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十五 第 1a 页 WYG1184-062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山集卷十五
            宋 文天祥 撰
  说
   答欧阳秘书承心制说
龙溪友议好事者为之不知其谁何也巽斋欧阳先生
为之辩以书来曰君所处变之又变而或者于无过中
求有过援经引古皆不类而又锓木摹纸流传四方莫
卷十五 第 1b 页 WYG1184-0620d.png
晓用意所在君于国于家公私得失自了然于心虽不
必较毕竟此于世教人伦有关系不可以流俗误方来
所以怫然不能自已于言也嗟夫先生所以主张名教
爱惜后学至矣抑先生就其为说区别礼文之隆杀极
其精微只如此固已明甚然两家事实犹有非先生所
尽知者若某初于仓皇中处此则不过从吾事实顺事
理之本然者而行之固不待如此钩索精微而其当然
之路自粲然可见也初此母嫁先伯祖生男三长曰行
卷十五 第 2a 页 WYG1184-0621a.png
是为先伯次为先人又次曰信是为先叔女一是为吾
姑先人生岁馀嗣先祖后先叔既生而伯祖方殁已卯
而后此母适刘鞠刘前室之子曰敏曰午而自生二女
一男二女今各有归男曰钦出继于黄塘刘氏在文在
刘通男女为七非适刘之日浅于适文文有子而刘无
所出也当先祖存先人笃于生母则衣食敬共之丙午
先祖殁先人始迎致就养然刘之子讳得不养之名岁
辄取养二三月至丙辰以后某始专其养而岁时刘之
卷十五 第 2b 页 WYG1184-0621b.png
子孙族党络绎起居曰母也伯叔母也祖母也伯叔祖
母也此母非以在文而讳其在刘刘亦非以其在文而
不之母也当其在文特文有能养之资得以遂其敬爱
之情而名义之为刘自若也是以殁之日其子午其孙
参奔丧于西昌其二女各以远近来赴其刘之族党
缟素哭候于道书铭旌曰刘吾乡人见者以为是固当
然无所不安也固非曰未属纩为文既属纩而名之曰
刘而制礼为是严也彼好事非为文为刘之族党姻亲
卷十五 第 3a 页 WYG1184-0621c.png
又非里巷父老知事之悉生于腾谤故亦不问事实如
何而侮经慢法苟可以媒蘖者不遗馀力若曰文致纲
常之说以压之则可覆其终身云尔险哉其用心乎先
生辩之得其槩矣要其肯綮数语可以破之彼之说曰
在某当书申心制侄孙而铭旌当书故伯祖母某氏此
十一字殊不类学者语此母从其实则先人本生母也
平居无所于名则从其前日之位曰伯祖母如以义断
于称谓亦恐未安而欲自名曰侄孙得乎心制而曰申
卷十五 第 3b 页 WYG1184-0621d.png
稽之礼律曰子为所生父母也曰弟子为师也苟曰侄
孙矣则何为下得申心制三字乎刘午之于几筵书曰
先妣某氏之灵而书疏谢其乡人自书曰孤哀子刘某
以孤哀子为妣作丧主不为当乃欲书侄孙以主伯祖
母之丧语之三尺之童然乎否乎以四十七年妇于刘
母于刘而一旦暝目乃使之不得为刘母则刘之子若
女哭刘母乎哭文母乎使刘之庙祀文母乎祀刘母乎
且夫在文氏则生先人而出继于先祖在刘氏则生钦
卷十五 第 4a 页 WYG1184-0622a.png
而出继于黄塘之刘其事体一也今钦为人后不得而服本生母亦止于申心制某方之于钦情义若何而曰
意其必衰麻其服而乃寂无闻焉何其无稽之甚乎亲
丧人所自尽以义起礼此母为先父本生母在先父不
及申心制在某遂承心制吾所自尽何与乎或人而或
人诋毁之至此某非惟不必辩彼亦不足辩也独此心
不可不明于先生故具述于此以复命而不传焉
   吴郎中山泉说
卷十五 第 4b 页 WYG1184-0622b.png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道体流行之妙往
来而易见者惟川流为然圣人发其端倪欲学者体认
省察而无一息之间断也后千数百年程子始默识而
指以教人曰其要只在谨独圣人言道之旨学者入道
之门于是而深切著明矣尚书郎吴君正夫名蒙因名
取象有合于下坎上艮之卦遂自命曰山泉君所以从事
则又取二程上蔡和靖晦翁凡诸言敬者识诸座右易
以养正为圣功而养之方未之及也吾独见自得乃从
卷十五 第 5a 页 WYG1184-0622c.png
敬入则岂泛然而用吾力也欤夫川之水道之体也山
之泉性之象也是故善尽道者以敬而操存之则犹之
川而不息焉善尽性者以敬而涵育之则犹之泉而不
杂焉盖有欲则息惟敬为能不息有欲则杂惟敬为能
不杂君之所以见易其犹程子之所以见天子欤虽然
川上之事纯亦不已诚者之天也泉犹性也泉动而出
犹性动而为情也是则有几焉诚无为几善恶始以敬
而持此几终以几而达此诚则山泉其川水之源川水
卷十五 第 5b 页 WYG1184-0622d.png
其山泉之流会而通之混然一贯故曰敬者圣学成始
而成终者也君讲切熟矣愚也不敏方愿学乎此尚从
君质之
   徐应明恕斋说
自汉儒以大中训极而极之流遂为苟容至先儒以极
为四外标准而学者始知极自唐儒以博爱谓仁而仁
之道遂为小惠至先儒以仁为包四德而学者始识仁
自汉唐以来有恕已恕人之说而恕之弊遂为姑息至
卷十五 第 6a 页 WYG1184-0623a.png
先儒以恕为如心而学者始明恕圣人浸远道学无传
于是汉人之中庸唐人之摸棱皆足以自附于此三字
之义天下之不见圣久矣尚赖伊洛诸君子出而抉圣
经千载之秘而后之学者遂得袭其遗馀以求进于道
番易徐君应明有志于学特以恕为入门则其幸生于
道学之世而不至涵忍混贷以沦于汉唐之陋也审矣
虽然如心之事亦有所用力焉按传专言恕者其事有
二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学言上下前后左右有
卷十五 第 6b 页 WYG1184-0623b.png
絜矩之道此言如爱己之心而爱人者也大学言有诸
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此言如治己之心
而治人者也然而如爱己之心而爱人则先儒必归之
穷理正心如治己之心而治人则先儒必以强于自治
为本盖未能穷理正心则吾之爱恶取舍未必得正而
推己及物亦必不得其当然未能强于自治则是以不
正之身为标的将使天下之人皆如吾之不正而沦胥
以陷则吾之为恕者岂不相远而吾夫子所谓终身可
卷十五 第 7a 页 WYG1184-0623c.png
行者岂若是哉故夫论语一贯之恕中庸违道不远之
恕又必以忠并言盖惟忠而后所如之心无往非正而
凡穷理正心强于自治皆求以不悖乎忠而已也抑予
闻之论语之忠恕至诚无息而万物之各得其所也圣
人之事也中庸之忠恕尽己之心而推以及人也学者
之事也吾侪小人由前之所以用力者求之以进于中
庸之忠恕则圣人忠恕之天岂曰已之菲薄而无足以
进诸曾子之唯哉愿与徐君讲之
卷十五 第 7b 页 WYG1184-0623d.png
   勉耘说
百圣在天六经行世譬之五榖皆美种也钱镈必庤荼
蓼必薅既坚既好实颖实栗不然略闽蜀之蹲䲭拾燕
赵之枣栗而吾未尝不饱也呜呼此岂乐饥常法哉彭
君奇宗之为学也知所以种而以勉耘颜其堂其必自
五榖始是穮是蓘必有丰年奇宗候之
   何晞程名说予同年何君时任庐陵县尉尉厅洛人太中大夫程公
卷十五 第 8a 页 WYG1184-0624a.png
珦尝辱居之后人为建公祠又建堂曰晞程志遗迹也
何君生子吏舍温公之父生于池温公生于光名之所
起率从其地君之名子以吉宜也而官于吉者多也顾
瞻斯堂取义甚大名之以晞程程本为太中设何君名
其子则以太中之子望之徵说于予予曰大哉名乎其
何如而塞之哉汉司马慕蔺相如自名曰相如本朝有
钱希白之类希乐天者也功名文艺之士事为之粗迹
笔墨小技抵掌驰志刻心苦思步骤之不难若夫正心
卷十五 第 8b 页 WYG1184-0624b.png
修身穷理尽性通天地之化达圣贤之蕴如程夫子者
其何以望于孩提哉虽然大中之在黄陂二夫子生焉
其初固亦区区一尉之子耳洎其来庐陵二夫子年甚
幼则亦童蒙也初何以自别于常儿然其后受学于舂
陵追继孔孟卒以其性命道德之说为诸儒倡圣贤岂
别一等天人为之苟有六尺之躯皆道之体不可以其
不可能而遂自暴自弃也且夫昔之为程也难今之为
程也易中庸之学千数百岁不传二程独发关键直睹
卷十五 第 9a 页 WYG1184-0624c.png
堂奥此其事百倍其力而后能今读程之遗书考程之
行事作圣涂辙瞭然可寻一日用力事半而功倍吾侪
小人获生斯世讲闻私淑之绪馀非如汉唐儒者之寡
陋蒙赖福泽深自庆幸不敢以不自勉况夫青原之山
川不改少府之堂宇如故二程事亲从兄于此诵诗读
书于此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
所嗜百世之下居乎此者犹闻风而起况去之二百年
之近乎此何君义方之所为汲汲也至于晞程之工夫
卷十五 第 9b 页 WYG1184-0624d.png
当自主敬入然此大学之事今其为赤子何君养其气
质莫重于习古有胎教况于襁褓自其能言能行以至
于入小学使之洒扫应对进退周旋先知其所以为敬
周匝而无欠深稳而有本然后可以语晞程之事习于
上则上习于下则下是一几也何君谨之哉谨之哉君
字了翁临川人晞程生己未三月   王通孙名说
王君元刚生子名曰通孙初元刚梦有通守来谒排闼
卷十五 第 10a 页 WYG1184-0625a.png
入堂阃惊窹已而左右遂有娠既生名之志所梦也予
谓元刚名子之义甚大而其有意于斯梦也殆不其然
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也人以
其血肉之躯而合乎太虚之生气夫然后絪缊化育人
之质已成而健顺五常之理附而行焉其聚也翕然其
散也霍然天地之化盈虚消息往过来续流行古今如
此而已轮回之说佛者有之苟自孔氏不当以为信然
且夫人有此身即有此理诗曰有物有则孟子曰形色
卷十五 第 10b 页 WYG1184-0625b.png
天性也圣贤之学主乎践形而不愿乎其外元刚之教
子望之以通于性命之正以无负乎天之所以与我者
其独善也邪其遂符所梦也邪其复过之也邪皆非所
必计也人之得形于父母而母忝尔所生达不离道穷
不失令名决性命之情以饕富贵富贵未必可得而性
命已失其正此天下人子所以陷于失身者多矣予也
不敢不勉而有知也不敢不告诸为人子者元刚为人
之父而亦为人之子者也其达此悉矣予也言之其子
卷十五 第 11a 页 WYG1184-0625c.png
之长也庶几其有闻乎因豫定其字曰思为其长子也
以伯冠之濂溪著书曰通微生于思不思则不能通微
呜呼思则得之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尚勉之哉元
名义端丰城人通孙生戊午今四岁云
   陈逢春肖轩说
陈逢春景茂介轩先生之子也介轩名凤官至朝奉郎
监行在丰储仓其为人刚直有守与赵东野齐名于玉
虹翠浪间平生游吴履斋包宏斋严华谷诸公之门诸
卷十五 第 11b 页 WYG1184-0625d.png
公器之不置也未及用不幸早世景茂幼孤长而有立
自号曰肖轩有志乎其先人也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
述人之事者也世之所谓狼疾人不肖子岂其性然哉
志不存焉耳志之所至事亦至焉夫肖之道亦不一矣
奋建肖其性者也谈迁肖其业者也彪固肖其文者也
羲献肖其书者也瑰颋肖其位者也凡为人子者苟有
一节不忝乎其前其亦无愧于名父之子哉蛊初九之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易之所谓意景茂有之矣书
卷十五 第 12a 页 WYG1184-0626a.png
曰若考作室厥子乃弗肯堂景茂必无是也尚勉旃哉
   送吕元吉麦舟说
吕元吉庐陵之名族东莱之近裔也皇皇充充以母丧
浅土未毕大事将以石曼卿自命而求以忠宣麦舟之
事望于人自薄者而观今世可复得麦舟乎以愚论之
麦舟固可复得借令不得聚麦成舟犹可及也传曰凡
民有丧匍匐救之又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中原文献
前辈典刑遐乎邈哉不可尚已然亲亲以及物爱其父
卷十五 第 12b 页 WYG1184-0626b.png
母以爱人人心天理油然于不忍人之际者岂以宇宙
隔而古今问哉吕君行矣昔人有言子母谓秦无人
   龙泉县上宏修桥说
修桥辟路佛家以为因果世之求福田利益者所以乐
为之趋而佛家者流所以积心竭力勤苦奉承而不之
厌也予过泉江道上宏闻有郭公者主石桥之役盖毁
家以成之而僧昙发则朝夕为之督其事颇难其力不
倦其心盖可取焉邀予为之疏惟予不得以与斯举也
卷十五 第 13a 页 WYG1184-0626c.png
郭老矣迫于其请则念儒书中是亦有溱洧济人之事
虽其事之偏而视夫拔一毛不以利人而且朘人以肥
已者为有间矣郭公之所为若此是邦之人若士观感
动悟其能以自己于心乎夫善者性之所自然为善者
人之所同欲罔俾郭公专美是邦可也而岂必曰福田
利益之故哉因书以畀昙发使持示邦之可语者
   叶校勘社仓说
社仓之法阜陵下之四方而周人委积之意复续于二
卷十五 第 13b 页 WYG1184-0626d.png
千岁之后文公请也公畏天命悲人穷汲汲焉于当世
天之所以予之者不轻而得于其时者复厚天其有以
行之也校勘叶君重开无一命为之阶而倡率同志嘉
惠闾封已能凿凿精实使君得志于世文公之议将次
第而充之昔刘煇佥判时得俸不以自赢辄买田赡族
或谓范文正公此志三十年非参大政则有不惬焉者
矣煇为小官乃能随力为义可不谓贤乎煇之于文正
君之于文公事有大小世有难易心之所推则吾无间
卷十五 第 14a 页 WYG1184-0627a.png
然矣君虽布衣尚何不满乎哉
   与济和尚西极说
天有南极北极北极天帝所居南极惟南海上髣髴可
见非天之南北也自中土而论为人世南北之极耳天
之所极实不可知淮南子言禹使大章步自东极至于
西极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此亦姑举地之极而言
观禹贡所载禹迹不为甚远淮南子之说信有之乎惟
汉张骞曾穷西方几万里而还不知是时骞何以未尝
卷十五 第 14b 页 WYG1184-0627b.png
及佛土后佛自西域来又不知佛生处与骞所经历相
隔几何敢问济和尚西方有极处无极处作么生和尚
未对旁有童子谓予曰日入处不知去人几千万里吾
举目即见吾不学佛佛何必西方和尚合掌作礼而退
   慧和尚说
予里南禅寺上座曰慧慧早为通人得画法于里之名
手挟是出四方会留京师乃复得相与传神法于异人
自此览观山川之胜游历人物之会足目高远迥长数
卷十五 第 15a 页 WYG1184-0627c.png
格既数年厌薄世俗谓天下事止如是观不如削发遂
为僧盖收湖海豪气一归山林者也然技痒卒不能自
禁岁为星源神像轴若干春夏辄有远役初鬻本祠下
神与慧若相宜者大家豪人见辄动心亹亹不爱金缯
以致之得之者咸指目以为川僧所为自是四方游山
上者无画以归谓为徒行争致馈橐中约隔岁取偿慧
辄如期往欢曰川僧来矣取画者填门慧徐开箧笥如
约分付不半日画尽矣若是者年久遂为例今人亲戚
卷十五 第 15b 页 WYG1184-0627d.png
交友之间才有一钱利害寄诸其手皇皇然惟恐人负
之以数千里不相知之僧相期于一岁之外求之也若
恳寄之也如弃人情岂大相远哉艺之动人一至于此
慧之画其流传多矣独相与传神秘其术不轻售间与
予言相颇肯倾臆事多如其言然每会聚辄睥睨不已
予知其欲传神也越数年竟不下一笔予今春偕弟过
山中坐定慧忽跃然起仓皇索笔不再注视描画不踰
刻而予兄弟二人嵚之状已宛宛如活一坐烘堂一
卷十五 第 16a 页 WYG1184-0628a.png
日用缯一幅置予于前予弟于后冠八角巾著道服前
者垂臂以执袂后者敛手以衔袪又作幼弟背像手持
孝经一卷上纪移忠孝一章若将献诸二兄左为海潮
淘涌澎湃涛头有数丈之势一金龟隐见出没于沆漭
之间题曰忠孝归朝慧之用意亦勤矣因聚观者与慧
共评之为之大噱乃指潮而言曰予宁驾绝海之帆以
突鱼龙之变怪乎将极目于南龛北赭望洋而不济乎
宁扬清激浊以吊䲭夷子之遗乎将波流澜趍以嬉戏
卷十五 第 16b 页 WYG1184-0628b.png
于杭人之旗鼓乎宁依乘于鳌游鲲化之会乎将有咸
有腥有滑有腯姑苟膳羞以自活乎宁泅不已以取冲
击乎将知止知足与汐水俱为缩乎宁与波上下屑屑
于朝夕之往来乎将观阴阳之进退察日月之盈虚翱
游于六极之表乎质之予弟予弟笑而不言问之慧慧
曰区区何足以知之予于是服慧之得予貌而知慧之
犹未得予心也因为纪其能事之本末以谢其勤并具
予之所以言者噫亦安得知心之士而与之语哉
卷十五 第 17a 页 WYG1184-0628c.png
   深衣吉凶通服说
深衣篇大槩三节第一节言其制短无见肤长无被土
以下是也第二节言其义规者行举手以为容以下是
也第三节言其用可以为文可以为武以下是也此虽
三节然毕竟义为之主故篇首曰以应规矩绳权衡其
文坦易明白前辈解之悉矣独吉凶通服犹有可疑或
谓考之本篇曰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
军旅而不曰可以吊丧可以受吊曰善衣之次而不曰
卷十五 第 17b 页 WYG1184-0628d.png
丧服之次虽其间有孤子则纯以素一语近于丧服则
又曰郑氏注年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则是无父而服此
衣当用素纯耳非孤子于居丧之中可以此代丧服也
其必以为吉服之说如此然愚尝参五经传博采旁證
则此虽吉服未见其不可通于凶事也按擅弓将军文
子之丧既除丧而后越人来吊主人深衣练冠待于庙
垂涕洟注云深衣练冠凶服变也盖既除丧则不当复
衣丧服故以深衣受吊以丧服一变而即用深衣则深
卷十五 第 18a 页 WYG1184-0629a.png
衣虽谓之丧服之次可也虽与善衣之次之说相反正
足以见其互相发明耳按曾子问亲迎女在涂而婿之
父母死如之何孔子曰女改服布深衣缟总以趍丧注
云妇人始丧未成服之服盖成乎妇则成乎妇服惟其
未成妇也不可以衰故趍丧以深衣然则此亦凶服之
变也今世女子未闻有服深衣者然以此事考之凶事
而可服其服于吉事可知也注云礼教久废故女遂废
此衣耳按杂记大夫卜宅与葬曰有司麻衣布衰注曰
卷十五 第 18b 页 WYG1184-0629b.png
麻衣白布深衣而著衰焉此服非纯吉亦非纯凶也夫
衰凶服也深衣吉服也衰之下有深衣焉故非纯凶深
衣之上有衰焉故非纯吉由此论之深衣不专用于吉
事又可见也按间传大祥素缟麻衣注曰麻衣十五升
布深衣谓之麻者纯用布无采饰也盖大祥已除衰杖
本须服吉然使便用采饰之服则孝子之馀哀未忘必
不安于此故鲁人朝祥而暮歌子路笑之有子既祥而
丝屦组缨记礼者讥之此所以用深衣者盖在不衰不
卷十五 第 19a 页 WYG1184-0629c.png
采饰之间也按丧服记公子为其母麻衣縓缘注云麻
衣小功布深衣以麻为小功布者以大功降云公子之
庶昆弟为其母若父卒为母大功父在降大功一等用
小功布深衣以此證之深衣固为大祥之服而亦为小
功之服但大祥缘以布小功缘以縓耳夫以深衣正篇
本专为吉服而言然略以此数节推之其于凶服亦自
可通大槩丧服皆用布而以精粗为轻重之等郑氏云
深衣用十五升布锻濯灰治斤八十缕则是千二百缕
卷十五 第 19b 页 WYG1184-0629d.png
为经此今世极细之布也然则深衣之所以为吉服者
以其布之精密又布易得而难损取其贵贱可以通服
经所谓完且弗费注所谓可苦衣而易有者也而揆之
丧服则用布适同而为色又相似且经锻濯灰治故止
可用于服之轻者耳非如他衣服用缯帛綵色则专当
施于吉而不可通于凶也此正如近世凉衫耳阜陵以
前士大夫皆以为会聚之常服其后遂于吊丧用之则
亦以其颜色可通之故正此类也但是深衣之制领缘
卷十五 第 20a 页 WYG1184-0630a.png
不同其间纯以绩者乃是以尽饰为美此恐专为吉服
而不当与凶服通至于用素用縓自是丧服本色独用
青者则通于吉凶之间皆无舛耳若夫冠屦一节却欠
商议今人谓服深衣必须用某冠某屦此恐未明盖冠
屦之制深衣正篇既不曾见明言而其散见于他传者
其冠亦各有变如将军文子之丧主人深衣练冠是受
吊之时方用练冠也其施之吉则固有他冠矣如女用
深衣之缟总则趍丧而后变用缟总也其在平时必他
卷十五 第 20b 页 WYG1184-0630b.png
有以为之总者矣又如汉制乘舆服深衣则用通天冠
高九寸是天子而后有此冠也推而下之诸侯大夫士
以至庶人岂当拘于一冠矣乎切意深衣有一定不易
之制而本篇所以不载冠屦者恐冠屦当是从时耳何
以辨之夏之冠曰母追殷之冠曰章甫周之冠曰委貌
又曰元冠三代之冠其制已各不同有虞氏深衣而养
老则深衣自虞氏已有之此时自须用虞氏之冠尚不
及有三代之冠也又安得所谓某冠者以是推之深衣
卷十五 第 21a 页 WYG1184-0630c.png
则古矣而冠屦当无定制也孔子少居鲁衣逢掖之衣
长居宋冠章甫之冠衣少所居之服冠长所居之冠二
者参用各随其宜初不必曰鲁服则鲁冠宋冠则必宋
服也以圣人之于时且然况今世而服深衣者其为冠
屦也既不载于经则其随时也为得矣必欲用某冠某
屦则恐又失之泥也然则所谓随时者宜何如其以深
衣为吉服则今之缁冠为不必易也如其以为凶服则
受吊者固当以檀弓练冠为法而往吊者亦须如之玄
卷十五 第 21b 页 WYG1184-0630d.png
冠不以吊故也呜呼礼之时义大矣哉器数之精微制
度之详密虽以夫子之圣不敢自谓生知而屈意于一
问区区何人乃敢率其胸臆评论千载之上多见其不
知量也虽然亦识其所见云尔尚以俟有考者
  讲义
   西涧书院释菜讲义(知瑞/州日)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韩子犯之而世怪且骂
 柳子厚所为惴惴然而不敢也某承乏此邦其于教
卷十五 第 22a 页 WYG1184-0631a.png
 化号为有一日之责盖尝吉朔而履乎学宫得闻诸
 君之所以授受者而亲陟皋比与逢掖讲师弟子礼
 则僣之为尤书堂有事乎先贤诸君不鄙而固以请
 则虽寡陋夫焉得辞某初被命来守尝启政路曰古
 之为诸侯先政化而后簿书期会世之不淑乃倒置
 此则相与病夫风俗之弊而士行不立且伤夫教道
 之久废而未有以救之也固尝有及于君子德业之
 义而重反覆焉辄诵所闻并绎其旨与诸君茂明之
卷十五 第 22b 页 WYG1184-0631b.png
易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
以居业也中心之谓忠以实之谓信无妄之谓诚三者
一道也夫所谓德者忠信而已矣辞者德之表则立此
忠信者修辞而已矣德是就心上说业是就事上说德
者统言一善固德也自其一善以至于无一之不善亦
德也德有等级故曰进忠信者实心之谓一念之实固
忠信也自一念之实以至于无一念之不实亦忠信也
忠信之心愈持养则愈充实故曰忠信所以进德修辞
卷十五 第 23a 页 WYG1184-0631c.png
者谨饬其辞也辞之不可以妄发则谨饬之故修辞所
以立其诚诚即上面忠信字居有守之之意盖一辞之
诚固是忠信以一辞之妄间之则吾之业顿隳而德亦
随之矣故自其一辞之修以至于无一辞之不修则守
之如一而无所作辍乃居业之义德业如形影德是存
诸中者业是德之著于外者上言进下言修业之修所
以为德之表也上言修业下言修辞辞之修即业之修
也以进德对修业则修是用力进是自然之进以进德
卷十五 第 23b 页 WYG1184-0631d.png
对居业则进是未见其止居是守之不变惟其守之不
变所以未见其止也辞之义有二发于言则为言辞发
于文则为文辞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虽若岐为四者然
文行安有离乎忠信有忠信之行自然有忠信之文能
为忠信之文方是不失忠信之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
行笃敬则忠信进德之谓也言忠信则修辞立诚之谓
也未有行笃敬而言不忠信者亦未有言不忠信而可
以语行之笃敬者也天地间只一个诚字更攧扑不碎
卷十五 第 24a 页 WYG1184-0632a.png
观德者只观人之辞一句诚实便是一德句句诚实便
是德进而不可禦人之于其辞也其可不谨其口之所
自出而苟为之哉嗟乎圣学浸远人伪交作而言之无
稽甚矣诞谩而无当谓之大言悠扬而不根谓之浮言
浸润而肤受谓之游言遁天而倍情谓之放言此数种
人其言不本于其心而害于忠信不足论也最是号为
能言者卒与之语出入乎性命道德之奥宜若忠信人
也夷考其私则固有行如狗彘而不掩焉者而其于文
卷十五 第 24b 页 WYG1184-0632b.png
也亦然滔滔然写出来无非贯串孔孟引接伊洛辞严
义正使人读之肃容敛衽之不暇然而外头如此中心
不如此其实只是脱空诳谩先儒谓这样无缘做得好
人为其无为善之地也外面一幅当虽好里面却踏空
永不足以为善盖由彼以圣贤法语止可借为议论之
助而使之实体之于其身则曰此迂阔也而何以便吾
私是以心口相反所言与所行如出二人呜呼圣贤千
言万语教人存心养性所以存养此真实也岂以资人
卷十五 第 25a 页 WYG1184-0632c.png
之口体而已哉俗学至此遂使质实之道衰浮伪之意
胜而风俗之不竞从之其陷于恶而不知反者既以妄
终其身而方来之秀习于其父兄之教良心善性亦渐
渍汨没而堕于不忠不信之归昔人有言今天下溺矣
吾党之士犹幸而不尽溺于波颓澜倒之冲缨冠束带
相与于此求夫救溺之策则如之何噫宜亦知所勉矣
或曰至诚无息不息则久积之自然如此岂卒然旦暮
所及哉今有人焉平生无以议为而一旦警省欲于诚
卷十五 第 25b 页 WYG1184-0632d.png
学旋生用工夫则前妄犹可赎乎曰无伤也温公五六
岁时一婢子以汤脱胡桃皮公绐其女兄曰自脱也公
父呵之曰小子何得谩语公自是不敢谩语然则温公
脚踏实地做成九分人盖自五六岁时一觉基之温公
犹未免一语之疵也元城事温公凡五年得一语曰诚
请问其目曰自不妄语入元城自谓予初甚易之及退
而自檃括日之所行与凡所言自相掣肘矛盾者多矣
力行七年而后成然则元城选成一个言行一致表里
卷十五 第 26a 页 WYG1184-0633a.png
相应盖自五年从游之久七年持养之熟前乎此元城
犹未免乎掣肘矛盾之愧也人患不知方耳有能一日
涣然而悟尽改心志求为不谩不妄日积月累守之而
不懈则凡所伪人为者出而无所施于外入而无所藏
于中自将销磨泯没不得以为吾之病而纵横妙用莫
非此诚乾之君子在是矣或曰诚者道之极致而子直
以忠信训之反以为入道之始其语诚若未安曰诚之
为言各有所指先儒论之详矣如周子所谓诚者圣人
卷十五 第 26b 页 WYG1184-0633b.png
之本即中庸所谓诚者天之道盖指实理而言也如所
谓圣诚而已矣即中庸所谓天下至诚指人之实有此
理而言也温公元城之所谓诚其意主于不欺诈无矫
伪正学者立心之初所当从事非指诚之至者言之也
然学者其自温公元城之所谓诚则由乾之君子以至
于中庸之圣人若大路然夫何远之有不敏何足以语
诚抑不自省察则不觉而陷于人伪之恶是安得不与
同志极论其所终以求自拔于流俗哉愚也请事斯语
卷十五 第 27a 页 WYG1184-0633c.png
诸君其服之无斁
   熙明殿进讲敬天图 周易贲卦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
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臣闻贲文饰也色相间则成文故柔来文刚上文柔
 刚柔相间所以为贲贲离下艮上离之体中以一柔
 间两刚是柔来文刚艮之体上以一刚乘两柔是刚
卷十五 第 27b 页 WYG1184-0633d.png
 上文柔使独刚独柔不相为用则不成文矣此言贲
 之卦义也天之文为二曜五行象纬交错故曰观乎
 天文此言天之贲也人之文为三纲五常伦理次序
 故曰观乎人文此言人之贲也以上系易彖大意臣
 窃窥先皇帝作图之旨以敬天为名其于贲卦实摘
 取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一条臣谨案图义而为之辞
 臣窃惟天一积气耳凡日月星辰风雨霜露皆气之
 流行而发见者流行发见处有光彩便谓之文然有
卷十五 第 28a 页 WYG1184-0634a.png
 顺有逆有休有咎其为证不一莫不以人事为主时
 时世也彖易圣人不曰天变而曰时变盖常变虽丽
 于天而所以常变则系于时人君一身所以造化时
 世者也故天文顺其常则可以知吾之无失政一有
 变焉咎即在我是故天文者人君之一镜也观镜可
 以察妍媸观天文可以察善否且如历家算日食云
 某日当食几分固是定数然君德足以消弭变异则
 是日阴云不见天虽有变而实制于其时又如旱魃
卷十五 第 28b 页 WYG1184-0634b.png
 灾也才侧身修行则为之销去荧惑妖也才出一善
 言则为之退舍天道人事实不相远自古人君凡知
 畏天者其国未有不昌先皇帝深识此理故凡六经
 之言天文者类聚而为之图以便观览且恐惧修省
 焉圣明知敬严父之图即敬天在此矣呜呼曷其奈
 何不敬
  此先生兼崇政殿说书日讲篇也讲篇非一如讲
  诗之定之方中一篇讽当时修缮事今亡其辞云道
卷十五 第 29a 页 WYG1184-0634c.png
  体堂谨书
   与府理钱升叟
天祥此番京师聚会相与有加于丙辰极以为奇遇在
他乡得此可谓甚幸依依之意至今使人不忘执事去
之一日奸腐恰有复用之命国事至此谊不容默遂上
封章以求一去当国者调停数四迄未能动三乞祠三
不允正以为苦天生圣明从谏不咈初给之以假继许
以假满去之于是而仍令复供本职吾君之美不容不
卷十五 第 29b 页 WYG1184-0634d.png
将顺遂亟亟祇承今一切又如初矣执事才离国门犹
未至乡国讵料此半月中乃有一阵如此之扰畴昔侍
教几曾有一语及此等事变轮云非人能测有如此者
封事藁拜呈不敢效孔光秉畀炎火于以彰吾君天地
之为量也方岩造化初甚危之后来左司过堂一禀化
地乃谓初判聚字失记已曾禀来前既有两编校恩例
今合当照行更不必启矣前此两月徒尔皇皇天下事
皆不容人算度吾徒作事只信天去初无毫发计校或
卷十五 第 30a 页 WYG1184-0635a.png
谓失策观方岩之事益以自信周起宗者送至申状纸
见说内有差符谨谨缄纳所有馀文俟其趁逐到手又
以见授当又访问遣归也明禋之后区区之迹必可得
请一出此时梅岭行事尚或少迟犹可合并倾叙契阔
前数日待罪甚有馀间日胜方岩棋不以局数计今兹
再入市丛又如前日倥偬不给乘间作此殊不能择语
伏乞台照
 
卷十五 第 30b 页 WYG1184-0635b.png
 
 
 
 
 
 
 
 文山集卷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