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五 第 1a 页 WYG1153-0013c.png

攻愧集卷五十五
宋 楼钥 撰
记
麻姑山颜鲁公祠记
颜鲁公尝为抚州刺史至今有南城县麻姑仙坛记南
城今属建昌军郡人祠公于仙都观中曾南丰一记论
公之风节备矣正平张公戒又发明邪正祸福之说尤
卷五十五 第 1b 页 WYG1153-0013d.png

歌之以侑神然则后来者可无作矣庆元六年观遭火
碑独俨然人益敬之太学宁君居麻姑下下与观相望
慕公之为人以私财撤而新之求记于余又以李盱江
麻姑山赋求宇文枢密之书余虽不识宁君而嘉其好
古以扣工部尚书何公公曰此山与吾月湖山庄皆同
郡尝建一阁于观门之西藏书万卷馀以效李公择山
卷五十五 第 2a 页 WYG1153-0014a.png

二史然得南丰正平二记而幽光发越不容赘词独惟
公既亲为仙坛记真有意于神仙之说故附会者亦众
人刺之公曰吾服殷七七丹在顶解金带与之故得缢
死而全其首领及其既死又有寄书小颜家之说皆方
士之言无所取信固不必办观公视烈火满坑忠愤一
发径欲投其中贼徒救而得免当是时岂暇顾身首之
卷五十五 第 2b 页 WYG1153-0014b.png

惑亦不失曾张二公之本意又与盱江一赋词旨暗合
云宁君名式聚族颇众又多为儒宁氏未艾则公之祠
亦赖以不坏矣
文正范公勋业在国史其祠于广德则已具见于内相
浮溪汪公之记兹以祠宇久圮不修从弟镛以嘉定二
年为郡博士撤而新之求记于钥语之曰文正公盛德
卷五十五 第 3a 页 WYG1153-0014c.png

已耳方在贫约则朝暮甘齑粟之味既已富贵则子弟
均布帐之清在海陵为一仓官而筑海堤数百里在桐
川为一狱掾而所立已卓然如此一马微矣居则鬻以
养士去又鬻之徒步而归其跋乞米帖云颜鲁公唐朝
书云老夫平生屡经风波惟能忍穷故得免祸公之所
存类如此此其所以大过人者故曰志士不忘在沟壑
卷五十五 第 3b 页 WYG1153-0014d.png

见于行事亦非今人所能及也学既奉公之祠则为士
者无徒慕公之名位当求其所以致此者钥既为推公
之所以致此者而为之记又因以勉吾弟与吾党之士
钥虽老尚当相与思古人与稽之义云
鄞县经纶阁记
阁以纪遗爱名曰经纶肖公之像而祠其下俯仰百馀
卷五十五 第 4a 页 WYG1153-0015a.png

莆阳吴君泰初新之起于三月戊寅踰月而讫工旧观
复还而有加焉求记于郡人楼钥钥以史牒考之公为
县时世当承平公方读书为文章率三日一治县事垂
意斯民为之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榖于民立
息以赏俾新陈相易兴学校严保伍又刻善救方立县
门外邑人便之此相业之权舆也公之于鄞厚矣观经
卷五十五 第 4b 页 WYG1153-0015b.png

政可知诗文之传于世为鄞而作者班班也乡有五先
生钥之五世祖及王公杜公皆与之定交是以教化兴
行学者竞劝后有忆鄞及忆东吴太白山等诗则又知
公之恋恋于鄞也熙宁遇主千载一时尽以所行于鄞
者推广之呜呼使一时奉行者皆能如公之在鄞则天
下岂以为病哉天下虽病之然吾邑人之于公不敢忘
也故尸而祝之以至于今若吴君可谓知务矣政成且
卷五十五 第 5a 页 WYG1153-0015c.png

此举盖将以表先正仁民之效慰父老甘棠之思而示
后日循吏之劝一举而三善具非直为是观美而已也
定海县淮海楼记
庆元五年十月甲戌庆元府东海县淮海楼成主簿陈
君广孙求记于余问楼何以名曰秦公少游初筮之地
也旧有此楼碎于建炎兵火至是始得再作退而考之
国史有传云元祐初调定海主簿信矣又求于文集则
卷五十五 第 5b 页 WYG1153-0015d.png

身俯就进士举实与先祖少师同在元丰八年丙科家
藏小录淮海独掌笺表盖其布衣时名已重矣然亦不
闻仕乡邑之详谓公鄙夷吾乡而不出一语耶则公所
至必有诗文不应于此独尔顷游括苍公之故迹班班
可见水边沙外之词后人作为莺花亭登临赋咏犹使
人想见风度楼今在簿领官舍余未及登也闻其东望
卷五十五 第 6a 页 WYG1153-0016a.png

城横陈楼前潮汐往来风帆浪舶尤为壮观北有蛟门
宜公之所甚乐岂亦有诗文而遗佚不传耶公未第前
一年尝自题其閒居集之首曰将赴京师索文稿于囊
中得数百篇辞鄙而悖于理者辄删去之岂后来亦尝
取少作而删之耶陈君元枢之子宦学有家法知所向
慕故一官虽小慨念前闻人而兴斯楼及瓜且去矣必
卷五十五 第 6b 页 WYG1153-0016b.png

怙权富贵隆盛者多矣由今观之虽穷达贤否之不同
同归子尽彼或甚达而民无称至有搢绅所羞道者公
画直欲鞭笞二虏而困于烦言陷于党人仅得一校勘
黄纸书籍为正字史院编修官遂倅杭州监处州酒窜
郴及横雷坎壈流离醉卧古藤一笑而终亦可悲已而
声名至今暴白家有其书望之如神仙然其所经行之
卷五十五 第 7a 页 WYG1153-0016c.png

世可不知所择乎莺花亭诗祭酒芮公国器一章最佳
人言多技亦多穷随意文章要底工淮海秦郎天下士
一生怀抱百忧中余尝诵而悲之因并记焉
乾道淳熙间儒风日盛晦庵朱公在闽南轩张公在楚
而东莱吕公讲道婺女是时以学问著述为人师表者
相望惟三先生天下共尊仰之而婺人被东莱之教尤
卷五十五 第 7b 页 WYG1153-0016d.png

世孙自正献公而下名德继起又为文清曾公之外孙
渊源固已甚远而天资绝人读书五行俱下少从三山
林公之奇游学徒百数卓然出其上博极群书究通千
古兴亡治乱之变而耽嗜经学至忘寝食年二十有七
忝同登复愧齐年意其为豪俊之士一日相遇则颓然
似不能言者殊不称其名与之坐而叩焉不惟使人意
卷五十五 第 8a 页 WYG1153-0017a.png

学钥在敕局又邻居于百官宅听教为多亦尝造婺之
寓居留连夜话几至达旦又六年而再造焉则公已病
矣尝为之叹息曰少为国器长为人师使居大位则必
称物平施庶几直道之行也而公已矣世间物物自书
之外无一可动其心者推明道德性命之说而不流于
姓而持论不阿别白是否如持水镜而不事于察著书
卷五十五 第 8b 页 WYG1153-0017b.png

甘心焉盖其造诣精深本末具举用志不分必欲至于
圣贤阃域沛乎不见其止也其教人则以孝弟忠信为
先以穷经躬行为务故登其门者随其性质咸有得焉
自建炎南渡父祖始寓于婺假官屋以居其地在光孝
观之侧入仕虽久而在官之日仅四年故在婺之日最
多四方学者几千云集横经受业皆在于此晚始买屋
卷五十五 第 9a 页 WYG1153-0017c.png

之半为堂以祀先生郡侯谏议李公大异慨然从之又
出钱五十万属掌书记宣君绘经理其事前增城主簿
潘君颐孙实董斯役郡寮及其门人合力以佐费庀工
之初相率持牛酒以犒焉嘉定改元之秋为屋才十馀
楹外门五间祠室及前轩各三间又欲前为一堂扁以
丽泽书院以存公之旧且为后来讲习之地后为遗书
阁以庋平日所著如大事记读诗记阃范近思录春秋
卷五十五 第 9b 页 WYG1153-0017d.png

后而工费犹未备国子司业王公介与其同门友生谒
记于钥感念畴昔自以宦游不得日陪函丈亦不谓公
之蚤殁也老矣公之墓木拱矣虽欲一拜祠下而不可
得遂不复辞而书其始末将使吾党之士自今瞻先生
之像如在左右毋忘先生之淑诸人者以自勉且思有
以称贤使君所以风厉振起之意则先生之传宁有既
乎先生讳祖谦字伯恭其季曰祖俭字子约确守素业
卷五十五 第 10a 页 WYG1153-0018a.png

久而泯没敢牵联书之
平江府瞻仪堂画像记
庆元二年知衢州郑公若容治行彰闻浙东部使者合
词以最课表于朝某月甲子有旨除直秘阁改知平江
府自皇帝践阼以来垂意民瘼郡太守以异等效膺不
次之宠实自公始四方流传莫不耸动而公之名益显
卷五十五 第 10b 页 WYG1153-0018b.png

言吾邦使君当得三数人以治宾客答笺书理财赋听
也公精力绝人年侵而彊直不衰今蒙天子亲擢以平
日临事不苟之意穷日夜之力以从事于簿书期会宜
视前后数公愈劳而无顷刻之閒然下车未几而治声
已随舟车而东矣一日贻书于钥谓郡中自至道以迄
于今更郡守一百五十人率有绘像旧在齐云楼两庑
卷五十五 第 11a 页 WYG1153-0018c.png

其中范公参政为之记今又三十六年绘事故暗装潢
寖以陊脱欲尽图于壁间良工名笔一开生面而以旧
甘棠固他郡所无于浩穰胶扰中公馀丰豫雍容及此
非身兼数器之才宁能尔耶举此一事可以知公之政
下转而上闻天子之用公殆未艾也钥祖父宣和中尝
以徽猷阁直学士为守遗像在诸公间虑其久或失真
卷五十五 第 11b 页 WYG1153-0018d.png

慈溪县董孝子庙记
庆元二年某月甲子庆元府慈溪县重修董孝子庙成
邑令朱君堂求记于郡人楼钥以传记图经参考之孝
少孤事母尽孝采薪供养甘果美味奔献于母母甚肥
悦比舍有王寄者富而不孝二母各言其子寄闻而衔
之伺孝子出苦辱其母孝子知之恐贻母忧默而不言
卷五十五 第 12a 页 WYG1153-0019a.png

召为郎不就以寿终句章今之鄞县也孝子之母尝寝
疾喜饮大隐溪水不以时得于是筑室溪傍以便日汲
厥疾用瘳溪在今县南一舍故以慈名溪而又以溪名
县母反葬于鄞鄞为郡太守治所故州邑与其墓侧皆
中康宪钱公亿迎归于庙钥亲访其墓宰木犹存近存
城南岂所谓草堂者耶晋虞预会稽典录亦载其事但
卷五十五 第 12b 页 WYG1153-0019b.png

中庙也吴之虞翻称其尽心色养丧致其哀单身林野
鸟兽归怀怨亲之辱白日报仇海内闻名昭然光著以
为会稽英俊之首唐大历中刺史崔殷作碣徐浩书之
亦云其徙居也庭出寒泉其执丧也林集祥鸟无贻一
日之忧终报共天之怨又载其六代祖仲舒汉大中大
又言环堵已芜遗记将落意前此必有碑版今不得见
卷五十五 第 13a 页 WYG1153-0019c.png

符元年冬真宗皇帝封岱礼毕诏赐号纯德徵君或云
起于钱康宪之请夫孝子岂有意身后名耶发于至诚
自不可掩生蒙和帝之恩越九百载而膺章圣之宠然
则隐约之士可不慕而勉哉唐神龙中有张孝子无择
墓在慈溪之虎胛山结庐负土有涌泉芝草之异仕至
和州刺史比郡中有扬孝子庆自绍圣至宣和刲股割
卷五十五 第 13b 页 WYG1153-0019d.png

书董溪事于碑下建炎改元林君叔豹祠于东山之阳
绍兴之末户掾董君邻摄邑又崇大之为前后二殿前
以奉孝子而处其母于内今三十五年矣寖以圮坏朱
君始至进谒慨然以为此盖风化所系宜为先务顾荒
陋如许是阙典也君既以儒雅饰吏剸决如流县务毕
举以政成之馀一新庙猊视旧增辟首捐俸钱助以馀
帑敛不及民给工直如私家人徒见轮奂之美而不知
卷五十五 第 14a 页 WYG1153-0020a.png

仰赞天子之孝治而示邦人于无穷皆可书故备书之
嵊县嶀浦庙记
剡壮县也两火一刀自古记之晋宋名胜遗迹至多地
以豁名以溪之山水俱秀也邑城之北山围平野溪行
其中至四十里许两山相向愈迫剡之水易于暴涨者
以此然水口气聚所以为壮县也西曰嶀山巨石突踞
水上其下曰嶀浦岩壑奇耸尤为胜绝溪多积沙深浅
卷五十五 第 14b 页 WYG1153-0020b.png

上善济物侯庙猊像严毅夙著威灵据山瞰溪称其为
明神之居溪通曹娥大江山为台越孔道舟车所经无
不致敬吉凶响答求梦尤应远近以雨旸祈祷蒙赐为
深时节报谢者相踵画像以祠于家者俱是也骆氏世
为庙史有吴越时公牒称陈长官祠嘉祐七年乡贡进
士何淹为给事郎太子中舍知县高安世为记亦云侯
卷五十五 第 15a 页 WYG1153-0020c.png

覆于下拯之复溺死焉自尔显灵民遂祠之天福初有
言嶀山北有嶀浦浦口有庙庙甚灵验行人及樵伐者
皆克敬焉若相盗窃必为蛇虎所伤则庙已古矣况台
州乐安县五代时改永安至皇朝景祐四年始改为仙
居不应石晋之前已有此名岂侯实为永安县令后人
误承仙居之名耶正如磁州崔府君国家奉之甚严会
卷五十五 第 15b 页 WYG1153-0020d.png

爰盖以始生符瑞默契其名而昭陵实录乃谓唐贞观
中滏阳一县令也幽冥之事不可究知传记亦有谓灵
故封爵之报与臣子不殊也建炎时敌骑入越而叛兵
欲犯邑境以神之威不战而退乾道中曾赐香茗之奠
今丞相大观文谢公布衣时由丹丘赴南宫神已告之
富贵之期是举登科作尉此邑事之尤谨公既登枢筦
卷五十五 第 16a 页 WYG1153-0021a.png

曰显应公之力也魏君年及八十为一乡之老既募众
力新其嗣而钥之子潚适为丞介以请记惟神之姓氏
事迹著闻已久潚又能道祠宇祈禬之祥且将捐私财
材魏君以宰木助之周令君悦取以建殿宇始于庆元
四年十一月成于六年六月而终始经理者魏君也
桐庐县桐君祠记
卷五十五 第 16b 页 WYG1153-0021b.png

邑以一桐之大垂盖如庐古有隐者采药求道于此或
问其姓则指桐以示之人因称为桐君故桐江桐溪桐
岘皆以此得名既以为县又因以名郡焉大溪澄澈横
其前又一溪出天目至此而会一山岿然耸于溪之东
境也新婺州贰车詹君乂民以书来曰家本严陵郡中
慕桐君之高风来寓邑下念古祠之芜废思有以兴起
卷五十五 第 17a 页 WYG1153-0021c.png

以登载传后求记于余昔未冠时尝侍亲过其下虽甚
爱山川之清淑曾不能登嵲𡿗以致一觞之荐徒诵卢
公赞元招仙之词而去之至今犹属梦境也夫所谓隐
者正欲逃名于世严之高士有三人焉子陵隐于汉风
节最高而其名终不可泯方干隐于唐又以诗显桐君
喜詹赵二君之好事有契夙心因并书之俾刻焉
卷五十五 第 17b 页 WYG1153-0021d.png

神仙之说茫乎邈哉有耶无耶不可得而知也以为无
者谓以秦皇汉武之力求之而不得故以为必无之殆
未必然以为有者则指传记以为信传记虽多夸言然
耳目所不及者非必无之噫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洪
内相志夷坚言建之周生事以为丹欲成而失之出神
往求而魔又困之劝家人火其尸而无所归又谓其山
卷五十五 第 18a 页 WYG1153-0022a.png

之弟待制公所为行状及閒乐先生陈公师锡容台何
博士去非所书陈何皆同乡始末甚明始知内相得于
传闻而未见此三书也真人天分素高夙有仙骨神既
授之又加以真积力久之功其妻杨氏文公之孙亦有
隐操相与枯槁于山林之深及其垂成犹未至于形神
俱妙轻举飞升之地则世之谓一有遇而遂羽化者又
难矣然其精神聚而不散遂著灵响水旱有祷至今犹
卷五十五 第 18b 页 WYG1153-0022b.png

彻于朝封冲应真人旧有祠宇因而兴葺以侈上赐而
真人之名益显矣余闻建多伟人山川孕秀非他郡比
近阅图志武夷之外名山无数造化岂故私于一方哉
自有宇宙融结自然而秀气特多人才方兴而未艾盖
不止神仙道家之盛也余家于鄞少有四方之志而宦
游不出温台粗穷东南之胜欲入闽而终不遂老矣方
乞身以归将隐于四明山中望建安无可到之期第切
卷五十五 第 19a 页 WYG1153-0022c.png

卷五十五 第 19b 页 WYG1153-0022d.png

攻愧集卷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