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第 1a 页 WYG1143-065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晦庵集卷三十 宋 朱子 撰
书(汪张吕/刘问答)
答汪尚书
蒙垂喻语录中可疑处仰见高明择理之精不胜叹服
如韩富未尝同朝王韩拜相先后如所考證盖无疑矣
龟山之语或是未尝深考而所传闻不能无误窃谓止
以所考岁月注其下以示传疑如何书解三段不类记
晦庵集卷三十 宋 朱子 撰
答汪尚书
蒙垂喻语录中可疑处仰见高明择理之精不胜叹服
如韩富未尝同朝王韩拜相先后如所考證盖无疑矣
龟山之语或是未尝深考而所传闻不能无误窃谓止
以所考岁月注其下以示传疑如何书解三段不类记
卷三十 第 1b 页 WYG1143-0651b.png
录答问之言按行状自有书解恐即解中说也共兜事
三经义辨中亦云若据经所记即驩兜之罪正坐此尧
典所记皆为后事起本反复详考即自见矣典刑两句
绝类王氏殊不可晓细推其端即道不可以在之一语
自庄子中来所以尤觉不粹以此知异学决不可与圣
学同年而语也明矣龟山答胡迪功问中一段老子五
千言以自然为宗谓之不作可也熹亦疑此语如论语
老彭之说只以曾子问中言礼数段證之即述而不作
三经义辨中亦云若据经所记即驩兜之罪正坐此尧
典所记皆为后事起本反复详考即自见矣典刑两句
绝类王氏殊不可晓细推其端即道不可以在之一语
自庄子中来所以尤觉不粹以此知异学决不可与圣
学同年而语也明矣龟
千言以自然为宗谓之不作可也熹亦疑此语如论语
老彭之说只以曾子问中言礼数段證之即述而不作
卷三十 第 2a 页 WYG1143-0652a.png
信而好古皆可见盖老周之史官掌国之典籍三皇
五帝之书故能述古事而信好之如五千言亦或古有
是语而老子传之未可知也盖列子所引黄帝书即老
子谷神不死章也岂所谓三皇五帝之书即龟山之意
却似习于见闻不以庄老为非者深所未喻也帝舜申
之之说亦尝疑之既而考其文则此序乃三篇之序也
皋陶矢厥谟即谓皋陶谟篇也禹成厥功即谓大禹谟
篇也(陈九功之事故/曰成厥功也)申重也帝舜因皋陶陈九德而禹
五帝之书故能述古事而信好之如五千言亦或古有
是语而老子传之未可知也盖列子所引黄帝书即老
子谷神不死章也岂所谓三皇五帝之书即龟山之意
却似习于见闻不以庄老为非者深所未喻也帝舜申
之之说亦尝疑之既而考其文则此序乃三篇之序也
皋陶矢厥谟即谓皋陶谟篇也禹成厥功即谓大禹谟
篇也(陈九功之事故/曰成厥功也)申重也帝舜因皋陶陈九德而禹
卷三十 第 2b 页 WYG1143-0652b.png
俞之因复申命禹曰来禹汝亦昌言而禹遂陈益稷篇
中之语此一句序益稷篇也以此读之文意甚明不烦生意今曰不屈于法度之威意象却殊浅近信乎其非
所以言舜也谢杨二先生事顷见胡明仲家所记侯师
圣之言有曰明道先生谓谢子虽少鲁直是诚笃理会
事有不透其颡有泚其愤悱如此此语却与罗公所记
暗合恐与所谓玩物丧志者有不相害盖世固有人聪
明辨博而不敏于闻道者矣惟其所趣不谬于道而志
中之语此一句序益稷篇也以此读之文意甚明不烦
所以言舜也谢杨二先生事顷见胡明仲家所记侯师
圣之言有曰明道先生谓谢子虽少鲁直是诚笃理会
事有不透其颡有泚其愤悱如此此语却与罗公所记
暗合恐与所谓玩物丧志者有不相害盖世固有人聪
明辨博而不敏于闻道者矣惟其所趣不谬于道而志
卷三十 第 3a 页 WYG1143-0652c.png
之不舍是以卒有所闻而其所闻必皆力行深造之所
得所以光明卓越直指本原姑以语录论语解之属详
考即可知矣如语解中论子路有闻一章可见其用力
处也龟山却是天质粹美得之平易观其立言亦可见
妄论僭越良犯不韪然欲取正有道不敢自隐其固陋
耳乞赐镌喻可否幸甚幸甚至于不居其圣等说则又
有所疑亦不敢嘿并以请教不居其圣若以为谦辞即
与得无所得不类今龟山既云非谓谦而引此为比则
得所以光明卓越直指本原姑以语录论语解之属详
考即可知矣如语解中论子路有闻一章可见其用力
处也龟山却是天质粹美得之平易观其立言亦可见
妄论僭越良犯不韪然欲取正有道不敢自隐其固陋
耳乞赐镌喻可否幸甚幸甚至于不居其圣等说则又
有所疑亦不敢嘿并以请教不
与得无所得不类今龟山既云非谓谦而引此为比则
卷三十 第 3b 页 WYG1143-0652d.png
其意正合矣上蔡于语解好古敏求章亦云其言则不
居其意则不让矣亦此意也形色即是天性非离形色
别有天性故以色即是空明之龟山又于语解屡空处
云大而化之则形色天性无二致也无物不空矣亦此
意也然恐此类皆是借彼以明此非实以为此之理即
彼之说也所示王丈云天民大人不可分如大圣神之
不可优劣熹窃意此等向上地位与学者今日立身处
大故悬绝故难遥度今且以诸先生之言求之则圣神
居其意则不让矣亦此意也形色即是天性非离形色
别有天性故以色即是空明之龟山又于语解屡空处
云大而化之则形色天性无二致也无物不空矣亦此
意也然恐此类皆是借彼以明此非实以为此之理即
彼之说也所示王丈云天民大人不可分如大圣神之
不可优劣熹窃意此等向上地位与学者今日立身处
大故悬绝故难遥度今且以诸先生之言求之则圣神
卷三十 第 4a 页 WYG1143-0653a.png
固不可分(横渠曰圣不可知谓神庄生谬妄又谓有神/人焉伊川曰神则圣而不可知非圣人之上)
(又有一等/神人也)大与圣则不可不分(伊川曰大而化之已与/理一也未化者如操尺)
(度量物用之尚不免差已化者已即尺度尺度即已颜/子大而未化若化则达于孔子矣横渠曰大可为也化)
(不可为也在熟之而已易所谓穷神知化乃养盛自致/非知力能强也又曰大人未化未能有其大化而后能)
(有其大又曰大几圣/矣化则位乎天德矣)更以言语气象揣度则达可行于
天下而后行之语正己而物正者亦不得不异且如伊
尹曰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使是民为尧舜之
民哉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又曰予将以斯道觉斯民
(又有一等/神人也)大与圣则不可不分(伊川曰大而化之已与/理一也未化者如操尺)
(度量物用之尚不免差已化者已即尺度尺度即已颜/子大而未化若化则达于孔子矣横渠曰大可为也化)
(不可为也在熟
(有其大又曰大几圣/矣化则位乎天德矣)更以言语气象揣度则达可行于
天下而后行之语正己而物正者亦不得不异且如伊
尹曰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使是民为尧舜之
民哉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又曰予将以斯道觉斯民
卷三十 第 4b 页 WYG1143-0653b.png
也非予觉而谁也此可谓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矣
其于舜之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如何哉似此恐未可谓
不可分也但其分难见如颜子之未达一间处只是颜
子自知耳狂妄率尔肆意及此伏惟高明乐与人为善
必不罪而终教之区区下情不胜至望
答汪尚书
别纸示及释氏之说前日正以疑晦未袪故请其说方
虞僭越得罪于左右不意贬损高明与之酬酢如此感
其于舜之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如何哉似此恐未可谓
不可分也但其分难见如颜子之未达一间处只是颜
子自知耳狂妄率尔肆意及此伏惟高明乐与人为善
必不罪而终教之区区下情不胜至望
答汪尚书
别纸示及释氏之说前日正以疑晦未袪故请其说方
虞
卷三十 第 5a 页 WYG1143-0653c.png
戢亡已熹于释氏之说盖尝师其人尊其道求之亦切
至矣然未能有得其后以先生君子之教校夫先后缓
急之序于是暂置其说而从事于吾学其始盖未尝一
日不往来于心也以为俟卒究吾说而后求之未为甚
晚耳非敢遽绌绝之也而一二年来心独有所自安虽
未能即有诸已然欲复求之外学以遂其初心不可得
矣然则前辈于释氏未能忘怀者其心之所安盖亦必
有如此者而或甚焉则岂易以口舌争哉窃谓但当益
至矣然未能有得其后以先生君子之教校夫先后缓
急之序于是暂置其说而从事于吾学其始盖未尝一
日不往来于心也以为俟卒究吾说而后求之未为甚
晚耳非敢遽绌绝之也而一二年来心独有所自安虽
未能即有诸已然欲复求之外学以遂其初心不可得
矣然则前辈于释氏未能忘怀者其心之所安盖亦必
有如此者而或甚焉则岂易以口舌争哉窃谓但当益
卷三十 第 5b 页 WYG1143-0653d.png
进吾学以求所安之是非则彼之所以不安于吾儒之
学而必求诸释氏然后安者必有可得而言者矣所安
之是非既判则所谓反易天常殄灭人类者论之亦可
不论亦可固不即此以定取舍也上蔡所云止观之说
恐亦是借彼修行之目以明吾进学之事若曰彼之参
请犹吾所谓致知彼之止观犹吾所谓克己也以其语
录考之其不以止观于克己同涂共辙明矣后之好佛
者遂掇去首尾孤行此句以为已援正如孔子言夷狄
学而必求诸释氏然后安者必有可得而言者矣所安
之是非既判则所谓反易天常殄灭人类者论之亦可
不论亦可固不即此以定取舍也
恐亦是借彼修行之目以明吾进学之事若曰彼之参
请犹吾所谓致知彼之止观犹吾所谓克己也以其语
录考之其不以止观于克己同涂共辙明矣后之好佛
者遂掇去首尾孤行此句以为已援正如孔子言夷狄
卷三十 第 6a 页 WYG1143-0654a.png
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岂真慕夷狄明道适僧舍见
其方食而曰三代威仪尽在是矣岂真欲入丛林耶胡
文定所以取楞严圆觉亦恐是谓于其术中犹有可取
者非以为吾儒当取之以资已学也孔子曰攻乎异端
斯害也已吕博士谓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斯无邪慝
今恶邪说之害正而攻之则适所以自敝而已此言诚
有味者故熹于释学虽所未安然未尝敢公言诋之特
以讲学所由有在于是故前日略扣其端既蒙垂教复
其方食而曰三代威仪尽在是矣岂真欲入丛林耶胡
文定所以取楞严圆觉亦恐是谓于其术中犹有可取
者非以为吾儒当取之以资已学也孔子曰攻乎异端
斯害也已吕博士谓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斯无邪慝
今恶邪说之害正而攻之则适所以自敝而已此言诚
有味者故熹于释学虽所未安然未尝敢公言诋之特
以讲学所由有在于是故前日略扣其端既蒙垂教复
卷三十 第 6b 页 WYG1143-0654b.png
不敢不尽所怀恐未中理乞赐开示不惮改也更愿勿
以鄙说示人要于有定论而已和战之说顷尝蒙面诲
及今所示非不明白利害较然矣然愚意终未敢安盖
卫君待夫子而为政夫子以正名为先以子路之贤尚
疑其迂然后夫子极言之以为名之不正其祸至于使
民无所措其手足圣人之言万世之法岂苟然哉惟明
人伦达天理知其上际下蟠无所不及无所逃于天地
之间然后信斯言之果不妄也今欲以讲和为名而修
以鄙说示人要于有定论而已和战之说顷尝蒙面诲
及今所示非不明白利害较然矣然愚意终未敢安盖
卫君待夫子而为政夫子以正名为先以子路之贤尚
疑其迂然后夫子极言之以为名之不正其祸至于使
民无所措其手足圣人之言万世之法岂苟然哉惟明
人伦达天理知其上际下蟠无所不及无所逃于天地
之间然后信斯言之果不妄也今欲以讲和为名而修
卷三十 第 7a 页 WYG1143-0654c.png
自治之实恐非夫子正名为先之意内外心迹判为两
途虽使幸而成功亦儒者之所讳也况先自处于背盟
违命之地而使彼得擅其直以责于我内疑上下之心
外成雠敌之势皆非计之得也必以摇动为虑则所谓
自治者其惟闭关固圉寇至而战去不穷追庶可以省
息劳费蓄锐待时乎以此自治与夫因机亟决电扫风
驰者固不同然犹同归于是其与讲和之计不可同年
而语矣不审台意以为如何
途虽使幸而成功亦儒者之所讳也况先自处于背盟
违命之地而使彼得擅其直以责于我内疑上下之心
外成雠敌之势皆非计之得也必以摇动为虑则所谓
自治者其惟闭关固圉寇至而战去不穷
息劳费蓄锐待时乎以此自治与夫因机亟决电扫风
驰者固不同然犹同归于是其与讲和之计不可同年
而语矣不审台意以为如何
卷三十 第 7b 页 WYG1143-0654d.png
答汪尚书
熹兹者累日侍行得以亲炙窃惟道德纯备固非浅陋
所能窥测而于谦虚好问容受尽言之际尤窃有感焉
盖推是心以往将天下之善皆归之其于任天下之重
也何有愚恐他日之事常人所不能任者阁下终不得
而辞也是以不胜拳拳每以儒释邪正之辨为说冀或
有助万分而犹恐其未足于言也请复陈之幸垂听焉
大抵近世言道学者失于太高读书讲义率常以径易
熹兹者累日侍行得以亲炙窃惟道德纯备固非浅陋
所能窥测而于谦虚好问容受尽言之际尤窃有感焉
盖推是心以往将天下之善皆归之其于任天下之重
也何有愚恐他日之事常人所不能任者阁下终不得
而辞也是以不胜拳拳每以儒释邪正之辨为说冀或
有助万分而犹恐其未足于言也请复陈之幸垂听焉
大抵近世言道学者失于太高读书讲义率常以径易
卷三十 第 8a 页 WYG1143-0655a.png
超绝不历阶梯为快而于其间曲折精微正好玩索处
例皆忽略厌弃以为卑近琐屑不足留情以故虽或多
闻博识之士其于天下之义理亦不能无所未尽(盖以/多闻)
(博识自为一事不甚精察其理之所自来却谓别有向/上一著与此两不相关此尹和靖所以有此三事中一)
(事看破则此患亡矣之/说可谓切中其病矣)理既未尽而胸中不能无疑乃
不复反求诸近顾惑于异端之说益推而置诸冥漠不
可测知之域兀然终日味无义之语以俟其廓然而一
悟殊不知物必格而后明伦必察而后尽(格物只是穷/理物格即是)
例皆忽略厌弃以为
闻博识之士其于天下之义理亦不能无所未尽(盖以/多闻)
(博识自为一事不甚精察其理之所自来却谓别有向/上一著与此两不相关此尹和靖所以有此三事中一)
(事看破则此患亡矣之/说可谓切中其病矣)理既未尽而胸中不能无疑乃
不复反求诸近顾惑于异端之说益推而置诸冥漠不
可测知之域兀然终日味无义之语以俟其廓然而一
悟殊不知物必格而后明伦必察而后尽(格物只是穷/理物格即是)
卷三十 第 8b 页 WYG1143-0655b.png
(理明此乃大学功夫之始潜玩积累各有浅深非有顿/悟险绝处也近世儒者语此似亦太高矣吕舍人书别)
(纸录/呈)彼既自谓廓然而一悟者其于此犹懵然也则亦
何以悟为哉(儒者为此学而自谓有悟者虽不可/谓之懵然其察之亦必不详者矣)又况
俟之而未必可得徒使人抱不决之疑志分气馁虚度
岁月而伥伥耳曷若致一吾宗循下学上达之序口讲
心思躬行力究宁烦毋略宁下毋高宁浅毋深宁拙毋
巧从容潜玩存久渐明众理洞然次第无隐然后知夫
大中至正之极天理人事之全无不在是初无迥然超
(纸录/呈)彼既自谓廓然而一悟者其于此犹懵然也则亦
何以悟为哉(儒者为此学而自谓有悟者虽不可/谓之懵然其察之亦必不详者矣)又况
俟之而未必可得徒使人抱不决之疑志分气馁虚度
岁月而伥伥耳曷若致一吾宗循下学上达之序口讲
心思躬行力究宁烦毋略宁下毋高宁浅毋深宁拙
巧从容潜玩存久渐明众理洞然次第无隐然后知夫
大中至正之极天理人事之全无不在是初无迥然超
卷三十 第 9a 页 WYG1143-0655c.png
绝不可及者而几微之间豪釐毕察酬酢之际体用浑
然虽或使之任至重而处所难亦沛然行其所无事而
已矣又何疑之不决而气之不完哉(纵言至此亦可谓/躐等矣然以阁下)
(之明勉而进之恐/不足以为难也)此其与外学所谓廓然而一悟者虽
未知其孰为优劣然此一而彼二此实而彼虚则较然
矣就使其说有实非吾儒之所及者是乃所以过乎大
中至正之矩而与不及者亡以异也(穷极幽深过也反/伦悖理不及也)
盖大本既立准则自明此孟子所以知言而诐淫邪遁
然虽或使之任至重而处所难亦沛然行其所无事而
已矣又何疑之不决而气之不完哉(纵言至此亦可谓/躐等矣然以阁下)
(之明勉而进之恐/不足以为难也)此其与外学所谓廓然而一悟者虽
未知其孰为优劣然此一而彼二此实而彼虚则较然
矣就使其说有实非吾儒之所及者是乃所以过乎大
中至正之矩而与不及者亡以异也(穷极幽深过也反/伦悖理不及也)
盖大本既立准则自明此孟子所以知言而诐淫邪遁
卷三十 第 9b 页 WYG1143-0655d.png
接于我者皆不能逃其鉴也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
其政害于其事可不戒哉可不惧哉愚意如此不识高
明以为如何如其可取幸少留意焉既以自任又以是
为格非定国之本则斯言之发庶不得罪于君子矣或
未中理亦乞明赐诲喻将复思而请益焉固无嫌于听
纳之不弘也孤陋寡闻企望之切
中国所恃者德夷狄所恃者力今虑国事者大抵以审
彼已较强弱为言是知夷狄相攻之策而未尝及中国
其政害于其事可不戒哉可不惧哉愚意如此不识高
明以为如何如其可取幸少
为格非定国之本则斯言之发庶不得罪于君子矣或
未中理亦乞明赐诲喻将复思而请益焉固无嫌于听
纳之不弘也孤陋寡闻企望之切
中国所恃者德夷狄所恃者力今虑国事者大抵以审
彼已较强弱为言是知夷狄相攻之策而未尝及中国
卷三十 第 10a 页 WYG1143-0656a.png
治夷狄之道也盖以力言之则彼常强我常弱是无时
而可胜不得不和也以德言之则振三纲明五常正朝
廷励风俗皆我之所可勉而彼之所不能者是乃中国
治夷狄之道而今日所当议也诚能自励以此则亦何
以讲和为哉愚之所忧独恐力既不振德又不修则曰
战曰和俱无上策耳
悦亲有道在于诚身诚身有道在乎明善今和战殊途
两宫异论秋防已迫恐误大计盖由诚身未至自治未
而可胜不得不和也以德言之则振三纲明五常正朝
廷励风俗皆我之所可勉而彼之所不能者是乃中国
治夷狄之道而今日所当议也诚能自励以此则亦何
以讲和为哉愚之所忧独恐力既不振德又不修则曰
战曰和俱无上策耳
悦亲有道在于诚身诚身有道在乎明善今和战殊途
两
卷三十 第 10b 页 WYG1143-0656b.png
力无以取信于亲而然耳必欲违令行义以图事功其
势甚逆而难孰若诚身几谏以冀感悟其理至顺而易
哉
答汪尚书
熹不揆愚鄙妄陈鄙见伏蒙高明垂赐诲答反复玩味
钦佩无忘然有所疑敢不自竭道在六经何必他求诚
如台谕亦可谓要言不烦矣然世之君子亦有虽知其
为如此而不免于沦胥者何哉以彼之为说者曰子之
势甚逆而难孰若诚身几谏以冀感悟其理至顺而易
哉
答汪尚书
熹不揆愚鄙妄陈鄙见伏蒙高明垂赐诲答反复玩味
钦佩无忘然有所疑敢不自竭道在六经何必他求诚
如台谕亦可谓要言不烦矣然世之君子亦有虽知其
为如此而不免于沦胥者何哉以彼之为说者曰子之
卷三十 第 11a 页 WYG1143-0656c.png
所求于六经者不过知性知天而已由吾之术无屈首
受书之劳而有其效其见解真实有过之者无不及焉
世之君子既以是中其好径欲速之心而不察乎他求
之贼道贵仕者又往往有王务家私之累声色势利之
娱日力亦不足矣是以虽知至道不外六经而不暇求
不若一注心于彼而徼幸其万一也然则何必云者正
矣而熹窃恨其未严也若易必以可傥庶几乎盖不必
云者无益之辞也不可云者有害之辞也夫二者之间
受书之劳而有其效其见解真实有过之者无不及焉
世之君子既以是中其好径欲速之心而不察乎他求
之贼道贵仕者又往往有王务家私之累声色势利之
娱日力亦不足矣是
不若一注心于彼而徼幸其万一也然则何必云者正
矣而熹窃恨其未严也若易必以可傥庶几乎盖不必
云者无益之辞也不可云者有害之辞也夫二者之间
卷三十 第 11b 页 WYG1143-0656d.png
相去远矣如鸟喙食之而杀人则世之相戒者必曰不
可食而未有谓不必食而已者也妄意如此不审高明
以为何如又蒙教谕以两苏之学不可与王氏同科此
乃浅陋辞不别白指不分明之过请复陈之于后而来
教又以欧阳司马同于苏氏则熹亦未能不以为疑也
盖司马欧阳之学其于圣贤之高致固非末学所敢议
者然其所存所守皆不失儒者之旧特恐有所未尽耳
至于王氏苏氏则皆以佛老为圣人既不纯乎儒者之
可食而未有谓不必食而已者也妄意如此不审高明
以为何如又蒙教谕以两苏之学不可与王氏同科此
乃浅陋辞不别白指不分明之过请复陈之于后而来
教又以欧阳司马同于苏氏则熹亦未能不以为疑也
盖司马欧阳之学其于圣贤之高致固非末学所敢议
者然其所存所守皆不失儒者之旧特恐有所未尽耳
至于王氏苏氏则皆以佛老为圣人既不纯乎儒者之
卷三十 第 12a 页 WYG1143-0657a.png
学矣非恶其如此特于此可验其于吾儒之学无所得
而王氏支离穿凿(阙/) 尤无义味至于甚者几
类俳优本不足以惑众徒以一时取合人主假利势以
行之至于己甚故特为诸老先生之所诽诋(龟山与胡/文定书及)
(答萧子庄书/可见其意矣)在今日则势穷祸极故其失人人得见之
至若苏氏之言高者出入有无而曲成义理(如易说性/命阴阳书)
(之人心道心古史之中一/性善老子之道器中和)下者指陈利害而切近人情
(苏氏此等议论不可殚举且据论语则东坡之/论见阳货子由之论彼子西皆以利害言之也)其智识
而王氏支离穿凿(阙/) 尤
类俳优本不足以惑众徒以一时取合人主假利势以
行之至于己甚故特为诸老先生之所诽诋(龟山与胡/文定书及)
(答萧子庄书/可见其意矣)在今日则势穷祸极故其失人人得见之
至若苏氏之言高者出入有无而曲成义理(如易说性/命阴阳书)
(之人心道心古史之中一/性善老子之道器中和)下者指陈利害而切近人情
(苏氏此等议论不可殚举且据论语则东坡之/论见阳货子由之论彼子西皆以利害言之也)其智识
卷三十 第 12b 页 WYG1143-0657b.png
才辨谋为气槩又足以震耀而张皇之使听者欣然而
不知倦非王氏之比也然语道学则迷大本(如前注中/性命诸说)
(多出私意杂佛老而言之性命之说尤可笑熹/尝辨老子说中一段今以拜呈可见其梗概矣)论事实
则尚权谋(如阳货子西事乃以此/论圣人可见其底蕴矣)浮华忘本实贵通
达贱名检此其害天理乱人心妨道术败风教亦岂尽
出王氏之下也哉但其身与其徒皆不甚得志于时无
利势以辅之故其说虽行而不能甚久凡此患害人未
尽见故诸老先生得以置而不论使其行于当世亦如
不知倦非王氏之比也然语道学则迷大本(如前注中/性命诸说)
(多出私意杂佛老而言之性命之说尤可笑熹/尝辨老子说中一段今以拜呈可见其梗概矣)论事实
则尚权谋(如阳货子西事乃以此/论圣人可见其底蕴矣)浮华忘本实贵通
达贱名检此其害天理乱人心妨道术败风教亦岂尽
出王氏之下也哉但其身与其徒皆不甚得志于时无
利势以辅
尽见故诸老先生得以置而不论使其行于当世亦如
卷三十 第 13a 页 WYG1143-0657c.png
王氏之盛则其为祸不但王氏而已主名教者亦不得
恝然而无言也(龟山集中杂说数段为苏氏发也当时/固已虑此矣程氏语录中论贤良处亦)
(似有/所指)盖王氏之学虽谈空虚而无精彩虽急功利而少
机变其极也陋如薛昂之徒而已蔡京虽名推尊王氏
然其淫侈纵恣所以败乱天下者不尽出于金陵也(龟/山)
(所论凫鹥诗乃其/所假以为号耳)若苏氏则其律身已不若荆公之严
其为术要未忘功利而诡秘过之其徒如秦观李荐之
流皆浮诞佻轻士类不齿相与扇纵横捭阖之辨以持
恝然而无言也(龟山集中杂说数段为苏氏发也当时/固已虑此矣程氏语录中论贤良处亦)
(似有/所指)盖王氏之学虽谈空虚而无精彩虽急功利而少
机变其极也陋如薛昂之徒而已蔡京虽名推尊王氏
然其淫侈纵恣所以败乱天下者不尽出于金陵也(龟/山)
(所论凫鹥诗乃其/所假以为号耳)若苏氏则其律身已不若荆公之严
其为术要未忘功利而诡秘过之其徒如秦观李荐之
流皆浮诞佻轻士类不齿相与扇纵横捭阖之辨以持
卷三十 第 13b 页 WYG1143-0657d.png
其说而漠然不知礼义廉耻之为何物虽其势利未能
有以动人而世之乐放纵恶拘检者已纷然向之使其
得志则凡蔡京之所为未必不身为之也世徒据其已
然者论之是以苏氏犹得在近世名卿之列而君子乐
成人之美者亦不欲逆探未形之祸以加讥贬至于论
道学邪正之际则其辨有在毫釐之间者虽欲假借而
不能私也今乃欲专贬王氏而曲贷二苏道术所以不
明异端所以益炽实由于此愚恐王氏复生未有以默
有以动人而世之乐放纵恶拘检者已纷然向之使其
得志则凡蔡京之所为未必不身为之也
然者论之是以苏氏犹得在近世名卿之列而君子乐
成人之美者亦不欲逆探未形之祸以加讥贬至于论
道学邪正之际则其辨有在毫釐之间者虽欲假借而
不能私也今乃欲专贬王氏而曲贷二苏道术所以不
明异端所以益炽实由于此愚恐王氏复生未有以默
卷三十 第 14a 页 WYG1143-0658a.png
其口而厌其心也狂妄僭率极言至此恐阁下未以为
然胡不取熹前所陈者数书之说而观之也以阁下之
明秉天理以格人欲据正道以黜异端彼亦将何所遁
其情哉熹之愚昧么么岂不知其力之不足所以慨然
发愤而不能已亦决于此而已矣天下岂有二道哉受
学之语见于吕与叔所记二先生语中云昔受学于周
茂叔故据以为说从游盖所尊敬而不为师弟子之辞
故范内翰之于二先生胡文定之于三君子熹皆用此
然胡不取熹前所陈者数书之说而观之也以阁下之
明秉天理以格人欲据正道以黜异端彼亦将何所遁
其情哉熹之愚昧么么岂不知其力之不足所以慨然
发愤而不能已亦决于此而已矣天下岂有二道哉受
学之语见于吕与叔所记二先生语中云昔受学于周
茂叔故据以为说从游盖所尊敬而不为师弟子之辞
故范内翰之于二
卷三十 第 14b 页 WYG1143-0658b.png
字但二先生于康节诚似太重欲改为与又似太轻不
知别下何字为当更乞示诲幸甚程邵之学固不同然
二先生所以推尊康节者至矣然以其信道不惑不杂
异端班于温公横渠之间则亦未可以其道不同而遽
贬之也和靖之言恐如孟子言伯夷伊尹之于孔子为
不同道之比妄意其然不识台意以为然否抑康节之
学抉摘窈微与佛老之言岂无一二相似而卓然自信
无所污染此其所见必有端的处比之温公欲护名教
知别下何字为当更乞示诲幸甚程邵之学固不同然
二先生所以推尊康节者至矣然以其信道不惑不杂
异端班于温公横渠之间则亦未可以其道不同而遽
贬之也和靖之言恐如孟子言伯夷伊尹之于孔子为
不同道之比妄意其然不识台意以为然否抑康节之
学抉摘窈微与佛老之言岂无一二相似而卓然自信
无所污染此其所见必有端的处比之温公欲护名教
卷三十 第 15a 页 WYG1143-0658c.png
而不言者又有间矣因论康节及此并以求教
答汪尚书
别纸谆诲良荷不鄙自顷致书之后方窃悚惧以俟谴
诃岂意高明不以为罪而虚受之此真熹所敬服叹慕
而不能己者幸甚幸甚然所谓一字之失者若推其所
自来究其所终极恐其失不但一字而己更望少留意
焉则熹之愿也濂溪河南授受之际非末学所敢议然
以其迹论之则来教为得其实矣敢不承命而改焉但
答汪尚书
别纸谆诲良荷不鄙自顷致书之后方窃悚惧以俟谴
诃
而不能己者幸甚幸甚然所谓一字之失者若推其所
自来究其所终极恐其失不但一字而己更望少留意
焉则熹之愿也濂溪河南授受之际非末学所敢议然
以其迹论之则来教为得其实矣敢不承命而改焉但
卷三十 第 15b 页 WYG1143-0658d.png
通书太极图之属更望暇日试一研味恐或不能无补
万分然后有以知二先生之于夫子非若孔子之于老
郯子苌弘也惟是苏学邪正之辨终未能无疑于心
盖熹前日所陈乃论其学儒不至而流于诐淫邪遁之
域窃味来教乃病其学佛未精而滞于智虑言语之间
此所以多言而愈不合也夫其始之辟禅学也岂能明
天人之蕴推性命之原以破其荒诞浮虚之说而反之
正哉如大悲阁中和院记之属直掠彼之粗以角其精
万分然后有以知二先生之于夫子非若孔子之于老
郯子苌弘也惟是苏学邪正之辨终未能无疑于心
盖熹前日所陈乃论其学儒不至而流于诐淫邪遁之
域窃味来教乃病其学佛未精而滞于智虑言语之间
此所以多言而愈不合也夫其始之辟禅学也岂能明
天人之蕴推性命之原以破其荒诞浮虚之说而反之
正哉如大悲阁中和院记之属直
卷三十 第 16a 页 WYG1143-0659a.png
据彼之外以攻其内是乃率子弟以攻父母信枝叶而
疑本根亦安得不为之诎哉近世攻释氏者如韩欧孙
石之正龟山犹以为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况如苏子
以邪攻邪是束缊灌膏而往赴之也直以身为烬而后
已耳来教又以为苏氏乃习气之弊虽不知道而无邪
心非若王氏之穿凿附会以济其私邪之学也熹窃谓
学以知道为本知道则学纯而心正见于行事发于言
语亦无往而不得其正焉如王氏者其始学也盖欲凌
疑本根亦安得不为之诎哉近世攻释氏者如韩欧孙
石之正龟山犹以为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况如苏子
以邪攻邪是束缊灌膏而往赴之也直以身为烬而后
已耳来教又以为苏氏乃习气之弊虽不知道而无邪
心非若王氏之穿凿附会以济其私邪之学也熹窃谓
学以知道为本知道则学纯而心正见于行事发于言
语亦无往而不得其正焉如王氏者其始学也盖欲凌
卷三十 第 16b 页 WYG1143-0659b.png
跨扬韩掩迹颜孟初亦岂遽有邪心哉特以不能知道
故其学不纯而设心造事遂流入于邪又自以为是而
大为穿凿附会以文之此其所以重得罪于圣人之门
也苏氏之学虽与王氏若有不同者然其不知道而自
以为是则均焉学不知道其心固无所取则以为正又
自以为是而肆言之其不为王氏者特天下未被其祸
而已其穿凿附会之巧如来教所称论成佛说老子之
属盖非王氏所及而其心之不正至乃谓汤武篡弑而
故其学不纯而设心造事遂流入于邪又自以为是而
大为穿凿附会以文之此其所以重得罪于圣人之门
也苏氏之学虽与王氏若有不同者然其不知道而自
以为是则
自以为是而肆言之其不为王氏者特天下未被其祸
而已其穿凿附会之巧如来教所称论成佛说老子之
属盖非王氏所及而其心之不正至乃谓汤武篡弑而
卷三十 第 17a 页 WYG1143-0659c.png
盛称荀彧以为圣人之徒凡若此类皆逞其私邪无复
忌惮不在王氏之下借曰不然而原情以差其罪则亦
不过稍从末减之科而已岂可以是为当然而莫之禁
乎书曰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此刑法之本意也若天
理不明无所准则而屑屑焉惟原情之为务则无乃徇
情废法而纵恶以启奸乎杨朱学为义者也而偏于为
我墨翟学为仁者也而流于兼爱本其设心岂有邪哉
皆以善而为之耳特于本原之际微有毫釐之差是以
忌惮不在王氏之下借曰不然而原情以差其罪则亦
不过稍从末减之科而已岂可以是为当然而莫之禁
乎书曰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此刑法之本意也若天
理不明无所准则而屑屑焉惟原情之为务则无乃徇
情废法而纵恶以启奸乎杨朱学为义者也而偏于为
我墨翟学为仁者也而流于兼爱本其设心岂有邪哉
皆以善而为之耳特于本原之际微有毫釐之差是以
卷三十 第 17b 页 WYG1143-0659d.png
孟子推言其祸以为无父无君而陷于禽兽辞而辟之
不少假借孟子亦岂不原其情而过为是刻核之论哉
诚以其贼天理害人心于几微之间使人陷溺而不自
知非若刑名狙诈之术其祸浅切而易见也是以拔本
塞源不得不如是之力书曰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又曰
予不顺天厥罪惟均孟子之心亦若是而已耳以此论
之今日之事王氏仅足为申韩仪衍而苏氏学不正而
言成理又非杨墨之比愚恐孟子复生则其取舍先后
不少假借孟子亦岂不原其情而过为是刻核之论哉
诚以其贼天理害人心于几微之间使人陷溺而不自
知非若刑名狙诈之术其祸浅切而易见也是以拔本
塞源不得不如是之力书曰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又曰
予不顺天厥罪惟均孟子之心亦若是而已耳以此论
之今日之事王氏仅足为申韩仪衍而苏氏学不正而
言成理又非杨墨之比愚恐孟子复生则其取舍先后
卷三十 第 18a 页 WYG1143-0660a.png
必将有在而非如来教之云也区区僭越辨论不置非
敢自谓工诃古人而取必于然诺实以为古人致知格
物之学有在于是既以求益而亦意其未必无补于高
明也
与汪尚书
去春赐教语及苏学以为世人读之止取文章之妙初
不于此求道则其失自可置之夫学者之求道固不于
苏氏之文矣然既取其文则文之所述有邪有正有是
敢自谓工诃古人而取必于然诺实以为古人致知格
物之学有在于是既以求益而亦意其未必无补于高
明也
与汪尚书
去春赐教语及苏学以为世人读之止取文章之妙初
不
苏氏之文矣然既取其文则文之所述有邪有正有是
卷三十 第 18b 页 WYG1143-0660b.png
有非是亦皆有道焉固求道者之所不可不讲也讲去
其非以存其是则道固于此乎在矣而何不可之有若
曰惟其文之取而不复议其理之是非则是道自道文
自文也道外有物固不足以为道且文而无理又安足
以为文乎盖道无适而不存者也故即文以讲道则文
与道两得而一以贯之否则亦将两失之矣中无主外
无择其不为浮誇险诐所入而乱其知思也者几希况
彼之所以自任者不但曰文章而已既亡以考其得失
其非以存其是则道固于此乎在矣而何不可之有若
曰惟其文之取而不复议其理之是非则是道自道文
自文也道外有物固不足以为道且文而无理又安足
以为文乎盖道无适而不存者也故即文以讲道则文
与道两得而一以贯之否则亦将两失之矣中无主外
无择其不为浮誇险诐所入而乱其知思也者几希况
彼之所以自任者不但曰文章而已既亡以考其得失
卷三十 第 19a 页 WYG1143-0660c.png
则其肆然而谈道德于天下夫亦孰能禦之愚见如此
累蒙教告终不能移也又蒙喻及二程之于濂溪亦若
横渠之于范文正耳先觉相传之袐非后学所能窥测
诵其诗读其书则周范之造诣固殊而程张之契悟亦
异如曰仲尼颜子所乐吟风弄月以归皆是当时口传
心受的当亲切处后来二先生举似后学亦不将作第
二义看然则行状所谓反求之六经然后得之者特语
夫功用之大全耳至其入处则自濂溪不可诬也若横
累蒙教告终不能移也又蒙喻及二程之于濂溪亦若
横渠之于范文正耳先觉相传之
诵其诗读其书则周范之造诣固殊而程张之契悟亦
异如曰仲尼颜子所乐吟风弄月以归皆是当时口传
心受的当亲切处后来二先生举似后学亦不将作第
二义看然则行状所谓反求之六经然后得之者特语
夫功用之大全耳至其入处则自濂溪不可诬也若横
卷三十 第 19b 页 WYG1143-0660d.png
渠之于文正则异于是盖当时粗发其端而已受学乃
先生自言此岂自诬者耶大抵近世诸公知濂溪甚浅
如吕氏童蒙训记其尝著通书而曰用意高远夫通书
太极之说所以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岂用意
而为之又何高下远近之可道哉近林黄中自九江寄
其所撰祠堂记文极论濂字边旁以为害道尤可骇叹
而通书之后次序不伦载蒲宗孟碣铭全文为害又甚
以书晓之度未易入见谋于此别为叙次而刋之恐却
先生自言此岂自诬者耶大抵近世诸公知濂溪甚浅
如吕氏童蒙训记其尝著通书而曰用意高远夫通书
太极之说所以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岂用意
而为之又何高下远近之可道哉近林黄中自九江寄
其所撰祠堂记文极论濂字边旁以为害道尤可骇叹
而通书之后次序不伦载蒲宗孟碣铭全文为害又甚
以书晓之
卷三十 第 20a 页 WYG1143-0661a.png
不难办也春陵记文亦不可解此道之衰未有甚于今
日奈何奈何
答汪尚书
伏蒙垂教以所不及反覆再四开发良多此足以见閒
居味道所造日深而又谦虚退托不自贤智如此区区
下怀尤切欣幸第顾浅陋不足以当诱掖之勤兹为愧
惧耳然窃思之东西铭虽同出于一时之作然其词义
之所指气象之所及浅深广狭迥然不同是以程门专
日奈何奈何
答汪尚书
伏蒙垂教以所不及反覆再四开发良多此足以见閒
居味道所造日深而又谦虚退托不自贤智如此区区
下怀尤切欣幸第顾浅陋不足以当诱掖之勤兹为愧
惧耳然窃思之东西铭虽同出于一时之作然其词义
之所指气象之所及浅深广狭迥然不同是以程门专
卷三十 第 20b 页 WYG1143-0661b.png
以西铭开示学者而于东铭则未之尝言盖学者诚于
西铭之言反复玩味而有以自得之则心广理明意味
自别若东铭则虽分别长傲遂非之失于毫釐之间所
以开警后学亦不为不切然意味有穷而于下学功夫
盖犹有未尽者又安得与西铭彻上彻下一以贯之之
旨同日而语哉窃意先贤取舍之意或出于此不审高
明以为如何至于体用一原显微无间之语则近尝思
之前此看得大段卤莽子细玩味方知此序无一字无
西铭之言反复玩味而有以自得之则心广理明意味
自别若东铭则虽分别长傲遂非之失于毫釐之间所
以开警后学亦不为不切然意味有穷而于下学功夫
盖犹有未尽者又安得
旨同日而语哉窃意先贤取舍之意或出于此不审高
明以为如何至于体用一原显微无间之语则近尝思
之前此看得大段卤莽子细玩味方知此序无一字无
卷三十 第 21a 页 WYG1143-0661c.png
下落无一语无次序其曰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
用一原显微无间盖自理而言则即体而用在其中所
谓一原也自象而言则即显而微不能外所谓无间也
其文理密察有条不紊乃如此若于此看得分明则即
西铭之书而所谓一原无间之实巳瞭然心目之间矣
亦何俟于东铭而后足耶若俟东铭而后足则是体用
显微判然二物必各为一书然后可以发明之也先生
之意恐不如此不审高明又以为如何太极图西铭近
用一原显微无间盖自理而言则即体而用在其中所
谓一原也自象而言则即显而微不能外所谓无间也
其文理密察有条不紊乃如此若于此看得分明则即
西铭之书而所谓一原无间之实巳瞭然心目之间矣
亦何俟于东铭而后足耶若俟东铭而后足则是体用
显微判然二物必各为一书然后可以发明之也先生
之意恐不如此不审高明又以为如何太极图西铭近
卷三十 第 21b 页 WYG1143-0661d.png
因朋友啇确尝窃私记其说见此抄录欲以请教未毕而明仲之仆来索书不欲留之后便当拜呈也然顷以
示伯恭渠至今未能无疑盖学者含糊覆冒之久一旦
遽欲分剖晓析而告语之宜其不能入也又蒙语及前
此妄论平易蹉过之言称许甚过尤切皇恐然窃观来
意似以为先有见处乃能造夫平易此则又似禅家之
说熹有所不能无疑也圣门之教下学上达自平易处
讲究讨论积虑潜心优柔餍饫久而渐有得焉则日见
示伯恭渠至今未能无疑盖学者含糊覆冒之久一旦
遽欲分剖晓析而告语之宜其不能入也又蒙语及前
此妄论平易蹉过之言称许甚过尤切皇恐然窃观来
意似以为先有见处乃能造夫平易此则又似禅家之
说熹有所不能无疑也圣门之教下学上达自平易处
讲究讨论积虑潜心优柔餍饫久而渐有得焉则日见
卷三十 第 22a 页 WYG1143-0662a.png
其高深远大而不可穷矣程夫子所谓善学者求言必
自近易于近者非知言者也亦谓此耳今曰此事非言
语臆度所及必先有见然后有以造夫平易则是欲先
上达而后下学譬之是犹先察秋毫而后睹山岳先举
万石而后胜匹雏也夫道固有非言语臆度所及者然
非颜曾以上几于化者不能与也今日为学用力之初
正当学问思辨而力行之乃可以变化气质而入于道
顾乃先自禁切不学不思以坐待其无故忽然而有见
自近易于近者非知言者也亦谓此耳今曰此事非言
语臆度所及必先有见然后有以造夫平易则是欲先
上达而后下学譬之是犹先察秋毫而后睹山岳先举
万石而后胜匹雏也夫道固有非言语臆度所及者然
非颜曾以上几于化者不能与
正当学问思辨而力行之乃可以变化气质而入于道
顾乃先自禁切不学不思以坐待其无故忽然而有见
卷三十 第 22b 页 WYG1143-0662b.png
无乃溺心于无用之地玩岁愒日而卒不见其成功乎
就使侥倖于恍惚之间亦与天理人心叙秩命讨之实
了无交涉其所自谓有得者适足为自私自利之资而
已此则释氏之祸横流稽天而不可遏者有志之士所
以隐忧浩叹而欲火其书也旧读明道行状记其学行
事业累数千言而卒道其言不过力排释氏以为必辟
之而后可以入道后得吕荣公家传则以为尝受学于
二程而所以推尊称美之辞甚盛考其实亦诚有以大
就使侥倖于恍惚之间亦与天理人心叙秩命讨之实
了无交涉其所自谓有得者适足为自私自利之资而
已此则释氏之祸横流稽天而不可遏者有志之士所
以隐忧浩叹而欲火其书也旧读明道行状记其学行
事业累数千言而卒道其言不过力排释氏以为必辟
之而后可以入道后得吕荣公家传则以为尝受学于
二程而所以推尊称美之辞甚盛考其实亦诚有以大
卷三十 第 23a 页 WYG1143-0662c.png
过人者然至其卒章而诵其言则以为佛之道与圣人
合此其师生之间分背矛盾一南一北不审台意平日
于此是非之际何以处之天之生物使之一本此是则
彼非此非则彼是盖不容并立而两存也愚昧无知误
蒙诱进敢竭愚虑庶几决疑伏望恕其狂易而终教之
幸甚幸甚
答汪尚书论家庙
熹伏蒙垂问庙制之说熹昨托陈明仲就借古今诸家
合此其师生之间分背矛盾一南一北不审台意平日
于此是
彼非此非则彼是盖不容并立而两存也愚昧无知误
蒙诱进敢竭愚虑庶几决疑伏望恕其狂易而终教之
幸甚幸甚
答汪尚书论家庙
熹伏蒙垂问庙制之说熹昨托陈明仲就借古今诸家
卷三十 第 23b 页 WYG1143-0662d.png
祭仪正以孤陋寡闻无以质正因欲讲求俟其详备然
后请于高明以定其论耳不谓乃蒙下询使人茫然不
知所对然姑以所示两条考之窃谓至和之制虽若不
合于古而实得其意但有所未尽而巳政和之制则虽
稽于古者或得其数而失其意则多矣盖古者诸侯五
庙所谓二昭二穆者高祖以下四世有服之亲也所谓
太祖者始封之君百世不毁之庙也今世公侯有家而
无国则不得有太祖之庙矣故至和四庙特所谓二昭
后请于高明以定其论耳不谓乃蒙下询使人茫然不
知所对然姑以所示两条考之窃谓至和之制虽若不
合于古而实得其意但有所未尽而巳政和之制则虽
稽于古者或得其数而失其意则多矣盖古者诸侯五
庙所谓二昭二穆者高祖以下四世有服之亲也所谓
太祖者始封之君百世不毁之庙也今世公侯有家而
无国则不得有太祖
卷三十 第 24a 页 WYG1143-0663a.png
二穆四世有服之亲而无太祖之庙其于古制虽若不
同而实不害于得其意也又况古者天子之三公八命
及其出封然后得用诸侯之礼盖仕于王朝者其礼反
有所厌而不得伸则今之公卿宜亦未得全用诸侯之
礼也礼家又言夏四庙至子孙而五则是凡立五庙者
亦是五世以后始封之君正东向之位然后得备其数
非于今日立庙之初便立太祖之庙也政和之制盖皆
不考乎此故二昭二穆之上通数高祖之父以备五世
同而实不害于得其意也又况古者天子之三公八命
及其出封然后得用诸侯之礼盖仕于王朝者其礼反
有所厌而不得伸则今之公卿宜亦未得全用诸侯之
礼也礼家又言夏四庙至子孙而五则是凡立五庙者
亦是五世以后始封之君正东向之位然后得备其数
非于今日立庙之初便立太祖之庙也政和之制盖皆
不考乎此故二昭二穆之上通数高祖之父以备五世
卷三十 第 24b 页 WYG1143-0663b.png
夫既非始封之君又已亲尽而服绝矣乃苟以备夫五
世而祀之于义何所当乎至于大夫三庙说者以为天
子诸侯之大夫皆同盖古者天子之大夫与诸侯之大
夫品秩之数不甚相远故其制可以如此若今之世则
唯侍从官以上乃可以称天子之大夫至诸侯之大夫
则州镇之幕职官而巳尔(横渠先生止为京官而温公/云官比诸侯之大夫则已贵)
是安可以拘于古制而使用一等之礼哉故至和之制
专以天子之大夫为法亦深得制礼之意但其自东宫
世而祀之于义何所当乎至于大夫三庙说者以为天
子诸侯之大夫皆同盖古者天子之大夫与诸侯之大
夫品秩之数不甚相远故其制可以如此若今之世
唯侍从官以上乃可以称天子之大夫至诸侯之大夫
则州镇之幕职官而巳尔(横渠先生止为京官而温公/云官比诸侯之大夫则已贵)
是安可以拘于古制而使用一等之礼哉故至和之制
专以天子之大夫为法亦深得制礼之意但其自东宫
卷三十 第 25a 页 WYG1143-0663c.png
三少而上乃得为大夫则疑未尽而适士二庙官师一
庙之制亦有所未备焉耳政和之制固未必深考古者
天子诸侯之大夫同为一等之说然其意实近之但自
大侍从至升朝官并为一法则亦太无隆杀之辨矣盖
官职高下则有古今之不同但以命数准今品数而论
之则礼之等差可得而定矣然此亦论其得失而已若
欲行之则政和之礼行于今日未之有改凡仕于今日
而得立庙者岂得而不用哉但其所谓庙者制度草略
庙之制亦有所未备焉耳政和之制固未必深考古者
天子诸侯之大夫同为一等之说然其意实近之但自
大侍从至升朝官并为一法则亦太无隆杀之辨矣盖
官职高下则有古今之不同但以命数准今品数而论
之则礼之等差可得而定矣然此亦论其得失而已若
欲行之则政和之礼行于今日未之有改凡仕于今日
而得立庙者岂得而不用哉但其所谓庙者制度草略
卷三十 第 25b 页 WYG1143-0663d.png
已不能如唐制之盛而况于古乎此好礼之士所以未
尝不叹息于斯也然考诸程子之言则以为高祖有服
不可不祭虽七庙五庙亦止于高祖虽三庙一庙以至
祭寝亦必及于高祖但有疏数之不同耳疑此最为得
祭祀之本意今以祭法考之虽未见祭必及高祖之文
然有月祭享尝之别则古者祭祀以远近为疏数亦可
见矣礼家又言大夫有事省于其君干袷及其高祖此
则可为立三庙而祭及高祖之验而来教所疑私家合
尝不叹息于斯也然考诸程子之言则以为高祖有服
不可不祭虽七庙五庙亦止于高祖虽三庙一庙以至
祭寝亦必及于高祖但有疏数之不同耳疑此最为得
祭祀之本意今以祭法考之虽未见祭必及高祖之文
然有月祭享尝之别则古者祭祀以远近为疏数亦可
见矣礼家又言大夫有事省于其君干袷及其高祖此
则可为立三庙而祭及高祖之验而来教所疑私家合
卷三十 第 26a 页 WYG1143-0664a.png
食之文亦因可见矣但干袷之制它未有可考耳墓祭
之礼程氏亦以为古无之但缘习俗然不害义理但简
于四时之祭可也凡此皆直据鄙见与其所闻而论之
以求教于门下伏惟高明财择因风还赐一言以决其
是非焉则熹不胜幸甚熹又尝因程氏之说草其祭寝
之仪将以行于私家而连年遭丧未及尽试未敢辄以
拜呈少俟其备当即请教也
答汪尚书
之礼程氏亦以为古无之但缘习俗然不害义理但简
于四时之祭可也凡此皆直据鄙见与其所闻而论之
以求教于门下伏惟高明财择因风还赐一言以决其
是非焉则熹不胜幸甚熹又尝因程氏之说草其祭寝
之仪
拜呈少俟其备当即请教也
答汪尚书
卷三十 第 26b 页 WYG1143-0664b.png
前蒙垂谕庙制率易荐闻未知中否不蒙辨诘殊失所
望然若果于合意无疑则亦足自安矣别纸下询尤见
谦德之盛愈下而愈光顾熹之愚不足以有所发耳夫
宋公以外祖无后而岁时祭之此其意可谓厚矣然非
族之祀于理既未安而势不及其子孙则为虑亦未远
曷若访其族亲为之置后使之以时奉祀之为安便而
久长哉但贫贱之士则其力或不足以为此或虽为之
而彼为后者无所顾于此则亦不能使之致一于所后
望然若果于合意无疑则亦足自安矣别纸下询尤见
谦德之盛愈下而愈光顾熹之愚不足以有所发耳夫
宋公以外祖无后而岁时祭之此其意可谓厚矣然非
族之祀于理既未安而势不及其子孙则为虑亦未远
曷若访其族亲为之置后使之以时奉祀之为安便而
久长哉但贫贱之士则其力或不足以为此或虽为之
而彼为后者无所顾于此则亦不能使之致一于所后
卷三十 第 27a 页 WYG1143-0664c.png
若宋公则其力非不足为若为之而割田筑室以居之
又奏授之官以禄之则彼为后者必将感吾之谊而不
敢乏其祀矣此于义理甚明利害亦不难晓窃意宋公
特欲亲奉尝之以致吾不忘母家之意而其虑遂不及
此耳若果如此则其为后者主其祭而吾特往助其馈
奠亦何为而不可伏惟高明试一思之如有可采愿早
为之使异时史策书之可以为后世法而宋公之事不
得专美于前则区区之深愿也愚见如此不审台意以
又奏授之官以禄之则
敢乏其祀矣此于义理甚明利害亦不难晓窃意宋公
特欲亲奉尝之以致吾不忘母家之意而其虑遂不及
此耳若果如此则其为后者主其祭而吾特往助其馈
奠亦何为而不可伏惟高明试一思之如有可采愿早
为之使异时史策书之可以为后世法而宋公之事不
得专美于前则区区之深愿也愚见如此不审台意以
卷三十 第 27b 页 WYG1143-0664d.png
为何如
答汪尚书
伏蒙垂谕祭仪之阙此间前日盖亦有疑之者熹窃以
为正庙配食只合用初配一人其再娶及庶母之属皆
各为别庙祠之乃于情义两尽不审台意如何焚黄近
世行之墓次不知于礼何据昨见钦夫谢魏公赠谥文
字郤只云告庙此与近世所行又不知孰为得失也更
乞台谕幸甚又见王彦辅麈史记富文忠李文定忌日
答汪尚书
伏蒙垂谕祭仪之阙此间前日盖亦有疑之者熹窃以
为正庙配食只合用初配一人其再娶及庶母之属皆
各为别庙祠之乃于情义两尽不审台意如何焚黄近
世行之墓次不知于礼何据昨见钦夫谢魏公赠谥文
字郤只云
乞台谕幸甚又见王彦辅麈史记富文忠李文定忌日
卷三十 第 28a 页 WYG1143-0665a.png
变服事横渠理窟亦有变服之说但其制度皆不同如
熹前日所定则与士庶吉服相乱恐不可行不知三家
之说当从何者为是亦乞批诲当续修正也
与汪尚书
郭子和所辨买宅事元本尚未还纳今偶寻不获别录
一本拜纳伏乞视至其所辨论不审台意以为如何如
其有徵即合刻之程书本卷之后若其尚在疑信之间
则亦不必传也便还乞示一的报幸甚但其所辨侍疾
熹前日所定则与士庶吉服相乱恐不可行不知三家
之说当从何者为是亦乞批诲当续修正也
与汪尚书
郭子和所辨买宅事元本尚未还纳今偶寻不获别录
一本拜纳伏乞视至其所辨论不审台意以为如何如
其有徵即合刻之程书本卷之后若其尚在疑信之间
则亦不必传也便还乞示一的报幸甚但其所辨侍疾
卷三十 第 28b 页 WYG1143-0665b.png
事云有请问录象学说及伊川往来书虽已焚荡想渠
尚及记忆欲乞因书试为询访或得其大略梗槩当有
益于学者而亦可以證明其说之不妄也渠说又云谯
天授亦党事后门人熹见胡刘二丈说亲见谯公自言
识伊川于涪陵约以同居洛中及其至洛则伊川已下
世矣问以伊川易学意似不以为然至考其它言行又
颇杂于佛老子之学者恐未得以门人称也以此一事
及其所著象学文字推之则恐其于程门亦有未纯师
尚及记忆欲乞因书试为询访或得其大略梗槩当有
益于学者而亦
天授亦党事后门人熹见胡刘二丈说亲见谯公自言
识伊川于涪陵约以同居洛中及其至洛则伊川已下
世矣问以伊川易学意似不以为然至考其它言行又
颇杂于佛老子之学者恐未得以门人称也以此一事
及其所著象学文字推之则恐其于程门亦有未纯师
卷三十 第 29a 页 WYG1143-0665c.png
者不知其所谓卒业者果何事耶凡此皆熹所疑敢并
以请得赐开喻幸甚幸甚
与张钦夫别纸
侯子论语抄毕内上其间误字显然者已辄为正之矣
但其语时有不莹岂其不长于文字而然耶抑别有以
也顷在豫章见阜卿所传语录有尹和靖所称伊川语
云侯师正议论只好隔壁听详味此言以验此书窃谓
其学大抵明白劲正而无深潜缜密沈浸醲郁之味故
以请得赐开喻幸甚幸甚
与张钦夫别纸
侯子论语抄毕内上其间误字显然者已辄为正之矣
但其语时有不莹岂其不长于文字而然耶抑别有以
也顷在豫章见阜卿所传语录有尹和靖所称伊川语
云侯师正议论只好隔壁听详味此言以验此书窃谓
其学大抵
卷三十 第 29b 页 WYG1143-0665d.png
于精微曲折之际不免疏略时有罅缝不得于言而求
诸心乃其所见所存有此气象非但文字之疵也狂妄
辄尔轻议前辈可谓不韪然亦讲学之一端所不得避
不审高明以为如何人回却望批诲幸甚幸甚
答张钦夫
蒙示及答胡彪二书吕氏中庸辨发明亲切警悟多矣
然有未谕敢条其所以而请于左右答广仲书切中学
者之病然愚意窃谓此病正坐平时烛理未明涵养未
诸心乃其所见所存有此气象非但文字之疵也狂妄
辄尔轻议前辈可谓不韪然亦讲学之一端所不得避
不审高明以为如何人回却望批诲幸甚幸甚
答张钦夫
蒙示及答胡彪二书吕氏中庸辨发明亲切警悟多矣
然有未谕敢条其所以而请于左右答广仲书切中学
者之病然愚意窃谓此病正坐平时烛理未明涵养未
卷三十 第 30a 页 WYG1143-0666a.png
熟以故事物之来无以应之若曰于事物纷至之时精
察此心之所起则是似更于应事之外别起一念以察
此心以心察心烦扰益甚且又不见事物未至时用力
之要此熹所以不能亡疑也儒者之学大要以穷理为
先盖凡一物有一理须先明此然后心之所发轻重长
短各有准则书所谓天叙天秩天命天讨孟子所谓物
皆然心为甚者皆谓此也若不于此先致其知但见其
所以为心者如此识其所以为心者如此泛然而无所
察此心之所起则是似更于应事之外别起一念以察
此心以心察心烦扰益甚且又不见事物未至时用力
之要此熹所以
先盖凡一物有一理须先明此然后心之所发轻重长
短各有准则书所谓天叙天秩天命天讨孟子所谓物
皆然心为甚者皆谓此也若不于此先致其知但见其
所以为心者如此识其所以为心者如此泛然而无所
卷三十 第 30b 页 WYG1143-0666b.png
准则则其所存所发亦何自而中于理乎且如释氏擎
拳竖拂运水般柴之说岂不见此心岂不识此心而卒
不可与入尧舜之道者正为不见天理而专认此心以
为主宰故不免流于自私耳前辈有言圣人本天释氏
本心盖谓此也来示又谓心无时不虚熹以为心之本
体固无时不虚然而人欲己私汨没久矣安得一旦遽
见此境界乎故圣人必曰正其心而正心必先诚意诚
意必先致知其用力次第如此然后可以得心之正而
拳竖拂运水般柴之说岂不见此心岂不识此心而卒
不可与入尧舜之道者正为不见天理而专认此心以
为主宰故不免流于自私耳前辈有言圣人本天释氏
本心盖谓此也来示又谓心无时不虚熹以为心之本
体固无时不虚然而人欲己私汨没久矣安得一旦遽
见此境界乎故圣人必曰正其心而正心必先诚意诚
意必先致知其用力次第如此然后可以得心
卷三十 第 31a 页 WYG1143-0666c.png
复其本体之虚亦非一日之力矣今直曰无时不虚又
曰既识此心则用无不利此亦失之太快而流于异学
之归矣若儒者之言则必也精义入神而后用无不利
可得而语矣孟子存亡出入之说亦欲学者操而存之
耳似不为识此心发也若能常操而存即所谓敬者纯
矣纯则动静如一而此心无时不存矣今也必曰动处
求之则是有意求免乎静之一偏而不知其反倚乎动
之一偏也然能常操而存者亦是颜子地位以上人方
曰既识此心则用无不利此亦失之太快而流于异学
之归矣若儒者之言则必也精义入神而后用无不利
可得而语矣孟子存亡出入之说亦欲学者操而存之
耳似不为识此心发也若能常操而存即所谓敬者纯
矣纯则动静如一而此心无时不存矣今也必曰动处
求之则是有意求免乎静之一偏而不知其反倚乎动
之一偏也然能常操而存者亦是颜子地位以上人方
卷三十 第 31b 页 WYG1143-0666d.png
可言此今又曰识得便能守得则仆亦恐其言之易也
明道先生曰既能体之而乐则亦不患不能守须如此
而言方是攧扑不破绝渗漏无病败耳高明之意大抵
在于施为运用处求之正禅家所谓石火电光底消息
也而于优游涵泳之功似未甚留意是以求之太迫而
得之若惊资之不深而发之太露易所谓宽以居之者
正为不欲其如此耳愚虑及此不识高明以为如何
与张钦夫(先生自注云此书非是但存之/以见议论本末耳下篇同此)
明道先生曰既能体之而乐则亦不患不能守须如此
而言方是攧扑不破绝渗漏无病败耳高明之意大抵
在于施为运用处求之正禅家所谓石火电光底消息
也而于优游涵泳之功
得之若惊资之不深而发之太露易所谓宽以居之者
正为不欲其如此耳愚虑及此不识高明以为如何
与张钦夫(先生自注云此书非是但存之/以见议论本末耳下篇同此)
卷三十 第 32a 页 WYG1143-0667a.png
人自有生即有知识事物交来应接不暇念念迁革以
至于死其间初无顷刻停息举世皆然也然圣贤之言
则有所谓未发之中寂然不动者夫岂以日用流行者
为已发而指夫暂而休息不与事接之际为未发时耶
尝试以此求之则泯然无觉之中邪暗郁塞似非虚明
应物之体而几微之际一有觉焉则又便为己发而非
寂然之谓盖愈求而愈不可见于是退而验之于日用
之间则凡感之而通触之而觉盖有浑然全体应物而
至于死其间初无顷刻停息举世皆然也然圣贤之言
则有所谓未发之中寂然不动者夫岂以日用流行者
为已发而指夫暂而休息不与事接之际为未发时耶
尝试以此求之则泯然无觉之中邪暗郁塞似非虚明
应物之体而几微之际一有觉焉则又便为己发而非
寂然之谓盖愈求而愈不可见于是退而验之于日用
之间则凡感之而通触之而觉盖有浑然全体应物而
卷三十 第 32b 页 WYG1143-0667b.png
不穷者是乃天命流行生生不已之机虽一日之间万
起万灭而其寂然之本体则未尝不寂然也所谓未发
如是而已夫岂别有一物限于一时拘于一处而可以
谓之中哉然则天理本真随处发见不少停息者其体
用固如是而岂物欲之私所能壅遏而梏亡之哉故虽
汨于物欲流荡之中而其良心萌蘖亦未尝不因事而
发见学者于是致察而操存之则庶乎可以贯乎大本
达道之全体而复其初矣不能致察使梏之反覆至于
起万灭而其寂然之本体则未尝不寂然也所谓未发
如是而已夫岂别有一物限于一时拘于一处而可以
谓之中哉然则天理本真随处发见不少停息者其体
用固如是而岂物欲之私所能壅遏而梏亡之哉故虽
汨于物欲流荡之中而其良心萌蘖亦未尝不因事而
发见学者于是致察而操存之则庶乎可以贯乎大本
达道之全体而复其初矣不能致察使梏之反覆至于
卷三十 第 33a 页 WYG1143-0667c.png
夜气不足以存而陷于禽兽则谁之罪哉周子曰五行
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其论至诚则
曰静无而动有程子曰未发之前更如何求只平日涵
养便是又曰善观者却于己发之际观之二先生之说
如此亦足以验大本之无所不在良心之未尝不发矣
与张钦夫(先生自注云此书所论尤乖戾所/疑语录皆非是后自有辨说甚详)
前书所扣正恐未得端的所以求正兹辱诲谕乃知尚
有认为两物之蔽深所欲闻幸甚幸甚当时乍见此理
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其论至诚则
曰静无而动有程子曰未发之前更如何求只平日涵
养便是又曰善观者却于己发之际观之二先生之说
如此亦足以验大本之无所不在良心之未尝不发
与张钦夫(先生自注云此书所论尤乖戾所/疑语录皆非是后自有辨说甚详)
前书所扣正恐未得端的所以求正兹辱诲谕乃知尚
有认为两物之蔽深所欲闻幸甚幸甚当时乍见此理
卷三十 第 33b 页 WYG1143-0667d.png
言之唯恐不亲切分明故有指东画西张皇走作之态
自今观之只一念间已具此体用发者方往而未发者
方来了无间断隔截处夫岂别有物可指而名之哉然
天理无穷而人之所见有远近深浅之不一不审如此
见得又果无差否更望一言垂教幸幸所论龟山中庸
可疑处鄙意近亦谓然又如所谓学者于喜怒哀乐未
发之际以心验之则中之体自见亦未为尽善大抵此
事浑然无分段时节先后之可言今著一时字一际字
自今观之只一念间已具此体用发者方往而未发者
方来了无间断隔截处夫岂别有物可指而名之哉然
天理无穷而人之所见有远近深浅之不一不审如此
见得又果无差否更望一言垂教幸幸所论龟山中庸
可疑处鄙意近亦谓然又如所谓学者于喜怒哀乐未
发之际以心验之则中之体自见亦未为尽善大抵此
事浑然无分段时节先后之可言今著一时字一际字
卷三十 第 34a 页 WYG1143-0668a.png
便是病痛当时只云寂然不动之体又不知如何语录
亦尝疑一处说存养于未发之时一句及问者谓当中
之时耳目无所见闻而答语殊不痛快不知左右所疑
是此处否更望指诲也向见所著中论有云未发之前
心妙乎性既发则性行乎心之用矣于此窃亦有疑盖
性无时不行乎心之用但不妨常有未行乎用之性耳
今下一前字亦微有前后隔截气象如何如何熟玩中
庸只消著一未字便是活处此岂有一息停住时耶只
亦尝疑一处说存养于未发之时一句及问者谓当中
之时耳目无所见闻而答语殊不痛快不知左右所疑
是此处否更望指诲也向见所著中论有云未发之前
心妙乎性既发则性行乎心之用矣于此窃亦有疑盖
性无时不行乎心之用但不妨常有未行乎用之性耳
今下一前字亦微有前后隔截气象如何如何熟玩中
庸只消著一未字便是活处此岂有一息停住时耶只
卷三十 第 34b 页 WYG1143-0668b.png
是来得无穷便常有个未发底耳若无此物则天命有
已时生物有尽处气化断绝有古无今久矣此所谓天
下之大本若不真的见得亦无揣摸处也
与张钦夫
昨见共父家问以为二先生集中误字老兄以为尝经
文定之手更不可改愚意未晓所谓夫文定固有不可
改者如尊君父攘夷狄讨乱臣诛贼子之大伦大法虽
圣贤复出不能改也若文字之讹安知非当时所传亦
已时生物有尽处气化断绝有古无今久矣此所谓天
下之大本若不真的见得亦无揣摸处也
与张钦夫
昨见共父家问以为二先生集中误字老兄以为尝经
文
改者如尊君父攘夷狄讨乱臣诛贼子之大伦大法虽
圣贤复出不能改也若文字之讹安知非当时所传亦
卷三十 第 35a 页 WYG1143-0668c.png
有未尽善者而未得善本以正之欤至所特改数处窃
以义理求之恐亦不若先生旧文之善若如老兄所论
则是伊川所谓昔所未遑今不得复作前所未安后不
得复正者又将起于今日矣已作共父书详言之复此
具禀更望虚心平气去彼我之嫌而专以义理求之则
于取舍从违之间知所处矣道术衰微俗学浅陋极矣
振起之任平日深于吾兄望之忽闻此论大以为忧若
每事自主张如此则必无好问察言之理将来任事必
以义理求之恐亦不若先生旧文之善若如老兄所论
则是伊川所谓昔所未遑今不得复作前所未安后不
得复正者又将起于今日矣已作共父书详言之复此
具禀更望虚心平气去彼我之嫌而专以义理求之则
于取舍从违之间知所处矣道术衰微俗学浅陋极矣
振起之任平日深于吾兄望之忽闻此论大以为忧若
每事自主张如此则必无好问察言之理将来任事必
卷三十 第 35b 页 WYG1143-0668d.png
有不满人意处而其流风馀弊又将传于后学非适一
时之害也只如近世诸先达闻道固有浅深涵养固有
厚薄扩充运用固有广狭然亦不能不各有偏倚处但
公吾心以玩其气象自见有当矫革处不可以火济火
以水济水而益其疾也熹闻道虽晚赖老兄提掖之赐
今幸略窥彷佛然于此不能无疑不敢自鄙外于明哲
故敢控沥一尽所言不审尊意以为如何其详则又具
于共父书中幸取而并观之无怪其词之太直也
时之害也只如近世诸先达闻道
厚薄扩充运用固有广狭然亦不能不各有偏倚处但
公吾心以玩其气象自见有当矫革处不可以火济火
以水济水而益其疾也熹闻道虽晚赖老兄提掖之赐
今幸略窥彷佛然于此不能无疑不敢自鄙外于明哲
故敢控沥一尽所言不审尊意以为如何其详则又具
于共父书中幸取而并观之无怪其词之太直也
卷三十 第 36a 页 WYG1143-0669a.png
与张钦夫
不先天而开人各因时而立政(胡本天作时钦夫/云作天字大害事)愚谓
此言先天与文言之先天不同文言之云先天后天乃
是左右参赞之意如左传云实先后之意思即在中间
正合天运不差毫发所谓啐啄同时也此序所云先天
却是天时未至而妄以私意先之若耕穫菑畬之类耳
两先天文同而意不同先天先时却初不异但上言天
下言人上言时下言政于文为恊耳
不先天而开人各因时而立政(胡本天作时钦夫/云作天字大害事)愚谓
此言先天与文言之先天不同文言之云先天后天乃
是左右参赞之意如左传云实先后之意思即在中间
正合天运不差毫发所谓啐啄同时也此序所云先天
却是天时未至而妄以私意先之若耕穫菑畬之类耳
两先天文同
下言人上言时下言政于文为恊耳
卷三十 第 36b 页 WYG1143-0669b.png
窥圣人之用心(胡本无心字钦夫云著心/字亦大害事请深思之)愚谓孟子言
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言用心莫亦无害于
理否
别纸
称侄固未安称犹子亦不典按礼有从祖从父之名则
亦当有从子从孙之目矣以此为称似稍稳当虑偶及
此因以求教非敢复议改先生之文也与富公及谢帅
书全篇反复无非义理卒章之言止是直言义理之效
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言用心莫亦无害于
理否
别纸
称侄固未安称犹子亦不典按礼有从祖从父之名则
亦当有从子从孙之目矣以此为称似稍稳当虑偶及
此因以求教非敢复议改先生之文也与富公及谢帅
书全篇反复无非义理卒章之言止是直言义理之效
卷三十 第 37a 页 WYG1143-0669c.png
感应之常如易六十四卦无非言吉凶祸福书四十八
篇无非言灾祥成败诗之雅颂极陈福禄寿考之盛以
歆动其君而若戒之者尤不为少(卷阿/尤著)孟子最不言利
然对梁王亦曰未有仁义而遗后其君亲者答宋牼亦
曰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此岂以利害动之哉但人自
以私心计之便以为利故不肖者则起贪欲之心贤者
则有嫌避之意所趣虽殊然其处心之私则一也若夫
圣贤以大公至正之心出大公至正之言原始要终莫
篇无非言灾祥成败诗之雅颂极陈福禄寿考之盛以
歆动其君而若戒之者尤不为少(卷阿/尤著)孟子最不言利
然对梁王亦曰未
曰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此岂以利害动之哉但人自
以私心计之便以为利故不肖者则起贪欲之心贤者
则有嫌避之意所趣虽殊然其处心之私则一也若夫
圣贤以大公至正之心出大公至正之言原始要终莫
卷三十 第 37b 页 WYG1143-0669d.png
非至理又何嫌疑之可避哉若使先生全篇主意专用
此说则诚害理矣(向所见教同行异情/之说于此亦可见矣)春秋序两处观
其语脉文势似熹所据之本为是先天二字卷中论之
已详莫无害于理否理既无害文意又恊何为而不可
从也圣人之用下著心字语意方足尤见亲切主宰处
下文所谓得其意者是也不能窥其用心则其用岂易
言哉故得其意然后能法其用语序然也其精微曲折
盖有不苟然者矣若谓用心非所以言圣人则孟子易
此说则诚害理矣(向所见教同行异情/之说于此亦可见矣)春秋序两处观
其语脉文势似熹所据之本为是先天二字卷中论之
已详莫无害于理否理既无害文意又恊何为而不可
从也圣人之用下著心字语意方足尤见亲切主宰处
下文所谓得其意者是也不能窥其用心则其用岂易
言哉故得其意然后能法其用语序然也其精微曲折
盖有不苟然者矣若谓用心非所以言圣人则孟
卷三十 第 38a 页 WYG1143-0670a.png
传中言圣人之用心者多矣盖人之用处无不是心自
圣人至于下愚一也但所以用之者有精粗邪正之不
同故有圣贤下愚之别不可谓圣人全不用心又不可
谓圣人无心可用但其用也妙异乎常人之用耳然又
须知即心即用非有是心而又有用之者也
与张钦夫论程集改字(二十七日别纸/)
伏蒙垂谕向论程集之误定性书辞官表两处已蒙收
录其它亦多见纳用此见高明择善而从初无适莫而
圣人至于下愚一也但所以用之者有精粗邪正之不
同故有圣贤下愚之别不可谓圣人全不用心又不可
谓圣人无心可用但其用也妙异乎常人之用耳然又
须知即心即用非有是心而又有用之者也
与张钦夫论程集改字(二十七日别纸/)
伏蒙垂谕向论程集之误定性书辞官表两处已蒙收
录其它亦多见纳用此见高明择善而从初无适莫而
卷三十 第 38b 页 WYG1143-0670b.png
小人向者妄发之过也然所谓不必改不当改者反复
求之又似未能不惑于心辄复条陈以丐指喻夫所谓
不必改者岂以为文句之间小小同异无所系于义理
之得失而不必改耶熹所论出于已意则用此说可也
今此乃是集诸本而證之按其旧文然后刋正虽或不
能一一尽同亦是类会数说而求其文势语脉所趋之
便除所谓疑当作某一例之外未尝敢妄以意更定一
点画也此其合于先生当日本文无疑今若有尊敬重
求之又似未能不惑于心辄复条陈以丐指喻夫所谓
不必改者岂以为文句之间小小同异无所系于义理
之得失而不必改耶熹所论出于已意则用此说可也
今此乃是集诸
能一一尽同亦是类会数说而求其文势语脉所趋之
便除所谓疑当作某一例之外未尝敢妄以意更定一
点画也此其合于先生当日本文无疑今若有尊敬重
卷三十 第 39a 页 WYG1143-0670c.png
正而不敢忽易之心则当一循其旧不容复有毫发苟
且迁就于其间乃为尽善惟其不尔故字义迂晦者必
承误彊说而后通(如遵误作尊今便彊说/为尊其所闻之类是也)语句刓阙者
须以意属读然后备(如尝食絮羹叱止之无皆/字则不成文之类是也)此等不
惟于文字有害反求诸心则隐微之间得无未免于自
欺耶且如吾辈秉笔书事唯务明白其肯故舍所宜用
之字而更用它字使人彊说而后通耶其肯故为刓阙
之句使人属读而后备耶人情不大相远有以知其必
且迁就于其间乃为尽善惟其不尔故字义迂晦者必
承误彊说而后通(如遵误作尊今便彊说/为尊其所闻之类是也)语句刓阙者
须以意属读然后备(如尝食絮羹叱止之无皆/字则不成文之类是也)此等不
惟于文字有害反求诸心则隐微之间得无未免于自
欺耶且如吾辈秉笔书事唯务明白其肯故舍所宜用
之字而更用它字使人彊说而后通耶其肯故为刓阙
之句使人属读而后备耶人情不大相远有以知其必
卷三十 第 39b 页 WYG1143-0670d.png
不然矣改之不过印本字数稀密不匀不为美观而它
无所害然则胡为而不改也卷子内如此处已悉用朱
圈其上复以上呈然所未圈者似亦不无可取方执笔
时不能不小有嫌避之私故不能尽此心今人又来督
书不容再阅矣更乞详之可也所谓不当改者岂谓富
谢书春秋序之属而书中所喻沿溯犹子二说又不当
改之尤者耶以熹观之所谓尤不当改者乃所以为尤
当改也大抵熹之愚意止是不欲专辄改易前贤文字
无所害然则胡为而不改也卷子内如此处已悉用朱
圈其上复以上呈然所未圈者似亦不无可取方执笔
时不能不小有嫌避之私故不能尽此心今人又来督
书不容再阅矣更乞详之可也所谓不当改者岂谓富
谢书春秋序之属而书中所喻沿溯犹子二说又不当
改之尤者耶以熹观之所谓尤不当改者乃所以为尤
当改也大抵熹之愚意止是不欲专辄改易前贤文字
卷三十 第 40a 页 WYG1143-0671a.png
稍存谦退敬让之心耳若圣贤成书稍有不惬己意处
便率情奋笔恣行涂改恐此气象亦自不佳盖虽所改
尽善犹启末流轻肆自大之弊况未必尽善乎伊川先
生尝语学者病其于已之言有所不合则置不复思所
以终不能合(答杨迪及门/人二书见集)今熹观此等改字处窃恐先
生之意尚有不可不思者而改者未之思也盖非特已
不之思又使后人不复得见先生手笔之本文虽欲思
之以达于先生之意亦不可得此其为害岂不甚哉夫
便率情奋笔恣行涂改恐此气象亦自不佳盖虽所改
尽善犹启末流轻肆自大之弊况未必尽善乎伊川先
生尝语学者病其于已之言有所不合则置不复思所
以终不能合(答杨迪及门/人二书见集)今熹观此等改字处窃恐先
生之意尚有不可不思
不之思又使后人不复得见先生手笔之本文虽欲思
之以达于先生之意亦不可得此其为害岂不甚哉夫
卷三十 第 40b 页 WYG1143-0671b.png
以言乎已则失其恭敬退让之心以言乎人则启其轻
肆妄作之弊以言乎先生之意则恐犹有未尽者而绝
人之思姑无问其所改之得失而以是三者论之其不
可已晓然矣老兄试思前圣入太庙每事问存饩羊谨
阙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深戒不知而作教人多闻阙
疑之心为如何而视今日纷更专辄之意象又为如何
审此则于此宜亦无待乎熹之言而决且知熹之所以
再三冒渎贡其所不乐闻者岂好已之说胜得已而不
肆妄作之弊以言乎先生之意则恐犹有未尽者而绝
人之思姑无问其所改之得失而以是三者论之其不
可已晓然矣老兄试思前圣入太庙每事问存饩羊谨
阙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深戒不知而作教人多闻阙
疑之心为如何而视今日纷更专辄之意象又为如何
审此则于此宜亦无待乎熹之言而决且知熹之所以
再三冒渎贡其所不乐闻者岂好已之说胜得已而不
卷三十 第 41a 页 WYG1143-0671c.png
已者哉熹请复论沿溯犹子之说以实前议夫改沿为
溯之说熹亦窃闻之矣如此晓破不为无力然所以不可改者盖先生之言垂世已久此字又无大害义理若
不以文辞害其指意则只为沿字而以因字寻字循字
之属训之于文似无所害而意亦颇宽舒必欲改为溯
字虽不无一至之得然其气象却殊迫急似有彊探力
取之弊疑先生所以不用此字之意或出于此不然夫
岂不知沿溯之别而有此谬哉盖古书沿字亦不皆为
溯之说熹亦窃闻之矣如此晓破不为无力然所以不
不以文辞害其指意则只为沿字而以因字寻字循字
之属训之于文似无所害而意亦颇宽舒必欲改为溯
字虽不无一至之得然其气象却殊迫急似有彊探力
取之弊疑先生所以不用此字之意或出于此不然夫
岂不知沿溯之别而有此谬哉盖古书沿字亦不皆为
卷三十 第 41b 页 WYG1143-0671d.png
顺流而下之字也(荀子云反铅察之注/云铅与沿同循也)惜乎当时莫或
疑而扣之以袪后人之惑后之疑者又不能阙而遽改
之是以先生之意终已不明而举世之人亦莫之思也
大抵古书有未安处随事论著使人知之可矣若遽改
之以没其实则安知其果无未尽之意耶汉儒释经有
欲改易处但云某当作某后世犹或非之况遽改乎且
非特汉儒而已孔子删书血流标杵之文因而不改孟
子继之亦曰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终不刋去此文
疑而扣之以袪后人之惑后之疑者又不能阙而遽改
之是以先生之意终已不明而举世之人亦莫之思也
大抵古书有未安处随事论著使人知之可矣若遽改
之以没其实则安知其果无未尽之意耶汉儒释经有
欲改易处但云某当作某后世犹或非之况遽改乎且
非特汉儒而已孔子删书血流
子继之亦曰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终不刋去此文
卷三十 第 42a 页 WYG1143-0672a.png
以从己意之便也然熹又窃料改此字者当时之意亦
但欲使人知有此意未必不若孟子之于武成但后人
崇信太过便凭此语涂改旧文自为失耳愚窃以为此
字决当从旧尤所当改若老兄必欲存之以见溯字之
有力则请正文只作沿字而注其下云(某人云沿/当作溯)不则
云(胡本沿/作溯)不则但云或人可也如此两存使读者知用
力之方改者无专辄之咎而先生之微音馀韵后世尚
有默而识之者岂不两全其适而无所伤乎犹子之称
但欲使人知有此意未必不若孟子之于武成但后人
崇信太过便凭此语涂改旧文自为失耳愚窃以为此
字决当从旧尤所当改若老兄必欲存之以见溯字之
有力则请正文只作沿字而注其下云(某人云沿/当作溯)不则
云(胡本沿/作溯)不则但云或人可也如此两存使读者知用
力之方改者无专辄之咎而先生之微音馀韵后世尚
有默而识之者岂不两全其适而无所伤乎犹子之称
卷三十 第 42b 页 WYG1143-0672b.png
谓不当改亦所未喻盖来教但云侄止是相沿称之而
未见其害义不可称之意云称犹子尚庶几焉亦未见
其所以庶几之说是以愚瞢未能卒晓然以书传考之
则亦有所自来盖尔雅云女子谓兄弟之子为侄注引
左氏侄其从姑以释之而反复考寻终不言男子为兄
弟之子为何也以汉书考之二疏乃今世所谓叔侄而
传以父子称之则是古人直谓之子虽汉人犹然也盖
古人淳质不以为嫌故如是称之自以为安降及后世
未见其害义不可称之意云称犹子尚庶几焉亦未见
其所以庶几之说是以愚瞢未能卒晓然以书传考之
则亦有
左氏侄其从姑以释之而反复考寻终不言男子为兄
弟之子为何也以汉书考之二疏乃今世所谓叔侄而
传以父子称之则是古人直谓之子虽汉人犹然也盖
古人淳质不以为嫌故如是称之自以为安降及后世
卷三十 第 43a 页 WYG1143-0672c.png
则心有以为不可不辨者于是假其所以自名于姑者
而称焉虽以古制然亦得别嫌明微之意而伯父叔父
与夫所谓姑者又皆吾父之同气也亦何害于亲亲之
义哉今若欲从古则直称子而已若且从俗则伊川横
渠二先生者皆尝称之伊川尝言礼从宜使从俗有大
害义理处则须改之夫以其言如此而犹称侄云者是
必以为无大害于义理故也故其遗文出于其家而其
子序之以行于世举无所谓犹子云者而胡本特然称
而称焉虽以古制然亦得别嫌明微之意而伯父叔父
与夫所谓姑者又皆吾父之同气也亦何害于亲亲之
义哉今若欲从古则直称子而已若且从俗则伊川横
渠二先生者皆尝称之伊川尝言礼从宜使从俗有大
害义理处则须改之夫以其言如此而犹称侄云者是
必以为无大害于义理故也故其遗文出于其家而其
子序之以行于世举无所谓犹子云者
卷三十 第 43b 页 WYG1143-0672d.png
之是必出于家庭之所笔削无疑也(若曰何故它处不/改盖有不可改者)
(如祭文则有对/偶之类是也)若以称侄为非而改之为是亦当存其
旧文而附以新意况本无害理而可遽改之乎今所改
者出于檀弓之文而彼文止为丧服兄弟之子与己子
同故曰兄弟之子犹子也与下文嫂叔之无服也姑姊
妹之薄也之文同耳岂以为亲属之定名哉犹即如也
其义系于上文不可殊绝明矣若单称之即与世俗歇
后之语无异若平居假借称之犹之可也岂可指为亲
(如祭文则有对/偶之类是也)若以称侄为非而改之为是亦当存其
旧文而附以新意况本无害理而可遽改之乎今所改
者出于檀弓之文而彼文止为丧服兄弟之子与己子
同故曰兄弟之子犹子也与下文嫂叔之无服也姑姊
妹之薄也之文同耳岂以为亲属之定名哉犹即如也
其义系于上文不可殊绝明矣若单称之即与世俗歇
后之语无异若平居假借称之犹之可也岂可指为亲
卷三十 第 44a 页 WYG1143-0673a.png
属之定名乎若必以为是则自我作古别为一家之俗
夫亦孰能止之似不必强挽前达使之同已以起后世
之惑也故愚于此亦以为尤所当改以从其旧者若必
欲之则请亦用前例正文作侄注云(胡本作/犹子)则亦可矣
春秋序富谢书其说略具卷中不知是否更欲细论以
求可否此人行速屡来督书不暇及矣若犹以为疑则
亦且注其下云(元本有某/某若干字)庶几读者既见当时言意之
实又不掩后贤删削之功其它亦多类此幸赐详观即
夫亦孰能止之似不必强挽前达使之同已以起后世
之惑也故愚于此亦以为尤所当改以从其旧者若必
欲之则请亦用前例正文作侄注云(胡本作/犹子)则亦可矣
春秋序富谢书
求可否此人行速屡来督书不暇及矣若犹以为疑则
亦且注其下云(元本有某/某若干字)庶几读者既见当时言意之
实又不掩后贤删削之功其它亦多类此幸赐详观即
卷三十 第 44b 页 WYG1143-0673b.png
见区区非有偏主必胜之私但欲此集早成完书不误
后学耳计老兄之意岂异于此但恐见理太明故于文
意琐细之间不无阔略之处用心太刚故于一时意见
所安必欲主张到底所以纷纷未能卒定如熹则浅暗
迟钝一生在文义上做窠窟苟所见未明实不敢妄为
主宰农马智专所以于此等处不敢便承诲谕而不自
知其僭易也伏惟少赐宽假使得尽愚将来改定新本
便中幸白共父寄两本来容更参定笺注求教(所以欲/两本者)
后学耳计老兄之意岂异于此但恐见理太明故于文
意琐细之间不无阔略之处用心太刚故于一时意见
所安必欲主张到底所以纷纷未能卒定如熹则浅暗
迟钝一生在文义上做窠窟苟所见未明实不敢妄为
主宰农马智专所以于此等处不敢便承诲谕而不自
知其僭易也伏惟少赐宽假使得尽愚将来改定新本
便中幸白共父寄两本来容更参定笺注求教(所以欲/两本者)
卷三十 第 45a 页 WYG1143-0673c.png
(盖欲留得一本作底以/备后复有所稽考也)傥蒙矜恕不录其过而留听焉
不胜幸甚幸甚
答张钦夫
祭说辨订精审尤荷警发然此二事初亦致疑但见二
先生皆有随俗墓祭不害义理之说故不敢轻废至于
节祠则又有说盖今之俗节古所无有故古人虽不祭
而情亦自安今人既以此为重至于是日必具殽羞相
宴乐而其节物亦各有宜故世俗之情至于是日不能
不胜幸甚幸甚
答张钦夫
祭说辨订精审尤荷警发然此二事初亦致疑但见二
先生皆有随俗墓祭不害义理之说故不敢轻废至于
节祠则又有说盖今之俗节古所无有故古人虽不祭
而情亦自安今人既以此为重至于是日必具殽羞相
宴乐而其节物亦各有宜故世俗之情至于是日不能
卷三十 第 45b 页 WYG1143-0673d.png
不思其祖考而复以其物享之虽非礼之正然亦人情
之不能已者但不当专用此而废四时之正礼耳故前
日之意以为既有正祭则存此似亦无害今承诲谕以
为黩而不敬此诚中其病然欲遂废之则恐感时触物
思慕之心又无以自止殊觉不易处且古人不祭则不
敢以燕况今于此俗节既已据经而废祭而生者则饮
食宴乐随俗自如殆非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之意
也必尽废之然后可又恐初无害于义理而特然废之
之不能已者但不当专用此而废四时之正礼耳故前
日之意以为既有正祭则存此似亦无害今承诲谕以
为黩而不敬此诚中其病然欲遂废之则恐感时触物
思慕之心又无以自止殊觉不易处且古人不祭则不
敢以燕况今于此俗节既
食宴乐随俗自如殆非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之意
也必尽废之然后可又恐初无害于义理而特然废之
卷三十 第 46a 页 WYG1143-0674a.png
不惟徒骇俗听亦恐不能行远则是已废之祭拘于定
制不复能举而燕饮节物渐于流俗有时而自如也此
于天理亦岂得为安乎夫三王制礼因革不同皆合乎
风气之宜而不违乎义理之正正使圣人复起其于今
日之议亦必有所处矣愚意时祭之外各因乡俗之旧
以其所尚之时所用之物奉以大槃陈于庙中而以告
朔之礼奠焉则庶几合乎隆杀之节而尽乎委曲之情
可行于久远而无疑矣至于元日履端之祭礼亦无文
制不复能举而燕饮节物渐于流俗有时而自如也此
于天理亦岂得为安乎夫三王制礼因革不同皆合乎
风气之宜而不违乎义理之正正使圣人复起其于今
日之议亦必有所处矣愚意时祭之外各因乡俗之旧
以其所尚之时所用之物奉以大槃陈于庙中而以告
朔之礼奠焉则庶几合乎隆杀之节而尽乎委曲之情
可行于久远而无疑矣至于元日履端之祭礼亦无文
卷三十 第 46b 页 WYG1143-0674b.png
今亦只用此例又初定仪时祭用分至则冬至二祭相
仍亦近烦渎今改用卜日之制尤见听命于神不敢自
专之意其它如此修定处甚多大扺多本程氏而参以
诸家故特取二先生说今所承用者为祭说一篇而祭
仪祝文又各为一篇比之昨本稍复精密缮写上呈乞
赐审订示及幸甚
答张钦夫
所示彪丈书论天命未契处想尊兄已详语之然彪丈
仍亦近烦渎今改用卜日之制尤见听命于神不敢自
专
诸家故特取二先生说今所承用者为祭说一篇而祭
仪祝文又各为一篇比之昨本稍复精密缮写上呈乞
赐审订示及幸甚
答张钦夫
所示彪丈书论天命未契处想尊兄已详语之然彪丈
卷三十 第 47a 页 WYG1143-0674c.png
之意似欲更令下语虽自度无出尊兄之意外者然不
敢不自竭以求教也盖熹昨闻彪丈谓天命惟人得之
而物无所与鄙意固已不能无疑今观所论则似又指
禀生赋形以前为天命之全体而人物所受皆不得而
与焉此则熹之所尤不晓也夫天命不已固人物之所
同得以生者也然岂离乎人物之所受而别有全体哉
观人物之生生无穷则天命之流行不已可见乎但其
所乘之气有偏正纯驳之异是以禀而生者有人物贤
敢不自竭以求教也盖熹昨闻彪丈谓天命惟人得之
而物无所与鄙意固已不能无疑今观所论则似又指
禀生赋形以前为天命之全体而人物所受皆不得而
与焉此则熹之所尤不晓也夫天命不已固人物之所
同得以生者也然岂离乎人物之所受而别有全体哉
观人物之生生无
所乘之气有偏正纯驳之异是以禀而生者有人物贤
卷三十 第 47b 页 WYG1143-0674d.png
否之不一物固隔于气而不能知众人亦蔽于欲而不
能存是皆有以自绝于天而天命之不已者初亦未尝
已也人能反身自求于日用之间存养体察以去其物
欲之蔽则求仁得仁本心昭著天命流行之全体固不
外乎此身矣故自昔圣贤不过使人尽其所以正心修
身之道则仁在其中而性命之理得伊川先生所谓尽
性至命必本于孝弟正谓此耳(遗书第十八卷/一段论此甚详)夫岂以
天命全体置诸被命受生之前四端五典之外而别为
能存是皆有以自绝于天而天命之不已者初亦未尝
已也人能反身自求于日用之间存养体察以去其物
欲之蔽则求仁得仁本心昭著天命流行之全体固不
外乎此身矣故自昔圣贤不过使人尽其所以正心修
身之道则仁在其中而性命之理得伊川先生所谓尽
性至命必本于孝弟正谓此耳(遗书第十八卷/一段论此甚详)夫岂以
天命全体置诸被命受生之前四端五典之外而别为
卷三十 第 48a 页 WYG1143-0675a.png
一术以求至乎彼哉盖仁也者心之道而人之所以尽
性至命之枢要也今乃言圣人虽教人以仁而未尝不
本性命以发之则是以仁为未足而又假性命之云以
助之也且谓之大本则天下之理无出于此但自人而
言非仁则无自而立故圣门之学以求仁为要者正所
以立大本也今乃谓圣人言仁未尝不兼大本而言则
是仁与大本各为一物以此兼彼而后可得而言也凡
此皆深所未喻不知彪丈之意竟何如耳知言首章即
性至命之枢要也今乃言圣人虽教人以仁而未尝不
本性命以发之则是以仁为未足而又假性命之
助之也且谓之大本则天下之理无出于此但自人而
言非仁则无自而立故圣门之学以求仁为要者正所
以立大本也今乃谓圣人言仁未尝不兼大本而言则
是仁与大本各为一物以此兼彼而后可得而言也凡
此皆深所未喻不知彪丈之意竟何如耳知言首章即
卷三十 第 48b 页 WYG1143-0675b.png
是说破此事其后提掇仁字最为𦂳切正恐学者作二
本三本看了但其间亦有急于晓人而剖析太过略于
下学而推说太高者此所以或启今日之弊序文之作
推明本意以救末流可谓有功于此书而为幸于学者
矣尚何疑之有哉释氏虽自谓惟明一心然实不识心
体虽云心生万法而实心外有法故无以立天下之大
本而内外之道不备然为其说者犹知左右迷藏曲为
隐讳终不肯言一心之外别有大本也若圣门所谓心
本三本看了但其间亦有急于晓人而剖析太过略于
下学而推说太高者此所以或启今日之弊序文之作
推明本意以救末流可谓有功于此书而为幸于学者
矣尚何疑之有哉释氏虽自谓惟明一心然实不识心
体虽云心生万法而实心外有法故无以立天下之大
本而内外之道不备然为其说者犹知左右迷藏曲为
隐讳终不肯言一心之外
卷三十 第 49a 页 WYG1143-0675c.png
则天序天秩天命天讨恻隐羞恶是非辞让莫不该备
而无心外之法故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
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是则天人性命
岂有二理哉而今之为此道者反谓此心之外别有大
本为仁之外别有尽性至命之方窃恐非惟孤负圣贤
立言垂后之意平生承师问道之心窃恐此说流行反
为异学所攻重为吾道之累故因来示得效其愚幸为
审其是否而复以求教于彪丈幸甚幸甚
而无心外之法故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
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是则天人性命
岂有二理哉而今之为此道者反谓此心之外别有大
本为仁之外别有尽性至命之方窃恐非惟孤负圣贤
立言垂后之意平生承师问道之心窃恐此说流行反
为异学所攻重为吾道之累故因来示得效其愚幸为
审其是否而复以求教于彪丈幸甚幸甚
卷三十 第 50a 页 WYG1143-0676a.png
考异
与汪尚书论苏氏学纷然(一作/歙然)
与汪尚书论苏氏学纷然(一作/歙然)
卷三十 第 50b 页 WYG1143-0676b.png
晦庵集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