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二 第 1a 页 WYG1319-067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端集卷四十二
大学士张英撰
笃素堂文集六
论
韩愈深得春秋之旨论
夫春秋何为而作也圣人以顺天道明王事而立万世
不易之则者也圣人悯夫王道之不明礼乐政刑之失
文端集卷四十二
大学士张英撰
笃素堂文集六
论
韩愈深得春秋之旨论
夫春秋何为而作也圣人以顺天道明王事而立万世
不易之则者也圣人悯夫王道之不明礼乐政刑之失
卷四十二 第 1b 页 WYG1319-0677b.png
所统而天下后世将不得与闻于先王之教故明天道
以治之以王者赏罚予夺进退之权一寄之于春秋而
圣人忧天下后世之心益迫矣忧天下后世之心迫遂
不得不力为之防深为之虑一言之褒一字之贬兢兢
焉无敢失者非得已也韩子有曰春秋谨严程子以为
深得春秋之旨盖以其能识圣人不得已之心矣夫春
秋继诗而作也诗之旨主于温厚和平美刺之间优柔
不迫类多托物以流连之咏歌而长言之即其间不无
以治之以王者赏罚予夺进退之权一寄之于春秋而
圣人忧天下后世之心益迫矣忧天下后世之心迫遂
不得不力为之防深为之虑一言之褒一字之贬兢兢
焉无敢失者非得已也韩子有曰春秋谨严程子以为
深得春秋之旨盖以其能识圣人不得已之心矣夫春
秋继诗而作也诗之旨主于温厚和平美刺之间优柔
不迫类多托物以流连之咏歌而长言之即其间不无
卷四十二 第 2a 页 WYG1319-0677c.png
悯时病俗之非亦且怨而不怒初未尝指陈是非激切
而褒刺之也而春秋之主于谨严也其于温柔敦厚之
意何居不知诗之作也王者之政教明于上仁义涵濡
里巷之间皆有以咏歌乎圣人之泽即弼鄘而下称变
风矣而先王之教未衰善恶犹未泯于人心故其思深
其思深故其言长若春秋之作也王者之政教不作于
上纪纲废坠虽桓文复作号称尊王而先王之泽已湮
善恶之几将泯故其情迫其情迫故其义不得不著此
而褒刺之也而春秋之主于谨严也其于温柔敦厚之
意何居不知诗之作也王者之政教明于上仁义涵濡
里巷之间皆有以咏歌乎圣人之泽即弼鄘而下称变
风矣而先王之教未衰善恶犹未泯于人心故其思深
其思深故其言长若春秋之作也王者之政教不作于
上纪纲废坠虽桓文复作号称尊王而先王之泽已湮
善恶之几将泯故其情迫其情迫故其义不得不著此
卷四十二 第 2b 页 WYG1319-0677d.png
春秋之谨严所由继于温厚和平之后春秋之教一诗
教也今观其宏纲大义之所在或抑或扬或隐或显或
屈或伸或予或夺无不准之于天道本之于王事御之
以帝王之大经大法呜呼何其慎也盖春秋一书以防
天下之肆则立说不得不谨以止天下之僣则持义不
得不严以一言立百世之经以一事立万事之则将以
挽天命民彝于既泯使复与闻乎古先哲王之教也则
是于圣人之词益切而圣人之心益苦矣夫先王之治
教也今观其宏纲大义之所在或抑或扬或隐或显或
屈或伸或予或夺无不准之于天道本之于王事御之
以帝王之大经大法呜呼何其慎也盖春秋一书以防
天下之肆则立说不得不谨以止天下之僣则持义不
得不严以一言立百世之经以一事立万事之则将以
挽天命民彝于既泯使复与闻乎古先哲王之教也则
是于圣人之词益切而圣人之心益苦矣夫先王之治
卷四十二 第 3a 页 WYG1319-0678a.png
天下莫严于礼太史公曰春秋礼义之大宗也苏子曰
春秋之所褒者礼之所与也春秋之所贬者礼之所否
也圣人之作春秋一以礼为断先儒之论春秋一以礼
为归盖将为持世之大防而不得不出于此也非即韩
子谨严之说哉韩子识春秋之义故其于佛老竭力而
排之其词直其义正使异端不得进而与吾道争也亦
可谓能谨且严矣盖未有圣贤生而不为世道忧者
也未有为世道忧而不凛然于人心之防者也凛然于
春秋之所褒者礼之所与也春秋之所贬者礼之所否
也圣人之作春秋一以礼为断先儒之论春秋一以礼
为归盖将为持世之大防而不得不出于此也非即韩
子谨严之说哉韩子识春秋之义故其于佛老竭力而
排之其词直其义正使异端不得进而与吾道争也亦
可谓能谨且严矣盖未有圣贤生而不为世道忧者
也未有为世道忧而不凛然于人心之防者也凛然于
卷四十二 第 3b 页 WYG1319-0678b.png
人心世道之防而出于谨且严也岂得已哉知此则可
与读春秋而亦可与读韩子原道之文矣
王者以教化为大务论
董子之言曰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善乎董子之言上自商周秦汉下迄三国五代唐宋以
来国家所以延促之故卒未有能易其言者也人心之
日流于伪如水之就下而不可止圣人以教化为堤防
尧舜禹之相禅以治继治人心淳朴未漓董子所谓继
与读春秋而亦可与读韩子原道之文矣
王者以教化为大务论
董子之言曰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善乎董子之言上自商周秦汉下迄三国五代唐宋以
来国家所以延促之故卒未有能易其言者也人心之
日流于伪如水之就下而不可止圣人以教化为堤防
尧舜禹之相禅以治继治人心淳朴未漓董子所谓继
卷四十二 第 4a 页 WYG1319-0678c.png
治世者其道同也汤承夏之敝伊尹称之曰肇修人纪
夫五典之敷久矣至汤而言肇修者救夏之衰也周承
殷之敝文武成康数圣人相继渐摩涵濡以革殷故俗
书曰商俗靡靡馀风未殄又曰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化
之若斯其难也秦人承战国之敝无一日之教泽而加
剥削焉是以再世而不振西汉之泽绵于文景东汉之
治洽于明章唐之绪永于贞观宋之祚延于真仁此数
君者类皆能兴起教化以丕变一世之人心风俗使子
夫五典之敷久矣至汤而言肇修者救夏之衰也周承
殷之敝文武成康数圣人相继渐摩涵濡以革殷故俗
书曰商俗靡靡馀风未殄又曰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化
之若斯其难也秦人承战国之敝无一日之教泽而加
剥削焉是以再世而不振西汉之泽绵于文景东汉之
治洽于明章唐之绪永于贞观宋之祚延于真仁此数
君者类皆能兴起教化以丕变一世之人心风俗使子
卷四十二 第 4b 页 WYG1319-0678d.png
孙有所凭藉以为固尝譬之天下大器也昔之人用之
数百年日剥月削久而窳敝矣后之人取其器小而补
苴之大而陶铸之称其力之厚薄以为所用历年之多
寡未有仍其窳敝谓可以无虑者或曰人心之日趋于
挽近势则然也虽圣人不能返之使淳是盖未知天道
矣夫秋气之萧瑟隆冬之冱寒斗杓一移万物煦煦譬
如人立乎文景贞观之间回思嬴秦五代之世不犹乐
阳春之和而几不知栗烈之苦耶是知天道无剥而不
数百年日剥月削久而窳敝矣后之人取其器小而补
苴之大而陶铸之称其力之厚薄以为所用历年之多
寡未有仍其窳敝谓可以无虑者或曰人心之日趋于
挽近势则然也虽圣人不能返之使淳是盖未知天道
矣夫秋气之萧瑟隆冬之冱寒斗杓一移万物煦煦譬
如人立乎文景贞观之间回思嬴秦五代之世不犹乐
阳春之和而几不知栗烈之苦耶是知天道无剥而不
卷四十二 第 5a 页 WYG1319-0679a.png
复之理人心无往而不返之机圣人执大权于上以天
地为鸿钧以万物为铜冶以喜怒赏罚为屈伸呼吸使
天下之人讹讹焉而动蒸蒸焉而化斲华而还朴去伪
而即诚风俗淳美人心敦固耻于犯法悚于为非礼义
之化浃肌沦髓如治器者坚好完固而后可以贻之子
孙而为百世不拔之业也且治天下之需人材人主尽
知之矣天下卓立特行之士不为世俗所移百而不得
一者也古人有言曰天下之人中材为多故治世之本
地为鸿钧以万物为铜冶以喜怒赏罚为屈伸呼吸使
天下之人讹讹焉而动蒸蒸焉而化斲华而还朴去伪
而即诚风俗淳美人心敦固耻于犯法悚于为非礼义
之化浃肌沦髓如治器者坚好完固而后可以贻之子
孙而为百世不拔之业也且治天下之需人材人主尽
知之矣天下卓立特行之士不为世俗所移百而不得
一者也古人有言曰天下之人中材为多故治世之本
卷四十二 第 5b 页 WYG1319-0679b.png
教化为尚教化行引中人而升之于君子之域教化废
推中材而纳之于小人之途故教化者推之挽之之具
也廉耻之道重而后有恬淡之士义利之辨明而后有
气节之行躁竞之习除而后有难进易退之节侈靡
之风革而后有守约洁已之操风行六宇蒸变万类鼓
之舞之咸去故习所由风俗美而人材出以惟上所用
故曰有教化而后有人才有人才而后国有与立善乎
董子之言为不可易也
推中材而纳之于小人之途故教化者推之挽之之具
也廉耻之道重而后有恬淡之士义利之辨明而后有
气节之行躁竞之习除而后有难进易退之节侈靡
之风革而后有守约洁已之操风行六宇蒸变万类鼓
之舞之咸去故习所由风俗美而人材出以惟上所用
故曰有教化而后有人才有人才而后国有与立善乎
董子之言为不可易也
卷四十二 第 6a 页 WYG1319-0679c.png
中和位育论
读中庸者勿徒谓是圣贤言理之书也夫天地至广
万物至繁日星河岳之奠丽飞潜动植之蕃变神奇
而莫可测纷纭而莫可纪极天下之聪明才智而莫能
知其所以然中庸谓以一心之中和而位之育之朱子
释之以吾之心正天地之心亦正吾之气顺天地之气
亦顺要皆浑言其理而未尝实指其事于是高明者将
游其心于空虚杳渺之域颛固者习闻其说又视为迂
读中庸者勿徒谓是圣贤言理之书也夫天地至广
万物至繁日星河岳之奠丽飞潜动植之蕃变神奇
而莫可测纷纭而莫可纪极天下之聪明才智而莫能
知其所以然中庸谓以一心之中和而位之育之朱子
释之以吾之心正天地之心亦正吾之气顺天地之气
亦顺要皆浑言其理而未尝实指其事于是高明者将
游其心于空虚杳渺之域颛固者习闻其说又视为迂
卷四十二 第 6b 页 WYG1319-0679d.png
远而不可信以为圣贤特如是言之耳间尝观洪范之
所谓五事以貌言视听思而约之以肃乂哲谋圣配之
以雨旸寒燠风推之于休徵咎徵极之于庶草蕃芜而
后知圣贤之言有其理则必有其数理精而数亦非粗
有其理则必有其事理实而事亦非虚其所以训天下
后世者该乎至大而非誇通乎至微而非不可据也夫
貌言视听思于一身备之肃乂哲谋圣于一心备之至
于雨旸寒燠风皆不失其序则天地位可知矣庶草蕃
所谓五事以貌言视听思而约之以肃乂哲谋圣配之
以雨旸寒燠风推之于休徵咎徵极之于庶草蕃芜而
后知圣贤之言有其理则必有其数理精而数亦非粗
有其理则必有其事理实而事亦非虚其所以训天下
后世者该乎至大而非誇通乎至微而非不可据也夫
貌言视听思于一身备之肃乂哲谋圣于一心备之至
于雨旸寒燠风皆不失其序则天地位可知矣庶草蕃
卷四十二 第 7a 页 WYG1319-0680a.png
芜则万物育可知矣圣人在上以一心运乎穆清之上
辨上下以定乾坤大施生以配覆载阴阳之愆伏寒暑
之失次水旱之不时皆得以裁成补救泄其太过而助
其不及故日月不蚀星辰不孛山陵不崩川泽不竭清
者常清宁者常宁此天地位之实事也建立法度纪纲
教养生民使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长遂樽节爱养草
木鸟兽取之有时用之有道使各遂其性各蕃其生此
万物育之实事也故称尧舜之功者曰地平天成称成
辨上下以定乾坤大施生以配覆载阴阳之愆伏寒暑
之失次水旱之不时皆得以裁成补救泄其太过而助
其不及故日月不蚀星辰不孛山陵不崩川泽不竭清
者常清宁者常宁此天地位之实事也建立法度纪纲
教养生民使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长遂樽节爱养草
木鸟兽取之有时用之有道使各遂其性各蕃其生此
万物育之实事也故称尧舜之功者曰地平天成称成
卷四十二 第 7b 页 WYG1319-0680b.png
汤之德者曰鸟兽鱼鳖咸若上古圣人德盛化神者皆
然中庸特举而言之耳尝谓中庸之所谓至诚至圣必
至帝王而后能极其量中庸之所谓参天地赞化育必
至有天下而能显其功盖君心即天心也万物之托于
天者有形之天万物之托于君心者无形之天人主一
念之动而万类以为惨舒一言之发而四海以为休戚
知此则知中和位育之理至近而非远至切而非虚也
如夫子居春秋之时躬备圣德而位育之功不得加于
然中庸特举而言之耳尝谓中庸之所谓至诚至圣必
至帝王而后能极其量中庸之所谓参天地赞化育必
至有天下而能显其功盖君心即天心也万物之托于
天者有形之天万物之托于君心者无形之天人主一
念之动而万类以为惨舒一言之发而四海以为休戚
知此则知中和位育之理至近而非远至切而非虚也
如夫子居春秋之时躬备圣德而位育之功不得加于
卷四十二 第 8a 页 WYG1319-0680c.png
上下疑参赞非儒者之事虽然圣人继往训开来学使
天下后世晓然于天经地义之大仁民爱物之理虽不
能位育一时之天地而其施益远而其教无穷盖六
经者圣人参赞之事也故曰尧舜之圣功在当时仲
尼之圣功在万世
格物致知论
大学一书统明新以垂训贯本末而立言而其说始于
格物则格物之说亦诚重矣盖盈天下皆物也内而身
天下后世晓然于天经地义之大仁民爱物之理虽不
能位育一时之天地而其施益远而其教无穷盖六
经者圣人参赞之事也故曰尧舜之圣功在当时仲
尼之圣功在万世
格物致知论
大学一书统明新以垂训贯本末而立言而其说始于
格物则格物之说亦诚重矣盖盈天下皆物也内而身
卷四十二 第 8b 页 WYG1319-0680d.png
心意外而家国天下显而彝伦物则之际大而天地万
物之原隐而君子小人之情状以及于一事一物莫不
有其当然之理与其所以然之故如此而不能真知灼
见则善恶之数未明是非之几未决邪正之理未判危
微之机未审以之明德则几微疑似不能洞达而无遗
以之新民则设施措置不能每举而悉当又何以本末
兼贯明新一致而号为大人之学哉大学之所以托始
于格物者其学甚大而非无所统会也其学甚博而
物之原隐而君子小人之情状以及于一事一物莫不
有其当然之理与其所以然之故如此而不能真知灼
见则善恶之数未明是非之几未决邪正之理未判危
微之机未审以之明德则几微疑似不能洞达而无遗
以之新民则设施措置不能每举而悉当又何以本末
兼贯明新一致而号为大人之学哉大学之所以托始
于格物者其学甚大而非无所统会也其学甚博而
卷四十二 第 9a 页 WYG1319-0681a.png
不入于驰骛也其学甚精而非流于虚渺也内而身
心意若何而诚而正而修外而家国天下若何而齐而
治而平人伦物则若何而为恩义分合之端天地万物
若何而为位育生成之故君子小人若何而为诚伪邪
正之别以及一事一物若何而为至当不易之则于此
格之使之表里内外洞达不疑格一物而一物之知以
致格众物而全体之知以致盖知者理之具于吾心者
也而散见于物在吾心则为知在物则为理于物物而
心意若何而诚而正而修外而家国天下若何而齐而
治而平人伦物则若何而为恩义分合之端天地万物
若何而为位育生成之故君子小人若何而为诚伪邪
正之别以及一事一物若何而为至当不易之则于此
格之使之表里内外洞达不疑格一物而一物之知以
致格众物而全体之知以致盖知者理之具于吾心者
也而散见于物在吾心则为知在物则为理于物物而
卷四十二 第 9b 页 WYG1319-0681b.png
格之而后吾之知不入于昧不蔽于偏不流于虚而有
觉之体全矣虽然格之者何格之以吾心之知也非吾
心有知而何所恃以为格致之者何致之以在物之理
也非在物能格而何所藉以为知故知与物非有二体
格与致非有二事司马温公以为格去外物是以物视
物而不知即吾心之知所寓也王文成主于知行合一
是以一格而遂无馀事亦与大学之旨有岐格物致知
正吾学与曲学之所以分途而辨之不容不早且慎也
觉之体全矣虽然格之者何格之以吾心之知也非吾
心有知而何所恃以为格致之者何致之以在物之理
也非在物能格而何所藉以为知故知与物非有二体
格与致非有二事司马温公以为格去外物是以物视
物而不知即吾心之知所寓也王文成主于知行合一
是以一格而遂无馀事亦与大学之旨有岐格物致知
正吾学与曲学之所以分途而辨之不容不早且慎也
卷四十二 第 10a 页 WYG1319-0681c.png
彼离物索知而自矜顿悟者虚无异端之学也既不求
于物则外视物矣又安能不举身心意与家国天下而
俱外之也哉大学之道所以统明新贯本末于一原者
格物致知之说也
太极图论
太极之说始于易易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
生八卦太极居两仪之先则其为生天地万物之本无
疑也至周子濂溪始建图立说于太极之上复益之以
于物则外视物矣又安能不举身心意与家国天下而
俱外之也哉大学之道所以统明新贯本末于一原者
格物致知之说也
太极图论
太极之说始于易易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
生八卦太极居两仪之先则其为生天地万物之本无
疑也至周子濂溪始建图立说于太极之上复益之以
卷四十二 第 10b 页 WYG1319-0681d.png
无极而太极由此而动静互为其根以至生五行布四
时成男女化生万物而太极之义备矣先儒往往谓无
极之说易所未发而周子发之或疑其说近于空虚朱
子以无形而有理之言释之盖谓其有也而初不滞于
形迹谓其无也而更非涉于虚渺后世纷纷之议折衷
于朱子之图解而亦可无疑矣尝论天地之所以生阴
阳之所以立五行之所以变化人物之所以蕃育何以
往复而不穷何以流行而不滞何以亘终古而不敝此
时成男女化生万物而太极之义备矣先儒往往谓无
极之说易所未发而周子发之或疑其说近于空虚朱
子以无形而有理之言释之盖谓其有也而初不滞于
形迹谓其无也而更非涉于虚渺后世纷纷之议折衷
于朱子之图解而亦可无疑矣尝论天地之所以生阴
阳之所以立五行之所以变化人物之所以蕃育何以
往复而不穷何以流行而不滞何以亘终古而不敝此
卷四十二 第 11a 页 WYG1319-0682a.png
必有为之极者是即于穆不已之原继善成性之本乎
故极中未尝无健顺之理而言仁义礼智信则分配乎
五行独此一理浑然精纯而万变生焉万化出焉故谓
之太极合而言之天地万物共一太极一气周流之内
天地且不能外而况于人物乎此所谓合万殊为一本
者也分而言之一事一物各有一太极即纤细之物俄顷
之间而此理何弗周遍而不遗此所谓散一本为万殊
者也易之所谓两仪即图之所谓动静阴阳也易之所
故极中未尝无健顺之理而言仁义礼智信则分配乎
五行独此一理浑然精纯而万变生焉万化出焉故谓
之太极合而言之天地万物共一太极一气周流之内
天地且不能外而况于人物乎此所谓合万殊为一本
者也分而言之一事一物各有一太极即纤细之物俄顷
之间而此理何弗周遍而不遗此所谓散一本为万殊
者也易之所谓两仪即图之所谓动静阴阳也易之所
卷四十二 第 11b 页 WYG1319-0682b.png
谓四象八卦即图之所谓五行人物也易言其理图发
其蕴无极一言又所以善言乎太极而使人不敢以气
化之相嬗者遂谓之太极然则周子与易有岐旨乎而
周子所以建图之意何居人与万物同涵此太极而惟
人得其秀而最灵观于天地位则天地阴阳之极自人
立之万物育则万物之极自人立之故一言以断之曰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以立人极焉吾人性中
之一动一静即配乎图之阴阳也吾人性中五常之德
其蕴无极一言又所以善言乎太极而使人不敢以气
化之相嬗者遂谓之太极然则周子与易有岐旨乎而
周子所以建图之意何居人与万物同涵此太极而惟
人得其秀而最灵观于天地位则天地阴阳之极自人
立之万物育则万物之极自人立之故一言以断之曰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以立人极焉吾人性中
之一动一静即配乎图之阴阳也吾人性中五常之德
卷四十二 第 12a 页 WYG1319-0682c.png
即配乎图之五行也吾身之酬万事应万变即配乎
图之万物也然则动静之朱分五常之所不能名万事
万变之未接而凝然中处者非即配乎图之太极乎君
子欲使吾身之太极足以配乎天地之太极而动静生
生不穷者盖有道焉不外乎周子通书之所谓诚与
图说之所谓静而已矣太极虽兼动静而非静无以立
其体太极虽浑万善而非诚无以会其原静则常正而
太极之体立矣诚则不息而太极之用周矣体立用周
图之万物也然则动静之朱分五常之所不能名万事
万变之未接而凝然中处者非即配乎图之太极乎君
子欲使吾身之太极足以配乎天地之太极而动静生
生不穷者盖有道焉不外乎周子通书之所谓诚与
图说之所谓静而已矣太极虽兼动静而非静无以立
其体太极虽浑万善而非诚无以会其原静则常正而
太极之体立矣诚则不息而太极之用周矣体立用周
卷四十二 第 12b 页 WYG1319-0682d.png
则天地之极与万物之极自人立之是则周子建图之
意也岂徒言天理而不切于人事者哉洪范五为中数
而言皇建其有极五行五事莫不从之矣惟中能建极
殆亦先图而启其义者与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论
夫子罕言命孟子亦曰君子不谓命圣贤之意盖不欲
以气数之有定阻人进修之意启人趋避之心孔子又
尝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其义何居夫人之处世荣辱
意也岂徒言天理而不切于人事者哉洪范五为中数
而言皇建其有极五行五事莫不从之矣惟中能建极
殆亦先图而启其义者与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论
夫子罕言命孟子亦曰君子不谓命圣贤之意盖不欲
以气数之有定阻人进修之意启人趋避之心孔子又
尝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其义何居夫人之处世荣辱
卷四十二 第 13a 页 WYG1319-0683a.png
得丧毁誉进退之数类皆有天焉不知其为天而汲汲
以求之营心于患得患失之途此小人之侥倖无足论
者也知其为天而委心于因任置身于閒旷举凡进德
修业奉职循分之事皆置焉不讲一切听之于杳渺不
可知之数以自谓知命而可谓之君子哉非也夫子之
意盖谓知此而后君子可为也天下之欲为君子而不
能为者荣辱乱其中得失易其虑毁誉眩其视听安危
吉凶摇惑其素履由是沉静者转而为竞躁矣方直者
以求之营心于患得患失之途此小人之侥倖无足论
者也知其为天而委心于因任置身于閒旷举凡进德
修业奉职循分之事皆置焉不讲一切听之于杳渺不
可知之数以自谓知命而可谓之君子哉非也夫子之
意盖谓知此而后君子可为也天下之欲为君子而不
能为者荣辱乱其中得失易其虑毁誉眩其视听安危
吉凶摇惑其素履由是沉静者转而为竞躁矣方直者
卷四十二 第 13b 页 WYG1319-0683b.png
化而为突梯矣亢激卓立者变为缄默谨愿矣以福利
为必可趋以灾异为必可避苟且安营而君子于是乎
不可为矣圣人告之以知命所以静其心澹其虑一其
聪明夺其智巧而后其为之也纯诚敦一可以历万变
而不渝其正入万物而不易其识其进德也坚其修业
也勤其奉职也专其循分也恪独居而坦坦处群而穆
穆遇事而侃侃利害乘之而磊磊落落艰大投之而孜
孜勉勉中无所疑外无所慑先后左右无所瞻顾却虑
为必可趋以灾异为必可避苟且安营而君子于是乎
不可为矣圣人告之以知命所以静其心澹其虑一其
聪明夺其智巧而后其为之也纯诚敦一可以历万变
而不渝其正入万物而不易其识其进德也坚其修业
也勤其奉职也专其循分也恪独居而坦坦处群而穆
穆遇事而侃侃利害乘之而磊磊落落艰大投之而孜
孜勉勉中无所疑外无所慑先后左右无所瞻顾却虑
卷四十二 第 14a 页 WYG1319-0683c.png
凡君子所当为之事皆得而为之则由其知命者素也
进以礼退以义孔子之所以为孔子非徒曰得之不得
曰有命云尔也士大夫之持身涉世其亦味乎斯言而
已足哉
记
思过轩记
读易楼之南搆屋三楹分南北户别而为六其东北一
隅去门径稍远尤为静僻室修广不盈丈置木几竹榻
进以礼退以义孔子之所以为孔子非徒曰得之不得
曰有命云尔也士大夫之持身涉世其亦味乎斯言而
已足哉
记
思过轩记
读易楼之南搆屋三楹分南北户别而为六其东北一
隅去门径稍远尤为静僻室修广不盈丈置木几竹榻
卷四十二 第 14b 页 WYG1319-0683d.png
于北牖下当窗则梅桂参差草花菁翠丈室中䆳远
有幽人之致予每于游览卉木酬错亲故读书作字之
暇辄坐卧其中捐思却虑收视反听冀得片晷之憩息
而游心于冲夷恬澹之境也每思人生丛过积咎扰扰
纷纷相循而不已如号长风鼓巨浪惊心骇目试静而
体之揆之诗书所纪载昔人之所言行而是非得失自
见矣玉莹洁则瑕类出潭澄澈则沙砾见天清湛则云
翳显夫人亦犹是当此静境与为守寂无宁思过气
有幽人之致予每于游览卉木酬错亲故读书作字之
暇辄坐卧其中捐思却虑收视反听冀得片晷之憩息
而游心于冲夷恬澹之境也每思人生丛过积咎扰扰
纷纷相循而不已如号长风鼓巨浪惊心骇目试静而
体之揆之诗书所纪载昔人之所言行而是非得失自
见矣玉莹洁则瑕类出潭澄澈则沙砾见天清湛则云
翳显夫人亦犹是当此静境与为守寂无宁思过气
卷四十二 第 15a 页 WYG1319-0684a.png
静心澄平生所为万端在目此孔氏有内省之训曾
子重其严之诫也作思过轩记
香雪草堂记
予生平酷嗜种树常欲得閒壤一区梅李桃杏之属各
布柯干不使杂处俾其掩映交错尽态极妍为足纵
观览之乐顾以地隘力薄不能适所愿学圃斋之南为
南轩去轩十馀步为竹圃竹之外有古梅数十树盘互
偃侧为荫方广十丈许不杂他树梅之致有临清池者
子重其严之诫也作思过轩记
香雪草堂记
予生平酷嗜种树常欲得閒壤一区梅李桃杏之属各
布柯干不使杂处俾其掩映交错尽态极妍为足纵
观览之乐顾以地隘力薄不能适所愿学圃斋之南为
南轩去轩十馀步为竹圃竹之外有古梅数十树盘互
偃侧为荫方广十丈许不杂他树梅之致有临清池者
卷四十二 第 15b 页 WYG1319-0684b.png
有倚短墙者有荫石者有与竹相间者有高翥拂云者
有低偃拂地者有碍路者有临窗者有孤干亭立而上
如盖者有丛生而条干自相环抱者有苔藓绣涩而劲
如铁者有曲干糺枝而奇如虬龙者有撑拄而如攫者
有偃蹇而如卧者可谓极梅之态矣花时自深冬以及
春半先后相续大约山寒气晚至启蛰时而尽发弥
望如雪香气袭里许为屋三楹以临之题曰香雪草
堂堂前为广轩资其爽也花下置小亭便憩息也
有低偃拂地者有碍路者有临窗者有孤干亭立而上
如盖者有丛生而条干自相环抱者有苔藓绣涩而劲
如铁者有曲干糺枝而奇如虬龙者有撑拄而如攫者
有偃蹇而如卧者可谓极梅之态矣花时自深冬以及
春半先后相续大约山寒气晚至启蛰时而尽发弥
望如雪香气袭里许为屋三楹以临之题曰香雪草
堂堂前为广轩资其爽也花下置小亭便憩息也
卷四十二 第 16a 页 WYG1319-0684c.png
自冬至后辄携书卷移器具寝处其中烟霭晴旭景
皆佳胜雪时月夜为尤奇绝予种树之愿虽不能尽
酬幸而有此不可谓非造物者之厚遗我也使予常得
寝处其中春玩其华夏休其荫赏其芳妍而景其高
洁优游徜徉咏苏陆之诗亦已足矣尚敢多求乎哉
五亩园记
予所居之室在城西南隅曰笃素堂予为宗伯时
皇上御笔所赐之名也曰忠孝予为侍讲学士时
皆佳胜雪时月夜为尤奇绝予种树之愿虽不能尽
酬幸而有此不可谓非造物者之厚遗我也使予常得
寝处其中春玩其华夏休其荫赏其芳妍而景其高
洁优游徜徉咏苏陆之诗亦已足矣尚敢多求乎哉
五亩园记
予所居之室在城西南隅曰笃素堂予为宗伯时
皇上御笔所赐之名也曰忠孝予为侍讲学士时
卷四十二 第 16b 页 WYG1319-0684d.png
上所书也堂之后有梅十馀株曰咏花轩取庾信今朝
梅树下定有咏花人之意居室之南为五亩园有二方
池相接可二亩许临小池搆屋三楹曰六经堂予有六
男子各习一经令子孙世守其临大池则有亭翼然清
波涟漪环以高柳秋水轩三字则
驾幸金陵时特
御书以赐之其池之南与此亭相对则有楼三楹曰日
涉轩有小亭曰兰丛予园最称僻野惟有高柳数十
梅树下定有咏花人之意居室之南为五亩园有二方
池相接可二亩许临小池搆屋三楹曰六经堂予有六
男子各习一经令子孙世守其临大池则有亭翼然清
波涟漪环以高柳秋水轩三字则
驾幸金陵时特
御书以赐之其池之南与此亭相对则有楼三楹曰日
涉轩有小亭曰兰丛予园最称僻野惟有高柳数十
卷四十二 第 17a 页 WYG1319-0685a.png
株竹数千个其桃杏兰桂梧桐紫薇石榴之属则周乎
两池而分植之予山野鄙人三十馀年叨近
圣天子光华故
宝书之赐臣家独多
皇上天纵至圣经史之学无所不该即法书一端亦超
绝前古而冠弁百王予家斗室之中琳琅奎璧荣光四
照予幸以暮年归老于故乡依日月之光饱尧舜之德
饮食寝处戴高履厚岂不为大幸哉故记其事而谨
两池而分植之予山野鄙人三十馀年叨近
圣天子光华故
宝书之赐臣家独多
皇上天纵至圣经史之学无所不该即法书一端亦超
绝前古而冠弁百王予家斗室之中琳琅奎璧荣光四
照予幸以暮年归老于故乡依日月之光饱尧舜之德
饮食寝处戴高履厚岂不为大幸哉故记其事而谨
卷四十二 第 17b 页 WYG1319-0685b.png
书之
芙蓉溪记
出郭四里许由谷口而西是为西龙眠两山夹溪路缘
溪而入蜿蜒深曲至媚笔泉水石益佳山始开拓四围
如屏幛中有田数顷膏沃平衍南北二溪至此合流溪
之南有石壁横数十丈插溪中是为垂云沜溪边搆垂
云亭是入吾园之始也吾园得平壤之半不设籓篱任
樵者取径焉径绕垂云沜西行苍山古木与清流相萦
芙蓉溪记
出郭四里许由谷口而西是为西龙眠两山夹溪路缘
溪而入蜿蜒深曲至媚笔泉水石益佳山始开拓四围
如屏幛中有田数顷膏沃平衍南北二溪至此合流溪
之南有石壁横数十丈插溪中是为垂云沜溪边搆垂
云亭是入吾园之始也吾园得平壤之半不设籓篱任
樵者取径焉径绕垂云沜西行苍山古木与清流相萦
卷四十二 第 18a 页 WYG1319-0685c.png
带既而过石埠上小亭曰芙蓉溪亭亭临涧水乃南
涧入园之始跨涧为桥过桥循山麓而行碧树掩映下
视平畴则南皋种秫田也藏山阿中者为南庄农人所
居畜牛一头置畚锸钱镈于其中槿篱茅屋鸡犬桑柘
盖村落景也过此为枫坪为土谷祠为南玉雪冈为观
穫亭向南有屋一区对菊圃傍有枫柏橙榴柿栗之属
磊磊砢砢至秋而红紫赪黄相间名曰秋妍馆馆之北
修竹数亩穿竹径而往则为村之南门村为三区右则
涧入园之始跨涧为桥过桥循山麓而行碧树掩映下
视平畴则南皋种秫田也藏山阿中者为南庄农人所
居畜牛一头置畚锸钱镈于其中槿篱茅屋鸡犬桑柘
盖村落景也过此为枫坪为土谷祠为南玉雪冈为观
穫亭向南有屋一区对菊圃傍有枫柏橙榴柿栗之属
磊磊砢砢至秋而红紫赪黄相间名曰秋妍馆馆之北
修竹数亩穿竹径而往则为村之南门村为三区右则
卷四十二 第 18b 页 WYG1319-0685d.png
桂丛中则来鹤亭左则居室来鹤亭手自植梅与松主
人日从宾客赋诗饮酒于其中有丁令威之思焉居室
之堂曰传恭欲以贻子孙世世耕且读无忘先公创业
之艰故曰传恭南向者为千岩万壑之楼盖烟霞岭岫
大溪平畴归樵耕犊皆可览瞩且山居宜楼园花堤树
在俯视间固吟眺一胜景也庖湢臧获之室则隐于楼
侧不可得而见出村之北门行古梅中百步大溪之傍
有磐石临溪昔人沤苧浣衣之所构亭冒石上曰溪光
人日从宾客赋诗饮酒于其中有丁令威之思焉居室
之堂曰传恭欲以贻子孙世世耕且读无忘先公创业
之艰故曰传恭南向者为千岩万壑之楼盖烟霞岭岫
大溪平畴归樵耕犊皆可览瞩且山居宜楼园花堤树
在俯视间固吟眺一胜景也庖湢臧获之室则隐于楼
侧不可得而见出村之北门行古梅中百步大溪之傍
有磐石临溪昔人沤苧浣衣之所构亭冒石上曰溪光
卷四十二 第 19a 页 WYG1319-0686a.png
山翠亭亭之西为杉坪为茗冈稍东为木香棚为北
玉雪冈为牺舟亭亭临深涧乃北涧入园之始从亭下
登舟而南沿清流荡轻浆春则垂柳桃花夹两岸一里
许秋则紫薇芙蓉照耀水际南指松堤堤之内则稻田
十馀亩堤之外则高峰千百叠也舟行水中至阔水则
双溪草堂在焉堂五楹东向高朗轩豁洞南北窗以延
凉燠绕砌种红白莲夹岸环碧柳高梧为主人避暑之
所堂之南则曲廊数十步杂花交荫沙岸萦回由曲
玉雪冈为牺舟亭亭临深涧乃北涧入园之始从亭下
登舟而南沿清流荡轻浆春则垂柳桃花夹两岸一里
许秋则紫薇芙蓉照耀水际南指松堤堤之内则稻田
十馀亩堤之外则高峰千百叠也舟行水中至阔水则
双溪草堂在焉堂五楹东向高朗轩豁洞南北窗以延
凉燠绕砌种红白莲夹岸环碧柳高梧为主人避暑之
所堂之南则曲廊数十步杂花交荫沙岸萦回由曲
卷四十二 第 19b 页 WYG1319-0686b.png
廊启南户则入佳梦轩为主人晏息之地廊之南为药
栏为鹤棚为秋水轩结构溪畔正对涟漪紫菱湾茭涡
波光澄澈游鳞可数系其傍者为桃花流水扁舟舟中
置竹几茶铛当风日清佳则携琴书挟茗果登舟沿绿
溪中上下溯洄竟日不知疲一花一石皆为凝睇久之
夕阳晚风则垂钓扣舷而歌溪中接东西岸有绿杨桥
桥畔有云耕亭溪之东有闸口水涸则闭之水涨则启
之跨闸为放舟亭启闸则舟入大溪烟波浩渺可直达
栏为鹤棚为秋水轩结构溪畔正对涟漪紫菱湾茭涡
波光澄澈游鳞可数系其傍者为桃花流水扁舟舟中
置竹几茶铛当风日清佳则携琴书挟茗果登舟沿绿
溪中上下溯洄竟日不知疲一花一石皆为凝睇久之
夕阳晚风则垂钓扣舷而歌溪中接东西岸有绿杨桥
桥畔有云耕亭溪之东有闸口水涸则闭之水涨则启
之跨闸为放舟亭启闸则舟入大溪烟波浩渺可直达
卷四十二 第 20a 页 WYG1319-0686c.png
赐金园古称山居之胜有六曰奇峰怪石清流眺览古
木新花吾园幸皆具是六者又有耕穫之乐舟楫之适
凉台燠馆之娱梅杏樱桃梨枣之味杂花香草之繁
缛紫鳞白羽之飞跃岂不可以优游颐老于其中哉康
熙己卯嘉平月既属鸿胪禹子为此图遂并记而书
之
御笔书双溪恭记
西龙眠山有二溪夹一山而东其北溪则自黄柏山房
木新花吾园幸皆具是六者又有耕穫之乐舟楫之适
凉台燠馆之娱梅杏樱桃梨枣之味杂花香草之繁
缛紫鳞白羽之飞跃岂不可以优游颐老于其中哉康
熙己卯嘉平月既属鸿胪禹子为此图遂并记而书
之
御笔书双溪恭记
西龙眠山有二溪夹一山而东其北溪则自黄柏山房
卷四十二 第 20b 页 WYG1319-0686d.png
而来其南溪则自蕉园而来皆穿石涧从云中落奔流
激湍曲折逶迤至于山之麓则二水会合略加疏凿则
二水汇而聚于吾堂之下渟泓澄澈旱不涸而涝不泛
白沙灿然游鳞可数因种红白莲紫菱畜朱鱼数百头
辟其地而搆堂以临之于水际种芙蓉数百本枫柳桃
杏紫薇之属于堤上种松千株环溪有田即以溪水为
灌溉癸未春
圣驾阅视河工巡历江南予时迎
激湍曲折逶迤至于山之麓则二水会合略加疏凿则
二水汇而聚于吾堂之下渟泓澄澈旱不涸而涝不泛
白沙灿然游鳞可数因种红白莲紫菱畜朱鱼数百头
辟其地而搆堂以临之于水际种芙蓉数百本枫柳桃
杏紫薇之属于堤上种松千株环溪有田即以溪水为
灌溉癸未春
圣驾阅视河工巡历江南予时迎
卷四十二 第 21a 页 WYG1319-0687a.png
驾之金陵恭求
御笔书双溪又书秋水轩二匾额蒙
圣慈问汝在家好种树又书种花处一匾赐之夫穷荒
僻壤之中一丘一壑老臣衰病藉以养疴避嚣如秋虫
之抱寸壤鹤鹩之栖一枝荒陋僻野乃致劳
圣人之赐额
宝翰焜煌炳如星日将使山灵有复旦之光野人被尧
舜之泽载之史册传为神皋奥区贻之子孙奉为金庭
御笔书双溪又书秋水轩二匾额蒙
圣慈问汝在家好种树又书种花处一匾赐之夫穷荒
僻壤之中一丘一壑老臣衰病藉以养疴避嚣如秋虫
之抱寸壤鹤鹩之栖一枝荒陋僻野乃致劳
圣人之赐额
宝翰焜煌炳如星日将使山灵有复旦之光野人被尧
舜之泽载之史册传为神皋奥区贻之子孙奉为金庭
卷四十二 第 21b 页 WYG1319-0687b.png
福地烟霞云物千古常新岂止老臣身被荣幸而已哉
桃花流水扁舟记
龙眠向来溪流湍急奇石如林溪行石隙中跳珠溅瀑
不可以舟余筑双溪平水约里许可以舟矣因制小舟
可容数人坐荡漾于芙蓉间紫菱触手可摘水至清游
鳞可数山畔高松翠竹绿槐垂柳之阴皆在目前岸上
植桃花数百本每有味乎张志和之诗云桃花流水鳜
鱼肥遂取以名吾舟余曩前涉历江淮熟习于波涛之
桃花流水扁舟记
龙眠向来溪流湍急奇石如林溪行石隙中跳珠溅瀑
不可以舟余筑双溪平水约里许可以舟矣因制小舟
可容数人坐荡漾于芙蓉间紫菱触手可摘水至清游
鳞可数山畔高松翠竹绿槐垂柳之阴皆在目前岸上
植桃花数百本每有味乎张志和之诗云桃花流水鳜
鱼肥遂取以名吾舟余曩前涉历江淮熟习于波涛之
卷四十二 第 22a 页 WYG1319-0687c.png
险惊骇震恐于江路者数矣烟波浩渺风浪贴天四顾
无岸江豚诸怪隐现出没相顾无人色屡濒于危遂立
誓不登江船今此舟无帆樯之设惟柔橹一枝两童子
荡之微风徐行往来不出一里之内琴一张书数卷酒
档茗碗钓竿略具脱有风雨则移置菱芡湾中高咏青
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之句枕书而睡又素喜
唐人诗曰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
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此皆有道之言夫乘长风
无岸江豚诸怪隐现出没相顾无人色屡濒于危遂立
誓不登江船今此舟无帆樯之设惟柔橹一枝两童子
荡之微风徐行往来不出一里之内琴一张书数卷酒
档茗碗钓竿略具脱有风雨则移置菱芡湾中高咏青
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之句枕书而睡又素喜
唐人诗曰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
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此皆有道之言夫乘长风
卷四十二 第 22b 页 WYG1319-0687d.png
破巨浪瞬息千里亦云快矣然此岂在芦花浅水边哉
余生平颇思舟之逸而又甚惮舟之险故于山中制一
舟就其逸而避其险视陶岘三舟之乐当不是过也
垂云亭记
芙蓉溪之南有石壁六十馀丈上荫翘木下俯清溪有
一径甚仄石之下野人为小沟堰水入田是以径之左
右皆水而径宛转于流水之中樵童牧竖之所往来而
余特加石甃以平治之石之上皆山花野草而余特去
余生平颇思舟之逸而又甚惮舟之险故于山中制一
舟就其逸而避其险视陶岘三舟之乐当不是过也
垂云亭记
芙蓉溪之南有石壁六十馀丈上荫翘木下俯清溪有
一径甚仄石之下野人为小沟堰水入田是以径之左
右皆水而径宛转于流水之中樵童牧竖之所往来而
余特加石甃以平治之石之上皆山花野草而余特去
卷四十二 第 23a 页 WYG1319-0688a.png
其荆榛培其佳木于石上镌垂云沜三字于溪上作垂
云亭以对之石色青苍如削玉如画家所谓斧劈皴嵚
崎磊落与老树垂藤相间亭可小憩而入吾园者必取
径焉李习之谓园有难兼者六事高峰奇石幽潭曲水
古树新花余但因故物不事疏凿雕饰而六者咸备过
此亭便入芙蓉溪舍陆而登舟客至则舟子牺舟以待
岂不可优游怡老哉
浮山华严寺斋僧田记
云亭以对之石色青苍如削玉如画家所谓斧劈皴嵚
崎磊落与老树垂藤相间亭可小憩而入吾园者必取
径焉李习之谓园有难兼者六事高峰奇石幽潭曲水
古树新花余但因故物不事疏凿雕饰而六者咸备过
此亭便入芙蓉溪舍陆而登舟客至则舟子牺舟以待
岂不可优游怡老哉
浮山华严寺斋僧田记
卷四十二 第 23b 页 WYG1319-0688b.png
浮山以岩岫洞壑之奇雄跨江北僧寮皆依石结构悬
崖置屋若巢居然其中建置宏敞楼观轩翥金碧辉
映巍然为诸岩之总持者则华严寺也前代敕赐藏
经以及紫绮袈裟花幡绣幢之属甚夥寺依平麓前
带崇冈奇峰青壁连蜷蟠郁苍翠插天云气出入不
可名状者皆屹立于寺之西北长松修竹古桂丹枫仰
视青苍俯瞩空阔诸岩石之胜荫而不藏如海舶珍奇
轮囷陆离错列于碧帷青幕之下至斯地者神体恬
崖置屋若巢居然其中建置宏敞楼观轩翥金碧辉
映巍然为诸岩之总持者则华严寺也前代敕赐藏
经以及紫绮袈裟花幡绣幢之属甚夥寺依平麓前
带崇冈奇峰青壁连蜷蟠郁苍翠插天云气出入不
可名状者皆屹立于寺之西北长松修竹古桂丹枫仰
视青苍俯瞩空阔诸岩石之胜荫而不藏如海舶珍奇
轮囷陆离错列于碧帷青幕之下至斯地者神体恬
卷四十二 第 24a 页 WYG1319-0688c.png
旷心目骇愕窈霭深秀疲于应接洵寰宇之奥区佛刹
之钜观也予以癸亥秋至浮山始至则白雾蒙山林壑
隐见及寺门则山足和尚方率其徒刈豆中田草屦腰
镰跣而揖客予信宿方丈中时听戒僧聚处者数十人
朝夕不闻人声五更钟鸣梵诵后聚食一堂人粥一盂
齑一盘不闻匕箸声食竟各治职事薪者薪芸者芸
穫者穫圃者圃汲者汲及晡而入定当午而始饭遇岁
歉则止设粥糜盖山足和尚之教其徒者严肃精进如
之钜观也予以癸亥秋至浮山始至则白雾蒙山林壑
隐见及寺门则山足和尚方率其徒刈豆中田草屦腰
镰跣而揖客予信宿方丈中时听戒僧聚处者数十人
朝夕不闻人声五更钟鸣梵诵后聚食一堂人粥一盂
齑一盘不闻匕箸声食竟各治职事薪者薪芸者芸
穫者穫圃者圃汲者汲及晡而入定当午而始饭遇岁
歉则止设粥糜盖山足和尚之教其徒者严肃精进如
卷四十二 第 24b 页 WYG1319-0688d.png
是予每见释氏之徒鲜衣美食惰其四肢群聚而嬉游
窃意其教不应如是今观和尚之所持而加敬信焉则
山足之有功于其教岂不伟哉寺昔为延陵宫谕司马
清江公辈所护持有田若干亩力耕以饭四方之僧至山
足益广拓之为田若干亩春耕秋穫不爱其力以供养
十方则无可师所谓随分自尽各安生理之铎也山足
和尚道气渊沉䆳于诗学戒律精苦夫澹泊勤苦之中
万善出焉吾安能测山足所至哉重其请故乐为之记
窃意其教不应如是今观和尚之所持而加敬信焉则
山足之有功于其教岂不伟哉寺昔为延陵宫谕司马
清江公辈所护持有田若干亩力耕以饭四方之僧至山
足益广拓之为田若干亩春耕秋穫不爱其力以供养
十方则无可师所谓随分自尽各安生理之铎也山足
和尚道气渊沉䆳于诗学戒律精苦夫澹泊勤苦之中
万善出焉吾安能测山足所至哉重其请故乐为之记
卷四十二 第 25a 页 WYG1319-0689a.png
也
卷四十二 第 25b 页 WYG1319-0689b.png
文端集卷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