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集卷十七 第 1a 页 WYG1241-0722a.png

抑庵文后集卷十七 明 王直 撰
序
万安仓前周氏族谱序
仓前周氏万安故家也其地在今县治北仓之废置不
详自何时周氏居此亦不详自何代今其家有唐天宝
中买田劵官司印识载仓前周氏买者姓名由是观之
则周氏世泽之长可知历岁既久谱牒亡失至今刑部
后集卷十七 第 1b 页 WYG1241-0722b.png

同匆尝念本源之盛子孙之众谱不可不作乃搜阅遗
文得其可知者而录之以为谱其用心勤矣盖在宋时
有讳祯者尝从濂溪先生游而闻明善诚身之要故其
教于家以忠信仁义为本后有子实号朴庵朴庵三子
昂甫荣甫南甫昂甫一子景山景山之孙尚桓以赀产
雄乡里荣甫三子景月景炎景舜景月之子宁寿爱陵
陂山水之胜徙居之荣甫曾孙尚益博学多闻仕元至
后集卷十七 第 2a 页 WYG1241-0723a.png

春寿同寿即同匆也同匆三子尚义尚礼尚信尚义尝
为万石长有善及人人德之亦徙居陵陂而陵陂益盛
尚礼子存与四岁而孤母李才二十四后五月遗腹又
生子存忠李誓死不嫁抚育二孤皆有立尚信端厚诚
笃铎之祖也生铎父存敏存敏三岁而孤母陈守节抚
育之长为娶温氏生子藻一岁而温卒陈为祖母自鞠
之存敏继室以刘氏未几而存敏卒卒之后三月铎始
后集卷十七 第 2b 页 WYG1241-0723b.png

矣而家益落辛勤以育二孤稍长则教之书而惓惓欲
其成其心之厚于仁如此铎今取进士官刑部有名于
时周氏之衰而盛久而不替虽其族之贤者有所树立
要亦妇德之美有以维持之也景山曾孙存敬景德曾
孙存善慨谱牒之无述欲取同匆所录而增修之未果
至是子与谦及存忠次子秉章又加考订而属铎成之
铎编辑成书详其可知而阙其不可知欲以传信也将
后集卷十七 第 3a 页 WYG1241-0723c.png

祖宗有立于前而子孙克继于后也周氏之传久矣惜
旧谱不存无以取徵然自天宝以后八百馀年民事之
迁易不常其中勃然而赫奕俄然而消歇者何可胜数
而周氏犹不失前时之望谓非积善之致其可邪昔范
宣子谓其世禄之长自陶唐以至于晋可谓盛矣鲁叔
孙穆子乃谓在于立德立功立言则可以不朽岂非是
三者又所以为世禄之本欤周氏之子孙尚鉴于兹则
后集卷十七 第 3b 页 WYG1241-0723d.png

送鲍进士序
予昔家居时则闻武昌有鲍先生者以春秋教授于瑞
州予邑陈赏公延往学焉尝从公延得鲍先生之所教
盖于夫王道之盛衰伯者之功罪诚有味其言也予心
慕之其后鲍先生又典教赣州与吾郡遂家于安成而
予乃窃第官京师不得见鲍先生而求益焉盖未尝不
往来于怀也如是者二十年矣今年春天子亲策士于
后集卷十七 第 4a 页 WYG1241-0724a.png

予闻之滋为喜然恨不得一见而时溥乃辱顾予观其
言谈举止盖称其为先生之子也时溥将归予同官安
成李君时勉刑部主事王君行脩中书舍人彭君麟应
求文赠之予谓时溥以明经取进士其道宜讲之精矣
予不必言也然进士之荣于已与人之责望于进士者
皆不可以不知试相与言焉夫自贡于乡会试于礼部
赐对于大廷其荣幸至也及授以官则往往为郎官御
后集卷十七 第 4b 页 WYG1241-0724b.png

皆俟之矣其言合乎道行中乎理则曰彼为进士宜如
是有一不然者则指目而诮让之不贷也夫仕者岂独
进士哉而上下致严也如此岂非享其名者人固当求
其实耶是盖可惧也夫天下之理无穷而君子之学亦
贵于不已持之以积久之功而益造乎广大精微之极
则所以体于身与见于事者将无往而不宜矣果孰得
而诮让之哉此正天子期待之意也时溥归因其已至
后集卷十七 第 5a 页 WYG1241-0724c.png

于进士为有耀矣故予之赠言如此归而以质于先生
当亦以予言为然矣工乎诗者申以系之
李氏牧牛图序
牧牛图一幅京口张永所画刑部郎中李君文定所藏
也牛涉者一卧者三顾其子若相语者一龁者二俯首
而受跨者一喜而相嗅嗅而仰视者二大小凡一十头
其色同其自适之性亦同牧有行而牵者有立牛背而
后集卷十七 第 5b 页 WYG1241-0724d.png

博戏者有笼禽者有据牛首而欲升其脊者凡八人其
衣服不同而其悠然自得之趣盖无不同也甚矣哉其
善画也夫当风日和煦之时而自放于山泽之间睹花
卉之芬芳逐鱼鸟之翔泳人与畜皆乐也非万物各得
其所之谓哉然从而思之凡为守令牧民者有不当如
是乎因其所利而利之使自力于畎亩而保其妻子饥
而食寒而衣出入作息顺其自然之节而无有戕害者
后集卷十七 第 6a 页 WYG1241-0725a.png

之所画者岂不善哉奈何善牧者之不多见也李君之
蓄此周其将玩物以适情也乎其亦兴念而至于此也
乎若将玩物以适情也则世之所画奇物异卉可以娱
悦耳目荡惑心志者尚多奚必此哉若其兴念而至此
则他日典大藩守名郡民庶乎其有赖矣故予序其上
而致予意焉
送李在脩序
后集卷十七 第 6b 页 WYG1241-0725b.png

成仁义之化自科兴以来吾郡多士之试于有司者非
他郡之所能及自吾郡论之而泰和吉水又非他邑之
所能先也今天子在位益重进士之选至是盖八举矣
而在脩亦以明经中其科既荣且幸也又诏使归广其
学以待用其荣幸加焉在脩之来京师主于编脩周功
叙与予家对门故数得与在脩接于是将行而功叙徵
言赠之予谓进士虽以文章发身非特赖文章以显也
后集卷十七 第 7a 页 WYG1241-0725c.png

义斯所谓行也行之不修而徒以文学自足者盖末矣
予之举进士不幸而早得盖未尝不凛然于此也然尝
思之吾郡之所以重于天下者以前之修此者众也欧
阳文忠公杨忠襄公胡忠简公杨文节公与夫信国文
公其孤忠大节雄文奥学皆天下后世之所仰慕而师
法者是皆由科目以进也吾党小子幸生于是乡而玷
科目之荣可不思继其万一者乎今去其居甚迩也考
后集卷十七 第 7b 页 WYG1241-0725d.png

兴起予辈当皆勉于是而已矣此亦朝廷所以期待在
脩辈之意也故因功叙之求而为赠言如此在脩其亦
有以处我乎哉
龙仁安挽诗序
仁安予友也姓龙氏居县此甘溪少游乡校从萧子所
先生受诗经既而以病去及予来乡校乃与其妻兄汤
君如川游时见仁安于如川所又予家坟墓迩其居因
后集卷十七 第 8a 页 WYG1241-0726a.png

隐情杯酒相对欢如也如是处者殆十年而予与如川
皆举进士官京师仁安则徜徉里中有良田沃壤课僮
奴致力其间客至则酾酒击鲜歌呼以为娱或登山临
水赋诗吟笑傲然自足也予与如川闻之常有不可及
之叹及如川卒予再以忧居家岁时省墓复过仁安道
旧故握手歔欷哀如川之不幸又幸予二人者久而存
存而能复合也前年冬予起复将之京因辞墓过仁安
后集卷十七 第 8b 页 WYG1241-0726b.png

别既去而思其高情雅度常往来不忘也今年粲会试
礼部从而问其父之所处又未尝不羡其优游之日长
而叹予奔走之易老也孰知粲去未几而仁安死矣仁
安惠足以及物知足以应事才足以有为而潜深伏隩
不及显于用粲方以其家学进将显矣而仁安乃不及
见之岂非其命也夫朝之士大夫多如川故人而知仁
安者相与哀惜而形于言粲类次以求予序夫士之隐
后集卷十七 第 9a 页 WYG1241-0726c.png

感动于世而又无贤子孙之能彰显也今仁安才行有
以使人哀悼之不已而粲之立身扬名以显其亲于后
者盖未可量也则仁安可谓不朽矣予素厚仁安而重
哀之则安得已于言哉故为序其诗使藏焉
王家园王氏家谱序
距泰和县南四十里有地曰王家园王氏世居之以其
族之盛也故因以名其地其先云自南富徙来然谱牒
后集卷十七 第 9b 页 WYG1241-0726d.png

详不知其所以分然王氏之族所与连姻缔交者皆乡
里大家则其盛自可见矣予初识友谅友谅之子逊为
邑庠生聪敏而好学与今翰林修撰陈循德遵最相好
前辈君子皆以远大期之及予举进士官京师意谓逊
且继显矣而逊乃以事困卒不得志以死予深为王氏
惜之及来北京又得与富峪卫百户汝霖游盖予连姻
尹氏而汝霖尹氏婿也多才有行谊予是以重之汝霖
后集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1241-0727a.png

夫所谓世族故家者非以其文献之足徵也乎文献不
足则虽夏殷之盛其礼尤难言之此孔子所以致叹于
杞宋也况下于杞宋者乎是以世族故家不可无纪述
也王氏之居此二百年其文献可知矣而汝霖又惓惓
于谱牒岂非王氏之贤子孙乎予闻之古之君子保姓
受氏而能不朽者乃在立德立功立言而非诡欺薄恶
之可能也诡欺薄恶之习胜而立德立功立言之意泯
后集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1241-0727b.png

仁义勉于勋伐勤于文章以继承其先世之盛则王氏
之福未艾矣故书以为王家园王氏家谱序
送郑同知之官序
郑君仲徽绍兴诸暨人始由国子生擢饶州通判能廉
以律已勤以济事一州之人皆称之既满九年饶人请
于有司愿得留郑君有司以法当升却其请于是饶人
皆失望而郑君遂升怀庆府同知以去翰林修撰王君
后集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1241-0727c.png

未识郑君而王君为予诵其在饶事又言其庄重笃实
有可称者诚如王君言则郑君固君子矣予何可爱一
言夫通判同知所以佐太守者也于一府之事无所不
当问然岂独治事哉化民成俗其本也庄重则足以矫
其轻笃实则足以销其伪矫其轻则归于厚销其伪则
至于诚既厚且诚则其本立矣事容有不治邪夫今天
下之为府者盖多当其任者予不得而知也然尝观于
后集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1241-0727d.png

海皆大治天下至今称贤焉盖诚信既孚则人知亲上
乐义其效固应尔也然则为郡者岂轻躁残忍者之所
能哉彼轻躁残忍虽若得志于一时然人之所以应之
者亦苟且诞谩而已矣苟且诞谩之习胜则郡安能治
事安能立哉宜古之传循吏者以仁信笃诚使人不欺
为贵也郑君庄重笃实既试于饶而有其效矣今之怀
庆其所以为治亦若此而已宜于彼有不宜于此耶予
后集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1241-0728a.png

为人故为序以送之郑君其尚慎其终也哉
赠黄汝申归省序
汝申名翰华亭人以明经登永乐十年进士第为江西
按察佥事满九年吏部以其绩最升秩第四品需次留
北京念其父母相去之久也乃谒告归省焉其友户科
给事中姜士仪属予言以赠行昔仲山甫之徂齐也尹
吉甫作诗送之褒述其已至而勉进之意寓焉孔子取
后集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1241-0728b.png

是矣且汝申初上春官时予实与考天下士则固有斯
文之契而又江西人庶乎为知汝申者则予之赠言其
可辞乎汝申闿敏而有为强毅而能断其心之所存盖
以摧恶佑善为务凛然名震当时凡其所临凶狡猾贼
之徒望风震慑及其至也谈笑而取之皆不得以幸免
至于巨奸宿蠹则必穷其窟穴蹶其根株而后已故为
善者有所恃而立为恶者有所畏而改非诗所谓不茹
后集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1241-0728c.png

者鲜矣及汝申之去也恶者肆善者浸无以自立大夫
君子有不能已于思者以予庐陵观之则凡他郡可知
也抑尝考之诗而知仲山甫之所以贤盖曰柔嘉维则
谓柔而适乎中也柔而适乎中则固胜于刚而过乎中
者矣又曰古训是式威仪是力谓其有是德而又勤于
学问笃于进修如此此其所以当大任也汝申之仕其
效已著于江西今位既进则于当大任也有日矣其尚
后集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1241-0728d.png

为序如此以赠之使归寿其亲亦足以为亲荣而又勉
进焉则所以荣其亲者又有大于此矣此予相厚之意
也
赠卢太守省墓序
卢君字玉润临江新淦人始为文选郎中予与之相好
其廉慎详敏非独予知而重之士大夫皆然也及予以
忧去而复来卢君已升为杭州知府益有誉于世士大
后集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1241-0729a.png

其然矣今年以考绩来北京于例当得升而以去坟墓
之久也乃谒告归省焉其尝与同列之贤郑君文实毕
君昌求予言以华其行夫天下之布政司十有四而浙
为称首浙之大郡凡十而杭为第一盖民物之富庶莫
如杭而事之繁剧亦莫有过于杭者予尝访夫昔之为
治者矣盖慎于行者往往患夫事之不治事之不治则
有以辱其身才足以趣办于一时者则又病夫行之不
后集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1241-0729b.png

之可数者不能多满九年而去者尤不数数见也以富
庶之地有繁剧之政而罕遇夫才行之全者而治之则
杭之民欲常如其志以自遂于仰事俯育之间可得哉
卢君之治杭也先慎其行而尽心于所当为盖以其为
郎时所自处者而施之既不辱其身而事亦无不治则
卢君之才行其贤于人远矣是盖杭人之幸也昔者君
子之仕也以其道而措之天下及其功成名立则人称
后集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1241-0729c.png

归人固莫不以为荣而亲戚之欢庆祖宗之慰悦又可
知矣乡人子弟将必有歆慕而兴起者然则卢君岂特
为闾里之荣而已哉故为序其所以贤者如此以赠之
不独以示其乡人使人人知所慕也
赠刘县丞赴任诗序
尚坦吉水南岭人世以儒名家在元世桂隐先生高尚
不仕而以文学德行名于世一时贤士大夫如虞文靖
后集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1241-0729d.png

亦有名皆尚坦之从祖也尚坦之父子长洪武中以才
举授荥阳知县甚有恩惠及民后卒于官民至于今思
之其先世如此故尚坦能自重以恭慎自持以名节自
励事有悖于礼义者尚坦不为也今年由国子生擢授
桃源县丞人为尚坦卑之尚坦闻之曰官无卑惟以称
为难况丞与有民社之寄果得贤令而佐之使其民皆
安于畎亩以乐生送死庶几乎父母斯民之意则善矣
后集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1241-0730a.png

言以为尚坦必能尽其职以惠利其人皆作诗送之其
友中书舍人胡㵾持以求予序予尝怪夫世之仕者多
不乐为州县而喜为要官是岂有济物之志哉苟欲驰
骋自便而已然所以自便者或反以自祸予数见之矣
州县之职虽远于朝廷而亲于民民者邦之本也虽事
不免于劳费然吾抚之以仁行之以诚就夫事之中而
为之择利焉使不至于大费与大劳而有以自养则民
后集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1241-0730b.png

尚坦能安于为丞而思尽其心其真可尚哉循良之业
予期于尚坦见矣尚坦勉之
赠吕主事序
仲贤名献丹徒人自太学生擢授户部主事当之南京
太医何彦澄仲贤女兄之夫也与予最相爱求予言以
赠之初仲贤来北京主于彦澄予数与相见其言谈举
止皆循循守礼法予心重之盖其父某尝事太祖皇帝
后集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1241-0730c.png

于师盖其得于家者然也夫世之任职者惟其才而已
矣不必皆仕者之子孙也然为仕者之子孙知其先人
尝贵显矣则能自爱重其身而思所以不辱焉若是而
职有不修者鲜矣故君子尤重之国家求贤任官以兴
太平之治其立法制设禁防非一日矣为仕者蒙教养
之深而膺爵禄之隆当何如用心哉敬恭朝夕尽其职
之所当为而措其身于礼法之中斯可矣此固士之所
后集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1241-0730d.png

此盖远矣人之俟之者加察焉以远故也颜子之尝饭
曾子之杀人盖自古然矣然则恭敬以尽职礼法以饬
身其可不加勉也哉仲贤之先人尝贵矣宜益自爱重
而谨于所务则上有以报国下有以荣身而不愧于为
士矣予素欲成人之美而重彦澄之请故序以赠之仲
贤宜勿以为迂也
赠张知县归丹阳序
后集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1241-0731a.png

举其官久之坐累谪居隆庆州士大夫皆惜之今天子
即位之初下诏求贤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
曾公子棨即上章荐君授丹阳知县未几命下凡以贤
举者必会六部都察院翰林近侍之臣严试而后官之
其已授官者需其来则试焉而黜其不然者今年张君
朝觐来京师吏部举前令试在优等将复归丹阳其素
与厚者皆赠以诗而俾予序嗟夫张君其知所以严试
后集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1241-0731b.png

慎之也士君子抱才具固将有以自显而亦耻混于众
人今幸遇夫严慎之选此其酬知竭诚之秋也则所以
施于民当何如其至邪民者邦之本本固则邦宁令所
以养民而固邦本也夫民衣食足然后习于礼义而忠
君亲上故虽或有劳费于民令必为之委曲区画择所
以利之者使虽费且劳然犹足以自养而不至于甚病
则善矣圣天子在位惓惓爱民虑夫部使者之病民也
后集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1241-0731c.png

殆尽甚矣仁爱斯民也为令者深体而笃行之则民之
受福也多矣张君素端厚详慎君子之道也端厚详慎
兹又当严慎之选而奉行仁爱之施使民利其利而足
于衣食民将鼓舞而歌颂之予与诸公尚倾耳以俟焉
故因序其诗而相与道之
前贤墨迹序
直先考琼州公最好书得晋人书法临池挥洒奇逸绝
后集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1241-0731d.png

得欧阳率更书虞恭公碑内四十一字颜鲁公书东方
生像赞小字百馀又得遗教经十七行于宋得东坡先
生书洞庭春色赋于元得赵松雪简帖五纸康里子山
二纸皆珍藏之间遇知者则出玩焉其后以多故失之
今所存者松雪子山各一纸而已永乐丙申先公以内
艰起复来北京每言及之则屡叹以为不可复得洪熙
元年乃取于家令苏州沈毅装潢成卷而先后失伦毅
后集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1241-0732a.png

移置闻其颇自重因不复言乃序而归之家以遗子孙
使知前人得之之难今所存者什二庶几能爱惜也东
坡先生常言君子不可留意于物留意于物则若钟繇
王僧虔辈皆足以自祸此言是已然有之而不能存亦
不可也尚慎惜之
赠曾佥宪诗序
复铉名鼎永丰故家永乐十年以礼经擢进士第太宗
后集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1241-0732b.png

于时天下无滥刑而诸进士亦以明慎得名于世久之
凡赐进士出身者皆除按察司佥事复铉之陜西又改
四川所至人称之在四川(缺/)年以忧去官服除改广东
将行其从兄子棨与予为同官俾赠一言夫以复铉之
贤扬历之久其于任职盖如王良造父驾轻车策骏马
以骋于九轨之途不足以喻其快且易也而何待于愚
者之言哉虽然愚者之虑反复而不已未必无一得也
后集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1241-0732c.png

以理刑视之予惑焉古之为贤守令者奉法循理以临
民其化行其俗美则囹圄为之空由是论之为守令者
果得其人则民皆迁善远罪虽府县可使无讼况按察
司乎然则为按察司者莫亟于察吏之贤否而进退之
也今天下之为布政司十有四而皆有按察司以临之
为府县庶僚累百十其贤者固有矣未必多于不贤者
也中人之性可与为善可与为恶者相半焉苟劝惩黜
后集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1241-0732d.png

政平其教施民庶乎化矣不然则相观而流于恶虽有
贤者一二人其所及有限无怪乎争讼之繁而事愈不
治矣予故谓亟于察吏之贤否而进退之此愚之所得
也复铉之广东广东之为府县者皆贤则复铉可以无
事矣若犹有未贤则于劝惩黜陟之典似不可缓也以
复铉之贤而徒矻矻于听讼之末以取快一时则愚之
惑也滋甚矣予于复铉谊不薄故为赠言如此凡赋诗
后集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1241-0733a.png

宋氏世谱序
宋以国为氏周武王灭商而封微子启于宋宋亡子孙
散徙他国因以为氏历汉多有显人至宋而真定之族
为盛开宝中有景阳者以军功累官至节度使平定西
南夷诏就大万谷乐开总管府以景阳为总管镇抚焉
夷人安之遂世有其爵与地历十世曰贺宝始仕元为
军民宣抚使开治于贵州又三世曰钦以功升昭勇大
后集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1241-0733b.png

贵州宣慰使世守焉盖自景阳至今尚德十八世矣尚
德思前人树立之不易而冀传之远乃作世谱图又载
其德以示后使善继而永保之此仁人孝子之用心也
易师之上六曰开国承家盖师之终功之成大者开国
小者承家所以报之也景阳之受爵土有家于贵州盖
以武德自奋者非幸而致也其延于后世宜矣哉我国
家受天命一海宇凡郡县皆置守令惟西南夷则因其
后集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1241-0733c.png

其得所也当时奉命守土若宋氏者非一姓然四五十
年之间败亡相继子孙之不肖不思前人树立之难而
纵欲以逞安得不及于祸哉自古有家者皆欲相承于
无穷然其传世之久近必视其德之有继与否宋氏传
十八世几五百年而犹盛其世德之积可知矣予闻尚
德忠敬以事上宽惠以抚下其言动必以礼其教诸子
亦如之宋氏之德又有继矣庆泽其可穷也哉后之人
后集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1241-0733d.png

友贵州按察佥事郭公绪以首简属予予深嘉其意而
序之
送刘宪副南归序
正统十年六月四川按察副使刘君鼎贯考绩来京师
言于吏部曰鼎贯由御史为副使又九年荷朝廷之恩
厚矣愧不能报万一今年六十二精神日衰齿牙脱落
须发无一茎黑者且耳目聪明十已减六七心复多忘
后集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1241-0734a.png

义不可按令凡年未七十而病不能胜任者皆得致事
敢以请吏部以其方面大臣且课绩当升不之许鼎贯
遂请于上诏吏部验之吏部察实以闻乃令致其事而
去夫君子之仕也必思尽其职之所当为而不顾其身
是故夙兴夜寐勉焉忘其力之劳而不使有毫发之不
尽为臣之义当然也不幸而衰且病欲亹亹以图厥功
而力不如志进不能自效以有补于时退不能自安而
后集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1241-0734b.png

人在位而知其然矣于是有休致之令使年虽未至而
病及之者皆得以遂其安适其情此如天之仁曲成万
物而不遗者也臣行义君行仁上下交尽其道虽唐虞
三代不过也于乎何其盛哉刘君以诗书之胄取进士
任风纪扬历中外三十年其誉望之重功业之著固已
表表动人矣庶几义之尽者乎今非苟图自安迫于衰
病而然也皇上深仁厚泽沾被若此则衰病之躯辟之
后集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1241-0734c.png

然而复于荣茂未可知也与君厚者皆喜君之归作诗
送之从弟俨以进士第一为翰林修撰持以属予序予
与君最故而年加长疾加剧然无以报上恩不可以遽
去旷官窃禄盖不胜其愧也故因序其诗而自讼焉
天台齐氏族谱序
天台齐氏族谱兵部主事汪之所辑也齐氏本汴人从
宋南渡遂家于杭州其后又徙台州兵燹相仍谱牒亡
后集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1241-0734d.png

天台山水之胜始定居焉今谱遂以八十宣义为始祖
其前之不可考者皆阙之所以传信也宣义生千六府
君仕元为宁海副尉生二子仲华仲杰国朝洪武中仲
杰子庄卿以耆儒徵为房县令孙彦德举明经为安庆
府学训导而仲华之孙执中亦起为刑科给事中汪则
房县之曾孙正统丙辰取进士官兵部有名于时自宣
义至于今盖九世矣其初一人之身历三四传子孙浸
后集卷十七 第 26a 页 WYG1241-0735a.png

能致哉谱之作所以著其本联其支尊祖敬宗之道存
焉详其所可知而阙其不可知此作谱之法也然世之
作谱者多喜溯流寻源以极于受姓命氏之初祖自谓
能详矣而牵合傅会以自诬恶在其为尊祖敬宗也哉
齐氏之先有谱牒遭乱失之今始于宣义而录其所可
知不强引旁援以自诬是所谓尊祖敬宗者也其用心
贤矣哉故家大族必由祖宗德善以启之子孙务善以
后集卷十七 第 26b 页 WYG1241-0735b.png

于前与继于后者其善可知矣孔子曰积善之家必有
馀庆积之云者累进而加厚之谓也父子祖孙相继无
穷诗书礼义之习仁义忠信之行亦相续而无间则足
以亢其宗而光荣硕大有已哉虽至百世未艾也齐氏
子孙宜益勉之故书以为之族谱序
菊窗十景诗序
草木之类皆禀天地之气以生而其质不同君子好之
后集卷十七 第 27a 页 WYG1241-0735c.png

渊明独好菊而濂溪周子则爱莲花此其中盖有契焉
也后之人而同其好其亦庶乎古之人也哉永新尹祥
兆吉以明经取进士为行人既满超拜兵部职方员外
郎政事之暇以植物自娱公署窗前有隙地取菊数十
本种之名曰菊窗菊盖其所最好者也然以为未足又
取玉簪芙蕖诸物凡八九种列莳焉舒翘扬英各以其
时兆吉稍閒即与宾客觞酌乎其中因景物之胜命为
后集卷十七 第 27b 页 WYG1241-0735d.png

垂丝疏篁戛玉红莲擢秀翠柏连阴石笋苍蒲盆池赤
鲤酒酣兴作宾主各赋一章间歌以相侑悠然甚乐也
及来北京请于名卿大夫曰古之人有云物不自美因
人而彰祥愿假宠于下执事诸公皆忻然为赋之诗既
完持以属序夫君子之于物岂徒悦乎外欲有以资乎
内者进德之助也苟有以资乎内斯得以悦乎外矣古
之君子有屈原者以众善治其身而每托喻于芳草其
后集卷十七 第 28a 页 WYG1241-0736a.png

而美见于外也兆吉之所植者众矣幽贞芳㓗足以拟
德者其取以自资荏苒柔弱而不能久者则否焉夫如
是兆吉之进于德可量哉不然则彼之可悦者物而已
于人何与焉书此以为诗序其亦有足取也夫
杨氏族谱序
昔者少师杨公之修族谱也最为详慎因族父与芳甫
所辑之旧而补其阙遗有未能详者仍阙之示不苟也
后集卷十七 第 28b 页 WYG1241-0736b.png

百年子孙蕃衍支分𣲖别至不相往来故谱所载有上
失系属下失其所继者吾未能尽详也且诗书之泽未
艾后嗣当益蕃续而书之皆尔所宜留意德敷奉命唯
谨积廿年参互考订增补其未备凡族属子孙皆取而
录之其阙而未能详者仍阙焉犹公之志也书既成而
少师公捐馆已二年惜其不及见之乃持来北京属予
序杨氏自南唐虞部侍郎辂始家庐陵郡中四世延安
后集卷十七 第 29a 页 WYG1241-0736c.png

十七世有三人者联贡于漕同授登仕郎声称赫奕杨
氏之一盛也继而吟窗先生累官至翰林待制有传在
国史又历三世而至少师公其爵位之尊德望之重文
章之妙诚所谓邦家之光岂特杨氏之盛美哉而犹惓
惓于谱牒以著其本联其支此仁人君子尊祖敬宗之
道也夫故家令族之所以光明硕大而不至于泯没无
闻者以谱牒传焉耳然所以光明硕大而不泯盖有在
后集卷十七 第 29b 页 WYG1241-0736d.png

足以不朽矣鲁叔孙穆子乃谓在于立德立功立言而
世禄不与焉盖德充于已功施于民而言可以为法戒
人将百世仰之斯足以亢其宗杨氏之子孙尚勉之如
是则光明硕大有已哉德敷明经取进士今为大理评
事续著此谱以成公之志其贤可知矣予是以重之故
为序而不辞
南溪萧氏房谱序
后集卷十七 第 30a 页 WYG1241-0737a.png

居泰和之早禾渡子清卿徙泸源清卿后三世曰演生
四子其长曰大承事始徙居南溪大承事三世曰济行
生三子尧卿舜卿汉卿舜卿生祥甫祥甫又生五子德
高德明德仁德美南山德明子信可早卒而以弟南山
为子从元俗也呜呼兄弟之伦天序也曰弟而子之不
谓之渎伦可乎复而正之礼之善者也正之而或有违
言则将遂已乎已之非礼也于是而各尊其尊此房谱
后集卷十七 第 30b 页 WYG1241-0737b.png

子兰谷皆以号书所以示尊也尊祖敬宗亦礼之宜也
兰谷生三子自新自明自成自新生鹏起鹏举自成生
鹏南鹏翔鹏汉自明继信可无子而复以鹏起继之于
斯之时萧氏为最盛盖仁声义闻表然为望于乡邑非
但资产之富也历三四传子孙日益蕃昌皆具载此谱
而他派不与焉永乐初予在翰林鹏举先生以山东运
副考绩来京师予始克识之盖淳然古君子也及归而
后集卷十七 第 31a 页 WYG1241-0737c.png

甫作之超然远识不泥于常见而得以伸其尊祖敬宗
之心可不谓贤矣乎今鹏举先生之子孟勤入翰林为
侍读孙彦清为国子助教鹏翔甫之子叔章鹏汉甫之
孙铨皆以明经为县学训𨗳衣冠文物之盛他族罕比
不特萧氏之异派也黄太史谓冲和之气在此一枝是
固然矣然非诗书之泽浸灌涵养之深亦未之能也萧
氏之子孙尚勉之庶乎百世有耀矣今侍读之兄孟廉
后集卷十七 第 31b 页 WYG1241-0737d.png

其可辞故为序之以劝来者
友竹轩序并诗
庐陵周仁俊予友工部侍郎周公长子也仁俊最好竹
所居山前有地皆种之盖左右前后无非竹起居食息
亦无往而不见竹者仁俊喜曰此吾友也因以友竹名
其轩或者曰人之与人类也君子以友辅仁仁俊不取之
人而乃取于竹岂以人为不足友邪其亦异乎古之君
后集卷十七 第 32a 页 WYG1241-0738a.png

邦习诗书谈道义者所在皆是仁俊出而求之直谅多
闻者皆仁俊友也所得不既多乎然犹以为未足而于
竹友焉其意以为交于外者固多矣退而休于家则岂
能无少间哉竹朝夕所与处者也师其心之虚足以纳
善而不违师其节之劲足以临事而不挠贯四时傲霜
雪而柯叶不改色不变又足以励其德之常便佞善柔
之辈岂足为损哉出而友当世之善士归而友于此君
后集卷十七 第 32b 页 WYG1241-0738b.png

友恭之道一门之内食者常五百馀指小大雍睦无间
言又非唐之所谓义竹者比邪以是而观仁俊之友竹
盖诗人托物自况之谓君子之所与也然则仁俊盖贤
矣奚名为异哉仁俊侍父来京师善画者倪端为图其
景而以求予言乃为序次其说而系以诗
青山盘回气清淑山下高门围大屋中有幽人好隐居
种得筼筜美如玉绕屋翛翛清绝尘閒居无事长相亲
后集卷十七 第 33a 页 WYG1241-0738c.png

薄俗纷纭岂堪保东风桃李竞芳华顷刻飘零在泥潦
此君挺挺千万竿霜雪那知有岁寒长梢密叶青满眼
莫惜焚兰朝暮看倪端作画众所欲喜向高堂见横幅
爱尔存心似古人为作长歌拟淇澳
安成路氏族谱序
谱之作所以著其所自出而详其所由分使为子孙者
知本源之盛而思善继于无穷乃尊祖敬宗之道也有
后集卷十七 第 33b 页 WYG1241-0738d.png

于此其可不重乎安成多故家湖溪路氏则汉临淮守
温舒之裔温舒家钜鹿至唐冀国公嗣恭始家平阳冀
公之孙隋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又徙汴梁在元之初
文林受命为安福知州有惠爱及民卒于官子仲明因
家安福之东门四世至英叔值元季之乱避兵庐陵乱
定子文明归安成寓居邑东之梅林再徙井溪三迁湖
溪遂为湖溪路氏至于今九世诗书行谊犹不失前时
后集卷十七 第 34a 页 WYG1241-0739a.png

子诚明缵辑成书自安成溯汴梁以及平阳钜鹿皆通
录之明诚孙世昂与从弟世清又增修之而自为之序
循源溯流粲然明甚世清子璧字裴资为工科给事中
复以父命求予序惟路之受氏盖有国者之子孙其先
既盛矣至临淮而显于汉冀公父子祖孙又大显于唐
自州守至今给事则又一盛也非本源深厚岂能是哉
然予闻之晋范宣子自谓陶唐之后历虞夏啇周千数
后集卷十七 第 34b 页 WYG1241-0739b.png

立德立功立言而世禄不与焉自路氏论之临淮尚德
缓刑之书盖久而不泯冀公初宰邑当时谓可以嗣鲁
恭庶几言立功立者矣若又充而大之始于孝弟而至
于仁义不可胜用卓然为望于天下可传于百世载之
谱牒岂不光远有耀哉故为之序而举以告其子孙是
亦爱厚之意也
慈溪王氏族谱序
后集卷十七 第 35a 页 WYG1241-0739c.png

所以徙其居慈溪者则自万五府君始也由府君至伯
辉仅六世而已失其名讳伯辉之高曾虽近其名讳亦
无所考谱牒之亡失甚矣其可叹也伯辉作此谱虽未
能详于其先然自此而录之至于数十世蕃衍硕大足
以考世德之盛则此谱盖权舆也世之作谱者多好强
附他族之显者以为荣是乃所以自诬不足传信于后
世君子耻之伯辉作谱录其可知而缺其不可知不肯
后集卷十七 第 35b 页 WYG1241-0739d.png

九人而伯辉为中书舍人以善篆𨽻名天下弟尹和为
金溪令尹哲为石城令皆有名绩尹和子来字原之始
为监察御史升山西参政改广东弟复为刑部主事鼎
为慈溪训𨗳文学政事表表皆在人耳目何王氏之多
贤哉自古受姓命氏其始皆一人之身至其子孙愈久
而愈盛盖有德以启之而又有善继之者也王氏自万
五府君以来子孙之多且贤又贵显光荣如此非其德
后集卷十七 第 36a 页 WYG1241-0740a.png

以亢其宗王氏之盛未已也要在后之子孙善继之而
已原之持此求予言故为题其后以致期望之意云
龛溪刘氏族谱序
龛溪刘氏汉长沙定王发之裔其后有世隆者徙居安
成之章湖至孙成高又徙白下之淇泮塘宋乾道辛卯
天祚乃徙今龛溪为望族历三四传子孙弥盛而华翁
最富饶自县郭以西至其乡良田深池大抵多翁之业
后集卷十七 第 36b 页 WYG1241-0740b.png

仰其衣食以自给者又三百馀家凶年饥岁有告籴者
翁必减价与之自远来者则又给道里费作梅陂以灌
田远近受其利皆歌颂焉治园于宅之东杂植花卉居
閒无事日与族人宾客觞咏其中甚乐也至子寿可而
益盛寿可二子长子坚力学喜吟尝有志于用弗果出
而好仁急义出于天性万安梅田尝有寇窃发朝廷用
兵剿之子坚曰地与吾境接不可使蔓延污吾县即自
后集卷十七 第 37a 页 WYG1241-0740c.png

仲坚亦端重果决似其兄而凡群从兄弟亦皆能自立
异常人则其世德之积可知矣子坚三子彦威彦忠彦
明今皆居蜀之盐亭仲坚二子彦桓彦湘又龛溪之杰
也彦湘重修族谱自天祚而下凡几世支分𣲖别粲然
明甚尊祖敬宗之心厚矣予生也晚不及见其前辈长
者风流文物之美而幸获交彦桓继而与彦湘通婚姻
二君皆谨厚君子也今彦桓不可作矣而彦湘以谱序
后集卷十七 第 37b 页 WYG1241-0740d.png

前有德以启之而后能有继则久且盛可必也陶唐氏
之后封于刘刘累事夏孔甲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
在周为唐杜氏其仕晋者为范氏然皆累之后也范宣
子自谓世禄之盛可以不朽矣鲁叔孙穆子乃谓不朽
在于立德立功立言则刘氏之子孙欲继前人之盛者
可不思卓然自立乎孝弟忠信其本也德立矣而又有
功以及人有言可以为世法则其族之光明硕大可以
后集卷十七 第 38a 页 WYG1241-0741a.png

所以自立也予序此谱而举宣子叔孙之言盖刘氏之
故实而为子孙者所宜勉之故云耳
赠都指挥佥事陈侯序
国朝既建北京以为万方会同之都而通州实迩京邑
为重地盖舟车之会水陆之交天下之人不间华夏蛮
貊凡东南数千万里有事而来者必由乎此若贡献之
转输漕运之委积居民卒伍之栉比贾区商舶之鳞次
后集卷十七 第 38b 页 WYG1241-0741b.png

武臣之有才智知大体而善抚驭者总焉必使人得其
所而不失宜定边卫在通州开封陈侯信为指挥使久
以才名闻于时监察御史高峻以为可用荐之上从其
言特敕以总督之任侯殚心尽力祗慎不懈事治而人
安之既三年御史张鉴复言其处心正直涖事克勤上
命署都指挥佥事未几太监李公及户部工部皆言其
任总督有馀暇若委以他役可不劳而办于是命同修
后集卷十七 第 39a 页 WYG1241-0741c.png

平忠武王故有庙在通州久而颓敝至是亦以委焉不
数月而讫工上念其劳真拜都指挥佥事所以报旧绩
而勉新功也天之生才盖以资用而治天下者亦必用
天下之才而后能成厥功然所以使之趋事赴功而亹
亹忘倦盖有其道矣赏罚者天子御世之大权也有功
必赏则谁不竞劝以效其绩使人皆竞劝以效其绩则
天下岂有废事哉夫赏以劝功者明天子之事受赏而
后集卷十七 第 39b 页 WYG1241-0741d.png

过人亦可以见矣然为臣之所务不止此也敬恭朝夕
视其职之当为者而尽其心功愈高则上之所以报之
者愈厚爵禄之来其孰能禦之此在陈侯勉之而已陈
侯来谢恩阙下凡与之善者皆深以为荣而思所以华
其归工部侍郎王君庭佐求赠言于予故为序以送之
赠少卿郑君序
正统十二年八月南京太常寺少卿郑雍言釐务巳六
后集卷十七 第 40a 页 WYG1241-0742a.png

进惟明天子所裁非有司当议今其秩未满应俾任职
如故上从其言郑君将南还予同僚赵公曹公相笃交
好求予言以赠行予于郑君亦不薄昔永乐十三年太
宗皇帝临轩策士而郑君奉大对予忝读卷得郑君策
以为奇奏之郑君在进士优等遂入翰林为庶吉士由
是连历清贵擢中书舍人行人司副升河南按察佥事
当之官近臣有言其文学可用宣宗皇帝留不遣俾与
后集卷十七 第 40b 页 WYG1241-0742b.png

于是有少卿之命夫自郑君取进士历官至今三十馀
年而同朝者二十馀年斯文契谊不可谓不久矣今之
去可无一言为赠邪况重以赵曹二公之命乎夫赠之
为言有所增益之谓也郑君之学既足以成美名至显
位矣予言何能以加毫末哉然观烝民韩奕之诗皆尹
吉甫作以送樊侯韩侯者其曰小心翼翼古训是式曰
夙夜匪懈虔共尔位盖美其已能而劝勉之意寓焉古
后集卷十七 第 41a 页 WYG1241-0742c.png

常典祀之职也郑君之行可以交神明则其能敬可知
矣要在恒久不渝而已传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
书曰德懋懋官郑君益勉之其进于福禄荣名可量哉
彼宦成而怠者君子不贵也用是以赠行其亦古之道
也欤
送郭珦训导序
泰和北门郭氏诗书之家也予生也后不及见其前辈
后集卷十七 第 41b 页 WYG1241-0742d.png

官至登州府学教授弟庆宜先生与予先考尚书公同
聘起论治道为湖州经历经历子彦铉为县学训导予
所从游者亦累官至顺德教授先公守琼州时顺德弟
西字彦迁任推官为同僚而登州之子彦常英伟豪迈
有才识达政务故少师杨先生尝欲荐之以病不果其
子公绪取进士为按察佥事历陜西浙江贵州皆有盛
名其他为教官者亦累累相继珦则公绪子也又以明
后集卷十七 第 42a 页 WYG1241-0743a.png

父子交郭氏数世不可谓不旧矣而公绪昔与予同游
县庠最相好予视珦犹子侄也不求予言且将进而告
之况其请之烦邪夫治天下者必用天下之贤才学校
养贤才之地教官成贤才之本也其所以成之者岂止
文艺之末而已哉读书以求道明道以饬身孝弟忠信
礼义廉耻皆深体而力践焉如是则言非空言行皆实
行任之以政而治道盛矣然非教官身有之而欲为弟
后集卷十七 第 42b 页 WYG1241-0743b.png

所务哉今天下贤才升于大学而用于吏部诚才且贤
者固有矣其不然者不可谓无也盖于其末且未至况
欲求其本邪用人之难教道之不立未尝不愧且叹也
故凡为教官者必相与切言之况珦也哉读书以求道
明道以饬身修其本以率之本立而效见矣珦毋以已
能而自足也言之切者爱之深珦其勉之
甘溪龙氏族谱序
后集卷十七 第 43a 页 WYG1241-0743c.png

渊者始家永新后若干世曰讷又自永新徙泰和县城
六世至时升始定居甘溪然尚有居县城者时升后二
世曰某生五子登腾际某澄登举进士为廉州推官通
判衡州腾亦举进士授修职郎仕至南安知录际为临
江教授某与澄皆未仕龙氏于此为最盛然某及三世
则阙焉今溪山之间室居相雄高衣冠相照映诗书之
声相闻于旦暮田园池沼弥布于远迩皆四子之后之
后集卷十七 第 43b 页 WYG1241-0743d.png

其人而尝过其旧宅广宇丰堂长轩峣榭可比子男邦
君之居又观虞邵庵所为谨敕堂记及诸老先生与徐
沟往还之什未尝不叹其盛也既而与乐山君游其子
礼部主事叔粲孙吏部员外郎士郁相与连姻且同朝
员外之兄士熙亦以明经任训导仕者既有爵禄光荣
之美其未仕者亦享丰亨和平之福此又能氏之一盛
也夫人事之盛衰不常要之以有德维持之则衰可盛
后集卷十七 第 44a 页 WYG1241-0744a.png

非积善岂能致哉族之有谱所以著其所自出而正伦
理笃恩谊伦理正恩谊笃仁义之道行焉由是推之以
及于民物仁义不可胜用也德莫大于是龙氏子孙世
笃而不忘则蕃衍盛大有已哉士郁重修此谱而以求
予序故为序以道之
送陈太守致仕序
陈侯本深之治吾郡十八年矣其始为刑部员外郎以
后集卷十七 第 44b 页 WYG1241-0744b.png

之仁而有礼他之为郡者鲜及也是以名实烝然于上
下既九年郡人不忍其去相率乞留藩宪大臣及御史
具以闻上从之增其禄秩俾复任而侯之所存所行率
如旧不变一郡之人益安于其治今年朝京师恳以老
疾乞致仕盖侯素有目眚至是颇甚且年六十有馀矣
而其身癯然若耄及焉者予重惜其去勉留之而语益
切众察其实老病不可强乃列言于上俾致事吾郡仕
后集卷十七 第 45a 页 WYG1241-0744c.png

侯在位久于民之情伪靡不知事之难易缓急靡不熟
故言出而民信小大之务皆有条理争讼者折以一言
多心悦诚服而罢今侯去矣后之继者虽聪明才智不
一二年岂能谙练而为民所信服如此则人之安否郡
之治与不治未可知也然既末如之何则皆赋诗饯行
以道意而谓予宜序予亦不能释然于怀者念古之君
子壮而仕老而归乃人情之常公义之所与也况又加
后集卷十七 第 45b 页 WYG1241-0744d.png

据偏州下邑得终三年幸矣历九年而无慊又幸也陈
侯治郡十有八年誉望如一日才行之美足以为之也
而昧者乃以吾郡为难治不自计其如何于乎岂真难
治哉观于陈侯可知矣故又因序而道之非独以示其
乡人且欲传诸远使知陈侯之贤而信吾郡之易治也
贻安堂诗序
贻安堂诗若干首士大夫为吾邑萧公北作也萧氏昔
后集卷十七 第 46a 页 WYG1241-0745a.png

北父于渊虑后之人益众而势益疏利害相刑爱恶相
攻将不能无彼此言者如是而欲安得乎乃作室于泉
谷而徙居焉距旧居盖二里许曰使吾子孙安于此而
亲属之往来亦不废岂不皆安且乐哉因名其堂曰贻
安之堂公北挟其艺游京师名公贵人多命写真而皆
得其形似京师画者莫不让其能诸公亦无不爱公北
者故皆乐为赋诗而贻安之堂寖闻于天下予同邑人
后集卷十七 第 46b 页 WYG1241-0745b.png

营居室皆欲燕及其子孙斯干之诗可考也然其所以
安则于首章见之安与否未有不由于兄弟相好而不
相谋此致安之道也不然则同气之亲且不保况群从
兄弟乎然则于渊名堂之意其示训深远矣公北兄弟
顾名思义而笃于相好群从兄弟又相与惇睦而无间
则外侮敢及哉子孙世笃而不忘则其安居乐业有已
哉予亦爱公北而欲其安且久也故为序其诗而道之
后集卷十七 第 47a 页 WYG1241-0745c.png

国子助教姑苏李先生言于予曰右都御史陈公有戒
以洪武已巳三月初十日生至今正统戊辰年巳六十
矣在朝之贤若毗陵胡公海丰王公宜章邝公山阳金
公辈皆与公相厚喜其甲子一周而愿其寿之永也相
与赋诗以致祝望之意继公乡人也谨类次成轴求先
生一言弁其端夫古之君子于其所亲厚者则必以寿
祝之寿五福之首也有寿然后能享诸福祝之以寿则
后集卷十七 第 47b 页 WYG1241-0745d.png

之寿考系乎天非可以苟得也必有世德之积而又修
德以继之然后能得其寿此天所以彰有德也予闻陈
公之尊府昔以轩岐之道鸣于世乡郡之人皆赖之庆
泽之积也深而公能承之以德遭遇圣明恩宠优渥由
监察御史三迁至今官出入中外宣布天子仁义之德
威行惠施近悦远怀表然为当世大臣宜其得寿于天
诸公愿望而形于言予为序而传之皆宜也抑尝观夫
后集卷十七 第 48a 页 WYG1241-0746a.png

者既以无疆无期祝其寿矣而又愿其德音不已德音
是茂至于保艾尔后乃已焉盖德者寿之本夫既得其
寿矣然进德之功不已而益盛则足以保养其子孙而
后为福之全周之诗人善于颂祷如此诸公之意盖亦
犹是也今天下太平民物阜安列圣休养生息之恩一
切不异于周之盛世耄期之老所在有之然乐其寿康
而形于歌颂以鸣国家太平之治以继成周小雅之什
后集卷十七 第 48b 页 WYG1241-0746b.png

传焉
泰和彭氏族谱序
吉安之彭为大姓盖出吉州刺史玕子孙之多散处者
数邑凡十馀族虽隐显不同然皆系前人之望而皆能
有所立岂非其世德之盛欤泰和彭贵和修其族谱远
溯于玕而近考诸族盖一本而分者也今年来北京求
予为序而其所为谱不以自随予不能见然尝思之古
后集卷十七 第 49a 页 WYG1241-0746c.png

大散布于天下盖以一人之身而为千万人之身究其
始而论之玕亦其所自出也自玕以至贵和未久也其
传序可知矣惜予生也后不得闻其世之详尝从今少
师杨先生而闻其略矣洪武中贵和之祖云祥质厚简
静而其父学孔颖敏负才具足以有为于世尝礼致东
里先生于家使贵和与兄贵雅弟贵肃贵彦皆受学其
所以事师甚厚而教子孙甚勤故贵雅贵和贵彦皆才
后集卷十七 第 49b 页 WYG1241-0746d.png

尤好学其学可以及人尝有荐为学校师者贵肃不就
也沉静以自处不求闻于当世其祖考兄弟如此斯其
为宗族之重欤谱之作所以收族也而仁义之道行焉
盖正伦理而尊卑之分明笃恩谊而彼此之爱洽是所
谓仁义也仁义行而宗族和宗族和而福泽增则安得
不昌且大乎然所以明于仁义而不悖者学问之力也
贵和子孙尚勉于学问而笃于仁义则刺史之荣将必
后集卷十七 第 50a 页 WYG1241-0747a.png

后集卷十七 第 50b 页 WYG1241-0747b.png

抑庵文后集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