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第 1a 页
抱经堂文集卷第二十三
东里 卢文弨 绍弓
策问
广东乡试策问五首(乙酉)
问经学昌明莫盛于我
朝钦惟
世祖章皇帝御注孝经敦本培风提示亲切
圣祖仁皇帝御纂周易折中继有春秋诗书三经传说
汇纂之辑重经
世宗宪皇帝正定颁行莫不深醇美备广大精微我
皇上道协唐虞思通洙峄
东里 卢文弨 绍弓
策问
广东乡试策问五首(乙酉)
问经学昌明莫盛于我
朝钦惟
世祖章皇帝御注孝经敦本培风提示亲切
圣祖仁皇帝御纂周易折中继有春秋诗书三经传说
汇纂之辑重经
世宗宪皇帝正定颁行莫不深醇美备广大精微我
皇上道协唐虞思通洙峄
卷二十三 第 1b 页
钦定三礼义疏探制作之大原正诸家之异说积疑聚
讼一旦豁然以解士欲通经其可舍周行而遵曲径乎
今试举其略用以觇所习焉易更四圣旨何以不尽同
辞占象变废其一岂全易乎舜典合于尧典后人何以
析之复增之性道之奥多见于古文乃有疑其文不类
者至工鲁斋并今文亦疑之得无谬乎六义分三经三
纬而或以为南本不系风又因豳雅豳颂而谓风雅颂
亦可随篇求之然欤否欤春秋鲁史不传于何知圣人
所笔削三传叙事与断制孰优周礼一坏于歆莽再坏
于安石宁可即议本书之失井田沟洫其异安在仪礼
为经礼记为传迁庙衅庙亦皆孔壁之遗礼运明堂或
讼一旦豁然以解士欲通经其可舍周行而遵曲径乎
今试举其略用以觇所习焉易更四圣旨何以不尽同
辞占象变废其一岂全易乎舜典合于尧典后人何以
析之复增之性道之奥多见于古文乃有疑其文不类
者至工鲁斋并今文亦疑之得无谬乎六义分三经三
纬而或以为南本不系风又因豳雅豳颂而谓风雅颂
亦可随篇求之然欤否欤春秋鲁史不传于何知圣人
所笔削三传叙事与断制孰优周礼一坏于歆莽再坏
于安石宁可即议本书之失井田沟洫其异安在仪礼
为经礼记为传迁庙衅庙亦皆孔壁之遗礼运明堂或
卷二十三 第 2a 页
议汉儒之驳杨信斋之图卫正叔之解学者尚有能参
考者欤经之深者非可以约言尽也宜就所问者各条
举件系以对
问大学一书备天德王道之要尽纲领节目之详自程
朱表章而后西山真氏为衍义一书论议正大条理秩
如自来每以之进讲顾其书于八条目独阙治平此琼
山邱氏所以又从而补之也夫德脩于身举而措之天
下无难语其功则较易举其数则綦繁真氏之书主于
理理足以兼该而本无疏漏邱氏之书主于事事欲其
考镜而非务铺张将母所补在治平而所助乃在格致
欤真书以崇敬畏戒逸欲二者为诚正之要而邱氏又
考者欤经之深者非可以约言尽也宜就所问者各条
举件系以对
问大学一书备天德王道之要尽纲领节目之详自程
朱表章而后西山真氏为衍义一书论议正大条理秩
如自来每以之进讲顾其书于八条目独阙治平此琼
山邱氏所以又从而补之也夫德脩于身举而措之天
下无难语其功则较易举其数则綦繁真氏之书主于
理理足以兼该而本无疏漏邱氏之书主于事事欲其
考镜而非务铺张将母所补在治平而所助乃在格致
欤真书以崇敬畏戒逸欲二者为诚正之要而邱氏又
卷二十三 第 2b 页
益之以审几微则尤为正本清源之论真书格致之要
有曰审治体而邱氏又有正朝廷一门其首总论朝廷
之政似若复而非复者何也有明宦寺之祸不减汉唐
而书中引古独未之及仅于正纲纪之常引朱子之言
近习者以微见其意岂有所畏避而不敢颂言欤抑当
化治两朝珰燄尚未如前此后此之甚故可略也至其
相业亦果能即坐而言起而行欤邱书之后补之者又
有湛氏之格物通孰为胜耶我
皇上敕几宥密广运健行治功之盛亘古未有邱氏所
言圣神功化之极者正于 今日睹之多士将欲黼黻
太平赞襄 盛治亦未可以无具应也其必有以为
有曰审治体而邱氏又有正朝廷一门其首总论朝廷
之政似若复而非复者何也有明宦寺之祸不减汉唐
而书中引古独未之及仅于正纲纪之常引朱子之言
近习者以微见其意岂有所畏避而不敢颂言欤抑当
化治两朝珰燄尚未如前此后此之甚故可略也至其
相业亦果能即坐而言起而行欤邱书之后补之者又
有湛氏之格物通孰为胜耶我
皇上敕几宥密广运健行治功之盛亘古未有邱氏所
言圣神功化之极者正于 今日睹之多士将欲黼黻
太平赞襄 盛治亦未可以无具应也其必有以为
卷二十三 第 3a 页
拜献之先焉
问扬粤奥区人文蔚起自汉以来陈元士燮辈阐明经
训启迪乡人五岭之閒彬彬向学矣唐韩昌黎氏盖因
文见道者初宰阳山后官潮海此邦人士乐从之游其
时身领学事排异端而宗孔氏者孰为得其传欤有宋
理学昌明濂洛之书传于岭表其潜心诵复践履纯熟
者何人朱子集诸儒之大成粤人克自树立闻风景从
者约凡几辈他若服象山之教及南轩之门其行谊皆
可得而详欤明儒推白沙陈氏学有渊源而江门风月
自得之趣为多所谓静中养出端倪者与先儒主静立
极之旨果有合欤湛甘泉为白沙高弟讲学之盛与馀
问扬粤奥区人文蔚起自汉以来陈元士燮辈阐明经
训启迪乡人五岭之閒彬彬向学矣唐韩昌黎氏盖因
文见道者初宰阳山后官潮海此邦人士乐从之游其
时身领学事排异端而宗孔氏者孰为得其传欤有宋
理学昌明濂洛之书传于岭表其潜心诵复践履纯熟
者何人朱子集诸儒之大成粤人克自树立闻风景从
者约凡几辈他若服象山之教及南轩之门其行谊皆
可得而详欤明儒推白沙陈氏学有渊源而江门风月
自得之趣为多所谓静中养出端倪者与先儒主静立
极之旨果有合欤湛甘泉为白沙高弟讲学之盛与馀
卷二十三 第 3b 页
姚王氏几分左右广一以随处体认天理竖义一以致
良知明宗别户分门彼此互相排击而通两家之邮者
又谓说有不同理无二致然欤否欤至如琼山之朱子
学的东莞之学蔀通辨均为有功正学杨起元晚出请
业近溪所著天泉会语论者谓近于禅宗然考其行己
立朝亦何愧儒门实践欤我
皇上聪明睿智学贯天人重道崇儒表章往哲其于理
学真伪判若黑白尔多士务悉去党同伐异之见尽徵
文考献之长孰正孰歧孰优孰劣素所切究备著于篇
问官先事士先志衡门伏处之日功业尚未见端而规
模本可素定故入学离经即观其辨行义达道必始于
良知明宗别户分门彼此互相排击而通两家之邮者
又谓说有不同理无二致然欤否欤至如琼山之朱子
学的东莞之学蔀通辨均为有功正学杨起元晚出请
业近溪所著天泉会语论者谓近于禅宗然考其行己
立朝亦何愧儒门实践欤我
皇上聪明睿智学贯天人重道崇儒表章往哲其于理
学真伪判若黑白尔多士务悉去党同伐异之见尽徵
文考献之长孰正孰歧孰优孰劣素所切究备著于篇
问官先事士先志衡门伏处之日功业尚未见端而规
模本可素定故入学离经即观其辨行义达道必始于
卷二十三 第 4a 页
求圣人每使群弟子各言志夫志学志道其所同也而
有异焉者将学有浅深而于道固莫之外欤抑士各有
志虽同师圣人而不必强为似欤孟子言尚志而大人
事备得志则泽加于民圣贤本怀无不期于用世者春
风沂水与老安少怀一也乃或有言志于道德者功名
不足累其心道德功名有异致欤且古所称志士又何
等也所称肆志又何为也濂溪云志伊尹之所志苟欲
以古人为圭臬即三代而下如正谊明道澹泊宁静先
忧后乐若斯之流亦有为生平所向往而必欲企及者
欤抑将追攀屈宋颉颃渊云而以为不朽之盛事也
圣天子振兴士习乐育群才以为器使之地多士涵濡
有异焉者将学有浅深而于道固莫之外欤抑士各有
志虽同师圣人而不必强为似欤孟子言尚志而大人
事备得志则泽加于民圣贤本怀无不期于用世者春
风沂水与老安少怀一也乃或有言志于道德者功名
不足累其心道德功名有异致欤且古所称志士又何
等也所称肆志又何为也濂溪云志伊尹之所志苟欲
以古人为圭臬即三代而下如正谊明道澹泊宁静先
忧后乐若斯之流亦有为生平所向往而必欲企及者
欤抑将追攀屈宋颉颃渊云而以为不朽之盛事也
圣天子振兴士习乐育群才以为器使之地多士涵濡
卷二十三 第 4b 页
于
教泽深矣岂徒志于温饱沾沾以决策发科自囿哉其
勿夸勿饰各抒所蕴毋隐
问从来图治必首安民安民必先择吏周官使民兴贤
出使长之使民兴能入使治之凯以强教弟以悦安如
此而后可以为民父母子产忧尹何之伤圣人责子路
之佞诚慎之也我
皇上子惠元元澄清吏治慎简于入仕之初考绩于既
任之后赏不踰时罚必当罪
圣天子求宁求莫之至意
申命不啻再三所以循名而责实者其可不豫为讲求
教泽深矣岂徒志于温饱沾沾以决策发科自囿哉其
勿夸勿饰各抒所蕴毋隐
问从来图治必首安民安民必先择吏周官使民兴贤
出使长之使民兴能入使治之凯以强教弟以悦安如
此而后可以为民父母子产忧尹何之伤圣人责子路
之佞诚慎之也我
皇上子惠元元澄清吏治慎简于入仕之初考绩于既
任之后赏不踰时罚必当罪
圣天子求宁求莫之至意
申命不啻再三所以循名而责实者其可不豫为讲求
卷二十三 第 5a 页
欤岭南利兼水陆物产多奇仕是邦者故以不贪为宝
若孟尝珠还合浦吴隐之酌饮贪泉李勉尽弃犀珍包
拯不持一砚劲节清风至今彰彰耳目夫猷为必要之
以守能善所上者曰廉然民之所望于上者正不止此
也汉之循吏宦斯土者则有卫飒许荆其后政绩卓越
者何人至如罗友之政举大纲陈尧佐之治称清简其
亦抚绥安辑之善道欤是故江海之滨水利宜兴也治
之不得其道则塞故渎开新渠荒地未及垦耕而熟田
巳忧旱潦山岭之区树艺宜亟也劝之不以其渐则督
里胥疲父老奉行徒循故事而优累巳在民閒以至严
盗贼之课则外洋与内地各异其宜脩化导之方则俚
若孟尝珠还合浦吴隐之酌饮贪泉李勉尽弃犀珍包
拯不持一砚劲节清风至今彰彰耳目夫猷为必要之
以守能善所上者曰廉然民之所望于上者正不止此
也汉之循吏宦斯土者则有卫飒许荆其后政绩卓越
者何人至如罗友之政举大纲陈尧佐之治称清简其
亦抚绥安辑之善道欤是故江海之滨水利宜兴也治
之不得其道则塞故渎开新渠荒地未及垦耕而熟田
巳忧旱潦山岭之区树艺宜亟也劝之不以其渐则督
里胥疲父老奉行徒循故事而优累巳在民閒以至严
盗贼之课则外洋与内地各异其宜脩化导之方则俚
卷二十三 第 5b 页
猺与齐民各因其俗是皆在良有司随地变通而不可
以胶柱鼓瑟者语曰有治人无治法将何道而使明作
不失之扰宁静不失之弛欤诸生学古入官有社有民
匪异人任通达治体方无虞学制之讥况桑梓之邦见
闻最悉其以平日之盱衡抵掌者历陈之
湖南科试诸生策问九首(丁亥)
问圣人之道载于六经自汉唐以来代有诠释于微言
大义亦各有所得欤至有宋朱子可谓集诸儒之大成
矣其所著如论孟集注大学中庸章句或问易本义诗
集传多不沿用旧人之说而独辟新义其精粹切当远
胜注疏者何在诸生讲求有素盍备陈之(永顺)
以胶柱鼓瑟者语曰有治人无治法将何道而使明作
不失之扰宁静不失之弛欤诸生学古入官有社有民
匪异人任通达治体方无虞学制之讥况桑梓之邦见
闻最悉其以平日之盱衡抵掌者历陈之
湖南科试诸生策问九首(丁亥)
问圣人之道载于六经自汉唐以来代有诠释于微言
大义亦各有所得欤至有宋朱子可谓集诸儒之大成
矣其所著如论孟集注大学中庸章句或问易本义诗
集传多不沿用旧人之说而独辟新义其精粹切当远
胜注疏者何在诸生讲求有素盍备陈之(永顺)
卷二十三 第 6a 页
问选举之法代各不同汉制郡国举士约有三途其犹
有古乡举里选之遗意否欤魏晋以来名目渐繁至唐
有曰生徒曰乡贡曰制举其目有秀才明经进士诸号
其制科又各因事立名皆可详述欤汉有对策射策唐
初亦用策试后来诗赋之试起自何年又有州府试省
试馆试监试吏部试翰林试名目不一胪举其源流以
对(长沙)
问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其说云何
十翼孔子所作而或以说卦等传为经师所为果有證
与诗序不可无而书序可不必有其故何也尧典系以
虞书二南兼有平王以后之作颂之取鲁与誓之取秦
有古乡举里选之遗意否欤魏晋以来名目渐繁至唐
有曰生徒曰乡贡曰制举其目有秀才明经进士诸号
其制科又各因事立名皆可详述欤汉有对策射策唐
初亦用策试后来诗赋之试起自何年又有州府试省
试馆试监试吏部试翰林试名目不一胪举其源流以
对(长沙)
问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其说云何
十翼孔子所作而或以说卦等传为经师所为果有證
与诗序不可无而书序可不必有其故何也尧典系以
虞书二南兼有平王以后之作颂之取鲁与誓之取秦
卷二十三 第 6b 页
皆有说与三传经文不同二戴增损各异能胪举其概
与我
皇上圣学渊深
钦定三礼迩复
颁周易诗经春秋于学官大道昭揭洵日月中天之会
也多士研习有资其各以所得对(宝庆)
问学校之设所以教育人才使德行可以式乡闾功业
可以经邦国凡皆由此选焉其制昉于何代诗礼左传
王制孟子所言三代学名同异可一一胪举之与五教
四教十二教以及周师氏保氏大司乐之所教详略各
殊何也汉唐以下有盛有衰试言其故州县有学与教
与我
皇上圣学渊深
钦定三礼迩复
颁周易诗经春秋于学官大道昭揭洵日月中天之会
也多士研习有资其各以所得对(宝庆)
问学校之设所以教育人才使德行可以式乡闾功业
可以经邦国凡皆由此选焉其制昉于何代诗礼左传
王制孟子所言三代学名同异可一一胪举之与五教
四教十二教以及周师氏保氏大司乐之所教详略各
殊何也汉唐以下有盛有衰试言其故州县有学与教
卷二十三 第 7a 页
官之命于朝起自何时其教之法以何者为最善我
朝德化翔洽文教盛兴内外学校既有专官课督而又
有书院之设与夫苗猺溪峒之地皆建有义学
赐金发帑于古未有伦比尔诸生宜何如鼓舞奋兴以
称
圣天子作人之雅意与其各言尔志毋隐(靖州)
问制义代圣贤立言其体创自何代有明用以取士初
尚简质自化治以后日趋于文其一代盛衰之变试衡
论之王唐瞿薛与夫归胡金陈诸大家之文其所师法
何在自馀诸名家可为之羽翼者何人西江云閒各树
一帜孰优孰劣我
朝德化翔洽文教盛兴内外学校既有专官课督而又
有书院之设与夫苗猺溪峒之地皆建有义学
赐金发帑于古未有伦比尔诸生宜何如鼓舞奋兴以
称
圣天子作人之雅意与其各言尔志毋隐(靖州)
问制义代圣贤立言其体创自何代有明用以取士初
尚简质自化治以后日趋于文其一代盛衰之变试衡
论之王唐瞿薛与夫归胡金陈诸大家之文其所师法
何在自馀诸名家可为之羽翼者何人西江云閒各树
一帜孰优孰劣我
卷二十三 第 7b 页
朝文教覃敷儒风丕振百馀年来作者几于指不胜屈
圣天子加意作人多方训迪以文章关乎运会
钦定四书文垂示正鹄犹复
诰诫频颁虑好尚之不一致流弊之复萌
特申科场磨勘条例凡字句之不雅驯者分别停罚示
儆尔多士涵濡
圣化更当争自濯磨使文与行并轨于正固无患其多
而不扬也功夫何在宗仰何人其各举以对(沅州)
问力役之征自古有之周官小司徒颁比法于六乡之
大夫以行徵令而施舍之仁亦并著焉其法别其地之
美恶远近校其齿之盛衰均以岁之上下至为详备汉
圣天子加意作人多方训迪以文章关乎运会
钦定四书文垂示正鹄犹复
诰诫频颁虑好尚之不一致流弊之复萌
特申科场磨勘条例凡字句之不雅驯者分别停罚示
儆尔多士涵濡
圣化更当争自濯磨使文与行并轨于正固无患其多
而不扬也功夫何在宗仰何人其各举以对(沅州)
问力役之征自古有之周官小司徒颁比法于六乡之
大夫以行徵令而施舍之仁亦并著焉其法别其地之
美恶远近校其齿之盛衰均以岁之上下至为详备汉
卷二十三 第 8a 页
有口赋率人出钱而田之租反薄蠲免之典时行唐有
租庸调之法役多则免调更或并租俱免其与周官之
法同异若何或亦师其意而不袭其迹欤宋时民苦役
累后定为顾役之法又有谓其不便者何也明初轮甲
承直后乃行一条鞭法民称其便乃未几而里甲之费
如旧岂非奸胥蠹吏之为害欤至我
国朝丁粮之外并无杂徭钦遵
圣祖仁皇帝谕旨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我
皇上念切闾阎不肯轻用民力计役给直人忘其劳但
各直省相沿旧例不能尽同赋轻者差繁赋重者差薄
殆亦因地制宜之道欤召之役则往役义也优免之恩
租庸调之法役多则免调更或并租俱免其与周官之
法同异若何或亦师其意而不袭其迹欤宋时民苦役
累后定为顾役之法又有谓其不便者何也明初轮甲
承直后乃行一条鞭法民称其便乃未几而里甲之费
如旧岂非奸胥蠹吏之为害欤至我
国朝丁粮之外并无杂徭钦遵
圣祖仁皇帝谕旨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我
皇上念切闾阎不肯轻用民力计役给直人忘其劳但
各直省相沿旧例不能尽同赋轻者差繁赋重者差薄
殆亦因地制宜之道欤召之役则往役义也优免之恩
卷二十三 第 8b 页
出自上而急公之义在乎下乃有哓晓不平者此岂得
其道欤湖南通省历来役法若何其各以所知对(辰州)
问经以明道传以翼经孔子作十翼而易道兴后人入
彖象文言于卦爻中次第果无失欤诗书皆有序后人
略书序不道诗小序出于子夏或以为卫宏所作或以
为出于国史然欤春秋三传左氏纪事公谷解义乃习
春秋家近宗胡氏而三传束之高阁何欤礼记有夏殷
之制又有秦官删小正而载月令其何以说周礼致太
平之书或云草创未行其官制与他经不同者何在冬
官之属亦尚有可考者否其条举以对(常德)
问古之所谓士者周礼之上中下士皆有职事者也王
其道欤湖南通省历来役法若何其各以所知对(辰州)
问经以明道传以翼经孔子作十翼而易道兴后人入
彖象文言于卦爻中次第果无失欤诗书皆有序后人
略书序不道诗小序出于子夏或以为卫宏所作或以
为出于国史然欤春秋三传左氏纪事公谷解义乃习
春秋家近宗胡氏而三传束之高阁何欤礼记有夏殷
之制又有秦官删小正而载月令其何以说周礼致太
平之书或云草创未行其官制与他经不同者何在冬
官之属亦尚有可考者否其条举以对(常德)
问古之所谓士者周礼之上中下士皆有职事者也王
卷二十三 第 9a 页
制之选士俊士皆次第拔擢而升之者也非此二途有
能束身脩行诵习诗书者则亦号之曰士其分则未离
乎氓也庶人也君知之则宜以道自重君不知则宜以
分自安孔子谓贫贱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孟子谓往
役义也士之自处固当如此圣门诸贤有在缧绁者矣
有与卒三百人之列者矣踰沟用矛不避锋镝此独非
士之所为哉尔等幸生
圣朝享太平之福久矣事三如一为士者正宜率先为
四民倡方无忝乎读书明理之实而乃小有不平动辄
告讦
深仁厚泽一毫无所报效此则莠民也恶可为士其试
能束身脩行诵习诗书者则亦号之曰士其分则未离
乎氓也庶人也君知之则宜以道自重君不知则宜以
分自安孔子谓贫贱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孟子谓往
役义也士之自处固当如此圣门诸贤有在缧绁者矣
有与卒三百人之列者矣踰沟用矛不避锋镝此独非
士之所为哉尔等幸生
圣朝享太平之福久矣事三如一为士者正宜率先为
四民倡方无忝乎读书明理之实而乃小有不平动辄
告讦
深仁厚泽一毫无所报效此则莠民也恶可为士其试
卷二十三 第 9b 页
陈士之所以为士者若何历代士习之淳浇士气之盛
衰可以为法戒者何在亦具言之(澧州)
问史之与经异用而同源尚书春秋圣人之史也进乎
经矣后世祖之分为二体可得而析言之欤编年可以
见历朝之盛衰纪传可以综一人之本末则编年优矣
而古今皆以纪传为正史何欤史汉三国史家之圭臬
也乃自范蔚宗后汉书以降名为沿袭实乃变更一人
一传并无通贯错综之法此岂迁固陈寿之旧欤史有
成于一家者有成于众手者其得失若何温公通鉴朱
子纲目年经事纬法戒昭然固当度越诸史而小小舛
讹亦多不免将无上下千古固非一人精力所能求其
衰可以为法戒者何在亦具言之(澧州)
问史之与经异用而同源尚书春秋圣人之史也进乎
经矣后世祖之分为二体可得而析言之欤编年可以
见历朝之盛衰纪传可以综一人之本末则编年优矣
而古今皆以纪传为正史何欤史汉三国史家之圭臬
也乃自范蔚宗后汉书以降名为沿袭实乃变更一人
一传并无通贯错综之法此岂迁固陈寿之旧欤史有
成于一家者有成于众手者其得失若何温公通鉴朱
子纲目年经事纬法戒昭然固当度越诸史而小小舛
讹亦多不免将无上下千古固非一人精力所能求其
卷二十三 第 10a 页
尽善欤我
皇上万几之暇博览旧文
特命儒臣仿编年之法统加纂辑一事一言悉经
睿定此当与六经并垂不朽虽涑水紫阳咸谢不敏矣
又焉论其馀哉尔多士有志欲窥天禄石渠之盛者盍
姑就所闻于古者以对(岳州)
拟策问一首(癸酉)
问书者六艺之一天地閒道器罔不该焉易曰百官以
治万民以察记曰书同文书之为用綦重矣自古文变
为大小篆篆又变为隶楷隶楷又变为行草其迁易之
故可得言欤秦程邈为隶书而阁帖中乃是小楷卫恒
皇上万几之暇博览旧文
特命儒臣仿编年之法统加纂辑一事一言悉经
睿定此当与六经并垂不朽虽涑水紫阳咸谢不敏矣
又焉论其馀哉尔多士有志欲窥天禄石渠之盛者盍
姑就所闻于古者以对(岳州)
拟策问一首(癸酉)
问书者六艺之一天地閒道器罔不该焉易曰百官以
治万民以察记曰书同文书之为用綦重矣自古文变
为大小篆篆又变为隶楷隶楷又变为行草其迁易之
故可得言欤秦程邈为隶书而阁帖中乃是小楷卫恒
卷二十三 第 10b 页
称上谷王次仲善隶书始为楷法晋书称王羲之善隶
书其子献之工草隶书将无隶即楷欤欧阳永叔以八
分当隶然二王八分不概见而楷书世多有本传所称
究何指欤我
皇上多能天纵道艺兼该八体六书无不洞晰
万几之暇亲洒宸翰神明变化动与古会非屑屑临摹
可比顷出 内府所藏自钟王以下诸名家墨迹钩勒
上石以垂永久名曰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洵艺苑之
大观也至若
睿鉴之精
圣断之允尤为亘古未有其视宋人淳化阁帖岂直倍
书其子献之工草隶书将无隶即楷欤欧阳永叔以八
分当隶然二王八分不概见而楷书世多有本传所称
究何指欤我
皇上多能天纵道艺兼该八体六书无不洞晰
万几之暇亲洒宸翰神明变化动与古会非屑屑临摹
可比顷出 内府所藏自钟王以下诸名家墨迹钩勒
上石以垂永久名曰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洵艺苑之
大观也至若
睿鉴之精
圣断之允尤为亘古未有其视宋人淳化阁帖岂直倍
卷二十三 第 11a 页
蓰过之夫阁帖之初刻也论者谓当时奉诏集帖之人
苟于书成不知研考颇有伪迹滥厕其閒今能一一辨
之否欤观其首列汉章帝书何以所书者乃梁周兴嗣
千文也梁武帝评诸家书可能举其略欤有谓书学盛
于魏晋至唐渐衰又有谓唐以书取士故士多工书何
其说之异耶少陵论书贵瘦硬东坡不以为然何欤宋
以苏黄米蔡并称蔡京书人弗之贵或乃以君谟当之
岂非艺亦以人重欤公权笔谏之言朱子作字甚敬之
旨可得而阐其义欤多士其勿视为小学也愿以通乎
大道之指归焉
弟子丹徒赵 震楚荣校
苟于书成不知研考颇有伪迹滥厕其閒今能一一辨
之否欤观其首列汉章帝书何以所书者乃梁周兴嗣
千文也梁武帝评诸家书可能举其略欤有谓书学盛
于魏晋至唐渐衰又有谓唐以书取士故士多工书何
其说之异耶少陵论书贵瘦硬东坡不以为然何欤宋
以苏黄米蔡并称蔡京书人弗之贵或乃以君谟当之
岂非艺亦以人重欤公权笔谏之言朱子作字甚敬之
旨可得而阐其义欤多士其勿视为小学也愿以通乎
大道之指归焉
弟子丹徒赵 震楚荣校
卷二十三 第 11b 页
抱经堂文集卷第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