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琼澥探奇记¶ 第 631b 页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二十四
侍 者  福 善 日录
门 人  通 炯 编辑
岭南弟子 刘起相 重校



** 琼澥探奇记

予被放之十年。万历乙巳春三月。自雷阳杖策南游
天池。探琼澥之奇。且践宗伯王公。给谏许公之约。寓
于明昌塔院。院乃许公议建。以补郡城艮方之不足。
琼澥探奇记¶ 第 631c 页 X73-0631.png
独立中天。高标云汉。登览四顾。若御泠风而游空澥。
潮音动天。水色澄虚。又若钧天而临明镜。巍然一大
奇观也。居旬日。诸弟子日益进。盘桓阁上。相与论道
有閒。陈生于宸。邀予寻毗耶之金粟。求苏公之白龙。
具得其真。乐而忘返。又数日。刘参军遨游西湖。观玉
龙泉。乃欣然命策。孟夏之十日也。湖去郡西二十里
许。冈峦蔓衍。一望苍翠。指石山而南。二十里。出郭三
里许。村园蔬圃。连络鳞次。礧礧落落。叠石为堑。擘土
为畦。骨露肉藏。外瘠中腴。秫黍菽麦。嘉蔬细粟。五谷
咸备。触目灿然。俨若蓟门西山也。迤逦曲折。渐入深
林。行数里。蓊郁蔽野。不辨高下。穿云蹑石步出小溪。
清流照人。可鉴毛发。心脾一洗。炎蒸顿苏。不数十步。
则临大溪。度石桥。俯流濯发。肌骨生粟。乃拽杖散步。
闻云中犬吠。不见烟火。小转即入村墅。居人环堵。尽
垒石为壁。形朴色古。苍藓青藤。延蔓交络。如珠璎之
挂天冠也。余喜而忘倦。因倚杖入门。良久。一老人出。
修眉庞首。著牛鼻裈。敝衣垢面。捉襟肘现。望之若不
见。问之则不应。傥然若忘。掉头而入。余是知秦人不
在武陵也。伫立须臾。余掀髯长啸。出村舍西。石渐巨。
林益深。石岸夹溪。则见沃壤平畴。禾稻如云。流水灌
注。溁[泳-永+回]周匝。如渭川淇澳。恨无入云修竹耳。椰棕槟
榔。处处撑天。此世所无。淇澳所不易者。余曳屐沿流。
穿田度坞不辨东西。行又数里许。过小溪。登平冈。则
知为西转也。棘剌牵衣。林草塞路。披云拨雾。攀萝蹑
琼澥探奇记¶ 第 632a 页 X73-0632.png
磴。神怡足健。经过十馀里。皆礧石为堑。如丸如拳。如
毬如案。大者小者。欹者侧者。方如切者。斜如壁者砌
为堤环。密如罗纹天然峭列。无不中度。大如丈室。岩
如宫墙。至有万夫不能举者。累累垂垂。疑其为鬼工
也。登高远望。连阡遍野。处处皆然。异哉。徘徊瞻眺。隐
隐出灌木末。参差列如层城。四顾茫然。寂无人声。幽
深窈窕。非人閒世矣。又小北转。遥见云中华表。从者
指为石湖。心窃疑之。其石铺地面。一平如掌。色如古
铁。形状巧妙。大似莲盘。小如蜂窦。奇形异态。行行不
见其踪。小转入石门。仄径逶迤。始知为一石天成。周
数十里。四面皆高。中凹一湖。如照天明镜又若生盘
池中。著玻瓈盏耳。不知谁为凿之也。相传此地。昔为
居人。一日风雷大作。龙从石出。大水沸涌。屋宇尽没
为湖。天旱水涸。石有龙形。尝大旱。现梦于郡守曰。吾
石湖龙也。祷之当得雨。太守往祷辄应。建庙貌以祀
之。至今率为常。入石门百步。渡小桥。连一池。池上古
木如张幕。下有古殿三楹。栋梁皆石。殿后有池。额曰
玉龙泉。池上有古庙三楹。即玉龙之神女像也。左有
龙泉。自石罅中出。喷薄如珠。大如车轴注于方池。池
上有亭址。池下有长湾。皆有故事。今亡矣。池东隔小
石岭。岭下有溪曰篁溪。溪下望之。嵯岈嵚岑。石空洞
中。如盘池者。多奇绝。林草翳蔽不能入。而水汇为流。
曲折隐伏。会归一窍。且曰出前村之石桥。从之环绕
万山脚。穿田过峡。从石塔山外。过郡门入南。渡响水
琼澥探奇记¶ 第 632b 页 X73-0632.png
桥。则直东而会大河。倾泻入澥矣。余与参军汤黄二
生。濯足清流。散发披襟。盘礴池上。清风四至。毛骨清
凉。如坐广寒。对冰壶而临玉鉴。殊不知为炎荒瘴澥
也。日莫返策。因循水道望之。则自源头出谷。曲折由
西掠南。直东入河。似与郡城无系属焉。穷日而归。卧
高阁而恍梦游。觉而纪之。因论之曰。琼自中原来脉。
从南岳转西粤。抽枝下桂林。左右两江。夹送而南。至
苍梧贵水过峡。蜿蜒出灵。钦入澥为蓬壶。转珠崖。突
然涌出。五指参天。北向中原。为南甸锁钥。环三千里。
真天壤一大奇观也 圣祖有言。南溟浩瀚。中有奇
甸数千里。岂非天眼哉。尝历览方舆。南衡而下。脊分
五岭。山水背中国。而南奔入澥。故按环澥大形。左朝
鲜而右安南。若两翼然。日本吕宋暹罗诸岛。列于外。
琼甸适当百粤之捍屏。实澥外一大都会也。五指回
拱。特起中天。为琼之祖龙。山北向而水北流。腰结定
安。水左旋右折。循龙而趋。横跨郡东。而直入澥。山则
右奔。遵西澥而北结石山。举首开口。中吐真脉。盘而
东倒。回顾若游龙颔下之明珠。结为郡城。石山为首。
左张唇入澥。为后托。小水随之。右拖长岭。方数十里。
中为石湖。委蛇而南。横岭为郡。案岭后为白水。紧缠
干龙。由石塔绕城西南隅。过门而左。低滀为南湖。而
石湖水外流包内。案度响水桥。古从马坡迤东北。回
绕春牛馆。聚东湖之回西北。转自新桥。会白水。抱城
东而旋。今则返跳直入。河如弓。以背向郡城而不顾。
琼澥探奇记¶ 第 632c 页 X73-0632.png
如形家所谓气散矣。许公建明昌塔于艮方。以塞水
口。议将引石湖之水。绕城南。抱东郭。会白龙金粟。过
明昌而始入河。以完生气。居然一天造也。竟不遂。岂
扼于人哉。余坐阁上。每夜登塔。望山川之气索然。指
谓从游诸子曰。琼必有灾。以山川寂寥。而城若空无
人者。是无气也。时以为妄。余孟夏既望。乃渡澥北归。
未几月而地大震。东门地拆城陷。屋宇尽塌。官民露
处。而塔亦侧其半。余居之阁。亦倾摇飏不安者半年。
至今记余言者。以为徵。因并记之。

** 琼州金粟泉记(并铭)

琼郡距澥可十里。城东北隅。冈足水趺。有泉涌粟。粒
粒灿然。如珠汎澥眼。人取而试之。去壳出精。宛如北
方之布谷。至冬日气敛泉温。其粟。出芽。如秧针剌水
是则实非幻出也。时人怪而异之。不知所从来。概呼
为粟泉。万历乙巳春三月。予自雷阳渡澥。访大宗伯
王公。给谏许公。且探琼澥之奇。陈生于宸。博雅士也。
谒余于明昌塔院。邀宗伯公同过天宁方丈。茶话及
此。因杖策而观之。令仆探取沙泥中。果得粟数粒。撚
皮出米如新穫者。余甚奇之。因命名金粟泉。意取维
摩金粟如来。李白自称为后身。今于宗伯学士。若有
当也。汲水烹茶。味甚冽。啜之毛骨清凉。如在毗耶方
丈。吃香积饭也。陈生畜疑。避席而问曰。粟产于北土。
泉涌于南天。相悬万里。且隔澥津。胡为乎来哉。此智
者所必疑。常情所未测也。敢问其故。余曰噫嘻。此盖
琼澥探奇记¶ 第 633a 页 X73-0633.png
难与俗言也。请试论之。大地浮水上。如一叶耳。水之
潜流四天下地。如人血脉之注周身。由生于心。而养
五脏。外达四肢。彻于皮肤。下至涌泉。上极泥洹。发毛
爪齿。靡不充足。不充则不仁矣。由是观之。天地一指
也。万物一体也。水火相射。山泽通气。风云呼吸。潮汐
吞吐。乾坤辟阖。昼夜往来。无一息之停机。如人日用
食息起居耳。复何怪哉。昔有神僧从西域来。饮曹溪
水香美而甘。惊曰。此吾西天宝林水也。中山大悲阁。
阁高百尺。像高八丈。有唐异僧。遍化金钱铜木。在在
纳于井中。及归而取之。尽从井出。以足其用。至今尚
有一木存焉。由此观之。大地之水。未尝不通。物未尝
不达斯实事也。昔苏长公居儋耳。尝品三山泉。谓与
惠山相通。因名惠通泉。是则太虚寥廓。万象融通。人
特有心限碍耳。窃观琼海。地发于西北。气结于东南。
如人一指之甲耳。甲乃筋之馀也。血以养筋。筋固则
甲厚。凡人甲厚者。必多寿。故地土厚者。必多材。说者
咸谓中原土厚。故将相多出于其閒。余则谓不然。琼
居南离。离乾体也。以吸一阴。外刚而内柔。虚而丽照。
文明之象也。地浮澥中。火金生水。故昼炎而夜寒。以
乾坤之真气。极于斯而钟于斯。故山川之金银明珠。
文禽名香。珍奇异兽。宝藏兴焉。百物备焉人则仙灵
文名。忠臣义士。往往出焉。此天地之一隅。如太虚之
一尘。造化密移昧者不觉。聊通一粟以示之。如从一
叶以辨春秋耳。复何怪哉。宗伯闻说。跃然欢喜。再叹
琼澥探奇记¶ 第 633b 页 X73-0633.png
曰。奇哉。时在座有沈生成德等。相率再拜。稽首请铭
之。以晓未闻。乃为之铭曰。

大地一尘。沧海一粟。充遍十方。何所不足。似毛在体。
如血周身。触处即见。于何不真。坎离水火。乾坤在我。
交姤发生。有何不可。地气自北。而钟于南。物亦随之。
涌现其閒。人疑此粟。不知所从。来处不知。何以明宗。
造化密移。不属闻见。聊借一粒。以观其变。苟知一粒。
芥子含空。水火周遍。何不相容。血脉周身。自顶至趾。
上下周流。终而复始。大道循环。无往不复。道脉潜通。
若此一粟。渊泉混混。而时出之。道脉南来。可卜于斯。

** 游景泰寺记

粤之山川。发于衡岳。折庾岭而下。腰结曹溪。逶迤而
南。直抵五羊。五羊之主山。曰粤秀。粤秀之祖龙。曰白
云。白云固多奇胜。而景泰为最。以踞白云之腹。而抚
仙龙之城。两翼合抱。如老蚌含珠。孤峰绝涧。深林蓊
郁。奇葩异草。烟云出没。菖蒲生于石隙。棕发披于林
表。大海如镜。壁立于眉閒。明月如珠。光流于唇吻。信
天壤之奇观。南海之钜丽也。初寺以山名。我明景泰
閒 奏请赐额如故。制府马公昂。率诸属以新之。余
居五羊三年。戊戌。𢹂禅侣游观。极为佳胜。丁未春仲。
奉诏还山。寺僧正裔。持此图以请。聊为记之。

** 端州宝月台记

按志。郡北百五十步。为宝月台。平地突起。高二丈。周
一里许。望之如台。是则天成。非人为也。不知命名之
琼澥探奇记¶ 第 633c 页 X73-0633.png
始。高岸深谷。迁变不常。今为平湖陂也。殆为有力者。
负之而趋。山川故吾。无复真宰矣。万历甲辰。岭西宪
副陈公。治郡政暇。历览形胜。登高望远。慨然而叹曰。
吾今乃知宝月之台。当平湖之心也。本之形家。居必
凭倚。星岩固为郡之屏障。以前逼而后脱。天造斯土。
为岭表喉舌。百粤要冲。揆之风气。岂若是之疏且漏
耶。故知斯台之于郡城。为形家之鬼托无疑矣。是可
以终亡乎。遂建议于湖心。培堤筑台以实之。鸠工集
事。不日而成。华亭冯公元成。以浙宪长。量移兹土。登
台周览。曰美则美矣。犹未尽也。且以堤为台。名实未
副。月圆矩方。形似失真。是则人未合天也。且山有仙
则名。水有龙则灵。言得其主也。故凡建久远不拔之
功者。必人为而神守。恃有常主。不失其祀。故能与天
地相为悠久也。公乃捐俸。就台殿之中楹。造白衣大
士像。披珠缨而临空水。坐火宅而洒清凉。端然如净
琉璃含宝月也。予辱公见招。因与公议。将补前之缺
略。后建阁五楹。前列钟鼓二楼。盖取形圆象月。势高
若台。藉大士之灵以主之。始谓天人合德。以还造化
之全功也。公慨然捐俸。庀工首事。始于万历丁未冬
十月。落成于戊申秋七月。规模壮丽宏敞高出中天。
画栋连云。丹楹映日。余时登览。抚景四顾。超然遐想
曰。美哉山河之固。异哉天造之奇也。因思台始命名。
必形家之具法眼者。閒尝阅览东粤来龙。远宗衡岳。
抽干而下。越怀四注。鼎湖为端郡之祖龙。挺挺云霄。
琼澥探奇记¶ 第 634a 页 X73-0634.png
蜿蜒西走。列障横开。明堂广衍。垣应紫微。融结七星。
奇峰洞宇。千态万状。文岩锦石。云蒸霞灿。拳玞片石。
足为世珍。此造化之精英。山川之蕴奥也。星岩罗列。
蛛丝游蚁。点缀平川。东折羚羊峡。为端捍门。左逆水
上游。由黄冈而西。结为郡城。按形察理。则回龙顾祖。
转望七星。志称斯台。平阳突起。非若骊龙颔下之珠
乎。意取明月之珠。为世至宝。故名宝月。有旨哉。且夫
天然之巧。能取而象之。固巳奇矣。神珠既失。罔象索
之。得于重渊。以还化工。又一奇也。缺而补之。引而伸
之。神以明之。以为常守。惟斯举也。诸子大夫。萃美一
时。顾盼之閒。美流万世。所谓待人而兴。仁智之实也。
岂偶然哉。水有龙以灵。龙有珠以神。若骑龙犄角。扼
颔批鳞而夺之者。则其人也。故兹土之为灵也。久矣。
台翼二刹。左慧日而右静明。若日夜相代。照迷方以
破重昏。钟鼓交参。潮音迭奏。上祝 圣寿。下福斯民。
忠孝节义。乘时而兴起者。实冯大士之灵也。若夫奠
斯士以镇华夷。布慈风以翊 皇度。诚万世无穷之
利。奚值游观之美而巳哉。是为记。

** 梦游端溪记

万历巳酉仲夏。五月十有二日。余以重修宝林。搆材
于端州。往来期年。事竣还山。时当溽暑。霖雨大作。江
水泛涨。两涘渚涯。不辨牛马。于是乘流放舟。下羚羊
之峡。过端溪之口。倏忽四山云合。风雨飒来。波涛汹
涌。舟不能进。乃维以避之。神摇目眩。隐几假寐。而梦
琼澥探奇记¶ 第 634b 页 X73-0634.png
游焉。于是乎仰望峰峦奇秀。上干重霄。怪石嵖岈。下
临无地。远听溪流泙湃。激隙冲岩。如考洪钟。而击鼍
鼓。其声自天。隐隐窿窿。不知所从。将谓蛟龙之堀宅。
神人之洞府。空谷之足音也。余跫然而喜。乃呼渔父。
剌船入溪。以游目焉。少焉。风雨暂止。雾敛山霁。余乃
抠衣跣足。拽杖穿云。缘溪小转。百馀步。历山之麓。有
神坛焉。谒荒榛中。少憩石上。数十步。近闻异响若空
中发。延伫良久。四顾茫然。窥悬岩。瞰幽壑。始究声之
所从出。渔父曰。此端溪小岩也。即名砚之所产者。岩
穴水盈。一窍如口。乍闻其声。若狮子吼。众音杂沓。若
号群走。巨者细者。如雷如霆。如崩如奔。如篁如笙。金
石铿铿。若和銮之夜鸣者。洞中流泉淙淙之声也。余
踵足而立。倾耳而听。掀髯而喜曰。噫。斯庄生所谓地
籁者乎。何其殊音妙响。若是之奇也。徘徊久之。左陟
层巅。望山腰如雉堞者。采石之署基也。东过小岭。数
百武。一涧相缠。双岭若翼。涧之两垂。碎石礨礨。如群
星错落。裂锦纷披者。凿石之场也。其有小者大者。如
掌如指。如耳如齿。如蜂如蝶。如翅如尾。而不知其几
千万落。谛视其状。若切乌玉以截琼枝。剪云霞而散
绮縠者。丈石之弃涕。成才之土苴也。可玩而不可把。
可爱而不可拾。目击心怡。足蹑神旷。攀援而东。披荆
棘履巑岏。下岭入溪。清流如镜。毛发可数。一碧𣹢虚。
群峰倒影。扪萝俯视。峭壁临流。渊深净默。若神龙蟠
屈于其下者。渔父指顾谓余曰。此端溪大岩也。但见
琼澥探奇记¶ 第 634c 页 X73-0634.png
苍藤翠筱。荫蔽其上。幽潜杳渺。莫辨其户。渔父曰。门
居水底。乱石封固。即官家采取。亦待三冬水涸而启
之。其中深不可测。凿空虚实。积水成潭。阔数十丈。杳
不可渡。上通众窍。下接尾闾。潮汐盈虚。与时消息。虽
万夫之力。不易竭也。即有事于此。以车出水。子夜施
工。以及亭午。略见崖际。石工编篾而取之。不易得也。
由是而知端砚注水而不饮者。生于水也。岩面而上。
两山合抱。中若掌心。望之若古墓焉。高不能上。乃命
童子往视。有碣苔封。不辨岁月。但识陈孟辅之墓。传
说先朝采使。卒于役。遂赐葬于此。若使其神守焉者。
余慨然曰。山川如故。人寿几何。此其验也。呼渔舟。渡
清溪。探岩下。乱石垒叠于水底者。洞门也。波光荡漾。
若流霞散綵于水面。可观而不可挹者。石之馀烈遗
辉也。余解衣磐礴。披襟散发。濯足清流。剌船少进。则
颓波激湍。触石喷珠。溅面湿发。毛悚肌粟。水浅舟大。
胶不可上。遂舍舟入溪。援揭潺湲。数群石而嬉游焉。
乱石如蚁。嶙嶙齿齿。巨者细者。如羊如牛。如豚如狗。
如箕如斗。如拳如手。然其大者。肉销骨露。天然浑圆。
小者锤凿之馀。荡磨光莹。而与顽石同波者。难以名
言。咸抚摩玩弄。而洗濯之。拔发刮垢。凝脂膴媚。灿然
可观。余怃然叹曰。信乎美器造物惜之。是知山川之
精。文物之英。上天所禁。恒民不可得而袭取也。渔者
网罟。樵者斧斤。时过懵然而不顾者。以其无所可用
也。其有墨卿翰史。求之而不得。慕之而难见者。以托
琼澥探奇记¶ 第 635a 页 X73-0635.png
身邈远。不易见知于世也。亦有得其形似。用不称职。
名不及实。而遂诋之者。紫夺朱也。余于是乎力命童
子。批沙掘泥。择而简之。大者坚不能举。小者盈把。可
十数片。怀而归之。若采紫芝。而拾云英。信可乐也。然
皆剥啄猗斜之馀。不堪雕琢。知其无用而宝之者。以
其德合君子。具体而微。聊足以寄心。且窥化工之一
班也。顷忽风雨飙至。雷驱电捲。余知山灵之不我与
也。遂沿流出溪。而归舟焉。忽疾雷破山。蘧然惊觉。顿
失向来之所有。推篷太息。四顾万山。烟笼云幕。群峰
插天。森然若戟。徬徨踌蹰。鱼踪鸟迹。恐尚奇者。欲谭
辞丧。不可得而忆焉。遂托之于笔。

** 广州光孝寺重修六祖殿记

昔佛未出世时。舍卫国王祗陀太子。有园林丰美。足
备游观。及佛出世。卜坠开讲堂。遂选为精舍。至今称
为祇树园。盖人以胜地名也。赵佗为南海尉。选诃林
以为园。及东晋隆安中。罽宾国沙门昙摩耶舍尊者。
从西域来。爱其地胜。遂乞以建梵刹。名王园寺。至晋
永和初。求那跋陀三藏。持楞伽经。自西国来。就其寺
建戒坛。以待圣人。梁天监初。西天智药三藏。持菩提
树一枝。植于坛侧。且志之曰。百六十年后。有肉身菩
萨。于此开法。度人无量。有唐贞观中。改王园为法性
寺。高宗龙朔初。我六祖大师。得黄梅衣钵。隐约十有
五年。至仪凤初。因风幡之辩。脱㯋而出。果披剃于树
下。登坛受戒。推为人天师。以符玄谶。自尔法幢竖于
琼澥探奇记¶ 第 635b 页 X73-0635.png
曹溪。道化被于寰宇。至今称此为根本地。然佛祖之
道原不二。则祇树王园亦一也。岂非人以道胜。地以
人胜耶。尝阅玄奘西域记云。祇园精舍。今为荆棘之
场。今见诃林觉树。犹闻钟梵之响。岂南粤灵异于西
天。祖道有逾于佛法耶。圣人相传。应运出世。授受之
际。閒不容发。第愿力有浅深。故化缘有延促。譬若四
时。成功者退。是则化声相待。待而有待。有待而又有
待也。无待则应缘之迹。斯亦几乎息矣。惟今去我六
祖大师千年。传灯所载千七百人。其化法之场。随时
隆替。在在沦没者多。粤之梵宇。百不存一。犹曹溪流
而不涸。觉树荣而不凋。讵非斯道有所托而然耶。此
又地以道存。人依法住也。余少事枯禅。因法获谴。丙
申春初。谒六祖大师于曹溪。瞻觉树于光孝。访其遗
事。其迹邈然。而人不知僧。期年而乞食行。三年而斋
戒修。放生举。五年而曹溪新戒坛复。十年而教法广。
信道众。盖大运然也。昔人以菩提树下。为大师薙发
之所。因建殿以奉法事。其来远矣。风雨薄蚀。亦因时
兴废。今僧通维。率弟子行佩辈。募众而重新之。余为
清其眉宇。扩其门庑。使道容闇然而复章。慧灯朗然
而不昧。此又事赖人为。人因事重也。然佛以六度摄
有情。而檀波罗蜜为第一。且即非庄严。是名庄严。苟
事相与法性融通。则世谛与真如交彻。斯则烧香散
花。皆为妙行矣。若通维者。刻桷雕榱。岂非净土之资
乎。昔立坛植树。既有待于六祖。今迹存而事修。人亡
琼澥探奇记¶ 第 635c 页 X73-0635.png
而道在。岂无待于后人耶。且王园之胜。较之祇园。彼
往而此来。又有閒矣。是为记。

** 衡州府开福寺因缘记

开福寺。居府城湘江之南岸里许。唐大历閒。无著禅
师开山于此。禅师法系。载传灯录。初与法照禅师。结
念佛社于湖东。后皆游五台。亲见文殊。事具清凉传。
师与其弟无绝。同建道场。师创开福。绝于西乡金兰
里。兴大悲寺。实一时也。开福始制。规模弘敞。宋淳熙
閒。丞相赵忠定公汝愚。谪永州。道经衡。病作。为守臣
钱鍪所窘。暴卒。殡于此。因立祠。岁时祀之。后郡守向
子悯公。有惠政。岁荒全活数万人。百姓感之。亦立祠
于此。历久寺废。胡元元年。有福海禅师重兴。并新大
悲寺。我明宣德閒。寺又废。士民建小庵于荒址。地仅
一区。残僧数辈。守至今。幸不没于民閒也。隆庆壬申。
郡善士綦遐等。重缉其庵。以僧如禄守之。万历庚戌。
孝廉杜君友桂。居与寺比邻。一夕梦老人拥上马曰。
予开福土地神也。是年。杜君举乡进士。乃以梦语其
亲。曾仪部金简公。公曰。考郡乘。开福。乃福海禅师重
建。君今号馥海。岂前后身耶。君宜新此。以志不昧本
因也。杜君欣然。约乡善士刘子濂綦遐。文学刘鸣鸾
等。并力鼎新。郡司马尹公。雅重三宝。力为之主。以其
地久废。多没于民閒。基址迫狭。二祠亦湮没。无能恢
复其旧。经营五六年閒。始建佛殿三楹。湖东开福。相
望咫尺。曾公重建湖东。迎予主之。癸丑冬。予自粤中
琼澥探奇记¶ 第 636a 页 X73-0636.png
至。其营开福诸善士。来请予往视之。悯其心。而嘉其
志。乃为之记曰。自古佛祖说法地。所建道场。为结金
刚界。皆有龙神护法以守之。虽穷劫不泯也。昔世尊
与帝释行次。指其地曰。此过去七佛说法处。宜建梵
刹。时贤于长者。即插一茎于地曰。建梵刹竟。此其證
也。震旦自有佛法以来。天下丛林。在在琳宫。如星罗
棋布。虽堕荒榛。其名不朽。即有兴之者。发其幽隐。如
睹故物。盖在因果不可泯。如许询建浮屠。未终而逝。
后裴度为相。谒其寺。主者一见而言曰。许玄度。来何
莫。昔日浮屠今如故。度闻语。遂修之。塔内石刻。果有
绯衣宰相之谶。由是观之。开福芜废千有馀年。而尹
公与曾杜二公。唱导兴复。皆于佛地有大因缘。非偶
然者。昔者无著法照。发迹湖东。皆游五台。并得亲见
文殊。予今发迹五台。投老湖东。适遇开福重兴之日。
是诸人者。往往来来。弹指出没。曾不离文殊尸利竹
林寺。金刚堀中。前三三后三三。因缘会合。岂可思议
哉。诸善男子。其尸祝尹公于其寺。又将为后之玄度。
徵杜君馥海之兆。桑中之环。益较然不爽矣。予故概
记其始末。以告来者。谚云千年田地。八百主人。今之
赞叹随喜者。岂非后之护法。福田功德。固有不亡者
存。可不信哉。

** 游芝山记

余隐衡之灵湖。有谈永州芝山之奇胜。予心慕焉。乙
卯秋。九月。参知冯公。从武陵移镇湖南。驻节永州。招
琼澥探奇记¶ 第 636b 页 X73-0636.png
予为九疑之游。以是月晦至。则见永郡山水清胜。若
仙都洞府。未可以尘寰概视也。寓潇江之西浒。石上
小楼。坐览江山之胜。如在几席。冬十月九日。孝廉唐
还和。文学吕旭谷。邀潭州周伯孔。四明张汉槎。岭南
弟子释超逸。同游芝山。寒雨连朝。时则小霁。乃拽杖
从西江之岸。沿缘里许。就山麓逶迤而上。又里许。登
小岭。望群峰崒嵂。不可攀援。乃下岭入谷。二百武。小
转而西。则奇峰独耸。县岩秀削。梵宇飞甍。依岩嵌石。
曰芝山寺。乃万历乙巳。比丘明爵。开山创建。寺前无
馀地。为龙首遮障。不可纵观。又转而西。为观音阁。倚
高岩之下。则开敞昭旷。众山罗列。如在眉睫。下则平
畴沃壤。溪流曲屈。羊肠九折。如天衣飞带。飘飏到怀。
由山足入江。又西转数武。为殿一楹。旧县塑三大士。
为阐提所毁。其地最为幽胜。后有洞宇。可坐数人。又
西转。穿石碴砑。从隙中登陟而上。纡盘数十级。为山
腰。平地数丈。前太守王公。建一虚亭。游者至此。可坐
而乐焉。奇峰怪石。森列左右。千态万状。不可名目。如
累累太湖。堆积叠甃。琼花玉惢密叶敷荣。亭左缘岩
而上。洞心骇目。若披青莲而挹惢珠。不能细数。又上
有两石如手。名合掌岩。下有洞门。天然透漏。度门而
上。则为玉皇殿。至此一览。则四面山川。尽在眼底。城
郭铺舒。宛若图画。永之全胜。毕见无遗矣。窃谓柳司
马居永十馀年。无幽不讨。而足不及此。何蔑如也。或
指此为西山。柳文有记。从染溪而西。又曰特出。似今
琼澥探奇记¶ 第 636c 页 X73-0636.png
目为真珠岭也。又或指为群玉山。志云宅仙洞。下此
山无仙洞。是二皆非。予谓兹山不遇柳。不幸也。柳不
至兹山。未尽穷也。或造物秘护。而有待于今日乎。予
与诸子相和而叹曰。山川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徜徉
徐行。寻柳岩而归。

** 宜章高云山藏经阁记

域内名山。英灵奇秀。钟天地之精者。五岳居尊。支分
四出。而曹溪源根于南岳。南岳曹溪。相望千馀里。诸
峰绵亘。罗列星斗。自六祖开化。让师分流。道脉寰中。
而韶阳上下。肉身大士以十数。迨今如生者。讵非山
川之蕴奥。故道脉特有托焉。宜章介曹衡之中。治西
三十里。有山名高云。祝融之孙也。为灵久矣。嘉靖甲
戌。居人欧阳氏。创兰若。迎沙金海公居之。扩建梵宇。
以安广众。通邑归依。为福田资。置香灯粮八斗未几。
厄于回禄。海公去。隐于闽之支提山。弟子悟丹辈。一
力重修。壬午岁。工落成。建塔于龙首。迎海公灵骨归
藏。是为开山祖。弟子日益进。十方往来于曹衡者。莫
不过而止焉。邑人袁氏文宪。施田三十亩。供云水斋
粥需。由是诸方咸称之。僧既集。深山穷谷之氓。皆知
有佛若僧矣。第僧尚未闻有法也。有法孙性成者。志
求大藏经于金陵。苦心一十二年。愿始就。万历已酉
夏六月。乃迎大藏归。四众欢睹。若白马自西来也。庵
居山顶。林木蓊郁。云雾蒸湿。虑经藏之难久。法孙真
桂等议。拟建阁于山之麓。曰南庄。时大尹郑公。守戎
琼澥探奇记¶ 第 637a 页 X73-0637.png
童公。为檀越倡导之。出信疏以告四方。闻者欢悦。来
归者如市。工始于某年月。落成于某年月。将启法会。
供水陆仪。以宣利济。居然一大道场也。事克成。公弟
子悟绍。从余曹溪。乃乞余言。以记之曰。古德云。尽十
方是常寂光土。彻大地是普眼真经。斯则佛土不修
而自净。经卷不展而自明。虽然。良由心净而土现。眼
明而法彰。此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也。高云之道
场。东来之大藏。非海公之成始。诸孙之继业。檀越之
成终。又何能使披荆棘而为宝树。变沙砾而成梵宫
哉。法幢既竖。道运弘开。则青山白云。法身常住。猿吟
鸟噪。妙偈恒宣。而水流风动。居然出广长舌。与此境
中人畴唱无尽。凡在见闻随喜者。如善财之入弥勒
庄严楼阁也。惟此功德。又奚可以一毫端头。而能具
其涯量耶。是为记。

** 丽江木六公奉佛记

予将逸老南岳。适隐衡之灵湖。冯元成先生量移守
湖南。过访永州。谈及往游滇南诸胜事。出武陵稿。予
读六公传。乃知金马碧鸡之西。有异人木六公焉。公
守丽江。奄有疆土。六传而至公。称六公云。其先在国
初。以忠顺发家。武功最著。至雪山公。遂以文名。雅歌
声诗。翩翩有凌云气。杨用修太史。大为称赏。相传至
玉龙松鹤。辞翰逸格。而莲社清修。发轫觉路。至六公
则迥超前哲。特出风尘之表矣。公天性澹薄。于世味
一无所嗜好。忠孝慈爱。唯以济人利物为怀。归心三
琼澥探奇记¶ 第 637b 页 X73-0637.png
宝。刻意禅那。爱接方外法侣。相与礼通精修。颓然如
粪埽头陀。尤广檀度。是皆富贵之所难能。而公特为
家常行履。岂非多生久植善根。乘悲愿力。而影响摄
化应现者乎。予初入空门。不知佛法之广大。将谓单
栖吊影于穷山绝壑。草衣木食。守枯禅而为上乘。及
亲大教日深。读杂华。观普贤妙行。无一类而不现身。
无一事而非佛事。以不舍一众生。乃见佛慈之广大。
不弃一尘一毛。方识法界之甚深。由是凡对宰官。相
与语者。不更穷玄体妙。唯以了悟自心。广行万行。即
世谛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所谓实际理地。不受
一尘。今事门头。不舍一法。若夫浮慕虚尚。高谈脱屣
而胶固贪痴。绸缪世态者。与夫身居世网。志出尘埃。
冥心绝域。若莲出淤泥。皭然而不滓者。安可同条而
共蒂耶。是知佛性虽一。而习染厚薄。有迷悟之不同。
故论种子。从贪瞋而发者。资贪瞋。从般若而发者。资
般若。般若深则贪瞋薄。般若现。则贪瞋消。如神奇化
臭腐。臭腐化神奇。体一而用异。圣凡由是而分焉。了
心广大。则形骸不能拘。观法界空。则万有不能碍。所
以达人无累于情者。以其智胜而习薄也。故古之悟
心之士。揽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作黄金。岂有他术哉。
唯得自心之妙。满法界之量。心外无法故也。公刻华
严大疏于鸡足。其有得于此。惟是道路閒关。无大手
宗匠。开公顶门眼。故公志慕方外。欲事远游。参访知
识。以世法缠牵而不可得。愚意则不然。即公能静坐
琼澥探奇记¶ 第 637c 页 X73-0637.png
观心。六根消复。则虚空殒亡。洞观法界。则山河不隔。
将视华藏于毫端。摄净土于尘芥。不动步而游履十
方。不起坐而承事诸佛。此自性天然。本元具足。曾不
假于外也。且公有土者也。以山川之广。人民之众。即
推其佛心而教化之。语曰。一家仁。一国兴仁。公以精
诚格物。以佛事化民。使家喻而户晓。人各知有佛。心
各知有慈。不令而民从。不威而民服。熙熙皋皋。含哺
鼓腹。穷荒边徼。洋洋佛国之风。公如坐莲花。而端居
极乐。即太古之治。在掌股閒。又何劳跋涉山川。视浮
光泡影。而为究竟佛事者乎。予因先生。而知公居遐
陬八难之地。定为悲愿之应身。第恨老矣。不能持一
钵以南询。望毗耶之室。如眉睫閒。愿与公结异世缘。
当龙华三会中。予定知公为释迦末法中之宰官佛
子也。公其无意乎。

** 法相寺长耳定光佛缘起记

杭之山水甲天下。古圣示迹。刹竿相望者如林。亦域
内无两。法相寺。居南高峰下。幽深杳眇。林木蓊郁。泉
石清奇。盖昔人迹罕至。五代有异僧栖遁于此。后遂
为道场。师名性真。闽泉州陈氏子。母梦吞日而孕。师
生异状。两耳垂肩。下可结颐。人皆怪之。七岁不语。或
指曰。此儿哑耶。师即开口曰。不遇作家。徒撞破额颅
耳。长出家。参雪峰存禅师发悟。遂行脚至四明。隐于
山中。为鬼神说法。诸天散花。猿鸟献果。既而出山。至
钱塘。隐于南高峰颖秀坞。初无水。师至卓锡。有泉迸
琼澥探奇记¶ 第 638a 页 X73-0638.png
流。时乞食于市。人皆异之。小儿丛逐。见师耳长。左右
扯之。师随转。但颓然嘻笑而巳。人问作何事为好。师
曰。作福可遮百丑。乾祐三年。吴越忠懿王。诞日饭僧
永明寺。时智觉寿禅师。正开大法。师赴会。遍身疥癞。
径坐上座。众皆恶之。王见之。大不敬。遣之。即归山中。
晏坐一室。斋罢。王问寿曰。今日斋僧。有圣僧降否。寿
曰。长耳和尚。乃定光古佛应身也。王悔。趋驾往礼曰。
弟子肉眼凡夫。不识古佛。愿求忏悔。师曰。弥陀饶舌。
言讫坐逝。王回礼寿。寿遂化。王因是建寺。留师肉身。
至今存焉。王有感。以二师事。并奏闻请谥。赐永明宗
照大师。师曰宗慧大师。呜呼。佛说法时。往往以后五
百年。像法巳坏。众生浊恶。最难教化。且曰。我遣变化
人。处处为诸众生开示。演说此法。而度脱之。是知逆
行顺行。皆大权示现。方便利物。或语或默。无非演说
最上之法。观二师同时出现。盖可知矣。永明悲末法
性相难明。故设宗镜。揭一心之旨。使见闻者。靡不跃
然而入。其长耳者。以异状利生。始终无法可说。惟以
慈心三昧。摄化众生。以众生生死。爱为根本。而以男
女为爱根。欲以爱治爱。故令无子众生。求者必应。至
今世之乏嗣者。无不求之。求而必应。捷如影响。此不
说之说。其说炽然。而道场晏然。香火绵远。则穷众生
界。爱根未尽。而法音常然。岂不信哉。是为记。

** 嘉禾金明寺大定堂记

金明为嘉禾名刹。其后为范蠡湖。今为郡城。沧海桑
琼澥探奇记¶ 第 638b 页 X73-0638.png
田也。寺始于宋乾道间。静慧禅师开山。兴废不一。而
伽蓝之地。鬼神护之。然竟未为草莽也。向殿宇虽倾。
而僧不乏祀。顷于庚子岁。秋潭舷公。始重新佛阁。未
就而化。禅人道显。以受业愿继其功。阁竟成。而佛殿
观音大士阁。及天王殿并一新。请耶溪法师。讲楞严
经。遂成丛林。其寺右。有地十亩许。旧为禅堂址。向为
有力者所据。居士包心弦。沈汝纳。王季常。沈尔侯。仲
贞诸君。捐资赎之。嗣请玄津法师。讲法华圆觉金刚
诸经。归信者益众。复搆禅堂斋寮厨库。先所阙略者。
一时完足。为道场之伟观。予来双径云栖。吊二大老。
先过吴门。会耶溪法师。见其道貌苍然。喜法门。东南
有师表焉。予往居南岳。著楞严通议成。刻之姑苏。法
师适应讲期。见而叹曰。此揭义学之重云也。愿请卒
业。以广法施。罢讲归。过金明。显公向依法席。执弟子
役。法师遂愿于此弘演之。及还山旬日。遂物化。呜呼。
死生梦幻。岂必于人乎。观赍志而往。则有不往者存
焉。玄津法师。耶公之适嗣。实继志而述事者。予寓净
慈。玄为旦过主。及予还匡山。玄送至金明。予见其寺。
感其事。遂命显请玄以满前志。予因题其堂曰。大定。
盖首楞严大定之名也。此云坚固不坏。然佛始坐菩
提场。其地坚固。金刚所成。故名阿练若。正修行处。以
此地经五百年。成住坏空。巳经劫矣。而毕竟为道场。
至其兴也。以楞严为始。今巳成。以楞严为终。然楞严
修證。以金刚心地为本始。至其所證者。證此而巳。以
琼澥探奇记¶ 第 638c 页 X73-0638.png
此观之。若心若境。等为金刚常住不坏。故予名其堂
曰大定。信矣。其居是堂者。以此心而住。其说法者。以
此心而说。其听法者。以此心而听。即钟鼓交参。梵呗
相和。以及市井群声。男女戏笑。皆入大定之门。又岂
有静乱之分。山林城市之别乎。诸子相送至麟溪。赴
沈尔侯居士斋。盖亦成始成终之缘会也。故为之记
如此。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二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