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第 1a 页
宋学士文集卷第六 銮坡集卷第六即翰苑前集
赠高丽张尚书还国序
皇上诞膺宝历威服德怀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时则有若高
丽处于海东遣使者奉表称臣贡献方物 上嘉其诚诏
锡以玺书金宝仍为高丽国王且锡以王者礼乐使祀宗庙
山川百神于国中王感 上恩之优渥也事大之礼弗懈
益虔今年春复遣工部尚书张子温来朝 上御奉天殿
是之侍仪使自殿中传宣问王起居且劳子温跋涉之故
皇情谦抑在古所无即日锡燕于会同之馆翌日 东朝命
侍臣飨之自时厥后中书枢府暨御史台次第而举酒觞流
行伎乐交作酣畅和适礼意有加焉夫以 皇明天覆地
载四夷君长孰不重译来庭使节之往来琛赆之充牣无月
无之而于海东之使礼遇尤厚者其故何邪他国之君长非
不有其土地人民纽夷俗而蔑礼义骋其诈力惟日不足高
赠高丽张尚书还国序
皇上诞膺宝历威服德怀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时则有若高
丽处于海东遣使者奉表称臣贡献方物 上嘉其诚诏
锡以玺书金宝仍为高丽国王且锡以王者礼乐使祀宗庙
山川百神于国中王感 上恩之优渥也事大之礼弗懈
益虔今年春复遣工部尚书张子温来朝 上御奉天殿
是之侍仪使自殿中传宣问王起居且劳子温跋涉之故
皇情谦抑在古所无即日锡燕于会同之馆翌日 东朝命
侍臣飨之自时厥后中书枢府暨御史台次第而举酒觞流
行伎乐交作酣畅和适礼意有加焉夫以 皇明天覆地
载四夷君长孰不重译来庭使节之往来琛赆之充牣无月
无之而于海东之使礼遇尤厚者其故何邪他国之君长非
不有其土地人民纽夷俗而蔑礼义骋其诈力惟日不足高
卷六 第 1b 页
丽乃箕子胥馀之邦上有常尊下有等衰实存先王之遗风
焉政当以中夏视之未可以外国例言之也矧今 圣天
子在上雄兵百万如雷如霆有抗之者无不殒灭然于守礼
之国必宠绥而怀柔之唯恐有所不及而高丽之君亦知天
命所属虽在数千里之外遥瞻 天威仅同咫尺致使海
东之民安于田里而弗知戈甲之警含哺而嬉鼓腹而游无
异承平之时是所谓君臣交尽其道者也不亦美欤抑予闻
宋之徐兢尝往其国其国有礼部尚书金富轼者与其弟富
辙博学善属文而进趍详雅竞以绰有华风称之今子温之
来也应对精明进退有度而文采粲然可观似无愧于前二
子者使不贤而能之乎因其臣之贤则其国君之贤益可信
矣子温之还大夫士多诗之予因总脩元史不暇与子温接
颇乐闻其事而为之序云
送安南使臣杜舜卿序
焉政当以中夏视之未可以外国例言之也矧今 圣天
子在上雄兵百万如雷如霆有抗之者无不殒灭然于守礼
之国必宠绥而怀柔之唯恐有所不及而高丽之君亦知天
命所属虽在数千里之外遥瞻 天威仅同咫尺致使海
东之民安于田里而弗知戈甲之警含哺而嬉鼓腹而游无
异承平之时是所谓君臣交尽其道者也不亦美欤抑予闻
宋之徐兢尝往其国其国有礼部尚书金富轼者与其弟富
辙博学善属文而进趍详雅竞以绰有华风称之今子温之
来也应对精明进退有度而文采粲然可观似无愧于前二
子者使不贤而能之乎因其臣之贤则其国君之贤益可信
矣子温之还大夫士多诗之予因总脩元史不暇与子温接
颇乐闻其事而为之序云
送安南使臣杜舜卿序
卷六 第 2a 页
天眷有德戡定四方以靖安生民于是我 皇帝龙飞淮
右仗剑渡江天下豪杰云合景从一鼓而江南平再鼓而汴
洛定三鼓而齐鲁秦晋以宁四鼓而幽燕辽朔悉入版图历
数攸归大统以正德威所及雷动风行浩浩荡荡覃及无际
于时安南国王陈日煃鼓舞 皇化遣使称臣 帝嘉其
向慕之诚 诏翰林侍读学士臣张以宁典簿臣牛谅赐以
印绶仍其旧封为王使者赍 诏而行未及国而王薨其世
子日㷂继志述事守礼惟谨遣陪臣少中大夫杜舜卿告哀
于朝请嗣厥位 帝帅群臣素服受舜卿见于西苑之幄殿
慰问良久 皇情衋然伤悼退而叹曰日煃率先内附朕意
西南之民将有攸赖不知贤王何去朕之急也遂亲御翰墨
为文一通以祭之辞意悽恻读者感动即日翰林编脩官臣
王濂吏部主事臣林唐臣奉 命以往且 诏世子王其国
取前使者所护王印授之其 德至渥也呜呼 皇帝君临
右仗剑渡江天下豪杰云合景从一鼓而江南平再鼓而汴
洛定三鼓而齐鲁秦晋以宁四鼓而幽燕辽朔悉入版图历
数攸归大统以正德威所及雷动风行浩浩荡荡覃及无际
于时安南国王陈日煃鼓舞 皇化遣使称臣 帝嘉其
向慕之诚 诏翰林侍读学士臣张以宁典簿臣牛谅赐以
印绶仍其旧封为王使者赍 诏而行未及国而王薨其世
子日㷂继志述事守礼惟谨遣陪臣少中大夫杜舜卿告哀
于朝请嗣厥位 帝帅群臣素服受舜卿见于西苑之幄殿
慰问良久 皇情衋然伤悼退而叹曰日煃率先内附朕意
西南之民将有攸赖不知贤王何去朕之急也遂亲御翰墨
为文一通以祭之辞意悽恻读者感动即日翰林编脩官臣
王濂吏部主事臣林唐臣奉 命以往且 诏世子王其国
取前使者所护王印授之其 德至渥也呜呼 皇帝君临
卷六 第 2b 页
万国如天日之照光无不被而王之父子能守臣节如江水
之流势无不东上以德而化下下以诚而事上君臣之遇合
可谓千载一时者矣然而汉置九郡而交阯居其一唐分岭
南为二道置节度立五管而安南亦隶焉地虽僻在炎徼涵
濡中华声教者巳久固能尊事大国确守臣职昭被 宸眷
克保其土地人民与我 国家相为悠久播之方今传之后
世书之信史嘉名美绩焜耀铿鍧当非它国之君所可及不
亦盛欤在昔之时君子有行役者必赋诗以闵其勤今舜卿
崎岖万里而来中朝士大夫皆念其贤劳于其还也发为咏
歌以道其事夫导宣 上德而布之四方者史臣之事也濂
虽不敏乃本诸作诗者之意而为之叙云
送晋王府王传李君思迪之官诗序
成周之时王者必立师传尊之曰公而不烦以政务广厦细
毡之上论道而巳自汉以来以王为一等之爵众建宗亲以
之流势无不东上以德而化下下以诚而事上君臣之遇合
可谓千载一时者矣然而汉置九郡而交阯居其一唐分岭
南为二道置节度立五管而安南亦隶焉地虽僻在炎徼涵
濡中华声教者巳久固能尊事大国确守臣职昭被 宸眷
克保其土地人民与我 国家相为悠久播之方今传之后
世书之信史嘉名美绩焜耀铿鍧当非它国之君所可及不
亦盛欤在昔之时君子有行役者必赋诗以闵其勤今舜卿
崎岖万里而来中朝士大夫皆念其贤劳于其还也发为咏
歌以道其事夫导宣 上德而布之四方者史臣之事也濂
虽不敏乃本诸作诗者之意而为之叙云
送晋王府王传李君思迪之官诗序
成周之时王者必立师传尊之曰公而不烦以政务广厦细
毡之上论道而巳自汉以来以王为一等之爵众建宗亲以
卷六 第 3a 页
为雄藩故亦设传相辅之相则总其国政传则导以德义历
代相因未之或改我 圣天子临御之三年思固泰山磐石
之宗以奠安黎庶九子一孙同日封建为王所以敦展亲之
道壮维城之势也于时 晋王开国太原诏简在廷之臣以
吏部侍郎李君为之传命既下为士者曰我知李君文且贤
也翩翩乎脩辞截截乎雅韵春花明而秋云敷江涛雄而蛟
龙鸣出其绪馀竟擢高第遂为甲午科名进士其膺是选也
则宜在位者曰我闻李君贤且能也自来京师即膺宠眷居
右史有献替之功佐延安有抚绥之绩巳而召入郎曹直跻
法从试之也既屡而用之也弥笃其 是选也则宜金华宋
濂则曰是固然矣然而 皇上之意以晋国表里河山之固
北控代朔南接关陜其地为形胜其民俭啬而易化必得重
厚诚悫君子辅王而安辑之此李君所以在选要不止前二
者所云而巳也今 王虽未出閤李君之行浚治其城隍经
代相因未之或改我 圣天子临御之三年思固泰山磐石
之宗以奠安黎庶九子一孙同日封建为王所以敦展亲之
道壮维城之势也于时 晋王开国太原诏简在廷之臣以
吏部侍郎李君为之传命既下为士者曰我知李君文且贤
也翩翩乎脩辞截截乎雅韵春花明而秋云敷江涛雄而蛟
龙鸣出其绪馀竟擢高第遂为甲午科名进士其膺是选也
则宜在位者曰我闻李君贤且能也自来京师即膺宠眷居
右史有献替之功佐延安有抚绥之绩巳而召入郎曹直跻
法从试之也既屡而用之也弥笃其 是选也则宜金华宋
濂则曰是固然矣然而 皇上之意以晋国表里河山之固
北控代朔南接关陜其地为形胜其民俭啬而易化必得重
厚诚悫君子辅王而安辑之此李君所以在选要不止前二
者所云而巳也今 王虽未出閤李君之行浚治其城隍经
卷六 第 3b 页
营其宫阙劳徕其黎庶然后迎 王就国日以法言大训陈
于前俾 王为哲王斯民为唐虞之民熙鸿名于无穷垂令
德于不刋在此举矣李君尚勖之哉濂也不敏待罪 国史
他日幸观勋绩之凝必执笔书之曰出镇太原自晋王始其
导 王以德义底于成功自贤传李君始不其韪欤李君尚
勖之哉濂之有望于李君者若斯而巳李君名吉其字曰思
迪济南人
庚戌京畿乡闱纪录序
昊天有成命 皇明受之谓天下可以马上得不可以马上
治于是大兴文教宠卑四方乃洪武三年夏五月以科目选
士 诏内外之官胥此焉出阅三月畿甸之士将集试于京
府礼部以闻 皇帝御谨身殿召前御史中丞臣基今治书
侍御史臣𥙿伯俾司去留之任而以翰林侍读学士臣同弘
文馆学士臣稼起居注臣韶凤尚宝丞臣潜国史臣濂佐其
于前俾 王为哲王斯民为唐虞之民熙鸿名于无穷垂令
德于不刋在此举矣李君尚勖之哉濂也不敏待罪 国史
他日幸观勋绩之凝必执笔书之曰出镇太原自晋王始其
导 王以德义底于成功自贤传李君始不其韪欤李君尚
勖之哉濂之有望于李君者若斯而巳李君名吉其字曰思
迪济南人
庚戌京畿乡闱纪录序
昊天有成命 皇明受之谓天下可以马上得不可以马上
治于是大兴文教宠卑四方乃洪武三年夏五月以科目选
士 诏内外之官胥此焉出阅三月畿甸之士将集试于京
府礼部以闻 皇帝御谨身殿召前御史中丞臣基今治书
侍御史臣𥙿伯俾司去留之任而以翰林侍读学士臣同弘
文馆学士臣稼起居注臣韶凤尚宝丞臣潜国史臣濂佐其
卷六 第 4a 页
事各赐币帛而劳遣之既受命不敢宿于家即相率诣试所
精白一心以承 休德先期一日夜漏下十刻始命题至次
日黎明给之兵后学废不敢求备于人其来试者一百三十
有三在选者过半焉既撒棘佥谓遭逢盛际文运方开不可
无纪述以示于后爰以诸执事及贡士之姓名辑成小录而
俾濂序之濂惟天下弗靖者几二十年干戈相寻曾无宁日
今得以涵濡文化而囿于诗书礼乐之中者果谁之赐欤是
知 帝德广被其大难名不可以一言而尽也棫朴之诗有
曰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圣天子之造士者可谓至矣烝
民之诗有曰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凡为士者尚思尽瘁报国
以无负于科目哉是为序
会试纪录题辞
皇明设科仿古者六艺之教参以历代遗制𣣔兼收文武而
任之既诏天下三年一宾兴其荐于州郡者凡丑百人五拔
精白一心以承 休德先期一日夜漏下十刻始命题至次
日黎明给之兵后学废不敢求备于人其来试者一百三十
有三在选者过半焉既撒棘佥谓遭逢盛际文运方开不可
无纪述以示于后爰以诸执事及贡士之姓名辑成小录而
俾濂序之濂惟天下弗靖者几二十年干戈相寻曾无宁日
今得以涵濡文化而囿于诗书礼乐之中者果谁之赐欤是
知 帝德广被其大难名不可以一言而尽也棫朴之诗有
曰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圣天子之造士者可谓至矣烝
民之诗有曰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凡为士者尚思尽瘁报国
以无负于科目哉是为序
会试纪录题辞
皇明设科仿古者六艺之教参以历代遗制𣣔兼收文武而
任之既诏天下三年一宾兴其荐于州郡者凡丑百人五拔
卷六 第 4b 页
其一而授之以官犹以为未足复敕有司自壬子至甲寅三
岁连贡岁棹三百人逮于乙卯始复旧制其恩至渥也先是
京畿遵行乡试中程式者七十二未及贡南宫 上求治之
切皆采用之至有拜监察御史者及是当会试之期若河南
若陜西北平若山之西东若江西湖广若浙江若广之东西
若福建其为行中书十有一俊秀咸集而高句丽之士与焉
右丞相臣广洋左丞臣惟庸同礼部尚书臣凯臣训文启于
东朝然后入奏于是诏臣凯与前侍讲学士臣庭坚为主司
而以侍读学士臣同国子司业臣濂吏部员外郎臣本前贡
士臣恂与考试事 上召至内廷亲谕以取舍之意臣凯等
受命而出交相戒饬期有以副 上旨遂议分经而考互相
参定使无所憾乃进干主司主司遍观而后次第之犹虑沧
海有遗珠之叹卷之巳黜者复覆视而致谨焉昼尽其力夜
向午烛影荧荧于帘几间不敢自宁士之就试者二百黜者
岁连贡岁棹三百人逮于乙卯始复旧制其恩至渥也先是
京畿遵行乡试中程式者七十二未及贡南宫 上求治之
切皆采用之至有拜监察御史者及是当会试之期若河南
若陜西北平若山之西东若江西湖广若浙江若广之东西
若福建其为行中书十有一俊秀咸集而高句丽之士与焉
右丞相臣广洋左丞臣惟庸同礼部尚书臣凯臣训文启于
东朝然后入奏于是诏臣凯与前侍讲学士臣庭坚为主司
而以侍读学士臣同国子司业臣濂吏部员外郎臣本前贡
士臣恂与考试事 上召至内廷亲谕以取舍之意臣凯等
受命而出交相戒饬期有以副 上旨遂议分经而考互相
参定使无所憾乃进干主司主司遍观而后次第之犹虑沧
海有遗珠之叹卷之巳黜者复覆视而致谨焉昼尽其力夜
向午烛影荧荧于帘几间不敢自宁士之就试者二百黜者
卷六 第 5a 页
仅八十人署名于榜用鼓吹导至中书揭而张焉甚盛典也
书有之野无遗贤万邦咸宁夫贤之在野无以自见多由进
士升名于天府故昔人谓进士为将相科如以宋言之深沉
有德如王旦面折廷争如寇准出当方面如张咏盖不可以胜
数至今科目倚之以为重与兹选抡者当思以前脩自勖以
忠贞佐 国家而致黎民于变时雍之治庶于明体适用之
学或无所愧不然则是录之行他日将有指其名而议之者
矣可不慎欤可不慎欤
使南槁序
吏部考功主事林君元凯奉使安南还以使南槁一编授予
序序曰安南古交趾也汉唐以来其地皆入职方称臣奉贡比
内诸侯近代驭非其术徼其重货责其躬朝蛮夷始敢为弗
恭廷议愤之复有铸金为人夜光为目之徵而蛮夷心亦离
使者至其国多贪夫悦其金贝辄昧昧攫之遂致其亵侮燕
书有之野无遗贤万邦咸宁夫贤之在野无以自见多由进
士升名于天府故昔人谓进士为将相科如以宋言之深沉
有德如王旦面折廷争如寇准出当方面如张咏盖不可以胜
数至今科目倚之以为重与兹选抡者当思以前脩自勖以
忠贞佐 国家而致黎民于变时雍之治庶于明体适用之
学或无所愧不然则是录之行他日将有指其名而议之者
矣可不慎欤可不慎欤
使南槁序
吏部考功主事林君元凯奉使安南还以使南槁一编授予
序序曰安南古交趾也汉唐以来其地皆入职方称臣奉贡比
内诸侯近代驭非其术徼其重货责其躬朝蛮夷始敢为弗
恭廷议愤之复有铸金为人夜光为目之徵而蛮夷心亦离
使者至其国多贪夫悦其金贝辄昧昧攫之遂致其亵侮燕
卷六 第 5b 页
于庑下君子每为之短气方今圣天子御极之初遣使往
告即位其国主陈曰煃稽首上表遂仍封为安南王未至日
煃卒嗣王日㷂有请干 朝复诏袭爵如初妙柬廷臣充
颁封使者佥谓元凯前进士学古明经尤长于辞令其出使
为宜 上召至奉天殿亲加劳问而遣焉元凯即日上道越
五月至其国布宣 天子威德君臣悦服乃北面拜跪听
诏如藩臣礼将还日㷂遣陪臣夜半持黄金为寿元凯峻却
之陪臣举手加额称为贤使者而后去肆惟 皇上宅居土
中远夷慕化者以其限山绝海使各安于境土而无所利之
深合古帝王怀柔之道固当著之史牒垂宪万世有若元凯
之为使义正辞严足以耸动群听凡其国以利相啖之奸卒
无所售亦可谓不辱君命者矣然予闻序事之体志其大而
舍其细故特取蛮夷叛服之由 圣世明良之盛书之于首
简至于行役之劳倡酬之适山川土俗之详已见诗中者可
告即位其国主陈曰煃稽首上表遂仍封为安南王未至日
煃卒嗣王日㷂有请干 朝复诏袭爵如初妙柬廷臣充
颁封使者佥谓元凯前进士学古明经尤长于辞令其出使
为宜 上召至奉天殿亲加劳问而遣焉元凯即日上道越
五月至其国布宣 天子威德君臣悦服乃北面拜跪听
诏如藩臣礼将还日㷂遣陪臣夜半持黄金为寿元凯峻却
之陪臣举手加额称为贤使者而后去肆惟 皇上宅居土
中远夷慕化者以其限山绝海使各安于境土而无所利之
深合古帝王怀柔之道固当著之史牒垂宪万世有若元凯
之为使义正辞严足以耸动群听凡其国以利相啖之奸卒
无所售亦可谓不辱君命者矣然予闻序事之体志其大而
舍其细故特取蛮夷叛服之由 圣世明良之盛书之于首
简至于行役之劳倡酬之适山川土俗之详已见诗中者可
卷六 第 6a 页
得而略也元凯临漳人名唐臣今以时制所禁更为弼文辞
尔雅吾友王内翰品评闽南人物谓元凯为巨擘云
南征录序
皇帝即位之二年春正月 诏使者易济往安南告以中夏
革命万邦底宁国王陈日煃遣陪臣同时敏奉表称臣
上嘉其事大有礼降玺书锡以王封仍须之金印 敕翰林
侍讲学士张㠯宁及典簿牛谅将之以行未及境而日煃卒
㠯宁乃护 诏印留洱江上使谅往其国谕以 朝廷所以
来之意嗣君日㷂复遣陪臣杜舜卿来告哀上素服御西
苑之幄殿 召舜卿入见慰问有加于是亲御翰墨制祭文
一通命翰林编脩王廉充祭吊使既至其君臣出迎于郊议
授受之礼往返数四不能决廉厉声诃之乃奉 御制文于
綵舆迎入寿光殿别设日煃灵位于殿前使者南向而布宣
之日㷂率郡臣再拜俛伏以听成礼而还此皆 王化远被
尔雅吾友王内翰品评闽南人物谓元凯为巨擘云
南征录序
皇帝即位之二年春正月 诏使者易济往安南告以中夏
革命万邦底宁国王陈日煃遣陪臣同时敏奉表称臣
上嘉其事大有礼降玺书锡以王封仍须之金印 敕翰林
侍讲学士张㠯宁及典簿牛谅将之以行未及境而日煃卒
㠯宁乃护 诏印留洱江上使谅往其国谕以 朝廷所以
来之意嗣君日㷂复遣陪臣杜舜卿来告哀上素服御西
苑之幄殿 召舜卿入见慰问有加于是亲御翰墨制祭文
一通命翰林编脩王廉充祭吊使既至其君臣出迎于郊议
授受之礼往返数四不能决廉厉声诃之乃奉 御制文于
綵舆迎入寿光殿别设日煃灵位于殿前使者南向而布宣
之日㷂率郡臣再拜俛伏以听成礼而还此皆 王化远被
卷六 第 6b 页
蛮夷之国无不骏奔受命而为之使者所以导宣 德意使
万里之外 天威咫尺非贤者善于辞令亦岂能之哉廉尝
与濂为文字交遂以所作歌诗曰南征录者授濂序昔吾夫
子以诵诗三百能专对于四方然则诗固宜使者之所优为
矧本乎人情该乎物理廉盖学之有素矣发于中而形诸外
者夫孰禦哉今观其措辞和而弗流激而弗怒雅而不凡可
谓能专对者非耶廉字熙阳括苍人以能文辞称所著迂论
数十卷钩考名物制度之异同千载不决之疑能以意决之
诗特其一事尔廉发京师也以三年夏四月其还也以四年
春二月 上念其劳亲擢为工部员外郎以阶资躐等力辞
不拜今改授渑池丞云
剡源集序
濂尝学文于黄文献公公于宋季辞章之士乐道之而弗巳
者唯川源戴先生为然濂因日购先生之文绝不能以多致
万里之外 天威咫尺非贤者善于辞令亦岂能之哉廉尝
与濂为文字交遂以所作歌诗曰南征录者授濂序昔吾夫
子以诵诗三百能专对于四方然则诗固宜使者之所优为
矧本乎人情该乎物理廉盖学之有素矣发于中而形诸外
者夫孰禦哉今观其措辞和而弗流激而弗怒雅而不凡可
谓能专对者非耶廉字熙阳括苍人以能文辞称所著迂论
数十卷钩考名物制度之异同千载不决之疑能以意决之
诗特其一事尔廉发京师也以三年夏四月其还也以四年
春二月 上念其劳亲擢为工部员外郎以阶资躐等力辞
不拜今改授渑池丞云
剡源集序
濂尝学文于黄文献公公于宋季辞章之士乐道之而弗巳
者唯川源戴先生为然濂因日购先生之文绝不能以多致
卷六 第 7a 页
会有 诏纂脩元史命濂总裁其事事有阙遗者遂以上闻
遣使访于郡国窃以谓先生著作有关于胜国宜多乃属使
者入鄞遍求之鄞先生乡国庶几有得之者曾未几何有司
果以剡源集二十八卷来上濂始获而尽览焉因作而曰辞
章至于宋季其敝甚久公卿大夫视应用为急俳谐以为体
偶俪以为奇腼然自负其名高稍上之则穿凿经义檃栝声
律孳孳为哗世取宠之具又稍上之剽掠前脩语录佐以方
言累十百而弗休且曰我将以明道奚文之为又稍上之骋
宏博则精粗杂糅而略绳墨慕古奥则删去语助之辞而不
可以句顾𣣔矫弊而其敝尤滋私自念辞章在世如日月之
丽乎天虽疾风暴雨动作无时将不能蔽蚀其精明独怪夫
当时之士奚为乏一人障其狂澜邪复念豪杰之士何代云
无第区区所见孤陋故鲜能知之非诚然也及览先生之文
新而不刻清而不露如晴峦出云姿态横逸而连翩弗断如
遣使访于郡国窃以谓先生著作有关于胜国宜多乃属使
者入鄞遍求之鄞先生乡国庶几有得之者曾未几何有司
果以剡源集二十八卷来上濂始获而尽览焉因作而曰辞
章至于宋季其敝甚久公卿大夫视应用为急俳谐以为体
偶俪以为奇腼然自负其名高稍上之则穿凿经义檃栝声
律孳孳为哗世取宠之具又稍上之剽掠前脩语录佐以方
言累十百而弗休且曰我将以明道奚文之为又稍上之骋
宏博则精粗杂糅而略绳墨慕古奥则删去语助之辞而不
可以句顾𣣔矫弊而其敝尤滋私自念辞章在世如日月之
丽乎天虽疾风暴雨动作无时将不能蔽蚀其精明独怪夫
当时之士奚为乏一人障其狂澜邪复念豪杰之士何代云
无第区区所见孤陋故鲜能知之非诚然也及览先生之文
新而不刻清而不露如晴峦出云姿态横逸而连翩弗断如
卷六 第 7b 页
通川萦纡十步九折而无直泻怒奔之失呜呼此非近于所
谓豪杰之士邪盖先生七岁即知攻文咸淳中入太学以三
舍法升内舍生既而试礼部第十人登进士乙科调教授建
宁府及迁临安教授行户部掌故皆不就会宋亡为元执政
者荐之起为信州教授先生年巳六十一矣寻迁婺州以疾
辞后六年终初先生既擢第悯宋季辞章之陋即濯然自异
久之四方人士争相师法故至元大德问东南文章大家皆
归之先生无异辞先生之殁仅六十年已罕有知其名若字
者殊可哀也濂在史局既命汇入儒学传中及司业成均复
将录其剡源集者归以示诸人而先生之乡有夏君阅来为
国子正方与先生之孙资先谋刻于梓夏君遂以题辞为请
且谓知先生之深者唯黄文献公公既不可作子幸无让于
是忘其僣踰而为序之如此呜呼丰城之剑荆山之玉纵埋
没泉壤为巳久神光上贯于霄汉者终弗能掩也其先生之
谓豪杰之士邪盖先生七岁即知攻文咸淳中入太学以三
舍法升内舍生既而试礼部第十人登进士乙科调教授建
宁府及迁临安教授行户部掌故皆不就会宋亡为元执政
者荐之起为信州教授先生年巳六十一矣寻迁婺州以疾
辞后六年终初先生既擢第悯宋季辞章之陋即濯然自异
久之四方人士争相师法故至元大德问东南文章大家皆
归之先生无异辞先生之殁仅六十年已罕有知其名若字
者殊可哀也濂在史局既命汇入儒学传中及司业成均复
将录其剡源集者归以示诸人而先生之乡有夏君阅来为
国子正方与先生之孙资先谋刻于梓夏君遂以题辞为请
且谓知先生之深者唯黄文献公公既不可作子幸无让于
是忘其僣踰而为序之如此呜呼丰城之剑荆山之玉纵埋
没泉壤为巳久神光上贯于霄汉者终弗能掩也其先生之
卷六 第 8a 页
谓乎先生讳表元字帅初一字曾伯庆元奉化州人洪武四
年秋八月望日金华后学宋濂谨序
罗氏五老图诗卷序
明之慈溪罗氏出于唐观察判官隐之子塞翁塞翁来摄县
令因家焉至宋有名明复及谦者相继擢第奉常蔚为书诗
之家然而谦之后人多以耆寿称其讳絅者年八十有四而
终絅之子善乡其卒之年如絅而不及者再期善卿娶某氏
生五男子其一曰明远年八十又三次二曰明杰其年如明
远而少二岁次三曰明德其年如明杰而少十又三岁次四
曰明纯次五曰明叔明纯如明德而少二岁明叔如明纯而
少三岁惟此五老人者高迈八帙卑踰六旬当风日和美之
时婆娑中庭衣冠伟如佩玉锵如于于而趍雍雍而语皓发
庞眉照耀后前华帨綵衣给事左右见者惊诧不曰此人世
之上瑞则曰是国家之休贞嗟叹慕艳若有所不及噫亦异
年秋八月望日金华后学宋濂谨序
罗氏五老图诗卷序
明之慈溪罗氏出于唐观察判官隐之子塞翁塞翁来摄县
令因家焉至宋有名明复及谦者相继擢第奉常蔚为书诗
之家然而谦之后人多以耆寿称其讳絅者年八十有四而
终絅之子善乡其卒之年如絅而不及者再期善卿娶某氏
生五男子其一曰明远年八十又三次二曰明杰其年如明
远而少二岁次三曰明德其年如明杰而少十又三岁次四
曰明纯次五曰明叔明纯如明德而少二岁明叔如明纯而
少三岁惟此五老人者高迈八帙卑踰六旬当风日和美之
时婆娑中庭衣冠伟如佩玉锵如于于而趍雍雍而语皓发
庞眉照耀后前华帨綵衣给事左右见者惊诧不曰此人世
之上瑞则曰是国家之休贞嗟叹慕艳若有所不及噫亦异
卷六 第 8b 页
哉昔者睢阳固尝以五老闻矣其系非一姓其生非一门不
过仕焉而止优游乡梓相与赋诗倡酬人犹以为异而传之
今罗氏则一姓也非直一姓又出一门焉岂帷一门又连第
若兄焉然兄弟之亲有一从者有再从三从者有群从者不
能必其同也又同出于一父母焉揆于睢阳之所闻不为尤
异者欤尤异之事可不彰而传之欤藉曰睢阳之传皆以爵
显而罗氏则隐约于布衣然爵禄有命不可以倖致显弗显
固不当计也嗟夫人生至欲者莫踰于寿考书之九五福举
以为首诗人善颂虽不一而足尤以此为至硕焉罗氏一门
获之为多诚稀世之盛事厥今之奇逢是宜材士大夫播诸
声诗牍累篇联绳绳犹未巳也他日恊诸律吕被于管弦使
其子若孙持觞为五老人寿非特为一时之美谈观风之使
或采而上之则牛酒之宠劳絮帛之敷锡天光下照赫奕于
东海之滨矣猗欤休哉顾序睢阳之事者钱公明逸也明逸
过仕焉而止优游乡梓相与赋诗倡酬人犹以为异而传之
今罗氏则一姓也非直一姓又出一门焉岂帷一门又连第
若兄焉然兄弟之亲有一从者有再从三从者有群从者不
能必其同也又同出于一父母焉揆于睢阳之所闻不为尤
异者欤尤异之事可不彰而传之欤藉曰睢阳之传皆以爵
显而罗氏则隐约于布衣然爵禄有命不可以倖致显弗显
固不当计也嗟夫人生至欲者莫踰于寿考书之九五福举
以为首诗人善颂虽不一而足尤以此为至硕焉罗氏一门
获之为多诚稀世之盛事厥今之奇逢是宜材士大夫播诸
声诗牍累篇联绳绳犹未巳也他日恊诸律吕被于管弦使
其子若孙持觞为五老人寿非特为一时之美谈观风之使
或采而上之则牛酒之宠劳絮帛之敷锡天光下照赫奕于
东海之滨矣猗欤休哉顾序睢阳之事者钱公明逸也明逸
卷六 第 9a 页
之文雄故能传诸久远若予荒靡不振之作将焉用之要不
足为罗氏之重轻姑述其槩于首简以俟如明逸者删焉罗
氏五昆弟生子二十二人共㸑而食者五世至正初以同居
耆德旌其门予尝求其故絅孜孜乐善惠利及人者众善卿
生平不害物命其好施如其父岁俭则散粟给宗族无死徙
之忧临殁又聚借贷诸劵焚之然其所培植者远矣
张氏谱图序
张以字为氏出于晋之公族有解张者其字曰张侯故晋国
世有张氏而谱家谓少昊弟五子挥为弓正赐姓为张则非
也子孙蔓延分适他国而居清河为最盛清河之族布于大
江之南其迁江阴者则不知始于何世图谍丧漫不可钩考
至月崖翁始入于谱翁讳睴喜聚四库书多至充栋人有硕
购者辄乞与之然博闻强记或以疑难质焉则曰是出于何
书何篇从容而起抽架上所有拂尘而验之无差爽者晖生
足为罗氏之重轻姑述其槩于首简以俟如明逸者删焉罗
氏五昆弟生子二十二人共㸑而食者五世至正初以同居
耆德旌其门予尝求其故絅孜孜乐善惠利及人者众善卿
生平不害物命其好施如其父岁俭则散粟给宗族无死徙
之忧临殁又聚借贷诸劵焚之然其所培植者远矣
张氏谱图序
张以字为氏出于晋之公族有解张者其字曰张侯故晋国
世有张氏而谱家谓少昊弟五子挥为弓正赐姓为张则非
也子孙蔓延分适他国而居清河为最盛清河之族布于大
江之南其迁江阴者则不知始于何世图谍丧漫不可钩考
至月崖翁始入于谱翁讳睴喜聚四库书多至充栋人有硕
购者辄乞与之然博闻强记或以疑难质焉则曰是出于何
书何篇从容而起抽架上所有拂尘而验之无差爽者晖生
卷六 第 9b 页
翊翊生思明通天官之学兼以六物推人休祥宛然目击闾
右民有不平之鸣知思明直而无徇尝徼而愬之思明出片
言理诎者面颈发赤以去不敢哗然尤尚风义州有过客号
材大夫者必主之虽至单乏不恤也市有病氓卧道周气奄
奄𣣔绝思明舁至于家召医调护之愈乃遣东瓯书生疫死
逆旅中逆旅氏大怖不知所为计思明具衣冠藏之浅土其
后竟得以丧归三山梁先生与思明有连及死无为主后者
㷀妻与四女日夜相持以号思明为治葬事饮食其妻终身
且悉配其女于士族君子称之曰古有行义之士今惟吾张
明德乎明德思明字也后为阴阳学正以终思明生端通毛
氏诗用吕肃公之荐入仕四为校官迁浙西部使者掾丁元
多故干戈相寻丞相康里公承制行事遂录其军功超授江
浙行枢密院都事端生宣宣能辞章入国朝以考礼被徵
来南京寻至史局与脩元史 上亲书其名召至殿庭即日
右民有不平之鸣知思明直而无徇尝徼而愬之思明出片
言理诎者面颈发赤以去不敢哗然尤尚风义州有过客号
材大夫者必主之虽至单乏不恤也市有病氓卧道周气奄
奄𣣔绝思明舁至于家召医调护之愈乃遣东瓯书生疫死
逆旅中逆旅氏大怖不知所为计思明具衣冠藏之浅土其
后竟得以丧归三山梁先生与思明有连及死无为主后者
㷀妻与四女日夜相持以号思明为治葬事饮食其妻终身
且悉配其女于士族君子称之曰古有行义之士今惟吾张
明德乎明德思明字也后为阴阳学正以终思明生端通毛
氏诗用吕肃公之荐入仕四为校官迁浙西部使者掾丁元
多故干戈相寻丞相康里公承制行事遂录其军功超授江
浙行枢密院都事端生宣宣能辞章入国朝以考礼被徵
来南京寻至史局与脩元史 上亲书其名召至殿庭即日
卷六 第 10a 页
擢翰林国史院编脩官人以为异恩云时子适长词林宣数
来请白宣之宗族遭兵乱之馀凋落殆尽所仅存者唯宣之
祖若父暨宣兄弟为四人三世自相师友渐摩道义不敢违
圣贤之明训迩者先祖又倾背矣痛念世德弗昭家牒不脩
皆无以示远爰辑为一书虚其首简先生傥卑矜之冠以序
文实宣之硕也呜呼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
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三代之后姓氏合而
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去古为益远矣夫姓
之与氏亦昭然易见者独混淆而无辨况于迁转之无常承
传之盛衰又焉能尽知其所自出哉此无他图谱之局不设
中正之簿状不存亦巳久矣虽有智者出于其后将何徵之
邪宜乎宣之痛心疾首而不能自已也予窃闻之为善者必
有后宣之家素以善行闻其后将益蕃历数十世子孙继脩
此谱者屡书不一则指月崖翁为江阴之初祖造端之功岂
来请白宣之宗族遭兵乱之馀凋落殆尽所仅存者唯宣之
祖若父暨宣兄弟为四人三世自相师友渐摩道义不敢违
圣贤之明训迩者先祖又倾背矣痛念世德弗昭家牒不脩
皆无以示远爰辑为一书虚其首简先生傥卑矜之冠以序
文实宣之硕也呜呼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
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三代之后姓氏合而
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去古为益远矣夫姓
之与氏亦昭然易见者独混淆而无辨况于迁转之无常承
传之盛衰又焉能尽知其所自出哉此无他图谱之局不设
中正之簿状不存亦巳久矣虽有智者出于其后将何徵之
邪宜乎宣之痛心疾首而不能自已也予窃闻之为善者必
有后宣之家素以善行闻其后将益蕃历数十世子孙继脩
此谱者屡书不一则指月崖翁为江阴之初祖造端之功岂
卷六 第 10b 页
非宣之所为欤旧谱厄于兵燹有不足恨也或者则曰宇文
周之时尝命叱罗氏为张姓今子何所据独谓此出于晋之
张乎曰叱罗之张稍盛于燕代之间而江南则无有也此非
予之私言也盖亦有所受之也
溧水端氏家牒序
惟端氏出于孔门弟子子贡子贡卫人也名赐其姓端木后
人以省文独呼为端端氏之后有迁居汴者一在曹门一在
酸枣门二族甚盛曹门之裔曰某府君者为里之萧氏赘婿
宋南渡初萧氏通判升州府君与之俱寓居乌衣巷中升州
即金陵为江南佳丽之地府君之弟四人亦来相依久之萧
迁居溧水之巉山巉山之侧有地曰东村府君遂率诸弟定
居焉大署其门曰曹门端木氏盖以自表见也府君生某某
生彦彦生进义校尉万以材雄于乡统县兵为保障盗不敢
犯民怀其德为之立祠进义生省省生寿皆以乐善闻寿生
周之时尝命叱罗氏为张姓今子何所据独谓此出于晋之
张乎曰叱罗之张稍盛于燕代之间而江南则无有也此非
予之私言也盖亦有所受之也
溧水端氏家牒序
惟端氏出于孔门弟子子贡子贡卫人也名赐其姓端木后
人以省文独呼为端端氏之后有迁居汴者一在曹门一在
酸枣门二族甚盛曹门之裔曰某府君者为里之萧氏赘婿
宋南渡初萧氏通判升州府君与之俱寓居乌衣巷中升州
即金陵为江南佳丽之地府君之弟四人亦来相依久之萧
迁居溧水之巉山巉山之侧有地曰东村府君遂率诸弟定
居焉大署其门曰曹门端木氏盖以自表见也府君生某某
生彦彦生进义校尉万以材雄于乡统县兵为保障盗不敢
犯民怀其德为之立祠进义生省省生寿皆以乐善闻寿生
卷六 第 11a 页
时中性最嗜学朝夕沈酣经史间发为辞章沛如也时中生
安不幸早世安生邦远宇国用幼孤能自振其家每以泽物
为务借贷而不偿者焚其劵如古之宽厚长者国用生复初
字以善精敏通疏有为治之才初由枢府属连佐大府遂以
政事闻复初生四子曰仁慷慨有奇气亦早卒曰义能负荷
家事弗贻亲忧曰礼与智从金华许文懿公门人游循循雅
饬有士君子之行然而端氏为溧水大姓群从子弟居山东
西前后者馀百家高墉飞甍环数里相接也至正壬辰兵燹
方张咸荡为灰烬虽谱牒之属片简只削亦无存者复初间
与予言愀然不自宁因叩其所记忆者府君父子之名已逸
自彦而至复初凡七传皆系世嫡复初因请予备著于首篇
而四弟之子若孙尚多行当蒐采为图以继其后至于字某
娶某氏寿几何葬于某地亦以所闻附注其下其无由知者
则闻之复初之心可谓至矣昔者黄文节公谱其世系仅六
安不幸早世安生邦远宇国用幼孤能自振其家每以泽物
为务借贷而不偿者焚其劵如古之宽厚长者国用生复初
字以善精敏通疏有为治之才初由枢府属连佐大府遂以
政事闻复初生四子曰仁慷慨有奇气亦早卒曰义能负荷
家事弗贻亲忧曰礼与智从金华许文懿公门人游循循雅
饬有士君子之行然而端氏为溧水大姓群从子弟居山东
西前后者馀百家高墉飞甍环数里相接也至正壬辰兵燹
方张咸荡为灰烬虽谱牒之属片简只削亦无存者复初间
与予言愀然不自宁因叩其所记忆者府君父子之名已逸
自彦而至复初凡七传皆系世嫡复初因请予备著于首篇
而四弟之子若孙尚多行当蒐采为图以继其后至于字某
娶某氏寿几何葬于某地亦以所闻附注其下其无由知者
则闻之复初之心可谓至矣昔者黄文节公谱其世系仅六
卷六 第 11b 页
七传而止其上则阙而不书盖不𣣔失传信之义也复初之
事何其有合于文节公哉呜呼谱谍重事也三世不脩古者
以为不孝柰何世人多忽之而弗讲也有若复初殆知本之
士也哉
陶氏家乘序赞
台之黄岩有大姓曰陶氏其先自闽中徙永嘉复自永嘉来
徙遂占藉为黄岩人其后族系日滋分而为二房曰赤山曰
陶下陶夏之房有讳泰和者迁于湫水即今所谓陶阳也泰
和字处温宋皇祐间仕为处州里溪都巡检生子四人长曰
埴徙于石塘次曰某字万里仍居陶阳次曰昉裔绝不传次
曰武功大夫甄甄子三班借职询别迁于武林盖自巡检府
君至今秘书丞宗儒巳十有二世矣宗儒字汉生明经善属
文予供奉词林时溪生尝为典籍以同官之故间来请曰惟
万里府君实为陶阳之祖谱尚失其名宗儒深窃忧之使今
事何其有合于文节公哉呜呼谱谍重事也三世不脩古者
以为不孝柰何世人多忽之而弗讲也有若复初殆知本之
士也哉
陶氏家乘序赞
台之黄岩有大姓曰陶氏其先自闽中徙永嘉复自永嘉来
徙遂占藉为黄岩人其后族系日滋分而为二房曰赤山曰
陶下陶夏之房有讳泰和者迁于湫水即今所谓陶阳也泰
和字处温宋皇祐间仕为处州里溪都巡检生子四人长曰
埴徙于石塘次曰某字万里仍居陶阳次曰昉裔绝不传次
曰武功大夫甄甄子三班借职询别迁于武林盖自巡检府
君至今秘书丞宗儒巳十有二世矣宗儒字汉生明经善属
文予供奉词林时溪生尝为典籍以同官之故间来请曰惟
万里府君实为陶阳之祖谱尚失其名宗儒深窃忧之使今
卷六 第 12a 页
而不脩则其世次或有不能言者矣于是遍求石塘陶阳一
谱而一之各疏其名若字娶某氏生子某寿若干于其下无
所考者则阙而不书存疑也武林之宗人久不相通其谱之
存否不可复知行当采访而钞入焉既缮写成帙滴露研朱
而系络之矣为序其首简以示后之人夫自唐以前官有簿
状家有谱系凡有司选举民俗昏聘则互相徵考所以明贵
贱别亲疏各有统纪不相淆乱也五季以来学失其传虽尝
号簪绅家者论议非不闳博文辞非不富丽问其所自出则
曰我无所于考也问其所承传则曰曾祖巳上则莫能详也
呜呼此无他其学之不讲其书之不脩虽有知者兴于其后
亦末如之何也巳宜乎以庄为严以庆为贺而无所分别也
汉生乃能留意于斯鳃鳃焉而不少置其贤度越于诸人者
不亦远乎昔河南刘烨能存其谱自中书侍郎环隽至其身
凡十有一世当时以为美谈汉生今之所谱揆之于烨复加
谱而一之各疏其名若字娶某氏生子某寿若干于其下无
所考者则阙而不书存疑也武林之宗人久不相通其谱之
存否不可复知行当采访而钞入焉既缮写成帙滴露研朱
而系络之矣为序其首简以示后之人夫自唐以前官有簿
状家有谱系凡有司选举民俗昏聘则互相徵考所以明贵
贱别亲疏各有统纪不相淆乱也五季以来学失其传虽尝
号簪绅家者论议非不闳博文辞非不富丽问其所自出则
曰我无所于考也问其所承传则曰曾祖巳上则莫能详也
呜呼此无他其学之不讲其书之不脩虽有知者兴于其后
亦末如之何也巳宜乎以庄为严以庆为贺而无所分别也
汉生乃能留意于斯鳃鳃焉而不少置其贤度越于诸人者
不亦远乎昔河南刘烨能存其谱自中书侍郎环隽至其身
凡十有一世当时以为美谈汉生今之所谱揆之于烨复加
卷六 第 12b 页
其一焉又恶知世之人不以美烨者美汉生哉汉生之后嗣
尚思谨而续之斯可也予既欣然为书其事复述为赞曰
君子重本必谱其宗惇孝广爱以恊民衷氏族失官士无适
从同姓涂人实感于中陶阳之裔家于海东阅世十一益衍
而丰爰合亲疏以昭异同勖尔后嗣载续载崇
宋学士文集卷第六 銮坡集卷第六
尚思谨而续之斯可也予既欣然为书其事复述为赞曰
君子重本必谱其宗惇孝广爱以恊民衷氏族失官士无适
从同姓涂人实感于中陶阳之裔家于海东阅世十一益衍
而丰爰合亲疏以昭异同勖尔后嗣载续载崇
宋学士文集卷第六 銮坡集卷第六
卷六 第 1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