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十四 第 1a 页 WYG1222-049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庸庵集卷十四       元 宋禧 撰
  记
   两浙都运盐使司判官阿哈玛特公惠政记
至正十三年两浙都转运盐使司判官西域阿哈玛特公
以岁赋各有督分司明越二郡德刑并施官庶畏悦颂
声溢于涂厥绩孔彰越之石堰场赋最重其岁之赋毕
输于仲秋恒役是执者既夷灶息力相与庆劳绎公之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1222-0491b.png
恩不释心乃徵文刻诸石其词曰维国家奠中区包有
外域物众财阜庾积府蓄用之不匮轶前旷后厥维盛
哉然宇内贡赋之算浙江当大半盐之赋两浙者以引
计之底四十万通贾界内四分其直官取一焉而岁有
恒征其给经费有馀矣车载驰负阗赍广莫道不绝运
东南之氓乃日勤于食比岁外难四起征讨不辍物力
大耗民用不靖有司湛溺故习益乘时肆志无所恤隐
况货利出入之薮法禁栉密政柄岳重神动鬼变易行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1222-0491c.png
其胸臆者哉今公督赋二郡也正以饬已明以屏奸宽
以纾困敏以集功故𨽻其下者仰之若时雨惮之若夏
日靡有陷法怠事者矣先是石堰输赋者类利于迁延
有婴窘岁杪负重累者焉公则雨旸是视而缓亟其力
故恒赋先期而毕输氓之老稚熙熙然庆劳以宁且知
恩之自出矣譬若慈父母爱厥孺子节饮食俾无疾病痛
苦乃实爱厥子也石堰之氓以公爱已若爱厥子弗敢
恩是昧刻文示子孙以俟督赋若公者临焉而事之有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1222-0491d.png
则亦曰宜哉是岁九月既望馀姚宋禧记
   听雪斋记
至正庚子冬十有二月大雨雪于时华阴杨君志中自
鄞过予而言曰前闽之浦城令任君某吾故人也繇北
方侨居江南已久尝读书金陵之钟山每雨雪篁竹间
辄听之不厌有宋王文公终老之志焉名其室曰听雪
斋士大夫为文章以道其志者颇众及阅世故其室其
文章尽丧之矣后就仕闽中而转寓于鄞鄞又王文公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1222-0492a.png
尝为令处也周流困顿恍焉有钟山之思而未尝忘乎
雪之听愿子有以记其名斋者将随寓而揭焉予既辞
乃曰风霆雨雪皆天之所以为教者乎而雪有形而无声
于草木之相遭则其为声又希以微淡以幽非若金石
丝竹之鸣于乐者铿锵动荡足以释湮郁发志意也是
故雪之有声于所遭也拥歌姬粉黛酣饮帐中者不听迫冻
饿以忧衣食乱心者不听被甲执兵疾驰而深入志于灭
寇者不听然则听于雪而不厌者非山林高洁之士神閒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1222-0492b.png
而气专者不能也方其听以耳也而不知有身既而听以心
也而不知有耳终而至于无听也又不知孰为天地孰为
万物而孰为我噫听雪之至者然也夫然则于富贵利达
有弗忘矣乎于贫贱患难有弗忘矣乎吾故曰听于雪而
不厌者非山林高洁之士神閒而气专者不能也虽然雪
之听也忘富贵利达贫贱患难则可矣若以高洁之资
有得于希微淡幽之韵而遂以忘世又恶乎其可哉自兵兴
以来生民之难极矣以江南言之饥馑疠疫无岁无之而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1222-0492c.png
雪则鲜有今年冬大雨雪者三四谈者以为时清岁丰
民用平康之祥信尔则天下贤材不能无力于其间也
予闻任君素致力问学有匡世之略且方一为县令江
南而年又未老其可遽如王丞相恋恋钟山雪竹间耶
予虑其于雪之听或者几于忘世故又有是言不知知
言者谓何如既以复志中志中曰然遂书为听雪斋记
而归诸任君云是月十有四日馀姚宋某记
   叠嶂楼记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1222-0492d.png
今年春予以事适上虞之始宁乡行山谷中若千里虽
涉水石狎禽鱼而一丘一涧必及之而后见稍得其胜
则目已烦足已倦乃知贪多慕远非衰朽者之所堪也
因窃自念以为当山水之会凭高得其所庶可快意于
一举足一寓目之顷乎及抵贺溪姻戚倪君以道为余
置酒叠嶂楼启东牖以观则临绿野迩清溪襟抱夷旷
而群山踊跃自南而趋北者横亘二十有馀里苍翠交
积云气流动可玩楼之左右去数里又皆冈峦重拱与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1222-0493a.png
之势相属脉相贯其乡与吾邑接凡山之高伟与献奇
秀而竞出者尽在吾目中矣向之所念不终日而获之
一何快也虽然余与以道望其诸峰则所谓丹山赤水
洞天者在其东南十五里而近汉上虞令刘纲及其妻
樊夫人升仙之迹在焉余虽生长邑中未尝得脱屣一
往而观其处常以为憾今老矣犹愿采药其山中侣猿
鹤宾云月超然以释其忧患而未果也试以是告以道
以道指其楼之前鄮山之南而语余曰此之丹山道也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1222-0493b.png
子倘能往吾即与之偕
   深秀楼记
上虞隐者倪翁谷真予姻戚也翁与其从子性楼居其
邑之东南群山之间以深秀名之取宋欧阳公称滁之
诸峰者之语也性以其世父之命徵予记予不敢辞乃
申其深秀之说为翁诸子性勖焉其说曰去乎浅露之
谓深出乎庸陋之谓秀深与秀天下之物皆有之也以
山言之其一丘一壑易尽其韫而不足动人耳目者非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1222-0493c.png
深秀之可言也乃若层岩叠嶂与穹林长谷委蛇出没
于数十百里之间穷日之力而不能底其极焉斯可谓
山之深者欤高下有位俯仰有容起伏趋立开阖往复
变化百出而各若有其情蔚之以草木焕之以云霞昭
之以日月流之以风泉粗厉污浊之气无自入焉斯可
谓山之秀者欤噫于山而见其深秀固也孰知夫深秀
之在人者又不可以众人之见见之乎观于古若王杨
卢骆之辈非无文矣而浮躁浅露者不可称其深也又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1222-0493d.png
若刘荆州二子非不出于华显矣而豚犬其为人者不
可称其秀也夫深秀之不可称者固比比有其人而极
四海亘万世则又未尝乏其深秀者也考于载籍可见
已噫在古者如是生乎今之世者独不可以为古之人
乎吾尝观于倪氏矣谷真翁有潜德以宽厚长者称于
乡党性早孤而教于其世父与其母夫人者甚笃明慎
温恭出其天性而问学不自画翁之二幼子虽得之晚
年而端敏向学所至未易量倪氏之子弟若此独不可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1222-0494a.png
以为古之人乎然则登其楼者有观人之明岂独见其
山之深秀也哉夫以深秀之在山而不知有诸已者惑
也深乎其造圣贤之奥秀乎其为万物之灵而浅露庸
陋之号不得以加之是则其人之所宜勖者矣予于倪
氏有姻戚之好虑其诸子性之居是楼者以深秀之称
在乎山不在乎已而于其所宜勖者有所忽也于是乎
言至正丁未九月十日馀姚宋元禧记
   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陈侯督赋石堰场善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1222-0494b.png
   政记
江浙行省分治浙左之明年左右司员外郎天台陈侯
总督镇兵于馀姚馀姚之民既恃若河山以卫以育父母
妻子不析于难又明年石堰场官吏民众慕侯之政愿
兼董其职乃请于分省分省从之其岁至正二十年也
馀姚固瘠邑石堰为场即馀姚北鄙而置赋盐重他场
入国家来尝增至九千引引四百斤煮海之户隆替不
恒而有恒赋以困于赋重窜徙陨绝者不胜计见在民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1222-0494c.png
又多匮乏愁苦其耋稚无寒暑宵昼悉诣灶所煮斥卤
直薪火终岁劬役食衣恒弗周至病也场赋之登亏令
丞等与其民同纾窘通忻戚国法不可玩焉今为令者
王君某为丞者邹君某皆石堰人以石堰至病白分省
得减赋赋六千馀引又以赋之出内有内阻外侮之不
虞乃与其民众谋曰场之赋办至艰非得上官宽而有
为者董之吾人与若等俱获戾矣众曰然是以有侯之
请侯被省命即下令石堰禁苛苏瘵具有纪度赋成于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1222-0494d.png
灶灶输于场场输于检校所内外率经彊弱遵分无倖
利无溢患故是岁冬十月厥赋告登而功轶于旧宽而
有为者之效可睹已初侯督行军过馀姚有诬镇将有
异图者讨计已定将发侯力止之故民不见难后以总
督镇兵至辄弛四门禁通民夜出以救涸田履田督之
务持大要纤细无所亲故任事者得展力底有成绩他
若销弭灾慝没其迹不以徼誉众口者又曷可具载噫
仁人恤类厥心靡有极力所逮不择地而设观侯之治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1222-0495a.png
状匪独著惠石堰者足纪也石堰官民谋刻石纪惠而
取语逮鄙野谢不获乃列次其语如右侯名某字某古
灵先生八世孙以学行世其家而有文武才略云是岁
冬十有一月辛未州人宋某记
   高节书院增地记
国朝于天下祠学所谓书院者例设官置师弟子员与
州学等尝诏有司以閒田隙地系于官者归之学院以
赡廪稍之不足然仕于州县者往往局于米盐狱讼之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1222-0495b.png
烦能致意学校以应明诏者盖少矣至正九年夏河南
郭公来守馀姚既于孔子庙学究其事力之所至矣复
以州有先贤祠学曰高节书院者乃汉严子陵先生丘
墓所在而建者焉先生之风诚范文正公所谓大有功
于名教者故缙绅大夫即丘墓所建祠立学以致褒崇
之意公又虑其田租之入尚薄不足赡学士于是为覈
云柯海滨之地得四百十有六亩继覈汝仇湖田又约
四十有五亩悉以归之高节之建始自宋咸淳中沿海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1222-0495c.png
制置使刘公黻至今八十有馀载矣守是邦而图增其
产者前后仅数人郭公又士论之所归者山长应君仲
珍前摄书院刘君彦质谋刻石记实祈文于余余因叹
而言曰三代学校之法莫备于成周成周之时民皆百
亩其田于其入学之费必有以自给故学官养士之法
独无闻焉后世贫富不均士之力于学者势不能兼农
工商贾而多阨于贫窭今聚而处之学院于其口体有
所养矣然自学者而言则心志之养尤不可缺养其心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1222-0495d.png
志而无馁焉虽并日不食亦不能病其所学者矣范文
正公之读书南都学舍往往饘粥不充日晏始食亦尝
有廪稍之赖乎至其为治则记严先生之祠固以廉贪
立懦为言考范公之志闻严先生之风士之肄业于斯
者亦可以自励矣况以郭公之能致意廪稍而内外得
以兼养士亦何惮而不进于圣贤乎予既服公之为人
又重应君之请作此记以勉夫学于斯者郭公名文煜
字彦达尝仕于朝有声矣其为是邦治行甚优当有论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1222-0496a.png

   虞家城记
余避难梅川时胡处士达道尝谓余曰乡有虞家城者
父老相传为虞世南宅基吾壮岁犹见其遗址高一丈
许厚三丈馀吾祖母出其地余因与其从子惟彦过其
处则其址之厚如处士往岁所见高则四尺馀耳周围
度之为丈百有五十旁近居者多虞氏按舆地志及孔
晔记汉日南太守虞国宅在馀姚屿山南郡志谓治之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1222-0496b.png
东北三十里有屿山今所谓虞家城正在其南二里许
国宅此无疑谓其宅在治西一里灵绪山南盖郡志误
也郡志既误而此相传为世南宅基者意世南亦居是
地乡人自其盛者传之耳按郦道元水经注云虞翻尝
登是山望四郭戒子孙曰可留江北居后世禄位当过
于我声名不及尔然相继代兴居江南必不昌诸虞氏
由此悉居江北又云山南有百官仓即虞国旧宅据此
则绪山别称屿山而郡志沿之殊不为误且虞氏奕世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1222-0496c.png
贵盛多开第宅据翻之言固有居江南北者又不特专
此城以居也顾其城厚完非永兴辈其力或不能办此
  碣记
   谢都事善政碣记
馀姚越属邑而介山海厥土俭瘠殚力事田作甚苦释
铚艾即匮食者十七八甲乙户有田数百千亩疲于公
供私给靡有逸乐当国家承平时犹然况兵革既兴天
下愁痛垫溺八九载而馀难寖迫兹土哉兹土虽僻小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1222-0496d.png
民命实夥不可无保障者为之依戴也江浙土宇弗靖
行省视浙东为善地行台又迁治于越皆急于征谋需
敛州县其使交集罔克悉应浙东既置分省所属储馈
唯统兵官所酌用诏旨也至正十八年秋七月天台谢
侯以分省命治赋馀姚政出一已众弊尽去凡所令期
悉符民情厥赋早输而箠不一施民既悦服于是耋艾
群控分省请侯镇绥其地分省重违众志乃属侯馀姚
总制其军民事益休息焉比再至士庶迎于郊妇女瞻
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1222-0497a.png
于门而儿童歌于衢既视事讼牒盈案剖决明捷吏不
能欺民益以怀于时朔南中阻繇海道以达而馀姚为
要冲且密迩省台往来之使日夜沓至直传舍以奉食
饮者其费百倍于昔尤疾苦焉侯以法裁其冗横困不
至踣布治弥月众目渐举会分省出师而西旌甲蔽野
众惧不能共亿侯庀材任事一夕而令行于境过兵有
饷屯卒有庐山野之氓囊资粮负薪刍络绎于道肃然
有度胥吏之迹不涉都鄙而事益集民用无恐侯之力
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1222-0497b.png
也明年春督造御茗于馀姚慈溪境上以先时有病于
民备咨其故且属廉士以辅宿苛乃除民无怨焉既而
侯诣分省请去馀姚官吏士民暨浮屠老子之徒咸触
事以思日傒其还时侯同姓左丞公统所谓长枪军至
自衢婺协力分省以障东土而馀姚上虞填驻其众未
几流言胥动民以为虑分省乃还侯于馀姚单骑而至
三日其军俄儆严拥列江浒左丞公使要侯至军门即
策马以往公告以流言日甚侯慷慨与辩辞理俱到公
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1222-0497c.png
改容曰吾乃今释然矣即日以其军去且饬将士毋暴
其境斩不听令者数人于是殆者以安侯故也其夏六
月不雨苗始秀几不榖矣侯走祷山川之神其雨辄应
公私藉之前是侯屡请去其去止系一州戚喜而众不
忍释分省知其然孚任益至故有德于馀姚甚厚馀衔
其德者既上下一情眷恋愈笃且图永远有徵而不忘
乃相与取著其美于石而系以诗侯名某字玉成世笃
古学凡所以行已为物一出于恳怛故其为政获乎人
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1222-0497d.png
神如此初授临海丞以功累转某官今为江浙行枢密
院都事其诗曰越有属邑僻在海滨土力既竭民劬而
贫其有富人所贮亦薄日急于公胡能燕乐时平尚然
况值世难不有保民曷纾其患其患既纾敢忘谢侯显
幽达顺乃承厥休蚤绎古训志于及物际艰而施其忍
自佚著绩斯邑特见其端展治而溥所履以安侯无遽
违以慰民思匪侯曷恃尚惠于兹
  哀词
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1222-0498a.png
   巽庵先生哀辞(原注/壬辰)
    至正十二年冬十有二月吾乡巽庵先生杨
    公卒年八十有六乡之后先生而生者无长
    幼皆走哭而哀之元禧始以里中童子拜先
    生于床下出入其门而受其教诲饮食之赐
    者二十馀年于兹于其没也盖有不胜其感
    伤者非特哭一已之私而已也既形之于言
    而为诗矣诗之不足者复作哀辞以见云
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1222-0498b.png
戴天覆地人为贵兮彝伦以叙赖人类兮芒芒九土纷
井邑兮生乎其间物揖揖兮有贤有愚莫之均兮不有
人望孰蒸薰兮德无贵贱辅王化兮治者在邑倏代谢
兮乡有君子教则久兮淑厥后生俗以厚兮仁义感应
古今一机兮所恃者亡云胡不悲兮火中其运寒暑乃
退兮顾瞻显微善类日瘁兮我哀先生匪怀私兮以占以
忧来者不可知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