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三集卷十四 第 1a 页 WYG1301-065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文三集卷十四
 杂著
  读史
陆贾对高祖语今古以为奇谈而予以为实有所未臻
也夫高祖之言在重武轻文而陆贾之言在重文轻武
乃两失之岂可独以彼为韪乎盖创业之君无不以马
上得之而败业之君无不以忘其祖之马上得之以致
三集卷十四 第 1b 页 WYG1301-0659b.png
覆宗绝祀岂不大可畏乎周公之训成王曰其克诘尔
戎兵此即马上治之之义周公之智顾不如陆贾横议
之士哉后世侈言太平文恬武嬉以致有创业马上者
乘其衅而得之是非陆贾之言为之作俑乎予之是论
作于木兰行营即向年平伊犁定回部𠞰金川军书驰
至亦未尝不以马上治之何曾碍于理政哉且人之身
舍劳就逸易去逸服劳难重文轻武是就逸重武轻文
是服劳也设耽逸而厌劳宽衣博带论安言吉动引圣
三集卷十四 第 2a 页 WYG1301-0660a.png
人几不失其所据而为武侯所讥耶兹故以身之所历
叮咛示戒后之人其尚思开创守成兴替之机以毋忘
周公训成王之语或庶几乎
  读洪范
洪范一书为箕子衍神禹之言以诰武王者不惟姬周
一代制治之源即万世帝王制治之源也九畴之叙在
君则系于极之建不建在民人则由于训之行不行蔡
沈之言尽之矣而予独以为万世帝王制治之源者何
三集卷十四 第 2b 页 WYG1301-0660b.png
盖君者民之本也譬之木乎本正而枝自随故畴虽有
九无一不关于为君者之一身一心可不慎乎然予之
所以有会心者固在皇极之建九畴之省而原始要终
则在乎第九之向用威用矣予蒙
天笃祐得建五福五代之堂其说已见前记兹以六极
自省幸而无其五而不能去其一所谓忧也春忧雨之
不足夏忧雨之或过秋忧岁之不登冬忧雪之未降无
不先时忖度切切于怀至于古稀说之八弊(庚子年作/古稀说数)
三集卷十四 第 3a 页 WYG1301-0660c.png
(说前代之弊政有八曰强藩曰外患曰权臣曰外戚曰/女谒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倖幸皆无一彷佛者今又阅)
(八年随时省察不敢自恃其无惟/虑或萌其渐未尝不日惕于怀云)时忧其或萌合寰中
之万民时忧其失所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者不可究
极而后天下之乐而乐者曾无几希是则此忧不能去
而亦不忍去且更不敢去也夫季世之君但知其乐而
不知忧以致受大忧而不可救药者多矣余幸于六极
中免其五而得其一则此忧也将拳拳守之而惟恐其
失之或者邀
三集卷十四 第 3b 页 WYG1301-0660d.png
昊贶符宿愿得归政之后庶可免此忧乎然更当教子
孙体余之忧为忧方将万世守之庶几永承
天眷是则臣民或可去其忧而为君者终无去忧之道
万世为君者其尚勉守此忧庶几不致大忧而保后乐
尚敬之哉
  泾清渭浊纪实
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尝不韪其言盖彼以隐居放言
之人则可稽古考经之人已不可而况作君师司政治
三集卷十四 第 4a 页 WYG1301-0661a.png
者乎故于敕几熙绩必不肯置疑似两可其间而于考
经稽古益必求其至当近赋心镜诗因用邶风泾清渭
浊事以诗义观之则泾清渭浊也而朱注则以为渭清
泾浊大失经义夫以者何因也泾以渭浊可知泾本清
而因渭浊如左以右累是左者因右而受累贤以邪累
是贤者因邪而受累也伊洛以河浑是伊洛本澄入黄
河而为浑流也如是者原不可偻指数而朱子则读书
明理何乃颠倒泾渭之清浊一至此乎然此非独朱子
三集卷十四 第 4b 页 WYG1301-0661b.png
误也盖郑康成笺本谓泾清渭浊(郑笺云泾水以有渭/故见渭浊是康成明)
(言渭浊不言泾浊其以为泾清可知自唐陆/德明孔颖达诸人因之沿讹而经意遂失)自唐时始
因误解郑笺而颠倒其说其后入主出奴纷如聚讼益
不可考朱子因讹传讹后人更不敢议其非余细绎以
字之义定当为泾之清因渭而浊为是然余亦不肯遂
以为是爰命陜西巡抚秦承恩身至二河自甘省入陜
省之源辨其清浊今据具摺贴说呈览实泾清渭浊于
是余之疑始解而心始安因命附录承恩之摺于后以
三集卷十四 第 5a 页 WYG1301-0661c.png
志其详设有人议承恩遵旨为迁就曲说者可亲至承
恩所至二河自甘省入陜省之源视之则是非颠倒立
辨朕当治承恩之罪不怙过也
  (臣/)秦承恩上言谨查泾水发源甘肃平凉县笄头
  山东流至长武县入陜西境又东至高陵县入于
  渭渭水发源甘肃渭源县鸟鼠山东流至陇州入
  陜西境又东至高陵县与泾会其地即禹贡之渭
  汭今名上马渡臣遵奉
三集卷十四 第 5b 页 WYG1301-0661d.png
谕旨即驰赴该处并溯流至长武陇州等处确加察视
  查得泾水一道约宽一二十丈不等入陜后并支
  流一十有四现在桃汛初过水势渐澄其流与江
  汉诸川相似渭水一道约宽七八十丈不等入陜
  后并支流三十有三现在桃汛虽过水势仍浑其
  色与黄河不甚相远至合流处则泾水在北渭水
  在南泾清渭浊一望可辨合流以后全河虽俱浑
  浊然近北岸数丈许尚见清泚过此七八里外清
三集卷十四 第 6a 页 WYG1301-0662a.png
  浊始混而为一随传两河船户及傍岸居民详细
  询问佥称泾水系石子底四时常清惟春日雪消
  冰泮及夏雨暴涨时各处溪流汇集冲激奔腾以
  致河身浑浊遂与渭水无别十数日水退泥澄仍
  复清驶如故至秋冬间更为澄澈水底石子一一
  可数又间遇渭水盛涨倒灌入泾泾口内六七里
  亦皆浑浊然傍岸处仍系清流渭水系沙底水挟
  沙行四时常浊从未见有清澈之日并据称泾河
三集卷十四 第 6b 页 WYG1301-0662b.png
  当水静时可以随汲随饮渭河则无论四时必须
  澄净然后可饮等语臣随遣人探试泾水实系石
  子底渭水实系沙底并于二水急流处各取水澄
  之泾水一石澄滓三升许渭水一石澄滓斗许(臣/)
  查勘既确复又恭读
圣谕并取诗意绎之在作者明以洁清自喻言泾水本
  清自入渭以后不得不合而为浊然其清处自在
  故下句接云湜湜其沚许慎说文湜湜水清底见
三集卷十四 第 7a 页 WYG1301-0662c.png
  若本体既浊安所得湜湜者耶谨按毛亨传云泾
  渭相入而清浊异语意浑融初未言二水孰清孰
  浊也郑康成笺泾水以有渭故见渭浊虽语意不
  免奥曲然明言渭浊不言泾浊也是汉以前本无
  泾浊渭清之说唐初传本乃以郑笺内故见渭浊
  为故见泾浊始欲以浊属泾陆德明释文定为后
  人所改而又云泾浊水渭清水殊与笺意未合孔
  颖达因之直解为故见其浊而经义愈昧矣然窃
三集卷十四 第 7b 页 WYG1301-0662d.png
  揆其致误之由盖亦有故汉书沟洫志泾水一石
  其泥数斗夫一石之水至有数斗之泥诚不淂不
  谓之浊既以浊归泾自不得不以清属渭是以潘
  岳西征赋即有清渭浊泾之句而唐人解经亦多
  因此而误不知汉书谓其泥数斗者特举当时所
  利而言言其冲激之一时也谷风谓湜湜其沚者
  专取洁清自喻言其澄澈之本然也凡水皆暴涨
  时无不立见浑浊江汉且然何独于泾而加以浊
三集卷十四 第 8a 页 WYG1301-0663a.png
  名乎查陜西通志载明季修广惠渠议引古碑云
  四月闭泾口防浊水淤渠七月启泾口引清水灌
  地等语可见泾水当四月后七月前始间有浊时
  馀则恒清秦汉时河高渠下引水甚易故利其浊
  不取其清唐宋后河下渠高防有淤垫则又引其
  清而拒其浊渠水为民间衣食之源以时启闭垂
  诸贞石千万人所共遵守以视经生之曲说雷同
  文士之陈言𠞰袭者洵为确然可据至渭水之浊
三集卷十四 第 8b 页 WYG1301-0663b.png
  前人固罕言之然苏辙诗如衮衮河渭浊外尚有
  渭水带沙浑之句辙少游秦中其明言渭浊见于
  吟咏者不一断非率尔操觚又宝鸡县志有云邑
  南诸川半发源于秦岭其注汉者清则同清注渭
  者浊则同浊又渭自陇州石门来径县南入岐山
  境寻其原委无所谓湜湜其沚者而诗顾云泾以
  渭浊何也等语虽一邑专志未能于泾渭清浊之
  间详加考正然以守土者纪其本邑山川亦明指
三集卷十四 第 9a 页 WYG1301-0663c.png
  渭水为浊则其言益足徵矣伏思唐人说经类多
  拘泥总因墨守旧闻遂致有乖经义今就(臣/)所目
  验参考碑乘博询土著居民泾水实清渭水实浊
  豪无疑义但谷风一诗佔毕者童而习之率皆因
  仍旧解莫有知其非者我
皇上万几馀暇偶一
指示遂正千古相传之误(臣/)学殖浅陋无能仰赞
高深紬绎再三不胜钦服所有(臣/)查看过泾渭二水合
三集卷十四 第 9b 页 WYG1301-0663d.png
  流处所实在泾清渭浊情形谨绘图贴说恭呈
御览谨奏
御书纪实卷附录
 读书明理岂易言哉适书此卷至郑笺云泾水以有
 渭故见渭浊句恍然有悟设如于渭字下增一而字
 或以有字易为入字明曰泾水以入渭故见渭而浊
 何等直截则其本意易明亦无唐宋以来之纷如聚
 讼矣千载注疏家似此者亦多矣岂能一一正之掷
三集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1301-0664a.png
 笔冁然附录于此
御制西安巡抚秦承恩覆奏泾清渭浊实据诗以志事
 一韵二首附录
 近因诗中用邶风泾以渭浊事玩以字义自当作泾
 水为渭水所浊解乃朱注则以为渭清泾浊心疑其
 误而泥其说者不免耳食因命秦承恩亲履二水由
 甘入陜之源究其实在情形兹据覆奏辨析甚明果
 为泾清渭浊既详著纪实文并附录承恩原摺因再
三集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1301-0664b.png
 成是什以志考古订讹之意
 抚臣亲履勘二水别分明(秦承恩奏称泾水发源甘/肃平凉县笄头山东流至)
 (长武入陜西境又东至高陵入于渭渭水发源甘肃/渭源县鸟鼠山东流至陇州入陜西境又东至高陵)
 (与泾会其地即禹贡之渭汭也遵旨驰赴该地并溯/流至长武陇州自甘入陜之源确加察视二水入境)
 (及合流处所实在泾清/渭浊绘图具说覆奏)泾暂有时浊(又称泾水系石/子底四时常清)
 (惟春雪初消夏雨暴涨之时各溪汇集冲激奔腾河/流暂致浑浊十数日后水退泥澄清驶如故至秋冬)
 (更为澄澈渭水则系沙底水挟沙行/四时常浊从未见有清澈之日等语)渭恒无日清暂
 宾自非实(泾清/也)恒主合当名(渭浊/也)格物致知要问朱
三集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1301-0664c.png
 可力行
 絜矩于为政益当衡鉴明伪清乃诚浊祛浊始真清
 两可宁为实一成要正名那能不求解惟是勉躬行
  笔误识过
昨朝考之题于三月即拟定亲书封识清晨连封发交
监视王大臣以试诸士可谓谨密之极矣乃今日阅卷
诸臣定等呈览视之其疏题则积古也积古不见于经
文乃憬然而悟曰本拟稽古而予笔误稽为积监试诸
三集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1301-0664d.png
臣见不及此而未请旨是诸士子之误皆予一人之误
也夫试题一字之误亦何关要然使政之是非人之生
死亦如此误书可乎且予误而无人敢言则诸事丛脞
其弊将不可胜言矣书以自责用戒后此朱笔之慎也
予更思之稽古固出于典谟但稽者考也稽在人而古
在古犹有彼此之分焉至积则聚也稽而聚古于心施
于言行播为政治而非徒资博雅之为不亦宜乎诸士
子并未言及此是以申而论之然总类饰非文过之辞
三集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1301-0665a.png
益重吾过而己耳
 
 
 
 
 
 
 
三集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1301-0665b.png
 
 
 
 
 
 
 
御制文三集卷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