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第 1a 页 WYG1222-0274c.png

夷白斋稿卷十八
元 陈基 撰
序
送邹椽史还江南序
昔邹君弘道之先大父教授君以能诗知名故国子监
丞莆田陈公常欲荐入词林未果而教授君卒于家余
与教授君游时弘道方与其弟工文章为举子业未几
卷十八 第 1b 页 WYG1222-0274d.png

数千百人角胜负及天子临轩策士弘道遂以进士擢
高第得官归江南余在京师京师之人知余与教授君
善莫不为余称弘道之贤而余故雅知教授君平生宜
有令孙如弘道者切念教授君积德使假
见弘道裒然举首于数百人之中为天子门生克有成
立为乡党荣顾非邹氏祖孙非常之庆耶弘道之禄不
逮大父矣然擢第为名进士居官为良有司辟行省为
卷十八 第 2a 页 WYG1222-0275a.png

旋教授君虽故亦可以无憾矣今弘道为西省使者告
籴于吴吴父母之邦也弘道不敢以使者自居以身出
入民间与民互市所籴虽不赀而人曾不知扰往往相
谓曰邹椽史不以官戾民夫岂以乡里故耶彼以榜牒
迫民以刑宪厉民且旦夕遣役叫嚣挟逼至鸡犬不得
宁者此其以他使者待矣人固宜尔耶抑和籴以备军
饷其事重其势急有不得不尔耶今椽史君为邻省告
卷十八 第 2b 页 WYG1222-0275b.png

待民以时价不扰民而民虽朘削亦将乐与为市矣以
和籴为名而
前史至唐元和年间和籴之害甚于赋税恨不奋身出
其间与当时廷臣力诤之顾

其乡里父兄子弟耶椽史君公平廉恕使得行其志于
时则其张之翕之左之右之将无施不可乃告籴特小
事耳其事竣还江西也吴之善于诗咸赋以美之余辱
卷十八 第 3a 页 WYG1222-0275c.png

送本上人东归序
余乡本上人立中出家云间衣租食淡究心禅理夙夜
精进甚力间与大夫士扬𣙜古今文艺肆笔为诗章奕
奕有奇气遍访浙东西名山长老大浮图莫不以礼引
接之余闻上人之贤有日矣今年春上人来吴门相见
握手道故问乡曲社里孰远孰近孰亲孰疏乃知其与
余世有姻童稚时往来田间出入
卷十八 第 3b 页 WYG1222-0275d.png

面各不相识非假文字之殷勤语言之悃款则余与上
人不几终身为胡越之人乎上人貌甚伟气甚温志甚
弘开口论文字上下纵横反复空有弗畔于理与之居
同席食同鼎饮同器虽终身不厌余方资上人以游乎
方之外上人顾以大母之丧将东归临海省父母因奉
襄葬事徵余言以为别夫去闾巷远亲戚二十年服浮
屠之服言浮屠之言宜亦浮屠而已矣今劳心役形不
卷十八 第 4a 页 WYG1222-0276a.png

之心夫岂直以诗篇自娱徒取如么弦孤韵瞥入人耳
目之为贵哉世盖有儒名而墨行者吾于上人又奚取
焉上人归矣乡里之老者死壮者衰与上人游者皆畴
昔田间童稚桑濮之少年也倘亦有邂逅不相识者乎
上人以亲而归
情之所不忘故土也为我谢诸昆弟曰葺我庐舍艺我
黍稷余将奉老母归田里啜菽饮水优游卒岁以乐其
卷十八 第 4b 页 WYG1222-0276b.png

送张知事序
浙水西诸郡出赋税奉国家多寡固有差然近岁兵兴
资粮器械百物之需率取之平江嘉兴松江盖此二路
一府无平原大陆山川之阻非若钱塘吴兴毗陵壤地
与徽饶义兴寇攘凶孽出没之境相接沟塍畎浍井分
棋布大川小源与三江五湖相呼吸人居其土非舟楫
莫济使车驿传之涂往来北南几千里一轨四愿皆沙
卷十八 第 5a 页 WYG1222-0276c.png

乌合蚁聚之徒相煽诱肆妖毒攻掠城村所在崩溃相
继独此二路一府以水为封域利城守不利野战
地势得完然用是水陆之餫饟士卒之调发器械百物
之徵求不责他郡而于区区弹丸之地日给月供家疲
户耗而与被寇之邦俱敝矣独幸各得贤师帅拊循其
父兄勉焉鞠躬殚力公上松江路又僻在泖陂并海之
陬其地非川陆之咽喉玺书羽檄非有故不至其民勤
卷十八 第 5b 页 WYG1222-0276d.png


则其俗号易治大名张君师明由国博弟子员为侍仪
司舍人再调而为其府知事师明读书知古今达事变
且克己廉谨与其从弟户部郎中师允俱有声于时其
以从事居幕府赞师帅布圣天子恩惠于用兵征讨之
时使其民宴如益知尊其君亲其上虽有供亿之烦而
无桴鼓之警则师明之贤将与其师帅并称东南而荣
显光大且权舆于此矣于其行吴之能诗者属
卷十八 第 6a 页 WYG1222-0277a.png

友迂轩文集序
国家承平日久公卿大夫以文章政事起成均者盖彬
彬焉今都水庸田使宣城贡之为博士弟子员也学古
工文词同舍诸生皆自以为不若方是时先集贤文靖
公与中朝学士先生并以老成魁宿待诏词垣言道术
则本周公孔子孟子之言文学则由贾谊董仲舒刘向
司马迁班固韩愈欧阳修之伦一时作者祖述诗书宪
卷十八 第 6b 页 WYG1222-0277b.png

综古今成一家言盖三光五岳混一之气至是而盛极
矣公以搢绅佳子弟出入诸老先生间折节以立言修
业为务及释褐授官遂供奉翰林累迁为翰林待制国
子司业间以理官出谳绍兴路狱三年政称平允延祐
以来诸老
名天下矣今上虚心儒学锐意治统至元之治宰相以
公学问足以经纬人文政事足以羽翌国家之盛则文
卷十八 第 7a 页 WYG1222-0277c.png

谊之论治道董仲舒之究天人刘向之明经术司马迁
班固之述史韩愈之原道皆奥衍宏深为一世法然皆
不得久居朝宁见诸事业惟所传者独空言已耳然欧
阳氏以文章显其词令褒贬既敷之于训诰申之于典
谟导扬讽谕复著之于雅诵奏之于神明而其声光位
势又得与韩范富诸公并称为人杰今公以文章政事
骎骎向用致位通显其言婉者宜颂清风穆如之中也
卷十八 第 7b 页 WYG1222-0277d.png

道义则委折而从容大者可以著词令明激扬小者可
以广宣导形讽谕将使声光焜耀位势崇隆而文靖有
后之言不徒信于今传之后世自足以取徵矣公之为
都水使者至吴门也基获睹豫章涂贞叔良所编友迂
轩集若干卷因论次所知为序以质之于当世立言君
子公名师泰字泰甫友迂轩其自题也至正十四年十
月庚子
卷十八 第 8a 页 WYG1222-0278a.png

悦堂禅师颜公迎其母于巩昌郡之翁州筑室平江之
昆山资福寺西数百武修养惟谨及为大浮图领寺中
徒众昼夜演佛事犹勤勤不懈母子礼母氏年八十馀
童颜鹤发起居步履饮食益康健公每侍侧下气愉色
惟母意是顺盖公不以浮图俭
忻然乐而忘梓里母氏以高寿终公恸心戚容哀毁不
能堪乃浼善画者肖母像奉供如生日卷舒展省以慰
卷十八 第 8b 页 WYG1222-0278b.png

哉释氏书有报恩经以孝为修彼以虚空为体文字为
教者于孝不暇惟律以五戒有一举足不敢忘父母之
恩者故昔之浮图有弃住持事身归织屡养母者僧史
记美之至今传诵不衰公气宇魁伟应事机警日与徒
众谈出世间法而不徒以空虚为事至于养生送终之
礼不以出世间而或歉焉则有若一举足不敢忘其亲
者世以释氏于亲二本岂其然哉公游于方之外而雅
卷十八 第 9a 页 WYG1222-0278c.png

贻之后续僧史者考焉余与公皆东洲人故为之序至
正十年九月望日
西夏长寿君景仁以湖广行省理问所知事乘传使吴
适母夫人病中满黄发外且剧景仁忧甚问医者于庸
田副使高公公以曾君彦鲁荐彦鲁诊脉曰此病在脾
胃湿热投药疗之随愈景仁思欲以言美其术余雅知
卷十八 第 9b 页 WYG1222-0278d.png

之疾如此皆可书乃为之言曰昔者先王立医师治医
事凡邦有疾病者咸造焉则使医师分而治之岁终则
稽其事以颁其禄而五味五榖五药之剂存乎神农子
仪之书五气五声五色之审显乎扁卢之技而九窍九
藏之侯著乎岐伯秦和榆柎之数然自秦焚典籍而医
方亦与圣人之经并废至汉广开献书之路使谒者陈
农求遗书于天下作史者取以列诸艺文而与六经百
卷十八 第 10a 页 WYG1222-0279a.png

络骨节阴阳表里之殊药有五苦六辛水火之济而治
有针石汤火酒醪之异因脉以察病之浅深在腠理者
以汤熨之在血脉者以针石攻之在肠胃者以酒胶散
之此皆神农岐伯子仪卢扁秦和榆柎之伦起度权立
规矩称量衡按绳墨与天地参为生人万世之计而汉
世淳于公张长沙近世刘河间张易水李东垣之徒共
守之以为律令者也盖医之用药犹吏之用法药以去
卷十八 第 10b 页 WYG1222-0279b.png

焉今彦鲁之禄不制于医司职守不掌于医师而邦之
有疾者造之恐后不待岁终而其起人之疾如起景仁
之母夫人者皆可称也然究其业方以儒术缘饰吏事
而刑名法家之说习之如习神农子仪之书其执文牍
佐郡长吏除民间疾苦又若用汤火针石之属以去夙
疾也今秩满将
厚禄如太仓令长沙守者殆犹策骏马以适燕蓟非一
卷十八 第 11a 页 WYG1222-0279c.png

景仁之意申而言之非敢为彦鲁告告其知彦鲁者必
以吾言为弗戾也
卷十八 第 11b 页 WYG1222-0279d.png

夷白斋稿卷十八