是如此然不必说得太过却觉张皇无涵蓄意思
再思可矣再字未详如何方是一番思如何方是再
番思
事到面前便断置了是一番思断置定了更加审订是
第二番思
桓魋其如予何匡人其如予何公伯寮其如命何来
卷五十七 第 31b 页 WYG1144-0727d.png
教云三语皆必其不能为害之辞与不得已而听命
以自安者不同淳窃谓三语皆是必其不能为害之
辞此便是圣人乐天知命处见定志确断然以理自
信绝无疑忌顾虑之意虽曰命而实在主于理浑不
见有天人之辨彼不得已而听命以自安者本不顾
夫理义之当如何但以事势无可奈何遂委之命以
自遣而实未能自信乎命与圣人之所谓命者自不
同程子所谓命为中人设即此等所谓命耳故在圣
以自安者不同淳窃谓三语皆是必其不能为害之
辞此便是圣人乐天知命处见定志确断然以理自
信绝无疑忌顾虑之意虽曰命而实在主于理浑不
见有天人之辨彼不得已而听命以自安者本不顾
夫理义之当如何但以事势无可奈何遂委之命以
自遣而实未能自信乎命与圣人之所谓命者自不
同程子所谓命为中人设即此等所谓命耳故在圣
卷五十七 第 32a 页 WYG1144-0728a.png
人分上则此等命不足道也是则圣人之所谓命与
常人之所谓命者事同而情异焉不审是否(圣人所/谓命者)
(莫非/理)
上二语是圣人自处处验之已然而知其决不能害己
也下一语是为子服景伯等言知其有命而未知其命
之如何但知公伯寮之无如此何耳
来教论夷齐云以天下之公义裁之则天伦重而父
命轻以人子之分言之则又不可分轻重但各认取
常人之所谓命者事同而情异焉不审是否(圣人所/谓命者)
(莫非/理)
上二语是圣人自处处验之已然而知其决不能害己
也下一语是为子服景伯等言知其有命而未知其命
之如
来教论夷齐云以天下之公义裁之则天伦重而父
命轻以人子之分言之则又不可分轻重但各认取
卷五十七 第 32b 页 WYG1144-0728b.png
自家不便利处退后一步便是伯夷叔齐得之矣淳
详此窃谓诸侯继世袭封所以为先君之嗣而爵位
内必有所承上必有所禀而大伦大义又不至于相
悖端可以光付托而无歉然后于国为正伯夷叔齐
以天伦言之则伯夷主器之嫡在法固当立然不得
先君之命则内无所承乌得以嗣守宗庙而有国也
以父命言之则叔齐固有命矣然伯夷长也叔齐弟
也叔齐之德不越于伯夷其父乃舍嫡立少一时溺
详此窃谓诸侯继世袭封所以为先君之嗣而爵位
内必有所承上必有所禀而大伦大义又不至于相
悖端可以光付托而无歉然后于国为正伯夷叔齐
以天伦言之则伯夷主器之嫡在法固当立然不得
先君之命则内无所承乌得以嗣守宗庙而有国也
以父命言之则叔齐固有命矣然伯夷长也叔齐弟
也叔齐之德不越于伯夷其父乃舍嫡立少一时溺
卷五十七 第 33a 页 WYG1144-0728c.png
爱之私意非制命以天下之公义者也乱伦失正王
法所不与何可以闻于天子而抚国也此皆在已有
碍而不利便处此在伯夷所以不敢挟天伦自处以
压父命之尊只得力辞而不受而决然不敢以或受
在叔齐所以不敢恃父一时之命以压天伦之重只
得固让而不为而决然不敢以或为此是据其分之
所当然以求即乎吾心之安盖不如是则于心终不
安为伯夷者是不受之先君不受之天王而受之于
法所不与何可以闻于天
碍而不利便处此在伯夷所以不敢挟天伦自处以
压父命之尊只得力辞而不受而决然不敢以或受
在叔齐所以不敢恃父一时之命以压天伦之重只
得固让而不为而决然不敢以或为此是据其分之
所当然以求即乎吾心之安盖不如是则于心终不
安为伯夷者是不受之先君不受之天王而受之于
卷五十七 第 33b 页 WYG1144-0728d.png
弟为叔齐者是成父之非命而干王法也岂得为受
国之正乎
此说得之但更看求仁得仁处
再问子路请祷
大槩是如此但推得太支蔓如云祷尔于上下神祗只
是引此古语以明有祷之理非谓欲祷于皇天后土也 又尝疑集注曰圣人未尝有过无善可迁其素行固
已合于神明故曰丘之祷久矣夫自其论圣人所以
国之正乎
此说得之但更看求仁得仁处
再问子路请祷
大槩是如此但推得太支蔓如云祷尔于上下神祗只
是引此古语以明有祷之理非谓欲祷于皇天后土也
已合于神明故曰丘之祷久矣夫自其论圣人所以
卷五十七 第 34a 页 WYG1144-0729a.png
无事于祷者其义固如此然此一句乃圣人自语也
圣人之意岂自谓我未尝有过无善可迁其素行固
已合于神明哉不审此问少曲折更何如
圣人固有不居其圣时节又有直截担当无所推让时
节如天生德于予未丧斯文之类盖诚有不可掩者
小学载庾黔娄父病每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而全
文此下更云数日而愈果有此应之之理否若果有
应之之理则恐是父子一气此精诚所极则彼既馁
圣人之意岂自谓我未尝有过无善可迁其素行固
已合于神明哉不审此问少曲折更何如
圣人固有不居其圣时节又有直截担当无所推让时
节如天生德于予未丧斯文之类盖诚有不可掩者
小学载庾黔娄父病每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而全
文此下更云数日而愈果有此应之之理否若果有
应之之理则恐是父子一气此精诚所极则彼既馁
卷五十七 第 34b 页 WYG1144-0729b.png
之气因复为之充盛否抑此适遭其偶然而实非关
于祷实无转夭为寿转祸为福之理人子于此虽知
其无应之之理而又却实行其礼则恐心足不相似
祷是正礼自合有应不可谓知其无是理而姑为之
来教云寤寐者心之动静也冇思无思者又动中之
动静也有梦无梦者又静中之动静也但寤阳而寐
阴寤清而寐浊寤有主而寐无主故寂然感通之妙
必于寤而言之淳思此窃谓人生具有阴阳之气神
于祷实无转夭为寿转祸为福之理人子于此虽知
其无应之之
祷是正礼自合有应不可谓知其无是理而姑为之
来教云寤寐者心之动静也冇思无思者又动中之
动静也有梦无梦者又静中之动静也但寤阳而寐
阴寤清而寐浊寤有主而寐无主故寂然感通之妙
必于寤而言之淳思此窃谓人生具有阴阳之气神
卷五十七 第 35a 页 WYG1144-0729c.png
发于阳魄根于阴心也者则丽阴阳而乘其气无间
于动静即神之所会而为魄之主也昼则阴伏藏而
阳用事阳主动故神运魄随而为寤夜则阳伏藏而
阴主静故魄定神蛰而为寐神之运故虚灵知觉之
体灼然呈露有苗裔之可寻如一阳复后万物之有
春意焉此心之寂感所以为有主神之蛰故虚灵知
觉之体沈然潜隐悄无踪迹如纯坤之月万物之生
性不可窥其朕焉此心之寂感所以不若寤之妙而
于动静即神之所会而为魄之主也昼则阴伏藏而
阳用事阳主动故神运魄随而为寤夜则阳伏藏而
阴主静故魄定神蛰而为寐神之运故虚灵知觉之
体灼然呈露有苗裔之可寻如一阳复后万物之有
春意焉此心之寂感所以为有主神之蛰故虚灵知
觉之体沈然潜隐悄无踪
性不可窥其朕焉此心之寂感所以不若寤之妙而
卷五十七 第 35b 页 WYG1144-0729d.png
于寐也为无主然其中实未尝泯而有不可测者存
呼之则应惊之则觉则是亦未尝无主而未尝不妙
也故自其大分言之寤阳而寐阴而心之所以为动
静也细而言之寤之有思者又动中之动而为阳之
阳也无思者又动中之静而为阳之阴也寐之有梦
者又静中之动而为阴之阳也无梦者又静中之静
而为阴之阴也又错而言之则思之有善与恶者又
动中之动阳明阴浊也无思而善应与妄应者又动
呼之则应惊之则觉则是亦未尝无主而未尝不妙
也故自其大分言之寤阳而寐阴而心之所以为动
静也细而言之寤之有思者又动中之动而为阳之
阳也无思者又动中之静而为阳之阴也寐之有梦
者又静中之动而为阴之阳也无梦者又静中之静
而为阴之阴也又错而言之则思之有善与恶者又
动中之动阳明阴浊也无思而善应与妄应者又动
卷五十七 第 36a 页 WYG1144-0730a.png
中之静阳明阴浊也梦之有正与邪者又静中之动
阳明阴浊也无梦而易觉与难觉者又静中之静阳
明阴浊也一动一静循环交错圣人与众人则同而
所以为阳明阴浊则异圣人于动静无不一于清明
纯粹之主而众人则杂焉而不能齐然则人之学力
所系于此亦可以验矣
得之
宰予昼寝(云云/)予虽非颜闵之伦而在圣门亦英才
阳明阴浊也无梦而易觉与难觉者又静中之静阳
明阴浊也一动一静循环交错圣人与众人则同而
所
纯粹之主而众人则杂焉而不能齐然则人之学力
所系于此亦可以验矣
得之
宰予昼寝(云云/)予虽非颜闵之伦而在圣门亦英才
卷五十七 第 36b 页 WYG1144-0730b.png
高弟皆圣人所深属意者而予懈怠如此故(云云/)
学者自是不可懈怠非有已前许多说话也
又前段云吾职分已修而吾事业已毕乎吾生已足
而吾将俯仰无愧乎(云云/)
义理无穷若自谓四事都了而可以自安则虽不昼寝
而已为懈怠矣此段大支蔓语气颇似张无垢更宜收
敛就亲切处看此事可否两言而决耳何用如此说作
耶
学者自是不可懈怠非有已前许多说话也
又前段云吾职分已修而吾事业已毕乎吾生已足
而吾将俯仰无愧乎(云云/)
义理无穷若自谓四事都了而可以自安则虽不昼寝
而已为懈怠矣此段大支蔓语气颇似张无垢更宜收
敛就亲切处看此事可否两言而决耳何用如此说作
耶
卷五十七 第 37a 页 WYG1144-0730c.png
仁者先难而后获先难克己也既曰仁者则安得有
己私恐此仁者字非指仁人而言语脉犹曰所谓仁
云者必先难后获乃可谓之仁
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语意正如
此仁者虽己无私然安敢自谓己无私乎来示数卷此
一样病痛时时有之
又集注曰先其事之所难而后其效之所得仁者之
心也此处下心字是如何岂此处便己是仁者之心
己私恐此仁者字非指仁人而言语脉犹曰所谓仁
云者必先难后获乃可谓之仁
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语意正如
此仁者虽己无私然安敢自谓己无私乎来示数卷此
一样病痛时时有之
又集注曰先其事之所难而后其效之所得仁者之
心也此处下心字是如何岂此处便己是仁者之心
卷五十七 第 37b 页 WYG1144-0730d.png
耶抑求仁而其心当如是也晓此一字未彻
仁者之心如是故求仁者之心亦当如之
又吕氏四句正是解此意四句然不惮所难为一句
似亦只说得先难意而后获意思不切如何当时本欲只用吕说后见其有此未备故别下语又惜
其语非他说所及故存之于后耳
述而第三十二章既以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自许而
第二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集注又谓皆我所不能
仁者之心如是故求仁者之心亦当如之
又吕氏四句正是解此意四句然不惮所难为一句
似亦只说得先难意而后获意思不切如何
其语非他说所及故存之于后耳
述而第三十二章既以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自许而
第二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集注又谓皆我所不能
卷五十七 第 38a 页 WYG1144-0731a.png
有或者疑圣人之意不应如此相反欲以第二章亦
为自许之词而何有于我哉只谓其何但我有此众
人皆能如此庶前后意不相背淳为说以破之曰圣
人之言各随所在而发未尝参差插杂当其有称夫
子以圣且仁者故夫子辞之而不敢当因退而就夫
为之不厌诲之不倦以自处此是为谦之意是辞高
而就卑也及人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二事归之夫
子则又辞之以我所未尝有此时为谦之意是辞其
为自许之词而何有于我哉只谓其何但我有此众
人皆能如此庶前后意不相背淳为说以破之曰圣
人之言各随所在而发未尝参差插杂当其有称夫
子以圣且仁者故夫子辞之而不敢当因退而就夫
为之不厌诲之不倦以自处此是为谦之意是辞高
而就卑也及人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二事归之夫
子则又辞之以我所未尝有此时为谦之意是辞其
卷五十七 第 38b 页 WYG1144-0731b.png
有能以就无能二处之言虽相袭而意之所主各自
不同
不居仁圣已为谦矣以学不厌诲不倦为无有又谦之
谦也至于事父兄公卿一节则又谦谦之谦也盖圣人
只见义理无穷而自己有未到处是以其言每下而益
见其高也
论语或问说桓魋匡人不能违天害己处
此间病处亦与昼寝章相类
不同
不居仁圣已为谦矣以学不厌诲不倦为无有又谦之
谦也至于事父兄公卿一节则又谦谦之谦也盖圣人
只见义理无穷而自己有未到处是以其言每下而益
见其高也
论语或问说桓魋匡人不能违天害己处
此间病处亦与昼寝章相类
卷五十七 第 39a 页 WYG1144-0731c.png
圣人既知天生德于我决无可害之理矣而避患又
必周详谨密者何耶(云云此身为天地/附托至重云云)
患之当避自是理合如此众人亦然不必圣人为然也
君子坦荡荡坦荡二字只相连俱就气象说只是胸
怀平坦宽广否抑坦字就理说由循理平坦然后胸
怀宽广也
只合连说看下文对句可见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集注云盛德之容中正
必周详谨密者何耶(云云此身为天地/附托至重云云)
患之当避自是理合如此众人亦然不必圣人为然也
君子坦荡荡坦荡二字只相连俱就气象说只是胸
怀平坦宽广否抑坦字就理说由循理平坦然后胸
怀宽
只合连说看下文对句可见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集注云盛德之容中正
卷五十七 第 39b 页 WYG1144-0731d.png
和平阴阳合德窃尝因其言而分之以上三截为阳
而下三截为阴似乎有合然又以上三截为阴而下
三截为阳亦似有合未知所决抑圣人浑是一元气
之会无间可得而指学者强为之形容如此以其说
自分三才而言则温然有和之可挹而不可屈夺则
人之道也俨然有威之可畏而不暴于物则天之道
也恭顺卑下而恬然无所不安则地之道也自阳根
阴而言则温者阳之和厉者阴之严威者阳之震不
而下三截为阴似乎有合然又以上三截为阴而下
三截为阳亦似有合未知所决抑圣人浑是一元气
之会无间可得而指学者强为之形容如此以其说
自分三才而言则温然有和之可挹而不可屈夺则
人之道也俨然有威之可畏而不暴于物则天之道
也恭顺卑下而恬然无所不安则地之道也自阳根
阴而言则温者阳之和厉者阴之严威者阳之震不
卷五十七 第 40a 页 WYG1144-0732a.png
猛者阴之顺恭者阳之正安者阴之定自阴根阳而
言则温者阴之柔厉者阳之刚威者阴之惨不猛者
阳之舒恭者阴之肃安者阳之健盖浑然无适而非
中正和平之极不可得而偏指者也
此说推得亦好
泰伯之事集注(云云/)当时商室虽衰天命时势犹未
也大王乃萌是心睥睨于其下岂得不谓之邪志泰
伯固让为成父之邪志且自洁其身而以所不欲者
言则温者阴之柔厉者阳
阳之舒恭者阴之肃安者阳之健盖浑然无适而非
中正和平之极不可得而偏指者也
此说推得亦好
泰伯之事集注(云云/)当时商室虽衰天命时势犹未
也大王乃萌是心睥睨于其下岂得不谓之邪志泰
伯固让为成父之邪志且自洁其身而以所不欲者
卷五十七 第 40b 页 WYG1144-0732b.png
推之后人何以为至德集注所谓岂无至公之说又
果何如
剪商乃诗语不从亦是左氏所记当时必有所据看书
中说肇基王迹中庸言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则可
见矣此圣贤处事之变不可拘以常法处而太伯之让
则是守常而不欲承当此事者也其心即夷齐之心而
事之难处则有甚焉尚以成父之邪志责之误矣 以能问于不能章集注采尹氏几于无我几字只就
果何如
剪商乃诗语不从亦是左氏所记当时必有所据看书
中说肇基王迹中庸言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则可
见矣此圣贤处事之变不可拘以常法处而太伯之让
则是守常而不欲承当此事者也其心即夷齐之心而
事之难处则有甚焉尚以成父之邪志责之误矣
卷五十七 第 41a 页 WYG1144-0732c.png
从事一句可见耶抑并前五句皆可见耶犯而不校
亦未能无校此可见非圣人事
颜子正在著力不著力之间非但此处可见又只就从
事上看便分明不须臾说无校之云也
笃信好学犹笃行之云不是两字并言既笃而又信
否集注云笃厚而力也何谓厚而力只是其心加隆
重于此而又恳切于为之既不轻信而又不苟信否
笃信只是信得牢固不走作耳未有不轻信苟信之意
亦未能无校此可见非圣人事
颜子正在著力不著力之间非但此处可见又只就从
事上看便分明不须臾说无校之云也
笃信好学犹笃行之云不是两字并言既笃而又信
否集注云笃厚而力也何谓厚而力只是其心加隆
重于此而又恳切于为之既不轻信而又不苟信否
笃信只是信得牢固不走作耳未有不轻信苟信之意
卷五十七 第 41b 页 WYG1144-0732d.png
不轻不苟却在好学上见
泰伯第十六章苏氏有是德无是德之说所谓德者
是原于天命之性否德字只是说人各有长处不必便引到天命之性处也
恫而不愿愿字何训或谓谨愿则有不放纵之意或
谓愿悫则有朴实之意二说各不同不审其义果如
何第十七篇乡原章亦引荀子愿悫之说
二说无甚不同乡人无甚见识其所谓愿未必真愿乃
泰伯第十六章苏氏有是德无是德之说所谓德者
是原于天命之性否
恫而不愿愿字何训或谓谨愿则有不放纵之意或
谓愿悫则有朴实之意二说各不同不审其义果如
何第十七篇乡原章亦引荀子愿悫之说
二说无甚不同乡人无甚见识其所谓愿未必真愿乃
卷五十七 第 42a 页 WYG1144-0733a.png
卑陋而随俗之人耳
集注又曰侗无知倥倥无能窃意侗者同也于物同
然一律瞑无识别是犹是也非犹是也倥者空也倥
而又倥是表里俱倥无寸长之实
此亦因旧说以字义音韵推之恐或然耳此类只合大
槩看不须苦推究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集注云言以是为善非谓必欲
如是也窃谓善者微有未稳善者则有嘉善之意此
集注又曰侗无知倥倥无能窃意侗者同也于物同
然一律瞑无识别是犹是也非犹是也倥者空也倥
而又倥是表里俱倥无寸长之实
此亦因旧说以字义音韵推之恐或然耳此类只合大
槩看不须苦推究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集注云言以是为善非谓必欲
如
卷五十七 第 42b 页 WYG1144-0733b.png
不厌但不嫌远而已盖圣人平日简淡
以下文推之圣人凡事子细初无简淡之意若如所说
则记者当云脍不厌粗食不厌粝乃为正理不应反作
如此说也
不得其酱不食集注云恶其不备也窃疑恶字太重
似见圣人有意处
恶其不备非恶其味之不美但恶其贪味不苟食耳
集注中仲尼不易为夫子何也若如中庸第二章所
以下文推之圣人凡事子细初无简淡之意若如所说
则记者当云脍不厌粗食不厌粝乃为正理不应反作
如此说也
不得其酱不食集注云恶其不备也窃疑恶字太重
似见圣人有意处
恶其不备非恶其味之不美但恶其贪味不苟食耳
集注中仲尼不易为夫子何也若如中庸第二章所
卷五十七 第 43a 页 WYG1144-0733c.png
辨则恐在当时为可耳
不曾如此理会恐亦不须如此理会也中庸或问乃为
近年有以此疑中庸非子思之作者故及之耳 文之为说大要只是有文礼可观之谓盖凡义理之
载于经籍而存乎事物之间与夫见于威仪华采而
为盛德之辉光形于礼乐制度而为斯道之显及以
引为有文理之可观者皆是(云云/)
物相杂故曰文如前所说是也如下面分别诸说则恐
不曾如此理会恐亦不须如此理会也中庸或问乃为
近年有以此疑中庸非子思之作者故及之耳
载于经籍而存乎事物之间与夫见于威仪华采而
为盛德之辉光形于礼乐制度而为斯道之显及以
引为有文理之可观者皆是(云云/)
物相杂故曰文如前所说是也如下面分别诸说则恐
卷五十七 第 43b 页 WYG1144-0733d.png
未然如曰则以学文何以见其不为威仪华采礼乐制
度耶
大学疑或问云人物之生莫不得其所以生者以为
一身之主近改物字作类字窃意类字意固不重叠
而字似少开不若只依物字
向来改此类字盖为下文专说人之明德故不可下物
字若作物字即须更分别人与物之所以异乃为全备
近已如此改之矣
度耶
大学疑或问云人物之生莫不得其所以生者以为
一身之主近改物字作类字窃意类字意固不重叠
而字似少开不若只依物字
向来改此类字盖为下文专说人之明德故不可下物
字若作物字即须更分别人与物之所以异乃为全备
近已如此改之矣
卷五十七 第 44a 页 WYG1144-0734a.png
或问云既真知所止则其必得所止若已无甚间隔
窃疑若已字辞旨恐未明白欲改作亦非有甚间隔
若字意自分明未是真无间隔也
格物章或问云其所以精微要妙不可测度者乃在
其真积力久心通默识之中此句晓之未详
此处细看当时下语不精今已改定
或问又曰所谓豁然贯通者又非见闻思虑之可及
也此句晓之未详不审此只是方其正一一格物时
窃疑若已字辞旨恐未明白欲改作亦非有甚间隔
若字意自分明未是真无间隔也
格物章或问云其所以精微要妙不可测度者乃在
其真积力久心通默识之中此句晓之未详
此处细看当时下语不精今已改定
或问又曰所谓豁然贯通者又非见闻思虑之可及
也此句晓之未详不审此只是方其正一一格物时
卷五十七 第 44b 页 WYG1144-0734b.png
犹可勉励用工夫以格之如所谓豁然贯通处则必
真积之久从容涵泳优游纯熟不期而自到非强探
力索可拟议以至耶抑是既到豁然贯通地位便是
真知透彻(云云/)若如此而犹用力思索便是沛然自
得前说只以文义推可见何待如此致疑耶
或问所引书降衷以下八言虽皆所以證夫理而其
相次莫亦有序否尝试推之降衷自天赋于人而言
真积之久从容涵泳优游纯熟不期而自到非强探
力索可拟议以至耶抑是既到豁然贯通地位便是
真知透彻(云云/)若如此而犹用力思索便是沛然自
得
或问所引书降衷以下八言虽皆所以證夫理而其
相次莫亦有序否尝试推之降衷自天赋于人而言
卷五十七 第 45a 页 WYG1144-0734c.png
秉彝自人禀于天而言衷者理之至善而无妄也彝
则理之一定而有常也常即善之所为因有是善故
能常衷者统言彝则指定言此二句方举其大纲而
下文则详之天地之中统言天地间实理浑然大中
无所偏倚为万邦之极而万物之生莫不以是为枢
纽也此比所谓衷则又加确矣天命之性指是理降
而在人为赋生之全体而性则实即夫天理之中而
非有二者是二言者一言天一言自天而人又所以
则理之一定而有常也常即善之所为因有是善故
能常衷者统言彝则指定言此二句方举其大纲而
下文则详之天地之中统言天地间实理浑然大中
无所偏倚为万邦之极而万物之生莫不以是为枢
纽也此比所谓衷则又加确矣天命之性指是理降
而在人为赋生之全体而性则实即夫天理之中而
非有二者是二言者一言天一言自天而人又所以
卷五十七 第 45b 页 WYG1144-0734d.png
兼明夫天赋于人而详其降衷之意也仁义之心仁
义乃即天命之性指其实理而心则包具焉以为体
而主于身者也此比所谓彝则又加实矣天然自有
之中又细言是理之散于事物之间莫不各有当然
一定之则无过无不及皆天之所为而非人之力者
而其实又不外于其心此二句又就性而言合衷彝
而结之盖万物虽各有当然无过不及之理然总其
根源之所自则只是一大本而同为一理也此理人
义乃即天命之性指其实理
而主于身者也此比所谓彝则又加实矣天然自有
之中又细言是理之散于事物之间莫不各有当然
一定之则无过无不及皆天之所为而非人之力者
而其实又不外于其心此二句又就性而言合衷彝
而结之盖万物虽各有当然无过不及之理然总其
根源之所自则只是一大本而同为一理也此理人
卷五十七 第 46a 页 WYG1144-0735a.png
物所共由天地间所公共所以谓之道而其体则统
会于吾之性非泛然事物之间而不根于其内也窃
疑此下更宜以周子所谓无极而太极以包天人事
物体用动静内外终始一贯为说似于八言之下其
意尤为圆也而不之取不审何也
当时只以古今为次第未有此意周子语意差远故不
得引以为證恐却费注解也
延平格物之说原其意亦自程子说中得之(云云/)又
会于吾之性非泛然事物之间而不根于其内也窃
疑此下更宜以周子所谓无极而太极以包天人事
物体用动静内外终始一贯为说似于八言之下其
意尤为圆也而不之取不审何也
当时只以古今为次第未有此意周子语意差远故不
得
延平格物之说原其意亦自程子说中得之(云云/)又
卷五十七 第 46b 页 WYG1144-0735b.png
尝疑前面反复论难专以程说为主盖不可以复加
矣至此段引延平说则又曰有非他说所能及未易
以口舌争其辞似抑扬低昂有左程右李别立一家
之意
他说是指门人说语意自明何疑之有
传言谨独正就诚意著工夫处说或问又就意己诚
之后说夫意之诚者既无所不尽真能慊快充足仰
不愧俯不怍到此地位其势决然自不能已矣而犹
矣至此段引延平说则又曰有非他说所能及未易
以口舌争其辞似抑扬低昂有左程右李别立一家
之意
他说是指门人说语意自明何疑之有
传言谨独正就诚意著工夫处说或问又就意己诚
之后说夫意之诚者既无所不尽真能慊快充足仰
不愧俯不怍到此地位其势决然自不能已矣而犹
卷五十七 第 47a 页 WYG1144-0735c.png
曰不敢弛其谨独之劳焉所以防虑省察使其日新
又新而不至于间断何也恐此时所谓谨独与向时
所谨独者大不同两说不见其不同但说到此恰好著力不可间断耳
絜矩或问云各得其分不相侵越广狭长短平均如
一此四句晓之未详
所恶于左便是左边人侵了自家右边界分而我恶之
故我亦不以此待右边人而不侵他右边之左如此方
又新而不至于间断何也恐此时所谓谨独与向时
所谨独者大不同
絜矩或问云各得其分不相侵越广狭长短平均如
一此四句晓之未详
所恶于左便是左边人侵了自家右边界分而我恶之
故我亦不以此待右边人而不侵他右边之左如此方
卷五十七 第 47b 页 WYG1144-0735d.png
得左边界分分明又以所恶乎右者度之方得右边界
分分明上下前后亦莫不然则四至所向皆得均平而
界分方整无偏广偏狭之病矣
作新民是成王封康叔之语而或问中曰武王何也
此书序之误五峰先生尝言之旧有一段辨此后以非
所急而去之但看此与酒诰两篇只说文王而不及武
王又曰朕其弟小子封又曰乃寡兄勖(武王自称犹/今人云劣兄)则
可见矣(周公初一/节是错简)
分分明上下前后亦莫不然则四至所向皆得均平而
界分方整无偏广偏狭之病矣
作新民是成王封康叔之语而或问中曰武王何也
此书序之误五峰先生尝言之旧有一段辨此后以非
所急而去之但看此与酒诰两篇只说文王而不及武
王又曰朕其弟小子封又曰乃寡兄勖(武王自称犹/今人云劣兄)则
可见矣
卷五十七 第 48a 页 WYG1144-0736a.png
又杂疑中庸序曰人莫不有是形故虽上智不能无
人心人心只是就形气上平说天生如此未是就人
为上说然上文又曰或生于形气之私乃却下私字
何也私恐或涉人为私欲处说似与上智不能无人
心句不相合不审如何
如饥饱寒燠之类皆生于吾之血气形体而他人无与
焉所谓私也亦未便是不好但不可一向徇之耳
程子曰人无父母生日当倍悲痛如先生旧时亦尝
人心人心只是就形气上平说天生如此未是就人
为上说然上文又曰或生于形气之私乃却下私字
何也私恐或涉人为私欲处说似与上智不能无人
心句不相合不审如何
如饥饱寒燠之类皆生于吾之血气形体而他人无与
焉所谓私也亦未便是不好但不可一向徇之耳
程子曰人无父母生日当倍悲痛如先生旧时亦尝
卷五十七 第 48b 页 WYG1144-0736b.png
有寿母生朝及大硕人生朝与向日贺高倅词恐非
先生笔不审又何也岂在人子自己言则非其所宜
而为父母待亲朋则其情又有不容己处否然恐为
此则是人子以礼律身而以非礼事其亲以非礼待
于人也其义如何
此等事是力量不足放过了处然亦或有不得已者其
情各不同也
程子以心使心之说窃谓此二心字只以人心道心
先生笔不审又何也岂在人子自己言则非其所宜
而为父母待亲朋则其情又有不容己处否然恐为
此则是人
于人也其义如何
此等事是力量不足放过了处然亦或有不得已者其
情各不同也
程子以心使心之说窃谓此二心字只以人心道心
卷五十七 第 49a 页 WYG1144-0736c.png
判之自明白盖上心字即是道心专以理义言之也
下心字即是人心而以形气言之也以心使心则是
道心为一身之主而人心其听命也不审是否
亦是如此然观程先生之意只是说自作主宰耳
贫者举事有费财之浩瀚者不能不计度繁约而为
之裁处此与正义不谋利意相妨否窃恐谋利者是
作这一事更不看道理合当如何只论利便于己与
不利便于己得利便则为之不得则不为若贫而费
下心字即是人心而以形气言之也以心使心则是
道心为一身之主而人心其听命也不审是否
亦是如此然观程先生之意只是说自作主宰耳
贫者举事有费财之浩瀚者不能不计度繁约而为
之裁处此与正义不谋利意相妨否窃恐谋利者是
作这一事更不看道理合当如何只论利便于己与
不利便
卷五十七 第 49b 页 WYG1144-0736d.png
财者只是目下恐口足不相应因斟酌裁处而归之
中其意自不同否
当为而力不及者量宜处乃是义也力可为而计费吝
惜则是谋利而非义矣
中庸尚絅条以为己立心明之象不审如何以为己
立心明之象莫是有美在其中只要自温好不用人
知否(象字疑/不同)
此说得之然更宜详味
中其意自不同否
当为而力不及者量宜处乃是义也力可为而计费吝
惜则是谋利而非义矣
中庸尚絅条以为己立心明之象不审如何以为己
立心明之象莫是有美在其中只要自温好不用人
知否(象字疑/不同)
此说得之然更宜详味
卷五十七 第 50a 页 WYG1144-0737a.png
答陈安卿
泰伯篇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商尝因是而推设
使文王当武王之时则革命之事亦为之否乎武王
处文王之地则服事之礼亦如文王否乎窃恐此处
皆系乎天不由乎人使天果欲有为则亦不容文王
不欲为天果未欲有为则亦不容武王必欲为圣人
之心廓然大公如衡之平彼此一无所偏惟其来而
顺权以应之耳初何容心预安排指拟于其间文王
泰伯篇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商尝因是而推设
使文王当武王之时则革命之事亦为之否乎武王
处文
皆系乎天不由乎人使天果欲有为则亦不容文王
不欲为天果未欲有为则亦不容武王必欲为圣人
之心廓然大公如衡之平彼此一无所偏惟其来而
顺权以应之耳初何容心预安排指拟于其间文王
卷五十七 第 50b 页 WYG1144-0737b.png
武王易地则皆然不审是否(此非本章正义但欲因/其事变看圣人心耳)
张子谓一日天命未绝则为君当日天命绝则为独
夫天命绝否视之人情而已不审一夫之心未解还
得为天命犹未绝否抑许大公天下之命岂偏在一
夫上到此则圣人用权之地惟几微义精者乃可以
决之自不容以常法论也
详考诗书则文武之心可见若使文王漠然无心于天
下敛然终守臣节即三分之二亦不当有矣然此等处
张子谓一日天命未绝则为君当日天命绝则为独
夫天命绝否视之人情而已不审一夫之心未解还
得为天命犹未绝否抑许大公天下之命岂偏在一
夫上到此则圣人用权之地惟几微义精者乃可以
决之自不容以常法论也
详考诗书则文武之心可见若使文王漠然无心于天
下敛然终守臣节即三分之二亦不当有矣然此等处
卷五十七 第 51a 页 WYG1144-0737c.png
正夫子所谓未可与权者食肉不食马肝未为不知味
也
高坚前后大槩只是譬其无阶可升无门可入无象
可执捉也然而考其高坚前后之实恐亦不外乎日
用行事之近即是日用间事但其理如是之高坚玄
妙耳高是理义原头上达处(如性天道/所由也)坚是理义节
会难考处(如数端参错/盘根错节处)前后是理义变化不居处仰
者望而冀及之貌钻者凿而求通之意瞻则视之方
也
高坚前后大槩只是譬其无阶可升无门可入无象
可执捉也然而考其高坚前后之实恐亦不外乎日
用行事之近即是日用间事但其理如是之高坚玄
妙耳高是理义原头上达处(如性天道/所由也)坚是理义节
会难考处(如数端参错/盘根错节处)前后是理义变化不居处仰
者望而冀及之貌钻者凿而求通之意瞻则视之方
卷五十七 第 51b 页 WYG1144-0737d.png
微见也忽则视之又未定也此正用功愤闷恳笃之
际而万疑毕凑欲融未融之时也所谓欲罢之意亦
易萌于此矣而夫子在前却循循善诱不亟不徐而
教有其序既博我以文使我有以廓其知而无一理
不洞研诸心又约我以礼使我有以会其极而无一
理不实践诸已至此则坚高前后之旨趣要归亦不
外乎其中而有可从升之级有可从入之门有可执
守之象矣是以日益有味而中悦怿虽欲罢而自不
际而万疑毕凑欲融未融之时也所谓欲罢之意亦
易萌于此矣而夫子在前却循循善诱不亟不徐而
教有其序既博我以文使我有以廓其知而无一理
不洞研诸心又约我以礼使我有以会其极而无一
理不实践诸已至此则坚高
外乎其中而有可从升之级有可从入之门有可执
守之象矣是以日益有味而中悦怿虽欲罢而自不
卷五十七 第 52a 页 WYG1144-0738a.png
能己于是又即仰钻博约之功所未精密而犹可以
容吾力者一一极尽更无去处然后向之所以为坚
高前后者始瞭然尽在目前如渠决水通大明之中
睹万象真见其全体之实卓尔直立于其所昭著亲
切端的确定而无纤毫疑碍遗遁之处矣然欲更进
一步实与夫子相从于卓尔之地则无所由盖前此
犹可以用力此则自大而趋于化自思勉而之不思
勉介乎二者之境所未达者一间非人力之所能为
容吾力者一一极尽更无去处然后向之所以为坚
高前后者始瞭然尽在目前如渠决水通大明之中
睹万象真见其全体之实卓尔直立于其所昭著亲
切端的确定而无纤毫疑碍遗遁之处矣然欲更进
一步实与夫子相从于卓尔之地则无所由盖前此
犹可以用力此则自大而趋于化自思勉而之不思
勉介乎二者之境所未达者一间非人力之所能为
卷五十七 第 52b 页 WYG1144-0738b.png
矣但当据其所已然从容涵养勿忘勿助至于日深
月熟则亦将忽不期而自到而非今日之所预知也
不审是否
卓尔即是前日高坚前后底今看得确定卓然尔如巍
巍高底今从头彻底皆分明卓然尽在目中无有遗遁
节会坚底今皆融泮自成条理卓然森列于中不容紊
乱前后捉摸两不定者今则前者灼见其卓然在前不
可移于后后者灼见其卓然在后不可移于前不是高
月熟则亦将忽不期而自到而非今日之所预知也
不审是
卓尔即是前日高坚前后底今看得确定卓然尔如巍
巍高底今从头彻底皆分明卓然尽在目中无有遗遁
节会坚底今皆融泮自成条理卓然森列于中不容紊
乱前后捉摸两不定者今则前者灼见其卓然在前不
可移于后后者灼见其卓然在后不可移于前不是高
卷五十七 第 53a 页 WYG1144-0738c.png
坚前后之外别有所谓卓尔者也
诸家多以前为过后为不及恐无此意前后只是恍
忽不可认定处将以前者为是耶忽又有在后者焉
而前者又似不是皆捉摸不著若见得端的时皆是
时中无过不及诸家又以卓为圣人之中卓却是中
然亦恐未可便说中则卓字意又看不切矣此说甚善昔闻李先生说此章最是夫子循循然善诱
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至亲切处其言有味前后固非
诸家多以前为过后为不及恐无此意前后只是恍
忽不可认定处将以前者为是耶忽又有在后者焉
而前者又似不是皆捉摸不著若见得端的时皆是
时中无过不及诸家又以卓为圣人之中卓却是中
然亦恐未可便说中则卓字意又看不切矣
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至亲切处其言有味前后固非
卷五十七 第 53b 页 WYG1144-0738d.png
专指中字然亦彷佛有些意思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尝因是推之道无一息之停
其在天地则见于日往月来寒往暑来水流而不息
物生而不穷终万古未尝间断其在人则本然虚灵
知觉之体常生生不已而日用万事亦无一非天理
流行而无少息故举是道之全而言之合天地万物
人心万事统是无一息之体分而言之则于穆不己
者天之所以与道为体也生生不已者心之所以具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尝因是推之道无一息之停
其在天地则见于日往月来寒往暑来水流而不息
物生而不穷终万古未尝间断其在人则本然虚灵
知觉之体常生生不已而日用万事亦无一非天理
流行而无少息故举是道之全而言之合天地万物
人心万事统是无一息之体分而言之则于穆不己
者天之所以与道为体也生生不已者心之所以具
卷五十七 第 54a 页 WYG1144-0739a.png
道之体也纯亦不己者圣人之心所以与天地一体
也自强不息者君子所以学圣人存心事天而体夫
道也不审是否(杨氏曰章有不逝之说亦犹解中庸/说死而不亡之意皆是堕异端处)
此亦得之但范氏说与道为体四字甚精盖物生水流
非道之体乃与道为体者也可更详之
学道立权章集注举杨氏曰信道笃然后可与立且
笃信是好学以前事既笃信而后能好学也今此于
既学适道之后却言笃信何也恐信字彻首彻尾不
也自强不息者君子所以学圣人存心事天而体夫
道也不审是否(杨氏曰章有不
此亦得之但范氏说与道为体四字甚精盖物生水流
非道之体乃与道为体者也可更详之
学道立权章集注举杨氏曰信道笃然后可与立且
笃信是好学以前事既笃信而后能好学也今此于
既学适道之后却言笃信何也恐信字彻首彻尾不
卷五十七 第 54b 页 WYG1144-0739b.png
可分先后如笃信而后好学者方只信个大槩既学
之后而又信道笃者是真知而信之所信意味自不
同其言各有主而此意所引笃字又应立自为切否
信道笃三字诚有未尽善者
乡人傩古人所以为此礼者只为疫疠乃阴阳一带
不和之气游焉非有形象附著人乃天地精气所会
故至诚作威严以驱之则志帅充实精气彊壮自无
疑忌怯慑而有可胜之理否但古人此礼节目不可
之后而又信道笃者是真知而信之所信意味自不
同其言各有主而此意所引笃字又应立自为切否
信道笃三字诚有未尽善者
乡人傩古人所以为此礼者只为疫疠乃阴阳一带
不和之气游焉非有形象附著人乃天地精气所会
故至
疑忌怯慑而有可胜之理否但古人此礼节目不可
卷五十七 第 55a 页 WYG1144-0739c.png
考想模样亦非后世俚俗之所为者
后汉志中有此想亦近古之遗法
颜子无所不说与终日不违闻一知十语之不惰等
类若以知上言之则此时方只是天资明睿而学力
精敏于圣人之言皆深晓默识未是于天下之理廓
然无所不通犹未得全谓之物己格知己至而复其
本心光明知觉之全体处盖是时犹有待于圣人之
言故也至于所谓卓尔之地乃是廓然贯通而知之
后汉志中有此想亦近古之遗法
颜子无所不说与终日不违闻一知十语之不惰等
类若以知上言之则此时方只是天资明睿而学力
精敏于圣人之言皆深晓默识未是于天下之理廓
然无所不通犹未得全谓之物己格知己至而复其
本心光明知觉之全体处盖是时犹有待于圣人之
言故也至于所谓卓尔之地乃是廓然贯通而知之
卷五十七 第 55b 页 WYG1144-0739d.png
至极与圣人生知意味相似矣不审是否
恐是如此 乡党瓜祭陆氏谓鲁论瓜作必而季氏一篇又是齐
论则今此书非汉时鲁论之篇乃后世相传集三论
皆有混其间否(此虽非大义所/系亦当知之)
何晏序云就鲁论篇章考之齐古为之注然今不可得
而分矣旧亦尝病其如此矣
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自天道
恐是如此
论则今此书非汉时鲁论之篇乃后世相传集三论
皆有混其间否(此虽非大义所/系亦当知之)
何晏序云就鲁论篇章考之齐古为之注然今不可得
而分矣旧亦尝病其如此矣
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自天道
卷五十七 第 56a 页 WYG1144-0740a.png
言未发之前圣与愚同此一大本未有是四者之事
而均涵是四者之理及其发也众人之所自然中节
处亦宛然是本底形见亦与圣人底无异自人道言
则圣人未发全醒定既发则全中节众人未发则本
然底固在而瞑然不省其发则虽有中节时节而其
不中者多矣如中庸此节四句据本文正义恐只是
推原性情之本统就天道言若上文两节乃是就人
工夫言所以存中和之体而下文一节则工夫之极
而均涵是四者之理及其发也众人之所自然中节
处亦宛然是本底形见亦与圣人底无异自人道言
则圣人未发全醒定既发则全中节众人未发则本
然底固在而瞑然不省其发则虽有中节时节而其
不中者多矣如中庸此节四句据本文正义恐只是
推原性情之本统
工夫言所以存中和之体而下文一节则工夫之极
卷五十七 第 56b 页 WYG1144-0740b.png
又所以致中和之用也然或问中曰以其天地万物
无所不该故曰天下之大本以其古今人物之所共
由故曰天下之达道则此处又不特是未分不在其
中矣
既云大本达道则无一物不在其中矣
理有能然有必然有当然在自然处皆须兼之方于
理字训义为备否且举其一二如恻隐者气也其所
以能是恻隐者理也盖在中有是理然后能形诸外
无所不该故曰天下之大本以其古今人物之所共
由故曰天下之达道则此处又不特是未分不在其
中矣
既云大本达道则无一物不在其中矣
理有能然有必然有当然在自然处皆须兼之方于
理字训义为备否且举其一二如恻隐者气也其所
以能是恻隐者理也盖在中有是理然后能形诸外
卷五十七 第 57a 页 WYG1144-0740c.png
为是事外不能为是事则是其中无是理矣此能然
处也又如赤子之入井见之者必恻隐盖人心是个
活底然其感应之理必如是虽欲忍之而其中惕然
自有所不能以已也不然则是槁木死灰理为有时
而息矣此必然处也又如赤子入井则合当为之恻
隐盖人与人类其待之理当如此而不容以不如此
也不然则是为悖天理而非人类矣此当然处也当
然亦有二一就合做底事上直言其大义如此如入
处也又如赤子之入井见之者必恻隐盖人心是个
活底然其感应之理必如是虽欲忍之而其中惕然
自有所不能以
而息矣此必然处也又如赤子入井则合当为之恻
隐盖人与人类其待之理当如此而不容以不如此
也不然则是为悖天理而非人类矣此当然处也当
然亦有二一就合做底事上直言其大义如此如入
卷五十七 第 57b 页 WYG1144-0740d.png
井当恻隐与夫为父当慈为子当孝之类是也一泛
就事中又细拣别其是是非非当做与不当做处如
视其所当视而不视其所不当视听其所当听而不
听其所不当听则得其正而为理非所当视而视与
当视而不视非所当听而听与当听而不听则为非
理矣此亦当然处也又如所以入井而恻隐者皆天
理之真流行发见自然而然非有一毫人为预乎其
间此自然处也其他又如动静者气也其所以能动
就事中又细拣别其是是非非当做与不当做处如
视其所当视而不视其所不当视听其所当听而不
听其所不当听则得其正而为理非所当视而视与
当视而不视非所当听而听与当听而不听则为非
理矣此亦当然处也又如所以入井而恻隐者皆天
理之真流行发见自然而然非有一毫人为预乎其
间此自然处也其他又如动静者气也其所以
卷五十七 第 58a 页 WYG1144-0741a.png
静者理也动则必静必复动其必动必静者亦理也
事至则当动事过当静者亦理也而其所以一动一
静又莫非天理之自然矣又如亲亲仁民爱物者事
其所以能亲亲仁民爱物者理见其亲则必亲见其
民则必仁见其物则必爱者亦理也在亲则当亲在
民则当仁在物则当爱其当亲当仁当爱者亦理也
而其所以亲之仁之爱之又无非天理之自然矣凡
事皆然能然必然者理在事先当然者正就事而直
事至则当动事过当静者亦理也而其所以一动一
静又莫非天理之自然矣又如亲亲仁民爱物者事
其所以能亲亲仁民爱物者理见其亲则必亲见其
民则必仁见其物则必爱者亦理也在亲则当亲在
民则当仁在物则当爱其当亲当仁当爱者亦理也
而其所以亲之仁之爱之又无非天理之自然矣凡
事皆然能然必然者理在事先当然者正就事而直
卷五十七 第 58b 页 WYG1144-0741b.png
言其理自然则贯事理言之也四者皆不可不兼该
而正就事言者必见理直截亲切在人道为有力所
以大学章句或问论难处惟专以当然不容己者为
言亦此意熟则其馀自可类举矣此意甚备大学本亦更有所以然一句后来看得且要
见得所当然是要切处若果得不容己处即自可默会
矣
公而以人体之故为仁李公前所问盖以仁字纯就
而正就事言者必见理直截亲切在人道为有力所
以大学章句或问论难处惟专以当然不容己者为
言亦此意熟则其馀自可类举矣
见得所当然是要切处若果得不容己处即自可默会
矣
公而以人体之故为仁李公前所问盖以仁字纯就
卷五十七 第 59a 页 WYG1144-0741c.png
生人之类而言某谓人字不当如此说而李公以为
先生说𦂳要在人字上今承批教复未之然某请毕
愚见而折衷焉窃谓此段之意人字只是指吾此身
而言与中庸言仁者人也之人自不同不必重看𦂳
要却在体字上盖仁者心之德主性情宰万事本是
吾身至亲至切底物公只是仁之理专言公则只虚
空说著理而不见其切于已故必以身体之然后我
与理合而谓之仁亦犹孟子合而言之道也然公果
先生说𦂳要在人字上今承批教复未之然某请毕
愚见而折衷焉窃谓此段之意人字只是指吾此身
而言与中庸言仁者人也之人自不同不必重看𦂳
要却在体字上盖仁者心之德主性情宰万事本是
吾身至亲至切底物公只是仁之理专言公则只虚
空说著理而不见其切于已故必以身体之然后我
与理合而谓之仁亦犹孟子合而言之道也然公果
卷五十七 第 59b 页 WYG1144-0741d.png
如之何而体如之何而谓之仁亦不过克尽己私至
于此心豁然莹净光洁彻表里纯是天理之公生生
无间断则天地生物之意常存故其寂而未发惺惺
不昧如一元之德昭融于地中之复无一事一物不
涵在吾生理之中其随感而动也恻然有隐如春阳
发达于地上之豫无一事非此理之贯无一物非此
生意之所被矣此体公之所以为仁所以能恕所以
能爱虽或为义为礼为智为信无所往而不通也不
于此心豁然莹净光洁彻
无间断则天地生物之意常存故其寂而未发惺惺
不昧如一元之德昭融于地中之复无一事一物不
涵在吾生理之中其随感而动也恻然有隐如春阳
发达于地上之豫无一事非此理之贯无一物非此
生意之所被矣此体公之所以为仁所以能恕所以
能爱虽或为义为礼为智为信无所往而不通也不
卷五十七 第 60a 页 WYG1144-0742a.png
审是否
此说得之不然则如释氏之舍身饲虎虽公而不仁矣
先生批答李公有云比干不止是一事之仁窃谓比
干不止是一事之仁只说此一事见其有仁耳盖此
大节目上不昏昧则是性纲己举其馀自可类从然
详夫子所以许之之意盖亦重在此处以是为主而
于全德无所妨故耳固非谓止此一事有仁而其他
尚有不仁处亦非谓全体浑然无阙而不容止以此
此说得之不然则如释氏之舍身饲虎虽公而不仁矣
先生批答李公有云比干不止是一事之仁窃谓比
干不止是一事之仁只说此一事见其有仁耳盖此
大节目上不昏昧则是性纲己举其馀自可类从然
详夫子所以许之之意盖亦重在此处以是为主而
于全德无
尚有不仁处亦非谓全体浑然无阙而不容止以此
卷五十七 第 60b 页 WYG1144-0742b.png
一事偏指之也故此三仁之仁与一事之仁固异而
与合下来全仁者亦自不同先生答李公又云吾之
所以为心者如何而能无入而不自得须要理会窃
谓须是知止有定然后无入而不自得也
得之然亦须有涵养工夫也
吕氏孟子恻隐说云盖实伤吾心非譬之也然后知
天下皆吾体生物之心皆吾心彼伤则我伤非谋虑
所及非勉强所能此所谓皆吾体皆吾心者亦只是
与合下来全仁者亦自不同先生答李公又云吾之
所以为心者如何而能无入而不自得须要理会窃
谓须是知止有定然后无入而不自得也
得之然亦须有涵养工夫也
吕氏孟子恻隐说云盖实伤吾心非譬之也然后知
天下皆吾体生物之心皆吾心彼伤则我伤非谋虑
所及非勉强所能此所谓皆吾体皆吾心者亦只是
卷五十七 第 61a 页 WYG1144-0742c.png
以同一理言之否
非但同理亦同气也 心说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所以为生物之主者天之
心也人受天命而生因全得夫天之所以生我者以
为一身之主浑然在中虚灵知觉常昭昭而不昧生
生而不可己是乃所谓人之心其体则即所谓元亨
利贞之道具而为仁义礼智之性其用则即所谓春
夏秋冬之气发而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故体
非但同理亦同气也
心也人受天命而生因全得夫天之所以生我者以
为一身之主浑然在中虚灵知觉常昭昭而不昧生
生而不可己是乃所谓人之心其体则即所谓元亨
利贞之道具而为仁义礼智之性其用则即所谓春
夏秋冬之气发而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故体
卷五十七 第 61b 页 WYG1144-0742d.png
虽具于方寸之间而其所以为体则实与天地同其
大万理盖无所不备而无一物出乎是理之外用虽发
乎方寸之间而其所以为用则实与天地相流通万
事盖无所不贯而无一理不行乎事之中此心之所
以为妙贯动静一显微彻表里终始无间者也人惟
拘于阴阳五行所值之不纯而又重以耳目口鼻四
支之欲为之累于是此心始梏于形气之小不能廓
然大同无我而其灵亦无以主于心矣人之所以欲
大万理盖无所不备而无一物出乎是理之外用虽发
乎方寸之间而其所以为用则实与天地相流通万
事盖无所不贯而无一理不行乎事之中此心之所
以为妙贯动静一显微彻表里终始无间者也人惟
拘于阴阳五行所值之不纯而又重以耳目口鼻四
支之欲为之累于是此心始
然大同无我而其灵亦无以主于心矣人之所以欲
卷五十七 第 62a 页 WYG1144-0743a.png
全体此心而常为一身之主者必致知之力到而主
敬之功专使胸中光明莹净超然于气禀物欲之上
而吾本然之体所与天地同大者皆有以周遍昭晰
而无一理之不明本然之用与天地流通者皆无所
隔绝间断而无一息之不生是以方其物之未感也
则此心澄然惺惺如鉴之虚如衡之平盖真对越乎
上帝而万理皆有定于其中矣及夫物之既感也则
妍蚩高下之应皆因彼之自尔而是理固周流该贯
敬之功专使胸中光明莹净超然于气禀物欲之上
而吾本然之体所与天地同大者皆有以周遍昭晰
而无一理之不明本然之用与天地流通者皆无所
隔绝间断而无一息之不生是以方其物之未感也
则此心澄然惺惺如鉴之虚如衡之平盖真对越乎
上帝而万理皆有定于其中矣及夫物之既感也则
妍蚩高下之应皆因彼之自尔而是理固周流该贯
卷五十七 第 62b 页 WYG1144-0743b.png
莫不各止其所如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自无分数之
差而亦未尝与之俱往矣静而天地之体存一本而
万殊动而天地之用达万殊而一贯体常涵用用不
离体体用浑沦纯是天理日常呈露于动静间夫然
后向之所以全得于天者在我真有以复其本而维
天于穆之命亦与之为不已矣此人之所以存夫心
之大略也王丞子正云看得尽有功但所谓心之体
与天地同大而用与天地流通必有徵验处更幸见
差而亦未尝与之俱往矣静而天地之体存一本而
万殊动而天地之用达万殊而一贯体常涵用用不
离体体
后向之所以全得于天者在我真有以复其本而维
天于穆之命亦与之为不已矣此人之所以存夫心
之大略也王丞子正云看得尽有功但所谓心之体
与天地同大而用与天地流通必有徵验处更幸见
卷五十七 第 63a 页 WYG1144-0743c.png
教淳因复有后篇所谓体与天地同其大者以理言
之耳盖通天地间惟一实然之理而已为造化之枢
纽古今人物之所同得但人为物之灵极是体而全
得之总会于吾心即所谓性虽会在吾之心为我之
性而与天固未尝间此心之所谓仁即天之元此心
之所谓礼即天之亨此心之所谓义即天之利此心
之所谓智即天之贞其实一致非引而譬之也天道
无外此心之理亦无外天道无限量此心之理亦无
之耳盖通天地间惟一实然之理而已为造化之枢
纽古今人物之所同得但人为物之灵极是体而全
得之总会于吾心即所谓性虽会在吾之心为我之
性而与天固未尝间此心之所谓仁即天之元此心
之所谓礼即天之亨此心之所谓义即天之利此心
之所谓智即天之贞其实一致非引而譬之也天道
无外此心之理亦无外天道无限量此
卷五十七 第 63b 页 WYG1144-0743d.png
限量天道无一物之不体而万物无一之非天此心
之理亦无一物之不体而万物无一之非吾心(那个/不是)
(心做那个道/理不具于心)天下岂有性外之物而不统于吾心是
理之中也哉但以理言则为天地公共不见其切于
己谓之吾心之体则即理之在我有统属主宰而其
端可寻也此心所以至灵至妙凡理之所至其思随
之无所不至大极于无际而无不通细入于无伦而
无不贯前乎上古后乎万古而无不彻近在跬步远
之理亦无一物之不体而万物无一之非吾心(那个/不是)
(心做那个道/理不具于心)天下岂有性外之物而不统于吾心是
理之中也哉但以理言则为天地公共不见其切于
己谓之吾心之体则即理之在我有统属主宰而其
端可寻也此心所以至灵至妙凡理之所至其思随
之无所不至大极于无际而无不通细入于无伦而
无不贯前乎上古后乎万古而无不彻近在跬步远
卷五十七 第 64a 页 WYG1144-0744a.png
在万里而无不同虽至于位天地育万物亦不过充
吾心体之本然而非外为者此张子所谓有外之心
不足以合心者也所谓用与天地相流通者以是理
之流行言之耳盖是理在天地间流行圆转无一息
之停凡万物万事小大精粗无一非天理流行吾心
全得是理而是理之在吾心亦本无一息不生生而
不与天地相流行人惟欲净情达不隔其所流行然
后常与天地流通耳且如恻隐一端近而发于亲亲
吾心体之本然而非外为者此张子所谓有外之心
不足以合心者也所谓用与天地相流通者以是理
之流行言之耳盖是理在天地间流行圆转无一息
之停凡万物万事
全得是理而是理之在吾心亦本无一息不生生而
不与天地相流行人惟欲净情达不隔其所流行然
后常与天地流通耳且如恻隐一端近而发于亲亲
卷五十七 第 64b 页 WYG1144-0744b.png
之间亲之所以当亲是天命流行者然也吾但与之
流行而不亏其所亲者耳一或少有亏焉则天理隔
绝于亲亲之间而不流行矣次而及于仁民之际如
老者之所以当安少者之所以当怀入井者之所以
当怵惕亦皆天命流行者然也吾但与之流行而不
失其所怀所安所怵惕者耳一或少有失焉则天理
便隔绝于仁民之际而不流行矣又远而及于爱物
之际如方长之所以不折胎之所以不杀夭之所以
流行而不亏其所亲者耳一或少有亏焉则天理隔
绝于亲亲之间而不流行矣次而及于仁民之际如
老者之所以当安少者之所以当怀入井者之所以
当怵惕亦皆天命流行者然也吾但与之流行而不
失其所怀所安所怵惕者耳一或少有失焉则天理
便隔绝于仁民之际而不流行矣又远而及于爱物
之际如方长之所以不折胎之所以不杀夭之所以
卷五十七 第 65a 页 WYG1144-0744c.png
不夭亦皆天命流行者然也吾但与之流行而不害
其所长所胎所夭者耳一或少有害焉则天理便隔
绝于爱物之际而不流行矣凡日用间四端所应皆
然但一事不到则天理便隔绝于一事之下一刻不
贯则天理便隔绝于一刻之中惟其千条万绪皆随
彼天则之自尔而心为之周流贯匝无人欲之间焉
然后与元亨利贞流行乎天地之间者同一用矣此
程子所以指天地变化草木蕃以形容恕心充扩得
其所长所胎所夭者耳一或少有害焉则天理便隔
绝于爱物之际而不流行矣凡日用间四端所应皆
然但一事不到则天理便隔绝于一事之下一刻不
贯则天理便隔绝于一刻之中惟其千条万绪皆随
彼天则之自尔而心为之周流贯匝无人欲之间焉
然后与元亨利贞流行乎天地之间者同一用矣此
程子所以指天地变化草木蕃以形容恕心充扩得
卷五十七 第 65b 页 WYG1144-0744d.png
去之气象也然亦必有是天地同大之体然后有是
天地流通之用亦必有是天地流通之用然后有是
天地同大之体则其实又非两截事也王丞批此篇
后截稍近又曰天命性心虽不可谓异物然各有界
分不可诬也今且当论心体便一向与性与天衮同
说去何往而不可若见得脱洒一言半句亦自可见
更宜涵养体察淳再思之体与天地同大用与天地
流通自原头处论窃恐亦是如此然一向如此则又
天地流通之用亦必有是天地流通之用然后有是
天地同大之体则其实又非两截事也王丞批此篇
后截稍近又曰天命性心虽不可谓异物然各有界
分不可诬也今且当论心体便一向与性与天衮同
说去何往而不可若见得脱
更宜涵养体察淳再思之体与天地同大用与天地
流通自原头处论窃恐亦是如此然一向如此则又
卷五十七 第 66a 页 WYG1144-0745a.png
涉于过高而有不切身之弊不若且只就此身日用
见定言浑然在中者为体感而应者为用为切实也
又觉圣贤说话如平常然此二篇辞意恐皆过当并
望正之
此说甚善更宽著意思涵养则愈见精密矣然又不可
一向如此向无形影处追寻更宜于日用事物经书指
意史传得失上做工夫即精粗表里融会贯通而无一
理之不尽矣
见定言浑然在中者为体感而应者为用为切实也
又觉圣贤说话如平常然此二篇辞意恐皆过当并
望正之
此说甚善更宽著意思涵养则愈见精密矣然又不可
一向如此向无形影处追寻更宜于日用事物经书指
意史传得失上做工夫即精粗表里融会贯通而无一
理之不尽矣
卷五十七 第 66b 页 WYG1144-0745b.png
答陈安卿
知在王丞处甚善且得朝夕讲学有商量也昨所寄诸
说久己批报但无便可寄今并附还又尧卿一纸烦为
致意达之也前此所问主祭事据礼合以甲之长孙为
之乃是若其不能则以目今尊长摄行可也如又疾病
则以次摄似亦无害异时甲之长孙长成却改正亦不
妨也为僧无后固当祭之无可疑但宗祭说未暇细考
后更奉报
知在王丞处甚善且得朝夕讲学有商量也昨所寄诸
说
致意达之也前此所问主祭事据礼合以甲之长孙为
之乃是若其不能则以目今尊长摄行可也如又疾病
则以次摄似亦无害异时甲之长孙长成却改正亦不
妨也为僧无后固当祭之无可疑但宗祭说未暇细考
后更奉报
卷五十七 第 67a 页 WYG1144-0745c.png
答陈安卿
淳前日疑大学或问然既真知所止则其必得所止
若己无甚间隔其间四节盖亦推言其所以然之故
有此四者淳窃谓真能知所止者必真能得所止而
定静安虑上下一以贯之当下便一齐都了中间实
无纤毫间隔乃圣人地位事也上文若己无云者其
接真知所止必得所止之意诚为快然既曰无矣而
又继以甚者则是亦有些间隔而不甚多之辞也恐
淳前日疑大学或问然既真知所止则其必得所止
若己无甚间隔其间四节盖亦推言其所以然之故
有此四者淳窃谓真能知所止者必真能得所止而
定静安虑上下一以贯之当下便一齐都了中间实
无纤毫间隔乃圣人地位事也上文若己无云者其
接真知所止必得所止之意诚为快然既曰无矣而
又继以甚者则
卷五十七 第 67b 页 WYG1144-0745d.png
甚字与无字又不相应否然曰所以欲将若己无字
换为非有字
若之为言似也虽似如此而其间亦有少过度处也健
步勇往势虽必至而亦须移步略有渐次也
孟子所谓尽心今既定作知至说则知天一条当何
系属系之知性之下而尽心之前与知性俱为一衮
事耶抑系之尽心之下乃知至后又精熟底事耶夫
三者固不容截然分先后然就其间细论之亦岂得
换为非有字
若之为言似也虽似如此而其间亦有少过度处也健
步勇往势虽必至而亦须移步略有渐次也
孟子所谓尽心今既定作知至说则知天一条当何
系属系之知性之下而尽心之前与知性俱为一衮
事耶抑系之尽心之下乃知至后又精熟底事耶夫
三者固不容截然分先后然就其间细论之亦岂得
卷五十七 第 68a 页 WYG1144-0746a.png
谓全无少别
知性则知天矣据此文势只合在知性里说
一之寄问志石之制在士庶当如何题温公谓当书
姓名恐所未安夫妇合葬者所题之辞又当如何宋故进士(或云/处士)某君夫人某氏之墓(下略记名字乡里/年岁子孙及葬之)
(年/月)
一之卜以三月半葬并改葬前妣祔于先茔以前妣
与其先丈合为一封土而以继妣少间数步又别为
知性则知天矣据此文势只合在知性里说
一之寄问志石之制在士庶当如何题温公谓当书
姓名恐所未安夫妇合葬者所题之辞又当如何
(年/月)
一之卜以三月半葬并改葬前妣祔于先茔以前妣
与其先丈合为一封土而以继妣少间数步又别为
卷五十七 第 68b 页 WYG1144-0746b.png
一封土与朋友议以神道尊右而欲二妣皆列于先
茔之左不审是否然程子葬穴图又以昭居左而穆
居右而庙制亦左昭右穆此意何也
一之所处得之昭穆但分世数不为分尊卑如父为穆
则子为昭又岂可以尊卑论乎周室庙制太王文王为
穆王季武王为昭此可考也
明器亦君子不死其亲之意
熹家不曾用
茔之左不审是否然程子葬穴图又以昭居左而穆
居右而庙制亦左昭右穆此意何也
一之所处得之昭穆但分世数不为分尊卑如父为穆
则子为昭又岂可以尊卑论乎周室庙制太王文王为
穆王季武王为昭此可考也
明器亦君子不死其亲之意
熹家不曾用
卷五十七 第 69a 页 WYG1144-0746c.png
答陈安卿 太极者天地之性而心之体也一元者天地之心而
性情之会也阴阳惨舒者天地之情即性之流行而
心之用也不审是否
程子曰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
更以此语参看
前者纳去心说后来觉得首语说天心不的当今改
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己所以为生物之主者天之心
性情之会也阴阳惨舒者天地之情即性之流行而
心之用也不审是否
程子曰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
更以此语参看
前者纳去心说后来觉得首语说天心不的当今改
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己所以为生物之主者天之心
卷五十七 第 69b 页 WYG1144-0746d.png
也不知是否
改得语意全备甚善
先生答妻父鬼神说云所谓非实有长存不灭之气
魄者又须知其未始不长存尔廖子晦见此谓长存
不灭乃以天地间公共之气体言之淳恐只是上蔡
所谓祖考精神即自家精神之意耳王子合以为二
说只是一意若非公共底则安有是精神耶不审何
从
改得语意全备甚善
先生答妻父鬼神说云所谓非实有长存不灭之气
魄者又须知其未始不长存尔廖子晦见此谓长存
不灭乃以天地间公共之气体言之淳恐只是上蔡
所谓祖
说只是一意若非公共底则安有是精神耶不审何
从
卷五十七 第 70a 页 WYG1144-0747a.png
上蔡说是
魂魄二字向闻先生说发用处是魂定处是魄记事
处是魄小儿无记性不定叠皆是魄不足又先生答
梁文叔书谓鼻之知臭口之知味魄也耳目中之煖
气魂也淳窃以为魂不离气魄不离体魂则气上一
个活处其所流行而不息发越而有生意者也魄则
体上一个精处其所真实确定凝然而不散漫者也
魂魄且如此看不须更支蔓(言语间未能无病久之自/见得失今不须苦求也)
魂魄二字向闻先生说发用处是魂定处是魄记事
处是魄小儿无记性不定叠皆是魄不足又先生答
梁文叔书谓鼻之知臭口之知味魄也耳目中之煖
气魂也淳窃以为魂不离气魄不离体魂则气上一
个活处其所流行而不息发越而有生意者也魄则
体上一个精处其所真实确定凝然而不散漫者也
魂魄且如此看不须更支蔓(言语间未能无病久之自/见得失今不须苦求也)
卷五十七 第 70b 页 WYG1144-0747b.png
所与王丞论者则太支离矣王丞说魂即是气魄即是
体却不是须知魂是气之神魄是体之神可也(佛氏说/地水火)
(风亦/相类)月之不受日光处其魄也故十六以后谓之生魄
其受日光处则其阳气之明也故初二三以后谓之生
明盖日月只是阴阳之气非实有形质也
明道先生曰生之谓性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旧认
作未生以前天理未有所降赋时近思此说恐几太
过人既未有生则不得谓之性也明矣更何待如此
体却不是须知魂是气之神魄是体之神可也(佛氏说/地水火)
(风亦/相类)月
其受日光处则其阳气之明也故初二三以后谓之生
明盖日月只是阴阳之气非实有形质也
明道先生曰生之谓性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旧认
作未生以前天理未有所降赋时近思此说恐几太
过人既未有生则不得谓之性也明矣更何待如此
卷五十七 第 71a 页 WYG1144-0747c.png
言耶疑此所谓以上云者似只说其从未感物以前
至于所以生之始云耳恐非离人言天虚说未生以
前事
此说费力恐只合仍旧更思之
赤子之感于物有天然发处有发以人处如哑鸣震
悸则天然之发也如饮乳转盼孩笑者则发以人处
也又有人之天处有人之人处如良知良能人之天
也顺情则喜逆情则怒凡其嗜好则人之人处也
至于所以生之始云耳恐非离人言天虚说未生以
前事
此说费力恐只合仍旧更思之
赤子之感于物有天然发处有发以人处如哑鸣震
悸则天然之发也如饮乳转盼孩笑者则发以人处
也又有人之天处有人之人处如良知良能人之天
也顺情
卷五十七 第 71b 页 WYG1144-0747d.png
所以感者皆从外生所以应者皆从中出
静中之知觉伊川以复言之乃其未发者也然先生
复卦赞曰生意闯然具此全美又曰有茁其萌有恻
其隐又似有生意何也常思之群阴固蔽之中一阳
之萌生生之心就本位上己略萌出其端但未到发
达出于外耳是所谓闯然者在人则为万事沈寂之
际其中虚灵知觉有活物者存即此便是仁者生生
之心就生体己微露出其端矣但未到感动出于外
静中之知觉伊川以复言之乃其未发者也然先生
复卦赞曰生意闯然具此全美又曰有茁其萌有恻
其隐又似有生意何也常思之群阴固蔽之中一阳
之萌生生之心就本位上己略萌出其端但未到发
达出于外耳是所谓闯然者在人则为万事沈寂之
际其中虚灵知觉有活物者存即此便是仁者生生
之心就生体己微露出其端矣但未到感动出于外
卷五十七 第 72a 页 WYG1144-0748a.png
耳是所谓有茁其萌者与伊川说无异恻隐则又在
茁萌已后乃已发见处达而为恻隐也若以时运言
则丑尽子初为复以月运言则晦尽朔交为复以日
运言则黑极而微露于东为复在人言则赤子初生者
复也以神识言则神初发知者复也
闯字后来亦欲改之但未有稳字耳茁萌恻隐却是正
指初发处日运以下有说得太迟处更消息之
茁萌已后乃已发见处达而为恻隐也若以时运言
则丑尽子初为复以月运言则晦尽朔交为复以日
运言则黑极而微露于东
复也以神识言则神初发知者复也
闯字后来亦欲改之但未有稳字耳茁萌恻隐却是正
指初发处日运以下有说得太迟处更消息之
卷五十七 第 73a 页 WYG1144-0748c.png
补遗
李尧卿问近思录生之谓性性即气一段
此段看得好更详味之(在明衣之制/未详当缺后)
陈安卿问子贱之成德实出于圣门夫子归于鲁多贤
者圣人谦厚于此事可见而苏氏说恐未尽
不然(在一样病痛时/时有之之后)
李尧卿问近思录生之谓性性即气一段
此段看得好更详味之(在明衣之制/未详当缺后)
陈安卿问子贱之成德实出于圣门夫子归于鲁多贤
者圣人谦厚于此事可见而苏氏说恐未尽
不然(在一样病痛时/时有之之后)
卷五十七 第 73b 页 WYG1144-0748d.png
晦庵集卷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