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七 第 1a 页 WYG1138-064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定集卷七
            宋 汪应辰 撰
 策论
  廷试策
臣对臣闻治道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行帝道则帝
行王道则王行霸道则霸未有力行而不至者也未有
不能力行而能至者也今陛下策臣于廷询之以天下
卷七 第 1b 页 WYG1138-0642b.png
之大计曰觊闻治道之要顾臣浅陋何足以奉承大问
臣谨以所闻于师者言之窃以为为治之要特在于反
求诸己而已盖天下之事未有不本于一人之躬行也
天下皆不仁宜不可为也然人君一为仁则天下相率
而趋于仁矣天下皆不义宜不可为也然人君一为义
则天下相率而趋于义矣故爱人而人不亲则是仁有
所未至也能反吾之仁则人自亲矣治人而人不治则
是智有所未至也能反吾之智则人自治矣凡行有不
卷七 第 2a 页 WYG1138-0643a.png
得皆反求诸己吾之一身既正则天下心悦而诚服若
风草之必偃自然之理也故曰治道之要莫先于此者
也以修己安百姓为病此尧舜之所以反求诸己也以
百姓有过为在予一人此汤武之所以反求诸己也小
人怨詈则皇自敬德此高宗中宗祖甲文王之所以反
求诸己也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
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孔子之言治未
尝不反求诸己也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
卷七 第 2b 页 WYG1138-0643b.png
身孟子之言治又未尝不反求诸己也是道也尧以是
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
武周公文武周公以是传之孔子孔子以是传之孟轲
数圣人者达而在上则力行此道以泽天下穷而在下
则力行此道以诏万世自孟轲之死始不得其传此微
臣所以有望于陛下也今陛下果能反求诸己而力行
之则凡所以问于臣者臣虽不言而治道固已举矣不
然则臣虽欲言之无益也然而圣策下询则臣之言
卷七 第 3a 页 WYG1138-0643c.png
有不得而默者谨一二而对陛下当见此理之昭然而
不复疑矣伏读圣策首慕古先圣王之治若有所仰望
而不可企及者臣窃以为圣王之治其则不远陛下反
求诸己在先立其志尔陛下聪明神武首出庶物其于
天下之事若不足为者但陛下未之为耳夫以金人之
入中国莫有当其锋者宜若不可与之较也然去冬警
奏既闻陛下赫然震怒亲总戎辂号令六师而敌人自
遁所以然者以陛下之英断而不惮于勤劳也湖湘之
卷七 第 3b 页 WYG1138-0643d.png
寇弄兵潢池为患久矣陛下委之贤将授以方略不出
数月遂能歼厥渠魁去历年深根固蒂之盗而安千里
刀刃之馀民所以然者以陛下之明略而长任使也夫
以陛下已能之事如此而可见之效又如此此臣所以
知陛下之必能复古先圣王之治第恐圣志有未加焉
耳臣不知陛下之志将兴衰拨乱行帝王之道耶抑将
趋小利急近功为霸者之事耶今圣策乃以正心诚意
为言则夫帝王之道陛下固已知之矣曾子曰尊其所
卷七 第 4a 页 WYG1138-0644a.png
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陛下诚能以其所闻
所知尊而行之则高明光大孰能禦之哉至于措诸事
业之间宽猛文质之宜特其馀事而已臣愿陛下立志
以为本以帝王之道为可以必至以圣人之言为可以
必行法天行健不自懈怠日进一日新而又新则二帝
三王之事岂有不可为者哉惟陛下力行之尔伏读圣
策以粤自即位九年于此思欲雪父兄之耻而复祖宗
之烈夙夜祇惧罔敢荒宁施为缪盭治效阙然深维其
卷七 第 4b 页 WYG1138-0644b.png
故不惮改作臣以为此则在陛下反求诸己而先自治
也昔杜牧论收复山东之策而以自治为上牧之言万
世之砭石也今陛下欲雪父兄之耻而复祖宗之烈盍
亦先于自治乎草茅之士不知朝廷所以为自治之计
者何也昔之人君虽当干戈扰攘之际亦必先择形胜
之地以为根本之图故高祖之兴根本关中光武之兴
根本河内今也不然譬彼舟流不知所届自维扬而之
临安自临安而之建康自建康而之会稽自会稽而再
卷七 第 5a 页 WYG1138-0644c.png
之临安是都邑之迁徙未始有定论也越王之欲伐吴
与种蠡协谋凡二十年然后得以逞其志今也不然今
日以某人言某人之善而相之而明日又以某人之毁
而罢之自艰难以来所置辅相凡几人矣是宰相之废
置未始有定论也中间尝用留守兵欲率励群帅复收
赵魏矣几渡河而辄罢又尝以宰相都督诸军议遣大
将欲涉淮以趋宿泗矣俄而中辍是进取之前却又未
始有定论也至于号令之间如所谓前降指挥更不施
卷七 第 5b 页 WYG1138-0644d.png
行之类则于措画政事何其无定论也如所谓以差下
人别与差遣之类其于进退人才又何无定论也夫都
邑之迁徙宰臣之废置进取之前却政事之措画人才
之进退皆国家大事不可易为者而乃纷纷不定如此
则陛下所以为自治之计臣窃恐为敌国之所窥也如
此而欲雪父兄之耻复祖宗之烈正犹却行而求及前
九年之间治效阙然固其宜也今陛下果能翻然奋悟
不惮改作则中兴之业殆犹反手之易愿先定大计然
卷七 第 6a 页 WYG1138-0645a.png
后从事毋为此纷拿错乱而无归宿也凡我之所以自
治者无所不至卓然有不可胜之备则为之而成动之
而功将无不可者矣又何以治效之不进为忧乎惟陛
下力行之尔伏读圣策以真才之未显实惠之未孚冗
食之未革为虑臣以为此诚当今之宿弊而其所以治
之则在陛下之反求诸己也夫吏道未肃宰相之责也
民力未苏郡守县令之责也兵势未强诸将之责也臣
窃谓天子之于天下所欲必得所求必至上之所好者
卷七 第 6b 页 WYG1138-0645b.png
玩异则下之人以玩异而献矣上之所好者财利则下
之人以财利而献矣盖未有上好之而下违之者也今
陛下下铨选之令则诚有意于肃吏道矣严科敛之禁
则诚有意于苏民力矣谨拣练之法则诚有意于强兵
势矣然而真才之未显则是宰相进贤退不肖有未尽
也实惠之未孚则是守令承流宣化有未良也冗食之
未革则是二三将臣训兵整旅有未善也夫人君之诏
也若声而其下应之也若响苟好恶一萌于方寸虽不
卷七 第 7a 页 WYG1138-0645c.png
形于言词气色之间而下之人逆探其意而迎合之矣
今陛下以是三者为宵旰之忧发于诏令而下之人犹
不能奉承之无乃陛下诚有所未至耶苟诚未至而徒
为空言则虽日下诏书果何补于事哉臣窃见朝廷前
日以郡县之吏多非其人乃诏侍从台谏馆阁之臣使
各举所知以备其选一时在位之士盖尝以其所知而
举之于朝矣而未尝出其姓名而试其用也又尝下诏
以今之守令有历任虽多而才非所堪者皆使退从散
卷七 第 7b 页 WYG1138-0645d.png
局当时盖尝略行之矣而今则又复废弃而不举也则
是择吏诚有所未至此真才所以未显也数年以来民
不堪命虽诏书出于上而虐令阻于下诳以出力自保
则调发其丁夫恐以犒设赡军则厚裒其钱谷弓材弩
料竹箭皮革日日征求物物取办夤缘奸弊下不聊生
乃复宽下赦文放其租负而律文又以分数为限实不
能免苟以欺之则是恤民诚有所未至此实惠所以未
孚也今士卒骄惰赏罚不明无所别择一切安养姑息
卷七 第 8a 页 WYG1138-0646a.png
之惟恐一夫变色不悦幸其无故则已矣教习击刺叫
噪号呼有如聚戏金鼓旗号白梃小队皆效敌人节制
荡然虽其将帅莫敢自保至于冒请月俸虚糜饩廪盖
有诡名而请者矣盖有以使臣之名而请者矣盖有借
补官资而请者矣朝廷知之莫敢禁止则是治兵诚有
所未至此冗食所以未革也凡此三者陛下苟能加之
以诚心则必有能为陛下任其事者苟诚心未至则在
下之人虽欲奉承而行之有不可得矣惟陛下力行之
卷七 第 8b 页 WYG1138-0646b.png
尔伏读圣策且欲考课以核殿最省官以节俸稍屯戍
营田以宽力役平准均输以佐赋入以爵赏之未艾则
欲定武功之算以纪律之未明则欲参府卫之制臣以
为此皆今之良法而其所以行之则又在陛下之反求
诸己也昔唐虞之法则九载而黜陟周官之法则三岁
而诛赏而朝无倖位官无旷职是考课固所当先也光
武下诏减内外四百馀员太宗创制定文武七百馀员
而国用以足民事亦理则省官又在所当先也二者之
卷七 第 9a 页 WYG1138-0646c.png
法诚足以核殿最而节俸稍矣然臣以为法之必行陛
下不可不先正其心术也司马光有言曰考课之法其
本在于至公至明而已功状者迹也功明者心也已之
心不能治而欲以考人之迹不亦难乎诚以人主一有
偏党之心则以愚为智以是为非但徇一已之爱憎不
复问其人之贤否而人才于是乎溷淆矣此考课之本
所以在于正心术也荀况有言曰省官不如省事省事
莫如清心诚以人主嗜好既形下皆辐辏而趋之各求
卷七 第 9b 页 WYG1138-0646d.png
自售则名器必自此滥矣此省官之本所以又在于正
心术也陛下诚能不以亲疏贵贱异其心喜怒哀乐乱
其志使邪佞不得以惑之谄谀不得以入之如此则考
课省官之法始可得而行矣屯戍营田韩重华常用之
矣终足以赡边将之用而省度支之费平准均输桑弘
羊常用之矣终能使敛不及民而上用自足则二者之
法诚足以宽力役而佐赋入矣然臣以为欲法之必行
陛下不可不先明于任使也汉宣帝与赵充国议论疆
卷七 第 10a 页 WYG1138-0647a.png
埸之事一时在廷之臣或以为是或以为非充国以为
明主可为忠言条列利害反覆凡数千言宣帝信任而
不疑终获破羌之功而收屯田之利以充国之事观之
则营戍屯田在陛下安得不明于任使也唐之刘晏初
得渠河之利病乃畏为人牵制而移书于朝廷朝廷以
其言为可行也遂以漕事委之故晏得以尽其才及臣
考其行事晏之掌邦计也凡始于广德之二年而终于
建中之元年前后十有六年乃始得以成其功以晏之
卷七 第 10b 页 WYG1138-0647b.png
事观之则平准均输在陛下安得不明于任使也陛下
诚能蒐揽人材经略世故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久任而
责成之则屯戍营田平准均输之法始可得而行矣武
功之等在秦则凡一十七级然臣以为纪纲先振然后
始可得而定其等也昔唐之肃宗当干戈多难之际朝
廷之势日以委靡爵赏滥冒莫此为甚将军告身才易
一醉而已夫所以至此者皆本于纪纲之不振而然也
惟上之纪纲日以不振故其下皆有觊觎之心以邀其
卷七 第 11a 页 WYG1138-0647c.png
上而上之人不得而不与此武功所以滥冒也然则今
日之事盍亦取监于肃宗而先振其纪纲乎府卫之制
在隋则凡十二卫在唐则凡十六卫然臣以为亦必纪
纲先振然后始可得而参其制也昔唐之明皇承晏安
太平之后苟且偷安昧于远图政令日弛法度日隳诸
卫之兵寖以贫弱百姓苦之而张说始献彍骑之议夫
所以至此亦以其纪纲之不振而然也惟其上之人纪
纲日以不振废而不举弊而不修此府卫所以败坏也
卷七 第 11b 页 WYG1138-0647d.png
然则今日之事又盍亦取鉴于明皇而先振其纪纲乎
凡此数者考之于古验之于今以臣观之莫不可行而
其所以行之则在陛下正其心术明于任使而振其纪
纲焉耳古人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有治人无治法
者凡以此也惟陛下力行之尔伏读圣策曰上之欲三
辰明四时序灾沴不生动植遂性臣愿陛下反求诸己
而应天以实可也下之欲风化行习俗厚奸宄不作而
中外协心臣愿陛下反求诸己而动民以行可也臣闻
卷七 第 12a 页 WYG1138-0648a.png
之诗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书曰面稽天若言圣人之
奉天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也是以颠沛造次不违于
仁出入起居罔有弗钦凡以畏天之威而奉之尔大抵
天道虽至高而下虽至远而迩虽至神而明人君一念
一虑之失则足以伤天地之和一言一动之善则足以
同天地之德善恶之应速于桴鼓臣窃观于今岁之夏
甘雨愆候陛下焦心劳思上惧天戒下忧民瘼不忘于
食息之间既有膏泽继降不出于旬日之内盖以陛下
卷七 第 12b 页 WYG1138-0648b.png
诚有惨怛之心也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
其所为而已陛下诚能因前日之所已为而推今日之
所未为者扩而充之则天意昭格将保佑宋祚于千万
年矣昔孟子以齐宣王有爱牛之心且曰是心足以王
矣况陛下如天地之大推此以往其何所不至乎此应
天以实之效也惟陛下力行之尔臣闻得十人之心者
可以将十人得百人之心者可以将百人得千万人之
心者可以将千万人今陛下将大有为于天下宜先有
卷七 第 13a 页 WYG1138-0648c.png
以深服天下之心而天下之心亦未易服也刑威不可
得而制权势不可得而胁惟人主力于为善勤于进德
始足以服其心尔昔宣王承厉王之烈小雅尽废四夷
交侵而终能复文武之境土者以其所以躬行于上者
能服天下之心也故序诗者称之曰侧身修行天下喜
于王化复行盖方其侧身修行而天下之人固已胥庆
知王化复行矣此民心所以归也光武初入关冯异送
之曰当行人所不能为者光武于是乎招徕俊又屈己
卷七 第 13b 页 WYG1138-0648d.png
从谏邓禹之徒闻风慕义裹粮而归相与扶持协赞以
成再造之业陛下诚能体二君之所为使圣德日新昭
著天下则民之不幸而陷于强敌将日夕引领而望王
师之来苏惟恐其后况吾东南之民安有不协心以为
陛下用哉惟陛下力行之尔臣窃见陛下临政愿治当
宁太息不以臣等愚浅幸赐诱进而以治道为问仰慕
先圣之成效而追悔前日之失策深思历年之宿弊而
欲行昔日之良法而又上欲得皇天之意下欲收黎庶
卷七 第 14a 页 WYG1138-0649a.png
之情圣虑深远规模广大皆非愚臣所能及恭捧问目
沈吟久之不知所对周思历算窃以为今日之事惟陛
下可以为他人皆莫能为也故因大问之及而辄求所
以反求诸己之道诚不敢务为多言以上惑圣听臣不
知陛下之意将以今日之事责之于谁耶将责之大臣
陛下即位以来大臣不为不多矣以为不贤耶则告廷
之命以某为有道以某为有德陛下何自而得之以为
贤耶而中兴之功又终无以副陛下之意也陛下亦思
卷七 第 14b 页 WYG1138-0649b.png
大有为之意果能无愧于前王乎苟为不然则所谓大
臣者虽负经纶之方方且畏惧而避嫌而其不贤者又
且持禄而保宠矣是无惑乎治效之蔑闻也将责之台
谏陛下即位以来台谏不为不多矣以为不贤耶则训
诰之词以某为正直以某为謇谔陛下又何自而得之
以为贤耶而中兴之功又终无以副陛下之意也陛下
亦思大有为之意果能无愧于前王乎苟为不然则所
谓台谏者有怀忠徇国之心方且待信而后諌而其不
卷七 第 15a 页 WYG1138-0649c.png
贤者又且希旨以求进矣是无惑乎治效之蔑闻也抑
将望之四方之贤才耶陛下即位以来所以招徕而用
之者不为不多矣以为不贤耶则或得之众论或得之
荐举或朝奏而暮召或一岁而九迁陛下又何所见而
然也以为贤耶而中兴之功又终无以副陛下之意也
陛下亦思大有为之意果能无愧于前王乎苟为不然
则天下之士其贤者方且奉身而求退而不贤者往往
旅进而旅退患得而患失阿谀谄佞无所不至矣是无
卷七 第 15b 页 WYG1138-0649d.png
惑乎治效之蔑闻也以此言之今日之事惟在陛下自
为之而已矣苟能反而求之勤而行之奋然先有以自
立则智者愿效其谋勇者乐效其死举天下之大惟陛
下所欲将无不可者矣不然则群臣虽有伊吕稷契亦
安能为陛下计哉此臣所以愿陛下力行反求诸己之
道也臣不胜惓惓惟陛下留神省察实万世无彊之休
臣谨对
  论禦戎以自治为上策
卷七 第 16a 页 WYG1138-0650a.png
唐杜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无术复失山东作罪
言曰若欲悉使生民无事其要在先去兵不得山东兵
不可去是兵杀人无有已也今者上策莫如自治法令
制度品式条章果自治乎障戍镇守干戈牛马果自治
乎井闾阡陌仓廪财赋果自治乎如不果自治是助敌
为虐环土三千里植根七十年复有天下阴为之助则
安可以取故曰上策莫如自治中策莫如取魏最下策
为浪战臣窃以天下之事变化百出不可以胜穷然自
卷七 第 16b 页 WYG1138-0650b.png
其本求之则一言而足杜牧所谓自治是也苟舍其本
而讯其末则虽千万言汔无益也战国之际亦多故矣
孙吴之攻战仪秦之纵横奔走旁午天下为之骚然时
君用之利不偿害孟轲居其间独曰盖亦反其本矣轲
之反本则牧之自治之说也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盖自
开国以来至于今未有不自治而能治人者牧之说则
虽圣人复起不能易矣而臣犹有疑焉何则自治之外
复无他策矣今以自治为上策而又有中策下策是未
卷七 第 17a 页 WYG1138-0650c.png
始有定论也是谓其君不能也若轲则不然曰国家閒
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
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
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閒
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
者夫不能治其国家则已矣岂复更有中策下策者哉
臣窃惟今日所以待敌人者曰战曰守曰和然此三者
皆末也要当以自治为本吾之国家治矣以战则胜以
卷七 第 17b 页 WYG1138-0650d.png
守则固以和则久所谓修其本而末自应不然未知其
说也
 
 
 
 
 
 文定集卷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