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第 1a 页 WYG1138-0694c.png

文定集卷十二
宋 汪应辰 撰
题跋
跋罗宗约试晬录
士之言行必于其私见之盖无所润饰也韩退之一代
儒宗及其示符诗乃夸诩居处服用之盛劝之以学与
其他言行绝不相似识者疑焉故右文殿修撰罗公作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1138-0694d.png

自非精思力行真如天爵之贵为不可复加者则闺门
之言岂能出于此哉宗约年踰三十萧然独处纷华盛
丽不以汩其中孜孜为道之求至于当官临事纤悉必
举隐伏必察无一毫苟且意曰吾道固然非有二也盖
其渊源所渐有自来矣
跋谭师直士训
长沙谭公师直应辰未及识之而得其言于刘于驹为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1138-0695a.png

馀矣取圣人之言集为士训置之座右以自课厉汲汲
焉如恐不及盖其心必有不可已者惟躬行而自知之
非口耳可及也
跋陈无已谈丛
右陈无己谈丛六卷从建安游中孚借录窃意或不止
也按国史李昉仕周朝至翰林学士国初仍旧职俄罢
知衡州归为陶榖所谮出为彰武军司马六年复归翰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1138-0695b.png

同平章事今谈丛记昉知开封府会太祖还师独不朝
贬道州司马三年徙延州别驾五年召判兵部与国史
所载绝异因记之俟他日详考应辰书
题节孝先生行状
吾党叶君丙读莭孝徐先生行状竦然起可作之叹又
欲锓之板以淑诸人诚有味其言也夫先生尝语苏公
子瞻曰有功者多矣而独称大禹者以其不矜不伐也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1138-0695c.png

而书之策又尝语黄公鲁直曰为政之道虑不厌熟则
寡过睦僚佐则事举鲁直谢之曰立参于前坐倚于衡
何日忘之惟先生之言精确简直二公皆盖世之才闻
一善言而信受钦服如此是皆可为学者法故附益于
行状之末云
书莭行王夫人事
包孝肃公冢妇崔氏夫亡子夭茕然无归而能誓死不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1138-0695d.png

表其门闾今观王夫人之莭行无愧于崔矣方宣和间
一草一木之异州县辄以闻而独无以夫人节行为言
者何哉
跋张右丞送翟中书赴阙诗
右史张公送翟舍人诗其间有云稍出胸臆苏疲民又
改为吾民又改云况公之意常在民然皆不如初语之
胜盖右史时方在商籍故语言间其畏忌如此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1138-0696a.png

凡人缘饰于外何所不可至于死生之际气不乱志不
变此决非智巧果敢所能强为也丞相魏国公将启手
足为龟龄侍御作不欺室铭词气凛然如曾子之战战
兢兢也学道之功岂偶然哉龟龄以刚毅正直称天下
方且以不欺铭其室又资诸人以为善若不及焉其过
人远矣
题张魏公折枢密与刘御史帖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1138-0696b.png

也御史既没而其子汲汲然思所以推明父之志者盖
父子之间生死之际虽或默或语其趋一也
跋张魏公钓台诗
忠献魏国公纯孝精忠贯通日月充塞天地既以身任
天下之重至于可以去而去宜亦与世相忘矣然而惓
惓之义其根于心者岂能已哉此诗盖公辞相位过严
子陵钓台所作玩味其意趣于言语之表想象其风采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1138-0696c.png

跋张魏公诗
魏公以天下为己任举世莫助赍志未已此诗其将终
二十日前所作虽阔远平澹若将与世相忘而拳拳之
志见于言意之表者终不可掩也所谓任重道远者欤
题许右丞瀚作陈少阳哀词
尚书右丞许公之为人其言也讱所著昜春秋论语列
传类皆简要微婉令观陈谏议哀词指摘情伪䆒极本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1138-0696d.png

书吴忠烈遗事
忠烈吴公力捍强敌以保全蜀其忠勇谋略夫人而能
言之今观其遗事如平籴营田兴水利辟旷土招流民
减冗员莭犒享汲汲焉以爱民体国为意昔充国省繇
役之劳冯奉世惜转输之费郭子仪镇河中士卒不劝
而耕军有馀粮三人皆卓然为汉唐中兴名将盖其用
心远矣今复于忠烈公见之公役几三十年蜀人奉尝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1138-0697a.png

书王直讲所著教述萹
王公直讲著教述一萹以为学者当高其志至于圣人
而后已夫圣孔子不居庸可几乎曰智仁圣义周官以
教万民矣既曰教之舍圣人孰为之标准故曰羿之教
人射必志于的学者亦必志于的危冠侈袂厚自藩饰
以别异于民至即古人所以教民者谂之顾疑且畏汔
以不果何其不相应也直讲之孙植既以先训锓木流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1138-0697b.png

之尚志理所当然非以为高而教述所谓高其志者亦
为流俗趣向狭阨者云尔
跋李伯时孝经图
汉石建以驯行孝谨为齐相国齐国慕其家行不言而
治此所谓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也况于圣人乎伯时
书此意乃徽纆桁杨累累然者何也
跋程枢密答周侍郎书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1138-0697c.png

宣和末尝以书抵公曰受形气于天地父母如圣剔可
以无恨盖自是二十馀年间天下事数变士亦竭其知
力以应之䆒其所成能无负于初心者几人也施公文
学才谞不为后人而审于处已恬于自进白首一节全
而归之今资政殿学士程公亦以为可无恨者盖其平
日心之所存力之所至如赣州者其有以知之矣
跋李先之文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1138-0697d.png

游为某言公介洁寡与意所不乐者不忍正视其为建
昌军某县使客至公辄移病辟之其闻公之名愿见不
可得者往往先造其门尝赴郡宴太守顾宫奴私语公
揖起席守俟之良久则公已去矣彊挽竟不就盖其所
自立大抵类此季中又言公为西京学官程正叔先生
方里居公一日见且请纳拜伊川曰何也公因请受教
伊川乃许后请别伊川曰子行太峻恐不免于世慎之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1138-0698a.png

事然复之既易异时变更不难宜使百官集议考正当
时所以废绌之因庶几可久莹中明日将论之而麻已
降矣遂不果公曰莹中非裂麻手矣使公当此地君子
信其必能践言后果有他议而服公之识见也卒于虔
州季中父彦时为虔倅白郡具奏乞裒典守不从彦时
独衔以闻得赠待制某见圣剔问所闻于季中者圣剔
曰舜显与先之游从久未尝一言及伊川也慨怀前修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1138-0698b.png

名叔度
书陶靖莭及二苏先生和劝农诗示郑元制
吾乡风俗大抵以贫富为疏戚以躬耕稼为耻今晚出
益媮矣郑元制始而富富而侈侈而贫贫既甚而始悟
乃殴诸子使从事农圃抑天将空乏其身使复其本真
耶然而贫未必非福也虽然贫而力农特势使然使愈
于迷而不复者耳元制其势必复富要当他日常不忘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1138-0698c.png

劝之既躬行之更择可告语者告语之使知今人之所
耻昔人之所重庶几可复乎
跋王参政祭蒋从义文
绍兴二十有一年应辰官于桂林而识其邦人蒋公仲
虎公尝守容琼二筦海濒遐远文法阔疏捲握之物足
富数世而公独守清莭终始如一今七十馀年居陋巷
中仅蔽风雨服食器用简约朴素如韦布之士且未尝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1138-0698d.png

公清谈辄移日退未尝不叹服也既而闻诸公之乡人
公之皇考从义公虽为武吏而清慎谨厚素为州里所
重余虽不及身亲见之然循其流可以知其源矣他日
公持王参政所癸从义公之文见示余复以所见于公
所闻于公之乡人者附益其后焉昔孟尝守合浦以清
著名盖其先三世为郡吏皆有节义今蒋氏实相似然
盖士之能自拔于流俗者积习传授必有自来非苟能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1138-0699a.png

跋曼容中复斋记
曼容生于相门而服用仆从如寒素之士容止谦退如
不胜衣词气和平如不能言者非特家法之纯质性之
厚盖其学问讲习所以省察涵养非一日积也尝受易
学于朱公子发取中行独复之义名其所居之斋曰中
复而范阳张先生为之记或曰易之道大矣复之六四
曰中行独复系辞则曰以从道也而已非其盛也而独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1138-0699b.png

充之者如何耳孔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
大过矣而西晋之士更相称许则曰我能成天下之务
能通天下之志能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盖不必问其如
何而知其为妄人也曼容之于易探索玩味终其身而
不厌然其所自处如此亦可见其择善固执强学力行
不欺不愧皆非苟然者矣
跋石洞霄传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1138-0699c.png

有所谓黄帝力牧之书盖非特不以道家为神仙亦不
以黄帝为道家也自崔浩请颁寇谦之之说于天下是
后道家方技遂合为一以黄帝为道家且不可况又变
而为方技乎人情喜异而疑似投其所喜乘其方疑而
遂入之又借重于崔浩故黄帝之说其讹谬至此又安
知后之好事者不以吾徽宗藉口此石洞霄传所为作
也玉山汪应辰书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1138-0699d.png

文定集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