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 1a 页 WYG1223-035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宪集卷五
明 宋濂 撰
序(凡二十/七章)
大明日历序
洪武七年岁在甲寅夏五月朔日新修大明日历成粤
从皇上兴临濠践天位以至六年癸丑冬十有二月凡
戒饬之谆复征伐之次第礼乐之沿革刑政之设施群
文宪集卷五
明 宋濂 撰
序(凡二十/七章)
大明日历序
洪武七年岁在甲寅夏五月朔日新修大明日历成粤
从皇上兴临濠践天位以至六年癸丑冬十有二月凡
戒饬之谆复征伐之次第礼乐之沿革刑政之设施群
卷五 第 1b 页 WYG1223-0353b.png
臣之功过四夷之朝贡莫不具载合百卷藏诸金匮副
在秘书甲寅以后则岁再修而续藏焉呜呼惟天立辟
惟辟奉天其能混合三光五岳之气者盖可数也然挺
生于南服而致一统华夷之盛自天开地辟以来惟我
皇上为然其功高万古一也元季绎骚奋起于民间以
图自全初无黄屋左纛之念继悯生民涂炭始取土地
群雄之手而安辑之较之于古如汉高帝其得国之正
二也平生用兵百战百胜未尝摧衄以至继天出治经
在秘书甲寅以后则岁再修而续藏焉呜呼惟天立辟
惟辟奉天其能混合三光五岳之气者盖可数也然挺
生于南服而致一统华夷之盛自天开地辟以来惟我
皇上为然其功高万古一也元季绎骚奋起于民间以
图自全初无黄屋左纛之念继悯生民涂炭始取土地
群雄之手而安辑之较之于古如汉高帝其得国之正
二也平生用兵百战百胜未尝摧衄以至继天出治经
卷五 第 2a 页 WYG1223-0354a.png
纶大经皆由一心运量文臣武将不过仰受成算而已
其独禀全智三也钦畏天地一动一静森若神明在上
及至郊祀存于心目有赫其临甚至不敢仰视惠鲜小
民复恐一夫不获其所贪墨吏及豪黠之徒有加害者
必威之以刑其敬天勤民四也后妃居中不预一发之
政外戚亦循理畏法无敢恃宠以病民寺人之徒惟给
事扫除之役此皆古昔所深患今绝无之其家法之严
五也兵戎国之大权悉归之于朝廷有事征伐则诏大
其独禀全智三也钦畏天地一动一静森若神明在上
及至郊祀存于心目有赫其临甚至不敢仰视惠鲜小
民复恐一夫不获其所贪墨吏及豪黠之徒有加害者
必威之以刑其敬天勤民四也后妃居中不预一发之
政外戚亦循理畏法无敢恃宠以病民寺人之徒惟给
事扫除之役此皆古昔所深患今绝无之其家法之严
五也兵戎国之大权悉归之于朝廷有事征伐则诏大
卷五 第 2b 页 WYG1223-0354b.png
帅佩将印领之暨旋则上章绶归士卒单身还第其兵
政有统六也呜呼帝力难名度越前圣不可以一二识
也今日历所书筹略之运功业之著规模之宏远其本
盖原于此矣然而史书甚重古称直笔不溢美不隐恶
务合乎天理人心之公无其事而曲书之者固非也有
其事而失书者尤非也况英明之主不世出而记注之
官迁易不常无以究夫圣德之高深臣同暨濂幸获日
侍燕閒十有馀年知之深故察之精察之精则其书也
政有统六也呜呼帝力难名度越前圣不可以一二识
也今日历所书筹略之运功业之著规模之宏远其本
盖原于此矣然而史书甚重古称直笔不溢美不隐恶
务合乎天理人心之公无其事而曲书之者固非也有
其事而失书者尤非也况英明之主不世出而记注之
官迁易不常无以究夫圣德之高深臣同暨濂幸获日
侍燕閒十有馀年知之深故察之精察之精则其书也
卷五 第 3a 页 WYG1223-0354c.png
颇谓得其实而无愧兹因日历成书谨揭其大要于首
简使他日修实录者有所采掇庶几传信于千万世也
其总裁官翰林学士承旨嘉议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
兼吏部尚书臣詹同翰林侍讲学士中顺大夫知制诰
同修国史兼太子赞善大夫臣宋濂催纂官翰林侍讲
学士嘉议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臣乐韶凤纂修官礼
部员外郎臣吴伯宗翰林编修臣朱右臣赵埙臣朱廉
儒学教授臣徐一夔臣孙作布衣臣徐尊生其雠校誊
简使他日修实录者有所采掇庶几传信于千万世也
其总裁官翰林学士承旨嘉议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
兼吏部尚书臣詹同翰林侍讲学士中顺大夫知制诰
同修国史兼太子赞善大夫臣宋濂催纂官翰林侍讲
学士嘉议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臣乐韶凤纂修官礼
部员外郎臣吴伯宗翰林编修臣朱右臣赵埙臣朱廉
儒学教授臣徐一夔臣孙作布衣臣徐尊生其雠校誊
卷五 第 3b 页 WYG1223-0354d.png
写则臣伯宗臣廉及乡贡进士臣黄昶国子生臣陈孟
旸开局于六年九月四日历二百六十有五日始讫事
云臣濂谨序
皇明宝训序
皇帝继天出治御大历服七纬顺度九围敉宁爰自龙
飞之初以迄今兹金匮之藏岁益月增乃徇翰林词臣
之请纂修日历以成昭代之大典粤洪武癸丑之秋八
月甲申帝御东黄阁召臣詹同臣乐韶凤臣宋濂俾选
旸开局于六年九月四日历二百六十有五日始讫事
云臣濂谨序
皇明宝训序
皇帝继天出治御大历服七纬顺度九围敉宁爰自龙
飞之初以迄今兹金匮之藏岁益月增乃徇翰林词臣
之请纂修日历以成昭代之大典粤洪武癸丑之秋八
月甲申帝御东黄阁召臣詹同臣乐韶凤臣宋濂俾选
卷五 第 4a 页 WYG1223-0355a.png
海内文学之士开局西华门内相与编摩成书而命臣
同臣濂为之总裁九月壬寅臣等既莅事发所藏而翻
阅之仰窥神机睿断远犹辰告足以明徵定保嘉惠邦
家者充牣乎其间臣等因相与言曰日历之成藏诸天
府人欲见之有不可得者盍如太宗贞观政要之书编
集以传询谋既同于是辑成四十类自敬天至制蛮夷
釐为五卷总四万五千五百馀言皆从记注之真不敢
以己意轻为损益云臣等窃闻之自古开基创业之君
同臣濂为之总裁九月壬寅臣等既莅事发所藏而翻
阅之仰窥神机睿断远犹辰告足以明徵定保嘉惠邦
家者充牣乎其间臣等因相与言曰日历之成藏诸天
府人欲见之有不可得者盍如太宗贞观政要之书编
集以传询谋既同于是辑成四十类自敬天至制蛮夷
釐为五卷总四万五千五百馀言皆从记注之真不敢
以己意轻为损益云臣等窃闻之自古开基创业之君
卷五 第 4b 页 WYG1223-0355b.png
其设心也弘其虑事也周一言一动皆可为天下后世
法治忽所系甚为不轻所以大舜有敕天之诫武王有
衣鉴之铭垂示于后炳若丹青历代宝之用为大训盖
慎之至也肆惟皇上恭膺天命经营四方康济兆民惟
日不足故凡戒饬臣工训誓将士出经入史亹亹弗勌
必欲使其心领神会而后已呜呼日月之无私也容光
其必照焉雨露之无私也百物无不润焉皇上法天而
行覆帱无际恒恐一夫不被其泽故精神之所会吁谟
法治忽所系甚为不轻所以大舜有敕天之诫武王有
衣鉴之铭垂示于后炳若丹青历代宝之用为大训盖
慎之至也肆惟皇上恭膺天命经营四方康济兆民惟
日不足故凡戒饬臣工训誓将士出经入史亹亹弗勌
必欲使其心领神会而后已呜呼日月之无私也容光
其必照焉雨露之无私也百物无不润焉皇上法天而
行覆帱无际恒恐一夫不被其泽故精神之所会吁谟
卷五 第 5a 页 WYG1223-0355c.png
之所定诚与虞夏商周之文相为表里非太宗所能企
及此无他圣学缉熙内外一本于诚而太宗则饰之以
诈术故也贞观政要尚传之于今则夫宝训一书垂法
于千万世盖无疑者非惟继体守文之主所当朝夕诵
咏以知创业之艰难而三事暨大夫诚能佩而行之亦
可以尽安上治民之责矣翰林学士承旨嘉议大夫知
制诰兼修国史兼吏部尚书臣詹同翰林侍讲学士嘉
议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臣乐韶凤翰林侍讲学士中
及此无他圣学缉熙内外一本于诚而太宗则饰之以
诈术故也贞观政要尚传之于今则夫宝训一书垂法
于千万世盖无疑者非惟继体守文之主所当朝夕诵
咏以知创业之艰难而三事暨大夫诚能佩而行之亦
可以尽安上治民之责矣翰林学士承旨嘉议大夫知
制诰兼修国史兼吏部尚书臣詹同翰林侍讲学士嘉
议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臣乐韶凤翰林侍讲学士中
卷五 第 5b 页 WYG1223-0355d.png
顺大夫知制诰同脩国史兼太子赞善大夫臣宋濂等
上
洪武正韵序
人之生也则有声声出而七音具焉所谓七音者牙舌
唇齿喉及舌齿各半是也智者察知之分其清浊之伦
定为角徵宫商羽以至于半商半徵而天下之音尽在
是矣然则音者其韵书之权舆乎夫单出为声成文为
音音则自然协和不假勉强而后成虞廷之赓歌康衢
上
洪武正韵序
人之生也则有声声出而七音具焉所谓七音者牙舌
唇齿喉及舌齿各半是也智者察知之分其清浊之伦
定为角徵宫商羽以至于半商半徵而天下之音尽在
是矣然则音者其韵书之权舆乎夫单出为声成文为
音音则自然协和不假勉强而后成虞廷之赓歌康衢
卷五 第 6a 页 WYG1223-0356a.png
之民谣姑未暇论至如国风雅颂四诗以位言之则上
自王公下逮小夫贱𨽻莫不有作以人言之其所居有
南北东西之殊故所发有剽疾重迟之异四方之音万
有不同孔子删诗皆堪被之弦歌者取其音之协也音
之协其自然之谓乎不特此也楚汉以来离骚之辞郊
祀安世之歌以及于魏晋诸作曷尝拘于一律亦不过
协比其音而已自梁之沈约拘以四声八病始分为平
上去入号曰类谱大抵多吴音也及唐以诗赋设科益
自王公下逮小夫贱𨽻莫不有作以人言之其所居有
南北东西之殊故所发有剽疾重迟之异四方之音万
有不同孔子删诗皆堪被之弦歌者取其音之协也音
之协其自然之谓乎不特此也楚汉以来离骚之辞郊
祀安世之歌以及于魏晋诸作曷尝拘于一律亦不过
协比其音而已自梁之沈约拘以四声八病始分为平
上去入号曰类谱大抵多吴音也及唐以诗赋设科益
卷五 第 6b 页 WYG1223-0356b.png
严声律之禁因礼部之掌贡举易名曰礼部韵略遂至
毫发弗敢违背虽中经二三大儒且谓承袭之久不欲
变更纵有患其不通者以不出于朝廷学者亦未能尽
信唯武夷吴棫患之尤深乃稽易诗书而下逮于近世
凡五十家以为补韵新安朱子据其说以协三百篇之
音识者虽或信之而韵之行世者犹自若也呜呼音韵
之备莫踰于四诗诗乃孔子所删舍孔子弗之从而唯
区区沈约之是信不几于大惑欤恭惟皇上稽古右文
毫发弗敢违背虽中经二三大儒且谓承袭之久不欲
变更纵有患其不通者以不出于朝廷学者亦未能尽
信唯武夷吴棫患之尤深乃稽易诗书而下逮于近世
凡五十家以为补韵新安朱子据其说以协三百篇之
音识者虽或信之而韵之行世者犹自若也呜呼音韵
之备莫踰于四诗诗乃孔子所删舍孔子弗之从而唯
区区沈约之是信不几于大惑欤恭惟皇上稽古右文
卷五 第 7a 页 WYG1223-0356c.png
万几之暇亲阅韵书见其比类失伦声音乖舛召词臣
谕之曰韵学起于江左殊失正音有独用当并为通用
者如东冬清青之类亦有一韵当析为二韵者如虞模
麻遮之属如斯之类不可枚举卿等当广询通音韵者
重刋定之于是翰林侍讲学士臣乐韶凤臣宋濂待制
臣王僎修撰臣李叔允编修臣朱右臣赵埙臣朱廉典
簿臣瞿庄臣邹孟逵典籍臣孙臣荅禄与权钦遵明
诏研精覃思壹以中原雅音为定复恐拘于方言无以
谕之曰韵学起于江左殊失正音有独用当并为通用
者如东冬清青之类亦有一韵当析为二韵者如虞模
麻遮之属如斯之类不可枚举卿等当广询通音韵者
重刋定之于是翰林侍讲学士臣乐韶凤臣宋濂待制
臣王僎修撰臣李叔允编修臣朱右臣赵埙臣朱廉典
簿臣瞿庄臣邹孟逵典籍臣孙臣荅禄与权钦遵明
诏研精覃思壹以中原雅音为定复恐拘于方言无以
卷五 第 7b 页 WYG1223-0356d.png
达于上下质正于左御史大夫臣汪广洋右御史大夫
臣陈宁御史中丞臣刘基湖广行省参知政事臣陶凯
凡六誊槁始克成编其音谐韵协者并之否则析之义
同字同而两见者合之旧避宋讳而不收者补之注释
则一依毛晃父子之旧勒成一十六卷计七十六韵共
若干万言书奏赐名曰洪武正韵敕臣濂为之序臣濂
窃惟司马光有云备万物之体用者莫过于字包众字
之形声者莫过于韵所谓三才之道性命道德之奥礼
臣陈宁御史中丞臣刘基湖广行省参知政事臣陶凯
凡六誊槁始克成编其音谐韵协者并之否则析之义
同字同而两见者合之旧避宋讳而不收者补之注释
则一依毛晃父子之旧勒成一十六卷计七十六韵共
若干万言书奏赐名曰洪武正韵敕臣濂为之序臣濂
窃惟司马光有云备万物之体用者莫过于字包众字
之形声者莫过于韵所谓三才之道性命道德之奥礼
卷五 第 8a 页 WYG1223-0357a.png
乐刑政之原皆有系于此诚不可不慎也古者之音惟
取谐协故无不相通江左制韵之初但知纵有四声而
不知衡有七音故经纬不交而失立韵之原往往拘碍
不相为用宋之有司虽尝通并仅稍异于类谱君子患
之当今圣人在上车同轨而书同文凡礼乐文物咸遵
往圣赫然上继唐虞之治至于韵书亦入宸虑下诏词
臣随音刋正以洗千古之陋习猗欤盛哉虽然旋音以
七音为均均言韵也有能推十二律以合八十四调旋
取谐协故无不相通江左制韵之初但知纵有四声而
不知衡有七音故经纬不交而失立韵之原往往拘碍
不相为用宋之有司虽尝通并仅稍异于类谱君子患
之当今圣人在上车同轨而书同文凡礼乐文物咸遵
往圣赫然上继唐虞之治至于韵书亦入宸虑下诏词
臣随音刋正以洗千古之陋习猗欤盛哉虽然旋音以
七音为均均言韵也有能推十二律以合八十四调旋
卷五 第 8b 页 WYG1223-0357b.png
转相交而大乐之和亦在是矣所可愧者臣濂等才识
闇劣无以上承德音受命震惕罔知攸措谨拜手稽首
序于篇端于以见圣朝文治大兴而音韵之律悉复于
古云
洪武圣政记序
自古帝王创业垂统方有事于征伐而于弥纶天下之
治具势或未遑及其大统既集亦不过振厥宏纲而万
目未尽举焉如汉之高帝得国最正虽曰算无遗策而
闇劣无以上承德音受命震惕罔知攸措谨拜手稽首
序于篇端于以见圣朝文治大兴而音韵之律悉复于
古云
洪武圣政记序
自古帝王创业垂统方有事于征伐而于弥纶天下之
治具势或未遑及其大统既集亦不过振厥宏纲而万
目未尽举焉如汉之高帝得国最正虽曰算无遗策而
卷五 第 9a 页 WYG1223-0357c.png
施之政令犹乏精详故史臣赞之亦但云规模宏远而
已夫以高帝之雄杰尚如此则其馀从可知矣洪惟皇
上以布衣受天命盖与高帝同虽当开拓土疆之际停
戈讲艺息马论道夜以继日无一时之宁迨夫正天位
朝万国孳孳图治恒若不足于是纲举于上目备于下
诚有非高帝所可及是故郊庙以及百神之祭礼文咸
秩则祀事严矣御极之日即立储位以正青宫则大本
定矣众建诸王列封功臣则大分昭矣兵戎之众自京
已夫以高帝之雄杰尚如此则其馀从可知矣洪惟皇
上以布衣受天命盖与高帝同虽当开拓土疆之际停
戈讲艺息马论道夜以继日无一时之宁迨夫正天位
朝万国孳孳图治恒若不足于是纲举于上目备于下
诚有非高帝所可及是故郊庙以及百神之祭礼文咸
秩则祀事严矣御极之日即立储位以正青宫则大本
定矣众建诸王列封功臣则大分昭矣兵戎之众自京
卷五 第 9b 页 WYG1223-0357d.png
师达于郡府率皆设卫权一出于朝廷而为将者不得
私而军政肃矣中外官有定制一革冗滥之弊而倖位
绝矣冠服有别防范有数而民志自定无僣侈矣他如
申禁令覈实效育人才优前代正礼仪之失去海岳之
封严宫壸之法励忠节之训刬积岁之弊如斯之类不
一而足或前王所未得或行之有未至者皆焕然有条
可以垂法后世此其故何哉盖自近代以来习俗圮坏
行将百年而天生大有为之君首出庶物一新旧染之
私而军政肃矣中外官有定制一革冗滥之弊而倖位
绝矣冠服有别防范有数而民志自定无僣侈矣他如
申禁令覈实效育人才优前代正礼仪之失去海岳之
封严宫壸之法励忠节之训刬积岁之弊如斯之类不
一而足或前王所未得或行之有未至者皆焕然有条
可以垂法后世此其故何哉盖自近代以来习俗圮坏
行将百年而天生大有为之君首出庶物一新旧染之
卷五 第 10a 页 WYG1223-0358a.png
俗与民更始是故睿思所断动契典则度越千古咸无
与让此正所谓锡勇智而正万邦也臣备位词林以文
字为职业亲见盛德大业日新月著于是与僚属谋取
其有关政要者编集成书列为上下卷凡七类合若干
条名曰洪武圣政记然而天之高明也万物莫不覆焉
地之博厚也万物无不载焉圣人之作也万物咸兴欣
睹焉故凡金科之颁玉条之列著之于简书刻之于琬
琰传之于圣子神孙者将与天地相为无穷书曰惟天
与让此正所谓锡勇智而正万邦也臣备位词林以文
字为职业亲见盛德大业日新月著于是与僚属谋取
其有关政要者编集成书列为上下卷凡七类合若干
条名曰洪武圣政记然而天之高明也万物莫不覆焉
地之博厚也万物无不载焉圣人之作也万物咸兴欣
睹焉故凡金科之颁玉条之列著之于简书刻之于琬
琰传之于圣子神孙者将与天地相为无穷书曰惟天
卷五 第 10b 页 WYG1223-0358b.png
聪明惟圣时宪诗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此之谓矣其
所以致四海雍熙之治比隆于唐虞三代者岂不在于
兹乎岂不在于兹乎臣不佞请以是序于篇端极知僣
踰无任陨越之至洪武八年岁次乙卯正月甲子翰林
侍讲学士中顺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兼太子赞善大
夫臣宋濂拜手稽首谨序
昭鉴录序
洪武六年三月癸卯朔上诏秦相府右傅臣文原吉翰
所以致四海雍熙之治比隆于唐虞三代者岂不在于
兹乎岂不在于兹乎臣不佞请以是序于篇端极知僣
踰无任陨越之至洪武八年岁次乙卯正月甲子翰林
侍讲学士中顺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兼太子赞善大
夫臣宋濂拜手稽首谨序
昭鉴录序
洪武六年三月癸卯朔上诏秦相府右傅臣文原吉翰
卷五 第 11a 页 WYG1223-0358c.png
林修撰臣王僎国子博士臣李叔允助教臣朱复秦相
府录事臣蒋子杰晋府纪善臣吕宗盛录事臣杜环燕
府录事臣张云翀吴府录事臣吴从善楚府录事臣王
镛靖江府录事臣宋善类集历代诸王事实既受命乃
取东观诸史相与研磨善与恶可为劝惩者咸采焉其
文芜事泛则删取其大槩或有奢淫不轨无复人理者
辄弃而不收越二十又二日甲子书成缮写为二卷臣
原吉等诣阙投进仍请以太子赞善大夫臣宋濂为之
府录事臣蒋子杰晋府纪善臣吕宗盛录事臣杜环燕
府录事臣张云翀吴府录事臣吴从善楚府录事臣王
镛靖江府录事臣宋善类集历代诸王事实既受命乃
取东观诸史相与研磨善与恶可为劝惩者咸采焉其
文芜事泛则删取其大槩或有奢淫不轨无复人理者
辄弃而不收越二十又二日甲子书成缮写为二卷臣
原吉等诣阙投进仍请以太子赞善大夫臣宋濂为之
卷五 第 11b 页 WYG1223-0358d.png
序上可其奏先是有诏礼部亦修是书前尚书臣陶凯
今尚书臣牛谅主事臣张筹遂录为一卷上尘乙夜之
览然二书义例本同无大相远臣筹因会萃众论合而
为一承诏刻梓以传名之曰昭鉴臣濂因得而序之臣
濂钦惟皇上既正天位即定青宫众建诸子为王作镇
雄藩于是发自渊衷锡以宝训凡箴戒之谆切礼仪之
等第兵卫之出入与夫职制营缮法律供用之属具录
成书共一百一十有馀条然虑其文太繁前史之事可
今尚书臣牛谅主事臣张筹遂录为一卷上尘乙夜之
览然二书义例本同无大相远臣筹因会萃众论合而
为一承诏刻梓以传名之曰昭鉴臣濂因得而序之臣
濂钦惟皇上既正天位即定青宫众建诸子为王作镇
雄藩于是发自渊衷锡以宝训凡箴戒之谆切礼仪之
等第兵卫之出入与夫职制营缮法律供用之属具录
成书共一百一十有馀条然虑其文太繁前史之事可
卷五 第 12a 页 WYG1223-0359a.png
据以为览戒者多于各条之下微著其纲而其目则悉
载此书庶几得以互见其为圣子神孙建万世之丕基
者可谓深且长矣于戏盛哉然代天而理物者天子也
卫天子谨藩制以壮磐石之宗者诸王也天子则元首
诸王则手足是谓一体者也其可不同心而同德者乎
昔者贤王有见于此敬以修身礼以齐家政以驭众夙
夜战兢唯恐不能尽屏翰之寄故禄位传诸无穷声光
显于来世其或不贤而弗之察欲纵情逸且失其秉彝
载此书庶几得以互见其为圣子神孙建万世之丕基
者可谓深且长矣于戏盛哉然代天而理物者天子也
卫天子谨藩制以壮磐石之宗者诸王也天子则元首
诸王则手足是谓一体者也其可不同心而同德者乎
昔者贤王有见于此敬以修身礼以齐家政以驭众夙
夜战兢唯恐不能尽屏翰之寄故禄位传诸无穷声光
显于来世其或不贤而弗之察欲纵情逸且失其秉彝
卷五 第 12b 页 WYG1223-0359b.png
之性而欲久享爵秩抑亦难哉观录中所纪历历盖可
数也传曰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又曰惟命不于常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呜呼宝训具在赫若日星
之临览是录者其懋戒之哉是岁五月三日臣濂拜手
稽首谨序
太古正音序
余少时则学琴尝学之而患无善师与之相讲说虽时
按书布爪涤堙郁而畅懑愤心弗自是也后闻冷君起
数也传曰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又曰惟命不于常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呜呼宝训具在赫若日星
之临览是录者其懋戒之哉是岁五月三日臣濂拜手
稽首谨序
太古正音序
余少时则学琴尝学之而患无善师与之相讲说虽时
按书布爪涤堙郁而畅懑愤心弗自是也后闻冷君起
卷五 第 13a 页 WYG1223-0359c.png
敬以善琴名江南当时学琴者皆趋其门余尤慕之以
为安得一听以偿夙昔之好乎及入国朝余既被命起
仕而冷君亦继至时天子方注意郊社宗庙之祀病乐
音之未复乎古与一二儒臣图所以更张之冷君实奉
明诏定雅乐而余预执笔制歌辞获数与冷君论辨冷
君閒抱琴为余鼓数曲余瞑目而听之悽焉而秋清盎
焉而春煦寥寥乎悲鸿吟而鹳鹤鸾凤追而和之也砯
砯乎水合万壑瀑布直泻其上而松桂之风互答而交
为安得一听以偿夙昔之好乎及入国朝余既被命起
仕而冷君亦继至时天子方注意郊社宗庙之祀病乐
音之未复乎古与一二儒臣图所以更张之冷君实奉
明诏定雅乐而余预执笔制歌辞获数与冷君论辨冷
君閒抱琴为余鼓数曲余瞑目而听之悽焉而秋清盎
焉而春煦寥寥乎悲鸿吟而鹳鹤鸾凤追而和之也砯
砯乎水合万壑瀑布直泻其上而松桂之风互答而交
卷五 第 13b 页 WYG1223-0359d.png
冲也恳恳乎如虞夏君臣上规下讽而不伤不怒也熙
熙乎如汉文之时天下富实而田野耆耄乘车曳屣嬉
游笑语弗知日之夕也余倦为之忘寝不自知心气之
平神情之适阅旬日而馀音绎绎在耳诚知其美欲从
而学焉而余已老耄不可勉矣既而冷君出其所次琴
谱曰太古正音者示余且曰子之所闻者皆出乎此所
未闻者可按谱而学也子可以序之乎余有感焉乐之
为教也大矣古之人自非居丧服有异故则乐未尝违
熙乎如汉文之时天下富实而田野耆耄乘车曳屣嬉
游笑语弗知日之夕也余倦为之忘寝不自知心气之
平神情之适阅旬日而馀音绎绎在耳诚知其美欲从
而学焉而余已老耄不可勉矣既而冷君出其所次琴
谱曰太古正音者示余且曰子之所闻者皆出乎此所
未闻者可按谱而学也子可以序之乎余有感焉乐之
为教也大矣古之人自非居丧服有异故则乐未尝违
卷五 第 14a 页 WYG1223-0360a.png
乎左右所以摄忿戾之气通神明之德其助岂为细哉
后世古乐寖久寖亡今之所存若琴者无几士大夫又
鲜能而寡听之虽如余之有志于学犹有耄老无闻之
悔况不若余之质固者乎诚以有其器而无其谱有其
谱而其制不全故也今冷君独不自私其艺将使人人
可按谱而学岂非古人之用心哉然余恐人见其易而
忽之也故道愿学之意以见其为术之难述所闻者以
告之使人知冷君之用志于琴甚久非特空言而已也
后世古乐寖久寖亡今之所存若琴者无几士大夫又
鲜能而寡听之虽如余之有志于学犹有耄老无闻之
悔况不若余之质固者乎诚以有其器而无其谱有其
谱而其制不全故也今冷君独不自私其艺将使人人
可按谱而学岂非古人之用心哉然余恐人见其易而
忽之也故道愿学之意以见其为术之难述所闻者以
告之使人知冷君之用志于琴甚久非特空言而已也
卷五 第 14b 页 WYG1223-0360b.png
冷君名某某郡人今为协律郎
南征录序
皇帝即位之二年春正月诏使者易济往安南告以中
夏革命万邦底宁国王陈日煃遣陪臣同时敏奉表称
臣上嘉其事大有礼降玺书锡以王封仍颁之金印敕
翰林侍讲学士张以宁及典簿牛谅将之以行未及境
而日煃卒以宁乃护诏印留洱江上使谅往其国谕以
朝廷所以来之意嗣君日㷂复遣陪臣杜舜卿来告哀
南征录序
皇帝即位之二年春正月诏使者易济往安南告以中
夏革命万邦底宁国王陈日煃遣陪臣同时敏奉表称
臣上嘉其事大有礼降玺书锡以王封仍颁之金印敕
翰林侍讲学士张以宁及典簿牛谅将之以行未及境
而日煃卒以宁乃护诏印留洱江上使谅往其国谕以
朝廷所以来之意嗣君日㷂复遣陪臣杜舜卿来告哀
卷五 第 15a 页 WYG1223-0360c.png
上素服御西苑之幄殿召舜卿入见慰问有加于是亲
御翰墨制祭文一通命翰林编修王廉充祭吊使既至
其君臣出迎于郊议授受之礼往返数四不能决廉厉
声诃之乃奉御制文于綵舆迎入寿光殿别设日煃灵
位于殿前使者南向而布宣之日㷂率郡臣再拜俛伏
以听成礼而还此皆王化远被蛮夷之国无不骏奔受
命而为之使者所以导宣德意使万里之外天威咫尺
非贤者善于辞令亦岂能之哉廉尝与濂为文字交遂
御翰墨制祭文一通命翰林编修王廉充祭吊使既至
其君臣出迎于郊议授受之礼往返数四不能决廉厉
声诃之乃奉御制文于綵舆迎入寿光殿别设日煃灵
位于殿前使者南向而布宣之日㷂率郡臣再拜俛伏
以听成礼而还此皆王化远被蛮夷之国无不骏奔受
命而为之使者所以导宣德意使万里之外天威咫尺
非贤者善于辞令亦岂能之哉廉尝与濂为文字交遂
卷五 第 15b 页 WYG1223-0360d.png
以所作歌诗曰南征录者授濂序昔吾夫子以诵诗三
百能专对于四方然则诗固宜使者之所优为矧本乎
人情该乎物理廉盖学之有素矣发于中而形诸外者
夫孰禦哉今观其措辞和而弗流激而弗怒雅而不凡
可谓能专对者非耶廉字熙阳括苍人以能文辞称所
著迂论数十卷钩考名物制度之异同千载不决之疑
能以意决之诗特其一事尔廉发京师也以三年夏四
月其还也以四年春二月上念其劳亲擢为工部员外
百能专对于四方然则诗固宜使者之所优为矧本乎
人情该乎物理廉盖学之有素矣发于中而形诸外者
夫孰禦哉今观其措辞和而弗流激而弗怒雅而不凡
可谓能专对者非耶廉字熙阳括苍人以能文辞称所
著迂论数十卷钩考名物制度之异同千载不决之疑
能以意决之诗特其一事尔廉发京师也以三年夏四
月其还也以四年春二月上念其劳亲擢为工部员外
卷五 第 16a 页 WYG1223-0361a.png
郎以阶资躐等力辞不拜今改授渑池丞云
会试纪
皇明设科仿古者六艺之教参以历代遗制欲兼收文
武而任之既诏天下三年一宾兴其荐于州郡者凡五
百人五拔其一而授之以官犹以为未足复敕有司自
壬子至甲寅三岁连贡岁擢三百人逮于乙卯始复旧
制湛恩至渥也先是京畿遵行乡试中程式者七十二
未及贡南宫上求治之切皆采用之至有拜监察御史
会试纪
皇明设科仿古者六艺之教参以历代遗制欲兼收文
武而任之既诏天下三年一宾兴其荐于州郡者凡五
百人五拔其一而授之以官犹以为未足复敕有司自
壬子至甲寅三岁连贡岁擢三百人逮于乙卯始复旧
制湛恩至渥也先是京畿遵行乡试中程式者七十二
未及贡南宫上求治之切皆采用之至有拜监察御史
卷五 第 16b 页 WYG1223-0361b.png
者及是当会试之期若河南若陜西北平若山之西东
若江西湖广若浙江若广之东西若福建其为行中书
十有一俊秀咸集而高句丽之士与焉右丞相臣广洋
左丞臣惟庸同礼部尚书臣凯臣训文启于东朝然后
入奏于是诏臣凯与前侍讲学士臣庭坚为主司而以
侍读学士臣同国子司业臣濂吏部员外郎臣本前贡
士臣恂与考试事上召至内庭亲谕以取舍之意臣凯
等受命而出交相戒饬期有以副上旨遂议分经而考
若江西湖广若浙江若广之东西若福建其为行中书
十有一俊秀咸集而高句丽之士与焉右丞相臣广洋
左丞臣惟庸同礼部尚书臣凯臣训文启于东朝然后
入奏于是诏臣凯与前侍讲学士臣庭坚为主司而以
侍读学士臣同国子司业臣濂吏部员外郎臣本前贡
士臣恂与考试事上召至内庭亲谕以取舍之意臣凯
等受命而出交相戒饬期有以副上旨遂议分经而考
卷五 第 17a 页 WYG1223-0361c.png
互相参定使无所憾乃进于主司主司遍观而后次第
之犹虑沧海有遗珠之叹卷之已黜者复覆视而致谨
焉昼尽其力夜向午烛影荧荧于帘几间不敢自宁士
之就试者二百黜者仅八十人署名于榜用鼓吹导至
中书揭而张焉甚盛典也书有之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夫贤之在野无以自见多由进士升名于天府故昔人
谓进士为将相科如以宋言之深沉有德如王旦面折
廷争如寇准出当方面如张咏盖不可以胜数至今科
之犹虑沧海有遗珠之叹卷之已黜者复覆视而致谨
焉昼尽其力夜向午烛影荧荧于帘几间不敢自宁士
之就试者二百黜者仅八十人署名于榜用鼓吹导至
中书揭而张焉甚盛典也书有之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夫贤之在野无以自见多由进士升名于天府故昔人
谓进士为将相科如以宋言之深沉有德如王旦面折
廷争如寇准出当方面如张咏盖不可以胜数至今科
卷五 第 17b 页 WYG1223-0361d.png
目倚之以为重与兹选抡者当思以前修自勖以忠贞
佐国家而致黎民于变时雍之治庶于明体达用之学
或无所愧不然则是录之行他月将有指其名而议之
者矣可不慎欤可不慎欤
庚戌京畿乡闱纪录序
昊天有成命皇明受之谓天下可以马上得不可以马
上治于是大兴文教宠畀四方乃洪武三年夏五月以
科目选士诏内外之官胥此焉出阅三月畿甸之士将
佐国家而致黎民于变时雍之治庶于明体达用之学
或无所愧不然则是录之行他月将有指其名而议之
者矣可不慎欤可不慎欤
庚戌京畿乡闱纪录序
昊天有成命皇明受之谓天下可以马上得不可以马
上治于是大兴文教宠畀四方乃洪武三年夏五月以
科目选士诏内外之官胥此焉出阅三月畿甸之士将
卷五 第 18a 页 WYG1223-0362a.png
集试于京府礼部以闻皇帝御谨身殿召前御史中丞
臣基今治书侍御史臣裕伯俾司去留之任而以翰林
侍读学士臣同弘文馆学士臣稼起居注臣韶凤尚宝
丞臣潜国史臣濂佐其事各赐币帛而劳遣之既受命
不敢宿于家即相率诣试所精白一心以承休德先期
一日夜漏下十刻始命题至次日黎明给之兵后学废
不敢求备于人其来试者一百三十有三在选者过半
焉既撤棘佥谓遭逢盛际文运方开不可无纪述以示
臣基今治书侍御史臣裕伯俾司去留之任而以翰林
侍读学士臣同弘文馆学士臣稼起居注臣韶凤尚宝
丞臣潜国史臣濂佐其事各赐币帛而劳遣之既受命
不敢宿于家即相率诣试所精白一心以承休德先期
一日夜漏下十刻始命题至次日黎明给之兵后学废
不敢求备于人其来试者一百三十有三在选者过半
焉既撤棘佥谓遭逢盛际文运方开不可无纪述以示
卷五 第 18b 页 WYG1223-0362b.png
于后爰以诸执事及贡士之姓名辑成小录而俾濂序
之濂惟天下弗靖者几二十年干戈相寻曾无宁日今
得以涵濡圣化而囿于诗书礼乐之中者果谁之赐欤
是知帝德广被其大难名不可以一言而尽也棫朴之
诗有曰周王寿考遐不作人圣天子之造士者可谓至
矣烝民之诗有曰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凡为士者尚思
尽瘁报国以无负于科目哉是为序
辛亥京畿乡闱纪录序
之濂惟天下弗靖者几二十年干戈相寻曾无宁日今
得以涵濡圣化而囿于诗书礼乐之中者果谁之赐欤
是知帝德广被其大难名不可以一言而尽也棫朴之
诗有曰周王寿考遐不作人圣天子之造士者可谓至
矣烝民之诗有曰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凡为士者尚思
尽瘁报国以无负于科目哉是为序
辛亥京畿乡闱纪录序
卷五 第 19a 页 WYG1223-0362c.png
进士之科始于隋而盛于唐唐于进士之外又有明经
明法书算诸科然皆有学以肄其业每岁之冬州县馆
监课试其成者使与计偕其不在馆学而举者谓之乡
贡既上尚书始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复课试其可
者而第之此其初制也自时厥后其法靡常而诸科或
废或因亦无一定之论唯进士之设行之颇久其得人
之盛考诸载籍犹班班可见也皇明诞膺丕图继天出
治乃法前王建进士科用康保于我烝民洪武辛亥秋
明法书算诸科然皆有学以肄其业每岁之冬州县馆
监课试其成者使与计偕其不在馆学而举者谓之乡
贡既上尚书始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复课试其可
者而第之此其初制也自时厥后其法靡常而诸科或
废或因亦无一定之论唯进士之设行之颇久其得人
之盛考诸载籍犹班班可见也皇明诞膺丕图继天出
治乃法前王建进士科用康保于我烝民洪武辛亥秋
卷五 第 19b 页 WYG1223-0362d.png
八月荐当乡贡之期凡畿内三州十七府之士皆欢欣
相告裹粮而奔走仪曹具以状闻上亲选兵部尚书吴
琳国子司业宋濂司考文之任命即日莅事而中书右
丞相汪公左丞胡公复妙柬在廷之臣廉慎而通文艺
者为受卷誊录对读弥封等官期各尽厥职庶有以副
上侧席求贤之意其不轻也较然矣夫自历代以来为
之士者焚膏继晷矻矻穷年欲徼科目以为身荣奈何
有终身而不沾一命者设得之秋发缤纷而有弗获禄
相告裹粮而奔走仪曹具以状闻上亲选兵部尚书吴
琳国子司业宋濂司考文之任命即日莅事而中书右
丞相汪公左丞胡公复妙柬在廷之臣廉慎而通文艺
者为受卷誊录对读弥封等官期各尽厥职庶有以副
上侧席求贤之意其不轻也较然矣夫自历代以来为
之士者焚膏继晷矻矻穷年欲徼科目以为身荣奈何
有终身而不沾一命者设得之秋发缤纷而有弗获禄
卷五 第 20a 页 WYG1223-0363a.png
食者其间幸无二者之累拘于岁月又有不能改合入
官者何其艰哉今我皇上求治之切一艺一才无不庸
擢上第者固不限资序而爵之或见遗于南宫亦俾其
与有禄食寒酸之士一旦遭逢盛际纡朱拖紫秉笏垂
绅光显尊荣照耀耳目此皇恩之滂沛醲郁诚历代之
所无有为之士者动静云为之间曷思所以致此哉其
尸位素餐而不知报国者妄也违道干誉而不务恤民
者殆也贪墨败类丧名检而隳风教者非人也乡闱小
官者何其艰哉今我皇上求治之切一艺一才无不庸
擢上第者固不限资序而爵之或见遗于南宫亦俾其
与有禄食寒酸之士一旦遭逢盛际纡朱拖紫秉笏垂
绅光显尊荣照耀耳目此皇恩之滂沛醲郁诚历代之
所无有为之士者动静云为之间曷思所以致此哉其
尸位素餐而不知报国者妄也违道干誉而不务恤民
者殆也贪墨败类丧名检而隳风教者非人也乡闱小
卷五 第 20b 页 WYG1223-0363b.png
录成直书首简用以为多士之规是岁八月十九日金
华宋濂谨序
春秋本末序
洪武十一年夏五月皇太子御文华殿命侍臣讲读春
秋左氐传既而曰诸国之事杂见于二百四十二年之
中其本末未易见曷若取春秋分记而类入之分记眉
人程公说所述有年表世谱名谱世本附录等类颇失
之繁但依世本次第成书先周尊天王也次鲁内望国
华宋濂谨序
春秋本末序
洪武十一年夏五月皇太子御文华殿命侍臣讲读春
秋左氐传既而曰诸国之事杂见于二百四十二年之
中其本末未易见曷若取春秋分记而类入之分记眉
人程公说所述有年表世谱名谱世本附录等类颇失
之繁但依世本次第成书先周尊天王也次鲁内望国
卷五 第 21a 页 WYG1223-0363c.png
也次齐晋主盟中夏故列之鲁后而齐复后于晋以晋
于周鲁为亲其霸视齐为长也自齐而下次宋卫蔡陈
地丑德齐而宋以公爵列于三国之首卫蔡陈之爵皆
侯也郑曹燕秦皆伯也陈蔡独后异姓也若楚若吴若
越以僣号见抑于春秋并居其后而小国戎狄附焉于
是文学臣傅藻等受命纂辑编年一主乎鲁虽曰无事
一年各具四时诸国依前序次各系以事其有一事再
见及三见者通系于主霸者之下若重复者则削之训
于周鲁为亲其霸视齐为长也自齐而下次宋卫蔡陈
地丑德齐而宋以公爵列于三国之首卫蔡陈之爵皆
侯也郑曹燕秦皆伯也陈蔡独后异姓也若楚若吴若
越以僣号见抑于春秋并居其后而小国戎狄附焉于
是文学臣傅藻等受命纂辑编年一主乎鲁虽曰无事
一年各具四时诸国依前序次各系以事其有一事再
见及三见者通系于主霸者之下若重复者则削之训
卷五 第 21b 页 WYG1223-0363d.png
诂以杜预为之主凡例所及一一取旨而后定缮写为
三十卷自春和门投进皇上闻而嘉之赐名曰春秋本
末敕内官刋梓禁中以传示四方臣濂闻诸师云五经
之有春秋犹法律之有断例也法律则用刑禁暴以为
之范防断例则斟酌物情是非而定罪之重轻也是故
古之君臣无不习于春秋使君而知春秋方能尽代天
理物之道使臣而知春秋方能尽事君如事天之诚天
衷以之而昭民彝以之而正何莫非春秋之教也然而
三十卷自春和门投进皇上闻而嘉之赐名曰春秋本
末敕内官刋梓禁中以传示四方臣濂闻诸师云五经
之有春秋犹法律之有断例也法律则用刑禁暴以为
之范防断例则斟酌物情是非而定罪之重轻也是故
古之君臣无不习于春秋使君而知春秋方能尽代天
理物之道使臣而知春秋方能尽事君如事天之诚天
衷以之而昭民彝以之而正何莫非春秋之教也然而
卷五 第 22a 页 WYG1223-0364a.png
尊王贱霸内夏外夷其书法实严必当曲畅以观其同
参互以察其变所谓属辞比事者始可言也不然如涉
彼大海渺无津涯岂一蠡之可测哉敬惟皇太子殿下
潜心圣学其于六经之文循环读之而尤惓惓于春秋
今命宫臣纂辑成书一览之顷其本末瞭然斯殆以人
文化成天下也欤皇上以大舜之资善与人同亟命流
布于四海是心也天地之心也臣幸生盛时遭逢两宫
之圣不胜庆忭之至辄忘疏贱著其述作大意于篇首
参互以察其变所谓属辞比事者始可言也不然如涉
彼大海渺无津涯岂一蠡之可测哉敬惟皇太子殿下
潜心圣学其于六经之文循环读之而尤惓惓于春秋
今命宫臣纂辑成书一览之顷其本末瞭然斯殆以人
文化成天下也欤皇上以大舜之资善与人同亟命流
布于四海是心也天地之心也臣幸生盛时遭逢两宫
之圣不胜庆忭之至辄忘疏贱著其述作大意于篇首
卷五 第 22b 页 WYG1223-0364b.png
其校正无讹者翰林典籍臣刘仲质国子助教臣储惟
德正书入梓者中书舍人臣朱孟辩臣宋璲臣桂慎铸
印局副使臣詹希元云洪武十二年岁次己未五月五
日前翰林(云云/)臣金华宋濂稽首谨序
春秋属辞序
春秋古史记也夏商周皆有焉至吾孔子则因鲁国之
史修之遂为万代不刋之经其名虽同其实则异也盖
在鲁史则有史官一定之法在圣经则有孔子笔削之
德正书入梓者中书舍人臣朱孟辩臣宋璲臣桂慎铸
印局副使臣詹希元云洪武十二年岁次己未五月五
日前翰林(云云/)臣金华宋濂稽首谨序
春秋属辞序
春秋古史记也夏商周皆有焉至吾孔子则因鲁国之
史修之遂为万代不刋之经其名虽同其实则异也盖
在鲁史则有史官一定之法在圣经则有孔子笔削之
卷五 第 23a 页 WYG1223-0364c.png
旨自鲁史云亡学者不复得见以验圣经之所书往往
混为一涂莫能致辨所幸左氏传尚明鲁史遗法公羊
谷梁二家多举书不书以见义圣经笔削粗若可寻然
其所蔽者左氏则以史法为经文之书法公谷虽详于
经义而亦不知有史例之当言是以两失焉尔左氏之
学既盛行杜预氏为之注其于史例推之颇详杜氏之
后唯陈傅良氏因公谷所举之书法以考正左传笔削
大义最为有徵斯固读春秋者之所当宗而可憾者二
混为一涂莫能致辨所幸左氏传尚明鲁史遗法公羊
谷梁二家多举书不书以见义圣经笔削粗若可寻然
其所蔽者左氏则以史法为经文之书法公谷虽详于
经义而亦不知有史例之当言是以两失焉尔左氏之
学既盛行杜预氏为之注其于史例推之颇详杜氏之
后唯陈傅良氏因公谷所举之书法以考正左传笔削
大义最为有徵斯固读春秋者之所当宗而可憾者二
卷五 第 23b 页 WYG1223-0364d.png
氏各滞夫一偏未免如前之弊有能会而同之区以别
之则春秋之义昭若日星矣奈何习者多忽焉而弗之
察其有致力于此而发千古不传之秘者则赵君子常
其人乎子常蚤受春秋于九江黄先生楚望先生之志
以六经明晦为己任其学以积思自悟必得圣人之心
为本尝语于子常曰有鲁史之春秋则自伯禽至于顷
公是已有孔子之春秋则起隐公元年至于哀公十四
年是已凡一事中皆具二义必先考史法然后圣人之
之则春秋之义昭若日星矣奈何习者多忽焉而弗之
察其有致力于此而发千古不传之秘者则赵君子常
其人乎子常蚤受春秋于九江黄先生楚望先生之志
以六经明晦为己任其学以积思自悟必得圣人之心
为本尝语于子常曰有鲁史之春秋则自伯禽至于顷
公是已有孔子之春秋则起隐公元年至于哀公十四
年是已凡一事中皆具二义必先考史法然后圣人之
卷五 第 24a 页 WYG1223-0365a.png
笔削可得而求矣子常受其说以归昼夜以思忽有所
得稽之左传杜注备见鲁史旧法粲然可举亟往质诸
先生而先生殁已久矣子常益竭精毕虑几废寝食如
是者二十年一旦豁然有所悟入且谓春秋之法在乎
属辞比事而已于是离析部居分别义例立为八体以
布列之集杜陈二氏之所长而弃其所短有未及者辨
而补之何者为史策旧文何者是圣人之笔削悉有所
附丽凡暗昧难通历数百年而弗决者亦皆迎刃而解
得稽之左传杜注备见鲁史旧法粲然可举亟往质诸
先生而先生殁已久矣子常益竭精毕虑几废寝食如
是者二十年一旦豁然有所悟入且谓春秋之法在乎
属辞比事而已于是离析部居分别义例立为八体以
布列之集杜陈二氏之所长而弃其所短有未及者辨
而补之何者为史策旧文何者是圣人之笔削悉有所
附丽凡暗昧难通历数百年而弗决者亦皆迎刃而解
卷五 第 24b 页 WYG1223-0365b.png
矣遂勒成一十五卷而名之曰春秋属辞云呜呼世之
说春秋者至是亦可以定矣濂颇观简策所载说春秋
者多至数十百家求其大槩凡五变焉其始变也三家
竞为专门各守师说故有墨守膏肓废疾之论至其后
也或觉其胶固已深而不能行远乃仿周官论人之义
而和解之是再变也又其后也有恶其是非淆乱而不
本诸经择其可者存之其不可者舍之是三变也又其
后也解者众多实有溢于三家之外有志之士会萃成
说春秋者至是亦可以定矣濂颇观简策所载说春秋
者多至数十百家求其大槩凡五变焉其始变也三家
竞为专门各守师说故有墨守膏肓废疾之论至其后
也或觉其胶固已深而不能行远乃仿周官论人之义
而和解之是再变也又其后也有恶其是非淆乱而不
本诸经择其可者存之其不可者舍之是三变也又其
后也解者众多实有溢于三家之外有志之士会萃成
卷五 第 25a 页 WYG1223-0365c.png
编而集传集义之书愈盛焉是四变也又其后也患恒
说不足耸人视听争以立异相雄破碎书法牵合条类
哗然自以为高甚者分配易象逐事而实之是五变也
五变之纷扰不定者盖无他焉由不知经文史法之殊
此其说愈滋而其旨愈晦也欤子常生于五变之后独
能别白二者直探圣人之心于千载之上自非出类之
才绝伦之识不足与于斯呜呼世之说春秋者至是亦
可以定矣如濂不敏窃尝从事是经辛勤钻摩不为不
说不足耸人视听争以立异相雄破碎书法牵合条类
哗然自以为高甚者分配易象逐事而实之是五变也
五变之纷扰不定者盖无他焉由不知经文史法之殊
此其说愈滋而其旨愈晦也欤子常生于五变之后独
能别白二者直探圣人之心于千载之上自非出类之
才绝伦之识不足与于斯呜呼世之说春秋者至是亦
可以定矣如濂不敏窃尝从事是经辛勤钻摩不为不
卷五 第 25b 页 WYG1223-0365d.png
久卒眩众说不得其门而入近获缔交于子常子常不
我鄙夷俾题其书之首简濂何足以知春秋间与一二
友生启而诵之见其义精例密咸有据依多发前贤之
所未发譬犹张乐洞庭五音繁会若不可以遽定细而
听之则清浊之伦重轻之度皆有条而不紊子常可谓
深有功于圣经者矣濂何足以知春秋辄忘僣踰而序
其作者之意如此若夫孔子经世大旨所以垂宪将来
者已见子常之所自著兹不敢剿说而渎告之也子常
我鄙夷俾题其书之首简濂何足以知春秋间与一二
友生启而诵之见其义精例密咸有据依多发前贤之
所未发譬犹张乐洞庭五音繁会若不可以遽定细而
听之则清浊之伦重轻之度皆有条而不紊子常可谓
深有功于圣经者矣濂何足以知春秋辄忘僣踰而序
其作者之意如此若夫孔子经世大旨所以垂宪将来
者已见子常之所自著兹不敢剿说而渎告之也子常
卷五 第 26a 页 WYG1223-0366a.png
姓赵氏名汸子常字也歙休宁人工古文辞尤邃于诸
经虽疾病沉郁之久不忘著书隐居东山四方学子尊
之称为东山先生子常别有春秋师说三卷春秋左氏
传补注三卷春秋习传十五卷与属辞并行于世前史
官金华宋濂谨序
孝经集善序
孝经一也而有古今文之异者盖遭秦火之后出于汉
初颜芝之子贞者为今文凡十八章而郑玄为之注至
经虽疾病沉郁之久不忘著书隐居东山四方学子尊
之称为东山先生子常别有春秋师说三卷春秋左氏
传补注三卷春秋习传十五卷与属辞并行于世前史
官金华宋濂谨序
孝经集善序
孝经一也而有古今文之异者盖遭秦火之后出于汉
初颜芝之子贞者为今文凡十八章而郑玄为之注至
卷五 第 26b 页 WYG1223-0366b.png
武帝时得于鲁恭王所坏孔子屋壁者为古文凡二十
二章而孔安国为之注后世诸儒各骋意见尊古文者
则谓孔传既出孔壁语其详正无俟商确揆于郑注云
泥致隔必行孔废郑于义为允况郑玄未尝有注而依
仿托之者乎尊今文者则谓刘向以颜芝本参校古文
省除繁惑而定为今文无有不善为之传者纵曰非玄
所作而义旨实敷畅若夫古文并安国之注其亡已久
世儒欲崇古学妄撰孔传又伪为闺门一章文句凡鄙
二章而孔安国为之注后世诸儒各骋意见尊古文者
则谓孔传既出孔壁语其详正无俟商确揆于郑注云
泥致隔必行孔废郑于义为允况郑玄未尝有注而依
仿托之者乎尊今文者则谓刘向以颜芝本参校古文
省除繁惑而定为今文无有不善为之传者纵曰非玄
所作而义旨实敷畅若夫古文并安国之注其亡已久
世儒欲崇古学妄撰孔传又伪为闺门一章文句凡鄙
卷五 第 27a 页 WYG1223-0366c.png
不合经典将何所取徵哉二者之论虽莫之有定然皆
并存于时各相传授自唐玄宗注用今文于是今文盛
行而古文几至废绝宋司马温公始专主古文撰为指
解正之且悯流俗信伪疑真谆谆见于言辞之间以予
观之古今文之所异者特辞语微有不同稽其文义初
无绝相远者其所甚异唯闺门一章耳诸儒于经之大
旨未见有所发挥而独断断然致其纷纭若此抑亦末
矣自伊洛之学兴子朱子实起而继之于是因衡山胡
并存于时各相传授自唐玄宗注用今文于是今文盛
行而古文几至废绝宋司马温公始专主古文撰为指
解正之且悯流俗信伪疑真谆谆见于言辞之间以予
观之古今文之所异者特辞语微有不同稽其文义初
无绝相远者其所甚异唯闺门一章耳诸儒于经之大
旨未见有所发挥而独断断然致其纷纭若此抑亦末
矣自伊洛之学兴子朱子实起而继之于是因衡山胡
卷五 第 27b 页 WYG1223-0366d.png
氏玉山汪氏之疑而就古文考定分为经传去其衍文
及不合经旨者千载是非遂定于一元室之初吴文正
公出于临川又以今文为正颇遵刋误章句重加订定
而为之训解其旨益明而无遗憾矣东广孙君蕡读而
悦之因增以诸家所注名曰孝经集善而其大义则以
朱子及吴公为之宗蕡通经而能文辞采择既精而又
发以己意其书当可传诵故余为疏历代所尚之异同
序于篇端蕡字仲衍洪武壬寅乡贡进士今为织染局
及不合经旨者千载是非遂定于一元室之初吴文正
公出于临川又以今文为正颇遵刋误章句重加订定
而为之训解其旨益明而无遗憾矣东广孙君蕡读而
悦之因增以诸家所注名曰孝经集善而其大义则以
朱子及吴公为之宗蕡通经而能文辞采择既精而又
发以己意其书当可传诵故余为疏历代所尚之异同
序于篇端蕡字仲衍洪武壬寅乡贡进士今为织染局
卷五 第 28a 页 WYG1223-0367a.png
使云
书史会要序
天台陶九成新著书史会要成翰墨之家竞欲观之以
誊钞之不易也共锲诸梓而以首简授予序序曰史以
从道持中为义盖记事者也黄帝时始立史官而苍颉
沮诵实居其职苍颉制字之人也自时厥后史氏遂掌
官书以赞治至周宣王太史籀复造字五十篇以教童
幼所谓史者岂非字学之本源乎然则纪历代之善书
书史会要序
天台陶九成新著书史会要成翰墨之家竞欲观之以
誊钞之不易也共锲诸梓而以首简授予序序曰史以
从道持中为义盖记事者也黄帝时始立史官而苍颉
沮诵实居其职苍颉制字之人也自时厥后史氏遂掌
官书以赞治至周宣王太史籀复造字五十篇以教童
幼所谓史者岂非字学之本源乎然则纪历代之善书
卷五 第 28b 页 WYG1223-0367b.png
者名曰书史非僣也宜也九成本衣冠子自青年即精
究六书之法备知字文相生之意乃辨析古文篆籀分
𨽻行草诸家异同并载其人而附见焉先之以帝王次
之以名臣又次之以才士大夫起自三皇迄于国朝凡
名一善者悉具录之其事核其论确而有徵皆遍采史
传及前修所著书不复以异议参乎其间书成釐为七
卷予尝取而观之不觉喟然叹曰夏殷而上左史记言
右史记事周则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分掌其事其
究六书之法备知字文相生之意乃辨析古文篆籀分
𨽻行草诸家异同并载其人而附见焉先之以帝王次
之以名臣又次之以才士大夫起自三皇迄于国朝凡
名一善者悉具录之其事核其论确而有徵皆遍采史
传及前修所著书不复以异议参乎其间书成釐为七
卷予尝取而观之不觉喟然叹曰夏殷而上左史记言
右史记事周则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分掌其事其
卷五 第 29a 页 WYG1223-0367c.png
任至重也大则国家礼乐刑政治忽善恶固无所不当
纪小则一事一物该古今而资问学者亦不可不明辨
如此而名之曰史庶几可也秾葩艳卉随春开落何补
于事功陆佃集之号为花史砚虽适用不过一石何关
于治教米芾编之目为砚史是则奚可哉必也如吾九
成精究六书直探苍颉史籀之本源历代字体变化如
浮云者皆可考见致知格物之学似不为无助苟称书
史孰谓非宜哉抑予闻六书居六艺之一周官保氏掌
纪小则一事一物该古今而资问学者亦不可不明辨
如此而名之曰史庶几可也秾葩艳卉随春开落何补
于事功陆佃集之号为花史砚虽适用不过一石何关
于治教米芾编之目为砚史是则奚可哉必也如吾九
成精究六书直探苍颉史籀之本源历代字体变化如
浮云者皆可考见致知格物之学似不为无助苟称书
史孰谓非宜哉抑予闻六书居六艺之一周官保氏掌
卷五 第 29b 页 WYG1223-0367d.png
养国子则教之盖自圣人以书契代结绳之治实取诸
夬夬扬于王庭其用最大宜其天下无不学学之当无
不至也予又独嘅近世以来徇末而忘本濡毫行墨春
蛇秋蚓之连翩辄扬眉以骄人曰此斯冰也此右军大
令也有识者观之曾不满夫一哂读九成之书者不知
能一自警否乎九成名宗仪积学能文辞尝览杂传记
一千馀家多士林所未见者因仿曾慥类说作说郛若
干卷曾所编者则略去之君子谓其尤精博云
夬夬扬于王庭其用最大宜其天下无不学学之当无
不至也予又独嘅近世以来徇末而忘本濡毫行墨春
蛇秋蚓之连翩辄扬眉以骄人曰此斯冰也此右军大
令也有识者观之曾不满夫一哂读九成之书者不知
能一自警否乎九成名宗仪积学能文辞尝览杂传记
一千馀家多士林所未见者因仿曾慥类说作说郛若
干卷曾所编者则略去之君子谓其尤精博云
卷五 第 30a 页 WYG1223-0368a.png
理学纂言序
自孟子之殁大道晦冥世人擿埴而索涂者千有馀载
天生濂洛关闽四夫子始揭白日于中天万象森列无
不毕见其功固伟矣而集其大成者惟考亭子朱子而
已四夫子之微辞精义朱子与吕成公既已纂成近思
录以六百二十二条汇分十又四篇朱子之道无异于
四夫子也其散见语言文辞者广博渊深若未易涯涘
乌可以不成编是故觉轩蔡氏与三屿陈氏皆尝采为
自孟子之殁大道晦冥世人擿埴而索涂者千有馀载
天生濂洛关闽四夫子始揭白日于中天万象森列无
不毕见其功固伟矣而集其大成者惟考亭子朱子而
已四夫子之微辞精义朱子与吕成公既已纂成近思
录以六百二十二条汇分十又四篇朱子之道无异于
四夫子也其散见语言文辞者广博渊深若未易涯涘
乌可以不成编是故觉轩蔡氏与三屿陈氏皆尝采为
卷五 第 30b 页 WYG1223-0368b.png
续录以传退轩熊氏患其去取不同摭朱子诸书之至
精者为语要而于论学论事尤详虚谷方氏与熊氏同
时则又以为门人之所纪录不尽得其真未若文辞出
于亲制而无可疑复于百十卷中句抄节析为四十类
名之曰晦庵集钞呜呼尊朱子之学者诸家亦可谓有
其志矣然而伤于简者既不足尽其真醇病于繁者又
不能领其枢要二者盖胥失焉乌伤朱君伯清自幼至
老酷嗜朱子之书每谓人曰朱子之学菽粟布帛也天
精者为语要而于论学论事尤详虚谷方氏与熊氏同
时则又以为门人之所纪录不尽得其真未若文辞出
于亲制而无可疑复于百十卷中句抄节析为四十类
名之曰晦庵集钞呜呼尊朱子之学者诸家亦可谓有
其志矣然而伤于简者既不足尽其真醇病于繁者又
不能领其枢要二者盖胥失焉乌伤朱君伯清自幼至
老酷嗜朱子之书每谓人曰朱子之学菽粟布帛也天
卷五 第 31a 页 WYG1223-0368c.png
下不可一日无也伯清既受荐为国史编修上简主知特
诏授经于楚王府其见于辞章资为讲说皆以朱子为
宗已而不俟引年纳禄而归寄迹浦阳江上日取朱子
书温绎之察阴阳鬼神之运行验心情性命之发舒明
白昭著循环无穷皆本乎道体之妙所见端确所得粹
凝于是即朱子精语编成理学纂言一书其凡例全仿
近思录其所采语录虽杂以方言唯恐失真片辞不敢
移易气象或不类者删之其于文集则节取切而要者
诏授经于楚王府其见于辞章资为讲说皆以朱子为
宗已而不俟引年纳禄而归寄迹浦阳江上日取朱子
书温绎之察阴阳鬼神之运行验心情性命之发舒明
白昭著循环无穷皆本乎道体之妙所见端确所得粹
凝于是即朱子精语编成理学纂言一书其凡例全仿
近思录其所采语录虽杂以方言唯恐失真片辞不敢
移易气象或不类者删之其于文集则节取切而要者
卷五 第 31b 页 WYG1223-0368d.png
载焉凡八千三百条方之于诸家殊适厥中取而读之
不翅亲逢朱子在坐而见门人难疑答问之盛不知其
身生于二百年之后也伯清嘉惠后学之功何其至欤
世之好著书者多矣持一偏之见操无根之学肆口诋
斥恬不自愧何尝能窥朱子之藩篱是皆获罪于伯清
者也抑尝闻孔子天之孝子也以其扶持天地植立纲
常为千万世计也朱子之志实与孔子同是亦孔子之
孝子也当今学者澜倒波随一惟卑陋之归伯清能尊
不翅亲逢朱子在坐而见门人难疑答问之盛不知其
身生于二百年之后也伯清嘉惠后学之功何其至欤
世之好著书者多矣持一偏之见操无根之学肆口诋
斥恬不自愧何尝能窥朱子之藩篱是皆获罪于伯清
者也抑尝闻孔子天之孝子也以其扶持天地植立纲
常为千万世计也朱子之志实与孔子同是亦孔子之
孝子也当今学者澜倒波随一惟卑陋之归伯清能尊
卷五 第 32a 页 WYG1223-0369a.png
朱子之学而扶导之岂非朱子之孝子乎夫孝者善继
人之志者伯清实有焉伯清名濂官至楚相府长史其
父裕轩先生师事许文懿公公则上承朱子六传之绪
其家学渊源盖有所自云洪武十二年九月二十四日
同郡宋濂序
吴郡广记序
吴在周末为江南小国秦属会稽郡及汉中世人物财
赋为南东最盛历唐越宋以至于今遂称天下大郡然
人之志者伯清实有焉伯清名濂官至楚相府长史其
父裕轩先生师事许文懿公公则上承朱子六传之绪
其家学渊源盖有所自云洪武十二年九月二十四日
同郡宋濂序
吴郡广记序
吴在周末为江南小国秦属会稽郡及汉中世人物财
赋为南东最盛历唐越宋以至于今遂称天下大郡然
卷五 第 32b 页 WYG1223-0369b.png
其因革盛衰之际纪载于简册者自吴越春秋越绝书
以下若晋张勃顾夷隋虞世基唐陆广微等所述及元
和郡县志寰宇记各有所明迨宋之时罗处约有图经
朱长文有续记范成大赵与恩皆撰类成书厥后有章
悊者病其未完作吴事类补宋亡书颇散轶元赵仪凤
为总管尝集诸儒论次遗阙会改官不果成入国朝吴
县教谕卢熊闵前志之纷乖以为苟不合而壹之恐不
足示来者乃览众说摭遗事芟烦取要族别类分为序
以下若晋张勃顾夷隋虞世基唐陆广微等所述及元
和郡县志寰宇记各有所明迨宋之时罗处约有图经
朱长文有续记范成大赵与恩皆撰类成书厥后有章
悊者病其未完作吴事类补宋亡书颇散轶元赵仪凤
为总管尝集诸儒论次遗阙会改官不果成入国朝吴
县教谕卢熊闵前志之纷乖以为苟不合而壹之恐不
足示来者乃览众说摭遗事芟烦取要族别类分为序
卷五 第 33a 页 WYG1223-0369c.png
例一以举其凡为古今记一以记其事为总序一以覈
其名为表二以著职官氏族之详为志八以述地理都
邑文学祠祀食货礼乐兵防天官之属为列传若干以
见古昔人物之美其目曰名宦名臣儒林文艺良吏忠
义孝友高行隐逸而列女之节方伎之良及其事有不
可弃者为杂传附焉总之为卷五十其后有集文十卷
以备文艺之实为外记五卷以存神仙浮屠之可考者
题之曰吴郡广记于是数百里之内二千载之间其事
其名为表二以著职官氏族之详为志八以述地理都
邑文学祠祀食货礼乐兵防天官之属为列传若干以
见古昔人物之美其目曰名宦名臣儒林文艺良吏忠
义孝友高行隐逸而列女之节方伎之良及其事有不
可弃者为杂传附焉总之为卷五十其后有集文十卷
以备文艺之实为外记五卷以存神仙浮屠之可考者
题之曰吴郡广记于是数百里之内二千载之间其事
卷五 第 33b 页 WYG1223-0369d.png
可按书而得矣知府某郡李侯某嘉是书有系于政也
将命工刻板以传丁内艰去已而高邮汤侯德来继其
职遂督成之熊用荐者出由工部照磨为中书舍人以
余有同朝之好请序其首古者列国皆有史官下至州
闾莫不有之然不过记言书事而已及汉司马迁班固
创为序纪传志年表之法由是四海之内无复遗事信
史氏之善者也后世之郡得专社稷山川之祭有政令
教化之施俨如古诸侯之国固不宜无所纪述而况于
将命工刻板以传丁内艰去已而高邮汤侯德来继其
职遂督成之熊用荐者出由工部照磨为中书舍人以
余有同朝之好请序其首古者列国皆有史官下至州
闾莫不有之然不过记言书事而已及汉司马迁班固
创为序纪传志年表之法由是四海之内无复遗事信
史氏之善者也后世之郡得专社稷山川之祭有政令
教化之施俨如古诸侯之国固不宜无所纪述而况于
卷五 第 34a 页 WYG1223-0370a.png
吴尝为封国非他郡之比者哉历汉至今虽间有所作
而无完文以考其事物之全诚政之阙者也熊独能毅
然以笔削为己任仿汉史之法损益旧典为一郡成书
岂非好古之士乎李汤二侯能知所重而图其传亦可
谓达于政体者矣后之人览是书治身居官取前之人
成宪以为法将见道德兴而习俗美勾吴之区与邹鲁
无异矣则是书之为教不亦大哉余善熊独能急世俗
之所缓而笃于好古也为序其槩俾刻焉
而无完文以考其事物之全诚政之阙者也熊独能毅
然以笔削为己任仿汉史之法损益旧典为一郡成书
岂非好古之士乎李汤二侯能知所重而图其传亦可
谓达于政体者矣后之人览是书治身居官取前之人
成宪以为法将见道德兴而习俗美勾吴之区与邹鲁
无异矣则是书之为教不亦大哉余善熊独能急世俗
之所缓而笃于好古也为序其槩俾刻焉
卷五 第 34b 页 WYG1223-0370b.png
八咏楼诗纪序
八咏楼在婺之城上西南隅其建立也实昉于武康沈
休文齐隆昌初休文以吏部郎出守是邦民清讼简号
称无事既创楼名之曰玄畅复为诗八咏以写其山川
景物之情宋至道中冯伉来知州事以为永明之体实
本于休文而祖于徐庾心尤笃好之勒其辞于石寘之
楼下且更玄畅为八咏期以传示于无穷于是荐绅之
家相继有作舂容乎长篇铿锵乎短韵粉版玄书充溢
八咏楼在婺之城上西南隅其建立也实昉于武康沈
休文齐隆昌初休文以吏部郎出守是邦民清讼简号
称无事既创楼名之曰玄畅复为诗八咏以写其山川
景物之情宋至道中冯伉来知州事以为永明之体实
本于休文而祖于徐庾心尤笃好之勒其辞于石寘之
楼下且更玄畅为八咏期以传示于无穷于是荐绅之
家相继有作舂容乎长篇铿锵乎短韵粉版玄书充溢
卷五 第 35a 页 WYG1223-0370c.png
于四壁矣好事者尝辑为一编锲诸文梓兵燹之馀漫
弗复存南峰杨尊师窃病之乃与其徒胡君玄范旁搜
远采笔以成书上自休文下迄近代凡有所作粗及于
楼者靡有所遗濂颇读而疑之休文固知名之士其在
齐梁之间立朝大节不能无所憾夫不能无所憾则人
将弃之奈何其诗独传于今也岂解佩被褐果有慕君
恋阙之意欤抑高才博洽名亚董迁或可以惊世而骇
俗欤濂之愚皆不足以知之意者婺为礼义之邦士君
弗复存南峰杨尊师窃病之乃与其徒胡君玄范旁搜
远采笔以成书上自休文下迄近代凡有所作粗及于
楼者靡有所遗濂颇读而疑之休文固知名之士其在
齐梁之间立朝大节不能无所憾夫不能无所憾则人
将弃之奈何其诗独传于今也岂解佩被褐果有慕君
恋阙之意欤抑高才博洽名亚董迁或可以惊世而骇
俗欤濂之愚皆不足以知之意者婺为礼义之邦士君
卷五 第 35b 页 WYG1223-0370d.png
子世惇诗书心存忠信往往勇于自治而不暇责人稍
有寸善扬之唯恐不亟况休文尝为民上者欤古所谓
居其邦不非其大夫者独吾婺之为然欤然而休文至
今近九百载来守婺者不知其几人泯泯而无闻者固
多矣三尺童子过斯楼之下者亦能指曰是休文之遗
迹也此无他诚以葩藻之辞好者既众故传之者久与
浮文艳句有识者之所不能道尚能烜著震耀之若此
则夫道明德立其言足以系世教之重轻者又将何如
有寸善扬之唯恐不亟况休文尝为民上者欤古所谓
居其邦不非其大夫者独吾婺之为然欤然而休文至
今近九百载来守婺者不知其几人泯泯而无闻者固
多矣三尺童子过斯楼之下者亦能指曰是休文之遗
迹也此无他诚以葩藻之辞好者既众故传之者久与
浮文艳句有识者之所不能道尚能烜著震耀之若此
则夫道明德立其言足以系世教之重轻者又将何如
卷五 第 36a 页 WYG1223-0371a.png
欤学道之士益思有以自勖焉可也纪中赋凡若干首
古诗若干首绝句若干首分为三卷卷后各有其竹素
有续得者辄补入焉南峰名道可字某南峰其号也恂
恂有贤行望而知为好古之士今主领宝婺观事观与
楼盖联峙云
重刻贞观政要序
贞观政要者唐史臣吴兢之所辑也兢浚仪人有良史
才用魏元忠朱敬则荐诏直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
古诗若干首绝句若干首分为三卷卷后各有其竹素
有续得者辄补入焉南峰名道可字某南峰其号也恂
恂有贤行望而知为好古之士今主领宝婺观事观与
楼盖联峙云
重刻贞观政要序
贞观政要者唐史臣吴兢之所辑也兢浚仪人有良史
才用魏元忠朱敬则荐诏直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
卷五 第 36b 页 WYG1223-0371b.png
供奉神龙中改右补阙累迁起居郎数上疏论事言人
之所难言寻拜谏议大夫复修史转太子右庶子开元
十三年元宗东封泰山道中颇驰射为乐兢复极谏明
年六月大风诏群臣陈得失兢言斥屏群小不为慢游
出不御之女减不急之马明选举慎刑罚杜徼倖存至
公八事皆当时所讳者景龙间所修国史失实兢患之
乃私述唐书唐春秋皆未就至是诏赴馆撰录进封长
垣县男久之坐书事不当贬荆州司马累迁洪州刺史
之所难言寻拜谏议大夫复修史转太子右庶子开元
十三年元宗东封泰山道中颇驰射为乐兢复极谏明
年六月大风诏群臣陈得失兢言斥屏群小不为慢游
出不御之女减不急之马明选举慎刑罚杜徼倖存至
公八事皆当时所讳者景龙间所修国史失实兢患之
乃私述唐书唐春秋皆未就至是诏赴馆撰录进封长
垣县男久之坐书事不当贬荆州司马累迁洪州刺史
卷五 第 37a 页 WYG1223-0371c.png
复坐累下除舒州天宝初入为恒王傅卒年八十兢尝
定武后实录叙张昌宗诱张说證魏元忠事颇言说已
许之赖宋璟等激砺苦切故转祸为忠不然皇嗣且殆
后说为相屡以情请改兢拒曰徇公之情何名实录卒
不从世比之为董狐云其为人大略如此初兢屡修国
史见文皇之朝君明臣忠可取为后嗣法乃纂是书十
卷合四十篇上之中宗然当复辟之初转移之机间不
容发使中宗能观之以法文皇则削武氏位号而崇恩
定武后实录叙张昌宗诱张说證魏元忠事颇言说已
许之赖宋璟等激砺苦切故转祸为忠不然皇嗣且殆
后说为相屡以情请改兢拒曰徇公之情何名实录卒
不从世比之为董狐云其为人大略如此初兢屡修国
史见文皇之朝君明臣忠可取为后嗣法乃纂是书十
卷合四十篇上之中宗然当复辟之初转移之机间不
容发使中宗能观之以法文皇则削武氏位号而崇恩
卷五 第 37b 页 WYG1223-0371d.png
之庙不复矣信任旧臣敬晖诸人不罢政事矣严于阴
治韦氏之祸不致蹈覆辙矣奈何视为空文而弗之讲
徒使兢之孤忠遑遑焉而无所伸可胜叹哉厥后文宗
践位始喜读而笃行之太和初政灿然可观虽未能如
贞观之治亦可谓能法其祖武者矣自是以来其书盛
行于世南北刻本多有舛讹临川戈直尝集诸家而校
雠之然亦未能尽善升有良士曰王敬仁故大族也欲
刋梓于家塾以传余遂假中秘本重为正之理有可通
治韦氏之祸不致蹈覆辙矣奈何视为空文而弗之讲
徒使兢之孤忠遑遑焉而无所伸可胜叹哉厥后文宗
践位始喜读而笃行之太和初政灿然可观虽未能如
贞观之治亦可谓能法其祖武者矣自是以来其书盛
行于世南北刻本多有舛讹临川戈直尝集诸家而校
雠之然亦未能尽善升有良士曰王敬仁故大族也欲
刋梓于家塾以传余遂假中秘本重为正之理有可通
卷五 第 38a 页 WYG1223-0372a.png
者因仍其旧不敢辄改夫读其书者不可不知其人古
之道也复详序兢之行事于首简云书之篇端谓兢为
卫尉少卿兼修文馆学士与史所载颇不合濂疑神龙
进书之时方改右补阙未应升迁如此岂或他有所据
邪
革象新书序
革象新书者赵督先生之所著也先生鄱阳人隐遁自
晦不知其名若字或曰名敬字子恭或曰友钦其名弗
之道也复详序兢之行事于首简云书之篇端谓兢为
卫尉少卿兼修文馆学士与史所载颇不合濂疑神龙
进书之时方改右补阙未应升迁如此岂或他有所据
邪
革象新书序
革象新书者赵督先生之所著也先生鄱阳人隐遁自
晦不知其名若字或曰名敬字子恭或曰友钦其名弗
卷五 第 38b 页 WYG1223-0372b.png
能详也故世因其自号称之为缘督先生先生宋宗室
之子习天官遁甲铃式诸书欲以事功自奋一日坐芝
山酒肆中逢丈夫修眉方瞳索酒酣饮先生异而即之
相与谈玄者颇久且曰汝来何迟也于是出囊中九还
七返丹书遗之临别先生问其姓名曰我扶风石得之
也得之盖世传杏林仙人云先生自是视世事若漠然
不经意间往东海上独居十年注周易数万言时人无
有知者唯傅文懿公立极畏敬之以为发前人所未言
之子习天官遁甲铃式诸书欲以事功自奋一日坐芝
山酒肆中逢丈夫修眉方瞳索酒酣饮先生异而即之
相与谈玄者颇久且曰汝来何迟也于是出囊中九还
七返丹书遗之临别先生问其姓名曰我扶风石得之
也得之盖世传杏林仙人云先生自是视世事若漠然
不经意间往东海上独居十年注周易数万言时人无
有知者唯傅文懿公立极畏敬之以为发前人所未言
卷五 第 39a 页 WYG1223-0372c.png
先生复悉弃去乘青骡从以小苍头往来衢婺山水间
人不见其有所赍旅中之费未尝有乏绝竟不知为何
术倦游而休泊然而亡遂葬于衢之龙游鸡鸣山原有
朱晖德明者龙游人也久从先生游得其星历之学因
获受是书而晖亦以占天名家晖既没其门人同里章
浚深惧泯灭无传亟正其舛讹刻于文梓而来徵濂为
之序濂闻天官之说历代所步必微有弗同盖欲随时
考验以合于天运而已自唐涉宋其法寖精至元为尤
人不见其有所赍旅中之费未尝有乏绝竟不知为何
术倦游而休泊然而亡遂葬于衢之龙游鸡鸣山原有
朱晖德明者龙游人也久从先生游得其星历之学因
获受是书而晖亦以占天名家晖既没其门人同里章
浚深惧泯灭无传亟正其舛讹刻于文梓而来徵濂为
之序濂闻天官之说历代所步必微有弗同盖欲随时
考验以合于天运而已自唐涉宋其法寖精至元为尤
卷五 第 39b 页 WYG1223-0372d.png
密耶律文正公楚材以金大明历后天乃损节气之分
灭周天之杪去交终之率治月转之馀以至两曜五行
后先出没皆有以研穷之而正其失且以西域与中国
地里相去之远立为里差以增损之名曰西征庚午元
历可谓无遗憾者矣已而许文正公衡王文肃公恂太
史令郭公守敬复与南北日官陈鼎臣邓元麟等遍参
累代历法重测日月星辰消息运行之变酌取中数以
为历本即所定授时历历经历议二书犹存可考證弗
灭周天之杪去交终之率治月转之馀以至两曜五行
后先出没皆有以研穷之而正其失且以西域与中国
地里相去之远立为里差以增损之名曰西征庚午元
历可谓无遗憾者矣已而许文正公衡王文肃公恂太
史令郭公守敬复与南北日官陈鼎臣邓元麟等遍参
累代历法重测日月星辰消息运行之变酌取中数以
为历本即所定授时历历经历议二书犹存可考證弗
卷五 第 40a 页 WYG1223-0373a.png
诬也君子谓当世所推步者皆二三大儒会其精神博
其见闻备其仪像而后能造其精微今先生值屋书有
禁之时又独处大江之南且无所谓观天之器其所著
书往往与诸公吻合而无间者虽绝伦之识有以致之
诚以人心之理本同故皆相符而无南北之异也抑余
闻西域远在万里之外元既取其国有札马鲁丁者献
万年历其测候之法但用十二宫而分为三百六十度
至于二十八宿次舍之说皆若所不闻及推日月之薄
其见闻备其仪像而后能造其精微今先生值屋书有
禁之时又独处大江之南且无所谓观天之器其所著
书往往与诸公吻合而无间者虽绝伦之识有以致之
诚以人心之理本同故皆相符而无南北之异也抑余
闻西域远在万里之外元既取其国有札马鲁丁者献
万年历其测候之法但用十二宫而分为三百六十度
至于二十八宿次舍之说皆若所不闻及推日月之薄
卷五 第 40b 页 WYG1223-0373b.png
蚀颇与中国合者亦以理之同故也呜呼四海内外凡
圆颅方趾之民其心皆同其理皆不殊也岂特占天之
事为独然哉先生之易已亡于兵烬所著兵家书暨神
仙方技之言亦不存其所存者仅止此而已当与历经
并行无疑濂故特序先生之事于篇首使读者知先生
之学通乎天人庶几相与谨其传焉
景定谏疏序
吾婺旧称礼义之郡士生其间皆存气节㐲忠义而东
圆颅方趾之民其心皆同其理皆不殊也岂特占天之
事为独然哉先生之易已亡于兵烬所著兵家书暨神
仙方技之言亦不存其所存者仅止此而已当与历经
并行无疑濂故特序先生之事于篇首使读者知先生
之学通乎天人庶几相与谨其传焉
景定谏疏序
吾婺旧称礼义之郡士生其间皆存气节㐲忠义而东
卷五 第 41a 页 WYG1223-0373c.png
阳为尤盛自宋中世以来以直道著称而列于国史者
甚众虽布衣下位之士不在谏诤之职而上封事者亦
往往有之岂其人皆善为言论哉德泽之所渐濡师友
之所讲说风俗成于下而至于斯盛也余自少时好观
宋史凡吾郡闻人事有可称者辄识之既而复叹士之
幸获见于史者如此不幸而遗轶不传者盖多有矣往
年在翰林始得见东阳贾廷佐上高宗疏廷佐为桐庐
主簿愤秦桧主和议绍兴戊午上疏论之其辞甚切直
甚众虽布衣下位之士不在谏诤之职而上封事者亦
往往有之岂其人皆善为言论哉德泽之所渐濡师友
之所讲说风俗成于下而至于斯盛也余自少时好观
宋史凡吾郡闻人事有可称者辄识之既而复叹士之
幸获见于史者如此不幸而遗轶不传者盖多有矣往
年在翰林始得见东阳贾廷佐上高宗疏廷佐为桐庐
主簿愤秦桧主和议绍兴戊午上疏论之其辞甚切直
卷五 第 41b 页 WYG1223-0373d.png
而史不载至七世孙权出以示人世之士大夫为文以
称其忠廷佐之名始显于天下廷佐之乡人杜士贤在
理宗时为武学生景定甲子秋因星变求言士贤上疏
力攻贾似道误国今年秋其曾孙实亦以示余其事与
廷佐相类然士贤初无一命之爵其言请黜退似道历
数其罪切直颇同于廷佐而实又能趋京师遍求贤荐
绅文辞以白之且将刻梓以传或非廷佐后人所能及
余于是又叹忠义之士天虽抑之于当时天每扶植其
称其忠廷佐之名始显于天下廷佐之乡人杜士贤在
理宗时为武学生景定甲子秋因星变求言士贤上疏
力攻贾似道误国今年秋其曾孙实亦以示余其事与
廷佐相类然士贤初无一命之爵其言请黜退似道历
数其罪切直颇同于廷佐而实又能趋京师遍求贤荐
绅文辞以白之且将刻梓以传或非廷佐后人所能及
余于是又叹忠义之士天虽抑之于当时天每扶植其
卷五 第 42a 页 WYG1223-0374a.png
子孙使昭其声光于不朽是岂智力所及哉当似道擅
权时威燄足以生死人士贤发愤言之不至于杀身者
毫发间耳今似道之后不闻有为士者而人亦羞称之
士贤之子孙方守其遗业不坠而闻士贤之风者虽野
人稚子皆嗟慕以为贤善恶之公昭明也如是则夫有
志于忠义者尚何所惮而不为哉然则是疏之传非特
可补史氏之阙为人臣者皆可以鉴矣士贤字希圣后
中武科授武冈军新宁县簿尉遂摄其令转绥宁旴𣅿
权时威燄足以生死人士贤发愤言之不至于杀身者
毫发间耳今似道之后不闻有为士者而人亦羞称之
士贤之子孙方守其遗业不坠而闻士贤之风者虽野
人稚子皆嗟慕以为贤善恶之公昭明也如是则夫有
志于忠义者尚何所惮而不为哉然则是疏之传非特
可补史氏之阙为人臣者皆可以鉴矣士贤字希圣后
中武科授武冈军新宁县簿尉遂摄其令转绥宁旴𣅿
卷五 第 42b 页 WYG1223-0374b.png
两县令以终
篆韵集钞序
昔汉许慎氏作说文解字十四篇随其偏旁分为五百
四十部其文则九千三百五十有三焉南唐徐内史锴
苦其偏旁奥密不可悉知而欲便于披阅乃以切韵谱
其四声名曰说文韵谱篆之有韵盖自内史始宋巽岩
李焘以韵谱局于四声则偏旁卒未易见复依类篇分
五音先后悉取说文次第而联贯之至合溪戴洞之出
篆韵集钞序
昔汉许慎氏作说文解字十四篇随其偏旁分为五百
四十部其文则九千三百五十有三焉南唐徐内史锴
苦其偏旁奥密不可悉知而欲便于披阅乃以切韵谱
其四声名曰说文韵谱篆之有韵盖自内史始宋巽岩
李焘以韵谱局于四声则偏旁卒未易见复依类篇分
五音先后悉取说文次第而联贯之至合溪戴洞之出
卷五 第 43a 页 WYG1223-0374c.png
用九类括说文之诸部与韵谱等书各自名家然互补
益而未有能集之者鄱阳刘君爆幼承先训留意于篆
学历年之久靡不贯通于是用韵谱为宗而其先后则
分以五音每字之下又析以九类先儒之说有相发明
者辄具录之字义之未安者必疏其是非而申以已说
说文所引古文六经其字与今所行本或不同集为一
编以附其后共成若干卷精密而不失于粗疏严简而
不致于冗泛其可传世盖无疑者夫自宓牺命子襄为
益而未有能集之者鄱阳刘君爆幼承先训留意于篆
学历年之久靡不贯通于是用韵谱为宗而其先后则
分以五音每字之下又析以九类先儒之说有相发明
者辄具录之字义之未安者必疏其是非而申以已说
说文所引古文六经其字与今所行本或不同集为一
编以附其后共成若干卷精密而不失于粗疏严简而
不致于冗泛其可传世盖无疑者夫自宓牺命子襄为
卷五 第 43b 页 WYG1223-0374d.png
飞龙氏造为六书至黄帝时苍颉从而衍之世相授受
文字孳育周因建外史以掌其事秦汉以来官废弗设
遂致讹缪失真许氏窃患之采史籀李斯扬雄之书博
访通人兼考之于贾逵然后集为说文之书当是时去
古犹近遗文宜可徵故其说最有据依所谓部端五百
馀字盖苍颉篇云呜呼向非许氏六书之学其不微且
绝邪李阳冰生于唐代去许氏则远矣虽号宗其书轻
肆臆说妄加排斥内史颇以为恨作系传四十卷而反
文字孳育周因建外史以掌其事秦汉以来官废弗设
遂致讹缪失真许氏窃患之采史籀李斯扬雄之书博
访通人兼考之于贾逵然后集为说文之书当是时去
古犹近遗文宜可徵故其说最有据依所谓部端五百
馀字盖苍颉篇云呜呼向非许氏六书之学其不微且
绝邪李阳冰生于唐代去许氏则远矣虽号宗其书轻
肆臆说妄加排斥内史颇以为恨作系传四十卷而反
卷五 第 44a 页 WYG1223-0375a.png
正之谓之传者欲尊之如经也内史之后唯吴兴道士
张有尊之之意略同许氏之学遂如金科玉条为世之
法程间尝获习其书美则美矣而重复阙逸尚多有之
古籀二文亦疑吕忱参入其间今世之所存者未必皆
许氏之旧然则绎之正之有贤者作不能不尽心于斯
也虽然说文其至矣乎濂自来金陵见六书正讹说文
字原二书乃鄱阳周伯琦氏所造颇以许氏为宗今又
睹爆是书亦羽翼说文之学唯恐其不明何鄱阳之多
张有尊之之意略同许氏之学遂如金科玉条为世之
法程间尝获习其书美则美矣而重复阙逸尚多有之
古籀二文亦疑吕忱参入其间今世之所存者未必皆
许氏之旧然则绎之正之有贤者作不能不尽心于斯
也虽然说文其至矣乎濂自来金陵见六书正讹说文
字原二书乃鄱阳周伯琦氏所造颇以许氏为宗今又
睹爆是书亦羽翼说文之学唯恐其不明何鄱阳之多
卷五 第 44b 页 WYG1223-0375b.png
贤邪周氏之所著已盛行爆之此篇士大夫多愿观之
濂故为序作者之意于篇首呜呼契二仪之运该万汇
之理无过于六书博雅之士慎毋以为小学而忽诸则
善矣爆字彦正尝为严之建德令气貌粹然有德君子
也其于名物制度之学尤精云
重校汉𨽻字源序
𨽻之源何始乎曰秦皇时程邈减小篆为之便于𨽻佐
故名曰𨽻书然未有点画俯仰之态故西京之世金石
濂故为序作者之意于篇首呜呼契二仪之运该万汇
之理无过于六书博雅之士慎毋以为小学而忽诸则
善矣爆字彦正尝为严之建德令气貌粹然有德君子
也其于名物制度之学尤精云
重校汉𨽻字源序
𨽻之源何始乎曰秦皇时程邈减小篆为之便于𨽻佐
故名曰𨽻书然未有点画俯仰之态故西京之世金石
卷五 第 45a 页 WYG1223-0375c.png
刻皆鲜用之至东汉时贾鲂以写三苍其法方大行勒
诸碑碣者多纷纷𨽻书矣考洪适之所辑两京仅一二
见东汉则不啻数百如是则谓之源于汉亦可也曰非
汉也而秦亦非也按齐之胡公太公六世孙先秦皇四
百馀年后有发其临淄冢者棺上有文隐起字与汉𨽻
正同由是而观非秦也源于周也邈则推广之耳虽然
非周也曷为知非周也使临淄之棺不发孰不谓其必
始于秦哉先秦皇四百年已有𨽻书矣又焉知先胡公
诸碑碣者多纷纷𨽻书矣考洪适之所辑两京仅一二
见东汉则不啻数百如是则谓之源于汉亦可也曰非
汉也而秦亦非也按齐之胡公太公六世孙先秦皇四
百馀年后有发其临淄冢者棺上有文隐起字与汉𨽻
正同由是而观非秦也源于周也邈则推广之耳虽然
非周也曷为知非周也使临淄之棺不发孰不谓其必
始于秦哉先秦皇四百年已有𨽻书矣又焉知先胡公
卷五 第 45b 页 WYG1223-0375d.png
四百年果无之哉去古既远人无由稽其详尔濂窃意
伏羲之画八卦即字之本源苍颉衍而为古文其五百
四十言列于许慎说文每部之首盖与篆籀似无大异
此固篆籀之变因之而相生岂𨽻书独有待于后世邪
夏殷以来诸侯之国各有书其体制或殊或一或可辨
或不可辨然亦不越乎六书甚若沿袭为之而略加变
通者𨽻与篆籀虽微有不同疑其间出于古文之后各
以其名为家或自业之精者相传尔不然许慎尝病当
伏羲之画八卦即字之本源苍颉衍而为古文其五百
四十言列于许慎说文每部之首盖与篆籀似无大异
此固篆籀之变因之而相生岂𨽻书独有待于后世邪
夏殷以来诸侯之国各有书其体制或殊或一或可辨
或不可辨然亦不越乎六书甚若沿袭为之而略加变
通者𨽻与篆籀虽微有不同疑其间出于古文之后各
以其名为家或自业之精者相传尔不然许慎尝病当
卷五 第 46a 页 WYG1223-0376a.png
世学者称秦之𨽻书为苍颉时书其虚称邪抑亦别有
所本邪濂皆不敢必其然也同姓宋君季子博学笃行
且留意于𨽻古之书所获汉魏诸碑刻必夙夜潜玩不
知有寒暑其父友处士桂兢刑部王经劝之曰学必有
师无师虽劳弗工也季子乃三走鄱阳见伯诚先生欧
君复欧君悯其用志不分悉以作𨽻之法授受焉凡阴
阳向背性情逆顺俱得其要领久之复往龙虎山中质
诸方壶翁从义翁盖深于𨽻学者见季子欣然接之语
所本邪濂皆不敢必其然也同姓宋君季子博学笃行
且留意于𨽻古之书所获汉魏诸碑刻必夙夜潜玩不
知有寒暑其父友处士桂兢刑部王经劝之曰学必有
师无师虽劳弗工也季子乃三走鄱阳见伯诚先生欧
君复欧君悯其用志不分悉以作𨽻之法授受焉凡阴
阳向背性情逆顺俱得其要领久之复往龙虎山中质
诸方壶翁从义翁盖深于𨽻学者见季子欣然接之语
卷五 第 46b 页 WYG1223-0376b.png
蝉联不自休季子于是学大进遂以善𨽻书知名当时
先是宋儒有娄机彦发者槜李之人也以世所存汉碑
三百有九韵类其字字有数体具列之号之曰汉𨽻字
源季子颇病其未博研精覃思增多一千八十七字仍
集师友微言作汉𨽻纲领一十四则别撰辨讹字类及
连绵字略又一千三百八十四字至若字有阙遗采班
马二家所用者补之目为两汉字统以附字源之后二
书各六卷合为十二可传于学者呜呼金石诸刻欧阳
先是宋儒有娄机彦发者槜李之人也以世所存汉碑
三百有九韵类其字字有数体具列之号之曰汉𨽻字
源季子颇病其未博研精覃思增多一千八十七字仍
集师友微言作汉𨽻纲领一十四则别撰辨讹字类及
连绵字略又一千三百八十四字至若字有阙遗采班
马二家所用者补之目为两汉字统以附字源之后二
书各六卷合为十二可传于学者呜呼金石诸刻欧阳
卷五 第 47a 页 WYG1223-0376c.png
修著为集古录十卷赵明诚仿集古而为金石录卷数
则再倍之欧阳之未及者赵恒足焉至于洪适之出独
于𨽻学是攻其述𨽻释二十七卷𨽻续二十一卷可谓
富且侈矣然而见闻有限或未免于疏脱此娄氏字源
亦不可不作欤今观季子之重校非惟有功彦发抑可
以补洪氏之不及矣当今大明丽天正四海同文之时
他日或援蔡邕故事立石经于太学门外舍季子将焉
徵哉愿季子善自爱也濂三复其书僣为序其篇端嗜
则再倍之欧阳之未及者赵恒足焉至于洪适之出独
于𨽻学是攻其述𨽻释二十七卷𨽻续二十一卷可谓
富且侈矣然而见闻有限或未免于疏脱此娄氏字源
亦不可不作欤今观季子之重校非惟有功彦发抑可
以补洪氏之不及矣当今大明丽天正四海同文之时
他日或援蔡邕故事立石经于太学门外舍季子将焉
徵哉愿季子善自爱也濂三复其书僣为序其篇端嗜
卷五 第 47b 页 WYG1223-0376d.png
古之士必有以濂为知言者季子以字行家于临川为
诗文有法以道自守不为外物所移礼部朱君梦炎极
推重之谓无让大雅君子云
医家十四经发挥序
人具九藏之形而气血之运必有以疏载之其流注则
曰历曰循曰经曰至曰抵其交际则曰会曰过曰行曰
达者盖有所谓十二经焉十二经者左右手足各备阴
阳者三阴右而阳左也阳顺布而阴逆施也以三阳言
诗文有法以道自守不为外物所移礼部朱君梦炎极
推重之谓无让大雅君子云
医家十四经发挥序
人具九藏之形而气血之运必有以疏载之其流注则
曰历曰循曰经曰至曰抵其交际则曰会曰过曰行曰
达者盖有所谓十二经焉十二经者左右手足各备阴
阳者三阴右而阳左也阳顺布而阴逆施也以三阳言
卷五 第 48a 页 WYG1223-0377a.png
之则太阳少阳阳明阳既有太少矣而又有阳明者何
取两阳合明之义也以三阴言之则太阴少阴厥阴阴
既有太少矣而又有厥阴者何取两阴交尽之义也非
徒经之有十二矣而又有所谓系络者焉系络之数三
百六十有五所以附经而行周流而不息也至若阴阳
维蹻冲带六脉固皆有所系属而唯督任二经则苞乎
腹背而有专穴诸经满而溢者此则受之初不可谓非
常经而忽略焉法宜与诸经并论通考其隧穴六百四
取两阳合明之义也以三阴言之则太阴少阴厥阴阴
既有太少矣而又有厥阴者何取两阴交尽之义也非
徒经之有十二矣而又有所谓系络者焉系络之数三
百六十有五所以附经而行周流而不息也至若阴阳
维蹻冲带六脉固皆有所系属而唯督任二经则苞乎
腹背而有专穴诸经满而溢者此则受之初不可谓非
常经而忽略焉法宜与诸经并论通考其隧穴六百四
卷五 第 48b 页 WYG1223-0377b.png
十有七者而施治功则医之神秘尽矣盖古之圣人契
乎至灵洞视无隐故能审系脉之真原虚实之变建名
立号使人识而治之虽后世屡至授膜导穴验幽索隐
卒不能越其范围圣功之不再壹至是乎由此而观学
医道者不可不明乎经络经络不明而欲致夫疗疾犹
习射而不操弓矢其不能也决矣濂之友滑君深有所
见于此以内经骨空诸论及灵枢本输篇所述经脉辞
旨简严读者未易即解于是训其字义释其名物疏其
乎至灵洞视无隐故能审系脉之真原虚实之变建名
立号使人识而治之虽后世屡至授膜导穴验幽索隐
卒不能越其范围圣功之不再壹至是乎由此而观学
医道者不可不明乎经络经络不明而欲致夫疗疾犹
习射而不操弓矢其不能也决矣濂之友滑君深有所
见于此以内经骨空诸论及灵枢本输篇所述经脉辞
旨简严读者未易即解于是训其字义释其名物疏其
卷五 第 49a 页 WYG1223-0377c.png
本旨正其句读釐为三卷名曰十四经发挥复虑穴之
名难于记忆联成韵语附于各经之后其有功于斯世
也岂小补哉世之著医书者日新月盛非不繁且多也
汉之时仅七家尔唐则增为六十四至宋遂至一百九
十又七其发明方药岂无其人纯以内经为本而弗之
杂者抑何其鲜也若金之张元素刘完素张从正李杲
四家其立言垂范殆或庶几者乎今吾滑君起而继之
凡四家微辞秘旨靡不贯通发挥之作必将与其书并
名难于记忆联成韵语附于各经之后其有功于斯世
也岂小补哉世之著医书者日新月盛非不繁且多也
汉之时仅七家尔唐则增为六十四至宋遂至一百九
十又七其发明方药岂无其人纯以内经为本而弗之
杂者抑何其鲜也若金之张元素刘完素张从正李杲
四家其立言垂范殆或庶几者乎今吾滑君起而继之
凡四家微辞秘旨靡不贯通发挥之作必将与其书并
卷五 第 49b 页 WYG1223-0377d.png
传无疑也呜呼橐籥一身之气机以补以泻以成十全
之功者其唯针砭之法乎若不察于诸经而误施之则
不假锋刃而戕贼人矣可不惧哉纵诿曰九针之法传
之者盖鲜苟以汤液言之亦必明于何经中邪然后注
何剂而治之奈何粗工绝弗之讲也滑君此书岂非医
涂之舆梁也欤濂故特为之序之以传非深知滑君者
未必不以其言为过情也滑君名寿字伯仁许昌人自
号为撄宁生博通经史诸家言为文辞温雅有法而于
之功者其唯针砭之法乎若不察于诸经而误施之则
不假锋刃而戕贼人矣可不惧哉纵诿曰九针之法传
之者盖鲜苟以汤液言之亦必明于何经中邪然后注
何剂而治之奈何粗工绝弗之讲也滑君此书岂非医
涂之舆梁也欤濂故特为之序之以传非深知滑君者
未必不以其言为过情也滑君名寿字伯仁许昌人自
号为撄宁生博通经史诸家言为文辞温雅有法而于
卷五 第 50a 页 WYG1223-0378a.png
医尤深江南诸医未能或之先也所著又有素问钞难
经本义行于世难经本义云林危先生素尝为之序云
葬书新注序
堪舆家之术古有之乎周礼墓大夫之职其法制甚详
也而无所谓堪舆家祸福之说然则果起于何时乎盖
秦汉之间也汉艺文志有宫宅地形书二十卷既有其
书斯有其术矣术果人人能之乎官有其书而不行之
民间及至晋时方始盛传而葬书遂号为郭景纯所作
经本义行于世难经本义云林危先生素尝为之序云
葬书新注序
堪舆家之术古有之乎周礼墓大夫之职其法制甚详
也而无所谓堪舆家祸福之说然则果起于何时乎盖
秦汉之间也汉艺文志有宫宅地形书二十卷既有其
书斯有其术矣术果人人能之乎官有其书而不行之
民间及至晋时方始盛传而葬书遂号为郭景纯所作
卷五 第 50b 页 WYG1223-0378b.png
予尝读之真确简严意非景纯不至此实宜为相地之
宗也后世葬巫竞起而芜秽之至于二十篇之多西山
蔡季通氏深觉其妄增删去十二而存其八草庐吴伯
清氏又病蔡氏未尽蕴奥择至精至纯者为内篇精粗
纯驳相半者为外篇粗驳当去而姑存者为杂篇诚可
谓无遗憾矣新喻刘则章亲受之吴氏为之注释颇有
所发明金华郑君彦渊其尊吴氏不下于则章昼夜研
精单思正其句读观其会通探其旨趣粲然若烛照而
宗也后世葬巫竞起而芜秽之至于二十篇之多西山
蔡季通氏深觉其妄增删去十二而存其八草庐吴伯
清氏又病蔡氏未尽蕴奥择至精至纯者为内篇精粗
纯驳相半者为外篇粗驳当去而姑存者为杂篇诚可
谓无遗憾矣新喻刘则章亲受之吴氏为之注释颇有
所发明金华郑君彦渊其尊吴氏不下于则章昼夜研
精单思正其句读观其会通探其旨趣粲然若烛照而
卷五 第 51a 页 WYG1223-0378c.png
龟卜其视则章盖过之矣彦渊既锲梓以传复介学子
刘刚请余序余谓葬书尚矣别有葬经八卷萧吉所撰
者又二卷号为地脉经者又二卷大抵与郭氏不异唯
八卦五行经托于黄帝所作或者遂谓为地理之源岂
黄帝之时已有其术欤信如此说诸经之中或云辨方
正位或云卜涧东瀍西或云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固有
之矣不过趋人事之利何故无祸福之说欤是未可知
也在唐之时杨翁筠松与仆都监俱以能阴阳𨽻司天
刘刚请余序余谓葬书尚矣别有葬经八卷萧吉所撰
者又二卷号为地脉经者又二卷大抵与郭氏不异唯
八卦五行经托于黄帝所作或者遂谓为地理之源岂
黄帝之时已有其术欤信如此说诸经之中或云辨方
正位或云卜涧东瀍西或云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固有
之矣不过趋人事之利何故无祸福之说欤是未可知
也在唐之时杨翁筠松与仆都监俱以能阴阳𨽻司天
卷五 第 51b 页 WYG1223-0378d.png
监黄巢之乱翁窃秘书中禁术与仆自长安来奔至赣
州宁都怀德乡遂定居焉后以其术传里人廖三传三
传以通春秋故名廖传其子禹禹传其婿赠武功郎谢
世南世南复传其子武功大夫海惠州巡检使永锡遂
秘而不授世之言地形者其盛无踰此数人然其遗书
或存今世多行之往往其说皆与郭氏合而无悖去之
者岂相地者实宜宗之欤纵青囊有传其妙亦不越于
是欤呜呼世不信地理之术则已设信之舍此将何从
州宁都怀德乡遂定居焉后以其术传里人廖三传三
传以通春秋故名廖传其子禹禹传其婿赠武功郎谢
世南世南复传其子武功大夫海惠州巡检使永锡遂
秘而不授世之言地形者其盛无踰此数人然其遗书
或存今世多行之往往其说皆与郭氏合而无悖去之
者岂相地者实宜宗之欤纵青囊有传其妙亦不越于
是欤呜呼世不信地理之术则已设信之舍此将何从
卷五 第 52a 页 WYG1223-0379a.png
求之欤宜彦渊留意于兹而不暇自释也然是书虽经
蔡氏刋定至吴氏方为精密其注之者虽有则章发挥
于前又至于彦渊而后大备注书之士后出者益胜其
言诚可信欤余春秋且高文采益衰落四方求者每踵
武相接类峻却而不顾而独为彦渊序此者非以其大
有益于世欤彦渊名谧北山先生忠悯公之九世孙自
号玄默居士博通儒书而能文其于内丹之诀尤有所
得云
蔡氏刋定至吴氏方为精密其注之者虽有则章发挥
于前又至于彦渊而后大备注书之士后出者益胜其
言诚可信欤余春秋且高文采益衰落四方求者每踵
武相接类峻却而不顾而独为彦渊序此者非以其大
有益于世欤彦渊名谧北山先生忠悯公之九世孙自
号玄默居士博通儒书而能文其于内丹之诀尤有所
得云
卷五 第 52b 页 WYG1223-0379b.png
吕氏采史目录序
皇帝既正宸极龛定幽燕薄海内外罔不臣妾慨然悯
胜国之亡其史将遂湮微乃洪武元年冬十有一月命
启十三朝实录建局删修而诏宋濂王祎总裁其事起
山林遗逸之士协恭共成之以其不仕于元而得笔削
之公也明年秋七月史成自太祖迄于宁宗总一百五
十九卷左丞相宣国公李善长率诸史臣上进顺帝三
十六年之事旧乏实录史臣无所于考阙略不备于是
皇帝既正宸极龛定幽燕薄海内外罔不臣妾慨然悯
胜国之亡其史将遂湮微乃洪武元年冬十有一月命
启十三朝实录建局删修而诏宋濂王祎总裁其事起
山林遗逸之士协恭共成之以其不仕于元而得笔削
之公也明年秋七月史成自太祖迄于宁宗总一百五
十九卷左丞相宣国公李善长率诸史臣上进顺帝三
十六年之事旧乏实录史臣无所于考阙略不备于是
卷五 第 53a 页 WYG1223-0379c.png
礼部尚书崔亮主事黄肃与濂等发凡举例奏遣使者
十又一人遍行天下凡涉史事者悉上送官今之北平
乃元氏故都山东亦号重镇一代典章文献当有存者
特择有职于官者行示不敢轻也章贡吕仲善时司膳
成均乃被是选是月癸卯即乘驿北去八月丁卯抵北
平凡诏令章疏拜罢奏请布在方策者悉辑为一有涉
于番书则令译而成文其不系公牍若乘舆巡幸宫中
隐讳时政善恶民俗歌谣以至忠孝乱贼灾祥之属或
十又一人遍行天下凡涉史事者悉上送官今之北平
乃元氏故都山东亦号重镇一代典章文献当有存者
特择有职于官者行示不敢轻也章贡吕仲善时司膳
成均乃被是选是月癸卯即乘驿北去八月丁卯抵北
平凡诏令章疏拜罢奏请布在方策者悉辑为一有涉
于番书则令译而成文其不系公牍若乘舆巡幸宫中
隐讳时政善恶民俗歌谣以至忠孝乱贼灾祥之属或
卷五 第 53b 页 WYG1223-0379d.png
见之野史或登之碑碣或详群儒家集莫不悉心咨访
且遣儒生危于等分行乎滦燕南诸郡示以期日有慢
令者罪及之爰自丁丑开局于故国子监至冬十又一
月壬辰朔始完以帙计者八十择高丽翠纸为之衣舁
至行中书借官印识之进于南京乙未赴山东河水方
冻大雪深二三尺仲善驾牛车遵陆而行一吸一呼冰
生髯间己未至济南其咨询大略如北平时又明年春
正月甲寅竣事成书乂四十帙所拓碑文北平四百通
且遣儒生危于等分行乎滦燕南诸郡示以期日有慢
令者罪及之爰自丁丑开局于故国子监至冬十又一
月壬辰朔始完以帙计者八十择高丽翠纸为之衣舁
至行中书借官印识之进于南京乙未赴山东河水方
冻大雪深二三尺仲善驾牛车遵陆而行一吸一呼冰
生髯间己未至济南其咨询大略如北平时又明年春
正月甲寅竣事成书乂四十帙所拓碑文北平四百通
卷五 第 54a 页 WYG1223-0380a.png
山东一百通不在数中仍印识如前三月壬寅辇还京
师已而诸使者咸集濂于是有所依据修成续史四十
八卷夏六月复诣阙上进仲善以功升太常典簿寻为
丞且以史事之重不可易视也集为目录四钜编上之
而藏其副于家徵濂序其首昔者司马光既著资治通
鉴又略举事目年经而国纬之名曰目录示学者以枢
要也仲善今备述采史纲领明其事之良艰示后人以
轨则也书之意虽不同而心之厚于仁则一而已呜呼
师已而诸使者咸集濂于是有所依据修成续史四十
八卷夏六月复诣阙上进仲善以功升太常典簿寻为
丞且以史事之重不可易视也集为目录四钜编上之
而藏其副于家徵濂序其首昔者司马光既著资治通
鉴又略举事目年经而国纬之名曰目录示学者以枢
要也仲善今备述采史纲领明其事之良艰示后人以
轨则也书之意虽不同而心之厚于仁则一而已呜呼
卷五 第 54b 页 WYG1223-0380b.png
史有阙遗久矣如近代卫绍王之朝记注亡失南迁后
遂不能纪载当时史臣所属若得如仲善者岂不有胜
窦祥扬云翼之所录哉顺帝一纪卒得为完书皆仲善
之功无疑人有功而不知不智也知而不言不仁也濂
待罪国史故不辞而为之序使观者有所徵焉进史后
三月某日
华川文派录序
义乌婺上县自隋至唐名士辈出若娄幼瑜若骆宾王
遂不能纪载当时史臣所属若得如仲善者岂不有胜
窦祥扬云翼之所录哉顺帝一纪卒得为完书皆仲善
之功无疑人有功而不知不智也知而不言不仁也濂
待罪国史故不辞而为之序使观者有所徵焉进史后
三月某日
华川文派录序
义乌婺上县自隋至唐名士辈出若娄幼瑜若骆宾王
卷五 第 55a 页 WYG1223-0380c.png
则其尤者也幼瑜之文以卷计者凡六十有六宾王之
文其数亦盈十焉然皆散逸无存其仅见于世者往往
出于编类家之所采此无他聚之广则行之久也宋南
渡后宗忠简公泽其文多至五十卷细高居士黄公中
辅亦十卷香山喻公良能则三十四卷香山之弟杉堂
公良弼颇如居士之数南湖何公恪岩堂陈公炳各二
十卷惟是四三君子事业虽不同其以文辞有助于名
教则一而已计其当时鸾跄凤翥于士林行嗈嗈和鸣
文其数亦盈十焉然皆散逸无存其仅见于世者往往
出于编类家之所采此无他聚之广则行之久也宋南
渡后宗忠简公泽其文多至五十卷细高居士黄公中
辅亦十卷香山喻公良能则三十四卷香山之弟杉堂
公良弼颇如居士之数南湖何公恪岩堂陈公炳各二
十卷惟是四三君子事业虽不同其以文辞有助于名
教则一而已计其当时鸾跄凤翥于士林行嗈嗈和鸣
卷五 第 55b 页 WYG1223-0380d.png
而龟麟为之后先学者歆艳之未必不家传而人诵远
者仅二百年近者始百馀载求其家集则子孙或不能
以咸有况他学者乎一邑之间且若此而况于四方乎
呜呼立言之士其心勤矣其虑精矣又恶知一旦变灭
若烟霞者乎然则编类者之功要不可少之也居士之
族孙铁岩公应和尝有见娄骆之事乃自忠简至于岩
堂各编其粹精者十馀篇聚于一书釐为六卷名曰华
川文派录华川县之绣湖别名唐尝因之置县故取以
者仅二百年近者始百馀载求其家集则子孙或不能
以咸有况他学者乎一邑之间且若此而况于四方乎
呜呼立言之士其心勤矣其虑精矣又恶知一旦变灭
若烟霞者乎然则编类者之功要不可少之也居士之
族孙铁岩公应和尝有见娄骆之事乃自忠简至于岩
堂各编其粹精者十馀篇聚于一书釐为六卷名曰华
川文派录华川县之绣湖别名唐尝因之置县故取以
卷五 第 56a 页 WYG1223-0381a.png
号其录云后五十年豫章张侯来为县读而善之复谓
群公之文幸仅见于斯然未有誊其副者苟或亡之非
唯重有识者之叹且将何以风厉于吾民亟请邑士傅
君藻精加校雠捐俸而刻寘县庠来徵濂为之序昔者
乡先达吴公师道悯前修之日远而遗文之就泯乃集
婺七邑名人所著为敬乡前后录二十三卷其视铁岩
志益广矣惜乎官其邦者不使永其传兵燹之馀手稿
弗复能存今侯则惓惓是书夙夜不少置以此较彼贤
群公之文幸仅见于斯然未有誊其副者苟或亡之非
唯重有识者之叹且将何以风厉于吾民亟请邑士傅
君藻精加校雠捐俸而刻寘县庠来徵濂为之序昔者
乡先达吴公师道悯前修之日远而遗文之就泯乃集
婺七邑名人所著为敬乡前后录二十三卷其视铁岩
志益广矣惜乎官其邦者不使永其传兵燹之馀手稿
弗复能存今侯则惓惓是书夙夜不少置以此较彼贤
卷五 第 56b 页 WYG1223-0381b.png
不肖之相去抑何远哉虽然侯之风励于县人士者不
止文辞而已也当如岩堂之介南湖之孝香山之质实
无伪杉堂之宽厚有容居士之气节不群忠简之竭诚
报国至死而不变庶几无负于侯不然则操觚濡墨仰
而号诸人曰我能文我能文岂不见笑于大方之家哉
侯名允诚以儒术缘饰吏事忠信廉明如古循吏县务
虽至剧雍雍处之轻重皆不失其度吏胥受约束拱手
案侧不敢出一语相可否诸弊顿革故治效彰著为诸
止文辞而已也当如岩堂之介南湖之孝香山之质实
无伪杉堂之宽厚有容居士之气节不群忠简之竭诚
报国至死而不变庶几无负于侯不然则操觚濡墨仰
而号诸人曰我能文我能文岂不见笑于大方之家哉
侯名允诚以儒术缘饰吏事忠信廉明如古循吏县务
虽至剧雍雍处之轻重皆不失其度吏胥受约束拱手
案侧不敢出一语相可否诸弊顿革故治效彰著为诸
卷五 第 57a 页 WYG1223-0381c.png
邑之最是为序
杜诗举隅序
诗三百篇上自公卿大夫下至贱𨽻小夫妇人女子莫
不有作而其托于六义者深远玄奥卒有未易释者故
序诗之人各述其作者之意复分章析句以尽其精微
至于东山一篇序之尤详且谓一章言其完二章言其
思三章言其室家之望女四章乐男女之得及时一览
之顷纲提领挈不待注释而其大旨焕然昭明矣呜呼
杜诗举隅序
诗三百篇上自公卿大夫下至贱𨽻小夫妇人女子莫
不有作而其托于六义者深远玄奥卒有未易释者故
序诗之人各述其作者之意复分章析句以尽其精微
至于东山一篇序之尤详且谓一章言其完二章言其
思三章言其室家之望女四章乐男女之得及时一览
之顷纲提领挈不待注释而其大旨焕然昭明矣呜呼
卷五 第 57b 页 WYG1223-0381d.png
此岂非后世训诗者之楷式乎杜子美诗实取法三百
篇有类国风者有类雅颂者虽长篇短韵变化不齐体
段之分明脉络之联属诚有不可紊者注者无虑数百
家奈何不尔之思务穿凿者谓一字皆有所出泛引经
史巧为傅会楦酿而丛脞骋新奇者称其一饭不忘君
发为言辞无非忠国爱君之意至于率尔咏怀之作亦
必迁就而为之说说者虽多不出于彼则入于此子美
之诗不白于世者五百年矣近代庐陵大儒颇患之通
篇有类国风者有类雅颂者虽长篇短韵变化不齐体
段之分明脉络之联属诚有不可紊者注者无虑数百
家奈何不尔之思务穿凿者谓一字皆有所出泛引经
史巧为傅会楦酿而丛脞骋新奇者称其一饭不忘君
发为言辞无非忠国爱君之意至于率尔咏怀之作亦
必迁就而为之说说者虽多不出于彼则入于此子美
之诗不白于世者五百年矣近代庐陵大儒颇患之通
卷五 第 58a 页 WYG1223-0382a.png
集所用事实别见篇后固无缴绕猥杂之病未免轻加
批抹如醉翁寱语终不能了了其视二者相去何远哉
会稽俞先生季渊以卓绝之识脱略众说独法序诗者
之意各析章句具举众义于是粲然可观有不假辞说
而自明呜呼释子美诗者至是可以无遗憾矣抑予闻
古之人注书往往托之以自见贤相逐而离骚解权臣
专而衍义作何莫不由于斯先生开庆已未进士出典
方州入司六察其冰蘖之操谅直之风凛然闻于朝著
批抹如醉翁寱语终不能了了其视二者相去何远哉
会稽俞先生季渊以卓绝之识脱略众说独法序诗者
之意各析章句具举众义于是粲然可观有不假辞说
而自明呜呼释子美诗者至是可以无遗憾矣抑予闻
古之人注书往往托之以自见贤相逐而离骚解权臣
专而衍义作何莫不由于斯先生开庆已未进士出典
方州入司六察其冰蘖之操谅直之风凛然闻于朝著
卷五 第 58b 页 WYG1223-0382b.png
不幸宋社已亡徘徊于残山剩水之间无以寄其罔极
之思其意以为忠君之言随寓而发者唯子美之诗则
然于是假之以泄胸中之耿耿久而成编名之曰杜诗
举隅观其书则其志之悲从可知矣先生既殁其玄孙
安塞丞钦惧其湮灭无传将锲诸梓而来求序文甚力
予居金华与先生为邻郡及从黄文献公游备闻先生
之行事可为世法因不辞而为之书先生名浙季渊字
也晚以默翁自号所著有韩文举隅而孝经易书诗礼
之思其意以为忠君之言随寓而发者唯子美之诗则
然于是假之以泄胸中之耿耿久而成编名之曰杜诗
举隅观其书则其志之悲从可知矣先生既殁其玄孙
安塞丞钦惧其湮灭无传将锲诸梓而来求序文甚力
予居金华与先生为邻郡及从黄文献公游备闻先生
之行事可为世法因不辞而为之书先生名浙季渊字
也晚以默翁自号所著有韩文举隅而孝经易书诗礼
卷五 第 59a 页 WYG1223-0382c.png
记春秋离骚各有审问不但笺杜诗而已也
卷五 第 59b 页 WYG1223-0382d.png
文宪集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