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 第 1a 页 WYG1143-070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晦庵集卷三十二 宋 朱子 撰
书(汪张吕/刘问答)
答敬夫论中庸说鸢飞鱼跃注中引程子说盖前面说得文义已极分明
恐人只如此容易领略便过故引此语使读者于此更
加涵泳又恐枝叶太盛则人不复知有本根妄意穿穴
别生病痛故引而不尽使读者但知此意而别无走作
晦庵集卷三十二 宋 朱子 撰
书(汪张吕/刘问答)
答敬夫论中庸说
恐人只如此容易领略便过故引此语使读者于此更
加涵泳又恐枝叶太盛则人不复知有本根妄意穿穴
别生病痛故引而不尽使读者但知此意而别无走作
卷三十二 第 1b 页 WYG1143-0709b.png
则只得将训诂就本文上致思自然不起狂妄意思当
时于此详略之间其虑之亦审矣今欲尽去又似私忧
过计惩羹吹齑虽救得狂妄一边病痛反没却程子指
示眼目要切处尤不便也
前知之义经文自说祯祥妖孽蓍龟四体解中又引执
玉高卑之事以明四体之说则其所谓前知者乃以朕
兆之萌知之盖事几至此已自昭晰但须是诚明照彻
乃能察之其与异端怪诞之说自不嫌于同矣程子所
时于此详略之间其虑之亦审矣今欲尽去又似私忧
过计惩羹吹齑虽救得狂妄一边病痛反没却程子指
示眼目要切处尤不便也
前知之义经文自说祯祥妖孽蓍龟四体解中又引执
玉
兆之萌知之盖事几至此已自昭晰但须是诚明照彻
乃能察之其与异端怪诞之说自不嫌于同矣程子所
卷三十二 第 2a 页 WYG1143-0710a.png
说用与不用似因异端自谓前知而言其曰不如不知
之愈者盖言其不知者本不足道其知者又非能察于
事理之几微特以侦伺于幽隐之中妄意推测而知故
其知之反不如不知之愈因引释子之言以见其徒稍
有识者已不肯为皆所以甚言其不足道而深绝之非以
不用者为可取也今来喻发明固以为异端必用而后
知不用则不知惟至诚则理不可掩故不用而自知是
乃所谓天道者此义精矣然不用之云实生于程子所
之愈者盖言其不知者本不足道其知者又非能察于
事理之几微特以侦伺于幽隐之中妄意推测而知故
其知之反不如不知之愈因引释子之言以见其徒稍
有识者已不肯为皆所以甚言其不足道而深绝之非以
不用者为可取也今来喻发明固以为异端必用而后
知不用则不知惟至诚则理不可掩故不用而自知是
乃所谓天道者此义精矣然不用之云实生于程子所
卷三十二 第 2b 页 WYG1143-0710b.png
言之嫌而程子之言初不谓此引以为说恐又惑人且
以此而论至诚异端之不同又不若注中指事而言尤
明白而直截也
切磋琢磨但以今日工人制器次第考之便可见切者
以刀或锯裁截骨角使成形质磋则或铝或荡使之平
治也琢者以椎击凿镌刻玉石使成形质磨则砻以沙
石使之平治也盖骨角柔韧不容琢磨玉石坚硬不通
切磋故各随其宜以攻治之而其功夫次第从粗入细
以此而论至诚异端之不同又
明白而直截也
切磋琢磨但以今日工人制器次第考之便可见切者
以刀或锯裁截骨角使成形质磋则或铝或荡使之平
治也琢者以椎击凿镌刻玉石使成形质磨则砻以沙
石使之平治也盖骨角柔韧不容琢磨玉石坚硬不通
切磋故各随其宜以攻治之而其功夫次第从粗入细
卷三十二 第 3a 页 WYG1143-0710c.png
又如此虽古今沿习或有不同然物有定理恐亦无以
相远也故古注旧说虽与此异然其以切磋为治骨角
琢磨为治玉石亦未尝乱但不当分四者各为一事而
不相因耳岂亦有所传授而小失之与来喻欲以四者
皆为治玉石之事而谓切为切其璞琢为琢其形此于
传文协矣然切其璞而琢其形则不必遽磋磋之既平
而复加椎凿则滑净之上却生瘢痕与未磋何异窃恐
古人知能创物不应如此之迂拙重复也盖古人引诗
相远也故古注旧说虽与此异然其以切磋为治骨角
琢磨为治玉石亦未尝乱但不当分四者各为一事而
不相因耳岂亦有所传授而小失之与来喻欲以四者
皆为治玉石之事而谓切为切其璞琢为琢其形此于
传文协矣然切其璞而琢其形则不必遽磋磋之既平
而复加椎凿则滑净之上却
古人知能创物不应如此之迂拙重复也盖古人引诗
卷三十二 第 3b 页 WYG1143-0710d.png
往往略取大意初不甚拘文义故于此两句但取其相
因之意而不细分其物若细分之则以切琢为道学磋
磨为自脩如论语之以切琢比无谄无骄磋磨比乐与
好礼乃为稳帖今既不同亦不必彊为之说但识其大
意可也况经传中此等非一若不宽著意思缓缓消详
则字字相梗亦无时而可通矣
答张敬夫
诸谕一一具悉比来同志虽不为无人然更事既多殊
因之意而不细分其物若细分之则以切琢为道学磋
磨为自脩如论语之以切琢比无谄无骄磋磨比乐与
好礼乃为稳帖今既不同亦不必彊为之说但识其大
意可也况经传中此等非一若不宽著意思缓缓消详
则字字相梗亦无时而可通矣
答张敬夫
诸谕一一具悉比来同志虽不为无人然更事既多殊
卷三十二 第 4a 页 WYG1143-0711a.png
觉此道之孤无可告语居常郁郁但每奉教喻辄为心开
目明耳子澄所引马范出处渠辈正坐立志不彊而闻
见驳杂胸中似此等草木太多每得一事可借以自便
即遂据之以为定论所以缓急不得力耳近来尤觉接
引学者大是难事盖不博则孤陋而无徵欲其博则又
有此等驳杂之患况其才质又有高下皆非可以一格
而例告之自非在我者充足有馀而又深识几会亦何
易当此责耶周君恨未之识大率学者须更令广读经
目明耳子澄所引马范出处渠辈正坐立志不彊而闻
见驳杂胸中似此等草木太多每得一事可借以自便
即遂据
引学者大是难事盖不博则孤陋而无徵欲其博则又
有此等驳杂之患况其才质又有高下皆非可以一格
而例告之自非在我者充足有馀而又深识几会亦何
易当此责耶周君恨未之识大率学者须更令广读经
卷三十二 第 4b 页 WYG1143-0711b.png
史乃有可据之地然又非先识得一个义理蹊径则亦
不能读惟此处最为难耳建康连得书规模只如旧日
前日与之书有两语云忧劳恻怛虽尽于鳏寡孤独之
情而未有以为本根长久之计功勋名誉虽播于儿童
走卒之口而未有以喻乎贤士大夫之心此语颇似著
题未知渠以为如何然亦只说得到此过此尤难言也
寻常戏谓佛氏有所谓大心众生者今世绝未之见凡
今之人营私自便得少为足种种病痛正坐心不大耳
不能读惟此处最为难耳建康连得书规模只如旧日
前日与之书有两语云忧劳恻怛虽尽于鳏寡孤独之
情而未有以为本根长久之计功勋名誉虽播于儿童
走卒之口而未有以喻乎贤士大夫之心此语颇似著
题未知渠以为如何然亦只说得到此过此尤难言也
寻常戏谓佛氏有所谓大心众生者今世绝未之见凡
今之人营私自便得少为足种种病痛
卷三十二 第 5a 页 WYG1143-0711c.png
子重语前书已及之所言虽未快然比来众人已皆出
其下矣交战杂好之说诚为切至之论吾辈所当朝夕
自点检也诚之久不得书如彼才质诚欠追琢之功恨
相去远无所效力也陈唐㢸者旧十馀年前闻其为人
每恨未之识此等人亦可惜沈埋远郡计其年当不下
五六十矣吴儆者闻对语亦能不苟不易不易此等人
材与温良博雅之士世间不患无之所恨未见前所谓
大心众生者莫能总其所长而用之耳寄示书籍石刻
其下矣交战杂好之说诚为切至之论吾辈所当朝夕
自点检也诚之久不得书如彼才质诚欠追琢之功恨
相去远无所效力也陈唐㢸者旧十馀年前闻其为人
每恨未之识此等人亦可惜沈埋远郡计其年当不下
五六十矣吴儆者闻对语亦能不苟不易不易此等人
材与温良博雅之士世间不患无之所恨未见前所谓
大心众生者莫能总其所长而用之耳寄示书籍石刻
卷三十二 第 5b 页 WYG1143-0711d.png
感感近作濂溪书堂记曾见之否谩内一本发明天命
之意粗为有功但恨未及所谓不谓命者阙却下一截
意思耳此亦是玩理不熟故临时收拾不上如此非小
病可惧也学记刻就幸早寄及只作两石不太大否近
思举业三段及横渠语一段并录呈幸付彼中旧官属
正之或更得数字说破增添之意尤佳盖闽浙本流行
已广恐见者疑其不同兼又可见长者留意此书之意
尤学者之幸也中庸章句只如旧本已如所戒矣近更
之意粗为有功但恨未及所谓不谓命者阙却下一截
意思耳此亦是玩理不熟故临时收拾不上如此非小
病可惧也学记刻就幸早寄及只作两石不太大否近
思举业三段及
正之或更得数字说破增添之意尤佳盖闽浙本流行
已广恐见者疑其不同兼又可见长者留意此书之意
尤学者之幸也中庸章句只如旧本已如所戒矣近更
卷三十二 第 6a 页 WYG1143-0712a.png
看得数处稳实尤觉日前功夫未免好高之弊也通鉴
纲目近再修至汉晋间条例稍举今亦谩录数项上呈
但近年衰悴目昏灯下全看小字不得甚欲及早修纂
成书而多事分夺无力誊写未知何时可得脱稿求教
耳
答张敬夫
诲谕曲折数条始皆不能无疑既而思之则或疑或信
而不能相通近深思之乃知只是一处不透所以触处
纲目近再修至汉晋间条例稍举今亦谩录数项上呈
但近年衰悴目昏灯下全看小字不得甚欲及早修纂
成书而多事分夺无力誊写未知何时可得脱稿求教
耳
答张敬夫
诲谕曲折数条始皆不能无疑既而思之则或疑或信
而不能相通近深思之乃知只是一处不透所以触处
卷三十二 第 6b 页 WYG1143-0712b.png
窒碍虽或考索彊通终是不该贯偶却见得所以然者
辄具陈之以卜是否大抵日前所见累书所陈者只是
儱侗地见得个大本达道底影象便执认以为是了却
于致中和一句全不曾入思议所以累蒙教告以求仁
之为急而自觉殊无立脚下功夫处盖只见得个直截
根源倾湫倒海底气象日间但觉为大化所驱如在洪
涛巨浪之中不容少顷停泊盖其所见一向如是以故
应事接物处但觉粗厉勇果增倍于前而宽裕雍容之
辄具陈
儱侗地见得个大本达道底影象便执认以为是了却
于致中和一句全不曾入思议所以累蒙教告以求仁
之为急而自觉殊无立脚下功夫处盖只见得个直截
根源倾湫倒海底气象日间但觉为大化所驱如在洪
涛巨浪之中不容少顷停泊盖其所见一向如是以故
应事接物处但觉粗厉勇果增倍于前而宽裕雍容之
卷三十二 第 7a 页 WYG1143-0712c.png
气略无毫发虽窃病之而不知其所自来也而今而后
乃知浩浩大化之中一家自有一个安宅正是自家安
身立命主宰知觉处所以立大本行达道之枢要所谓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者乃在于此而前此方往方来之
说正是手忙足乱无著身处道迩求远乃至于是亦可
笑矣正蒙可疑处以熹观之亦只是一病如定性则欲
其不累于外物论至静则以识知为客感语圣人则以
为因问而后有知是皆一病而已复见天地心之说熹
乃知浩浩大化之中一家自有一个安宅正是自家安
身立命主宰知觉处所以立大本行达道之枢要所谓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者乃在于此而前此方往方来之
说正是手忙足乱无著身处道迩求远乃至于是亦可
笑矣正蒙可疑处以熹观之亦只是一
其不累于外物论至静则以识知为客感语圣人则以
为因问而后有知是皆一病而已复见天地心之说熹
卷三十二 第 7b 页 WYG1143-0712d.png
则以为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虽气有阖辟物有盈虚
而天地之心则亘古亘今未始有毫釐之间断也故阳
极于外而复生于内圣人以为于此可以见天地之心
焉盖其复者气也其所以复者则有自来矣向非天地
之心生生不息则阳之极也一绝而不复续矣尚何以
复生于内而为阖辟之无穷乎此则所论动之端者乃
一阳之所以动非是指夫一阳之已动者而为言也夜
气固未可谓之天地心然正是气之复处苟求其故则
而天地之心则亘古亘今未始有毫釐之间断也故阳
极于外而复生于内圣人以为于此可以见天地之心
焉盖其复者气也其所以复者则有自来矣向非天地
之心生生不息则阳之极也一绝而不复续矣尚何以
复生于内而为阖辟之无穷乎此则所论动之端者乃
一阳之所以动非是指夫一阳之已动者而为言也夜
气固未可谓之天地心然正是气之复处苟求其故则
卷三十二 第 8a 页 WYG1143-0713a.png
亦可以见天地之心矣
答张敬夫前书所禀寂然未发之旨良心发见之端自以为有小
异于畴昔偏滞之见但其间语病尚多未为精切比遣
书后累日潜玩其于实体似益精明因复取凡圣贤之
书以及近世诸老先生之遗语读而验之则又无一不
合盖平日所疑而未白者今皆不待安排往往自见洒
落处始窃自信以为天下之理其果在是而致知格物
答张敬夫
异于畴昔偏滞之见但其间语病尚多未为精切比遣
书后累日潜玩其于实体似益精明因复取凡圣贤之
书以及近世诸老先生之遗语读而验之则又无一不
合盖平日所疑而未白者今皆不待安排往往自见洒
落处始窃自信以为天下之理其果在是而致知格物
卷三十二 第 8b 页 WYG1143-0713b.png
居敬精义之功自是其有所施之矣圣贤方策岂欺我
哉盖通天下只是一个天机活物流行发用无间容息
据其已发者而指其未发者则已发者人心而凡未发
者皆其性也亦无一物而不备矣夫岂别有一物拘于
一时限于一处而名之哉即夫日用之间浑然全体如
川流之不息天运之不穷耳此所以体用精粗动静本
末洞然无一毫之间而鸢飞鱼跃触处朗然也存者存
此而已养者养此而已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
哉盖通天下只是一个天机活物流行发用无间容息
据其已发者而指其未发者则已发者人心而凡未发
者皆其性也亦无一物而不备矣夫岂别有一物拘于
一时限于一处而名之哉即夫日用之间浑然全体如
川流之不息天运之不穷耳此所以体用精粗动静本
末洞然无一毫之间而鸢飞鱼
此而已养者养此而已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
卷三十二 第 9a 页 WYG1143-0713c.png
长也从前是做多少安排没顿著处今觉得如水到船
浮解维正柂而沿洄上下惟意所适矣岂不易哉始信
明道所谓未尝致纤毫之力者真不浪语而此一段事
程门先达惟上蔡谢公所见透彻无隔碍处自馀虽不
敢妄有指议然味其言亦可见矣近范伯崇来自邵武
相与讲此甚详亦叹以为得未曾有而悟前此用心之
左且以为虽先觉发明指示不为不切而私意汨漂不
见头绪向非老兄抽关启键直发其私诲谕谆谆不以
浮解维正柂而沿洄上下惟意所适矣岂不易哉始信
明道所谓未尝致纤毫之力者真不浪语而此一段事
程门先达惟上蔡谢公所见透彻无隔碍处自馀虽不
敢妄有指议然味其言亦可见矣近范伯崇来自邵武
相与讲此甚详亦叹以为得未曾有而悟前此用心之
左且以为虽先觉发明指示不为不切而私意汨漂不
见头绪向非老兄抽关启键直发其私诲谕谆谆不以
卷三十二 第 9b 页 WYG1143-0713d.png
愚昧而舍置之何以得此其何感幸如之区区笔舌盖
不足以为谢也但未知自高明观之复以为如何尔孟
子诸说始者犹有龃龉处欲一一条陈以请今复观之
恍然不知所以为疑矣但性不可以善恶名此一义熹
终疑之盖善者无恶之名夫其所以有好有恶者特以
好善而恶恶耳初安有不善哉然则名之以善又何不
可之有今推有好有恶者为性而以好恶以理者为善
则是性外有理而疑于二矣知言于此虽尝著语然恐
不足以为谢也但未知自高明观之复以为如何尔孟
子诸说始者犹有龃龉处欲一一条陈以请今复观之
恍然不
终疑之盖善者无恶之名夫其所以有好有恶者特以
好善而恶恶耳初安有不善哉然则名之以善又何不
可之有今推有好有恶者为性而以好恶以理者为善
则是性外有理而疑于二矣知言于此虽尝著语然恐
卷三十二 第 10a 页 WYG1143-0714a.png
孟子之言本自浑然不须更分裂破也知言虽云尔然
亦曰粹然天地之心道义完具此不谓之善何以名之
哉能勿丧此则无所适不为善矣以此观之不可以善
恶名太似多却此一转语此愚之所以反覆致疑而不
敢已也
问张敬夫
心具众理变化感通生生不穷故谓之易此其所以能
开物成务而冒天下也圆神方知变易二者阙一则用
亦曰粹然天地之心道义完具此不谓之善何以名之
哉能勿丧此则无所适不为善矣以此观之不可以善
恶名太似多却此一转语此愚之所以反覆致疑而不
敢已也
问张敬夫
心具众理变化感通生生不穷故谓之易此其所以能
开物成务而冒天下也圆神方知变易二者阙一则用
卷三十二 第 10b 页 WYG1143-0714b.png
不妙用不妙则心有所蔽而明不遍照洗心正谓其无
蔽而光明耳非有所加益也寂然之中众理必具而无
朕可名其密之谓欤必有惕恻隐之心此心之宰而情
之动也如此立语如何
问张敬夫
熹谓感于物者心也其动者情也情根乎性而宰乎心
心为之宰则其动也无不中节矣何人欲之有惟心不
宰而情自动是以流于人欲而每不得其正也然则天
蔽而光明耳非有所加益也寂然之中众理必具而无
朕可名其密之谓欤必有惕恻隐之心此心之宰而情
之动也如此立语如何
问张敬夫
熹谓感于物者心也其动者情也情根乎性而宰乎心
心为之宰则其动也无不中节矣何人欲之有惟心不
宰而情自动是以流于人欲而每不得其正也然则天
卷三十二 第 11a 页 WYG1143-0714c.png
理人欲之判中节不中节之分特在乎心之宰与不宰
而非情能病之亦已明矣盖虽曰中节然是亦情也但
其所以中节者乃心尔今夫乍见孺子入井此心之感
也必有惕恻隐之心此情之动也内交要誉恶其声
者心不宰而情之失其正也惕恻隐乃仁之端又可
以其情之动而遽谓之人欲乎大抵未感物时心虽为
已发然苗裔发见却未尝不在动处必舍是而别求却
恐无下功处也所疑如此未审尊意如何
而非情能病之亦已明矣盖虽曰中节然是亦情也但
其所以中节者乃心尔今夫乍见孺子入井此心之感
也必有惕恻隐之心此情之动也内交要誉恶其声
者心不宰而情之
以其情之动而遽谓之人欲乎大抵未感物时心虽为
已发然苗裔发见却未尝不在动处必舍是而别求却
恐无下功处也所疑如此未审尊意如何
卷三十二 第 11b 页 WYG1143-0714d.png
问张敬夫
遗书有言人心私欲道心天理熹疑私欲二字太重近
思得之乃识其意盖心一也自其天理备具随处发见
而言则谓之道心自其有所营为谋虑而言则谓之人
心夫营为谋虑非皆不善也便谓之私欲者盖只一毫
发不从天理上自然发出便是私欲所以要得必有事
焉而勿正勿忘勿助长只要没这些计较全体是天理
流行即人心而识道心也故又以鸢鱼飞跃明之先觉
遗书有言人心私欲道心天理熹疑私欲二字太重近
思得之乃识其意盖心一也自其天理备具随处发见
而言则谓之道心自其有所营为谋虑而言则谓之人
心夫营为谋虑非皆不善也便谓之私欲者盖只一毫
发不从天理上自然发出便是私欲所以要得必有事
焉而勿正勿忘勿助长只要没这些计较全体是天理
流行即人心而识道心也故又以鸢鱼飞跃明之先觉
卷三十二 第 12a 页 WYG1143-0715a.png
之为后人也可谓切至矣此语如何更乞裁喻(答云栻/近思却)
(与来喻颇同要当于存亡出入中识得惟微之体识得/则道心初岂外是不识只为人心也然须实见方得不)
(识如/何)
问张敬夫
熹谓存亡出入固人心也而惟微之本体亦未尝加益
虽舍而亡然未尝少损虽曰出入无时未尝不卓然乎
日用之间而不可掩也若于此识得则道心之微初不
外此不识则人心而已矣盖人心固异道心又不可作
(与来喻颇同要当于存亡出入中识得惟微之体识得/则道心初岂外是不识只为人心也然须实见方得不)
(识如/何)
问张敬夫
熹谓存亡出入固人心也而惟微之本体亦未尝加益
虽舍而亡然未尝少损虽曰出入无时未尝不卓然乎
日用之间而不可掩也若于此识得则道心之微初不
外此不识则人心而已矣盖人心固异道心又不可作
卷三十二 第 12b 页 WYG1143-0715b.png
两物看不可于两处求也不审尊意以谓然否
答张敬夫
人心私欲之说如来教所改字极善本语之失亦是所
谓本原未明了之病非一句一义见不到也但愚意犹
疑向来妄论引必有事之语亦未的当盖舜禹授受之
际所以谓人心私欲者非若众人所谓私欲者也但微
有一毫把捉底意思则虽云本是道心之发然终未离
人心之境所谓动以人则有妄颜子之有不善正在此
答张敬夫
人心私欲之说如来教所改字极善本语之失亦是所
谓本原未明了之病非一句一义见不到也但愚意犹
疑向来妄论引必有事之语亦未的当盖舜禹授受之
际所以
有一毫把捉底意思则虽云本是道心之发然终未离
人心之境所谓动以人则有妄颜子之有不善正在此
卷三十二 第 13a 页 WYG1143-0715c.png
间者是也既曰有妄则非私欲而何须是都无此意思
自然从容中道才方纯是道心也必有事焉却是见得
此理而存养下功处与所谓纯是道心者盖有间矣然
既察本原则自此可加精一之功而进夫纯耳中间尽
有次第也惟精惟一亦未离夫人心特须如此克尽私
欲全复天理傥不由此则终无可至之理耳
答张敬夫问目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性则知天矣心体廓然
自然从容中道才方纯是道心也必有事焉却是见得
此理而存养下功处与所谓纯是道心者盖有间矣然
既察本原则自此可加精一之功而进夫纯耳中间尽
有次第也惟精惟一亦未离夫人心特须如此克尽私
欲全复天理傥不由此则终无可至之理耳
答张敬夫问目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性则知天矣心体廓然
卷三十二 第 13b 页 WYG1143-0715d.png
初无限量惟其梏于形器之私是以有所蔽而不尽人
能克已之私以穷天理至于一旦脱然私意剥落则廓
然之体无复一毫之蔽而天下之理远近精粗随所扩
充无不通达性之所以为性天之所以为天盖不离此
而一以贯之无次序之可言矣孔子谓天下归仁者正
此意也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心性皆天之所以与我者
不能存养而梏亡之则非所以事天也夫心主乎性者
能克
然之体无复一毫之蔽而天下之理远近精粗随所扩
充无不通达性之所以为性天之所以为天盖不离此
而一以贯之无次序之可言矣孔子谓天下归仁者正
此意也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心性皆天之所以与我者
不能存养而梏亡之则非所以事天也夫心主乎性者
卷三十二 第 14a 页 WYG1143-0716a.png
也敬以存之则性得其养而无所害矣此君子之所以
奉顺乎天盖能尽其心而终之之事颜冉所以请事斯
语之意也然学者将以求尽其心亦未有不由此而入
者故敬者学之终始所谓彻上彻下之道但其意味浅
深有不同尔
夭寿不贰脩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云夭与夭同夫夭
寿之不齐盖气之所禀有不同者不以悦戚二其心而
惟脩身以俟之则天之正命自我而立而气禀之短长
奉顺乎天盖能尽其心而终之之事颜冉所以请事斯
语之意也然学者将以求尽其心亦未有不由此而入
者故敬者学之终始所谓彻上彻下之道但其意味浅
深有不同尔
夭寿不贰脩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云夭与夭同夫夭
寿之不齐盖气之所禀有不同者不以悦戚二其心而
惟脩
卷三十二 第 14b 页 WYG1143-0716b.png
非所论矣愚谓尽心者私智不萌万理洞贯敛之而无
所不具扩之而无所不通之谓也学至于此则知性之
为德无所不该而天之为天者不外是矣存者存此而
已养者养此而已事者事此而已生死不异其心而脩
身以俟其正则不拘乎气禀之偏而天之正命自我立
矣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
引告子之言以告丑明告子所以不动其心术如此告
所不具扩之而无所不通之谓也学至于此则知性之
为德无所不该而天之为天者不外是矣存者存此而
已养者养此而已事者事此而已生死不异其心而脩
身以俟其正则不拘乎气禀之偏而天之正命自我立
矣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
引告子之言以告丑明告子所以不动其心术如此告
卷三十二 第 15a 页 WYG1143-0716c.png
子之意以为言语之失当直求之于言而不足以动吾
之心念虑之失当直求之于心而不必更求之于气盖
其天资刚劲有过人者力能坚忍固执以守其一偏之
见所以学虽不正而能先孟子以不动心也观其论性
数章理屈词穷则屡变其说以取胜终不能从容反覆
审思明辨因其所言之失而反之于心以求至当之归
此其不得于言而勿求诸心之验也欤
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孟子
之心念虑之失当直求之于心而不必更求之于气盖
其天资刚劲有过人者力能坚忍固执以守其一偏之
见所以学虽不正而能先孟子以不动心也观其论性
数章理屈词穷
审思明辨因其所言之失而反之于心以求至当之归
此其不得于言而勿求诸心之验也欤
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孟子
卷三十二 第 15b 页 WYG1143-0716d.png
既引告子之言而论其得失如此夫心之不正未必皆
气使之故勿求于气未为尽失至言之不当未有不出
于心者而曰勿求于心则有所不可矣伊川先生曰人
必有仁义之心然后有仁义之气晬然达于外所以不
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也又曰告子不得于言勿求于心
盖不知义在内也皆此意也然以下文观之气亦能反
动其心则勿求于气之说未为尽善但心动气之时多
气动心之时少故孟子取其彼善于此而已凡曰可者
气使之故勿求于气未为尽失至言之不当未有不出
于心者而曰勿求于心则有所不可矣伊川先生曰人
必有仁义之心然后有仁义之气晬然达于外所以不
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也又曰告子不得于言勿求于心
盖不知义在内也皆此意也然以下文观之气亦能反
动其心则勿求于气之说未为尽善但心动气之时多
气动心之时少故孟子取其彼善于此而已凡曰可者
卷三十二 第 16a 页 WYG1143-0717a.png
皆仅可而未尽之词也至于言则虽发乎口而实出于
心内有蔽陷离穷之病则外有诐淫邪遁之失不得于
言而每求诸心则其察理日益精矣孟子所以知言养
气以为不动心之本者用此道也而告子反之是徒见
言之发于外而不知其出于中亦义外之意也其害理
深矣故孟子断然以为不可于此可见告子之不动心
所以异于孟子而亦岂能终不动者哉满腔子是恻隐
之心此是就人身上指出此理充塞处最为亲切若于
心内有蔽陷离穷之病则外有诐淫邪遁之失不得于
言而每求诸心则其察理日益精矣孟子所以知言养
气以为不动心之本者用此道也而告子反之是徒见
言之发于外而不知其出于中亦义外之意也其害理
深矣故孟子断然以为不可于此可见告子之不动心
所以异于孟子而亦岂能终不动者哉满腔子是恻隐
之心此是就人身上指出此理充塞处最为亲切若于
卷三十二 第 16b 页 WYG1143-0717b.png
此见得即万物一体更无内外之别若见不得却去腔
子外寻不见即莽莽荡荡无交涉矣陈经正云我见天
地万物皆我之性不复知我身之所为我矣伊川先生
曰它人食饱公无馁乎正是说破此病知言亦云释氏
和虚空沙界为已身而不敬其父母所生之身亦是说此病也
仲尼焉学旧说得太高详味文意文武之道只指先王
之礼乐刑政教化文章而已故特言文武而又以未坠
子外寻不见即莽莽荡荡无交涉矣陈经正云我见天
地万物皆我之性不复知我身之所为我矣伊川先生
曰它人食饱公无馁乎正是说破此病知言亦云释氏
和虚空沙界为已身而不敬其父母所生之身亦是说
仲尼焉学旧说得太高详味文意文武之道只指先王
之礼乐刑政教化文章而已故特言文武而又以未坠
卷三十二 第 17a 页 WYG1143-0717c.png
于地言之若论道体则不容如此立言矣但向来贪个
意思将此一句都瞒过了李光祖虽欲曲为之说然终
费气力似不若四平放下意味深长也但圣人所以能
无不学无不师而一以贯之便有一个生而知之底本
领不然则便只是近世博杂之学而非所以为孔子故
子贡之对虽有逊词然其推尊之意亦不得而隐矣
寂感之说甚佳然愚意都是要从根本上说来言其有
此故能如此亦似不可偏废但为字下不著耳今欲易
意思将此一句都瞒过了李光祖虽欲曲为之说然终
费气力似不若四平放下意味深长也但圣人所以能
无不学无不师而一以贯之便有一个生而知之底本
领不然则便只是近世博杂之学而非所以为孔子故
子贡之对虽有逊词然其推尊之意亦不得而隐矣
寂感之说甚佳然愚意都是要从根本上说来言其有
此故能如此亦似不可偏废但为字下不著耳今欲易
卷三十二 第 17b 页 WYG1143-0717d.png
之云有中有和所以能寂感而惟寂惟感所以为中和
也如何夫易何为者也(止/)以断天下之疑此言易之书
其用如此是故蓍之德(止/)不杀者夫此言圣人所以作
易之本也蓍动卦静而爻之变易无穷未画之前此理
已具于圣人之心矣然物之未感则寂然不动而无朕
兆之可名及其出而应物则忧以天下而所谓圆神方
智者各见于功用之实矣聪明睿智神武不杀言其体
用之妙也
也如何
其用如此是故蓍之德(止/)不杀者夫此言圣人所以作
易之本也蓍动卦静而爻之变易无穷未画之前此理
已具于圣人之心矣然物之未感则寂然不动而无朕
兆之可名及其出而应物则忧以天下而所谓圆神方
智者各见于功用之实矣聪明睿智神武不杀言其体
用之妙也
卷三十二 第 18a 页 WYG1143-0718a.png
是故明于天之道(止/)以前民用此言作易之事也
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此言用易之事也斋戒
敬也圣人无一时一事而不敬此特因卜筮而言尤见
其精诚之至如孔子所慎斋战疾之意也湛然纯一之
谓斋肃然警惕之谓戒玩此则知所以神明其德之意
也
乾坤其易之蕴耶(止/)乾坤或几乎息矣自易道统体而
言则乾阳坤阴一动一静乃其蕴也自乾坤成列而观
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此言用易之事也斋戒
敬也圣人无一时一事而不敬此特因卜筮而言尤见
其精诚之至如孔子所慎斋战疾之意也湛然纯一之
谓斋肃然警惕之谓戒玩此则知所以神明其德之意
也
乾坤其易之蕴耶(止/)乾坤或几乎息矣自易道统体而
言
卷三十二 第 18b 页 WYG1143-0718b.png
之则易之为道又不在乾坤之外惟不在外故曰乾坤
毁则无以见易然易不可见则乾自乾坤自坤故又曰
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学而说此篇名也取篇首两字为别初无意义但学之
为义则读此书者不可以不先讲也夫学也者以字义
言之则已之未知未能而晓夫知之能之之谓也以事
理言之则凡未至而求至者皆谓之学虽稼圃射御之
微亦曰学配其事而名之也而此独专之则所谓学者
毁则无以见易然易不可见则乾自乾坤自坤故又曰
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学而说此篇名也取篇首两字为别初无意义但学之
为义则读此书者不可以不先讲也夫学也者以字义
言之则已之未知未能而晓夫知之能之之谓也以事
理言之则凡未至而求至者皆谓之学虽稼圃射御之
微亦曰学配其事而名之也而此独专之则所谓学者
卷三十二 第 19a 页 WYG1143-0718c.png
果何学也盖始乎为士者所以学而至乎圣人之事伊
川先生所谓儒者之学是也盖伊川先生之意曰今之
学者有三词章之学也训诂之学也儒者之学也欲通
道则舍儒者之学不可尹侍讲所谓学者所以学为人
也学而至于圣人亦不过尽为人之道而已此皆切要
之言也夫子之所志颜子之所学子思孟子之所传皆
是学也其精纯尽在此书而此篇所明又学之本故学
者不可以不尽心焉
川先生所谓儒者之学是也盖伊川先生之意曰今之
学者有三词章之学也训诂之学也儒者之学也欲通
道则舍儒者之学不
也学而至于圣人亦不过尽为人之道而已此皆切要
之言也夫子之所志颜子之所学子思孟子之所传皆
是学也其精纯尽在此书而此篇所明又学之本故学
者不可以不尽心焉
卷三十二 第 19b 页 WYG1143-0718d.png
哭则不歌一日之中或哭或歌是亵于礼容范曰哀乐
不可以无常无常非所以养心也哭与歌不同日不惟
恤人亦所以自养也尹曰于此见圣人忠厚之心也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言不意舜之为乐至于如此之美
使其恍然忘其身世也
慎而无礼葸丝里反畏惧之貌绞急也
寝不尸范以为嫌惰慢之气设于身体孙思邈言睡欲
踧觉则舒引夫子寝不尸为證
不可以无常无常非所以养心也哭与歌不同日不惟
恤人亦所以自养也尹曰于此见圣人忠厚之心也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言不意舜之为乐至于如此之美
使其恍然忘其身世也
慎而无礼葸丝里反畏惧之貌绞急也
寝不尸范以为嫌惰慢之气设于身体孙思邈言睡欲
踧觉则舒引夫子寝不尸为證
卷三十二 第 20a 页 WYG1143-0719a.png
君子不以绀緅饰绀玄色说文云深青杨赤色也緅绛
色饰者缘领也齐服用绛三年之丧既期而练其服以
緅为饰红紫非正色青赤黄白黑五方之正色也绿红
碧紫骝五方之间色也盖以木之青克土之黄合青黄
而成绿为东方之间色以金之白克木之青合青白而
成碧为西方之间色以火之赤克金之白合赤白而成
红为南方之间色以水之黑克火之赤合赤黑而成紫
为北方之间色以土之黄克水之黑合黄黑而成骝为
色饰者缘领也齐服用绛三年之丧既期而练其服以
緅为饰红紫非正色青赤黄白黑五方之正色也绿红
碧紫骝五方之间色也盖以木之青克土之黄合青黄
而成绿为东方之间色以金之白克木之青合青白而
成碧为西方之间色以火之赤克金之白合赤白而成
红为南方之间色以水之黑克火之赤合赤黑而成紫
为北方之间色以土之黄克水之黑合黄黑而成骝为
卷三十二 第 20b 页 WYG1143-0719b.png
中央之间色
可欲之谓善天机也非思勉之所及也今人乍见孺子
入井皆有惕恻隐之心小人閒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玩乍见字厌然
字则知可欲之谓善其众善之首万理之先而百为之
几也欤可欲之谓善几也圣人妙此而天也贤人明此
而敬也善人由此而不知也小人舍此而不由也虽然
此几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其始万物终万物之妙也欤
可欲之谓善天机也非思勉之所及也今人乍见孺子
入井皆有惕恻隐之心小人閒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玩乍见字厌然
字则知可欲之谓善其众善之首万理之先而百为之
几也欤可
而敬也善人由此而不知也小人舍此而不由也虽然
此几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其始万物终万物之妙也欤
卷三十二 第 21a 页 WYG1143-0719c.png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性也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情
也子思之为此言欲学者于此识得心也心也者其妙
情性之德者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忠也敬也
立大本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恕也义也行达道也
定静安三字虽分节次其实知止后皆容易进安而后
能虑虑而后能得此最是难进处多是至安处住了安
而后能虑非颜子不能之去得字地位虽甚近然只是
难进挽弓到临满时分外难开
也子思之为此言欲学者于此识得心也心也者其妙
情性之德者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忠也敬也
立大本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恕也义也行达道也
定静安三字虽分节次其实知止后皆容易进安而后
能虑虑而后能得此最是难进处多是至安处住了安
而后能虑非颜子不能之去得字地位虽甚近然只是
难进挽弓到临满时分外难开
卷三十二 第 21b 页 WYG1143-0719d.png
舜好察迩言迩言浅近之言也犹所谓寻常言语也寻
常言语人之所忽而舜好察之非洞见道体无精粗差
别不能然也孟子曰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诸
人者又曰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
禦此皆好察迩言之实也伊川先生曰迼道深后虽闻
常人语言至浅近事莫非义理是如此孟子明则动矣
未变也颜子动则变矣未化也有天地后此气常运有
此身后此心常发要于常运中见太极常发中见本性
常言语人之所忽而舜好察之非洞见道体无精粗差
别不能然也孟子曰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诸
人者又曰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
禦此皆好察迩言之实也伊川先生曰迼道深后虽闻
常人语言至浅近事莫非义理是如此孟子明则动矣
未变也颜子动则变矣未化也有天地后此气常运有
此身后此心常发要于常运中见太极常发中见本性
卷三十二 第 22a 页 WYG1143-0720a.png
离常运者而求太极离常发者而求本性恐未免释老
之荒唐也
答张敬夫
道即本也道即本也却恐文章未安盖莫非道也而道体中又自
有要约根本处非离道而别有本也如云亲亲仁也敬
长义也此所谓本也无它达之天下也则是本既立而
道生矣此则是道之与本岂常离而为二哉不知如此
之荒唐也
答张敬夫
道即本也
有要约根本处非离道而别有本也如云亲亲仁也敬
长义也此所谓本也无它达之天下也则是本既立而
道生矣此则是道之与本岂常离而为二哉不知如此
卷三十二 第 22b 页 WYG1143-0720b.png
更有病否
苟志于仁
夫举措自吾仁中出而俯仰无所愧怍更无打不过处
此惟仁者能之颜曾其犹病诸今以志于仁者便能如
此亦不察乎浅深之序矣愚窃以为志于仁者方是初
学有志于仁之人正当于日用之间念念精察有无打
不过处若有即深惩而痛改之又从而究夫所以打不
过者何自而来用力之久庶乎一旦廓然而有以知仁
苟志于仁
夫举措自吾仁中出而俯仰无所愧怍更无打不过处
此惟仁者能之颜曾其犹病诸今以志于仁者便能如
此亦不察乎浅深之序矣愚窃以为志于仁者方是初
学有志于仁之人正当于日用之间念念精察有无打
不过处若有即深惩而痛改之又从而究夫所以打不
过者何自而来用力之久庶乎一旦廓然而有以知仁
卷三十二 第 23a 页 WYG1143-0720c.png
矣虽曰知之然亦岂能便无打不过处直是从此存养
十分纯熟到颜曾以上地位方是入此气象然亦岂敢
自如此担当只是诚心恭已而天理流行自无间断尔
今说才志于仁便自如此担当了岂复更有进步处耶
又且气象不好亦无圣贤意味正如张子韶孝经首云
直指其路急策而疾趋之此何等气象耶盖此章恶字
只是入声诸先生言之已详岂忽之而未尝读耶理之
至当不容有二若以必自己出而不蹈前人为高则是
十分纯熟到颜曾
自如此担当只是诚心恭已而天理流行自无间断尔
今说才志于仁便自如此担当了岂复更有进步处耶
又且气象不好亦无圣贤意味正如张子韶孝经首云
直指其路急策而疾趋之此何等气象耶盖此章恶字
只是入声诸先生言之已详岂忽之而未尝读耶理之
至当不容有二若以必自己出而不蹈前人为高则是
卷三十二 第 23b 页 WYG1143-0720d.png
私意而已矣
横耳所闻无非妙道
横耳所闻乃列子之语与圣人之意相入不得圣人只
言耳顺者盖为至此浑是道理闻见之间无非至理(谓/之)
(至理便与/妙道不同)自然不见其它虽有逆耳之言亦皆随理冰
释而初无横耳之意也只此便见圣人之学异端之学
不同处其辨如此只毫发之间也
与四时俱者无近功所以可大受而不可小知也谓
横耳所闻无非妙道
横耳所闻乃列子之语与圣人之意相入不得圣人只
言耳顺者盖为至此浑是道理闻见之间无非至理(谓/之)
(至理便与/妙道不同)自然不见其它虽有逆耳之言亦皆随理冰
释而初无横耳之意也只此便见圣人之学异端之学
不同处其
与四时俱者无近功所以可大受而不可小知也谓
卷三十二 第 24a 页 WYG1143-0721a.png
它只如此
一事之能否不足以尽君子之蕴故不可小知任天下
之重而不惧故可大受小人一才之长亦可器而使但
不可以任大事尔
民非水火不生活于仁亦然尤不可无者也然水火
犹见蹈之而死仁则全保生气未见蹈之而死者
此段文义皆是只此一句有病不必如此过求
知仁勇圣人全体皆是非圣人所得与焉故曰夫子
一事之能否不足以尽君子之蕴故不可小知任天下
之重而不惧故可大受小人一才之长亦可器而使但
不可以任大事尔
民非水火不生活于仁亦然尤不可无者也然水火
犹见蹈之而死仁则全保生气未见蹈之而死者
此段文义皆是只此一句有病不必如此过求
知仁勇圣人全体皆是非圣人所得与焉故曰夫子
卷三十二 第 24b 页 WYG1143-0721b.png
自道也
道体无穷故圣人未尝见进之有馀也然亦有勉进学
者之意焉自道恐是与道为一之意不知是否 上达下达凡百事上皆有达处惟君子就中得个高
明底道理小人就中得个污下底道理
吕谓君子日进乎高明小人日究乎污下
天下之为父子者定为子必孝为臣必忠不可
罗先生云只为天下无不是底父母此说得之
道体无穷故圣人未尝见进之有馀也然亦有勉进学
者之意焉自道恐是与道为一之意不知是否
明底道理小人就中得个污下底道理
吕谓君子日进乎高明小人日究乎污下
天下之为父子者定为子必孝为臣必忠不可
罗先生云只为天下无不是底父母此说得之
卷三十二 第 25a 页 WYG1143-0721c.png
四体不言而喻无人说与它它自晓得
语太简不知它指何人此亦好高之弊
强恕而行临事时却为私利之心夺不强则无以主
恕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此是理明欲尽
者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此是强恕而行者
无所用耻小人机变之心胜初不知有耻故用不著
它
语太简不知它指何人此亦好高之弊
强恕而行临事时却为私利之心夺不强则无以主
恕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此是理明欲尽
者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此是强恕而行者
无所用耻小人机变之心胜初不知有耻故用不著
它
卷三十二 第 25b 页 WYG1143-0721d.png
为机变之巧则文过饰非何所不至无所用耻也 礼之用和为贵礼之发用处以和为贵是礼之和犹
水之寒火之热非有二也当时行之百姓安之后世
宜之莫不见其为美也所谓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
黎百姓遍为尔德先王之道若以此为美而小大由
之则有所不行盖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知和
之云云又逐末而忘本故亦不可行也
大凡老子之言与圣人之言全相入不得也虽有相似
水之寒火之热非有二也当时行之百姓安之后世
宜之莫不见其为美也所谓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
黎百姓遍为尔德先王之道若以此为美而小大由
之则有所不行盖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知和
之云云又逐末而忘本故亦不可行也
大凡老子之言与圣人之言全相入不得也虽有相似
卷三十二 第 26a 页 WYG1143-0722a.png
处亦须有毫釐之差况此本不相似耶此说似亦过当
礼与和是两物相须而为用范说极好伊川和静以小
大由之一句连上句说似更分明可更详味若如此说
恐用心渐差失其正矣
先行其言一云行者不是汎而行乃行其所知之行
也但先行其言便是个活底君子行仁言则仁自然
从之行义言则义自然从之由形声之于影响也道
理自是如此非有待而然也惟恐其不行耳
礼与和是两物相须而为用范说极好伊川和静以小
大由之一句连上句说似更分明可更详味若如此说
恐用心渐差失其正矣
先行其言一云行者不是汎而行乃行其所知之行
从之行义言则义自然从之由形声之于影响也道
理自是如此非有待而然也惟恐其不行耳
卷三十二 第 26b 页 WYG1143-0722b.png
此章范谢二公说好不须过求恐失正理
见其礼而知其政子贡自说己见礼便知政闻乐便
知德(礼乐正意不必是百世之/王不必是夫子只是汎论)由百世之后等校百
世之王皆莫能逃吾所见吾所闻自生民以来未有
如孔子者宰我子贡有若到那时虽要形容孔子但
各以其所自见得孔子超出百世而孔子所以超出
百世终不能形容也
此说甚好但不知子贡敢如此自许否恐亦害理也更
见其礼而知其政子贡自说己见礼便知政闻乐便
知德(礼乐正意不必是百世之/王不必是夫子只是汎论)由百世之后等校百
世之王皆莫能逃吾所见吾所闻自生民以来未有
如孔子者宰我子贡有若到那时虽要形容孔子但
各以其所自见得孔子超出百世而孔子所以超出
百世终不能形容也
此说甚好但不知子贡敢如此自许否恐亦害理也更
卷三十二 第 27a 页 WYG1143-0722c.png
商量看一云是子贡见夫子之礼而知夫子之所以为
政闻夫子之乐而知夫子之所以为德也如知夫子之
得邦家之事也亦是子贡闻见所到也莫之能违则吾
夫子是个规矩准绳也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谓必于射则不免有争焉及
求其所以争者则乃在乎周旋揖逊之间故其争也
君子异乎众人所以角力尚客气也
此说甚好
政闻夫子之乐而知夫子之所以为德也如知夫子之
得邦家之事也亦是子贡闻见所到也莫之能违则吾
夫子是个规矩准绳也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谓必于射则不免有争焉及
求其所以争者则乃在乎周旋揖逊之间故其争也
君子异乎众人所以角力尚客气也
此说甚好
卷三十二 第 27b 页 WYG1143-0722d.png
充类至义之尽也谓之义则时措之宜无有尽也若
要充类而至如不由其道而得者便把为盗贼之类
是义到此而尽举世无可与者殊不知圣贤权机应
用无可无不可者亦与其洁之义如象日以杀舜为
事及见之象喜亦喜义到此有何尽时
不必如此说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
尽也熹旧常为说曰充吾不穿窬之心而至于义之尽
则可自谓如此岂可𦂳以此责人哉诸侯之于民所取
要充类而至如不由其道而得者便把为盗贼之类
是义到此而尽举世无可与者殊不知圣贤权机应
用无可无不可者亦与其洁之义如象日以杀舜为
事及见之
不必如此说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
尽也熹旧常为说曰充吾不穿窬之心而至于义之尽
则可自谓如此岂可𦂳以此责人哉诸侯之于民所取
卷三十二 第 28a 页 WYG1143-0723a.png
固不足道云
答张钦夫论仁说
天地以生物为心此语恐未安
熹窃谓此语恐未有病盖天地之间品物万形各有所
事惟天确然于上地隤然于下一无所为只以生物为
事故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而程子亦曰天只是以生
为道其论复见天地之心又以动之端言之其理亦已
明矣然所谓以生为道者亦非谓将生来做道也凡若
答张钦夫论仁说
天地以生物为心此语恐未安
熹窃谓此语恐未有病盖天地之间品物万形各有所
事惟天确然于上地隤然于下一无所为只以生物为
事故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而程子亦曰天只是以生
为道其论复见天地之心又以动之端言之其理亦已
明矣然所谓以生为道者亦非谓将生来做道也凡若
卷三十二 第 28b 页 WYG1143-0723b.png
此类恐当且认正意而不以文害词焉则辨诘不烦而
所论之本指得矣
不忍之心可以包四者乎
熹谓孟子论四端自首章至孺子入井皆只是发明不
忍之心一端而已初无义礼智之心也至其下文乃云
无四者之心非人也此可见不忍之心足以包夫四端
矣盖仁包四德故其用亦如此前说之失但不曾分得
体用若谓不忍之心不足以包四端则非也今已改正
所论之本指得矣
不忍之心可以包四者乎
熹谓孟子论四端自首章至孺子入井皆只是发明不
忍之心一端而已初无义礼智之心也至其下文乃云
无四者之心非人也此可见不忍之心足以包夫四端
矣盖仁包四德故其用亦如此前说之失但不曾分得
体用若谓不忍之心不足以包四端则非也今已改正
卷三十二 第 29a 页 WYG1143-0723c.png
仁专言则其体无不善而已对义礼智而言其发见
则为不忍之心也大抵天地之心粹然至善而人得
之故谓之仁仁之为道无一物之不体故其爱无所
不周焉
熹详味此言恐说仁字不著而以义礼智与不忍之心
均为发见恐亦未安盖人生而静四德具焉曰仁曰义
曰礼曰智皆根于心而未发所谓理也性之德也及其
发见则仁者恻隐义者羞恶礼者恭敬智者是非各因
则为不忍之心也大抵天地之心粹然至善而人得
之故谓之仁仁之为道无一物之不体故其爱无所
不周焉
熹详味此言恐说仁字不著而以义礼智与不忍之心
均
曰礼曰智皆根于心而未发所谓理也性之德也及其
发见则仁者恻隐义者羞恶礼者恭敬智者是非各因
卷三十二 第 29b 页 WYG1143-0723d.png
其体以见其本所谓情也性之发也是皆人性之所以
为善者也但仁乃天地生物之心而在人者故特为众
善之长虽列于四者之目而四者不能外焉易传所谓
专言之则包四者亦是正指生物之心而言非别有包
四者之仁而又别有主一事之仁也惟是即此一事便
包四者此则仁之所以为妙也今欲极言仁字而不本
于此乃槩以至善目之则是但知仁之为善而不知其
为善之长也却于已发见处方下爱字则是但知己发
为善者也但仁乃天地生物之心而在人者故特为众
善之长虽列于四者之目而四者不能外焉易传所谓
专言之则包四者亦是正指生物之心而言非别有包
四者之仁而又别有主一事之仁也惟是即此一事便
包四者此则仁之所以为妙也今欲极言仁字而不本
于此乃槩以至善目之则是但知仁之为善而不知其
为善之长也却于已发见处方下爱字则是但知己发
卷三十二 第 30a 页 WYG1143-0724a.png
之为爱而不知未发之爱之为仁也又以不忍之心与
义礼智均为发见则是但知仁之为性而不知义礼智
之亦为性也又谓仁之为道无所不体而不本诸天地
生物之心则是但知仁之无所不体而不知仁之所以
无所不体也凡此皆愚意所未安更乞详之复以见教
程子之所诃正谓以爱名仁者
熹按程子曰仁性也爱情也岂可便以爱为仁此正谓
不可认情为性耳非谓仁之性不发于爱之情而爱之
义礼智均为发见则是但知仁之
之亦为性也又谓仁之为道无所不体而不本诸天地
生物之心则是但知仁之无所不体而不知仁之所以
无所不体也凡此皆愚意所未安更乞详之复以见教
程子之所诃正谓以爱名仁者
熹按程子曰仁性也爱情也岂可便以爱为仁此正谓
不可认情为性耳非谓仁之性不发于爱之情而爱之
卷三十二 第 30b 页 WYG1143-0724b.png
情不本于仁之性也熹前说以爱之发对爱之理而言
正分别性情之异处其意最为精密而来谕每以爱名
仁见病下章又云若专以爱命仁乃是指其用而遗其
体言其情而略其性则其察之亦不审矣盖所谓爱之
理者是乃指其体性而言且见性情体用各有所主而
不相离之妙与所谓遗体而略性者正相南北请更详
之
元之为义不专主于生
正分别性情之异处其意最为精密而来谕每以爱名
仁见病下章又云若专以爱命仁乃是指其用而遗其
体言其情而略其性则其察之亦不审矣盖所谓爱之
理者是乃指其体性而言且见性情体用各有所主而
不相离之妙与所
之
元之为义不专主于生
卷三十二 第 31a 页 WYG1143-0724c.png
熹窃详此语恐有大病请观诸天地而以易彖文言程
传反复求之当见其意若必以此言为是则宜其不知
所以为善之长之说矣此乃义理根源不容有毫釐之
差窃意高明非不知此特命辞之未善尔
孟子虽言仁者无所不爱而继之以急亲贤之为务
其差等未尝不明
熹按仁但主爱若其等差乃义之事仁义虽不相离然
其用则各有主而不可乱也若以一仁包之则义与礼
传反复求之当见其意若必以此言为是则宜其不知
所以为善之长之说矣此乃义理根源不容有毫釐之
差窃意高明非不知此特命辞之未善尔
孟子虽言仁者无所不爱而继之以急亲贤之为务
其差等未尝不明
熹按仁但主爱若其等差乃义之事仁义虽不相离然
其用则各有主而不可乱也若以一仁包之则义与礼
卷三十二 第 31b 页 WYG1143-0724d.png
智皆无所用矣而可乎哉(无所不爱四/字今亦改去)
又论仁说昨承开论仁说之病似于鄙意未安即已条具请教矣
再领书诲亦已异晓然大抵不出熹所论也请复因而
申之谨按程子言仁本末甚备今撮其大要不过数言
盖曰仁者生之性也而爱其情也孝悌其用也公者所
以体仁犹言克已复礼为仁也学者于前三言者可以
识仁之名义于后一言者可以知其用力之方矣今不
又论仁说
再领书诲亦已异晓然大抵不出熹所论也请复因而
申之谨按程子言仁本末甚备今撮其大要不过数言
盖曰仁者生之性也而爱其情也孝悌其用也公者所
以体仁犹言克已复礼为仁也学者于前三言者可以
识仁之名义于后一言者可以知其用力之方矣今不
卷三十二 第 32a 页 WYG1143-0725a.png
深考其本末指意之所在但见其分别性情之异便谓
爱之与仁了无干涉见其以公为近仁便谓直指仁体
最为深切殊不知仁乃性之德而爱之本因其性之有
仁是以其情能爱(义礼智亦性之德也义恶之本礼逊/之本智知之本因性有义故情能恶)
(因性有礼故情能逊因性/有智故情能知亦若此尔)但或蔽于有我之私则不能
尽其体用之妙惟克已复礼廓然大公然后此体浑全
此用昭著动静本末血脉贯通尔程子之言意盖如此
非谓爱之与仁了无干涉也(此说前书言之已详今请/复以两言决之如熹之说)
爱之与仁了无干涉见其以公为近仁便谓直指仁体
最为深切殊不知仁乃性之德而爱之本因其性之有
仁是以其情能爱(义礼智亦性之德也义恶之本礼逊/之本智知之本因性有义故情能恶)
(因性有礼故情能逊因性/有智故情能知亦若此尔)但或蔽于有我之私则不能
尽其体用之妙惟克已复礼廓然大公然后此体浑全
此用昭著动静本末血脉贯通
非谓爱之与仁了无干涉也(此说前书言之已详今请/复以两言决之如熹之说)
卷三十二 第 32b 页 WYG1143-0725b.png
(则性发为情情根于性未有无性之情无情之/性各为一物而不相管摄二说得失此亦可见)非谓公
之一字便是直指仁体也(细观来喻所谓公天下而无/物我之私则其爱无不溥矣)
(不知此两句甚处是直指仁体处若以爱无不溥为仁/之体则陷于以情为性之失高明之见必不至此若以)
(公天下而无物我之私便为仁体则恐所谓父者漠然/无情但如虚空木石虽其同体之物尚不能有以相爱)
(况能无所不溥乎然则此两句中初未尝有一字说著/仁体须知仁是本有之性生物之心惟公为能体之非)
(因公而后有也故曰公而以人体之故为仁/细看此语却是人字里面带得仁字过来)由汉以来
以爱言仁之弊正为不察性情之辨而遂以情为性尔
今欲矫其弊反使仁字汎然无所归宿而性情遂至于
之一字便是直指仁体也(细观来喻所谓公天下而无/物我之私则其爱无不溥矣)
(不知此两句甚处是直指仁体处若以爱无不溥为仁/之体则陷于以情为性之失高明之见必不至此若以)
(公天下而无物我之私便为仁体则恐所谓父者漠然/无情但如虚空木石虽其同体之物尚不能有以相爱)
(况能无所不溥乎然则此两句中初未尝有一字说著/仁体须知仁是本有之性生物之心惟公为能体之非)
(因公而后有也故曰公而以人体之故为仁/细看此语却是人字里面带得仁字过来)由汉以来
以爱言仁之弊正为不察性情之辨而遂以情为性尔
今欲矫其弊反使仁字汎然无所归宿而性情遂至于
卷三十二 第 33a 页 WYG1143-0725c.png
不相管可谓矫枉过直是亦枉而已矣其弊将使学者
终日言仁而实未尝识其名义且又并与天地之心性
情之德而昧焉窃谓程子之意必不如此是以敢详陈
之伏惟采察
又论仁说
熹再读别纸所示三条窃意高明虽已灼知旧说之非
而此所论者差之毫忽之间或亦未必深察也谨复论
之伏幸裁听广仲引孟子先知先觉以明上蔡心有知
终日言仁而实未尝识其名义且又并与天地之心性
情之德而昧焉窃谓程子之意必不如此是以敢详陈
之伏惟
又论仁说
熹再读别纸所示三条窃意高明虽已灼知旧说之非
而此所论者差之毫忽之间或亦未必深察也谨复论
之伏幸裁听广仲引孟子先知先觉以明上蔡心有知
卷三十二 第 33b 页 WYG1143-0725d.png
觉之说已自不伦其谓知此觉此亦未知指何为说要
之大本既差勿论可也今观所示乃直以此为仁则是
以知此觉此为知仁觉仁也仁本吾心之德又将谁使
知之而觉之耶若据孟子本文则程子释之已详矣曰
知是知此事(如此事当/如此也)觉是觉此理(知此事之所以/当如此之理也)意
已分明不必更求玄妙且其意与上蔡之意亦初无干
涉也上蔡所谓知觉正谓知寒暖饱饥之类尔推而至
于酬酢佑神亦只是此知觉无别物也但所用有小大
之大本既差勿论可也今观所示乃直以此为仁则是
以知此觉此为知仁觉仁也仁本吾心之德又将谁使
知之而觉之耶若据孟子本文则程子释之已详矣曰
知是知此事(如此事当/如此也)觉是觉此理(知此事之所以/当如此之理也)意
已分明不必更求玄妙且其意与上蔡之意亦初无干
涉也上蔡所谓知觉正谓知寒暖饱饥之类尔推而至
于酬酢佑神亦只是此知
卷三十二 第 34a 页 WYG1143-0726a.png
尔然此亦只是智之发用处但惟仁者为能兼之故谓
仁者心有知觉则可谓心有知觉谓之仁则不可盖仁
者心有知觉乃以仁包四者之用而言犹云仁者知所
羞恶辞让云尔若曰心有知觉谓之仁则仁之所以得
名初不为此也今不究其所以得名之故乃指其所兼
者便为仁体正如言仁者必有勇有德者必有言岂可
遂以勇为仁言为德哉今伯逢必欲以觉为仁尊兄既
非之矣至于论知觉之浅深又未免證成其说则非熹
仁者心有知觉则可谓心有知觉谓之仁则不可盖仁
者心有知觉乃以仁包四者之用而言犹云仁者知所
羞恶辞让云尔若曰心有知觉谓之仁则仁之所以得
名初不为此也今不究其所以得名之故乃指其所兼
者便为仁体正如言仁者必有勇有德者必有言岂可
遂以勇为仁言为德哉今伯逢必欲以觉为仁尊兄既
非之矣至于论知觉之浅深又未免證成其说则非熹
卷三十二 第 34b 页 WYG1143-0726b.png
之所敢知也至于伯逢又谓上蔡之意自有精神得其
精神则天地之用皆我之用矣此说甚高甚妙然既未
尝识其名义又不论其实下功处而欲骤语其精神此
所以立意愈高为说愈妙而反之于身愈无根本可据
之地也所谓天地之用即我之用殆亦其传闻想像如
此尔实未尝到此地位也愚见如此不识高明以为如
何
又
精神则天地之用皆我之用矣此说甚高甚妙然既未
尝识其名义又不论其实下功处而欲骤语其精神此
所以立意愈高为说愈妙而反之于身愈无根本可据
之
此尔实未尝到此地位也愚见如此不识高明以为如
何
又
卷三十二 第 35a 页 WYG1143-0726c.png
来教云夫其所以与天地万物一体者以夫天地之心
之所有是乃生生之蕴人与物所公共所谓爱之理也
熹详此数句似颇未安盖仁只是爱之理人皆有之然
人或不公则于其所当爱者又有所不爱惟公则视天
地万物皆为一体而无所不爱矣若爱之理则是自然
本有之理不必为天地万物同体而后有也熹向所呈
似仁说其间不免尚有此意方欲改之而未暇来教以
为不如克齐之云是也然于此却有所未察窃谓莫若
之所有是乃生生之蕴人与物所公共所谓爱之理也
熹详此数句似颇未安盖仁只是爱之理人皆有之然
人或不公则于其所当爱者又有所不爱惟公则视天
地万物皆为一体而无所不爱矣若爱之理则是自然
本有之理不必为天地万物同体而后有也熹向所呈
似仁说其间不免尚有此意方欲改之而未暇来教以
为不如克齐之云是也然于此却有所未察窃谓莫若
卷三十二 第 35b 页 WYG1143-0726d.png
将公字与仁字且各作一字看得分明然后却看中间
两字相近处之为亲切也若遽混而言之乃是程子所
以谓以公便为仁之失此毫釐间正当子细也又看仁
字当并义礼智字看然后界限分明见得端的今舍彼
三者而独论仁字所以多说而易差也又谓体用一源
内外一致为仁之妙此亦未安盖义之有羞恶礼之有
恭敬智之有是非皆内外一致非独仁为然也不审高
明以为如何
两字相近处之为亲切
以谓以公便为仁之失此毫釐间正当子细也又看仁
字当并义礼智字看然后界限分明见得端的今舍彼
三者而独论仁字所以多说而易差也又谓体用一源
内外一致为仁之妙此亦未安盖义之有羞恶礼之有
恭敬智之有是非皆内外一致非独仁为然也不审高
明以为如何
卷三十二 第 36a 页 WYG1143-0727a.png
答钦夫仁疑问
仁而不佞章
说云仁则时然后言疑此句只说得义字
不知其仁也章
说云仁之义未易可尽不可以如是断若有尽则非所
以为仁矣又曰仁道无穷不可以是断此数句恐有病
盖欲极其广大而无所归宿似非知仁者之言也
未知焉得仁章
仁而不佞章
说云仁则时然后言疑此句只说得义字
不知其仁也章
说云仁之义未易可尽不可以如是断若有尽则非所
以为仁矣又曰仁道无穷不可以是断此数句恐有病
盖欲
未知焉得仁章
卷三十二 第 36b 页 WYG1143-0727b.png
此章之说似只说得智字
井有仁焉章
此章之说似亦只说得智字
克已复礼为仁
说云由乎中制乎外按程集此误两字当云而应乎外
又云斯道也果思虑言语之可尽乎详此句意是欲发
明学要躬行之意然言之不明反若极其玄妙务欲使
人晓解不得将启望空揣摸之病矣向见吴才老说此
井有仁焉章
此章之说似亦只说得智字
克已复礼为仁
说云由乎中制乎外按程集此误两字当云而应乎外
又云斯道也果思虑言语之可尽乎详此句意是欲发
明学要躬行之意然言之不明反若极其玄妙务欲使
人晓解不得将启望空揣摸之病矣向见吴才老说此
卷三十二 第 37a 页 WYG1143-0727c.png
章云近世学者以此二语为微妙隐奥圣人有不传之
妙必深思默造而后得之此虽一偏之论然亦吾党好
谈玄妙有以启之也此言之失恐复堕此不可不察
必世而后仁章
说云使民皆由吾仁如此则仁乃一已之私而非人所
同得矣
樊迟问仁章
说云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则仁其在是矣又云要须
妙必深思默造而后得之此虽一偏之论然亦吾党好
谈玄妙有以启
必世而后仁章
说云使民皆由吾仁如此则仁乃一已之私而非人所
同得矣
樊迟问仁章
说云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则仁其在是矣又云要须
卷三十二 第 37b 页 WYG1143-0727d.png
从事之久功夫不可间断恐须先说从事之久功夫不
可间断然后仁在其中如此所言却似颠倒也
仁者必有勇章
说云于其所当然者自不可禦又云固有勇而未必中
节也者故不必有仁此似只说得义字
未有小人而仁者也章说云惟其冥然莫觉皆为不仁而已矣此又以觉为仁
之病
可间断然后仁在其中如此所言却似颠倒也
仁者必有勇章
说云于其所当然者自不可禦又云固有勇而未必中
节也者故不必有仁此似只说得义字
未有小人而仁者也章
之病
卷三十二 第 38a 页 WYG1143-0728a.png
杀身成仁章
说云是果何故哉亦曰理之所会全吾性而已欲全吾
性而后杀身便是有为而为之且以全性两字言仁似
亦未是
知及仁守章
说云如以爱为仁而不明仁之所以爱此语盖未尽
宰我问丧章
说云以为不仁者盖以其不之察也宰我闻斯言而出
说云是果何故哉亦曰理之所会全吾性而已欲全吾
性而后杀身便是有为而为之且以全性两字言仁似
亦未是
知及仁守章
说云如以爱为仁而不明仁之所以爱此语盖未尽
宰我问丧章
说云以为不仁者盖以其不之察也宰我闻斯言而出
卷三十二 第 38b 页 WYG1143-0728b.png
其必有以悚动于中矣据此似以察知悚动为仁又似
前说冥然莫觉之意 殷有三仁章
说云三人皆处之尽道皆全其性命之情以成其身故
谓之仁又云可以见三子之所宜处矣此似只说得义
字又以全其性命之情为仁前已论之
博学而笃志章
明道云学者要思得之说云盖不可以思虑臆度也按
前说冥然莫觉之意
说云三人皆处之尽道皆全其性命之情以成其身故
谓之仁又云可以见三子之所宜处矣此似只说得义
字又以全其性命之情为仁前已论之
博学而笃志章
明道云学者要思得之说云盖不可以思虑臆度也按
卷三十二 第 39a 页 WYG1143-0728c.png
此语与明道正相反又有谈说玄妙之病前所论不知
其仁克已复礼处与此正相类大抵思虑言语躬行各
是一事皆不可废但欲实到须躬行非是道理全不可
思量不可讲说也然今又不说要在躬行之意而但言
不可以言语思虑得则是相率而入于禅者之门矣
以上更望详考之复以见教又刘子澄前日过此
说高安所刋太极说见今印造近亦有在延平见
之者不知尊兄以其书为如何如有未安恐须且
其仁克已复礼处与此正相类大抵思虑言语躬行各
是一事皆不可废但欲实到须躬行非是道理全不可
思量不可讲说也然今又不说要在躬行之意而但言
不可以言语思虑得则是相率而入于禅者之门矣
以上更望详考之复以见教又刘子澄前日过此
之者不知尊兄以其书为如何如有未安恐须且
卷三十二 第 39b 页 WYG1143-0728d.png
收藏之以俟考订而后出之也言仁之书恐亦当
且住即俟更讨论如何
答钦夫仁说
仁说明白简当非浅陋所及但言性而不及情又不言
心贯性情之意似只以性对心若只以性对心即下文
所引孟子仁人心地也与上文许多说话似若相戾更
乞详之
又曰已私既克则廓然大公与天地万物血脉贯通爱
且住即俟更讨论如何
答钦夫仁说
仁说明白简当非浅陋所及但言性而不及情又不言
心贯性情之意似只以性对心若只以性对心即下文
所引孟子仁人心地也与上文许多说话似若相戾更
乞详之
又曰已私既克则廓然大公与天地万物血脉贯通爱
卷三十二 第 40a 页 WYG1143-0729a.png
之理得于内而其用形于外天地之间无一物之非吾
仁矣此亦其理之本具于吾性者而非彊为之也(此数/句亦)
(未/安)盖已私既克则廓然大公皇皇四达而仁之体无所
蔽矣夫理无蔽则天地万物血脉贯通而仁之用无不
周矣然则所谓爱之理者乃吾本性之所有特以廓然
大公而后在非因廓然大公而后有也以血脉贯通而
后达非以血脉贯通而后存也今此数句有少差紊更
乞详之爱之之理便是仁若无天地万物此理亦有亏
仁矣此亦其理之本具于吾性者而非彊为之也(此数/句亦)
(未/安)盖已私既克则廓然大公皇皇四达而仁之体无所
蔽矣夫理
周矣然则所谓爱之理者乃吾本性之所有特以廓然
大公而后在非因廓然大公而后有也以血脉贯通而
后达非以血脉贯通而后存也今此数句有少差紊更
乞详之爱之之理便是仁若无天地万物此理亦有亏
卷三十二 第 40b 页 WYG1143-0729b.png
欠于此识得仁体然后天地万物血脉贯通而用无不
周者可得而言矣盖此理本甚约今便将天地万物夹
杂说却鹘突了夫子答子贡博施济众之问正如此也
更以复见天地之心之说观之亦可见盖一阳复处便
是天地之心完全自足非有待于外也又如濂溪所云
与自家意思一般者若如今说便只说得一般两字而
所谓自家意思者却如何见得耶
又云视天下无一物之非仁此亦可疑盖谓视天下无
周者可得而言矣盖此理本甚约今便将天地万物夹
杂说却鹘突了夫子答子贡博施济众之问正如此也
更以复见天地之心之说观之亦可见盖一阳复处便
是天地之心完全自足非有待于外也又如濂溪所云
与自家意思一般者若如今说便只说得一般两字而
所谓自家意思者却如何见得耶
又云视天下无一物之非仁此亦可疑盖谓视天下无
卷三十二 第 41a 页 WYG1143-0729c.png
一物不在吾仁中则可谓物皆吾仁则不可盖物自是
物仁自是心如何视物为心耶
又云此亦其理之本具于吾性者而非彊为之也详此
盖欲发明仁不待公而后有之意而语脉中失之要之
视天下无一物非仁与此句似皆剩语并乞详之如何
答张钦夫
诸说例蒙印可而未发之旨又其枢要既无异论何慰
如之然比观旧说却觉无甚纲领因复体察得见此理
物仁自是心如何视物为心耶
又云此亦其理之本具于吾性者而非彊为之也详此
盖欲发明仁不待公而后有之意而语脉中失之要之
视天下无一物非仁与此句似皆剩语并乞详之如何
答张钦夫
诸说例蒙印可而未发之旨又其枢要既无异论何慰
如之然比观旧说却觉无甚纲领因复体察得见此理
卷三十二 第 41b 页 WYG1143-0729d.png
须以心为主而论之则性情之德中和之妙皆有条而
不紊矣然人之一身知觉运用莫非心之所为则心者
固所以主于身而无动静语默之间者也然方其静也
事物未至思虑未萌而一性浑然道义全具其所谓中
是乃心之所以为体而寂然不动者也及其动也事物
交至思虑萌焉则七情迭用各有攸主其所谓和是乃
心之所以为用感而遂通者也然性之静也而不能不
动情之动也而必有节焉是则心之所以寂然感通周
不紊矣然人之一身知觉运用莫非心之所为则心者
固所以主于身而无动静语默之间者也然方其静也
事物未至思虑未萌而一性浑然道义全具其所谓中
是乃心之所以
交至思虑萌焉则七情迭用各有攸主其所谓和是乃
心之所以为用感而遂通者也然性之静也而不能不
动情之动也而必有节焉是则心之所以寂然感通周
卷三十二 第 42a 页 WYG1143-0730a.png
流贯彻而体用未始相离者也然人有是心而或不仁
则无以著此心之妙人虽欲仁而或不敬则无以致求
仁之功盖心主乎一身而无动静语默之间是以君子
之于敬亦无动静语默而不用其力焉未发之前是敬
也固已主乎存养之实已发之际是敬也又常行于省
察之间方其存也思虑未萌而知觉不昧是则静中之
动复之所以见天地之心也及其察也事物纷纠而品
节不差是则动中之静艮之所以不获其身不见其人
则无以著此心之妙人虽欲仁而或不敬则无以致求
仁之功盖心主乎一身而无动静语默之间是以君子
之于敬亦无动静语默而不用其力焉未发之前是敬
也固已主乎存养之实已发之际是敬也又常行于省
察之间方其存也思虑未萌而知觉不昧是则静中之
动复之所以见天地之心也及其察也事物纷纠而品
节不差是则动中之静艮之所以不获其身不见其人
卷三十二 第 42b 页 WYG1143-0730b.png
也有以主乎静中之动是以寂而未尝不感有以察乎
动中之静是以感而未尝不寂寂而常感感而常寂此
心之所以周流贯彻而无一息之不仁也然则君子之
所以致中和而天地位万物育者在此而已盖主于身
而无动静语默之间者心也仁则心之道而敬则心之
贞也此彻上彻下之道圣学之本统明乎此则性情之
德中和之妙可一言而尽矣熹向来之说固未及此而
来喻曲折虽多所发明然于提纲振领处似亦有未尽
动中之静是以感而未尝不寂寂而常感感而常寂此
心之所以周流贯彻而无一息之不仁也然则君子之
所以致中和而天地位万物育者在此而已盖主于身
而无动静语默之间者心也仁则心之道而敬则心之
贞也此彻上彻下之道圣学之本统明乎此则性情之
德中和之妙可一言而尽矣熹向来之说固未及此而
来喻曲折虽多所发明然于提纲振领处似亦有未尽
卷三十二 第 43a 页 WYG1143-0730c.png
又如所谓学者先须察识端倪之发然后可加存养之
功则熹于此不能无疑盖发处固当察识但人自有未
发时此处便合存养岂可必待发而后察察而后存耶
且从初不曾存养便欲随事察识窃恐浩浩茫茫无下
手处而毫釐之差千里之缪将有不可胜言者此程子
所以每言孟子才高学之无可依据人须是学颜子之
学则入圣人为近有用力处其微意亦可见矣且如洒
扫应对进退此存养之事也不知学者将先于此而后
功则熹于此不能无疑盖发处固当察识但人自有未
发时此处便合存养岂可必待发而后察察而后存耶
且从初不曾存养便欲随事察识窃恐浩浩茫茫无下
手处而毫釐之差千里之缪将有不可胜言者此程子
所以每言孟子才高学
学则入圣人为近有用力处其微意亦可见矣且如洒
扫应对进退此存养之事也不知学者将先于此而后
卷三十二 第 43b 页 WYG1143-0730d.png
察之耶抑将先察识而后存养也以此观之则用力之
先后判然可观矣来教又谓动中静涵所谓复见天地
之心亦所未喻熹前以复为静中之动者盖观卦象便
自可见而伊川先生之意似亦如此来教又谓言静则
溺于虚无此固所当深虑然此二字如佛者之论则诚
有此患若以天理观之则动之不能无静犹静之不能
无动也静之不能无养犹动之不可不察也但见得一
动一静互为其根敬义夹持不容间断之意则虽下静
先后判然可观矣来教又谓动中静涵所谓复见天地
之心亦所未喻熹前以复为静中之动者盖观卦象便
自可见而伊川先生之意似亦如此来教又谓言静则
溺于虚无此固所当深虑然此二字如佛者之论则诚
有此患若以天理观之则动之不能无静犹静之不能
无动也静之不能无养犹动之不可不察也但见得一
动一静互为其根敬义夹持不容间断之意则虽下静
卷三十二 第 44a 页 WYG1143-0731a.png
字元非死物至静之中盖有动之端焉是乃所以见天
地之心者而先王之所以至日闭关盖当此之时则安静以养乎此尔固非远事绝物闭目兀坐而偏于静之
谓但未接物时便有敬以主乎其中则事至物来善端
昭著而所以察之者益精明尔伊川先生所谓却于已
发之际观之者正谓未发则只有存养而已发则方有
可观也周子之言主静乃就中正仁义而言以正对中
则中为重以义配仁则仁为本尔非四者之外别有主
地之心者而先王之所以至日闭关盖当此之时则安
谓但未接物时便有敬以主乎其中则事至物来善端
昭著而所以察之者益精明尔伊川先生所谓却于已
发之际观之者正谓未发则只有存养而已发则方有
可观也周子之言主静乃就中正仁义而言以正对中
则中为重以义配仁则仁为本尔非四者之外别有主
卷三十二 第 44b 页 WYG1143-0731b.png
静一段事也来教又谓熹言以静为本不若遂言以敬
为本此固然也然敬字工夫通贯动静而必以静为本
故熹向来辄有是语今者遂易为敬虽若完全然却不
见敬之所施有先有后则亦未得为谛当也至如来教
所谓要须察夫动以见静之所存静以涵动之所本动
静相须体用不离而后为无渗漏也此数句卓然意语
俱到谨以书之座右出入观省然上两句次序似未甚
安意谓易而置之乃有可行之实不审尊意以为如何
为本此固然也然敬字工夫通贯动静而必以静为本
故熹向来辄有是语今者遂易为敬虽若完全然却不
见敬之所施有先有后则亦未得为谛当也至如来教
所谓要须察夫动以见静之所存静以涵动之所本动
静相须体用不离而后为无渗漏也此数句卓然意语
俱到谨以书之座右出入观省
安意谓易而置之乃有可行之实不审尊意以为如何
卷三十二 第 45a 页 WYG1143-0731c.png
卷三十二 第 45b 页 WYG1143-0731d.png
晦庵集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