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第 1a 页
抱经堂文集卷第十九
东里 卢文弨 绍弓
书(三)
荅钱辛楣詹事书(丁酉)
方今学博而行醇盖未有出閤下右者每以不获常奉
教为憾自闻读礼家居道里差近而文弨徒为廪粟所
縻不获走唁寸私缺如大著金石文跋尾愿见久矣今
承见示欣喜疾读叹考核之精实有前人欧赵董洪及
本朝顾氏朱氏之所未逮者文笔雅健持论极纯正皆
有益于世教文弨见闻寡陋一旦获此几如贫儿之骤
富矣顷读左氏传见陆氏释文荧阳并从火且明辨之
东里 卢文弨 绍弓
书(三)
荅钱辛楣詹事书(丁酉)
方今学博而行醇盖未有出閤下右者每以不获常奉
教为憾自闻读礼家居道里差近而文弨徒为廪粟所
縻不获走唁寸私缺如大著金石文跋尾愿见久矣今
承见示欣喜疾读叹考核之精实有前人欧赵董洪及
本朝顾氏朱氏之所未逮者文笔雅健持论极纯正皆
有益于世教文弨见闻寡陋一旦获此几如贫儿之骤
富矣顷读左氏传见陆氏释文荧阳并从火且明辨之
卷十九 第 1b 页
云从水者非而今本太半从水学者虽见释文究亦莫
知其何以非也今得尊跋荧阳太守元宁记而始了然
矣古一字有数体如绂黻芾三者实一也而易书诗各
异(句)文固有不尽画一者石经叔亦作叔孺亦作[孑*(焉-正+?)]而
今本皆祇作叔字孺字矣宋张淳仪礼识误燕礼内宴
字淳从监本定作宴后来校者复议淳为非是今观唐
张琮碑亦以 为宴也(五经文字宴/二字并/载云上说文下字林)说文大
段当遵而亦不可过泥然如据之为㨿泰之为泰又不
得以古碑刻有之为解矣敕字古多作敕韩敕碑或读
如赉予之赉而尊刻径从说文作敕莫当仍依碑刻书
写否高植志跋云渤海涤人后又云此碑以蓨为条如
知其何以非也今得尊跋荧阳太守元宁记而始了然
矣古一字有数体如绂黻芾三者实一也而易书诗各
异(句)文固有不尽画一者石经叔亦作叔孺亦作[孑*(焉-正+?)]而
今本皆祇作叔字孺字矣宋张淳仪礼识误燕礼内宴
字淳从监本定作宴后来校者复议淳为非是今观唐
张琮碑亦以 为宴也(五经文字宴/二字并/载云上说文下字林)说文大
段当遵而亦不可过泥然如据之为㨿泰之为泰又不
得以古碑刻有之为解矣敕字古多作敕韩敕碑或读
如赉予之赉而尊刻径从说文作敕莫当仍依碑刻书
写否高植志跋云渤海涤人后又云此碑以蓨为条如
卷十九 第 2a 页
后所云则涤人似当作 人也至以蓨为脩之语以前
后较之例亦似有异同如衡方碑跋云以宽慄为宽栗
声香为馨香之类与洪氏隶释语势正同至司马绍志
跋云以骠为 以休为炰及高植跋中语似皆变例也
莫亦可两通否他如召邵哥歌克尅赞赞之类经典及
诸史类多通用似不必以为异文此詹詹者何当于尊
书之轻重而少有见及不敢蓄疑如其非也幸有以教
之毋以莛扣之微而不为发声也且尚有欲求教者韩
敕碑什言向误释为斗言尊跋以为即十言之教可谓
精确无与易矣近读左氏定四年疏亦引十言之教而
有疑于疏之所云焉疏云乾坤虽是二字亦一出口乃
后较之例亦似有异同如衡方碑跋云以宽慄为宽栗
声香为馨香之类与洪氏隶释语势正同至司马绍志
跋云以骠为 以休为炰及高植跋中语似皆变例也
莫亦可两通否他如召邵哥歌克尅赞赞之类经典及
诸史类多通用似不必以为异文此詹詹者何当于尊
书之轻重而少有见及不敢蓄疑如其非也幸有以教
之毋以莛扣之微而不为发声也且尚有欲求教者韩
敕碑什言向误释为斗言尊跋以为即十言之教可谓
精确无与易矣近读左氏定四年疏亦引十言之教而
有疑于疏之所云焉疏云乾坤虽是二字亦一出口乃
卷十九 第 2b 页
卷十九 第 2b 页
相溷尚冀异日领教也方言郭景纯注而今本与音切
相杂厕且显然有后人语附益者观尔雅音不混注中
则此亦宜有界隔其音以指物指事为喻者当出于景
纯与山海经之音政相似其加翻切者恐皆后人所为
不知曾为釐正否
与辛楣论熊方后汉书年表书(己亥)
文弨拜白辛楣先生閤下友朋来自金陵者咸云閤下
之于仆曲相推饰人有异论辄拄其口使不得发此自
是谦德厚道之所形闻之弥用自愧閤下品如金玉学
如渊海国之仪表士之楷模得师若此允无閒然深为
一方士子幸矣读大作熊方后汉书年表序校正精核
相杂厕且显然有后人语附益者观尔雅音不混注中
则此亦宜有界隔其音以指物指事为喻者当出于景
纯与山海经之音政相似其加翻切者恐皆后人所为
不知曾为釐正否
与辛楣论熊方后汉书年表书(己亥)
文弨拜白辛楣先生閤下友朋来自金陵者咸云閤下
之于仆曲相推饰人有异论辄拄其口使不得发此自
是谦德厚道之所形闻之弥用自愧閤下品如金玉学
如渊海国之仪表士之楷模得师若此允无閒然深为
一方士子幸矣读大作熊方后汉书年表序校正精核
卷十九 第 3a 页
指摘弥复切当源流异同之故数言暸然于后复丁宁
于元文之未可轻改此不欲殁著书者缉综之劳而并
虑后人纷更之失致掩其前美诚凡传述旧人文字者
皆当若是即仆向来持论亦然然于此书反覆考核瑕
舋甚多若遽流传深恐疑误学人有不得不与閤下商
之者如前表于侯封之下閒系以所在郡邑之名此自
是当时文簿可徵确乎不谬今若欲仿斯例自当求之
本传如济北惠王寿传云分太山郡为国则当系以太
山而熊氏则署云兖州又河閒孝王开传云封乐成勃
海涿郡为国则当并系三郡之名而熊氏则署云冀州
夫州之为境也辽矣今不切指其所封之地而举一州
于元文之未可轻改此不欲殁著书者缉综之劳而并
虑后人纷更之失致掩其前美诚凡传述旧人文字者
皆当若是即仆向来持论亦然然于此书反覆考核瑕
舋甚多若遽流传深恐疑误学人有不得不与閤下商
之者如前表于侯封之下閒系以所在郡邑之名此自
是当时文簿可徵确乎不谬今若欲仿斯例自当求之
本传如济北惠王寿传云分太山郡为国则当系以太
山而熊氏则署云兖州又河閒孝王开传云封乐成勃
海涿郡为国则当并系三郡之名而熊氏则署云冀州
夫州之为境也辽矣今不切指其所封之地而举一州
卷十九 第 3b 页
以相函盖何所当乎且考章怀注中引据旧书亦自有
明系所属者如武邑侯耿植注云属信都而熊氏署云
安平不其侯伏湛注云属琅邪而熊氏署云东莱盖熊
氏但知以续汉书郡国志为据而不知事实之有不符
也其最不可通者如淮阳王𢆯之下署云陈州即郡国
志并无此州名閤下知其误而省去州字若以愚见揆
之陈字亦不可留盖淮阳之在前汉本为国后汉章帝
章和二年始改为陈国今𢆯之封在光武时以斯知其
不可也至于乡亭之侯但当系其本县其乡亭之名固
有与县名同者不可混也范书中有明著其为某县之
乡侯者如抗徐之为乌程东乡侯杨茂之为乌伤新阳
明系所属者如武邑侯耿植注云属信都而熊氏署云
安平不其侯伏湛注云属琅邪而熊氏署云东莱盖熊
氏但知以续汉书郡国志为据而不知事实之有不符
也其最不可通者如淮阳王𢆯之下署云陈州即郡国
志并无此州名閤下知其误而省去州字若以愚见揆
之陈字亦不可留盖淮阳之在前汉本为国后汉章帝
章和二年始改为陈国今𢆯之封在光武时以斯知其
不可也至于乡亭之侯但当系其本县其乡亭之名固
有与县名同者不可混也范书中有明著其为某县之
乡侯者如抗徐之为乌程东乡侯杨茂之为乌伤新阳
卷十九 第 4a 页
乡侯乌程乌伤皆会稽属也二人所封皆其县之乡也
今熊氏于异姓诸侯表一则但书东乡侯抗徐不系以
乌程而系以南阳盖误以为南阳之东乡县也一则兼
书乌伤新阳乡侯杨茂下系以会稽又系以汝南是又
误以茂曾为两县之侯也夫既明曰乡侯而可曰县侯
乎即二人之体例亦自不画一愚以为不若并州郡而
尽去之亦未见其必不可巳也蠡吾侯翼一段閤下校
勘极细足以正熊氏之谬然犹以为当仍其旧愚意颇
似有所未安盖翼为河閒孝王开之子出后平原怀王
胜建光元年贬为都乡侯遣还河閒则此以后事仍当
以翼系于河閒之下本末方得具明所受蠡吾之封则
今熊氏于异姓诸侯表一则但书东乡侯抗徐不系以
乌程而系以南阳盖误以为南阳之东乡县也一则兼
书乌伤新阳乡侯杨茂下系以会稽又系以汝南是又
误以茂曾为两县之侯也夫既明曰乡侯而可曰县侯
乎即二人之体例亦自不画一愚以为不若并州郡而
尽去之亦未见其必不可巳也蠡吾侯翼一段閤下校
勘极细足以正熊氏之谬然犹以为当仍其旧愚意颇
似有所未安盖翼为河閒孝王开之子出后平原怀王
胜建光元年贬为都乡侯遣还河閒则此以后事仍当
以翼系于河閒之下本末方得具明所受蠡吾之封则
卷十九 第 4b 页
父开请分国以与之者也于后其子为桓帝追尊翼与
开而不及胜以非所承也即后桓帝封兄顾为平原王
但云奉翼后不云绍封熊氏之云绍封者妄也使桓帝
以其父终为胜后而以其兄绍封则桓帝独非胜之孙
乎而追尊顾何以不在此而在彼也夫伦类典礼所关
匪细后人将于此置喙焉而可轻徇乎至若始封之君
当列于首其追尊者止当于注中附见不得以冠始封
之上乃齐武王演鲁哀王仲皆非始封也建武二年封
演子章为太原王兴为鲁王以兴嗣仲二王乃始封也
熊氏一则书太原哀王章嗣夫嗣者嗣王也史不载先
封演为太原王何嗣之有于兴则书曰绍封考建武十
开而不及胜以非所承也即后桓帝封兄顾为平原王
但云奉翼后不云绍封熊氏之云绍封者妄也使桓帝
以其父终为胜后而以其兄绍封则桓帝独非胜之孙
乎而追尊顾何以不在此而在彼也夫伦类典礼所关
匪细后人将于此置喙焉而可轻徇乎至若始封之君
当列于首其追尊者止当于注中附见不得以冠始封
之上乃齐武王演鲁哀王仲皆非始封也建武二年封
演子章为太原王兴为鲁王以兴嗣仲二王乃始封也
熊氏一则书太原哀王章嗣夫嗣者嗣王也史不载先
封演为太原王何嗣之有于兴则书曰绍封考建武十
卷十九 第 5a 页
五年方追益演为齐武王仲为鲁哀王皆依其子之封
也而熊氏之所谓嗣与绍者非其率意妄造者乎又鲁
王兴后徙封北海子孙讫于汉末不改若依前书之例
虽有始封而以后之定名为准则此当大书北海靖王
兴冠首庶乎得之异姓如寿张敬侯樊重非始封亦不
当冠首以于实事皆不合故也更甚有谬者异姓诸侯
表中有桃乡侯福当涂乡侯亢熊氏既皆明注云以任
城王安母弟封而又系共下云姓阙文夫任城王安者
东平宪王苍之孙也福与亢亦宪王孙行也而乃不知
其姓置之于异姓表中使后人举而正之则吾辈亦当
与熊氏分过矣又有安众侯刘宣即安众侯刘崇之从
也而熊氏之所谓嗣与绍者非其率意妄造者乎又鲁
王兴后徙封北海子孙讫于汉末不改若依前书之例
虽有始封而以后之定名为准则此当大书北海靖王
兴冠首庶乎得之异姓如寿张敬侯樊重非始封亦不
当冠首以于实事皆不合故也更甚有谬者异姓诸侯
表中有桃乡侯福当涂乡侯亢熊氏既皆明注云以任
城王安母弟封而又系共下云姓阙文夫任城王安者
东平宪王苍之孙也福与亢亦宪王孙行也而乃不知
其姓置之于异姓表中使后人举而正之则吾辈亦当
与熊氏分过矣又有安众侯刘宣即安众侯刘崇之从
卷十九 第 5b 页
弟袭封为侯者又慎靖后刘隆本传明云南阳宗室而
熊氏并置之异姓其用意不可晓也卢芳于建武十六
年封代王以其称武帝曾孙则不能不载之于同姓但
于注中明著其诈亦自不没其实不宜径削之也他如
濩泽侯邓鲤曲成后刘建皆光武时封见寒朗传而熊
氏并遗之若按章怀注所引及水经注唐宰相世系表
亦尚有可补者至其世系相承位置殊舛如鲁哀王之
曾孙一行凡敬王睦之子如威如毅皆缀于其叔父之
下此类更不可枚举若一切因循不但为无用之书反
虑其足以惑乱视听质之鲍君其意亦欲仍旧而附驳
正于其左如集解索隐注史记之例既完然为熊氏之
熊氏并置之异姓其用意不可晓也卢芳于建武十六
年封代王以其称武帝曾孙则不能不载之于同姓但
于注中明著其诈亦自不没其实不宜径削之也他如
濩泽侯邓鲤曲成后刘建皆光武时封见寒朗传而熊
氏并遗之若按章怀注所引及水经注唐宰相世系表
亦尚有可补者至其世系相承位置殊舛如鲁哀王之
曾孙一行凡敬王睦之子如威如毅皆缀于其叔父之
下此类更不可枚举若一切因循不但为无用之书反
虑其足以惑乱视听质之鲍君其意亦欲仍旧而附驳
正于其左如集解索隐注史记之例既完然为熊氏之
卷十九 第 6a 页
书而又不以其误误后人洵两得也但如同姓入异姓
之类不识可改归否閤下尚有以明教之
荅汪容甫(中)书(丙申)
九月八日文弨白容甫足下今世可与道古者极鲜足
下年方壮盛而专精古义此巳能不囿于流俗矣惜相
隔百里而遥不能朝夕见以策我之颓墯意常缺然承
示仪礼逸注一条并以所录孟子章指全本见寄使得
补足以成完书诚大快也在辛巳岁从吴友朱君文游
处借得毛斧季所临吴匏庵赵注孟子校本独末卷缺
章指于意终未慊也今相距十有六年而始得之幸目
力无大减尚可一手誊写不假他人晚境之乐无过此
之类不识可改归否閤下尚有以明教之
荅汪容甫(中)书(丙申)
九月八日文弨白容甫足下今世可与道古者极鲜足
下年方壮盛而专精古义此巳能不囿于流俗矣惜相
隔百里而遥不能朝夕见以策我之颓墯意常缺然承
示仪礼逸注一条并以所录孟子章指全本见寄使得
补足以成完书诚大快也在辛巳岁从吴友朱君文游
处借得毛斧季所临吴匏庵赵注孟子校本独末卷缺
章指于意终未慊也今相距十有六年而始得之幸目
力无大减尚可一手誊写不假他人晚境之乐无过此
卷十九 第 6b 页
矣夫子加齐之卿相章公孙丑问伯夷伊尹何如案注
但云丑曰伯夷之行何如下又云言伯夷之行不与孔
子伊尹同道也似正文不当有伊尹二字上举诸贤以
为问以其同出圣人之门固无嫌并举也若伊尹之与
伯夷则有辨矣如复杂然并举以为问不漫浪乎其为
后人所增入明矣其他如西子章注恶人丑类者也赵
氏必本是丑䫉以形近而讹为类也滕更之在门也章
注宜荅见礼定当是宜见荅礼而倒其文耳此皆斧季
本所未校出者足下之本尚有遗漏一二处则以墨笔
识其旁斧季过信宋本于其字之沿俗体者亦复规规
然从之此诚可不必也足下之见韪矣孟子全册今先
但云丑曰伯夷之行何如下又云言伯夷之行不与孔
子伊尹同道也似正文不当有伊尹二字上举诸贤以
为问以其同出圣人之门固无嫌并举也若伊尹之与
伯夷则有辨矣如复杂然并举以为问不漫浪乎其为
后人所增入明矣其他如西子章注恶人丑类者也赵
氏必本是丑䫉以形近而讹为类也滕更之在门也章
注宜荅见礼定当是宜见荅礼而倒其文耳此皆斧季
本所未校出者足下之本尚有遗漏一二处则以墨笔
识其旁斧季过信宋本于其字之沿俗体者亦复规规
然从之此诚可不必也足下之见韪矣孟子全册今先
卷十九 第 7a 页
奉还其仪礼尚欲细看一过再寄上闻近著小学一本
古训补苍之亡作雅之翼拭目以期蚤睹也
荅沈南雷(世炜)礼部书(丙申)
岁前接手书并钱鹄云观察书皆索仆所校查初白先
生苏诗补注云香雨太守欲会合王施两家共成一书
此正人人意中所共欲其如是者不可不怂恿成之弟
前主北平黄昆圃先生家见有此书底本实胜今所梓
者如昔贤名甚著者大率举其官封邑里或字或号而
不直斥其名如杜称少陵韩称昌黎之类是也今本乃
一一名之矣此在馆阁奉
命编纂例当画一若私家所著政不当尔又其校对疏
古训补苍之亡作雅之翼拭目以期蚤睹也
荅沈南雷(世炜)礼部书(丙申)
岁前接手书并钱鹄云观察书皆索仆所校查初白先
生苏诗补注云香雨太守欲会合王施两家共成一书
此正人人意中所共欲其如是者不可不怂恿成之弟
前主北平黄昆圃先生家见有此书底本实胜今所梓
者如昔贤名甚著者大率举其官封邑里或字或号而
不直斥其名如杜称少陵韩称昌黎之类是也今本乃
一一名之矣此在馆阁奉
命编纂例当画一若私家所著政不当尔又其校对疏
卷十九 第 7b 页
略讹脱甚多而本所援引亦閒有误者不揆荒陋辄为
通部校正其义可两通自当从长鄙说列在简端可具
桉也然扫尘之喻深历而知其信然今因索观复稍稍
检点遗漏尚多安敢即自信为善本向于施注不过涉
猎而巳今观其中所引亦有甚失本文之指者恐此书
亦大须商搉若王注则向未曾储昔人訾謷巳多但当
精择其善者耳噫自著一书固难即会通良亦不易仆
尝欲取史记三家注而加整理之使同异不相淆蹉跎
至今竟不能就今闻初白翁贤后人有此举喜而跃跃
欲观其成仆虽恐以疏驳贻嗤何敢靳而不出但此閒
别无副本兼朝夕更欲检寻今寄在舍弟处令亲可令
通部校正其义可两通自当从长鄙说列在简端可具
桉也然扫尘之喻深历而知其信然今因索观复稍稍
检点遗漏尚多安敢即自信为善本向于施注不过涉
猎而巳今观其中所引亦有甚失本文之指者恐此书
亦大须商搉若王注则向未曾储昔人訾謷巳多但当
精择其善者耳噫自著一书固难即会通良亦不易仆
尝欲取史记三家注而加整理之使同异不相淆蹉跎
至今竟不能就今闻初白翁贤后人有此举喜而跃跃
欲观其成仆虽恐以疏驳贻嗤何敢靳而不出但此閒
别无副本兼朝夕更欲检寻今寄在舍弟处令亲可令
卷十九 第 8a 页
一人就钞之不至稽迟是所望也
荅朱秀才理斋(缙)书(己亥)
读来书陈义甚高夫杂学不如经学而穷经之道又在
于研理理何以明要在身体而力行之时时省察处处
体验即米盐之琐寝席之亵何在非道即何在非学正
不待沾沾于讲说论议之为功也姚江劳馀山先生性
行诚笃所学一本程朱布衣无尺寸之势而乡人望而
生敬薰其德以勉为善良者比比也先师桑韬甫先生
少年豪迈不可一世而独折节于馀山以所著示先徵
士敬甫府君府君署其后自称私淑弟子府君弱冠之
年著有劝行篇一通悼时之易失而行之不可不自力
荅朱秀才理斋(缙)书(己亥)
读来书陈义甚高夫杂学不如经学而穷经之道又在
于研理理何以明要在身体而力行之时时省察处处
体验即米盐之琐寝席之亵何在非道即何在非学正
不待沾沾于讲说论议之为功也姚江劳馀山先生性
行诚笃所学一本程朱布衣无尺寸之势而乡人望而
生敬薰其德以勉为善良者比比也先师桑韬甫先生
少年豪迈不可一世而独折节于馀山以所著示先徵
士敬甫府君府君署其后自称私淑弟子府君弱冠之
年著有劝行篇一通悼时之易失而行之不可不自力
卷十九 第 8b 页
也其言剀切深至当先师设教大梁之日尝寓书以倡
明理学相期亦如足下所以命仆者然愚意则以为讲
学之名不可居而要其实则惟视吾力之所至而有以
自尽即今之课举业者亦不可不谓之讲学也以之博
一已之富贵则不可以之求显扬谋禄养行义利物舍
举业何以哉学固有自源而达流者亦有自流以溯源
者今读四子之书诠四子之理知吾之管窥隙见亦未
尝不可以见天则以知圣贤去人其閒亦迩不致惊为
高远难至而循循然庶有以相入若置举业不讲而号
于人曰吾讲学吾讲学其不哗且笑者几何也故与其
骇之莫若驯之果有同志之士遗禄利而志道德者自
明理学相期亦如足下所以命仆者然愚意则以为讲
学之名不可居而要其实则惟视吾力之所至而有以
自尽即今之课举业者亦不可不谓之讲学也以之博
一已之富贵则不可以之求显扬谋禄养行义利物舍
举业何以哉学固有自源而达流者亦有自流以溯源
者今读四子之书诠四子之理知吾之管窥隙见亦未
尝不可以见天则以知圣贤去人其閒亦迩不致惊为
高远难至而循循然庶有以相入若置举业不讲而号
于人曰吾讲学吾讲学其不哗且笑者几何也故与其
骇之莫若驯之果有同志之士遗禄利而志道德者自
卷十九 第 9a 页
不必复劝之以举业然此固千百中之一二不可概望
之于人人矣文弨早离父师之侧虽有一知半解不能
阐明劳先生之学而大发扬之窃用自愧今足下读其
遗文而欣欣然有得焉则馀山之传人非足下其谁哉
仆向闻前辈语云阅人文字曲为周旋此便不是修辞
立其诚此语铭之不敢失至于亲疏贫富一无异视此
自课童蒙时即然所谓视吾力之所至以自尽者也昨
在西湖书院见诸生有不衣冠上堂者严训切之盖士
习之轻侻嚣浮久矣变之非一朝夕事也足下所印馀
山遗书必择其人卑之而后可若分给诸生令各偿纸
墨之费恐烦言啧啧起矣于人己两失之意待吾力稍
之于人人矣文弨早离父师之侧虽有一知半解不能
阐明劳先生之学而大发扬之窃用自愧今足下读其
遗文而欣欣然有得焉则馀山之传人非足下其谁哉
仆向闻前辈语云阅人文字曲为周旋此便不是修辞
立其诚此语铭之不敢失至于亲疏贫富一无异视此
自课童蒙时即然所谓视吾力之所至以自尽者也昨
在西湖书院见诸生有不衣冠上堂者严训切之盖士
习之轻侻嚣浮久矣变之非一朝夕事也足下所印馀
山遗书必择其人卑之而后可若分给诸生令各偿纸
墨之费恐烦言啧啧起矣于人己两失之意待吾力稍
卷十九 第 9b 页
裕印数百部散之人閒以俟闻风兴起之士庶渊源得
以不坠此诚与足下有同契也欲过面谈因一城远隔
不能亟前终当造门奉访一慰愿见之诚耳
与理斋书(己亥)
大著中君子小人论三篇穷源彻流剖析既明处置亦
甚平允千古有国者之蓍鉴也此为世閒不可少文字
馀持论多正然或圭角尚有未融亦有辨其所不必辨
者若肃宗灵武之事宋儒巳有苛论然实未尝审度当
日天下之大势设坐视宗社之沦丧而退就匹夫之小
节相从奔窜能保胡越不起于毂下乎即以身殉亦复
难以言孝故责肃宗以后来之不孝则诚不能为之辞
以不坠此诚与足下有同契也欲过面谈因一城远隔
不能亟前终当造门奉访一慰愿见之诚耳
与理斋书(己亥)
大著中君子小人论三篇穷源彻流剖析既明处置亦
甚平允千古有国者之蓍鉴也此为世閒不可少文字
馀持论多正然或圭角尚有未融亦有辨其所不必辨
者若肃宗灵武之事宋儒巳有苛论然实未尝审度当
日天下之大势设坐视宗社之沦丧而退就匹夫之小
节相从奔窜能保胡越不起于毂下乎即以身殉亦复
难以言孝故责肃宗以后来之不孝则诚不能为之辞
卷十九 第 10a 页
若其前则天下安危去留之机閒不容发固当以其身
系属海内之望鼓舞群英共图恢复之略使钟虡不移
玉步无改而若考得终免播迁之患言孝之大孰大于
是昔楚平王执伍奢以召其二子尚与员尚知往必俱
死令其弟适吴以图复雠若以后儒之见相例员固当
负大不孝之名而尚纵其弟使逃父之命亦当并蒙恶
声矣论事如此如之何其可乎彼宋高宗亦是后来失
策耳若其先不正名定位则并偏隅亦恐不能为宋有
足下于此宜再审也言子一书纂订极好敬叔载宝一
事尚当阙疑又评骘徐青牧先生惜阴录数条亦极是
谓先生此书尚在中年后来进境恐不止此此论殊然
系属海内之望鼓舞群英共图恢复之略使钟虡不移
玉步无改而若考得终免播迁之患言孝之大孰大于
是昔楚平王执伍奢以召其二子尚与员尚知往必俱
死令其弟适吴以图复雠若以后儒之见相例员固当
负大不孝之名而尚纵其弟使逃父之命亦当并蒙恶
声矣论事如此如之何其可乎彼宋高宗亦是后来失
策耳若其先不正名定位则并偏隅亦恐不能为宋有
足下于此宜再审也言子一书纂订极好敬叔载宝一
事尚当阙疑又评骘徐青牧先生惜阴录数条亦极是
谓先生此书尚在中年后来进境恐不止此此论殊然
卷十九 第 10b 页
前日当道试书院以可以为难矣命题见一二朋友作
颇以难为不满之词谓其根株未尽容易萌牙耳仆晓
之曰论固如是然天理浑然自无四者之弊此是从容
中道之圣人即颜子之克已复礼圣门亦不见有几颜
子所以圣人只说先难只说用力中庸曰或勉强而行
之及其成功一也勉强自是好若以仍然乘閒窃发为
虑则是尚未能不行也讵便许之以难乎青牧先生正
从勉强入手者才有失不肯自讳如此把捉过去久之
亦自会得纯熟此书尚须选择以从精约而先录其全
文者欲不没其实耳去取之閒尚欲与足下面商也曩
丁丑分校礼闱得山左一卷决其人必正气荐后不为
颇以难为不满之词谓其根株未尽容易萌牙耳仆晓
之曰论固如是然天理浑然自无四者之弊此是从容
中道之圣人即颜子之克已复礼圣门亦不见有几颜
子所以圣人只说先难只说用力中庸曰或勉强而行
之及其成功一也勉强自是好若以仍然乘閒窃发为
虑则是尚未能不行也讵便许之以难乎青牧先生正
从勉强入手者才有失不肯自讳如此把捉过去久之
亦自会得纯熟此书尚须选择以从精约而先录其全
文者欲不没其实耳去取之閒尚欲与足下面商也曩
丁丑分校礼闱得山左一卷决其人必正气荐后不为
卷十九 第 11a 页
主者许可将次开榜犹抱其卷上堂力争竟不能得近
数科中未曾有此事因此通国传闻且谓仆为之堕泪
者后其人来见乃昌乐阎君名循观果道学君子也再
进再黜即仆亦劝其姑少变文格以谐俗而此君瞿然
正容以不能对至丙戌始见赏于识者置之高列得官
考功主事三年告归卒于里中友人为刻其困勉斋私
记又仆当日于闱中录其四书义三篇今一并呈览可
知因言考行古人良不余欺黄陶庵先生文光明磊落
凛凛有生气彼仲昭介生辈纤碎雕巧自立不住脚跟
故昔人云举业何能坏人人自坏举业至言哉又切近
编者乃先师桑韬甫与沈椒园先生同辑朱子陆清献
数科中未曾有此事因此通国传闻且谓仆为之堕泪
者后其人来见乃昌乐阎君名循观果道学君子也再
进再黜即仆亦劝其姑少变文格以谐俗而此君瞿然
正容以不能对至丙戌始见赏于识者置之高列得官
考功主事三年告归卒于里中友人为刻其困勉斋私
记又仆当日于闱中录其四书义三篇今一并呈览可
知因言考行古人良不余欺黄陶庵先生文光明磊落
凛凛有生气彼仲昭介生辈纤碎雕巧自立不住脚跟
故昔人云举业何能坏人人自坏举业至言哉又切近
编者乃先师桑韬甫与沈椒园先生同辑朱子陆清献
卷十九 第 11b 页
张杨园劳馀山四先生语也观此可知先师晚年所诣
之平易切实案上一笔一砚之外并书册亦不置惟默
与义理相涵泳少壮豪气词章宿习刊除几于净尽文
弨无似不能发扬其道为愧又所著夜炳录尚未得见
其中必多见道语若见之当为传之庶使外人不仅见
先生前半截便谓如斯也俟面时罄悉一切
再荅理斋书(己亥)
承教皆金石至言敢不佩服吾友眉庵亦尝以此相规
近年来精力远不如前亦思稍减杂学求息正途矣远
异录述正论以辟异端足为吾道干城然异之待辨者
以其似是而非也今之习病在无廉耻不讲辞章不求
之平易切实案上一笔一砚之外并书册亦不置惟默
与义理相涵泳少壮豪气词章宿习刊除几于净尽文
弨无似不能发扬其道为愧又所著夜炳录尚未得见
其中必多见道语若见之当为传之庶使外人不仅见
先生前半截便谓如斯也俟面时罄悉一切
再荅理斋书(己亥)
承教皆金石至言敢不佩服吾友眉庵亦尝以此相规
近年来精力远不如前亦思稍减杂学求息正途矣远
异录述正论以辟异端足为吾道干城然异之待辨者
以其似是而非也今之习病在无廉耻不讲辞章不求
卷十九 第 12a 页
功利不归释老而公然无忌惮而不顾圣贤处此不知
更何以救之阎怀亭困勉斋记中所云束脩宜从古训
者谓约束脩谨汉人皆如此用色斯举矣节盖谓翔而
集时也既集矣因共而复作亦时也但下段亦在色斯
举矣中而阎君分之故语骤阅之觉难晓耳斋戒不问
疾谓可不问之疾此语析义颇精设若至亲而有疾自
当废斋而往问之大夫之祭有齐衰大功以上之丧尚
为之废况其在斋限内乎愚见如此未知然否江阴杨
文定公亦南中之学者也其言行略见于仆所为传今
呈教其著作只易诗两种为门下士所梓尝见其以中
庸解呈安溪安溪细细为之点定今士大夫有如此暇
更何以救之阎怀亭困勉斋记中所云束脩宜从古训
者谓约束脩谨汉人皆如此用色斯举矣节盖谓翔而
集时也既集矣因共而复作亦时也但下段亦在色斯
举矣中而阎君分之故语骤阅之觉难晓耳斋戒不问
疾谓可不问之疾此语析义颇精设若至亲而有疾自
当废斋而往问之大夫之祭有齐衰大功以上之丧尚
为之废况其在斋限内乎愚见如此未知然否江阴杨
文定公亦南中之学者也其言行略见于仆所为传今
呈教其著作只易诗两种为门下士所梓尝见其以中
庸解呈安溪安溪细细为之点定今士大夫有如此暇
卷十九 第 12b 页
豫乎外杂文数首并附览
理斋君子人也相与不数年而遽死矣无后遗文不
知谁为传之哀哉
与周林汲(永年)太史书(王寅)
文弨再拜林汲馆丈閤下起居甚适书言处境之艰此
文弨夙所饱谙者殆于不堪回想前见示孔子世家补
一书因校左氏传未毕功久置箧中今始得一读其考
订岁年行事以正史公之误诚有足多者又所引左传
昭廿五年万者二人谓当作二八鲁自隐公考仲子之
宫始用六羽其后群公之庙必皆用六佾可知季氏卿
也舞用四佾今又取襄庙之四佾而为八佾故唯有二
理斋君子人也相与不数年而遽死矣无后遗文不
知谁为传之哀哉
与周林汲(永年)太史书(王寅)
文弨再拜林汲馆丈閤下起居甚适书言处境之艰此
文弨夙所饱谙者殆于不堪回想前见示孔子世家补
一书因校左氏传未毕功久置箧中今始得一读其考
订岁年行事以正史公之误诚有足多者又所引左传
昭廿五年万者二人谓当作二八鲁自隐公考仲子之
宫始用六羽其后群公之庙必皆用六佾可知季氏卿
也舞用四佾今又取襄庙之四佾而为八佾故唯有二
卷十九 第 13a 页
八在耳又引郑赂晋悼公女乐二八而悼公分一八以
赐魏绛秦之遗戎王亦以女乐二八是知乐无问雅俗
皆以八人为佾也此段二人之误学者亦多疑之而未
有若此之剖析明而證据确也又昭廿九年传赵鞅赋
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谓铁当作钟鼓钟皆量名一乃
齐壹之义毁其不齐者更铸以给焉又取其馀以为铸
刑鼎之用也古人铸鼎皆以铜未闻以铁杜氏不考古
制乃云鼓为鼓橐凡铸钟鼎谁非鼓橐者何必以是为
文耶斯言当矣至若太宰问多能则据列子家语断其
为宋太宰郑人谓夫子其颡似尧数语谓假相人而隐
其辞以晓子贡其语颇辨此书诚当版行以垂示久远
赐魏绛秦之遗戎王亦以女乐二八是知乐无问雅俗
皆以八人为佾也此段二人之误学者亦多疑之而未
有若此之剖析明而證据确也又昭廿九年传赵鞅赋
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谓铁当作钟鼓钟皆量名一乃
齐壹之义毁其不齐者更铸以给焉又取其馀以为铸
刑鼎之用也古人铸鼎皆以铜未闻以铁杜氏不考古
制乃云鼓为鼓橐凡铸钟鼎谁非鼓橐者何必以是为
文耶斯言当矣至若太宰问多能则据列子家语断其
为宋太宰郑人谓夫子其颡似尧数语谓假相人而隐
其辞以晓子贡其语颇辨此书诚当版行以垂示久远
卷十九 第 13b 页
不可任其湮没也文弨见识浅陋其中亦尚有疑焉者
论语乃孔门弟子所记比之他书为可信而此书閒有
不用者如卫灵公问陈而孔子行置之鲁哀二年在陈
绝粮则置哀六年接舆歌而过孔子谓歌于孔氏之庭
与之庾谓当作与之廋廋与籔同季孙使冉有问田赋
一节亦云然不知郑康成注聘礼记云薮或为逾则与
庾音正相近考工记作魁庄子作斔其字皆从臾则安
得改从叟以合于薮之音素口反也行不由径谓径为
正直之道以不由径与非公事作一例且取證于夫閒
有遂遂上有径与夫列子说符之所言以为径者譬自
东而中行直达于西也然独不思夫祭义乐正子春之
论语乃孔门弟子所记比之他书为可信而此书閒有
不用者如卫灵公问陈而孔子行置之鲁哀二年在陈
绝粮则置哀六年接舆歌而过孔子谓歌于孔氏之庭
与之庾谓当作与之廋廋与籔同季孙使冉有问田赋
一节亦云然不知郑康成注聘礼记云薮或为逾则与
庾音正相近考工记作魁庄子作斔其字皆从臾则安
得改从叟以合于薮之音素口反也行不由径谓径为
正直之道以不由径与非公事作一例且取證于夫閒
有遂遂上有径与夫列子说符之所言以为径者譬自
东而中行直达于西也然独不思夫祭义乐正子春之
卷十九 第 14a 页
所言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乎老子云大道甚夷而民好
径此亦谓径非正道也且就其所言以径为直以东西
为喻亦未尽其理假如欲由东而南或由东而北则必
方折而后可恶能取必于径直哉汉书载童谣云邪径
坏良田易林噬嗑之未济云径邪贼田行不由径之径
指邪径而言也非必路之小者也邪径必小而小路未
必皆邪陋巷尚可居小路如之何其弗可行乎文弨尝
观乎齐鲁燕晋之郊田之成陇亩者亦既耕且种矣而
人之取捷者穿田而过以正道为回远而不肯置足夫
是以有坏田贼田之云也灭明则不由是耳更谓旧馆
人之丧乃颜浊邹也南宫敬叔非孔子弟子此皆不敢
径此亦谓径非正道也且就其所言以径为直以东西
为喻亦未尽其理假如欲由东而南或由东而北则必
方折而后可恶能取必于径直哉汉书载童谣云邪径
坏良田易林噬嗑之未济云径邪贼田行不由径之径
指邪径而言也非必路之小者也邪径必小而小路未
必皆邪陋巷尚可居小路如之何其弗可行乎文弨尝
观乎齐鲁燕晋之郊田之成陇亩者亦既耕且种矣而
人之取捷者穿田而过以正道为回远而不肯置足夫
是以有坏田贼田之云也灭明则不由是耳更谓旧馆
人之丧乃颜浊邹也南宫敬叔非孔子弟子此皆不敢
卷十九 第 14b 页
信以为然其最谬者乃取庄子渔父之寓言而全载之
何其卑视吾孔子之甚也今当付彫亦不必为之改订
唯俟读者之自为取舍焉耳此书见示只五册尚未见
夫子曳杖之辰应尚有一册在閤下所此閒未移置他
处不宜有遗失今粗校一过仍送上刻成时见赐可也
弟子上海曹洪陶范成校
抱经堂文集卷第十九
何其卑视吾孔子之甚也今当付彫亦不必为之改订
唯俟读者之自为取舍焉耳此书见示只五册尚未见
夫子曳杖之辰应尚有一册在閤下所此閒未移置他
处不宜有遗失今粗校一过仍送上刻成时见赐可也
弟子上海曹洪陶范成校
抱经堂文集卷第十九
卷十九 第 1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