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十四 第 1a 页 WYG1114-064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后山集卷十四     宋 陈师道 撰
  策 策问
   拟御试武举策
问汤武之兵无敌于天下然而或曰出其不意或曰天
命未也晋文公伯者尔然欲用其民则曰教之义示之
礼与信夫出其不意诡道也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矣
然而犹曰天命未也其故何哉能用其民以礼义信然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1114-0641b.png
而不曰王者之事何也昔之誓师者或曰孥戮或曰有
常刑或曰有大刑或曰有无馀刑非杀其不同何也司
马迁读司马兵法曰虽三代未能究其义如其文也今
其书尚在其义难尽其文难遵者何欤墨子之诎公输
九攻而九拒之诸葛之服孟获七擒而七纵之其智安
出哉诸羌犯汉辛武贤段纪明则谓当大击之赵充国
张奂则谓兵可罢以罢之为是而纪明之战克以击之
为便而充国之算胜或谋同而功异或论殊而效同何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1114-0642a.png
以然也子大夫习于论兵造庭待问其以所学具著于

(臣/)惟陛下学以明王度德以善方俗材以成世务不自
贤圣询于寡昧延见田里之士究观文武之宜臣愚无
以奉明问广圣志顾尝闻之薮宅善牧川居善渔偏昧
者听微右废者便左臣诚不佞顾无游居之习便左之
能以成陛下好问之志而幸万一之得哉谨冒死对臣
闻孔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1114-0642b.png
夫兵非圣人之学其所学者无事于兵虽然兵者政之
出也能尽俎豆之事则军旅得矣圣人虽不学盖能之
矣刑者政之馀兵者刑之末非圣人所优为也故武未
尽善不若舜禹之修文也古之为国者兵设而不试战
习而不用应而不倡服而不侮临敌而人不战得国而
市不乱此王政也若夫廉李之战斗事也孙吴之书盗
术也不足陈于王者之前当以臣之所闻敬奉明诏其
有不称乃臣寡陋之罪非圣人之道有所不宜也臣闻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1114-0642c.png
古之言无敌者非谓战胜守固天下不能敌也谓其愿
为之臣而莫与敌焉昔商汤东征则西怨南征则北怨
可谓不敌矣若夏桀则其众曰时日曷丧余及汝皆亡
非商亡夏夏自亡也夫不攻敌自亡以天下当一夫安
用诈三王之伐行天讨也是故谋于蓍龟询于臣民以
定其论法以正名刑以正罪以成其词诏于鬼神谕于
公侯诰之于国誓之于军以致其众教之以文惧之以
武声之以钟鼓与天下共之惟公与义诈何施焉故以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1114-0642d.png
汤为出不意以伐桀者盖不知义也臣闻命者天之道
视人则知矣天从人者也周文之时三分天下而有二
天之去商旧矣不待盟津而知之臣以为文武后之非
命后也君子之道同而各有行也如权之称物惟其所
轻重文王屈义而伸仁以同于天武王屈仁而伸义以
顺其命孔子以为文王至德也夫优为之与不可已而
为之者异矣此文王之为文武王之为武也盟津之会
臣无传焉其汉儒之说乎故以武王为还师以待时者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1114-0643a.png
盖不知命也臣闻君子内德而外行有其德而无其行
者有矣有其行而无其德者有矣故君子贵其全也易
曰君子以成德为行君子之行出于德也德则有化礼
义信者德之行也是故王以安行霸以利动利之者伪
也君子耻之夫德形于身而加于民谓之化教其可禁
其不可谓之政无化则不革无政则不行本末相用王
者之事也晋文公则不然大蒐以示礼伐原以示信勤
王以示义夫上无化下无教造事举善以耸观听此岂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1114-0643b.png
有意于成俗文之以为名尔然能用其民者盖有政焉
王者尚政行之以刑有行而无其德有政而无其化此
晋之所以不王也臣读征誓之书知后世之刑重也虞
之誓曰其克有勋刑盖未用也夏商之誓曰孥戮汝周
之誓曰有显戮尚刑也夏商之奴周之皂隶也鲁之誓
曰有常刑有大刑有无馀刑非杀越逐诱盗则服常刑
大刑杀也材不足用则服无馀刑或孥或戮犹未至于
杀也无馀者尽之之词也刑尽而非杀犹今之言罪止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1114-0643c.png
于流者也饷不足食则服大刑刑至于杀则极矣传者
以谓无馀之刑戮及妻子臣不知其说也夫罚弗及嗣
皋陶之善问也罪人不族武王之伐纣也父子兄弟罪
不相及周公之命康叔也而伯禽为之乎先王之刑有
至于杀而无相及者以非其罪也故刑至于杀不以为
暴而迁刑则暴也虽然誓师而至于杀不亦甚乎夫三
代异尚惟其时也同有三典施于五刑惟其宜也军事
尚威其用重典乎天下有道征伐出于天子鲁之军刑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1114-0643d.png
盖周制也臣则知其仁焉先之以誓期于不悖示之以
刑期于不犯未足为仁师克则鲜死为负则多矣伸之
以威以逭死也其仁至矣仁以济义义以行信此所以
为贤也臣闻齐威王使其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附
以先齐大司马田穰苴之说号曰司马穰苴兵法夫所
谓古者司马兵法周之政典也所谓司马穰苴兵法太
史迁之所论今博士弟子之所为说者也昔周公作政
典司马守之以佐天子平邦国而正百官均万民故征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1114-0644a.png
伐出于天子及上废其典下失其职而周衰矣故征伐
出于诸侯使典之用舍兴坏系焉迁徒见七国楚汉之
战以诈胜而身固未尝行道也遂以仁义为虚名而疑
三代以文具可谓不学矣史称迁博极群书而其论如
此所谓虽多奚为者矣臣谨按传记所载司马法之文
今书皆无之则亦非齐之全书也然其书曰礼与法表
里文与武左右又曰杀人以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
其民攻之可也以战去战虽战可也又曰冬夏不兴师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1114-0644b.png
所以兼爱民也此先王之政何所难乎至其说曰系其
疑加其卒致其屈袭其规此穰苴之所知秦汉之所行
迁之所见而谓先王为之乎臣惟墨子之拒公输匠之
事也武侯之屈孟获将之事也此百官群吏之能非王
法也昔墨子为守屈其一世而不以守名自惟其术有
大者焉墨子之所不为臣愚敢为陛下道哉崇墉浚川
完廪众民可以守矣然而不守者民散故也故曰地利
不如人和也封沟委积所以保民也民固矣而后城郭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1114-0644c.png
可得而守也禾粟可得而食也墨子之术而得用也不
然寇将侵之巧何施焉夫武侯之纵敌务胜其心以持
久专意东方而无后忧可谓善画矣虽然智以服人可
以终侯之世不可继也此伯者之术也君子制法中材
守之所谓百世之道也书曰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
任人蛮夷率服又曰无怠无荒四夷来王夫行法于身
而效于四海之外臣谓王者之功易也臣闻先汉西羌
之叛辛武贤则欲攻赵充国则以守臣愚以充国之计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1114-0644d.png
是也后汉东羌之叛张奂则欲广恩段颎则欲极武臣
愚以谓皆非也惟臣谓武贤之议非为国远计冒危要
幸以自利耳此边吏之常态国之大患也臣谓充国之
议有大焉其说曰帝王之兵以全取胜是以贵谋而贱
战战而百胜非善之善也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
胜夫虑胜而战度德而攻可谓善矣非全师坐胜之道
也不战而胜不攻而取此充国所谓善之善者屯田是
也虏所保者众恃者地夺其田里则人畜失职而众不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1114-0645a.png
保矣购之以利则有罪者可得亡辜者可致此坐支解
虏之道也逸以待劳久以待变亡费而有备可谓善矣
臣犹以谓未也兵久则顿役久则怠内有盗叛乘间之
虞外有夷狄相因之变防患于未然收利于将来有先
王之意焉夫治外与内异譬之于家盗在内攻之可也
在外备之可也千金之子不开门穴垣与盗争死况于
国乎臣故曰充国之议是也汉居羌属于三辅与民杂
处而武备不修将吏不选扰以致怨利以启贪以故数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1114-0645b.png
叛夫御失其宜杀之则怨宽之则侮张奂不推其本而
袭儒者之弊以恩易武力穷则服利而复动一切苟安
非至计也段颎穷兵以尽敌此蛮夷相攻非中国之政
也王者之师务明善恶罪人得则畏威善人伸则怀德
二者各得其一臣故以谓皆非也以臣之愚驱之度塞
限以封略羁以恩信完聚缮守以待其来则汉长无事
矣臣闻王者之治夷狄自治而已譬诸身焉气血外强
精神内守则厉邪不干本虚末弛则风湿暑寒乘间而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1114-0645c.png
作惟其所致疾何能焉其视夷狄若无事然不足计曲
直较得失备禦之道因其盛衰来则抚之去则已之其
来不怡其去不戚外之也昔文王事昆夷武王通道九
夷八蛮太王去邠宣王薄伐至于太原因时之宜非异
道也太王诸侯之事也上无王下无伯既不能拒又不
能去是为道宣王者事也拯民以去乱武之经也逐之
尽境以限内外天之制也如鸟之攫如兽之搏驱之则
已暴者为之则覆巢熏穴戮及麛卵不可谓政强则事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1114-0645d.png
之文王是也弱则怀之武王是也两强不相下则相伤
故下之以保民也孟子曰仁者能以大事小乐天者也
智者能以小事大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
其国夫乐天者与天同也畏天者同于天也高而能降
以无我也大而能覆以无物也物我两亡君子之德也
以身与人则身重以身与天下则身轻屈小以伸大君
子之事也以大事小以贤事不肖先人后身所以为至
德而贾谊以谓天子贡夷狄为倒置此少年之气褊者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1114-0646a.png
之心也故其论内则欲削诸侯外则欲有事匈奴以尊
天子其申韩之馀意乎至其去国千里则忧寿不长一
失其职则涕泣以卒无以自容其能容匈奴乎诗云惟
其褊心是以为刺谊之谓也智有得失材有能否德则
无不尽也充国可谓智矣而内徙降羌令居金城循致
后患务便于近而忘其远夫料敌决胜诚非儒者之能
见微虑远建万世之安亦非武人文吏之所及也臣闻
禹伐有苗三旬不克禹不以为耻舜不以为罪盖德不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1114-0646b.png
怀则修刑刑不服则明德君子固自反也德刑更用舜
之政也自反而不责人舜之所以贤也以舜之政以益
佐禹不能得志于有苗而兵家之书有必胜之术非臣
所知也夫以禹益之智诸侯之师岂不足以一战君子
胜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诚服之也故曰满招损谦
受益至諴感神蠢兹有苗然则舞干羽于两阶又岂足
以感人哉所以偃武而脩文也夫惟有德可以服人臣
闻柳下惠曰伐国不问仁人问且不及而兵家之书奋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1114-0646c.png
然自任欲一试之幸而不得则又以遗人是乐祸也故
术不可不慎臣愿陛下循大禹之事服下惠之言而却
兵家之图书将不敌于天下而威行万世区区之虏何
足留圣意哉陛下幸诏愚臣敢有隐情不敏之诛惟陛
下赦之
   拟学士院试职策
问传曰秦失之强周失之弱昔周公治鲁亲亲而尊尊
至其后世有寖微之忧太公治齐举贤而上功而其末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1114-0646d.png
流亦有争夺之祸夫亲亲而尊尊举贤而上功二代之
所共也而齐鲁行之不免于衰乱其故何哉国家承平
百年六圣相授为治不同同归于仁今朝廷欲师仁祖
之忠厚而患百官有司不举其职或至于媮欲法神考
之励精而恐监司守令不识其意流入于刻夫使忠厚
而不媮励精而不刻亦必有道矣昔汉文宽大长者至
于朝廷之间耻言人过而不闻其怠废不举之病宣帝
综核名实至于文理之士咸精其能而不闻其有督察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1114-0647a.png
过甚之失何脩何营可以及此愿深明其所以然之故
而条具所当行之事悉著于篇以备采择
善言古者不知变习于世故足以经物成务而不在于
法义此士之所患也考古之道御今之宜故明者不两
失也夫明也者自明也故明于物君子之事而学者懋
焉愿效其愚夫王者之政远近异宜贵贱异制而其行
之一也一者政也先王所以开天下也昔周公之作周礼
也典以经邦国则以驭都鄙法以任官府内建六卿以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1114-0647b.png
导其治外建监牧以齐其政掌交谕其好恶布宪逮其
刑禁正人察其反侧行人书其逆顺协于朝觐而考于
巡狩小则讶士治焉大则司马讨焉方是之时器不异
量书不异文行习有常风俗大同故曰夏尚忠商尚敬
周尚文是之谓治至于上失其政而下擅命国殊治而
家异俗故秦尚武晋尚俭而曹尚奢卫失之淫陈失之
荒齐鲁异变而鲁卫同归故曰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
诸侯出是之谓乱夫亲亲尊贵进贤保庸治典之八柄
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1114-0647c.png
而太宰之职也废一不可而齐鲁各有行焉非所闻也
学者以论齐鲁之于八柄各有隆焉非异道也是不然
王者革命易姓变古振弊作为一代之法则隆杀焉有
所以新天下也故虞氏贵德夏氏贵爵商人贵富周人
贵亲非诸侯之事也夫齐之强自桓公始举贤上功管
氏之政也逮晋之兴而齐衰矣其时晋如小侯特屈强
于鲁卫之间耳而鲁固暴于邾莒矣此无他地有大小
人有众寡非政得也隐桓之际兵行中国则常强矣国
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1114-0647d.png
无其人能不衰乎春秋之际两君不葬诸桓之盛其不
夺者幸也由是论之齐未尝不衰而鲁未尝不乱也世
徒见其田氏伐齐三桓弱鲁以为亲尊之弊不亦陋乎
盖汉之诸儒明不證理见周之衰而未闻其盛也喜为
异说以自智或者有所传矣而不能明也遂以前知其
然为二圣之贤君子无取焉夫事有其官官有其人上
下相维刑赏并用可谓备矣然而不举者不考法于先
王也是以其弊居之不知其任行之不知其分勇者自
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1114-0648a.png
用懦者自弃久之则倦远之则怨急之则诈缓之则偷
赏而不劝刑而不变古今之公患也先王之治有政焉
而非其本也其所本者化也政者治之具也为化以德
为政以礼化以革之政以行之譬之田焉化犹天道也
政犹人力也人力至矣而阴阳之和雷风之动雨露之
润不时则不生天道顺矣而种植之宜耕锄之功不勤
则不丰天人相与而成岁矣有化有政而不举者又有
刑焉政以使君子而刑以御小人刑者先王有之而不
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1114-0648b.png
敢先也非所以待士大夫也政化行而后刑可用也是
故政以佑德刑以佐礼而本末具矣治之始也道德既
明风俗既成则刑设而不用矣治之终也夫不务德礼
而用刑是以小人使之也而责其治可乎先王明足以
官人而有礼以使之有度以则之隆之以恩论之以义
时考其绩而诛赏焉可谓有其政矣而其所以者盖有
以先之也正心以及身正身以及人先王之化也化以
导其内政以齐其外导之以德则勇者安焉懦者兴焉
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1114-0648c.png
齐之以礼则智者不敢先愚者不敢后此其所以宽而
不苟察而不苛之道古之人有之尧舜是也昔在唐虞
明德以协百姓考绩以行黜陟戒之以休董之以威劝
之以九歌申之以四罪而庶绩熙矣此无难为君与相
懋之而巳故书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汉之
宣文称号仁明有纪于后世然未足以与此也夫有其
志者有其事有其事者有其功是以君子务大其志重
其事而不有其功文帝有可致之资而无欲治之意闻
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1114-0648d.png
贾生之论则退避未遑闻释之之说则毋甚高论所志
亦苟矣是以有仁心而非德也行其善而非法也好申
韩而非学也方内治安而非政也而一时之士又无其
人此汉之所以不振也贾生区区有是古之心而大臣
以谓纷乱诸事其大者既已旷废矣盗吏出粟赋钱数
以百万奸人乘传周行郡国其小者又不恪矣君子之
学以成其志则志不可不先定也醉酒者乱操刀者杀
则有以使之也其学又不可不慎也宣帝不好儒而喜
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1114-0649a.png
申韩之书则其志可知矣故其治以察为明以刑为义
以律为法以赏罚为政而文俗之吏都卿之位言足饰
人之罪文足成人之辜故杨恽盖宽饶以语言成罪赵
广汉韩延寿以怨窃致刑君臣如此可谓刻矣虽然文
帝之时匈奴大强魏尚战胜有功矣以移书一言之误
文吏绳之以法则免官夺爵而罚作矣吏其笃于厚乎
地节之间王成以伪蒙褒赏而俗吏习为虚名欺谩以
避课至以不禁奸邪为宽大纵释有罪为不苛黄龙有
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1114-0649b.png
诏张敞之议尚有考也吏岂称其职乎故曰未足以与
此也夫以文帝之仁宣帝之智而其治效如此盖刑政
之不足恃也世以文帝为宽宣帝为察而不知两君未
尝定其所尚也文帝有仁人之心而学申韩则其所学
害其政也故其议刑未尝不重闻释之之论未尝不轻
者以其资之仁也宣帝好察而起于民间知民之苦汉
吏也而行之以宽故其为治以安民为本弃严延年而
用黄霸于定国然有时而刻深者以其资之察也是故
卷十四 第 17a 页 WYG1114-0649c.png
德者治之本也可不务乎
   学试策问四首
问孔子盍各言尔志又曰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言
不违志行不违言古之学也愿闻二三子之志以观德
焉敬在下风
问河出积石行地万里至赵魏而为患岂其势之然耶
自禹治水更商周至汉而为患汉之后复无闻焉至今
而为患岂其时之然耶今自小吴之决失其故道议者
卷十四 第 17b 页 WYG1114-0649d.png
多矣或谓故道可复或以谓因其势而顺导之二者何
施可也禹之治水其事见于书其理见于孟子诸君讲
之详矣愿闻其说以施于今
问水旱有常数虽尧汤不能免而谈者谓能为之备也
夫损上以益下非惠而不费之道而古语有之三年耕
有一年之食三十年计之则有九年之水七年之旱无
足忧者此其所谓备耶国家承平百年之效臻此其故
何也究观古今儒者之论富之之道无夺其时今田里
卷十四 第 18a 页 WYG1114-0650a.png
之民以时耕敛则其弊安在愿闻二三子之说以观政

问夷虏之为患旧矣诗书所载唐虞三代治外之道盖
可考也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舞干羽而有苗
格舜之事也以国予人太王之事也以大事小文王之
事也通道蛮夷武王之事也薄伐猃狁至于太原宣王
之事也其事同而治异何也岂其时之异乎择于数者
孰宜于今严尤以谓古无上策则数君子者皆非也耶
卷十四 第 18b 页 WYG1114-0650b.png
文王既圣矣顾不能顺之而事之何也舜既能之矣何
畏乎有苗何忧乎蛮夷猾夏耶岂诗书所载不可尽信
与二三子以谓如何
   京东转运司试进士策
问史称汲黯之戆而武帝以谓近古社稷之臣何其异
也黯固武帝所不悦而敬礼不衰不冠不见夫人臣而
屈其主何以得之黯闭阁不事事而所临三郡皆以治
称楚地盗铸不禁宜用文吏以武胜而独用黯何也淮
卷十四 第 19a 页 WYG1114-0650c.png
南君臣谓丞相可说大将军可刺而独畏黯黯不可说
也亦不可近乎愿闻其说
   策问十五首
陈之为州旧矣而近岁以来以水为忧秋夏之间四顾
百里不见涯涘议者以谓浚八丈之渠达之于淮可纾
今日之忧而颍人不善也议者又谓颍不与陈同利共
患过为异论岂其然哉愿闻颍之所以不利以告有司
而定其论
卷十四 第 19b 页 WYG1114-0650d.png
君子之道同而其所以异者人异师学异术也孟子之
学出于子思子思出于曾子庄子之学出于田子方子
方出于子贡荀子之学出于子弓子弓者仲弓也扬子
之学出于庄君平君平出于老庄韩子之学出于子舆
五家同出于孔氏而其说相反孔子称夷惠而子舆非
之子休誉子方而毁仲尼荀卿非子思孟子扬云下老
庄荀而尊孟子退之谓荀扬大醇小疵而孔墨同道然
则孟子拒之非耶夫诸子之相非其相存耶而相违耶
卷十四 第 20a 页 WYG1114-0651a.png
其屈人而自伸耶抑亦喜攻人之短与不然其有说乎
二三子明于六经而通古今之志愿有闻焉
政莫大于祭天地又祭之大者学者详焉古者祀天于
南祭地于北王者临之父母之义也国家三岁一郊而
不及地于是合祭焉元丰之间罢合祭而议北郊之礼
而未及行今复合天地于大坛而礼官以为非欲脩方
岳之祭而有司议其费然则何施而可也其详著之
孟子曰仁政自经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
卷十四 第 20b 页 WYG1114-0651b.png
也井田之法既失其详而唐之制授以口分永业赋以
租庸调号称近古尚可考也夫时异则事异事异则法
异为今之政其所先者岂亦经界也耶使如孟子之言
则唐氏之制愿闻其详其戾于古与宜于今者其说有
几推而行之亦必有道吾子其毋隐焉
人生而善犹须学以成之故自唐虞三代国乡党家莫
不有教而其教之之道后无传焉今自京师外及郡府
皆置师弟子而又为之学以教宗子可谓盛矣夫世禄
卷十四 第 21a 页 WYG1114-0651c.png
之家鲜克由礼谓其居之然也与夫自奋闾巷约身苦
志明习世故者固有异矣则教之之道宜何先焉昔孔
子之教先诗礼而成于乐而周官国子听于司乐何其
先后之戾耶二三子以为何如
士有志同而行异又有志异而行同故君子论其本也
东汉之末天下之士危言高行忘生以正世而李膺为
之冠卒至丧身破族而国随之亡徐孺子隐身逃世默
然自守以全其生行既不同志亦异趣君子何取焉二
卷十四 第 21b 页 WYG1114-0651d.png
三子其详言之
太史公之论六家班固之序九流知其各有所长亦各
有所短也至荀卿之非十二子则咸无取焉庄休之语
道术又皆出于圣人其故何也乌有同出于道而无一
可取其违戾莫甚于此岂其固相反耶抑亦各有在与
折衷于经君子何取愿闻其详
史称相必曰萧曹将必曰卫霍何佐汉信有功矣参不
事事荒酒无度而与之等夫守而不失庸人之所能而
卷十四 第 22a 页 WYG1114-0652a.png
称贤何也青去病不学兵法以力取胜如史之称特天
幸耳安得贤二三子讲之详矣其著明之
韩非本道德而号刑名为说难而卒死之何其用之异
耶李斯自谓不及非使秦用之其所成就与斯何如愿
闻其说
司马迁称子贡一出五国有变今考其词反覆变诈好
战纵横之士耳又称好废举列之货殖夫子贡孔门之
高弟而其行如此迁之言疑不可信考之论语以言称
卷十四 第 22b 页 WYG1114-0652b.png
而又讥其货殖则迁之言不为妄而孔子何取焉其明
辩之
商放桀武伐纣书载其事伯夷叔齐扣马而諌论语贤
之四人之行不同而孔子皆取焉是非不明学者莫知
所从孟子以谓伊尹伯夷皆圣人也而其所为若是之
异乎岂清任之行不同如此则其所同者何也韩子曰
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怨者也夫以
伯夷为是则武王周公舍已而从人矣以武王周公为
卷十四 第 23a 页 WYG1114-0652c.png
是则伯夷行怪矣二者不得皆是也至其耻食粟而饿
死岂真违世而取名者乎二三子何取焉
昔之取士以行后之取士以言举之以行则患其饰智
而竞利试之以言则又患其不能行也然则何施而可
乎今欲使天下之士行而不伪言而能行其亦有道乎
二三子其详言之
孔子不居圣而亦未尝与人也伯夷叔齐贤人也博施
济众尧舜病诸柳下惠则降志辱身矣而孟子以为圣
卷十四 第 23b 页 WYG1114-0652d.png
夫孟子学孔子者也而其言异何也愿决疑于二三子
其详陈之
吏之近民莫如守令故选法尤谨历岁察廉而后得进
宜得其人反不称所举其弊何出其法何施而可也古
称得人必曰汉唐称号循吏所举其何人选用其何法
其明著之
昔周公之为用其致君成俗则有德其传世遗后则有
政政者法制是也故周虽衰有中材可以振起之而不
卷十四 第 24a 页 WYG1114-0653a.png
卒振者无其人也后之君臣相与成国而一民功则多
矣至其为治例多草创后无以守之惟管子之于齐房
杜之于唐虽阙于教化而作为一代之制则几于周不
亦善乎夫文公敬仲之法略见于周官国语其详不可
推究而世变俗移恐亦难于行也而唐去今未远其书
具在尚可考也孟子曰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
则天下之治莫先于地法而唐之制授以永业口分敛
以租庸调学者之所知也愿闻其说而施之于今何所
卷十四 第 24b 页 WYG1114-0653b.png
因革推而行之以何道也其明著之
 
 
 
 
 
 
 后山集卷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