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首 第 1a 页
录藏宋莱国忠悯寇公诗集引
惟有天下之大才斯成天下之大务所谓天下
之大才前代姑置弗论若宋莱国忠悯寇公者
非其人与其相真宗也虏犯澶渊劝上亲征不
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非成天下之大
务与竟以谗谮谪居遐荒赍志以没人皆冤之
寻诏归葬洛师又诏复官爵又诏节惠易名又
诏史臣述功行以垂后世卒于公无所损而公
卷首 第 1b 页
之名愈彰彰于世矣承𥙿年甫三十馀读公之
诗知其有刘长卿元微之之风格于是录而藏
之时时展读则公平生为人之大槩未尝不往
来于胸臆间也时弘治庚申岁夏四月平川王
承𥙿书
卷首 第 2a 页
莱国寇忠悯公旌忠之碑
    参知政事孙抃奉
   敕
上祀合宫之明年夏四月召两府臣谕之曰故
太子太傅莱国公寇准方严鲠亮有文武伟才

太宗
真宗朝建大功立大节输谋纳忠诚贯白日不
卷首 第 2b 页
幸以谴终朕甚叹嘉之其敕史氏撰扬勋烈具
志于石用垂示来世遂以命臣抃翌日又下诏
赐旌忠之额且亲篆以贲宠焉臣承命恐悸谨
拜手稽首书其事公讳准字平仲其先出上谷
昌平盖春秋时司寇苏公有劳于王室因官以
命氏后世率多闻人若东汉恂子翌漕河内破
苏茂画像云台为中兴勋臣曾孙侍中荣以辨
絜亡匿宗党潜散它土故谱谍亡传又数世有
卷首 第 3a 页
徙居冯翊者籍于三峰下遂为华州下邽人曾
祖宾祖延良以唐末乱不仕父湘慱古嗜学有
文章名晋开运中登甲科冠多士后应辟为魏
王记室终焉知人者惜之以公贵封燕陈晋三
国公赠官至太师尚书令曾祖母白氏祖母郑
氏母赵氏封许陈曹三国太夫人准始生风骨
峻爽与常童不类及从师入学校趍隅占对毅
然有成人风采既冠读左氏公羊谷梁传不俟
卷首 第 3b 页
讲说不循注疏三家异同之说辄援笔剖析以
辨明之辞遒理正沛若大手先儒老生曰是真
所谓宿习者年十九一举擢进士第解褐授大
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时太平兴国五年也后
三岁补大名府成安军三迁殿中丞调兵食于
西夏还差通判郓州得召见称旨遂给札试禁
中授右正言分直东观中谢日赐绯𫀆银鱼罢
汶上之命充三司度支推官俄转盐铁蠲司判
卷首 第 4a 页
官公事会诏百官边事准极疏利病天子器之
擢署尚书虞部郎中充枢密直学士赐金紫判
吏部东铨未几丁曹国太夫人忧有诏权夺不
得巳起视事淳化改元授左諌议大夫充枢密
副使寻改同知枢密院事封上谷县开国男是
年十月领青州明年九月召赴阙守本官参知
政事中进封上谷郡开国侯至道二年闰七月
知邓州
卷首 第 4b 页
真宗皇帝嗣位迁尚书工部侍郎咸平元年五
月移河阳军二年八月改同州三年夏朝京师
行次阌乡就授凤翔府五年五月诏诣行在转
刑曹权知开封府六年六月迁兵部充三司使
进封开国公时始复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景
德六年特授守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
殿大学士二年十一月加中书侍郎兼工部尚
书三年二月罢相进刑部尚书知陜府祥符初
卷首 第 5a 页
扈从东封回迁户部尚书知天雄军四年四月
改兵部尚书车驾幸亳权东京留守六月迁检
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枢密使八年四
月罢机务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持节邓州诸
军事行邓州刺史充武胜军节度邓州管内观
察处置使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司移判永兴
军天禧元年二月换节襄州三年四月诏赴京
六月特授行中书待郎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
卷首 第 5b 页
下平章事充景灵宫使集贤殿大学士十二月
改尚书右仆射四年六月罢相授太子太傅进
封莱国公九月降授太常卿知相州八月移守
安州途次枣阳贬道州司马乾兴元年二月再
贬雷州司户参军准疏通慱𥙿果敢沈毅能断
大务不循细检喜风干善议论与人无城府接
物无崖岸顾大义可为者必奋厉翔跃以身先
之其勇若贲获至于外险中艰斩然涯垠亦坦
卷首 第 6a 页
坦无退衄意闻一善荐道推挽不进用不巳附
离苟合者疾之如仇雠初补吏治二邑推至信
部中会期赋役止计乡里姓名谕寺门民赴之
无毫发稽迟者本道论荐至有以鲁恭卓茂为
比尝奏事
真宗言切直上怒起准以手攀帝衣复御座持
议益劲固神色瞭然事既决乃退上曰此真将
相才吾得之若唐文皇倚魏郑公尔岁大旱上
卷首 第 6b 页
问政阙失准对曰在洪范天人之际若影响是
固刑有所不平尔祖吉王维皆陛下朝臣顷曲
法受财各伏万计吉伏诛家具籍没维止校于
私室仍领濠之定远簿盖参知政事沔同母弟
也陛下重轻如是亢熯之咎殆天所以诫告上
嗟悟者久之咸平景德中契丹频岁犯塞多纵
游骑剽略小不利即引去伪徜徉无斗意准曰
是狃我也愿朝廷练帅领简骁锐分据要害地
卷首 第 7a 页
以捕之是冬果大举举国来寇越瓦桥攻高陵
直抵于澶魏将饮马河瓀
真宗忧之召群臣议或曰寇深入矣宜戒严京
城益重兵守卫或有西南之幸准止之曰浅议
方今圣德明备上合天心将臣恊和参讲师律
若帝驭顺动一举而北彼党类自当遁走设未
然则出兵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众顾主客劳
逸之状我得胜算必矣上悦于是大驾北征至
卷首 第 7b 页
澶南城中外献言愿驻跸以观形势准曰不过
河则人心未宁虏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
吉以大兵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日至何
虑而不进固争之连顿首于上前意气词语愤
然感慨是日幸北寨御北楼观视营璧抚劳部
伍军民欢叶自近及远声振千数郡虏相视怖
骇不能成列俄而劲弓伏发殄其元帅因密奉
卷首 第 8a 页
书以请盟朝廷始遣曹利用往成之御史缺准
取沈毅敢言士塞诏同列者不悦屡白吏持例
文进准曰宰相所以器百官今用例则所谓进
贤退不肖乃虚语耳命去之故士擢用在准持
衡时得人为多先帝倦庶政丁谓曲奸迎合结
权倖以用事准请问便殿数其姓名曰某与某
皆壬人异时不可辅少主愿更择方亮大臣为
羽翼矧皇太子睿德天纵英声日茂延师傅议
卷首 第 8b 页
经史默识古今成败事见臣僚决机务周知天
下安危计虽周之成汉之昭殆难以拟议陛下
胡不恊天人之系望讲宗社之正谋引登大明
敷照重霄固祖宗万世之基本言讫俯㐲呜噎
议未下明日党人以急变闻飞语密中准准坐
此得罪既行过零陵踰大陂护兵从骑先后不
属溪夷乘间钞掠而去巳而酋长召告之曰闻
寇准在道若等柰何窃贤相行橐神明其祐若
卷首 第 9a 页
乎趋遣种人持所掠还准伏道下引罪且拜公
慰遣之至南海晨旦朝谒从事如常时谓其子
曰守法奉正士人常操以穷通成败易之者非
吾意先是署东偏屋凡数楹陋不庇风雨准完
基访材构为层楼置凡榻其间经史老庄及天
竺书环列前后暇或看诵之宾至则凭高瞰虚
笑语燕燕若初无廊庙之贵者峤南山水峻绝
其道路往往斩崖濒涧曲折高下马不能平进
卷首 第 9b 页
郡县官有伐竹为轻舆以迓准者准谢曰吾罪
人骑马足矣冒炎溽扪险阻日行百里左右为
之泣下准昂然无陨穫容色其度量过人如此
及雷阳吏以图献阅视之首载郡东南门抵海
岸凡十里准恍然悟曰吾少时有到海秪十里
过山应万重之句乃今日意尔人生得丧岂偶
然耶自是色空梦幻深诣谛法危坐终日寂无
他营天圣元年闰九月移授银青光禄大夫检
卷首 第 10a 页
校国子祭酒行衡州司马是月七日以疾终于
贬所年六十三呜呼非常之功遇非常之器业
然后成不世之节待不世之忠贤然后立且准
初繇计府入辅属三圣绍统四隅和晏上方讲
稽儒术尊右文教以成太平之形容敌人睢盱
出我不意众号百万北方骚然文绅武绥策虑
倒置准抗难犯之色建不拔之议天威燀扬霆
激而雷掣大惠铺迪春熙而日融民焉息肩土
卷首 第 10b 页
也卷甲憬彼氛祲凝为至和逮今三纪矣而羽
书不驰烽燧不举义信惇结古无与邻准之功
马㐲波周尚父之功矣洎自秦川再相时闱阃
亲政猾憸当路恟恟中外靡遑底宁准密图本
元深遏萌渐毅气一吐形于谟明排邪斥疑滨
死不顾闻准之风者心魄骇褫而后知大正不
可干大奸不可肆大名不可取大器不可窥佞
夫忠懦夫有立志及
卷首 第 11a 页
真皇弃天下倖党敛手畏伏忠义两宫坐朝庶
政平一辅翊慈惠卒隆宝图准之节霍子孟狄
梁公之节矣准笃志于学而晋公亡岁时祠祀
感激涕泪泫然若孺慕者终其身不易在成安
兄弟以卜葬为请准曰未也父为士子为大夫
葬则士祭则大夫吾先人以文学中高第卒事
王藩若追赠未逮则陪臣矣吾岂忍以士礼葬
既通显乃护二丧还成安太子遣中贵人勉谕
卷首 第 11b 页
赗恤恩数踰等大为搢绅荣初丁崖贰政以谖
冒自任又能阳为戚施伺人颜色密图忌间之
渐一日会食政事堂羹沥准须谓起以袖徐拂
之准正色曰公忝国大臣乃曲躬为官拂须耶
谓大愧其后邪正寝戾甚于冰炭簧言营营日
肆媒孽准简固醇挺未始一疑于心故及南迁
之难至今天下皆冤之无几何谓败得窜道繇
海康准从者有欲释憾谋不利于谓准知之陈
卷首 第 12a 页
大席一庑间设戏具悉召坐且命之慱弈因隐
机观焉闻谓行乃罢平生著𫐠于章疏尤工国
政民事亡巨细钧校利害为上悉陈之其旨粹
其言简故多所开益馀藁都焚灭弃去虽至戚
不得见好为诗警策清悟有刘梦得元微之风
格其气𦦨奇拔则又过之准起诸生两朝内外
更委几四十载其间较评诠选揔决浩穰主财
利之烦膺居留之重助敷密画参告大猷剖符
卷首 第 12b 页
十藩持节二镇一践枢弼再豋宰辅小则紏逖
逋隐刷除弊欺严之以关防正之以绳墨差立
定格牢不可踰大则鼓动贤业弥纶帝载朝家
系之休戚政教关之治乱表正四海断焉一德
凡累封户万二百真二千七百爵上公阶勋极
品功臣始赐推忠佐理加推诚保德崇仁忠亮
翊戴人臣之遇其亦至矣然而不置私第不营
田园所得俸赐皆分给宗党故旧去之日家无
卷首 第 13a 页
馀资及
朝廷许葬洛师获还之费仅能完给久之诏复
旧官爵赐谥曰忠悯公前娶许氏故给事中仲
宣之女不及准而亡再娶宋氏故左卫上将军
邢公延渥之女封晋国夫人准无子以弟之子
随为后随劲介有履行终于殿中丞女四人长
适枢密使尚书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王曙次适太府卿毕庆长次又为毕氏继室次
卷首 第 13b 页
适司封员外郎直史馆张子皋孙四人长諲赞
善大夫次诵诚并大理评事次谕未仕君子谓
公虑已也轻以约谋国也勇而固义在则死不
足畏义亡则生不足惜势无以移其操利无以
疚其心出处始终孚合大正昔之垂勋名载简
编者有几宜乎没世三十年而完天子思之生
民怀之搢绅景行之古风穆然炳炳如在诗云
乐只君子邦家之基准之谓也铭曰
卷首 第 14a 页
太宗膺图章圣御极丕昭武经诞布文德准起
孤童遂阶贵籍历事两朝荐釐庶职刚严俊明
笃厚直直非义不蹈非忠不迪开补治具桓桓
智力指陈机宜侃侃容色辽人猖狂入犯王域
蚁结魏南狼跳燕北准抗一言群类惕息天嗣
继照阃慈参翊猜萌搆险佞间投隙准矢一谋
奸人踧踖晏晏万务愉愉四国如石之坚我社
我稷如山之安我疆我埸亮节高峙谗言众惑
卷首 第 14b 页
劳既不图咎从而得风涛暮涉瘴岭晨陟气凌
飞云诚贯白日至于陨世曾靡忧戚道无久否
帝用近惜申诏在庭俾书其实海田变更陵谷
迁易准之大名时万时亿
卷首 第 15a 页
新开寇公诗集序
道州介乎湖南广西之两间江山回合秀润所
钟风俗淳厚其民尊贤乐善为两路甲自昔闻
人如阳亢宗元次山吕温薛伯高等相继为州
刺史邦人荣之经数百年至今祠事不忘也次
山尝节度荆南又经略容管等八州矣然世必
曰元道州而独道州祠堂在焉丞相莱国公以
元勋大德历事
卷首 第 15b 页
太宗
真宗二帝膏泽渗漉衣被天下方其盛时出入
将相雄藩钜镇分阃授节济民利物随在周洽
暮年迁谪始至道州其在道州也踌躇退缩卷
而藏之固无向时之施设也然百馀年间求其
遗迹而诸镇之客馆皆丘墟矣惟道州有寇公
楼尚绘公像事之岂非尊贤乐善之俗然乎宣
和壬寅次翁受命假守既至拜父像凛凛若见
卷首 第 16a 页
其人方且朝夕磨励取公师法施之郡政顾楼
久不葺乃命工易榱桷之腐朽者完甓砌之颓
阙者饰垩雘之漫漶者既焕然一新矣又得公
诗三卷凡二百四十篇为校正其讹错镂板传
久且公之事业焜耀竹帛与日月争光非待诗
而后传也盖以慰邦人无穷之思而么么趢趢
亦庶几托公诗以不朽乎宣和五年十二月朔
济南王次翁序
卷首 第 16b 页
忠悯公诗序
 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户部侍郎知河阳军
 州事上柱国范雍述
混茫之始判而异焉腾为轻清降作重浊著之
显者从其类矣是故三辰晶明委照万宇风云
缥缈周流八极附于天也培塿成垤因之原隰
潢污积派随其洼窳从其地也其间万物悉由
禀焉若禀之清者飞则为鸾凤雕鹗走则为骐
卷首 第 17a 页
驎驵駮茂则为芝兰茞芷植则为松桂筠篁引
而伸之不可胜数人为物之灵也是以得乎轻
清则为贤为圣为明为哲为君仁而睿为臣正
而肃为父慈而温为子恭而顺发为事业则惠
爱同济聪敏纯悫形于文章则典切渊奥鸿慱
丽正斯盖出乎异禀忠悯公所谓轻清之降灵
焉其钟体质也温粹庄厉和气袭物其立臣节
也端亮平直英风可尚其施政教也宽简明裕
卷首 第 17b 页
视民如伤其为文章也优赡微婉属意绵密尤
工于诗曲尽风雅藻思宏逸峻格高远因兴发
咏必根于理得骚人之旨趣焉故所成篇咏脍
炙众口传写宝秘恨不多得鸿笔奥学靡不钦
叹故枢相文康即公之婿寔有道之士焉志公
之墓叙初知巴东曰诗家者流目为寇巴东以
方前代罗江东赵渭南也录公警策之篇若远
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到海只十里过山应万
卷首 第 18a 页
(此诗二/全篇也)等句又谓公之为诗必本风骚之旨而
以感伤为主尝为江南春二绝其一曰波渺渺
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
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其二曰杳杳烟波隔千
里白蘋香散东风起日落汀洲一望时愁情不
断如春水人曰少贵无不足者其摅辞绮靡可
也气焰可也惟不当含悽尔今而思之乃暮年
迁谪流落不归之意诗人感物固非偶然时以
卷首 第 18b 页
为文康公之知言也大约公之为诗多有此意
又如闻杜宇云曾为深冤无处雪长年江上哭
青春平林雨歇残阳后愁杀天涯去国人此非
先咏南行之事乎公平昔酷爱王右丞韦苏州
诗吟味斯则过矣(雍)顷为公倅常从游宴多闻
其得意之句情思闲雅听之忘倦随录简牍才
数十篇今守三城会监军赵侯(临)即公之中表
也日与游接时道公诗因请于公家尽录昔所
卷首 第 19a 页
存纪得二百馀篇并前之所录不在此数者及
谪官后赵公所记共二百四十首类而第之分
为上中下三卷其馀流落无复求购惧岁久磨
灭因序以成编此第言公之诗也若大节贤行
则有追谥诏旨存焉亦录于集首俾开卷者不
独仰骚雅之道尔
   赠谥诰 知制诰丁理行
敕夫徇义保躬贤哲罕兼其致原心观行褒沮
卷首 第 19b 页
得伸其公惟节惠之旧章寔经世之明劝不有
正议孰旌遗烈故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傅上
柱国莱国公寇准器质庄重风猷简贵感会先
圣绸缪上司明心若丹直道如矢逮余主鬯之
日实乃秉钧之秋图惟恊恭罔有二事遘盗言
之噂呇挟危法以中伤白璧易污贝锦难辨再
罹遐谪遂及云亡终悲寒露之归徒轸幽泉之
痛间虽游伸澄雪追贲宠嘉而诔功易名尚阙
卷首 第 20a 页
恩礼沉谋秘画沦于疑论逝者莫愬朕甚闵之
谥法有危身奉上曰忠佐国遭忧曰悯合是休
典慰其荧魂宜特赐谥曰忠悯
卷首 第 20b 页

忠悯公诗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